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经验

篇1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教学策略;兴趣;能力培养;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080-01

汉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对他们整体素质的培养,不断为小学课堂中注入新鲜的血液,确保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这篇文章提出了我国现在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现状,同时还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控意识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喜欢。翻转课堂的模式,主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意识和地位,让学生独立和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让他们根据视频的学习抓住重点、难点,在学习中有的放矢;二要提高学生的自控意识,掌握对视频学习的效果和时间,不能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也不能无限延长学习时间,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学习菜单,一步步进行认真学习、记录,把不会的问题归结到一起,以便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向教师请教。这样不但有效减轻了教师教学负担,而且更好地使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个人素养,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灵活运用网络技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效果,保证翻转课堂的教学效率。

1.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改变。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要改变的首先是教学方式。以前的语文课,总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唱独角戏,学生已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也无意中把他们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而我认为,小学语文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目前语文教学效果和成绩不明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一定程度忽视了学生的心声。学生感受在课堂上感受不到主人翁的气氛,这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语文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并适时迎合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在当前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很快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而且希望在更多的场合张扬自己的个性,处在价值观形成期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如果老师只是想一味地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和个性要求,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学习和生活,往往会适得其反。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在不影响教学过程和目的的情况下,主动地倾听和认可学生内心的声音,肯定他们的个性。

1.2重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整个语文学习中,最大的基础莫过于识字写字,词语积累和句子类的学习了。假如把整个语文知识比作一棵树,则在这棵树的成长过程中,识字写字,词语积累就是树的根,句子就是树枝、树干,至于段落,文章则是树的外在风貌和内在精神的整合,是一棵树。谁人皆知,树靠的是根,没有了根,也就没青翠、伟岸、挺拨的树。可见,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初学语文的人来说,是无比的重要了。小学基础知识的牢固与否与学生后面汉语文的学习有著重大关联。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抓起。只要基础夯实了,就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着手抓拼音、字、词、句、段,听、说、读到能力,学会使用工具书。达到熟练的掌握,熟练的运用,从而为高年级的阅读、习作、语言交际等做铺垫。而高年级学生除了继续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外,应重点突出阅读和写作技能的提高,逐步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的要求。在习作上要懂得谋篇布局,不管是纪实作文还足想象作文,都要做到思想健康、条理清晰、语句流畅,能运用自己学过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素质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味到诸多美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认知能力在学习中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很多教师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一问题作了以下分析。

一、运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不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互相感染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就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运用有感染力的语言,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教育,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就在学生心中萌芽。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要想让学生形成情感认知,教师不妨这样开头:有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容纳了世界各地的建筑艺术精华,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了解它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埋下了伏笔。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或者实物演示,饱含情感地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或者实物演示,饱含情感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这一课时,可以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大海”的歌曲或者视频,并说:“老师很喜欢大海的无边无际,同学们应该也喜欢吧?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看大海,好吗?”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认知能力在这种多媒体教学的渲染下逐渐得到

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并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引起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重视,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课堂互动;教学情境

参与式教学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参与式教学法。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1.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参与式教学法是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经验的总结而出现的,它是指教学中师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通过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及策略,给学生以更多发言和表达的机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最后由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

2.参与式教学法的特征。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第二,注重课堂讨论和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互动水平和参与程度。第三,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样化。具体表现为小组学习、课堂讨论、研究成果展示等,改变了单一的由教师讲解课文内容的情况,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策略 1.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为促进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现自己,进而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果。 2.收集语文学习的资料。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教师要善于运用小学语文教材,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更好地开展课堂讨论和学习,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熟悉的成语“草船借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有基本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影视资料,对草船借箭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做详细的了解。在讲课的时候,从成语入手,组织好学生讨论发言。例如:为什么要草船借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其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有哪些性格特征? 3.重视课堂交流与互动。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对那些疑问,教师要耐心讲解,也可以调动班上学生进行讨论,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将相和》的时候,可以将课文内容改成舞台剧,组织学生分别扮演廉颇、蔺相如,进行课堂表演,将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搬到课堂上来。表演的方式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小学语文知识。 4.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时候,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全文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结构的优点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得到哪些启发?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有序开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探究能力,引起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或以辩论、演讲等方式创设参与情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对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引进工作,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注重引进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以便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促进参与式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访问、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他们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总之,参与式教学法满足了现代教学的要求,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创新,以促进参与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翟金魁.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之行动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10).[2]成立村.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价值及相关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2,(05).[3]许凯.浅议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1,(25). [4]陈敏.浅谈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意义和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2,(28).

