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23 09: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

篇1

【关键词】 调查研究方法;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675900 云南省凤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众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及过程。健康教育是所有卫生问题、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是医疗保健行为成功的必要支持。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

1 调查研究的目的

11 社会医学调查 掌握社会对口腔健康的需求和能利用的保健资源,确定社区口腔保健的目的。

12 流行病学调查 将社区口腔保健的目的,找出口腔疾病的原因,确定预防、治疗的最终目的[1]。

13 行为分析 将口腔疾病的病因分为与行为有关和无关的两大类。对于与口腔疾病有关的行为进一步作出重要和不重要、易变和难变的分类诊断,掌握有口腔病因行为人的知识、信念和行为状态,确定应干预的行为顺序,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标[2]。

2 调查研究课题的选择

21 在口腔健康教育的对象中进行调查研究 不同对象,如职业、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对口腔健康教育知识的接受、理解和记忆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要求我们分别调查研究,掌握其特点。在具体的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中要研究群众喜欢什么样的健康教育方式,实现知(识)、信(念)、行(为)的转变[3]。

22 从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要调查研究各种不同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如电视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就诊宣传、口腔保健专业指导、示范性教育等不同的方法和效果;激励式教育方法的使用和效果;不同宣传地点的宣传方法和效果等。

23 从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 口腔健康教育的工作效果的表现属于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客观指标不易确定。不过,只要我们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从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中得出科学的结论,从而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调查研究的范围

口腔健康教育调查研究的内容可分为:一是在欲开展口腔健康教育的社区(或某项口腔疾病的人群),影响人群口腔健康水平的社区状况(或某项口腔疾病相关因素状况);二是当地人群对口腔疾病问题的意见。前者为社区的客观条件,后者是人群的主观要求。工作中,应注意那些群众对口腔疾病意见不多,而社区口腔疾病患病率高,口腔保健意识差的地区,只有将客观情况和主观要求作综合分析,才能对社区的需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4 调查研究的准备

调查设计是否周全,观察指标是否客观、具体,样本大小是否合理,对象的选择和怎样抽样调查,都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准确性。因此,应在调查研究前对调查研究的课题进行精心准备。

5 调查研究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口腔医师应根据调查材料,去掌握社会对口腔健康问题的需求,及时、正确地解决社区群众关心的口腔医疗保健问题。如群众反映的患龋病率高的问题,便是社区对口腔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健康教育资料统计分析之前,进行认真筛选,弃掉不符合要求的资料,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逻辑推理,找出问题本质,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规律,验证假说,写出调查分析报告。

参 考 文 献

[1] 李刚.临床口腔预防医学.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0.

篇2

【关键词】 健康教育;学龄儿童;口腔保健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7.199

口腔健康教育是现阶段临床广泛开展的一项教育服务措施, 对于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防范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 2012年10月, 作者对本市某小学80例学龄儿童展开进行了口腔健康教育, 并通过对实施前后的口腔卫生习惯合格率及牙菌斑指数进行对比与分析, 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市某小学80例学龄儿童及其相关资料,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7~12岁, 平均年龄(8.2±2.5)岁。纳入测试牙齿无缺损、无染色剂过敏体质以及能够配合研究者, 排除患有全身系统疾病、重度牙龈炎及其他口腔疾患儿[1], 所有入组儿童均接受口腔健康教育, 且其家属均已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1. 2 方法 对80例儿童的龋齿病、牙菌斑指数及口腔卫生习惯等进行详细记录, 以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再给予所有入组儿童1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 具体包括:①普及口腔保健基础知识。由1名具备多年经验的口腔医师对儿童授课, 通过为儿童讲解相关的口腔知识, 诸如乳牙概念、恒牙结构以及牙齿类型和功能等, 加深儿童对口腔基础知识的掌握, 此外, 还需对牙菌斑、龋齿病因及其好发部位等进行着重介绍, 以便儿童在刷牙时注意保持这些部位的清洁。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淀粉、糖类等食物能够与牙菌斑发生酸性反应, 损害牙釉质, 并最终导致龋齿病。因此, 教育时应告知儿童不过量食用薯片、糖果等食物, 尤其是临睡前最好不要食用。日常食用这类食物或餐后应注意用温开水或盐水漱口, 以防淀粉或糖分等残留在牙齿上, 诱发龋齿病。此外, 高纤维食物能够与牙齿相互摩擦, 对于清洁牙齿有一定效果[2]。为此, 教育时还需告知儿童平时多进食蔬菜、瘦肉等富含纤维的食物。③学会正确刷牙。告知儿童正确刷牙对于清除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 并教会儿童选择适合自己口腔的小头软毛牙刷, 以便在避免不适感的同时, 对其牙齿及牙周组织等加以清洁, 同时告知儿童应至少刷牙2次/d, 刷牙时尽量选择“竖刷法”, 以便有效的清洁牙齿。④定期口腔体检。告知儿童及其家属定期(6个月左右)到口腔医院体检1次, 以尽早发现并治疗口腔疾病, 进一步确保儿童牙齿能够健康发育。

