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科学诞生的五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实践随着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宏观领域已超过太阳系、银河系,达到上百亿以上光年的宇宙领域。微观世界己深入到原子核内部,10-12厘米以内尺度对象的深度,由此引起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革命。纵观当今科技发展以及文物艺术品鉴定高科技应用趋势,痕迹物证技术在文物艺术品鉴定知识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以其勃勃生机在当代科学之林中崛起。根据笔者近几十年的文物艺术品工作鉴定的实践,拟就目前文物艺术品鉴定技术理论研究和鉴定实践的局面,提出几点或许不一定成熟的意见,权作对这一学科研究和实践的关心。
一、目前我国文物艺术品传统鉴定的现状
早在1950年,我国就开展了保护珍稀文物的研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而大规模、全方位地开展文物艺术品鉴定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则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事情。三十年来,我国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对于文物艺术品鉴定的基础理论和体系建设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无论是技术资料的挖掘与整理,或是新的研究领域的探索与开拓,还是对一些重大研究课题的考证与辨析,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毋庸讳言,由于传统鉴定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存在着根本性缺陷,在现代知识领域中已失去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而近年来出现的热释光测年法、元素测定法、碳14测定法等虽然具有一定的现代科技含量,但因为检测鉴定方法和基础理论的先天不足,亦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形式有如下诸种:
1.“目视+手感+经验=判断”真伪的传统鉴定的方法有失科学性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收集中国文物及艺术品在西方蔚然成风。寻宝者的大量购买以及德国、荷兰、法国和英国等列强对中国皇家藏品的疯狂掠夺,将大批中国文物带到西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和爱国的收藏家为了保护祖国文物,研究文物的历史演变,领略祖先的艺术成就,以改善传统文化七零八落的断层现象,对流失在海外和散落在民间的重要文物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回购。同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国家的财富积累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催生了文物的收藏和市场繁荣。由于利益驱使,一些人便制假贩假。因为文物作伪本小利大,只要有一件伪文物在市场和拍卖场成功出手,获利则是作伪成本的数万倍。利之所在,随着高科技的不断涌现,作伪者的工艺技术亦随之提高,他们往往用真器物做蓝本,生产出形神和物质成分俱似的伪品,通过特殊的渠道投放社会,使一些藏家屡屡上当,经验丰富的专家也未能幸免,对文物使用传统鉴定真伪的方法提出了尖锐挑战。使凭“眼力”、“望气”和“手感”等传统鉴定方法变得不科学。具有代表性的当属近期曝光的“金缕玉衣”事件,“长沙窑壶王”以及“汉代高古玉凳”的鉴定争议等,都不禁让全社会产生疑惑:传统文物艺术品鉴定的专家意见还能信吗?
2.把文物艺术品的单件的认知作为鉴定标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由于文物艺术品收藏热的高涨和文物市场的繁荣,从而也引发了大量的民事案件和倒卖文物、盗掘古墓葬、走私文物、盗窃、抢劫、抢夺、侵占文物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和法院在侦查和审理这类案件时,因没有文物艺术品鉴定科技手段,只能聘请文博领域内的专家对涉案文物进行鉴定。但是,同一件物品专家们竟给出不同的判断性结论,使公安机关办案失去证据支持;使法院无法得到科学的证据而不能审理判案。为什么同一件文物不同的机构或鉴定专家会得出不同的鉴定结果呢?浅层次的原因是双方所依据的鉴定标准不一样。那么,传统的鉴定标准是什么呢?专家个人的经验与实践就是他的标准,文博馆的器物就是标准。事实上,科学的认知唯有成系列或系统的遗存才能找出规律、制定标准。把文物以单件的个人认知作标准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众所周知,清宫旧藏历经太监偷盗;“建福宫”的皇家藏宝被焚烧;又遭八国联军的抢劫、掠夺;溥仪的携宝逃亡;清东陵的悉数被盗;劫后余存又有90%的文物精品被运到台湾之后;把故宫中的劫后余存作为中华五千年文物的绝对标准化是远远不够的。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传统文物鉴定的方法和技术是不科学的。
3.传统鉴定权威言论缺乏基本常识
文物艺术品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研究历史和审美价值的特殊商品,并且可保值增值,深受大众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好者和收藏者队伍中来。无论古今中外,文物收藏,首先是一种文化、艺术的消费和享受,其次是长期投资。当下社会上,媒体中的各种“寻宝”、评估、鉴宝热闹有余,权威言论却缺乏基本常识。因为传统鉴定专家不需负法律责任,常以“专家”之名在公共媒体上以一家之言随意砸毁。而鉴定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先询问器物是不是市场买来的,花了多少钱等与本质无关的问题,然后用“眼”一看、用手“敲一敲”“掂一掂”、再用鼻子“闻一闻”,鉴定就算完成了。其鉴定语言都是一些非规范的、不科学的感性用词,结论几乎都只有两个字,“真的”、“假的”、“仿的”。作为鉴定者有责任说明,为什么是真,为什么是假。简单地用真假二字判断五千年文化遗存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我国地下文物众多,随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大量文物相继出土。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80年至2000年间,国土开发面积是1950年至1980年的25万倍。文物出土速度已远远快于文物保护资金和文物保护人员编制的增长速度。仅西气东输的江苏段,就发现280多座汉墓,近几年国家又在江西、安徽、内蒙古出土了几个元青花窖藏。一些非盗文物流落民间已是不可争的事实。新显的历史遗存之多,是超出人们意想的。试想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6239件,西安何家村发现的唐代窖藏文物1000多件,其中金银器就有270多件。2001年出土的大明梁庄王墓有文物5300多件,其中金银器就有3400多件,还有民间发现未报道的。所以不要随便发表缺乏基本常识的“权威性”言论,没有人有资格以一眼便断言新显器物的“真假”。如何保护这些文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但保护的前提是识别。依靠传统方法因无以往经验比较而无法识别,把未见过的仅凭经验就轻率出言否定,这不仅会造成文物的流失或损毁,而且会给国家和民族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调查显示,中国是45个文物重点国家里面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高达1000万件以上。目前,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收藏中国各类文物约达1800万件。近10年走私出去的各类文物是八国联军抢走文物的30倍。另有相当一部分各类文物是被打上“高仿工艺品”的标签“正大光明”出去的。有关数据显示,世界各国文物走私金额仅次于世界排名第一的军火走私,这应该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关切。如何摆脱传统鉴定识别模式,研究开发先进的科学方法对文物进行准确的鉴定和识别,建设健康的流通市场,保护好文物遗存资源,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历史、灵魂和遗产,是我们面临的非常重要的课题。
4.传统文物鉴定的理论和方法其缺陷是无法弥补的
传统文物艺术品鉴定的基础理论首先是建立在视觉记忆的基础上,其次是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历史知识有了综合的了解后依赖于在长期实践中培养、历练出来的“眼力”,即从把握各朝文物的典型风格和基本特征入手,对之作规律性的认知和归纳,从而作出感性的判断。其鉴定的基本要点是四个方面,即造型、纹饰、胎釉和款式。
毋庸讳言,传统文物鉴定凭的就是经验。大家知道,无论什么经验都来源于实践,传统的文物鉴定方法就是众多鉴定前辈们实践的总结。在历史上,鉴定前辈们认知文物的实践,全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他们在刻苦钻研、认真实践中,融会贯通。面对被鉴定物品,各自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手去感觉它,待形成对器物的初步认识后,通过分析,又进一步找出器物各方面的特征和规律,然后进行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用口头或文字将其特征、规律表述出来,这就形成了经验。这样形成的经验为直接经验,正是众多个人的直接经验构成了广义上的传统经验。但传统经验并非全是直接经验,还有部分是传经人借用现成的他人经验自己作表述的,这样的经验对于借用者来说因不直接来源于实践,应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有的因传抄、转述有误,是不准确的。但这些不准确的间接经验夹杂在传统经验中,这些直接与间接经验,甚至包括主观臆断的一些观点及结论都以传统经验的面目世代相传。在相传过程中,这些经验不断被后人修正、补充,一些新的经验又不断产生,从而形成现代人们使用的传统经验。从传统经验形成的过程不难看出:
(1)传统经验实质多是个人经验,而一个人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是有限的,所能见到的实物更是有限的。因此,个人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经验。
