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油化工通用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石油化工通用知识

篇1

关键词: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的国策,是促进我国工业化建设重要指导思想。目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正处于现代化建设阶段,特别是仪表系统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微型化发展,体现了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已见成效。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在相关技术的研发上,仍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以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现代化建设。

1 新型自动检测与分析仪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仪表系统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微型化方向发展,石油化工企业的自动检测仪表在应用水平上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在适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需求上,迅速发展了现场总线型变压器。该变压器实现了全数字模式,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稳定性和分辨力均优于一般智能型变送器。目前,现场总线数字化仪器的发展比较成熟,具备良好的可互操作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的过程控制领域。石化企业积极推进相关系统的应用,特别是提高先进控制应用水平。就目前来看,为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仪表应用水平,主要在线分析仪表有:在线液相色谱仪、在线油品质量分析仪等。而最新的 NIR 光谱分析仪已成功应用于石化企业的炼油调合系统;新一代低成本汽油质量指标快速测定仪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同时,软测量技术也发展迅速,在解决石油化工企业分析检测难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工作一直是石化企业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对预测维护养护工作,关系到系统正常运行。就实际来看,一些企业构建有实时传感和在线联机系统,以对加热炉效率、热交换器等进行监控。并采用先进的仪表与系统,具备有诊断和预测维护保养的功能,进而实现了生产设备最优化,生产潜力增幅在1%~3%,相比非计划维护费用减少了近 20%。

2 先进控制的应用

在石油化工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生产装置采用了先进控制,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运行成本,而且装置运行可靠安全,带来了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诸多先进控制技术已发展成熟,如多变测量、鲁棒PID控制等的成功应用。先进控制有如下特点:(1)先进控制是以模型为策略。如当前的模型推断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这些模糊智能控制已成为先进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2)可以应用于复杂过程的控制。如多变量耦合、大时滞等;(3)以强大的计算能力为支撑,实现先进控制,如先进控制可以在 DCS/FCS 中实现。目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发比较成熟,有美国生产的控制器DMC-PLUS、日本生产的控制器 SMOC 等。而国内的主要研究力量是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并已取得一定的成功。目前,先进控制已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几十套装置中运行成功。且主要有:延迟焦化、柴油加氢、催化裂化、聚丙烯等,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3 石油化工仪表与控制系统的现状分析

3.1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在工业控制技术领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和现场的网络以及控制仪器相连接,在操作的时候可以实现相互操作,这样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实现分散分布操作,同时也能更好的提高控制性,在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已经慢慢成为了主要使用的系统,而且,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它可以更好的提高仪表控制系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2 FCS 与 DCS 进入共存时代DCS 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产生的一种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系统已经慢慢走向了成熟,这种系统在使用的时候技术性和可靠性非常好,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推广。FCS 现在正处于发展期,目前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它和 DCS 相比在功能上更加的完善,但是也是存在着一些缺陷的,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FCS 出现的缺陷一定会慢慢解决的。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DCS 和 FCS 会出现共存的情况,在 FCS 系统不断完善以后,DCS 系统才会被慢慢取代,进而消失。

3.3 现场总线与 DCS 的结合运用现场总线和 DCS 相结合,是将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 DCS 进行连接,这样可以更好的发挥 DCS 的优势,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广现场总线的应用,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而且两种系统在综合以后发挥出来的优势更加的明显。总线在不断推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实现一体化功能,同时也能更好的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

3.4 先进控制及优化的应用目前,我国已经能够掌握并熟悉应用一些控制技术了,比如鲁棒 PID 控制和多变量预测控制技术。先进控制技术的实施,让系统装置更稳定,运行更安全,同时也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保证了收率,降低成本,增加了收益。使企业取得了显着经济效益。

3.5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

由于现代化石化企业的装置规模越来越大、制作过程越来越复杂、运用材料易燃、易爆等特点,对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有效提高。石化企业更加重视安全控制技术在仪表控制系统中应用,紧急停车系统在避免工业灾难、减少工业事故损失方面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安全系统包括紧急停车系统、生产装置健康监控技术、安全仪表系统等方面。

4 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

仪表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和系统十年的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自动化仪表的应用是仪表控制系统发展重中之重。仪表用户发展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首先是先进控制系统的应用,为了保障装置稳定的运行,石化企业在装置上应用先进控制系统,同时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降低运行成本,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模型的控制策略是基础,先进控制是目前基于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如智能控制和模糊控制。处理复杂的多变量过程控制问题通常所采用的是先进控制系统来完成的,先进控制是建立在常规单回路控制之上的动态协调约束控制,可使控制系统适应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动态特性和操作要求。先进控制的建立需要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来支持,可以通过 DCS/FCS 来实现,国内和国外都有成功的实例。石化系统与美国 Honeywell 公司合作,使催化裂化装置先进控制得到了成功实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ERP/MES/PCS 三层管理与控制系统,石化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大致可分为三层:操作控制层是 DCS/FCS 的安装、数据库实时更新;生产管理层是生产调度、油品储运等;经营管理层 ERP。近些年,ERP/MES/PCS 三层管理与控制系统是自动化技术是石化企业采用方式,也是其发展方向。MES 系统,通过对物流的综合跟踪管理,可有效降低油品的损耗。现代石化企业更加重视安全控制系统的应用,安全系统融入仪表控制系统及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的是仪表控制系统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安全仪表控制系统智能化管理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5 结束语

信息化能够带动工业化发展,同时工业化也能更好的促进信息化发展,石油化工仪表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句话,将现场总线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进行综合,可以使石油和化工业共同的进步。不断推广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和完善系统的应用,同时也是企业提高控制系统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世界仪表与自动化[Z].2005.

篇2

关键词:岗位需求;石油化工;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90-02

传统的石油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应知应会理论知识的强化,而对于工艺操作、设备保养、质量控制和识图绘图不太重视。只有对石油加工工艺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才能使得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达到企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标准。笔者拟以《常减压蒸馏运行与调控》这门工艺课程为例来介绍石油化工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石油化工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需求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在全国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学校中,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的计划,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的运行,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技能是人们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能将最新的理论、最新的设计、最新的技术要求最终变成最佳的产品、服务、管理和效益。

我国定义高端技能人才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一种既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条件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业者中,掌握精深专门知识,具备精湛操作技能,能手脑并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

工艺课程在石油化工

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由一系列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构成,生产装置由设备、仪表等构成,生产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转与石油化工企业的存亡密切相关。生产装置的长周期运转取决于工艺操作和仪表调控。

石油化工生产装置的工种技能鉴定标准中对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需要掌握的行业通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些要求,除了行业通用知识里的部分内容在前期的基础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中学习过外,大部分行业通用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都必须在工艺课程中学习。

由于石油化工具有“易燃易爆”的高危特点,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现场实习很受限制,即使有条件进行现场跟班实习,作为没有实际生产经验的学生也不可能进行实际有效的操作。

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常减压蒸馏生产过程实践调研,总结归纳常减压蒸馏装置对新入职员工的职业素养需求和岗位操作能力需求,使得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从事常减压蒸馏生产操作与控制以及生产管理的能力。课程设定了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程的内容设计和考核重点也是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

首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能模拟使用常减压蒸馏生产装置中配备的安全、环保和消防器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识读带控制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图;能熟练手绘带控制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图;能根据指令打通工艺流程;能熟练进行加热炉的开停炉操作,能正确调节加热炉炉温和 “三门一板”的正确操作;能正确进行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日常巡检并填写规范的巡回检查记录;能正确进行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模拟仿真开停车和事故处理,使得操作过程中装置的平稳性好;能很好地将常减压蒸馏装置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控制在操作范围内;能及时发现生产异常情况并能果断正确处理;能熟练进行复杂仪表控制中的串级调节和分程调节;理解常减压蒸馏生产装置中的连锁控制,能正确投用连锁控制;能处理因连锁投用而引起的装置故障。

