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经济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经济前景

篇1

【关键词】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工业设计

引言

绿色是生命之色,生命呼唤着绿色。它是和谐健康安全和幸福的象征,它是人们选购高科技产品的向导,它是知识经济的助动力。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是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人们又把绿色作为人类与环境均有益而无害的代名词。绿色生活浪潮正成为国际的社会热点。新世纪的开始,绿色消费已经席卷全球,它正在从世界先进工业国家走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绿色工业与人类生产生活更是密不可分。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并义务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色产品的信息,引导绿色消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共同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子孙万代营造一个绿色家园而努力。

1绿色设计的发展

绿色设计(GreenDesign)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在漫长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无怪乎人们称“广告设计”和“工业设计”是鼓吹人们消费的罪魁祸首,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师的职责和作用,绿色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从历史可以看出,对于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Papanek)。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着《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fortherealworld)。该书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环境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

2绿色设计的重要性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人类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给自身生存环境造成危机。除了工业、农业等生产过程造成的破坏之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制造的大量垃圾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家庭日常生活资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不仅是由于人口的增加,还由于人均物资消费量的增加。有证据表明,地球上50%以上的人在近40年里依然希望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生更多的废弃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环保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运用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如采用适当技术和清洁生产等。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所起的重要作用,“绿色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以人为中心,从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对传统产品开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交通工具不仅是空气和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并且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能源和资源。因此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的绿色设计备受设计师们的关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为设计出对环境友善汽车工辟了崭新的前景。不少工业设计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努力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创造了新颖、独特的产品形象。绿色设计不仅成了企业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策略,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

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19世纪末的设计师们是以对传统风格的扬弃和对新世纪的渴望与激情,用充满思辨生命活力的新艺术风格来迎接20世纪,那么20世纪末的设计师们则更多地以冷静、理性的思辩来反省一个世纪以来工业设计的历史进程,展望新世纪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实际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风格上的花样翻新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后现代已成明日黄花,解构主义依旧是曲高和寡,工业设计需要理论上的突破。于是不少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工业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标志着工业设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了当今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绿色设计源于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使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的极端表现,因而招致了许多的批评和责难,设计师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工业设计的职责与作用。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和Reuse,不仅要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要求设计师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在外观上标新立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上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的形态,用更简洁、长久的造型使产品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

3未来的绿色设计

设计师同时也是设计风格和品位的缔造者,产品的视觉形象对环境保护也会产生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寿命期限相对材料的选择两个方面。由于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造成大量的产品品种的过时,以及产品频繁更换的速度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果能延长产品寿命期限,就可以减少对资源无谓的浪费。研究表明,在促成现有产品过时方面,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材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质经济相对繁荣的今天,往往消费者的好恶直接决定着一些产品的“寿命”。

从某些角度看,“绿色设计”不能被看作是一种风格的表现。成功的“绿色设计”的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意识,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师和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性结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设计主题和发展趋势: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的”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2)怀旧的简洁的风格,精心融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暖的;

(3)实用且节能;

(4)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

(5)多种用途的产品设计,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它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它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

(6)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

(7)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

我们并不可以简单地认为采用明显的可回收材料的产品就一定是“绿色产品”,因为产品可回收性有可能成为加快产品废弃速度的借口,人们对可回收材料的外观的认可程度也可能会对产品的销售产生影响。当“绿色设计”渐渐融入主流产品的设计时,设计师所面对的不只是少数的“绿色狂热分子”,而是普通消费者。如果设计仅注重功能性,而忽视用户的审美需求,则无法延长产品寿命。

4结语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21世纪工业设计的热点之一。为了减少环境问题,设计师要对产品进行环保性能的改进,要对环境问题和其影响有很好的了解;这就得要比以往对科学和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需要创造性、新思维和富于想象力。在产品设计的过度商业化的今天,传统设计成了鼓励人们无节制的消费和淘汰的重要介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就是这种现象较为极端的一种表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预示着“绿色设计”依然将成为未来产品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绿色设计”将给产品设计工作者们带来更多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契机。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所言:“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绿色景观 生态设计 可持续发展 乡土植物

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尊重传统文化、乡土知识和当地人文历史,一个适宜于场所的景观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一个关于天地-人和关系的设计。

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绿色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乡土物种的消失以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威斯敏斯特小屋是1996年由设计师爱德华.卡里南设计的,是一系列回归家园建筑中最新的一栋。小屋的平面是一个圆环,玻璃顶的公共区域,四周围绕着一圈房间。屋顶覆有绝缘体和草皮,一

个圆形的屋顶灯照亮了中央区域。结构上使用的是细木料,除了玻璃之外,几乎完全是由天然的材料构成。它的外形了回归自然的意识,展示了一座树屋、鸟巢的森林图景。

二、地表水循环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使其作为水景创作主要资源,尽量避免硬质材料作为地面铺装,最大限度地让雨水自然均匀地渗入地下,形成良好的地表水循环系统,以保护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对硬质地面,如主要道路或水泥铺装地面,利用透水铺装材料、地面坡度和设置雨水渗透口使雨水均匀地渗入地下。对半硬质地面如镶草卵石、块石铺面,雨水直接渗入。而屋面雨水大部分(60%~70%)通过屋面绿化储存起来,经过蒸腾作用向大气散发,其余部分则经排水管系统向地面渗透或储存,并为水景创作提供主要的水源。在美

