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7-23 09:3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教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笔记古已有之.心理学家研究笔记始于20世纪70年代,并逐渐形成了关于笔记功能的两种假说 :贮藏功能假说和编码功能假说。贮藏功能假说主张:记笔记的作用主要在于对所记笔记的占有,强调记笔记的外部贮藏作用.认为通过对笔记的复习.可以唤起对讲课内容的再认,巩固所学的内容。编码功能假 说主张:记笔记对信息如何编码有影响。这一假说的核心内容是:记笔记活动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提高注意力。促使发展精细思维.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从而较好地理解讲授内容。
运用优化学习笔记,把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触类旁通,顾此及彼;提升感悟的层次,把握要点,掌握精神实质,促进方法的形成,提高思维能力;使语文学习内容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实效性。
在让学生做好学习笔记实验中,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使语文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促进师生的互动发展;笔记形式和手段体现丰富与简约的统一,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笔记、课堂学习笔记以及课下总结笔记的建构体系。
篇2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创新;解析
小学语文的核心教学就是作文,作文不仅整体展现知识的框架结构,还能拓展语言的表达能力。作文是整体知识的融合,是思维与知识的升华。因此,作文教学给学生和老师都带来的无尽的烦恼。很多学生不愿意写作文,批改作文又成为教师的头疼病。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因为新课程的推行,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不够完善。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程序,要科学、正确的引导作文教学。
一、内容虚假夸大
内容虚假、夸大是小学作文中的常见病。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为了吸引老师的目光就把作文内容神奇化、虚假化,以博得老师的青睐。甚至有些学生在作文里故弄玄虚、无病。作文是需要夸张,也需要适理的创造。但不能过分的浮夸事情的本质,更不能子虚乌有的生成是非。这样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素质成长,离现实的实践教育脱开了关系。写人就要写实实在在的人,写景就要写目所能及的景物,写事就要写真真切切的事实,抒情就要抒发内心深处的感情。拒绝不现实的事物展现在作文中,也不能无事生非的叙述事情。
小学阶段的作文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引导,把学生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简单适当的语言加以表述出来。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务必强调所写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符,这样作文才能“活”起来,让人读起来有味道、有感情。小学作文教学是最基础的实践培养,要教学生说实话做实事,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价值,还原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
二、训练形式单一
孩子在刚接触作文时对其概念感受不深,教师在引导和训练孩子写作时,应采取多种方法多种理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要知道作文根本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表达方式,能让孩子做到这些,可以采取多种的训练方式。可以用文字在书面上阐述,用口头语言叙述,当然体裁也是多样化的。这样就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那么在现实的教学当中也可以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在目前的作文教学实践当中,命题作文教学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口头作文的训练和实用性的作文表达能力训练还没能有效的走进课堂。我们应该反思现代的作文教学模式,考虑作文教学的实效性。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方法都是来应对应试教学,忽略了对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致使有些学生只会写而不会说。我们要全面发展学生语言知识表达能力,不单单表现在文字叙述上,还要让学生能够从口中说出自己想表达的观点。所以我们要从单一的书面命题作文中走出来,训练方法多样化,培养形式开阔化,抹去学生对作文的厌烦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巩固作文的含金量。
三、生搬硬套模仿
多数教师在让学生写作文之前,让学生寻找类似的作文教材作为参考。教师本是好意帮助学生能够顺利的写出作文,更希望学生能写的有声有色,孰不知很多学生会生搬硬套的模仿范文,这样的作文看起来似乎通顺,但是细读其本质就有些条理不明生硬枯燥。文章最忌雷同,没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
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里位置,他们的现实生活就是写作的主要来源。学生的写作基础就是他们积累知识的表达方法,把生活上的点滴和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再和写作经验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汇成写作的素体。让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细节,或者能感动人的某一件事,还有能让人得到启发的故事,这些都是作文写作时的绝好素材。有好的素材之后还要有恰当的词汇来抒发出作文,这就要在乎学生平时的积累。让学生能灵巧恰当的运用词汇,完全关乎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引导学生不断扩大阅读视野,养成做笔记爱分析的好习惯。基于以上的写作感慧就不必要让学生照本宣科的套写作文,作文的灵活性和延展性都很大,何苦拘于一泥。
四、质量要求过高
篇3
语文的实践性以及人文性比较明显,老师需要抓住这一工具性教学学科的实质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随文练笔教学策略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自主阅读空间,保障学生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优化和写作。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语文水平有着一定的作用,老师需要抓住这两大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认真落实不同的教育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站在学生的角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一个客观的认知,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和精髓,从整体上提高个人的听书读写能力。
二、随文练笔
在完成前期的课文阅读教学环节之后,老师鼓励学生结合阅读文本之中的基础性内容完成后期的写作训练,这种环环相扣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语文写作与语文阅读相辅相成,两者存在极为紧密的内在,学生的自主写作和文本阅读能够实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如果能够实现写作与阅读的完美结合,那么对于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大有裨益。在践行随文练笔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提炼出阅读文本之中的经典片段,将情境教学以及小组式教学落到实处,鼓励学生对不同的文章资料进行主动的学习和迁移,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对文本阅读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从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经验,在后期自主写作的过程之中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
三、选择经典进行仿写
小学生的年龄偏小,自主分析能力还有待提升,逻辑思维框架不够成熟,因此在自主写作的过程之中感觉困难重重。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尽量避免直接写作,而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素材,掌握素材选择的相关要求。大部分的小学语文阅读素材以及写作素材都以课本为主体,国家通过统一编定的形式来进行有效的实践,积极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现有的语文教材已经经过了专家的严格审核,因此更加符合学生的成长特性以及语文教材改革的实质要求。老师可以抓住语文课本之中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这一有效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推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写字和理解字面意义是最为基础的教学任务,理解课文之中的重点和难点才是整个教学任务之中的核心,老师可以提炼出文本教材之中的经典篇章段落,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随文练笔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为了充分体现这一教学策略的重要作用和优势,老师必须要注重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首先以写作句式仿写为依据。大部分的语文课文之中所涉及的文章属于优秀经典著作,经典语句所占有的比重偏大,因此能够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选择提供更多的条件和基础,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之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以此来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句式的仿写看起来简单,但是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之中却比较困难,这一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基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首先需要以基本汉字的认识为依据,然后让学生学习不同的句式,比如被动句、主动句、感叹句、反问句以及疑问句。不同句式的转换以及仿写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弥补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所存在的不足大有裨益。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句式之中的固定构成成分,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不同的课本文章,积累丰富的仿写素材,针对自己所遇见的困难和不足进行有效的标注,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