篇4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通畅。作为培养小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的阅读课堂教学活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在阅读教学之中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到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关改进策略,希望更好的促成我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人们日益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沟通与交流能力的小学语文——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即是阅读教学。目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师与学生在阅读教学之中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培养“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小学生要能够的“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等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到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翻阅相关材料,并结合自己长期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以及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的指导

阅读,需要基于对于字、词、句、段、篇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对小学生而言,许多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深度与小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具有着一定的程度差,同时,不同的小学生由于生活背景、自身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他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各不相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笔者认为,在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处于重要的指导地位。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逐渐放弃了对于传统语文教学之中字、词、句、段的讲解,认为讲授阅读材料之中的生词、句子则就是传统教育。同时,在许多小学语文精品课程之中也对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存在着忽视现象,很多观摩课堂,当让学生进行阅读时,学生们便会朗读的朗朗上口。但是,在实际的语文阅读课堂却很难出现此种景象。许多学生对于新的阅读材料的阅读往往是磕磕绊绊,存在着读音不准、断句不准等诸多问题。由此,笔者认为小学生阅读教学,应当注重语文教师的指导性。“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对小学生阅读中常见的问题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应当注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之中的作用,而不能够使学生放任自流。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开阔学生眼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大量的材料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其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小学生通过大量材料的阅读,可以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到除了他们生活环境之外的其他国家、地区所发生的诸多事件,进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思维。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相关材料进行归纳与总结。要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阅读材料的科学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具有着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要能够积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积极的进行阅读指引,根据“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原则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跳一跳摘桃子”是指在教学活动之中,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既有经验之间有一点的高度差,这种高度差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低,则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目标达到过于容易,他们会感觉到索然无味;过高,则会使学生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勇气。)通过大量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循序渐进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必将得到长足的进步。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授之予渔”,保持其持久地学习性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即其不仅仅处于身体的快速发展期,其内在性格、习惯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从终身教育思想来看,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当在于促成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应当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阅读能力的提升的同时,应当要求学生进行持久的语文阅读,应当“授之予渔”。这就要求我们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对于语文阅读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将一些具有着较强规律类的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传授给学生。其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持久性”。所谓“持久性”即是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应当立足于整个小学课堂,而是应当将立足点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前面所说的“授之予渔”,目的在于“终身学习”,进而达到学生素质的持续性增长。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学生的未来发展过程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未来社会是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之中的。哪怕我们现在能够将世界上所有的既得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十年、五年、一年,甚至一天之后,学生们的知识与世界知识新需要也存在差异。要与世界同步,需要不断发努力学习。而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则在于阅读。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授之予渔”,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持久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但是,我们不能满足既有成就,而是应当不断进取,在阅读教学之中要求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下来便是成功。

【参考文献】

[1]姚丹.浅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2]魏胜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0,(12).

