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篇1

实际上,低碳经济提出的理论基础的很大一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科学发展观所要实现的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尽量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尽量减少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消耗量,这与低碳经济所要求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通过不断的开发新能源、创新低碳技术和发展低碳产业等来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从而降低碳排放,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这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因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核心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表现为: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低碳经济。从发展的目标上来看,低碳经济通可持续发展一样,都是为了实现发展过程中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双赢,维护社会生态的平衡,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低碳经济是在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或浪费的情况下所诞生的,其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理念引导者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低碳经济。现如今,我国面临的而不仅仅是资源、能源等的短缺,同时还要面对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在思考如何转变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降低碳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时,作为一种绿色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强有力的武器。

(3)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发展低碳经济,人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技术上的革新,通过低碳城市、低碳产业的建立等来实现经济的零碳增长或是低碳增长,从而不断的改善目前的社会生态环境。此外,从内容上来说,低碳经济作为对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在发展中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

二、必然之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然之路。在目前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正面临着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等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并且还要不断的提高这些能源的使用效益,通过转变经济发展增长方式和优化目前的能源结构来不断的降低碳排放量,而低碳经济正是目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发展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1)是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一个重要途径。如今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正需要大量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些建设基本都属于“高碳”产业之列,并且无法通过国际市场的拓展来满足目前的需求,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的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的促进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一个有效措施和手段。长久以来我国的资源总体状况都是以依赖煤炭为主的一种结构,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降低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率。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低碳经济能够通过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等来改善社会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是我国国际战略的需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解决目前能源危机、控制碳排放的根本出路,也是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能够实现脱颖而出,并大力提高国际地位一个良好的选择和机遇,因此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施国际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农业;策略与方法

1农业中低碳经济发展的阻碍

1.1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

根据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相关部门和基层实际走访,发现了关于二氧化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产生原因。可以将其归纳到农业发展的投入、加工、售卖、清理这四个过程。首先在投入方面,其中包含了各类化学农药试剂、人工肥料的生产和施放及各类辅助农用薄膜。加工方面,主要是来自农机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在售卖过程中则会消耗大量包装用品,比如各式的保鲜膜、塑料袋等塑料制品,这些包装物的生产无疑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最后农业废弃物的清理上,大多数农业生产过程中诸如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都是被直接焚烧,这一过程也是环境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之一。

1.2各类碳及氮的化合物的生成

除了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造成结果外,还有各类碳及氮的化合物也是罪归祸首之一。甲烷对于温室效应的作用结果为二氧化碳的28倍,以及各类氮的化合物也是二氧化碳作用结果的数倍甚至是数百倍。这些结果大部分是由于人类对土地应用方式的变化所造成的,因为相对于传统农业的耕种方式不同,现代农业已经进行了集约化改造,化肥被大量施用,诸如尿素等。将会直接导致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各类温室气体的生成。根据相关专业数据表明,施加尿素的田地与未施加尿素的田地的结果是,两种田CO2平均排放量分别是262mg•m-2•h-1和177mg•m-2•h-1。而各类氮的氧化物的生成也是因为,各类化肥农药中的有机或者是无机硝酸盐被土壤里的微生物转化后形成了各类亚硝酸盐,但是在这一过程里,或伴随生成一氧化二氮以及各类氮的氧化物,大部分都会对温室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仅在过去的十年中数据统计显示,农业中一氧化二氮的排放占据了中国整体一氧化二氮排放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2实现农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

2.1灌溉技术改良

目前在中国,农业集约化不发达的地区,采取的灌溉技术依然是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虽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依然属于较为落后的灌溉方式。根据发展调查,这类灌溉方式依然是今后相当长时间里的我国主要灌溉方式。但这类灌溉方式对水的利用率很低,耗水量极大。不再符合低碳经济的相关先进理念。应当从田地改造以及灌溉方式的改良这两个方面对灌溉技术进行优化处理。土地改造方面,农户应当被鼓励去对其田地进行平整化处理。根据实际实验表明,平整化土地的单位面积用水量仅为普通土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而在浇灌技术上,应当鼓励农户采用喷灌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方法。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基础上,也纠正了农户对于水浇灌的越多越好的错误思想。做到积极响应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

2.2耕作技术优化

相对于现代农业,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于环境的改善则不太友好。由于过度的耕作,导致耕作土地里的碳元素被释放。既然造成了各类碳的化合物过量排放。在未来的农业耕作方式中,可以采用免耕方式进行。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保有土地里的碳元素,加强土地对碳元素的固定。免耕方式的最大好处也在于免去了农机的过度使用,这也意味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免去了因为农机使用化石燃料对大气层造成的伤害。其二也在于免耕的方式在保有土地碳元素的同时,也增强了土地的肥力,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杜绝了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这对于农户来说实际的收益就是农机雇佣费用及化肥购买费用的缩减,这也意味着农户的收入资金将会得到增加,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2.3施肥及施药

虽然相对于新式的化肥传统的粪肥可能会起效慢,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粪肥的合理施用也会获得极大的成效。关键在于低碳经济的推行上,粪肥的施用比化肥更加契合低碳主体。通过有机肥料的释放,可以减缓田地里有机物的消耗速率,改善土地的水分管理结构。相对于化肥,粪肥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会比前者大大降低。另外通过粪肥的沼气收集池,可以获取大量的甲烷气体,可以利用这些气体作为农户的日常燃料,而非之间将其排放至大气。最后,配合氮肥硝化还原抑制剂等,可以减少一氧化二氮的排放量。改善土地结构。

