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服务范文

时间:2023-07-23 09:3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企业融资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篇1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服务

[中图分类号]F2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6-0101-02

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紧贴市场需求产生的,其投资渠道相比于政府投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而言更加多样化,而且一般具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和经营管理主体、规范的企业制度,通过为入孵创业企业提供服务,帮助其实现市场价值,从而获得创业服务应有的回报,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值。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在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改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相对于民营孵化器数量和规模的迅猛扩张,很多的民营科技孵化器还固守在物业等传统的服务领域,孵化服务品质上亟须提高。要提高孵化器的孵化服务质量,如何发挥融资中介的作用,不断改善在孵企业的融资环境是必须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融资中介服务理论

目前,国内外融资中介服务研究以交易成本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强调了市场经济中的中介服务组织的功能和作用。R.H.Coase(1937)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狭隘观点,在把交易成本看作是企业和市场运作的成本,指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支付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这一理论被其后的经济学家称为“科斯定理”。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着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中小企业如果完全靠自己能力进行融资,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环节或某些方面力不从心,或者缺乏某类资源,都需要中介组织从外部支持帮助或委托,综合利用比较优势,互补互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介组织的服务可以极大满足企业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是企业融资的重要保障。

二、融资中介服务的主要方式

目前,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在孵企业能够获取的融资中介服务的形式主要有政府资助、银行贷款、风险投资。

1.政府资助:对于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来说,获得的政府资助主要来自于各项优惠政策,使在孵企业获得相应的启动基金、减免税费、廉价快捷的技术服务等以及国家、省、市的各专项资金。

2.银行贷款:目前各家金融机构已经基本形成了功能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非常重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并积极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有的银行还在相关服务中建立了对科技行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机制。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这是当前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最为主要的渠道,也是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提供孵化品质的工作重点。

三、当前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融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科技孵化器如果不能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那其对创业者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而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就比较单一。相比于政府举办的孵化器来说,民营孵化器对入孵企业的投入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和银行的间接融资的机会较少,因此只能通过灵活的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作为融资的途径。但由于民营孵化器缺乏政府背景,其能够吸引的风险资本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往往只有几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资本,连支撑一个大型科技项目都非常困难。而且,这些资金需要分配给入孵的各种有融资需求的科技中小企业,分散了风险资金的使用。

2.引入风险投资缺乏专业性

在某种程度上,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片面追求规模效应,对产业定位、产业特色和自身优势等认识不足,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这制约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专业化,结果导致孵化企业专业方向较多、分散,无法形成集中效应和有效的风险引入机制。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投融资中介,在引进风险投资时,未充分考虑风险投资与重点发展领域的专业化融合。由于未刻意建立或引进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这样不利于降低孵化器的经营风险,也不利于提高孵化的成功率。而由于科技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为降低风险,风险投资领域逐步向专业化发展,投资趋向于选择自身所熟悉的行业领域,更有利于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和投资后的管理。

3.风险投资对科技中小企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偏好

不管是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身建立的或者引进的风险投资机构,按照目前的投融资体系的运营情况,都不能保证入孵企业从初期萌芽状态到最终形成产业毕业的各个阶段,都能非常有效地获得资金支持。风险投资大多投向较成熟项目,较少投向早期项目。从国际风险投资来看,风险投资主要应投向创立期和扩展期,而不是成熟期。而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是一个艰难、漫长和充满风险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要经过多次惊险的跳跃,资金的需求不仅仅发生在孵化企业的起步期,进入孵化器的企业在开始的最初几年通常会经历一系列的困难时期,要使其发展成为成功的公司,它需要不断获得财政支持来源。风险投资机构对科技中小企业成长的各个阶段(孕育期、创建期、发展期、成熟期)有不同的偏好,尤其是只有少量的风险投资机构偏好在孕育期提供“种子资金”。

四、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融资服务改进策略

1.吸引政府参与,拓展融资途径

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一般以自有资金投入和引入民间资本作为给入孵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要途径。实际上,政府对孵化基金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孵化基金所从事的投资领域是一般投资者从纯商业的角度较少考虑或不敢轻易从事的。这项工作对政府而言也是必要的,因为通过孵化基金可以鼓励更多的人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进步创造新的增长点。政府的参与将会带动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的跟进,也可以更好地引导民间资本从事风险投资的活动。各级政府每年都会有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发展,因此通过各种形式吸引政府参与到民营科技孵化器的融资平台建设中来是提升孵化器融资水平和拓展融资途径的重要保障。

2.打造特色园区,引入专业风投机构

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强化产业集聚机制上多下工夫。这对于解决诸多民营科技园区的产业结构雷同、缺乏产业特色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善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融资服务水平也大有裨益。通过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和强化产业集聚机制,不断营造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可以吸引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进驻。如软银中国是一家专业性投资IT类产业的风险投资企业,该公司投资过阿里巴巴、盛大网络等企业,但对于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技术等并非熟悉的高科技领域从不涉足。因此,充分发挥民营孵化器的机制优势,改变原有的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形成孵化器的产业特色,对改善民营孵化器的融资服务水平也是相当关键。

陈 斌 周 萍: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融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全程跟踪企业,提升融资服务水平

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要根据入孵科技中小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的特征,分析出该阶段企业的主要风险、融资规模及资金用途。在产品和企业成长的初、中期,企业的风险远比中、后期为大。在成长阶段后期,企业已有稳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稳定的现金流入量,其总体风险已经大幅度降低。许多科技中小企业在每一阶段的完成和向后一阶段的过渡,都需要资金的配合,而每个阶段所需要资金的性质和规模都是不同的。因此,作为融资中介,民营科技孵化器要合理引导种子资金,在企业有融资需求的各个阶段都能及时提供服务。

五、结语

民营科技孵化器在培育科技中小企业,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服务水平尤其是融资中介服务水平还有很大可提升空间。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只有有效地进行资金的筹措和利用,建立新的融资管理体系来解决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融资瓶颈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入孵企业的资金难题,提升孵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斌.浅析南通市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J].价值工程,2010(11).

