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范文

时间:2023-03-20 07:2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亲爱的伶伶:

当你再一次看到这封信时,已经是一个22岁的妙龄少女了。那时的你也许正处于人生低潮,也许正值春风得意。无论你属于那一种,我都希望你是微笑的,不是后悔,不是叹息。

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你真正珍惜过时间么?时光如流水,十年一眨眼便从你身边溜去了,你感到时间的可贵里么?不要埋怨时光的短暂,记住时光来老人是公平的今天过去了就永远没有今天了,世界上惟有时间不可再来,所以,我希望看到的是你自豪的对我说:“我在这十年里,珍惜时间,争取让每一分每一秒都过的充实而有意义”而不是看到你对失去时间的感慨,对没有珍惜时间的懊悔!

还记得那时家里那幅画的题词吗?“人的一生惟有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成功!现在你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了吗?你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了吗?儿时的梦想都实现了吗?现在还记得小时候为没有努力奋斗而失去了的吗?现在你已经是一个大人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我相信你现在遇到困难已经不会再退缩了,向困难低头了吧!你一定要记住:走过的路已不能回头,要勇于面对现实!

对了,你现在正在读大四,要努力学习,这是大学生涯中最关键的一年,决定着今后能不能获得一个好学位。你还记得小时候的你经常对爸爸说要考上博士,给他买一辆宝马吗?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在现实中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你别忘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你正值青春年华,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你一定要好好珍惜,利用,千万不要让它付之东流!22岁了,成年了,不是一个只会问父母要吃要喝的小孩子了,面对50岁的父母,你有什么感想吗,面对辛苦一辈子的父母你意识到该做些什么?是时候了,你应该时时刻刻想着他们,关心着他们,让逐渐年老的父母因为有你而幸福的一生!

夜已深了,我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不由的陷入沉思,10年后的我是怎样的?依然有很多话想对你说,有很多问题想问你,然而笔难尽于言。不过我还是要愿你已经实现了我现在所有的理想,希望你依然笑对生活,活的洒脱!

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篇2

你好吗?

当你在某一天,在白云飘飘网()作文网里看到这封信,想必你也是一个青春阳光的大男孩了。

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的你曾有个梦想——当个作家。你完成这个梦想了吗?儿时的你觉得,作家真的好伟大。一堆一堆的书,从何而来,就是从一个个默默付出的作家手中来的。作家们用自己的一生写出一本本的书,让一朵朵祖国的花儿从中收益,学到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贡献。他们其实也是在默默奉献,把自己的知识通过一本本的书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的一生可能不富裕,可是他们却把更多精神上的富裕奉献给了无数的人,换来了更多人的富裕,为祖国换来了人才。那叫一个伟大。

如果你还没完成这个伟大的梦想的话,那我恳求你,尽快完成吧!你不要在乎大人们说的“作家很难赚钱的,你想饿死吗?”之类的话,做自己想做的,那才是最重要的。对吗?

未来的我,加油吧!

祝你

身体健康

从前的你

篇3

你好!

当你在某天看到这封信时,你也许是一个成熟稳重的大姑娘了。

未来的我,你身体好吗?你是否因为自己太多事而烦恼?你是否因为自己的小马虎而犯下错?没关系!当你觉得自己太多烦恼时,就找自己的老朋友王婷和王铃娇谈谈心吧。

未来的我,你在工作之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因为挣钱而生病。

未来的我,你还记得吗?儿时的你,曾有一个梦想——当一个作家。你完成这个梦想了吗?儿时的你,认为作家好伟大。那些用笔墨写出芳香,用文字画出风景的人们,在你心里,永远是神圣、纯洁、不可冒犯的。成千上万的书,从何而来?都是作家们默默付出而来的!

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写出一本本的书,让一朵朵祖国的花儿从中收益,学到知识,将来为祖国的强大做出贡献。他们其实也是在默默奉献,把自己的知识通过一本本的书传递给更多的人。自己的一生可能不富裕,可是他们却把更多精神上的富裕奉献给了无数的人,换来了更多人的富裕,为祖国换来了人才。这才是真正的伟大!

如果你现在还未完成这个伟大的理想,那我就恳求你尽快完成。不要去管那些大人们的闲言闲语,什么“做这行赚不到钱。”“做这个没出息。”或“当作家很难赚钱,不是长久之计。”之类的话,千万不要听!

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才是最重要的。

我希望你看到这封信后,不仅能改掉马虎这个坏毛病,还能为你指明一条你该走的路!

未来的我,加油!

祝你

事事顺心

从前的你

篇4

好处多多的。美国一位年轻的创业家保罗・萨

福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把人们今天写的信保

存起来,并于指定的日期寄还给原来的写信

人。他把种种好处总结如下:

Message into the future is something that people have always sought1 to do. In a way, it’s a statement of optimism2. We want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ir future and what their goals and dreams and hopes and fears are. We’re trying to facilitate3 some serious thinking. There are two basic reasons to do this: tell the future person what the past person was doing at the time and reflect upon that; and ask the future person whether he or she has met the aspirations of the past person.4

(给未来留言,是人们一直想要实现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积极乐观的表现。我们希望人们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弄清楚自己想实现怎样的目标和梦想,又会有怎样的希望和担忧。我们正在努力促进人们进行严肃的思考。这么做有两个基本理由:告诉未来现在的自己正在做什么,并对现状进行思考;询问未来的自己是否已经成功达成现在许下的愿望。)

“亲爱的未来的自己,你好!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了吧……”

“未来的我,你还是那么任性、那么喜欢撒娇吗? 未来的我,你是否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懵懂无知的样子呢?”

“未来的我,你好,你正在做什么事情?天是晴还是阴?你过得好吗?幸福吗?”

