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解决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解决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污染解决措施

篇1

关键词:水资源 污染 环境 治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工农业生产用水不断增加,也引起了各种淡水资源争夺的日益加剧。因此,为了解决现有的水资源匮乏和供需矛盾,我们必须要在工作中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淡水资源进行治理和开发,从而保护水资源、减少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水资源所造成的污染。

一、水资源概述

水是最为基础的自然资源之一,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要想生存和生产都离不开水。可以这么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来自于水,以后假若没有水的存在,那么生命也必然随之消失。在古老的时代由于人口的较少,对于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较少,造成的水资源污染也可以忽略不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人们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不断增多,不仅造成了水资源利用的上升,也造成各种水资源浪费的严重。所以,在当今水资源日益匮乏且污染严重的新时期,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成为国家政策、经济、技术上所面临的主要话题和复杂难题。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人们普遍的人为水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但是经过多年的社会生产实践表明,这种概念与看法是一种极端错误和品面的认识,也是自然接种最能够为人们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一项。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在工作中加大淡水资源研究力度,大力宣传节约用水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二、我国水资源现状

众所周知,水资源在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有效提高和改善的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污染的日益严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和水资源匮乏,使得人均用水量日益紧缺,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又一项难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水是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基础所在,也是一切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命脉,更是人类生命影响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的应用已成为社会生产的关键,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环节。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有些地区已经成为了严重缺水现状,同时这些地区的经济与其他地方相比较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为了解决城市现有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多年以来,各个城市市委以及政府都将城市供水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这种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城市建设中水的影响与制约因素,也促使了城市经济的顺利持续发展。但是就目前世界整体性水资源分析,其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严重的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目前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在我国,水资源就更为匮乏,我们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但是,我们仅仅拥有世界百分之六的淡水资源水。人均水资源量与生活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2,当前匮乏的水资源现状下,水资源再度污染的现状也极为严重。

在极度匮乏的水资源现状下,我们人类还不知道珍惜,在对大自然肆意地索取着宝贵水资源的同时,又在盲目的破坏和污染着水资源,这是我们人类的悲哀,也更是我们作为一线的水质监测工作者应该振臂呼吁,启蒙和唤醒人们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多年来,来自于我们水质监测一线的水质污染数据显示: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据统计,全国各大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全国78条主要河流有54条遭污染。七大水系中有一半河段受到污染,86%城市河段污染超标,比较严重的有:黄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河流湖泊。

3、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用水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造成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在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详细介绍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第一,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人们的生活用水不断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农业、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也在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供水严重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需求;第二,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水质不断下降。由于农业用药和工业生产而造成的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水资源的相对紧缺。由于工业生产的用水量剧增而大量开采地下水,从而导致地下水形成漏斗区,给海水倒灌提供了便利;第三,过度开采水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生产生活用水量,人们不断开采水资源,从而破坏大量的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

三、解决水资源污染的主要措施

1.全社会都要树立一种节水减排和防污治污的环保意识

居民应该从自身做起,既要有节水意识,也要把防污当作每日必省的生活常态。只有当全社会都树立起了一种节约用水,降低排放的环保意识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可能重新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碧水蓝天。对于一些有污水排放的重点企业,也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效益的追求上,应该具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也要在治理排放上增加投入。作为国家管理的层面上,要在总体的高度搞好环保教育,力所能及地保证环保投入,在实际的行动中把治污当作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2.针对农村水治理环节的薄弱,要切实加强农村水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就更要树立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

3.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篇2

【关键词】环境污染;诱因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环境问题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作,在我国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同时国家提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都是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环境污染问题还是困扰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在城市和农村中,环境问题无处不在。本文宽泛的分析一些常见的环境污染诱发原因,并针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以期提高大家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提升环保意识,共同创建美好的环境。

1.环境污染的诱因分析[原因分析,1.1是生产活动,增添1.2,如生活原因之类的]

1.1生产活动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的元凶,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特别如今人类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生产活动更是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1.1.1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是当前环境污染的诱因之一,工业的"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由物质引起的污染和噪声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或电磁辐射污染等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污染,一些重、轻工业如化肥厂,还有食品加工,造纸业,煤矿加工,石油提炼等比较容易污染环境,其中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对环境产生污染非常严重,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污染上。