1. 3 观察指标 以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检测指南为参考, 对本组80例儿童进行口腔体检, 同时记录好餐后牙菌斑指数以及教育前后各项口腔卫生习惯的合格例数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健康教育前后口腔卫生习惯合格率比较 经教育后, 本组80例学龄儿童各项卫生习惯的合格率均较其教育前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80例学龄儿童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经口腔健康教育后, 本组80例儿童牙菌斑指数均降至(1.63±0.42)%, 与健康教育前的(3.14±0.53)%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学龄儿童的牙齿正处于发育阶段, 此期间儿童的日常饮食又多为软食和甜食, 加之不少儿童有饮食不良习惯存在, 很容易导致其发生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2]。据最新一项数据统计, 目前我国学龄儿童中, 有超过76.55的儿童患有龋齿病, 且每1例儿童有接近4.5颗龋齿存在。可见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对于减少龋齿病发生率、提高儿童口腔保健意识有其重要意义。彭彩燕[3]研究对100例学龄儿童实行口腔健康教育, 发现教育前后学龄儿童对各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有了很大提高, 且在牙石检出率、龋齿病及牙龈炎发病率等方面, 均有很大改善。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通过为80例学龄儿童实施普及口腔保健基础知识、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学会正确刷牙及定期口腔体检等一系列口腔健康教育, 结果发现, 80例儿童教育后的各项卫生习惯合格率均较其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

综上所述, 在学龄儿童的口腔保健中实施健康教育有确切效果, 能够在促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同时, 尽量避免牙菌斑的产生, 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少萍, 张斌, 杨蓉, 等. 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7):972-973.

[2] Hofer S, Doering, Rumpold G. Determinants of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lifc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 2006, 13(3):398-406.

篇3

笔者主要针对遵义县南白镇城区9所中小学,15206名中小学进行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结果为:小学生患龋率为58.65%,6~12岁儿童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直线上升,下颌牙患龋率为75.20%,中学生患龋率为25.3%。另外在对县城区及郊区中小学生人群患龋率、刷牙知识测验及其行为综合分析得知:市区学生患龋率及刷牙率分别为68.5%和90.5%,而郊区学生患龋率和刷牙率分别为46.5%和25.7%。针对遵义县中小学生的口腔卫生健康情况,结合调查患龋率情况,对其老师、学生家长、学生及特定人群,加强了口腔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平台,全面带动家长和社会

为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加深人们对口腔卫生的认识,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口腔健康教育的计划和安排。制定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教育方针。为此,我们把学校作为口腔保健宣传的重要场所,首先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口腔健康普查,使其从根本上充分认识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口腔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范围,利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一定的防治活动,培养学校口腔卫生保健员。以学校为基地带动学生、学生家长以至于整个社会,从而达到全民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