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的记者戴维・埃瓦尔特也同意这一说法。给未来的自己写信,不仅对现在的自己有益:“A lot of people

have been kind of freaked out by it (the idea of sending a letter to the future), or thought it meaningless. It really makes you stop and think about your life in a way that you usually don’t.”(许多人听到给未来的自己写信这个想法时,要么是觉得心烦意乱,要么就是认为这是件毫无意义的事。但它能让你停下脚步,促使你用不同寻常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而且对未来的自己也有益:

“Just imagine writing a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five years from now, then opening it at that exact moment five years down the road to see how much of it resonated with you.5 It is a useful tool to be used in goal achievement, because when you write the letter to your future self, it helps to know exactly how you expect yourself to become at that specific moment down the road. As you read the letter in the future, you can assess how many things match up (or not) . your expectations in the past and think about why that’s the case. Often times, the goals we set and our goal achievement process are subject to a lot of changes along the way, due to varying difficulties, unexpected circumstances and changing priorities.6 The letter gives you a big picture of your initial vision7 and lets you recognize how your current vision differs from the past.”

(“试想一下,写一封信给五年后的自己,然后在五年后的同一时刻打开这封信,看看它能够在你心中激起多少波澜。这对目标达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为给未来的自己写信,有助于确切了解你希望自己在今后某个特定时刻成为怎么样的人。而在未来,当你阅读过去的信时,你可以评估一下现状,有多少与你过去的期望是匹配(或不匹配)的,并思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目标设置和目标实现过程或多或少总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各种变化和困难、许多意料不到的情况以及自己发展重心的改变等。这封信将会展现你最初设想的宏观蓝图,让你认识到你当前的想法与过去有何不同。”)

时间胶囊(time capsule)的游戏在美国中小学生中颇为流行。你和朋友们只需要一罐大小适中的咖啡罐或类似的容器,在纸上写下你想对未来的自己说的话,把信和一些照片一起封在罐中。然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和朋友们去公园或者你们的秘密基地,把做好的时间胶囊埋起来就大功告成了!之后就等着无论是一年、两年还是十年或二十年之后,再约好将其挖出打开。

让美国堪萨斯州肖尼县的一位中学教师基尔・希尔曼记忆犹新的是,前不久他和学生们刚打开的十年前埋下的一个时间胶囊。 2011年是“9/11”事件十周年纪念。2001年,在希尔曼的组织下,他的学生们制作了一个时间胶囊,收藏了许多物品:学生们写的信、照片、视频和书籍等。十年后,希尔曼召集回原来的部分学生,一起打开这个时间胶囊。顿时就像打翻了调味瓶似的,在场的人百感交集,嘘唏不止。他说:

“I had no idea 10 years ago that the time capsule my class created to commemorate8 9/11 would hold so much power. When some of the students opened the capsule last week, we were stunned9 by the artifacts, videos, books and pictures that told stories of that day. We were brought back into history and knew how much we had grown since then.”

单词卡片

1. sought: seek的过去分词,意为“寻找,寻求”。

2. optimism: 乐观,乐观主义。

3. facilitate: 促进,使便利。

4. reflect upon: 仔细思考;aspiration:强烈愿望,抱负。

5. down the road: 今后,以后;resonate with: 引起共鸣。

6. be subject to: 受某事影响,取决于某事;along the way: 在……过程中,在生活道路上;varying: 变化的,变更的;

circumstances: (一般用复数)状况,情况;priority: 优先处理的事情,当务之急。

7. initial vision: 最初的设想。

8. commemorate: 为……举行纪念活动。

9. stun: 使大吃一惊,使震惊。

我们的视线

(“我完全没有想到,十年前我和学生们为了纪念9/11事件而制作的时间胶囊竟具有这么大的力量。上周,当我的一些学生打开这个时间胶囊时,我们被里面收藏着的关于那一天的物品、视频、书和照片所震撼了。我们被带回到往昔的时光中,意识到从那一天之后,我们成长了多少。”)听了他们的感想,你还在犹豫什么呢?找一个有意义的日子吧,例如:暗恋(have a secret crush on sb.)、失恋(be disappointed in love/ break up with sb.)、升学(graduation/ go up in grades)、求职(look for a job)、第一份工作(get your first job)、结婚(marriage)和生宝宝(have a baby)等,我们都可以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记录下人生重要的时刻和决定。

1. Look at today’s date. Write to your future self.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future self?

* What are the dreams and goals you would want to be realized by then?

* What will you be like at that time? Career/Business/Studies? Financial status10? Family? Friends? Love? Health? Spirituality? Recreation11? Personal growth? Contributions?

2. When you’re done, sign off12 your name with today’s date.

3. Put the papers in an envelope. Seal it.

* On the cover, write “To (your name). To be opened on (date)”.

4. Safekeep13 your letter. Put this envelope in a safe place where no one can have access to14 it.

5. Live your life like you’ve never lived it before.

1. 查看今天的日期。给未来的自己写信。你想要对未来的自己说什么?

* 你希望届时的你已经实现了什么梦想和目标?

* 你希望那时候的自己是怎样的?事业/创业/学业?经济状况?家庭?朋友?爱情?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休闲生活?个人成长?所做贡献?

2. 写完信后,署上你的名字和写信日期。

3. 把信装在信封中,封起来。

* 在信封上写,“寄给:[自己的名字]”,“[于哪年哪月哪日]打开”。

4. 妥善保管这封信。把信封放在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安全地方。

5. 继续生活,用崭新的方式生活。

不过就像一位美国姑娘谢琳在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中写道:“However,

if things don’t go according to plan for you, I wish you all the love, happiness and joy in the world and don’t settle for

anything less than the best since that is absolutely what you

deserve.”(就算生活没有按你的计划进行,我也祝你拥有世界上所有的爱、幸福和快乐。在遇到最好之前,别让自己停下来,因为你绝对值得拥有最好的生活。)

单词卡片

10. status: 身份,状况。

11. recreation: 娱乐,消遣。

12. sign off: 签字确认……已完成。

篇5

从多年前的将所有毕业生集中在一起,校领导讲话、拨穗儿、照相,隆重却略显单一,到近些年来的形式多样、活泼创新,高校毕业典礼的风格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而无论怎样变,大学的初衷始终未变,毕业典礼是大学给予毕业生的“最后一课”,这一课,当意义深远、匠心独具。

