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23 09:3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重要性;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C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传统的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只对信息的“准确性”有要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不仅追求“准确性”,更强调“适用性、及时性、完整性、简便性”。简而言之,统计数据质量应包含准确性、适用性、及时性等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准确性是统计估算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适用性,即统计数据应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的使用需求;及时性是指统计数据在时间上的规定,要及时;完整性预示着统计数据应全面,非残缺;简便性即数据尽可能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近年来,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在各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简析

(一)高质量的政府统计数据可促进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学基本理论显示,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且这种周期性是人为不可控制的。我们唯有尽可能缩小经济波动的幅度,并减少经济处于底部的周期,才能推动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但毋庸置疑,以上目标的实现要以政府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与前提。高质量的数据统计便于准确判断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当然,如果因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不高而造成判断错误,将不能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例如,在经济低迷时采取紧缩政策,过热时采用扩张政策将不利于经济的安全、稳定发展。

(二)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众所周知,多数金融危机的爆发都是因为大多数金融市场参与者不理智、非正确的参与行为造成的。当然,这种不理智行为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与当时市场信息不对称、低效、甚至缺失的情况紧密相连。统计数据是金融市场可供参考与利用的重要信息,低质量的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无疑会推动金融市场大量不理智行为的发生,最终致使金融危机的爆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只有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市场的不理智行为,遏制金融危机,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关系着政府决策与公信力

政府统计数据不仅关系着金融市场稳定、国家经济安全,也对政府的决策以及公信力有着直接的影响。统计数据质量是政府决策以及政府参与各项政治经济活动的有效依据,高质量的政府统计数据不仅能满足政府的各项管理需求,同时也能迎合社会公众的需求,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使其政策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与信任。反之,低质量的统计数据会让公众对症政府统计数据机构失去信心,这直接影响着政府公信力,不利于政府公信力提升。

二、提高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不断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不科学的政府统计管理机制严重遏制了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我国传统的数据统计管理体制是集中型的,即由国家统一领导安排统计工作,分级下达统计任务,分级负责。这种统计管理体制尤其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政府始终处于领导地位,而统计机构则属于被动地位,在数据统计上难免受正度干扰与影响,不利于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鉴于此,必须改变原有的统计管理体制,中央要不断强化对地方统计机构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政策上的支持,适当提升地方统计机构的地位,使其在工作上保持相对“独立性”,提高其抗压和抗干扰能力,这样才能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二)采用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

科学、创新、有效的统计方法一定程度上能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适用性等,有效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今后政府的统计数据调查应科学的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为主,循序渐进地较少对全面调查的过分依赖,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有效提升了统计质量。自2011年开始,我国实施了联网直报制度,该制度的有效实施是我国统计数据调查法探究的重大举措。它不仅确保了信息源的可靠性,也减少了人力、财力浪费、避免了政府干扰,更能有效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是相对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

(三)健全统计法律法规

完善健全的统计法律法规是推动政府统计质量提升的有效法律保障,同时这也是最坚强、最根本的保障。2009年,我国出台了《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并对《统计法》进行了修改与完善,这些法律文件在预防行政干扰统计数据方面起到了更加有效的作用。从此后,统计数据的责任制逐渐被强化,对虚假统计等行为的惩戒力度也得到加强,这都将推动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但不得不提的是,虽然我国有关政府统计数据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完善,但依然要加强统计立法,提高执行力。唯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法律对统计数据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四)完善与优化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政府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与科学、严谨、高效的数据质量评估是分不开的。鉴于此,要不断完善与优化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具体来说,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第一,严格规范流程,实施规范化数据评估管理。要尽可能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采集、操作流程,并建立能控制数据统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系统,使统计业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第二,对数据采集过程的某些重要环节实施定期检验、评估、审核。要建立定期数据质量抽查与检验制度,并将该制度落到实处,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提升统计数据评估的科学有效性。

综上所述,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备受国家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适用性、简便性的高质量统计数据质量,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提高政府决策力与公信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政府统计的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叶少波.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

