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

篇1

股权分置改革带来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又一轮。股票市场的发展刺激了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又一轮春天。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汇总显示,2007年底全国106家证券公司会员总资产17313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总额2836亿元、净资产3343亿元、净资本额2964亿元、利润总额1306亿元,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7.95%,比上一个年度都有较大程度的增加。

行业分布上,有48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国泰君安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中信证券等7家机构净资产总额超过100亿元,净资本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5家,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7家,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证券公司有39家。在净资产收益率上,37家证券公司超过了50%,其中湘财证券收益率更是高达88.93%。虽然国内证券公司在短短十多年间实现了超常规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这种“速成式”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二、证券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证券公司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市场结构的完善、融资渠道的畅通、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的科学有效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的完善。

1.适时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是指通过授信机构对缺乏资金或需要证券的投资人给予资金或证券的融通。该业务对于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形成、满足不同市场主体投资需求和风险偏好、缓解中央结算系统流动性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开展证券融资融券交易,需要市场在各方面进行配套调整和改革,具体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市场主体自律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监管体系等方面。

2.实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真正连通。货币市场是短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承兑贴现市场,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等。资本市场是长期信用工具发行和交易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两个市场连通的必要性在于我国传统货币市场的资金存量和资金流量较大,急需分散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缺乏正常资金流入渠道,呈现出被边缘化状态,两个市场连通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本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通过证券投资与证券信贷,负债业务通过证券交易信用账户、共同基金渗入资本市场,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和向银行借用短期贷款筹集流动资金,通过发行长期次级债来补充长期资金缺口:另外,资产证券化作为资本市场资金向货币市场资金转化的代表性产品,丰富了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同时提高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3.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净资本是在充分考虑了证券公司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和变现损失基础上,对证券公司净资产进行风险调整的综合性监管指标,用于衡量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风险衡量是风险监管过程中的基础性条件,要准确地把握证券公司的风险,使监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对各类风险指标化、数量化。近年来,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公司严重违规经营资产,质量日益恶化,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为了防范证券公司经营失败所引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应进一步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并依此作为对证券公司市场准入和持续监管的主要依据。

4.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特征决定了证券公司在其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各种风险,控制和管理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运营的核心。

同时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证券公司面临的一项紧要任务。证券公司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也才能实现做大做强。我们主要是从证券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研究核心竞争力培育的途径。

一是证券公司高管人员要对研究部门给予高度的关注。要从公司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研究力量对一个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把研究提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而不是把研究部门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只有证券公司高管人员意识到研究的重要性并将研究部门的地位提升时,研究力量对证券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才会体现。此外,应该考虑适当提高研究人员的薪酬水平,同时,证券公司研究人员也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针对公司的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站在公司发展的高度上,对公司的业务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篇2

一、中国金融开放现状[1]

金融开放主要有本国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两方面。如果从具体形式来划分,金融开放主要存在金融服务市场开放和资本账户开放两种形式。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快,中国也逐渐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程度,开始允许外资金融机构更进一步参与到中国金融市场。国内金融机构同时也积极向国际拓展,逐渐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腾飞,中国在金融进一步开放的同时,也开始面临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压力。我国金融业开始逐步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并逐渐放松对国际资本的控制。中国经济在平稳着陆的同时,国家开始推动人民币提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地位和影响,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保证国家金融安全不受威胁,又要保证金融开放进程中不错失经济发展机遇,是中国在金融开放面临的难题。

二、金融开放环境的下中国经济增长现状[2]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取得了全方面发展。当前阶段我国经济逐渐形成了买方市场,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数量增多。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受市场需求约束而不是资源和供给。中国也逐渐更深入的参与到金融全球化,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更加密切频繁,金融开放显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等特点。这些众多有利条件为我国经济能够继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机遇和保障。首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我国的进一步工业化,新兴高科技产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得以迅速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其次,广阔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的消费总额很大但人均消费较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第三,储蓄率较高,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高储蓄率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第一,金融体制尚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在金融管理经验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不足,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第二,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过多导致的就业压力阻碍了我国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对国内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了影响。第三,中国能源和资源的人均水平很低,经济发展开始逐渐受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四,中国工业技术水平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承受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三、金融开放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当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我国金融开放进程的逐步推进和金融体系的日渐完善,我国的经济将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金融开放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通过改变储蓄率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市场和体系都得到更进一步完善。金融开放可以通过影响储蓄率来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但这种影响是两方面的,既能使储蓄率增长也能使其降低。因此在这一问题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离开具体环境下结论。就当前而言,金融开放主要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利率水平、金融货币化程度、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发展和开放水平等五个方面影响储蓄率。金融开放可以给国内带来更多先进的金融工具,为国内创造一个更发达的金融市场,降低金融机构吸引储蓄的成本,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二)通过影响投资进而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投资可以显著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但我国目前投资热情尚受到严重压抑,当前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因素对投资造成影响。一是投融资渠道不通畅导致企业缺少融资途径,直接融资存在法律风险,在当前的金融体制下无法实现,只能从银行间接融资,融资难度大;二是金融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和体制改革来满足经济转型和发展需要;三是投资软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投资利率受经济体制的制约缺乏弹性,难以发挥对我国投资的作用。