和以往不同,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短暂的毕业典礼“升级扩容”为历时一个月的“毕业季”,力求开展更为丰富的活动,充分地给予毕业生追忆过往、展望未来的可能。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的设计可谓煞费苦心。“五个行动重温匆匆那年”主题活动令人印象深刻:遇一回京师十景,让毕业生展示眼中最美的学校景致;摄一张跨古逢今,将老师大的明信片与年轻的自己拼接在一起,感受学校的历史感与厚重感;寻一番当年迷途,重走校园小径,追忆青葱岁月;寄一封相思尺素,为毕业生免费提供明信片,鼓励毕业生用文字致谢恩师、回赠父母;理一遍日栖夜宿,最后给宿舍做一次大扫除。

中国农业大学则精心设计了“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毕业纪念封设计征集活动,典礼当天,在场馆内布置邮筒,学生可提前或现场完成《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典礼结束时现场投入邮箱,投递给未来的自己。

中央美院今年首次将“毕业展”变为“毕业季”。将校园各处公共空间都开辟为展场,840 多位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同时展出,历时一月。“毕业展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学生都是件大事。过去的毕业展,每个专业分不同时段展出,每个时段不足一周,不要说社会大众、艺术机构,连学校内部师生都很少完整看一遍。这样的展览方式,无意中拒绝了全方位的参与、交流,将自己封闭了起来,只满足专业院系自我观摩和评估,缺乏不同专业学科间的认识、了解、借鉴和学术交流探讨,也没给社会提供全面认识、了解美院教育状态的机会,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大学教育,尤其是中央美术学院这样的名校发展的要求。毕业展示方式的调整和改革势在必行,‘毕业季’的概念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中央美术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苏新平介绍。

“毕业季是临近毕业时段面向社会开放的教学活动。包括毕业展、毕业典礼和一系列有社会大众、文化艺术机构参与的活动,一般为期一个月左右。这种毕业季的方式在国际知名院校里早已采用,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名校,毕业展览的方式早就不再局限于美术馆里面了。一个月的毕业季,不仅仅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思考、实践以及教学成果的评估、检验;更重要的是向全社会展示学校教学现状,让学术界、艺术界、艺术机构、收藏家等各方面认识和关注学生的艺术成果。今后毕业季要成为常态,成为品牌,成为学校的节日,也成为城市的节日。”苏新平说。

每年的毕业典礼,校长致辞都是一道营养丰富的“大餐”。2015 年的校长致辞也颇可圈可点。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以说故事的方式给毕业生上了“最后一课”,他送给毕业生们“感恩”“理想”“担当”六字。“我希望同学们能常怀感恩之心,尊重他人。就在前两天的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你们的法学院博士师兄的言行深深打动了我。”陈雨露说,“这位博士生的父母从外地赶来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但父母站在礼堂门外羞于着装简朴不肯进来。他们从农村回到城市后又遭遇了下岗,生活很艰辛,但一路支持儿子的学业22 年。当这位同学走上台发言时,他说,‘此刻,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爸爸妈妈!学校的礼堂这么大,我要带父母来看看,而且想让大家都看到他们。所以,今天我有一个心愿,我请求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为父母鼓一次掌。’”

“一次,启功先生来到出售假冒他书画作品的铺子,有人问,启老,这是您写的吗?启功听了,微微一笑,‘比我写得好’,过了一会儿,启功改口了,‘这是我写的’,事后,启功向人解释,‘人家用我的名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用这样的故事,鼓励毕业生有宽广的胸怀。董奇校长还将对联“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赠予同学,意在提醒同学们做人做事诚心诚意,平和平实,持之以恒。

就这样,在故事当中,在难忘的毕业典礼当中,毕业生感受着校长们的良苦用心与谆谆嘱托。

篇6

1902年上半年,年仅16岁的柳亚子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考了个秀才,在整个苏州府就数他最年轻了,柳亚子一下子出了名。下半年,父母亲有意要为柳亚子订亲。口风一露,提亲说媒的接二连三,简直要踏破门槛。终于柳亚子母亲看中了苏州五舅母的外甥女,这个女孩子之所以打动母亲的心,是因为她有一双独步乡里的三寸金莲。

柳亚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决意反对,只是不想同母亲当面表示,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一次,柳亚子和本镇的一个表弟跟着母亲同到苏州外祖母家去作客。外祖母家有3间卧房,外祖母和母亲睡东边一间,柳亚子和表弟睡西头一间,中间隔着的都是板壁,晚上说话听得清清楚楚。每天晚上,柳亚子都要与表弟大摆龙门阵,文学、政治、革命、人生观、个人前途,上天下地海阔天空。每天晚上母亲都要披衣起床,摸索过来关照别再讲话、乖乖睡觉。一天晚上谈兴又起,柳亚子觉得母亲又披衣过来了,于是有意扯到自己的婚姻上去。“我现在的主张是非找一位放足的小姐做太太不行,但听说母亲却要替我弄一个三寸金莲的小姐来做她的媳妇,那是何等的矛盾。好吧,她要讨她的好媳妇,由她去讨,但我是绝对不要的。弄僵了,只好走我自己的路,海角天涯,总有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吧!”这一番话说得很响,句句打在母亲的心上。第二天,母亲就告诉五舅母不想再提那门亲事,又把柳亚子叫去,当面说明原委,并保证将来给他找一位放了足的好小姐。

1903年春,柳亚子到上海爱国学社读书,与“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相交相知,思想急剧地发生了质变,从维新走向了革命。来上海除了造就自己之外,柳亚子还想找一个理想的伴侣。那时的上海除了教会学校有女学生外,其他只有以造就贤妻良母为宗旨的城东女学和在先生的主持下颇有革命气息的爱国女学。柳亚子认定,理想的伴侣应当就在爱国女学里面。可是,他在女同胞面前非常面嫩,又加说话口吃,尽管爱国学社与爱国女学是兄妹关系,但柳亚子呆了几个月,别说恋爱对象,就连一个熟识的女学生也都没能找到。

那时,柳亚子正以欧洲的卢梭自命,认定人人生来自由平等,主张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特别反对妇女缠足,认为这是违反人权违反天理的不人道的行径。柳亚子认为女权和女学二者相辅而相成,倡女权不能不言女学,有女学则更能倡女权。在配偶这个敏感的问题上,柳亚子最初希望未来的妻子应当才貌双全;后来,女学和天足运动兴起,他又希望未来的妻子是个知书达礼的女学生;最为理想的,就是要像法国的玛丽侬、俄国的苏菲亚那样,能够懂得革命或者能够实行革命。

