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类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空航天类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45-02
引言
航空航天代表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最前沿,是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满足经济建设、增强国防安全和加快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航空航天类高校教育,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航空航天类专业人才是服务我国战略发展的必然需求。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关键。当前,以美、俄为代表的航空航天大国都建设了自己特色的航空航天专业院系,开展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经验。论文旨在通过材料的梳理,了解国外航空航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生培养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中总结经验,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一、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一)美国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美国是世界上航空航天类研究最发达、人才培养最成功的国家,其人才培养主要依赖其国内的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教学与科研由航空航天系负责,下设三个部门,分别是信息部、航空系统部、飞行器技术部。信息部分主要研究航天系统有关的信息获取、处理、传输技术,如卫星通信、高空侦察、空中通信、集成防御系统等,负责教授导航、制导、控制、通信、网络、实时软硬件系统等课程。航空系统部门主要研究航空航天高复杂性系统的设计、制造、操作方法,教授最优化方法、故障诊断、系统容错等课程,建有人机实验室、空间系统实验室、国际空运中心、操控台研究中心、复杂系统研究实验室等。飞行器技术部门负责计算方法、流体力学、推进技术、材料科学、结构技术等的研究和教学,建有宇航计算设计实验室、空气涡轮实验室、宇航微小结构协会、空间推进实验室、先进材料和结构技术实验室等。
斯坦福大学航空航天系隶属于工学院,承担航空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该系的研究领域包括空气弹性变形及流体仿真、飞行器设计与控制、应用航空动力学、空气声学计算、流体动力学计算、动态系统计算、机器人控制、复杂材料与结构、湍流模拟、推进、高超声速流体、导航、控制系统辨识与优化、卫星工程、湍流与燃烧等。
(二)俄罗斯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俄罗斯也是航空航天强国,开设航空航天专业的主要学院有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建于1930年,拥有12个学院,56个系,128个实验室,3个设计局,几个计算机中心,一个实验工厂,一套运动航空训练设施,一个莫斯科附近的飞机场,两个科研机构(应用力学和电气力学,低温研究)。该学院通常以数字编号代替学院名称,从一院到十二院分别为航空工程院、发动机院、控制系统院、信息与电力院、无线电电子学院、经济与管理院、航空航天院、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院、应用数学和物理院、应用力学院、人文科学院、预科院。西伯利亚国立航空航天大学拥有空间研究及高技术学院和航天技术学院,设置了飞机制造系、航空发动机与能源装备系、飞行器管理系统系、航空导弹技术系、飞行器无线电技术系统系。
(三)欧洲著名航空航天院系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其工学院设置了航空系,主要负责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包括航空动力学与航空结构学两个研究方向。航空动力学方向包含流体基础、航空飞行器设计、控制、生物医学、环境与工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航空结构学方向包括计算力学、冲击与损伤、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法国国家高等航天航空学院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欧洲航天业发展的中心地带,致力于培养顶尖的技术工程师,在研制协和式客机的工程师当中,有许多就是从法国高等航天航空学院毕业的。学院下设5个系和一个研究中心,分别是空气动力学、能源、推进系、结构与材料力学系、光电子与信号系、语言文化艺术系、航空宇航中心。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一)学位与专业设置
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多数是本科四年,研究生二年,英国有本科3年,研究生1年。俄罗斯不同,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预科1年、本科4年、硕士2年、博士3年。在学位设置上,各个院校有所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工学学士、航空航天工学学士、航空工程理科硕士、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航空与宇航工程学士、航空学理科硕士、航空与航天学理科硕士、机械与航天工程理科硕士。
(二)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课程体系
麻省理工学院(MIT)航空与航天专业是美国同领域中最有名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世界闻名。MIT航空与航天系设有两个本科专业方向:航空与航天科学工程专业和航空与航天信息科学工程专业,两个方向的课程设置都建立在航空航天基础(核心)课程上,下面分别以A和B代指这两个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和系课程构成。全校统一要求课程包括基础科学课程(6门)、人文、艺术、社会科学课程(8门)、科学与技术限选课程(2门)、实验课程(1门);系课程包括系核心必修课程、专业课程、试验与进展课程,其中系核心必修课程包括一体化工程I、II、III、IV,计算机和工程问题求解引论,自动控制原理、动力学、随机系统分析、微分方程;专业课程中专业A包括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推进系统引论、航天工程中的计算方法,专业B包括航天系统的评估与控制、数字系统实验室介绍、实时系统与软件、交互系统工程、人为因素工程、自主决策原理;试验与进展课程包括飞行器工程、空间系统工程、试验项目I、试验项目II、飞行器进展、空间系统进展I、空间系统进展II。
(三)学时学分要求
1.学分组成。课程学分组成考虑教学环节,如MIT飞行动力学课程,总学分12分,构成包括课堂3分、实验1分、预习和复习8分。另外还有无学分课程,课程必修但无学分,如普林斯顿没有学分制、强调上课门数,斯坦福大学基础课程要求5门航空航天基础课程,专业课程4选3。英国大学一般不设立学分制,所有学生都按部就班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
2.学分要求。美国大部分学校有明确的毕业学分数要求。如MIT航空航天工程系根据培养计划设课程学分,又分成4类,分别是核心课(core)108、专业领域课(professio-
nal area)48、实验和综合应用(experiment and Capstone)30、非限制性选修课(unrestrictived elective)48,总学分大于234学分。但是在学分数量并不统一,差异很悬殊,如密歇根128学分、MIT大于234学分、宾州州立132学分。航空航天专业必修课比例很高,有的高达90%以上,如斯坦福、佐治亚理工、普渡。另外还有只要求课程而不要求学分的,如普林斯顿毕业要求共36门课。
3.学时要求。有些大学要求学时达到一定数量,如悉尼大学本科至少192学时,研究生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至少144学时。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基础课程设置门数要求,其他按学时要求,数学(6个学时)、技术选修(12学时)、人文社科类选修(45学时)。
三、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专业培养特色
归纳起来,国外著名航空航天院系在专业培养上具有如下特色。一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设置宽、窄各有特色。美英等专业设置以宽口径、大类培养为主,基本不针对特定航空航天器划分专业,学生专业方向只是体现在个别课程的选择上。俄罗斯、乌克兰等的专业划分细而精,如莫斯科国立航空学院几乎整个大学的院系专业就代表了航空航天器的各个不同部分,专业面向具体而明确。二是国外著名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课程体系具有少而精且多样化特色。美英等课程每学期课程数量相对较少,但课业工作量不少。学生毕业所需学时学分也不少。美英等航空航天专业的课程必修多、选修少,完全学分制的作用并不明显,反映了航空航天专业的特殊性。课程学习课内外并重,还有较多实践环节、交流讨论、项目设计等。课程的环节丰富多样(如剑桥)。教授授课。三是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在通识教育上,在课程设置中有重视科技写作、科研道德规范、表达与交流、团队协作、人文素质培养和工程师就业指导。在专业教育上,强化多样化实践环节、注重专题课程和生产实习。四是注重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培养。例如南安普敦大学设置有工程管理与相关法律的必修与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在工程实践中如何领导团队、进行项目管理与风险评估、做出决策以及熟悉与之相关的法律知识。还会从工业部门请来客座教师来协助授课,并安排有相应的实践环节。针对个性化培养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大的选择基数。
四、总结
航空航天类本科人才是高层次航空航天类人才的基础,是航空航天类研究生人才的后备军。论文主要对国际一流大学航空航天类专业学位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时学分要求点等方面进行了梳理,总结了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内航空航天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教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田正雨,李桦.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类本科生课程体系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2]MIT航空航天系战略计划[Z].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译.1991.