另外,课文段落的仿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句子联系起来,关注句子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此来构成完整的篇章段落。段落的仿写要求学生先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以及初步认知,分析文章结构的划分要求,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个已有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了解段落划分的具体要求,掌握整篇文章的结构,从而更好的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以创新能力。
四、仿写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老师在引导学生仿写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注重进一步的提升,了解仿写与自主创新之间的相关逻辑联系,以此来在仿写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从而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一)利用图片想象完成写作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重难点,这一知识板块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作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老师需要抓住课本文章之中的中心段落,关注课文图片之中的具体含义,对语文写作和阅读有一个客观的认知。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小学语文课文之中存在一定的插图,这些插图主要以文字的简单描述以及图片展示为主体,文字所占有的比重相对偏低,因此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对插图的内在逻辑含义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在写作的过程之中,老师首先需要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拓宽个人的思维,对图片之中的核心意思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思考,掌握文章之中的核心段落,从而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培养个人看图、读图的能力,实现自身的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判断。老师则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引导者组织的身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聆听学生的真实想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时调整后期的教育教学方向,以此来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主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抓住图片之中的核心要素,从而完成后期的阅读以及写作环节。其中图片之中人物与景物的简单揣测尤为关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迁移。
(二)拓宽情节
在对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随文练笔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这一教学策略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以及心智水平。老师可以以前期的课文阅读为基础,通过简单的模仿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然后在后期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突破课文仿写的桎梏以及不足,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挖掘文章之中的文化内涵,找出含义比较丰富的句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和判断,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主动对文本句子的意思进行有效拓展以及仿写,从而创作出符合个人个性化发展要求的句式,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有所区别,为了释放学生的天性,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践行随文练笔教学模式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表达个人的真实意见和看法,在原有阅读的基础之上不断拓宽文章以及文本阅读之中的相关情节,丰富个人的想象力,为自身的后期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对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稳定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篇4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35-02
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培养。搞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也能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影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而我国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老师给予的正确答案,无暇顾及学生的独立思考,过多地侧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对该学科的“人文性”的关注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
杨振宁教授曾根据中西文化传统不同,比较了中美两国的教学方法,他认为:美国的教学方法注重归纳、分析、渗透和综合,是一种“体会式”教学;而中国的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其优点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刻苦,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缺乏创造性思维,缺乏质疑能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比中美两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异同,了解国外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情况,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而改善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中美语文阅读课程目标比较
施良方教授认为“课程目标具有终极意义,是教学的方向目标;课程目标是对教学的总体要求,对各类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见,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风向标”。因此,对比中美两国语文阅读课程目标,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两国语文阅读教学的异同。
1.美国语文阅读课程目标解读
美国的语文学科一般分为“语言”和“阅读”两门课程,而相应的语文教材则分为“英语”和“文学”两种。1996年,国际阅读协会(IRA)和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NCTE)携手出版了美国《英语语言艺术标注》。这份被公认为“官方意见”的课标,像一份提纲,共有12项内容要求,与语文阅读课程目标有关的内容有3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阅读大量印刷和非印刷文本,建构属于自己的文本理解,对美国文化和对世界的理解;获取信息,回应社会和工作的需求;实现自我。二是学生应广泛阅读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多角度地了解人类经验。三是使学生学会利用先前的经验、与其他读者和作者互动的机会,借助词汇知识和其他文本知识、词汇识别策略,以及对文本特征的理解等策略方法,来理解、阐释、评价和欣赏文本。
由于美国的教育体制是高度分权的,除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外,各州还存在着适用于本州的课程标准。以威斯康星州为例,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英语课程标准9-12年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母语教学的特点。在阅读课程目标中,《标准》明确地指出,选择注重开阔学生视野的阅读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并综合诸如报告、操作指南、史诗性报纸、政府文件等文章中的观点和资料”,“针对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获取知识,提出观点等。”