在上海,柳亚子没能找到意中人。5月底,爱国学社发生变动,他只得辍学回家,选择对象的范围更小了。那时的吴江还没有一所女学,与他年龄相仿的女孩子中也找不出没有缠过足的,柳亚子只好希望未来的夫人是缠过足但又解放了的,至于读书么,可以考虑粗通文墨或者订婚以后再去求学。

正在柳亚子左思右想、上下权衡的时候,震惊全国的上海《苏报》案发生了,邹容等人被捕入狱。柳亚子急着要赴上海,柳母为拖住儿子不让走,就紧锣密鼓地为柳亚子物色对像,最后订定了邻镇盛泽的郑佩宜小姐。

郑佩宜的父亲郑式如,在盛泽镇上颇有知名度。郑式如元配王氏,生了二子一女,长子郑咏春,次子郑桐荪,女儿郑佩宜排行第三。王氏早逝,郑式如后来续娶,又生二女一子。郑佩宜出生于1888年,比柳亚子小一岁,3岁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佩宜小姐天资聪慧,外柔内刚,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个性倔强。郑式如在丝绸重镇盛泽首创商会,任商会会长,他思想开明,为图拯救国难,兴学开发民智,在宅内创办郑氏小学。两个儿子都入了学,因佩宜是女孩,囿于旧俗,不能一同就读,幸亏课堂就在自家大厅,佩宜就捧着书本站在门外听课,放学后还常常请哥哥们转教。因此佩宜小姐粗通文墨,还偷学到一点英语基础。因为旧俗,佩宜从小就缠了足,16岁那年受天足解放风潮的激励,她开始放足。放足有很多方法,但都得循序渐进,佩宜小姐因怕夜长梦多,怕祖母等人反对,狠狠心一个晚上就将长长的缠足布全部扯了下来,以致后来双足足骨稍稍畸形,走路难以健步如飞,成为终生的遗憾。

促成这桩亲事的,是柳亚子的叔父。黎里柳氏和盛泽郑氏门当户对,柳亚子的父亲柳念曾和叔父柳慕曾与郑式如本是老亲又加朋友。

一次,柳慕曾到盛泽办事,在郑家住了好几天,见到了郑佩宜小姐,了解了小姐的大概,觉得可以,回来就给兄嫂说了。柳念曾听了很是赞成,柳母不放心,请了一位专事做媒的“七姐”,假说要到郑家做女工,见到了老太太,也见到了佩宜小姐,认为满意,这才决定由柳慕曾正式以书信的形式提亲。

郑式如与柳亚子虽然只见过一次面,但是对柳亚子印象深刻,认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那是上一年春天,柳亚子在父亲陪同下到吴江应考秀才,郑式如陪送他的两个儿子也来应试。后来柳亚子考中秀才,出了名,郑家兄弟则因满额而落榜。接到柳慕曾的信,郑式如爽快地答应了,还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这样几句:“令侄亚之卢、孟,今之顾、黄,幸得坦腹东床,何快如之!息女娇痴,本不足以奉箕帚,惟念男女相差三百级,支那旧例,差堪援以自解耳!”这位未来的岳父,十分佩服柳亚子的思想和才学,把他比作欧洲的卢梭、孟德斯鸠,当代的顾炎武、黄宗羲。叔父向柳亚子谈了一切,又把那封信给他看了。尽管佩宜小姐离柳亚子的择偶标准尚有距离,不过眼下要想找到理想的配偶简直是不可能,佩宜小姐已经是相当的不差了。而最最关键的是式如翁的那封信,柳亚子为之深深感动,于是就同意了。不过他还提出了一个补充条件,要叔父转告式如翁,明年请将佩宜小姐送到上海去读书。叔父含糊地答应下来,其实叔父和式如翁都没有认真考虑过柳亚子的这个要求。在叔父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小姐已经识得一些字,何必要去追求什么高深的学问造诣呢。式如翁呢,除了未能免俗以外,他还有更深一层的担心。他觉得女儿是个有个性的人物,一旦到了上海进了学校,那么很可能蛟龙得到云雨,谈起自由恋爱来不承认未婚夫,到那时叫他这做父亲的怎么收场。因此,柳亚子所提的条件被搁置起来了。

这条件是被搁置起来了,却不料隐伏着一场风暴。

1906年,柳亚子在上海健行公学任教国文,结识了一位L女士。柳亚子在他的《五十七年》中写得很坦然,只是因为照顾到对方,才隐去了真名实姓,把那位女子称为L女士,柳亚子承认那时自己堕入情网成了爱情的俘虏。L女士出身松江,书香门第,父亲是个秀才。幼年时父母给她订了婚,那个未婚夫却是堕落的纨绔子弟,行为不检,又沾染上了不良嗜好,把家产荡尽,成了游手好闲的无赖。L女士要求解除婚约,可是对方耍赖皮,提出了天方夜谭式的代价,使女家无法接受,接着那个无赖又扬言要抢亲。L女士别无他法,只有走避沪上,在城东女学读书,连寒暑假都不敢回家。这时,柳亚子的表姐也在该校就读,表姐与L女士是好朋友。柳亚子去看望表姐时碰到了L女士,这样就认识了,表姐来看望柳亚子常常带着L女士,一来二去双方就熟悉了。对于L女士的遭遇,柳亚子深表同情,两人的言谈也就越来越投缘了。也不知表姐是不晓得柳亚子已经订婚了,还是要作个有心人成全他俩,有意无意地给他们制造会面的机会。记得有一次,表姐让柳亚子替L女士到照相馆去拿一帧倩影,星期日送到女学L女士手中。就这样,他们很快就燃起了熊熊的爱情之火。柳亚子还算清醒,知道自己那不设防的城池将被她攻破,自己是个订了婚的人,于是就把自己的一切告诉了L女士,希望L女士停止进攻。然而,这软弱的拒绝却招来L女士更为强烈的攻势。L女士写了一封信,索性把爱就爱到底的决心挑明了,甚至写下这样的话:“明知使君有妇,即为外室,亦所不辞!”接到这“上邪”式的信,柳亚子大为震动,思前想后辗转不安,回绝吧,感情上实在舍不得;接受吧,与自己一贯的思想相抵触。柳亚子历来是主张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的,内心已经有了“平生不二色”的信条,现在怎么可以违背呢?最后他毅然提笔,写了一封信表示谢绝。可是,爱情之火一旦燃烧起来就不是一下子可以自行浇灭的,谢绝归谢绝,来往还是来往,在理智与感情的交锋之中,感情占尽了上风,此时的柳亚子已经是欲罢不能了。