篇2

对我们企业来说,要生存要发展,和质量管理休戚相关。首先只有好的产品质量,才能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所以说质量是企业竞争的基础和保证。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环境下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竞争是企业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哪种产品只是由一个公司生产或提供的,同类产品的竞争不可避免,而影响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质量。质量管理所追求的高质量,就是要促进高效利用资源,绿色工业、低碳经济,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我们企业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种脚轮的工厂,年产脚轮上亿只,广泛应用于家俱、工业设备、医疗器械上,产品远销欧美,工厂自创建以来,就把如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放在首要位置,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力,质量管理就是企业的核心任务。 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我们制造企业的核心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改进方法是质量管理中最早关注的领域,也是研究最多的领域。首先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和素质对质量管理工作有一定影响,产品的形成过程和流程对产品的质量影响更大,必须充分用分析、评价、设计、控制、改进质量的各种方法与工具,并定量分析质量的形成规律、过程和发展趋势,尽可能利用一些可直接计量的指标来进行衡量,通过数据定量分析,达到理想的产品质量。这些内容其实就引申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由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方法和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建立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企业一切活动都围绕质量来进行,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场竞争中长期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式来进行质量管理 。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总经理费根堡姆提出来的,他指出:一、质量管理仅仅靠数理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和事后检验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整套的组织管理工作。二、质量管理必须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而不能只考虑狭义的产品质量。三、产品质量是同成本连在一起的,离开成本谈质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应强调质量成本的重要性。四、产品质量体现在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因此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而不应只对制造过程进行管理。五、质量涉及企业内各部门和全体成员。他的理论全面阐述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全一多',四全是指全员参加、全过程控制、各部门参与及经济效益的全面性,一多是指多种多样的方法。为此我们企业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分部门、分工种让全体员工懂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时时刻刻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自觉地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认真工作,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获得客户的好评。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质量管理越来越多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主要分为相对稳定的信息和实时信息。相对稳定的信息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不需要实时集和监控,而实时信息一般时效性比较强,需要及时地集和处理,如加工数据、各类质量检测数据等,所以不仅从管理方面入手,还从工序质量控制方面入手,以及从设备的自动检测与控制方面入手。随着生产发展,我们越来越觉得,要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有高质量的生产设备是必须的,为了能更好地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我们自行研制设计制造了自动化设备,通过内部网络系统,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质量信息中心,及时了解产品质量,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动作都由计算机控制,进零件和出成品有自动检测功能,这些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质量信息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这样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这些质量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我们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为我们企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管理好产品质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管理旨在探讨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质量成本的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以及和质量相对应的低成本产品历来是成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志,质量优势和成本优势是最终赢得市场的关健。因此,如何在质量和成本之间,寻求最佳结合,是我们企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国内许多企业或因质量平庸无特色缺乏竞争力,或因盲目追求质量技术指标导致质量功能过剩而脱离了消费者的实际需要,或因资源投入不足而影响了质量,或因资源过度消耗导致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了价格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忽略了质量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未能将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和经营发展目标很好地协调和统一。因此质量成本管理也是我们企业的一个工作重点。质量成本管理发生在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之中,只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才能实现有效控制。要建立质量成本责任制,对每项质量成本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根据归口和分工的原则,划清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对质量成本费用应负的责任和控制权限,把质量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并及时评价质量成本控制的成效,增强有关部门和员工这方面的质量意识。

管理好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毕生的事业,我们在探索中前进,争取让更多的客户满意我们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韩福荣主编「现代质量管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龚益鸣主编「现代质量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3

今天这个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大家通报五年企业上市计划的主要内容,同时围绕落实企业上市计划进一步统一思想,推进计划落地。对企业上市,我和大家交流几点认识。

一要认清重大意义

一是企业上市是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标志。

现在中央提出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哪里,作为地方经济工作来说,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有几家上市公司。这是地方的一张名片,也是地方综合实力、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标志。高质量发展最具代表性、说服力的就是有多少上市公司。当然,上市公司之所以能上去,说明企业效益好,综合竞争力强。

二是企业发展的捷径。

一只蝴蝶从一个蛹到变成一只蝴蝶展翅高飞,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企业上市的过程就是企业发展碟变得过程,企业如果能够通过不断的发展,最终成功挂牌上市,那么企业的资金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真正的投放资本市场。困扰企业发展的很多都是资金问题,有些企业如果纯粹靠金融机构贷款,如果能够上市,资金问题能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市场问题能够开拓一个新的局面,上市公司本身就是一张靓丽的名片,开拓市场时说自己是一个主板上市企业,那么你会有超越其他公司的竞争力,我们各种的股民、券商多少会关注这个企业,也会为我们的市场开拓提供很好的助力。同时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也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的过程,是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企业,是企业内涵的一个提升,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企业上市是应该抓住的机遇。

中央下决心在上市体制上进行改变,可以说为优质企业上市提供x,这个机会我们已经赶上。上市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在征集上市企业名单的时候,我们开过一次会议,上市不是政府强迫企业必须上市,企业自身要有意愿,只有自愿的企业才能列入上市企业名单,如果企业不愿意上市,我们非要逼着企业去上市,那样是做不好的。只有企业家认识到上市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企业上市机遇的重要性,我们推进企业上市才会有动力,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上市工作。包括这次疫情,也是世界格局调整,我国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些企业可能面临阵痛、调整,但是从总体来看,这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知模,增强我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和分量,包括中央围绕应对疫情,围绕实现小康社会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也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

二、搞好自身发展

一要提高素养。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有个优秀的企业家,就像华为离不开任正非,格力离不开董明珠,提到福耀玻璃就想到了曹德旺,企业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企业家,自身的素养也很重要。现在有些现象,一些富豪去世将百亿资产交给他的子女,短短几年时间资产就挥霍一空,这说明综合素养没有达到驾驭企业的能力。有时候企业家的能力素养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够做多大、走多远。x老总是一名令人敬佩的企业家,他之所以能把许继集团从一千万做到上百亿的企业,我感觉就是有他的素养作保障。现在的企业家要具备的素养,我认为,努力的方向有四点。

一是要懂政治。

政治经济学,政治是放在第一位的。企业家要研究国家政策,明辨政治走向,服从党的领导,这样决策时候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失误。

二是要敢创新。

要有创新的思维和理念,要跟上甚至引领时代前进的步伐。美国在制裁中兴和华为时,中兴很快倒下了,华为能支撑下来,就是因为华为早在几年前就有备胎的计划,一直在走创新的路子。

三是要有定力。

企业家应该稳扎稳打,不能头脑发热,急于求成。x公司老总说,通过与GTAx先生交流,能使过去比较浮躁的心静下来,我感觉是难能可贵的,静也是一种成熟。我市一些知名企业出问题,这与他们自身乱投资、乱发展联系紧密。有的企业发展快的时候乱铺摊子,我认为这是大忌,作为企业家一定不要急。