国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制定的各项环境法规的指引下,美国景观设计师正在努力探索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创新举措。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利用雨水之美来营造城市生活的宜人之处。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和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这样的城市,终年雨水充沛。景观设计师在这些地方经常运用“雨水花园”来增强城市排水功能。在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环境中,这种“雨水花园”能够有效地使收集到的雨水变废为宝。

停车场地面上的雨水没有流入传统的雨水排放系统,而是通过“雨水花园”收集到名为“生态池”的专门排水系统中,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浇灌植被、滋润土壤或补充地下水。由于“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因此特别是在降雨量大、城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它们有效地减轻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还有规模最大、最富盛名的“雨水花园”位于波特兰,紧邻俄勒冈会议中心。它由梅尔・里德景观设计事务所负责设计,主要收集5.5英亩(约合2.2公顷)屋顶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的雨水蜿蜒流入一些石砌浅水池中,仿佛山间潺潺的溪流一般。“雨水花园”几乎吸纳了会议中心屋顶上所有的雨水――堪称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保护和恢复原则

2005年5月1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该公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复利用、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使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得到了初步的保护和恢复。

四、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本地植物,形成多样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景观。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丰富多样性,绿色设计的更深层的含意就是营造生物多样性的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对这一问题,绿色景观设计应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即: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的及多种演潜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和干扰,包括自然火灾过程,旱雨季的交替规律,以及洪水的季节性泛滥。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通过绿色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末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结束语

绿色景观,绿色所指的是绿色廊道系统,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交换通过所在系统里植物、水、阳光、土壤、动物、微生物等自己来维持平衡,而不是通过人工来维系平衡关系,也就是自然做功。具体措施包括雨洪利用、乡土植物和材料的应用、自然风、水和光的利用,避免使用化学和农药,材料的可循环性等等。绿色景观设计不是一种

奢侈,而是必须;绿色景观设计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产品来源于自然,融入自然;同时绿色景观设计更是一种伦理;绿色设计应该是经

济的,也必须是美的。绿色设计是以后设计中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绿色会计;低碳经济;有效策略

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发展,不但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各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建立新的绿色会计体系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此时代背景下正确迎面我国在绿色会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其解决办法是现今我国必须面对的一大话题。

一、绿色会计的概念

自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展以来,日益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发展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引发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矛盾。大量的物质资源被开采利用,并一度呈现出枯竭征兆,人类的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重创,影响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开始被动摇。为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间的矛盾,部分西方专家及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自此,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走入人前。

进入21世纪后,环境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更为广泛的关注。为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环保问题上无论是支出和责任都有日渐提升的趋势。绿色会计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要求对其损耗予以补偿,充分彰显了其对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优化产业结构、追求技术和制度创新、开发新型能源等手段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另一方面,我们了解绿色会计也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而诞生的一门学科。由此可见它们两者是互相依附、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相结合予以利用才能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下找到正确方向。

三、我国绿色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不完善

现如今,我国的绿色会计工作仍然处于纸上谈兵的初级阶段,不仅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对于相关理论的建立也存在着较多漏洞,在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如何核算,会计信息又当如何披露,甚至最终结论如何表现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二)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

在我国的绿色会计实施过程中缺少许多必要的准则和规范,致使我国的绿色会计信息供需存在突出矛盾,大多企业对应当披露的企业信息选择视而不见甚至掩耳盗铃的行为,真正敢于披露、自觉披露、真实披露的企业可谓少之又少。

(三)政府机构监管不足

我国政府对于环保方面的监管历来较为松散,一来由于相关企业基数较大,不好管;二来由于法律不够健全,管不了。政府对于部分环境敏感的行业也着实感觉力不从心。

环境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去改善,然而当目前国对于环境保护的社会监督,只能依赖环保部门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这显然远远不够。政府立法不健全,执法不严格纵容了企业普遍忽视环境问题。

(四)缺乏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我国从事绿色会计研究的多为专业学者,对推动该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多数企业内部缺乏专业性人才,严重阻碍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系统的步伐。

四、推到绿色会计发展的相关对策

(一)健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

面对绿色会计发展现状,我国需要广泛汲取国外先进经验,同时结合国情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关于绿色会计的研究,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查漏补缺,真正建立起一个满足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环境。

(二)修订及补充相关规范准则

面对绿色会计缺乏强制性规范的尴尬处境,这要求我国各政府部门要全面将绿色会计的核算、监督等“虚位以待”的相关条例以法律形式明文标出,并尽快制定补充绿色会计实施过程中遗漏的各项制度。增强绿色会计在推动实施过程中的“底气”。

(三)政府加强监管力度

面对企业对自身经常存在对企业信息披露不全面、不真实的情况,政府应该大力提升监督力度,不断完善监督机制,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共同作用加强对企业信息的审查与鉴定,保证应有的真实性、全面性。

(四)加大绿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面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空缺,我国需要加强对绿色会计人才的教育培训投入,并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强化绿色会计理念,更新传统知识结构,积极鼓励从业人员参与绿色会计研究及探讨,为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开辟新道路。

五、结论

绿色会计在当今低碳经济的背景显露出的作用日益明显,面对其在未来经济局面中不可动摇的地位,我国政府都该及时行动起来,积极推广其理念,尽早完善相关规范,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及其认同感,相信绿色会计必能未来的世界经济条件下发挥其不可限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庆来,范艳.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师,2013(17).

