安全健康教育心得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健康教育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健康教育心得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89―01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或因单亲家庭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新闻媒体。铁一般的事实,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和幼儿生存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加强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安全及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教育契机,充分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个体自身安全及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安全、和谐、健康地发展。

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也感悟到面对困难要思考,勇于实践,要有担当,不能依赖别人。阅读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渔夫桑地亚哥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这样,通过学生的自我感悟会促使他们自觉地树立自立意识,有助于他们消除凡事都依赖父母、老师同学等人的心理。

二、挖掘渗透点、抓好拓展点

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还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安全心理因素信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积极健康向上的素材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引导和教育影响,使学生体验并内化自身品质。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安全及心理教育因素不明显,就需要拓展,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渗透和拓展点。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一文时,文中最后写到:“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篇散文里面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是尊老爱幼的典范,同时融入了安全教育,只有我背起年迈的母亲,妻子背起幼小的儿子,这一老一小才能安全回家,一家人和谐共处,其乐融融。针对这个散文结局,学生在辩论中各抒己见,通过争辩使学生领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把安全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客观全面地去认识事物,领悟到做一个儿子和父亲肩上担子并不轻,上有老下有小。同时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和一个优秀的爸爸。让学生展开想象未来的他能不能做到《散步》的“我”?怎么才能使一个家庭合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每个家庭合谐了,社会就稳定了。社会稳定了,人们就平安了!

篇2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心理教育又有了新的的了解,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赵教师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这次培训中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所思所想。

   通过学习,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经验可以参照、但决不能照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借鉴经验、勇于创新是我们需要的工作态度。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届学生也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我们必须能沉进去,也能跳出来,不能为过去的经验所累,不能为过去的思想所束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则需要我们将每一批学生都当作第一批学生,用最初最真最深的爱与热情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并在工作中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让我们的学生能在大学校园这一沃土上健康愉快地成长成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需要有足够的爱心与智慧;既需要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成熟的思想、淡泊的心境;更需要忠于本职、甘于寂寞、勇于奉献,把握时代的脉搏,贴近学生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阻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

   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学会时刻调整就可以了。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发展更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积极乐观地生活,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了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院环境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句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灵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顺应学生的天性,允许他们彰显自身的个性。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学生情操,充实中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

   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多次主题班会及团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篇3

健康并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还指心理健康,心理的健康状态与否同样很重要,我们能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起来,千万不能忽视心理的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健康课培训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课培训心得1充实而愉快的心理健康的培训就结束了,在这三天里,我受益良多。

在__老师的减压课中,我感受了她的自信和风采。原来一堂心理课,可以那么的充实而有趣。暖身游戏:抓和逃,不仅让学生很快的进入了状态,而且也巧妙地引入了本课的主题。在抛出了主题之后,她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来感受压力,橡皮筋提压力瓶的方式,让压力这么抽象的词变得形象生动,并且清晰的展示了压力的产生和发展,并且引导学生来解决。在整个过程当中,她都很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并且引导学生把情绪说出来。后面提出解决压力的绘画法,呼吸法,想象法,充分利用了孩子的特点,简单却有效。

__的课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多元智能,原来每个人同时都拥有八种能力。她的热身活动,多彩魔法盒,很好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再结合__的人生经历,引出了天赋和能力的重要性,再带领着孩子们去寻找天赋能力。当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处于兴奋,投入,享受的状态的时候,她一定做着自己擅长的事。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不能主动学习,其中有一点就是因为很多学生是被动学习,他们自身却很迷茫。能够在学习上找到这种兴奋状态的同学,他们本来就具有学习的天赋,都能够在学习当中变得优秀。

心理健康课培训心得2上周,我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教育培训课。这堂课由我们的__副校长亲自授课,让我们获益匪浅。

生命之泉,涓涌不息,青春常绿。在这堂特殊的心理教育课上,亲爱的校长让我们明白了:在这般美丽的年华中,我们也要提防跌入青春误区编织的美丽的网。

老师发给我们每个组一张纸,上面赫然印着一串葡萄的简笔画,让我们小组讨论将能想到的青春期变化一一对应给葡萄涂上颜色。大家唧唧喳喳的忙开了。不一会儿,大家纷纷亮出讨论成果,几名同学被邀请上讲台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长高了,成熟了,关注异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接下来,我们进入到了男女生交往的问题上,我们如何正确对待男女生交往呢?首先我认为,男女生交往应该是积极正面的。无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也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正确的男女生交往给我们带来的是积极的情感,让我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互激励着成为一个优秀乐观的人。

