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污染问题及建议

篇1

关键词: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问题;建议

畜牧业作为我国产业类型的重要组成,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农村发展而言,畜牧业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出路,在改善农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生产在不断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亟需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加以解决。最大程度解决畜牧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才能为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从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来看,就2016年的畜牧业发展成果分析,在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并取得了转型上的巨大成功。随着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实,畜牧业生产在产品产量和质量上均有巨大提升,改革政策成效显现,总体畜牧产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并向着结构性发展的良好趋势前行。畜牧业发展获得了生产结构优化,区域布局优化、质量安全较优等良好成绩,整体基础不断夯实[1]。但同时可看到的是,畜牧生产在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国家在相关问题应对方面出台相应政策法规,以期缓解环境危机。但在具体解决方式上,主要为提高环保门槛和划定禁养区,导致了养殖场户退出多、进入难,禁养多、转移难的局面,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问题亟需研究出更为稳妥有效而具体的应对办法[2]。

二、畜牧生产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我国畜牧生产在取得重大成绩和突破的同时面临着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地污染。

(一)大气污染

畜牧生产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首先体现在大气污染上。在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随着市场对畜禽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畜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畜牧养殖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随着畜牧动物数量的快速增加,生产当中产生的有害气体也就不断增多。动物呼吸与消化均会产生有害气体,如动物消化食物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氨气,排入空气中便会对大气环境造成相应影响。同时,动物排出的粪便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污染性的浮尘并伴生污浊气体,造成大气环境质量的下降[3]。此外,畜牧生产中饲料的生产和使用均会产生含有大量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大气漂浮物,造成大气环境纯度的下降,饲料同时会因有关酶的作用而产生异味气体,严重影响大气质量水平。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气污染问题不断恶化,对大气环境造成更大破坏,对人类生存生活空间质量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水体污染

畜牧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体现在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牧生产中动物排泄物的不合理排放。畜牧生产中对于动物排泄物未作合理处理,而动物排泄物当中含有诸多氮元素和磷元素,过度排放到环境中容易造成水体出现富营养,水体环境中出现水生植物的疯狂生长,过度消耗水体氧气造成水体含氧量下降,造成水生生物缺乏足够氧气而大量死亡。同时,动物排泄物如长期堆积会产生诸多有毒有害物质,在渗透作用下进入土地当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地下水,致病菌造成地下水源的严重污染,不仅会对周边动物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还可能导致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遭受巨大威胁。地下水体循环周期较长,一旦发生污染造成的后果相对严重,很难获得污染问题的解决。

(三)土地污染

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问题的另一大类别为土地污染,畜牧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理造成土地环境的巨大破坏。一方面,由于我国畜牧业生产管理模式大部分沿用传统,在畜牧垃圾处理上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垃圾多随意堆放和丢弃,造成土地的巨大污染,长期将导致周边养殖环境的破坏,畜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动物排泄物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随意堆放,如排泄物总量超过土地自然净化能力,则地区土地生态环境必然不断恶化,原有生态平衡被打破。动物排泄物当中的寄生虫进入自然环境不断异化繁衍,将会造成地区内农林生产的巨大破坏,给地区内农林经济带来巨大的威胁。

三、造成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我国畜牧生产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我国畜牧业发展处速增长阶段,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生产管理方式仍相对落后,生产管理科技水平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大部分畜牧从业者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程度不高,未认识到盲目的畜牧生产对于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部分从业者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多无视环境问题,即便想要解决苦于资金和技术上的短板,只能任其恶化;此外,我国畜牧生产大环境仍有巨大进步空间,畜牧生态经济理念仍较为新颖,尚未推广普及,需要政府加大推广宣传力度,落实相关政策加以支持,实现畜牧生产生态化、长足化、健康化,才能逐步摆脱畜牧生产中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走向一条生态环保和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四、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问题的应对建议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问题是大问题,需要政府和畜牧业的共同努力。政府除了不断推动畜牧生态经济发展,落实相关政策加强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问题整治,还应通过多方位的宣传,让畜牧从业者认识到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积极主动投身到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当中,为畜牧生产的生态化、健康化作出多方面的努力。

(一)科学选择并规范管理畜牧生产场地

畜牧生产场地选择的好坏决定了生产效果的好坏,也决定了其对于环境造成污染的轻重。对于畜牧经营者而言,应当首先提高对畜牧生产的科学认识,明确畜牧生产不仅仅关系到自身的眼前利益,还应看到其对于周边环境和自身长远利益的巨大影响。具体选择中,应首先远离工厂和城市等人口密集的区域,以最大程度降低畜牧生产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防止生产管理不当引发严重的后果;其次,应当以林地、鱼塘和农田等邻近区域作为首要选择,以满足生态化养殖的需求,为畜牧生产的废弃物处理提供优势条件。

(二)研究并应用生态化的畜牧养殖方式

生态化畜牧生产是畜牧生态经济的根本主张之一,以生态化的养殖方式实现畜牧生产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为打造生态化的畜牧养殖方式,畜牧经营者应当通过多方研究,在政府生态化畜牧生产主张引导下不断强化养殖方式,强化生态效用,通过建立五大产业全面发展的稳定生态养殖系统,以不断消除畜牧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借由政府的力量,通过各大产业的有益合作,打造完善的生态养殖系统,一步步落实环境污染问题的对应解决方式。如对于动物排泄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可通过处理加工再应用于淡水养殖,帮助渔业的有效发展,或应用在生态种植当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同时,还可建立沼气池以处理排泄物,沼气可用于生活生产,沼渣可用于生态农业发展,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促进了其它产业的有益发展。

