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23 09:4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人文教育的含义
人文教育是以促进人的本性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一般发展方式,包括广泛的文化知识,优雅的文化氛围,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等。内外文化修养的培养,更加注重自我意识和精神意识的培养。说到底,它使人们理解和关注生命的意义,并赋予社会更人性化的关怀,教育的本质体现在人与理想的本质。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理念要渗透到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在语文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语文教育的深刻含意。语文教育中提倡人文教育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抛弃知识教育,知识教育注重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人文教育注重的是解决价值问题。知识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获得物质财富。人文教育旨在使学生具备人文精神,获得精神财富。两者并不冲突,物质财富的获取需要人文教育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知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服务的。
(三)高中语文教育课中人文教育的价值
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语文教育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基地。语文教育是母语的教育,它在人文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素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母语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语文教育反映着我们的民族人文精神,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体现着人文性和民族性的统一。语文教育为人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语文教育主要是以研读、朗诵经典的文学作品来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文化。文学与人生联系紧密,它虽然不是真正的现实,却比现实更加真实、深刻,更为学生开辟了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
二、高中语文教育课中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育课忽视人文教育的培养
高考是我们步入高等教育的相对公平的选拔手段,可谓一考定终身,而语文成绩又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语文教育就逐渐向为了考试拿高分的目标靠拢,忽视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语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做人,不是拿一个很高的分数,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能体会到语文的美感和乐趣。
(二)高中语文教育课程安排不合理,人文思想流失
高中语文的课程很多,但都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学生缺乏生活实践。语文作为交流工具,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一但离开了社会,语文也便失去了生命活力。语文教育需要开放的课程安排,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步入社会,语文教育的路才会更长。
(三)高中语文教育课堂只注重科学化,缺少人文色彩
高中语文教育越来越趋向于科学化,人文精神渐渐被忽略,这样下去,必然导致国民的素质下降。认识世界需要科学和人文两面大旗,只强调科学,就会片面的看待问题,对问题认识不充分。语文教育要注意综合,在科学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培育,使语文教育发挥其固有的人文教育的功能,使课堂焕发人文的光彩。
三、高中语文教育课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语文教育理念,凸显人文精神
在大力倡导人文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尽快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符合人文的教育理念。树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教育性质观,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塑造健康的人格,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传统教育过分强调以老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就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鼓励学生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更好更快的适应时代的需要。
(二)调整语文课程安排,发挥人文教育作用
首先,开放课堂内部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完全由学生凭借经验,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想象,让学生富有活力。其次,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去,使学生不再拘泥于书本,而是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文素养。
(三)优化语文课堂,闪耀人文色彩
优化语文教学手段,引进现代教学手段,让现代化为为学生学习语文插上翅膀。创新语文教学方法,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发挥人文教育的功能。加强高中语文人文教育,优化语文课堂,使人文思想在课堂闪光。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评价、现状
Abstract:Implementation of high school Chinese course standard,present curriculum reform ha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but the education evaluation has failed to follow the pace of the class.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educational evalu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round but.high school Chinese education evaluation has the purpose of evaluation of one-sided.narrow the scope of evaluation,evaluation criteria of evaluation of the main single,with many problems such as limitations.