[2]由晓琴.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J].中国证券期货,2012(03).

[3]郭绍羽.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新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5(35).

[4]金莹.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2010(23).

篇4

一、河南省概况分析

河南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2010年我国GDP总量中河南省排名第五位,是我国中部四大经济区之一。河南省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我国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河南省人口为9402万,全国排名第三位。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河南省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地区,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河南省的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河南省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全境内由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河流有400多条,全省气温一般保持在12-16摄氏度之间,山地和平原地区的温度差异较明显。河南省内的复杂地理环境和温度生长条件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南省的农业主要以小麦、棉花、油料、烟草为主,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油料产量为全国总产量的15%,牛肉产量为全国总产量的15%,棉花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在我国的副食品加工行业河南省占比为35%,半成品与成品的销售占全国的50%。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全面,但是缺乏相应的技术提高与人才的培养,在绿色农业的标准与产业化进程上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二、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特点与意义

(一)河南省绿色农业的特点

1、绿色农业的标准化。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绿色农业进行标准化审查与监督的过程,绿色农业标准指的是对绿色化生产的系统性做出全面管理的一种低碳的绿色的标准尺度,利用这种标准尺度的制度、管理方式可以帮助绿色农业较全面和平稳的发展。绿色农业的标准化其中包含:农业基础标准、种子种苗标准、产品标准、绿色农业管理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农业工程和工程构建的标准。

2、环境保护。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又是中部地区四大经济区之一,所以绿色农业的发展会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时期的转型。会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节奏,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环境保护实现更多的绿色化转型。其中在农业的耕种、施肥、采摘、销售、食用、废弃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从绿色农业的发展带动环境保护发展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3、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河南省要从“无毒、无公害、无污染”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如何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实际行动。“三无”为主题的绿色农业发展特点提高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动力,为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方向。

(二)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意义

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首先,现代化工业发展的污染排放造成了河南省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农业发展的落后技术和传统的耕种方式对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对河南省的农业发展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河南省必须发展绿色农业才能更好的带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有效的保障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生态环境的安全、实现低碳经济时期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其次,全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消费理念不断增强,随着低碳经济转型的信号加强,绿色化的消费理念根深蒂固,对农产品的消费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而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必须通过创造绿色农业产业的转型生产出让全国人民放心的健康绿色产品,为绿色食品的发展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所以河南省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最后,我国近年来与国际产品竞争激烈,尤其是与美国、澳洲、法国的农产品竞争,国际势力利用技术优势建立绿色贸易壁垒,抬高国际市场的“绿色门槛”,对农产品的要求更加偏向于高品位、高质量、无毒、无公害、无污染,这就迫使我国农产品必须面临低碳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河南省做为农业大省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提高绿色农业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以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竞争优势,提高我省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阻碍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难题

1、绿色农业品牌少,规模小,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目前,由于我国仍然处于低碳经济转型时期,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河南省内的绿色农业品牌较少,规模较小。河南省内的绿色农业品牌截止2010年有27家,占我国总体的1.5%,绿色农业试点单位在河南省内较少,而且由于分散较大,不能系统化运行发展。而且河南省本身政府投资与鼓励建设中对绿色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政府参与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没有相关的绿色农业战略规划,也没有相对应的资本投入,这导致河南省缺乏绿色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因为产业园区相对较少,河南省本身拥有的农机基础优势未能得到集群化的发展。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南省城镇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加上市场化经济带来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就业压力过大,农村农用资金的使用在复杂环境影响下,大部分被挪用,农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足,农业发展的制度与管理措施不合理,绿色农业的发展动力不能得到基本保障。大部分农村的农业发展以家庭承包制为主,但是由于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过多,而留守人员大多以老弱群体为主,加上务农劳动力本身素质偏低,对农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务农劳动力的素质低下,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的比较效益就相对下降,产量增加质量和收入却为上涨,影响了农民与农业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社会资本对其的投资信心,降低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河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曾帮助农业发展实现大的突破,在产量上实现了飞跃,农业基础设施发挥的作用很大,可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较短,现阶段许多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出现了问题,并影响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河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的表现主要是:第一,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基础层面尚未得到正确的认识,农民认为发展农业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价值,环境保护在务农人员看来并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务农人员也愿意为了追求农业发展而牺牲环境保护。第二,河南省内部发展农业存在掠夺式的经营模式,导致了大多数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加工较简单、企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生活负担大。第三,政府地方财政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过少、企业效益低,企业或个人难以获得除政府以外的投资金额,投资渠道的缺失导致了企业和农民个人都不愿意自己出资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失修和陈旧造成了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第四,河南省水利建设中政府出资额度与速度较缓慢,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省内部分排水河道淤积严重,造成了引水困难,内河河道常年没有捞浅,淤泥沉积,抬高了河床,减少了单位立方米的水流量,大部分农用水泵、水闸、水阀、水桥等设施不能配套建设,导致了灌溉动力不足,维修问题严重。#p#分页标题#e#