篇3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

一、引言

后,我国国内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市场活力,经济迅速发展。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更为深入地融入国际分工之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迎来了新契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增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更能突显出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的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稳步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深层影响仍未消除,但世界经济已经逐步回暖,国内经济势头良好。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各具比较优势,这也大大激发了各国间对外贸易的活力。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是迅速发展,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由表1分析可知,我国进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5521.7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45502.9亿元,增长了43倍。其中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2969.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41166.8亿元,增长了46倍;进口总额从1990年的2551.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04336.1亿元,增长了40倍。

除1998年和2009年进出口总额稍有下降以外,1990年至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持续增加。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三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出口贸易增速仍快于进口贸易的增速;从2011年到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同比增长幅度不大,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规模都较为稳定;2015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4.55万亿元。总体来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比较乐观,增速平稳。

三、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投资、出口、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驾马车。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更深入的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综合国力明显提升,跃居世界第二,国内生产总值也稳步上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人均收入持续性的上涨。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示国内经济增长情况,以GDP总值衡量我国的经济规模。1990年至201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87万亿元增长至68.26万亿元,增长了35倍。尽管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GDP总值仍稳步增长。如图1所示,我国GDP总值是逐年增长的,这也说明我国的经济是一直增长的。从图中分析可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五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幅度波动较大,2011年之后随着经济的回暖,我国经济增速又趋于平稳,增速在10%左右;但由于经济环境的影响,2015年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从1990年至2015年我国的经济规模和进出口规模都在迅速增长。随着经济规模基数的增大以及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速趋缓,对外贸易依存度由1990年的29.58%上升至2006年的64.36%,又降低至2015年的35.96%,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促进了各国之间商品的流通,优化了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置。对于我国来说,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趋明显,尤其是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式

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国内生产总值可由支出法计算,即Y=C+I+G+X-M。直观来看,出口X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因子,进口M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减量因子。但根据实际情况,进出口贸易使一国融入到世界分工的大体系中,从而优化世界资源配置,各国一方面由于国内专业化的分工提高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销售市场由国内市场扩大为国内市场加国外市场,形成规模经济,增加一国规模收益。

(1)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的专业化和细化。对于我国来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使得我国的生产资源流向竞争力强的生产部门,扩大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企业实力的壮大能够推动企业内部的生产创新和资源优化,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国内经济的增长。

(2)一国的出口可以直接增加国外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增加国内就业机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同时可以吸引外资投入,使资本进入我国市场,加速国内资本积累,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3)一国的进口即为另一国的出口,另一国出口的增加,该国的国内人均收入也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又D向从他国进口,如此循环,不仅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还提高了贸易国的消费者福利。另外,一国的进口还能创造有效需求,将国内消费者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有效的消费支出,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2.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我国经济规模,以X表示出口规模,M表示进口规模,T表示进出口总额。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与GDP总值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建立下述三个模型,分别分析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1)建立模型:LN(GDP)=α+βLN(T)+γ,其中α为常数项,β为系数,γ为随机误差项。运用eviews3.1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分析结果:

由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可决系数约为0.98,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7,可以判定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进出口总额的t统计值为30.89531,t检验通过。F统计值为F=954.5201,大于F(1,24)=4.260,回归方程显著。T系数为正表明,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为正,与实际情况相符,经济检验通过。因此,此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建立模型:LN(GDP)=α+βLN(X)+γ,其中α为常数项,β为系数,γ为随机误差项。运用eviews3.1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分析结果:

由回归模型分析,模型可决系数为0.96,拟合优度较高。进口总额的t检验通过,且系数为正。回归模型F=604.47,大于F(1,24)=4.260,显著性检验通过。模型分析结果符合进口贸易规模的扩大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

通过回归模型可分析出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传统经济理论中被长期忽视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进口的增加会降低GDP,但换个角度来说,进口贸易一方面能够刺激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使国内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内企业的专业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五、以进出口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推行出口导向政策,国内投资和出口贸易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危机深层影响的扩大,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考验。利用进出口贸易来推动国内经济增长,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至关重要。