1.1.2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同工业生产一样,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其中农业大面积垦荒造成森林覆盖率降低,环境净化系统受到破坏,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其中化学成分对土壤,水体,空气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长期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化肥,致使农田中鸟类、青蛙、蚯蚓等益虫、益鸟数量大量减少,河流内鱼虾遭受毁灭性毒害,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依赖农药的恶性循环,和城市环境多污染相比,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破坏,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诱发环境污染。

1.1.3经济开发和生活垃圾

环境污染的诱因大多与经济开发有关,经济利益的诱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为了经济利益而对土地或是资源进行不合理开发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环境,例如,对土地的开发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植被的开发造成植被覆盖率降低,对资源的开发造成污染如石油泄漏造成的海洋污染,化学物质的泄漏造成空气污染,植被破坏等等。除此之外,由于人们环境意识淡薄,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不将垃圾分类,或当地政府缺乏对垃圾管理工作的细化,造成工作中存在问题等都会诱发环境污染的问题。

1.1.4电子垃圾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因素诱发环境污染问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电子垃圾,电子垃圾具有危害大,毒性强,扩散广,治理难,不易察觉等特点,例如一个电池泄漏后可污染六十万升水,其中重金属毒性非常大,对人体造成危害巨大,填埋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焚烧则会污染大气。

1.2[增加此点,使文章结构完整]

2.环境污染的应对措施

2.1统一思想,提出明确的环境保护战略

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必须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环境保护,当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又有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大方针明确的情况下,应该从上到下深刻理解并落实环境保护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要让全社会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密切与企业进行配合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政府与地方企业的工作是关键,不能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转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地方企业必须严格限制,对于重视环境问题,在生产中注意环境保护的企业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完善地方环境发展管理。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法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其次,加强环境问题的宣传,掀起环境保护的绿色风尚,鼓励可持续发展,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最后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针对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动态的管理,加强政府监督工作。

2.3加大科技投入,利用清洁新能源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是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国家或各地政府都在加大科技投入来处理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污染的处理,例如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来解决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的能源如煤炭等即使经过处理也难以保证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开发新能源例如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4环境保护,从个人做起

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每个普通人而言,在生活中不随意丢弃垃圾,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实际上就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看似力量渺小,但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会让环境保护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

总 结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污染的诱发原因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相[这句话正好与上面两点相对称]关,过去人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了经济发展,但短期经济的发展不能掩盖环境问题中我们犯下的种种错误,于是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反思,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必须在思想认识上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这其中除了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措施的出台,企业的配合,认识与响应,还有广大普通群众从我做起的环境意识,相信随着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4:50-56.

篇3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促进性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物质因素进行代表值测定,推导确定环境质量及其污染变化趋势。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帮助人们了解环境质量和环境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对环境治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环境监测内容、类别和目的

1.1环境监测内容

环境监测一般包括现场调查、设计监测计划、优化布点、采集样品、运输/保存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过程。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监测各种反应环境质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各种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人为因素,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具体来说,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水、污水的监测;大气和废气的监测、噪声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和放射性污染监测。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还包括振动、电磁辐射、热、光和卫生监测等内容。

1.2环境监测分类

(1)监视性监测。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监视性监测是监测站的第一位主体工作。监视性监测包括对各种污染源的监测和检测,既要监测污染物含量,也要监测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程度等。监视性监测是及时了解当前环境主要情况的重要手段。(2)特定目的监测。多发生意外的高浓度警报时,便于及时掌握污染造成危害之前采取的预防性监测措施,确定紧急情况下污染程度和波及范围,属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范畴,按监测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纠纷仲裁、考核验证和咨询服务监测四类。(3)研究性监测。即科研监测,属于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监测类型,通常需要多个部门、学科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性监测主要是研究污染物或新污染物自污染源排出后,其迁移变化趋势和规律,以及污染物对人体或生物体的危害及影响程度。