3、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中部四大经济区之一,种植业面积可以达到726.3万平方公里,种植业面积过大造成了农业结构的不稳定,河南省主产粮、棉、油,产量均占到我国总产量的40%-50%,河南省大多数农民的产量虽然上涨,但是收入并没有上涨,而且大多数农民在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渔业、林业等获得的收入相对较少。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主要表现为:第一,种植的大面积粮、棉、油大宗产品在国内过剩,缺乏社会引导和有组织的农产品对接交易展览会,不能够得到准确的市场机会,在出口方面又面临难题,该难题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达不到国际化标准,出口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第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规模都比较小,在地区性还是国家性所发挥的功能还比较弱小,农业发展为目的的组织能力较低,导致了农业主导产品与新阶段的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第三,农民的生产经营缺乏社会化经营的引导,在绿色农业发展的理念、方法、管理措施、人员素质、市场方向等方面欠缺引导,在绿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都迫切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引导,从而实现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四、解决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问题的创新对策

1、建立健全绿色农业发展产业园区,实现集群优势发展。河南省在发展与创新绿色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发挥河南省本身具有的农业基础优势,提出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改变目前河南省内部绿色农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河南省应该注重对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和试验园区的建设,将省内的原本具有优势的农业基础力量集中在产业园区或试验园区内,形成集群效应,互相弥补之间的不足与缺陷,相互帮助实现资源的互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另外政府应该起到主导性的发展作用,政府应该扩大绿色农业的财政预算,积极主持与发展民间资本的投资与参与,提高市场中绿色农业的投融资灵活性,通过市场集结的资本大多数要应用于绿色农业的技术开发领域,要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加强绿色农业产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利用绿色化技术的开发提升绿色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在建立好以上两种渠道发展绿色农业后,河南省政府还应该提出产业化发展绿色农业,形成从研发、种植、耕作、施肥、采摘、检验、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化的绿色农业系统工程,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扩大了绿色农业的生存空间,实现了绿色农业的经济效应。政府要突出龙头企业的作用,让龙头企业做好带头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主导举办更多的绿色农业产品展示展销、信息、项目推介活动。

篇5

绿色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展开的会计,其基本目标是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但当前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历史成本计价方法在绿色会计计量的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因环境变化所引起的间接收益与间接费用的计量存在困难。因此,如何认识与把握绿色会计计量的模糊性与精确性就显得十分迫切。

第一,必须明确绿色会计计量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基本理论。绿色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许多国家的会计理论界不断将环境问题纳入会计研究的范畴,从而导致了环境会计或称绿色会计的产生,绿色会计理论也因此形成并得以发展。绿色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其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必然与现代会计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计量是“根据特定的规则把数额分配给物体或事项”的活动,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将有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确认并列入账户和财务报表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也就是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对业务和事项按其特性,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进行数量和金额认定、计算及最终确定的过程。而在不同的经济历史背景下,会计计量往往还受到不同计价模式的影响。绿色会计作为一种现代会计,在会计计量过程中由于计量方法的主观性以及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将不同程度地导致计量的模糊性。同时不论选取何种计量单位一旦数量化后都造成结果的相对精确,因此对绿色会计计量的模糊性与精确性进行充分地认识十分必要。

第二,辩证看待绿色会计计量模糊性与精确性的关系。绿色会计计量的模糊性与精确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精确性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它是人们在研究事物的过程当中,按照认识的需要与可能,把本来在几何空间或结构上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中介加以简略,使事物界线清晰明了,从而获得质和量的规定性。所以,精确性大部分都是为了满足一定误差要求,并对某些模糊部分加以扬弃的结果,它并不是绝对精确的,是包含了一定程度模糊性的精确。另一方面,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非全面性,造成事物的模糊性则是绝对的、普遍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会计计量过程中,由于计量方法的主观性以及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都不同程度地造成计量的模糊性。但在传统的观点中,往往把模糊性排除在会计之外,片面地认为越精确越好。实际上,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在会计领域中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定程度的模糊性是有好处。模糊与精确都具有其两重性,它们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正确把握绿色会计计量模糊性与精确性。绿色会计计量模糊性的把握主要有:一是在理念上必须承认会计信息模糊性,它是绿色会计计量的前提和核算基础,也是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二是对于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或计价,应根据实际,适当适用模糊性计量。在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无法对其直接计量的,因此绿色会计计量往往要大量地依靠合理估计的方法,但只要估计具有合理性,就可按估计的结果进行计量。而这种估计就是基于绿色会计计量的模糊性。三是灵活运用计量方法。绿色会计计量方法多种多样,当会计要素的确认或计价适用模糊性估计时,则须适用相应计量方法。绿色会计计量精确性把握主要有: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克服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绝对观点,树立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观点。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度必须根据会计反映对象的不同特征,提出不同要求;在会计方法上,常规数字和模糊数字相互配合,共同提高信息的质量,使产生的信息在质、量、度三方面充分满足决策者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二是正确把握好需要准确确认与计价的会计要素。如环境效益的确认,由于环境效益的效用一定能够用货币计量。三是讲求计量方法。当会计要素需要精确计量,方法的正确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篇6

关键词:绿色会计 制度环境 发展

在国民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绿色会计的概念越来越为国人所重视。绿色会计不仅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注企业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影响,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有限,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因素较多,因此,有必要在分析现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绿色会计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的路径。

一、绿色会计的基本探析

绿色会计反映的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方面的信息。它将环境和自然作为一种资本考量因素纳入到会计计量之中。也就是说,在绿色会计领域,自然资源和环境都是一种资本,以之为基础能够产生和演化出各种现实的经济资本。