暑假到了,表姐和柳亚子回家度夏,L女士和表姐是要好朋友,又没有别的去处,所以3人结伴来到黎里。L女士弹得一手好风琴,那时柳亚子正迷上音乐,天天往表姐家里跑,与L女士如胶似漆,到了无法分离的地步。一个暑假过得飞快,又将去上海时,L女士托表姐给柳亚子一封信,信中大意是非跟柳郎结合不可,否则她将“为郎憔悴”而死。

事情非常糟糕,柳家已经为儿子定下了良辰吉日,决定旧历九月初二完婚。这时柳亚子可真是左右为难,愁肠百结。在数夜失眠之后,柳亚子终于决定:我柳亚子已经投身革命,L女士原本赞成革命,夫妻携手共归,倒也算人生一件快事;至于郑佩宜,连面都没有见过,谁能保得准她也能赞成革命宗旨,万一不测,又何忍害她作春闺梦里人呢?于是,他给郑佩宜写了一封长信,要求解除婚约,到上海之后用双挂号寄出。他又把这封信的草稿交给表姐,叫她转给L女士,给她一颗定心丸。

柳亚子发出的信,落在了未来岳父的手里。郑式如不动声色,瞒了女儿,同柳亚子的叔父开始了交涉。叔父和徐姨丈匆匆赶到上海作说客,劝说柳亚子两头结婚,被坚决主张“平生不二色”的柳亚子一口回绝。接着,父亲来信说,不听父辈之言就断绝父子关系,信封上写的是“亚卢先生收”,信内也称“亚卢先生”,连“柳”字都给取消了。

柳家全力以赴四出活动,柳亚子就来个躲起来避而不见,为逃避九月初二与郑家女儿结婚,他通过老朋友陈陶遗的关系,来到陈的老家松江乡下躲了起来。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表姐和L女士雇了船突然来到柳亚子隐居处,差人送上一封信,说有紧急的事相商,请柳亚子马上到船上去。柳亚子一上船,表姐就连哭带喊地说:“你还是回上海去,救救我们一家人吧!”L女士低着头不出声。原来,柳亚子的母亲大哭大闹逼着徐姨丈要人,徐姨太一家已经受不了母亲的压力了,表姐也害怕起来。柳亚子听完后说:“我回上海去也好,难道怕母亲生吃了我不成!”3个人来到上海,表姐和L女士去了芜湖,只留下柳亚子一人。

在上海,大姑母柳兰瑛在徐姨丈的陪同下找到了柳亚子。大姑母轻声细语循循善诱,柳亚子一五一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大姑母听了说:“事情本来没有什么大要紧,你父亲母亲也有些不对,何必如此着忙。”接着她话锋一转说:“不过,你知道这件事情关系着3个人的性命么?”柳亚子当然不知道,大姑母神情严肃一一道来:“你的这位未婚妻从小就没有母亲,总不免有些孤臣孽子的性格存在着。再加她天资非常聪明,一切好胜,你想解除婚约,叫人家小姐不会难过么?你这封长信,你未来的泰山是瞒着她的,因为她一知道,小性命就立刻会断送呢!她是祖母的宝贝,她死了祖母也不会活的。而你的未来泰山呢,又是个孝子,母亲因意外变故而死了,他还能独立在世上么?这样,你一举手,害了人家三代的性命,是不是太悲惨,你自己去想想吧。”这么复杂的利害关系,柳亚子是做梦也没有考虑到的,经大姑母一讲,他心中一片惘然,呆了半晌呐呐地说:“那么怎么办呢?我已经答应好了L女士,总不能凭空翻悔。何况,我也实在是爱她呢。”大姑母倒也爽快,主张柳亚子先回家同郑佩宜小姐完婚,第二年再安排柳亚子和L女士一同去日本留学,到那时再结一次婚。柳亚子听了,这不是摧折“平生不二色”的宗旨了吗?大姑母听了竟大笑起来,说:“你们革命党人中间,搅着三妻四妾的,难道还少么?至于L女士那儿,由我去办交涉。”几天以后,大姑母真的从芜湖回来,说事情已经解决,还带来了L女士的一封信。原来,L女士已成了大姑母的干女儿。

大姑母可真是有心计的人,她把柳亚子带到盛泽,先在郑家小住,这样柳亚子和郑佩宜就有机会见面接触,培养感情。在与郑佩宜的接触中,柳亚子感到未婚妻聪慧秀丽,知书达理,端庄大方,彼此竟有着许许多多说不完的话。非常感谢,天作之合,中国的月老居然为柳亚子系对了红丝线。

1906年10月19日(丙午年九月初二),秋风送爽桂子飘香,柳亚子与郑佩宜在盛泽郑宅举行了吴江破天荒的“文明结婚”。大凡结婚,只要不是赘婿,婚礼总是在男家举行,可柳亚子的婚礼却偏偏在女家。吴中旧俗,新娘头上得戴一种翠珠装饰的“头面”,盖上四方红巾,这方巾直到洞房里才能由新郎揭掉,俗称“挑方巾”。新郎新娘要在红毡毯上行三跪九叩大礼,一拜天地祖宗,二拜高堂父母,再夫妻对拜,参拜结束,新郎用一根红绸带将新娘引入洞房。其间的繁文缛节还有很多很多。柳亚子与郑佩宜的婚礼不用跪拜,只是鞠躬。柳亚子身穿长袍马褂,郑佩宜不戴头面,不盖四方红巾,身穿红色衣裙。婚礼开始,一对新人同时向长辈行三鞠躬,然后互相三鞠躬,礼毕赴宴。这文明婚礼开了全县风气之先,人们争相观看,门庭如闹市般拥挤,此举轰动了全镇,也震动了整个吴江。

