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计算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机械行业中等规模以上企业约4万个,从业人员总数约1300万人。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数控机床行业,数控技工和磨具技工缺口达60余万人,这种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此问题的应对措施,六部委一致研究决定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这是一个五年计划,目标是培养更多的制造业技工人才,从根本上缓解技术工人短缺的现状。沈阳市在全国装备制造业具有绝对优势地位,沈阳制造业具有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量总值高,市场竞争强等特点。正是由于沈阳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势头,迫切需要大量各层次的数控机床应用技能人才。加速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能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机床应用职业技能与教育实训就业一体的平台,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也提高学员就业机会。
本文拟采用开源的软件架构Eucalyptus云平台架构构建数控机床职业技能培训云平台。通过该平台,跟踪上市的机床产品;按机床产品的操作指南、相关标准和规范设定课程体系;通过各部门的合作,最终将形成产学用多方联动机制的面向数控机床应用技能职业教育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和新的业态。
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使用Microsoft Windows 2003 Server服务器,采用Apache, MySQL和PHP的架构方式。系统环境要求能够运行PHP+MySQL的软件,其中PHP用于编写相应的操作代码、生成页面,MySQL数据库用于保存用户和编辑的内容。
1 平台设计原理及设计架构
1.1 设计原理
本文设计的服务平台以云计算为框架结构,即使用互联网来接入或者运行远程的数据及服务。云计算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前者在最下端,后者在顶端,中间的是平台。云计算的整体框架又可以更细化分类,每一部分在具体的案例中不一定都会用到,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层次结构。
1.2 设计架构
本文设计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采用基于Eucalyptus的云平台架构实现。作为开源的软件架构,Eucalyptus可将现有服务基础架构在云平台上实现。Eucalyptus是一个开源的软件层项目,由Santa Barbara大学建立,它采用Linux工具以及基于web的服务在服务器组或者服务器集群上进行部署,用来实现云计算的弹性需求。
Eucalyptus采用层状结构,主要有三个层次,包括Instance Manager用于对虚拟机进行控制,安装在所有具有虚拟机的节点上;Group Manager对应一个虚拟网络,该网络由虚拟集结点组成,负责对一组Instance Manager收集到的实例信息进行管理;Cloud Manager作为云的入口,对一组Group Manager进行管理,为云用户和管理员提供接口服务。
2 平台功能设计
数控机床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设置6个一级栏目:课程体系、系统管理、资源库、情景教学、职业技能评估测试、人力资源管理,并对其二级、三级栏目进行展开,从而构建完整的技能培训系统。
在对主页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界面的友好、美观、简洁,突出数控机床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等。在页面中要鲜明的体现系统的所有一级栏目,并在主页中体现出主要的功能模块,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快捷的进入相应的栏目和功能模块中。各子页应在页面相应的位置提供统一的或风格相似的内容,以便用户能够方便的返回主页或直接进入其他栏目。
在系统主页的前台设计中要提供主要功能链接(如课程体系、情景教学、职业技能评估测试等),并对重要的信息、公告进行,同时提供各类查询功能(如课程体系查询、教学资源查询、培训进度查询、及测试成绩查询等功能);在后台的页面设计中为平台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且直观的界面排版功能。
3 平台测试
本次针对数控机床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云平台的性能进行整体测试,监测平台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可用性,测试指标包括:最大并发数、总吞吐量、平均吞吐量、响应时间等主要指标。
测试结果如下:最大并发数为:11;总吞吐量:953,047,602;平均吞吐量:573,327;总的请求数:276,852;平均请求数:125,694.测试参数Throughput单位时间内的Throughput值较大,这表明云平台服务器服务性能越好。
4 结语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设是各类教学资源、教学体系、软硬件建设协同配合和分布式资源调度的结果。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和日益成熟给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的整合提供新的服务模式和方法。本文采用基于Eucalyptus的云平台开发了职业技能培训平台。通过互联网络和云平台,开发网络职业技能培训系统,应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开创了全新的学习渠道,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云平台提供的负载均衡服务支持网络服务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弹性调度。对培训平台进行实例测试得到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通过对平台的吞吐量、平均响应时间及系统资源监控等参数进行测试后得到的数值可知,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其稳定性良好。
参考文献:
[1]何志伟,严隽薇,张浩.数控加工过程建模和仿真的研究与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8(3):5-7.
[2]唐箭,虢莉娟,龚涛.基于云计算的终身教育服务平台[J].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2):43-50.
