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在旅游管理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7-24 17:2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旅游在旅游管理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旅游在旅游管理的应用

篇1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智慧旅游;管理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大数据技术正是现代化建设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技术,它能够在各行各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更是如此,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成智慧旅游管理模式,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国第三产业进步的重要举措。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配套设施不足、信息挖掘深度不足、大数据管理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此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智慧旅游中大数据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应用大数据技术以及相关系统可以为智慧旅游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但是在智慧旅游中应用大数据还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大数据背景下在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和基础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各项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就目前来看,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以及相关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大数据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是一种以其他先进技术为基础的衍生技术,需要互联网、通信设备等各种配套设施的支持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智慧旅游目前也属于比较初级的概念,从出现至今只有10年左右,因此未能得到社会各界的了解和认知,一些旅游企业也因此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从配套设施的角度来看,一些旅游景区时至今日仍不具备完善的信息网络和监控网络,景区内的各项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储存,这显然不利于大数据的建构。另外,旅游景区和旅行社、旅行社和城市之间的数据共享还未成型,不同旅游网站之间也存在信息保密的情况,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共享模式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建成智慧旅游管理模式。

(二)数据信息挖掘缺少深度

大数据技术的一个应用优点在于,它能够对大批量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并提取其中的共同数据和共性规律,为某个行业或单位的发展提供支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旅游企业等主体可以借助大数据实现数据分析,然而目前为止,数据信息挖掘缺少深度的问题仍旧存在并影响着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水平。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人们就无法从大批量数据当中分析出人民群众的旅游偏好和旅游需求等,智慧旅游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在挖掘智慧旅游相关信息时,也可能会因为大数据信息挖掘途径不够合理而受到限制,这也会影响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各项大数据信息在智慧旅游管理和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受到影响,大数据技术应用与智慧旅游管理中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三)大数据管理能力偏低

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根本在于大数据,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不仅需要做好数据信息的录入,更需要保证数据整理、数据模型构建、数据资源共享以及数据安全防护等一系列工作的质量,想要提升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大数据的管理能力。然而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旅游业中兼具大数据管理能力的人才比较稀缺,更重要的是,旅游业的工作复杂琐碎,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完成本职工作,很难匀出其他时间学习和掌握大数据相关知识,会出现大数据管理能力偏低的问题。在对智慧旅游项目中的各项大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时可能会因为相关系统不够完善合理而受到诸多限制,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项目开发和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在对智慧旅游管理中的大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时也会因为系统混乱而出现各项问题,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构建效果和具体工作开展水平将会大幅度下降[1]。

二、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温饱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开始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精神满足上,而旅游则是一种极佳的休闲活动,能够减少人们的生活压力,使人们的生活满足感得以提升,与人们要求的高质量生活模式不谋而合。在大数据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旅游业的智慧化发展已成必然,想要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就必须尽快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

(一)建设智慧商务模式

所谓的智慧商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而将其具体到旅游业当中,就赋予了它全新的意义,旅行社、酒店、景区都可以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建设智慧商务,从而提升经营水平和管理质量。在智慧商务模式的影响下,企业和单位的管理成本将会被降到最低,商务活动的质量也将会得到提升,企业也能够因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当中包含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都与游客息息相关,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重点信息或关联信息进行筛选,往往能获取到最准确的游客心理预期及服务需求,甚至也能分析出影响游客购买旅游服务的负面因素,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商务主体可据此调整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更精确的、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达到提升旅游管理质量的目标[2]。

(二)建立智慧旅游平台门户

智慧旅游平台门户是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具有集成化电子工作空间,工作人员可以借用智慧旅游平台门户完成写作任务,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合作,并实现系统导航、任务提醒等功能,完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电子通讯录及会议通知作用,以更加完整的用户管理方式和认证方式,使各个子系统之间能够在同一管理模式下共同发挥作用[3]。

(三)建立综合指挥调度系统

智慧旅游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具有监测、监控智慧旅游管理平台中各方面信息的功能,还能够实现大屏幕、旅游咨询系统的操作与管理,提升智慧旅游管理系统的信息获取速度及操作水平,确保信息、统计、整合、分析的有效性,提升智慧旅游管理的应急指挥效率,提升网格化管理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综合指挥调度系统还具有视频监控信息保存、视频会议等一系列功能,有助于工作人员之间的协作与联动。对于智慧旅游来说,在实际管理时,还需要保证智慧调度系统的合理性和完善性,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现存的指挥调度系统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有效改善智慧旅游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在综合调度系统和大数据技术相互结合的条件下,做好智慧旅游项目推行过程中各项数据的信息收集工作,以此保证各项数据信息的充足性和归纳处理的全面性,以此强化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工作开展效果和相关模式实际开展优势,继而为推进智慧旅游项目有效实施提供完善的系统支持。不仅如此,应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智慧旅游综合指挥调度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处理,促使智慧旅游项目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可以在相互配合条件下有效开展各项调度工作。收集与智慧旅游项目相关的视频以及资料文件,能够使得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构建效果和相应管理工作实际开展水平有所提高[4]。

(四)建立网格化管理系统

智慧旅游网格化管理系统对于景区和市政设施的综合管理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其还能够完成街道的养护监管任务,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网格化管理系统实现城市部件管理的一系列要求,还可以借助平台上的各种工具,对辖区电子地图进行网格化分割,并在对区域进行编号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地图对人员信息等进行有序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旅游资源调度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在与智慧城市相关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可以借助智能信息采集终端等,实现旅游城市及景区周边的综合管理,保障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由于智慧旅游项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有可能受到不合理因素的限制,这就应借助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和相关系统创建与智慧旅游项目相关的网络管理系统,并在相关系统支持下对当今时代长久发展的智慧旅游项目展开有效管理,有效发现并解决智慧旅游项目中潜藏的问题,并从智慧发展角度出发对相关项目进行有效规划,保证电子地图以及相关信息在智慧旅游路线规划和综合管理中的作用效果,突出网格化管理系统与智慧旅游项目管理模式之间的关联性,借此满足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要求,并将相关系统以及具体模式在智慧旅游管理和具体路线规划中的作用效果表现出来[5]。