Key words:High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evaluation Pres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语文教育评价是教育评价学的更具体的应用性分支,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是语文教育评价这个应用性分支的更细的分支。具体地说,高中语文教育评价就是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各种方法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语文发展变化及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并为高中语文教育决策提供相关依据的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创新与发展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和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强调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突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理念,是语文课程在新世纪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一次革命性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在语文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着评价目的片面、 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标准教条化、评价主体具有局限性等诸多不足。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评价并未形成统一的系统,在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简单化、惟量化等弊端,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一、 教育评价目的片面化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相衔接,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这是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确定的评价目的。
由于我们过去只习惯于从“知识和能力”上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所以许多教师总觉得评价“知识和能力”是“实”的,而评价“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虚”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无论他们从事听、说、读、写的什么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他们总得借助一定的方法,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态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应该也像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一样都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题中之义,而不是外加的。可以说,三个维度的评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育评价所要突出的语文课程整体性和综合性特点,这样的评价也才更有利于实现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 教育评价范围狭窄
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长期以来,高中阶段语文教育评价存在着评价范围狭窄的不足,过分强调学生的作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的课程方案优劣的唯一指标,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三、 教育评价标准教条化
学生对现实的客体进行阅读、思考后,勇于表达一直情感思维水平的语言形式应是各具情态的,但现行的语文教育评价中,通行的评价标准却是单一的、教条的。
语文教育评价的单一化主首先表现在格式的标准化。把标准化考试方式引入语文评价体系后,主客观试题也都试图标准化,逼着学生按照一定的套路来思考。其次是教育评价过程的要点化。现行的评价形式主要是试卷,试卷有参考答案,对主观性的问题,参考答案一般也罗列几个要点,供师生参考。但在实施过程中,为追求评价的标准统一,阅卷方便,便对参考答案简单化和绝对化,使参考答案变成标准答案,唯一答案,以致学生在答题中答要点,老师阅卷找要点。学生心中本来生动活泼的大千世界就变成了几个要点,几个原则的构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被肢解殆尽。第三表现在教育评价结果数据化。对语文教学成效,学生掌握程度一律以数据量化,不能全面准确地衡量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 教育评价主体具有局限性
现阶段,语文教师在教育评价中已经丧失了参与评价的权利,更不用说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语文教学评价在这十多年里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克城市由上级制定的,授课计划是由教学参考书预定的。更为严重的是所有学生的考试试卷包括练习题都是由校外人士设计的。教师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是以他们提供的“标准答案”为标准的。语文教师完全无能为力,也没有能力利用评价来激励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语文教育评价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别重视考试的国家,它起着调节语文教学的作用。好的教学评价能引导语文教学走上正确的轨道,反之,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针对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方面的现状我们一定要探索一条既能顺应世界教育评价发展趋势又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语文教学评价新路来,使教师主动地参与到教育评价的改革中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美]布卢姆,等.教育评价[M].邱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6.
篇3
一、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构成我国整个文化结构的一个关键内容,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语文不仅可用于生活与工作中的交流,还可用于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从整体上看,高中语文教育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现代化的持续进步对传统文化形成的压力。最近几年,社会进程的持续发展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且愈演愈烈。而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后者的意识,从而培养更多的传统文化的追随者,为传统文化“解压”。其次,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传统文化都蕴含在具体的人物故事或典故中,而这种形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最后,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积极面对人生,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够通过对名人事迹的学习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途径
新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应发挥自身特征与优点,宣扬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将学生素质的培养与积极心态的发展结合起来。
1.学习教材古诗文,增添传统文化色彩。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编著人员专门设置了古诗文这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俗语、饮食、服饰以及古言古训,等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理解透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寓意,感悟其中的思想或感受,并在课堂上进行补充与说明。对此,可咀嚼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品味其中的文化意蕴,将精深的传统文化彻底领悟,再传授给学生。
2.依托课堂平台,领悟传统文化内涵。语文教学不仅是单一的知识讲授、应用以及写作技能的培养,而且更关注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所以,语文教学中应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使学生可以了解、积累以及领悟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创造浓厚的文化气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浓厚的传统文化环境中更好地吸收文化精华了。
3.课外阅读与实践,探究传统文化精神。研究资料表明,课外阅读与实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渗透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使学生自学感悟、继承传统文化的目标。对此,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摘抄经典文摘的习惯,把文化和实践进行紧密连接,以此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行为规范。
三、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高中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各个环节互相协作、配合,共同为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所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中必须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
