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23 09:3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现状

篇1

[中图分类号] R181.3+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357-01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目的的社会教育活动,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它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进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同时健康教育也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健康湖北”促进赤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健康教育,提高全民防病意识,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消除危险因素。

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土地总面积1723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3个办事处,总人口52万,连接武广高铁,京珠高速,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全市共有11家乡镇卫生院,4家社区服务中心,7家市直医疗机构,3家私营医院。

1 现状 赤壁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有工作人员4人,配备电脑2台,照相机2部,摄影机1台,投影仪2台。担负全市健康教育工作和指导各医疗单位健康教育工作,任务重大意义深远。

2 服务体系

2.1 赤壁市健康教育凸显“三为一体” 以市,镇村三级网络为体系,每个医疗机构均有一名或多名专职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了赤壁市健康教育群,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探讨本季度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促进健康教育工作长久发展。

2.2 赤壁市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1)市委宣传部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重点项目,安排部署广播电视密切配合,每周录制一期健康之窗并定时定期将结核病,艾滋病,计划免疫等疾病预防作免费宣传。2)市卫生局领导高度重视。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绩考范围,与拨款直接挂钩,定期对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评分,按分值计算拨付款项,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稳步推进。3)疾控中心领导对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视。先后添置了各项设备,建立荣誉室,添加人员,提高工作经费,大大激发了工作人员的激情。

2.3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提高健康教育力度

2.3.1 各卫生院都有专职或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成立了专班。每月到各村开展讲座,宣传疾病预防知识,不良卫生行为习惯对健康的影响,慢性病营养及预防知识,特别是赵李桥镇百花岭村,是结核病多发地区,疾控中心与赵李桥卫生院一起多次为村民开展结核病及其他传染病慢性病讲座,免费筛查结核病,提高村民预防疾病意识,也体现政府关怀。

2.3.2 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立专用宣传栏 印发健康教育手册,每个村卫生室设立宣传专栏,定期更换知识,及在候诊厅播放光盘。提高知晓率,2010年共计印发教育手册200万份,光盘235张,更换宣传栏1036期。

2.3.3 每个卫生宣传日,各医疗机构都上街进行宣传 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

2.4 社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健康教育工作

2.4.1 公安部门密切配合 定期对羁押人员进行艾滋病,结核病筛查。疾控中心对疑似结核病人免费拍片,查痰,体检。2010年共进行艾滋病人筛查637人结核病筛查219人。

2.4.2 教育部门密切配合 对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情况定期督导检查,要求设立宣传专栏,定期更换内容,查看教师备课情况及考卷,有无健康教育知识。不定期邀请疾控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预防的讲课。市政府,卫生局,疾控中心在二小开展“千人签名控烟”大型宣传活动,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4.3 社会各部门(民政、团委、工会等)也大力支持健康教育工作 使赤壁健康教育工作迈进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篇2

    论文摘要:从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内容、方法、工作规范、技术规范考核评价体系、人力资源方面介绍了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国内护理界正努力探索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为实现更广泛人群的健康做着积极贡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总体来说,国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仍处于起始阶段。

    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1.1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据常亚萍等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5.3min,人均护理时间是31.5min.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 。1.2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有84.0%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0.5%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1.3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4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多是来自一级、二级医院,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经过短期培训或未培训先上岗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偏低,专业结构也不合理。据调查统计,2001年的社区护士中有91%为中专学历,而且临时聘用人员占社区护理人员的2/3。虽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使社区护理真正承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任务,还是远远不够的。按照专家分析,合理的社区服务医护之比为1∶8~1∶12,我国开设的社区服务站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有专家统计,社区护理服务项目花费人次最多的是输液,占66.1%;花费时间最多的仍是输液,占80.2%.