(2)因每个人在实践中见到的实物不尽相同,加以受教育水平、感官技能及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表述方面的差异,其形成的经验亦会各不相同。
(3)传统经验中的间接经验、主观臆断的一些观点、结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不一定正确,还有待于实践检验。
(4)传统经验的总量的多少,受参加实践的人数及实践中所见到的实物数量的制约。人数越多,见到的实物越多,产生的经验则越多,否则相反。至此,我们引申出一个问题:传统文物鉴定的专家掌握的传统经验的总和是否已能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出历史上所有文物及赝品的特征及规律性呢?答案是否定的。
5.在热释光断代鉴定的科技方法面前,高科技伪品能蒙混过关
由于科技鉴定不会渗入人为的错误因素,故近年来科技的测试方法已被应用于古陶瓷的鉴定上。其中热释光技术更是被普遍承认,而且是唯一能够提供断代鉴定的相对科学的方法。海内外各大著名拍卖行都采用热释光测试数据作为分辨真伪的论据。
作伪者了解到所作伪器很可能要经受热释光测试,于是在高科技层面上进行破解。近年来这方面的案例不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1)对所作伪品加X光辐照,用以冒充自然辐射的反应。(2)在伪品原料中加入添加剂,以加强瓷土对自然辐射的反应。不少这类新高科技伪古瓷器已流入市场。据统计,其中有相当部分伪品竟成功通过某些实验室的热释光测试,形成真伪难分的局面。客观地说,热释光方法如果运用得当,是可以分辨出器物是否受过外来辐射(如X光),或者是器物瓷土中是否有添加剂(有异常的辐射反应)。热释光技术的决定性因素是精确地量度瓷土中的辐射活性,但是瓷土中的辐射活性非常微弱,精确地去度量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费时。因此,有些实验室并没有进行实际量度,而用一个假定的活性数据,结果是使热释光测试结果有很大误差(五百年至一千年),从而令高科技伪品能蒙骗过关,导致投资者及考古研究上的重大损失。另外,使用这种检测方法,必须对被测物品进行损伤性取样,这对珍贵文物来说,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6.元素定性定量测定法存在缺陷
物质是由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在古代各窑口多是依托当地资源进行生产,原材料的化学组成互不相同,工艺也都各具特征,各古窑生产的陶瓷器化学元素的组成有较大差别,所以利用微量元素测定古陶瓷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也被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但这种检测方法存在不能克服的缺陷,一是作伪者使用的原料及烧成工艺与古代窑口一样,且当地环境未被污染,那么其仿品的微量化学元素就会与这一古窑真品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元素测定方法就会真伪难辨;二是元素测定法是一种比较鉴定的方法,既然是比较,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正确的参照系。中国的古窑址众多,每个窑址在不同的时间内生产的古瓷的化学元素都是有差异的,把这些古瓷一一找齐,然后再逐个分析每种瓷器各种元素的组成,这不仅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而且要找全标本几乎是不可能的。
(未完待续)
篇2
研究方法
1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马世骏提出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及城市规划理论,首先确定城市生态适宜度指标体系的系统结构,将其分解为社会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自然环境子系统、空间规划子系统等4项一级指标。然后,考虑城市的综合管理、人居功能、生态环境、能源利用、固废处理、水资源管理、绿色交通等功能,形成24项二级指标:自然环境系统6项,资源系统5项,空间规划系统6项,社会经济系统7项,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2生态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生态指标权重是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本文采用“排列成对比较”技术[9]。具体做法是:①指标按重要程度从小到大排列,设指标为Vi(i=1,2,…,n);②排列顺序后,确定下一个指标对上一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用倍数表示,并令第一个因子的重要程度为1,每个指标只与其前面的一个指标比较,得到排列成对比较表2。表2中Vi+1,i表示指标Vi+1与指标Vi重要程度之比,通过调研和专家评定后进行排序比较得出的。③在得到排列成对比较表后,经适当处理可得到各指标权重值为:式中,Wi表示因子i的权重,Ri表示第i个因子相对于第一个因子的重要程度,其值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3单个指标的生态适宜度
Si及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各评价指标的分级见表1。指标体系中各单个指标的分级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凡已经有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引用标准,标准数值参照相关的标准确定,对某些指标做适当的调整;将指标定量化,减少定性化方式造成的人为因素影响。每个二级生态指标被划分为四类状态(A、B、C、D),每一类状态分别对应不同的生态适宜度Si值;各类状态的生态适宜度Si值,凡属等级或文字描述类的,分别以该类指标权重值的100%、75%、50%、25%计,凡属数值类的,按内插法计算。
4生态适宜度评价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确定的单个指标的Si值和权重Wi,即可以建立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数学模型,见式(3)。式中,S总为评价区域的生态适宜度值,即反映规划区域的生态适宜程度,其取值范围为[0,1],其他各个参数的定义同上描述。
5生态适宜度评价分级标准
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核定的基础上,依据通用的评价标准,确定了以下生态适宜度评价分级标准,见表3。
共青数字生态城生态适宜度分析
1生态指标权重的确定
通过调研和专家评定,采用排列成对比较技术对共青数字生态城各指标按重要程度从小到大排列,由式(1)、(2)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见表4~表8。
2共青数字生态城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建立的生态适宜度评价数学模型式(3),可以计算出共青数字生态城生态适宜度值S总=0.884(见表9),由生态适宜度评价分级标准可知,共青数字生态城生态适宜度等级为非常适宜,很适合居住。共青数字生态城由景观中心、社区中心、产业片区、绿地,其间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以及垃圾站、道路交通等构成,其布局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城区的生态适宜度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共青数字生态城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其数字和生态的内涵特征。通过选取评价指标及其量化处理、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模型,对共青数字生态城生态适宜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反映了生态城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居住的适宜程度。同时,注意到两个非常重要的生态指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和“人均水资源量”的适宜度值只有0.25和0.5,将成为共青数字生态城建设的限制因子。
对共青数字生态城规划调整的建议
生态适宜度分析是土地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和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共青数字生态城生态适宜度分析,可以找出区域发展的特点和限制因子,为共青数字生态城规划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篇3
论文摘要:创意经济是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在现代城市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近年来,我国创意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新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创意产业特点、趋势的分析,创意产业对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提出了加速发展创意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创意经济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工党政府于1997年提出,根据英国创意工业小组给出的定义,创意经济主要指“那些源自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进行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具体到各个国家中,创意经济的定义各不相同,有的国家侧重人文,有的国家偏向技术方面.联合国贸易发展署对创意经济所下的定迁就比较宽泛,他们认为创意产业就是指文化、艺术、服务、旅游等行业中新兴的产业,如动漫艺术设计、网络媒体等,包括了正在变化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并同时包括科学技术以及旅游等内容,同时创意产业又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供更高的就业机会,它代表着一系列具备知识含量基础的发展活动,并全方位贯穿整个经济发展过程.