(五)建立在线旅游服务平台

所谓的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实际上与旅游产品分销平台异曲同工,能够提升旅游工作的专业性及管理与分享的效率,更能够提升旅游产品的品牌传播效果,借助在线旅游服务平台,可以实现旅游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与共生,有助于旅游企业线下业务的进一步拓展与整合。更重要的是,在线旅游服务平台能够从渠道的角度出发,保证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使供应商以及分销商都能享受稳定的线上供应链体验。同时,该系统还具有产品采购、产品等一系列功能,能够在服务接待、产品营销、财务结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是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建设的重要一步。在进行在线旅游服务平台规划布置时,不仅需要强化的大数据技术在其中作用效果,还应保证在线服务平台与智慧旅游管理模式之间关联性,引导智慧旅游部门借助合理平台对旅游群众提供有效服务,从而提高游客旅游的兴趣,以此为发展我国旅游行业提供有效参考依据。而在建立在线旅游平台时,也需要强化大数据技术以及各项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力度,并在优化智慧旅游路线和旅游产品营销渠道的条件下,提升智慧旅游的经济收益,从而有效调整并解决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和综合服务潜藏的缺陷,提升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旅游管理以及服务平台规划建设中的作用效果,这对于保证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规划力度和当地旅游行业实际发展水平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六)着力培养优秀旅游人才

大数据技术的高度发展,智慧化旅游管理模式的建成,都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行业运作模式,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拥有综合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才能在构建智慧化旅游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发挥强大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水平,必须要从人才培训入手,对技术人员缺乏旅游专业知识、旅游人员不了解大数据技术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积极主动组织员工参与综合培训,将大数据技术和智慧旅游管理的有关知识作为培训内容,使每个参与培训的员工都能实现双重发展。此外,还需要加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更新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法,使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实现综合发展,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要在相关人员全面掌握大数据技术以及相关要求的条件下对现存的智慧旅游管理系统以及具体模式进行优化更新,并在智慧旅游项目研发部门工作人员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条件下落实智慧旅游管理和优化更新目标,满足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以及相关工作现实开展要求,以此强化各部门工作人员在智慧旅游管理和具体任务实施中的参与力度,从而避免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三、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带动了高新技术的进步,进而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就改变着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再具有合理性。旅游是人们放松心情的重要活动,食住行游购娱都是其中的关键要点,想要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就必须要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建成更具实用价值的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在分析游客大数据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和产品,推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文英兰.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研究[J].当代旅游,2019(12):327.

[2]张桐.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研究[J].明日风尚,2018(1):292-293.

[3]张建涛,王洋.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7(2):55-57.

[4]黄桂青.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1(1):142-143.

篇2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智慧旅游;旅游管理;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61-01

一、概述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前沿性和信息传递快等特点也要求更加务实、高效的旅游行业。这就对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先进的旅游管理知识和方法之外,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网页设计出别样的风格,再辅以翔实的描述和唯美的画面去吸引旅客。企业还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旅游景点真实的展现在网上,使旅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游客来此旅游。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及特征

智慧旅游需要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一些新的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并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感知并及时一些关于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等一些方面的信息。随着智慧旅游的到来,将为旅游企业创造出更大的附加值,将为游客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提供极大的方便和更好的旅游体验。与传统的旅游相比,智慧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慧旅游不需要过多的依赖靠手工收集的信息和一些专家设计出来的规则,智慧旅游还应用了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旅游相关的信息能够及时快速的更新,并且还能及时得到旅客的反馈信息,对企业和游客来说的实用性都较高。第二,智慧旅游比传统旅游应用了更多的技术,并且这些技术能够很好的在智慧旅游中应用。

三、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标准体系构建

(一)信息化维度

信息化涉及很多方面,从数据编码、数据库、网络设施分别到文件格式、应用系统、操作系统,这些方面都非常庞大。所以,从信息化角度来说,对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陈述是不合适的,而应该从信息技术在旅游专业的实际应用的角度将其分为具体几个层次,以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

(二)层次化纬度

旅游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有着层次之分,在信息化环境下,旅游标准与其它领域标准存在互通性,更多的可以相互操作,领域差异造成了旅游管理的差异性,在关注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建设的同时,也要更多的关注专业标准。由内向外通常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业标准,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在这三个维度当中,信息化维度的方向是信息技术和旅游内部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很好的体现。目前虽然智慧旅游基础设施的一些相关标准仍未制定完善,但从总体上来看这并不影响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尤其是现行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上,旅游建设的相关标准主要侧重在管理和应用系统两方面。

四、信息时代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的途径

第一,对智慧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该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其中人才的竞争是这次竞争的核心部分。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知识水平是旅游行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关键因素。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关于旅游方面的高等教育急速的扩张,这样能够提供满足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能力突出的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高等教育为旅游行业提供了理论上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对旅游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在职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培训教育的实际操作工程中应该以旅游景点为载体,以学校培训为途径,通过让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参加各种各样的短期培训,强化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水平,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相关智慧旅游营销服务的技术应用。应该积极的在新闻媒介上投放一些关于旅游景点的一些广告,以使游客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旅游景点。利用现代的广告媒介能够迅速的扩大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受众群体,应该结合传统的电视、广告、报纸等和现代的互联网。微博等作为旅游营销的载体。加深面向在线应用服务的力度,利用卫星遥感360/720度实景拍摄、虚拟显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大力发展虚拟旅游。

第三,加强移动信息技术在游客在途服务中的应用。由于现在移动终端的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身的优势结合先进的标签识别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无线定位技术,实现旅游行为可记忆,导游顾问可携带,游览对象可辨识。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对旅游景点的差异化的信息需求,在此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的需求。

第四,加强游客在途服务的关键技术应用。对符合移动信息传播需求的数字旅游信息进行开发,使手机和智能移动终端中能够获取旅游资讯、营销广告、多媒体宣传内容、旅游地图等信息,开发多种适合移动终端的软件,能够满足游客的在途应用。

参考文献:

[1]倪柳.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 2013(12):171-172.