篇2
海陆空系――各领域大显神通
在交通运输类专业里,有一些专业因开设院校的不同,培养的人才将适用于不同的交通领域,有的是民航运输,有的是铁道公路,还有的是海洋船舶……虽然这些招生专业名称相同,但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和就业领域却有着极大的差异。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一个培养具有统筹、管理等方面知识,能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换句话说,交通运输的专业人才,就是要有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交通运输专业具有极强的交叉性,首先体现在学科性质上――既有一般工科特性,又有管理学科特性,还有系统工程学科特性。比如开设的专业课程既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交通工程学基础,又有运输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等。其次体现在人才培养上――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仅掌握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胜任交通运输部门的技术工作,而且具有系统工程师的素质,能在大型的规划设计中担当“总体”的角色。
由于交通的涵盖面极广,在不同的院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内涵有所差异。比如西南交通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由早期的铁道管理系发展而来,是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一个重要专业。该专业以铁路运输管理为主,同时覆盖了道路(含城市交通)、航空、水运等现代运输方式,具有大交通特色。从西南交通大学该专业毕业后,主要面向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就业。铁路运输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铁路局或公司、设计研究院、大型工矿企业、教育院校等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就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交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单位、地铁公司、教育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却因为学校的学科特色,更倾向于天空,如学校在“交通运输”专业下,分别设有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民航运输管理、民航机务工程、民航电子电气工程、适航技术与管理、机场运行控制与管理六个本科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都与航空有关。那不用多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的学子,就业领域与西南交通大学则大相径庭。
由于不同院校专业方向的不同,也导致了在不同院校学习的课程也有所不同。除了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主干课程相似外,西南交通大学该专业的课程主要围绕行车组织、货物运输组织、旅客运输组织、铁路车站及枢纽等展开,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该专业的课程则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对该专业感兴趣的考生,在了解该专业的基础上,还要到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去查询该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
陆地系――飞奔在阳光大道
陆地交通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运输方式,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那么与陆地交通运输相关的专业都有着什么特点呢?
【物流工程】
现在电子商务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你的鼠标在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轻轻一点,你所购买的物品不久后将由快递人员送到家门口。与对物品的流通进行设计与规划相关的专业就是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经济学、法学等的交叉学科。学习内容偏工程,主要有物流系统仿真、预测原理、电子通讯技术等技术性课程,以及物流设施设备、货物运输组织、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等的需要较高专业技术的规划设计课程,涉及物流规划的编程设计与运算。该专业需要学习者拥有良好的计算机能力以及制图等工程类基础知识,侧重于技术人员的培养,突出的是技术设计能力。
这个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现代物流学、系统工程、运筹学、数据库等常见的物流作业需要使用的技术和方法,以及采购与供应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生产运作管理、项目管理等侧重于企业内部物流流程方面的知识介绍以及方法,其中涉及专用的物流模型和软件(如FLExsIM),还有一些是如国际物流和物流系统规划等的从大环境出发为企业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课程。
物流人才在全国来说非常缺稀,因此物流专业的就业面很广,生产、运输、仓储都有涉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有铁路局和大型重工企业,以及各汽车企业,后者往往是大多数毕业生偏爱的。还有许多近些年发展快速的专业物流企业、第三万物流企业等对于专业的物流人员的需求量也非常大,而这种企业的待遇相对更好,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会更高。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专业开设和我国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而铁路正是陆路交通运载量最大的一种运输方式。本专业要求较系统地掌握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信号分析、测量与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信息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所涉及到的信息系统与技术应用、设计和开发能力,同时要求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本专业最主要的特色是交通设备的测试、控制、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和应用并重;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并重,掌握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电、算、机、光等技术。
其专业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多学科交叉的高级技术人才,专业方向包括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精密仪器及机械等。主干学科由交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组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车辆构造及原理、计算机软件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控制工程、交通设备控制技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振动与噪声测控技术和交通设备动力分析等是必学的课程。
由于专业中设计多个方向的课程,载运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有很多的选择,比如选择继续读研同学既可以选择学习本专业的三个方向,也可以选择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方向、电气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计算机技术方向等。在就业中能适应多个岗位的要求,在许多行业都有本专业的学生,而并不是局限在铁路行业,比如交通运输领域(包括汽车、铁路、航空)的中外各生产和管理部门、电子电器研究和开发部门、测控和仪器仪表研制单位、计算机和网络通讯公司等,也可进入高校从事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因此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比较稳定。而对于希望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专业的选择将有更大的空间,可以选择EE(Electronic
Engineering)、ME(Mechanical Engineering)、CS(Computer Science),甚至有学生申请成功MFE(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海洋系――欲乘风破浪
水是地球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地球表面积的70%左右都是被水域覆盖的,所以,要实现异地物与物的空间转移,不征服海洋可不行。
【航海技术】
说起航海技术专业,可能很多考生的第一印象就是“开轮船的”,这一习惯思维是由于该专业在我国就是从海洋船舶驾驶转设而来的,比如大连海事大学的航海技术专业的前身就是海洋船舶驾驶专业。但随着该专业的日趋发展成熟,该专业的要求也不仅仅限于海洋船舶的驾驶,还包括对船舶运输的管理、对航海等法规的了解等。
当然,该专业的基础还是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能操作海洋船舶驾驶,能设计航线,能识别和运用各种航图、导航仪器仪表和GMDSS通信设备。在此基础上,还要懂得船舶运输管理,组织船舶航行。同时,由于该专业毕业后,所工作的环境是公海和内海,因此还要了解航海和海商法等法规,以免错误操作而引起争端。
由于技术是基础,所以航海技术的专业课程首先就由船舶操纵、电工技术、航海力学、航海仪器、GMDSS设备及通信业务、船舶无线电技术基础等构成。为了对船舶的熟悉,还要学习船舶原理、船舶结构与设备等课程。另外,航海英语会话和阅读是奠定海外沟通的基础,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是安全顺利航海的前提,船舶安全与管理船舶货运、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航运经济与航运市场管理等是合法航行和经济价值最,大化航行的参考依据,这些课程也是必学的。
目前国内开设航海技术的院校并不多,一般可将其归为两类,第一类是依靠学校相关优势学科而开设的,如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另一类是结合学科及地域优势而开设的,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集美大学、烟台大学等所在地都是我国著名的港口。
考虑到航海技术就业领域的特殊性,目前招生批次大多位于提前批次,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体检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大连海事大学要求报考航海技术专业的考生身高1.65米以上、五官端正、无平足、无口吃、无色盲(弱)、双眼裸眼视力均在4.7及以上,且矫正视力均能达到4.9及以上的身体健康、学习英语的男生。其他院校的标准也并不多,以学校《招生章程》公布的信息为准。
【轮机工程】
如果说航海技术专业还能从名称上大概判断出专业是学什么的,那么轮机工程就往往会让初次接触的学生不知所以然,听起来仿佛很熟悉,但要说明白轮机工程是学什么的却只能摇摇头。
从学校的专业介绍中,轮机工程是培养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的知识,符合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sTCW78/95)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基本具备A类船舶二管轮任职资格,并能在海洋运输各事业单位从事轮机操纵、维修和船舶监修、监造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更简单地讲,轮机工程培养的学生就是管理船舶所有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的技术人员。
该专业在大多开设院校中都设有不同的专业方向,如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分为轮机管理和船机修造两个方向,前者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工程流体力学、电路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轮机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轮机监控技术及应用、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轮机维护与修理、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等。后者课程的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轮机工程材料、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电路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船舶柴油机、船舶辅机、轮机自动化、船机制造工艺、船机检修工艺、船舶检验、船舶动力装置设计、摩擦学、故障诊断技术等。重庆交通大学则设有轮机管理与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制造两个方向,但两者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和就业领域没有较大的差别。
轮机工程与航海技术是两个紧密联系的专业,因此一般开设了航海技术专业的院校,也开设有轮机工程专业。由于轮机工程专业毕业后所就业的领域与航海技术一样,因此在体检要求方面也与航海技术相似。
从该专业毕业后,找工作基本上是不用愁的,但工作强度比较大,一般靠离码头需要加班(及时对轮船的情况进行检查、维护和修整),环球航行需要倒时差,如果遇到旧船,工作强度会更大。再者,机舱高温、高噪音。虽然有集控室,但平时保养仍需亲临一线。另外,航海还有其特殊性,譬如说,长期远洋不能经常和家人团聚。所以在选择时,考生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就业领域再谨慎填报。