新婚燕尔,柳亚子在郑家住了一个星期,重阳佳节,柳亚子才偕同新娘一同返回黎里。满月以后,柳亚子去上海,母亲和夫人一起陪同前往。在上海,柳亚子曾写过一封信约L女士前来见一下面,结果L女士回信说功课忙,走不开。不知是得知柳亚子新婚过于甜蜜了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那热辣辣的态度是迅速降温了,两人的关系也就到此结束。

柳亚子与郑佩宜结婚50余年,一直相敬如宾,感情弥笃。日后,在柳亚子爱国爱民、救国救民崎岖坎坷的一生中,佩宜夫人患难与共、风雨同舟,成为柳亚子终身的革命伴侣。1945年9月,郑佩宜58岁寿辰,柳亚子特地为她撰诗二首,其中第二首很有代表性,引录如下:

怀抱平生马克思,最难燕妮共艰危。苍生满眼成何济,青史他年已有辞。

黻佩未能偕负戴,风云还拟仗基。何当奋我垂天翅,安稳双栖到凤池。

在诗中,柳亚子说自己崇信马克思,把佩宜夫人比作燕妮,充分表达了对夫人的恩爱、敬重和感激之情。

柳亚子在婚后不久,把自己“平生不二色”一语请人刻成了一方印章,作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这方印章表露了柳亚子先生的生活道德准则,表露了他在恋爱、婚姻以及对待异性方面的原则。当然这里的“色”字不仅仅是指女色,这里的“色”应当有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国家和人民,也就是说柳亚子先生一生为爱国爱民、救国救民而矢志不渝地努力奋斗。

篇7

12月9日,在论坛现场――贝因美未来的亲子典藏馆内,热闹非凡。观众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台湾著名作家刘墉、著名主持人刘仪伟、贝因美创始人谢宏、原学军小学校长杨一青等。此外,来自美国的两位嘉宾给观众们带来了亲职教育的“异域风情”。众多知名的教育专家、学者集聚在此,就全球化时代的亲职教育,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各位专家通过对国内外亲子文化的比较,畅谈亲职教育的重要性,把脉成功生养教的必要性,竖起了亲职教育的新一轮风向标。

在全球化的今天,很多父母更希望自己的教育方式能与国际接轨。美国的两位专家向观众们传递了西方的“亲职教育“理念。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教授齐藤法子认为,只有在情感、智力和文化丰富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全能宝宝。因而美国的家庭对父母的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齐藤法子也指出很多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即“成人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认知而不是孩子的感觉”。而事实上,孩子的感觉比认知更重要。

对于这一观点,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DanHart先生深有同感。他表示,美国的亲职教育偏向于“放任式”。美国的父母更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父母对孩子过于关注,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贝因美首席育婴专家谢宏在论坛上发表了独到的亲职教育观点。谢宏把教育分成亲职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大体系,亲职教育恰恰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探讨。他指出,亲职教育的核心是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合格称职父母的专门化教育,这与通常我们所说的亲子教育有着本质区别。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婴儿身心健康和开发婴幼儿潜能为目标的早期教育,亲子教育是阶段性的,亲职教育却是“终身制”的。为人父母你准备好了吗?为人父母你称职吗?是每个父母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贝因美的“成功生养教”理论就是原创的亲职教育体系,它从生命本体和意识发生出发,在生育、养育、教育三个方面传授为人父母的学问,培养科学育儿理念。

“成功生养教”理论体系的抛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论坛各位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台湾作家刘墉在现场和大家分享起自己的“为父之道”。刘墉认为,现在的儿童将面对更多的变化和挑战,作为父母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说到底还是要做足“亲职教育”的功课。

此外,在论坛上,国际教育专家还与现场的观众展开互动。新手爸妈们就子女养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踊跃向专家咨询提问。专家们以幽默、生动的方式,给新手爸妈们支招,从亲职教育的角度给出建议和指导。

篇8

六一节,李老师特意送我漂亮的糖果,一大包,闪耀晶莹的光泽。这独一无二的奖赏让一颗小小的心甜透了。

从一年级开始,我的语文成绩和作文都是最好的,一直好到高三。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包糖。

在家里,最向往的地方不是食品柜,不是玩具箱,而是妈妈的提包。

妈妈下班回家,我第一件事就去掏她的包。隔三差五,会掏出我的最爱。《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小朋友》《儿童时代》《我们爱科学》《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这些杂志对我的吸引力远大于好吃的零食。从《少年文艺》里,我知道,除了童话,原来有一种小说也专门写给小孩子看,还有那些散发着青草气味的散文和诗歌,以及很多让我景仰的熟悉的名字。(在很多年后,我不可思议地见到了那些只在书上见到的人。)

我舍不得一下子把它们读完,每天读一点,慢慢享受。就像吮一支美味的棒棒糖。有一天,我写了自己故事,寄给那个熟悉的地址,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我想象那个地方有高大的老房子,老房子里有从稿纸堆里探出头来的戴眼镜的老头。有很长时间,对那个地方的想象,是我从自己那个闭塞的小地方走出去的窗口。我在窗口放风筝。

当然,寄出去的故事没有消息。

又过了很久,有一天,我给那个地址发了一封信,我想要参加《少年文艺》举办的写作函授班。那时候,我已经是个半大孩子了,上高二,心绪明亮,踌躇满志,全然不像今天的有些孩子那样颓废、叛逆。我写快快乐乐的故事,说自己有趣的生活。有一个叫单德昌的老师,每月与我通信,点评我的作文。他的字写得小而圆滑,口气像个老学究。他用了一套我完全陌生的和学校老师不同的语言, 这样的评点,让我惊叹和感到亲切。

短短半年后的那个夏天,我收到了有着绿色水印的信封,它是一份获奖的通知,告诉我,我得了奖,我的文章将要发表,这个夏天,邀请我去上海参加获奖夏令营。

那个夏天,我做梦一样地来到了延安西路1538号,看到了想象中的老洋房,以及比想象中年轻得多的做编辑的人。我站在有宽大壁炉的编辑部里,听见粗重的门响动,木地板吱嘎吱嘎的声响,视线越过小山一样的稿纸,看见小花园里的葱郁的树木。

这是怎样的气息呢?像温热的刚出炉的面包,冬天里的暖被窝,黑夜里醒来时看到的第一线天光。

篇9

――摘自新浪微博:@下一站布拉格

缘起,一个共同的约定

10年前,2002年12月1日,60名孩子在西湖边的教室里,各自写下一封信:《写给十年后的我》。这些信被装进两个牛皮纸的大信封,信封上横七竖八地落满了12岁少年踌躇满志的签名。封信的那一天,孩子们围着老师一个劲地问:“这些信,10年后我们真的能收到吗?”