篇3

在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信息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了景区在发展智慧旅游上所做的工作。下面本文将具体介绍一下青城山―都江堰在智慧景区管理方面的思路。

顶层设计和智慧景区建设规划

据介绍,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的智慧景区建设目标是实现资源保护的数字化、经营管理的智能化、产业整合的网络化,建立了五个体系,分别是指挥中心体系、数据中心体系、基础数据体系、旅游服务体系及管理与保护体系。

智慧景区建设的战略构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机制、管理、技术、改进。机制方面,景区管理局专门设立了下属事业单位信息中心,负责统筹全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对智慧景区的信息管理机制进行全方位梳理,明细职责权限,实现各部门信息畅通。协同管理,打造协同办公及管理平台,打通景区的信息、应用和资源孤岛问题。技术保障,智慧系统基于B/S方式,应用了许多现代高新技术,且有很多实际的应用案例。在完善信息化的同时,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也制定了一个持续改进的方案,进行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满足景区现实需求,并根据景区经营现状、发展趋势和潜在能力等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智慧旅游将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

青城山―都江堰智慧景区系统,主要包括两个中心(数据中心、指挥中心),三大平台(指挥决策平台、协同办公平台、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及24+N个应用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监控子系统、门禁子系统、旅游咨询子系统、智能数字监控系统等)。目前景区的三种典型应用:视频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森林防火、重要路段、文物保护、客流量预警、车流量预警等业务中;物联网的应用主要涉及景区游客流量监测,景区实时环境数据监测、传播等领域;移动互联网及手机终端的主要应用于游客客源地数据采集,手机随身有(LBS)等系统。

景区管理的实施细节

都江堰“智慧景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对旅游的相关要素进行整合,为广大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智慧化的管理手段,为景区提供智能化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其重点任务在于探索现代旅游信息服务和运营机制,明确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商、旅游运营商等在智慧景区中的角色和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景区信息化建设,持续推动智慧景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和运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创新深化,不断提高智慧景区运营服务水平。诸如无线WI-FI项目、智慧景区APP项目、智慧景区多媒体互动项目、球幕全景互动应用示范系统、互动式户外屏联播平台、游客感知平台(自动导游机)、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等一大批智慧旅游项目和平台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已经出台。

在目前,青城山―都江堰数字化景区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中心、智能指挥调度中心、基础数据管理、生物文物资源管理、旅游服务”五大体系和视频监控、电子门票、森林防火监测、大气环境监测、车流量监测、客源地监测、游客紧急求助、应急广播等20多个应用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分析、决策、指挥、评估和善后处理的流程化管理。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共建设290余个视频监控点位,全部为自建,并铺设光缆线路用于景区通讯和视频信号的传输。监控点位覆盖了景区的重要路口和游客聚集地,是景区管理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解决了景区“看得见”的问题。对于景区周边的重要路段,青城山―都江堰旅游管理局接入了天网的部分视频监控点,最大限度地消除监控盲区。

此外,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在景区建设了应急广播系统和多个游客紧急求助亭。游客遇突况可以通过紧急求助亭直接呼叫游客服务中心,由专人接听并进行解答和疏导,同时也可以通知附近的景区管理人员前去救助。

通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景区可以引导游客合理选择出游地点,避免扎堆,还能在游客接待数量超过景区最佳和最大容载量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

篇4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能化;智慧旅游;信息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了创新运用,智能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的普及,促使人们对信息化旅游和个性化旅游的渴求程度在不断提高,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大头旅游业也在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加快自身发展。在2008年11月美国IBM公司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此后,我国学者在对“智慧”二字进行充分理解后,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概念。“智慧地球”是对“智慧城市”的引导,“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中国的举措。“智慧旅游”是对“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是二者在旅游产业与旅游活动的具体运用。

2011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出了方向,智慧旅游被正式提上发展日程。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北京、南京、镇江、无锡、武汉、苏州等18个城市作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已有62个省市提出智慧旅游发展计划,其中16个省市出台了相关规划。[1]2014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发展主题定为“智慧旅游”,要求各地旅游局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信息化技术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我国不少省市正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身的智慧旅游系统,发展旅游产业。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定义,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种定义:一是“新旅游形态论”,;二是“技术应用论”;三是“管理变革论”。笔者认为智慧旅游是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借助智能设备,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输和自动感应,培养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智慧旅游”不能等同于“智能旅游”,“智慧旅游”是对“智能旅游”的升级。

二、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一)智慧旅游将开阔我国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满足我国庞大的旅游需求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三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2.6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达1.29亿人次,共计33.89亿人次,这庞大的人数规模带来了2.9万亿元的收入。根据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2204.6亿元,同比增长29.0%;中国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117.6亿元,同比增长26.2%。[2]这些数据说明了智慧旅游在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的同时将会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智慧旅游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是对旅游业的“”

智慧旅游是新技术浪潮下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应时之举,被称为中国旅游业的“二次创业”,是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旅游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服务产业,可以说,旅游的发展就是服务的发展。而智慧旅游将通过政府集中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深入挖掘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旅游资源,满足不同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以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旅游服务为宗旨。

(三)智慧旅游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适合路径,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

未来十年,中国旅游城市的直接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的集中体现。借助发展智慧旅游,可以使城市的旅游条件和环境系统地提升与完善,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等,还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善。

三、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一)提高对智慧旅游的认知度

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旅游产业已进入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黄金机遇期,发展以高度信息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势在必行。所以要高度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趋势,确立“智慧旅游”发展新理念,将其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之中。同时,注意避免对智慧旅游认知向过度智能化甚至机器化偏移,明确智慧旅游建设并不是忽视人工服务的环节,相反,对人工服务的需求在量和质上都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制定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推进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旅游发展规划,才能有条不紊地指导实践,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以游客为中心,满足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的各种需求”要作为智慧旅游总体规划的核心,智慧旅游建设范围除涵盖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相关旅游产业环节,还应将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安全等城市配套保障体系有机整合。

(三)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加强各部门协作和协调

智慧旅游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还需要统一各部门和企业的思想和行动。“智慧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须在整体范围内有效整合和协调规划、建设、旅游、公安、工商等政府部门资源,以及网络、电信、数据处理、电子商务、金融、交通等要素资源和食、住、行、游、购、娱等必备条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政府统一规划、监督和指导,由企业进行项目建设,举全体之力共同实现“智慧旅游”建设目标。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智慧旅游的实现受制于城市各地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城市要完成智慧旅游建设,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景区、景点的软件和硬件条件,深化旅游信息化的程度,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旅游中央管理平台和旅游资源数据库,将整个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酒店、交通灯设施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灾害、游客行为、社区居民、旅游工作人员行迹和相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将旅游数据中心建成为旅游资源公共云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整合和利用各种智能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提供旅游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旅游业;信息产业;融合;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16-03