[3]程太坤.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共备同讲互评一节课”教研活动的感悟[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15-02

现阶段素质教育在我国得到普及,这就要求教学方面力求实现改革,不但加强课程方面调整,同时应力求教学手段方面创新。小学阶段开展教学过程中,需注重于学生语言方面学习,使学生语文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应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个性也得到发展。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阶段,能使小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充分体会语文本身蕴含无穷乐趣。

一、严抓教学氛围,开展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处于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而小学语文本身充满趣味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小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学习。因而实际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阶段,应从教学氛围方面严格做起,力求通过良好教学氛围,使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方面兴趣得到提高,并能配合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凸显实效[1]。过去传统教学实施阶段,应试教育大大限制了教学,非常不利于小学生多方面发展,也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师作用,通常将知识进行一味灌输,这就要求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之上,应保持全身关注态度,积极认真听讲,这样才能将语文知识充分理解和消化,使小学语文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小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一旦缺乏教师管教,难以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只有从教学氛围方面抓起,注重情境化教学在课堂之上的利用,才能使小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贯彻落实主动学习,并能从心底愿意学习,真正融入学习,并能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主动查询资料,并能真正认真寻求正确答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有效融入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阶段还应利用计算机开展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塑造合理教学氛围,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和逼真性[2]。另一方面,使小学生注意力得到集中,使小学生热情充分激发。比如说,小学语文在开展“乌鸦喝水”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故事性,同时画面感很强,教师如果仅仅依靠口头讲解方法,难以使学生难以产生画面感,也难以理解本节课主旨思想,不能发挥教学效果。然而,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将本节课内容通过音频、动画向学生加以展示,学生更加喜欢本节课学习,兴趣也得到充分激发,对于语文的热情得到点燃,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愿意主动开展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了解学生特点,开展小学语文差异化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阶段,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性格、爱好,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掌握等[3]。只有这样,才能明晰不同学生之间差异,然后针对存在差异因材施教,将差异化教学贯彻落实。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处于接受教育初级阶段,教师更应该对学生加强鼓励,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并针对不同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理念,才能使每一位学生成绩都得到提高。教师需在课堂上考虑不同学生需求,并在课下及生活中注重与学生交流,和学生成为朋友,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掌握,然后才能科学判定学生当前实际状况,同时有助于将语文教学贯彻落实。教师还应做到对学生的尊重,这样才能为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提供有力保障。如果教师不能尊重学生,学生感到没有课堂地位,甚至会认为没有被公正对待。

教师应肯定学生课堂之上的主体作用,并积极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层次化。所谓层次化是指,需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特点,在制定学习目标方面,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获取动力,然后朝着目标逐步前进,最终通过努力使目标变为现实,并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障。教师课堂教学实施阶段,还应力求耐心及细心,教师对待学生的过程中应不厌其烦,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温暖,并能使学生都得到全方面发展。

三、注重合作学习,贯彻落实小组合作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阶段,还应注重学生之间交流,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使语文知识得以有效掌握[4]。小学语文本身致力于加强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与此同时,也能使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如团队意识、沟通意识等。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得以有效凸显,学生可以自己主动进行知识探索,这样非常有助于对于学生的锻炼,也是教学得以贯彻落实实施。

通常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要,科学划分小组[5]。小组划分过程中,应力求实现公平公正,让不同小组之间在人员数量、人员基础知识等较多方面较为公平,不会出现相对差异。此外,教师还需要选拔小组组长,组长应起到一定带头作用,密切配合教师实际工作,这样才能使合作教学充分发挥优势特点。第二,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应明确合作讨论内同,并注重精心设疑,使学生讨论问题具备一定现实意义,这样才能具备一定讨论价值,并能对学生加以有效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并能真正进行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明确自身的职责,加强对于学生引导,对于不同集中精力讨论的学生,教师应让其积极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真正调动起来,并充分发挥出合作教学优势。第三,在合作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还需针对课堂讨论实际效果,对学生加以总结,及时指正合作讨论开展阶段存在不足,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改正,并促进后续教学得以不断开展。第四,教师还需加强自我反省,并根据自己教学存在不足之处,实行针对性战略调整,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合作教学带来的好处。

四、注重联系实际,大力开展生活化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思维想象能力相对较为欠缺,对于语文课文上的一些知识难以做到真正想象,也使文章主旨难以真正理解。为此实际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实际结合,力求实现生活化教学。对于小学语文课文出现的一些内容,教师列举相关实例,让小学生能充分感兴趣,从而愿意接受教师引导,使小学一文教学得以贯彻落实。语文本身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语文的学习给生活提供较大方便。为此,教师开展社会化教学过程中,也使学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从而实现生活与教学的双赢。

本文主要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阶段,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效,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发表自身的看法。现阶段而言,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该加强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力求通过通过良好教学氛围塑造、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等措施使教学实施得到保障。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小学语文教学同实际联系,这样才能使使小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充分体会语文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时秋静.小学语文教学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4):58-59.