篇2

截止2013年底,民营企业的数量已经高达1870万户,已经是全国企业总数的84%。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命脉,每年缴纳的税收是全国总税收的70%,民营企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贷款。调查显示,30%的民营企业将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调查了100家民营企业,其中25家企业在中国银行有贷款,30家分别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有贷款,45家在三家或更多家有贷款,数据显示,大多数民营企业在银行都有贷款,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民间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表现较为活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均有过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的经历,融资利率在上44%左右,是典型的高利贷。有项数据表明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15%的民营企业表示从银行贷款还算顺利,35%的民营企业表示较难,50%的民营企业表示十分艰难。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已经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造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原因

3.1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

3.1.1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混乱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许多民营企业常常不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准备一套账本,专门应付税务部门检查。实则,账目不清,有的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也存在缺陷,管理者只考虑是不是自己家人而不考虑业务水平,财务人员身兼会计、出纳、稽核等多个岗位,无法有效地实现财务的管理监督作用,财务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资金管理混乱,经营决策不靠财务分析而是经营者自身的经验,没有科学化的依据。

3.1.2资金链存在风险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民间借贷数额较小,自有资金周转频率有限,压资本金的情况时有发生,政府扶持惠及民营企业的机会较少。民营企业的资金链随时存在崩溃的可能

3.1.3抵押、担保困难缺乏可以抵押担保的优秀资源,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有局限性,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少,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少、设备老化、厂房建筑物少之又少、无形资产更是罕见,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也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民营企业贷款常常因为找不到担保人、抵押物而不能实现。自然而然形成融资能力低下的情况。

3.2金融机构的存在原因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机构的缺位和多元化债务融资工具的缺乏,使民营企业不能像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那样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3.2.1融资费用高,地区差异明显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环节,都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抵押登记、信用评估、财务审计费用的支出,民营企业一般融资金额较少,筹集资金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据中国人民银行(行情专区)调查统计,2013年度终了,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分别是8.98万亿元、2.76万亿元、2.36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总额的52%、18%、16%,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

3.2.2从金融机构的设置上分析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从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设置情况来看,缺乏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以及中国民生银行等他们的数量和资金实力还远远不够,不足以提供融资支持。

3.2.3限制条款多,数额有限股权筹资与债务筹资相比存在资本成本高、股利一般会在税后支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的费用。降低净利润。并且都有比较严密的制度限制,造成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融资来源狭窄。

3.2.4银行体系制约民营企业融资民营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业,银行事先会对融资单位进行调查其偿还能力和资信状况、抵押担保能力、贷款管理成本等才签订合同。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无论从其哪一方面都存在缺陷和漏洞。银行就会区别对待大企业与民营企业。典型的结果就是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规模大、管理健全、信用等级高的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融资需求。

4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路径研究

4.1从银行方面解决融资困境

4.1.1深化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①增加融资服务窗口,适当放宽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改善审批环节复杂、繁琐的弊病,提高服务质量,开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品种。②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营造上市环境,使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尝试债券与股权融资,同时积极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采取兼并、联合等手段积极吸收资本,扩充民营企业自身实力。

4.1.2建立和发展直接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合作银行或合作金融组织。①针对民营企业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②发挥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面向民营企业,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且多发放小额贷款。③发挥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融资机构金融租赁、典当行的作用。④建立民间信贷融资平台。利用民间资金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引导民间融资成为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纽带。⑤大力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并放宽政策,提供优惠,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自由、平等、广阔的融资平台

。4.1.3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融资担保,即借贷活动的信用保证,是融资活动中担保机构以一定的财产为基础约定的保证债务的履行和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各项法律措施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担保机构为债务人融资所做的保证。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担保的扶持力度,缓解民营企业融难的关键性问题,许多地方财政局决定对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费补贴,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4.1.4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经济,从投资浮动、投资结构、基本建设贷款等方面入手优化投资机构,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有效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

4.1.5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资信评级制度。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是极具生命力和成长性的因素,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交易链条,信用出现问题双方的交易成本自然偏高,建立民营企业贷款信用评级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改变以往评估机构技术落后、管理单一、可操作性差、机构数量少,服务水平不足的缺陷。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资信评估体系,加强评估人才培养。

4.2民营企业从自身解决融资难困境

4.2.1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热情,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能够改善民营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账目不清,财务信息失真的现象,完善的财务体系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4.2.2发展行业协会各民营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协会当中,经常与会员交流、探讨,许多会员熟悉行业内部事务,协会一般与政府还保持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维护各方利益的同时,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地解决。