1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与动因

1.1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普遍性的产业系统演化方式,并非伴随着产业的出现而出现,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连。20世纪后期以来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即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社会从以产品制造和销售为核心的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以提供智力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经济时代,从而带来了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产业融合便产生于这种变革之中。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产业,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服务。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显示出了知识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即信息化和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为旅游业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兴盛,成为了传统旅游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因素。

1.2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

1.2.1 旅游业对信息的依赖性是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因

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和信息依赖性,正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迅速普及运用的基础。首先,旅游业有很强的脆弱性,因此有效地获取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就显得特别重要。管理信息化是旅游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其次,旅游业很少依赖物流,这一特性使旅游电子商务成为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一个代表性领域。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效降低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使得旅游业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1.2.2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是满足旅游消费市场对信息化需求的必然趋势

21世纪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出“四化”的新态势,即旅游消费主体的大众化,游客出游方式的散客化,旅游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旅游市场营销的网络化,进而对旅游信息化提出了迫切要求。随着旅游者消费意识的日渐成熟和消费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旅游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旅游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会提供不同业态的产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

1.2.3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是市场的竞争推动的结果

随着技术变革,旅游企业之间竞争与协作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竞争方式由最初的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转向跨产业的商业系统间的竞争,协作方式也由最初的内部协作向外部协作、多个产业企业协作方式演进。竞争与协作方式的变化促进旅游业构成要素向其他产业扩散,促进融合型产品的创新,从而促进多个产业向同一方向发展。于是,旅游企业开始对价值链进行重构,将产品和服务进行“捆绑销售”,以便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价值链多环节的利润。在这一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也推动了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

2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

2.1 管理方面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时间先后有别,经济实力和经营模式不同,其管理体制也存在差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在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都采取了政府主导、政企合作的发展战略,政府在其中起着统筹、领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梳理出各国经验如下。

2.1.1 欧洲及美国

在旅游信息化建设方面,以政府为主导,在发展规划制定与管理方面,整合各方资源,聘请旅游专家,而且充分调动当地旅游企业参与信息化规划与开发;在旅游市场管理方面,政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决策,并开展旅游产品营销和客户管理;在旅游信息化管理方面,政府通过综合信息系统的统计,利用网络工作方式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与旅游企业间的直接联系;在旅游信息化服务管理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协同旅游企业以及其他旅游相关管理部门,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信息化服务,并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增强与游客的直接沟通。

2.1.2 日本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经验,对我国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日本。日本在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对旅游业进行了管理、引导和帮助。最为吐出的是日本政府不断完善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为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持。相对而言,而我国的旅游立法依然不足,大多是“暂行条例”或“暂行规定”等临时性和过渡性的法律法规。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强立法工作来推动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欧洲国家、美国以及日本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干涉所有事情,政府主要负责信息咨询以及提供服务等服务性职能,是服务型政府,这为我国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在国际上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的经验,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政府协调与旅游相关的各个部门逐步实现信息化,最终实现旅游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如电子门票、电子导游、景区监控系统、车辆GPS监控跟踪系统以及环境数字化监控等技术的应用,使国际旅游业管理水平得以大大提高;在饭店和旅游业,大型企业集团和一些国际集团均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业务电子化,以信息化再造企业流程,应用规模和深度发展较快。

2.2 运营方面

2.2.1 欧洲

欧洲是世界旅游业的发源地,在参阅相关书籍、文献,梳理总结出欧洲在其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其突出的特色在于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设上。在欧洲,GPS导航系统、PDA等各种移动设备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许多景区都配有能讲多国语言的语音导游系统,提供标准的全程讲解,让异国游客能够充分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另外,欧洲大多数景区、宾馆、市中心均建有无线局域网,无线网络覆盖游客经常光顾的区域。相比于欧洲,青海省在导游系统、无线网络建设方面明显不足,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2.2.2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旅游大国、旅游强国。在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过程中,其突出的特色在于非常注重细分后的专业旅游网站的建设及产业化发展。

美国各种旅游网站网上专业服务完善,如在线旅店预订服务、在线旅游搜索引、综合网站旅游服务,涵盖了旅游业务的各个方面;美国经验梳理中,最为突出的是上述专业服务已形成网上旅游产业体系,如位于客源地的旅行商以及旅游目的地的服务商成为旅游运行产业链,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站、航空商、酒店商等,游客可以在线咨询、在线预订、在线支付等,商可以解决游客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所有需求;此外通过互联网提供旅游目的地信息的产业链,使原有的点线旅行方式开始向板块旅行方式转变,并且产业链已延伸至各个旅游空间的旅游项目。

2.2.3 日本

日本是世界旅游大国,在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过程中,其突出的特色在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与运营上。日本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其中有一部分与我国较为相似,为酒店和机票预订是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收入;但突出的特点在于,所建设和运营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不仅是简单的提供信息和市场宣传的工具,还包含了高级的客户服务内容,所提供的住宿企业的附加服务,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另外,日本旅游子商务网站客户类型广泛,包括自助游散客、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游客,这是我国旅游电商所不足的地方。

2.3 业态创新方面

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旅游业态的创新。目前,国际上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主要形成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旅游服务上的智慧旅游、资源开发上的GIS的应用、产品销售环节上的虚拟旅游等新业态。

2.3.1 旅游电子商务创新

国际上,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产生的最主要的新业态就是旅游电子商务。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如Expidea、Tripadvisor、Priceline等一大批新兴业态的旅游企业。旅游企业结合在线游客的旅行时间、目的地,安排地接日程等旅游需求,设计相应的符合旅游企业的旅游信息、商务运营模式的系统。发达国家凭借自身旅游经济发展实力,已在旅游电子商务领域中领先一步,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我国旅游业的出路就是尽快与国际旅游接轨,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技术,以低成本、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使我国旅游业取得长远发展。