1.继续扩大出口市场

出口贸易的开展使得国内企业拥有比国内市场更大的市场,即国内市场加国外市场。消费市场的开发有利于国内企业形成规模经济,消费群体的扩大意味着消费者对商品的追求更加异质化,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争取消费市场。因此,扩大出口市场不仅能够形成规模经济,还能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国内企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有效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我国长期推行出口导向政策,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但多以商品总量的扩大为出口贸易增长的支撑,粗放型的出口方式加剧了经济发展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优化出口贸易的结构,将出口商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质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后续动力。

2.适当扩大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同出口贸易一样能够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进口商品能够激发国内消费者的潜在消费需求,将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支出,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进口商品对国内消费市场的补充在提升社会福利的同时还能够弥补国内资源,有利于更多的国内资源用于市场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工作,促进国内生产的专业化和细化。

进口贸易也是国际分工发展的一部分,技术引进结合国内研发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使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应鼓励自主创新,将技术引进与国内研发相结合,开发更高端的科学技术,从高科技产品的末端环节走向领先环节。另外,我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战略性资源的进口能够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可以适当的扩大进口贸易以促进经济增长。

3.完善贸易保护政策

随着国际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各国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的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发展,各国都必须建立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完善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把握好我国的开放度。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逐渐盛行。在国际新环境下,我国也应当完善相应的贸易保护政策,努力学习和利用相关国际规则,通过多边对话机制减少同他国的贸易争端摩擦,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马二霞.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5.

篇4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100)

摘 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风险是所有企业不可回避的且必须要应对的问题。其中财务风险是企业风险的核心。财务风险控制控是由国外传入的,故而海外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相对完善。在传入过程中,海外的财务风险控制对中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深远的影响,极大推动了国内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 :财务风控;国外;影响推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8-0085-01

收稿日期:2015-02-05

作者简介:颜川(1990-),男,湖北利川人,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与财务风控。

风险控制(以下简称“风控”)是在对企业基本活动安全职能的阐述中体现出来的,主要变现为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避免或减少企业活动中风险。在海外,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作为企业风险控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被格外重视。防护性控制、前馈性控制以及反馈控制是主要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国外的财务风控政策给国内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但国内的财务风控要根据国内经济现状而定,不可盲目借鉴。

一、国外企业财务风控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风险控制中的重点项目。财务风控是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的风险进行预测,以降低和避免风险造成的财务损失。国外企业的财务风控理论提出的较早,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量化测度财务风险的一系列研究方式与计算方式。如早期的CAPM 模型及后来的期权定价模型等方式,都推动了风控的发展。同时在财务风险预警上也提出了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模型、财务风险量化测度的具体方法,如一元判别法、多元性判别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研究模型等,这些方式都得到了综合、有效地运用。海外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主要还是在防范上进行的,无论是集团财务风控还是企业内部财务风控,都会在各个环节尽量避免财务的风险问题。进行财务活动时对于预算也做到了多样化与全面化,并且财务风控的制度也相对的完善,使得企业能在出现风险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这也是海外企业财务稳定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控现状

财务是企业信息与资金的集散地,其他的风险最终所呈现出来的也是财务风险,故而财务风险的控制已经融入到其它的各个方面。国内的经济情况与海外有着极大的不同,因其特殊的经济情况所呈现出的财务风险也有不同。就经济现状而言,快速发展的国内经济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增大。快速发展的经济现状导致资金流动大、不稳定,以致造成更大、更多的财务风险。就财务风控制度而言,国内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制度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抵御财务风险。财务风控制度如此不够完善,就会对财务风险管理造成困难,使企业难以应对当前经济现状出现的风险。就财务风控重视程度而言,国内对财务风控不够重视,难以有效地发展财务风控制度和抵御风险。国内财务风控行业尽管在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在企业的真实运作当中,这一环节显得相当的随意,并且没有进行应有的风险控制。

三、国外财务风控对中国财务风控的影响

国外的财务风控情况在较早发展的前提下,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因此,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强,人才可观。而国内在财务风险上由于当前经济情况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对财务风控进行发展,但国外的财务风控情况却可以给当前国内财务风控一定推动作用。在外国经济体系与财务风控的影响下,国内也应该针对自身财务风控缺陷进行相应的改善。目前更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财务风控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改进。大致上也是根据当前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和大环境下的经济要求。其一是增强企业财务风控意识。为改善国内财务风控长期不利的局面,加强风控意识,可以有意识地在财务上尽可能减少风险的发生。其二是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要加强风险的防范能力,就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预警系统,且要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再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风控策略。其三是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企业财务活动是频繁的,也是资金流动的必然结果,在财务活动过程中,风险是主要问题,因此风险控制是必须的。其中包括筹资活动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债务风险控制以及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风险控制。其四是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研究,并且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通过对经济形势和发展状态的研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策略,同时人才的重要性对于财务风控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结语