2.4秸秆的新式处理方法

虽然秸秆是一种廉价的农业生产“废弃物”。但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概念中,它则是一种廉价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它的含硫量不足百分之零点五。但是热值却能达到标准煤的百分之五十。应当学习国外的先进做法,增加秸秆还田率,使用秸秆来做饲料、发电、以及碳化。这样能够避免因为秸秆的直接焚烧而带来的空气污染以及土地肥力的下降。切实的将碳经济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丽光.灭茬旋耕深松全层施肥玉米精播机功能评测与综合农艺效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2]陈相芬.变量施肥的环境效率测算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02-02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资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低碳经济是随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其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低碳排放,这一核心对于当今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关键的指导意义。通过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能够缓解资源和能源面临的巨大压力,使得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使得生态环境能够得到美化,这样人和生态环境才能够和谐发展,并且进行生产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结构的推行,使得人类社会工业生产和社会文明的发展都能够有焕然一新的进步。

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低碳经济是一种十分超前的发展理念,并且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此外,低碳经济也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当前全球都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矛盾,所以低碳经济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低碳经济要求国家从资源和产业的结构上进行很大的调整,进行脱胎换骨,还要进行技术和生产制度的创新,但是中国的工业发展一直是采取高碳经济模式的,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必然还要倾注很大的心血,但是这么长时间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在环境、资源和能源方面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陷入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巨大矛盾之中,所以,低碳经济模式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能够顺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也能够进行环境的保护,还能够使得绿色经济发展和中国的转变经济模式相适应,使得我国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的困难

实行低碳经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未来全球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以低碳经济模式为核心,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竞争核心的转移,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必定成为炙手可热的市场竞争重点。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当中低碳壁垒逐渐会发展成型,对于现在的中国社会来说,实行低碳经济已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要求了,但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我国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形式变得十分严峻。首先,我国的能源结构多年来都是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结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的是使得这种能源结构得到彻底的改变,这样就使得我国的煤炭企业、研究煤炭生产技术的相关企业和以煤炭为主要生产能源的相关企业面临着一次彻底的技术改造,使得以煤炭为中心的能源结构变成低碳能源为主的结构;改革的过程当中需要很大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这对于发展了多年的企业来说是一次十分艰难的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就会陷入艰难的境地。其次,我国当前正处于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的飞速进步时期,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高碳气体的产生是不能避免的,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根本上的利益冲突,但是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是世界趋势,低碳经济的实行无可避免,这样自然就会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发展,低碳能源结构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阻碍,这样就会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陷入两难之中。

三、倡导低碳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现在,我国的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尚在雏形之中,我们要实现的,就是在能够保障经济发展不会受到影响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减排,对我国的生态环境负起应负的责任,这是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从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我国不管是为了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为了对生态环境负起责任,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和低碳经济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在现在就对于环境、经济、能源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出行之有效的科学策略,探索出低碳经济改革的新技术,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能够进一步加快。

(一)以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为中心进行低碳社会的建设

资源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国一定要结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不同时期的不同计划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低碳经济模式要进行大力宣传,能够使得人们从多个层面全方位进行低碳生活模式的认识和了解,将节能减排工作提上日程,使得公众能够倾向于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就要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要推出相关政策和制度,在生产技术创新方面要以低碳经济为主,制约企业的碳排放,引导消费者尽量消费低碳产品,进而能够加快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速度。

(二)加快能源和产业的结构改变和调整

现在,全球的气候变暖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关注的一个大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就是对于能源和资源的节省,与低碳经济的概念不谋而合,因此中国经济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推行低碳经济,使得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使得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等产业当中都能够形成新的资源和能源结构,使得煤炭不再是能源结构的主体,能够更多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比较环保的能源,使得节能减排的政策能够落到实处,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促进低碳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水平

要使得低碳经济的发展行之有效,就要进行低碳高新技术的创新,所以,对于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就要进行大力投入研究,这其中还包括对于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可再生资源以及清洁能源的研发,研究清洁能源和替换燃料的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得能源的利用率能够得到不断地提高。

(四)提高低碳经济的法律和制度完善水平

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来说,对于资源和能源保护方面的法律保护还远远不够,我国哦应该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加强能源法律体系的建设,使得能源发展战略得以实施,能够使得能源计划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其中的主要措施有:对于相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减缓的相关能源法规进行完善和修订,对于低碳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政策上的鼓励,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的各类经济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活动的参与,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

(五)促进国际间合作

首先就是促进与国际上的低碳城市和低碳企业的合作。欧美地区的很多发达国家都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的,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我们要和这些组织进行合作,学习对方的技术和经验,其次就是和周边的国家构成低碳产业供应链,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的成本不断提高,中国的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中国的制造业应该将上下游产业链做

好,产业链的那些中间环节要转移到成本比较低的周边

国家。

(六)进行人工造林补偿基金的建立,使得人工造林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

森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碳汇,进行人工造林补偿基金的建立,使得人们将造林面积和消费行为进行捆绑,将植树造林和工业节能减排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将植树造林工作进行不断地发展。