1.提升全民传统文化素养。国内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而在这一历程中,它受到了政治领域的否定,也因为人们不断变化的思想意识而逐渐发展到了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边界。现阶段,宣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发展为了缓解社会压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全民族应对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其重要功能,而这正是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前提条件。
2.注重母语的社会地位。汉语是华夏儿女的母语,同样也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得以弘扬的基础。而语文的教学效果与水平和国民素养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意义所在是人们众所周知的。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时期强调英语学习,更需要明确母语的合理地位,重视语文教育,以此确保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良好渗透。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现状;目标;出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中语文教育也应有相对的发展,以培养能跟得上时代的接班人,但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着实堪忧,所以,新课改势在必行。在高一这一年的实践中,我发现新课改中存在许多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在荆棘中摸索到高中语文的出路。
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高耗低效”“旧貌依然,难觅新容”。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她本应是最为丰富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刻的思想内涵、强烈的审美特征、广阔的生活天地。但这些在现在高中语文教育中仍很难见到。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仍在高高地挥舞着,教学评估的偏激使得语文老师们望而生畏,教学理念的滞后,新旧老师教学观念的严重差异。教材中“语文知识”概念辨析不清,程式化教学模式仍占主导,语文在众多学科的夹缝中生存尤为尴尬。“以练代教,以考代教”的方式仍是学生高分的保障,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难以提高等典型现象成了高中语文教育的悲哀。而一直兢兢业业抗战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更是苦不堪言,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逐日递减,语文教学自然也就“高耗低效”了。
虽然新课改的提出似乎是给高中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真实落到实处,甚至出现装装样子,“换汤不换药”的情况,所以,“旧貌依然,难觅新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瞻前顾后,注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紧抓文本,听说读写并重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让学生能够熟练、正确地阅读,并且用心去体会文章的美。
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即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应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要切中关键词“忍”即可,线索就明朗了,学生也会很积极地寻找答案。此外,还要鼓励多读,熟读成诵,以形成积累。并通过适当的迁移,引导运用。
二、补初填高
在高一的实际教学中,让高一老师非常头痛的一项就是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的衔接错位,所以,在还未出现新的关于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课本之前,对这部分的把握还应查漏补缺。
由于教育改革、绩效工资、地域差异等多种原因,各个学校对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标准都不一样。高中知识中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相对来说要多一些,虽说现在不提倡语法知识,但在实际的学习技能里难以避免这个版块,但中考中并不涉及,导致初高中的许多知识的脱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很难把握。所以应尽早的向学生强调这一点,来填补高中知识的完满。
三、语文应是美的享受
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是指挥,“学”是用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合奏出的和谐美妙的乐曲;“教”是灯塔,“学”是摇动舵浆划向那太阳升起的地方;“学”是主人,“教”是引爆主人思维活力的引线……语文教学又是审美的韵律美,需要发现,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美,需要感悟,需要用心去感悟,如感悟北京四合院的封闭与祥和;感悟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豪情下的无奈,以及在传统人情价值取向包围下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物不同也不公平的评价际遇……
美,需要创造,需要冲出习题的淹没,展开思维的翅膀去创造;需要挣脱“标准”的锁链、释放个性潜能去创造。用无拘无束的遐想去开拓,用纵横驰骋的思辩去探究,用火热的真情去挥洒。在具备语文素质的前提下,美的享受实际上也就达到了培养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共建和谐课堂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很大。例如,东部沿海地区不管是经济还是教育都要比西部地区先进得多,更何况一些山区或少数名族地区的教育了。所以因地制宜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例如,重庆大足就是一个极具地域文化的地方,佛学文化的盛行和推广应被语文教育所利用,“海棠之乡”的称号也为语文观赏提供的素材。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同样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人。所以,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也是全面教育的一个方面。因材,是不同语文程度、不同个性、不同优缺点等都需要老师了如指掌。
在此基础上,还需师生的共同努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教师团队的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共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参考资料:
1.《语文课程标准》
2.《谈谈如何深化语文课程改革》,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部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语文;实践
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技术在校园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以其电、光和声形成的更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高效简洁和生动新颖等特点,把多媒体技术当做是教学辅助和寻找教学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操作和作用没有真正的掌握,使得教学产生的效果不明显,从而使得有些人对多媒体技术教学产生了片面性的看法。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对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熟悉掌握使用的步骤。因此,要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那么,怎样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怎样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坚持多媒体技术使用准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要坚持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准则,包括了实际性、自主性以及适用性准则。其中要坚持自主性准则,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想的习惯,再加之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带来的影响,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观念。所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只是被作为辅讲解的工具。而要坚持实际性准则,是指教师在播放多媒体课件、板书以及讲解的时候,课件放映的速度和时间都要和学生的思考、视听等实际状况相符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要坚持适用性准则,是指语文教学的重点就在于掌握学生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思维,掌握有效传递课堂知识的教学方式以及有效实现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防止出现对多媒体技术过分依赖和关注的情况。