(三)落实畜牧生产当中的卫生管理问题

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问题很大部分源于生产卫生管理的不到位。为此,应当重点落实畜牧生产的卫生管理工作,做好畜牧生产各个环节的卫生处理。提升畜牧生产的卫生质量。畜牧经营者应当规划好卫生管理方案,落实好畜牧生产中的重点问题。在饲料生产制作上,应当合理选择并搭配好饲料,使得饲料能够在动物肠道内有效发酵,不产生过多气体,不对大气环境造成相应破坏。在饲料的使用上,做好饲料的堆放管理,避免长时间堆放,避免出现浪费问题。在圈舍的卫生清洁方面,应当做好动物排泄物的清理工作,将排泄物妥善处理,并对圈舍进行清洁处理,保持内部干燥通风,以消毒剂和除臭剂等最大程度消除寄生虫,保持动物的卫生健康。

结语:

我国畜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深化得到不断发展,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大,但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形势却越来越严峻。对于畜牧生产经营者而言,应当科学选择并规范管理畜牧生产场地,研究并应用生态化的畜牧养殖方式,并重点落实畜牧生产当中的卫生管理问题,才能多方位消除畜牧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实现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米成军.畜牧业面源污染及防控对策[J].乡村科技,2016,(18):57.

[2]赵武,赵四霞.畜牧生产环境污染问题分析与科学应对方式[J].当代畜牧,2016,(08):25-26.

篇2

关键词 畜牧业;环境污染;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109-01

我国草地资源非常丰富,畜牧业比较发达,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可以为人们带来肉类、蛋类、奶类等食物,动物身上的毛发、皮肤还可以为人们提供生产的原材料。可以说我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离不开畜牧业的资源供给。在畜牧业给人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福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几年来,由于人类大肆的破坏环境,无情的向自然界索取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结构逐渐趋于弱化和不稳定状态,环境污染问题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将环境保护问题提升到相应的高度。由畜牧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只要有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这种污染程度也逐年加剧。虽然大规模集约型的畜牧业产生了很多污染问题,但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衣食等方面的需要,畜牧业朝向规模集约型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是符合时展的,我们不能对其进行遏制。因此,为了保障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只能从提高生态保护手段方面入手。

根据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适当的调整畜牧业的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性的畜牧经济产业,提高畜牧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到大自然当中。另外还可以提高畜牧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通过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来提高畜牧产品的附加值,不只是增加经济效益,还要同时增加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实现畜牧业与自然环境共同发展的局面。

1 畜牧业环境污染途径

1.1 粪便污染

我们都知道,动物才是畜牧业的发展根本,动物在成长过程中,每天都会排泄出大量的粪便,这些粪便当中已经没有了任何营养物质,剩下的只是对土壤有危害的废气固体物。粪便污染是畜牧业产生自然污染中占比例最大的。其每年排出的粪便比全国的工业生产固体废物还要高出将近3倍,由此可见,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对环境污染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合理的解决处理任其随意分布,不仅会对土壤,水资源造成难以想象的污染,促进了各种细菌的滋生,加速了疾病的传播,破坏了地面的美观。

一些农民和养殖人员知道,粪便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可以用在植物的生长当中。但是过度的使用粪便作为肥料,不仅不会促进植物的生长,而且粪便中的微量硝酸盐、重金属会在土壤或植物体内堆积,造成了植物发生病变,地下水及地表水被污染的现象。当水污染进一步加剧,污水流到哪,就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一旦长久不进行治理,就很难就行补救措施了。

1.2 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是畜牧业所带来的第二大污染现象。畜牧业的主要工作并不只是圈养各种动物,还会对一些原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这样的话,畜牧业的污染源不仅来自动物,还有个加工厂的废物排放。当处理不当的粪便、尿或是各种加工厂排放的废水,渗入到地下水当中,会对地下水造成难以补救的污染问题,当排入地表水当中,也会增加水流内的各种有机物浓度,从而不断的恶化水质,某些动物一旦饮用,轻者食物中毒,重者造成死亡。

1.3 恶臭污染

动物排泄出来的粪便是造成恶臭污染的主要来源。粪便一般是动物体内的废渣残留物,其味道非常刺鼻,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臭味很容易在畜牧场内挥发,对整个区域内的空气都造成污染,虽然不能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健康,但却破坏了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

1.4 药物残留潜在污染

动物也属于生物,也经常出现生病现象,现如今,面对生病的动物,放牧者已经告别了传统的治疗方法,直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就算动物没有生病也会打预防针,再加上各种农药、消毒药等的使用,其药物残渣虽然比较少,但是积少成多,形成了潜在的污染源。

2 畜牧业环境污染成因

2.1 畜牧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畜牧形式都是采用家庭式的分散经营,这样的话产生的污染力度比较轻,大自然可以自行调整消化,但是其管理起来不方便,个人的利益收益比较低,因此开始慢慢转向集约型经营。集约型经营虽然便于管理分配,但是对环境污染也急剧增长。各种动物排泄物、药品残渣的积压很难处理,一旦没及时合理的处理,便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2.2 畜牧场地的转移

传统的畜牧地点一般都在农牧场,但是随着人们对于肉类、蛋类的需求越来越多,农牧场与市中心距离果园,导致运输不方便,肉质不够新鲜等问题,因此,畜牧地点慢慢由农牧场转移到郊区,增加了污染物处理的难度。