1创意经济的内涵
目前,对创意经济的概念在理解上尚未统一,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创意经济内涵和特点的把握.我们认为,创意经济是以:艾化、技术、信息为核心,将经济、文化、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配合、渗透和覆盖于产业之中,其核心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新兴服务业,并通过知识产权的运用,实现财富和就业增长点的创新型经济形态.在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全国超过80%的人口从事服务业.从实践上看,服务业中的众多企业的发展是与创意经济有关的.
创意产业发展的时间虽不长,但已明显表现出了独特的产业特征.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增长性、高知识性等基本特征.一是原创性.创意所带来的创新性是创意产业作为一种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二是高增值性.这主要表现在创意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三是知识技术密集性.创意产业是新型的知识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咨询设计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构成产品的核心要点就是创意、技术等无形资产,可以赋予其他产品新的精神性的概念价值,使其市场得到提升,具有高知识性的特征.
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动态的、多样化的,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实际的政策运用或政府的产业统计中都存在不少区别,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5个大类.一是产业设计类创意产业,主要是指与工业生产相关的研发和设计活动,包括工业设计、研究开发等;二是信息软件类创意产业,主要是指与计算机软件领域及网络、数字等高技术产品相关的研发和设计活动,包括软件设计、网络游戏、数字娱乐、互联网创意服务等;三是建筑景观类创意产业,主要是指与建筑、环境等有关的研发和设计活动,包括建筑景观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规划等;四是文化艺术类创意产业,主要指文化艺术领域的创作和传播活动,包括传媒出版、艺术品创作和交易、文艺演出等;五是咨询策划类创意产业,主要指为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或个人提供各类商务、投资、教育、生活消费及其他咨询和策划服务的活动,包括广告策划、咨询服务、会展服务等.
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以迅猛的势头崛起,并逐步表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数字技术逐渐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知识产权成为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少量大企业、大量小企业”成为创意产业组织发展的基本结构,涌现了美国迪斯尼公司、澳大利亚新闻集团等产业巨头,全球5O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95%的市场.另外,大量的设计公司、工作室往往只有几人到几十人.创意经济有了新的内涵,并且在不断地塑造着其他实体经济的结构.
2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人类经济发展发生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经济的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经济的增长由外向型向内向型转变.近l0年来,世界主要城市的经济已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发展成一个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为主的知识经济体系,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发转向了对附加值高的无形智力资源的开发.这一资源利用模式变革正是创意产业兴起的重要动力.与有形资产的使用不同,文化、知识、创意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投入没有损耗,无形资产在使用中不断积累、不断增值.如英国伦敦,1995年至2000年,创意产业增速达8.5%,就业量年均增长5%;2003年的数据显示,创意产业年产值约为250~290亿英镑,占伦敦地区生产总值的l5%,从业人员达到52.5万人.美国是世界创意经济最发达国家,2002年,美国创意产业产值达5351亿美元,约占GDP的5.24%;2002年,纽约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30.9万人.
我国刨意产业总量较小,但发展势头很好.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长同比回落8.5%,并带动GDP增长回落和许多产业增长速度下滑.可是,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创意产业却能逆势而上,如网络游戏出口2008年三季度比二季度还增长了2l%,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创意产业增长率也远高于同期GDP的增幅I3J.以杭州为例,2008年杭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29.8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17.6%,占GDP的12.1%L4].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一股令人振奋的暖流.由此可见,创意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从前几年的崭露头角发展成为如今的大显身手,证明其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确实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国内外创意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创意经济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国家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1创意经济优化了产业结构
创意经济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以及能够将技术、产业、创造和文化融为一体的特性,对于提高中国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创意经济对中国提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业的基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增长值产业升级.
2.2突破了资源瓶颈
创意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对土地、资源有巨大需求,而是通过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构造中国循环经济的产业链.
2.3转变了政府主导经济的模式
经济领域里的每一个部门都需要创意和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发挥创意经济的价值系统,通过核心支柱产业的带动,将所有产业的优势和创意价值发挥出来,形成中国经济整体的优势,从根本释放中国经济活力,转变政府主导经济的发展模式,使中国经济真正走上创意与可持续发展道路.
3创意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2004年至2007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创意产业普遍快速增长,其中北京市年均增速17.4%,上海市年均增速15%,江苏省年均增速28%,湖南省年均增速20%左右,山西省年均增速24.5%,安徽省年均增速20%以上,各地方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GDP的增长速度.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创意产业虽然在总量上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但是从质量上与发达国家的创意经济发展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的创新指数仅仅排在世界36位.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制约我国创意经济快速发展的问题依然不少,从宏观方面分析中国创意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从微观方面分析,主要表现在:创意产业链尚未完善,创意阶层尚未形成,创意经济的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存在问题,创意经济的交流平台有待完善,创意经济的文化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根据存在问题,我们的政策性建议是:
3.1建立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强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支撑
要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市场准人、土地税费优惠、投融资便利、出E1支持、中小企业扶持、鼓励创业等各项政策,形成全面系统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议对需要重点扶持的创意产业进行认定,参照执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注册资本门槛,简化工商登记审批程序,在重大项目立项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创意产业领域.在城市规划时,在土地性质等方面预留一定的具备创意发展条件的土地空间,支持以土地和厂房、仓库等建筑的整体租用开发,进行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对创意企业实行税收返还等税费优惠政策,对各领域成绩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奖励,并视具体情况对一些区块的创意企业实行一定的房租补贴,对创意人才创业进行适当的资助.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加强金融机构对创意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资本市场融资,对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进行贷款贴息,支持和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创意企业提供担保,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成立专门的担保公司.
3.2构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以及项目推介、商业经纪、人才培训、风险投资、服务、知识产权评价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围绕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市场化运作的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创意产业服务体系.
3.3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依托大专院校,加强与创意企业、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合作建立创意专业人才培训网络,加快培养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文化传媒、建筑设计、广告咨询、会展策划等创意人才和文化经纪等中介服务人才.引进一些国内外高端创意人才和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引进境外创意设计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活动.