    2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2.1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在社区护理中,居民健康教育是社区服务项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护士由于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又最有时间和机会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她们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国内专家也指出:健康教育应首先纳入到目前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

    2.2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3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为矫正”,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个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故社区护理人员在帮助居民形成良好行为方面要求拥有行为改变的知识和处理策略;要求拥有评估健康行为和确认对象是否执行健康行为能力以及协助人们改变、评价行为的技能。社区护理人员应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篇3

【摘要】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促进健康的关键作用将日益凸显,对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从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介绍了我国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指出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要采取积极的方式方法,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应对策略,意在推动护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程现昆等[1]认为健康教育在国内的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定问题。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总结存在问题,借鉴优秀成果,使其不断完善和发展,让护理健康教育成为促进健康的重要途径。

1 健康教育的涵义

贺伟[2]认为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做出评价。李树贞[3]认为护理健康教育是指护理工作中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指导的工作。左月燃等[4]学者表明健康教育与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传不同,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2 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现状

2.1 护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果

陈静[5]通过搜集资料表明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起源于本世纪初。李兰等[6]学者与李树贞[7]对健康教育作用的观点大致相同,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好评,体现了护理专业在人类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

2.2 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2.1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徐连文[8]认为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左月燃[4]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有相当数量医院的健康教育还停留在“卫生宣教”的层次上。吴艳芳等[9]认为护士对住院病人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未受到关注。

2.2.2 理论知识缺乏

李树贞[3]认为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牵涉多学科的应用学科。它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

2.2.3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王亚红等[10]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重视不足,尚未形成具体而有效的监控、考评机制,使其流于形式。同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3 对策

3.1 转变健康教育观,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

阮敏芝[11]认为要加强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可通过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和讲座等方式。沙凤珍等[12]认为健康教育不仅要掌握好学科知识,还需要人文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作基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2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

温丽芳[13]认为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是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保证的根本。张爱琴等[14]认为必须保证临床有合适的人力资源配置。要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为健康教育做好制度、体制保障。

3.3 开拓创新,加强健康教育研究

林清然[15]的报告中显示美国有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医院有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资料和统一的评价标准,护理人员受过专业的培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充足,为开展系统化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给我国医院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很多启示。

4 小结

护理健康教育正在经历着一个迅速发展和崛起的阶段,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认清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明确其不足之处,结合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总结优秀成果,进行深入研究,使护理健康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护理人员更好地为人类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程现昆,王莹,张威.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85-86

[2] 贺伟.健康教育.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4]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0,35(6):325-327

[5] 陈静.健康教育的发展及文献分类探讨[J]图书馆建设.2003,(4):63-64

[6] 李兰.关于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影响因素[J].现代护理.2004,10(11):1055-1057

[7]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8] 徐连文.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问题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82-1583

[9] 吴艳芳,安新莉,刘萍等.我国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7):94-96

[10] 王亚红,刘春芳.关于我院护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73-74

[11] 阮敏芝.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31):114-114

[12] 沙凤珍,李丰珍.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2):135-136

[13] 温丽芳.基层医院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2):1197-1198

篇4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44-01

据调查,我国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叛逆极端、自卑自大、情绪障碍、交往障碍、悲观忧郁等消极的心理状态,虽然学校已经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放心理咨询室,培养师资队伍,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但仍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国内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

现如今,社会分层越来越复杂。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中职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越来越增强。这些深刻的变化必然反映到意识形态之中,反映到学生的思想文化之中,反映到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上。其中一些负面的东西导致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是学生中出现了精神迷失、信仰缺失问题。有的学生对今后的生活心存怀疑,认为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不问苍生问鬼神”。有的学生是非观念淡薄、正义感退化,会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耍滑头;二是腐朽落后思想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这个问题十分严重,笔者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正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不是有人说“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吗?三是,社会不良情绪增多,心理失衡加重。如仇官、仇富、仇警和潘啃奶,这些非理性情绪往往是负面消息传播的“药引子”,极易形成破坏性的“负能量”,引发学生心理失衡,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中职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解读

心理健康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简称为心理教育或心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从字面意义解读,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能够帮助教育对象更准确的认识自我,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潜能,提高教育对象的学习效果,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全面的技能走向社会,投入工作和生活。

进入新世纪之后,社会进步与发展迫使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考核已经不再仅仅停留于专业技术的层面,个体的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也成为企业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中职学生作为直接面对用工市场的订单式培养人才,以该群体作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教育理念与社会建设需求关系紧密,尤为注重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目前大部分的职业技术学校都开设有相关课程。众所周知,由于中职学生从初中步入中职学校,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均发生很大变化,他们本就因为要努力的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几年的学习之后,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不仅没有缓解这种压力,反而更加重了他们对于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的恐惧,往往容易使中职生在心理上产生诸如自我意识、就业择业、人际交往、学习成长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惑。