1.3环境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目的包括: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监视环境管理的效果以及对环境综合防治对策等。通过环境监测获得的数据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帮助判别环境质量与国家相关的质量标准是否一致,了解各种污染物分布情况,并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趋势,以便提前做好防范准备,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充足且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评议、咨询和考核验证为目的的环境监测重点是要做好相关资料收集,记录环境监测数据,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其中,考核验证类监测还需要作出是否符合环境标准的评价,事故类监测则需要对污染区域进行现场观察,确定污染源、影响范围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2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性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的第一个重要步骤,也是环境治理措施制定是否科学的关键,做好环境监测对于解决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1使环境治理基础工作更扎实

环境治理的具体方案的制定依据的是环境监测的结果。针对环境监测得出的环境质量现状作出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安排。例如,环境监测发现周边环境状况较好,所需治理的措施和投入的力度就会相对小。反之,环境监测发现区域环境质量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后期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大环境治理措施。此外,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也会影响环境治理措施的出台,是环境治理措施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详细的背景调查、采样布点、样品采集、样品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每个环节,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五性”,从而作出对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作出准确、科学的评价和判断,了解并预测各污染物类型、浓度和发展趋势,从而为从源头做好环境治理奠定扎实基础。

2.2使环境治理措施更有针对性

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噪声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的污染物类型区别较大,通过环境监测能够帮助人们及时了解环境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浓度以及污染趋势。在开展环境污染物治理时能够帮助人们采取相应措施选择污染物危害大、污染物出现频繁的作为重点整治对象,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重点投放至重要污染物的治理上,提高污染物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区域的环境污染因素差异性较大,根据区域环境污染现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并为区域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因此,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为明确的目标措施,抓住环境治理的核心问题,能够作出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环境治理效果。

2.3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相互促进

环境污染的多样性、复杂性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环境监测技术不断的改进、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不断的提升,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保护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使环境监测自身工作也更具针对性。环境监测检验治理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环境监测和治理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并相互促进[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此外,环境监测的长期开展,能够检验后期环境治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污染物是否得到控制和降低,对未来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结语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性问题。要积极发挥环境监测站环境治理中的促进作用,根据环境监测的内容和不同类别,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为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出台提供可以参考的现实依据[2],不断促进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华,陈勇.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间的关系[J]绿色科技,2015(3):233-234.

篇4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 污染治理 新农村建设 农村地区

由于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致使环境保护与农村建设无法同步进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因此,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保障农村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前提。坚持农村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生态的、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农村环境现状分析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现,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不仅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类:

1、农作物生长所需物质造成的污染。这些物质主要是指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对水体、土壤和农产品造成的污染。

2、农药的使用存在问题。

农药的施用是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经济越发达,使用农药越多。目前,不少农村仍大量使用高毒、高效农药和除草剂,造成农药残留、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问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2、化肥使用的不合理。

目前化肥的使用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土壤酸化和物理性质恶化,土壤大幅度板结,其有机质含量、肥力逐步下降,土壤质量日趋退化都是长期污染使用化肥造成的;化肥中的氮元素进入大气后,导致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骤增,形成温室效应;化肥的利用率较低、造成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被化肥污染的水源,还直接威胁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饮用水安全。

3、原始的秸秆焚烧。

当前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没有实施秸秆还田技术,农村仍采用就地焚烧的办法。这样做既是一种能源的浪费,又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另外,烟雾的刺激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4、禽畜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近些年来,农村不少养殖业也快速发展了。养殖业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些养殖场的粪便随地堆积,污水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在水产养殖中,一方面围栏和网箱养殖时大量投喂外源性饵料和肥料,致使水体中N、P含量猛增,水质恶化,赤潮频繁发生。另一方面,养殖过程中经常过量使用药品、疫苗、水处理化合物等,经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5、工业企业对农村的环境污染。

产业的转移也伴随着污染的转移,这样让农村付出更高的环境代价,甚至造成更大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如何保护农村环境污染,使农村又好又快的发展起来,这是我们面临的而且必须解决的重要工作任务。