四是要善经营。

这是企业家必须做的。爱彼爱和从开始围绕检测就引进了经营的理念,

二要注重创新。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过去许继走的是创新发展的路子,目前万里交科走的也是创新发展的路子。企业要上市,从企业自身来说,必须坚定不移的走创新的路子。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体制创新,是综合性创新。今年省人代会报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x省长用专门的篇幅讲创新,不是作为一项工作,而是把他作为x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硬性来要求。

我们常说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我认为独角兽企业就是在细分行业领域里做的最好,是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就是高技术、新业态、高成长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他们共同的发展就是创新,无论是技术、业态、模式方面。今天跟大家说个好消息,市里初步确定将老烟厂x亩土地交给我区,我们在那谋划了互联网科技园,要依托x市互联网行业协会,重点引进和培育与互联网相关软件、芯片、平台等企业,来培育新业态,服务新经济形势。与一些企业沟通后,大家都很提劲,我对此也很有信心。今天我们在坐的很多企业与互联网密切相关,只有探索新业态,企业才能有竞争力。

三要做强主业。社会越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涉足的领域不宜过多。一个企业专注一个行业才能走远。

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强调要聚焦实业、做强主业、瘦身健体,不要盲目跨界,集中优势、资金、人力、各种资源,把企业的主业做好。

四要规范管理。企业上市的过程,就是企业管理规范化的过程,无论是财务、人事、股权设置等,都需要规范。我们企业家要借助上市的过程,来达到加快自身发展的目的,使企业发展能够更好、更快,做的更强、更有竞争力。

三、倾力精准服务

一要成立工作专班,各上市后备企业要成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专班,有序推进上市工作;区政府成立了由我牵头的企业上市工作专班,围绕上市后备企业提出的问题搞好对接,全力解决,共同推进。要做到一家上市后备企业一个服务团队,一个工作专班推进,形成工作机制。区政府将聘请专业人士成立我区企业上市顾问团队,企业也要明确一个中介机构指导上市工作,一开始就严格按照企业上市标准规范各项工作,少走弯路,提高企业上市成功率。

二要建立例会制度,实行月例会制度,原则上每月的最后一周召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企业上市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进行研究解决,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重要性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076

0 前言

尽管人们对建筑的需求逐渐增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轻视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发生建筑坍塌问题,更是激起了人们对建筑质量的关心之意,如果建筑工程质量较差,轻则会造成财产损失,严重的则会构成人身伤亡。因此,有必要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展开研究。

1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概述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施工建设中不仅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还需要应对各种多变的施工环境,而这些往往又是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建筑工程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隐蔽工程,这些工程之间不仅存在较多联系,所使用的施工工艺也较为复杂,所以应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视[1]。在良好的质量控制下,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在施工中便可发现存在于其中的问题,尤其是隐蔽工程中的问题可以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联系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施工质量也会因此得以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则会因此提升,更可以避免了大量投诉,这对促进施工企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施工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建筑工程质量如何则受施工质量的影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来说实际上就是实现施工质量目标的过程。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往往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提高质量质量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就需要加大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的实现,需要从选择良好的施工方案与优质材料的应用入手,它们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基础与关键。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应从控制施工材料开始,严把材料质量关,提高对施工材料的要求,如果发现劣质材料不仅要禁止使用,还要追求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加强处罚力度,以此不断提升施工质量,为施工质量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并注重建筑工程使用性能与结构性能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需求,进而为人们打造高品质建筑工程[2]。

(2)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能否实现长久稳定发展与所建设工程的质量有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越好,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满意度越高,施工企业发展状况也就越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居住,人们对于住房的需求也在增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人也有能力购买住房,多数人在购买住房时多会选择在社会上口碑好的施工企业的房屋,人们认为这些企业的房屋质量相对于不知名企业的房屋质量更加安全可靠。企业用高质量建筑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也正是由于人们对企业的认可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此类企业也因此吸收了大量社会资金,不仅有更多的资金用于高质量建筑建设,还可以引进与吸收优秀人才,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3]。那些没有重视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企业,建筑在投入使用以后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再加上新闻曝光,使得此类企业很快失去市场,人们也不会购买此类建筑房屋,久而久之企业便在建筑市场上销声匿迹,由此可见,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够促进建筑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应加大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占据地产市场,企业也将不断扩大,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3)有利于安全施工的实现。建筑工程与其他工程一样,整个建筑的完成需要经历很长时间,所面临的环境也十分复杂,尤其是在施工建筑中要应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变化,如果轻视了对这些内容的关注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施工进度也会受到影响,有些施工企业为赶进度,经常会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更无法实现安全施工,这样一来施工质量便得不到保证,也会威胁到施工人员与建筑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作为施工企业应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注。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无论在展开哪项工作的过程中务必加大对施工质量的关注,并将安全施工放在首位,联系施工环境与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提高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要求,让他们在工作中务必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事,如果在施工中l现其中隐患,应立即向上级汇报,且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随着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实现,不仅工程施工进度能够得到保证,人们自身安全也将得到保证,施工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与地位也将得以提升,因此,应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注。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不能缺少监理人员的参与,施工企业各个部门应积极配合监理人员开展工作,确保监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压缩施工成本,还能让工程质量达到人们要求,进而促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关系到施工企业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形象,更关系到建筑使用者生命与财产安全。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施工建设,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还能确保施工建设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张文广.浅谈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11(14):197-198.

[2]赵沭华.工程检测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影响及重要性分析[J]. 技术与市场,2017(01):116-117.