加之当下很多的中职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容易因为以上的心理困惑而引发心理危机,形成突发性的伤害或自伤事件,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以上原因,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这项工作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更好、更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更是国家对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教育要求。所以,对中职学生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十分深远。

三、当下国内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轮廓解读

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目前已经形成了500多所大学设有心理学系,3000多所高校开设有心理学课程,每年出版有200多种心理学杂志的规模。国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中期,才进入了发展和推进的阶段,2000年之后,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才开始普及,但是仍在教学设备、教师人才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亦是如此,虽然大部分的职业学校都设有相关课程普及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教育,但授课教师多由思政教师兼职担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比较缺乏;其次,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学校的教学规划体系,授课的机动性和随意性较大,缺乏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这些因素可能都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职业学校的发展,使得目前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一种非常闲散和相对无序的被动局面。

篇5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健康教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38-01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疾病簿的变化,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难治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肿瘤放疗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而他们对来自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也日益增多[1]。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对临床各种诊疗起到增效作用,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的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和辅助作用[2],因此对患者生命全过程的健康问题进行关怀,加强肿瘤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故笔者对110例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以期能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建议。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市三所三甲医院肿瘤科接受放疗的110例肿瘤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性55例,女性55例;职业:农民30例,在职36例,无业22例,退休22例;年龄:40岁以下24例,40-50岁23例,50-60岁33例,60岁以上3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3例,高中26例,大专10例,大学本科及以上11例;婚姻状况:未婚9例,已婚99例,离异1例,丧偶1例;家庭人均月收入:≤1500元有62例,1500-3000元有38例,>3000元有10例;病种分布:肺癌35例,宫颈癌14例,淋巴癌5例,消化系统癌21例,乳腺癌18例,鼻咽癌6例,其他11例;放疗次数:<10次有35例,10-30次有62例,>30次有13例。

1.2 收集资料的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是参考国内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的,应用前进行预调查,经修改后定稿。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所患疾病、开始放疗时间、已接受放疗次数。②住院期间获得的健康教育现状;③肿瘤放疗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需求(需求程度分为很需要、比较需要、不需要,3个选项);④出院后所需信息及其咨询方式。由调查者将问卷发放给患者,与患者真诚沟通,说明调查原因以及填表要求,让患者充分了解题意之后,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其中有自理能力的患者自己填写问卷,有阅读或者填写障碍的患者由家属或者调查人员根据患者的口述进行填写,当场收回。问卷发放110份,回收11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将收回的资料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现阶段医院对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情况

2.1.1 肿瘤放疗患者对医院实施健康教育及时性的评价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110例患者中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有80人,占总人数的72.7%,其中认为及时接受到健康教育的有44人,占总人数的55%,没有及时接受到健康教育的有36人,占总人数的45%。

2.1.2 目前医院对肿瘤放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情况调查结果 见表1。

表1目前肿瘤放疗患者获得健康教育的方式(%)

2.1.3 目前肿瘤放疗患者饮食知识的来源情况见表2。

表2 目前肿瘤放疗患者饮食知识来源的现状(%)

2.2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放疗次数、病种、职业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了解程度的比较 见表3。

表3 不同类型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了解程度(n=110例) (%)

2.3 患者对医院实施健康教育的评价 见表4。

表4 患者对医院实施健康教育情况的评价

3 讨论与分析

3.1 对肿瘤放疗患者实施护理健康教育 要把握好教育时机;同时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期健康教育,本调查显示,有 72.7%的患者接受过健康教育,但是110例患者中能够及时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只有55%,仍有45%的患者没有及时接受健康教育(见2.1.1)。这反映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没有及时接受到医院的健康教育。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肿瘤放疗患者,针对患者放疗疗程阶段性、放疗副作用及患者心理变化等因素,医护人员要把握好健康教育的时机,可利用巡房、发药、常规治疗及护理、床头交接班等时机针对病人的现状进行宣教。