[3]王鹏.云计算的关健技术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 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包含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地方经济状况,地方政策等条件状况;学校因素的影响,如专业设置,就业指导等现实条件;家庭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经济因素,父母择业观等。二是主观因素。主要指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本文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主观因素的分析,原因在于作为高校教育者,更多思考的角度是如何在自身职责范围内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因此,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主要有:
首先,专业素质。专业素质一般包含专业知识,知识结构,外语应用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在校证书的获得情况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大学生就业影响各因素中,专业素质是最重要的,合格的专业素质是大学生获得招聘单位青睐的首要条件。其次,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一般包含实践经历,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内涵。在就业影响因素中,综合素质是仅次于专业的素质的影响因素,而其中的思维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重视的三项综合素质,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再次,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一般包含个性特点与岗位的相宜度,绪控制能力,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等方面内容。近年来,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量,一般要求大学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心,与企业的要求比较吻合,能够较快地融入单位的文化。最后,身体素质。主要是指身体状况与岗位相符度。针对不同工作性质,用人单位会提出相应的要求。
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影响
1.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内涵
职业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每一种职业都有具体的职业岗位,都对从事该职业者有特殊的素质要求,其中包括知识结构、技术技能、生理心理、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实质上是对准备从事该职业的人员提出的必须具备的条件。职业技能培训是一种按照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活动,其目标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劳动者顺利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职业技能培训有以下特点:第一,针对性和实用性。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分类、培训目标、教学内容等均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劳动者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要求,上岗就业。第二,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培训形式上可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在培训时限上采取弹性学制,可以脱产也可以半脱产;在培养对象上依据岗位的实际需要灵活确定,不受学籍、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实行开放式入学;在教学形式上不受某种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据职业标准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第三,技术性和技能性。在培训方法上强调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突出技能操作训练,强化培训者运用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培训与就业和使用相结合。
2.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与前文所述,职业技能培训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劳动者就业或者再就业,因此,职业技能培训是服务于就业。同时,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大学生就业也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
首先,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专业素质的促进作用。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内化,并促进知识结构完善。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般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环节为辅,职业培训能够帮助大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专业技能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能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确保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
其次,职业技能培训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职业技能培训是以社会需要为前提,一般包含专业方面的技能,同时也包含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
总之,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毕业生来说不仅可以通过培训获得工作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还可以通过培训获得更高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提高适应岗位变化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对于那些创业者来说,可以提高创业能力,提高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形成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郝杰.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几点设想.大众科技,2009.9
[2]王云艳,王东明,王粟.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关系的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08.9
篇3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江苏省某民办高职院校为调查对象,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技能能力的不足及原因;并尝试给出提升技能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职;大学生;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38-02
一、前言
民办高职院校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在学生技能培养问题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从整体看,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仍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存在不少问题。据国内多家媒体和有关材料报道,有的高职毕业生毕业之后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原因之一是这些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太弱。
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不足及原因
(一)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不足
技能要素包括专业技能、计算机应用、英语应用、实习经历、学生干部5个关联指标。技能要素是企业需求中第三大重视的就业能力要素,其中实习经历、计算机用、专业技能是技能要素中最受重视的指标,本研究对JH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这三项指标进行调查。
实习经历指标:大部分大学生都有实习经历,但普遍存在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根本达不到企业对实习经历的需求。计算机应用指标: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偏低,本研究以是否获得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作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衡量标准,通过调查发现,只有近50%的大学生获得计算机一级证书。专业技能指标:从是否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看,95%以上的大学生能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基本达到民办高职院校技能培养目标;但从专业技能具体掌握情况看,不少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本达不到企业的需求。因此,专业技能的不足主要体现掌握技能与技能证书不符,专业技能的实际水平偏低。
(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不足的原因