篇5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实力,推动区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我认为,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推动两者的统一,难点在于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就是要克服本位思想观念,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克服宗旨意识不牢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克服固步自封的思想,增强开放发展、开拓创新意识,促进教育交流与合作;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克服自大自满的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优先发展与服务大局的关系。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同时,必须指导和推动教育事业服务区域发展大局,主动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健全体系,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服务区域整体发展。

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的关系。不能在教育领域简单套用其他领域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外来务工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配置起来必须考虑效率问题,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从教育大区迈向教育强区的转变,扩大规模是基础,提高质量是关键。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整体水平的主要指标,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走质量和特色取胜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要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树立质量和精品意识,坚持适度发展、量力发展的原则。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只有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各类拔尖创新人才辈出的局面才能不断涌现。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并依法保护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改进非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方式。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公平竞争,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教育领域。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效益,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篇6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分析探究;防范措施

前言

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施工质量问题一直都是业内人士所重点关注的话题。施工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整体形象还会对工程施工的成本、施工进度或者施工群众的人身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的前期或者施工的过程中,都应该高度重视施工质量问题,更应该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与控制,促使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都能够准确高效顺利的完成。

1.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中的常见因素

1. 1施工用材的质量高低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大因素。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材料进行施工,工程的质量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而劣质的、不合理的施工材料会极大的损害工程的质量,更为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工程本身的实用性。很多施工企业在选择施工材料的时候,缺乏系统的计算和实地考察,选择了错误的材料,甚至还有一部分人为了经济利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这不仅有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还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施工用材的选择和管理,是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

1. 2施工管理的效率高低

想要保持工作的高效高质,关键在于企业管理。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体系不仅能加快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还能增强工作人员的凝聚力,完善企业文化建设。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施工团队和一线工作人员,还要有出色的管理人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能够合理规划工程施工进度、科学衡量人力物力和工作量之间的关系,即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还能极大的减少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增加企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之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2、如何提高施工质量

2. 1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衡量整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最重要标准就是施工技术水平,而施工技术水平是高是低,最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企业是否拥有高水平的施工人员。而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水平,首先,企业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的施工员工讲解质量的重要性,让员工从思想意识中意识到高质量的重要意义。另外,对于员工的选拔和考核也是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

2. 2合理选择施工用材

施工质量另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就是施工用材的选择。房屋建筑工程的用材选择,不仅要求高质量,还对各种材料的搭配和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施工企业需要在施工之前,就进行充分的实地考察和设计实验,根据当地环境、工程特点等多个条件,科学合理的选择施工用材。不仅要选择高质量水平材料的,还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此基础上,尽量压低材料的进厂价格,切不可为了经济利益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2.3施工人员应该树立重视施工质量意识

一个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质量而质量。是衡量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综合施工水平标准。施工人员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员工的“高质量”、思想。应该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企业管王里人员要对企业的施工员工讲解质量的重要性。让员工从思想意识中意识到高质量的重要性。积极开展讲座和培训工作,让“质量第一”的思想彻底的时时刻刻的提醒一个员工的工作核心。其次,项目的管理人员不但要加强员工的高质量意识,更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模式,让员工认识到质量网络化的重要性。员工可以在网上搜素关于质量的信息,进一步加强员工对高质量的认识和见解。再次企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施工技能。然后,采取老人带新人的方式,让经验丰富的人员对其他人员积极的开展质量引导工作,给与帮助和鼓励。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按着标准来进行施工。

2. 4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想要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除了高技术水平的施工人员、高质量的施工用材,一套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也是非常必不可少的。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完善施工工程流程,并且有利于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合理优化。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的关键,是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制定出一套相应的质量规划方案。其次,要有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施工工作的合理化、规范化,充分的利用相关的施工技术,将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把握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质量问题,从而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质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和施工单位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制度。

结构工程所用的钢筋、水泥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见证取样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做复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上,一旦发现监理人员应立即制止,强行纠正;对不听劝告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责令其停止施工。

冬季施工措施。冬季施工时有发生。为了缩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常采用硅酸成分的水泥,水泥标号不宜低于 32.5MPa,水灰比不应大于0.6,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于 300kg,并应加入早强剂。为了减少冻害,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应为最低限度,可采用加入减水剂,尤其是高效减水剂控制坍落度的方法。为了防止钢筋锈蚀,在钢筋混凝土中,氯盐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掺氯盐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且不宜采用蒸汽养护。对于整体浇筑的结的规定。对混凝土原材料加热的优先顺序为:水,骨架。即应优先采考虑加热水的方法,当此方法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考虑对骨料进行加热。对混凝土原材料加热的方法可根据工地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但骨料不可以在钢板上进行炒灼。水泥不能直接加热而且应该储存在暖棚内。

结束语

不言而喻,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严格且工程量极大的工作,它对于施工单位的管理体系、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用材的质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此多的影响因素,使得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难上加难。然而,房屋建筑工程是关乎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作,并在我们的生活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工作。想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就要从工程本身出发,彻底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多种因素,结合工程自身的特点,寻找解决方法。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做好从材料选择到质量监察的每一步工作,才能赢得市场的信任,从而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黄永为.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 魅力中国,2010,(01):101

[2] 王振华. 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J]. 今日科苑,2010,(04) :117