天空系――借我一双翱翔的翅膀
曾几何时,飞上蓝天是人们遥不可及的梦想,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航空运输的发展,坐飞机已经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而载领人们翱翔蓝天的飞机操作员,就是飞行技术专业所培养的人才。
【飞行技术】
飞机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培养飞行员的专业,也就是说培养会开飞机的人的专业。也许有许多人认为该专业只注意培养飞行技术,但事实上还会培养对飞机性能的了解。
飞行技术专业的学习由三大模块组成,其一是理论学习,主要包括陆空对话、民用机飞行原理、航空气象学、空中领航学、机组资源管理、航图、航行情报学、空中交通管制学等对飞机的了解,对飞行气象的了解和一些基础知识。在完成一到两年的理论学习后,就要上飞机进行飞行训练。飞行训练结束后,还要进行毕业设计才算整个学业的完成。一般来说,理论学习和毕业设计是在招生院校进行,飞行训练是由与招生院校联合培养的航空公司指定训练地点。
目前,想报考飞行技术专业,首先要在招生院校报名,再经过院校的体检、面试和背景调查,通过后才能填报志愿。同样,飞行技术专业毕业后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对考生的体检要求特别严格,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就要求身高170~187厘米,任何一眼裸眼远视力(C字表)不低于O.5,且没有做过视力矫正手术的才具有报考资格。
篇3
摘要:加强专业特色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式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整合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阐述了凸显“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为应用型大学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关键词: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航空电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26-02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子信息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对具有综合电子信息分析和设计能力的创新人才需求旺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根据学校的具体定位和办学宗旨,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航空航天、国防企事业单位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培养“航空电子”特色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道路。下面将从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优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我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与定位,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能力标准进行广泛调研和讨论,了解社会与行业需求,认真考虑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聘用企业、研究所等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秉承“重视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入手,制定了体现“航空电子”特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视数理知识及学科基础理论,依托学院优势课程、实验教学基地、科学研究平台与师资队伍,联合航空航天和电子领域的企业,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以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校级精品课为基础,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指引,探索以“工程认知―工程实验―工程设计―工程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了“核心课程+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设置了“航空电子”方向模块,构建了“多层次,多类别”的实践教学体系,制订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运行机制,构建了突出“航空电子”特色、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个人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电子信息类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突出“航空电子”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
1.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核心课程群建设。授课内容紧跟新技术发展方向,定期组织教师讨论教学大纲,去兄弟院校进行调研,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电子类企业需求,归纳出所需知识点和相应的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组建相应课程群,目前确立了四大课程群:信号处理课程群、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群、计算机类课程群、航空电子课程群。
2.与企业需求接轨,紧跟新技术发展开设课程。与用人单位密切联系,认真研究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趋势,增加了《嵌入式系统设计》、《虚拟仪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导论》、《软件开发综合实训》、《专业工程设计》、《专业工程实习》等产学研课程和课程设计,保证了课程内容与电子信息领域发展的一致。将电子技术类课程、单片机课程前移,确保学生尽早感知专业、步入专业。在专业教育选修平台加入业务和前沿知识模块,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及企业用人需求,确保学生就业后上手快。实践教学环节采用先进的电子元器件、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置、先进的现代设计工具和设计方法,使学生在得到实践锻炼的同时,与新技术、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接轨。
3.设置“航空电子”方向模块,突出“航空电子”特色。在保留原有信号处理方向的基础上,新开设“航空电子”方向课程,开设“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雷达原理与系统”和“航空电子系统”等体现航空电子专业特色的课程。另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大四开始可自主选择专业方向。
三、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篇4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现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国防特色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以电气工程领域为对象,注重计算机科学、控制理论和信息科学在电气工程各领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该专业设有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三个方向。培养具有电气工程领域较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具有较好的电气分析、电气设计、电气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运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素质的电气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样一所重点大学,重点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进行知识创新活动,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脱节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而且也能够促进科技发展。近年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了较多广泛且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与实践,尤其在电类领域的合作,效果较为显著。通过合作,实现了将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共建、人才培养、干部交流等全方位的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助推了经济发展。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无锡市开展风电领域政产学研合作为例,自合作以来,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率领无锡市党政代表团先后两次访问学校,并就政产学研合作事宜与学校的领导深入交流。而且,学校党委书记崔锐捷、校长朱荻等校领导也多次带领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专家走访无锡市惠山区,实地考察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合作模式,推动政产学研合作。②
2 电气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思考及具体做法
电气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学科,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这个专业的学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正是由于社会大量的需求,不言而喻,电气专业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质量,对该个专业领域,乃至我国国民经济领域的发展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被社会所接纳,被企事业单位所需求,需要我们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因此,产学研的结合,为高校的学生培养、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1 产和研的结合
企业有较好的生产能力,但科技含量低,科学研究创新不够,如果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把高校的知识资源和科技研究成果可以很好地转化,技术上进行创新。而作为高校,是服务发展的主体,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整合和流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在搞科研的目的也是为生产服务、为社会服务。产学研结合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建立良好的互动,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模式与直接获取工程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才能适时调整学生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场所,让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容易走上社会,被企业所需求。电气工程专业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能够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等实际生产问题。
但是,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在科研管理机制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科技成果转移渠道不畅。很多企业拿着大量资金寻找科技创新成果,而高校的科研成果又转移不出去,导致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科技资源分散,浪费精力、物力和人力。(2)科研人员考核制度不利于成果转化。当前,高校普遍采用职称和职务等级发放科研津贴的,而职称职务的获得,主要是看权威性期刊的数量、申请的项目获得的奖励,专利情况等,对于科技成果能否实现产业化问题很少重视,致使高校老师很多科技项目申请后,过多地偏重于技术与理论,与社会需求脱节,大部分科研成果很多是只申请了专利,或者发表了论文的水平上,实际应用产出的效果不高。另一方面,当前部分教授评职称前,发论文,申报项目,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职称评定后,科研动力不足,研究成果停滞不前,更多的是享受这个教授待遇,从而导致研究资源流失。(3)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完善,重视不够。高校由于学科建设发展需求、整体实力提升等众多因素影响,学校科技部和老师的关注点在于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项目的申报上面,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973、863等重大项目课题、各项科研成果奖励申报,而对真正获得的科技成果,如何将其转化投入不够,重视不足。
因此,在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的同时,更应该要结合学科、科研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支持和引导作用,要进一步搭建平台,发 挥政府的作用,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产业四力强强联合,不断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形成和发展,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做出贡献。