1.生源的特殊性。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的特殊性,使得技能要素的培养难度增加。这几年,随着招生政策的放开,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在不断下降,同时生源结构复杂,以J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的生源从教育来源看主要分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从地理位置看主要分为江苏省内毕业生和省外(浙江省为主)毕业生,不同的生源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还是采取传统的无差异的培养模式,培养效果较差。
2.大学生实习动机的偏差。所谓实习,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以锻炼工作能力。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实习经历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更希望大学生能够具备与岗位相关的丰富的实习经验。
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实习岗位与专业不相关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实习动机与企业需求的偏差。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实习动机并不是提高自己的专业实习经验,而是更多的考虑实习薪水。以JH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发现,72%的大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会优先考虑实习薪水水平,只有28%的大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会优先考虑是否与专业相关。
3.专业技能证书质量参差不齐。民办高职院校的“双证”制的培养方式,要求民办高职院校的所有专业都必须设定与专业相关的技能证书,以使得大学生在三年的高职教育中,能够系统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并达到技能鉴定部门的认可,从而获得专业技能证书。而不少民办高职院校及专业因为学生素质水平偏低,一味追求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得,而忽略淡化专业技能证书中的具体技能内容,因此院校和专业在设定专业技能证书时,只考虑证书是否容易获得,而忽略证书的含金量,这也让不少的社会培训机构和发证机构有机可乘,推出一些容易获得但含金量低的专业技能证书,导致各专业设定的专业技能证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4.师资队伍难以满足专业技能培养要求。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自然也需要对应的具有技能特色的师资队伍,但是现有的师资队伍缺乏技能特色,难以满足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通过对JH职业技术学院师资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师资队伍主要包括:校内专任、校外兼职、校外兼课三类教师,其中校内专任教师是JH职业技术学院自己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人数的七成,这类教师大多为本科或研究生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基本上是从校园到校园的转移,缺乏企业的工作经验、较少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很难胜任专业技能培养的工作。校外兼课教师,主要承担理论知识教学工作,大多来自同类院校或本科院校的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较差。校外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技能实训的工作,基本从企业聘请的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工程师、技师等,校外兼职教师人数只占两成左右。综合来说,师资队伍中,拥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教师只占两成左右,八成左右的教师不具备专业技能培养的水平,难以满足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三、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能力的对策建议
1.因材施教,解决技能培训难题。民办高职院校要充分意识到“生源质量逐年下降”这一事实,要逐步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培训。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要分析生源的具体结构,研究不同生源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生源情况,制定相应的技能培养方案,解决技能培养的难题。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以计算机考证为例,计算机考证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个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操作考试能过,但理论考试通过率较低,说明这些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没有太大问题,而理论知识存在问题,学校就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学生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强化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培训,以提高计算机理论考试通过率,最终提高计算机等级证书的通过率。
2.端正实习动机,积累专业实习经验。实习动机的偏差导致大学生的实习经历与专业不相关,也就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使得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民办高职院校应该发挥学校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端正自己的实习动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积累专业实习经验,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技能要素,满足企业需求,最终实现就业。
3.注重证书含金量,强化专业技能训练。高含金量的专业技能证书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有的专业技能证书还能帮助大学生找到高|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专业技能证书是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特色,民办高职院校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特色,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筛选证书有层次。同一专业的技能证书种类繁多,含金量高低不一,作为“双证”制的必要条件,专业技能证书的筛选工作非常重要,民办高职院校要从学生实情和证书含金量两个方面考虑,给专业技能证书分层次,制定各专业技能证书群。
第二,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民办高职院校应该重视专业技能证书的培训,把应试证书培训转变成提升专业技能培训;甚至可以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直接开设与专业技能证书相关的培训课程,将教学与培训相结合,真正实现“双证”制的目标。
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有明确要求,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即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既能够胜任理论知识教学工作又可以胜任专业技能教学和培训工作。但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符合“双师型”要求的能够胜任专业技能教学和培训任务的教师比例非常低,专业技能教学和培训水平偏低,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本研究认为,民办高职院校可以结合两个方面的措施,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采取“引进来”措施,积极向企业引进具有“双师型”特征的企业人员,充实自己的师资队伍,提升技能教学水平;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措施,鼓励学院专任教师走出去,进入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其能够胜任专业技能教学工作,实现“双师型”队伍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继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分析[D].云南大学,2013.
[2]宗晓武,周春平.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2,(01).
篇4
芬兰基础教育享誉世界,芬兰学生和中国学生在PISA测试中均名列前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2000年开始每3年组织一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
这次以提升学生适应当代社会能力为宗旨的最新课改,是否会继续保持芬兰教育的领先优势?带着这一疑问,记者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芬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上采访了芬兰教育专家。
本次论坛主办方芬中教育协会主席、芬兰萨斯塔马拉市政委员会主席、苏里瓦中学校长亚里・安德森向记者介绍,新大纲要求不仅让学生接受信息,还要让他们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突破学科界限的“现象教学”。比如,“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就涉及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联合国”这个话题则涉及英语、地理、历史等学科。安德森说,苏里瓦中学将经常性地开设现象教学课。