4.2.3有效利用P2P贷款模式P2P—可以简单解释为“人人贷”有资金、有理财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有借款需要的单位或个人。无需抵押,通过了解身份信息、银行信用记录来确定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双方签订借款协议。P2P模式能够直观、透明地感受到自己为他人创造的价值,风险分散、门槛低、渠道成本低、每个人都有可能是P2P信用的受益人和传播者,使闲散资金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有效利用,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4.3政府层面解决融资难困境为了贯彻十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市场化方式,完善服务体系,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4.3.1为民营企业设立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政府制定中央财政预算时可以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可以利用专项资金,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前景的核心技术,发挥专项资金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引导作用。

4.3.2改善融资环境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优化建立办法,实施服务品质奖励等机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努力,鼓励民营企业参股担保公司,制定合理的担保金比例,理清各方面利益关系,使信用担保机构发挥最大作用。

4.3.3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实现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争取能够建立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多领域、专业、便捷的服务体系。例如:组织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针对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财务管理、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技术升级和改造、创业指导、法律顾问、风险评估、质量标准等,进行一对一的公共服务。

4.3.4促进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挥中央财政在民营企业国际合作的统筹和协调作用,鼓励加快引进先进技术,避免盲目引进和恶意竞争,鼓励民营企业从国外合作单位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我国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银行;政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自我融资的利用率

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内源融资,提高使用效率。内源融资应是民营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及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市场需求及生产规模的约束,很难承受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必须注重自有资本的积累,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内源融资,提高内源融资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向管理要资金,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金。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使企业流动资本得以节减,现金流量得以增加。另外,企业要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分配制度,提高内源融资的利用规模,从而达到突破企业自有资金瓶颈的制约。

二、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解决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拓宽直接融资的渠道。比如通过创建创业板、二板等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放低企业上市门槛,或者通过开设一些小型交易所,开辟民营企业上市的特别通道,使股市为民营企业服务。目前沪、深两地的证券交易所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创业板、二板市场对成长型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条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这样不仅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规范民营企业,促其实现改制同时消除所有制歧视对于国有和民营都一视同仁,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选择上市交易所时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海外上市,这也是民营企业又一条好的筹资渠道。浙江民企已不乏从创业板、二板及海外上市成功融入资金的。此外,还应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三、解决浙江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难以筹到资金,对于政府和银行都会有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银企沟通合作。现在银行有钱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风险难把握,当然不敢放贷。作为政府就要帮助做好信息沟通工作。二是在在金融政策上,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主动为民营企业贷款,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进行贷款的条件、方式与品种,以适应民营企业贷需求频率高、金额小、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特点的要求。政府在制定面向民营企业金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以往政策的缺陷,并在制度等方面给商业银行松绑,改革某些不适于民营企业信贷服务的考核指标,使商业银行 在没有制度壁垒的情况下将政策真正要求落到实处。商业银行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进行制度创新。根据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银行要进行金融的创新,尝试扩大存货抵押贷款、应收款抵押贷款等新业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

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解决浙江民营融资难问题

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首先,与民营企业一样同属民营经济范畴的多数中小金融在为民企服务时不存在所有制歧视的问题;其次,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它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再次,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低,能有效地降低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发展中小金融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重新细分市场,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重点。有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就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五、完善浙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要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是商业银行和企业的“防火墙”。担保人对商业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可以适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从2000 年开始,浙江省坚持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全省已建各类担保机构209 家,注册资本金达37 亿多元,其中66 家列入了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在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活动中,担保机构认真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加强与银行合作,特别是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到2004 年6 月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8 700 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担保贷款总额达到254 亿多元,为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必须是政府、银行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企业4个主体共同努力,而且是个过程,不可能一时就能解决的。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调下,才能为浙江省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健康、有序、有效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沈娴瑜.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上海:民营企业经济研究,2004.

[2]周静.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途径[M].四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赵春琴.浅议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筹资问题[M].浙江:东方企业文化,2007.

[4]李敏.民营企业多种融资渠道探讨:以温州为例[M].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5]杨梅.求解民营企业资融难问题[M].武汉: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李光晖.会计准则研究组.关于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探讨[M].商丘:商丘师范学院报,2006.

[7]国彦兵.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的七种方式[M].温州:区域经济,2004.

篇4

[关键词]市场环境;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50-02

我国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较外资企业和大企业明显艰难。因为,外资企业既可以获得我国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又可以从我国以外获取资源;我国的大企业可以很容易获得国家的资助和贷款。但是民营企业在政府宏观调控的背景下难以从国内金融体系内获得资金支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民营企业将在创业和随后的展业阶段将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1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外因素

1.1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原因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过度包装或不包装,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花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不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仅是企业短期的利润,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融资进行企业扩张,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实质性的工作,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企业管理也越来越粗放、松散,最终不能使企业走向规范化。

1.2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在原因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此外,在国家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这种政策性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民营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创业发展,本钱少、底子薄,规模难以扩大,造成市场竞争能力低,因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其对资金的需求呈现数额小、频率高、随机性大的特点,也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使各商业银行无法对民营企业实施有效的债务跟踪监管。

2 民营企业的融资选择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2.1 外部环境是保障

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市场经济建设,明晰众多市场主体的产权和责任,健全法制,构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2 融资渠道是基础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指出: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深度金融和浅度金融分别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据此,肖与麦金农提出了通过“金融自由化”来实现“金融深化”的主张,即放弃国家对金融体系过度的行政干预,取消利率与汇率限制以及信贷和外汇的配给制,促进金融业内部的竞争;同时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市值和物价,以使实际利率与汇率提高到反映资金和外汇稀缺程度的水平;并打破各种金融市场间的障碍,使利率之间的差别趋于缩小,并使金融资产的品种及期限多样化,使其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的比例逐渐上升,金融体系的规模扩大、机构增加、职能专门化。如果金融市场比较发达,交易成本低,企业就可以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取得融资,不断地调整融资结构,寻找到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它代表了企业的最佳融资能力。只要资金是自由流动的,一个符合配置效率的均衡融资结构就会产生,它反映了社会的最优资本结构。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发展的动力就越足。