而在把握好健康教育时机的同时,也要注意健康教育的阶段性,要按照患者所处的不同时期、不同健康状况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如表2所示,患者饮食健康知识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及其家属,但从患者更希望获得饮食健康知识的途径来看,病人更希望从医护人员那里得到专业的指导,获得健康饮食的方法。所以,医护人员要突出其作为专业人员的引导性,向病人及时的进行健康饮食指导。然而,放射治疗后的副作用常伴有恶心、呕吐现象导致病人的食欲减退,进食量下降。针对于此,作为医护人员应当加强指导,在不同的放疗阶段,根据患者的体重,肌力等变化,告知患者及时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弥补营养支持不到位等不足。同时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期健康教育,以满足患者对疾病信息的需求,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

3.2 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不同病种的肿瘤患者 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不等,其对于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不一,应采用灵活的、因人施教的健康教育方式,如表3所示,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以及不同病种的肿瘤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P

同时,健康教育内容与对象的差异性又使得健康教育方式呈多样化趋势发展。如表1中,目前医院已实施的健康教育方式中,医护人员讲解和宣传板报分别占46%和45%,健康教育手册占43%,开展健康讲座占40%,一对一的指导占39%,病友交流占35%。而64.5%的调查对象希望获得一对一的指导,反映了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过程中也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口头宣教模式,选择呈现具体化。对此,医院也应在评定病人的学习状态与经历、文化程度、年龄差异以及疾病状况后,总结制定一个灵活的、因人施教型的健康教育方案。如经常组织患者开展经验分享、病情交流等主题活动,使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不同病种的肿瘤患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最大限度的、更具体细致的了解有关自身疾病的知识。

3.3 着眼于患者健康知识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重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和研究是实现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病人对健康知识接受程度以及健康教育的效果与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是直接相关的[6]。表4显示,60.9%的患者认为现阶段医院实施健康教育的内容中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功能锻炼指导方面不完善,而19.1%的患者认为医院未实施功能锻炼指导。对此,医院对肿瘤放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掌握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如最欠缺的是什么, 最疑惑的是什么以及最希望从医护人员教育中得到什么[6]等等,据此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材和设计工作,最终能科学化、人性化地进行健康教育。

3.4 健康教育手册作为健康教育的辅助工具,应注重内容的可接受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治疗,而是渴望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技能。而运用《健康教育手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更直观、更深刻的让患者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中来,同时也使患者更易掌握放疗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增强自护能力,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渴求[7]。故将《健康教育手册》作为文字性的辅助教育显得很有必要。然而,我们也应当注意健康手册内容的可接受性。从表4中可看出,仅有53.6%的患者认为健康教育手册的内容是通俗易懂的。因此,医院在健康手册内容的设计上,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利于接受,让患者懂得在生活中如何有效的减少不利于疾病的坏习惯,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参与度与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赵华,刘晓英等.癌症病人健康信息需求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5):1317-1318.

[2] 王瑞敏,祁俊菊.护理健康教育中的混沌现象及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8,5(5):278-279.

[3] 冯辉,何国平.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891.

[4] 梁会雁,狄繁荣.无效健康教育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2,18(6):116.

[5] 张红兵.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3):109-110.

篇6

关键词: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构

一、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独立院校的有其独特之处。2003年,教育部下发8号文件对独立二级学院的性质和办学定位、办学模式及相关政策做出了明确规定。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申请者)与社会力量(合作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和其他有合作能力的机构)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国家规定,申请者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合作者要负责提供独立学院办学所需的各项条件和设施,参与学院的管理、监督和领导。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进行教学和财产管理、招生和颁发毕业证书。由于这种立校性质决定了独立学院的所有经费都由投资方出,并且要自负盈亏。故独立院校与国家拨款投入的学校不同,在源头上就存在经费支撑不足的情况。那么,作为通识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源头上经费不足的情况。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大部分独立院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规模和实际效用都是很有限的,师资队伍更是欠缺。而另一方面,是独立院校存在大量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缺失。特别是近几年,高校大学生自杀呈上升趋势,大部分都是由于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及时的解决而导致的悲剧。这种现象在独立院校中也普遍存在,有待解决。