[2] 张忠艳.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125-128.

[3] 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9):159-159.

篇6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及个人情操陶冶的基础教学项目,在学生价值引导及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推广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更加密切,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与实施,而陶行知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先导,其生活教育理念与思想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教学水平的拔高。新时期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生活教育的分析与贯彻显得尤为重要。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与阐述

陶行知作为我国优秀的教育学家,其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作用。而陶行知先生本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贯彻自己的教育理论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最为核心与重要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坚持三大原理,分别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本质上是三大教育原理的体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色,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上。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教育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难度大,教学周期长,教学过程潜移默化,教学影响深远持久。生活教育理念就是弱化语文知识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将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对现实语文材料的接触上,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并掌握语文运用的规律。语文教学不断凸显其社会性功效,总结说来,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同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以生活为教育内容,以生活为教育目的,以生活为教育过程。教育的对象、环境、最终目的都要围绕生活而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模拟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细心观察,自觉感受,增强语文教学的社会敏感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品位生活。

二、生活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分析

(一)教学目标生活指向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生活教育理论规定小学语文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学生生活常识的培养与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质的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带有明显的生活化气息,可以带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氛围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弱化语文系统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可以以新颖生动的生活化教学形式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吸引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侧重于语文知识,侧重于课堂纪律,侧重于应试考试成绩,抹杀了小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小学生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教师引导有误,很容易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阴影。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还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与自由开放的时代特征相悖,长期开展下去造成小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教学尴尬。因此生活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的生活化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与课堂活动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随着教学目标与生活的紧密融合,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体验中积淀起语文学习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自我道德水准的提升与改进。

(二)教学情境生活模拟化,增强语文学习生动与趣味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语文教育。这也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语文来源于生活要求我们在开展语文教育时,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育时必须做好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模拟,为小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场景,通过再现教学场景,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此外,通过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模拟,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的回忆”与“生活的模拟”自然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知识背后是生活现象与生活场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心观察,仔细留意就会发现生活现象、生活场景与语文学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生活场景的模拟再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传统课堂氛围的积极改造,用更加生动与趣味的语文教育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中情境模拟的生活化可以借助多媒体音视频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例如在学习《月光曲》时,可以搜集《月光曲》的相关音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月光曲》美妙旋律的基础上增强对音乐的感受与把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营造月光下的静谧唯美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将课堂学习与生活中月光之美相结合,感受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生活体验中增强对文学的把握。强趣味性与生动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

