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语文课程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语文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教育语文课程

篇1

自信,表现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状态。具有了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才会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朝着目标努力。帮幼儿树立自信心,就要培养他们的进取心,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人的行为在得到鼓励和赞赏之后,重现的可能性会增加数倍。例如,教师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此种说法与“你问的是什么问题,这么怪”的口吻比较起来,肯定是前一种说法会使幼儿更情愿地去思考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不是去挑刺儿,而是指出其做得对、做得好的方面,对幼儿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正处于由他向自评的过渡阶段,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会使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有信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进而培养幼儿的坚强意志,只有这样才可能最终获得成功。例如,班上有一个极其顽皮,捣蛋的孩子,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爸爸违法住进了监狱,妈妈为了维持这个家庭,撇家舍业出去劳务,照顾孩子的重担就顺其自然地落在了孩子的爷爷、奶奶身上,可是二位老人年岁已大,照顾的精力就力不从心了,孩子就顽皮、任性,做一些大家极其反感的事情出来。如往女同学身上吐脏水,拿脏手抹教室的墙壁,惊吓女生等,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这就更滋长这位孩子嚣张的气焰,为所欲为,想干啥就干啥。可以说是有一种自暴自弃的感觉。面对这样的孩子,就应该在他们的思想观念方面进行捕捉,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来增强幼儿的自信,使其具有坚强的意志,改掉恶习,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认识到往女同学身上吐脏水,拿脏手抹教室的墙壁,惊吓女生等习惯是不对的,这样做的后果怎样。因为幼儿的本性不坏,是家庭铸就了他的恶习,增强了自信,看到了希望。

二、在实际行为方面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

幼儿无论能力强弱,都渴望通过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承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造机会,使他们的各种智力能力和非智力能力得到发展。例如,科学实验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此,教师首先用故事、谜语、设问等各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积极性,对实验活动进行必要的讲解。演示对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他们感兴趣、需要巩固的部分,让幼儿尽可能毫无拘束地自由探索。在幼儿亲自动手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进行比赛、运用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大胆地实验。通过“给磁铁找朋友”“沉与浮”等实验活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的高,由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索的乐趣,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在情感体验方面让幼儿有成功的感受

幼儿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要使他们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必须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方法,在照顾到全体的基础上,考虑每个幼儿“最近发展区”,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的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不是来自教师和与他人的比较,是发自内心的。例如,在“空气在哪里”的活动中,先引导幼儿玩气球、救生圈等充气玩具,发现空气的存在。然后让他们用塑料袋抓空气,幼儿兴致勃勃地跑来跑去,都抓到了满满一塑料袋空气,高兴地说:“老师,到处都是空气。”我问他们:“我们人体里有空气吗?粉笔里有空气吗?木头呢……”幼儿带着疑问去做实验,用塑管向水中吹,把粉笔、木头等物品放到水中,发现有气泡溢出或没有气泡溢出。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验证自己的认识,使每个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为幼儿创造科教环境

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科学教育,并不只停留在有计划、有组织、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中,而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一个学知识、爱科学、动手动脑的环境,鼓励幼儿自发地去探索。我园活动室的墙壁,都是用幼儿自己搜集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组合成的,有美妙的海洋世界,有蚕的生长过程,有南极的企鹅,有北极的熊……在自然角将幼儿亲自捕捉的蝴蝶、蚂蚱等制成标本,并有计划地投放一些实验器材,供幼儿操作,使幼儿有兴趣去观察、思考、实践,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感受其中的乐趣并得到成功的体验。