近年来青少年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普遍关注。在美丽的青春年华,我们理应懂得学会保护自己。我们热烈的讨论,积极分享,有的说结伴而行,有的说学防身术,有的说学机灵点及时求救……这些都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这堂课,让我们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对于自身安全我们要防患于未然。

心理健康课培训心得3通过这次的学习培训,使我重新认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问题已成为现在学校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不良心理会对现代教学带来极大的危害。通过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来解决或消除一些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让教学始终运行在良性轨道上。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当前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是从事研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过自身多年的从教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厌学、执拗、自我为中心、孤寂等几种。

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有内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影响两个方面。内部主要是由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随之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其中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温床,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都来自家庭,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经济以及家庭成员的素质、态度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学习的压力。此外社会的冷漠和残酷促成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教学,这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以班主任为核心,多角度进行辅助教育和熏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并接触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使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置身于一种新的高度,得益匪浅。无论怎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需要不断的去努力学习和寻找方法来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心理健康课培训心得4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

透过这学期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构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带给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齐共同努力,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带给心理方面的服务。

心理健康课培训心得5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课培训心得6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感触颇深。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往往重视教师教育质量高低,而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自己和家庭的责任;强调教师的“牺牲”“奉献”精神,而忽视维护教师的自身利益及身心健康的愿望。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迫使教师不断地自我加压,不断地延长劳动时间去参与生存竞争,最终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一个教师要对几十个学生负责,家长又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美好愿望转变为对教师的高期望和高要求,无形中使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若有健全的教师人格,就会修复心理的不适和缺陷旧能做一个受欢迎的老师。当然,不仅如此,要塑造健全的教师人格,必须有高尚的坚强的人格素质,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才能、精湛的技邑、良好的人格和完美的心理,不断调适自己。教师的高尚人格素质依赖于丰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没有广博的学识水平,没有不断更新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就会影响良好的人格素质的形成。扬长避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陶冶情操。努力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之信其师,亲其道,用良好的师德,阳光的心态影响教育每个学生,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讲台上常青树的不竭资源。

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不仅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才能、精湛的技艺,也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格、完美的心理;不仅能成为学生心理的调节者,也能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只有学习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掌握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加强心理健康的综合训练,才会促进学生全面的健康成长,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更利于教师自身健康心理的维护和发展。

心理健康课培训心得7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课培训心得8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心理健康课培训心得9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柳斌同志在《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谈到素质教育的三要义中,他指出:"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就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再一个是心理素质,承受挫折的能力。带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社会的问题非常重要。"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是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知识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二者都是育人,在统一育人活动中各自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心育对德育有一定影响。心育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育为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整个教育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在一项对475名高中毕业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较智商预期为高)、普通成就者(成绩与智商预期相当)、低成就者(成就低于智商预期)差别的产生,与性格特征有关。高成就者工作习惯较佳,对学业兴趣较浓,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学习成绩,做事认真负责且有计划。低成就者难自律,难自我规范,较冲动放肆,喜好玩乐,贪图近利,与同伴关系欠佳,较不合作,较自私,较不尊重权威与传统,较不合群,在校在家较不快乐,常为己辩护,愤恨他人,对挫折和压力不知所措,较悲观。普通组介上下之间,尚属正常。由此可见,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能促进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依赖于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视自我观念或自我意识,包括对自身形象方面的观察、概念、看法,关注自己外貌美丑、体能强弱、运动机能优劣等,常将自己的形象与理想中的标准进行比较,或与同辈人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或满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确对待,也对身体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心理条件。通过心理教育,维护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是提供这种心理条件的重要措施。