抓住重点,循循善诱,逐层推广,链式宣传

我们组织开办了“学校教师口腔知识培训班”,提高了教师们的口腔健康专业知识,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开家长会的时机召集学生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很多家长听完课后,对口腔疾病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不少家长听完课后“现身说病”,收到了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提出了:听好一次卫生课,备好一支保健牙刷,带上一支含氟牙膏的“三个一”要求。为使口腔卫生课形式生动活泼,准备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口腔卫生保健图片,讲课力求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教会学生正确的刷牙方法。对于需要接受窝沟封闭的学生,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讲清窝沟封闭的原理,消除心理误区,促使学生接受这项预防措施。各学校、班级还自编了刷牙操进行比赛,出爱牙墙报,排练相声、小品等,通过这些活动,涌现了“爱牙先进班级”、“爱牙先进学校”,从而吸引了省地(市)级领导和教师来参观、指导,达到了“以点带面”全面促进全民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口腔保健知识水平。

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口腔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如何使牙病防治工作纳入每年政府议事日程;如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如何把现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方法、手段教给广大民众,让其成为口腔卫生的主人,增强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的主动需求,这些都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篇4

关键词:学校口腔疾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0-0135-02

1目的

世界卫生组织(1970)年指出:牙科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腔健康列为评价人类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口腔卫生保健是“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具有受教育者数量庞大,容易集中,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资源和手段等特点,应当以循序渐进,根据年龄由浅入深,传授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让学生和他们的家庭认识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更有效促进学生从知识、态度、信念到行为上的转变,达到实施口腔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2原因

2.1缺乏专业口腔医生

目前我国的学校编制中只有普通校医,缺乏专业口腔医生,缺少最基本的口腔预防及治疗手段,使学生在龋齿和牙龈炎发病率的高峰期没有及时接受窝沟封闭、龋洞充填等防治措施,从而导致许多乳牙和年轻恒牙的严重龋坏、早失甚至牙颌发育畸形。

2.2 缺少口腔健康知识

学校的教育体制都以优化教学为主,基础教育中缺少口腔健康知识和干预不健康的行为的普及。

2.3 学校学生口腔保健的三项任务

2.3.1 口腔健康服务:建立学生口腔保健卡、定期检查,有计划地进行治疗。

2.3.2 预防龋病、牙龈炎和其他疾病。

2.3.3 口腔健康教育,增加口腔健康知识与培养口腔健康的良好行为。落实不到位。

2.4 餐饮结构单一化、简单化

学生的餐饮结构单一化、简单化,从根本上忽略了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的统一性。

3现状

3.1 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由于牙病可以造成牙痛、牙齿的缺损、牙齿及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最终导致牙齿的脱落或拔除,由此造成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形成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从调查资料看,学生恒牙的龋病部位与中老年的失牙部位有明显的联系。

3.2 牙齿的缺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由于牙齿的缺失,影响面部的美观,造成乳恒牙替牙期的恒牙萌出紊乱,而形成错合畸形,也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功能的紊乱,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3.3 口腔疾病可并发其他疾病

口腔疾病是列于普通感冒之后,人体最易得的疾病之一,早期易被忽视,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心肌炎、肾炎等。

3.4 牙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性

学生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学生在校期间便于组织和管理,故学校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积极、迅速行动起来,将口腔健康教育与学生所接受的普遍教育同步进行,使学生了解口腔健康知识,建立口腔健康的新观念。

4对策

4.1 制定口腔健康教育目标

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进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应根据学校口腔卫生保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口腔健康教育规划目标。制定长远规划,设立目标,使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网络化,将其纳入教育卫生工作总体规划之中,建立口腔健康教育评价指标。

4.2 建立健全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3项基本原则

建立健全学校预防保健工作的3项基本原则,即健康服务、健康教育、消除学生健康的不利环境因素。对学校校医应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教程培训。

4.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口腔保健意识

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切实落实,狠抓到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等)增加宣传力度,认识口腔疾病的危害性,掌握口腔疾病的防治和口腔保健的知识。

5方式

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学校具有的受教育者数量庞大,容易集中,具有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资源和手段等特点赋予了它是健康教育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因此,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

5.1 课堂讲授

迄今为止仍是国内最普遍采用的学校健康信息传播方法,多在学校中使用。教师或口腔专业人士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应注重授课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艺术性;同时准备相应的挂图、声像资料或其他教科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和概念,增强教学效果。