二、独立院校大学生几个突出的心理问题

第一方面,学业问题。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是三本上线生,这些学生从智力和能力上与一本二本院校有一定的差距。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也与一本二本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独立学院学生同样要经过四年的学习,通过各科的考试才能拿到本科的文凭。并必须通过学位课程的学习,才能获得相应的学位证。因此,从学业层面上讲,这些学生要背负很大的压力,要能够圆满的修完学分,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而他们入校的成绩大部分是很低的。这就形成了能力与学校的达标要求之间的矛盾。调查显示,很多独立院校的学生,因大量的科目不及格,有的中途退学,有的到毕业也没能修完学分,最终没能拿到学位证。学习的压力使得这些独立院校的学生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考试恐惧证,挂科后的忧虑症、强迫症等。这些心理问题,需要疏导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在专业选择上,许多大学生为了顺利入学没有慎重选择自己喜欢专业,或者是无奈之下报考可以顺利入学的专业,有的是直接调剂的专业。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入学后,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产生各种不适应,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在校学习期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丧失了进取心,影响心理情绪的稳定。第二方面,人际交往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包括交朋友和谈恋爱的等问题。90后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成长环境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他们中大多数独生子女是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宽容和理解。他们强调个性,不喜欢统一,集体意识不强。这种性格在过集体生活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此外,恋爱问题也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一大难题。处于青春的他们渴望纯美的爱情,但是现实的因素种种,导致一些不可得的现象。如何看待恋爱话题,如何破解恋爱危机,也是大学生心理面临一个重要问题。人际交往中的这些烦恼和忧虑很容易诱发各种心理问题。第三方面,就业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上世纪80、90年代的精英教育发展到现在的大众教育。高等教育普及化使我国每年产生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每年的毕业生都将一起涌入就业市场,产生巨大的竞争。加之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关键时期,社会分工和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日益突出。独立院校学生又存在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去竞争的压力。因此,从入校开始,就业问题就困扰着大学生们。他们在对未来的不可知中,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再也没有上世纪大学生的轻松和浪漫情怀。往返于自习室和宿舍之间,使他们背负了更大的压力。甚至于大学生中间害怕毕业的心理严重。每年到毕业的时候,各个院校尤其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在巨大的压力与众多的因素综合作用下,普通高校就业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突出一点。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四大因素(前三位分别是学习压力、情感困惑和人际关系)第四方面,社会适应问题。大学,是从家庭、学校正式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在大学里,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老师家长保护下完全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从小依赖性很强,要割断依赖的脐带,精神上要受到一定的冲击。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在入校的时候都是全家人出动送行。已经学习过一两年的在校生,在家庭与返校之间还经常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常常有女大学生出事的新闻出现在各大报刊网站上。已经成年的大学生,竟然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自我保护机制。使得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成为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必修课。还有很多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没找到工作或者工作找到不好的,依然在依靠父母,没有独立。于是社会上有了“啃老族”的称呼。在大学里,大学生们必须要经历这个过渡的阶段,才能成为社会的一员。社会适应问题成为困扰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又一大问题。