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的永恒主题,而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事件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当前国内的财务风险控制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大多的企业却没有正视财务风险控制对与一个企业重要性,特别是中小企业。同时财务风控在企业中的制度也千奇百怪,不完善的制度和不切合实际的风险控制策略,致使国内企业对于财务风控能力不强。故而通过对国外企业财务风控的了解,推动自身财务风控的建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观平. 浅谈财务风险控制[J]. 中国集体经济,2009,(12):47-49.

篇5

【关键词】国内经济管理 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我国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中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经济管理中的产业结构配比不够合理,传统产业的比重较高,技术产业,农业产业基础相对较弱,工业产业的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依然是经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经济改革的建设不断加快了工业发展的进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大面积污染。对农业产业的不重视,农业的发展缓慢,致使经济管理出现不均衡的局面。

2.经济管理中区域间的发展不均衡。

社会经济管理发展受改革的影响,很多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的状况。区域之间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产业结构类同、无序竞争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诸如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对比较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缓慢,经济管理的措施较为薄弱,我国东部地区与中部和西部间的经济收入差别明显,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性在逐渐加大。社会群体间的经济差异也日益显现出来,大多数民众处于经济低收入的阶层,贫富的差距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经济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政策不到位。

目前我国经济管理的体制较为保守,而且经济管理中的很多方法已经不适用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新时期需要用新的方法来进行治理,有必要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调整,而且经济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得不到经济管理的依据和参考,制度的不完善使很多经济管理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政策不到位,经济管理中出现状况的解决方法,没有一定的标准,都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经济管理的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创新意识。

经济管理的思想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进程,新时期的社会管理中有很多不同于传统的经济管理的新事物和新情况,经济管理的工作思想依然沿用传统的思想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传统的方式方法对于新问题的处理较为不合理,而且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较快,应从思想上转变陈旧的观念,采用新意识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造成我国创新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短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税收政策在促进自主创新的应有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现行激励自主创新税收体系不健全,税收政策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性,税收优惠受益不均。

5.经济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缺乏。

经济管理中人才的需求很大,新时期的经济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技术支持,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能量,对人才的投资就是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经济管理中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对经济管理的科学研究投入较低,直接影响了经济管理科学水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提高,同时对人才的忽视也制约了经济管理的快速发展。当前很多的技术人员知识不够全面,懂经济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经济理论,人力资源的不足阻碍了经济管理的发展。

二、加强经济管理的几点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发展建设。

改变经济管理中重企业产业发展轻农业产业的管理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力度,提高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加大推动农业的结构调整,提高对农业生产力的建设,将企业产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业市场化服务建设,促进经济管理在农业中持续发展,增加经济基础的财力支持,完善农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提高对农业的支持,合理的调整产业结构,有助于经济管理的均衡发展。

2.改善经济管理中不均衡的局面。

面对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经济管理不均衡的局面,应加大调整的力度,根据各地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经济管理制度,给予不同的经济帮扶政策和优惠条件,以发展较快的城市带动偏远的地区,鼓励落后地区开展多种的经济发展措施,加大对地区的宣传力度,为企业投资提供便利条件,利用招商引资等多种经济管理方法加快促进偏远地区的经济建设。

3.完善经济管理制度,以科学的方法促发展。

建立健全经济管理的制度,完善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根本的发展目标,采用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对新时期产生的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解决,完善经济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对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不断的补充,在问题产生时有法可依,有据可依,完善的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经济管理的工作态度,提高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管理工作。

4.提高经济管理的创新意识。

经济管理中既要重视对经济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经济发展的和谐均衡,有必要提高对经济管理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传统的陈旧思想。社会发展的加快,经济管理的思想应适应时代的需求,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调整,加强经济管理的创新意识,不断地积累经验,促进经济管理的发展。创新意识是经济发展的有利途径,经济管理的不断完善和进步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发展,创新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经济管理融入创新意识,结合实际的情况逐渐提高经济管理建设。

5.加强宏观调控和重视。

经济平衡在宏观调控目标上,我们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社会和谐,既注重内部均衡,又注重对外均衡。传统宏观经济理论和发达国家宏观调控实践中,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同等重要的四大基本目标。

三、结语

总之国内经济管理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效,随着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管理的工作应及时调整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深化经济管理的体制改革,提高经济管理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缩短区域差距,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加快经济建设的平稳发展。(作者单位: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营销中心)(摘自经营管理者)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铜精矿 发展形势 需求 市场分析