新大纲还要求,老师不再是站在课桌前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们一起寻找答案;不要立即指出孩子的对与错,而是要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跨文化沟通等能力,新大纲还取消了一部分标准化考试,代之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芬兰议会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席、芬中教育协会高级顾问、本届中芬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主席桑娜・劳斯拉赫蒂告诉记者,当今世界变化太快,中小学今天教的知识几年后可能就会过时,谁也不知道孩子们参加工作时的世界是什么样。因此,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重点不再是传授哪些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培养自我学习、适应环境的能力。
怒江州福贡县600多名“两后生”走出大山峡谷学本领助脱贫
云南网消息 “党恩国策载峡谷青年走出大山学一技之长,政校合作盼千百学子学有所得闯一片天地。”日前,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广场人头攒动,福贡县委、县政府在这里举行欢送“两后生”就读职业技师院校仪式,首批368名“两后生”走出大山峡谷踏上继续学习深造的新征程。
“两后生”是指农村贫困家庭中初中、高中毕业(含退学、辍学等)未继续升学的年龄在25周岁以下的男女青年。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对迪庆州、怒江州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农村户籍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全覆盖试点”的指示精神,去年,迪庆、怒江两个州启动职业教育全免费全覆盖试点工作。在执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现行免补政策的基础上,省财政对到承担试点培养任务的学校就读,并纳入普通全日制学籍管理的迪庆州、怒江州农村户籍(含农转城)学生,初中起点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第一学年、第二学年,高中起点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第一学年,每生每学年给予2 500元的生活补助。学生学习期满且毕业成绩合格者,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毕业生进入上一级学校深造。加大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力度。自主创业、自主择业毕业生,符合条件的给予享受“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创业园区孵化等一系列创业服务及创业扶持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大推荐就业力度。
篇5
关键词:推拿学;改革;社会力量;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054-03
推拿是利用手、身体其他部位或借助器械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从而达到保健、治疗效果的方法[1]。推拿疗法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也没有针灸对皮肤及表皮组织的损伤作用,对许多疾病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疗效。加上手法简单易学,深受学校广大师生的喜爱。《推拿学》属于体育保健康复方向选修课程。课程的重点在推拿手法的实践性教学,通过校级公共选俢课(以下简称校级公选课)《推拿学》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推拿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和推拿时的注意事项,掌握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和穴位按摩,以及在体育运动、养生保健和治疗运动损伤中的作用。自2004年开设该门课程以来,我院积极推进课程的改革,着重培养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联合社会力量举办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同时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和社会声誉。本文拟对校级公选课《推拿学》课程的改革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一、联合社会力量进行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培训
2006年,在学校的支持下,我院正式与云南省康健保健按摩师培训站签定协议,成立云南农业大学分站,可面向社会举办初、中级保健师职业技能培训。至今,云南农业大学分站已为社会培养该类人才约180人。职业技能培训是校级公选课《推拿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习的再继续。从此,我校学生在校期间便可取得按摩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具有合法的按摩师职业资格。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争取社会力量,联合举办保健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动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原因:(1)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学生在校期间便已感受到巨大的就业压力,迫切希望学习有用的职业技能,以增加就业机会。(2)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推拿由于其独特的功效和应用时的舒适感,使社会掀起了一股推拿按摩热潮。(3)扩大学院影响力的需要。通过社会招生,可以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我院的办学,扩大社会影响力。(4)通过培训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按摩技能。
二、挖掘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
学习推拿可以为家人、亲朋和同学服务,也可以为父母尽点孝心。这也是很多同学选修这门课程的原因。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希望学生多想想父母抚养子女成人的艰辛,为子女能够成才所付出的努力,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可是对此我们能做什么?通过问题,鼓励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放假后能回家为父母尽点孝心。品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程结束后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该门课程考试合格的许多学生回家后主动要求给父母做推拿,父母深感宽慰,觉得子女终于懂事了,长大成人了。从父母喜悦的眼神中,学生体会到了责任,在迷失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同时“孝心”的宣传,也使学生在推拿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更加愿意参加社会实践。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1.调整教学内容。以往的《推拿学》教学内容,主要依托于《体育保健学》中的按摩章节,内容较少,主要介绍按摩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常用的20种按摩手法、按摩的应用和一些常用的穴位,整个教学过程大约占12学时。我院在开设校级公选课《推拿学》课程,并取得初、中级保健师职业技能培训资格后,相继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现课程内容主要是:基本手法的动作构成和操作要领、运动按摩、保健按摩、治疗按摩。手法主要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校级公选课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不变,教学以教授实用技术为主,主要是为普及推拿知识和扩大影响。鼓励学生学完继续参加提高班学习,争取获得中级按摩师职业资格。提高班学习要求结合云南省教学实际,按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保健按摩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校级公选课《推拿学》课程的重点在推拿手法的实践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实践教学是学习推拿的主要方法,实践教学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始终。利用在校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巩固、提高《推拿学》课程的教学效果。(1)加强多媒体教学。将学生分组后,要求学生边看多媒体边练习,操作过程要求认真体会手感,注意被按摩者的舒适感。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总结、讲解及示范工作,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足或错误之处。学生在不断地感受、纠正中得到提高。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不乏味,教师有了更多时间来逐个指点学生,纠正错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体育保健室实习。我院体育保健室在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主要是进行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选修《推拿课》的学生开放,安排学生在体育保健室实习,其目的主要是实践伤科推拿手法,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推拿手法,进行常见运动损伤部位的推拿,达到治愈伤病的目的,为将来能够有机会成为合格的保健按摩师打下良好的基础。(3)开展社会服务。由于推拿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操作简便,适应症广,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故深受人们喜爱。人们都愿意接受推拿作为保健祛病的手段。因此推拿是开展社会服务的良好载体。我院在开设校级公选课推拿教学以来,一直重视发挥推拿的社会服务功能,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校园内为辛勤工作的老师们服务,放松头部、肩颈部及腰部等部位的疲劳;为周围的老人做保健按摩。活动影响巨大,得到学院领导的鼓励,受到学校老师及周围社区老人的一致好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4)加强运动按摩实践。运用按摩是可以在比赛前、中、后进行,起到有效地调节运动员生理机能,消除疲劳、改善运动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等作用,在体育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每年的校运会期间,任课教师均鼓励学生参加为运动员推拿的志愿者活动。通过实践,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了按摩的基本技巧,熟悉了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实施按摩的手法和步骤、动作要领及操作时间,能为以后的体育实践服务。