绿色会计的产生表明人民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恶化有了相当的认知,对于现有会计制度的缺陷有了足够的了解。毕竟,经济活动本身就不是一项孤立的活动,而是与社会、环境、文化等诸多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日益恶化的环境警示人类,再也不能无视环境污染问题,再也不能只顾经济发展不管环境保护。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会计引发了广泛关注,用会计制度对环境资源进行计量和控制的方法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同。

简单地说,绿色会计的主要内容就是核算企业活动的生态成本。具体说来,则涉及三大方面:一是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生态环境的污染;三是企业活动引发的社会环境代价。

绿色会计通过呈现企业活动的环境影响信息,一方面能为企业的计划和决策提供参考,最大限度提升活动的收益;另一方面,这些信息也是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对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现状

绿色会计之所以在我国产生引发了广泛关注,就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为民众所重视,呼吁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此外,我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加深了环境保护对企业长远发展重要性的认知,开始摈弃一味追逐经济收益的旧观念,逐渐加大环保投入。

在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需求的促进下,绿色会计在我国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历史传统、体制壁垒和人才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当下我国绿色会计发展面临不少问题。

(一)既有认识不足

尽管科学发展的提出和实施已有多年,但是一些企业和管理者对于经济效益的认知仍然很片面,仅仅考虑自身短期的经济收益,而无视自身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的破坏。更有甚者不惜以严重耗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方式获取利益。认识直接指导行动。因为对绿色会计的认知不足或缺位,部分企业对于绿色会计的重视和需求程度明显不足,进而造成其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收益。

(二)法律制度不健全

绿色会计的发展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意味着绿色会计只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在大众看来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制度,在企业看来实行绿色会计也许有利于长远发展、提升企业形象,但即便不实行也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负面效应。绿色会计没有明确有效的法律地位,就无法督促企业实行,对于违背绿色会计的行为也无法监管。2013年黄浦江漂流而至的万头死猪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正因为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如何处理死猪,浙江嘉兴的散户养殖者便将死猪随意扔至江中,如果不是数量巨大,如果不是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经济中心上海的生态,这种破坏环境的做法也许很难被发现。

(三)专业人才缺乏

绿色会计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业者掌握会计学的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环境学、社会学甚至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只有具备了绿色会计所涉及的全面知识,从业者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才能将绿色会计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然而,我国目前的主体情形却是,绿色会计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严重不足,绿色会计的推广主要集中在口头宣传上。非专业者在进行绿色会计工作中难以驾驭,造成绿色会计难以发挥作用。人才的缺乏是绿色会计推广难的一大症结所在。

(四)税收政策的缺陷

我国仍然没有环保税,这一税收政策的空白区域导致环境污染控制中缺少了税收的调节和激励。没有环保税,企业的活动的生态影响可能就无法补偿。可以说,环保税的缺失是导致一些企业环保意识一直难以跟进的客观原因之一,直接造成其绿色会计意识的不足,加剧了绿色会计的推广难问题。

三、绿色会计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

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绿色会计建设和发展中的上述问题,就必须从制度环境建设的角度入手,为绿色会计的发展打造良好的环境,充分激发绿色会计在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推动绿色会计的发展,笔者认为,关键就要从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入手。

(一)法律制度

没有法律制度的保障,缺乏法律地位,是绿色会计发展的主要问题。只有将绿色会计纳入会计法之中,明确绿色会计的法律地位,才能树立绿色会计在企业和民众中的权威性,才能增强大众的绿色会计意识。只有建设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才能规范企业的环境核算行为,有效监督企业的环保计划,防止一些企业敷衍应付或者鱼目混珠的情况。因为我国尚没有针对绿色会计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所以我们在致力于推动企业绿色会计法律法规走向完善的同时,还应利用现有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绿色会计进行规范,而不是袖手旁观,坐等专门性法规出台。

(二)管理制度

法律制度是外部环境,绿色会计的自身制度和体系则是内部环境。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绿色会计发展的各种规范和标准,将绿色因素融入现有的会计制度之中,已成为绿色会计发展的最大内因。毕竟,再好的外部条件都只是外在环境,只有从绿色会计自身着手,明确绿色会计的管理与核算制度,才能强化政府部门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公布的监管,规范企业绿色会计的报告行为,增强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完善绿色会计自身的制度和体系建设,必须协调处理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的矛盾,既避免弱化社会效益的无用功倾向,又避免给企业造成过重的负担,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人才制度

绿色会计是一项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工作,其从业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人才制度环境的营造上,包括培养和引进两种主要途径。首先是培养。培养包含两方面,一是学校教育的培养,即在大专学校开设绿色会计的专业课程,以培养社会需要的绿色会计人才;二是培训,即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绿色会计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逐步提升既有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不可能一劳永逸,而需要长期坚持,逐步改变。其次是引进,即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岗位,需要从业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而现有条件难以满足的时候,可以适当引进专业性人才以应对现实的问题。

(四)税务制度

税务制度和绿色会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协调二者的关系对推动绿色会计发展意义重大。由于我国目前没有环保税,在打造绿色会计发展的税收制度环境上,就需要以我国现有情况为基础,借鉴国外政策制度,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税收政策。尽管我国没有环保税,但是政府的政策规章中对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早就有明确的规定,在制定我国的环境税收政策时,就应该以我国既有法律条文中的原则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当前可以扩大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开征一些和绿色环保相关的新税种,强化税务制度的环保作用。