2.3 自我改造是根本

民营企业要树立现代管理思想和融资理念。当民营企业经过原始积累进入更大发展时,原来业主制的不利于吸收投资、不利于优化产权结构、不利于开展现代管理的问题就突出显露,因此必须进行二次创业,改革产权组织形式,规范民营企业的行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减少随意性,增强作为企业法人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化,同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财务管理。

3 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融资的对策

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当前形势,借鉴国际经验,探讨建立一种与我国国情相协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及与之相匹配的民营企业融资机制,为改善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必须分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的探讨,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加以解决;大力发展民间资本融资形式;发展支持小企业的金融体系,要多管齐下:不但要想方设法加大银行贷款,更要发挥现有民间融资形式的作用,还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发展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应居于核心地位;融资方式方面,民营企业可以改变贷款方式,以个人贷款代替企业贷款。该方案只适用于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较小的情况,可操作性较强;贷款担保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向另一个需要融资的民营企业提供担保,取得银行贷款后,再进行企业间的资金分配。该方案解决了民营企业的担保问题,使民营企业的还款许诺变得可信,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产权结构方面,民营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持股,以股权为纽带解决贷款担保问题。该方案以股权为纽带解决了民营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不仅使民营企业的还款许诺变得可信,而且有利于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寻求民间融资方案。该方案虽然可以不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但操作起来风险较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我国的民营经济必然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也必须为其的进一步发展扫除障碍,为民营经济融资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以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长安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时代,2007(10).

[2]李延凤民营中小企业有关融资问题探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2).

[3]胡淼红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1).

篇5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219-01

1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所有制歧视仍不同程度存在,对民营企业贷款期限过短不能满足其需求。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的“恐私”心理相当普遍。一些地方反映,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则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信贷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就十分谨慎,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经济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而且在现有间接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长期资金基本不可能。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2)直接融资条件苛刻,拒民营企业于门外。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小资本市场还没有建立,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联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渠道尚未被打通,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十分成功的私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极为困难。另一方面,即将出台的二板市场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3)民间金融机构仍是民营企业解决创业和运作资金的重要渠道。由于民营中小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满足资金需求的现实,在一些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非正式金融活动便应运而生。尽管监管部门严格限制各种形式的民间融资活动,对民间“乱集资”活动严加取缔,但民间金融活动的客观存在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创业资金不是来自正式金融部门的,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很少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到目前为止,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融资和非正规渠道融资。这些非正规渠道的融资方式大体有民间借贷、拖欠货款、私募股本和相互担保等几种。

2民营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

1)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效益低,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盈利性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对贷款需求有“急、频、少、高”的特点,贷款一般要的急,多为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需求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客观上增大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差,经济效益相对低下。民营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

2)信息搜集较为困难。民营企业普遍成立时间较短, 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信誉、财务、业务状况等信息离散度高、透明度低且变化大,缺乏规范,难以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集中搜索,更难以像国企尤其是上市公司那样从公开媒体获悉信息。国有银行惯用的通过企业财务报表、银行资金帐户、国家信贷政策的信息搜集方式对此更难适应。因此进行一定规模贷款并获取相应收益的信息搜集与信息更新成本较高。由此影响了一些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民营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担保需求。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来看,虽然没有规定流动资产不可用作抵押,但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民营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较大,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款抵押。

4)资本市场存在层次缺陷,民间金融发展受到抑制。①主板、二板市场的融资门槛过高。②债券市场融资条件苛刻。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并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措施项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③国家对民间金融的管制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由于缺乏面向民营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民间股权融资等其他民间融资方式无疑成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融资渠道。但民间金融虽然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但民间借贷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内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融资行为,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而受到法律的惩罚。

3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措施建议

1)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素质。要大力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应按照以“产权明晰”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断完善和改进运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合理有效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不断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股份制改造、出售、兼并、重组、联营、合资等有效途径,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解决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规模、经济实力和管理水平等问题,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盈利水平。

2)加强担保管理,减少担保风险。应当根据运作规范、风险分散的原则,研究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政策措施,尽快缓解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担保难的状况。可以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开办“联保贷款”业务。对中小民营企业具有的经营波动大、资金需求不稳定的特点,可以开办“循环使用贷款”业务,也可以开办应收账款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备用信用证质押贷款等品种。还可以与租赁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开办租赁贷款、保险贷款等业务。同时,制定相应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对财务状况良好的、有市场的企业,不能因其规模达不到要求而不给贷款;对负债率较低、产品技术含量高、确有市场潜力、内部管理严格的民营企业,可适当放宽对抵押或担保的要求。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探索建立中小民营银行的试点,探索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加大银企合作,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民营企业,形成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要在健全金融监管的基础上,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民间金融机构,建立民间金融市场,探索主要支持中小企业的投资公司,做好深圳创业板上市工作,争取设立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国有商业银行要增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意识,增加服务品种,帮助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要逐步开展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推进民营企业的诚信建设。现有金融组织应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和跟踪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当好理财参谋。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原因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自身难以满足市场融资的盈利性等基本需求