二、营造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具有感情丰富性、历史悠久性以及强大的包容性,而正是基于丰富的感情,才使语文学习中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才能够感受到文章中所体现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营造教学情境,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营造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情境的内容要有吸引力,只有具有吸引力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使用多媒体及时的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来营造教学情境。比如在讲解高中语文必修一的《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文章的时候,如果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分析、讲解,会使学生很难理解国家富强的艰辛历程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要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就使用网络技术来收集相关的我国研制出了第一架成功的飞机图形信息和视频资料,并根据研制飞机的时间来把相关的图像排列起来,再把教材中的内容和飞机图片相结合,开展有效的衔接和设计环节[2]。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不同时代的飞机制作模型和状况,来感受飞机制造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从而让学生在播放的真实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首先,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性,促进教学和学生的相互合作。要打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要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使学生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可以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的《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将金岳霖先生的贡献和生前的作品等,制作成课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部分课件的内容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相关于金岳霖先生的事迹和生平信息资料等,并把搜集到的内容交由教师进行归纳、整理,从而能够在课堂上把金岳霖先生对中国哲学的贡献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金岳霖先生的信息和事迹,从而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的意义[3]。另外,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好的开展。其次,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促进学生的思维开发。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要增强学生对文章中所隐含内容的掌握。隐含的内容是语文课文学习中常见的隐喻表现的方式,但是对于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看出其蕴含的真正含义,只能明白表层浅显的意思。所以,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具有的图像功能,来提炼出文章中的短句,再针对这些短句来提出相应的课程问题,使学生可以对此内容来反复的分析和研究,掌握其蕴含的真正含义。比如,在学习《老人与海》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文章中的人和强分别象征着什么,通过让学生思考得出,人象征着渔夫不堪的命运,而强象征着渔夫的勇敢、不认输的精神。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能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水平。同时,教学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真正地把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闫琴 单位:宕昌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海涛.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20):171-171.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育策略;人格教育
作为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人格教育与语文教育有着很深的联系。读、听、写、说四种能力,既是语文教育的重点,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推进人格教育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人格教育的培养,让高中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升自信心,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好处。纵观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皆在重视人格教育环节,处在心智快速成长阶段的高中生,仅仅需要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就能够对其成长提供很大的帮助。这一时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利用语文教育灌输人格理念,是高中生成长的本质需求。
一、高中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纵观全球各国,其教育改革环节,皆把“人的成长发展”放在了首位,将教育目的确定为培养健全人格的人。我国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同样遵循了这样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的价值升高,并且确定了语文教学的新目的――“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从原则性来讲,语文教学没有人格教育环节,就像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缺乏其真正教育本质的灵魂。在确定的新课标下,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需要高度统一,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作为我国经典传统的教学内容,语文教育的诸多作品,都是著名的作家们对人生的完美诠释和阐述,他们的文章中有着对生命的深刻感悟,有着对现实生活转化为自我审美的内容,以一种文学的艺术形式将思维与精神融入作品中,反映了人性和人格的光辉。由此可见,语文教育中的诸多内容所存在的人文性特征,决定了其统一的人文学科特征,其本质的教学理念无法脱离对人格的养成,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健全及和谐发展人格。
二、语文中的人格教育需注重“以人为本”理念
现代化的社会经济与文明发展,强调多元化、个性化与科技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个性化的表现,将“人”作为根本、基础、核心,促进个人的全面个性发展。同时期发展的社会需求,还需要满足个人的基本自然需求与民族权力。理解和尊重个人,就是以人为本的基石。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就是个人的表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本,需要坚持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及全面发展,要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基石,全面和谐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纵观一切社会基本活动,都是个体“人”的行为活动。社会发展需要思维成熟的人,所以国家的教育需要以教育出成熟的人为目标。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著名教育家爱因斯说过:“教育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就是要将其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平衡其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完全的忽视学生的感情、需求与人格状态,不能够将学生看成是普遍性、大众性的群体,而应该是一个个的独立体。在教育的环节,要让学生感到自身需求的满足,感受其将来即将成为社会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爱护与理解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任务与目的。
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格教育,应该是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一个有潜移默化、熏陶作用的过程。在专业的社会调研结果中,可以发现高中学生对无意识的教育有着很高的接受度,形象、感性的教育,皆是学生乐得接受的。文学自身具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其形象的人物与情境状态,结合恰当的教学方式,可以轻松的让学生与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在知识的提升同时,升华人格。与此同时,如果还能够以艺术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必将会起到更好的人格教育效果。
三、高中语文教育中人格教育的策略
1.利用教师人格魅力进行教育
如果想要实施良好的人格教育,合格的教师才是第一关键环节,因为教师在教育环节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更是深远的。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健全的人格。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教育出更好的学生。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其语文老师的心理品质对其人格形成的影响十分明显。老师的美好品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逐渐形成的人格。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以真实的情感、真情流露的方式其引导学生,显然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最佳方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还能够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成长。在每一个教学课程中,老师无疑是学生的榜样,其榜样的作用十分明显。高中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这需要教师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也严于律己,培养个人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2.挖掘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人格教育