三、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

根据独立院校实际情况,我们需要建立起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辅导员辅导制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体系。第一,加强心理健康的教学活动。在独立院校中,要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两课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或者开设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建立起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有很重要的价值。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系统的学习,必将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难题。与心理咨询需要大批咨询老师不同,可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经费少,师资力量少,可以大范围的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重塑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完善人格,提升心理素质。第二,建立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工作。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强有力的针对性,可以有效解决一些严重心理问题。独立院校必须要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及时化解各种心理危机,避免悲剧的发生。大学生心理障碍一般要经历心理浮动、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三个发展阶段。如果心理障碍未得到及时解决,便会形成各种变态心理现象,这就出现心理疾病。如果通过咨询,得到及时心理疏导,就有可能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矛盾,化解危机。首先,要建立心理预防机制,防患于未然,在心理问题激化前解决。主要工作是心理咨询室要在定期开展心理问卷调查等活动,发现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重点咨询,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对在校生的心理现状要有科学的评估,和及时的预警。通过培训、咨询、开放日等活动,加强心理健康的宣传。让学生拥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的调节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心理动态。其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体系,开展日常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讲座,个别咨询,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方式,让独立学院的学生都能在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找到疏通的渠道。心理咨询要常态化、日常化,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咨询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因此心理咨询工作在疏导学生心理疾病、解决心理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室能有效的指导大学生提高心理效能水平,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态,逐渐走向成熟。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辅导员辅导制度建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中,辅导员队伍的建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辅导员长期在一线和学生接触,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感情,与学生的交流起来比较方便。因此,独立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加强辅导员对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个很重要的方面。首先,要加强辅导员培训,传授辅导员最基本的心理专业知识,有条件的可以系统学习心理学专业。一支拥有专业知识的辅导员队伍,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队伍。只有辅导员们都具备了心理指导的技能,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危机。其次,创设辅导员与学生交流制度机制。比如,一些院校规定辅导员每周与学生谈话次数,谈话学生人数等。鼓励辅导员积极主动的去找学生谈心,将许多学生的各种问题都解决在萌芽状态。这就需要辅导员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关心,也需要学院给予辅导员们相应的工作方面的关怀。最后,要把心理辅导工作贯穿在日常班级建设中。各班都应该增设心理委员这一班干部职位,把心理健康工作和其他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心理委员将心理健康的观念深入宣传,树立起人人心理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在班级活动中,加入重视心理健康的元素。将心理健康和体育健身等其他学生活动放在同一重要位置。建立起和谐向上乐观开朗的班风班貌。第四,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已经比较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开展了很多形式的选修课也教授学生们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作为独立院校,应该引进与学生数量相匹配的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在选修课中开设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让学生能对心理学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的渠道。拥有基本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是保障自我心理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五,建立起积极健康活泼开朗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从物质文化方面讲,主要指教学科研设施,教学楼教室及图书馆等场所的建立,校园的绿化美化等外部环境。从制度文化讲,指独立院校一系列的校规校纪等。从行为文化讲,指校园教学科研等活动,学生活动,课外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从精神文化来讲,指学校特有的氛围,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心理气质,学风教风及人际关系等。独立院校应建立起符合自己实际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来,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健康的大环境,从大处着笔,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总之,面对复杂多变的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建立起符合校情得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来。我们需要建立起既能够满足独立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又能够在学校师资和力量可以承受的范围之类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的长效发展。我们应该从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辅导员辅导制度、校园文化建立等各个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稳定的校园。

作者:蔡丽丽 单位:武汉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变花.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5).

[2]申红琼.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中旬),2014-02.

[3]徐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原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初探[J].人文论坛,2009,(3).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较量,更为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大量的调查研究及事实表明,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有20%~30%左右的大学生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地集中在家庭贫困、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网络依赖、求职择业、恋爱情感、社会评定、生涯发展等问题上,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不容乐观,这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健康。高职教育也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会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承受挫折、健全人格,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必要时进行危机干预,以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即高职院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综合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教育部十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厅[2001]1号)、《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教社政厅[2003]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厅[2005]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社政函[2005]44号)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随之在全国高校内普遍展开。目前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开展以下一系列主要措施:

(一)注重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在加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作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阵地、就某一专题举办讲座、心理征文、心理知识竞赛、表演校园心理情景剧、观看心理电影、介绍健康的恋爱观、介绍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大学生挖掘前潜能、学会学习、新生心理普查,普遍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以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角色认识能力等教育方法。

(二)结合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之源。学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读到心理学大师的名著,也可以与素不相识的心理学大师进行心理对话,可以聆听远隔云涯的心理专家的心理讲座,也可以搜索、查询任何需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与信息。通过网络的各种互动功能,向来访者介绍心理知识,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咨询服务。网络将拓展教育时空、丰富教育资源,增多服务对象,降低教育成本,促进心灵开放,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传统与网络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研究、教材建设、师资培训、教育活动的开展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纵观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体制、途径、方式和方法等也存在许多不够规范和科学之处。这就要求对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思考。

二、关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 学校重视度不够,教育部们考核监管不力。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重视度不够,资金投入少,场地严重不足,三级网络建设不完善或运行停滞,甚至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有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其他教育活动,忽视了它的特殊性。认为谁都可以来做这项工作,有的把心理健康狭隘化,认为它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而且,目前在高校已建立的心理咨询机构的隶属关系多种多样,大部分挂靠在学生处,有一些挂靠在团委、宣传部或校医院。这种隶属关系不明确,造成无人监督,无人管理的局面,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教育部只是下’发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而没有出台相关的评估考核意见;教育主管部门只是在传达上级文件时,提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事后并不作跟踪性检查,以致出现了目前这种良莠不齐的现状。