矿产资源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发展本国经济的命脉。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铜资源有着不同的需求。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全球矿产资源需求的主体,增长速度缓慢,发展中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内外加快工业化实现过程中出现缺乏矿产资源的情况。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现代,国内外形成局部经济垄断形式。近几年来,我国对铜精矿的供求变化及进口市场做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国内外铜精矿市场现状

智利是世界上铜精矿生产第一大国,铜精矿产量较高,其次是秘鲁。与之相比,国内的铜精矿产量相对落后。首先,铜精矿生产需要铜原料,铜的价格昂贵,进出口还需要关税,价格的增高,直接影响到铜精矿的生产量,生产量达不到,铜精矿的供需得不到满足。

近几年,铜精矿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市场上,铜精矿的加工费一直飙升,铜精矿的供需出现严重的不足,供需量也是衡量铜精矿供需状况的标准指标。铜精矿迅速增加的原因有,近几年国外某些国家的铜精矿发生了山体滑坡,恢复生产时间漫长,成本高。铜的价格升高刺激着新矿产区进行大面积的恢复。为了避免铜价格继续暴涨,市场上一些铜精矿企业与大型的铜精矿签定长期合同,很多矿区为了榨取更多的利润,利用国内外铜精矿供应紧缺的状况,储备大量的铜矿资源,加紧了供应紧缺的局面。

二、国内铜精矿市场资源紧缺原因及简要应对方法

铜精矿资源是促进国内外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料,近几年关于铜精矿资源供需这个问题频繁出现,国内外对铜精矿需求量的需求量持续上升,整个市场已经出现严重的工序不足状况。此外,还需考虑铜精矿的经济安全,避免涉及到国内外的政治领域。从矿产资源的角度上出发,国家资源安全(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矿产资源供应需求相平衡的供应保障)主要是为了避免铜精矿材料进口途中出现价格变动或者中断状况,否则会造成铜资源供求量严重缺失。再者,精铜的生产离不开铜精矿,铜精矿是生产精铜的直接原料,精铜的价格直接影响铜精矿的生产。另外,铜资源的供求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快慢而变动,经济发展与铜资源价格成正比。价格提高供需量相应增大,价格上升到极端,综合成本,时间等条件考虑,供需量就到了可值得开采储量和冶炼能力的范围内。供需量长期处于增长阶段或者是超过冶炼产能新增长率边界,加上供需量达到极限,供需的价格弹性无限趋大,国民经济发展面临半瘫痪状态。为了保证市场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铜冶炼生产力提高,2009年时,国内外铜精矿生产量相应增加,智利国家铜公司是世界范围内铜产量增幅最大的公司,产量达170万吨,比2008年增长了16.1%等。

近年来,我国国内铜精矿价格持续上涨,高价格的铜为企业资金流动和财务方面造成严重的负担等,加上下游消化价格需要一定的时间,直接影响着铜加工企业的利润。自2005年以来,铜精矿的加工费一直成下降趋势,而铜价却持续上升。关于铜精矿冶炼生产的费用,曾对精铜冶炼的所需铜的价格、冶炼的经费做过简单调查。

经分析,无论铜的价格上升到多高,铜精矿冶炼厂单单只享有TC和RC,由此看来加工费是有限的。由此看出,国内外很多铜精矿冶炼厂并不是用来赚取利润的。

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解决供需短缺及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做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发展方法:加强国内外铜精矿矿区的建设,加强对原矿产的开发。经我国详细调查发现我国矿产资源的很有潜力,并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国国内的铜精矿勘察成本低,找到新的铜资源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利益,还保证了我国铜矿资源发展的供需资源。加强铜矿资源的开发力度、铜矿资源的调查及评价工作,促使找到下一个新的铜矿资源基地,为国内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另外还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冶炼的效率,降低铜冶炼的成本。积极引用国内外可再生资源,促进铜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保证国内铜精矿资源的供需等。

三、结束语

我国虽然铜资源贫乏,但同时也是世界主要精炼铜生产国之一,我国目前的铜生产地主要集中华东地区。铜加工材生产能力在总量、品种结构上几乎没有变化,但由于部分企业设备不配套、设备落后等原因,阻碍多年来应有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最好的开发。国外类似现象并不罕见,因此 世界铜精矿资源供需紧缺,要保证供需未定,必须加强国内铜资源的合理开发也高冶炼产能,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可利用资源等,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篇7