在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其实存在着诸多适合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成为对高中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完美素材。这些文学作品中不仅包含着诸多形象的人格魅力典范,而且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地貌。积极的引导学生去领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积极生活态度及完美人格,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独立人格。挖掘课本中的丰富资源,引导学生去挖掘和探索其中的丰富内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人格的健全、人格魅力的提升。
3.在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强人格教育
高中语文教育虽然和人格教育有着很深的关联,但是其教育的目标也不能忽视对语文能力的培养。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要从阅读能力、语言交往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识字写字能力等方面入手。那么想要对高中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教育,就可以尝试在这几个方面,加强人格教育的力度。帮助学生在逐渐掌握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同时健全个人人格,这种教育方式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讲解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中所体现的人文思想,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和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语言交往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充分的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一些命题作文的写作练习,有助于学生思考生活与人生,适当的改变写作题目,更容易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健全其人格。在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加强积极的人格教育,不仅能够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且还能够培养其交际能力,让学生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结束语
通过对高中语文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关系讲解,阐述语文教育环节中,以人为本的人格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提出相关的实施人格教育的具体策略,期望能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总结更多的规律性人格教育方法,让人格教育能够深入高中语文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钮鹏松. 高中语文伦理人格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04)
[2]邱荷兰.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及策略浅论[J]. 考试周刊,2013(07)
[3]李艳梅.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03)
篇7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 教育教学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也实施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案。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语文教学理念,结合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现状,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研究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促进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遇到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进行被动地学习,其教学过程与学习行为都存在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对学情了解不够。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设计教学方案,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情的了解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案的设计。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由于观念问题、教学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对学情的了解并不深入,不仅表现在课前不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同样也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了解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这个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教学主体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这种教育教学要求下,很多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放到主置上,但是其效果却不甚理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语言交流等都存在着问题,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够紧密,出现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适应不了新教学方法等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2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新课改的内容,并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到主置上,教师作为指导者与组织者,辅助学生学习。在这种教学观念下,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并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与指导下,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体验交流、讨论、思考以及成功的喜悦。
第二,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变化与学习情况,设计适宜学生发展的教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宜学生发展的教案。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进而针对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策略。在这里,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应变能力,才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第三,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教学进行奠定情感基础。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敏感的时期,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有效展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同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还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灵活、有趣、带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将此有效地转化为学习行动,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文化素养的提高。在实践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模式与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融合到各种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自己的思考,在完成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找到问题答案、获得新知,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效果,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创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在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上,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相信,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也必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忠毅.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2] 李初发.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8).
篇8
一、立足于教材且跳出教材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进行一个全面的规划,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分解到不同的阶段中去,其主要措施为:第一,对教材仔细地研究,掌握教材所有的编排体系,将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人物、文体以及事件进行归类,并从中总结规律,指导学生将高中语文课的目录制订成一个计划表,使教材的教学目标、作者以及事件等一目了然,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材中的编写说明来介绍人物和事件,留下悬念,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坚持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单元前的相关提示,指导学生进行本单元文章的通读和熟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与品味语言,深入地挖掘利于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要素,将凸显社会规律的相关政论文、体现逻辑思维的说明文、艺术韵味浓烈的文学以及蕴含着一定生活哲理的相关散文的特征进行分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三,总结教材,将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与所写的事件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标准来梳理所学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学生有效地将高中和初中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便于其复习,使其思维受本文由收集整理到启迪,训练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升华。学生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启发思维,根据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来进行想象与思维训练。