(七)降低火力发电的比重,提高核电和水电的比重

和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较,核电比较清洁和环保,而和核电相比较,水电是一种十分安全的清洁能源,水力发电不用担心核辐射的危险,还能够有效地节省能源,减小碳排放量。

(八)构筑“以铁路为骨干”的现代化环境保护型的交通体系

和其他的交通工具来比较,火车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在以后的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当中,对于铁路运输应该大力发展,应该构建以铁路为骨干的环境保护型的现代化交通体系。

(九)对于大型超市以及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进行重点控制

要减少大型超市的建设,尽量鼓励群众进行就近购物;尽量降低公差和国际间飞行。要尽快建立碳排放的标示制度,还要引导对于碳排放敏感的消费方式。在超市商品上要明确进行碳排放含量标签的标示,是在发达国家当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标示制度。中国应该尽快建立碳排放含量的标示制度,并将此作为科普知识进行群众里的推广,以此在全社会倡导合理地物质消费,反对进行攀比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当前,低碳经济是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如果想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国际市场下能够获得一定的位置,就一定要向着低碳经济的方向进行发展,在中国过去的很长一段历史里面,中国的工业生产当中高碳能源一直是行业消耗能源和资源的主导,如果要实行低碳经济一定需要一个十分彻底的过程,很多方面的生产制度和结构都要进行转变,向着低碳模式进行发展,在制度和技术上都要实现低碳模式,才能在低碳产业结构上进行不断地发展,进而能够使得我国的可持续经济战略能够有效实行,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和自然能够和谐发展。本文对于低碳经济和中国可持续性战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为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静.中国的环保政策: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 毕凤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3] 孙继玲.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环保会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4] 赵芬.探讨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视野,2013,(5).

篇4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 the one hand to th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mainly reflected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hways were analyzed to explore, on the other hand, start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ee aspects of th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ecological, social,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economic is discussed.

Key word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region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房地产作为生活和生产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的产业,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房地产投资对区域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将房地产投资和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房地产投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

房地产投资和区域经济的关系

房地产行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周期循环也是经济周期的组成部分之一。房地产投资有着投资周期较长、回收较慢的特点,其规模受到当地的生产和发展水平的影响,和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大致能够和宏观经济相协调,然而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存在。房地产投资能否保证和区域经济相协调,对区域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当二者处于相协调发展的状态,房地产投资就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如果二者之间不能够保持发展的协调性,则房地产柚子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甚至可能使区域社会经济发生全方位的萧条。

主要体现

房地产投资能够保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其主要的体现在于房地产投资能够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促进的作用。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以及必要的前提,经济增长是经济进步最主要的条件。只有是经济得到一定的增长,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和投资之间历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经济增量决定了投资的总量,而投资又对经济的增长有着强力的推动,在科技和资源水平等同的情况之下,投资的总量和增长率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从需求角度而言,国民经济长期的发展依赖消费的需求,而短期内的发展则依赖于投资的增长。从投资结构方面来说,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能够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当前人民消费水平难以提升的情况之下,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就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房地产投资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首先,在房地产投资尚未成为房地产的物业时,通过其投资总量的变化来对区域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房地产的投资还没有形成现实的物业之前,其资金的分配量大于区域经济增长的速度,就会造成投资资金的膨胀,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失衡,出现大量投资泡沫。

其次,当投资形成了现实的物业之后,房地产投资能够通过结构方面的变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不同类型的物业在不同的产业部门中发挥作用,能够对各个经济产业和部门的能力和平衡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在发展中对于消费型的物业过于偏重,如饭店、宾馆等,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住宅等生产型物业造成影响,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房地产投资可持续发展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方位地转变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房地产投资是资金与土地两种稀缺资源的结合。在以往,人们只对房地产投资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单独的探讨,而对其在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忽略,导致房地产的投资和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没有了相应的联系。当前,对房地产投资在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已经成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

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保证房地产投资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和保障。如果当前房地产投资其增长速度大于了社会的需求,或者其投资的结构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就可能导致资金的积压,产业机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流通,进而造成金融坏账,对正常的经济秩序造成影响。另外,区域之间经济定位的不同,也会对房地产投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不同区域发展状况和特点存在着差异,对于房地产投资也会有着不同的需要。及时在同一区域中,随着其进入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对房地产投资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比例。只有根据实际来确定合适的房地产的投资,才能够保证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另外,保证房地产融资渠道的畅通性,也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生态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投资需要占用大量的资源,其中空间以及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过度的占用,必然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因此在发展中应该使资源能够进行合理的协调和配置。房地产投资的直接产品能够改变当地的空间分配,既会对城市和环境空间造成分割,也会使空间产生房地产产品的内外之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国房地产投资以粗放的发展为主,依靠对水源、土地等资源进行过度消耗来进行,没有对空间资源的合理规划利用起到应有的重视。在房地产投资的决策中,应该以生态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专家的意见为参考,使房地产和环境生态之间能够有更加自然地衔接。