其次,学生应具备的方法能力:能利用维普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快速查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挑出一本操作规程(500页)中的核心内容并能用自己的方法组织内容,编写出一份简单而实用的操作手册(30页);能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给定的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原则工艺流程图;能协调常减压蒸馏装置各岗位的联合操作。

再次,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其他人清晰讲解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听众中的80%能听懂并能准确复述出所听到的70%以上的讲解内容);能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开停车操作;具备安全生产和环保节能意识;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意识。

紧贴岗位需求的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为了让学生逐步达到课程目标设定的三个能力目标,课程以编制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车间的操作规程为贯穿项目,通过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仿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熟练掌握常减压蒸馏的生产流程,生产因素分析和基本操作控制,了解常减压蒸馏过程中的安全、环保和节能问题,不仅能够熟练操作常减压蒸馏装置,还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具备理论拓展进行常减压蒸馏技术改造的能力。教学项目是依据常减压蒸馏车间将一名新入职员工培养成为一名常减压蒸馏高级操作工的过程来设计的。

本课程是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课程一共设定了六个教学项目:(1)撰写常减压蒸馏装置调研报告,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常减压蒸馏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初步了解常减压蒸馏的原料性质和产品特点以及原则工艺流程。(2)常减压蒸馏装置工艺流程认读,通过三步完成:第一步,认读常减压蒸馏原则流程图;第二步,认读常减压蒸馏装置模拟软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第三步,现场识读我国某大型石化装置的常减压工艺流程。(3)制定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对常减压蒸馏装置进行危险介质分析;第二步,对我国某大型石化装置进行工艺计算;第三步,依据给定的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制定常减压蒸馏的开停车方案。(4)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分三步完成:第一步,分岗位进行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练习;第二步,分班组进行常减压蒸馏开停车交接班联合操作;第三步,由常减压蒸馏装置班组长和技师指导,进行企业现场常减压蒸馏开停车操作模拟演习。(5)常减压蒸馏操作规程企业论证:学生依据常减压蒸馏仿真操作和企业现场模拟开停车操作修订操作规程,把修订的操作规程拿到企业,让企业的兼职教师(常减压蒸馏装置的班组长、技师、工程师和车间主任)进行实践论证,学生代表进行现场答辩,从而优化操作规程。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制定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的依据是燃料油生产工——常减压蒸馏工的技能鉴定标准。表1列出了常减压蒸馏运行与调控课程的考核标准,考核分为校内教师考核(占50%)、校外兼职教师考核(占40%)、同学评分(占5%)、学生自评分(占5%)等四个方面,考核内容为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工艺操作经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培养企业岗位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单独的一门课程或者几门课程是不能达到要求的,所以,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相关的石油化工工艺课程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展开思路应该大体一致,但培养的侧重点应该各有不同,形成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对于一些重要技能,应该在同一门课程中反复训练,不同课程中重复训练。课程的考核方法大体一致,但考核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掌握的程度和要求也应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家祥,钱景舫.职业技术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宗尧,等.高级技能人才培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常减压蒸馏装置操作工[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生产实习;实习内容;实习形式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socitty, guarantee the students stable employment, meet the objectives of college to train the front-line engineers, and clear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production practice in teach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internship cycle, internships content and manner, so as to make production practice more timeliness and operability.Key words: production internship; internship content ; internship manner

中图分类号:TM4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生产实习的作用及安排

生产实习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厂各工段的实践,比较深入地了解生产工艺过程、工艺条件、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一定的生产操作技术、管理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获得初步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同时,了解社会,了解过控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了解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第一线的职责和任务,接触实际以增强劳动观念、事业心和责任感。

目前,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我院过控专业的生产实习放在专业课讲授之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末进行,生产实习时间为四周。

要求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主要设备型号、构造及主要技术特征、工厂车间的布置和生产管理及企业经济运作管理诸方面有一个比较深入直观的了解,并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绘制一定的生产流程图,做好有关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实习完毕,必须详细写出生产实习报告。

由于我院的石油石化背景,我院过控专业的实习在石油化工企业为主进行,一般以参观为主。专业实习包括化工仿真实训及对动设备、静设备以及DCS控制系统等装置的观摩。

专业实习的内容与安排

实习时间总共四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期两周,在湖南岳阳长岭石化参观学习,了解常压塔、减压塔、石油裂解装置、加氢精制装置、焦化塔、大型压缩机组、换热器组等石油炼化装置和过程仪表、DCS系统等测控装置。在观摩学习中,由具有丰富操作、维护经验的现场工程师向大学生讲解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维护原则。在本阶段的实习中,学生能够亲临生产现场,向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师和工人师傅学习,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和投身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热情。

第二阶段,为期两周,参观学习为主;主要参观企业:中石化第四石油机械厂、巨鲸传动、洪城阀门、石油钢管厂。重点学习典型动设备(压缩机、泵)、特阀的加工制造过程,了解大直径管线的焊接、无损探伤等。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机械内容的学习理解,对将来从事机械行业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二、专业实习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每次实习安排在《流体密封于流体机械》、《过程装备设计》、《过程装备控制工程》、《过程装备制造工艺》等专业课学习之后,学生学习了石油化工装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工艺和装配过程。他们深入生产现场,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解理论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实习效果良好。

虽然过控专业的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在实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与讨论。

1.本专业实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进入炼油厂、机械厂等企业参观学习,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结合石油化工设备及通用机械进行现场讲解。这种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工艺流程和设备工作原理及结构,然而,时间仓促,不能够让学生细致了解生产工艺、设备的内部结构,对于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大遗憾。

2.专业实习中虽然增加了一些关于DCS、过程仪表等测控装置的环节,但是由于实习时间比较紧张,因此过程装备控制方面的实习内容始终比较薄弱。

3.专业实习采用专业老师带队到炼化企业进行实习的形式。石油化工企业大多存在工艺流程复杂、设备高度集中、介质易燃易爆或有毒、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这种环境中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引起带队老师的极大关注,在参观实习过程中,专业老师把大部分精力都要放在保证学生的安全方面。另外,现代化工企业外部竞争压力大,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会给企业带来一定潜在危险,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因此企业对学生教学研究进入企业实习非常慎重,要求学生只能远而观之。

三、关于专业实习的思考

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拟采用如下措施:

1.我院过控学生从大三就开始学习一些专业课程。考虑安排从大三开始,利用寒、暑假期,或者试用将金工实习、认知实习合并安排较长的一段周期,安排学生去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如石油四机厂)进行短期实践。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参加这些企业的设备安装和维修,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学习石油化工装备的内部结构。在实践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和企业的联系,创造他们被实习单位留用的机会。拓宽学校服务石油石化行业的渠道,产生一些综合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安排化工仿真实训课程,进行为期一至两周的仿真实训,以“认识化工生产一化工生产基本知识一典型化工单元操作一典型化工生产项目”为主线,进行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典型反应器操作实训、典型化工产品生产操作实训等内容;注重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力求通过化工仿真实训使学生提高对化工过程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化工过程的分析能力和岗位技能,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主要形式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到我院石油实习基地进行压缩机、流体泵、储罐、加热炉等设备的拆卸安装。实习过程中由专业老师带领,由学生自己动手拆卸、安装,并对部分零部件进行测绘,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

篇4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教育;装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31-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上所提出。旨在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能力并且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专业工程技术人才。[1]“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的重大举措,能够促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卓越计划”提出了五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三项重点任务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其目的是要改变高校教师队伍工程实践经验薄弱的状况,通过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经验,建设由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

一、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高校教师队伍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依然是缺乏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教育教师,更不用说那些在专业实践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高、精、尖”教师人才。当前工程人才培养偏重理论研究而轻视实验教学,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便是工程教育教师的缺乏。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只一味空讲理论,很难培养出符合岗位技术要求且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学生获得的仅仅是屈指可数的“鱼”,没有收获到能够受用一生的“渔”。