关键词 经济模式 国民经济 低碳排放 供需市场

一、引言

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体系快速完善、能源消费总量逐渐提升的工业化初级阶段,不仅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发展结构不合理,而且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产出较低,碳排放控制水平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关于我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定量关系研究开展较早,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我国碳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成正相关的关系,并且认为经济发展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总量提升的重要来源。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走势将如何,下文将展开探讨。

二、当前国内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出现的问题

(1)贸易出口形势日渐严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全球贸易,形成以出口为导向的战略模式。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经济危机余波的影响,以大量廉价劳动力为代价的低端制造出口型经济难以为继,许多国家的进口需求、居民消费能力等都在逐渐减小,大大影响了我国产品出口。具体表现在这两方面:第一,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的进口需求大幅减少,导致我国出口规模不断下降,传统出口型经济难以维持。第二,伴随着我国出口成本的不断攀升,贸易保护主义、知识产权争端、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因素对我国的出口形势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国外出口市场的过于集中、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都使我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2)环境资源压力不断增大。作为经济总量大、经济增速较快、工业体系和工业规模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攻坚阶段,无论是能源消耗还是各地区每年的碳排放总量都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代价、环境代价严重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管政府已经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生态发展目标,但是取得的成效仍然有限。因此,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必须改变原有的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格局。

(3)经济增长模式出现断层。为了有效解决经济发展的难题,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虽然在短期内这种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伴随这种模式形成的产业结构体系越来越不合理等矛盾日益突出,以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以GDP为纲的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盲目地吸引投资、扩大生产,在逐年的积累下,造成部分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还有的地方政府作出过多的行政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市场条件下配置资源的合理性。

三、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前景

(1)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全球化是全球资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整合、一体化的动态过程。我国作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以及国际生产分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地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摆脱过去的以依附型增长模式为主的弊端,必须有效地把握这个关键的战略调整期,及时对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位,不断更新对外开放的观念,以便完成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影响,为了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国内经济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改革基础上的开放,通过不断深化开放的水平,形成开放型的自主经济发展模式。

(2)尝试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自主创新为支撑,即使用市场也换不到核心技术,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也不会提高。单纯地依靠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技术移植绝不会成长为一个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技术支撑和创新体系建设,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有所作为,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升。须知,创新不仅是技术成长的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过去,为了提高国家的技术水平,我们采取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构建创新型国家要在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保护机制和创新体系建设上下功夫。

(3)协调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低碳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发展过程是能耗小、污染小、排放小的新型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以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能源技术优化和能源产业优化为核心,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和能源经济革命的新方向。低碳循环经济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传统工业模式创新,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能和能源利用效益,也减少了碳排放,优化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循环工业体系、工业生态价值观密不可分,是实现资源节约目标、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经之路。所以,低碳经济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理念创新的有效结合,我国应积极采取产业结构整体优化、推动知识经济发展、健全碳排放管控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提升经济发展的碳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于2014年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出台相关议案,根据国内的经济发展实际和整体工业结构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措施,并阐明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路线和基本途径,为今后低碳技术创新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四、总结

近些年,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问题成为影响全球政治经济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据相关研究报告指出,中国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将提升0.36%。在短期内,这种定量关系可能存在波动性,但是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长时间尺度来看,这种关系是协整和均衡的。因此,推动低碳产业和低碳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了“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笔者也认为,低碳经济的推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协调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应遵循自然循环之道,积极推广与发展低碳经济理念,设立减少碳排放的目标,提升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在工业生产、汽车能源消费、民用能源消费环节中的碳排放总量,并制定符合经济发展战略的节能减排制度。

(作者单位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建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趋势和政策取向[J].经济研究参考,2003(01).

[2] 叶春荣.浅谈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

[3] 刘长灏,张凯.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14(03).

[4] 杨新年,董丹红.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 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3).

篇8

【关键词】体育制造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0.引言

随着体育经济全球化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体育经济开始迅速升温。但旧有的国有计划体制极大的束缚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再发展,联姻更具活力的民营经济与快速发展的体育经济发展民营体育经济势在必行,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也受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成为摆在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道路上的重大现实问题。

1.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困难分析

1.1出口量大幅缩减

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在不断下降,而如今,美元贬值、市场萧条,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对体育产品的消费信心不足,需求不像以前那样旺盛,从而影响了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出口。

1.2国内经济放缓

我国经济全球经济的影响除了在出口大幅缩减方面的影响外,还由此产生了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放缓的连带效应,整体经济形势有下行倾向,宏观经济趋降。国内经济缺乏应有的活力。

1.3融资环境恶化

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实力构成上大多数仍属于中小企业范畴。中小企业融资难都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的融资现状可以归结为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受限等。而出于避免长期贷款带来的高风险的考虑,几乎还没有一家银行向个体私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贷款科目。除了短期信贷以外,其他融资渠道对民营体育经济的开放度很低。