社会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投资的社会可持续性,主要在社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两方面得以体现。社会环境指的是在一定区域之内人们的交往和生存的环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文化。人文环境则指的是某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有着稳定的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要求某区域的房地产及应该和该地的文化内涵、地方特色相适应,保证居民之间能够正常的交流。房地产投资必须对社会和人文等方面的要求有着充分的尊重,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投资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房地产投资能否保证和区域经济相协调,对区域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另外,房地产投资对于区域生态、社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也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静岩,韩文秀.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02)

[2] 董亚红,鲍明龙.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J]. 今日科苑. 2007(12)

[3] 孔行,黄玲,于渤.区域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动态协调关系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03)

篇5

摘要: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目标、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等理念,就低碳经济目标下,从完善会计职能角度,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途径

一、低碳经济目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低碳环保的经济发展理念做出过明确指示,早在2007 年末国务院就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在书中提到今后的经济发展以多元化发展为主,以可再生性能源的发展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将低碳的经济发展为目标正式地列入城市发展项目。低碳经济发展目标,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理念,通过技术与制度的创新、产业与新能源的转型和开发等一系列为手段,尽可能地减少使用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费的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以此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共赢的一种发展形态。

二是低碳经济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会计工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低碳经济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催生了新型的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新会计模式的诞生;环境会计的发展也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大大地促进了低碳经济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为投资、生产与消费的健康环保经营模式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发展宗旨及精髓都是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待发展,这一点上是一脉相承的。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会计的要求

首先,环境会计、责任会计等新型会计模式的建立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往的会计理论中,小型经营业户几乎从未将自然环境纳入企业经营活动考虑的范畴,更是谈不上记入会计成本核算中来。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自身的发展并且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的需求,企业必须将低碳经济列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全面地落实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正确地判定企业的未来经营活动发展的方向。

其次,环境会计、责任会计等新型会计模式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节能、环保、减排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心声。而低碳经济的发展,是需要建立在一个发展的空间平台上,一个健全的环境会计、责任会计等新型会计模式应用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最后,低碳经济发展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建立新会计模式。从各个方面上来看,低碳经济与新会计模式总是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低碳经济是新会计模式理论的前提,而它的发展也为新会计模式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依据,而新会计模式又为低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有效的途径。

三、低碳经济目标下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虽然国家对低碳经济发展有足够的重视,但尚处在探索与研究阶段,在新会计构建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地方。例如,相关的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中对企业经营结果带给社会及生态的影响做出过一些说明,但没有相应的补救与处罚措施的规定,缺乏法律的有力武器,构建低碳经济下的新会计模式显得乏而无力。另外,低碳经济下的新会计模式也急需着相关配套的人才,低碳经济下新会计模式是一门新型的课题,其范围既有传统会计理论,又覆盖着自然环境下的生态环保领域,因此需要的人才具备自然科学同时又兼具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目前在我国是非常缺乏的,这为低碳经济目标下的新会计模式的构建带来一定困难。

四、在低碳经济目标下可持续发展新会计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以人为本”,加强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

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也是低碳经济的组成部分,它是法治与秩序的体现,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纠正不良的举动,分辨出哪些为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并且懂得其行为的后果及相应承担的责任。“以人为本”其目的是向公众推广个人的良好的品质行为,促进其健康良性的发展,通过法律法规的规范,新会计模式的构建会变得更加顺利。

(二)加强法治建设是构建可持续发展新会计模式的前提

在新会计模式中,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建立,加强保护环境、社会责任等法律的贯彻实施,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构建新型会计的新局面的前提。

(三)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的配合

在会计监督体系中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之分,外部监督以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为主体。因此,会计监督有“三位一体”的内外结合监督的机制构成,其主导思想是宣传制度、纠正错误、加强工作交流、注重业务协调、突出服务等措施来促进各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以低碳经济为目标,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来构建可持续发展新会计模式

首先,改变利润和权益最大化的狭隘思想,以低碳经济为平台,突出“以人为本”、“知识为泉”的经营理念,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发展观。企业价值的实现不是体现在报表中所反映的价值,而是企业整体的市场价值,它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知识为动力来完成企业价值的实现。

其次,改变执业机构与人员对收入和利润的片面追求思想。极目远眺,展望未来,以培养、教育、发展为主导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价值,也为新会计模式构建的实现发挥出应有作用。

最后,绿色会计核算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保证,由于有了绿色会计的核算,对低碳经济目标下的环境保护、污染的排放与治理情况等方面的信息都有所掌握,从而能够引起企业在经营活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态资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积极推广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应用

环境会计将外部的环境成本通过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各种方法,量化为企业的内部经营成本,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时刻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最大程度地降低环境污染,体现了低碳经济目标的要求。社会责任会计在环境会计基础上,还要加上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实现企业与社会的统一发展。现今时代,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企业如果想更好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引入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以更科学、更准确地衡量人力成本,防控人员流失风险。

参考文献:

篇6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11日,由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主办的第八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解决方案”作为主题,可以说对于实现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示意义。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在致辞中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减排任务并没有全面完成,去年的完成情况也低于预期。这一方面说明节能减排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也昭示我们,要真正有效缓解中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需要社会各界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进一步进行战略性思考,继续建立长效机制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继续在包括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在内的更广的范围内做出更加扎实的努力。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彼得·巴克则在致辞中分享了全球绿色竞赛和朝向低碳转型的趋势和实践。他表示,工商业是改变世界最重要的力量,中国既是全球绿色竞赛的领跑者,同时又是最大的污染国之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未来的关键。