总而言之,教材给了我们很多、很好的范例,只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促使其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再将其实践在自己的笔下,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其创新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文章后,利用其课后时间对实际生活荷塘景色进行观察,让学生来做导游,介绍自己周围的荷塘景色,使学生脱离课本的束缚,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对《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理解,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优化教学模式和明确教学目标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学生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激励法、竞争法和引导法来介绍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人物,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具有创新性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语文其实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艺术性、实践性以及社会性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来完成其教学任务,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分步实施且注重其实效。例如,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如“山水田园诗”,教师首先可以明确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山水田园诗思想感情的了解,掌握其表现手法以及常见的几种山水田园诗,通过这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带入到学习中来,更好地实行自主学习。此外,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化对于高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具有一定的全局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利用现代传媒工具,通过网络,促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多、最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多元化发展
在教育观念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分层渐进以及多元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应为学生提供不同要求上的帮助,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其个性,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时,不能单单只是依靠考试的分数,而是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测试,实行发展性评价,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认知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比如文学社、演讲团以及书友团等,或者进行文化交流或者社会实践等,通过报刊、电视等各种媒体,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突破传统的语文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构建“平等对话”的教育模式
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习得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感悟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单单通过教师的讲授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要让学生自行思考,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教学重点之间的转移,从学习语文知识上升到通过语言形式来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以及塑造自己,从知识的训练上升到人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充当着人生发展的创造者、探究者和交流者,以此生成新的情感、思想和言语。
在新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平等对话”的教育模式,只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成长,作为教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学生身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维护学生的说话权利,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努力构建一个自由、多维的对话体系,在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组织和讨论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帮助,其扮演着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帮助者。
篇9
从博客和微博异军突起,再到微信风靡移动通信设备,新媒体已经逐渐占据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获取资讯、交流信息和思想的主要渠道。高中语文一直以语文教材为主要蓝本,并同时借助相关的阅读学习教材、校本教材,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相较于传统的阅读载体,新媒体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空间、便利和个性化选择。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思考新媒体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为他们的高考、甚至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新媒体是语文资源开发的主要平台
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便利性和迅捷程度,以及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平台,以信息的丰富性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就高中语文教学资源而言,很多专业刊物的网站APP、专业的教育网站等可以充分满足教师对语文教学资源的需求。比如,微信成为大家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每到中国传统节日,微信上关于节日的诗歌就非常多,基本囊括了相关节日的诗歌名篇。语文老师如果充分利用这种契机,比如中秋节发动大家以微信上的诗歌为内容举行一个颂诗会,大家就在微信群里通过朗诵等形式参与。这样既能提升节日的文化气氛,更重要是,还能通过这种形式充分利用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诗歌,关键就在于要诵读,如果仅仅是把节日的诗歌转发给学生,他们可能会看一遍,但很可能不会把每一首诗歌都背下来,更谈不上赏析。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资源,不仅仅是搜集材料,更重要的是利用平台消化材料。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在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普及,我们已经习惯了运用互联网来准备材料、辅助学习、获得更加丰富的资讯。但新媒体的出现则将这种单纯的个人的资料收集推向到一种借助平台的资源共享。所以,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已经是一种复合型的资源开发。第一,新媒体时代的资讯分类更加细致,利用起来更加便捷,但也正是如此,对资源的开发平台的利用开始超越单纯的材料收集而走向集合型开发。比如,关于高中语文的议论文写作等相关内容,现在手机上只要下载了高考作文类的相关网站,则有非常多的经验总结,既体现了高中语文教材所要求的议论文写作的系统性,又体现了议论文写作的经验总结的全面性。第二,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平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本身与新媒体的技术平台发展相关,因为媒体技术平台从以前的电脑,发展到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这无疑加快了资源平台的整合力度,以及大众对资源平台的使用便利性。因此,语文教学资源现在已经呈现了多元发展态势,让教师在搜集资料、整合资源方面更加容易便捷;而在与学生互动共享资源平台方面,新媒体也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渠道。这是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从技术层面应该注意的地方。
二、新媒体时代高中语文资源开发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策略