2.3 化肥代替了农业有机肥,各种药物使用量增加

化肥较农业有机肥效果更明显、造价更低,因此逐渐代替了农业有机肥的地位,从而使粪便中有机物含量增多,造成了环境污染。另外各种药品的使用,产生的药物残渣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也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3 畜牧业生态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生态保护的意识

说到底,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畜牧人员的环保意识不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必须提高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要不断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生态保护案例,增强对污染物的处理力度。

3.2 加强环境监控力度

要重视检测队伍的建设,增强畜牧业环境污染现象的检测力度,一旦发现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出现,要尽快的采集数据,与相关部门配合,对污染源头进行处理。

3.3 采取动物营养性环保措施

合理配制饲料,使用环保型饲料,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采用多阶段饲养法。

3.4 搞好生态草原建设,控制畜禽排泄物,控制药物残留

把发展畜牧业同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综合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业在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也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为了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畜牧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的现象,控制好各种药物、制剂的指标含量,在这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的学习其他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来增强自身的环保能力。

参考文献

[1]冷大勇.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篇3

关键字:建筑施工 环境问题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建筑施工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噪音污染、光污染、扬尘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下分别对其污染问题作出分析。

(一)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时建筑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污染现状之一。现在的建筑物绝大多数是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混泥土需要搅拌、运输、浇灌都会产生噪音。除此之外,施工环节中的脚、手架以及模板的安装与拆除,建筑工地上打桩机、切割机、推土机等等多种机器设备的同时作业也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建筑施工噪音污染成为影响市民甚大的污染问题。

(二)光污染

光污染主要是指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对居民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建筑工地夜间施工需要高强度的照明设备,这些高强度的照明设备不仅照亮了建筑工地同时也照亮了附近的居民区,居民家里的窗户抵挡不住工地施工照明所投射进来的光线,使得居民小区变成了“不夜城”。这种光污染影响了居民夜间的正常休息,是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之一。

(三)水污染

建筑施工中产生的水污染主要是由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作业所产生的污水组成。其中施工作业污水主要有施工所用泥浆、物料、混泥土使用的输送管道的清洗水,供给混泥土进行养护排放出来的水以及设备水压的实验水等。一些建筑工地水道设备的质量和管理不合格,出现管道漏水的现象。更有甚者,将废浆、废料直接排到下水道,造成下水道的堵塞。这些水污染的情况都影响居民的生活。

(四)扬尘污染

建筑施工现场粉尘弥漫,严重影响到周围的空气质量。施工现场的扬尘主要有建筑物垃圾的搬运产生,施工场地土方挖掘、装卸和运输的过程产生,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和堆放产生,木工进行木据作业扬尘的产生,清扫楼道垃圾产生,车辆行驶产生等等。这些施工作业以使得施工现场扬尘飘扬,在遇到大风、干燥的天气就会情况加剧,污染了周围居民区的空气质量。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筑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污染。主要包括有主体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土、砖、砾、水泥等建筑垃圾。有废旧建筑物拆除的建筑垃圾和收尾阶段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这些建筑施工遗留的固体废弃物同样影响着居民的生活。

二、建筑施工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中出现的种种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有合理的防治措施予以应对。以下针对各种环境污染给出几点建议。

(一)如何减少噪音污染。第一,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是减少噪音对小区居民影响的有效方法。施工过程中,特别是高分贝机器使用时,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外出工作和学习的白天,减少夜间作业。第二,改进先进设备。改进先进的设备也是一种减少噪音的有效方法。先进的设备功能不仅齐全,而且能产生噪音的分贝低。施工单位针对各自的情况,适当改进设备。第三,减少同时作业。多种机器同时作业,相互之间的噪音叠加在一起是构成噪音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安排合理的作业分工,最大化的减少机器的同时作业,是减少噪音污染的有效手段。第四,安装隔音装置。安装隔音装置也是减少噪音的一种有效途径。一些施工机械,例如:搅拌机、电锯等工作是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在这些机械的安装隔音装置能有效的减少机械所制造出的噪音。

(二)如何减少光污染。光污染对一些居民的夜间休息有重大的影响。减少光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是减少光污染的有效办法。第二,一些工程的施工需要加班加点,要在夜间施工时,应该要调理好照明设备的使用,既能够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操作,也能够不影响到居民的夜间休息。

(三)如何减少水污染。建筑施工的水污染问题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在前文中已经说明过。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供水设备。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用水,用水设备的完善可以避免水源到处流走。这样不仅节约水资源也能保持施工现场的环境整洁。第二,修理沉淀池与排污管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要进入沉淀池沉淀之后,可以循环再利用或者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例如:搅拌机工作到却出的污水进入到沉淀池沉淀之后可以回收再用。第三,在污水排放时,要确保地下水道是疏通、完好的条件下,在进行污水排放。第四,要求施工工作人员将生活污水集中在一起,进行处理后在排放,以免员工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造成不必要的事后修理。

(四)如何减少扬尘污染。施工现场漫天弥漫的扬尘使得周围的居民痛苦不堪。要想有效地减少扬尘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组织相关人员打扫.,定期的组织人员打扫施工现场可以有效的减少扬尘。第二,施工现场的道路要经常洒水,道路要铺平整理干净。第三,建筑施工要禁止高空坠物,这样不止能减少扬尘更重要的是能保障安全。第四,尽量减少在干燥的大风天气下强度的施工,大风天气下的施工会使得扬尘飞扬。第五,避免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建筑材料要放在相应妥善的位置,露天堆放的要使用帆布等工具将其遮蔽好,这样能有效减少扬尘的弥漫 。