不仅如此,良好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能的充分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造型美、生气美等身体美的各要素还是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这些素质的发展无不需要相应的心理条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适于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动,内向性的人完成目标的动机强,适宜进行精细、准确的任务。同时,身体潜能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提高得到发挥。运动技能是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运动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与智慧技能有联系。运动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动作,也不是如同摇头那样简单的肌肉反应,他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动作技能,发挥人的的身体潜能,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是形成审美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没有心理上的修养,审美的修养不可想象。此外,许多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内在美的表现,也是美感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例如一个人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客观、全面、公允地看待问题,能正确地正视现实,热爱学习和工作,聪明才智得到正常发挥,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正确评价,行为举止得体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现。又如对人富有同情心,诚恳,正直,正义,乐群,对学习与工作勤奋、细心认真、有首创性,不卑不亢,严于律己,自信、谦虚,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的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审美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0通过本次心理健康培训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可有私心,要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哪怕是涂鸦;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中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中学生情操,充实了中学生生活,激发了中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四、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中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中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班会及团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五、抓学校教育,引导教师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流,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家长、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

篇4

【关键词】科护理;健康教育;护理质量

健康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婚前检查、孕产期保健、婴幼儿保健等条款中都涉及的重要内容,《保健法》中指出,指导产妇进行科学育儿、传授产妇自我保健知识、为夫妇提供生育健康婴儿的最佳条件和最佳时机、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义务。健康教育也是医院进行人性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得到适当的卫生保健服务也是妇女应有的权力。为了帮助孕妇安全健康地度过妊娠期并安全分娩、尽快康复、保障母婴健康,医院产科要有目的地开展健康教育并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分步骤实施。因此,怎样进行健康教育、最大程度地满足孕产妇及家属健康知识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围产期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从而进一步有效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已引起各医院的广泛重视。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随之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促使医院必须提供高标准、严要求的医疗服务。另外,患者接受治疗也需要心理上的安慰和护理,并且希望了解治疗过程、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法。这样也有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对于城市妇产科患者,这方面的要求更为强烈。因此健康教育对于城市妇产科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其实,健康教育已被各医院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已经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学习孕前、孕后、分娩相关知识,了解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护患沟通,可以大大提高护理效果,促进医患和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产妇做为研究对象,产妇平均年龄(25.58±6.15)岁,年龄20~39岁,初产妇为33例,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0例,大专学历10例,高中以下学历3例。经产妇为67例,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50例,大专学历10例,高中以下学历7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在年龄、学历、产次等方面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妇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表示积极配合,全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及时解答产妇疑问。但不进行专门的、有计划、有目的健康教育专业教学。对观察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不仅从专业的角度实施有计划、有目的健康教育,包括妇产科专业教学和知识宣传等。