(二)教育方法形式多样,受益面不广。

心理健康教育是所有大学生应该享有、不容侵犯的基本心理权益,“心理健康教育,师生人人有责”,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尽管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但是,真正受益的学生并不多。因为,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就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窄,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有很大局限性,存在着少数人受益的不平衡倾向,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大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心理疾病为己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上,热衷于搞心理测试和心理档案的建立,忽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普遍防治和引导。也有不少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就是心理咨询工作。

(三)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各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人员不多,大多为兼职,而且多数人专业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由其它专业转换而来;又过少的专业人员难以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健康需求。许多学校由于人手有限,只能开展一些范围较小的测查,定期搞一些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室的教师也只能有限地接待部分上门求助的学生。然而在我国,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很低,加上各校心理辅导人员队伍的不稳定,水平与层次参差不齐,因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作为专业工作者,不能只懂理论而不懂操作,也不能只懂操作而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化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四)心理教育教材不规范,课时数少。

某些专业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心理卫生的各种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知,在心理和行为上以良好的状态表现出来。学生通过不间断地接受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能逐渐增强自觉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目前全国约有数百套的教材,有的缺乏新意或低品质。学校自选教材,这样对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难能统一,而且心理健康课程也时有时无。

(五)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教育重复,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达不到的互补,造成一些大学生学习能力强,生活能力弱;一些大学生智商高,情商低,人际关系问题突出。大学生中的依赖型人格、焦虑型人格、抑郁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等都与这种教育不无关系。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与之进步不相称、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忽视了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缺乏协调机制。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联系网络平台,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联系档案资料库;在社会教育上,树立成人即成才的理念,并从社会评价到舆论导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

篇8

一、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由于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开展较晚,缺乏成熟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一些高职院校对自己的定位都是以技能知识教学为主,知识教学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1.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具有被动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个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主动肩负起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责任,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教师都在忙于抓学习,抓工作,对学生本身来说不是很关心。往往都是学生已经发生了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才被动地采取措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干预和指导,这从根本上不能够明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干预,导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复杂性和高职院校把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不相符合

新时期,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导致很多西方文化流入我国,很多不好的思想侵蚀着大学生,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和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观念会误导学生。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中。这些因素是导致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由于高职相关心理教育工作者的把握能力不够,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不能进行正确地心理干预,阻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学生心理需求的多样性不对等

通常,当前很多高校对学生进行干预,其方式都是单一的,往往是和学生进行交谈,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进行针对性、规范性和全面性的心理引导。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就业、情感、个体思想的矛盾以及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但是高职院校单一的干预方式不能够全面地、正确地引导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开展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和对策

在充分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之后,学校应该积极地判断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充分有效地开展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越大,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多。针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健康管理工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工作的持续开展出现的新的变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的职业化、教育内容的综合化和规范化、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断加强的最终发展趋势。

2.优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首先,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教带学,以学促教,不仅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的方式能够在源头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和正确引导,解决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其次,教师在课程中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心理测验和心理活动开展多样化教学,不断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高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把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转变和更新,只有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地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地有效开展。

作者:谢新利 高春鸿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治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篇9

关键词 中小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5-0001-02

一、云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经济文化条件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云南省地处我国的云贵高原,大部分农村自然条件恶劣,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人们的观念原始、落后。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读物,更不用说能给他们带来启蒙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课程。昨天的贫苦造成了今天知识的匮乏,而今天知识的匮乏又给明天的发展蒙上了阴影。正是由于经济的落后,交通的不便,有的山区小学连基本的主课程的老师都不具备,更何况心理健康的老师。

2.农村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

孩子健康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并不是学校一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而大多数农村家庭并不是这样想的。对于农村父母来说本来自身受教育的程度就比较低,并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农村父母每天忙于生计,这样,势必就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农村中的留守儿童,现在大多数父母外出打工,这部分孩子就成了没人父母管教的孩子,他们要么调皮捣蛋,要么沉默寡言,而数后者要偏多。