2.3.2 智慧旅游升级

智慧旅游的概念源于国外提出的“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是旅游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对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体现在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3个层面,让游客的旅游过程更顺畅,提升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安全保障和旅游品质保障,其升级重点在于智慧旅游营销,最终目的为吸引游客主动参与旅游的传播和营销,并通过积累游客数据和旅游产品消费数据,逐步形成自媒体营销平台。发达国家的智慧旅游管理依托信息技术,去全面了解游客的需求变化、意见建议以及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我国智慧旅游已有所发展,但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依然处于滞后状态。我国应抓住智慧旅游这一前沿发展领域,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此外,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还形成了其他新业态,如虚拟旅游、旅游电子政务、旅游 目的地信息化,这些新业态已经并将继续显现出充分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3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在青海的实际应用

青海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已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但是由于信息化程度滞后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青海省旅游信息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融合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加快青海省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提高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是青海省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3.1 建立旅游信息产业发展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

目前,青海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几乎包揽了一切事务,而旅游企业有很少的自。这方面应该积极借鉴美国及日本的经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应明确职责,即政府负责制定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与法规、旅游市场的监督以及旅游旅游相关者利益的协调等职能,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为青海省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指明方向;第二应调动并协调各部门,政府简政放权,由旅游企业负责旅游门户网站以及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使政府和企业在旅游业融合发展中达到均衡状态。

3.2 将旅游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系统运营重点转向专业化及产业化

信息革命给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旅游业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青海省幅员辽阔,景点较为分散;因此,完善青海省旅游信息网站,提高网站的综合性和专业性,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旅游信息,尤其是交通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

青海省在构建旅游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时,应积极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第一,建设多国语言的语音导览网站,提供标准的全程讲解服务,以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需求;第二,建设提供电子移动设备导航系统的网站,以便游客随时查看旅游线路,为游客实时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

旅游业与信息产业融合背景下,游客要求可以从旅游网站获得旅游目的地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信息,因此,青海省加强旅游专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形成产业链就十分有必要,可以借鉴美国Expidea网站的运行模式,建设青海本地专用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为游客提供在线机票预订、酒店预订等,并拓展在线门票预订、酒店预定、门票预订等功能,逐步建设和发展为专项化的产业链。

3.3 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新业态的发展

青海省发展旅游业时必须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变革,创造多样性的旅游产品。第一,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可以充分利用高新信息技术,发展智慧旅游、虚拟旅游等。在促进旅游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第二,青海省拥有独特的高原风光、底蕴深厚的藏传佛教文化以及丰富多姿的少数民族风情。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如Flash、图片、文字、音视频,青海省应利用互联网将青海独特多样的风光全面生动地展现出来。

4 结语

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具有天然的融合性,这两个产业的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青海省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应积极借鉴国际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加快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转变旅游业传统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 翔.欧洲旅游――关于产业发展及组织管理的全新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53~54.

[2]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方式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278~280.

篇6

1.1智慧旅游的含义

智慧旅游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资源、经济、活动和游客等旅游相关信息,促进旅游信息共享和游客服务部门的业务协同,提高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2智慧旅游的外延

智慧旅游的建设离不开智慧城市的基础环境,它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旅游和智慧城市应协调联动,智慧旅游可以带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可以产生科技旅游项目。智慧旅游本身强调智慧低碳,其为低碳旅游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以引导游客关注低碳,在建设时也要注意自身的低碳化。

2.松江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2.1松江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便捷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上海都市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经验和特色。松江是上海之源,在松江开展智慧旅游,不仅符合上海市“智慧城市”的精神,同时也能够带动松江地区及周边的旅游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智慧旅游模式的开展可以将很多原先分散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起到最大程度利用的作用。近年来,松江区也在积极筹备,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在优化松江区旅游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是旅游扶持政策兑现。其中包括2011年出台的《松江区加快旅游发展若干意见》和《旅游发展扶持奖励暂行办法》,以及2012年政府兑现奖励经费498万元。

二是景区服务水平实现较大幅度提升。近几年来,松江区多个景区评级得到上调,包括上海辰山植物园和上海醉白池公园,区内4A景区数量达到5家,位列全市郊区县之首。此外,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家荣获国家林业局“中国森林公园发展三十周年――最具影响力森林公园”称号的国家级公园。

三是松江“会议谷”初具规模。纳入会务统计的18家酒店,全年接待住宿客人87万人,其中会务团队占接待人数的50.2%,为43.7万人数。

四是依托松江历史文化优势,松江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山水生态环境,有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最早的历史遗址,是上海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大区,十二五”期间,松江积极推进三大战略,努力提高旅游产业整体素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产业强区的跨越。2014年第一季度,中心城区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分别接待游客123.97万人次和99.35万人次,占全区景区(点)游客接待量的51%和41%,大型旅游功能性项目欢乐谷、辰山植物园、城市景观泰晤士小镇及文化景区方塔园、醉白池等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

2.2存在问题

1) 信息资源共享度低、整合力度不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旅游信息资源共享还很困难;由于分散在各旅游企业、景点、商户的大量数据信息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收集与整理,从而产生信息壁垒,导致信息利用率下降,资源重复投入,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相关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缺乏系统接口标准,难以互通,产生了信息孤岛,限制了智慧旅游的发展。

2) 旅游公共信息供给途径少。对于散客和自驾游市场,需要拓宽旅游公共信息的供给途径,实现丰富、多样和便捷的公共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不能仅仅依靠单一且单向沟通的指示牌、人员讲解和张贴海报,或者依靠传统、分散的途径,如服务热线、旅游咨询中心或者服务中心,而是应该充分利用物联网、触摸式旅游咨询机、移动客户端等高新技术,打造系统、高效、便捷的公共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3) 电子商务有待进一步发展。松江旅游网旅游产品的定制方面还有欠缺,尚未形成目的地营销体系。

4) 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松江的无线网络覆盖率还较低,这大大限制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其他一些在配套设施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

2.3松江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1) 社会功能方面。发展智慧旅游,有助于提高居民生活福利水平、扩大就业。体现科学发展、创新城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升松江区品牌和知名度,有助于可持续性发展。

2) 经济方面。智慧旅游在带来社会价值的同时,还会带来经济价值,带动城市的景区、酒店、餐饮、购物、交通以及其他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的发展。并通过内需,推助当地经济稳步发展。

3) 民生方面。推动智慧旅游所带来的服务业提升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不仅仅会使当地的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更会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达到多赢的效果。