1.3健康教育的内容

1.3.1入院时的健康教育。对于新入院的产妇,要从行动上表明对于她们的关心,不仅要为她们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而且要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因为孕妇在妊娠期间不仅需要心理上的安慰和关心,更需要有在家的感觉。要注意把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沟通中,要尽量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尽量最大限度地消除患者的担忧、恐惧和紧张心理,使患者感觉到医院对他们的重视、温暖和关心,在心理上接受治疗和护理[2]。1.3.2产前健康教育。产前健康教育比入院时的健康教育更重要,原因是孕妇在生产前一般都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要安慰产妇,让产妇从心理上放松,让产妇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面对分娩。要给产妇以安全感和自信心,争取产妇的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最大可能地减少分娩的干扰因素。另外要安慰患者家属,使其稳定情绪。孕妇产前的健康教育还需要开设孕妇课堂,向孕妇讲解分娩知识,让产妇充分的意识到自我配合的重要性,教育产妇除接受医院护理外,还要从自身做起,做好自我监护工作。为了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生理、心理变化,还要利用集体座谈、个别指导和定期教育等形式向产妇讲解生育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必要时要进行操作示范。对于必须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还要告知剖宫产的适应证以及剖宫产的过程、注意事项,讲解剖宫产术后的常见症状及护理知识,引导产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产前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获得产妇在分娩时的的积极配合,确保孕妇顺利平安生产[3]。1.3.3产时健康教育。在生产时让家属陪同和有丰富经验的护产人员陪伴,目的是在精神上支持产妇,确保产妇安全、顺利地进行分娩要。在孕妇生产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明确产时的具体状况,多方面引导产妇顺利生产。这样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为了促进吸吮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量,可以尽量减少母子接触机会和接触时间。要告诉孕产妇如何正确的宫缩,从而缓解分娩疼痛;在宫缩间歇时要教育孕产妇积极进食,为生产提供力量,同时将产程进展告知孕产妇,让产妇心中有数;在产妇子宫口开全时,教育产妇使用科学的屏气与腹压方式用力。1.3.4产后健康教育。为了防止产妇术后大量出血、防止伤口感染和并发症的出现,产妇生产后首先密切观测其生命特征及其变化。产后健康教育要在产妇得到充足的休息后进行。因为孕妇生产时消耗大量体力,往往产后身心疲惫。让产妇与新生儿尽早接触,建立母婴感情,使产妇产生良好的心态,从而增强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教育产妇采用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和姿势,帮助新生儿尽快学会科学吸吮的方式,增强母乳喂养效率。要向产妇讲解胎儿护理知识和母乳的优点,使产妇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教育产妇尽量使用母乳喂养;为了提高母乳喂养效率,要教育引导产妇尽快适应育儿状态,按时按量对婴儿进行哺乳。分娩后的产妇更需要补充营养,要教育产妇选择鱼汤、鸡蛋、鸡汤、肉类等营养高的食物,每天饮食中应该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锌、钙等,合理饮食,确保母乳营养[4]。引导产妇尽快恢复健康。1.3.5出院健康教育。产妇出院健康教育容易被忽视,要加强对产妇的教育,对病人进行口头及书面的出院指导,以保证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出院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生活规律、适度活动、参加体育锻炼、注意休息、预防疾病、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戒酒、劳逸结合、情绪稳定、大便通畅、按时服药、采取避孕措施等。要按时对产妇进行产后检查。要提醒产妇准时进行婴儿预防接种并告之预防接种的时间和地点。建立病人信息登记本,定期电话随访,了解病人情况,指导注意事项。要让产妇明白:出院后不能掉以轻心,还有各方面的注意事项。

1.4意度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疗效、质量和满意度。并及时记录产妇的入院时间及费用,对性在健康教育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并调查产妇的满意情况,计算满意率。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4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发放问卷100份,全部回收,回收率100%。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计算、统计后显示,对照组50例中有39例感到满意,满意度为78%,观察组50例中有49例感到满意,满意度98%。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两组产妇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都上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组50例的住院费用少、住院时间短、护理满意度高,护理疗效显著,即P<0.05。

3讨论

产妇的健康教育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医院要建设完整的医疗设施并保持的良好医疗环境,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第二是健康教育要依据孕期阶段和产妇文化水平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分别采用现场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电化教育等方式,还可以邀请已分娩的产妇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讲解孕期心得,现身说法讲解分娩准备和母乳喂养的实际经验等。第三是教育孕产妇保持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讲解孕期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第四是教育孕产妇保持积极心态,讲解自然分娩的优点,教育产妇尽量选择自然分娩,教育待产妇、孕妇专门的体操,进行产前训练,在心理上适应分娩过程的疼痛,通过适当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加体力从而利于安全、顺序生产;第五是向孕产妇讲解分娩流程、注意事项、导致疼痛的因素,特别是分娩疼痛出现和持续时间,让产妇在心理上有所准备,第六是教育家属在产妇分娩时要积极配合以及所注意事项[5]。孕产妇的健康不仅直接关系着孕产妇的身心健康,还直接影响着胎儿的发育、健康成长和未来生活质量。对产妇进行孕期保健、孕期营养、孕期胎教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可以科学有效地引导孕产妇顺利的度过孕产期,大大提高的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孕期相关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病率,确保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确保胎儿的发育和健康成长,不仅可以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还可大大提高孕妇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在分娩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更大范围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红玲.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3):140-142.

[2]周丽娅.妇产科健康教育护理干预1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03):134-135.

[3]李玲.妇产科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06):479-480.

[4]满海侠.探索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门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7).