(三)教学内容生活气息化,加深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直接关系着语文教育的最终成果,因此必须主动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布置与设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最主要的教学指导意义则是使得教学内容富于生活气息,通过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语文教育具有自身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以情感的体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低年级学生价值引导的关键作用,加上低年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性与性格气质的可塑性等特点,语文情感教学任重而道远。大量的教育调研发现,做好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学主要依靠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应该突破既有局限,以广阔的生活天地为背景,从自然人文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内容的素材。小学语文教育应该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生活。报刊、影视、电视、网络广播及各种形式的演讲与辩论会等都可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来源渠道。这些贴近生活,富于生活气息的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对现有的语文课堂知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学生面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知识产生既有的熟悉感,更容易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此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更到位,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既定的语文教学知识,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教育,其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双重提高的背后是语文情感体验的升华。例如陶行知先生给母亲买的手表需要修理,他为了增强学生对求知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情感体验与把握,带领学生观察修表的全过程,生活案例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素材。例如在学习《火烧云》时,可以选择有火烧云的天气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观看火烧云,边观看边记录,对比萧红的描写,从而获取对火烧云变化多姿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四)教学开展生活实践化,增强学生动手与操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性。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课上内容,语文教育更应该延伸至课下的实践活动中。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基础教学阶段,那么实践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与有效补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被当作可有可无的辅助教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再次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课堂补充,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他所遵循的理念是打开学校这个“鸟笼”,让学生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于天空,让学生自由地感受实际生活和实践,可以说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另一意义体现。要想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组织与开展,必须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动手操作积极性。通过课堂的字音、字形、词语、写作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善于发掘发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为指导组织小学生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通过书籍的阅读、活动的参与丰富语文学习,并养成自觉综合性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钱学森》这篇文章后,小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各种事迹与事件,在完成课堂基础教学后,教师可以以小学生对钱学森事迹的了解与把握开展“学习名人,走近伟人”的班级主题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名人与伟人,讲讲喜欢名人或伟人的理由等,可以是班级演讲会,也可以是班级辩论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每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把握更多的名人事迹,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视野并增强对伟人的品行认可。小学生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比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要有效果的多,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再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养爬山虎或者其他植物,小学生在呵护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会更容易地发现植物的点滴变化,可以引导小学生将植物的变化用文字及图片记录下来,利用集体作文课的时候进行点评分析,小学生在亲自参与植物种植及呵护的过程中,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单纯追求语文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对实践教学过分忽略将导致语文教学的不平衡性,也不利于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用生活实践贯穿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其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其部分教学理论对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当属其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理论的精髓,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本文在阐述生活理论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及教学开展四个方面提出了生活化的尝试,明确了该理论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意义,也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者:岳婷婷 梁玉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张英云.徜徉生活: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德育,2010,12:32-33.

[3]陈志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08:51.

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适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多媒体教学的不断适用,

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多媒体教学以其自身的趣味性与多样性,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实际效果显著。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不免具有枯燥性与乏味性,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则可以焕发出新的活力,大大提高学科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前引导形式

不论是语文学科还是其他学科,课前引导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成功的课前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大体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对关键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前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从课间休息的散漫状态中苏醒过来,投身到相关教学活动中来。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Flas或者图片,作为课前引导,同时再配以优美的文字描述,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

二、借助多媒体教学,增加课中教学效果

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就要开展课堂教学了。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完全忽视了师生间的互动。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实现师生间的互动教学,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乌鸦喝水的过程编成一段动画,并将画面定格在乌鸦发现水瓶之后;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假如你是乌鸦你会怎么做?”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收集整理答案后,继续播放动画,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着重向学生灌输“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多实践”的探索精神,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进行动脑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再比如:讲解一些古诗时,学生一时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制作一些可以表达其中心思想的动画短片,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消化其中蕴含的道理,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合多媒体教学,完善课后练习模式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小学语文的课后练习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而结合多媒体教学开展课后练习,具有更好的效果。以往的语文课后练习,不是完成相关试卷,就是进行硬性记忆,而在多媒体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可以丰富课后练习的形式。比如:拼写汉字练习,可以采取拼写比赛的形式,也可以设计多媒体课件,以插图或音频资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汉字掌握情况,增加了趣味性;再比如:看图说话练习,教师可以将几幅图画穿插形成一个小动画,让学生根据动画内容进行看图说话练习,而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由平面图画入手,想象它的发展情节等,经常进行锻炼,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来,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有很大帮助。教师则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促使二者进行有机整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与手段,使多媒体教学下的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分类号】G623.2

语文作为小学课堂最基本的科目,也是每一位小学生在初级学习阶段必须要学习的,而且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科目,更是连接其他课堂以及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故而小学语文教育相对于其他的科目改革更为重要,其关系到整个小学教育的成败,因此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任务就更加艰巨。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未能深入贯彻教学思想