5.2 讲座

围绕带普遍性的问题,请一名或多名专业人士作专题讲座。优点是针对性强,主讲人专业水平高,提供的知识较深入,对人们掌握正确的口腔健康知识有较大帮助。

5.3 示教

通过具体演示,让受听者亲自练习,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掌握相关技能。优点是教学过程具体生动。示教者应注意:操作示范的程序动作准确无误;保证学生有足够操作时间,在练习中进行具体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随着口腔医学的进步,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也是完成我国2020年口腔保健目标规划的必要保证。学校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口腔专业人员的预防措施相结合,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共同促进学生口腔预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规划》打下牢固的基础,对构建健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作者:何天鹏 李昕 孙强

口腔门诊就诊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就诊患者中所占比例排第一、二位的疾病分别是牙周疾病和龋齿,其构成比分别为36.0%和28.7%,就诊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就诊患者中正确刷牙方法的知晓率为30.2%,牙结石、合理洁牙频次知晓率分别为22.1%、10.9%,牙菌斑的知晓率为2.4%,(表略)就诊患者行为习惯情况就诊患者中采取正确刷牙方法者的比例占15.1%,曾经洗过牙的占10.2%,睡觉前经常吃甜食的占20.4%,未接受过口腔门诊健康教育的比例占37.8%,最近5年未曾看过口腔门诊者占65.2%,经常吸烟的比例占39.2%,经常饮酒的占36.5%,经常熬夜的占40.6%,不经常锻炼身体的占76.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来中日友好医院口腔门诊就诊患者以牙周疾病、龋齿为主,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结论相一致[7-10],也与2005—2007年我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一致[1]。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往往是龋病、牙周病的发病原因,而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则源自对健康的口腔卫生知识的不了解和卫生意识的淡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有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如不正确的刷牙行为(包括刷牙方法、时间和频次)、嗜甜食、洁牙不及时等,容易导致龋齿及牙结石的产生[11];又由于健康意识的淡薄和对有关医学知识的缺乏而疏于就医,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各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可以导致各种后果,轻则牙齿脱落,重则发展成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内膜炎、肾炎、败血症等。

在今后该医院口腔疾病的预防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人群的牙周疾病及龋齿的健康教育,不但教育患者如何预防牙周病和龋齿,而且还应教育患有在患有疾病后如何配合医生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口腔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则与健康的口腔卫生知识密切相关。行为的改变首先要对卫生知识有较好的、正确的掌握,但口腔行为改变与其他健康行为一样,其改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有时候较高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并不一定带来意识和行为的根本变化。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该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对日常很多人了解的最基本的刷牙常识并不了解,如合理的每天刷牙次数知晓率低于50%;刷牙正确方法的知晓率则更低,仅达到30%;对于牙结石、洁牙、牙菌斑这类深层次知识点,则具有更低的知晓率。上述知识知晓率的情况反映到口腔健康意识及行为上就表现为大多数就诊患者未采取健康的行为方式,如超过80%的患者未采取健康的刷牙方式,仅有10%左右的患者曾经洗过牙,超过60%的患者最近5年未曾看过口腔科门诊。尽管有超过65%的患者曾经接受过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宣传,但从对上述知识、行为的知晓情况来看,他们曾经接受过的健康教育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虽然有接近90%的患者了解甜食对龋齿发病影响,但仍有超过20%的患者有睡前嗜甜食的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牙周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压力较大、过多摄入甜食以及不经常锻炼身体[10,12-14]。烟草使用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WHO1996年报告,在美国一般人群中吸烟者占20%~25%,而牙周炎患者中吸烟者占40%~45%。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全国吸烟人群达3.5亿,烟草消费量每年平均以5.3%的速度上升,占全世界烟草消费总量的30%以上[15]。本次调查显示,该门诊就诊患者中吸烟者接近40%。压力较大、饮酒、不经常锻炼身体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被认为是引起包括口腔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相关因素,本次调查也发现仍有较大比例的就诊患者具有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此外,仍有一半的就诊患者对口腔疾病治疗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及一人一机的原因不理解,显示了他们对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意识的淡薄。共用未经严格消毒医疗器械已经被证明能够传播多种血源性传染病,如可以传播乙肝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以及最近出现局部爆发流行的丙肝病毒(HCV)等[16]。