篇4
城市化对人口统计的影响
1、总人口与流动人口统计。
城市化的过程意味着人口向城市的空间集聚过程,其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城市内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据2000年“五普”统计结果,广东省流动人口(指常住半年以上的非本市户籍人口)达2105万人,接近全省总人口的1/4(24.4%)。其中流动人口较多的深圳、东莞、广州的流动人口分别达到585、492和331万人,分别占这些城市总人口的84%、76%和58%。
由此可见,对于城市化发展迅速的地区,做好流动人口的调查统计工作对于人口统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流动人口的调查统计可以通过人口普查获取相对比较准确的结果。问题是我国人口普查10年一次,即便是小普查也要5年一次,因此如何在非普查年份搞准流动人口的统计数字显得极为重要。
据调查,广东多数地区流动人口数据主要由公安部门提供,而公安部门主要是根据办理暂住证的人数来统计流动人口的,那些未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则无法统计,因此,所获得的流动人口数据往往低于实际流动人口数字。对于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来说,流动人口统计已成为重大难题。
一个地区人口统计数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人均经济指标的准确性。调查显示,广东各市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计算人均GDP,其中深圳市采用常住人口作为分母进行计算(其常住人口与普查数字也有较大出入),而东莞、清远等市则按户籍人口进行计算。在刚刚结束的2003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提出今后各地人均GDP的计算均按常住人口计算。
因此,目前准确计算各地人均GDP关键的问题在于,在非普查年份,如何搞准各地的流动人口数字。
2、“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关于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统计,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城镇”、“农村”的界定,即哪些地区属于城镇,哪些地区处于农村。过去几十年来我国城乡的划分大多出于行政管理的考虑,并经历了多次变化,各地情况也不尽相同。
从广州市的情况来看,1999年及以前是按照地域结合户口性质划分,城镇人口为市区的全部人口加上县级市的镇的非农业人口。从“五普”开始,城乡人口的划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制定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的划分标准和方法,超过15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域的常住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均统计为城镇人口。
据广州市统计局反映,非普查年份,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城乡人口划分的基础数据即人口密度数据难以准确取得。一方面是取得土地面积,即各区、县级市辖下分街道、镇的实有土地面积的数据资料比较困难,因为行政区划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发生变化,很难取得行政区划变动后的新区域的土地面积;另一方面,市公安局一般不能全面提供各区、县级市分街镇及居(村)委会的人口数,况且公安局提供的只是本市户籍人口,不包括居住本市半年以上的外来流动人口,而户籍人口也只是按所在户籍地统计,无法按照常住地统计。这种方法对外来流动人口占1/3的广州市来说,显然是不准确的。
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各地行政性地增设城区依然会影响城乡人口的准确统计。据对广东经济相对较落后的清远市的调查,该市政府设立“三化”目标,即“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
其中城市化的一大举措就是将现有的镇改为或合并为街道,村委会相应转变为居委会。比如:洲心镇与小市街道办事处合并为洲心街道办事处。据调查,合并后的洲心街道办事处80%的人口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但若按“五普”标准,则该街道办事处地域内的所有人口均计为城镇人口。
3、城市化对就业统计的影响。
与人口统计相关,城市化的发展给就业统计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据对广东的调查,对于城镇从业人员的统计,统计系统可以控制的仅是行政企事业单位这一块,而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的统计有赖于工商局的资料。问题在于工商局的从业人员数据主要依据企业登记注册时填报的职工人数,至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从业人员人数的变化,工商局并不掌握,因此该数据有可能产生较大误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和私营企业,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创办私营企业和从事个体工商活动,因而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数比重将不断增长,如2002年广州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接近1/3。如何搞准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的调查统计对全面完善从业人员的统计工作至关重要。对于个别地区,如东莞市,其从业人员的统计中不包括流动人口,这对于一个流动人口3倍于户籍人口的城市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一案例也反映了目前地市一级的从业人员统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比性。
4、城市化对城市住户调查的影响。
城市化的发展,同样也给城市住户调查带来了研究课题。据调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广东省城市住户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样本点尤其是国家样本点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如广州的300户国家样本点全部集中在老八区(全市共12个区、2个县级市);深圳市100户样本全部集中在4个特区,而人口占一半以上的宝安、龙岗区没有国家样本;东莞的50户国家样本全部在莞城区,150户地方样本也有100户落在莞城区,其他31个区、镇没有国家样本,只有50户地方样本。一般来说,老城区为城市核心地区,其居民的收入水平往往与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差异。比如,广州国家样本点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比地方样本点数据高出90元,东莞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仅用老城区的样本已不能满足整个城市的代表性。
二是调查样本目前还是以户籍人口为主。
深圳的600户调查户中,有400户为户籍人口,200户为流动人口,而按2000年普查结果,深圳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户籍人口的5倍;东莞市住户调查样本绝大多数是本地户籍人口;珠海市将抽到的非户籍住户从样本中剔除。如此带来的问题同样是样本在反映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时缺乏足够的代表性,因此对全市的代表性是有偏的。
三是样本户基本上是家庭户,不包括集体户,也不包括租房户。事实上,对于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来说,以年轻人为主的集体户的比重往往较大;而城市化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租房户比重也有增大的趋势。样本中缺少这部分信息,代表性是不全面的。
城市化趋势下完善相关统计方法的建议1、关于城市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化水平计量的研究。使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计量城市化率,基本上是从“量”上反映城市化程度,而且总会受到城乡区域划分和城乡人口定义的影响。同样的城市化率,其实质上反映的城市化程度,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服务业发展情况,市民文化素质,科技创新能力,医疗卫生情况等,可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加强对城市化“质”的研究力度,研究设计出具有较好代表性的真正体现城市化发展方向的综合指标体系,从“质”的方面对各地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
考虑到从“质”出发计量城市化水平具有针对性强、通用性差的弱点,应将这一综合指标体系与作为目前流行的反映城市化水平“量”的大小的城市化率指标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把城市化率简单地当作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指标来追求,在城市化问题上玩数字游戏,同时可以通过这两种指标的不同组合,总结出城市化发展的不同模式和路径,从而引导城市化向重视质量、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更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
2、关于人口统计。鉴于非普查年份的人口统计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安系统的力量,根据广州市公安局在非农业人口统计方面的改革经验(即非农业人口由过去长期以来沿袭的按户籍性质分类统计转为按地域属性统计),建议国家统计局与公安部门合作,从全国的角度共同研究规范、标准的城乡划分标准和流动人口调查统计方法,并将公安系统的流动人口稽查工作与统计系统的流动人口调查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公安系统庞大的网络和统计系统的统计力量,共同做好非普查年份的流动人口调查统计工作和城乡人口统计工作。
关于城乡的划分,由于在城市化过程中各地在确定乡镇“城区化”(比如将县改为市或区,将镇改为区或街道,村委会改为居委会等)方面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因此,对于街道办事处地域仍应有其他相关指标作为城乡划分的参考。
比如,建议增加从事非农业生产人口比重(比方说将这一比重设为70%)作为一项划分城乡的附加控制指标,即可避免完全因行政性“城区化”改变地区城乡属性情况的发生。
关于人均GDP的计算。国家统计局最近已发文明确规定各地人均GDP的计算要使用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国各地的统一协调,尤其是要做好人口流入流出的调查统计,否则在计算中容易产生重复或遗漏。目前各省基本可以通过每年一度的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出人口流入、流出的数据,但地市一级的流动人口统计无论是流入地区还是流出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建议各地市在计算人均GDP前应将使用的常住人口数据上报省统计局,由省统计局根据全省流入、流出数据调整后再进行计算,避免出现系统偏差。
篇5
【关键词】生态;旅游品牌;数字化
一、调研目的
为支持山东省蓝黄两区经济战略发展的需要,蓝黄经济研究中心相关院所研究人员于2013年6月20、21日对寿光林海生态博览园、双王城生态经济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品牌价值,在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建设上提供建议。同时收集、积累资料,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基础准备。
二、调研对象概况
林海生态博览园位于中国著名蔬菜之乡寿光市西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景区依托场内丰富的水、森林资源及多种经营的成果,是一处集林果水产种植养殖、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园区。