由此可见,建设一支在专业实践上“高、精、尖”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加强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动“卓越计划”总体目标的实现,推进专业教师能力的发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3]

当前,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1)师资引进渠道过于单一。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背景的教师严重不足。(2)在校教师的工程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很难得到工程实践的机会。(3)需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企业工程师进入学校作为兼职教师的相关机制不完善,制约了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4)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学校大量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很难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

本文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学科的特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装控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更新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现有的教师队伍中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高度认识到教师队伍在“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努力打造一支兼具专业教学素质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在重视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全国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学校从上到下团结一心,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卓越计划”会议,深入了解“卓越计划”的内涵,从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二)拓宽专业教师引进渠道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不断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改变传统的人才引进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吸引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也可以从相关行业挖掘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相关人员。人才引进不仅要注重教师的学历及理论水平,更要注重其实践经验,从而改变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在面向全国石油化工相关企业招聘有工程实践的教师,装控专业已从茂名石化引进了一名具有硕士学历的高级工程师。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教师的培训力度势在必行。根据现有的学校专业和教师队伍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鼓励从事“卓越计划”教学活动的主讲教师,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践训练。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实现专业教师定期到单位挂职锻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经验的提高。[4]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应每年选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种石化设备设计、制造、维护等工程能力方面的培训,参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最好能够在石化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教师在此过程中,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一些设备问题,并利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改进,甚至可以彻底解决。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校企共赢。教师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要严格服从企业的工作安排,积极参与一线工作,与企业的工作人员一同制订学习计划,从而提升自己的工程意识。

(四)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是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顶岗工作,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同时形成奖励机制,激发专职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另外,建立与“卓越计划”内容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考核和评价标准,多方面制定政策措施,提升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比如,长期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应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项目申请及评优、评先方面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在计算工作量时给予满工作量的待遇。对在挂职锻炼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学校可设置专项奖励,解决其后顾之忧。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在建立和完善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激励与奖励机制。

(五)提高兼职教师素质建设

为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学校可以利用多种方式采取公正、公平、优中选优的方式向社会、行业和企业聘请具有高水平、高素质同时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优良的工程师进入到学校,担任该校兼职教师的职务;将知名学者、教授、企业家、工程技术专家等多方面人才资源进行综合整理,采用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外聘老师等方式,将专家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建立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办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在进行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已从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西南重力机械有限公司、茂名石化设计院等知名企业中聘任或邀请理论水平高、工程能力强的优秀工程师担任主讲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或部分章节的教学);同时,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专题技术报告和指导毕业设计。目前,装控专业卓越班大四学生正在企业跟着工程师进行毕业设计。

(六)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共建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产学研合作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专业工程教师水平的必然要求。学校动员装控专业教师主动承担企业科研活动和相关研究,开展科技服务;通过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结合个人专业,与企业共同攻克难题,解决技术上的瓶颈。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动态,而且有利于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并将工程实践的最新成果带入教学中。因此,学校应定期有计划地组织工程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与生产实际面对面,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共同创建强大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与茂名石化、茂名重力机械厂等企业联合申报了多项课题,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教师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三、结语

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相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装控专业的师资队伍在石化设备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能得到显著的提升,能够保障装控专业的“卓越计划”顺利实施,从而为社会培养真正的装控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林健.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篇5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究

物理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通用性很强,尤其在化工生产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国家和吉林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创办以石油化工为龙头,服务重大支柱产业。我院的石油化工专业采用了“工学结合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双向循环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基于该模式,作为高职石油化工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它担负了为专业服务和素质培养的双重功能。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深入探讨其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开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各学科要相互渗透、相互完善。在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设置《电子电工技术》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该课程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学生通过掌握基础知识深入到具体专业与其他的领域,既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又提升了研究能力。总体来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以树立培育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传授知识围绕学生够用且实用而展开,为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但本门课程难度较大,授课时间较短,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探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是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对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重基础、轻应用,这也严重脱离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不能适应专业的需求与发展,与“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不符。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操作技能高、上岗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高职学生基础知识差,不爱死记硬背,动手实践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如果教学不重视知识应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实践与理论教学存在时间、内容上的脱节,那么久而久之,实践不能运用好理论,学生就会对学习不重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以需求为导向,以钻求导向为目标,加强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尤为重要,该课程的教学要能有效地为专业课服务,以工具学科的形式合理地融入到化工专业的教学当中。

三、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中注重现代思维方式的培养

职业教育本质上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以企业需求为标准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努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当今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电工电子技术是信息化社会最关键的技术。那么,高职化工专业的学生究竟需要学习哪些电工电子知识呢?本文认为,《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放在应用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层次上,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边讲边练,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即知识面要更大一些,涉及的内容不深,减少或去掉理论分析,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融入有关电工电子类知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常识,从而达到丰富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传统教学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加大课程的建设力度,构建课程建设方案,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抓住知识主线,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理清脉络,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变化,要求学生用变化、联系的观点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现代思维方式具有创新的与时俱进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合作与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竞争的实质就是高新科学技术的较量,是人类智力的竞争,多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就等于多一种视角、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经验表明,拥有跨学科认知结构的人,往往容易突破认识的局限,不拘泥于某种见解,从而提高其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使之终身受用,还能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定可靠的思维基础。

四、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我国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我院的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对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和素质要求较高,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培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我们应重新思考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入,以行动导向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越来越具特色,例如项目教学法:它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淡化理论,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又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枯燥的理论形象化,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进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实际的化工生产需要电工电子知识支撑,《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不仅具有理论性与工程应用性很强的特点,而且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师生互动为出发点,调动学生主动创造性,体现“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核心”,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我院的《电工电子技术》在“工学结合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及就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刑晖.多角度解析“工学结合、半工半读”[N].中国教育报.2006

[2]冯年华,周宏,刘克健.“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改革简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

[3]陈会琼.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

篇6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62-03

高职教育的办校宗旨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提高了就业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因此工学结合就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在传统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是两条线,一般是先讲授理论课,再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课程。这样一来二者很难融合,理论知识很难应用到实践中去,部分理论知识存在过深过细的问题。高职课程改革必须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教学内容,以典型任务来重新设置课程内容。将原来的学科体系或者知识体系改革为工作过程体系或者岗位能力体系。原来课程中的章节结构(知识结构)也转变为工作任务结构(项目结构),教学环境也从教室变换为工作场景,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也从学术理论要求变换为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本文以专业技能取证培训课程为例,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改革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到企业调查研究,关注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核办法,把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

依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职业标准,结合目前石化企业的生产工艺状况,以及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教学条件,在吃透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精心挑选了一些相关的通用性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原来的专业实训项目,将其融入职业资格培训课程中,培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都得到了提升。主要项目有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化工反应器实训、单元操作实训、合成氨生产工艺实训、常减压生产工艺实训、甲醇生产工艺实训、醋酸生产工艺实训、聚丙烯生产工艺实训、乙烯装置生产工艺实训、催化重整生产工艺实训、柴油加氢生产工艺实训、催化裂化生产工艺实训、烷基化生产工艺实训、气体分馏生产工艺实训。通过这些项目单元的学习与培训,让其熟悉相关的技能操作要领,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进而成长为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实际要求改革课程内容

石油化工产业有它的特殊性,不但生产过程是连续性的,而且生产过程中伴随着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因素,所以它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企业通用性工种的职业能力定位是有区别的。作为一名合格的石化类操作技术人员,不仅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还要具备驾驭生产设备的操作技能;不仅熟悉相关的化学、化工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冷静科学的判断力和迅速果断的处理能力。这样才能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避免可能发生的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恶性事故。为此,本课程除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所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设计相关内容外,还与石化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广泛深入地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要求,并积极吸收消化近年来全国化工职业院校化工技能竞赛中所获取的相关知识能力信息,科学理性地定位中级工及高级工培养目标,从中提炼出主要培训内容。本课程正是通过对职业技能的分解与强化,来全面系统地帮助培训取证人员掌握这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国家职业标准。