2.中国语文阅读课程目标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知”、“情”、“意”、“行”四个角度出发,对语文阅读课程目标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二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三是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四是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和默读,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3.对比分析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阅读课程目标中,中美两国都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以及学生思维、情感的培养。但是,中国更注重“技能训练”,对语法和修辞知识的学习有了明确的要求,而且中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倾向于一种“个体的修身”,如个体的情感熏陶,审美情趣等。而美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现实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能力,阅读文本只是一种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与此同时,美国的阅读教学把政府文件,报告也纳入其教学的内容,与中国相比,更关注社会现状。
二、师生角色的差异
在中美两国的语文课堂中,由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不一致,导致师生双方在教学观、学生观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1.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直扮演着“支配者”的角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的阅读来代替全班的阅读”,忽视了学生对课文的“个体建构”,习惯把学生对阅读的感悟、理解趋向于预设的教学目标或教参上的标准答案,忽视教学过程的“创生性”,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整个课堂的“决策者”,而学生渐渐成为了一名“旁观者”或“边缘人”。
2.在美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更多的是导演的角色或者说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主角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和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与同伴一起阅读,甚至参与学生间小组讨论,充当学生阅读上的“伙伴”。第斯多惠指出:“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美国的语文阅读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和个体知识的建构,对阅读文本的解读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注重学生个体价值的培养,是学生社会化的“催化剂”。
三、教学手段的比较
“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倡个体阅读的同时,让学生大胆质疑,因为质疑是有意识地发问,探究的心理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去探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才能将课内的知识很好迁移至课外,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情感的主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学与师生的主体间关系,陈晓端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借助课程这一中介,通过教师与学生主体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专业活动。”由此可见,教学应是一个创生、变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预设、固定、停滞的。
1.中国语文阅读教学以知识本位为主
“新课改”启动后,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国内的一些学者及一线教师都力图扭转一直以来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多年以来“教学沉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还是——注入式、灌输式、以讲授为主,方法单一。
“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在阅读课上却成了一些“花架子”,课堂形式是新了,但课堂上之满足与给问题找答案的热烈讨论,有些中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师让学生表演、合作探讨,只是在一些不重要的环节上下工夫。而在阅读材料的核心意义解读上,仍是“一言堂”,对学生真正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否,毫不在意。Roger认为“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中心,这种学生中心的方式能够减少课堂教学中消极、冷漠、厌烦的课堂的氛围”。
诚然,教师作为课堂的驱动力,保证课堂能够有序展开,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对学生进行系统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掌握较多的语文词汇和良好语法应用能力。但是,语文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工具性”层面实际上是对语文学科的一种窄化,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了接纳知识的容器,失去了个体对阅读文本的建构,使学生难以养成自己探索知识的习惯。
2.美国语文阅读教学以问题本位为主
在课堂上,美国普遍采用“问题本位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类似于布鲁纳的“发现法”即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就阅读文本进行讨论,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这类问题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也可以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所提出的。
问题提出后,教师一般会采用3种阅读方式:学生个人阅读、和同伴一起阅读、最后集中交流。美国的教师不太注重语法、词汇知识的系统讲解,而是讲学生不懂的、关键性的或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特别是与当前社会现实相关联的知识。在美国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所做的一切,远远不止把一个班的学生当做学习者来管理。他们也把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对待,而且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不止是课程内容”。学生有权质疑教师的讲解,特别是在对阅读教材的内涵解读上,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如果学生个体理解与教师的解读产生冲突,教师会将此作为一个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学生达成一致。
四、思考与启示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陶冶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建构学生主体思维能力等重要任务。“新课改”启动后,我国也在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但与美国的语文阅读教学相比,在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如何重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今后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学生从小就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具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能应对不同的考试题型,考试成绩突出。但也因为终日忙碌于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导致思维僵化,语文学习能力较差。而美国的语文教学在讲究“实用”的同时,依然重视文学教育。他们注重语言文学教育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着眼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素养发展。在师生关系上注重平等、合作,在教学手段上多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的解决为主线来展开教学。
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使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成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我们应倡导宽松的教学氛围,支持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要让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吴艳.为质疑而教——中美课堂教学的比较及其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5).
[3]董蓓菲.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郑国民,季雪娟.美国威斯康辛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介[J].中学语文教学,2003,(1).