2.2 学和研的结合
随着电子、计算机、通信和信息等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给电气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出的电气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承担相应研究方向的科研课题。首先,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当中。从我校电气专业学生培养来看,学生实行“导师制”,对于优秀的学生,从大学开始就跟随导师做相应的课程设计,等到了研究生阶段,不仅能够很早,而且将课题研究有延续性,能更好地做出科研成果,培养科研能力。第二,让学生参与到各种科技创新比赛,老师进行指导,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题,以及研究生课题,有80%的题目与产学研基地的实际和教师科研课题紧密结合,有部分学生直接参加教师承担的课题。通过多种渠道,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入接触工程实际,增强实际工程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在完成自己学业任务的同时,培养了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产和学的结合
人才培养是高校教育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方向。精英教育培养拔尖人才,大众化高等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各具功能,不可替代。学校应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质量标准。③
电气专业的学生培养,需要保持和加强原有专业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应因材施教,引入各类培养机制,如结合产学研的合作平台,一是和企业联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基地;另一种则是根据企业的需求,企业的科研方向,制定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模式及课程体系。如开设专门的“卓越工程师”班,单独组织学生完成一门企业课程授课,一次企业参观实习,一次“工程技术讲座”。除此之外,每年暑假,我校的电气专业与陕西航空电气有限公司、陕西西航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许继集团、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开展合作,这些企业每年为电气专业学生提供实习条件,提供合作科研项目。
3 总结
电气工程专业行业属于高精尖端行业领域,尖端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它的社会需求较广,而培养这样的优秀人才,就需要高校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模式,让学生、教师有良性发展,才能促进电气学科的发展,而外部则需要社会与企业的需求,产学研的结合便是达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
基金项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科技创新基金-高校科研管理中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资助编号:NR2013029;项目负责人:李洁)成果之一
注释
篇5
关键词: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1、引言
高等教育承担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任务,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石,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一流大学无不高度重视本科教育。自1999年高校学校实施扩招以来,我国本科生招生一直维持庞大规模,2011年,全国高校院校招收本科生349万人。庞大的招生规模,使得本科生培养质量受到严峻挑战,尤其是作为本科生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效果重要衡量标准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存在严重缺失。2011年4月,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高等学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人才培养新优势[1]。
近年来,国内高校积极借鉴国外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经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的政策措施,其中,建立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是重要的方式。国外的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很早就已积极探索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开设了形形的本科生创新实践项目,以航空航天专业为例,普度大学组织本科生开展了固液探空火箭和小型云在火箭的设计、加工制造和发射等全流程活动,波士顿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包括了探空火箭、纳星、临近空间浮空飞行器等诸多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目前有近100所大学在开展纳星研究,有50余所大学组织开展以高空气球为工具的临近空间探测等研究,其中,绝大多数项目都有本科生,甚至是高中毕业后即将入学的本科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的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相继建立了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2~6],本科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一定成绩,同时,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运动管理效率较低、创新实践项目设置不合理、创新文化氛围不足、师资队伍薄弱等[7]。
本论文结合国防科技大学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对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对于加强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促进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高效蓬勃发展,推动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加快本科生整体培养质量跃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设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必要性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航空航天事业地位日益突出,除传统航空航天院校外,高等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纷纷设立航空航天专业,空天学科本科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对于航空航天这样的尖端科学技术,通过建设创新实践基地,鼓励本科生从事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项目,对于增强本科生专业认同感,激发创新激情,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同攻关能力等尤为重要。
2.1是强化本科生认同感、激发学习热情的需要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刚刚结束高中阶段学习的本科生,对于高等学校专业的含义理解和认知程度十分有限,对所学专业未来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的认识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就业压力大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很多航天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缺失,缺乏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习激情,严重影响本科生培养质量,尤其是相对研究生阶段学习,本科阶段是夯实基础理论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薄弱的本科基础,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进而制约未来的发展。
建设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使本科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有机会参与卫星、运载火箭、无人机、高空科学气球等与所学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创新实践活动,近距离接触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可使本科生充分理解航天学科的应用方向和应用领域,认识所学专业的重大战略意义,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加深专业认知度,激发浓厚的学习热情[8],打牢专业基础。
2.2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需要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历来受到国外高等学校高度重视,通过本科阶段学习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本科生在研究生阶段可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走上工作岗位可堪大任的关键。受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影响,现阶段我国本科生教育对引导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关注仍十分不足,造成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严重缺乏。在航空航天专业,很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时,尚未见过真实的飞行器,对飞行器组成和功能的理解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讲的通用的动力、结构、控制等几部分,对更加具体的分系统和部件的认知十分匮乏。
建设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设置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项目,为学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提供良好条件,使本科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新概念飞行器,参与诸如无人机等飞行器从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加工制造至发射试验的全寿命周期活动,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大大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是培养本科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协同攻关能力的需要
人类科技史表明,绝大多数成功的科学家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9]。大力协同、合力攻关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是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历程中凝练出来的宝贵财富。尤其是航天科技这样的尖端科研领域,涉及面极广,参与人员多,更是需要团结写作的攻关模式。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包括运载火箭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航天员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着陆场系统等大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又包括若干子系统。这样复杂的工程没有大力协同、联合攻关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模式是根本无法完成的。由于传统本科教育模式中,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课堂学习,最多在相关课程实验或实验课程中会有些许的写作开展实验项目的机会,造成本科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协同攻关能力难以得到很好培养。
建设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围绕设置的模拟工程实际的飞行器设计项目,众多本科生进行角色分工,共同完成一个实践项目,集智创新,合力攻关,对于培养学生的退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协同攻关能力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3、航天学科高水平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启示