五、结语

篇2

一、教学中定位学生身份角色,根据角色定位组织教学过程

二、课程的实施:做好课程定位,创新过程实施

幼儿文学课程应该把“幼儿文学”与促进“幼儿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定位在这一点上,幼儿文学这门课程才能真正找准自己在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精准定位的前提就是要突破囿于“文学”视野的局限,任教者和学习者要始终以“幼儿文学和幼儿发展”为主线,以幼儿文学的文本和幼儿发展的规律为情境脉络,从多样的幼儿文学作品中去吸取丰富的学习“给养”,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构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从而把幼儿文学作品演化为实用的教师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尚处于很幼稚的阶段,缺乏知识和生活经验,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较差,这些都决定了学前教育只是启蒙教育,它要求幼儿教师是通晓人文、自然知识,在音、体、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现在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任教者应改变自己在课堂中单纯的讲解者身份,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积极合作、主动探索、发现幼儿文学的文体规律,从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作品的诵读、剖析,让学生领悟幼儿文学创作和鉴赏的范式;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使他们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再把实践结果反馈到理论中进行检测,从而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同时创作出贴近生活、质量较高的好作品。这样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过程,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对教材中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鉴赏和运用。在指导学生鉴赏作品时,教师不能单纯地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去分析情节、语言、写作技巧等,而应该从实用出发,让学生学会吟诵、讲述、编排、表演。比如幼儿童话和幼儿生活故事,要求用幼儿喜欢的、能接受的语气、语调,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声情并茂地讲述5~10则;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受幼儿喜欢的绘本,让学生阅读并讲述出来,在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上创编绘本;让学生创作和改编幼儿戏剧,以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不同规模的表演。

首先,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让学生带着明确的训练目的和要求完成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

另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把训练和实用结合起来。比如利用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周见习、月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观察幼儿的语言运用方法和习惯,进行作品的创作和改编,在幼儿园带班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请幼儿听、赏、观、看,然后再不断对作品进行修改,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

依据以上三个原则实施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讲解变为活泼的表演,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课堂,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主动探索与积极思考,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幼儿文学的知识与理论,更主要的是学会相应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根据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独立选择幼儿文学作品,创造性地改编、创作幼儿文学作品,或者将幼儿文学的构思表现方法迁移到其他教育活动的设计之中去。

篇3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案例教学为重点,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此课程在改革中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对此课程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对此课程的改革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的属性定位不清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具体包括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活动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幼儿园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分析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五大部分。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五大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学校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应该是五大部分所包含的全部课程,而有的学校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只讲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这门综合性的课程,而舍弃了另外四大部分的课程。因此,课程定位的准确与否,严重影响着改革的顺利进行。

2.理论和实践的比重不合理

在现代的教育学中,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把学到的知识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把重心放到了理论知识上面,实践活动举行较少。无论是选择哪种类型的教材,其重点都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非理论知识的应用。另外,由于学校每年的扩招导致实践基地严重缺乏,为了弥补实践基地的不足,学校只能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减少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不利于学生知识应用技能的提高。

3.课程与教材的主次不明确

课程与教材有本质上的区别,课程是教师所讲授的各门学科和有计划、有层次的教育活动,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目的而选择的合适的教育内容;教材是为了讲解课程所使用的工具如课本、讲义、教学资料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不能明确课程和教材的主次P系,在教材选择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如选择的教材内容偏离课程,选择的教材内容太难于理解,选择的教材脱离实际生活,都不适用于教学,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前应对课程进行充分的研究,以确保选择教材的合理性。

二、促进改革的方法及策略

现代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课程的属性定位不清、理论和实践的比重不合理、课程与教材的主次不明确等,继而提出一些促进改革的方法与策略,下面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1.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对现代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强化十分重要。在自己的知识库足够丰富的基础上才能对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教学内容和方向有足够的把握,才能把知识更加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比如幼儿园课程理论从课程的内容、实施、目标等方面,完整阐述了幼儿园怎样教、教什么的一系列问题,并结合了多个教育实际案例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总结了教学经验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2.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比重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程改革中要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比重,在重视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虽然,高校由于扩招使得实践基地严重不足,但是应该利用好仅有的实践基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应用,高校可以按照年级以及专业对实践基地进行资源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实践基地,更好地理解实践的重要性。另外,国家应加大对高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支持高校实践基地的建立,高校应对国家投入的资金实行有效的利用,做到专项资金专项使用,不能转移使用。

3.优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课本、讲义外,还包括实际生活素材、多媒体素材等,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优化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使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来体现教学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较为深奥的理论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编制符合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比如可以在教材中设计一些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表格,有《课程活动内容与方法》《活动工作评价表》等;教师还可以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具体的实践环节,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置学生需要完成的个人或小组任务,并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打分评判,提高了学生参加任务的积极性,且直接引导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另外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学习,体验实际的幼儿教学,对了解幼儿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有重大的帮助,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4

关键词:简笔画;小学语文;重要意义;应用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多重视对语文课堂的创新,通过应用创新型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简笔画教学法是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课程教学要求,科学的应用简笔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的重要意义