6、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使生活垃圾造成污染。

农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随之而来的垃圾污染开始侵蚀农村,给农村的环境污染造成很大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如果农村环境被生活垃圾所污染,那么再过若干年后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很难找到一片净土。

7、农村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些农村大量开矿,毁坏林地、挖河取沙,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一定的破坏。众多经营者为利益最大化,牺牲农村地价开采农村矿产资源,使得大量土地退化、水土质量下降,这不尽使农村土地大量养份流失,而且也导致蓄洪能力下降,导致自然灾害频发;过渡放牧,使草原、草坡剧减,出现严重的沙尘、扬尘天气。

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1、依靠广大群众,号召全体村民投入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来。

分别区域,分类治理。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所需要的治理措施。不能盲从和套用别处的治理办法。比如在一些偏远农村没有必要专门的运送垃圾车辆,结合当地的财力,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解决本村存在的问题。

2、在有条件的农村开展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在一些畜禽养殖比较集中的区域建沼气池(站),这样既能供气又可以将剩余物质制成有机肥,实现清洁生产。

3、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政生和法规建设。

制定适用农村当地且可操的环保法规政策。约束各级干扰环境保护执法行为的政府部门等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农民朋友的环境意识。将环保一票否决制考核到村干部,使环保意识的概念不断深入,令干部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4、科技下乡,合理发展农村工农业。

篇5

随着我国经济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不仅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而且也使得农村地区的环境形势也极为严峻。但是,由于在环境污染问题防治的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集中在城市地区,反而使得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置,进一步恶化。尤其在沧州农村地区,近年来为了发展经济,吸纳一批污染企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再加上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问题,都严重危害着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于沧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沧州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

当地企业的污染排放。由于沧州地区位于京津附近,近年来为了优先发展经济,吸纳一批具有一定污染危害的企业,使得当地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较为严重,尤其是著名的“红水”事件,揭示出当地农村极为严峻的环境污染现状。例如,近年来,在环保部门公布的几十家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企业中,河北省总共有6家企业上榜,而沧州就有两家。由于工业废水的污染范围广,危害层度高,使得沧州很多农村地区的村庄成为“癌症村”。同时,在流经沧州地区的河流,由于受到污染,水产养殖业中的鱼虾出现大量死亡,甚至对于渤海口地区的鱼虾产生灭绝性危害。

农村生产中的环境污染。沧州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比较迅速,素有京津地区“菜篮子”的美誉。同时,沧州也是河北地区比较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但是,由于农民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不懂得相应的科学技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农产品中含有大量农药残留,以及过剩的农药进入水源和土壤,对于当地农村的自然环境、人体健康也都构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污染问题,危害也是比较严重。例如,沧州作为河北重要的棉花生产地区,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白色地膜,从而产生较为严重的白色污染,影响土壤的质量。

不合理的生活习惯。由于沧州地区的农村在环保宣传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农村地区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导致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以及污水任意堆积和排放。这样尤其在夏季,气候燥热,垃圾和污水不仅导致大量蚊虫滋生,而且散发出阵阵臭气,对于农村地区的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

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对于沧州农村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由于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寻找有效的法律救助途径解决;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目前在宪法和相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方面已经逐渐完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主要集中解决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而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存在大量的法律漏洞,使得很多污染企I和环境破坏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惩处,这样就使得沧州农村地区的环保问题尤为突出。

沧州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防治对策

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沧州地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人手,进行积极的宣传教育,改善过去的不良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沧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就是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村地区的居民改变过去的不良生活习惯,妥善处理日常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农村地区的环保设施基础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垃圾和污水管理方式,从而有效降低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对于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的发展。

实施科技兴农,利用科技降低环境污染。由于沧州是河北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每年由于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因此,加大对于当地农业科技的投入,普及农药科技知识,提升农民的科技生产水平,这样比较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效率,降低其带来的污染危害,这对于改善沧州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在面对棉花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白色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政策补助的方式,鼓励农民使用超薄白色地膜,这样容易降低地膜对于土壤的危害。当然,在畜牧业以及水产养殖方面,也可以鼓励当地农民集思广益,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其对于环境的污染,这样就能更加有效改善沧州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促进当地建立完善的生态体系。