[3] 彭锦洪.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03):47-48

篇7

一、林业档案的价值

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林业工作者在生产、科研和技术创新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切资料,即为林业档案,其来源于生产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的利用价值,能够为林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而且林业档案资源也是林业研究的第一手资源,具有较强的原始性,是开展林业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能够为林业生产、科研、设计和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在解决林权纠纷及勘界纠纷方面发挥凭证作用。虽然林业档案不仅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其能够为林业生产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直接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和市场体系建设,能够充分的发挥林业资源优势,从而为林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当前林业生态化建设过程中,林业档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或是间接的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林业档案开发利用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林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林业档案的开发利用与档案人员的素质具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强化林业档案的开发利用,需要努力提高林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以提升,进一步完善林业档案服务机制,提高林业档案服务质量。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林业档案管理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具备计算机相关知识,使其能够更好的满足档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因此林业部门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及复合型的林业档案管理人才队伍,为林业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人力保障。

(二)对林业档案利用进行合理评估和选择

在对林业档案进行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化评估,正确认识档案利用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相关利用信息,以便于更好的对档案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在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要对利用的经济性进行衡量,当利用成本大于利用收益时则不宜开展利用活动,在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林业档案利用的效益,使其能够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加快推动林业档案的电子化进程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中广泛应用,这也有效的推动了林业档案电子化的进程,加快林业档案资料共享的实现。利用网络,档案利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来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档案信息,不仅有效的满足了公众对林业档案信息的现实性需求,而且有效的推动了林业档案社会化的进程。林业档案电子化的实现,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来加强对林业档案的监管,有效的保证了林业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林业经营方案的制定及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依据。

(四)作好林业档案的鉴定工作

作为决定林业档案生死权的林业档案鉴定一直是林业档案工作中最有难度的环节。因为对林业档案的销毁,就是要对难以确定的事物做出确定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避免出错往往选择保存这一做法。对密级林业档案销毁问题的处理因人而异,赞成密级林业档案销毁的观点基本上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或迫于特殊情况而考虑的,所以密级林业档案是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应该按林业档案工作规律和程序,对密级林业档案进行解密并提供利用,发挥林业档案价值,服务社会。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可以将那些林业档案泄密后将会产生恶劣后果的、利用价值较小的密级林业档案进行有原则的销毁。

(五)改进林业档案整理编目工作

林业档案工作需要以高质量的林业档案整理编目作为前提条件,这就需要在林业档案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林业档案整理编目的质量,重视林业档案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以照片为载体的林业档案资料,以其鲜活的画面能够使人更好的了解当时的情境,而且高质量的照片对于林业档案网站的版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高质量的照片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到所需要的信息。相较到一般文字档案,照片档案其具有特殊的利用价值,在林业档案开发利用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加强林业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林业档案是一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林业档案信息资源。就是要充分发挥林业档案的作用,为各项工作服务,这是林业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林业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是在林业档案室通过收集、整理等工作做到有序保管的基础上进行的。林业部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存档案,就是为了开发利用。没有林业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林业档案工作就不会产生、发展,因此,开展林业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是对林业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最有效的宣传。林业档案人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供林业档案信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同时,要做好林业档案利用反馈记录和宣传,使领导和有关工作人员从利用林业档案的效果中体会到林业档案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对林业档案意识,提高林业档案工作的地位。所以,林业档案工作的宣传作用是推动林业档案工作开展的保障。

篇8

关键词:财务分析;重要性;经营决策

传统的财务分析仅就财务报表做出数据分析,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财务分析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经营决策。财务分析的主要职能已升级为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发展趋势等。因此,财务分析不仅为管理层提供决策数据支持,而且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重要作用。

一、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含义及内容财务分析是指根据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等历史信息,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计算相应财务指标,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财务现状、经营成果以及发展趋势并最终形成财务报告的过程。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通过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分析。反映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2)盈利能力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可以作为衡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价值大小的标准,是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3)运营能力分析。运营能力是指企业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和组合,而对财务目标实现所产生的作用大小。通过对运营能力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目前的资源配置情况,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1]

(二)财务分析主要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很多,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普遍以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各项财务指标为基础,再运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分析方法,结合预算、同期数等参照值进行综合分析。

(三)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性1.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如前文所述,财务分析主要围绕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等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从不同的维度反映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评价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是否合理等。这些信息客观的向管理层展示了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以及经营状况,帮助管理层全面的了解企业情况,有助于管理层在决策时做出正确的判断。2.提升经济效益财务分析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对各项业务活动的分析,能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和行动方案。以预算执行情况为辅助,进一步评价各部门的业绩完成情况,找出导致差异的原因并解决,从而达到有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3.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通常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整体负债情况、赚取利润的水平、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资本结构是否健康等。财务分析将财务报表数据转化为可理解的财务语言,向管理层提示经营风险,有助于管理层及时调整战略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规避经营封信啊,提高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2]

二、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分析体系不健全尽管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已经在市场竞争中凸显出来,但是仍然很多企业因为管理层不懂财务数据、缺乏财务分析专业人员等各种原因忽略对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导致财务核算人员与财务分析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的情况,同时,不健全的财务分析体系还会导致财务分析人员仅对已获得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而忽略对业务数据的理解和融合,这样的财务分析是无法为管理层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的。

(二)分析内容单一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而这些指标并非每一项都能同时同一个经营决策中使用。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很多企业忽略建立系统的财务分析体系的重要性,简单地认为财务分析就是单一对财务指标的分析,对各项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关注,只分析管理层需要的某一类指标,致使财务分析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这样的财务分析从某种角度只能片面的反映了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持,失去了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

(三)分析资料真实性不够财务分析的以财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的,这些指标的分析离不开财务报表所体现出来的数据资料,这些资料的真实性直接影响财务分析质量的高低。受限于目前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企业奉行以利润为导向的原则等因素,以至于大多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不够,进而导致财务分析的真实性欠佳。真实性是财务分析的保证,对缺乏真实性的数据资料进行财务分析,所呈现出的分析结果也不会有任何指导意义。[3]