四、严格考核
考核分三部分:实验考核、笔试和平时成绩。实验考核占课程成绩的70%。实验考核分为基本手法和手法应用两部分,学生随机抽题,并当场操作抽到的手法,依操作手法的准确性评分,以百分制计算。手法应用考核要求学生随机抽取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按摩,手法自行选择,以一定的顺序进行,同时对正在操作的各种按摩手法的特点边讲解边操作。
面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问题,我院在教学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校级公选课《推拿学》的课程改革是一种尝试,但这种尝试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的教学将不再只是在课堂内完成,选修课的结束并不代表学生推拿学习的结束。真正做到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教学的新途径,才能担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
参考文献:
篇6
文章针对土木工程双证制教学,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提出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融通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教学实践和应用,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
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教学;转型发展
当今,开办土木工程的地方性专业院校正处在转型发展之中,如何更好地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提倡创新创业是重中之重。一般而言,土木工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及竞争力,常常实行“双证制”教学模式[1]。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落实不到位、实践不落地、证书不相符”的现象,导致学生在校获得的专业或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高,与职业技能要求不相符,有证书、无能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有必要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双证制”教学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进行专业教学。
1.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现有专业方向和职业证书对接不畅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和道路与桥梁等方面,而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方向出现不同程度的错位。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在校期间主要考取和获取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员”、地方城乡与住房建设厅“五大员”及交通运输部职业证书,这些证书在一定程度存在重复和错位,导致学校、学生在选择上出现一定程度的迷惑和误导。
1.2“双证制”在专业教学及操作和应用中不到位
在日常专业教学中,为了获取职业证书而出现“短、平、快”的现象,在临近考试时间节段,常常进行短期甚至突击培训、集训,特别是在实践认证环节出现弄虚作假、糊弄过关等现象,与职业证书要求极不相符。
1.3企业、社会对证书含金量重视程度不高
在土木工程学生就业中,企业和社会更加看重证书,而忽略了实践技能和后期急需教育方面的考核,常常出现有证书,无实际操作技能;人证分离,证书挂靠;继续教育放任不管,走过场或流于形式的情况,导致在专业教学和应用中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学校重考证通过率、轻实际技能操作的现象,最终使得学生空有证书、毫无实际技能、少有理论知识,从而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极为不利。
2.土木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融通教学与应用
2.1建立以双证融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学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互相融通、互相促进的思想,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推行双证制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应的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变化。对于土木工程而言,职业证书体系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安全管理类三大类。其中,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具有实际可行的操作性。施工技术类内容主要覆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力学基础、施工组织管理方面培训和认证;而工程造价类主要侧重工程概预算、工程清单编制、软件应用和实际工程等方面培训和认证。学生可按需要分为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安全管理类等岗位与就业进行培训、实践和报考[2]。对于偏于基础类技能认定的相应课程实行以证书替代考试,学分互相认定的形式。
2.2“双证制”模式下设备、师资优化和升级
学校经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学校内部实验室项目等,构建了专业实训实作、专业技能认定和互通、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证书培训与考核于一体的教学实践模式[3]。同时,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施工技术类、工程造价类、安全管理类需求,升级和改造了土木工程实训实验、建筑仿真模拟、基础力学实验、建筑工程造价仿真、建筑技能实训、建筑安全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实验中心,配备了相应的专职教学和管理人员,并就此对学校不同层次的本专科、成人继续教育等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技能培训、鉴定和认定,以及职业证书培训、考核和考试。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与双证制教学相适应,学校和二级学院从不同角度加大和增强了对专业师资力量的培训,对专业实验教师、教学辅导辅助人员和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选送多名专业教师前往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单位、安全管理部门进行为期一年及以上的挂职锻炼,鼓励并制定相应措施激励专业教师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现约有30人次通过了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工程师(岩土)等方面的考试,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师职业素质,为双证制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强烈要求在职在岗教师参与本地域内的社会工程实践活动,参加实践工程的评标、设计与咨询、施工技术指导和管理及安全评价与应用等建设项目,掌握了土木工程行业的动态,提高了行业实践能力,为双证制的运行提供了知识保障。
2.3开展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技能培训与鉴定
按照土木工程行业国家职业标准,连续八届对近2000名学生进行考证培训,仿照实际工程,从施工图识图、土方计算与调整、砌筑工程、脚手架搭设与拆除、钢筋混凝土浇筑、模板搭设与拆除到工程量计算与计价,以及安全鉴定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仿真实训实习,进行深层次、广视角、高标准、严要求的培训、操作和实践。根据考核和考试,对技能鉴定与学历学分实行了互通认证[4],学生一次性技能鉴定和认证通过率均达到了95%以上。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证书含金量,而且对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3.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双证制”在教学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改进和发展,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并举、学历学位与职业证书并行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型,以应用转型为导向,坚持创新创业发展,才能保证学生“双证制”模式在教学应用得到最大实惠,进一步促进专业的转型和发展。
作者:牟奇建 李莉 强跃 程龙飞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何运祥.土木工程高职高专应对大众化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双证制”培养模式[J].科技资讯,2006,28:217.
[2]强跃,李莉,莫丽华.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以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2013,48(12):25-26.
[3]张云莲,韩国英.地方院校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复合化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28-31.
[4]强跃,李莉,莫丽.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体系评价指标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49(6):25-26.