1.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来进行辅助教学,对于营造多元化的语文学习课堂氛围和促进学生理解语文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简笔画内容是非常有兴趣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图画都在课本上,但是课本上的图画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然而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简笔画,可以将更多的图画展现出来,对学生的视觉产生非常有益的刺激作用,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

2.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师将课本上那些学生通过文字不好理解的内容,用简笔画展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本上的文字内容所描绘的景象,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除此以外,应用简笔画,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的有效策略

1.应用简笔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本身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无论应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事先做好调研工作,要明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然后,再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科学地应用。在语文课程中应用简笔画也是这样,只有做到充分地了解,才能使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应用简笔画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应用简笔画非常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简笔画来为学生打造趣味性语文学习课堂。教师可以将乌鸦放石头在瓶子中喝到水和乌鸦的状态画出来,然后随着课文的不断推进,将每一个阶段的状态全都画出来,一直到课文结束,就是乌鸦喝到水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下一幅画充满好奇,从而使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2.应用简笔画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思维,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良好的语文思维,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应用简笔画,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看图编故事”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可以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图画,充分发挥想象,来编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语文思维更加发散。

3.应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语文课程中,有些内容,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简笔画来促进学生理解。

例如,在学习“柳树醒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简笔画来促进学生理解,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观察得不够仔细,对于春天时柳树的状态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样教师通过用简笔画描绘出柳树活泼的状态,进而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对简笔画进行科学的应用,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篇5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育;措施;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40-01

教育,就好比是修改一栋建筑物,而幼儿教育,就像是这个建筑物的地基,只有把地基夯实,建筑物才能建的雄伟,建的牢固,因此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幼儿教育阶段,游戏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有教育意义的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一、游戏教学对幼儿教育的的意义

1、开展游戏教学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通过将游戏融入到幼儿教育中,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学习知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玩游戏就有输赢,有竞争,就好比打仗一样,没有常胜将军,如果游戏赢了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更愿意参与游戏;如果输了游戏,会使幼儿产生挫折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帮助其分析输的原因,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不抛弃不放弃,具有顽强的毅力,才可以战胜困难获得成功,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力,拼搏奋斗的精神,不要害怕困难,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不要自卑,要自信,要乐观的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2、开展游戏教学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这个有声的世界中声音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声音的存在才可以让我们听到美妙的语言和音乐,而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模拟一些小学课文中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愉悦气氛,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在《小熊请客》的故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来扮演故事中的各种动物,以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扮演狐狸的幼儿要表现的好吃懒做,贪婪;扮演小猫、小狗和小鸡的幼儿要表现出对狐狸的厌恶,对小熊以及大家的的友好和亲切;扮演小熊的要表现的聪明机智,想出对付狐狸的办法。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生动逼真的表现出各个角色的性格,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3、开展游戏教学有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

健康的体魄是一个人的基础,是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必要条件,所以,发展幼儿的体能至关重要。体能的锻炼是枯燥乏味的,若是将游戏加入到体育锻炼中,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体育课程,而且锻炼了幼儿的体能。幼儿的玩性较大而且受接受能力以及体能的限制,教师要设计益智的、适宜幼儿身体能力的游戏,锻炼了体能,开发了智力。如玩跳绳,扔沙包等游戏,使幼儿意识到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让幼儿在玩耍中强身健体。

4、开展游戏教学有助于幼儿间培养友情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甚至好多家庭都是“四加二加一”也就是:四个老人,一对年轻父母,一个孩子。这使许多孩子得到更多的宠爱,同时也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心理,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容易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但是,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有合作精神的游戏,来增强孩子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通过游戏学会分享,懂得分享的人大家才会喜欢,从而可以收获友情,有助于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生性好动好玩,若让其集中注意力单一的学习知识很容易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但是将游戏融入学习的过程中,寓学于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语言能力,让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更加积极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所以,将游戏教学融入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

1、游戏教学与语文课程相融合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幼儿的学习能力有限,很难迅速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一些课文和童话故事中的角色,让幼儿模拟这些作品中的角色,并生动形象的表演出来,练习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兴趣。例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幼儿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体会到谦让,懂得分享,满足幼儿求知欲的同时也让其感到愉悦与成就感。