(五)如何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建筑施工遗留的废弃物不仅仅影响到城市的面貌,也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对施工现场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不得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和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第二,设立专门的场地用以堆放生活垃圾及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废料。第三,按时的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生产废料分类收集后运送到相应地地方处理。

总之,经济在发展,城市在建设。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前进,会渗透到更多的领域。这些污染问题给城市带来了许多的危害,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时更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范和法律法规。施工企业也要根据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对环境给予保护。总而言之,是为了城市的美丽才去建设城市,不要因为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使城市失去色彩。

参考文献:

[1] 吴立强,历天数,徐列航. 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05)

[2] 李裕平. 建筑施工环境污染剖析与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5)

[3] 李庆伟,郭东生. 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J]. 科技信息. 2011(23)

篇4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 F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98-01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年至2010年,城镇人口由4.6亿增加到6.7亿,城镇化水平由36.22%提高到49.95%,截止到2012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2.6%。然而,在不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改造时,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对生态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如城镇化发展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资源紧张、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农村扩散形成新的污染区域等,这些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快速发展中的城镇化进程中,确保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需要对新型城镇化如何发展进行科学全面的思考。

二、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文献综述

2002年12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拉开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探索的序幕,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很多,以下为其中几个方面。

简新华(2004)在认为在建设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上,首先是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城镇化的发展,其次是大中小城镇城市相结合的协调发展,走提高城镇化内涵的新路径,利用市场机制与政府两个方面使城镇化进程更好更快的协调发展。胡际权(2005)在全球经济稳步发展和信息经济全球化的总的背景下,认为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辜胜阻(2009)认为中国城镇化具有自由独特的特征,它正在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度的时期。我们应该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将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相结合,更多更有效的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杨重光(2010)认为,新型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澄(2011)通过对现在经济的解读与传统城镇化的反思,认为新型城应该是对于传统城镇化的继承与创新,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升级仍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但是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对人的质量的提高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达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梁前广(2012)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城镇化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出新型城镇较传统城镇化相比具有新特点,界定了新型城镇化的定义。新型城镇化应该具备现在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协调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全面提高乡镇质量等特点。

国外对于城镇化的理论研究主要有静态理论和以城市变化规律和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为研究对象的动态理论两种。国外对于城镇化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科学和完善的理论,但是,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国外对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三、关于城镇化中的环境污染的文献综述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工业逐渐代替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关于新型城镇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得越来越多。于光君(2007)对山东省于庄城镇化的背景、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以及围绕城镇化与环境问题发生的组织与个人等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得出于庄的城镇化与环境问题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的结论。周煜斌(2009)是以浙江省长兴县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他认为城镇化的推行带来了一些正面的积极影响,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利于缓解农民与土地的矛盾,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负面消极影响。肖锦(2009)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城镇化与环境问题,认为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应是向小的城市和城镇转移,借助农业机械等现代化设备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向边远地方推行,进而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周航,崔伟宏(2012)通过对经济增长方式、环境污染治理的各方主体以及资源的产权等分析,从城镇人口高密度、工业向城镇扩散两个方面认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中给环境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周林霞(2013)认为城镇化建设带来了经济迅猛的发展,但是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进而阻碍了城镇化的进行。

四、评价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在国内研究中主要围绕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以及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对比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需要改进的方面和发展的方向。而关于城镇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城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不同学者用于不同的研究方法,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对城镇化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完善政府政策、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加强生态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出了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我们同时要看到,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起步较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意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城镇。

参考文献:

[1]刘传江,赵晓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环境污染的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2014,(7):1-5.

[2]简新华.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凹[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2005.

[4]于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支撑研究[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1.28-29.

[5]梁广前.河南省推进兴新城镇化研究[M].河南:河南大学,2012.1-6.

[6]于光军.农村城镇化与环境问题――山东省于庄的个素研究[M].北京:中央名族大学,2007.

[7]周玉斌. 我国农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肖锦.中国城镇化进程及其环境问题思考[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6-9.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小枣加工 环境污染 治理

沧州是金丝小枣原产地,是我国栽培金丝小枣历史最早、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生产基地,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随着小枣种植规模的扩大,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蜜枣生产废水的直排方式严重影响了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

一、小枣加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现状

多年来,沧州金丝小枣作为传统的支柱产业,按照规模、效益同步提高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行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制定推广了《无公害食品沧州金丝小枣》和《无公害食品沧州金丝小枣生产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积极建设小枣无公害生产基地,小枣种植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和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市金丝小枣面积达到10.4万公顷,产量25万吨,涌现出“沛然世纪生物食品公司”、“枣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品种多达30多个,产业经济效益十分突出。

小枣加工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由于2006年以前国家未实行排污总量控制管理,且对该行业审批没有数量限制,审批门槛相对较低,加之蜜枣加工成本低廉,效益可观,大批蜜枣加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水积少成多。每年夏季,污水发酵,挥发的气味刺鼻难闻,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加大小枣加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力度,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近几年,环保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实际工作中仍有三方面问题严重影响着小枣加工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一是企业多、规模小。枣业上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少,加之,企业独立治理污染成本高,并且分布零散,集中治理困难。二是部分枣加工企业法人对环境污染治理意识不强,不能自觉配合工作。生产经营中治污环保守法成本高,违法生产成本低,致使一部分不法企业主人为闲置治理设施,使治污设备形同虚设,企业污水仍然偷排偷放,而环保执法人员有限,很难24小时监控。三是蜜枣加工季节性强,相当部分的作坊式企业,只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生产,生产成本低,时间短,扰乱了蜜枣加工市场秩序,执行现行的环保行政管理程序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打击。