3.社会支持的匮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需要社会给与很大的支持,首先就是社会要从意识上去重视这件事情。不能短期看不到成效就慢慢的荒废了,这是极其不正确的一种做法。其次,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云南农村中小学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少之又少,有的学校几乎没有。就算一些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理论指导的缺乏,导致了实践工作中出现一些盲目因素,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能发挥的作用。第三,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社会问题比较多,有些消极的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

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1.学校方面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教育,健全教师人格,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校园良好的心理环境等。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来说是崭新的课题,急需教育主管部门和广大教育者积极探索、研究和实践。

其次,在学校中,校长、任课教师、班主任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指导,但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有着广泛的直接的接触,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可以广泛地或个别地、有针对性地、有预防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班主任应担负起主要责任。班主任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建立合作、友爱、民主、甲等的师生关系,掌握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基本心理指导知识、方法和技能,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去。

第三,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有关心理知识。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采用专题讲座、团体辅导的形式外,还要探索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胆尝试下列途径: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各种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活动等。以多样有效的形式促进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家庭方面

首先,针对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尤其是家长外出打工者,子女作为留守儿童,势必需要更多的关心的支持,对家长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家长在关注子女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识。

其次,家长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使子女能够感受到心灵的温暖。多与子女沟通聊天,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动态,让孩子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坚强的后盾和精神支柱。对于留守子女,父母即使在的再远,每个星期也要抽出时间关注子女的生活、学习。

3.社会方面

首先是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社会大众要给农村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空间和平台。不要认为它是无用的,应该给与更多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智育至上”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心理素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育事业的尊重。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没有教师,知识就无法传播,尊重教师就是尊重知识。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心理健康教师。

云南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动与开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目前各方面工作都比较薄弱的现实,期望短期内大规模地、全面地铺开是不可能的。因此,云南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积极贯彻落实《意见》与《纲要》精神,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地区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工作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实效、稳定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向贵,杨永锋.高职高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篇10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重要性

1.当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

(1)学生压力大。当今的学生面临多重压力,如学业压力、家庭压力、交友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等,相较于过去的学生,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现在大多数高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是学业压力,由于现在的家长对学业的过分看重,对儿女望子成龙的心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无法正视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其次是交友压力。现如今在高校宿舍中舍友不和的新闻屡见不鲜,这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由于舍友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性格差异,再加之不擅长沟通,导致当前的高校学生交友压力大。最后,学生身上的就业压力也不容小觑。由于独特的家庭模式,独生子女也意味着未来会有庞大的供养支出,因此,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否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否满意就业,就成为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2)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忽。尽管当今学生面临各种压力,也可能已经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但各大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正视这种问题,仍然存在短板。高校对学生学业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这种疏忽必然会导致出现很多社会问题。

(3)学生心理问题复杂。高校学生年纪轻,社会经验不足,对事情的看法会更加敏感和过激。这一时期的学生更易产生叛逆心理以及渴望得到关注,亟须专业心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引导,引导学生正视和矫正心理上的问题,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进行心理辅导。这一时期学生容易变得暴躁、忧郁以及排斥他人,如果不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正确的疏导并加以解决,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2.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1)聘请有心理学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当前大多数高校仅仅注重聘用专业教师,而对心理教师的聘请需求可有可无,或者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做心理老师。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心理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对心理学的学习也需要到达一定的程度才可以对他人进行心理辅导。因此,高校应当聘请有心理学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辅导。

(2)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高校学生的课程不应当只有专业学科,也要有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经常遇到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正视自我心理问题,使学生对心理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学生常遇到的学习压力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常见的心理案例,学生在从中能找到平时自己遇到的问题。有可能是学习态度问题,也可能是学习动力无法持久的问题,还有可能是在学习生活中与其他学生不自觉进行比较的问题。然后教师再教授学生一些方法,如转移注意力法。事实上很多问题当你不再那么关注的时候,它也不会再那么突显。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心理咨询,以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以及恐惧感,因此,开设一门专门的心理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3)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高校需要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室,用于学生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去寻求心理老师专业的、有益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室应当以舒适为重点,可以在心理辅导室中放一些玩偶、绿色植物、舒适的座椅以及一些可以辅助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的道具。心理辅导室应当安排专业的心理老师轮班在心理辅导室等待学生,也可以建立预约制度,使心理辅导更加有效率。

综上所述,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要不断提高,让学生在生活中健康积极成长,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这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