三、课程内容优化,淡化理论,强调技能,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落实实训实习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目标尽量突出工作岗位特点。力求通过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战略实施过程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道路。经过以上过程进行课程内容优化,开展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建设。

四、学习情境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单元

首先通过企业调研,分析化工总控工岗位群;然后经过实践专家访谈分析化工工作过程,提炼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总结出若干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即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设计出学习领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最后重点开发学习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单元),每一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

五、教材建设

改变原来知识逻辑体系的教材结构,将生产过程中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生产工序、工作任务来结构教材,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职业能力的提升。这样的教材不但增加了应用性,而且可开发的空间很大,随时可以根据新工艺、新技术增加新的任务、项目。学员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使用新教材,通过加工生产锻炼,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提升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六、由单向传授的教学观转向师生互动的教学观

教学活动不单单是教师和学生完成双方活动的教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方法应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经历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参观访问、角色体验、方案设计、实践操作、交流评价等过程,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职业技能和社会能力。

七、模拟仿真与真实环境相结合

由于石油化工产业有它的特殊性,不但生产过程是连续性的,而且生产过程中伴随着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因素,国内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大多采用仿真培训系统训练操作工人;我们也不例外,在本课程的学习中使用了大量的单元和装置仿真软件。当然也有许多真实环境的培训练习,在学院工业中心还有一些典型的化工生产装置和中试装置供学员练习操作。

八、课程考核评价多元化

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我们进行了很多大胆的改革和探索,不同的内容考核评价方法也不同。一改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强化了考核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反馈功能,而且对教与学双方都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主要做法是变单纯的考核为多种形式的考核。职业技能鉴定课程考核重点在实践环节的考核,实践教学考核的内容应以“应会”为主,“应知”为辅。实训部分考核中,主要采用仿真操作软件评分、动手操作、操作流程重要环节答辩、事故处理操作心得、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改革后的情况来看,课程考核改革的结果还算满意。从学生方面来说,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扭转了平时应付、考前忙乎的不良学习风气,学习成绩普遍提高了,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也大大提高了;从教师这方面来说,考试改革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了教学工作的责任心。课前需要充分准备,课中需要认真讲解,课后还需要耐心答疑。

九、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要求,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职业技能和能力考试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数量适度、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业务能力和水平能适应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才能为职业技能鉴定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工作提供可靠保证。

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核提供物质保障

以上改革举措,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现场考查中得到了充分肯定与一致好评,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取证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毕业生职业技能取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黎梅.谈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改革[J].中外教育研究,2011,(7):96-9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15.

[3]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21.

[4]凌高本,张秀芳,赵德顺.刍议“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122-124.

篇7

[关键词]ERP;信息管理系统;集成性;实时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33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03

企业资源计划理论(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的形成经历了5个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提出的订货点法,到20世纪60年展成为物质需求计划,经过闭环式物料需求计划和20世纪80年代的制造资源计划,到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成熟。在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并定义ERP之后,SAP公司创造性地将ERP和BPR(业务流程重组)两个本来没有关联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IT+管理”的世界奇迹。现在的ERP,可以这样定义: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克服企业中的官僚制约,使各业务流程无缝平滑地衔接,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盈利能力。

1 ERP在我国企业实施现状

国际上知名的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大部分都实施了ERP系统,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等3家公司是我国石油化工类企业的代表,这些公司在企业财务管理中都采用了由德国研发的ERP系统,其中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是国内实施ERP系统较早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2001年9月26日该企业制定了《中国石化ERP系统总体规划》,截至目前ERP系统已在中国石化全行业推广应用。2004年11月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成立ERP项目组,2007年底开始在地区公司推行ERP,截至2011年底,已有130多家单位采用了ERP信息系统。而用友ERP-NC在过去数年中,已成功帮助中国500家大中型企业集团解决了在财务集中、资金集中、全面预算、绩效评价、人力资源、集团分销、集中采购等方面的集团管理问题,其范围包括石油化工(神华集团)、航空工业(中国航空集团)、农业(中谷粮油集团)、铁路(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海洋(中国远洋运输)、电子(海尔集团)、广电(广东广电)、广东物资集团、上海烟草集团等不同行业的500家高端用户。我国哈药集团、华东制药、成都恩威、中美史克、云南白药、山东鲁抗、新华制药、紫竹药业、恒瑞医药、宛西制药、华药倍达及正大制药等30家重点医药企业也在不同程度上实施了ERP。然而,我国目前实施ERP的企业中,成功者仅占15%左右。

2 ERP系统的特点及作用

2.1 ERP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ERP最大的特点是集成性与实时性。ERP基于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ERP系统示意如图1所示。ERP的集成性表现在它不仅可以将企业内部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成起来,而且可以将企业外部供货商、市场及客户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成起来,即ERP是一个信息高度集成的管理系统。ERP的实时性表现在ERP系统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从而具有极强的数据交换和通信能力,实现了企业信息的实时在线管理。

2.2 ERP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ERP是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化工企业管理中,除了在质量控制、降低成本、服务企业自身和客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外,ERP的实施,还具有以下重要作用。一是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流程性。由于ERP强调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控制,因此可以避免信息管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二是实现信息共享。在ERP系统下,原始数据只需输入一次,只要赋予相应的权限,就可以实现多部门共享,既减轻了信息录入的压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在流程确定后,信息一旦录入,就不能任意改动,录入的数据相同,就产生相同的报表,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四是提高了管理的预测性。ERP系统中各分模块之间相互融合,有利于决策者就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提前作出分析和预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 ERP发展趋势

ERP发展至今,在技术上日趋成熟,在使用上日趋广泛。然而,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没有止境,ERP技术的发展也是这样,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ERP技术也将进入ERP Ⅱ时代,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与SOA进一步结合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并与契约联系起来。其中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其结果是使构建在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使用一种统一、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由于SOA与平台没有关联,极好地处理了系统的互操作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具有极强的松耦合性,主要用于分布式软件的开发上,已成为企业应用架构的主要处理模式。王光琼 等在SOA模式下开发了一个ERP系统,该系统利用LINQ(语言集成查询)实现数据持久层的工作,利用WCF(Windows 通讯开发平台)编写数据交互层以及服务接口的定义,并服务内容,使用X509证书成为数据安全传输的保障。面向客户的Web端、利用MVC2实现业务处理以及前台表示层的展示,并利用AJAX技术帮助前台实现更友好、更亲切的用户体验。在给出SOA整体构架解决方案的同时,给出该解决方案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该系统采用C/S模式结构,通过SOA进行构架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3.2 与客户及市场的关系进一步融合

ERP在全球化市场环境下更注重面向顾客和市场,ERP与SCM(客户的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的融合已成为ERP发展重要趋势。尽管ERP与CRM、SCM在关注对象、系统使用者、系统设计等方面存在一些区别,但是三者还是存在着一些共通点。首先,三者都以企业的经营为中心,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其次,ERP与CRM、SCM的使用者范围存在重叠部分,从理论上讲企业所有员工的日常业务都要用到ERP,而CRM、SCM系统的使用者则更多的是销售部、市场部以及售后服务部,三者存在重叠。再次,ERP与CRM、SCM 三个系统所使用的技术相差并不是很大,具备集成的可能性。ERP通过与CRM及SCM系统的融合,通过市场预测、生产调度及知识的订单处理等方式,使企业与顾客及市场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融洽,企业满足顾客与市场的能力更强,实现企业生产、市场销售及售后全流程服务的一体化和个性化。郭梦霞分析了电子商务背景下的ERP与SCM、CRM三者之间的集成关系,研究了ERP与SCM、CRM三者进行整合的范围与操作模式,提出的ERP、CRM、SCM集成系统如图3所示。