双王城生态经济区位于寿光西北部,总规划面积193平方公里。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该区生态优势明显,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洰淀湖生态旅游区和双王城林海湿地休闲度假区已初具规模,部分景点已进入收尾阶段。
三、景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状
(1)现有景区发展态势良好,游览内容不断丰富
双王城林海生态园区景色优美,活动项目众多,能很好的满足游客观景、体验的需要。温泉开发、宁国寺重建以及即将开幕的2013年第六届山东寿光荷花节期间还有摄影大赛、钓鱼比赛、庄户剧团演出等活动,将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的到来。随着景区游览内容的不短丰富,园区的吸引力也将不短加强。
(2)新建景区进展顺利
2011年12月,寿光市抢抓“蓝黄”两区开发建设机遇,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寿光十分之一的面积,设立了193平方公里的双王城生态经济区,按照“生态、文明、旅游、文化”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高端生态区和精品旅游区,全力打造蓝黄开发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截至目前,区内已有总投资38亿元的23个重点生态项目落户并动工建设,整个新区发展框架已初步形成。
(3)生态环境良好,实现生态和旅游的双丰收
景区在规划建设时期就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保护为基础进行适度开发,景区内设置了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回收站,并配有专业人员进行环境监测。抵制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项目,对开发旅游资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准确评估,促进区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持生态平衡,在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双王城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提升了寿光产业结构
寿光产业主要以农业(蔬菜产业)、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为主,这些行业的发展体现寿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同时,也或多或少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建设以生态作为中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旅游、林业以及新能源产业,不仅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寿光环境质量,还为其他工业产业发展提供能源,促进了寿光经济发展和转型,提升了其产业结构。
2、存在问题
(1)部分旅游内容重复,一定程度会产生内部竞争
林海生态博览园和双王城生态经济区都主打生态牌,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内部竞争。如林海生态博览园的天然湿地和巨淀湖湿地公园旅游内容重复,游客有可能只选择其一作为旅游目的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旅游的协同发展效应。
(2)部分景点管理不到位,旅游环境较差
从实地调研来看,旅游景点道路两旁的树木(如杏树、桃树、桑树等)管理跟不上;荷塘区内的水面杂物较多,木栈道的两旁防护绳索松动或断裂,失去了防护作用;有些景点的铁质设施生锈腐烂,等等。可以看出,林海生态博览园在管理水平上有待加强,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从而提高其满意度。
(3)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通过调查,景区在规划建设中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维。但是,许多景区缺乏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园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如果缺乏突出的特色和个性,缺乏强有力的品牌竞争力
将难以打响寿光旅游品牌。因此,双王城林海生态园区要深刻的分析和挖掘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进一步提炼和打造旅游品牌的精髓和个性,从而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四、相关建议
1、协同发展 以旧带新,以新促旧
双王城生态园区和林海生态博览园要进行资源整合,以原景区带动新景区的发展,以新景区促进原景区的提升,景区内要突出各自独特性,创设不同的旅游品牌,在整体运作上发挥联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同时设立统一管理部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运作效率。
2、突出特色,避免同质竞争
双王城生态经济区和林海博览园都是以生态旅游为出发点,但各自的旅游内容又有所不同。林海要突出自己的果蔬采摘体验游、拜佛祈福游,温泉休闲游等旅游项目;双王城生态区要主打“盐业文化、湿地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避免定位雷同,产生同质竞争。
3、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旅游项目内容众多,景区较大,游客以二日游为主,景区及周边地区要加快高档酒店的建造,增建超市、邮局、银行、移动营业厅等场所,满足游客的多钟需要,同时也能有效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一致性,避免对环境和谐造成破坏。
4、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设数字化景区
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景区的建设要跟上科技的发展,用科技来强化景区的建设。可以借鉴国内外景区的先进经验,在门禁票务系统,景区电子商务平台,景区数字监控系统,景区协同办公系统等方面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景区的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路晶,郭叶东,李川,董林.对北京门头沟宗教旅游景区及周边的调研报告[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1).
[2]胡磊,董莉莉.论我国数字旅游之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
篇6
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首先是发达国家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美国经济在平衡中强劲发展,与日本和以德国为例的欧洲国家经济低迷的经济发展形成对照;其次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中国、印度等国经济发展快速,而拉美、非洲等大多数国家的发展却极为缓慢;最后则是美国经常财政赤字庞大、债务增长迅速,而日本、中国和亚洲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持有大量贸易盈余,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顺差多以国债方式资本输出到美国,由此形成世界经济的“双循环”。然而,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过程相对很缓慢,我国也将面临风险。全球经济失衡已成为当今世界日益严峻的问题。
1.对世界经济与发展的影响
这一轮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经济失衡,不同于第一次全球经济失衡,汇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差额的主要手段失灵了,美国一边扩大贸易逆差,一边让美元贬值,造成全球的“流动性过剩”。虽然不平衡下的2007年全球经济形势并没有如人们预计的那样悲观,前三季度美、日、欧投资消费形势乐观,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全球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和并购投资也有所增长。但这轮全球经济失衡的领域很广,原因多样,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不定性,复杂性超乎想象,其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2.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虽然目前全球失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是不明显的,但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相当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资源、能源、市场、技术和人才及世界现有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的约束下,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很高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全球经济失衡的成因分析
1.全球性原因
从全球范围看,全球经济失衡主要来自现有的世界经济、贸易、货币金融等格局的失衡。首先,全球经济的非均衡性发展是根本性原因。一方面,美国经济出乎意料地增长强劲,而日欧近年一直处于经济缓慢增长期;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率超过西方国家的同时,两者总体经济的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其次,近年来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是不平衡产生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和服务转移或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其国内转而生产更高档次的产品或服务,以促进经济结构提升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而这一过程往往滞后一段时间,加上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往往不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高新产品,为此贸易不平衡日益扩大,而各国的贸易、汇率政策等多种因素往往助长了这种趋势。最后,全球性的储蓄投资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另一内在根源,中国及亚洲一些国家由于经济体制、消费习惯、人口结构及社会文化传统等原因有着非常高的储蓄率,加上国内投资途径少、效率低,过多的储蓄没有全部转化为投资,对应为贸易顺差;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其扩张性政策下消费经济的趋向不断加强,使得逆差不断扩大。
2.美国方面的原因