1.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效益低,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盈利性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对贷款需求有“急、频、少、高”的特点,贷款一般要的急,多为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需求频率高、数量少,管理成本高,客观上增大了银行贷款的管理成本,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差,经济效益相对低下。民营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变数大,风险大,无法准确预测,难以吸收投资者注意,并且民企的生命周期短使得投资者投资的风险过大而不愿意投资。

2.民营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担保需求。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来看,虽然没有规定流动资产不可用作抵押,但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民营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用于贷款抵押难度较大,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款抵押。

3.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相对较大,难以满足银行和投资者的安全性需求。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局限于对农副产品的粗加工,趋同性严重,造成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盈利能力低;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贷款比较困难,只要能借到钱,不考虑筹资成本的高低,有的企业甚至向民间高利借贷,借款利率远远高于投资报酬率,加上借款期限短,筹资风险加大,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部分民营企业信息披露意识差,为了逃避税收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人员,缺乏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基本信息数据,甚至出现对银行、税务提供两套账的现象。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

1.间接融资方面,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体制的制约。现行的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贷款给国有大中型企业,而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请求,往往不予支持,基层的银行贷款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信贷条件让民营企业望而止步,贷款审批程序烦琐。二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自身发展和对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例较高,财务亏损严重;中小金融机构业务趋同、市场趋同,真正面向民营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中小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加大了基础设施及消费性贷款比重,也增加了国债等非贷款资产,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相对减少;中小金融机构社会信任度不如国有大银行,结算支付手段落后以及受其他诸多因素制约,其资金来源受到明显影响,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减弱。三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民营企业担保难、抵押难。抵押贷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的一种贷款制度,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价值低,特别是高风险、高科技的民营企业,无形资产占的比重很大,能够作抵押的资产价值不足。担保机构制定的贷款担保条件比较严格,与银行贷款的条件基本相当,民营企业一般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数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

2.直接融资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层次缺陷,民间金融发展受到抑制。一是主板、二板市场的融资门槛过高。二是债券市场融资条件苛刻。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管理、债券发行的年度规模及各项指标均由国务院统一确定,并且发行时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及城市公共措施项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并通过债券方式融资。三是国家对民间金融的管制限制了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由于缺乏面向民营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民间股权融资等其他民间融资方式无疑成为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融资渠道。但民间金融虽然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但民间借贷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内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融资行为,甚至有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而受到法律的惩罚。

(三)政府配套服务不到位,使民营企业难以摆脱融资难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一是立法不规范。目前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二是法律执行环境差。

2.政府管理不规范,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没落到实处,或者在落实上打了折扣;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城建、环保、卫生、计量、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在对民营企业管理中,往往出现相互交叉、缺乏协调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在对经济机构协调方面,由于政府调控不力,致使企业重复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在监督方面,有的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企业本身行动不规范。

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金融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启动需求、增加供给、吸纳就业,保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表现为规模总量小,产业分布散、发展速度慢、管理水平低、经营范围窄等诸多问题。从目前情况看,融资困难、资金匮乏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

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将自身利润转化为积累,外部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而间接融资则是通过金融中介来进行融资。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具体包括:

内部融资:即自筹资金。这是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成员及家庭提供的,在创业后追加投资时,自筹资金仍是民营企业发展扩张的主要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主要通过向职工借债集资、内部股份募集及利润留成等渠道来筹集中长期投资。

直接融资:即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较高:资本规模需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且连续3年赢利,这对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广大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很难达到要求。2001年底,在深沪两市公开上市的民营企业约有40―50家,只占全部上市企业的3%~4%左右,对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几乎不能从股票市场上获得融资,在债权方面,我国民营企业尚无发行债券融资的先例。所以,我国民营企业要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是非常困难的。

间接融资:也就是从金融中介机构获得的投资。金融机构的贷款,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各地纷纷建立起来了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基金,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方式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但是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对象主要定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据统计,1999年全年金融机构共发放贷款93734亿元人民币,其中发放给民营企业的约25054亿元人民币,占贷款总额的27%左右,而发放给国有企业的有63888亿元人民币,占发放贷款总额的69%左右。与民营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相比,银行贷款的资金数量和比例远远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足够的融资服务。非正式金融市场,迫于从正式金融体系无法满足融资的需要,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通过高利率借贷等来筹集应急资金,使融资成本大大提高,阻碍了民营经济的正常发展。从下表可以看出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的差别。

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许多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经营管理不善,家族式管理普遍存在,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对策,许多企业尚未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产品质量差,市场占有率不高。另外在会计核算方面,设帐不规范,核算随意,信息披露不真实,造成民营企业的资信度不高。

金融改革滞后引发的“二元金融体制”不能适应多样化的需求主体

国有银行由于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的原因只愿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不愿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而国有银行垄断了大部分的金融资金,限制了中小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能力,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信用体制不健全,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阻碍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

民营企业为数众多,经营状况参差不齐,资信等级较低,大量的民营企业还未建立信用档案,银行难以判断贷款给民营企业是否会造成损失,所以贷款要求有适当的财产作抵押,而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又缺乏足够可变现资产做抵押,这样就加大了银行的贷款风险,提高了交易成本,使得银行为中小城市企业提供服务的单位成本要比为大企业提供服务的单位成本高得多,因此当银行规模较大从而足以为大型企业提供服务时,银行就不会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过低。