[5]李胜富.美国阅读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综合能力[J].计算机教与学,2005,(10).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笔记;实施策略
读书笔记是促进阅读、巩固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对于改变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阅读能力不高的尴尬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被教师广泛地采用。但读书笔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往往格式化为简单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摘抄,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容易使学生本就LL乏的阅读兴趣遭到打击,使读书笔记在流于形式的同时反而成为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一种新形式的读书笔记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值得去尝试和探索。
一、读书笔记的新形式—“微笔记”
(一)什么是“微笔记”
“微笔记”是指用简单的字、词、句、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分析、归纳等,在帮助学生记忆字词、掌握句式、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对材料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记录在笔记本上。“微笔记”保留了读书笔记的基本作用,但它却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微笔记”的特点
由于“微笔记”采用简单的字、词、句、表格等对阅读材料进行整理记录,使得它的形式短小灵活,在实施过程中易于操作。同时,表格、思维导图的使用使得“微笔记”告别了单一化的摘抄,形式多样直观,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微笔记”的实施原则
“微笔记”在实施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应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形式和指导方法,在不增加学业负担、不减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指导方法上也应有别于传统的简单批阅的方式,增加和学生的一对一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变化,给予及时的指导。
二、“微笔记”的设计与实施
(一)“微笔记”的设计
1注重文字积累,设计摘录式“微笔记”。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字、词、句式的积累仍然是阅读的主要内容,因此针对低段学生设计摘录式“微笔记”,将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语、成语、句式等摘录在笔记本中,并在进行记录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引申,如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接龙、词语在规定句式中的应用等。2关注文章整体,设计纲要式“微笔记”。对于中段学生而言,在进行字、词、句积累的同时应强化对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针对中段学生设计纲要式“微笔记”。学生在对材料内容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结构提纲、情节提纲等不同的方式用简要的语言列出材料的提纲,从而对材料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3重视阅读感悟,设计评论式“微笔记”。;高段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还要对阅读材料表达的思想有很好的领会,同时也要对材料中的观点有自身的看法,因此针对高段学生设计评论式“微笔记”。学生可以在对材料内容整体掌握的基础上,利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并对文中的观点写下自身的点滴感受。评论式“微笔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真正实现了由“教师到学生”向“文本到学生”的转变。4扩大知识层面,设计目录式“微笔记”。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经常牵扯到背景知识的了解及交又学科内容的出现,对于这种情况设计目录式“微笔记”以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记忆。目录式“微笔记”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于不同门类信息的管理和记忆,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也能方便快速地查询。
(二)“微笔记”的实施
1学生自主进行。“微笔记”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改变传统的由教师每天布置读书笔记的形式和数量的方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内容进行记录。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能力的差异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微笔记”记录量进行把握,每天的笔记量应保持在很小的数量,使学生能够轻松完成。2强化工具书的作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陌生的字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这些字词的处理正是素材的积累过程。因此在“微笔记”的记录过程中鼓励并辅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运用字典、词典对阅读中的生字词进行逐一的查阅,弄清其读音、含义、用法、出处、近反义词等相关内容,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后进行合理的记录。3复习与运用。“微笔记”不能作为整个阅读过程的终结,记忆本身就是一个往复多次的过程,应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复习,让其对所记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巩固。由于“微笔记”简单短小的特点,适合利用零星的时间进行浏览和记忆,因此鼓励学生多利用各个课程的学习间隔进行复习与巩固。模仿是创新的前提,成功的模仿是创新的开始,“微笔记”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素材时,应积极引导他们将这些素材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三、“微笔记”的评价
篇6
关键词:质量 理念 特别 跟踪 正能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毕业班的教学是学校向社会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一线教师,深深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而抓好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班级管理规范。
育才小学的特点是小班化教学,学校的教学理念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都能因为被充分关注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1.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上采取自主回答问题的方式,不指名具体学生回答问题,反而每个人都会站起来,积极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让优等生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那些遇到难题有依赖心理的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当学生课堂作业中遇到难以下笔的题目时,不是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让他们各人先在练习簿上试着写一写,再进行集体交流,最后进行面批。采取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关注课外阅读的积累
县教育局教研室推出了“小学语文诵读工程”,教学过程中我就特别重视督促与指导学生的阅读,并且让读与写结合起来。凡是推荐阅读的书目,均布置学生在假期中就准备好,利用假期进行“预读”。开学以后,再带领大家进行梳理,把要求阅读的内容做好计划,每读完一本书就记录在学生的“阅读档案”中,每个月统计一次,看谁的阅读量大,同时开展读书笔记评比,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了有效地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其中的不足,即学生之间竞争不激烈。后进生积极性不高,优等生也自以为“稳坐钓鱼台”,缺少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于是每次学业测评或是评比类活动之后,我都会公布全镇最好的成绩,甚至故意编出一个比本班优秀学生略高一点的成绩,以此来激励他们“更上一层楼”。这学期又把阅读的“月评比”改为“周落实”。让学生把任务分周计划,并且张贴上墙,每周的下半周根据他们贴在墙上的计划随时抽查,任务完成好的表扬,可以在剩下的几天稍作休息或自行安排其它内容,完成不好的跟踪检查。这样既体现了优等生的优越性,也有效促进了成绩相对落后同学的继续努力。
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学生的思想波动较大,根据以前的经验学生在这个时期会出现逆反、消极等现象。作为班主任,争取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塑造一批积极、乐观、向上的未来建设者,显得尤为重要。
1.细微着手,抓管理规范落实
这几年学校非常重视管理规范的养成教育,而班主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管理规范的落实。大庙小学在“善小教育”行为习惯中强调“小事做好,才能成就大事”。我校所有班主任都是到校第一时间先进班级,和学科教师分工负责带领学生上早读。候课铃响后安排学生背诵古诗,确保了学生候课时间有事可做的同时,又加强了对必背知识的巩固。协调好任课教师,保证上课时间教室“无空堂”。严格要求学生做好班级日常值日工作,在班级获得流动红旗的时候,我对学生说:“感谢你们给老师提供上台领取流动红旗的机会!你们让我感到自豪,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2.激励赏识,建浓郁班级文化