4) 生态环境方面。通过在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旅游承载力管控等方面综合应用多种智慧旅游的手段能够均衡游客的分布,降低游客对资源的破坏,有效确保游客的满意度,对缓解景区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5) 产业方面。通过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和游客的行为模式,实现旅游产业链上各个系统的协同运作,从而逐渐改变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

3.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

3.1构建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1)整合有关松江旅游的旅游信息资源,完善松江旅游网,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智能服务,满足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基本信息、旅游产品信息、公共环境等相关信息服务的需要。完善在线或者电话咨询服务,使游客随时随地进行旅游咨询。建立评价体系,使游客在游完可以对景区、餐饮、酒店、交通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提供参考。

2)建立 3D 虚拟景区旅游平台。通过 3D 虚拟景区旅游平台,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开拓绿色环保的网上在线旅游,同时,利用全新的三维全景技术,全面展现景区美丽景色和历史文化,吸引全球的游客到实地旅游,将推动松江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使得旅游信息的传播多元化。

3)建立旅游信息触摸屏,建立景区自助导游平台,为游客提供资料检索、触摸查询等服务。

4)提高无线宽带网覆盖率。

3.2完善物联网建设实现人性化智慧旅游

旅游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综合体,参与的客观因素受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的影响较大,变动性也大,而游客的心理、生理现象也呈多样化,使得整个旅游过程要多方位应对才能尽可能使活动服务完美。物联网的加入可从组合、监控、及时三个方面优化服务过程。组合旅游目的地优质接待旅游企业,通过平时物联网的监控,收集游客对各类旅游企业反馈,将旅游目的地优秀的旅行社、酒店、购物中心组合推荐给消费者;动态化监控整个旅游过程,跟踪整个行程,防患于未然,安排好旅游途中的每个环节,以防因为天气、交通变化等带来的消极影响;运用物联网信息流可及时有效处理旅游中的矛盾,维护旅游质量与市场秩序,使愉悦的气氛贯穿整个游程。

3.3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的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的转变,实现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

1)制定旅游信息标准,建立基于旅游信息标准的旅游云计算中心,按照统一的规则获取采集旅游信息,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集中存储、。通过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基础信息、 统一地理信息、统一交换接口、统一技术平台,使旅游信息的智慧化,让项目融合和跨平台合作成为可能。

2)建立综合管理平台,包括旅游安全保障、旅游数据监测分析、旅游品质保障、旅游诚信管理、旅游互动评价管理、游客消费行为数据收集分析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以实现旅游行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4.智慧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

4.1政策支持

在发展智慧旅游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针对本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出台和落实相关奖励和补贴等支持政策,引导并推动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商和科技企业等相关方积极参与智慧旅游的构建,不断提高旅游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促进信息化在旅游行业的深度应用。

4.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智慧旅游的建设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特色,政府所有,企业经营,多方受益”的经营模式。确定政府独自投资、政府投资引导、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合投资、政府与旅游信息化企业联合投资以及企业独自投资五种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全面开放智慧旅游市场的开发,积极引入各类资本,实现多方投入,多方盈利。

4.3优化环境,全面发展智慧旅游

发展智慧旅游,还要全面发展松江的旅游产业的外部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区容区貌等。借助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契机,加强旅游产业同其它产业、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加强各级旅游局同相关部门的合作。除政府、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传统旅游服务环节外,要广泛组织各种力量共同参与松江智慧旅游的建设。推进智慧景区试点建设、智慧酒店试点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建设,为其他景区、酒店、旅游社做出示范引领作用。

篇7

2010年在众多学者对智慧旅游的研究基础上和国外智慧旅游发展的实践经验上,我国提出了“智慧旅游”一词,并于次年提出智慧旅游的发展计划――“用10年的时间提高旅游业各个组成部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要提升旅游业信息化的能力,最K在我国打造新兴智慧旅游的示范城市和旅游企业”。然而,在我国很多智慧旅游示范城市的智慧旅游建设工作只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旅游业中,如“信息系统+旅游”或是“互联网+旅游”的形式。往往只是在旅游业相关的企业或者服务上增加一些便利条件或者信息化,例如景区电子门票和电子门禁系统、景区旅游管理系统、电子导览系统、旅游相关APP等等,仅仅是在景区管理、游客游览和旅游预订等相关服务或软件上单个独立的做项目,旅游智慧化没有得到很好的诠释。贵州特色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的目标就是将旅游业真正的智慧起来,将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企业和行政事业管理单位结合起来,在大数据产业的背景下,将智慧做“大”走“大旅游”的特色智慧发展道路。

一、在智慧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上引入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合作的3P模式

通过企业的技术、社会的资本和政府的资源来共同开发与建设智慧旅游,将旅游业及与其相关的各个行业、企业联系为一个整体共同开发,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打造一个可靠的平台。使用3P模式开发智慧旅游可以解决政府缺乏资金和专业技术及人才等问题,同时可以防止企业在开发智慧旅游的过程中得不到政府的政策支持而无法成功的问题发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企业也可以为政府培养出具备专业能力的智慧旅游开发与服务人才,使得政企合作得到双赢,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二、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要建设智慧旅游首先要建设智慧城市,用智慧化的城市服务和设施设备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是贵州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贵州特色智慧旅游的建设将以贵阳作为标杆城市,从城市基础公共服务开始将贵阳打造为智慧化城市。相关政府部门依托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都在积极打造智慧化服务,提升贵阳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及旅游接待能力,通过大数据产业构建7+N的云平台项目,将所有与政府公共服务与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主要行业发展情况等信息汇聚到云平台中,实现信息的及时交互与利用,纷纷为“大旅游”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例如交通智慧化,贵阳已经打造出“交通智慧云平台”,在智慧交通管理平台上我们可以时时关注旅游地和热门旅游线路的交通情况、关注旅游车辆的安全运行情况,为旅游出行提供便捷、高效、可靠的交通信息和服务,以保证旅游活动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还有电子政务云平台、电子商务云平台等,为智慧旅游云平台提供信息与服务,各个平台即独立又相互为彼此提供信息,实现服务智慧化。