3.3 与电子商务进一步整合

ERP系统的核心是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而电子商务的核心是如何加速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也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上。新一代的ERP系统应当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及网上交易的实现。作为ERP互联网技术阶段的产物电子商务ERP具有应用层面上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为电子商务的运行提供了即时传递信息的平台,它为公司建立了所有产品的信息库,包括产品的库存和价格信息等,使公司可以迅速查找和提品情况;另一方面电子商务ERP又具有外部沟通交互能力。把从网上获得的信息和企业内部信息很好地结合,共享数据,减少资源的浪费。因此,电子商务ERP是开拓企业市场的有效渠道及管理核心。张福安认为,电子商务与ERP的有效整合由CRM和SCM来实现的,整合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电子商务与ERP整合,可以实现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完全贯通,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与外部市场交易的一体化。

3.4 与RFID进一步融合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其原理是借助射频信号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对象转化为信息环境下的识别对象。RFID具有扫描速度快、体积小、形状多、抗污染能力强、耐久性强、可重复使用、穿透能力强、无屏障阅读、数据记忆容量大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翟欣h 等针对RFID工具与ERP系统的集成问题,在深入分析RFID中间件不足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ERP系统与RFID系统间业务集成中间件的框架。在此框架下,可以实现与ERP系统利用业务单据进行数据交互;业务中间件可以独立完成业务操作,实现单据的审核并具有自动生成功能,替代对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变更的需求;通过RFID工具与ERP系统的业务集成,可以灵活应对业务需求变更以及ERP系统或者硬件设备的更新。该业务集成中间件已经得到应用。该集成系统的框架如图5所示。

4 结 语

ERP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和有力工具。正如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ERP技术也一定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会加快与其他先进技术的融合步伐。因此,在实施过程中,ERP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信息化项目,必须根据企业的需要逐步推进,从多方位、多角度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索世文.ERP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5).

[2]黄骁俭.重新定义ERP[J].中国石油企业,2002(11).

[3]麦舒敏.ERP信息系统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运用[J].中外企业家,2015(10).

[4]蒋春竹.中国石油股份实施ERP的思考――基于中国石油华北天然气销售公司的实践[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5]田立功.ERP系统在我国医药企业的应用进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4(8).

[6]韩志国.推动中国石化ERP发展的策略分析[J].当代石油石化,2002(3).

[7]王旭.浅析ERP系统在石化企业的应用[J].炼油与化工,2011(2).

[8]高源平,袁松范.ERP在医药企业的作用[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03(3).

[9]张春蕾.ERP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业,2013(20).

[10].ERP软件系统的发展及特点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4).

[11]王光琼,杜天行,未永庆,等.基于SOA构架的ERP系统关键技术探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16).

[12]郭梦霞.电子商务环境下ERP与SCM、CRM集成探究[J].电子测试,2014(3).

篇8

关键词:压力 容器 设计 要求 技术 进展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pressure vessels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he related content.

Keywords: pressure vessel design requirements technology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TH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现今社会,随着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的飞速发展,使得压力容器分析设计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越来越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1. 国内外压力设备标准、规范和法规的发展

标准体现行业综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先进的标准促进行业的发展,提高压力容器产品的竞争性和质量。我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自1984 年成立以来,迄今已是第三届。经过我国压力容器标准化工作者的努力,已制定了以GB150《钢制压力容器》为核心的一系列产品的标准、基础标准和零部件标准,构建了压力容器的基本标准体系。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99 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第二次全体会议,对标准的修定程序做了修改。从原来的标准编者组稿,编制组进行协调、送审、修改、报批和出版发行的修订程序,更科学合理地改为以标准修订提案审查制度为核心的现代压力容器标准制定修订程序。

压力容器标准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欧洲议会在 1997年5 月正式批准了统一的压力设备指令,于 1999年11 月引入欧盟成员国的法规,并于 2002年5 月在欧盟内强制执行。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正争取将欧洲标准上升至国际标准。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也为争夺国际市场,积极采取措施加速国际标准的制订。ISO 提出ISO15386国际锅炉压力容器标准草案,主要内容是国际标准的基本要求、质量体系、结构安全性等要求和各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注册认可程序等。 2000年4 月在悉尼召开的 ICPVT-9全体会议,探讨国际标准的内容,拟定压力设备通则,消除因各国标准的差异可能出现的技术壁垒,达到各国标准的相互认可,实现压力容器产品的自由贸易。会议报告从不同侧面介绍了欧共体在压力设备标准、规程、法规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指导思想,对别国相应的标准、规程、法规很具参考价值,对标准的国际化起了促进作用。

2.压力容器设计的要求

由于石油、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复杂,设备生产工艺过程中任何1 台设备出了事故,都会影响产品质量或使生产无法继续进行,甚至会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因此,1 台石油化工用压力容器一般需要满足5 方面的要求:

(1)保证完成工艺生产。石油化工压力容器必须能承担工艺过程所要求的压力、温度及具备工艺生产所要求的规格(直径、高度、容积)和结构(开孔接管、密封等)。以氮肥生产中的氨合成塔为例,由于氨的合成率和氨的合成压力有关,若由于种种原因,氨合成塔承受不了设计压力,只能降压使用,就将导致氨的合成率下降,不仅直接影响产量,而且造成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

(2)运行安全可靠。化工生产的物料往往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毒性,容易燃烧引起火灾,甚至发生爆炸等恶性事故。压力容器工作时,内部储存着一定的能量,一旦发生破坏,容器内部储存的能量将在极短的瞬间释放出来,具有极大的摧毁力。此外,由于生产的连续性,一旦容器发生事故,不仅造成容器本身的损坏,往往还会危及其他装置的安全,造成连锁性的破坏。这就意味着设计压力容器时,不仅必须保证每个承压零部件都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而且还要满足在不同工况条件(如腐蚀、高温、低温、疲劳载荷、热冲力等)下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3)预定的使用寿命。影响石油化工用压力容器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是化工物料对壳体结构材料的腐蚀,它会使容器器壁减薄,甚至烂穿,因此在设计容器时必须考虑附加腐蚀裕量来保证满足使用年限的要求。对某些强腐蚀性物料,在设计时要选用适宜的耐腐蚀材料,或在结构设计中采取防腐措施,以达到所要求的设计寿命。

(4)制造、检验、安装、操作和维修方便。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一方面是基于安全性的考虑,因为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探伤的设备,其质量就容易得到保证,即使存在某些超标缺陷也能够准确地发现,便于及时予以消除。其次,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某些特殊的使用要求,如对于顶盖需要经常装拆的试验容器,要尽量采用快拆的密封结构,避免使用笨重的主螺栓连接。又如对于有清洗、维修内件要求的容器,需设置必要的人孔或手孔。第三,这样做自然会带来经济上的好处,可以降低容器的制造成本。

(5)经济性。压力容器的设计,要尽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重量轻、节约贵重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和维修费用。

3.压力容器设计技术的进展

3.1压力容器应力、应变的详细分析与评定

对压力容器应力、应变的详细分析与评定,其实质就是运用较精确的计算应力分析和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其强度进行全面的校核。不同性质的应力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它们对容器破坏所起的作用不同,导致容器失效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容器各部位实际应力、应变状态分析的完善精确程度,是进行全面强度校核的基础。目前,许多国家在设计要求较高的容器时,均应用近代的计算应力分析和实验应力分析技术,详尽分析各种应力的实际情况,并广泛接受与采用美国ASME 规范第1卷第2 册中确定的应力分类法,以及对各类应力强度的限制,将容器中不同的应力分别限制在不同的数值,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各种失效。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详细的应力分析方法既降低了安全系数,减轻了产品重量,节约了材料,又有效地防止了不同应力可能引起的不同失效,确保了容器的运行安全,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应力分析设计这一设计方法虽然合理而且先进,但却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分析计算,只有借助于电子计算机才能完成,因而设计费用极高。为此,只有当设计高参数、重要的容器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2塑性失效设计方法的研究