篇6

    三大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篇7

一、工作重点

(一)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后督察,集中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

1.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和调整不到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各类排污口取缔措施不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设立不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或周边化工企业没有防止事故状态下污染物通过“清净下水”渠道污染环境的措施的,一律挂牌督办。

2.重点整治垃圾填埋场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已投入运行但未通过“三同时”验收,直排渗滤液和渗滤液超标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等问题。

3.行业重污染企业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查处不符合产业政策、准入条件、未经审批擅自开工或建成投产的企业和不符合有关环保规定、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及拒不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的企业。严厉打击已被取缔关闭后死灰复燃的企业。

(二)扎实开展环境安全百日督查行动

结合全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落实环境安全风险排查工作,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1.加强对非煤矿山、危险废物、养殖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2.严格检查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流散、泄漏等行为。

3.检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落实、应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建设和处置演练等情况,确保环境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快速、妥善的处置。

(三)着力解决群众反复投诉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加强投诉案件受理与处理,结合干部大下访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复投诉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群众环境权益。

二﹑工作措施

1、成立机构,分解任务。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村镇建设环保管理所、党政办、经济发、司法所、农业服务中心、综治办六个部门为成员的镇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村镇建设环保管理所。镇环保专项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全镇环保专项行动工作。

2、突出重点,目标明确。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我镇明确了今年环保专项行动的重点和范围:一是继续开展全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二是开展非矿山和煤矿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加快垃圾场建设,集中处理垃圾,改变脏、乱、差环境;四是做好生态旅游景点的保护和开发。

3、加强执法,遏制污染反弹。在加大重点污染源企业环境监管的同时,对全镇污染企业的监管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对检查发现有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没有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有力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明确职责分工

经济发展办负责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国家规定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和产品的清查,并依法提请区政府予以取缔、关闭。监督电力企业按照政府决定,对违法排污企业采取停电、限电措施,并协同环保部门加强对发电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

村镇建设环保管理所负责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督促企业制订、完善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组织清查已建成镇乡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情况。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提高其收集率和处理率。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活排污口予以取缔。

党政办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政府任命的企业负责人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察,依法依纪追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司法所负责环保法制宣传教育、依法开展法律服务和实施法律援助,对群众维护环境权益的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为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综治办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及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督促企业制订、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并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继续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防止或减少危化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及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各类化工企业坚决整顿或依法提请区政府予以关闭。

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技术指导,防止畜禽养殖污染,积极配合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业。

四、搞好综合整治

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强化环境综合整治。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搞好协调,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在产业政策、金融信贷、产品运输、流通和消费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有法不依的行为,严肃查处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危害环境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违法案件。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能源资源,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对违法排污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群众反复投诉长期得不到解决、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达不到重点流域控制断面水质标准、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严重违反《环评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引发重特大要严肃查。

篇8

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指的是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金融工具来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功能和结构的破坏等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利用经济手段来减少企业对水、大气、土壤的污染,开展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积极预防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减少发生后的环境危害。环境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经济优惠政策,如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低息和优惠信贷政策、价格优惠政策、利税豁免政策;经济金融政策,如保险政策、优惠贷款、环境基金等;环境保护政策,如征收排污费、生态环境补偿费等;环境保护投资政策以及建立健全环境资源市场政策。

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近十年来,我国GDP一直高速增长,但是如果扣除增长过程中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损耗,得到真实的绿色GDP,那么我们的GDP将会大幅减少。在短时间内急功近利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除了依靠法律手段和政府对民众的正确引导外,还需要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比如末端治理,绿色化学,清洁生产等,同时更应注重用经济手段去解决环境问题。目前严峻的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那么必然可以通过经济的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用不断完善的经济手段、健全的法律去解决环境问题是最好的办法。从以往利用行政手段这一单元化模式解决环境问题慢慢转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导,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手段的多元化模式应对环境问题。

运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问题,需要体现环境资源的价值,并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外部性的有效内部化。将环境负外部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让环境污染者自己去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符合“污染者付费”的环境管理原则,更能促进企业环境技术创新、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降低环境风险、减少环境治理成本和行政监控成本。