三、推进小枣加工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小枣加工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小枣加工业的规划与发展。一是相关部门应把小枣加工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入手,力求实现“三个转变”。 即从重枣加工产业发展促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枣加工产业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当前已形成的环境问题。二是立足发展,搞好小枣加工业发展规划。对区域枣加工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蜜枣加工小区,有利于集中治理,降低个体治理成本,达到治污效果。三是引导鼓励枣加工企业走综合利用持续发展的路子。将小枣加工业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建设、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科学的枣业种植模式和环保的枣业加工发展模式,在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企业盈利的同时,减少和杜绝环境污染。

2、综合施治,加强监管,确保现有小枣加工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一是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对现有枣加工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分类管理。对未经环保部门审批、无治理设施、治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企业,责令其限期办理、限期治理或限期整改。二是加强日常环境监察。环保部门坚持定期抽查与日常现场执法监察相结合,一旦发现蜜枣企业未按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进行污染治理的,予以依法严肃查处。三是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集中联合执法。定期组织环保、质监、卫生、工商、安监等部门对辖区枣加工企业进行集中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查处无证、无照加工点,防止作坊式加工点死灰复燃。四是大力推广成功实践治理模式。对已形成的蜜枣生产污水坑,先采取投放生石灰对酸性污水坑进行应急处置,避免污水发酵产生恶臭气体,再组织联合周边排污枣加工企业,集资建设规模污水处理站,对坑内积聚污水和排放的污水进行彻底的达标治理。

3、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控制和杜绝新的环境污染源。对新、扩、改建枣加工项目,认真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有关规定,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一方面,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审查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发改部门方可审批或核准立项,国土资源部门方可批准用地、发放采矿许可证,规划部门方可发放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部门方可发放施工许可证,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方可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制度。另一方面,严把建设项目验收关,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守环保“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竣工后,对与建设项目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单位必须书面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常生产。

4、坚持宣教与考核并重,促动发展理念的转变。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要注重宣传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严峻性,增强各级干部、有关部门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认识,提高工作紧迫感、责任感。二是加大对企业法人的教育和引导力度。教育引导其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广大群众人民环境权益放在突出位置,配合环保及乡镇开展污染整治工作,特别是着力解决当前污水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三是建立小枣环保重点监管区,建立健全责任制,制定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作的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将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作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年终考核。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畜禽产品 兽药激素 残留物 排泄物 环境污染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菜篮子”工程的大力开展下,畜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足的肉、蛋、奶等畜禽产品。但是在畜禽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兽药激素残留问题。很多养殖企业为了促使畜禽快速生长而不惜给畜禽喂食含有大量激素和抗生素的兽药,使畜禽产品中含有较多的激素残留物,给食用这些畜禽产品的人体造成很大危害。同时,畜禽的排泄物中也含有一定的激素残留物,加上目前畜禽养殖企业对排泄物的处理不当,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一、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

目前在我国,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这在为市场提供更多畜禽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畜禽废弃物。这些大量的废弃物若处置不当,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一般来讲,其污染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点,即水体污染、空气污染以及病菌传播污染等。由畜禽养殖中需要保持养殖场的干净卫生,因而常常会使用大量的清水来冲刷畜禽的排泄废弃物,使得流出畜禽养殖场的废水大都含有较高的氮、磷物质,若将这些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或其他水体中,就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或者废水中的有毒成分也会给地下水带来有机污染,给自然环境带来极大危害。另外,畜禽养殖场的恶臭气体污染问题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些由畜禽粪便散发出来的恶臭气体含有较多的氨气、甲烷以及硫化气体等有毒成分,给养殖人员以及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畜禽废弃物中所含有的各种病菌也是养殖场的主要污染来源,这些病菌种类数量都非常大,若处理不当,会给人、畜禽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疫病等严重后果。

二、畜禽养殖中兽药残留对环境的危害

事实上,在当前的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中,其对环境的危害已经远远不止以上三种体现。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生物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畜禽产品销售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畜禽养殖过程中对兽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再加上养殖人员的科学性意识不强,在兽药使用后所带来的丰厚利益驱使下,对畜禽饲料中加入的兽药种类越来越多,加入量也越来越大,导致了畜禽产品中兽药激素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引发了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

事实上,兽药激素残留不仅对畜禽产品造成极大危害,对自然生态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畜禽在养殖过程中若不遵照休药期的兽药使用规定,或者非法使用一些禁药作为激素掺入饲料中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兽药激素残留问题。

对于人体来讲,使用含有兽药激素残留的食物,会造成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制畸、突变、发育毒性、性别变异等严重事故,长期食用这种畜禽产品,会给人体的胃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从而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