2.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机遇分析

2.1国内体育行业的影响相对其他行业较小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现状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体育产业迎来大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不过,全球经济严重放缓的出现是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对处于后奥运时代和经济危机中的中国体育产业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前期普遍低于通信设备等制造业,而当经济危机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非但没有下降甚至还有所上升,而后者则出现了急剧下跌的情况。

2.2产业结构将得到强有力的调整

中国体育用品全行业的科技含量将大为提高,产业结构趋向优化,科技型体育用品企业逐步崛起。中国体育用品产业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从传统加工制造向现代高科技装备制造转移需要有一个积累渐变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发展高科技,突破发达国家对高科技体育用品技术转移和模仿设置的障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带来的将是是整个行业的洗牌,直接淘汰那些整体规模小、实力差的企业,而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体育制造企业将处在一个更加优化的竞争环境中,有利于我国整个体育制造产业的升级。

2.3国家推动全民健身的契机

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体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全民健身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后奥运时代,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也应利用国民健身意识增强、参与积极的契机,推动国内体育创业的热情,让中国体育产业在拉动内需上作出更大贡献。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和实施必然会引起对于体育用品需求的增长,我国民营体育制造业恰恰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所作为。

3.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对策

3.1发展多样化经营方式

对于生产中高端体育用品的民营企业来说,租赁经营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经营状况,对处在经济危机下的制造企业而言,其生存空间也随之得到了巨大提升。其实,不管全球经济如何地震,将持续多久,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要根据中国民众的消费特征,就体育市场的中高端需求而言,租赁模式将是客观存在的。要打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做好因势利导。

3.2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

加大对产品的研究和发展费用的投入,逐年提高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核心技术。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通过并购直接获取对方企业的专利技术,通过专利技术的生产应用转化为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可以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加强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研究开发核心技术的能力,不断研究开发出核心技术取得领先竞争优势[2],是我国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获得长远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3树立自主体育品牌

我国体育用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体育用品业缺少世界品牌的打造,中国年销售额第一的李宁体育用品公司年销售额仅为耐克和阿迪达斯的1%。打造一个强势品牌需要准确的市场定位、出色的设计、高超的技术、严格的管理,同时也需要优异的品质、完备的功能、精美的外观,还需要在销售、服务、广告宣传诸方面做出长期的、有远见的努力,甚至离不开企业每一名员工的关心和帮助。而且常需要几代人含辛茹苦、兢兢业业的拼搏,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全面的、战略的考虑。在国际体育用品市场经过一轮洗牌后,无论从体育用品品牌出发还是从体育用品制造区域集群品牌出发,都是我国民营体育制造业建立品牌形象、走向国际化的大好机会。

【参考文献】

[1]宋狄雷.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027-1029.

[2]祝振军,常冬冬.我国民营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环境及前景[J].体育学刊,2007,13(3):23-26.

[3]杨明,李留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3):41-46,51.

篇9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176-01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产业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这样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进出口;经济

进出口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强,产业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这样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我国进出口贸易不断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2008 年的经济危机,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进出口贸易在2009年开始出现回升。进出口贸易可以有效地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所以国家应该引起重视,积极推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还能够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就业率。但是目前来讲,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贸易顺差过大、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大等等,这些都不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

1.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最近几年出现了巨额的贸易顺差。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这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出口能力较强,但是这也使我国遭遇了多起国外反倾销调查,我国也成了世界上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很多的发达国家利用反补贴、技术贸易壁垒等方法来应对我国出口产品,贸易摩擦的增多,给我国的贸易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还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给我国的消费、投资、外贸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民币升值一方面迫使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购买外国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国出口的产品中,大部分是以低价格取胜的,人民币升值则不利于出口的扩大。同时也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有更大的影响,导致产品的价格升高,不利于拉动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2.我国目前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当前我国的进出口产品在结构上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我国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般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是以低价取胜,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这些产品通过依靠单纯的降低国内劳动的价值、增加产品出口数量而发展,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我国出口贸易只有价格优势,竞争力不强,利润低,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一定程度上具有垄断性,利润率高,收益大。但国内企业却很难实现产业技术升级,不利于企业发展。

二、提高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1.我国应该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目前来讲,对国外市场过度依赖已经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出口的一大特点。贸易国都纷纷采取措施限制我国的出口。所以我国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也应注重国内需求的发展,积极对国内市场进行开发。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开发国内市场也是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的,同时开发国内市场还额可以减少对外贸易的动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降低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度,使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我国应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