环境责任保险更符市场经济

在众多经济政策手段中环境保险因其独有的经济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责任保险是运用现代保险制度解决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是对环境侵权民事赔偿社会化运作的一种具体形式。环境责任保险使责任人或企业的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社会化,通过巨灾风险债券甚至可以将风险国际化,有利于转移、分散环境风险,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它解决了污染后果的严重性与侵权者赔付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淡化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个体权利之间的冲突。

相比于排污收费,环境责任保险同时兼具了环境税收、排污收费的特点。若被保险者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内未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那么保险公司不需要对第三方进行赔付,此时环境责任保险便具有了类似税收无偿性的特点,让排污企业自己承担了污染损害的代价,同时也给保险公司积累了赔偿基金,扩大了保险资金的储蓄池。若在承保期间被保险者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并给第三方带来经济损失,保险公司需要在其承保的范围内承担被保险者的经济赔偿责任,此时环境责任保险具有了类似排污收费的间接补偿功能。

相比于环境补贴手段,环境责任保险通过投保的形式,让污染者自己承担污染事故发生后的经济后果与损失,而不是将这份责任转让给政府。环境的经济补贴手段让企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在环境治理和处理方面下功夫,更多的资金投入来发展绿色科技、末端治理、循环经济。但是依靠政府的资金来补贴企业并不是最根本的办法,是治标不治本的,并且支持的力度也是极其有限的。首先污染企业将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了国家和政府,促使了污染企业对于环境污染的不重视和不作为,不利于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监督,是对排污企业的一种放纵,而环境管理的重点是预防,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其次,当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时,往往需要巨额资金赔偿,企业是难以支付的,因此一旦发生损失很容易由政府最后买单,对国家财政造成一定的冲击,让广大纳税人去承担污染的事后责任。而利用环境责任保险这一经济手段可以有效对损失进行补偿,减少政府损失。

篇9

出现上述现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公法私法化

梅因曾言:“一个国家文化的高低,看它的民法和刑法的比例就能知道。但凡半开化的国家,民法少而刑法多。进化的国家,民法多而刑法少”②。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越来越注重民众的自主意识,处理违法事件也着重民众的自主协商为主,只有后果十分严重的犯罪行为才会以刑罚进行规范,非刑罚措施的出台正是这一政策的体现,这一政策体现到法律层面就是“公法私法化”的现象。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引起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也是复杂多样的,随着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公法和私法的绝对对立状态开始出现松动。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由对抗走向协作和融合时,公法和私法的关系以及受此影响的刑法和民法的关系都会出现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中市民社会的崛起,人们对于人权、公民权等权利的诉求越来越多,社会就会逐渐摆脱国家的束缚,此时私法就会对公法有更多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刑法向市民刑法的功能演变就是受到市民社会力量的影响,刑法民法化的现象就产生了。这就导致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经常会民事赔偿结案。虽然公法私法化趋势明显,刑法的非刑罚化等发展趋势显著,民法作为私法的代表,其灵魂中意思自治、追求平等公平的特质在我国现实社会中需要大力提倡和宣扬。但是我们依然需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不能忽略刑法惩罚与警示作用,在环境污染领域,很多污染事故发生的起源正是行为人抱着污染了民事赔偿解决的思想,才导致现阶段环境污染事故愈来愈多,环境污染损害愈来愈大,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所以,一定不能放松刑法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