上个学期,为了方便教学,我主动带来一个时钟挂在教室的墙上,告诉同学们,班主任也是班集体的一分子,有义务为班级做贡献,以此激励同学们也能积极为班级做事。果然,这个小举动带动了班级的好多人:班长主动把自家的保温壶带到学校,为同学提供热水;两位女生自发把家里的兰花带到班级等。项军同学曾对班级事务不太上心,据了解他对金鱼比较喜爱,于是我花了5元钱买了两条金鱼带到了教室。不出所料,项军主动申请养护金鱼,整整一个学期,他都细心地照料。不仅如此,还主动买来新鱼缸,申请管理教室的门钥匙。看看,这5元钱换来的收益价值多少个5元啊。
班级的“积星榜”是进行赏识教育的主阵地。班级获得流动红旗了,为他们来个合影;参加学校活动,积极努力的,也给他们留个影。班级的各项活动,都为学生们拍下照片,让照片记录他们成功的时刻,快乐的时刻,让他们的风采在光荣榜上发光。两个月后学生们就要毕业,把这所有的美丽瞬间赠予他们,一定会在他们尚还稚嫩的心田里,播种下颗粒饱满的种子,进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3.榜样引领,创优秀班集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距离的榜样更能给孩子带来无限的正能量。“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是送给我班班长任文晓的一句话。她自幼右腿残疾,走起路来总是有些颠簸。对于这个孩子,培养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许比学习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工作中我尽量多的为其提供能展现她才能的机会,当然,她也凭借着刻苦与努力,一次次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家长会上,推荐她的家长作为代表发言,这让其他学生羡慕不已。任文晓同学无论是学习还是品行,都让大家为其竖起大拇指。她身上折射出来的光芒,就是用来教育其他孩子最好的教材,从她那里,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刻苦、什么是乐观,学会了怎样做最好的自己。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的班级弘扬一种积极向上的正气,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十佳完美教室”。
虽然我们的工作是具体细致、琐碎繁杂的,但不妨放下焦躁,慢慢品味它的甘与苦。让科学的管理方法,灵活有效的带班艺术,协调融洽的师生关系,来保证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54-01
五年级属于小学的中高阶段的教学时期,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十分的关键,因为进入“小升初”的最后阶段六年级的学习任务更加的重,需要学生全面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而在进入六年级前的五年级的学习就是一个打好基础、慢慢适应更加多的练习任务向后一阶段过渡的重要过程。在五年级的课堂教学上,就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随笔训练。但在目前的课堂练笔教学中,往往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练笔的题目选择得不好;没有先让学生自己做再进行讲评,而是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讲了;练笔的形式单一,学生的课堂练笔的积极性不够高等等,这应当值得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对课堂练笔教学的有关内涵的理解
1、课堂练笔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课堂练笔教学,就是指在特定的课堂时间、空间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教学过程,包括学生的做练习与老师的即时讲解的过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能再像以前应试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而是要更加注重“教学与练习的结合”。在一堂课中,单单是对知识点的讲解,而全无让学生动手做练习的环节,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甚至还会达不到预定的应有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得比较快,如果一节课全部都是讲解知识性的内容,那么一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点。
2、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特点 与知识点的教学一样,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课堂练笔教学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是课堂练笔教学具有针对性。不像课外或者课后的作业、练习,课堂练笔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所以课堂练笔教学的内容主要就是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相关的练习。其次,课堂练笔教学具有及时性,这种及时性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复习本节课的所学内容来说的,能在教完知识点的内容后通过练笔的教学来达到及时复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课堂练笔教学的及时性体现在教师讲评的及时,课堂练笔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学生在做完后,教师能及时地进行讲评,来达到课堂练笔的最好效果。第三,课堂练笔教学还是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笔教学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课堂上多余时间的练习来看,而是要当成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课堂的练笔,及时掌握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分析查找原因,争取在下节课改正过来。
二、在小学语文五年级进行课堂练笔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大力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上,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以此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但是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同时教学的内容并不能让学生与老师真正地做到像一般人那样的面对面地聊起来,这容易偏离教学的中心,实际上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所以这就需要有一种有效的形式――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把课堂练笔作为一种载体,在学生的做练习与教师的讲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例如对问题的探讨,对本节课学生还有不懂的地方能及时请教老师,或者一起探讨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增加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性,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
2、能为小学五年级学生升入六年级后尽快适应新的学习阶段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年级,六年级由于面临“小升初”,要更加突出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上,更加注重课堂的练笔,通过有限制性的练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点的目的。所以在五年级阶段的学习就非常重要了,在学习与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意识地向六年级阶段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注重课堂的练笔教学,这样就能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学生的基础,为取得好成绩做好铺垫。
三、如何做好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课堂练笔教学设计
1、要增加课堂练笔的形式,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 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要根据教学改革的背景进行改变,要创新课堂练笔教学的形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的只是单一的做一些题目、习题等,而是要把“口头式”的练笔与“练习式”的练笔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一课时,可以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头式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对信念的理解”等。
2、要注重课堂练笔的时间的把握 要对课堂练笔的时间做好规划,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会影响到对知识点内容的教学,太短了也达不到练笔的效果。而在课堂练笔的时间上,对学生做题的、教师讲评的时间也有安排好,要保证这两方面都能进行下来。
3、要注重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课堂练笔教学中,其内容一般是每节课学的文章后面的课后练习题,这些题有做的必要,但是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课外的补充,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把课后的习题与课外补充的习题有效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唐兰;裘锡圭;《中国文字学》;《文字学概要》
Abstract:“Summary of Literature written” by Qiu Xigui and “Chinese Philology” of Tanglan had the milestone significance in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logy.This two books both deeply state the origin,property,structure and shape of Chinese character.This paper superficially compares some of their respective ideas on these aspects.