三、打造智慧旅游生态产业链

在《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中,贵州省政府明确提出如何建设智慧旅游的相关内容,《纲要》提出要将旅游业与大数据两者充分结合在一起,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打造行业服务与行政管理的一体化服务,加快建设贵州特色智慧旅游。其中重点在于:将旅游企业和信息技术企业联系在一起,共同构建智慧化的旅游产业,建设旅游产业生态体系,引领城市经济的发展。“十三五”时期,贵州的经济发展前提是: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因此,贵州智慧旅游的开发模式也源于这个底线,采取:信息技术+生态环境+旅游业,三者共同发展的新兴商业模式。将旅游业的发展融入相关行业中,同时相关行业的发展也要以帮助旅游业发展为前提,真正汇集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贵州的“大旅游”模式。形成一个从全生命周期的智慧旅游发展产业链,以不断更新发展的信息技术带动旅游业的不断智慧化发展,让贵州智慧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模式

为智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需要在贵州特色智慧旅游发展中规划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将企业、学校与研究所三者联系起来。企业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够为学校和研究所提供经验成果和经济支持,帮助学校培养更多的智慧旅游专业人才、为研究所提供研究方向与课题;反之,学校与研究所通过自身的教学与研究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的理论与技术知识;提供旅游服务专业人才及提供相关社会服务,帮助企业顺利运营。产学研体系这一循环,能够为智慧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与力量;为智慧旅游的发展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发展”,使得贵州智慧旅游犹如一颗常青树,有着无限的发展活力。

五、结语

篇8

 

关键词:旅游管理 市场需求 基础教育 能力 教学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以及行业指向性非常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丰富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是这些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高层次的需求。为了减少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更是为了国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大高校也开始使用实践型的教学模式。 

但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却遭到了质疑和漠视。据统计,全国拥有138家各级各类的旅游学院、学校,他们分布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但是大部分院校都还没意识到实践教学模式在教育与培育学生中的重要性,仍在沿用着原有的纯理论式的教学模式。还有些院校虽然意识到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但具体的教学实践,却只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并没有从学生的真实需求角度出发,没有紧密联系相关专业学生就业紧迫的实际情况。另外,从学生本身来讲。学生自身不求上进,认为实践能力只有在真正工作实践后经过慢慢锻炼和培养才会得到增强和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趋势分析 

旅游业成为大部分国家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行业发展中最迅速的一个。据预测,世界旅游业的旅游人次量到2020年将升至15亿。蒸蒸日上的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对市场上的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竞争优秀生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各大高校也必将对实践教学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严格实施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行动中势在必行。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建设一个学生实习的校内小平台,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这种校内模拟平台可以让学生大胆探索与实践,在减少学校培训费用的同时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二)建设校外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实战场所。在实现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企业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对旅游人才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自我提高。在实习学生在模拟锻炼的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的激发下,旅游企业也可以实现创新。 

(三)巩固专业知识,掌握基础知识 

知识是对一切实践活动的一种总结。只有掌握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才能避免学生在就业后犯一些低级错误,也能减少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建议各大院校建立比较稳定的知识学习基地 ,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举办各种竞赛以及知识创意活动。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学生在运用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四)各院校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是俗语,但也是真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考核制度进行督促和诱导,各种模式在运作的过程中很可能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各个院校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在突出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对课程性质进行分阶段、分步骤的量化考核。例如对于顾客的讲话态度、微笑方式,摆台的程序、学生对实验事件模拟训练的各种细节等等各种问题制定比较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标准。 

(五)分工合作,明确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责任 

篇9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素质;培养

一、研究基础

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去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引导全方位推行全域旅游的形势下,我们的传统旅游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各大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2.研究意义

旅游行业发展形势好,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面对来自各大高校旅游本科专业人才的挑战,又要面临“智慧旅游”形势下失业的危机。学校不断扩大招生,只重“量”,不重“质”,旅游经营者苦于“招聘难”,旅游专业人才苦于“就业难”。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

3.专业素质的内涵

专业素质是指能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包括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不同的素质对应相应的能力。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一)基于调查的分析

1.对旅游专业的认同度。12.6%的学生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47.4%的学生比较喜欢旅游专业,34.7%的学生一般喜欢,仅有4.2%的学生不喜欢旅游专业。由此可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绝大多数喜欢旅游专业,对本专业有较高的认同度。2.是否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9.5%的学生比较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中35.8%的学生希望成为教师,11.6%的学生希望从事导游工作,仅有8.4%的学生希望从事餐饮行业。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有9.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进企业等。3.不愿从事相关工作的原因。由以上数据我们得知有49.5%的学生比较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9.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相关工作。9.5%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主要原因有:社会地位低、工作劳累、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没有前景、薪酬低等,其中工作劳累占28.4%,认为工作时间长、没有前景的各占20%,因社会地位低不愿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占17.9%,另外因自身原因的占24.2%。4.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5.3%的学生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24.2%的学生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38.9%的学生职业规划一般清晰,但是有26.3%的学生职业规划比较模糊。5.高职旅游管理的专业素质构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该专业素质按其重要程度排列依次为:积极的职业态度、灵活的变通思维、较高的文化修养、过硬的操作技能、能吃苦耐劳、坚忍的意志等。6.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以及建议。据调查显示,2.1%的学生认为目前课程设置非常合理,37.9%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比较合理,39.0%的学生认为一般合理,15.8%的学生认为比较不合理,5.26%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

(二)调查结论

1.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多喜欢自己的专业,却不愿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很多是因为来自亲朋对旅游行业的刻板印象,认为旅游行业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工作,缺乏对旅游行业客观的看待,间接导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流失。2.缺乏职业测评和职业规划。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仅有职业规划是不够的,从某种角度上看,职业测评甚至比职业规划更重要。职业规划解决的是“我想干什么”,而职业测评重点解决的是“我能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因此在职业测评上还有待加强。3.缺乏实践操作培训课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户外实习在大一的下学期,时间1—2天不等。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去学习当地的旅游文化、观赏秀美山水、考察旅游市场,而不是以一个“从业者”的立场、一个导游的身份,导致实习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足。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培养方案只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就可以,虽然培养方案从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的角度来设计,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高职旅游管理应该要求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素质的提升途径

(一)政府的角色

政府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旅游管理技术以及做好旅游行业的宣传工作。通过报纸、杂志、公益广告等形式,树立起一个崭新的旅游行业形象,如导游知识渊博。除此之外,应该给专业行业从业者一些看得到的实惠,比如旅游淡季,导游工作的安排、详细的导游等级薪酬制度等,让我们的行业从业者觉得这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有奋斗目标,工作有干劲儿。