对于自然环境来讲,兽药激素残留物通过畜禽的新陈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却使排泄物含有大量的活性激素,同样会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带来很大的潜在毒性,例如对土壤的微生物、水生微生物以及昆虫等生物都有很大的危害性。同化激素随排泄物进入环境成为环境激素污染物,如污水中lng/L的雌二醇即能诱导雄鱼发生雌性化。抗球虫药常山酮对水生动物(如鱼、虾)有很强的毒性。有机砷制剂作为添加剂大量使用,随排泄物进入环境后,对土壤固氮细菌、解磷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等均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在生态食物链的循环作用下,这些有害成分最终还会通过植物产品或动物产品而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己烯雌酚、氯羟吡啶在环境中降解很慢,能在食物链中高度富集,更是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三、畜禽养殖业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畜禽养殖业之所以会对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危害,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迅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二是畜禽业养殖方式和养殖规模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分散经营,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过渡。三是农牧脱节,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是造成畜禽废弃物污染的主要原因。

另外,政策措施制定不合理,农业生产管理不当,也是造成畜牧养殖也严重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政策制定中,关于农业和环境的相关政策严重脱节,农业政策只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政策则更多的注重于城市工业的防治保护,而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真空政策”现象。而在对农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相关环境管理政策法规都不够完善,环保部门也未对畜禽排泄物的治理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

四、关于畜禽养殖产业环境污染防治的建议

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最受人们关注的两大社会问题。而畜禽养殖产业生产过程中对兽药激素的不合理使用正是造成这两大社会问题的主要推动因素。为此,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整改以保证畜禽产品的安全和有效的环境污染防治就显得迫在眉睫。笔者在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后,结合相关法律、政策,提出了一些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点治理规模化的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是使用兽药激素最多的养殖企业,也是对生产较多带有激素残留物畜禽产品和造成较大环境污染问题的重点企业,因此必须要对这类养殖场给予严格的审查,对于生产不规范或对废弃物处理不当的养殖场要进行限期整改。从农业生产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治理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

2.加强对兽药的销售管理和使用管理。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兽药的销售和使用问题进行立法,以规范兽药管理,并加大处罚力度,对于违法使用兽药进行养殖生产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惩处,以促使养殖企业规范生产行为。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饲养观念,提高养殖企业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和环保理念认识,建立兽药残留监控体系,禁止含有兽药残留物的畜禽产品流入食品市场。

3.加强相关部门协调配合,采取多管齐下的宏观性管理手段。采取农业与环境政策一体化的思路来调整生产结构,实施农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建立种养平衡一体化的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生产体系;调整现行的一些农村政策,促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畜禽养殖生产中所使用的大量兽药激素不但会使畜禽产品含有超标的激素残留物,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影响畜禽产品在市场中的销售量,而且还会随着畜禽的排泄物进入自然生态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规范治理,以减少兽药激素残留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哲,刘燕.浅谈畜禽养殖与环境污染[J].畜禽业.2010(04).

篇7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环境规划;环境污染;自然资源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领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农村人口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农村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农村人口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以及环境保护投入逐年增加等方面。因此,我国农村发展所实现的成果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提升农村人口幸福感的重要推动力量。反过来说,逐步克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所遭遇的困境并逐步改善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发展以及实现现代化等方面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首先从人居环境规划、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的对策建议,为提升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供思考。

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缺失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虽然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阻碍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的障碍,其中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缺失为首要问题。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缺失之所以成为首要问题,原因在于其不良影响的系统性、全局性以及广泛性。系统性是指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缺失会导致农村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建设布局杂乱无章,不利于农村人居环境的进一步发展。全局性是指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缺失不仅导致现阶段建设无法取得预期成果,更会对未来的农村规划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往往导致“空心村”等问题的出现。此外,广泛性是指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缺失的不良后果不仅涉及单一人居环境发展部门(环保部门、医疗保险部门等),更涉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方方面面,即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缺失的影响是广泛的。

(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首要问题为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缺失问题,由于其影响的系统性、全局性以及广泛性,许多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受其影响,环境保护方面为其中之一。因此,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还存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具体而言,环境污染问题是指涉及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各方主体的环保意识淡薄,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方面难以落实环保行为,往往导致各种类型的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等)。根据统计年鉴数据,目前我国60%以上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且农村地区每年有超过2500万吨的生活污水直排,这不仅影响农村地区人口的环境质量状况,更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三)自然资源浪费严重

除了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缺失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还存在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具体而言,自然资源浪费严重是指包括水(河流、湖泊等)、空气、煤炭等在内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过度开采或使用自然资源无疑是不可持续的,不仅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而且会阻碍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发展。换句话说,在自然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需要遵循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既不能阻碍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能造成资源浪费、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的出现。以农业生产为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都采用漫灌的方式进行浇灌,并未采用滴灌等节水技术,造成农村地区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环境污染问题和自然资源浪费严重问题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两者也存在共性,即两者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都涉及自然环境部分,而较少涉及人文环境部分。显而易见的是,进一步探索农村人文环境困境同样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而言,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设施、教育基础、医疗保险、社会保障、文化环境等方面,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涉及农村人口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可以总结为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以及娱乐难等问题。因此,如果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在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话,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难以进行。

三、改善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的对策建议

(一)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为根本建设环保农村

由于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存在农村人居环境规划缺失、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浪费严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在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的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以上问题的破解。具体来说,改善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的首要举措为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为根本建设环保农村,即环保农村建设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首要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划是指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需要和城镇化、工业化战略相结合,尤其需要重视顶层设计与制度完善过程,为环保农村的建设提供保障。其中,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为根本建设环保农村需要坚持规划先行、重点协调、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还需要以构建开放型规划体系为目标,能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调整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战略。