高水平的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对于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育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低质量的创新实践基地,虽然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难以在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作用。作者所在的国防科技大学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坚持以创新实践项目合理设置为核心,以高水平导师队伍配备为关键,以浓郁的创新氛围营造为牵引,以健全规范的运行机制为保障,多年来,在推动提升航天专业本科生培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学院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典范。结合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多年建设的实践,我们认为,建设高水平的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努力设置高水平的创新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设置是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的核心,创新实践基地的全部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实践项目开展的,实践项目设置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关系到基地的运行效果。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实践项目设置要充分考虑本科阶段重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学习特点,注重蕴含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充分体现学研结合;注重从多角度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减少低水平的、粗放的所谓动手能力培养;注重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实践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减少项目设置限制,让学生可以大胆尝试新概念、新想法;注重实践项目要根据航天技术前沿发展动态不断更新,避免一个实践项目连续使用多年。近几年来,随着无人飞行系统的发展,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实践项目也实现了不断更新,从常规无人机到太阳能无人机,从常规零压气球到长航时超压气球,从常规飞艇到平流层飞艇,实践项目设置紧跟无人系统发展的前沿,实现了持续更新,起到了良好效果。
3.2打造指导能力强的导师队伍
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建好创新实践基地的关键[10]。导师不仅是创新实践项目的设置者,而且直接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创新实践基地导师队伍,既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有多年本科生培养经验的老教授、老专家,又要大力吸纳年轻的、时间充裕、思维活跃的青年教师,还可以适当引入航天工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创新时间基地兼职。创新基地导师队伍建设可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度有机结合,选取在全程导师制中表现突出的导师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工作。多年来,无人飞行器创新实践基地凝聚了大批年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和博士后,吸纳了兵器工业集团附属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引进了部分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他们工作热情高、工作时间充裕,创新实践能力强,在创新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和学生打成一团,亲自参与无人机设计、加工制造、野外飞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等全部环节,确保了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
3.3推动形成浓郁活泼的创新实践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软力量,其影响作用“于无形中见力量”。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推动形成浓厚的创新实践文化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勇于创新创造。经常举办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宣传,让对创新实践活动感兴趣的、切实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做解说宣传,引导更多学生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在创新实践基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新概念飞行器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设置专门的展区,展出历次竞赛获奖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热情[11];可聘请美欧等航天学科创新创新实践活动组织效果突出的院校的负责人,到创新实践基地向学生介绍国外学生创新实践的情况;可安排专门资金,鼓励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国际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参与国际高校大学卫星计划,参与德国、瑞典等联合发起的欧洲学生探空火箭和科学气球创新实践活动等。我校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每年定期安排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本科生开办学术交流活动,宣传创新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创新实践活动经验,扩大创新实践基地影响;基地借助“航天科技文化周”等活动,举办各种形式的新概念无人机设计大赛,同时,积极派出学生参加“中航杯”、“挑战杯”等全国性学生作品竞赛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力争上游的热情,取得了丰硕的创新实践活动成果,形成了竞争性创新实践文化。
3.4制定规范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健全规范的运行管理机制是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高效有序运行、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12]。要设立专门的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机构,安排专门的高水平管理人员,对基地运行秩序进行管理,尤其是要考虑本科生课程较多的实际,确保实践基地有足够的开放时间,使学生确实在课程之余能够进入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要努力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创新实践基地运行管理中的作用,依托互联网等手段,实现实践项目选择、实践项目交流、实践成果展示等网络化管理。
4、结束语
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是探索提高航天学科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新模式。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已有航天学科创新基地的运行效果来看,基地的确在促进航天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国内航天学科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对航天学科毕业生的需求来看,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势在必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结合作者所在的国防科技大学无人飞行器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情况,对建设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建好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系统总结,为国内航天学科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 林家齐,李玲. 高校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科技与管理,2009,11(5):146-150.
[3] 王振国,金清理,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148-149.
[4] 王握文,来自国防科技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的报告[N],报,2004-10-18
[5] 西北工业大学. 建立本科生创新基地-西北工业大学介绍[N],中国青年报,2005-04-12
[6] 彭静,方祯云,郑小林等. 重庆大学创新实践基地的发展原则[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233-235.
[7] 李艳丽,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 中国高校科技,2012,(1):103-104.
[8] 刘宏升,刘晓华,王正等. 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下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56-158.
[9] 何兆勇,石海明.中外著名科学家人文素养案例集[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10] 王秀梅,安连锁,米增强等. 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筑平台 拓通道 建舞台[J]. 中国大学教学,2012,(1): 68-70.
篇6
关键词:测控类;课程群;综合实验;设计型实验;自主实验
作者简介:王扬扬(1979-),女,辽宁海城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工程师;许谨(1977-),男,陕西礼泉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工程师。(辽宁 沈阳 11013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120702EZ)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45-02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进一步强调加强本科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针对新形势要求及自身的办学特点,加大了改革的力度。通过课程改革,设立创新班,实施创新训练计划,增加课外实践训练学分等多种灵活措施,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些措施必须依靠实验教学实现,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的教学需求。
因此,针对自动化学院的主要专业方向测试控制,研究和开发测控类课程群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实现校门到厂门的完美对接,增强就业竞争力并扩大就业领域。
一、现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实验教学均非常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保留一定比例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普遍加大了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比重。[1-3]
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只给出实验任务和目的,学生结合一门课程的若干理论知识独立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教师评定学生的方案,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例如测控技术课程中的温度闭环控制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堂中学习的PWM驱动、ADC0809工作原理、PID控制算法、数据预处理和监控程序设计等理论设计和搭建实验线路,独立设计单片机控制程序并进行实验调试。
这类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下列问题。
1.缺少课程间的联系,无法从系统的高度把握所学知识
在生产实践中,一个测试系统包括传感器、测量电路、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信号分析处理系统、显示和记录系统,并与被测对象的专业知识、生产工艺、机械原理、系统动力学等紧密结合,需要多门课程的理论支撑。但是现有的综合性设计实验隶属于单门课程,只涉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模块,系统各模块之间的联系被割裂,学生不能全面了解设计的根本目的。
2.实验设备落后,制约实验效果
因为实验依托传统的实验箱,所以试件选择、方案设计受到实验箱本身的固化模块和设计指标的限制,方案设计的选择余地不大。此外,实验设备的更新较慢,不能适应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3.实验对象抽象,实验结果不直观
以温度闭环控制实验为例,实验元器件被封装在实验箱中,学生只能通过引出的部分排线引脚搭接模拟电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中的PID参数,由上位机的温度变化曲线反映温度控制效果。虽然在实验电路和实验程序的设计上,实现了学生的自主设计,但是与实际生产环节的联系不紧密,学生对完整测控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没有直观感受,难以激发兴趣。
4.自主学习的空间受到限制