美国经常项目巨额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国内政策。首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当前美国经济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近年政府大规模减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以及个人收入和资产价值快速增长等因素都极大地刺激了个人消费增长;而美国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军事霸权,其公共开支一直是天文数字,而且不断扩大。其次是储蓄不足。在消费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个人储蓄率即储蓄占实际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却不断下降。1995年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大约在4%~5%,而从2005年开始降至负数,这表明消费者不仅将全部可支配收入用于开支,而且还动用了储蓄或进行贷款消费。最后,为自身利益对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施加影响。一方面,把劳动密集型及环境破坏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把产品由这些国家出口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美国大量进口消费品以满足本国市场巨大需求的同时,却对出口设置各种障碍,阻止本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从而导致美国巨额的商品贸易逆差。
三、全球经济失衡的对策建议
1.全球性对策建议
全球失衡的调整,需要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努力。为此世界各国应对促进全球经济失衡的有序调整进行积极的对话和磋商,并加强相互间的政策协调。第一,通过更多的战略合作加强南北合作。工业化国家应利用其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为消除失衡负起主要责任,按照“新千年发展目标”,切实履行在消除贫困、资金援助、债务减免等方面的承诺,同时按照蒙特雷共识,努力实现发达国家把国民收入的0.7%用于官方发展援助的目标。第二,加强南南合作,加快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从本质上提升各方面的实力才能实现对全球经济不平衡及现有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和矛盾的根本性解决。而先进的发展中国家应在分享发展经验、贸易、投资和援助等方面帮助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并立场一致地争取平等有利的发展环境,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第三,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输入国和资本输出国双方应该加强紧密合作,各自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各国货币政策弹性,在调整中维持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在稳定发展中逐步消除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状态。第四,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各国在一些涉及世界经济发展全局和各国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的协调,采取集体政策行动,进一步完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制,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改善多边贸易体制,切实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第五,主要大国进行汇率合作型调整,即主要大国之间重新签订一个“新广场协议”,根据不同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最优升值幅度分类,合作调整汇率,或者是美国削减财政赤字,以避免汇率调整中的“囚徒困境”。
篇7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由于长期在传统经济体制影响下,致使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滞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量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已位居世界前列。虽然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速度较快,但因其各地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何能让我国的高速公路更好、更快的发展起来,带动经济的快速进步,这就需要把现代通信技术科学的应用到高速公路的建设当中来,这是当前需要业内人士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现代通信技术
经济的提速,也使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随之也带动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现代通信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在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当中现在已普遍采用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地图技术、gis等相关通信技术,并很好的实现了各项技术的相互融合,从而推动了高速公路智能化的发展速度。
将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卫星定位系统,数字地图技术运用到现代高速公路中来,保持了高速公路各管理部门之间的通讯快捷顺畅,并将高速公路的内部各部门和外界密切的联系起来。作为交通专用的通信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交通信息的传输载体,现代通信技术为各种网络服务和高速公路中重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高速公路干线基本上覆盖了我国的大部分区域,在高速公路工程中,通信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对于高速公路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信息化本文由收集整理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通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形势需要,所以要对通信技术进行改革,利用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对高速公路进行科学化的网络信息管理工作,为高速公路向智能化管理方向发展奠定基础。
2.现代通信技术与高速公路应用发展与融合
2.1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已经在我国大部分领域中都有所应用,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亦是如此,并且应用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说在工程建设的初期,可以利用卫星定位技术进行野外勘探工作,对于桥梁的定点工作和对汽车进行的监控等,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2.2数字地图技术
在这个数字时代,大量的现代化的处理方式都与数字有关,可以说,数字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在这一点上,我国国内与国外的发展史不同的,因为在国外,数字地图已经非常完善,而且形成全国的网络式的分布,对于在高速公路上的人来说非常具有指导性,相反,在国内,我们的数字地图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没有全国统一的数字地图,大多是个人的自主研发,生产,相较于国外,数字地图的指向性功能就大大减弱了。
2.3公路数据库与技术
在我国公路数据库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公路实际上的发展的需求,我们通常说的gis通信技术是适用于地理空间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中,而我国的高速公路具有线性的地理特征,这一点使得gis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4枢纽站得休息和服务技术。
在这项技术上,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我们的高速公路系统虽然建成了很多的枢纽站,但是仅仅是建成,相关的服务体系还没建成,在这一点上同样重要,因为,现代的发展更加的注重以人为本,体现人的自我意识的提升,所以,建立枢纽站,可以大大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为整个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添砖加瓦。
3.我国现代通信技术与高速公路发展应用成果与局限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高速公路的建设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在高速公路方面结合了通信技术中先进的技术,对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的经营发展和维护中,可以提高运行效率,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并且节省了大部分的经济成本,对我国的财政也缓解了压力。
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为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我国在通信技术上的起步较晚,所以一些核心的技术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在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就不相适应,那么在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就会存在隐患,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同时由于这种技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为我国的财政增加了压力,不利于下一步的发展。
4.解决方案与展望前景
鉴于我国通信技术运用到高速公路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粗浅建议:
(1)政府应坚持多种投资融资的策略,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参与到现代通信技术的研发,实现关键领域国家控制,多种投资融资策略并行的体制,进一步减轻国家财政压力。
(2)国家应出台各种鼓励优惠政策,支持核心技术的研究,鼓励将现代通信技术不断完善,促进将现代通信技术运用到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进程,使科技转化为动力的进程加快。
(3)不断研发核心的通信技术,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自我突破,自力更生,不断完善现代通信技术,不断促进现代通信技术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管理,维护的融合。
5.结语
篇8
关键词:数字电视;三网合一;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对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不简简单单地单纯为了打电话和看电视,人们开始对双向的交互式业务和通信服务的速率有了更高的需求,这些业务需要传输的网络具有高速、优质、安全和经济等特点,为电信的网络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广电运营商进行有线电视的改造时,由于光纤技术通信容量大、能够实现远距离传输、保密性好等优点从而在改造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实现了一些高附加值的互动服务。
1 数字电视概况
数字电视即在电视节目的采集、录制、播出、发射和接收时采用数字编码和数字传输技术进行的电视。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电视最大的区别即是在所提供的频道数量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传输时采用了数字压缩技术,这样原有的一个频道可以扩展传送7个左右频道,同时音质和画质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使电视频道数量大量增加。这些节省出来的大量空间即可以进行新服务的提供、所以目前的数字电视除了可以正常观看节目后,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些生活上的服务,如提供信息平台进行水电、煤气费用的交纳等。