Key words: Tanglan; Qiu Xigui; Chinese Philology; Summary of Literature written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1949年,唐兰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字学》,此书是在唐先生1935年出版的《古文字学导论》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一部研究中国文字的专著。该书将古今文字的研究相结合,从文字学整体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中国文字的起源、构成、演化及变革等问题做了阐述,批判了六书说,开创性地提出“三书”说,重新树立了人们对汉字结构的观念,促使后人用新的眼光去研究中国的文字学。
《文字学概要》(下文简称《概要》)是裘锡圭先生编著的,商务印书馆1988年初版。该书从汉语实际出发,突破文字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和范围,系统而独创地阐述了文字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尤其是在汉字的起源、文字形成过程与汉字形体演变、汉字结构理论等方面作了细致而谨慎地论证,分析了传统“六书”说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分类理论与范畴,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由于两部专著所处的时代,研究的目的,出发点及角度等诸方面的不同,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近年来,中国汉字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裘先生所掌握的资料和成果比唐先生更加全面、系统,因此在理论完整性和稳妥性方面更加有优势。以上是对这两本文字学专著从整体上做一个比较,下面将从汉字的起源,性质,形体,结构等方面做一个系统的论述。
一、 关于汉字的起源的各自观点
两本专著都对汉字的形成和起源问题用以专门的章节做了论证,唐先生的《中国文字学》结合史前文化考古,来探讨汉字的形成及其时代。唐兰先生认为,所谓结绳记事、仓颉造字或者八卦的传说都不是汉字的真正起源,在对这三种传说作出评介后,他提出自己的观点,即文字的起源是绘画。他在书中写道:“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跟人像,这是文字的先驱。但是绘画只能描写印象,表现自然,不能完全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所以不是文字。经过很长的时期,人类有渔猎社会,进入了农业的社会,有了相当安定的居处,由小的部落积累成国家,有了剧烈的战争,交通一天一天的繁复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密切起来,许多歧异的语言混合起来,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在这个时候,有人画出一只老虎,任何人见了都会叫做‘虎’,画出一只‘象’,任何人见了都会说‘象’,有了图画,加上了统一的语言,如其那时的文化已经发展到那种需要,就立刻有了文字。”这段文字说明了:绘画是文字的先驱,但还不是文字;文字的产生需要社会发展作为动力,图画和语言结合就产生了文字的需要。
裘先生在《概要》中,通过陶器上的符号与古汉字的比较并参照纳西古文字的特点推测汉字的形成和起源。裘先生指出,文字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从图画,到近似文字的图画,即文字画,然后产生了跟图画有明确界限的抽象的表意字,自此才算是真正的文字符号。裘先生认识到在原始文字时期就有了假借字,并且“跟图画有明确界限的表意字的开始出现和假借方法的开始应用这两件事,在时间上不会相距很久,很可能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可以说,跟图画有明确界限的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现,是文字形成过程正式开始的标志。”裘先生还用纳西原始文字来证明了形声字的出现。
《中国文字学》在“文字发生的时代”一节中从卜辞、历史和历法的发明三方面论证了“文字的发生,总远在夏以前。至少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文字已经很发展了。”
裘先生关于文字的起源时间问题提出了“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汉字是怎样从最原始的文字逐步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文字体系的?”就这两个问题,裘先生根据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文字有关的资料进行了详尽地讨论。关于第一个问题裘先生认为:“如果说大汶口文化象形符号可能曾与原始汉字同时存在,互相影响,或者曾对原始汉字的产生起过一定的作用,距离事实大概不会太远。由此推测,汉字形成过程开始的时间,大概不会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关于第二个问题《概要》中写道:“到了公元前三千年末期,随着夏王朝的建立,我国正式进入了阶级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有效地进行统治,必然迫切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文字,因此原始文字改进的速度一定会大大加快。夏王朝有完整的世系流传下来这件事,就是原始文字有了巨大改进的反映。汉字大概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在夏商之际(约在十七世纪前后)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的。”
关于文字的起讫问题两本专著都只是从旁进行讨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更多考古资料的发现。
二、关于汉字的性质、形体的各自观点
《中国文字学》在“中国原始语言的推测”一节中,唐先生说“中国的文字,一个字只代表一个音节,但是她的语言,却不是单音节的。这种错误是由于没有把‘字’和‘语’分析清楚的缘故。‘字’是书写的,一个中国字,是一个方块,也只代表一个音节。而‘语’是语言里的,在语言里是一个不可分析的单位,写成文字时,有时可以只是一个字,但碰上双音节语或三音节语,就必须写成两个或三个字。”
在“中国文字和世界各区域的文字”一节中提到了“中国文字的变为注音文字,而不变为拼音文字,显然和她的语言有关。一个字既然是一个音节,有一千多个声音符号(其中大部分就是意义符号),就可以把这个民族的语言通统写出来,又何须另外一套拼音的方式呢?”关于汉字的性质,唐兰先生从中国的文字和她的语言方面作了笼统地论述,那么中国的文字到底和她的语言有怎样的关系呢?汉字在形式上又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呢?