语文教学与传统的其他小学科目相比,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为此老师们在语文教学课堂中也应该采用一些比较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然而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抓住要点,一味追求课堂氛围,严重影响了自身教学质量,其更是对语文教学改革严重误解。还有的老师,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不注重差生及其需求,导致了很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造成了班级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偏离了教学目标。

2.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差

语文课堂相对于数学的逻辑、严密性,更是吸引了大部分小学生的目光。但是很多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没能很好的把握现阶段我国新课改的理念,使得实际的教学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应该在相对应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比较新型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进而养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比如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亲密合作,更是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增加了对于知识的认知,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探索式学习的方式与方法,让学生能够不断的挖掘问题,形成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当然教师在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关心,学习兴趣自然提高,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升。

3.教师观念较为传统

新课改对于整体教师的素质要求还是相对较高的,但是教师自身并没有做出对应的提升,这就导致了新课改改革的失败。语文教育作为新课改的难点,其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它不但要求语文教师能够从深层次看待课改工作,更是要养成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喜爱与兴趣。但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还是简单停留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观念中,把自己的工作纯粹理解为识字工作,而不能深入了解其学科的内在意义,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语文教改工作的失败。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效果

1.倡导改革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源动力,其运用到相应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小学语文课改的目标也要将创新意识深入到整个的教学目标中,同事加强教师自身的创新性。虽然新课改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还是很欠缺的。大部分教师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认识新课改,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于教师思想的教育与相关培训,使老师们能够切实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听课的方式,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创新教学方式,并通过相应考核制度的建立,让创新教学方法落实到实处。当然除了教师教学实践上的创新,学校也应该注重教学理论创新,更好的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较强的理论指导。

2.提升教师职业素质

教学虽然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但是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最初期的萌芽学习阶段,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为此学校要加强老师自身职业本领以及教学素质的提升。学校可以通过对语文教师的各种知识培训活动,不断的提高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同时,要注意引进各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视野,更是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校也要加强优秀教师之间的研讨与交流,并通过各式的多媒体网络平台以及报纸、杂志等,为教师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好的理论参考。当然学校对于教师教学方面的投入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整个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不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更是锻炼了老师资源使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教学能力。

3.强调文化的继承性

很多老师认为新课改就应该完全摒弃旧的文化传统与理念,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观念很明显是错误的。语文课堂应该注重我国传统文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要强调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虽然现今的确有一些新的理论,老师要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这些与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不相冲突。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手段的创新,并要求语文课堂更能深入的体现到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凡事过犹不及,教师也不能一味注重传统文化的引入,而忽略教学内容的教育。

4.引入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科学的教学评价体制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相关的评价机制并没有与对应的教学改革相配套。大部分的小学还是沿袭着旧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其并不能真实反应该校的真实语文教学成果,同时也无法对其做出合理性的指导。学校自身要能够及时的认识到上述问题,及时的引入科学、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的保证新课改的成果。

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整个实践过程中的暴露出的相关问题还是比较多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能够及时的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让语文教学改革进展更加顺利。

篇9

论文关键词: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

引言

随着小学新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小学各学科都在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小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拟结合笔者教学实际,就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策略做一探讨。

2.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性

2.1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之中,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方法以及途径,尽量花费最少的时间以及精力投入来获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创建出有效活动安排来达成教学目的。根据清华大学余文森教授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是否能够使得学生能力得以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朦胧到了解,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排斥到接受,从拒绝到了解,从完全否定到感兴趣。”

2.2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善于运用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引导小学生学习语学。

第二,培养学生对语文兴趣的需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身就是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表现。因此,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兴趣的需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传递、消化的过程存在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之中,这就是说只有在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才能够使其有效的进行知识建构。