由于实验学时有限,使自主学习的空间受到限制,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仍在综合设计实验中占很大比重,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学生的依赖性较强,缺少分析解决问题的动力,不利于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5.实验考核体系单一
传统的实验报告多是填空式的形式,学生机械地抄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和步骤、实验结果等,与工程实际的技术文件有很大区别。不能深入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形成工程技术文件。
针对上述问题,对测控类课程群的实验课程进行改革研究,探讨更贴近生产实践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
二、基于课程群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
1.基于课程群的综合实验课程的目的和配置方式
研究测控类课程群的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打破单门课程的界线,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门课程(电子电路,工业企业自动化,微机原理及其应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的背景知识,独立设计小型工程系统的能力。
以课程群为基础设计实验课程,根据理论课课程群的培养方案,整合实验课程。对只涉及单门课程基本理论的基础类实验,列为课内实验,实验成绩作为平时表现计入最后的课程总成绩。课内实验以验证实验为主,主要引导学生入门,训练使用实验器材的基本技能并且培养严谨的实验作风。
对综合多门课程知识的实验,建立实验课课程群培养模式,以创新训练课或课外实践训练课的形式单独设置学分。根据一个实际生产测控系统的生产流程分解成若干模块,采取模块化逐段教学方式,开设时间和开设内容不必受单门理论课程的限制,可跨课程、跨学年开设,[4]实验学分以学分制方式统计,完成一个模块,教师给出一个成绩,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
2.实验课课程群的具体实施方法
(1)实验内容设计。设计若干系统项目,例如流程工业的轧机控制,汽车生产装配线控制,桥梁、机车等设备的结构应力分析和振动测试,智能小车的控制等等。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一个题目。另外,增开工程制图、电子制作技能和虚拟软件等实践课,使学生熟练掌握虚拟器件的设计和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和电气安装图等完整工程图样的绘制;学会电子元件选择和检测,电路版的设计与制作,进行组立调试及试运转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所选题目,按照工程实际项目的要求,进行仿真设计验证,实际制作相应的电源、放大电路、检测、控制、接口、通讯和传动等一系列模块,有步骤地完成系统的设计、安装、施工、调试与测试,技术文件的编制。通过各种实验模块的开发,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实验设备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学生可灵活组合各模块,用于不同的实验项目。这种直观具体的学习成果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以做启发式的答疑解惑。例如原有的PID控制实验,学生只是简单调整控制参数,通过观察控制曲线的变化验证经典的PID控制口诀,而自主式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将PID控制应用到一个真实的对象上,学生可以用PID控制小车按某一规定路线行走,也可以用PID控制一个密闭容器内的温度变化。通过直观的实验结果加深理论理解,了解控制环节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学会从系统角度设计实验方案。此外,还要学会自主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根据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分模块逐段检测,并能使用专用工具和各种检测设备(数显万用表、示波器等)确定问题的位置和原因。通过实验失败和成功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一般规律和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3)改革实验考查方法。以工程技术文件撰写和答辩的方式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编制工程技术文件的能力。
(4)实验改革的模式。根据学生培养计划的不同,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选择部分学生分两种模式进行实验改革的尝试。
第一种模式的研究对象为大二大三课外兴趣活动学习小组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过主干专业课和多项基础实验的学习,按传统的培养计划完成了大部分学分要求,并且通过兴趣小组的培训掌握了基本实践技能,因此对他们直接进行工程系统综合实践的训练。依托大纲中的实践环节“综合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训练”,教师或者学生自主设计一些与工程应用结合较紧密的题目,如“智能机器人避障”,“车辆载荷测试”等,几个学生为一组完成任务,具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系统需求分析;第二阶段,总体方案设计;第三阶段,系统安装施工;第四阶段,调试与测试;最后,答辩和技术文件的编制。经过近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在2012年的飞思卡尔杯智能车大赛上,三组学生分别取得了二、三等奖在2013年的沈阳市第四届“福田杯”智能机器人大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第二种模式以2012年9月1日入学的自动化学院创新班为实施改革的对象。第一阶段,紧密结合新的培养计划,进行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的基础类实验训练,认知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检测;第二阶段,训练工程制图和电子制作技能,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制作,加深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第三阶段,加入高年级学生的兴趣小组,参加大学生竞赛、[5]课外实践训练等活动,了解开发工程系统的工作流程;最终,自己独立承担一个小型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这些学生由于接受培训的时间较短,目前还不能最终检验基于课程群的综合实验教学的改革成果,但通过新教学模式的学习,学生们已进入高年级学生负责的兴趣小组,开始参与学校的智能拉力车比赛,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速度都较往届学生有大幅度提高,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都显著增强。
三、结论
这种课程群综合实验的教学模式把工程技术的总体思想渗透给学生,使他们在实验中形成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科研意识和工程意识,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流程,接受工业生产的基本训练,增加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适应于生产和科学研究的很多领域,例如航空、石化、钢铁、汽车和轻工业生产的流程控制;桥梁、建筑、航空和机车等设备的应力或结构动力学分析;设备的安全检测和故障诊断,空气压缩机和汽轮机等大型回转机械的振动监测等等。学生动手开发的设备也为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改造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欧阳玉祝,欧阳卉,肖竹平,等.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5-17.
[2]曹荣敏,周惠兴,文华强,等.设计创新实验项目 培养工程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28-231,275.
[3]刘正义,林定笑.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优化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14(5):30-32.
篇7
途径一:
学校提供的企业实习通道
所有的学校都希望有个漂亮的就业率,所以对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都会大力支持。除了院系老师给学生推荐实习机会,一些学校还组织专场招聘会。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暑期前都有双向选择会,近百家企业提供上千个实习和就业岗位,将企业搬进校园,不少同学得到去知名企业实习的机会。南航团委王晖书记表示,有些毕业生在招聘和面试中表现非常出色,但到了工作岗位上却表现出了很差的适应性,工作两三个月就被辞退或者自己辞职。而通过实习企业可以全面地考察、培训人才,学生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专业与处事能力是否适合这个公司、这个行业,利用剩下的大学生涯来对自己进行有目标的深造,这样为公司和学生节省了更多时间。
途径二:
关注名企官网实习生计划
也许你更青睐去知名企业实习,除了学校双向选择会,可以关注大型招聘网站、名企的官方网站和论坛活动。
比如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实习生相关的招聘,还有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大街网(/search,可根据实习城市、公司、行业、所学专业等进行搜索,名企实习的信息丰富,见图1)。或者直接查看企业需求,比如微软2009年度暑期实习生招聘(申请职位网址/web/searchjobs.aspx,见图2),还有金山训练营(/zt/2008/kscollege/,经过训练营考核合格者,可直接签约金山,加盟WPS办公软件、金山毒霸、网络游戏等开发团队)……抓住每一个微小的机遇,才能做到高人一等。
图1
图2
途径三:
到电脑城打工了解市场
作为一名电脑爱好者,你是否经常光顾电脑城?对!到电脑城打工,哪怕做一名电脑销售人员,你都必须明白电脑的基本配置,了解各品牌的特点,同时,你学会跟各种人沟通,锻炼口才,了解市场,提高IT技术,同时还能攒到一笔不小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如果自己从电脑城进货,进行一些IT产品的销售,也可以尝试。
华北电力大学的张子民和同学卖闪存盘,从中关村千辛万苦寻找的行货货源因为价格高,在学校的销量不是很大,但他认为从对IT“N窍不通”到学了很多东西,很值得,打算把这份小事业坚持下去。
途径四:
回到家乡进入公司IT部门
以上都是留在学校方案为主,不少同学回到家乡,难道就只有睡觉、逛街、看电视了吗?当然不是,只要肯动脑筋,机遇处处有。
到你家附近的企业试试,企业里总有IT相关的岗位,优化操作系统、维护电脑、网络管理、升级Office等,都可以获得锻炼。大二的王如刚打算暑假在自己家的社区建立一个电脑维护中心,很多人对电脑的安全维护不甚了解,送去客服又很麻烦,他经过调查觉得可行性很大。此外,大一的小张利用暑期给门户网站做兼职编辑,管理论坛,有一定的报酬,不受地域限制,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网络上需要注意防骗,如果是同城业务,最好能见面把权利和义务以合同形式明确下来,异地的也可以通过传真或快递确定。
大学老师的建议:
IT类专业的大学生如何把握好暑期实习机会?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指导员迟振华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
1.实习不要在乎待遇如何,关键看自己能否学到东西,增加就业砝码。一个成绩好但没经验,一个成绩一般但有实习经验,企业可能会倾向于后者。
2.除了学校老师推荐,还应该主动寻找实习信息,登录学校内网也有一些不错的信息。
3.要勤学好问。比如进入软件项目小组,分配到一个模块,开始独立工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多请教项目经理或同事(不限于早会),不要怕丢脸,因为软件行业最崇尚的就是“团队协作”精神。还要多多融入企业文化。比如大连的日企较多,要求做事严谨、时间观念很强、掌握一定外语。
4.大一、大二的学生专业知识比较薄弱,大三、大四的学生上手快,相对来说更容易找到实习机会,但不是绝对的。从实习生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只要有心,就能实现。
5.暑期实习不建议把精力都花在家教上,虽然对经济有一些帮助,但是谁都可以做,对于今后从事IT行业,并没有直接帮助。
特别提示
篇8
2008年,天津工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全年总产值增长24.6%,增加值增长2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85%。主要经济指标均处在全国前列。
一是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实力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净增近千亿,达到3520亿元,在GDP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位于上海、苏州之后居第三位,占全市GDP的比重56%,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壮大,百亿集团比上年增加3家,达到25家。中小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户数增长了78%,达到14万户,一批创新型、创业型、就业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是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链进一步向高端转移,引进和发展了渤海装备、天狮、绫致等十个总部经济,吸引了直升机、中兴、718等十个大院大所相继落户。产业发展进一步向高质转化,工业企业申请专利突破1万件,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达到24个,赛象、钢管、海鸥等一批企业参与了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产业结构进一步向高新转变,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天津工业覆盖了高新技术产业的9个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28.4%,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