2、游戏教学与数学课程相融合

数学的学习是非常抽象的,若是将游戏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在游戏的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不同颜色的纸条写上钱币面值,用书本来充当各种货物,让幼儿以“过家家”的游戏来买卖货物,不仅使幼儿练习了加减法,而且还增强了幼儿金钱的意识,使其体会父母的挣钱的不易,以及懂得勤俭节约。

3、游蚪萄в胗⒂锟纬滔嗳诤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通过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英语对于中国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门外语,它不同于语文汉字的学习,需要死记硬背,若是可以让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一些简单的问候语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身前挂一张大纸,每张纸写一个英文字母,当教师喊出“你好”时,幼儿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站好并拼出“how are you”,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游戏教学与体育课程相融合

在幼儿教育的众多课程中,体育锻炼是一件令人乏味、十分痛苦的事情,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又锻炼孩子体能的游戏。例如,扔沙包,可以锻炼幼儿的反应力、灵活性、奔跑能力,既有趣又锻炼身体;跳皮筋,可以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拔河比赛,是幼儿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样,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同时锻炼了体能。

参考文献:

篇6

一、幼儿文学的教学现状

幼儿文学教学是幼师生的专业必修课。而之所以将幼儿文学课设置为幼师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与幼儿文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幼师生的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然而在目前的幼儿文学教学中,却存在着课程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任教者多为中文专业教师,虽然从文学素养上来看,他们具有超越一般教师的优势,对于培养幼师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作品的鉴赏创作能力十分有益。然而从幼师生的专业课程角度来看,这些教师往往并不了解幼教专业的职业特点和所需技能,因而无法通过课程教学向学生传递其职业所需技能的信息。

二是教学方式主要是传授文学基础知识,培养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创作能力。就文学课程本身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显然是正确的,然而就幼儿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生主体的特点来看,显然忽略了在教学中传授幼师生未来职业技能的方式和内容。

三是任教者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很难重视幼儿文学课程,难以将其视作专业必修课加以重视,在主观态度上往往采取可有可无的应对策略。

上述种种教学现状导致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双方对课程都产生了误解,教师不愿讲授此门课程,因为此课程内容枯燥、浅显,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而学生也不愿上此课程,认为所授内容与他们的专业无关,实用性又不足。这种双方的误解愈加使得课程偏离了原有的定位。

二、幼儿文学的重新定位

幼儿文学课程作为幼师生的专业必修课,当前的教学现状使其完全无法承担提升幼师生职业技能的专业课作用,因此必须明确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即针对幼师生的未来职业需要,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其符合职业要求的相关技能,这些技能包括口语、示范、组织、表演等,并将这些技能与幼儿文学的培养熏陶能力结合起来,为幼师生的职业生涯铺路。为了满足这一教学目标,幼儿文学课程的重新定位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是幼儿文学要定位于发展幼儿教育。幼儿文学课程虽然面向的是幼师生,但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需要幼师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幼儿文学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以便于在将来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运用正确的方法,以幼儿文学的适当内容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因此幼儿文学课程定位的关键不仅在于文学,更在于幼儿。

二是幼儿文学课程还必须准确定位于幼师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幼儿文学课程作为幼师生的专业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幼师生掌握未来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幼儿文学课程无法培养提高幼师生的职业技能,那就没有承担起专业课的责任,这与幼儿文学课程的设置初衷是背离的。为了实现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学生与课程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关系,在教师明确课程定位,学生充分吸收知识、获取技能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地促进彼此的进步。通过课程的学习,不仅应当使幼师生具备师德素质,更要具备相应的学识和技能,以符合幼师生的培养目标。

三、幼儿文学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结合

1.注重实践,促进技能训练

幼师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重在实践,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因此在幼儿文学教学中加强对幼师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就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以讲授为方式的课程教学模式,把学生从疲惫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按照学生主导、教师引导、自主参与、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来重新安排幼儿文学教学模式。在这种摒弃被动接受、封闭学习的方式,以自主合作的态度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践对于学生技能培养的促进作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幼儿文学知识,领悟幼儿文学鉴赏和创作规律,并通过到幼儿教育实践基地的具体实践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从而牢记知识、锻炼技能。