3.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3.1 构建学生参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现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不建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听讲的过程中,而是建立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导引,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对话氛围, 引导学生进行多向多话,动员学生全体参与。在教学中,要多设立问题场景,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开展互动。比如:在教人教版《乌鸦喝水》一文中,教师可以让小朋友思考,还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使乌鸦喝到水,有些小朋友提出可以使瓶子倾斜,有些小朋友提出可以在瓶子上戳个洞,有些小朋友甚至提出找一根麦管来吸,老师则应该把学生提出的方案一条一条列在黑板上逐一分析,并选择出最合理和可行的办法,不管形式如何,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鼓励和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使其保持参与互动教学的兴趣。

3.2 运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所谓合作探究是指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一系列的相互帮助和教师指导等相关活动的交互作用,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以达到每个学生在认知和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大有裨益,这是因为通过合作探究一方面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能力上的互补。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学生也非常喜爱在教学中运用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因为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更偏近于游戏教学的模式,而小学生年龄幼小,非常喜爱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合作探究展开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切换,在教学中既要扮演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也要承担起教学的管理者和咨询者的角色。笔者曾在所教授的班级中安排各小组学生,合作出一份的摘抄小报,并要求摘抄小报要主题鲜明,有自己的特色,设计要精美。在让学生设计前,我要求各小组学生选出一名组长作为报纸主编,负责摘抄小报整体编排,找出几名同学作为编辑,负责收集摘抄资料,让他们自己选出同学作为小报的美工,负责画入插图等,并让他们自己商量确定小报的主题。两周后,每个小组都呈上一份精美的小报,有的小组制作了一份游戏报,有的小组制作了一份文学报,还有的小组制作了一份动画片报,而且都配上了精美的图片,起到了合作学习的效果,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3.3 改变传统观念,拓展教学环境

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能把思维仍停留在教室以内,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展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虽然走出教室,在室外开展语文教学在操作上受到时间、工具等的限制,但笔者认为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对研究内容的选择可以突破这些限制,真正实现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例如: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结合当地的实际选择适合的户外教学方式,可以带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并让学生回去后写下自己对大自然真切的感受,也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让学生写一些参观游记,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市图书馆,组织一次阅读活动,并让学生写读后感等等,通过各种活动来真正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3.4 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与网络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作为一项现代的教辅手段广泛的被整合应用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由于具有声像收集、演示等功能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辅工具,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小学生也对于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教授人教版的《桂林山水》一课时,小学生往往不能仅仅通过阅读课文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边阅读课文边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视频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桂林山水的巧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贯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需要。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积极构建学生参与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运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观念,拓展教学环境,科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从而切实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何晓红. 让新观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4,(06)

[2] 赖铭强. 谈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J]. 成功(教育), 2009,(07)

[3] 沈敏.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的策略[J]. 现代教学, 2009,(06).

[4] 武强. 取其精华 舍其糟粕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取舍与有效教学的策略[J]. 新课程(教研版), 2009,(08).

[5] 潘小月.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魅力中国, 2009,(22).

[6] 田芳.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宁夏教育,2001,(05).

[7] 罗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有效提问[J].考试周刊,2009,(34).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英国著名作家斯宾塞曾经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句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跟紧纲要

新课改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根据新课改内容,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做到跟紧纲要和务本。跟紧纲要就是要吃透新课标,务本就是要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导学案,在编写导学案时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是质疑导学。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如教学《雾凇》中这样一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黄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欣赏、充分感悟后,设计了如下练习:假如你看了雾凇奇景,会怎样赞叹?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

二、合作探究

改变课程实施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科学性、序列性的教学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科学分组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教学离不开预设,但如果一味按部就班,连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词的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样,如果一味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预设应具备两项功能。如一位老师教学《草地夜行》最后一段时,有意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出疑难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这一段两次出现“要记住革命”,为什么前一次加引号,而后一次不加引号呢?

(2)这一段开头写了风大、雨大、天黑,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这一段的第七句是不是前后矛盾?既然是“无边的黑暗”,又怎能“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

(4)前面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能“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休息过,也没有吃东西,怎么能“迈开大步”走呢?

三、生动多彩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与学生互动,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四、课后反思

反思使人进步,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以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而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也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下,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我们的第一话题,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长伟.《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