(二)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建设节约农村

改善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不仅需要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为根本建设环保农村,还需要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建设节约农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环保农村为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改善的第一层次的要求,节约农村是指各农村人居环境涉及主体在农村生产生活中能够节约自然资源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改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提高人们保护农村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相关举措包括农村文化讲坛、科普知识下乡、农村环保课堂等活动,从而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节约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以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联动机制为手段建设可持续发展农村

最后,改善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需要以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联动机制为手段建设可持续发展农村,即可持续发展农村是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改善最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最终的发展目标。其中,建设可持续发展农村尤其需要注重农村人居环境联动机制的建设,由于改善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并非一个简单的工程,而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系统,因此农村人居环境联动机制能够扩大战略视野、提高建设效率以及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发展质量。尤其需要注重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在此过程中的功能以及作用,通过发挥不同参与主体的联动功能,从而实现“1+1>2”的效果。此外,农村人居环境联动机制不仅要求参与主体间的联动,更要求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战略层面的联动,包括经济发展规划、环境保护制度、政府财政投入政策等在内都为农村人居环境联动机制涉及的范围。

四、结语

综合全文,改善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不仅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发展,更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对农村的建设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在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过程中的首要问题为认识、理清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尤其需要关注人居环境规划、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的影响。此外,改善我国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社会各界都必须提高认识并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在改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过程中需要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为根本、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以及以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联动机制为手段,从而实现环保农村、节约农村以及可持续发展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蒋淑玲,王宏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农业经济,2010(05).

[2]李伯华,窦银娣,刘沛林.基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农村环境教育模式研究――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双江村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3]李伯华,杨森,窦银娣.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的居民满意度评价及其优化――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2(06).

[4]李伯华,曹冬,杨森.城乡边缘区农户家庭就业空间行为模式及机制研究――以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4个样本村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03).

[5]仰和芝,孙昌勇.农村居民的人口学特征与有效实施农村环境教育的关系探讨――以江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0).

篇8

关键词:消防灭火;救援;环境污染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火灾事故经常发生,所以必须要经常出动消防车辆进行救援,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有一些是火灾事故自身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而有一些是由于消防灭火救援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污染。由于当今社会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所以如何才能减少在对火灾进行扑救的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便成了一个消防救火中的重要的问题。笔者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对于在消防灭火救援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与建议。

1由火灾引起的环境污染分析

1.1建筑物火灾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当今建筑市场内,由于相关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造成对于很多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监管不完善,而一些劣质材料的使用如果不幸发生火灾,那么这种劣质材料的燃烧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这类材料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丙烯醛、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这些物质对于人体会造成重要的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影响,可以导致人体中毒死亡或者是窒息而死。这些气体扩散大空气中也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火灾过程中,这类材料的燃烧不仅仅是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也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相关研究表明,在火灾事故中,85%以上的人都是由于吸入了有害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等物质而发生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导致死亡,这一比例远远要高于其他方对周围人群造成的伤害或者死亡。2000年12月25日的河南洛阳特火灾事故中,死亡人数共计309人,其中大部分死者都是由于体内吸入了有毒的气体。同样发生在2010年11月15日的上海胶州路火灾中,一共造成58人死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筑物使用了大量的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违规建筑材料,这类材料具有易燃性,所以火灾事故发生时大部分民众都被困在了房间内,由于吸入过多的有毒烟雾而导致死亡。

1.2石化火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976年7月10日,位于意大利梅达市内的一家化工厂不慎泄露出剧毒物质二氧芑,对于周围人员及家禽动物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共计造成30余人死亡。而在2001年11月1日的河南洛阳市发生的一起氰化钠运输车侧翻事故导致9t的氰化钠有毒物质全部泄露,对于周围的人员及环境造成重要的污染。以上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由于石化物品及危险物品引发的火灾对于周围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同时对于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当前每年发生的环境突发事件中有将近超过80%的事件都是由化学物品的运输安全及存放使用安全造成的。石化类的物品具有燃烧快、温度高、面积大及容易引起爆炸的特点,所以一旦发生火情,将会造成重大损害。而石化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对于该行业的火灾影响应该特别重视。在石化行业中,多是一些化学类的有机物品,在火灾发生时经过燃烧主要声称的物质时二氧化碳,对于周围环境产生的危害不是很大,但是由于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也会对人员造成重要的危害,会较大程度提高周围居民患癌的几率。

2火灾扑救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2.1灭火剂引发的环境污染

在火灾的控制扑救过程中,大量的灭火剂的使用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在当前的消防灭火系统中,主要应用的灭火剂成分分为几种,包括泡沫类的灭火剂,干粉类的灭火剂及其他类型的灭火剂。相关资料显示最早开始让人们注意到灭火剂造成的污染问题是从一种应用非常早的灭火剂———哈龙灭火剂开始的。这种灭火剂几乎是应用最早的一种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的效率非常高。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哈龙灭火剂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臭氧层的破坏会对我们全人类造成重大影响。所以随着《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在联合国的签署,哈龙灭火器目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淘汰行动。其他的类型的灭火剂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比如现在常用的干粉灭火剂。由于干粉灭火剂主要成分是无机盐类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灭火效率高,而且可以在超低温的环境下进行使用,有很好的绝缘性能等,所以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质,这些物质被吸入之后会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于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由于具有一定分腐蚀性而且不是进行清除,所以该类灭火剂主要应用与一些封闭空间的灭火。以免对周围人员和环境造成重要损害。