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就诊患者中存在的不健康口腔卫生行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意识到口腔卫生行为的重要性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必要性。具体的做法可通过在患者候诊时由本院的口腔科医生及护士对其进行口腔卫生知识讲座,然后辅以现场演示对不正确的行为进行矫正;社会上则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对人群进行全方位的口腔卫生宣教,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行为,减少牙结石的产生和牙菌斑的附着机会,降低龋病和牙周疾病的发病率,促进人群的口腔健康。本次调查显示,该医院口腔门诊就诊患者包含各类社会人口学特征的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离散度较大,而且呈现“两极”特点,即低于30岁的年轻人和高于50岁的老年人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学及以下的患者居多。因此,应加强该门诊对老年人及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及口腔门诊诊疗服务能力,加强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诊疗服务,采用这两类人群易于理解接受的、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还要加强对儿童的父母的健康教育,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起对子女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任务。

篇6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

口腔健康知识来源:电视/广播(27.9%),报刊/杂志/科普读物(15.0%),家人/朋友(19.4%),医院宣传栏(21.3%),口腔医护人员(6.1%),社会健康教育活动(2.6%),学校(5.7%),其他途径(2.0%)。

末次就医原因

见表3。

口腔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口腔卫生及牙齿状况满意,认为口腔健康问题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饮食(47.1%),发音(23.5%),外貌(29.1%),自尊心(27.7%),社会交往(32.2%)。

篇7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某小学在校的120例儿童。这些儿童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从未进行过正畸治疗。我院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儿童。在观察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35:25,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7.5岁;在对照组中,男女儿童的比例为27:33,其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7.7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儿童不采取口腔健康教育措施,保持其原来的口腔卫生习惯,仅对其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对观察组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有:①由专业的口腔医生向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讲解,并通过宣传画、多媒体等方式讲解口腔的相关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牙齿的基本结构、牙菌斑的基本概念、预防龋齿的措施以及如何正确的刷牙、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清洁的作用等。②由家长和老师共同监督儿童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更换牙刷以及养成饭后及时漱口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并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③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儿童和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讲解,详细介绍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每两个月讲解一次,每次讲解两个小时,共讲解三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检验儿童和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

1.3评价标准

在进行为期半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后,我院对两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将其对口腔知识的了解程度分为掌握、了解、不了解;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比较观察两组儿童的龋齿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90%,对照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率为62%,观察组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儿童患龋率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接受口腔保健教育后其患龋率为19.3%,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为25.6%,对照组儿童的患龋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儿童,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8

[关键词] 健康教育模式;手足口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b)-014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nursing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model for inpatients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ash regression time, dental ulcer healing time, length of stay , hospitalization cost, related knowledge awareness, complianc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group were coun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in the health educ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95.0%(38/40) vs 85.0%(34/40)], and the rash regression time, dental ulcer healing time and length of stay were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model;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Nursing

小菏肿憧诓∈粲谝恢侄喑Φ啦《敬染病,传播载体为携带者污染过的食物等生活器物、患儿分泌物,手、足、口腔黏膜有疱疹出现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有约5 d的潜伏期,2~10岁小儿是高发人群[1]。该病极易传播,在医院中也极易促进交叉感染的再次发生,大部分患儿为轻症,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其病情,那么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2],严重威胁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引起患儿家属产生紧张、恐慌情绪,近几年来该院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有效防控和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研究对该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观察了开展健康教育模式对手足口病治疗护理效果,发现其具有积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所有患儿均有发烧、食欲不振、咳嗽等临床症状,手足口出现疱疹,伴有炎性红晕出现在疱疹周围,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炎琥宁清热解毒、米力农促进疱疹恢复和对症支持治疗等措施。患儿及家长均知情同意。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常规护理组(n=40)和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组(健康教育组,n=40)两组。健康教育组患儿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10岁,平均(4.3±0.7)岁;体温38.5~40℃,平均(39.1±1.2)℃。常规护理组患儿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10岁,平均(4.9±0.5)岁;体温38.8~40℃,平均(39.4±1.6)℃。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常规护理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包括:①病情观察;②监测生命体征;③高热的护理 高热患儿降温以物理降温结合药物降温,同时要观察高热患儿四肢末梢循环(皮肤有无花纹、四肢发凉)情况;④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⑤皮肤护理 患儿要保持皮肤清洁,穿宽松、柔软的衣服,少走动,修剪指甲,嘱患儿不要抓挠皮肤和水疱,防止抓破疱疹。已结痂的疱疹要让其自然脱落,不可强行脱撕;⑥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细菌继发感染;⑦饮食护理 。