篇7
一、依托培训基地,实现职工素质大提速
电力行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特殊行业,各种岗位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有其特定的要求,而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是职业培训实力的基础,积极推进培训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以确保企业的培训投资真正转化为人才资本的增值。自2002年以来,培训中心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将已废弃的35kV石亭变电站改建为技能培训的专门场所。共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石亭培训基地,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设备、仪器仪表,架设了110kV铁塔、110kV水泥门杆,架设220kV、110kV、35 kV导线、配变及10kV导线、400V导线、站用变、电缆力柜,立3根独立的水泥杆(用于练习爬杆)等。并对场地进行平整、绿化,房屋进行修缮,改善了住宿条件,实施环境美化、绿化工程,加强硬件建设,建成培训楼、学员公寓、技能培训基地等各类设施,使培训、餐饮、住宿等硬件设施成龙配套,实现了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为提升培训实力奠定了物质基础。2004年省公司到漳州局授牌,把石亭培训基地正式列为省公司的送配电技能培训分基地。如今的石亭培训基地承担着送配电线路、装表接电等电力行业特有工种的初、中、高级工考评鉴定及进行技术练兵、比武、竞赛等工作,在技能培训鉴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独树一帜的半军事化全封闭教学模式,让学员们能够避免外界的一切干扰,潜心定性地学习,以实现培训“质”和“量”的双赢。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纪律,精心组织、从严要求,规范学员行为。“一流的教学业绩”要有“一流的后勤服务”做保障,为了让学员学得安心,住得舒心,吃得称心。培训中心不断优化基地的后勤保障,将每项活动内容都纳入到具体工作内容中,工作要求细中又细,从安全责任人、就餐、住宿、学员接送用车等工作都安排得井然有序,工作的每个环节到具体每项服务都倾注了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特雇专人负责学员们宿舍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保证学员住得好;食堂每日菜肴不断翻新,保证学员吃得香;改进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学员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使来自各地的培训学员就像在家一样舒适、方便。细致到位的工作赢得了送培单位和学员一致的口碑,也为基地赢得了长久的信誉,学员们说:“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系统学习这些知识,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我们都要珍惜。”
二、发挥教育培训功能,拓宽培养企业人才途径
2005年,该培训中心全面实践“为企业赢得竞争提供智力支持”的核心价值观,全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 42 期、参培人数 4200人次,年培训鉴定总量打破历史记录。这不仅仅是数量的提升,更是培训中心服务企业能力的提升。在大幅度增加培训容量的同时,培训中心始终注意巩固和提高培训质量。对每一次办班,在全面分析电力职工岗位培训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办班前精心地准备、周密地策划对办班模式,教材准备,时间安排,师资聘请,学习通知下发学员,每一个环节都严格细化管理;办班中严格管理,细致服务对每一类办班需要做到哪几个环节,管理的等级要求等都事先明确列出详细的步骤和要求,切实按程序规定办。对违反学习纪律的现象,决不姑息迁就,保证良好的学风,注意安排好学员的学习生活;办班后认真总结每一次办班结束后,反思办班的成绩与不足,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办班质量的手段和途径,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丰富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质量。每年年初培训中心在总结上年工作的基础上,从着眼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实际,确定全年培训计划和重点内容,全面启动了培训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机制,使培训工作真正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链条,在培训中体现生产的要素,在生产中体现培训的成果。同时,积极与专业部门配合,精心组织培训,有力的保证培训工作的完成,职工评价我们的培训是“工作做到了点子上”。为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企业文化素养,还举办了郊区局礼仪培训、通讯员培训等;并根据企业实施的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分期组织了郊区局计算机培训。为每年新入局的大中专毕业生上好入局第一课,实行了“门洞效应”,即:入厂职工要经过一个多月专业技能、理论教育、军事训练的培训,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培训安排针对性强,都取得了较好效果。对生产一线人员的技能培训,利用石亭培训基地,积极创造条件,注重提高其操作技能,加强现场适应性培训,以此较好地促进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员工技能水平起到了催化作用。除出色完成对企业的生产技能、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外,该中心还专题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培训,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得到企业认可,既有利于企业打造竞争力,又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对于培训中心而言,企业一线的需要延伸到哪里,培训中心培训工作的触角、培训教学的重点就将紧紧跟随到哪里,这正是培训中心服务企业的不懈追求。由于培训活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深入浅出、结合实际,形成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协调配合、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可喜局面。
同时,配合省公司有关部门制定人才培养对策,以培训工作面临的形势及问题,提出创新培训工作的总体对策。拓展技能鉴定范围,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含金量,加大鉴定前培训工作的力度,使鉴定工作真正成为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利平台。2005年培训鉴定电力行业特有工种初、中、高级工200多人,培养了一大批梯次性、高素质、实用型人才。这一个个数字,如同一个连续的输入端口插入了省公司的人才技术库。有的放矢的培训不仅赢得了企业和学员的高度赞誉,而且改善了省公司技术工人队伍的技能结构,增加和提高中级工、高级工的数量和比重,缓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状况,同时为省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促进省公司人才结构的梯次发展和整体上移,培训中心用辛勤劳动和出色成绩,在追求企业满意、省公司信任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效益和发展。
三、贴紧基层需要,做好应急应需培训
培训中心还以满足基层电力企业人才需求为切入点,按照互补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轮训计划向县级供电企业铺开。三年来,通过各专业多工种大批量有针对性的轮训学习,完成了各县电力公司管理、技能全员培训,实现各县电力公司人员培训无真空地带的良好势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多元化培训,为基层打造一支懂生产、会管理的复合型管理干部队伍;打造一支专业知识功底雄厚的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打造一支熟悉电力生产运行过程,实际技能精湛、能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的技能人才队伍,以此拓宽了培训服务的领域,而且扩大了培训中心的影响和声誉。在抓好各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及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同时,培训中心及时地向各县培训人员宣贯我局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和科学的工作模式、行为规范。
四、新举措绘制新蓝图
篇8
关键词:利润分配 层次分析法 决策问题
利润分配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剩余利润在不断地增加,如何有效地利用和分配这些利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企业经营者十分关注的利润留成分配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
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最上层为目标层,通常只有一个因素,最下层通常为方案或对象层,中间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层次,通常为准则或指标层。②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③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④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2 影响利润留成分配的因素
利润留成分配的过程与结果直接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地发展。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利润留成分配的管理。影响利润留成分配的主要因素有:①企业规模。企业如何在股利支付和利润留成之间进行权衡是影响利润分配的很重要因素。当企业处于发展上升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企业可以考虑减少股利支出,将大部分盈利用于扩大再生产,在将来给股东以更加满意的回报。当企业处于盈利充裕、稳定,并无良好的拓展机会时,可考虑采用较高的股利以回报投资者。②企业技术水平。企业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如果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弱势,企业应考虑将利润留成用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上;如果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则可以考虑适当地分配一些资金用于其他方面。③企业形象。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和人、财、物并列,其价值可能超过有形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的发展相当重要,在使用利润留成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形象对企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3 利润留成分配应用案例