政策环境不够

目前我国对民营企业明显的所有制歧视已不存在,但由于我国在经济管理体制长期高度集中管理,所有制又长期实行单一公有制形式,因此,对民营经济还存在着所有制方面的隐性歧视是一个不争事实,表现在我们缺少民营经济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予特殊的法规政策支持。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构建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平台

首先,从外部环境上,政府要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市场经济建设,明晰众多市场主体的产权和责任,健全法制,构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基金、担保等法规体系。

其次,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机制与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克服家族式管理、作坊式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支付和偿债能力,提高民营企业的资信度。

最后,要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会计监督,依法建立会计帐簿,规范会计核算,同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为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提供、收集、汇总会计信息,严格执行有关法律,保证民营企业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财务信息准确、有效。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的融资基础。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深化银行的体制改革,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商业银行的服务应向民营企业倾斜,以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作为放贷依据,设立民营企业服务部,专门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积极创建专门服务于民营企业的地方性中小型民营银行。中小型民营企业应有熟悉其信用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中小民间金融机构配合其发展,地区性中小民营银行具有地区信息优势,能以较低成本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

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能够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资本市场。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本市场,通过多层次的股权融资体系,发行企业债券等各种融资活动,使广大民营企业得以迅速发展。

本文认为,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关键在于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放松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限制,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公平竞争,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民营信用机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弥补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民营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素质建设,以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资料: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和中小企业融资》 《经济研究》第2001年第1期

2.赵玉红,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环境分析 社会科学期刊 2003年第5期

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西部大开发与非国有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篇8

【关键词】金融市场;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十五大以后,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使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措施,给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民营企业正在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我国还是“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越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但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甚至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就消失了;抑或一时显赫;更多的民营企业则是在“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大多数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解决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我国民营企业所处金融市场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资金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缺乏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依然是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比较发达的间接融资体系。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余缺问题通过银行来调剂解决,银行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在发放贷款等金融服务中不可避免的把追求质优的、有发展潜力的国有及大中型企业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而忽视了大量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同时,银行从成本、风险收益的角度考虑时,也往往把贷款成本高、风险大、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经营环境竞争激烈、发展前景不明、各项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的民营企业排斥在服务范围之外。在信贷管理上,商业银行推行授信授权制度。强化风险管理,加大考核力度,放贷更加谨慎。对信贷人员实行以资产质量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这就形成了在贷款管理上只有责任而没有利益,从而使得银行信贷人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产业“惧贷”心理。依法收贷环境差,削弱了银行放贷积极性。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以自我积累的内部融资为主。外部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预在国内上市的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股票上市额度),但存在着银行信任度低或是贷款担保条件苛刻的问题。现实往往是商业银行即便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也存在金额小、期限短的事实,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由于贷款期限过短,不能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另外,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较少,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外部担保,通过资金市场直接融资的大门基本对中小企业是关闭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艰难。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原则上只能到国内主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融资或海外上市融资,但主板市场上市对中小民企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创业板市场对企业内质要求过高,一般民企无法企及;海外市场更谈何容易,不但要满足海外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而且受到国内一些因素的阻挠。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1.信用问题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外部融资

诚实经营,讲究信誉与消费者和企业密切相关,它既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好的信用会给银行好的印象从而能比较顺利地取得贷款,而不良信誉或信用等级偏低则会取到很少的贷款甚至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专门制定的面向民营中小企业贷款的指导性意见中有这样一条: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禁止贷款类:①欠息,无偿债能力;②贷款用途不大;③不守信誉;④企业管理混乱;⑤经营无固定场所;⑥企业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⑦一般性加工企业的基建项目;⑧信用等级BB级以下。

当然,其它企业比如国有企业等也会出现一系列信用问题,但民营企业的资信状况更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焦璞先生提供的一个数据表明,60%以上的民营企业的信用等级是BBB级或BBB级以下的信用等级,而从评级经验和指标体系的严格程度来看,这仍是一个保守的数据,更别说依照国际指标体系。

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报告的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信用等级偏低,难以满足外部融资所要求的各项条件。与国有企业相较,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范围较广,风险高,权益资金比较低,对贷款具有“急、频、少、大、高”(贷款急、频率高、额度少、风险大、成本高)的要求,加大了企业融资的复杂性,增加了融资成本,加之经营业绩不稳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亦加大了经营风险。信用的缺失、担保体系的不健全也是民营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国内信用体系刚刚出现,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制度尚不健全,个人信用较为落后,商业信用遭到破坏,导致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贷款手续多、限制严,人为增大融资成本。另外,由于民营企业可抵押物少,银行对抵押物的条件又比较苛刻,也导致民营企业贷款困难。

2.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机构不放心

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优势。这种优势使得贷款者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消除不利的影响,贷款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而不是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确定利率。这样,就会对那些高于平均条件的优良借款者不利,后者就会退出借贷市场。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借贷市场上借款者整体素质就会下降,那些最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贷款者常常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的人。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即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

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得到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使贷款不能归还的高风险投资或者故意逃废债务。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

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比国有企业、大企业更加严重,其原因是因为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的信息的。民营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于民营企业对资本和债务要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往往不愿向民营企业或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3.所有制的歧视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局面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同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在中国,大部分的银行贷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最后才轮到民营企业。而只要是民营企业贷款,大多都会出现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减少贷款额等诸如此类的现象。