三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坚持不懈地抓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施了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08项,总投资5397亿元。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推出了80项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4358亿元,平均投资规模54.5亿元。到去年底有20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增产出1400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60%。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着眼于提升工业的原创能力,重点打造了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着眼于提升工业集成创新能力,重点建设了钢管、汽车等十大产业研发平台;着眼于提升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重点培育了19家国家级和26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吸引和聚集了一批创新人才,增加了科技投入。
五是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按照构建集约、节约、生态发展模式,大力推动产业集聚,以大飞机、大火箭、大造船、大乙烯、大炼油等龙头项目和龙头企业为依托,聚集了一批关联企业,在滨海新区形成了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产业聚集区,聚集效应逐步显现,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38.5亿元,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以结构降耗为根本,以技术降耗为支撑,以管理降耗为保障,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工业节能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过去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我们体会最深的有四点:
一是坚持三个一批抓项目赢得了发展先机。去年一年,项目对全市工业增长发挥了突出作用,特别是四季度,在全国增速大幅回落的情况下,天津工业逆势上扬,11、12两个月当月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主要得益于项目的贡献。
二是坚持三高产业发展方向获得了竞争优势。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占据了同类产品的高端,才使我们能够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高端高质高新的产业结构是天津工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内生动力。
三是三个层面联动拓展了工业的发展空间。三个层面联动战略充分发挥了滨海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区县的积极性,滨海新区的聚焦效应惠及区县,带动区县加快发展,一批批工业大项目相继落户,区县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区县工业成为全市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四是干事创业的激情成为全市工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业上下“五加二,白加黑”,干事创业,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咬住目标不放松,圆满实现了一季好于一季,全年好于上年的目标。
(二)
2009年,按照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工作要求,工业主要发展目标是:工业增加值增长16%;利润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出口增长15%;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5%。
(一)坚定信心保增长
保增长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增长就是保证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继续处在全国前列。对工业来说,保增长就是要保持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实现今年好于去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6%是留有余地的目标,按照好于上年的要求,工作目标要增长21%以上。从目前情况看,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是很艰巨的,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
一是抓市场开拓,向市场要增长。要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用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调整出口结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要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抢占回暖的建筑市场、扩大的配套市场、新兴的农村市场和节日的消费品市场,为生产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
二是抓投产达产,向项目要增长。2008年底竣工的316个项目,设计新增产值2000亿元,这是今年增量的主要来源,要一个一个的抓投产,一个一个的抓达产,使其早见效,为今年增长做贡献。对今年计划开工的517个项目,要创造条件促其早开工、早竣工,力争部分项目当年开工,当年见效。
三是抓兼并重组,向调整要增长。当前,金融危机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有实力、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汽车、钢铁等九大行业鼓励重组的政策,不失时机地实施低成本跨地区扩张,迅速把规模做大,为增长引入新的增量。
四是抓挖潜增效,向管理要增长。这是稳住存量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一轮金融危机,使很多基础原材料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市场也骤热骤冷,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必须苦练内功,精打细算,倒逼成本,顺应市场,让管理出效益。
(二)齐心协力渡难关
渡难关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30条政策措施,重点解决项目建设、渡难关和保就业三个问题。经委帮助企业渡难关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资金支持。从经委各项专项资金中切出1.9亿元,对企业给予扶持。其中5000万元采用价格补贴方式,支持优势企业开拓市场;1亿元用于中小企业担保,解决融资难问题;4000万元用于贴息,扶持潜力企业尽快成长。
二是政策扶持。和建委联手,帮助企业开拓本地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配套市场,首批推出了工建合作发展第一批产品推荐目录,确定了首批进入目录的78家企业,大体有245亿元的配套市场份额。和商务委、农委联手,组织企业开展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活动,参与设施农业建设,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和财政联手,在政府采购目录中鼓励采购本地产品,使更多的产品进入政府采购。
三是服务基层。由委领导带队,组成14个工作组,深入到500户中小企业上门服务。经委门户网站开通网上办事平台,实现网上受理,公布服务热线电话,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及时受理企业反映的问题。
四是审批提速。经委承担的36项审批事项,暂缓执行10项,取消9项,能耗3000吨标煤以下能评实行备案登记,改由事后监管;保留的16项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其中能评办结时间由15天缩短到8天,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备案等3项事项实行立等可取、当场办结。
(三)抢抓机遇干项目
项目是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保障当前、支撑长远的重要抓手。
一是抓好在建项目建设。重点是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要关死后门抓开工,倒排工期抓建设。80项重大工业项目中,尚未开工的17个项目,上半年要确保全部开工;在建的43个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节点如期推进,年内确保百万吨乙烯、渤海化工园、北疆电厂一期等17个项目建成,累计建成37项,完成80大项目总投资的40%。同时,还要抓好面上517个项目的建设,全年要确保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0亿元。
二是抓紧在手项目报批。认真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项目申报组,做好各环节的跟踪,使项目能够尽快得到核准和备案。
三是抓足重大项目储备。落实“五紧盯”,用好央企恳谈会和对台招商两个平台,再策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创新招法,从单个项目转向产业化基地项目,从龙头项目延伸到配套项目,从制造环节拓展到总部、研发、设计环节。对目前在谈的总投资2500亿元的130个项目,要进行认真梳理,不断优化储备项目的结构。要加快谈判进程,让更多的在谈项目变成在手项目。
四是抓实投资环境打造。要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一批具有一流承载能力的工业园区和产业功能区。在着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下大功夫,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使项目引得进、建得快,让企业留得住、长得大。
(四)科学发展上水平
要按照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的总要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实现高端发展。
一是加快构建高端高质高新化产业结构。2020年天津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一个新型工业体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国家战略产业为依托的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四个基地: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战略产业基地、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和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改造提升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壮大国防科技等战略性产业;打造10大产业集聚区和100个产业集群,培育20个千亿集团、10个千亿品牌。今年,要按照规划,在主导产业的发展上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要达到30%以上。
篇9
在日常生活中,交通运输业扮演了“衣食住行”人类生活四大基本要素之一的“行”的角色。每个人从踏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与交通运输打交道。乘车上学上班、购买车票、快递物流、旅游出行,交通运输无时无刻不伴随着我们。可以说,交通运输就是国民经济的“传送带”。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的就是能够研究交通运输设备,组织、规划和管理交通运输,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业人才。
交通运输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和专业性很强,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工科基础的专业。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20所本科高校开设有交通运输专业,在招生时,有部分高校按照交通运输类专业进行招生。交通运输主要分为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安全工程、交通运输管理三个专业方向,汽车运用工程和交通安全工程方向的学生重点学习汽车机械方面的课程,交通运输管理方向的学生重点学习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大一、大二学生在学好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理论课程的同时,要重视力学、运筹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技术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求学》点津:
1.毕业生主要到交通运输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大型交通运输企业、运输场站、交通类院校和研究院等单位就业。对口的硕士专业主要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车辆工程等。
2.推荐院校有长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家支着・
1.交通类专业属于工科专业,适合数理基础较好,行业兴趣浓厚的考生报考。
篇10
关键词:航空领域;软件工程;培养模式