1.2.2 健康教育组 健康教育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方法同上,同时应用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首先健康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贯穿于患儿住院的始终。根据患儿住院的不同时期、不同病情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做到循序u进, 适时宣教,按需宣教, 反复宣教;其次可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健康教育。①语言教育 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利用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的时间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讲解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 ,了解患儿存在的健康问题。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具体情况进行宣教,尤其适用于不识字的患儿和文化层次较低的家属。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和趣味性,力求做到重点突出 ,形象生动。通过交谈, 不仅可以传授健康教育知识 ,还可以传递爱心, 增进护患关系;②文字教育 把手足口病的注意事项和消毒隔离预防等知识打印成册, 以健康教育处方的形式发给患儿及家属, 广泛宣传学习。同时可在病区走廊和病房内设置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挂图等来宣传手足口病有关知识, 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重点突出,便于记忆,并定期更换最新的健康信息;③示范教育 粪 -口途径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患儿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及手的清洁消毒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亲自示范六步洗手法 ,并示范各种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处理方法 ,使患儿及家属能较快掌握要领;最后是出院健康宣教 ,嘱咐患儿及家属出院后要注意个人卫生,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家庭隔离一个星期左右,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为患儿家属提供科室、客服咨询电话及Q群平台,如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1.3 疗效评定标准

如果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连续3 d以上具有正常的体温,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连续3 d具有基本正常的体温,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连续3 d体温仍然较高,则评定为无效[3]。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儿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并统计其遵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用t检验,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遵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

健康教育组患儿治疗护理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5.0%(34/40)(P

2.2 两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

健康教育组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

2.3 两组患儿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遵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比较

健康教育组患儿的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率、护理满意度97.5%(39/40)、87.5%(35/40)、95.0%(38/4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2.5%(29/40)、65.0%(26/40)、72.5%(29/40)(P

3 讨论

篇9

【中图分类号】 R 780.1 R 382.1 R 377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64-01

【关键词】 阿米巴病;螺旋体目感染;患病率;学生

为促进大学生口腔健康,探讨口腔卫生检查的病原学指标,对49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2 a齿龈内阿米巴(Endamoeba gingivalis, Eg)和口腔螺旋体(Spirochete oralis,So)感染状况的跟踪调查,对比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高校2004~2007级大学生496名,其中2005级和2006级按标本采取的不同间隔时间和是否进行口腔健康教育,设自身对照。自身对照组每人前后各检查2次。具体人数及分组见表1。

1.2 方法 取唾液、龈沟液、牙垢、舌苔混合标本,直接涂片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湿片不染色法检测Eg,革兰染色法检测So,同时记录被检查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使用WHO口腔健康评价表(1997)进行记录[1]。