面对新的资源平台,高中语文教学对所需资源的开发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在纸质媒体占据主流的时代,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可能就一两本参考书以供参考,相关阅读资料也很难按照自己的设想发放给每一个学生。但是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这个局面。信息化集约发展的当下,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重视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提高大数据时代语言资源的筛选、利用,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海量信息更加考验教师的整合能力。多媒体、大数据时代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信息资源以几何级增长,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资料也是浩如烟海,老师应该选择哪些阅读资料、选择哪些文本分析文章、选择哪些相关的经验分析和知识总结,然后和学生分享,这不仅考验老师如何能更全、更广地收集资料,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老师有更强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够真正做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通过自己的细致和专业的甄别,更好地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以精练的、简要的、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的形式和学生分享。比如,关于如何做好高考作文复习的文章、经验分享可谓汗牛充栋,那么,老师如何选择那些更加科学有效、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能力特点的东西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考前作文复习,这是对老师整合资源能力的一大考验。
第二,资源的共享考验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管理能力。高中语文的知识体系本身就呈现多元化状态,这使得新媒体时代语文资源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碎片化呈现,要将这些碎片化的、专门性的语文知识进行针对性地整理,有效地融入到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之中,并且及时、高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共享,这是对语文老师教学创新和教学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比如,关于经常使用错误的成语,这在多媒体平台上面经常被大家所转载,语文老师如何将该资源信息及其与教学相关联,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中,达到对学生词汇学习的有效辅导呢?这是一个问题,它不仅仅是资源的利用,更重要的是从资源的利用中看到老师的教学方法革新。比如,就这个问题,我的做法就是,每天上课之前来一个词汇练练看,每天一个容易使用错误的成语与一个高考高频成语,让学生简要讲述这个成语的故事,并准确地造句。每天一个学生来完成这个项工作,把这个环节当成上课之前的热身活动,就像以前上课之前先唱一首歌一样。
第三,要将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融入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之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教学改革是重要实践,也是持续改革的重点项目。新媒体时代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恰好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资源。比如,语文教学中关于小说艺术的讨论,以前可能主要依靠参考与老师的语文素养,但现在还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富集性资源,对这一主题的教学进行多元化推进和深化。在鲁迅的《阿Q正传》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网上下载几篇典型的、有分量的小说艺术分析的文章,通过微信、QQ共享等方式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周末空闲时间阅读,让后专门安排时间开一次小说艺术的讨论课。帮助学生确定了主题和材料,节约了他们时间,且也具有相对的指向性,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
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式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设置的本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及探究能力,进而为他们日后的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将已经总结、归纳好的知识体系囫囵灌输给学生,这种教育模式看似是在帮助学生节省时间和精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实质上却严重制约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负面的影响。那么,究竟什么才是“问题式教学”模式呢?这一教学模式对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更好实施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与论述。
一、“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问题式教学”模式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杰罗姆・布鲁纳所提出。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它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强调由教师率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分析、去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对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学科知识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掌握。
“问题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上的讨论主体,既符合了新课标提倡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要求,同时还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创建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领域一次划时代的教学方法改革。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或者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将自身充分融入教师的知识讲解中。例如,在学习司马迁的《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秦王朝逐渐没落,项羽与刘邦所率领的军队却日渐兴盛。刘邦的兵力虽不及项羽,但是却先于项羽大破咸阳。按理说,项羽应该很忌惮刘邦的实力,基于防微杜渐的心理,他完全可以先发制人,利用雄厚的实力将刘邦杀死。但是为什么却在鸿门宴上让刘邦逃走,导致最后白白丧失了唾手可得的江山?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跟项羽的某些性格特征有关系呢?”
学生本来就对历史人物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加上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化描述和常理推测,我提出的这个问题更是将其置入了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这些都促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也更加高涨,有利于他们更加专注于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当着重发展他们自身的探究水平与能力,为他们日后语文素养的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而“问题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来说,无疑有着非常好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我问学生:“文章在第一段就提到‘林黛玉常听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些不同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你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如下,即是学生自主探究后的简单归纳:
A组:文章中写道“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后又写道“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通过对贾府建筑的描写,就足以看出来其与众不同的宏伟气势与显赫的威严。
B组:作者对贾府的下人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作者明着是在描写贾府的奴才,实质上是在通过奴才反射贾府与众不同的大家做派。
C组:作者通过对贾府饭桌上的礼节描写和贾母跟林黛玉的对话说明贾府是个“诗礼之家”,等级森严,礼节繁琐。
D组:此外,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房间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像贾母的住房“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荣禧堂中则置放着“赤金九龙青地大匾”“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等众多的名贵家具、珍贵字画,这些具体的描述既可以反映主人的性格特征,同时还可以充分体现其高高在上的身份与地位。
……
学生你来我往,讨论得异常激烈,一方面通过文章中的具体细节将贾府与众不同的气派进行了充分的梳理与归纳,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创作思路与创作情感;另一方面也在此过程中真正锻炼了自身探索与总结的能力,这对于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水平来说具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问题式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格局,使得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又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梁虎民.高中语文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科学.教育前沿,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