(四)财务分析人员能力欠佳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加剧,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财务分析人员需要分析的内容越来越多,企业对财务分析人员提供的财务分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因素无疑是对财务分析人员专业能力的挑战。而能根据这种挑战和变化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做出提升的财务分析人员数量并不多,导致仍有很多财务分析人员思维固化,所有分析的内容模板化,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决策的开展。

(五)财务分析信息化投入不足因为企业管理层的意识不足,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财务分析相关的信息化投入力度较小。现在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依旧是靠财务分析人员手工获取数据,设置EXCEL数据公式来实现对财务指标的分析,这样的分析不仅加大财务分析人员工作量,而且财务分析的准确度不高。另外,这样的分析往往是滞后的,滞后的财务分析不足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无法为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数据参考,更无法成为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要支撑。

三、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强化财务分析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健全财务分析体系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要为一项经营决策提供专业的数据支持,需要财务分析人员了解各类经营活动情况,而且需要分析的数据来源庞大。如何能够及时准确地从庞大的数据源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对财务分析人员是一项巨大挑战,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为高质量的财务分析奠定基础。企业管理层应该提高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组织各相关部门联动起来建立健全相关的分析制度,以规范财务分析工作,明确和财务核算人员与财务分析人员各自的职责。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体系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具备一定能力的专业人员,提倡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促进业财融合,让财务分析与业务部门管理相结合,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有力工具。[4]

(二)多指标综合分析,丰富财务分析内容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财务分析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对支持经营决策所需要的财务指标也无法统一。无论企业选择何种财务分析方法,对单一的财务指标的分析已经无法满足经营决策,更需要在财务分析中针对多个相关的财务指标同时分析。不同的财务指标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源配置的情况,对多项财务指标的同时分析,能帮助企业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企业目前的状况和自身价值。因此,对财务分析的内容不能简单理解为单一指标分析,大多数时候单一的财务指标并不能表明企业当前的状况是好还是坏,需要同时结合多项财务指标来综合分析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为管理层在经营决策中提供全面而有价值的决策支持。

(三)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财务分析是围绕各类数据资料进行的,包括内部的财务报表、财务相关的数据和业务部门提供的资料等各类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直接或间接资料。这些数据资料的真实是高质量财务分析的保证,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报表数据真实性的重视,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以及其他行业标准,强调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对日常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及时分析原因,督促解决方案实施,对可能出现的影响数据真实性的风险点加以控制,最大程度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为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四)强化财务分析人员专业能力人才储备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优秀的财务分析人才更是企业所需要的。优秀的财务分析人员是高质量财务分析的首要条件,企业要想获得对管理层决策有支持价值的财务分析,就必须通过引进优秀财务人员、加大对现有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培养力度等方式获得具备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财务分析人员。同时,还需要对财务分析人员进行严格选拔,对财务分析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不仅能为财务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还可以激发员工活力,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五)加大信息化投入,提高财务分析效率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想获得高质量的财务分析,完全可以依靠先进的财务分析系统。提高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加大对财务分析信息化系统的投入,有利于财务分析系统的快速上线。财务分析系统的建立,能减少财务分析人员无增量价值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解决数据量大,准确性不够以及财务分析滞后等诸多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只有不断升级优化财务分析系统,做出结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财务分析,才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5]

篇9

这种质量文化将企业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目标与价值系统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中原油田通信管理处广大员工,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石化质量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存在的问题

首先,员工质量意识淡薄。员工质量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员工的观念落后,缺乏群体意识,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大质量观念、不能充分理解质量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无法从企业的高度来看待质量文化,而是仅仅以个人的角度来定义质量文化。其二,企业没有树立适合本企业的质量价值观,企业所树立的质量价值观,没能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愿望、执行能力和工作动力等条件,从而使员工无法理解企业的质量观念,导致企业员工质量观念淡薄。

其次,企业所处环境没有大质量文化观念。大质量文化观念是在质量范围的扩展过程中提出的。质量的范围从产品、服务、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质量拓展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质量。质量服务的领域正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由主要针对企业向政府机构和非赢利组织延伸,由普遍化质量功能向个性化差异性质量增值服务延伸。

质量文化的功能

质量文化对全体员工具有导向、凝聚、约束等功能,这些功能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如下:质量文化的导向功能是企业提升质量工作的基本保障。质量是企业永恒追求的主题,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为了提高质量,很多企业绞尽了脑汁,又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又是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又是学习TPM,结果时间和金钱花了不少,但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很多世界级优秀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是要不断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质量文化的凝聚功能可以增强企业员工提高质量的主动性。在传统的以物或以过程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下,员工缺少主动、自觉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我们知道,质量管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的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思想决定了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做人做事的方式。只有人的思想与态度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管理方法、规章制度成为每位员工自觉的行为准则,只有建立起强大的质量文化,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坚实的质量基础,才能真正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质量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使命感,而这些又成为员工忠于企业的内在因素。

质量文化的约束功能所产生的软约束可以使员工产生自我管理的效应。作为一种文化的形式,质量文化也具有约束功能。它给企业员工树立了正确的质量价值观的同时,也建立了以职业道德为中心的员工行为规范,使得员工潜意识里能对影响质量工作的各种行为做出对与否的判断,说是潜意识是因为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本能的反应。同时,正确的质量文化一旦形成,文化固有的排他性就使其他任何有悖于现有文化的行为都为道德和舆论所排斥,通过这些无形的软约束,使得员工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质量文化建设