1.3 分组 高低年级组,为大一新生和大四老生;自身对照组,为2005级学生间隔1 a分别取样检查;健康教育组,为同批学生经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后,间隔1个月检查;口腔健康和疾病组,口腔健康以WHO提出的口腔卫生标准判断,即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齿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病、口腔溃疡、口臭、带矫治器等,口腔健康和疾病组的数据以检查的总人次为依据。见表1,2。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0.0,2组百分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大学生口腔Eg及So检出情况 由表1可见,Eg及So 2个指标高低年级对照组和自身对照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身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口腔健康状况Eg及So检出情况 由表2可见,口腔疾病组与口腔健康组Eg及So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该项研究选用Eg及So作为口腔卫生及健康状况检测的病原学指标,采用多位点采样的唾液混合物做标本,一张涂片先湿片不染色检查Eg,然后固定做革兰染色检查So,具有简易、快速等优点。调查结果显示:(1)Eg及So的感染率随口腔疾病增高,与朱名胜等[2-3]调查结果一致。(2)Eg及So的感染率与学生进校时间长短无关,与朱名胜等[2]调查结果一致。(3)Eg及So的感染率可因口腔健康教育降低,与朱名胜等[2]调查结果不同。(4)Eg及So的总体检出率较全国水平低,提示受检大学生口腔卫生状况良好,也提示所使用的Eg及So检测方法尚需完善。进一步探索直接涂片法应用于Eg及So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使其更加敏感和规范化,可望作为口腔卫生状况的病原学诊断指标,以及作为判断口腔健康教育效果的病原学标准。

4 参考文献

[1] 顾长明.口腔预防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43.

[2] 朱名胜,耿家荣,宋明华,等.郧阳医学院626 名大学生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 053.

篇10

【关键词】 正畸治疗; 健康教育; 口腔保健; 牙龈炎

中图分类号 R78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95-02

牙龈炎是指发生在牙龈周围的急慢性炎症,是口腔正畸患者的主要疾病,现今固定矫正器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降低正畸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显得格外重要[1]。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牙齿正畸患者400例,观察分析200例患者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个人口腔保健措施对牙龈炎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牙齿正畸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患者采取系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其中男89例,女111例,年龄13~25岁,平均(15.3±1.9)岁;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教育方式,其中男91例,女109例,年龄13~25岁,平均(16.8±2.1)岁,且两组患者均采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牙齿矫正。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组成以及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该组患者只在治疗后实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一般的口腔保健资料,并嘱咐其在治疗后的第3、6个月来医院复查,观察其牙龈炎的发生率。(2)试验组:治疗前,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普及口腔保健知识,并向其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流程,告知其手术相关步骤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治疗后,详细向其进行健康教育,观看录像带,发放口腔保健手册,使其提高个人的口腔保健措施,从而降低牙龈炎的发生率,并嘱咐其在治疗后的第3、6个月来医院复查,观察其牙龈炎的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患者在治疗后的第3、6个月来医院复查,观察期牙龈炎的发生情况。牙龈炎的按照牙龈炎诊断标准按牙龈指数(GI)分级进行诊断,分为0~3级:0级和1级为正常牙龈,有轻微炎症,不出血;2级和3级被判定为牙龈炎,炎症较严重并且伴随着出血等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后的第3个月复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牙龈炎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第3个月两组患者牙龈炎发生情况

2.2 治疗后的第6个月复查结果

两组患者牙龈炎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治疗后第6个月两组患者牙龈炎发生情况

3 讨论

牙龈炎是指患者牙龈出现急慢性炎症,对于口腔正畸患者主要是由于附在牙齿上的矫正器对口腔的清洁带来一定的难度,使患者口腔卫生得不到保障,易发生牙龈炎等疾病,使得患者口腔环境改变,极易使食物残渣滞留于口腔中,从而加大了患者得牙龈炎等各种口腔疾病的可能性。传统的方式一般为简短的教育为主,是医生对患者进行口头上的宣传,不能很好的保证效果,再加上一些青少年的先天因素以及家长的责任心不到位,很难保证较好的临床效果[2-3]。结果显示,在第3个月进行复查时发现,发现试验组牙龈炎8例,占4%,对照组牙龈炎14例,占7%,患者短期内的牙龈炎等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6个月的复查时发现,试验组牙龈炎18例,占9%,对照组牙龈炎48例,占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系统的健康教育能够增强牙齿正畸患者的个人口腔保健措施意识,显著降低患者牙龈炎的发生情况,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Ristic M,Vlahovic Svabic M,Sasic M, et al.Effects of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 on ubgingival microflora[J].Int J Dent Hyg,2008,6(2):12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