篇5

关键词:妇产科;阶段性护理干预;护理

中晚期引产是指孕龄在13w以上,为终止妊娠进行的手术[1]。取得孕妇的配合是中晚期引产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中晚期孕妇引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身心各方面都得到最大满足感[2]。阶段性护理干预是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护理教育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年12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60例中晚期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符合入选条件,并且愿意参加本研究,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80例,平均年龄为(23.4±6.9)岁,孕(15.6±6.4)w,初产妇65例,2次妊娠15例;对照组80例,平均年龄为(24.2±7.2)岁,孕(14.9±5.1)w,初产妇60例,2次妊娠20例。

1.2研究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即由责任护士针对患者进行常规口头宣教,以及观看走廊宣传栏等方式;试验组则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

1.2.2阶段性护理干预 试验组实施阶段性护理干预,发放各阶段健康教育卡。各阶段是指入院日、术前、术后、出院日、回访共5期。制定妇产科健康教育路径和效果评价表;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与疾病相关图谱相结合的方法制成相关教育卡片。患者来院登记时即发放住院须知卡,给予充足的缓冲期,避免焦虑、紧张情绪的产生。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发放医疗组温馨沟通卡和疾病知识卡(术前、术中、术后),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中晚期引产的相关知识。出院前发放出院指导卡和复诊须知卡,指导患者饮食,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每次施教后由责任护士按照自制的健康教育路径和效果评价表提问,根据患者的复述或观察患者行为改变情况了解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随访出院患者的遵医行为。

1.3效果评价内容及标准 ①按照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护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根据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对掌握80%及以上内容患者判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统计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知晓率;②焦虑/抑郁程度使用临床自评量表SAS/SDS[3]进行评估,患者自评后由护理人员统计粗分,换算为满分为100分的标准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知晓率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8.7%vs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92.5%)显著优于对照组(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140,P

2.2 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焦虑程度SAS评分,试验组为(35.6±7.3)分,对照组为(53.4±8.3)分,两者差异显著(t=12.246,P

3讨论

中晚期引产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并且引产妇多为初产妇,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同时由于产妇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所以都会对引产手术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严重影像了产妇的正常恢复,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4]。因此,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术后产妇的顺利康复,我院妇产科对中晚期引产妇实行阶段性护理干预模式,充分了解引产妇各方面的健康状况,进行针对性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阶段性护理干预是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等不同时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5]。这要求医护人员要有较好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在各个阶段都能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这对于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6]。本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阶段性护理干预在术前要充分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告知引产妇手术的安全性,避免消极的暗示,使引产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降低手术不良事件的发生。术后则针对患者的手术情况,向家属说明术后的调理方法,并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注意观察产道有无损伤,告知院外术后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7]。通过这种阶段性护理干预,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自信心,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而且在以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更有侧重点,更有针对性,值得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单宝英.对中晚期引产产妇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2068.

[2]陈小芹,陆小莉,屈利洁.持续性阶段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疼痛、舒适度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11):150-152,156.

[3]梁俊华,李娟.阶段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7-39.

[4]杨孝慧.中晚期引产的护理心得[J].医药前沿,2012(24):251.

[5]Weaver M S, Lam C G. Improving retinoblastoma outcomes through a stage-based intervention model[J]. Lancet Glob Health,2014,2(3):e143.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有资料显示,现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存在着诸如多动、固执、娇气、懒惰、易哭泣、吸吮手指等方方面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一般而言,这些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但同时,如果幼儿的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与影响,可能会引发发育障碍、行为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鉴于此,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地实践与研究,试图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得一定的突破。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创设适宜情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众所周知,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或过于严格,伴着呵斥与恐吓;或过于溺爱,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这样的生活环境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与心理健康。于是,当孩子们走进幼儿园的时候,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必须创设适宜情境,采取有效措施,矫正幼儿不良心理,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在孩子们学习场所的环境布置方面做出努力,如幼儿园里要张贴、绘画各种植物、动物的图片、图像,摆放一些轻软、安全的布娃娃、绒毛小玩具等,甚至还可以在教室的“娃娃家”活动区域尽张贴孩子们与家长的合影,让教室、幼儿园氤氲着浓郁的家的氛围。此外,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要倾尽全部爱心,不时地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孩子,帮助他们系鞋带,脱鞋子,扣扣子等,增进孩子们与自己的信任感与亲近感。只有这样,我们才更容易走进孩子们的心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有一次,我在组织孩子们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活动时,就充当了“妈妈”的角色,和“爸爸”、“孩子”一起游公园,择菜做饭,看动画片……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快乐,在愉悦的活动情境中,有效形成了善良、友爱、互帮互助、热爱生活等良好的心理特点。