裘先生在《概要》中剥茧式分析论证的非常清楚。他为汉字的性质作了专章,突破性地把汉字性质分为两个层次来讨论,一是文字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性质,“语言有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也必然既有音又有义。就这一点来说,各种成熟的文字体系之间并没有区别。”汉字的性质从这个角度分析,应该称为“语素―音节文字”。二是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符的性质。各种文字所使用字符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裘先生还对这三类字符分别作了详细地阐述,创新性地提出了“记号字”的用法。汉字的性质在这个角度应划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来分析,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上可以说是西周以前),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称为意符音符文字,即意音文字;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裘先生从汉字的形式出发指出,汉字的书写单位就是通常所说的字,每个字通常都念一个音节。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语素占绝对的优势。一般而言,一个汉字是为一个单音节语素而造的。这是汉字形成一个字念一个音节的局面的主要原因。至此,就将汉字的性质以及和汉语的关系做出了清晰细致的阐述。
唐先生在全书的最后一章“文字的变革”中讨论了汉字形体及其演变,唐兰先生按照时代和地域将古文字分为殷商系文字、两周系文字和六国系文字。裘先生承袭了唐兰先生按照时代和地域将古文字阶段的汉字分为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
在分析籀文的时代问题上,唐先生主张籀文是东周时代的一种文字,“《古今人表》把史留放在春秋战国之际,正是《史籀篇》的准确时代。”但是裘先生经过详细地比较,在谨慎论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目前掌握的古文字资料非常有限,不能因为在现有的较早资料里看不到这些字,就断定他们当时还不存在。所以我们认为把籀文的时代推迟是缺乏充分根据的。与其相信近人史籀不是人名、史籀就是史留等揣测直说,还不如相信去古未远的汉代人的旧说。……我们认为《史籀篇》应如汉人所说,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的一部字书,籀文就是周宣王时代的文字,只不过在后来的传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些讹误。”
在大篆的名称问题上,唐先生按照自己的观点把“春秋时到战国时期的文字”称为大篆;对这个问题裘先生快刀斩乱麻,把长时间以来争议很多却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大篆的名称干脆舍去不用。
唐先生对于汉字形体及其演变的阐述主要是对各种字体形成时间及其作家的考证上,引各家之言来论述字体的来龙去脉。《概要》侧重于考证文字形体的特点以及对文字形体资料的研究,列举大量各种字体的实例,详细深入地分析归纳了各种字体的形成基础、构造变化、以及字体之间演变的相互影响。
三、关于汉字的结构的各自观点
汉字的结构可以说是两本书分歧最大的地方,两本专著都对六书说做了分析,提出六书不合理的地方,唐先生是最早对六书进行深入地探讨并提出新的文字结构理论的人。在论述汉字结构时,对传统六书进行了批判,“六书说能给我们什么?第一,它从来就没有过明确的界说,各人可有各人的说法。其次,每个文字如用六书来分类,常常不能断定他应属那一类。”唐先生认为“六书说”在界定以及义例上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以至于在实际应用时,界限难以清晰。作者突破几千年来六书的束缚,开创性的提出了三书说:
一 象形文字
二 象意文字
三 形声文字
唐先生认为,“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形声文字是近古期的声符文字,这三类可以包括尽一切中国文字。”那么非图画文字呢?唐先生对此并无交待。裘先生在《概要》中就这个问题指出:“唐先生的象形和象意字都属于图画文字。所以在三书说里,非图画文字类型的表意字是没有位置的。大概唐先生认为那些字都是后期的,而且数量也不多,可以不去管它们。但是作为关于汉字构造的一种基本理论,不考虑这些字,总不免是一个缺陷。唐先生曾把这种字称为变体‘象意字’。这当然不是认真解决问题的办法。”唐先生利用古文字材料大胆地突破束缚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对汉字结构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裘先生对汉字的结构问题态度严肃,他作为汉字构造的理论就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到所有的汉字。裘先生并不像别的学者那样把理论绝对化,而是使理论尽可能全面而详尽。
唐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还指出:“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文字的形意声能割裂来看吗?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汉字都是音义的结合体。对此,裘先生在《概要》中恰如其分地提出质疑,“唐先生所说的文字的形意声,就是一般所说的文字的形音义。……象形字固然是词的书写形式,象意字和形声字又何尝不是呢?为什么单单把象形字跟字形联系起来呢?如果从字形跟所代表的词发生联系的途径来看,象形字跟象意字并没有多大区别。因为象形字所像的形跟象意字的字形一样,也是表示字义的。词并没有一个独立在词义之外的、可以为象形字所象的‘形’。” 唐先生的提法并不完善,缺乏逻辑,裘先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客观地指出唐先生的缺点和不足,从汉字的性质角度给予我们启发性的思考,使后来的学者能够在更加科学的成果的基础上对汉字的结构进行研究。
并且,唐先生在《中国文字学》对象形字的定义也有一定的问题,唐先生认为:凡是象形字:
一 一定是独体字,
二 一定是名字,
三 一定在本名以外,不含别的意义。
这个界定是很科学的,但是在和象意字进行划分时又显得混乱不清,裘先生在《概要》指出了唐先生的不足,他说,“上”、“下”在《古文字学学导论》划分为象意字,但在《中国文字学》中又和“”、“”一起划分为象形字。可这象形又与唐先生对象形所下的界定不符。
除此之外,裘先生认为《中国文字学》中的三书不包括假借也是不合理的。
通过分析裘先生概括出唐先生的三书说存在的问题有四个方面:“(1)没有给非图画文字类型的表意字留下位置;(2)把三书跟文字的形意声三方面相比附;(3)象形、象意的划分意义不大;(4)把假借字排除在汉字基本类型之外。”
裘先生对唐先生的“三书说”进行了批判的继承,他认为应该“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表意字使用意符,也可以称为意符字。假借字使用音符,也可以称为表音字或音符字。这样分类,眉目清楚,合乎逻辑,比六书说要好得多。”另外,作者对其“三书说”中的表意字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划分,共计六类:一是抽象字。二是象物字。三是指示字。四是象物字式的象事字。五是会意字,按其会意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六个小类:图形式会意字;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其他(指不能归入以上各类的会意字)。六是变体字。这样的分类方法有助于解释事物的内部关系。