塑性失效设计准则是建立在弹塑性理论基础上的。对于局部薄膜应力、弯曲应力的应力强度,可以允许有较大的许用数值,亦即允许出现局部塑性变形,而又不导致失效,这就是塑性失效设计准则。对于只在局部地区发生的局部薄膜应力和沿壁厚方向非均匀分布的弯曲应力而言,当其最大应力达到屈服极限时,只能引起局部屈服,而容器大多数区域仍处于弹性状态,因而不会导致失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以弹性失效作为破坏准则,就会使大部分材料的潜力得不到发挥。以塑性失效为准则的强度设计称之为极限设计,它作为防止过渡变形的准则是十分可取的。

3.1概率设计

概率设计是用近代数理统计的方法,全面评价容器的安全程度和经济合理性。失效的可能性大小可用概率设计计算,同时,概率设计可以根据某一具体产品所要求的最低可靠性概率,向各个零部件合理分配其必须具备的可靠性概率,这样,既满足了总体要求,又改善了经济性。

结束语

压力容器从设计到投入运行,要经过设计、制造、检验、安装、运行监督和维修等多个环节,设计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设计得正确、合理与否,不仅涉及到制造、检验等环节的难易程度,影响到压力容器产品的制造成本和运转费用,而且直接关系到产品运行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力权,等. 国外压力容器技术发展的一些动向. 化工与通用机械,2010(2):30 32 .

[2]顾振铭.《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的基本原理和准则(一)、(二). 炼油设备设计,2009(3):21 25 .

[3]李景辰,等.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2008.

[4]王志文. 化工容器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 .

篇9

Abstract: How to innovate the schooling mechanism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recent years after the restructur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ransfer to local management. Hunan Petrochemic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was transferred to local management three years ago and has continued to closely rely on the original host company Sinopec Changling Petrochemical Company, and 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government-led, government-enterprise jointly built, industry guidanc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echanis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Based on the training practice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college academic education, the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front-line staff position skills training module information platform was developed jointly by the college and enterprise and targeted teaching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a certain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a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校企合作;信息化;探索;实践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formatization;exploration;practice

中D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56-03

0 引言

2013年10月,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中石化集团公司整体移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成为省属事业单位。移交三年来,学院依然与原主办单位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长炼”)紧密合作,努力探索与构建高职院校“政府主导、政企共建、行业指导、校企一体”办学体制机制,践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地方企业一体化、资产运用一体化、专兼职教师一体化、育人用人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工作。其中,围绕企业员工培训实际和学院学历教育实际需求,校企合作开发了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教学与培训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受到企业好评。

1 企业提出项目开发需求,校企联合组建开发团队,确定开发方案

2011年6月初,按照中石化人才成长通道建设要求和长炼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规划,长炼决定建立一套成熟、通用的技能培训、考核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具有长炼特色的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集一线员工自身岗位在线学习、培训、考核、职业技能鉴定、人才选拔等多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一线员工技能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该平台还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标准化、可动态化管理、可推广性等特征,使一线员工明确岗位技能要求,从而建立一线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评价体系,形成一线技能人才学习、培养、成长、选拔的管理通道。

校企合作开发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人员、技术、管理、资金等问题众多。长炼向学院提出了合作开发意向后,学院高度重视,并根据企业的要求,调集学院各专业的精英教师,与企业推荐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联合成立了九个通用基础模块开发项目组,分别负责仪表与自动化、化学基础知识、产品质量基础知识、化验分析、炼油基础知识、石油化工基础知识、机械设备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电工基础知识等模块的开发工作;针对长炼炼油作业部、聚丙烯厂、动力厂、供排水厂、油品管理处等单位的实际岗位需求,还成立了精馏、加热炉、催化剂、冷换设备、炼油工艺、高分子化工、锅炉、汽机、电气等十九个专业模块开发项目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项目开发的研讨,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开发时间安排,确定了项目成果验收和使用标准,并要求最终形成石化企业一线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的数字化资源库和纸质教材,不仅要满足长炼职工培训的需求,待条件成熟时,还可向中石化其它企业推广使用。同时,在对上述信息化平台资源库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后,可形成满足学院相关专业学生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和数字化资源库,从而达到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

2 校企联合开发,多头并进,分步实施

2.1 确定信息化平台开发原则

①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平台的开发应坚持科学性与系统性,即坚持开发内容正确、科学,各个工种的技能培训模块之间、培训模块与考试模块之间等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

②共建共享与开放性原则:平台的开发将坚持校企共建共享、开放的原则,吸收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行业企业应从自身人才需求与培训需求出发,从课程内容、培训方式、考核方式、体系构建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同时吸取企业员工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利平台的后期持续改进,这样才能使教育资源与企业培训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③以人为本原则:在平台设计上应建立针对教师、职工、管理人员及社会大众、在校学生等不同用户的登录界面;内容选取和组织安排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多个受众群体的资源需求。

④与时俱进、持续更新原则:平台开发成功并投入使用后,要根据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企业员工素质提升需求等,不断与时俱进、持续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更长远地发挥平台的功效。

2.2 校企联合进行企业员工培训需求调研

在平台建设初期,各项目组成员通过调研,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及长炼生产单位一线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总结整理出一系列平台开发的需求意向,相关单位按炼油(炼油一部、炼油二部)、化工(长盛公司)、化验(检验中心)、油品(油品储运作业部)、动力(热电作业部)、供排水(水务作业部),分为六个专业(炼油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整理出了相应的培训需求。

例:长炼长盛公司化工专业员工应掌握的培训模块内容如图1所示。

2.3 校企联合制订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发方案

为了搞好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学院、长炼信息技术管理中心、长炼人力资源处联合开展工作,网络信息化平台开发人员根据总体方案及信息化需求,设计制作模块程序及网页,组织信息技术专家制订一套完整的网络平台开发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待平台初步成功后,可将开发完成的培训模块内容录入此平台进行试运行。本项信息化平台开发工作以长炼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学院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和网络系统管理专业教师参与其中的部分开发工作。平台开发工作主要内容如图2~5所示。

2.4 学院专业教师配合企业开发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模块培训考试资源

学院专业教师在开发、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模块培训考试资源的同时,还积极配合企业开展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培训模块的开发工作,协助企业将本单位已有的岗位练兵、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大量的培训资料数字化后上传归档。截至2016年3月,各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等模块的教材开发、教学视频录制等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将各种教学资源上传到了网上信息化培训平台。

2.5 学院培训中心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网络在线培训与考试

2016年4月至6月为企业员工试用时间,此部分工作由学院培训中心负责。长炼人力资源处通知各生产单位员工分期分批到学院培训中心机房进行平台使用的培训,并按所从事的工种在线学习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生产装置操作技能等模块的培训内容,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电子稿及纸质稿)、授课课件、试题库及教师授课视频、企业技师现场操作视频等,还可与教师进行在线讨论和课后答疑等交流活动,并请各参培员工就平台的技术手段和具体培训内容提出意见与建议,交由培训模块内容开发人员与网络平台开发技术人员进行修订、完善。2016年7月,整个网络信息化培训平台经完善后正式运行,后续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再继续修订、完善。

3 信息化平台使用后效果良好,受到企业好u

3.1 信息化平台在运行后表现出的优点

①自下而上进行培训模块课件制作,实用性强。岗位操作技能模块课件的制作都是由来自一线的岗位能手开发制作而成,专业性强,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②打破了员工学习的时空限制。只要可以登录该信息化平台系统,员工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上网学习,不受培训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③扩大了培训规模,共享了优质资源。通过组织专家录制课件并放置于网上让员工学习,将原局限于几十人的线下培训班扩展到了几千人参与的网上培训班,将局限于学院培训中心的线下培训资源在全长炼实现了网上共享;