因而在他看来,面向今年6月即将召开的联合国里约+20可持续发展峰会,为适应未来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国的工商企业要更好地融入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快技术创新并探索绿色发展的解决方案。

篇7

关键词: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我国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最好的策略,是实现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发展中国家,走低碳经济道路,发展生态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准的低碳经济是势在必行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能更好的促进总体经济的发展,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缓解气候变暖的双赢。以下本篇就对我国生态经济理念下低碳经济的管理为大家讲解。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1.以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变暖

低碳经济发展会减少温室效应,要知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将导致全球温度平均上升,全球变暖也会给地球带来毁灭性打击。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高碳消耗状态下的能源消费必将加速全球变暖。因此,我国在生态经济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以此来节约能源,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2.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有着低能耗的理念,就是将资源利用到最大化,浪费到最小化,这可是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本质上跟方向上就是可持续发展,是维持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

3.改善能源利用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对环境有影响,对国家的发展也起到推进的作用。开发低碳产品不仅是资源的最大利用,更能缓解我国的能源约束。因此,在国内煤炭、石油、电力资源日益紧张的供应趋势下,发展和利用绿色环保的低碳经济已成为缓解我国能源发展问题的新途径,符合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理念。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1.淘汰落后产业结构难

我国的节能减排还存在不少障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要依靠那些看、高能耗产业,低碳经济在我国的推行就必须要面临很大的挑战了。相对于工艺和装配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的企业,我国应以生态经济为发展需求,对其进行相应的制止,而不是争先恐后的发展这些重化工项目。

2.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和投资落后

我国虽然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对于我国低碳经济政策的不彻底实施和落后的投资,政治实施效果并未达到生态经济理念下的低碳经济管理水平,存在政策时滞效应。这就导致了低碳经济由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节能需要长期的过程,降低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3.金融危机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化工、钢铁等企业处境困难,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取消了部分高效能产品的出口关税,这就造成了低碳经济管理上的困难。金融危机使得企业由于资金问题在低碳节能上的积极性有所降低,生态经济理念的低碳管理也不再是企业关心的问题,这就使得低碳经济管理更难在各大企业实施。

4.我国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

工业化本身就是对能源的依赖度很高,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作为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中国,产品能源消耗就相对高了,要发展生态经济理念也相对困难。因此,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低碳经济管理在我国实施的难度,但是也不要气馁才行。

三、我国低碳经济管理的策略

1.发展低碳科技

生态经济理念下,发展低碳科技管理,构建新的科技价值体系,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为理念。鼓励各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促进低碳减排。要知道低碳科技是具有影响力的,在吃、穿、住、行、文化观念、价值理念的硬件和软件方面,对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2.重视教育

教育的发展必将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还要走很长的道路,低碳经济其实在创作就业机会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在我国生态经济的理念下,发展低碳科技必将少不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劳动力转移,我国都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员素质,为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推广低碳技术

比如电力方面,如果大力推广风力发电的低碳技术,及时推进了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又节约了我国的电力资源,将风转为电负荷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还有太阳能、物理病虫害防治等,都是在生态经济的理念下,发展低碳经济。因此,推广低碳经济不仅能节省资源,还能使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

4.循环资源和生态园规划

资源的循环利用就不是浪费,对于我国的低碳经济,就是这种把资源浪费降到最低的管理。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替代能源推进和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将生态园规划作为一项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5.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激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生态经济理念下,国家可以开设低碳基金,对节能减排做得好的企业进行政策上的奖励。加大科研低碳能源的科研投资,鼓励科研人员努力创新,研发新的低碳技术造福人类。我们还要与国际先进低碳技术交流合作,开拓低碳市场技术,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

生态经济不仅符合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低碳经济的管理更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将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节约环保。低碳经济可谓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最佳模式,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环境、经济的和谐发展,为世界和谐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郑国柱.发展低碳经济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10(09).

[2]李博.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J].机电信息,2010(03).

[3]钟史明.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J].热电技术,2011(01).

篇8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1 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此大环境下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非常必要。

 

(1)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2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因此,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3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从客观角度来说,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现存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是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当前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4 农业经济的发展作用分析

 

4.1 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不足

 

农业生产越来越商品化、专业化,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的需要,而是要求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形式的合作。农户之间的合作不能依靠强行的手段,而是要在各个农户之间出现相当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时,各个不同的环节、阶段由不同的组织去完成的情况下,农户之间才会形成良好的合作。

 

4.2 传统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

 

单独的家庭经营模式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没有很强的抵御能力,而且农业生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因此,农户需要通过农业合作经济,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4.3 农产品的特性

 

农产品的不易保存与专用型决定了农业需要合作经济制度,大部分的农产品都不易保存,而且销售时间都很短,一旦在成熟或采摘之后没有尽快销售或加工,丰收的农产品就会很快腐烂,也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许多生产资料都是针对农业方面的,如果放弃农业经营,会遭受很大的损失。为了减少上述方面的损失,农户希望能够寻求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稳定合作。

 