3.1 问题提出 由于利润分配问题涉及范围较广,为了更加直观地获得研究成果,本文的应用案例仅研究利润分配中的利润留成部分。
某公司有一笔企业留成利润要由公司管理层决定其用途,总目标是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可供选择的方案有: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加大新产品宣传力度;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与高校进行联合;引进新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衡量这些方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是否扩大了企业规模;是否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是否增强了企业形象。
3.2 问题的分析 根据上述问题,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
3.3 模型的建立与赋值 由于指标的确定和分值的给定带有主观臆断性,为减小主观因素的影响,我们采用T・L・Satty提出的 “1~9 比率标度法”表进行定量评价,其标度含义如表1所示:
■
经调查得到主观判断矩阵如表2、表3、表4和表5所示。
3.4 模型的求解 本文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求解。①准则层C对于目标层A相对权重向量:最大特征值λ(max)=3.0385;特征向量w(2)=(0.1047,0.6370,
0.2583)T;随机一致性比率CR=0.0370
0.3806,0.1439,0.1811)T。
3.5 结果分析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准则层的权重结果进行排序: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0.6370),增强企业的形象(0.2583),扩大企业的规模(0.1047)。在该方案排序中,员工的素质技能培训和引进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等都有比较大的倾向。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方案层的权重结果进行排序: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培训的权重(0.3806),引进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权重(0.1811),加大新产品的宣传力度的权重(0.1557),与高校联合的权重(0.1439,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权重(0.1387),说明在对利润留成分配时,企业领导比较倾向员工的素质技能的培训。
3.6 模型评价 通过构建利润留成分配方案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利润分配方案的优选决策,使得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时,由于判断矩阵构造主观性强和一致性不易通过检验等缺点,可以采用群体判断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4 结论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科技的创新和员工技能的培训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因此,企业在利润留成分配时应优先考虑。企业在进行利润留成分配决策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采取合适的数据和决策分析方法。AHP 层次分析法使利润分配的方向更加明确清晰,根据不同方案的权重比例,找寻出最佳的方案,使决策有依据可循。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13.
[2]林齐宁.决策分析[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12-14.
[3]马云东,胡明东.改进的AHP法及其在多目标决策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6):14-17.
[4]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6):5-7.
篇9
中职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师生和管理层所重视,在此基础上,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对档案资料进行深度的解析,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合理化的、创造性的应用,使其能够为学校各方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设性意见,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另外,信息化环境的两大特征:云计算和网络化,使得档案管理发展趋向创新和服务。云计算指导着中职院校档案管理对档案进行大数据分析,使网络上的所有终端都能受益,实现档案的服务功能;网络化则给档案管理提供了管理方法上的突破和创新的空间。
二、中职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思想老旧。中职档案管理的需求变化以及管理工作的环境变化,使得档案管理本身的地位和职能得到扩展,原有的档案管理思想是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和保存,而现在的档案管理思想应该转变到利用档案对学校发展进行服务方面,档案资料是云计算的资源,应该服务于中职学校日常建设。但是,这种管理思想目前还没有被管理者所接受和理解,管理工作在很多时候是被动的并非主动的。2.管理方法不够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中职院校档案管理提供了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策略,例如,转换档案资料的形式,节省存储空间、灵活调用档案、允许学校师生自由访问个人档案、利用档案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等。但是,现在大多数做中职院校还没有做到档案管理全面信息化,很多档案仍以纸质的形式出现,档案格式不一,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管理方法不够先进造成档案管理效率低,而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档案管理缺乏明确的制度、信息化策略没有完全应用于管理过程中。3.管理人才不足。档案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进行推进,无论是普及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还是进行档案管理的服务性应用,都需要档案管理者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管理技术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必不可少,除了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之外,还应该拥有处理信息技术问题、进行电脑和网络维护的能力,但是,现在中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这种能力,管理人才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进程缓慢。
三、对中职档案管理的建议
1.以网络化为基础改换管理思想。高校档案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应该根据学校发展计划和发展需要,主动进行档案资料的重新分类、整理和数据化,使档案以信息的形式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以档案资料的数据化为前提,对已有的档案进行科学分析和解读、研究已有的档案,寻找高校发展过程中各项事务的特征,为现在的学校管理和发展工作提出建议。2.进行标准化档案管理。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档案管理手段的采用,要求档案工作必须实行标准化管理。中职院校主管部门在档案工作领域内,应与档案或标准化管理部门共同协商,对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业务工作方面的概念、原则、质量、方法等,制定统一的规划,使档案工作在客观上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衡量标准,共同的比较基础,共同的协作依据,共同的协调保证。以便建成档案信息网络,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之路。例如,档案收入和整理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即对某一档案类型设定固定的档案提交形式,使其以数据化的状态存在,这不同于以往的word文档或excle表格,而是以选填式表格的形式出现,每一份档案都是一个文件,所有文件统一存储在某一固定的程序之中,这样一来,进行档案的调取和资料综合整理都非常容易。3.提高管理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中职院校有必要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选择定岗培训的方式,对档案网络动态化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将岗位职责分类,按照职员的工作能力以及发展前景,进行特殊的工作项目培训,使其能够胜任某一类型的管理工作;也可以选择胜任力培训的方式,根据工作需要,评估现有职员的岗位胜任力,针对其中不足的部分进行有目标的培训,使其成为能够胜任档案现代化管理、维护工作的“全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环境以及工作目的已经发生改变,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以及管理者的职业技能也应该随之发展和变化。中职院校要解决在当下出现的档案管理问题,应该以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基础,改善管理思想,制定管理制度并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着重提高管理者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中职档案管理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作者:黄丽玲 单位: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备 信息技术技能 现状