首先要大力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员共同的质量价值。提高质量意识是建立现代质量文化的中心环节。企业必须努力造就一支质量意识强、自觉维护企业质量信誉的职工队伍,以保持长期稳定地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大质量观念、用户观念、整体观念、参与意识、问题意识和改善、创新意识。在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方面,着重进行市场经济理论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教育、符合性质量和适用性质量区别的教育、职工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双重特征的教育。

每年的4月7日作为 ”中国石化质量日”,中国石化对“质量永远领先一步”(中石化质量方针)、“质优量足、客户满意”(中石化质量目标)、“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中石化质量承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中石化质量口号)进行宣传贯彻,形成重质量、讲质量的良好氛围。一直以来,中国石化都在以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为目标,致力于以一流的质量铸造卓越的品牌。在多年的努力中,中国石化不断提高质量意识,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汽、柴油产品质量不断升级,化工产品质量保持领先优势,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程质量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创造了一批国家或地方名牌产品。

其次,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培育质量文化,提高质量意识,必须在实践中才能生根、巩固和发展。因此,企业要积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IS09000等国际标准,强化质量技术基础,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实施卓越绩效模式,走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发展之路,围绕市场变化,自觉运用PDCA循环,争创世界级质量。调查研究证明,部分员工的质量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单位质量管理职能发挥不到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当前,抓质量水平提升、促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涵。石油资源和成品油来源多样化,使质量管理任务繁重;炼油化工装置规模化、超大型化,对材料质量、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石化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客户对产品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中国石化作为全球500强第5位的企业,就是得益于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结果。

还有,领导要高度重视质量文化建设。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费根堡姆博士指出:“公司领导是质量成功的关键。有力的质量管理的领导对形成质量文化是十分重要的。当今的竞争趋势已经不是单靠个人在质量上的努力所能决定的,而是要有一种环境,在公司内建立一种框架,使每个员工都积极投入到质量改进活动中去。中国石化作为一家公众关注度和社会期望值较高的大型国企,对质量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中国石化领导高度重视质量文化建设,把质量事故列为危及企业根基的“四害”之一,努力把公司的质量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篇10

关键词:地市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可以有效配置资源,对医院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以及监督,提升医院社会经济效益,所以加强成本管理对地市级公立医院而言势在必行。

一、地市级公立医院的运行现状

(一)地市级公立医院运行困难

在新医保支付政策的背景下,公立医院的运行出现一些难,尤其对于地市级公立医院来说,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挑战远远大于大型医院和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其中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使地市级公立医院的服务人次减少,各地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付费模式的相继推行,导致医院收入增长减缓,加之本身运营成本高企,导致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

(二)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健全运营管理体系

为更好地适应环境带来的变化,化解医院运营面临的挑战,地市级公立医院必须改变经营理念。现阶段大多数医院存在以规模扩张促发展、单方面注重医疗管理等问题,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关注经营管理、关注质量效益、关注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是地市级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前行的必走之路,细化成本核算,满足成本管控、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绩效评价等管理方面的成本信息需求,使医院决策以成本为导向,可以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1]

(三)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医院运营效率

公立医院实行的是差额预算,目前,地市级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投入占医院收入比率非常小,医院的绝大部分成本费用需要自己承担,因此,医院要长足发展,必须精打细算,加强成本管理,实现更全面、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出成本信息,并且不断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不断提高医院的绩效,增强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相关竞争力。

(四)DRG付费模式的实施倒逼地市级公立医院重视成本管理

近年来,各地医保部门纷纷实行DRG付费模式,DRG是根据病案首页的诊断,将主次要诊断、患者年龄、是否手术、并发症等有相同特征的病例归为一组,对每一病组进行定额付费的一种支付方式。DRG实行前后医保付费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按照病人住院实际花费核算医保可报销部分的金额支付给医院,转变为医保支付金额按照DRG病组支付标准进行结算,医院要想实现医疗收入高于医疗成本,就必须将运行管理模式从“收入增长”模式转向“成本管理”模式,将工作重心从增加医疗服务项目、选择药品耗材,转向控制药品耗材的采购价格、控制次均费用、加强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医院无论花费多少医疗成本,都只能获得医保部门给予的固定补偿,超出补偿部分的成本由医院自行承担。DRG付费促使医院承担了收支不均衡的经济风险,因此,医院为了避免收不抵支,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按照最有效、资源消耗最少的方案实施诊疗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药品、耗材支出,缩短住院天数,加强病种治疗的节约性操作,提高医疗安全质量。[2]

二、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市场效益观念

地市级公立医院忽视成本管理,一是财务管理人员建设不到位,部分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认识不到位,根据财务软件输出数据重复进行成本初级加工,缺乏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对间接成本的分配缺乏科学依据,医院成本管理停留在各科室间的简单分配。二是由于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能力的限制,在一些管理层中,对实施精细化的成本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成本管控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医疗业务,缺乏市场效益观念,甚至部分业务分管领导认为成本管控会阻碍或限制业务发展,成本管控的限制过多会影响医院业务的发展。三是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尤其是业务科室没有参与成本管理的观念,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难点,财务人员对业务流程不熟悉,单靠财务人员很难解决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业务人员积极参与做好医院成本管理工作。以上问题影响到医院在成本管理上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了医院效益。