(二)学校的任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专业认同度。学校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职业观念,建立起任何工作都需要从基层干起的理念。强化教师队伍,优化课程设置。一方面要强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以培养出“双师型”的“学生”;另一方面可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

(三)企业的角色

企业可以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晋升标准,以便于旅游从业者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可以根据岗位要求制定员工的晋升标准,进行各种方式的培训,将加大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使员工有努力的方向,同时,旅游企业必须使薪酬与员工的能力和岗位业绩直接挂钩,工资绩效最好公开透明,按章计算,以理服人。

(四)学生自身

1.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扩招,几乎每年毕业都是学生的“就业最难季”。这种“难”却是相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出游观念的转变,使旅游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抓住行业机遇,占据就业制高点。2.加强学习,扎实理论功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文化理论知识要弱于旅游管理本科生。因此,学生应该加强学习文化知识,扎实理论功底,尤其在英语方面,应该对自己严加要求,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争取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四、结语

高职旅游管理作为高校旅游管理队伍之一,应该“多平台助力,全方位培塑”,但是提高整体旅游管理高职生的专业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学生共同努力,如此才能将旅游管理高职生培养成为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旅游管理;问题;对策

一、目前状况下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旅游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与现代旅游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强调“和”就是强调对人际关系的调整。[2] “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从亚圣孟子的“民本”思想到“民贵”思想,无不体现了人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事物不断的朝正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业中“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形成为“人本”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

(二)传统文化中的“德治”发展成为现代旅游管理中“以德服人”理念。在现代旅游管理理念中,不少企业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发展成为充分体现以德治企的“德治”理念,他们以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树立榜样,身体力行等方法进行管理,切实为员工的利益着想,尊重员工,形成了由内而外的优秀服务模式,使旅游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传统文化中提倡“以和为贵”,现代旅游管理中呼吁“阳光服务”。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业发展,管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往往是条规管理,而渐渐地转变为“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这是现代旅游管理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在服务业发展中“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宽,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旅游企业,特别是在旅游企业文化的构建上,极其重视“人和”,强调微笑服务、阳光服务,这是对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现代旅游管理在中国传统文化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企业的文化定位不够科学。(1)定位雷同,缺乏特色。特色是旅游产品营销取胜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企业创立的旅游形象没能切实有效地在旅游者心目当中激起独特的感知和印象,那么它就失去了形象定位的实际意义。(2)文化定位脱离当地旅游发展现状,语句夸张,名不符实。有些旅游地在文化定位的时候脱离了当地旅游现实中的发展状况,为了达到宣传效果,不择手段,过分渲染目的地,使最终形成的文化定位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差很远,造成盲目夸大的现象。(3)一应俱全,重心难找。每个旅游地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地域特色,应该是把本地最具有特色,最能吸引游客的资源作为定位的主要内容。旅游地的宣传口号也尤为重要,作为宣传载体,口号自然也该是简洁易懂的。然而许多旅游地却在口号制定的时候想方设法把本地所有的旅游资源展现给旅游者,这未免就造成了面面俱到,毫无重点的状况,无法将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展现给旅游者。

(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基础设施有待改善,科学规划有待加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倾向由过去的重物质消费逐渐转变成精神消费。许多企业在发展文化旅游的时候却忽略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忽略了发展文化旅游也需要基础配套的问题。一些景区在文化硬件设施及软件项目等基础方面有待加强。而且许多景区没有统一的发展总体规划,这样势必会引起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过程中缺乏指导和科学性的纲领。从而造成盲目、重复建设,既浪费了资金也破坏了旅游地的整体文化形象。

(三)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许多旅游企业认为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就是让旅游从业人员穿一穿传统的服饰,在景区内设置一些传统的物件。一些企业在传统文化应用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很少有出新意的地方。

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对策

(一)科学合理定位旅游区域的企业文化。(1)努力提高企业文化形象的区分度。要提出具有特色的地域传统文。所以一个旅游地要想发展传统文化旅游项目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项目,这样才能产生独有的吸引力,达到文化形象定位的最终目的。(2)将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和产品作为企业文化定位的物质基础。在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方面,旅游目的地做为一个大集合,其中既包含了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包含了自然的旅游产品和资源。管理者应该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和产品中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核心内容作为当地的旅游形象定位。(3)规范旅游规划的开发程序,重视文化定位。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管理当中的关键所在是科学有序地规划旅游区的文化。在现代旅游管理中,我国的旅游资源因地域差异而不同,许多旅游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如在黑龙江特有的少数名族赫哲族聚居的区域现在已建成全面一体的赫哲文化游览观光园,园区发展势头良好。由此可见各地如果吸收赫哲文化园的开发经验,合理开发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按照科学、合理、有序的原则做好旅游地区的规划工作,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完善开展传统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工作。广义的理解认为旅游开发就是根据当地条件,运用适当的资金、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建设、经营等,使未被利用的资源得以利用,己被利用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所以对一个旅游地的资源、市场、产品、商品、人才等进行全方位研究,确定其有利的发展方向,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才能使旅游景点在区域内得以完善、发展和提高,从而创更佳的企业益。

要想实施化旅游理念,就应该大力完善旅游地的基础性工作,这是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旅游管理中的前提条件。应该重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意义。

(三) 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活动形式。现代旅游业要想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不断开展现代化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多样化的现代旅游方式,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表现形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代旅游的精神需求。在旅游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法、情感体验法等多种方式,以实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后的现代旅游管理实现质的发展。近些年来红色旅游异军突起,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追求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果, 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 其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 如抗战精神、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早已形成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意义的“红色精神”。 这些精神经世世代代激励我们中华儿女不断地走在历史的前列,牢记历史,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伟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四)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旅游地在开发过程中如果离开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就会变得空虚而缺乏内在的吸引力,旅游管理如果不能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就会变得僵化而缺乏亲和力,这对现代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旅游企业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丰富,更好地把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应用到旅游管理当中,开发出更具有民族性和代表性的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只有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创造出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才能使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持久向上的生命力。

小结:我国现代旅游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产生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广泛,必须引起旅游企业的高度重视。在科学定位旅游区域的企业文化,完善开展传统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工作,丰富传统文化旅游活动形式的同时,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传统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从而促进旅游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以保障旅游业的繁荣、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