中图分类号:TP42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云南省是我国较为贫穷的地区之一,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在教育中的投入资金也越来越多。目前大多数的初高中学校的配备了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但是,这些设备的利用率是目前比较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不同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做出了不同的定义。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为一体。何克抗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即发挥教师主导,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式。本文是使用李克东的观点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2研究问题的提出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关于云南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的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学校的硬件设备是否能够满足教师进行教学;
(2)为什么多媒体在教学中使用的频率不高,是个人原因还是学校原因?
以上两个问题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研究者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了解云南省初中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一个现状,以便后期根据这些数据制定出有效的方案来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调查方式以及问卷设计
2.1研究对象特征
本文是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国培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班级的中学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出的结论。这个班级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包括了各个学科的教师,并且他们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州和学校。在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中他们主要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科整合方面的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具有代表性。
2.2研究方式
本研究主要是使用问卷调查很访谈两部分来实现的。其中问卷部分是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基础,依靠信息技术的技术维度和素养维度制作的一份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调查的问卷。访谈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和QQ访谈两个部分。
2.3问卷设计
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依据的是信息技术的技术维度和素养维度,还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这三个维度,问卷的基本结构如图1: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全省的各个地区的各个学校都在不断的进行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对于云南省教育行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硬件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下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一些问题:
3.1硬件设备欠缺
在调查中每所学校的教学班级基本都在20个班左右,以下是对所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配备计算机及投影仪的教室)数量的调查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室数量在5间以下的人数大于50%,也就是说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硬件设备问题仍然存在。在问卷的前部分有教室的基本信息,在这部分信息中显示有80%的教师是来自乡镇中学,只有20%的教师来自市一级中学。因此,目前云南省硬件设备的提供还是没有办法满足教师进行教学。
3.2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目前为止担任信息技术的教师都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因此,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没有大的难度,但是对于很多非专业的教师来说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对于部分老教师来说学习信息技术可能比备课进行教学所占用的时间更多。在本次调查中有教龄在20年左右的教师有11名,其中有9名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获取素材、制作课件等一些基本技能都不能够实现。
而对于一些能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来说,他们目前觉得问题较大的是在网络上找不到或者是不会搜索更多与课程相关的素材,因此,他们的教学变成了课本中知识点的复制,从黑板复制到投影中。因此,对多媒体的使用仅仅是代替了黑板而没有发挥出其本身更多的优势。
3.3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不容乐观
在调查的数据中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课时数比较图如下,由下图可以看出每个学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课时数在5节以下的占了45%左右,也就是说目前在初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所占的课时数还不是很高。
然而,研究每学期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课时在5节以下的教师的基本信息可知:70%的教师所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数量在5间以下,因此这部分可能是硬件条件的影响,但是也不排除有部分教师是由于其他的主观原因而致使信息技术无法应用于教学。其他30%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时数不多原因总结为三个:一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备课,然而由于中考的压力,教师不得不放弃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二是学校多媒体教室的使用主要是针对主课方面的,比如地理、历史等等的课在教室安排时一般不会考虑多媒体教室。三是很多教师都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对于他们来说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并且目前进行的培训没能够很好地教授这方面的理论及知识,很多教师在信息采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4解决策略
4.1政策支持
目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云南省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贫富的差距的原因,要实现共赢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来提升贫困地区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备的增加,以及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这些都需要相关政府作出具体的对策,帮助和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4.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以实施的一个重要基础。也只有提高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够快速的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包括职前教师(即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两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对于之前教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对于在职教师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参与像国培计划这样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整个教师团队的信息技术能力。省级单位还有学校都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来学习信息技术技能。比如: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等等。这样一些活动都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
4.3制定与云南省所用初中教材有关的课题网站,来丰富教学素材库
在与各位教师的访谈中,很多教师认为目前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与教学有关的素材。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刻不容缓的,相关部门应该提供资金来构建一些有利于地方教学的网站,以此来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素材,来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更好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在政府的支持,计算机相关人士和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云南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步伐一定可以赶上发达地区,这也是云南省教育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1(18).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4] 阳春.曲靖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5]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11-07.
[6] 邱晓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与课程整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行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 上一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 下一篇:农业产业化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