2.创设场景,强化技能培养

幼儿文学课程是以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为教学内容的。对于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品鉴,就要应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场景创设法,即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将相应作品改编为剧本进行编排表演,或者通过朗诵、鉴赏会等形式进行公开探讨等。以这样的形式进行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幼师生的文学作品储备,而且系统地训练了其口语表达、组织表演、主题示范等职业技能,为其未来职业生涯中对幼儿进行文学教育和组织幼儿活动、培训幼儿表演示范等方面的能力奠定了技能基础。

3.以实用性为引导,提升技能水平

篇7

关键词:实用语文;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应用

在21世纪的科技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需要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生产、服务及技术工作,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职业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实用语文是一门必修的具有较强工具性、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和普通的语文教育不同,需要教师把握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要考虑到工作岗位需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针对目前中职语文教育效果不理想,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1职业语文教学的困境

第一,中职学校学生语文素养匮乏。语文素养主要指预感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及文化品位等,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的参加中考,也有没参加的,他们的语文知识素养水平良莠不齐,但是整体的素质和基础比较薄弱。中职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出现词语乱用,语法错误百出的现象,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第二,学科建设定位不明确。中职阶段的语文教育不同于普通的语文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的中职语文教育是普通高中教学和专业院校语文教学简单而不完全的组合,学科建设不明确。尤其教材上范文的选择和排版更多的是参考了普通院校的内容,很少从中职学校学生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色。大纲中只规定了中职学生要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却对具体内容没有明确说明。在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方面,过于非职化,也是以考试为标准,考察内容和范围狭窄,教条化的形式抹杀了实用语文的特色。第三,课程教学陈旧落后。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素养的培养,和中职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融为一体。中职语文课程设置模式单一,教材内容的题材种类有限,过于重视学科课程和语文知识的学习。此外,教材上很多内容更新缓慢,过于陈旧乏味,为了提高就业率,不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2实用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建议

2.1提高实用语文教学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提高创造力,语文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阅读的技巧,注重多引导,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将语文的学习融入到专业学习中。例如,在对幼儿师范专业学生上课时,可以多涉及一些和幼儿教育相关的阅读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记录名言警句,类似的有“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鲁迅”等,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道德观、人生观及教育观,丰富个人素养。在教学方式方面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努力教却收效甚微的局面,建立起一种师生互动的双向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根据未来的工作发展和当前的科学技术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2.2切合岗位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所谓的语也就是口头的语言,文也就是书面语言,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口语的用处远远大于书面语言的作用,学生走上社会后,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口头表达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却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很多中职的学生羞于表达自己,沟通能力较弱。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提高其朗读能力,纠正学生的吐字发音,提高学生普通话的水平,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可以从教材或者课外找优美的选段,要求学生自然流畅的阅读。其次,复述,通过复述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改编,也可以让学生找类似的文章进行课堂复述,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组织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例如,《短论两则》,讲述的是网络文化的利弊,就可以利用这个课文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激烈的辩论,创设热烈的讨论氛围,让学生标准大内心的想法。在讲到《致橡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对爱情的看法,鼓励学生抒发个人的情感,然后再针对学生的观点对其进行正确恋爱观的教育。最后,锻炼学生的求职和社交训练,理论上讲授求职表达技巧及注意的细节,要发挥个人的特长,有个人见解。在社交技巧方面,要谦虚,包括,拜访和接待,劝慰和道歉等方面,在实际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

2.3理解文体的实质,提高写作水平:所谓的应用文也就是应对生活的,专用于实务的文章,应用文独特的性质赋予了它生活化的特色。因此,语文的实用性也正体现在应用文的使用,所以在课堂上要注意讲授各种类型的应用文的使用技巧,简单到请假条的书写到通知、报告、演说稿等,专业性的应用文有服装设计、电子科技维修说明等等,还可以结合学生具体的专业将应用文的写作运用到专业需求中,寻找语文知识在其专业课中的作用。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转变轻语文基础课程,重专业训练的思想,意识到语文的基础性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避免快速求成之心,语文的学习是从点滴中逐渐提高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写作技巧的基础上,从模仿到创作,循序渐进,训练学生逐渐掌握语文文体写作,提高语文素养。结语: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又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进行变革,中职学校的实用语文的教学离不开基本的听、说、读、写,但是更要注重结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笔者分析了实用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及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提出了提高职业教育中实用语文作用的建议,希望对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有帮助。

作者:张琼华 单位: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第五版),2005.1147.