此外,裘锡圭先生还认为,少数字不能归入“三书”的范围,主要包括:记号字;半记号字;变体表音字;合音字;两声字等等。作者对汉字结构进行了全面、分类细致、深入的研究。尽管这样的分类可能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有些创新的部分,例如对会意字分类中的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和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等的论述,对文字学领域的研究有莫大的帮助和价值。
以上三点是笔者对两本文字学著作粗浅的比较,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文字学概要》和《中国文字学》还有很多地方的观点不尽相同,限于笔者才疏学浅,不能一一进行系统的论述。即便如此,两本著作贯穿古今文字学的研究,凝聚了唐先生和裘先生研究的心血,对于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 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 周有光.文字演进的一般规律[J].中国语文,1957(7)
篇9
本课教学,教师通过导学,让学生尝试联结。学生在联结性学习中,借助比较、联想,主动发现与建构,获得言语意义。比较、联想,是学生发现联系,进行联结性学习的的基本方法。
比较。通过比较,把握事物内在的本质意义,实现“言”与“意”的联结。晏子劝说齐王不求山神,不求河神的语段有相似之处:内容结构是相同的,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再说出其中的理由;言语形式是相同的,以“……好比……”的句式形象地说明了草木对山神的重要,鱼虾对河神的重要。在比较相同中,让学生发现晏子劝说齐王的艺术。同样劝说的语段,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其不同之处:晏子劝说齐王求求百姓的语段中存在空白,即课文省略了求百姓的原因。在比较不同中,让学生发现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并借用上下文语境进行补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联想。由此情境而想起彼情境,实现“知”与“能”的联结。第一,“齐王,我们国家很久没下一滴雨了,庄稼枯死了,我们百姓要饿肚子了。齐王,你就带着我们去求山神吧!”“求山神不行,那就带我们去求河神吧!”第二,“那怎么办呢?听说花神最漂亮,要么我们去求花神吧!”第三,有个小朋友不爱护自己的教室,见到垃圾不捡起来,课桌椅乱了,不整理。如果这个小朋友是你的同学,你该怎么劝他呢?提示:教室好比什么呢?学生在新的情境中,由三个逐层递进的言语话题,联想到课文中晏子劝齐王不求河神、不求雨神的语段。联想的过程,说明学生已从课文提供的语言现象中把握了其本质的言语规律,并通过言语实践,迁移运用言语结构。同时,生活化的言语交际情境,构建了学生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联。
篇10
一、自主预习的方法要教
我们知道低年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很明确:识字、写字;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积累少量的词语。我们只要不偏离重点,是比较容易把握的。而到了中年段,识字、写字依然是重点,但已不是最主要的了,学习的重心开始向学习阅读转移,因此,我们常常眉毛胡子一把抓,上不完课。为了完成任务,便把识字学词的任务一下子抛给学生,主要方式是课前预习,上课时检查。学生一汇报字音、字义、词义就算达到目标,却没有考虑过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其实,如果我们调查一下就会发现,多数学生在预习时都是翻一些现成的学习资料照搬照抄,自己大多是不动脑筋的。因此也许不必读课文就能完成老师的一系列预习要求,然而却没能形成什么能力。出现这种现象,不能怪学生,从一二年级手把手地教,到三年级突然全放手,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必然茫然失措,想不摔跟头都难。许多学生会从此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在我教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叫一个学生说一个字的字义,学生说不上来,我就让他查字典,结果他很快找到了这个字,却不知道哪里写的是这个字的意思,包括字典中的“~”就是代替这个字也不知道。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以前教过的三年级学生可能那个时候也看不懂字典,而我当时认为这并不难,不用教的,那就可想而知让学生通过查字词典理解词语是多么难。所以,我们不能高估学生,不能放过一个细节,预习方法要教,我们要将整个预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一点一点地教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怎样的预习才是真正动脑的读书。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要怎么做呢?首先,老师要考虑预习的内容,必须是孩子能够做得来、又不能生搬照抄的。比如,要预习生字,就要和读课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文中把生字词圈画出来,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读课文才能完成;要让学生查字典、词典了解字义、词义,就让学生把字词在字典中的页数标在书上,把字在文中的义项标出来,字典中例举的词抄两个,把词的意思写一写。这样,孩子想偷懒也不行了。第二,要想让孩子自主预习,查工具书的方法更要教到位。一二年级时,我们所教的查字典,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识字,只要学生找到这个字,知道它的字音就可以。而到三年级,我们再让学生查字典,主要目的就放在了了解字义、运用生字上,这就需要学生看懂字典中的一个个符号,知道哪里是字的不同解释,哪里是由这个义项引申出来的意思,哪里是字典中举的例子,多音字的其它音在哪里能找到……这些我们成人认为简单、而语文教材又没有明确指出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大家是最容易忽视的,也是必须要教的。它们看似简单,却需要反复的运用才能掌握熟练。就像现在的数学课,把上下、左右、前后这些方位的认识也作为教学内容来教,而以往这些内容可能都是要由家长来教的。在要求学生查字词典理解词语的时候,要选几个字词做例子,指导学生看懂字典词典,选择恰当的义项。在课堂检查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查字典的过程,给学生以鼓励。同时,又要提醒学生,在理解字词时不能过分地依赖字典词典,自己能够理解的,自己理解;自己说不清楚的,查字词典后,要把字词典中的意思变为自己的话,这样才是真正地掌握了。否则,学生在长时间使用字词典以后,也会形成一种固化思想,不动自己的脑筋。这也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字词的方法。
二、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教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