我国是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大国,其生产的产品缺乏高新技术和自主品牌,技术含量。所以,我国需要对于出口产品的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一方面要注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及成套设备中的比重,努力培育和扶持自主品牌的出口产品。还应该注重减少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转变我国的贸易增长方式。我国贸易在进口方面,应加大我国的进口优势,扩大高效率企业的规模,促进行业间相应的结构调整。

3.我国企业要注意分散经营风险。

企业加大对新兴市场进出口的支持力度,分散经营风险。我们知道,如果出口市场比较集中,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会比较集中。所以,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竟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继续拓宽市场,尤其是要注重扩大对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降低出口依赖性。所以我国企业要加强对各类市场调研的强化,合理分布传统与新兴市场,努力做好市场重点化与多元化的统一,政府要积极发挥其桥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国际市场。

4.国家应该注意稳定人民币汇率。

受经济危机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对我国进出口很不利,所以,我国外贸企业应加强人民币汇率的风险意识。稳定汇率,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我国要想实现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就必须做好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导向工作。应该采取应对措施,稳定汇率,积极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

建筑施工是社会重要的基础经济活动,建设施工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安全。建设工程资料监督管理的目的是要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在多年的实践中,国内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国内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重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在1984年建立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该制度发展至今已经有30年时间。该制度在确保国内建设施工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时代在不断发展,国内经济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中。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现状的研究对当前的制度改革有重要意义。

(1)政府无形中成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责任人,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国内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理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是政府单位。在质量监督责任方面采取的是“谁核定,谁负责”的原则。受其影响建设施工主体单位在工程质量方面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建设施工单位投机取巧规避责任。另一方面,在该原则的影响下一旦发生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施工各个方面就相互推诿,责任追究划分不清。

(2)国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实施主要采取“三到场”的监管方式。一方面,建设工程涉及工程量大、专业性强,而且涉及的物料繁多,可以说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是一项复杂而工作量非常大的监管工作。但国内目前采取的“三到场”监管方式,并不能有效实施对建设施工过程的监管。在监管人员都在的情况下就规范操作,但监管人员不在的情况下一些施工单位就偷工减料。另一方,受专业技术的影响,监管人员对一些深处或暗处的施工过程不能开展有效的监管,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3)国内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专业水平还比较落后,影响了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国内虽然很早就已经建立起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但国内还非常缺乏质量监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虽然有施行了“三到场”的操作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监管人员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对施工现场爱莫能助。施工质量还有许多检测指标是无法通过肉眼识别的,但国内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单位还没有有效的技术条件实现有效的监管,也正是这个原因一些施工建设单位将其视为走过场。

2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

随着改革开发,国内社会经济逐渐转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国内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国内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面对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当前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社会的发展。重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改革是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实现政府职能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身份转型。首先,政府应明确自己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作为政府应是工程质量的宏观把控和间接监督管理者的身份。这样政府就可以从责任人身份中抽身出来,有效执行对有问题施工单位的监督和处罚,使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成为有威慑力的制度体现。其次,将质量监督落实到施工建设的全阶段,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施工前的质量监督、施工中的质量监督和施工后的质量监督体系,实现对建设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最后,尽快完善国内的建筑法律、法规和规范体系,建立完善的建设施工质量监督评估标准体系。政府职能的转型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改革转型的关键。

(2)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程质量信息的科学管理。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发展实现了社会信息化。尽快建立建筑系统的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对国内建设施工单位做相信备案。将其之前的施工工程质量相关的信息收录进入系统,建立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档案库。一些企业考虑到企业声誉等个方面因素会不断自我约束,重视工程质量水平监管。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建筑企业信息系统,可以使一些在建设施工质量方面做的好的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机会和竞争优势,可以帮助建筑市场建立良性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最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共享,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开放的建筑环境。将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同建筑施工其他环节挂钩,实现对建设工程的采购等环节开始就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管。

(3)实现工程质量监管差异化服务。国内经济虽然有可很大发展,但国内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化较大。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水平,但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非常落后。面对国内各个地区经济环境的巨大差异化,需要实施适合当地经济现状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在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和技术条件基础相对都比较好,该地区的建设施工项目复杂、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在这些地区制定非常严格且标准明确的质量监管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一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人才和技术条件相对都比较落后,在这些地区制定的质量标准监管体系一定要确保其有良好的实践价值,否则就只是一纸空文。

3 结束语

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体系对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有重要意义。面对国内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管理体系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重视该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是现实新环境下建筑市场繁荣发展的关键。积极开展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改革实践是非常必要和有远见的。

参考文献

[1]杨旭.浅谈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的完善[J].河南建材,2009(01).

[2]王荣村.论我国新时期工程质量监管模式[J].工程质量,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