④节约了企业培训成本。在线学习功能的开发是一次培训模式的变革。由于长炼各单位领导重视,宣传到位,管理人员推广有序,目前该在线自学功能在长炼一线员工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被成功地应用到了员工日常的岗位练兵学习之中。利用在线培训的方式组织企业员工培训,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差旅、食宿及办班费用。

3.2 信息化平台的培训效果逐步显现

该培训模块信息化平台从2016年4月试运行及7月正式运行以来,实施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在一线员工中掀起了网络学习的,比学习积分、比考核成绩的现象蔚然成风。

①目前在该信息化平台注册的员工人数已达5784人(主要为企业一线员工,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也有部分进行了注册),一线员工累计自主学习上万人次,学院培训中心组织的网上一线员工在线考试也达到了40余次;

②长炼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将企业员工在该平台上的学习、考核成绩与员工的定岗定编、绩效考核、晋薪晋级等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③由于运行效果良好,长炼人力资源处领导表示此培训模块开发工作可推广至企业管理与技术系列岗位,这将在下一步另外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开发;

④平台资源可为我院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所用。该平台所有资源可通过长炼生产内网与学院内网的互联互通,提供给学院全体师生应用共享,成为校企共享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学院的专业与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参与培训模块课程开发,学院专业教师深刻领会并实践了课程建设“三对接”原则(即“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践教学与实际操作技术应用对接”),推动了学院各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

4 结语

该信息化平台的开发以服务石化企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一线操作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将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与企业的实际人力资源需求、企业相关配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培训模块开发、拍摄教学视频、信息化培训平台开发、员工在线培训、交流与考试等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提高了企业一线员工整体专业技术素质,为企业安稳长满优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创了一条高等学校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新模式,具有较强的市场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轶,徐方.校企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7):5-6.

篇10

(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广西 南宁 530031)

摘要:按岗位能力要求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编写《化工单元课程学习工作页》,构建教师指导下模拟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采用过程考核与考试结合的评价方式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效果,可促进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对专业课程建设可起到导向作用。

关键词 :化工单元课程建设;工作页设计;就业能力;融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096-05

作者简介:曾繁京(1962—),男,广西宾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校长,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质量提升项目重大课题“化学工艺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融合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2JD102,负责人:曾繁京)

中职化工专业属于技术性、综合性、复合性很强的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化工工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化工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化工生产设备运行操作、管理的技能型人才,本质上是基于实践的职业教育。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对于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目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与职业核心能力、岗位工作标准、岗位技能素质脱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企业技术升级更新速度快,课程建设缺乏企业与行业的参与,致使教材不能反映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如何将课堂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视野放大到企业生产岗位,如何把企业生产技术缩微放到课堂教学上,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在专业建设方面长期困扰中职学校的难题,在承担石油化工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职学校尤为突出。从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入手,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拟就化工单元课程建设与毕业生就业能力融合的实践进行探讨和研究。

按生产岗位的综合职业

能力要求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

按照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线的原则,我们对南宁化工股份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田东锦盛化工有限公司、中油广西田东石油化工总厂有限公司、柳州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区的几家石油加工企业进行了认真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岗位的布置和构成、工艺设备及操作技术技能要求、岗位能力要求等,对化工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人文素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所列的专业能力来看,对生产岗位操作工艺和专业知识及设备的规范操作和控制要求作为基本的专业能力占74%,其他辅助的专业能力占26%。为此,我们对照现行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的整合。在参考化工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听取了化工企业技术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意见,制定了《课程实施标准》和《课程实施方案》,整合了“化工生产基础”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等课程,设计出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化工单元课程学习工作页》(以下简称工作页)。

工作页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围绕岗位职业综合能力要求构建了相应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都开发并编制了若干个与企业工作过程一致的工作任务,以提高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将每个工作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学习活动予以实施,同时要求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填写工作页。优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及通用职业能力的组合,编写形成了“教学做”一体的课程学习工作页。该工作页为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和锻炼岗位职业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以“流体输送”课程的学习工作页为例进行说明。

“流体输送”课程学习工作页

一、项目描述

化工生产中所需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大多数是流体,通常需要把它们从一个设备输送到另一个设备。如生产产品时,往往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把原料依次输送到各种设备内,进行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制成的产品又常需要输送到贮罐内贮存。因此,流体输送是化工生产中必备的单元操作。

二、学习任务

本项目分成四个子任务进行学习。

学习任务一:流体输送常用设备及其组成的认识和绘制;

学习任务二:流体输送工艺流程图的认识和绘制;

学习任务三:流体输送实训;

学习任务四:流体输送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三、学习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应达到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叙述离心泵工作原理,能叙述几种类型物料输送工艺流程。

2.技能目标:能正确操作几种不同类型的物料输送,能够分析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3.素质目标:工作认真投入,严谨细致,有团队精神,遇到异常现象能够冷静分析、正确处理。

四、学习工具

1.四位一体多功能流体输送培训装置。

2.计算机及配套北京东方仿真化工单元仿真操作系统。

五、学习方法

1.诱导探究法,师生、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结合。

2.仿真实验、实训操作。

六、学时安排:34课时

学习任务一:流体输送常见设备及其组成的认识和绘制

一、任务介绍

化工厂的各个主要设备之间通常用泵和管路组成流体输送系统,利用泵为液体提供外加能量,提高液体的压力,通过管道将液体物料由一个设备输送到另一个设备。

本任务主要是学习和认识物料输送的常见设备,并能绘制主要设备(离心泵、往复泵、漩涡泵、齿轮泵)的外形图。

二、任务分析

流体输送常见设备的认识可到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对各套单元操作设备所用到的泵进行观察,并通过上网和查阅相关教科书和资料对各种类型泵的组成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而要绘制物料输送主要设备的外形图,则需要明确主要设备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三、相关知识

流体输送设备包括液体输送机械和气体输送机械两类。

(一)液体输送机械(略)

(二)气体输送机械(略)

四、任务实施

本学习任务在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完成,任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活动一:认识流体输送机械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的所有单元操作设备,并将各套装置所用的液体输送机械和气体输送机械分别进行记录。

2.分组通过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的方式将观察各套装置所记录下来的所有液体输送机械和气体输送机械进行分类,并思考完成下列“想一想”的几个问题。

【提示】:各套装置所用的泵不尽相同,请同学们注意铭牌上的说明及外形区分。

活动二:叙述各输送机械的主要作用

各小组派出代表展示本组记录并分好类的液体输送和气体输送机械,并对各输送机械的主要作用进行阐述。

想一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体输送机械分为几种类型?

2.化工单元实训中心有哪几种液体输送机械?

3.化工单元实训中心有哪几种气体输送机械?