四、结束语

在全球范围来看,绿色会计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兴事物,在我国更是如此。本文所论及的认识、法律、人才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也只是当前我国发展绿色会计所遇到的最为核心的几大问题,无法涵盖现实中的全部问题。绿色会计无论是研究还是推广,当前都面临颇多困难。现存的问题就是未来的改进方向。绿色会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我们根据现有的问题从多角度着手,全面提高绿色会计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志良.谈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时代商贸,2011;23

篇7

[关键词] 绿色物流 实现跨经

一、物流活动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

1.货物运输的影响

运输是物流作业最基本的活动,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和污染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同时现代物流管理变革也加剧了对环境与资源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1)物流体系规划不科学,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不合理,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过多的在途车辆增加了对城市道路面积的需求,加剧了城市交通阻塞。(2)现代物流所要求的集中库存虽然能有效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但同时又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3)即时配送(JIT)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其强调无库存经营,货运方式主要利用公路,如果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距离较远,实施JIT大量以公路运输取代铁路运输,不仅货运成本提高,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

2.包装物的影响

为保持商品品质、美化形象、提高附加值,商品包装日趋多样化,其中相当部分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1)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玻璃瓶、易拉罐等包装品种,使用后会留下长久的污染物。(2)相当一部分工业品特别是消费品的包装是一次性使用,这些包装材料,不仅消耗了有限的自然资源,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3)少包装材料是不可溶解的,它们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流通加工的影响

流通加工是指为完善使用价值和降低物流成本,对流通领域的商品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会对资源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1)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能源,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品的分散加工,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空气。(2)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3)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造成费用增加和有效资源的浪费,还会因增加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二、绿色物流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与资源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看,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狭义的角度即企业绿色物流活动的范畴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2.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及协调发展。

3.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三、构建绿色物流体系的现实意义

构建绿色物流体系能够实现企业和社会“双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1.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谋求新的竞争优势

日趋完善和严厉的环保法规,要求企业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自觉放弃危及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哈佛大学Nazli・Choucri教授深刻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有效发展,它就不能忽视日益明显的环境信号,继续像过去那样经营……对各个企业来说,接受这一责任并不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因为符合并超过政府和环境组织对某一工业的要求,能使企业减少物料和操作成本,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实际上,良好的环境行为恰似企业发展的马达而不是障碍。”绿色物流的核心思想正在于实现企业物流活动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以此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物流可以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企业的接受与认可不再仅仅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而是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如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都成为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绿色物流从产品的开发设计,整个生产流程,到其最终消费都纳入了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其构建不但可以降低旧产品及原料回收的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增加品牌价值和寿命,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从而间接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绿色物流是适应国际竞争形势的必要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为了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相继制定出台了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相关的协议、法律体系,例如《蒙特利尔议定书》、《里约环境和发展宣言》、《工业企业自愿参与生态管理和审核规则》、《贸易与环境协定》等;我国也相应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强制性法律法规要求生产商必须对自己产品造成的污染承担相应的责任,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否则将会受到严厉惩罚。这就要求特定区域内特定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构建相应的绿色物流体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和违反法律的成本。

四、绿色物流体系的实现路径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1.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气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2.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①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 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②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 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①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②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③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④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流通加工(Distribution 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再利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孟祥茹:论绿色物流[J],物流科技,2001(4)

篇8

摘 要 农产品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和日常生活用品,其营销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绿色农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经济,无不渗透着社会科学大类中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原理。社会科学是绿色农业发展的指明灯,唯有正确分析绿色农业中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并采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绿色农业的欣欣向荣。

关键词 绿色农业 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 约束因素 措施

一、引言: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

绿色农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绿色农业以“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为主体,促使过分依赖化肥、农药的“黑色农业”向主要依靠生物内在机制的“绿色农业”转变。它涵盖农业生产行为、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不但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我国人口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绿色农业也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食品安全问题,绿色农业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在国内外市场上,农、畜产品质量特别是安全性已经成为决定竞争能力和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走绿色农业产业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是推进农产品产业腾飞发展、滚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各地市场上绿色食品价格均比同类的普通食品价格高,这主要是因为绿色食品生产的成本比一般食品高和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在价格上要高出普通同种食品价格的 20%--50 %,有的甚至高出一倍左右。由于绿色食品生产既要求生产的环境无污染,又限制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证了消费者食用的卫生、安全、健康,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食品生产既有经济效益,又可带来社会效益。

发展绿色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条件。发展绿色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的生态系统平衡与良性循环。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二、发展瓶颈之技术创新

为简化分析,我假定劳动与土地价格比率不变,为降低最小成本均衡点,需向下平移技术水平。这有赖于绿色农业综合性生产技术变迁而不是单一性的技术改进:使用优质、高产、抗旱、耐贫瘠品种,实行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生物防治,增加有机肥料投入,开发生物质能源技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等。其根本原理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投入的效率,增加总产出,生产优质绿色产品,使产出品总价值提高,相对而言就是降低最小成本均衡点。