4.4 传统农业缺乏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小规模的经营方式没有竞争力。通常来说,农户的经营范围较小,不能形成大的规模。农户在单独采购生产资料时,因采购量太少而不能获得优惠的价格,而小批量的出售农产品,也难以获得较高的价格。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不可以采用大型机械,不能使成本控制到最低。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就需要各农户联合起来,形成大规模的农业活动来提高收益。

 

5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的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基层推广。

 

6 农业合作经济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6.1 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首先农业合作经济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在没有发展农业合作经济之前,农户的小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农户的收入也不理想。农业合作经济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加强了农民自身的竞争力。这样,既能使农民在交易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也增强了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另外,农业合作经济有利于大型机械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6.2 农业合作经济促进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合作经济的形式是农户自愿地组织在一起,进行共同生产、共同销售。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管理上和技术上都需要改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值得共同学习借鉴。农业合作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管理水平。

 

6.3 农业合作经济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市场的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个的农户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所以合作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合作经济可以把单独农户的资源进行整合,改变其市场地位并提高经济效益。纵观全球,农业合作经济已经在大部分的农业发展中国家占据着重要地位,凡是受市场经济支配的农业,农业合作经济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案

 

7.1 实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要想尽快地实现市场化、集约化以及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要发展可持续农业,充分发挥出农业所具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提升综合效益。当前,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相当多,比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类型与种植物十分单一、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合理、注重化肥却忽视农肥、土壤有机质的肥料含量过低、森林的覆盖率过低、河流与海域受到污染、生态环境愈来愈恶化等,这些均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此,应当依据生态经济的发展规律,建设高效能人工系统,切实做到低能耗与高产出、无污染的新型生态农业,全面运用生物之间的量化关系,在空间与时间上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积极运用新技术以强化农业经济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以及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生态平衡恢复能力,从而落实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

 

7.2 开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

 

7.2.1 强化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是要立足于选择与运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技术以及农业生产方式,从而防止出现农业土地的水土流失、沙漠化以及盐碱化等不良现象。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之中,要做到节约利用土地,降低不可恢复的非农业废弃地,从而巩固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资基础。二是要运用最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方式以防止出现水资源的严重浪费。要大力实施让水资源不受到污染与破坏的实用性技术,切实解决各类水环境问题。三是要运用技术改进以及生产利用方式的改变,努力防止农业生物资源运用上的重大浪费,让农业生物资源的利用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化,让生物多样性能够得到最大的保护。四是要通过技术进步以及富有成效的制度制约,切实防止温室效应以及臭氧层耗损造成的多种生态影响,防止酸雨、紫外线辐射、干旱以及洪涝等自然灾害对于农业经济所产生的危害,强化大气资源以及农业气候资源之保护。

 

7.2.2 落实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措施

 

一是要减少与消除化肥、农药、农膜以及其他剩余残留物对土壤、水体与大气所造成的污染;二是积极有效地治理集约式家畜养殖粪便以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废弃物对于农业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三是要预防和治理农业生产中能源消耗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7.2.3 完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

 

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措施选择上,要切实遵循适宜性与可持续两重标准。前者是指选用合理的技术。要依据不同区域中的资源、生态、技术以及投资等具体状况,选用合理的技术类型;要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技术为先导,优先选择富有实效性的传统农业技术、工业式农业技术以及可替代农业技术,从而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合理结合。要跨越单一化的农技科学,从而实现多和学科领域中相关技术的组合以及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是指农业技术的选择应当具有持续性、发展性、公平性以及共同性等原则。要尽可能地选择低污染或者无污染,并且有助于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清洁型农业技术,使用较少或者不会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或者盐碱化等副作用的农业技术和其他类型的生态良性化农业技术。要选择能够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生产效率的良好技术、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技术、能够提升农业市场运营效率的技术、能够提升农业消费品利用成效的技术以及能够提升农业管理系统工作效率的技术等。

 

7.2.4 健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

 

一是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与农业经营管理制度机制;二是要健全农业发展规划与政策;三是要健全行为准则等非正式制度因素。

 

7.2.5 大力改革现有农业科技体制

 

强化农业科技的开发与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实现转化,这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环节。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将农业的发展建立于依靠科技的进步与提高广大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上。所以,在农业科技工作当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加快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进程,健全现有的农业科研体制,改进与优化农业科研系统结构,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更为有效的农业科研应用机制,真正做到农业机构的轻型化、农业队伍的精干化、农业成果的产业化、农业企业发展的集团化、农业运行机制的高效化。二是要依据现代农业发展之所需,强化现代农业的科研开发。要切实增加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科技视为社会公益事业加以对待,通过财政拨款加以扶持。三是要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来推广示范性科技成果,要积极探索设立科研源自于生产、成果由市场加以检验的新型机制,强化科技和经济的密切结合,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于"三农"的能力。不断加大对农业特别是农业科技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关注力度,彻底扭转社会上不够重视农业科研工作者的态度,积极推动农业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并提升农业产出的效益。

 