10年后,2012年10月17日,当年作文班的吾老师(现在是《小学生时代》的首席编辑)打开了这两个大信封,准备把自己收藏的60封信完璧归赵。为了兑现这个10年之约,《小学生时代》和《钱江晚报》携手,一起寻找这60个长大了的孩子,吾老师还专门为此开通了新浪微博――“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10年之约即将到期,我想知道,你们儿时的烦恼解决了吗?当初的理想实现了吗?”

2002年,这60名孩子属于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两个作文班,分别在文学部三楼的313教室和316教室上课。如今,他们正是20出头,风华正茂,大部分人正处于大学毕业前夕。

@下一站布拉格(10月16日12:57):10年过去了,这些信依然保存完好,信封上的笔迹还是那样清晰。我换了工作换了电话,你们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或许还有大学)……我们就这样各自散落了。

当时留下的线索,就只是两个大信封上的签名和一份点名册。

@下一站布拉格(10月16日13:26):薛晋的签名是霸气的超大号字体;汪晨骅,特立独行的反写印章体让我想起你的笑;那个真人和笔迹一样清秀的夏冬非;用拼音字母代替真名的张奇,我还保留着你送给我的书签;谢谢胡三乐,是你把我们共同许愿的那一个日期留在了信封上;腼腆的田梦菲,把名字写在信封的反面;王天宇,我承认你狂野的行草让我辨认了好半天……

“看见签名就会想起十年前他们的样子。”吾老师指着这些稚气却充满个性的签名,陷入了回忆:“字写得最大的薛晋,浓眉大眼很有气场;写了名字又涂掉的何为,特别调皮,他当时不愿意把信密封起来,我说不管写成什么样都得封起来,留给10年后的自己好好看;只留下拼音缩写的ZZQ(张奇),当时就说要考考我,看10年后还记不记得ZZQ到底是谁,哈,我还真没有忘记他……内向的孩子把名字写在角落里和信封背面,自信霸气的孩子字写得特别大,还有的已经在用艺术字签名了。313的女生多一些,信封最中间的地方留了出来,316的调皮孩子多一些,整个信封都写满了,有人光签名不算还画了个冰淇淋甜筒。”

临拆封又发现一个惊喜――调皮男生刘嘉睿,竟然把名字签到了封口的内侧,缩成小小的一团,难怪正反面找了好几次都没看到他的名字。这个发生在10年前的类似躲猫猫的搞怪行为,预示着这会是一个有趣的“寻找”游戏。

故事,是一个个“时间胶囊”

所有的人,包括吾老师在内,都非常好奇10年前的孩子们会在信里跟自己说些什么,会留下什么样的梦想告白。

“我还记得他们大概的样子,记得他们课堂上的小故事,但是不记得他们当时是怎样和自己对话的了。不知道这10年来,他们有了哪些变化和成长?有没有一直在为梦想而努力?会不会有人因为这封信而想要重新捡回丢失的梦想?”吾老师慢慢地拆开了信封。

胡三乐(信件选摘):你现在在哪儿上大学?是我心里最基本的浙江大学还是好一点的北大?清华?或者是国外的哈佛?剑桥?牛津?……如果都不是的话也就太对不起学习一直很好的我了。(不要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如果是的话我就太想骂你两个字了:“人渣”)……

赵一驰(信件选摘):我想过我的模样会不会像爸爸。在我心目中爸爸的模样还是很帅的(模样指的是除了身材以外的部分)。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我小姑姑,她可是博士学位啊。现在美国当医生。请你务必给我“寄”张“照片”。

陶力行(信件选摘):在此10年后,你远赴英超。哈哈,你可真伟大啊。你以高大的身材,颇有个性的发型和一套出神入化的过人、射门技术,在曼联锋线坐稳主力。啊,你真的好伟大、好伟大啊,真不愧是我。

张奇(信件选摘):现在妈妈最希望我长大能帮她洗一次脚,你千万别忘了。我希望能一直读到博士后,能创造一台真正的机器人,能一举成名……愿上帝能助我心想事成。

还有的同学,对着假想中的未来自己,轻松聊起了家常:

吴振宇(信件选摘):你现在还倒霉吗?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在一次秋游中,在车上别人呕吐,吐在“我们”身上,而游玩中,又被别人推入石灰坑……我可以希望你运气好一点!

钱家俊(信件选摘):你要帮我感谢叶家祥,他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在学校给我吃彩虹糖,请我吃里脊串,借我玩电子宠物……不报答他我过不去啊。

郑彬斌(信件选摘):现在的我在一心一意复习,想参加华杯赛。对了,有道数学难题想让你解一解(内附),如果那时有时光邮筒、时光机什么的,帮我寄过来,好吗?(注:这粗心的马大哈,忘了把这道数学题附在信末。)

范天能(信件选摘):前几天,妈妈买回一只鸡,这只鸡不出10分钟就被消灭了,我面前的鸡骨头成了珠穆朗玛峰,妈妈爸爸面前却成了孤山。(老师当年的评语:只要发挥吃鸡的精神,你一定能心想事成。)

在黄辉的信里,还说到了10年后的吾老师:“我特别想知道吾老师变成了什么样,是不是一个满头白发、皱纹不少的老奶奶?”哭笑不得的吾老师给了他这样的批语:“不至于吧?我会老得那么快?一定让你大吃一惊。”

寻找,从一份点名册开始

遗憾的是,当年那份点名册上记录的联系电话,如今很多成了空号。能幸运联系上的10多位家长,大多还记得当年孩子在少年宫读书的情景。一位家长说:“没想到老师还留着孩子的梦想,我非常非常感激。”也有家长主动要走了吾老师的电话号码:“让孩子主动给老师打电话才是尊重。”

《钱江晚报》上的“寻人启事”发出不过两三天,当年写信的60个孩子便陆陆续续地找到了30多个。有的是被自己的家长、亲朋看到了报纸上的名字,有的是被同学“推荐”和指认出来的,被网络点名的同学兴冲冲地跑到吾老师的微博上报到:“报告,我被某某同学当萝卜挖出来了!”还有的在微博里惊呼:“我和×××是初中(或高中、大学)的同学,但我一直不知道,其实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同学了!真是太神奇了!”