三、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缓慢,缺乏政府扶持

我国的农业集约化历史时期较短,虽然政府在不断号召农业应当实施由数量增长型逐步向质量效益型的过渡,但国家的宏观政策从整体上作用不大,粮食生产仍然以区域自给和粮食部门为主要渠道的销售为主,瓜果蔬菜等副食品生产虽然已经放开,但市场组织仍需较长的时期才能建立起来。

(2)市场体系无序化,缺乏整体形象

绿色产品市场无序化特点非常明显。首先,许多的非绿色产品以 “绿色产品”的名义进行市场交易,一些不法之徒假冒绿色食品的商标欺瞒消费者,大大损害了绿色食品在市场上的整体形象。其次,大量绿色产品因为缺乏可识别的显著边疆经济与文化标志反而被市场排除在外。最后,绝大份额的绿色产品实行市场调节价格,经过市场竞争形成最终价格,有些经营者就利用绿色产品来牟取暴利,扰乱了市场秩序。

(3)绿色市场空间小,产销渠道不平衡

首先,与传统食品相比,绿色食品生产规模非常小,即使再发展更多的蔬菜、饮料、粮油类的产品,所占市场份额依然很小。其次,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空间距离加大了绿色食品的供货渠道困难,造成产销脱节,同时因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水平差别,导致绿色食品市场消费发展缓慢。再次,绿色食品市场发展依然存在着营销手段不科学的状况。

(4)营销观念滞后,网络建设不健全

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市场营销存在工作滞后问题,诸如营销网络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完善,营销人员素质低等导致营销效果低下的许多问题。具体表现有: 一是不注重消费者需求已向多样化、高层次发展,仍然以单一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二是不注重产品外在包装和内在等次的有效统一,失去吸引力和竞争优势;三是绿色食品无显著的绿色品牌和商标,无法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印象。

四、实施绿色农业采取的措施

形成共识,各国都来关注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要对实施绿色农业高度重视。把实施绿色农业纳入本国政府的发展规划之中,建立组织机构,制定管理规则,提供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亚太理事会要利用亚太地区有机农业与绿色食品信息网向各成员国传播绿色和有机生产信息,实践经验,开展绿色和有机农业的培训和理论研讨,提高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者、加工商、经营者的认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纳入亚太经社理事会议程,争取联合国的支持。亚太理事会要把绿色和有机农业项目重点投放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并要提供学习考察机会和寻求开发资金的支持。

中国要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的引导和带头作用。要积极响应亚太会议提出的31条倡议,加入亚太地区绿色农业联盟,认真参与联盟即将组织的亚太有机农业博览会、亚太地区绿色和有机农业贸易交流会。

综上所述,大力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最佳选择和成功之路,对“产、加、销”各个环节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和带动功能,必将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环境影响

通常我们所说的绿色设计包括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即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自然资源,降低或者是避免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建造的一种建筑。绿色建筑是一种新时代的设计观念,为以后的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分析

据了解,建筑物在其设计、建造、使用、拆除等整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与此同时还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建筑正是秉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能源 绿色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空气流通、日光利用、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运用最新的理念和最先进的技术去解决生态节能问题,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机系统。

2、回归自然 基于对工业化弊端、现代设计思想的反思,生态环境、生态建筑成为主流设计理念。绿色建筑在设计上力求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相互融合,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3、营造健康的居住空间 绿色建筑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惬意的居住空间,内部的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力求对人体健康无害,室内湿度和温度适宜,空气清新,使人们在居住空间中身体健康,舒适愉悦。总之,绿色建筑使设计更好地服务于生态保护与居住品质的共同需求,这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的命题。

二、绿色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

1、绿色建筑与地域的关系 每一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建筑模式和文化内涵,绿色建筑要按照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在运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经济条件、文化底蕴等综合因素。

2、绿色建筑与气候的关系 气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运用科技手段例如空调来改变生活和工作环境,虽然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却消耗了巨大的能源,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绿色建筑针对现代建筑模式对人类产生的负面影响,充分考虑气候与建筑的关系,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按照人体对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舒适度要求进行建筑设计。

3、绿色建筑与能源的关系 曾有研究表明,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整体污染中,建筑业涉及的环境污染比例高达百分之四十,例如,现代建筑很多都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这一点就对能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因为玻璃幕墙建筑冬冷夏热,因此必须依靠空调调节室温,以至于这类建筑的空调能耗比一般建筑高出三倍。而绿色建筑运用的是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效率,力求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能源的过分依赖,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绿色建筑有效地符合了人们的居住要求与精神需求,不仅可以创造出通透、有亲和力的空间,更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营造一种节能舒适又环保的建筑体系。

三、绿色能源的运用

绿色建筑在能源的使用上应该选择无污染、可再生,取材范围大的。我们所了解的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分布广泛,对环境危害小,可以作为优先考虑对象。如果以上资源可以被有效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对这种绿色能源充分利用的形式。通过采取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四、绿色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使用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进行处理而生产的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力求以最低限度的环境污染、最小的资源消耗为代价,最大幅度地减少建筑能耗,为人们提供一种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1、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

⑴ 竹制建筑材料 竹子种类繁多,生长周期短,加工制作过程非常简单,极大节约了能源的投入。竹材的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用来制作装饰品,也可以用于制作室内外装修材料,既环保又给人们传递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竹制品硬度高,耐磨性强,承载力远远大于木材、钢筋、水泥类建筑材料,但是使用竹制建筑材料的花费却比常规建筑材料低很多。可以预言,竹制建筑材料将成为绿色建筑领域的新宠。