二、开展心理辅导,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对于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但放眼目前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幼儿教师对此钻研较少,不具备一定的知识脉络,兼以缺乏专业人士辅导,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与缺陷。

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对于个别好动、孤僻、有破坏行为的学生往往直接说服、训斥,甚至恶语相向,存在着医学化教育倾向,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我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应着眼全体幼儿,采取逐渐渗透的方式进行。像游戏,抑或其它形式的一日活动当中,存在着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我们应该善于把握、全面渗透。比如,班里有一名孩子非常内向,不喜欢和别人交往,于是我总是积极地邀请他参加同学们进行的“小鱼小鱼哪里游”小游戏,让他和其他小朋友拉手围成一个渔网,在实际的肢体接触中,这名孩子的心理问题逐步得到了改善。

三、加强家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品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孩子们大多数的心理问题都能够在家里找到根源。如有的孩子敏感、自卑,与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吵架就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孩子爱撒谎,也是受到了或父亲,或母亲油嘴滑舌的影响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对于幼儿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教师不仅要在园所教育活动中施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要加强家园合作,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譬如,我们班的小凯同学,平时表现出十分胆怯的不良的心理状况,尤其怕火,一见到打火机,食堂里的炉火都会吓得捂住眼睛。后来,在与他父母的交流中得知,小凯的这种状况可能与在家里时父母总是恐吓他不要接近燃气灶、电磁炉之类的东西有关。于是,我建议他的父母要科学地向孩子解释这些道理,不能随便乱动,但也不能恐惧。而且,我还组织了一次“我也会消防”的亲子活动,邀请了一些家长参加,其中包括小凯的父母。活动后,孩子们都纷纷表示了解了灭火器的用法,懂得了怎样有秩序地逃生。家长们也纷纷表示,从这次活动中他们不仅获得了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更懂得了如何科学教育孩子。

总之,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关乎孩子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并大胆创新,积极实践,走出一条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篇7

建立充满爱意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前提。师生关系不同于家庭中的亲情关系,作为老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面孔,主动真诚地付出,对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负责,用耐心、细心、爱心使学生信任老师、依恋老师,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尊重、信任和爱,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换得与学生的心灵相通,从而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从心底真正的接纳老师、悦纳自己,使智力得到开发,身心得到发展,人格逐步健全。

一位教育界的资深专家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里所说的惩罚自然不是一般意义上体罚虐待之类有失师德的单纯肢体行为或语言暴力。更多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被期待已久的微笑反而更易为学生乐于接受。赞美的作用胜似美妙的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适当而满含爱意的赞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价值感和自信心,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正面影响对他人的评价及自己的人际关系,使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学习、对待生活。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随时爱学生,学生随时就能得到爱。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将自己的“爱”倾注于孩子身上,就一定能看到花的吐艳,嗅到果的芳香。有爱的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有了爱的教育,孩子的人生才是快乐的、幸福的、完整的。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同时,“新课标”还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都揭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及正确科学的引导外,更离不开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特点,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非常有限,故而在教育教学中除了适时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还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选择既合本意,又易为学生接受的方式,力争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能力不断得到增强,让课堂内外成为童话般温馨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基地。

无数事例证明,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为了确保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健康稳定发展,不断提高老师自身的素质就成了重中之重。老师的外在形象、内在气质都是学生时时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言行举止也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应特别注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老师渊博的学识、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严谨笃厚的治学理念,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但是首先,老师最应该拥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这样才能奉献出博大而且无私的师爱。作为跨世纪的老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才能不断创新,使学生得到既全面且生动活泼的教育,从而促使其心理得到持续健康有利的发展。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知道:学生是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像和情感、有血有肉的鲜明个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重要的载体,所以不能只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培养。任何一个貌似心理健康的人也会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一点点挫折和打击也可能会引发其它意想不到的负面反应。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将有助于他们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为其成年后适应社会,并最终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做好铺垫。所以教师应把生命和心血融入学生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阶段,不断优化学生个性发展所需要的整体良性心理环境。