三、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对策

(一)转变观念,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

应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应既允许民营企业发信A股,也应允许其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发行B股、H股、N股等特种股票和存托凭证以筹措外资。因此,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和上市的门槛,或另开二板市场或场外交易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需(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86页)的市场条件。在资本经营已被企业普遍重视的今天,应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与股权置换等方式实现产权重组,谋求更大发展。此外,企业债券市场也应对民营企业敞开大门,允许民营企业在符合发行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债券筹资。

(二)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可以解决融资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解决民营企业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各级政府要设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与再担保等。可以由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民营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政府提供大部分资金,企业作为会员向基金出资),其目标是向那些业务经营良好,具有发展潜力但是缺乏财务担保的民营企业提供信用保证。还可以利用第三方担保(商业银行向民营企业进行风险贷款,同时将获得第三方担保人一定比例的贷款担保)。充当第三方担保人的通常是政府所属的非盈利机构,还包括保险公司以及投资公司等。另外,可以鼓励建立民营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互助担保基金由一定区域内的民营企业组成,具有民间自质,互助担保基金会员可以利用联合信用的方式向银行取得融资。为解决大力发展小额资本市场,激活民间资本,多渠道为民营企业融集资金。尽快推动设立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专门资金,建立民营企业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体系,进一步增加信用担保业务品种,建立和完善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帮助担保机构规范化发展,并建立民营企业融资项目备选库。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资金筹措和项目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民营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

民营企业要构筑信用体系,需建设好以下五个子系统:(1)信用体系法制保障系统;(2)企业信用信息系统;(3)企业信用评级系统;(4)信用激励和失范惩罚机制系统;(5)公正、中立的信用中介系统。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匮乏已是普遍现象,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在弱肉强食的今天,资金问题往往能使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无法立足,已趋于消亡。而在不断完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的基础上认清内部问题,把我外部制约因素,适时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则会助民营企业走出“瓶颈”。扭转当前困难局面。

参考文献:

[1]罗国勋.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篇9

一、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流资偏多

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银行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快,但同样也是集中于大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票据承兑额度。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再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

中国资本市场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证券市场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这表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具备:受所有制和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的限制,即使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又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三)非正式金融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风险较大

1.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2.民间借贷。从亲戚或各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借款。3.相互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股权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其承担经济责任时,所承担的款额便作为出资额,从而将对被担保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外在原因

1.银行金融机构体系方面

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民营企业服务难。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

2.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方面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重点主要是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公司经营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改革,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自然被股票市场拒之门外。我国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备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的资格与条件。

3.对民营企业还存在一些制度的歧视也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拓展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还是避而远之,怕出问题受牵连。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贷款对象如果是国有企业,银行工作人员可以不承担责任,如果是私营企业就可能被司法机关追究。出于对贷款责任的担心,在具体操作中就表现为尽量限制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数额,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对抵押品要求过严、抵押率过低。此外,在国家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这种政策性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

(二)内在原因

1.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

(1)过度包装或不包装。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有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取得融资,不愿意花时间及精力去包装企业,不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仅是企业短期的利润,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

(2)急于拿到资金,却没能做实质性工作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融资进行企业扩张,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塑造企业文化、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实质性的工作,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企业管理也越来越粗放、松散,最终不能使企业走向规范化。

(3)低估融资难度,误以为仅靠自己的小圈子就可以拿到资金

有些民营企业常常低估融资的难度,对个别资金方期望过大,往往以为靠企业主或内部管理人员的私人小圈子就可以拿到资金。(4)不愿意花钱请专业的融资顾问

民营企业即使都有很强的融资意愿,但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总希望打个电话投资人就把资金投入企业,把融资简单化,不愿意花钱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也有不少人认为融资只需写个商业计划书,随便找个机构或个人、甚至学生来写,只要价格低就行。其实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要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要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民营企业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

民营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创业发展,本钱少、底子薄,规模难以扩大,造成市场竞争能力低,因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其对资金的需求呈现数额小、频率多、随机性大的特点,也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复杂程度,使各商业银行无法对民营企业实施有效的债务跟踪监管。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对策

(一)培育民营银行体系,实现银企双赢

现有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有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中小民营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畸形结构不仅严重降低了融资效率,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使风险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因此,可以参照民生银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以及主办银行制等的思路考虑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从而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可以预见,在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地方性中小企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那么,现有专为大型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结构就必须改造。只有积极发展和完善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融资服务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才能建立资金有效配置和流动的机制,才能避免交易所成为高度投机的场所。

(三)强化信誉建设,平等对待企业

客观地说,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惜贷”行为确实有其合理的成分。因此,只有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完善企业信誉体系,强化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才能让金融机构有信心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同时,在今后的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应当注意避免过去动辄对某一领域加以扶持的做法,不分内资外资、国企私营一律作为企业平等对待,尽可能减少超国民待遇,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此外,风险投资制度、担保制度、市场中介人制度等和有关政策也有待于完善。

(四)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需要转换思想

现实表明,民营经济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要培育中介咨询机构,引导并鼓励民营企业改变原来的思维,加强自身的建设。

总之,民营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资金愿意流入企业的经营格局。

参考文献:

[1]张承惠。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调研报告[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2]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OL].金融与发展。

[3]郊鹏浩。民营企业管理难点[J].企业活力,2002,(7)。

篇10

关键词:民营经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形成原因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the financing problem has not been solved. The article from its environment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wo aspects has analyzed the private enterprise to finance the difficult cause of formation.