2 三网合一技术是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传统的技术当中,电信网可以语音传输;广播电视网可以视频接收;互联网可以提供网络及宽带的业务,每一个网络所实现的功能都有所不同,三网合一即是把这三网的技术优势进行整合,从而融合成一个新的网络系统,从而满足语音传输、视频接收和网络及宽带的业务,这种高端技术的实现需要三个网络的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三网合一后使网络实现了互通、资源实现了共享,可以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使网络数字化建设成为可能。
在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于光纤的铺设和对网络的改造越来越简单,在技术水平提高的形势下,改造的成本也越来越低,这样,对于高清晰电视的改造成本也会相对降低。在对网络电视进行双向改造的过程中,经济成本有所降低,这样可以在广电传输和电信业务之间进行互转,在技术和质量上都会有所提高,二者可以互不影响。由于在新网改造后,可以实现IP地址自动寻找功能,所以可以实现点播向不同用户传输的效果,在这种功能下,可以实现广电和电信业务综合的效果。在经过改造之后的网络,与之前的网络方式有了极大的不同,不再是传统的单方面的功能,而是向着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将应用其中,真正的实现“三网合一”,符合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三网合一是在现在的基础的进行扩充,即在对现有网络改造的基础实现电信网、广电风和互联网三网功能的融合,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三网合一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这样有效的避免了重复建设,从而使多媒体平台的适应性更广、更易于维护,同时费用还较低,实现了高速的带宽。
另一方面, 随着国家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三网合一技术作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还具有较多层的意义:一是对于中国的自主创新来讲, 三网合一技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遇, 为中国在网络技术和相关核心领域进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二是对于发展国家现代服务业来讲, 三网合一技术对于支撑信息流、影响物流都是有重要意义;三是三网合一技术对于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使中国现在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得到足够的延长。最后, 三网合一技术使信息渠道间隔被打破, 丰富的内容和充分的竞争将使广大用户受益,企业、农村和个人信息化的水平也将随之不断提高, 最终使中国社会的信息化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所以,无论从电信,广电产业,还是从广大的使用者和国家信息化经济的发展的角度出发, 三网合一技术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关于三网合一技术的建议与对策
中国发展三网合一技术, 实际上要做到包括以下五个层次的融合:
第一个层次是产业链广度和深度的延伸。在广度上延伸是指不断增加产业链主体, 在深度上延伸是指不同业务提供者要能提供交叉业务, 比如既可以提供电信业务,又可以提供广电业务;第二个层次是信道方面, 有线电视公司和电信运营商采取不同的接入和传输技术, 各有其优劣势,因此, 要有网络系统的融合。融合分两个方面: 一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融合,即三网融合;二是对于电信网,还要实现内部的融合,即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要研究解决容易出现的网络技术问题,加强流量及带宽管理,提高网络质量,确保网络可靠性,保证业务内容在IP网传输的安全性;第三个层次是终端的融合。技术创新与应用更是日新月异, 终端设备的融合促进了三网融合业务的开展,3C融合(通信、计算机和消费者电子产品),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的融合, 要能够集成更多的内容和不同种类的服务于移动终端。三网融合必须注重跨终端融合,即模糊终端的界限,终端越来越走向趋同化;第四个层次是业务的融合。既是要出现了新业务形态,比如IPTV、手机电视等。电信业与传媒、娱乐、金融、电子商务等行业不断的融合;第五个层次是体制和政策的融合。
结语
我国的用户数量较为庞大,这就为三网合一技术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三网合一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不仅将现有的网络资源实现了有效的整合,保证了互联互通,同时还在不断的优化信息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不仅实现了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的改变,同时还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现有的生活方式。另外三网合一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当中,不仅使企业及个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得以满足,同时对未来行业市场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合作馆藏 资源共享 经济政策 产业情报 信息交流
[分类号]G252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在“两岸三通”以及相关经贸合作协议下,的经贸往来势必更加频繁,这就需要搜集、分析与使用两岸的产业讯息。在此需求面上,信息服务机构将顺应时势、逐步发展:①两地的产业讯息汇集(两地共同发展寄存、数位化与知识管理的合作);②两地的产业资料整理(识别不同可信度、专业度、影响程度与质量等级的资料);③建立两地的产业研究基地(让两地专家学者能够方便的获取、交流、共享信息)等机制。
合作馆藏建设是发展特色馆藏、馆际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的一种有效方式,海峡两岸图书情报学界各有不少相关研究。例如:张秋比较台湾地区的藏书发展政策;索传军和袁静研究电子馆藏发展政策;罗莹研究非资金购买的高校文库发展策略;邱子恒研究文献使用率在馆藏经费的案例;吴明德建议除了加强馆际间的资源共享也要提升彼此支援能力;林巧敏和陈雪华梳理了电子资源馆藏的5个发展方面。这些研究不仅使得作者产生上述需求面与供给面可能交会在合作馆藏的想法,也为本文进行了大量理论奠基工作。
但是,目前两地合作存在许多实践难题:①有合作意愿与需要的双方缺乏彼此认识;②可供参考的两地合作经验较少;③上述两项原因使得合作模式较难建立。针对上述困难,本文提出:使用文献汁量法来了解双方供需而;在第三地的非营利和非官方机构进行合作(例如: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从馆藏建没与信息服务,逐步发展两地合作模式的方法。
在传播学中,有所谓“内容分析法”的社会科学研究与应用,主要是针对新闻进行词语的量化分析,在图书馆学中,有所谓“文献计量法”,主要是针对图书和文章进行作者数量、词频统计、引文数量等分析和模型验证(关于文献计量、信息计量、科学计量的定义和区分,请参考Tague--Sutcliffe J相关论述)。在信息交流学中,为求理解传播者、被传播者、信息、噪音和环境等信息交流五要素的目的,这两种方法被用作文本挖掘(text mining)的最基本手段。
本研究原先计划采用科学计量方法。科学计量学是基于引文分析的领域可视化研究所衍生出来的新学科,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科学文献,对科技交流进行量化研究。通过一些特殊方法,科学计量学已经广泛应用于测量科学进步与科学家行为的研究中。然而,目前的科学计量学尚未有针对没有引文数据库的灰色文献进行内容评量和分析,采用科学计量法并不能满足本研究欲达成合作馆藏的研究背景与目的。
故此,本文对“中华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CI-ER”),这一对台湾地区经济政策发展提供研究报告之一的情报机构,进行其研究计划报告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图书馆与经济政策研究所的共建共享馆藏计划。使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来促进馆藏发展的过程,可以作为其他图书情报工作的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CIER的研究计划成果报告偏重:①台湾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②台湾重大经济与产业政策的议题倡导;③台湾产业发展策略的知识与分析。
2.2 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是根据元数据格式,对其元数据内容的描述统计分析,其研究范围为特定数据库或特定文献表格。CIER的研究计划清单,即研究范围,在CIER研究计划清单中的计划编号、所、计划名称、委托单位、出版年、空白栏位(备注)等,即元数据。元数据下方所标示内容,如表1所示:
表1即元数据内容,亦即本项文献计量的分析单位;而内容分析则着重对关键词语的抽取和统计。
2.3 研究过程
按照研究目的,对CIER的研究计划清单先进行文献分析(量化分析),再对网络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最后进行合作案建议。研究步骤如下:①数据收集,对网络上已有的CIER研究计划清单下载;②数据清理,在网络上一一核对1232项元数据内容,并补充“备注”栏位;③数据分析,对CIER研究计划清单和已公开报告,进行分析;④图表生成,对分析结果用直方图描绘,并予以解释;⑤提出建议,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发展合作的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但研究定位是案例研究(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的数据库系统与cI,ER的研究计划报告)。另,数据源(http://cier.edu.tw/sp.asp?xdurl=publish/web/plan―list,asp&ctNode=99)是支持Open Access的机构网址。数据采集日期为2009年9月24日,最后访问日期为2010年1月lO日,后续研究人员可重复验证。
3 结果
根据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分述如下:
3.1 累计30年来的文献增长
根据CIER所提供的网络资料,经过计算后,有几项值得注意的结果。计算结果可以作为讨论合作计划的思考点,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最近10年CIER的研究报告,每年大约生产120篇左右,因此未来合作计划中可以注意每年120篇的工作量和预算。
3.2 累计30年来每月出版量
CIER累计30年每月出版量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报告截止日(同时也是提交CIER图书室的日期)集中在6月、7月与12月,未来合作计划可以考虑在每年2月和8月进行报告寄存的工作。
3.3 主题类别及其政策建议模式
根据CIER的特性:对照不同类别的研究所可将研究主体划分区域类别,对照经济类别的分类可将研究主题划分为主题类别,对照研究方法可将研究主题划分为报告形式,对照委托单位的性质可将研究主体划分为若干其他政策。
结果显示,CIER交付的报告中,区域类别依次为:台湾、大陆、美国、日韩、亚太、欧盟和中美洲等。主题类别依次为:贸易、税、农业、服务、能源、科技、国际经贸、技术、创新、金融证券、信息、电力、电子、商业、绿色环保等。报告形式依次为:XX研究、XX计划、XX的影响、XX分析、XX政策、XX策略、XX评估、XX调查、XX措施、对XX的探讨、XX专案、对XX的对策等。其他政策有:产业、中小企业、WTO、台商、外商、知识经济、产值、海关、国营事业等。
按照清单上的计划名称进行分析,获得如上结果。数量和累积数量的排名,虽不能全然代表CIER的研究方向与方式,但可反映若干类别与偏好,本项分析值得
作为图书馆导航的参考,以利学者使用此类文件。
3.4 研究所报告占有率及其研究价值