7.2.6 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的核心系统之一,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子系统的各组之间虽然具有一定联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遵循相互依存与制约的生态学规律。为此,要充分认识生态学的发展规律,促进农业生产实现高产化、优质化、稳定化与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理、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调控的原理、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原理、彼此依存与制约原理以及生物竞争性原理等来安排与组织农业生产,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具备比较高的生产力、可持续性以及可塑性。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这是实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而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的转变,则是我国当前与今后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篇9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当前,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性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而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在经济与技术方面,林业都是有较大可行性的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确认识、充分发挥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以林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在“十二五”规划中,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建设中,要始终坚持节能减排的理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林业经济的发展,不仅提供生产所需的木材,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其固碳减排和调节气候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林业的内涵概述

林业指的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培育森林以取得所需的木材,以及利用林木的特性发挥其防护作用的重要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的生产是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料,以森林为其主要的经营对象,对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的生产部门。林业生产不仅包括育林、护林、造林、森林的采伐、木材加工等,林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还能保护环境、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保持水土,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作用。

二、林业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和产业转型等,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的形态。全球经济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逐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林业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林业属于我国大农业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林业是属于我国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一直以来是立国之本,农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稳定的需求。同时,林业是一个复合型的基础性产业,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的相关部门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农业可以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林业可以为其提供生产所需的各种木材,为加工制造业的生产提供各种优质的原材料,促进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林区财政的主要来源

我国有3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林业成为我国林区财政的重要来源,特别是重点林区,林业收入可能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收入。林业发展的好坏,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重要影响,对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产生了重要作用。林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保证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林业的生态效益与防护效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林业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储碳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与工业减排方法相比,森林的固碳具有投资少、综合效益更佳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森林能调节全球气候变化,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重要作用。森林的储碳固碳作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进行调节,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再者,大规模的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在风害区设置防护林带,可以将风速降低30%左右。在农田建设林网,可以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森林可以蓄积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自然灾害的减少都有重要作用。生态环境的改善,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林业的能源价值。林业“三剩物”和灌木可以用以发电,油料能源林可以生产生物柴油,以替代部分化石能源。森林资源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我国第四大战略性的能源资源,可再生,可降解,是一种潜力非常大的绿色能源,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接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三、结语

总之,林业是我国农业的组成部分,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有着重要作用。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和防护效益,不仅可以储碳固碳,调节气温,缓解温室效应;还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林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能源资源,是一种绿色能源,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国红.浅议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甘肃科技,2011(7).

篇10

关键词:低碳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F 文献标识码: A

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细胞。在加剧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地球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劣,如何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与家园,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其主要的生活场所社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前提下,一种可持续的人类聚集模式---生态社区的概念应运而生。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理念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坐标。如何致力于构造一种和谐的低碳生态社区也成为各国学者纷纷探讨的重要课题。城市低碳生态社区旨在将低碳的理念融入生态社区的规划,从而构建体系上低碳,功能上生态的和谐新社区。低碳生态社区不仅仅是缓解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和谐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1.低碳生态社区的内涵与特征

1.1低碳生态社区的内涵

在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进展中,低碳城市的内涵最初的以减少碳排放为主的狭义观点发展为现在包含社会、 文化、 经济、 环境的综合课题。低碳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1]。

低碳生态社区作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是指在社区规划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以现代生态技术为手段,设计、组织城市社区内外的空间环境,最高效最少量地利用能源与资源,营造一种自然和谐,低碳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居住环境。低碳生态社区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生态学的范畴,而应是一个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外部因素于内部环境、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人类和谐的居住环境。

1.2低碳生态社区的特征

1)生态和谐性

低碳生态社区的低碳生态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三者的生态性,主要指高质量的环境指标,以绿地为主的住区结构模式,充裕的自然空间,较好的自然亲和性(2)。社区个人、团体和组织都将生态观融入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可以拥有更为和谐的邻里关系。同时,社区必须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和谐性还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低碳生态社区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低碳生态社区应是一种多功能的社区,体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将人车分流,绿色建筑、生态步道等思想融入建设中。

2)低碳循环性

低碳循环性主要体现在社区规划、能源结构与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低碳生态社区运营所采用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的清洁、安全、高效利用。建设低碳建筑,倡导居民对于日常生活用品,也尽可能选用低碳产品。同时,低碳生态社区应该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协调区域化发展,提升整个所生态化循环。

3)系统高效性

低碳生态社区是一个由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必须是高效益的流通转换。低碳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应以“低碳化”为指导原则,追求城市的紧凑、舒适和宜居;从本质上改变能源的利用方式,提高能源的转化率,倡导使用公共交通,实现经济、生活的高效化和集约化。

2.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实践

2.1国外低碳生态社区实践基本概况

低碳生态社区的实践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图1),社区的人口规模都相对较小,300人以下居多,外国相关学者曾根据生态社区所处的位置、规模大小等特征将其分为乡村生态社区、城市绿化带地区项目、城市更新项目和生态城镇等四种类型(3)。

图1.全球生态社区分布情况(来源:/4)

而国外外生态社区的建设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开发棕地,减少城市的扩张,保护生态环境。(2)提倡绿色出行,通过采取限制停车位设置、进行道路路面特殊铺装等措施,积极倡导非机动车的应用。(3)有效利用能源,实现能源的可循环利用与建筑的节能设计。(4)强调社区的公共参与性。