4.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活动三:画出关键设备外形图

各小组查找相关资料,参照主要流体输送机械外形结构示意图,分别绘制主要流体输送机械的结构图。

五、任务小结

本次学习任务的完成首先在化工单元实训室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对实训场地的各种流体输送设备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各种泵体进行分类,对各种类型泵的外形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通过教师讲解及学生分组搜集各种泵体的基本结构图,对泵的构造有进一步的认识。最后通过绘制各种类型泵的基本构造图,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泵体的结构,达到学习目的。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不同情况下应选用不同类型的流体输送机械。在输送流体时,用得最多的是离心泵,它具有很多优点,主要适用于流量范围较宽,扬程不高的场合;往复泵适用于中等流量、高扬程的场合;旋转泵一般适用于小流量、高扬程的场合;流体作用泵则适用于小流量、扬程不高及具有腐蚀性的场合。

六、拓展阅读(略)

学习任务二、三、四(略)

该工作页具有以下特点:(1)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由浅入深,学生容易接受;(2)理论与实践结合、边学边练、学练结合,重在锻炼学生技能;(3)德能兼修,岗位职业(核心)能力的锻炼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中职学生入学前的化工生产知识及操作技能几乎为零,理论学习兴趣不大,且有厌学情绪。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把他们培养成毕业即能上岗的化工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难度非常大。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实习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合理设计情境教学,把理论学习、单元操作、虚拟仿真操作有机结合,融理论、实践和技能训练于一体,突出技能培养,并把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每个学习过程。

(一)重视感性实践认识,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

把“化工生产基础”和“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教学由原来在教室授课搬到实训基地授课,并按照《化工单元课程学习工作页》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训操作。

授课时,按照工作任务要求,第一步,分别介绍实训设备的名称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第二步,把每个化工单元实训设备分为几个操作岗位,交叉轮换,先认识和熟悉各岗位设备、控制点及其控制内容,要求学生在工作页上做记录,并画出设备简图。第三步,了解流程,告诉学生从实训原料开始到产品的过程就是工艺流程,要求学生把实训设备工艺流程先用工艺方框图记录下来,然后按方框图先后顺序把设备简图连接起来,构成工艺流程简图,让学生初步学到工艺知识,认知DCS操作系统的界面图。第四步,工艺操作,现场引导学生按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并进行中控DCS系统操作。第五步,结合实训,现场实施必要的理论教学,分析工艺操作要点、技术经济计算、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等。第六步,综合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可人为设置常见故障(工厂生产是不允许的)让学生分析原因和考虑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化工单元操作,熟练分析和处理常见故障。

(二)虚实结合,重在深层次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涉及内容相对独立,设备结构复杂,实训设备也不可能拆解让学生了解设备内部结构,但中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多的是接受来自实践的形象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仿真软件、企业生产场景照片和录像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实体设备实训密切结合进行学生技能训练。

我们采用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化工单元仿真DCS控制系统和常减压装置仿真培训系统、大连博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常减压智能模拟工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化工生产中每一个化工单元过程和各个化工单元流程,组合为一个整体生产工艺流程,让学生如同在化工生产现场和中控室一样的环境内反复操作,尽快熟悉生产流程和主要工艺指标、掌握操作规程及各个单元操作的技术要求,培养学生岗位的独立操作及各岗位之间配合能力、分析和解决生产各个环节操作中常见问题和故障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上岗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注重生产现场管理能力培养

第一,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是石油化工行业推崇的管理模式。强调健康首位,按照企业生产实际,采用工艺安全分析方法,抓住工艺过程的本质安全,营造企业生产过程的危险源识别、控制数据库教学情境。严格要求学生不得酒后和带病上岗操作,不得带危害安全的物品到实训现场、工艺过程安全管理、行为动作安全管理、保持环境安全,培养学生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能力,强化学生的惠生工程理念和素养提升。

第二,“6S管理”是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六个方面,由日本企业的“5S管理”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方法。在每次课后,指导学生管理好实训现场,培养学生化工生产现场管理知识和能力。(1)通过学生整理实训场地的锻炼,将场地的任何物品进行分类,有必要的就留下来,没有必要的都消除掉,腾出空间,用活空间,防止误用,创造清爽的工作场所,培养学生现场整理物品的习惯和能力。(2)整顿留下来的必要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条理摆放整齐,并加以标识,使得工作场所井然有序,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创造整齐的工作环境,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培养学生规范摆放物品的习惯和能力。(3)清扫实训场所,保持实训场所整洁干净,造就亮丽舒适的学习环境,锻炼学生清扫生产现场的习惯和能力,以稳定品质,减少工业伤害。(4)清洁是持之以恒地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制度常态化,保持环境处在美观的状态,创造明朗实训现场,维持上面3S成果,造就毕业生良好的生产现场清洁习惯。(5)从场地卫生到按规程操作,每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严格按管理规则和操作规程做事,培养学生遵守规范习惯、积极主动的精神和营造团队精神。(6)重视实训现场安全教育,要求学生时刻保持安全意识,构建安全生产的情境,所有的实训工作按企业生产要求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

教学中,通过平时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岗前和实训操作过程中的HSE管理中和岗后搞好实训场地的“6S管理”过程中掌握化工管理知识和技能,努力提升学生化工管理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岗位管理作铺垫。

(四)德能并重,注重职业素养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由于同一台实训设备在教学中分为几个操作点(岗位)活动,学生的岗位合作协作能力、职业素养得到培养,在实训中就体验到企业的氛围。将学生分若干小组,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各种现象及最终结果鼓励学生发散性思考,以此充分展示不同学生的专长。引导学生自己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查阅资料,分析操作技术要领,培养学生收集和综合各种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吸收解吸单元操作实训时,要求各组分析操作中出现的液泛、雾沫夹带等现象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小组总结后由小组代表阐述结论,锻炼学生岗位沟通和语言描述表达能力。通过这种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工作页的说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小组合作,协同操作,既可发挥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又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可得到锻炼。但是,真正效果如何?如何评价?我们摒弃传统的单一考试方法,采用过程考核、活动结束的评价、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

过程考核与考试结合检验教学质量

考试是检查教与学的效果的传统方式方法,应该说对检验教学质量有一定作用,但化工单元课程本身就是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书面考试并不能全面反映中职学生的学习实情,也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起不到引导和督促作用。因此,必须考虑采取过程考核与考试结合的方式才能很好地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并对原有考试方式作必要改革,方案如下:

1.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50%)+考试成绩(50%)。

2.平时成绩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在各工作任务学习结束时进行。

3.考试分为理论题和操作题。(1)理论题(闭卷考试),与传统理论考试题形式上类似,共计100分。内容重在化工单元操作方法、工艺理论及常见故障分析和处理方法的考核,增加工艺流程作图题。(2)操作题(开卷考试),内容包括精神状况和仪容仪表;按企业规定的安全措施到位情况;现场解说工艺流程及操作;分岗位操作(含故障分析和处理等);HSE和“6S管理”情况。共计100分。(3)考试成绩为理论考试成绩与操作考核成绩总和的50%。

实践证明,采用过程考核与考试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消除一次考试定成绩引起的评估偏差,实现全面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和最终学习效果,体现了学生德、智、技的发展状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对学生的技能学习起到有效的引导和督促作用,对教学过程起到导向作用,为工艺类课程考试方式改革提供了具有参考意义的方案。

实施效果

由于《化工单元课程学习工作页》的开发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参考了现有部颁教学计划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听取了企业专家、职教专家的意见后进行课程整合和编写的,适应了企业生产岗位需求,符合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要求,有效地把课堂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视野放大到企业生产岗位,同时把企业生产岗位技能缩微收放到课堂教学上。该工作页在本校2013级石油炼制5班和2013级化学工艺4班中实验,校、企、研、学四方对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非试点班级比较,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和热情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实训装置组成、关键设备的认知、工艺流程的掌握、工艺操作的熟练程度、DCS操作熟练程度、识图和作图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均有明显的提高;化工生产管理知识和能力素养、组内成员合作和组际协作等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实践证明:利用工作页指导学生学习和训练,可促进学生的技能学习和能力培养,可对专业课程建设起到导向作用,为工艺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范例。

本项目的实验和研究进行了一年半,虽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由于时间短,编写的工作页还比较粗糙。试点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有时在组织上也存在不能持续的地方,非专业能力的锻炼在课堂内未必能全部实现。这里提供的仅是本项目研究的初步成果,我们仍需做进一步实验,直至试点班级学生毕业,看到毕业生在生产岗位上的综合表现才能得到全部验证。

参考文献:

[1]陈有双.校企合作提高化工专业教学实习效果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0(6):116-118.

[2]黎琳,王友保.北部湾经济发展及技术人才需求探析——北部湾发展战略下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18-14.

[3]杨祥民.对化工单元操作综合性实习基地设计的构思[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145-146.

[4]周国保,古臻文.利用间歇反应操作实训装置进行一体化课程开发[J].江西化工,2013(3):130-133.

[5]张学青.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整合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