⑵防水材料 现代绿色建筑防水材料的功能多样,不仅具备基本的防水功能,而且具有保温、去污等功能,最大程度地保护了环境,如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这种涂料不仅防水性好,而且有水泥类胶凝材料高强度,易与潮湿基面粘结的性能,是一种无毒无害、施工简便的新型绿色环保防水材料。

2、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黄土高原的生土建筑,就是有效利用绿色建材的代表,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方式,在建筑的谱系上占有重要地位。生土建筑是指用未经焙烧的土修建的建筑,施工简单、能耗低、便于就地取材,它取之自然,融于自然,冬暖夏凉。同时竹建筑也是绿色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竹子在绿色建筑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发挥其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很多优点,例如竹子可以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竹林的屏障具有较好的防风、抗震能力,具有十分强大的生态效益。总之,绿色建筑材料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完美融合,不仅有效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精神需求,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保护自然资源,发展前景广阔。

3、绿色建筑材料的高效利用 老子曾经说过:“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绿色建筑设计节材策略的直接经济效益来自建筑垃圾减排。首先,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可以减少构成建筑这个系统的要素,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失与能耗。其次,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可以节约施工成本,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废弃材料形成的污染。

五、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使人与自然之间达到可持续发展,能够使自然、文化、经济、技术等各方面重新调整并有效的与绿色建筑相统一,形成有机的整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建筑势必成为一种全新的建筑体系,它能够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以后的建筑理念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结语

当今绿色建筑的应用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喜爱,它从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路线,由此可知,其发展前景广阔、有足够的理由将其普及。基于我国设计师技术水平不完善,开发商的融资环境较差、政策扶持力度弱等原因制约了绿色建筑的推广。面临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宣传绿色建筑,使之深入民心,通过实践唤起市政部门和开发商的重视度,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俏倩。浅谈如何做好绿色建筑设计[J/OL]。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2,(6

篇10

服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的具体应用

当前,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审美观念和知识结构,而是把重点转移到了服装设计的款式、面料等是否符合人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的一种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绿色设计理念。应该来说,服装设计师的绿色设计理念指引下的服装设计应该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服装。但是,我国很多从事服装设计的设计师们并没有充分重视到这一点,这将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可以说是未来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承担者。而国外的服装设计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已经在实际设计中运用了绿色设计理念。因此,我们也要及时转变服装设计理念,重视服装设计师在绿色设计理念传承与运用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要体现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那么,服装设计师应该如何来把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去呢?

(1)服装设计中要注重自然主义的应用。现代社会中的服装设计要重视人性化标准,强调以人为本,重视服装设计的自然与健康,强调人类对于生命的追求意境。事实上,这些年来人们已经对服装的需求从原先的审美观念转向了自然、朴素的设计要求,重视对服装设计的重新塑造,挖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正如日本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借鉴立体剪裁的方法,运用东方平面构成的理念,设计出了无拘无束、少有人工雕琢的自然朴素的时装作品。当然,这些属于自然主义的范畴,是服装设计师职业道德与人性回归的象征,主要体现了怀旧风、乡村风、民族风等。可以说,这种自然主义的设计理念是绿色设计理念中的一种简化过程。

(2)服装设计中要注重简约主义的应用。简约主义是对原先大量消费的服装设计之风的否定与抵抗,因为那种服装设计理念过度地奢侈和浪费,是对资源的极大不尊重,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因此,与之相对应地就出现了简约主义的设计理念。它也属于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重视保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强调服装设计的质而非量,重视服装设计的机能而非装饰性,希望以最低限度的素材来发挥最大的服装设计效益,反对铺张浪费,强调节省和废物的再利用。其具体表现为:“贫穷主义”设计、废弃物和旧物在设计中被再利用、仿毛皮及动物纹样面料流行。

(3)服装设计中还要重视环保主义的应用。当前,服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还应该体现在环保主义的应用上,而这种环保设计主义体现在新素材的开发上。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素材年代就已经到来,人们不仅注重资源,而且在新素材的开发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比如说英国就开发出了无污染的绿色纤维和环保纤维,美国也开发出了彩色生态棉。此外,国际上还陆续涌现出了许多其他的生态绿色材料,这些都对人体的健康基本没有危害。从本质上来讲,服装设计中的环保主义主要就是要再生利用被淘汰的废弃物,利用废弃物作为主要素材来进行设计创作,从而有效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发和使用环保材料,这种环保主义既可以表达人类对于旧物的眷恋之情,又进一步倡导了节约的理念。此外,环保主义理念还支持人们大量使用环保型材料,从而激发出了人们对于天然面料的执著追求,也为现代服装市场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服装设计的展望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遮羞布的功能了,也有较高的审美要求。此外,人们在外界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现实情况之下,也逐步意识到了服装设计除了遮羞与审美功能以外,还应该包含环保绿色的内涵,这样才能对人体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与当前的环保意识盛行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服装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想、环保意识、自然主义。当前,人类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已经严重短缺,环境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人类在面对自然资源的日渐短缺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的时候,应该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服装设计师同样需要这样的设计理念。同时,服装设计师也需要环保意识,利用有限的材料合成对人体无害的材料进行服装设计,还要有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和新的节俭意识,以最低的素材发挥最大的效益,强调节约和废物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