根据清单上的研究所代号:0-院方名义、1-第一研究所、2-第二研究所、3-第三研究所、4-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曾废止,近年复设立)、5-经济展望中心、6-财经策略中心、7-日本中心、w-台湾WTO中心。计算1214笔报告如表3所示:
根据分析结果所显示的报告数量比重依次为:第三研究所、第二研究所、第一研究所与台湾WTO中心。第三经济研究所是以台湾地区的总体经济、货币金融、财税、经济发展、产业经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社会福利等为主。第二经济研究所是台湾及中国大陆以外世界各地区的区域研究。第一经济研究所是大陆地区的经济研究、学术活动与经济信息服务。
相对于1981年所成立的三个研究所,中华经济研究院的台湾WTO中心始自2003年9月,受经济部委托办理“国际经贸事务研究及培训中心(简称WTO中心)”计划,其报告数量近5年来大幅增长,也反映了台湾近年来所关心的对外经贸政策走向。
此项排名虽不能代表台湾经济政策的优先顺序,但可反映若干台湾经济政策的偏好,本项分析值得作为图书馆导航的参考,以利学者使用此类文件。
3.5 计划主持人及其研究方向
研究计划报告的合作,需要研究人员的同意,在此需要主要研究人员的资料和对个别分析其影响力,因此针对计划主持人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主持研究计划超过20篇报告产量的-作者依序是:王建全、刘大年、吴惠林、王素弯、陈信宏、顾莹华、萧代基、杨雅惠、温丽琪、刘孟俊、杜巧霞、王京明、王俪容、连文荣、史惠慈、陈章真、欧阳承新、温蓓章,这18位学者各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4 讨论
综上所述,合作案的建立有助于获得CIER优质文献:①台湾区域经济的发展;②台湾产业政策的制定;③两岸经贸政策的走向;④台湾对美日韩的研究;⑤台湾参与国际上经济贸易组织的评估与策略。
根据产业讯息汇集、产业资料整理及产业研究基地的行动目标,拟定3个步骤与9个细节,分述如下:
步骤一:两地出版品交付。包括:①整理历年研究报告的文献记录(作者、出版日期、主题、关键字、专桉编号、摘要、密级时间);②标示文献的使用对象限制和推荐;③分阶段地传送文献。
步骤二:出版品数字化建档。包括:①编辑文献数据与使用权限数据(文献数据包括:作者、出版日期、主题、关键字、专桉编号、摘要;使用权限数据包括:密级、密级时问、允许存取号码);②扫描、建档、保护、保存、监督和检查;③数子化档案交付和信息系统规划。
步骤三:两地信息系统管理。包括:①抽查数字化档案的完整性(是否缺页扫描、扫描不清楚、输入档名错误、输入档名不完整、新增条目的用语统一、条目的正确性);②开发检索和流览系统;③同时启用并妥善保管。
未来研究,建议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①完成纸本研究报告的数字出版品典藏;②完成文献及检索系统建置;③完成数据库的更新与使用规范。使得双方共同达到出版品异地寄存、数字资源典藏、资料库建档与管理。
5 结语
如上文所述,信息传播学是图书馆学和新闻传播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探讨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透过量化的信息分析,来解读传播5要素的本质。
在本研究中包括:合作双方,即指传播主体(CI―ER)和客体(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内容(研究报告);情境(合作馆藏的共识);噪音(合作馆藏的障碍)。传播主体与客体双方,相隔两地,需要先从表面的了解,挖掘可能存在的现象,再进一步洽谈合作,并据此发展属于双方相互信任的友谊关系。
欲从传播客体的角度消除传播情境中的噪音,达成传播内容的有效互动,需要从客体(哲学中又称之为“他者”)理解主体和传播内容。
CTER台湾著名智库,集聚许多学者专家,名声显著。但是鲜少有人对它进行深度研究,而且因为其神秘感,甚至被误解为间谍机构;其实不然,它是一间汇聚众多资深学者(这些学者往往是大学教授和企业家)的研究机构。其成员在台湾社会里并非隐而不显,反而经常出席各种研讨会,在各种学术性、政策性、公共服务性的公开场合均可与这些学者直接交流。
篇10
关键词: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创新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的总称[1],是企业利用其价值性进行管理,是处理财务关系和组织财务活动的一系列的综合性管理工程。从世界总体经济形势看来,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知识经济的到来把财务管理推向时展的前沿,财务管理工作将面临颠覆性的改变。本文以分析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为视角,从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创新的要求方面出发,提出目前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和建议。
一、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知识经济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因此,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对知识经济做出了以下定义,即直接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它是以知识基础为资源的一种经济形态,与工业、农业经济相对应,是工业经济发展和深化的产物,将人的创造性知识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现有的思维、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知识经济基本特征
首先,知识经济应该建立在知识基础上,这里指的知识基础是与物质基础相对而言的,现今农业和工业经济中虽然也以知识为基础但最终还是取决于原料、能源和劳动力,即所谓的以物质为经济基础,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在经济增长中起到掌控作用,知识经济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另外,知识经济追求的是创新。其发展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创新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发展趋势,劳动者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此外,信息是知识经济的命脉,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以现今社会互联网经济为背景将信息生产、信息存储、信息使用和消费融入到知识经济当中,人的能力只有在信息共享背景下才能有效地产生新知识,信息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资源共享都会为技术的变革带来巨大的利益。
二、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创新的要求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以往的财务管理认为财务行为是短期行为,而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客观上树立以人为主体的观念。企业应该提起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重视与开发利用,在保证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同事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内部形成最佳的知识流动秩序。在企业内部建立合作与竞争的财务管理人员任用机制,促使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合理配置企业优先资源,使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财务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由原来的管理有形资产到管理无形资产,侧重点发生了变化,财务管理内容也应该适应这一规则。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向着高效、快捷、灵敏的方向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数字信息化技术都可以使交易瞬间完成。知识经济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开启了新的财务管理局面,为适应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要顺应潮流发展。
三、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提高知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物质资本转为知识资本[5]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明显特征,如何运作知识资本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大决策和实践问题。企业应该主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尤其对知识资本和市场化形式应该着重学习,培养一支具有专业性、预见性、技术性的综合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行业大环境,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者的主导作用。
(二)建立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普及网络信息技术
互联网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程度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成功,运用金融工程开发投资风险管理和融资工具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现实证明,财务人员的网络信息化普及培训是科学有效的,可以极大地促进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机制,明确财务关系
企业中的财务关系包括企业与受资者、投资者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务人、债权人的关系,企业与政府或监管部门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关系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知识经济时代下这5种财务关系还会存在,但侧重点会发生变化,在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是人,人的因素占知识经济的主导地位,人才能够发挥创造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知识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发展总目标不可分离,建立良好的人才任用制度、鼓励创新、奖惩分明,是财务管理人才真正的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
总之,当今时代物质资本的地位最终将被知识经济资本所取代,这一重大变化将日渐显现在各个行业中,在经济时代中企业不再仅归属于股东,而是各利益主体共有的,企业员工、债权人、顾客、股东和委托代表都为企业的发展投入过相应的资本,因此都享有企业净资产,这是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目标提出的新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将所有企业推向了新的运行规则之中,企业要顺应大趋势建立适应时展的财务管理体系,为建设我国和谐的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李曦明 单位: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中宾,吴玉玲.谈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J].科研,2015.
[2]赵丹英,袁爱红.谈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J].商业,2015.
[3]姬理清,裴火珍.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理财模式创新[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