2.2消防用水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一家仓库着火,该仓库内都是一些化学危险品,为了对火情进行控制,消防人员使用大量的水进行喷射,大约使用了40m3,但是由于这40m3水与仓库的化学危险品相互混合后流入了莱茵河,由于混合后形成了大量的硫酸及其他物质,所以导致整条莱茵河都变成了一条毒河,河水变质,大量死水漂浮在河水中,甚至波及同样位于莱茵河沿岸的法国、德国及荷兰等国家。再比如2005年11月13日,在我国吉林省的一家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该次爆炸事故造成大量的苯类物质流入了松花江水域,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硝基苯,随后该污染物进入到黑龙江水域,然后有流入到俄罗斯境内,对所经水域都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所以在火灾的扑救控制过程中,消防用水的使用及位置不当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伴随着现在一些化工类企业火灾事故的频发,大量的消防用水会和各种化学物质结合,形成一些有害物质,对周围人员和环境造成重要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扑灭火灾的救援过程中会对火灾的周围造成污染。这一方面是由于火灾自身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灭火过程中灭火剂及消防用水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所以为了尽量减少在消防救援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一些新型的环保的灭火阻燃材料。同时为了避免大量的消防用水的使用造成的污染,应该做好规划工作,避免对火灾进行扑灭后大量的消防用水因为无法处置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样既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又会对附近的居住人员造成严重威胁,是非常危险的,必须要进行防范。

[参考文献]

[1]冯振南.消防部队灭火及应急救援中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9):299.

[2]丰国炳.消防兵力精确引导投放模型———战术行动量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5):356~360.

[3]廖奇.谈实战化训练环境对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提升[J].武警学院学报,2014,(12):30~32.

[4]邱建军.灭火救援中造成水渍损失和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初探[J].科技风,2015,(23):200.

篇9

[关键字]城市环境 环境污染 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83-1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以及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建设对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1 城市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堆放量已高达70多亿吨,侵占土地约6亿平方米。118个大中城市中,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34.3%。在全国重点监测的338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达不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近期多个城市的雾霾天气持续数日,PM2.5严重超标。同时,噪音污染也已经成为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环境问题。

2 对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控建议

城市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其他污染等等。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先从源头进行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运用全过程控制原则对污染治理进行全过程监管,降低治污成本,提高环境效益。

2.1 城市水污染治理措施

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氮、硫、磷含量较高,还含有微量重金属、多种微生物;工业废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往往成分都较为复杂,危害程度也更大。

(1)从源头严格控制污水废水排放量,一方面对于生活污水排放应予以重视并加强治理力度,积极营造节约用水、重复利用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对于工业废水,应该严格贯彻相应的排放指标,逐步淘汰生产工艺落后、高用水、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鼓励和扶持那些能循环利用水资源、具有污水自清洁能力的企业。同时做好对污水排放的监测工作。

(2)做到统筹兼顾,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就必须在对水资源现状以及城市经济发展做出准确的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科学筹划,这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并有效保护环境。在完善城市水污染控制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3)完善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用立法的形式对水污染排放进行严格监控,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将水资源保护上升为道德层次,有利于提高居民资源保护的意识,更好的推动水污染防控工作。

2.2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仍为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近年来,细颗粒物即PM2.5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大气污染物来源较多,第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粗放式的污染排放;另一个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也越来越突出。其他的一些原因包括市政建设产生的粉尘、生活排放、垃圾野外焚烧以及不良的气象条件会加重污染等。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创新生产技术,淘汰“三高”企业。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在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鼓励开发和使用其他清洁、可再生燃料。

(3)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工业选址应远离生活区并处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保证空气流通,有助于废弃的扩散和稀释。

(4)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重点培植一些能够吸附污染物并净化空气的植物。

2.3 城市噪音污染治理措施

噪音会干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极大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噪音污染来源主要有:交通噪音,道路区与居民区间隔过近,某些重型车辆、摩托车、农用车的行驶噪声是小轿车的数倍;道路交通组织不合理,机动车不能正常通行造成不必要的噪音;工业噪音,包括空气动力性噪声(鼓风机、燃气轮机、高炉等)、机械噪声(球磨机、破碎机、电锯等)和电磁噪声(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建筑施工噪音,挖掘机、打桩机等等;社会生活噪音,主要指街道和建筑物内部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产生的声音。

(1)是完善相关的噪声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合理的噪音污染标准,扩大标准的覆盖范围。

(2)提升噪音污染治理水平,当前噪音治理水平远远不及噪音污染程度,必须采取切实综合的举措,增强噪音治理成果,同时增加噪音治理手段,提高公众参与度。

(3)提高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相关人员的执法能力,提高执法效率。

2.4 其他污染治理措施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速度的加快,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造成的污染也极为严重。建筑垃圾会占用大量土地,影响空气质量,对水域造成污染,破坏市容,恶化生态环境卫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对建筑垃圾的处理措施主要有:

(1)做好建筑的设计和规划,减少建筑原料的使用,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使用生产垃圾少、能再生的环保建材。

(2)在施工阶段加强施工监管,提高原料使用率,减少垃圾的产生。对于建筑垃圾中可以再利用的部分应充分回收,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增加回收利用途径。

(3)完善建筑垃圾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3 结语

每一个环境污染实例,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从政府部门到个人都必须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积极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人类社会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爱明.城市区域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9(1):15-19.

[2]平措.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1):29-31.

篇10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xxxx头、牛出栏数41.6xxxx头、羊出栏数30.1xxxx只、禽出栏数8733.7xxxx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05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xxxx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05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xxxx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05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xxxx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xxxx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06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