@下一站布拉格(10月18日23:06):今天被@很多次,那些个躲在时间幕布后面的少年,在微博里拿掉了“记忆的头套”,变成了风华正茂的青年!男生大都长到了我要仰头的高度,女生个个青春美丽,怎么可以这么好!这么好!!

@下一站布拉格(10月21日22:59)一个小遗憾:有童鞋激动地找我,说信封上没看到名字,问自己的信有没有在里面。我查了查,没有,他很失落,怪自己当时翘课了。我也很后悔,那会儿我为什么不狠一点,逼他补上这个作业呢?

篇10

汤普森太太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老师。在她执教的第二年,班上来了一位叫泰迪的新学生,她第一眼见到这个学生就不喜欢他。泰迪不但肮脏,头发留得长长的盖住眼睛,而且身上还不时散发出一股莫名的臭味。功课呢?泰迪总是落在所有其他学生的后面。聪明用功的学生是每一个老师梦寐以求的,因为教这种学生,不仅能带给老师极大的成就感,同时也满足了相当程度的自我。当然也有老师仍是一本初衷,无论智、愚、贤、达都一视同仁、有教无类。明显地汤普森太太不属于此类老师。她也试过,只是试了又试,怎么也不喜欢泰迪;对班上那些反应快又聪明的学生,她尽量鼓励,对于像泰迪这样成绩跟不上的学生,每次批改他的作业时,总是用一支大大的红笔,心态乖张地将泰迪的错误,狠狠地画了一圈又一圈……随着时间过去,红圈圈有增无减,而且圈圈愈画愈粗……虽然汤普森太太没有直言明讲她厌恶泰迪,但是从所有其他同学对泰迪的嘲笑和轻视中却充分反映出老师对泰迪的憎恶。可怜的小泰迪只知道老师不喜欢他,却不明白为什么老师不喜欢他。汤普森太太不曾花过心思甚至试着去了解泰迪,她只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潜藏着对这个无人照管、无人理会的“小肮脏”一份强烈的恨意,这份恨意连她自己都说不出原因来……

时间飞快地流逝,转眼已到圣诞节。依照习俗,所有的学生都会准备一份圣诞礼物送给老师。这一天是放假前最后一天上课,班上同学将所有包装好的礼物,聚成一堆,放在教室内的一棵小小圣诞树下,等待汤普森太太来打开。她每打开一件礼物时,都有无数惊讶、欢喜的尖叫声伴随着这些送礼的孩童,和来自她自己充满激动的谢谢声。泰迪的礼物夹在礼物堆的中央,它是用普通的褐色纸包装起来,纸袋上画有一棵圣诞树,树上用无数的小红球围绕着,这些小球又用一些强力粘纸粘起来,上面还写着这是学生泰迪送给汤普森太太的字样。

当汤普森太太拿起这个纸袋时,顿时全班肃静无声,默默地注视着汤普森太太。她生平第一次感到异常的羞愧,所有的学生都站立着,等她打开礼物……在撕开最后一片粘纸的同时,忽然有两件东西掉落在桌上,一件是一个缺了几颗细小钻石的人造水晶钻石手镯,另一件是在廉价店买的只剩半瓶的香水。汤普森太太很清晰地听到来自孩童群中细声耳语、偷偷窃笑的声音……她提不起勇气往泰迪站的方向看去。她勉强将手镯带上,挤出一两滴香水点在耳根后,缓缓地将剩下来的礼物都一一打开了……就在此时,下课钟声响起来了……她望着学生,道声圣诞快乐,明年见……泰迪没有马上离开,他等所有的同学都离去时,手中捧着几本书,畏畏缩缩地走向汤普森太太身旁,轻声地说:“您身上的香水味就像当年我母亲身上的气味一样……她的手镯带在您的手腕上真是漂亮,我很高兴您喜欢它。”说完,一溜烟地飞奔出教室……

汤普森太太再也忍不住了,她把自己反锁在教室里,坐下来痛哭了一场。身为老师,在过去的数月里,她故意地剥夺了一个幼小孩童所应得的关心和照顾。次年开学,她为了弥补良心上的亏欠,自愿在每一天放学后,留下来帮助泰迪补习功课,直到学年终了。渐渐地泰迪的功课赶上了班上其他的同学,他的成绩呈上升的曲线,他不需要再留级重念五年级。但事与愿违,泰迪在新学年度开学前要随父亲搬到外州。所幸汤普森太太认为泰迪的学业成绩已达到某一稳定的程度,他已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未来任何学科的挑战。

7年后的某一天,汤普森太太收到泰迪的第一封信。信上只有简单的两句话:“亲爱的汤普森太太,我只是希望让您知道,您是第一个知道我在下个月将以班上第2名的成绩毕业的人。”汤普森太太寄了一张贺卡,随卡附上一个小小的包裹,内附一支铅笔和一支钢笔作礼物。

4年后,泰迪的第2封信又来了。信上仍只有简单的三句话:“亲爱的汤普森太太,我希望让您第一个知道,我的大学老师刚通知我,我将以班上总成绩第1名毕业,4年大学不容易念,但我还是念完了。”汤普森太太寄了一张卡片,附带一双衬衣袖口上用的链扣当礼物寄给泰迪。

时间飞逝,转眼泰迪的第3封信来了。“亲爱的汤普森太太,我只是希望您是第一个知道的人。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名医生了,您觉得如何?我将在7月27日结婚,我想请您来参加我的婚礼,坐在我母亲该坐的地方――假如她今天还活着的话……我已经没有亲人了,父亲去年离世了。您的学生泰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