[2]阳慧.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误区与辩证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篇8

关键词: 素养 儿童文学 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推出,“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理念再一次被业界“发现”和“强调”,小学语文“儿童文学化的趋势成为一种必然趋势”[1]。作为儿童文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中文与社会方向)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多年来,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特点,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的特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使他们具有分析、鉴赏、创编和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人生的启迪与教育的智慧,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笔者一直担任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中文与社会方向)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的课程,经过多年探索,结合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认为儿童文学应该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家乔伊斯的研究曾表明,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优点,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的长处。教师要在继续学习中,提升面向学习者差异的综合运用教学模式的能力”[2]。这对于儿童文学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么,儿童文学教学在不同的专业中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呢?笔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的。

一、根据不同专业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是课程应该教些什么内容的问题。既然儿童文学已然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也就意味着它有相应的学科依托。作为一门学科,它有科学严谨、规范具体的内容,它应该是一个“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3]。这就意味着,儿童文学课程要以儿童文学学科为依托,以该学科独特的对象、范畴、思维形式、理论观点与认识结果为构成内容。但是,根据小学教育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教学对象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时,就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不同设置。

(一)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的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现行小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要表现出对现行小学教育的引领作用,又要认识清楚作为实施教育教学的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儿童文学素养能否适应现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因此,这对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个崭新而较高的要求。“课程结构的确立首先需要从既定的课程目标出发,以课程目标为尺度寻求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与课程目标的对应性,即在课程目标的情形下确定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与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拥有的位置,并清楚地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4]。围绕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笔者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中进行儿童文学的教学时,紧密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以童话、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故事为主,教学中不但讲授相关儿童文学理论知识,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赏析能力,并把小学语文的各种文学体裁的教学融入儿童文学课程的学习中。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深入思考,让他们体会到儿童文学课程内容体系还应吸收语文学科发展的新理论,并运用到儿童文学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促进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融合。同时,通过选取典型的文学性教材进行重点解析,整合并加深学生所学的相关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儿童文学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的能力,实现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的衔接,培养与未来的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相适应的新型教师。由此,笔者认为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可以从儿童文学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关系及儿童文学学习的延伸三个方面考虑。其中,儿童文学理论主要要求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中外儿童文学发展史有所了解。为了使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完美整合,在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中,重点进行“中外儿童文学精品作品选讲”、“儿童文学阅读与指导”、“儿童文学创编”、“各种儿童文学体裁的教学”等,这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经典作品有所了解,而且要掌握指导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的方法,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对儿童文学兴趣延伸部分,教学中应根据其他学科和地方特色等特点增加内容,如“课本剧的改编与表演”、“绘本的欣赏与创作”、“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儿童文学研究”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日后成为专家型的小学语文教师做理论储备[5]。

(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内容的设置

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看,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学科教学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应当是以语文素养为基础,以语言、文学等理论为指导,注重理论内容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学生需掌握一定的幼儿文学作品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强化初步具备儿童文学鉴赏、儿童文学创编、儿童文学作品表演讲授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儿童文学欣赏实践、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儿童文学作品表演实践、儿童文学教学实践等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教学能力为目的。以曲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笔者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以后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讲授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在本部分的讲授中文学体裁重点讲授儿歌、童话、寓言、儿童散文、儿童故事、儿童戏剧和绘本,对于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等在幼儿园教学中出现较少的文学体裁可以删减,同时在讲授中结合大量幼儿文学作品分析,不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指导学生学会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第二个部分为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实践及模拟教学训练,此部分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和学生教学实践并重。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培养讲授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渐进过程。

二、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指出,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综合地研究教学过程,用系统的观点、方法考察教学,对教学应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儿童文学课程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统一,尤其是“形而下”的特质更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从“形而上”的视角看,儿童文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学科,理论的深度与前沿是支撑儿童文学课程的重要一面;从“形而下”的视角看,儿童文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6]。根据儿童文学课程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方法应抓好“两个侧重”,即在理论学习中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理论素养的培养上,始终注意教学中的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一方面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讲授,另一方面注意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7]。因此,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要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在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实践教学训练中,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渐进过程。