Keywords: private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formation reasons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作为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发展成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关于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探究其形成原因,具有非常现实的重大意义。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特点与困境

1.融资渠道受限。首先,现行融资体制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来源。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中国逐步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信用社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金融市场格局,但在现行的融资体系下,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垄断金融市场,占主导地位。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或大中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很少得到国有银行的青睐。其次,缺乏面向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虽然国家鼓励在地方上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但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缺乏针对民营企业服务的民间金融机构。由于国家对民营金融市场准入实行较苛刻的限制措施,如最低资本金要求、严格的审批程序等制约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国有银行可以利用所有权优势把风险转嫁给国家而赢得广大存款人的信赖,而民营金融机构只能靠创建市场化的风险分散机制来争取客户,使得民营金融机构建立和发展都比较艰难。再次,现有银行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多元化需求。由于民营企业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改制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经营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企业规模偏小、在生产批量、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而新成立的民营企业主要涉及一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领域,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集聚度不够。这些民营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的需要流动资金,扩大市场规模,有的需要固定资金,购买机器设备、更新换代,有的需要研发资金,增加新产品,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需要不同的金融服务,但目前银行经营理念、机构设置、信贷资金配置和具体操作方式都是沿用原来对国有大企业的服务方式,不能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

2.申请信贷的审批手续复杂,信用等级要求高。首先,申请信贷的审批手续复杂。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一般具有“金额少、频度高、使用急”的特点。而银行贷款审批程序比较复杂,对流动资金需求急、频、快的民营企业来说,往往因难以快速获得贷款而延误商机。据了解,镇江的民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比较烦琐,耗时较长,造成民营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极高。还有的民营企业为争取一笔贷款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因此而耽误了商机。其次,信用等级要求高。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对企业贷款要求要有较高的信用等级,但对民营企业来说很不实际。目前,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实行信用评级制度,将信用评级的结果作为发放贷款的依据,并设置了较高的贷款标准,只有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企业即一些龙头骨干企业能够获得贷款。而镇江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小、财务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水平低、经营规模小等问题,信用评级一般不高。同时,银行信用评级不分企业类型,对大中小企业实行统一的标准。这种用针对大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套用民营企业,必然是能够达到可以贷款信用等级的企业少之又少。因此,复杂的信贷审批手续和较高的信用等级要求制约了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

3.非正式渠道融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民营企业的非正式金融渠道开始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民间借贷作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一种新途径,一方面在短期之内解决了民营企业急需资金的现实问题,为企业发展增加动力,可能赢得了商机;另一方面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债务风险加大。民间借贷利率高于国家规定的银行利率,且有持续走高之势,高利率的民间借贷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资金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成本,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而且民间借贷中存在盲目投资行为,可能导致投资难以收回,债务难以按期偿还。近年来由于借高利贷导致的经济纠纷案件频发,给经济社会秩序正常运行带来负面效应。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可以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自身原因

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信用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通行证,其缺失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和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目前,镇江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透明、不健全,甚至有一些民营企业任意私自改动会计资料,编制虚假财务报表,使企业的财务状况表面看起来良好,实际并非如此。其目的可能是为了逃税漏税,也可能是为了进行不正当竞争。民营企业的信用缺失,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难以取信于金融机构,制约了企业融资能力和融资规模的发展。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融资方面不对等、不平等,难以得到银行的青睐。一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部门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从全国情况看,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不到30%的国有部门却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相反,民营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新增部分的贡献己达60%,只获得30%的金融支持。显然,在融资方面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对等。二是国家在有关政策上也存在着明显的所有制歧视。例如,国有企业改制中许多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剥离、核销、挂账、停息等办法处置,个体私营企业却根本不可能享受同等待遇。一般个体私营企业也无法享受开发区企业、外资企业、民政福利企业等政策优惠,这种不平等的政策性歧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经济融资渠道的拓展。

民营企业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获得金融优惠政策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对于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有许多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镇江的民营企业由于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获得国家有关金融政策的支持。一是镇江民营企业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及传统的第三产业。2010年镇江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集中了90%的个体工商户;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则集中了79.3%的私营企业。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民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小,私营个体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户数占全部私营个体的比重分别仅为4.4%、0.6%、0.4%和0.1%。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缺乏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近年来,虽然民营企业逐步树立起自主创新的意识,但因人才、技术、资金等的缺乏,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从镇江市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看,民营企业R&D研发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数比重为48.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比重为45.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这也是制约民营企业获取金融优惠政策支持的一个原因。

信用担保等金融中介机构缺少,民营企业难以成功获得融资。许多民营企业先天缺少抵押品和贷款担保能力,其自身的信用资源十分缺乏,信用担保制度的出现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重要。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活动,通过担保人自身的信誉度来提高被担保人的信用等级。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是在民营企业融资难和信息不对称、对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较大条件下的一种融资制度创新。然而,在镇江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并不多,即使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因而其运行中格外谨慎,在担保审查、反担保要求等方面都过于严格,手续也相当繁琐,为民企成功提供担保服务的概率也低。目前信用担保制度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2.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现行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的缺陷限制了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一是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民营企业的“惜贷”。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从国有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即所谓的所有制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使得其不愿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国有商业银行机制也缺乏灵活性,信贷经营体制改革反而提高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中央银行己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二是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健全。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服务对象90%是国有企业,以扶持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二板市场开市后问题还很多,各方面褒贬不一。再加上债券市场发展落后,债券发行以国债为主,企业债券的规模及其在债券余额中的比重很小。在中国发行基本由国有大型企业垄断,这是导致民营企业难以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得到直接融资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