篇8

一、 构建分层次的新德育课程体系

1、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征,积极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认真上好《品德与生活》课,开展新课标的培训工作。

2、坚持各中队每周一次自主晨会,每月一次自主班会,各中队辅导员根据开展情况认真记载在“每周一训”和“班队活动记载”中,以便全体辅导员交流、讨论和学习。5(2)班队员们自主开展“每日一言”活动,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向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闻、心得和看法,涉及范围广泛,拓宽了队员们的知识,效果很好。

3、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根据队员们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各中队可以通过“家校教育通知书”这一桥梁进行沟通和联系,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心理问题等进行教育和分析,促进队员更健康成长。

二、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师德队伍

1、每周一晚上召开政治学习会,进行师德大讨论,每位教师都认真做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交流看法。

2、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安排班主作经验交流会,可以在每周四的教研会上进行,继续开展新老班主任结对帮教活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3、各班主任根据期中和期末班级的情况进行分析,做好工作总结,为班级的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三、 切实加强队员的思想德育建设,广泛开展实践活动

1、做好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主要是:遵纪守法、严己宽人,勤奋好学、谦虚礼貌,孝敬长辈、诚实守信,爱国勤学、团结合作等美德的教育;心理健康、愉快生活、锻炼身体等自身教育。

2、培养学生良好的环镜保护意识,发动学生学雷锋做好事,开展“手拉手环保地球村”系列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开展环保征文比赛,各中队开展美化、净化、绿化家园活动。5(1)班队员从家里移植花草到学校,人人都种一棵花,让花儿为大家开放。

3、开展安全知识讲座,邀请校外辅导员庄水连老师讲如何防震,队员们从中受教育非浅,还组织学生观看防震动画《蟾蜍》。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队员们参加“厦门一日游”活动,并在班上做体会演讲,使全体中队受到祖国美、家乡美的教育。

5、分发并学习《学生安全责任书》,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安全相关知识与自救等安全知识。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各中队辅导员撰写班级管理心得体会,讲述问题学生的教育心得与经验。围绕“问题学生的发现和纠治”这个课题开展研究,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注重学生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和谐个性的培养,特别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7、培训新队员,吸收新队员。

8、开展“情系灾区人民,奉献你我爱心”活动。

四、加强常规管理,夯实基础建设 。

1、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加强学生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各班继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礼仪常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礼仪教育与训练,引导学生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在社会讲公德,在家讲孝顺。强调学生在进出学校或课间见了老师、同学必须主动打招呼,必须学会并经常使用:“请、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2、继续抓好升旗仪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常规工作,使基础建设规范化。、本学期中队黑板报要求每月一次,每次都检查评比,要求内容丰富新颖、形式多样灵活、版面美观大方。

篇9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C

证培训,听

了几位主讲老师精彩纷呈的课,收益颇多。

一、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是针对所有人群的。

心理健康课并不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开设的,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

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所倡导的一些理念和我们必须要遵守的规则我觉得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习和内化的。首先当学生有困惑,向我们述说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而且要真诚地、耐着性子倾听,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给他们一个发泄的机会。同时当我们听到一些与我们道德观念或者常规相背离的一些观点的时候,我们应该屏弃自己的观念,站在当事人一边进行换位思考,及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急于将自己的主观臆断强加给学生。这样我们所给的并不是学生

想要,学生原本想敞开的心扉又给关上了。

二、孩子在一个集体中必须有安全感、爱与归属的感觉。

一个孩子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必须有安全感,才是他感到幸福的

前提。爱与归属同样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孩子只有感受到被爱以及在一个班

级中有了一定的归属感即他能够感到在这个班级中有自己的位子并对班级有所

贡献,那么他才真正有了归属感。我们要努力做到“班集体就是他的家”。

如果我们没有在孩子的关键期做到我们该做的事情,那么再进行补偿就会

事倍功半,因为我们已经“错过农时”了。问题孩子的出现的背后必然有一个

或两个问题家长,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家长的影响力比家长远远要大得多。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何正真了解学生的内心,与学生拉近距离也同样需要各种技巧:

1、同感

(要有所感,要用语言让学生明白,引发学生对其感受进一步思考)

2、真诚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言行沟通协调技术)语言的声调效果十分明显,教师应该

巧妙的运用自己的声调,真诚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更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他将心理辅导课分为五个阶

段:一是暖身阶段;二是深入主题;三是活动体验;四是分享感受;五是总结。通过对实际课例精心点评,让我认识到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让我感受到

不管是心理健康还是有心理缺陷的人通过上课都会感到自身认识的提高。

最后两天的培训更是让我感受颇深,周红五博士的精彩讲课博得了大家的

阵阵掌声,这掌声充满着敬佩,充满着深深的同感,充满着话语的幽默等等,

在笑声中培训一点也不累,更令人敬佩的是周博士连续几个小时站着还能充满

着激情,并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名言:

1、一个优秀的老师,就是学生提问得最多的。

2、青少年的话都是真话并不是一定都是真实的话。

3、在同一个团体中,同样的行为并不一定代表同样的意思。

4、人的个性并没好坏之分,有助于有阻于你的个性发展。

5、一个人对自己的完善是生带来死带去的。

6、青少年学生没有早恋只有初恋。

7、学校所有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等都必须建立在广博坚实的科学

基础之上。

8、扼住生命的咽喉就是扼住生命的每分每秒。

9、做优秀的老师的第一要素:眼睛永远看着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10、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喜怒哀惧,但是只要我们作为老师,面对学生,所有的喜怒哀惧都要为了我们所要面对的学生。

篇10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简析

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等。”又如,有人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心理测试发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的比率在10%以上的项目,初二有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6项,初一除上述6项外还有“焦虑”一项。初一、初二年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症状等9个项存在问题的学生比率平均在11.11%。”据新华社最近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初中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初中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国内近年的众多调查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小学占10%,初中占15%,高中占20%。”

以我校为例:在近五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我发现:

焦虑状态处于较高水平。即初初中生情绪中,最受影响的是焦虑状态。产生焦虑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初初中生学习任务过重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尤其是初三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和家长的高期望,必然产生高强度的焦虑感。其他还有人际关系、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等也是给他们带来焦虑的重要原因。

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状况分析。初初中生抑郁状态低于焦虑状态,高于孤独、敌对、恐惧状态,孤独状态最低。这一现象表明,现在学生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孤独无助的情况较少,这方面情绪受到的影响最小。另外,在恐惧状态中,初三男生的恐惧状态是最低的。这说明初三男生由于年龄的优势,体格上的突变,性成熟化,自我安全感加强,所以恐惧感最低。

初中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特殊年龄阶段。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这四个等级,初二年级都处于最高水平。从数字分析的结果来看,各项指标中初二年级都与初一年级有明显差异,而与初三年级差别并不明显。这说明,初二年级学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及在特殊情绪方面有明显的表现,他们不仅处于学习分化阶段,且焦虑、抑郁、敌对、恐惧感高。初二年级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初中生心理特点性别差异明显。在焦虑、抑郁、敌对、孤独、恐怖情绪中,女生明显低于男生。这一调查符合男女性格特点。女生善于诉说,善于表露,所以在情绪上容易得到渲泄,在五个项中,除恐惧外,都低于男生。男生由于不善于表露,情绪往往得不到渲泄,这就使男生更感到焦虑、抑郁、敌对、孤独。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到男女性别在心理上的差异。

在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之后,在工作中,我们就能够对症下药,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消失,但另一部分则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较快而有效地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难以奏效的。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

笔者认为,当前,维护和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质,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教育结合起来。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的挖掘,对初中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任务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和任务形象的分析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班主任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关心学生健康心理,尝试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工作中注意在班级内营造一个优良的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心理氛围。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据调查:“有41.0%的初中生认为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初中生认为是黑板报。21.8%的初中生建议开设健康教育课。”因此,学校要采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初中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转变不良行为,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重视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与孩子很难沟通,部分家庭的不当教育方法还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家长学校,并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教会家长如何做孩子的朋友,学会和孩子沟通,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并采取响应的合适的教育方式。在这一点上,我们学校的家长学校是办得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