(二)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管理体系不完整

部分地市级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具体表现在大多数地市级公立医院只有成本核算制度,片面地把成本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没有建立系统的成本控制、成本监督、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制度。有的医院虽然有制度,但是制度不完善,科室属性界定不明确,导致直接成本计算不准确,间接费用分摊系数的确定不符合实际,门诊与住院成本的划分不清晰,内部服务定价不科学,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在成本考核制度上,对成本考核指标确定较随意,成本考核指标不能与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考核结果不能及时地反馈到各科室,成本控制与成本考核脱节,甚至有的医院没有将成本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奖励相挂钩,考核流于形式。[3]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财务会计系统“孤岛”化

地市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首先,系统建设没有规划,不能将医院的财务系统、his系统、oa系统、护理系统、收款系统等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系统之间相互脱节,口径不一致。其次,地市级公立医院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理念不重视,导致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投入少甚至无投入,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缺失。医院不能及时有效地收集成本数据,不能对成本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四)医院内部控制薄弱,忽视成本控制过程管理

部分地市级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只停留在编制阶段,成本管理执行不到位,成本管理过程存在很多的漏洞,医院层面对成本过程控制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比如金额较大的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前未做可行性论证、使用后未做成本效益分析,造成资产使用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三、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提升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探索和研究

(一)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完整有序的成本管理体系

地市级公立医院要加强成本管理,必须结合内部控制管理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首先,结合相关文件,制定满足医院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的成本核算制度,并对涉及成本管控的药品、耗材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等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其次,制定成本考核制度,将成本核算结果及时运用到部门和员工的考核中,将成本管理与员工的绩效奖励挂钩,奖惩有别,成本节约按照比例奖励给职工,成本控制不好的科室和个人按规定给予惩罚,提高全院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4]

(二)加强成本管理组织建设,实行科室成本管理员制度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成本核算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管理科、人力资源部、医保管理科、物价管理科、运营管理部、设备科、信息管理科、采购科、后勤科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临床科室的负责人,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其决策和协调的职责,合理划分成本核算单位。建立科室成本管理体系,从科室内部选拔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员工担任本科室兼职成本管理员,由财务部门对成本管理员统一培训,让成本管理员有能力完成成本管理工作,及时报送本科室的成本相关数据,对本科室的成本异常进行定时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督促科室其他人员整改,促进全面成本核算工作有序进行,使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能够运用到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与科室的工作环节中,建立由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体系。

(三)重视信息化的建设,打造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地市级公立医院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调研讨论,做好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创建一套完整的、系统的信息平台,对成本核算、控制、分析、考核的全过程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对医院的相关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利用,如:财务管理系统、HIS系统、手麻系统及医院其他各种管理系统,将医院现有各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统一口径,实现数据共享,从而达到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目的,提高医院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其次,医院要建立成本核算平台,实现成本数据直接从信息系统汇总,减少人为干预,为成本监督控制提供数据支持,为做好成本考核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医院要创建物资管理系统,对物资的入库、出库、保管等信息进行系统管理。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保证公立医院成本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为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各种成本指标的控制提供数字基础。

(四)强调成本预算,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成本管理

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建立事前成本预算理念,成本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科室按照过紧日子及经济管理年活动要求,厉行节约,结合工作任务、人员编制、有关开支定额标准等情况,充分考虑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规模,从实际出发编制成本预算。为防止各科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成本预算过松,由支出归口管理科室在归口管理范围内对各科室的成本预算进行审核、平衡,再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全院的成本预算进行整体平衡。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编制成本分析。地市级公立医院要重视成本报表的编制,对其业务活动中实际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归集、分配,计算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变动成本、可控成本等成本项目,定期编制成本报表,成本报表应包含科室成本、诊次成本、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成本(DRG成本)、病种成本等报表。编制月度、季度、年度成本分析。以成本监督为手段,加强成本执行控制,把成本分析结果运用到目标考核中,利用多种奖惩措施规范成本控制行为,对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成本管理的科室和人员予以奖励,对效率低、懈怠的科室和人员进行必要的惩罚。建立编制成本目标预算、监控成本执行、定期成本核算、分析成本数据、反馈分析结果、应用反馈结果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

(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内部审计

为了实现地市级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对医院财务人员转化为管理会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医院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熟悉医院流程,了解相关的知识。因此,对于地市级公立医院而言,必须加强财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成本管理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加强宣传,通过召开成本管理相关会议,宣传成本管理理念,增强财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在医院层面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与反馈,及时发现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地解决问题,避免医院经济损失。同时,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大特殊事项支出与成本监管力度,避免造成资金浪费,切实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六)重视DRG成本核算

地市级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应以DRG病组为核算对象,才能顺应DRG付费模式对医院收费方式改变。统一医院的成本核算方法,每个DRG病组对应一个成本权重,DRG成本核算使医院更好地掌握治疗成本,更好地进行DRG病组费用的成本分析,使医院更好地进行学科发展的决策。医保办、病案室、质管科、信息科、医务部、护理部、财务部等多部门协同合作,通过职责分工和明确目标后,各部门跟踪、收集、分析和测算DRG分组相关指标,收集、整理并分析基础数据,采集项目和病种的资源消耗数据,进行项目、DRG病组的成本分析、科室收入分析、效益分析、各DRG病组的效益分析,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四、结语

随着“新医改”的全面推广,成本管理在医院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地市级公立医院只有充分重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成本管理制度执行、监督,才能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惠小凤.公立医院成本管控研究[J].当代会计,2018(5).

[2]杜天方.基于DRG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数字化路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1(10).

[3]袁文保.公立医院成本管理与体系建设重要性探讨[J].财经界,20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