近几年来,软件产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得以迅速发展,航空工业正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造的重点,所以迫切需求面向航空领域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人才。现在,国内各工科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数目也变得庞大起来。但是,符合社会需要的软件人才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失衡[1-2]。高校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明显差距,根本原因在于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软件市场发展所致。各个高校都在探索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差距的解决办法,有些高校从软件工程课程建设方面来研究[3-4];有些高校从校企合作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5];还有的从适应国际化软件工程需求方面研究[6]。实践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都是追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模式的指挥棒[7],我国高校对面向航空领域的人才培养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符合航空领域的软件工程人才少之又少,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适应软件工程专业领域和凸显航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因此,如何改革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新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出合格的、适应我国软件产业需要的凸显航空特色的软件工程人才迫在眉睫,改革具有航空特色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对催促进信息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充分分析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发现存在定位模糊、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课程内容缺乏规划、专业特色不突出的现状。遵从《GJB438B-2009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GJB2786A-2009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相关标准和创办“依托国防航空、融入地方工业”的特色专业的办学理念。需要构建遵从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成长规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凸显航空特色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航空类所属一般理工科本科院校,根据该校特点建立合理的培养模式。应多方合力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探索学分置换与联合培养的培养模式。扩充学生视野,使培养的学生适应软件工程专业领域和凸显航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尝试“基础+专业方向+集中实训”“1.5+2+0.5”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1.5年完成基础课学习,然后2年完成专业和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后0.5学年采取学分置换的方式进入格微软件等实训,实际参与软件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运营管理。
2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以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依托软件工程专业项目团队模式下实景教学平台建设研究成果,重点研究适合应用型、工程型和凸显航空特色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该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采用了两种路径:一是参考其他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二是结合行业需求调研、技术交流、专家咨询,以及该校人才培养经验和教学工作积累等方式对已有体系进行不断修订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凸显航空特色,全面引入《GJB438B-2009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和《GJB2786A-200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两个军用软件开发通用标准,严格规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相关文档的书写规范以及加强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相关环节的管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军用软件的整体流程,从而使学生具备航空航天领域方面企业的就业优势。软件工程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数学、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相关。这说明该专业需要开设一些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对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但是要确定软件工程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公共边界,要对相关课程进行内容裁剪。同时,在提供必要的软件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为满足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与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应用领域,增加院级选修的方向模块课程和跨专业的个性课程。除此之外,组织学生参观航空企业、军工企业和IT企业等,了解专业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3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3.1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依托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无缝融合,建立“凸显航空特色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牵引”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不同环节(四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同类型(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实验)实验比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充分利用软件工程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USDM)和校企联合(格微软件)等平台、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大赛、竞赛和创新项目,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全程指导、掌控进度和监控实践教学质量。具体实践教学体系见表2。
3.2依托数据管理系统(USDM)建设信息化实景教学平台
USDM是常州伍杰公司开发的一个分布式应用的软件系统,它支持软件开发过程的动态管理。依托USDM平台,建设信息化实景教学平台。对学生实行项目团队式管理,即模拟真实项目团队组织方式。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强调两个军用软件开发通用标准、将软件工程的知识由浅入深、阶梯状、循序渐进地贯穿到项目各个阶段开发中。负责教师在该平台上实现学生角色划分,各个阶段项目团队划分,指定各个团队项目经理,并给予项目经理较高权限。项目经理根据组员个人能力和今后发展方向对他们进行角色分配,如设计人员、测试人员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每个人至少担任一项以上角色。学生凭借电脑,互联网、自己的学号,随时随地登陆USDM进行项目开发。项目经理监控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从总体上把握项目的总进程和项目完成质量。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与项目经理沟通并实施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算法,进行数据测试及测试结果分析。将项目实践的项目管理、业务阶段、需求、设计、编程、测试、阶段和建模工具的各种图(动态图、静态图和数据库概念模型)全部形成文档的形式通过该平台并提交。提高学生在项目规划、队伍组织、工作分配、成员交流等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级项目研发的能力和软件工程化方法开发大型软件的能力,为研究和学习软件生产线新技术埋下伏笔。利用USDM的可视化论坛提供聊天、白板、音频、视频、协同浏览等功能。项目团队工作人员在其机器上打开某个文档并进行操作浏览时,其他相关人员也可以在自己的机器上看到操作过程,操作和观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通过可视化论坛方便项目开发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经常交流情况和信息,以便减少误解,删除软件中的个人特征,提高软件的质量。使学生提早接触大型IT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学习专业CASE工具的使用,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开发团队根据实践项目自己拟定汇报的内容,由教师修改审核后,负责教师和各个小组选择代表作为答辩评委,各个项目小组进行项目答辩,答辩成绩作为开发团队实践成绩一部分。负责教师在数据管理系统平台上审核项目实践过程中提交的文档体系,审核成绩作为团队成绩一部分,优先实践项目运行结果、代码和文档等公开展示。提高了学生研究立项、总结概括、演讲交流和团体竞争意识的能力。
3.3创新团队培养等课外培养模式
团队模式培养,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旨在加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型团队培养模式。从大一就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由专门导师直接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进行指导,对学生管理实行动态准入制度,制定阶段目标,严格考核制度。团队学生可以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在导师指导下撰写论文。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ACM大赛”等学生创新比赛,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除此之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聘请同行领域专家和学者做讲座,第二课堂等。用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让学生了解专业应用方向和前沿技术,增强学生的专业体验度和兴趣度。
4考核方式改革
采用过程化考核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早期学习干预,适当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学过程中取消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设置阶段性考试,避免出现期末突击学习、背诵典型题目等高分低能情况。根据课程知识点设置多次阶段考试,既可以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可及时获得相关数据,便于对教学效果定量分析,对学习差的同学早发现早干预,对小群体实施个性化教学。通过USDM系统可获得如下数据:学生编写程序数量分布、学生在线总时间分布、学生和教师登陆次数分析、各次考试的成绩变化和分布、提交时间间隔情况分析、学生成绩的变化情况跟踪等。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刻苦程度、学习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学习质量、是否抄袭等),把这些数据作为评估学生过程成绩的一个指标;不仅如此,通过以上数据分析还可以了解到教师的教学态度(布置作业数量、作业批改及时性、与学生互动的频繁度、对后进学生的关注度等),及时发现教与学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面向航空领域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据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创新人才需求,重点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与现实需求的符合程度,与时俱进多方面优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毕业后能胜任航空领域的军工企业以及其它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的软件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智钢,田祥宏,等.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0):94-96.
[2]李万龙,郑山红,等.多样化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0):1-4.
[3]李志民,郑秋生,苗凤君.软件工程实训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6):99-102.
[4]陈中育,吕振洪,叶荣华,等.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3(10):48-51.
[5]徐洪智,覃遵跃.校企合作共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