2.2国外生态社区实践分析

国家 社区名称 低碳理念 实现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途径

英国 BedZed生态村 零耗能

产居综合型

(世界上第一个生态社区) (1)再生能源:采用生物质能、太阳能及风力发电。

(2)环境绿化:设置屋顶花园。

(3)低碳建筑:建筑材质与功能设计采用可循环材料

(4)资源循环:采用可回收再生及低耗能绿建材。

(6)绿色交通:外出更有全社区的绿色共乘俱乐部和公共交通系统。

阿联酋 Masdar零碳城 “零废弃物”

“零车辆 (1根据以产带居的开发思路。

(2以绿色低碳为核心,以绿色环保等相关产业的研发为主导,将知识密集型与人力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3:政府强力支持,在用地、招商等方面的鼓励政策。

(4)技术创新:新能源、环保材料利用,实现社区真正的绿色低碳。

德国 弗莱堡Vauban社区 光能发电自行车管制系统 1.vauban社区发展出“学习型规划(planningthatlearns)”的模式。结合民众参与和共同治理。

2.无车社区和“零容忍停车政策

3. 建立低碳生活观念:透过Vauban论坛负责的社会工作,居民进行更多的社区活动。

4.建立光能发电系统于能源循环系统

2.3国内低碳生态社区实践概况

我国低碳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对低碳社区的研究处于摸索阶段。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更是以低碳为口号,同时万科、万通、郎诗、当代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策略联盟也发起了低碳绿色运动。

固然我国的生态社区建设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由于我国实际的国情与现状,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和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从社区规模而言,我国的社区人口在5000-10000人,这无疑从技术层面上增加了建设低碳生态社区的难度。从组织管理而言,我国居民的公众参与意识薄弱,生态保护重视度不够。从评价指标体系而言,未建立合理的低碳生态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无法进行界定,这些都是我国低碳生态社区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

4、低碳社区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与运营体系中,规划设计、建设、验收与使用管理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因此实现它们的分步发展与整体协调是实现低碳生态社区的重要途径。

4.1 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

1)土地布局规划: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与紧凑的空间布局形态。城市的活力在于不同城市功能的混合和人类活动的流动,土地使用兼容性制度为土地使用的混合和多元化提供可能(5)。现代主义过分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使居住区与商业区彼此分离,从而造成多样性城市生活的消失,人文气息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因此,在低碳生态社区规划中,应首先抛弃功能主义的束缚,强调多种功能的混合,在社区中合理布置商店、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和户外活动场所,增强社区各功能空间的有机联系,不仅可以创造更好的邻里关系,也可以达到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交通系统规划:步行交通系统与绿色出行方式。社区对内交通应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保障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在步行可达的范围之内,以减少居民的出行需求,已达到减少机动车交通为目标。同时在社区对外交通规划中,为营造低碳生态社区,社区内应提供良好的交通联系,包括公交车线路和轨道交通线路,倡导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倡人们采用更为绿色的出行方式。

3)社区生态环境系统规划: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应注重内在各系统的协调发展和各种生态流的畅通(6),使社区生态系统向有序理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利用绿地生态系统中的“碳中和”功能,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采用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增加社区内部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交换,保持社区内生态系统的平衡。

4.2 建筑设计与建设的可持续性

1)建筑的高效节能设计:绿色建筑应注重使用保温材料和构造,提高建筑热环境性能,同时高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建筑自身达到自给自足的可持续状态。具体做法如可在建筑的内外表面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高效节能玻璃等,从而对建筑物起保温隔热的作用;采用外墙隔阴和屋顶隔热的措施,控制建筑物对热量的吸收,与自然通风降温手段减少耗能与空调费用。

2)健康环保建筑材料:在城市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中,采用的健康建筑材料不仅仅是人们对安全居住环境的需求,同时可以减低这类材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可以延长住宅的寿命,有利于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达到城市低碳生态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3 使用管理与运营体系的可持续性

中国的生态社区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少社区居民的公共参与。只有通过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养成节俭的消费观念,低碳生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才不会断在最后一个环节。构建低碳生态社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其规划设计到后期管理都应注入低碳生态的理念与意识,这不仅仅是针对于居民,也要针对于规划者与管理者。居民在低碳生态社区构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应自觉参与,积极献策,社区的主体是人,因此,让人们拥有更好的居住空间与居住环境才是建立低碳生态社区的最终目标。

5 低碳生态社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1)生态化 研究居住区可持续发展中强调生态极限问题,在充分考虑社区承载力,环境容量负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供应极限高度来规划建设低碳生态社区(8)。低碳生态社区会尽量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等自然条件。可应用深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安全等理论指导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同时将健康住宅理念融入规划理念。

2)人文化 低碳生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体现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关怀。低碳生态社区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及NGO的各方面协调组织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整的机制体系,并着手于社区实际,采取长期而整体的建设策略(7)。国外一些新的理念如“开发权转换”(TDR)和灵活分区(FZ)都可以为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提供新的规划思路。

[1]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

[2]沈清基 关于生态社区的思考[J] 华中建筑,2000,18 99-103

[3]Hugh Barton.Sustainable Communities[M].London: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0. 68.

[5] 王潇文“. 白地”、“棕地”及其它:土地使用兼容性制度研究[C].2009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6] 谢更放 城市低碳社区规划的理论构架与实施策略研究[D] 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