(一)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结合

西方发达国家在师资培养模式上都很重视大学和中小学沟通与联系,美国、英国都倡导“以中小学为基础的教师培养模式”等做法,要求大学与中小学校共同承担起培养未来教师的任务,以便在师资培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8]。由于儿童文学课程担负着培养未来师资的重任,根据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的学科特点,在对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的培养上,可以采取将儿童文学的课堂教学和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为例,笔者曾在进行童话、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等文学体裁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儿童文学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及赏析的方法外,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还与相关实习基地合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小学进行故事讲演活动,这种方式既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联系,又为学生以后走上教学岗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在儿童文学创作教学中,笔者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训练:(1)句子接龙法。以小组为单位,由第一位学生说第一句话,后边的依次接句,但必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这种方法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反映能力。(2)词语串联法。由教师或学生随意挑选几个词语,如:蘑菇、小孩、妈妈、上学、小鸡……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把它们串编成儿童故事、童话、儿歌等,这种方法主要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3)故事续尾法。可先由学生或教师讲一个故事,再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给故事续尾,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对于大多数的读者看来,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美满,最后小羊被凶狠的狼吃了,但细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品并没有结局,只是说“狼扑向了小羊”。教学中可让学生思考,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系列的训练,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和运用儿童文学的能力,这些方式都是在儿童文学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是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框架,又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和教学经验的概括化。由上可见,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以指导学生分析作品、让学生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中各种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为主。

(二)儿童文学课程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结合

由于儿童文学是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因此,儿童文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联系非常紧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要想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让学生亲自体验儿童文学作品的活动就必不可少。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整个幼儿阶段,幼儿的思维活动主要是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实践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以曲靖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儿童文学课程中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在儿童文学教学中除了讲授儿童文学理论基础知识外,更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这种实践活动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有所不同,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更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情感。比如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就必然存在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根据儿童文学作品各种文体的不同特点和表达方式,重点对学生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技能训练。例如,“儿歌”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运用较多,根据幼儿动态审美特点,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情境朗读和表演训练,可以采用说唱儿歌的形式,使其带动幼儿“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儿歌。“童话”的角色特点鲜明,应加强学生的情境讲述能力训练,指导学生学会讲演故事,带领幼儿走进童话故事的世界,让幼儿感受童话的快乐[9]。除了学会讲演故事外,对于一些线索单一、动作性强的童话作品,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改编成儿童戏剧。笔者曾把童话《雪孩子》改编成剧本并指导学生表演。学生初读童话时,并没有被雪孩子牺牲自己、助人为乐的高尚情操感动,可是正式演出时,很多观众深深被雪孩子吸引了,甚至为它流泪,原因何在?归根结底,是因理解隐含在直觉、感性之中,从感受、体验而达到思维,进入理性,这是高级的审美活动。由此可见,情境式教学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参与到作品中,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健康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既能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同时,这种模式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表演,促进创编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就为以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儿童文学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有必要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这对提高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能力,实施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265.

[2]熊华军.教学模式:运用中的综合性――读乔伊斯的《教学模式》有感[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

[3]《辞海》编辑部.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4]由水常雄.镜子的魔术[M].孙东旭,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1,153.

[5][6]李芳.构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思考[J].昆明:昆明学院学报,2011,33(1):13-15.

[7]王昆建,王娟.略论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定位[J].昆明:昆明学院学报,2010,32(2):22.

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朗读 情感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从远古的象形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要想熟练准确的掌握它,运用它,必须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关键上狠下一番功夫。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孩子入学前,一般已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近年来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信息媒体传播变革的日新月异,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逐年呈上升趋势,但这是孩子天真,直观,不规范的表达,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语言驾驭的规范,准确,科学等等方面的训练。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偏重书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尤其是朗读的训练。笔者认为这是舍本求末的短识。因为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涵泳体察,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曾说:静心大声朗读,是人生一大快事。因而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积极性就会高,学习效果就会好,相反,学生若对学习冷淡、厌烦,其学习就没有劲头,学习效果就差。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多朗读,多品味,学生的欣赏能力自然会提高,他们自然会感到读书并不是一件苦差事,倒是一种艺术享受。久而久之,何愁他们不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在教学中,根据年龄的不同,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别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由感性到理性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六个年纪中的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和重视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可启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也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终身受益。

三、朗读能积累材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典范精品,文质兼美,许多跳动着时代脉搏、展现着时代特色的时文美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材料丰富,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吸取了一些优美的语言,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了文章的写作规律、写作技巧。勤于朗读的同学,大部分语言清晰,出口成章;写起作文来,引用自如,下笔得心应手,顺理成章。朗读这种读书方法能使人认识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体味并运用作品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开拓思路。这样,也就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语文课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四、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朗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么什么是朗读呢?朗读即大声地读,能有声有色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的过程中眼、耳、口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共同接受知识,它比单一的默读效果要好的得多,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朗读训练呢?

1.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朗读教学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逐步提高。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不相同,感觉到的东西不见得能够理解,而理解的东西却能更深刻的去感觉。因为不同年龄在情感和心理成熟方面的差异,要根据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规律来进行指导,低年级要从最基本的读音准确和停顿的节律方面抓起。找准学生的“最进发展区”,考虑到学生在不同年龄层上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差别,给予适当指导。另外,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眼里都应是最优秀的,在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时,应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

2.精心准备,提高训练效果。在朗读训练中,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要学生从心里喜欢朗读,教师要从三个方面做好指导:(1)选取指导的训练点要精,可采用一些经典的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文学作品;(2)训练要求细致、精要,精彩。不可贪多求全,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精神兴奋的节律,每次训练应有一个侧重点;(3)尽量避免朗读的随意性。教师每一次指导学生朗读都要按计划,千呼后应,既考虑到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教师应采取的指导方法,也不忘如何进行效果评价等。

3.正确引导,明确朗读要求。实践证明,无论什么教学活动,只有明确这项教学活动的目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指导学生朗读也是这样,只有让学生明确教师为什么要朗读这个字、这个词、这句话或这段话,学生才能读准、读通、读出感情。

4.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育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一、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新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肯定了中华诗词在母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1~6年级学生提出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还给小学1~6年级推荐了详细的古诗文(70篇)目录。其中,各学段还有具体的数与量的要求。可以看出,编者还是十分注重古诗词的编排的。几乎每册都安排了四五首以上的古诗,有的是独立的几首诗,有的是“文包诗”,有的还在练习中安排了古诗。可是这些古诗有些孤立,并不怎么系统,学生对此也很难“系统”地积累与构建。

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记下大量优秀的中外经典文化知识,一辈子也受用不尽,解读不完。当孩子把这些记到脑子里,就自然激发了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

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共同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30年前中国的孔子身上去寻找智慧。社会各界学者专家也一致呼吁拾起经典,在孩子的文化血脉中埋下经典的种子。

二、经典诵读的方法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对于国学诵读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要只鼓励,不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1.晨诵半小时

结合语言大师的经典诵读效果更好,如《滕王阁序》的荡气回肠,《老子》的举重若轻,《三字经》的朗朗上口,让师生感受到声音的魅力,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

2.课前五分钟

教师可让诵读五分钟成为课堂的一支永恒的序曲。如预备铃一响,学生可在班长带领下,一面诵读,一面等其他学生进教室,这不仅节省了诵读时间,也可以帮助教室的气氛安静下来。

3.晚上一刻钟

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亲子感情,是最好的亲子活动。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孩子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4.每周复习展示

教师可让学生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词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三、经典诵读的收获

1.用经典做学生最好的“品德教科书”

国学经典作品具有开展素质教育的丰富的、可供使用的道德资源,是对少年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重要的人格因素,原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这种有关“德性”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习”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读经教育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熏陶教育。

2.用经典充实学生记忆的黄金期

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即可达到顶点。一旦错过了,就不能形成知识、情感与经验的丰厚积累,那将会给他的一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积累多了,将来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原来理解不深的东西自然能做到“无师自通”。对此,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同志曾讲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小时候读书、背书,犹如在天空布云彩,云彩积厚了,自然就会落雨。”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层,关键是儿童背什么。应该背一生可以受益的东西。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不要错用教育原理而扭曲了人性,浪费儿童的好时光。

3.用经典帮学生打好语文童子功

文言与白话是母子关系,根叶关系,源流关系。白话绝大部分来源于文言,大部分双音节词是文言的附缀、演绎而来;绝大部分鲜活的成语,源自文言典故。许多老一辈的人之所以能够对文言文有一种驾轻就熟的感觉,是得益于他们小时候读私塾的那几年。培养语感,小学是关键;诵读经典,当从娃娃抓起。读诵经典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和白话文水平,还有助于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4.用经典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