(二)刑法的谦抑性

“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替代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抗制犯罪。”③“刑罚仅仅在保证排除较之犯罪更大的罪恶时才是必要的,无必要的都是应该禁止的。”④因此,有人认为“如果某项刑法规范的禁止性内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经济或其他行政处分手段来有效控制和防范,则该项刑事立法可谓无必要性”⑤。在环境污染领域就应该轻刑化,尽量减少监禁刑,多运用民事、行政处理方法,实现处罚多样化。我们确实应该坚持刑法的谦抑性,从严解释和适用刑法,从宽解释和适用民法。刑法是最严厉的法律,刑法只能作为保护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的最后一道屏障,只有在其他社会调控手段无法起到应有效果,在不得已时才可以适用刑法。刑法的谦抑性要求我们,在刑法与其他法律交叉领域,应当尽可能的少用刑法,在能够通过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的承担解决纠纷时,就不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刑法谦抑性能体现刑法的社会效益和刑法的民主。但是,少用并不是说不用,环境污染产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如果已经进入刑事责任的适用范围,而偏要放弃刑罚,改用民事赔偿或行政罚款,这只能是放纵环境污染犯罪,并不能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三)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竞合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的环境污染行为同时符合环境污染侵权和环境污染犯罪的构成要件,根据法律的规定,行为人既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也需要刑事责任。我国古代的法律体系一直是民刑不分,诸法合体。虽然近代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形成以宪法为中心,各部门法为构成要件的完成法律体系,但是这并没有完全割裂各部门法之间的联系,刑法与民法之间也并不是一种对立状态,而是有密切关系的。反应到实践中,就是在一个具体案件中存在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竞合,这也是在环境污染中会出现刑事案件民事解决现象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往往会伴随着严重的损害后果发生,如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重大伤亡等,这就必然涉及到赔偿问题,导致环境污染两种责任的竞合现象十分普遍。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竞合,由于一行为触犯的是二种不同的法律关系,行为需同时承担两种责任。但是由于以前对待环境污染问题最初处理方式一般是民事手段或行政手段,导致现在大多数的环境污染案件很少能进入的刑事领域,一般是民事赔偿或行政罚款结案。不过这仅仅是一个经验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环境污染刑事责任的适用不够重视的原因,环境污染行为何时应该适用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何时又应该过渡到刑事责任,接受刑罚处罚,这就需要司法机关在实践中以保障全人类的环境权益为理念正确适用环境污染刑事责任。

二、结语

篇10

【关键词】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程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建设项目及生产工业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大量的冒出,他们的出现在带给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而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都知道,我国一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进步,共同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被提到国家发展方向的重要提案上,由于国家和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各种环保部分、环保制度也相继完善。各个行业领域都必须融入节能环保的理念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程序是工程主体与环保设施完美融合的有力保障,是环保工序中最后一道环节。合理建设环保设置可以有效的空盒子生产工业的排污量,避免多度污染环境的现象出现。目前主要的环境保护设施主要包括: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处理中心点的放置措施;重点监控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生产工业的排污量;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回收或销毁的处理,消除潜在污染源。

1、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概述

我国目前的建设施工技术还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以及施工技术设备有直接的俄关系。针对不同工业的排放污染物的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也提出了不同的防治措施,有的是侧重于生态恢复方面,有的侧重于绿化方面,有的对解决边坡防护有着明显的效果。无论是哪一种,都对生态环境有着改善的作用。对环境保护的举措不能只由专门的环保部门进行防治,相关的建设项目在建设中以及生产中都要对自身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区域性的处理。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就是主要针对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控制、改善等情况的检测,从而保障每个生产机构都能合理的排放污染物。而验收监测执行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不同的是,一个是具体的行动,一个则是行动参照的标准。毕竟我国的环境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各种防治举措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在具体的环保行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因此,必须对环境管理不断的改良,加强,不断提高环保技术水平,加进完善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体系,不断的实现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从而有效的达到控制污染排放的目的,实现环境保护。

2、验收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

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有着明显的不同,建设项目的由于其特性的不同,对环境污染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各个区域内的环境保护方案自然也各具特色。验收监测工作程序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分类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同方面影响,制定出相应的环境影响报告,这个报告的编写有助于监测单位更好的理解实际的环境现状,更快的找出污染源,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撰写环境影响报告是验收监测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撰写的依据主要靠收集而来的各种技术资料、现场表现、监测数据等。值得注意的是,所填写的建设项目,并不是包含所有的工程,只是针对可以产生一定污染物,对环境有着破坏作用的建设项目进行登记。

具体的验收监测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2.1概述:只要是对防治的缘由、根据、实际的现状、大致的防治方向等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使相关人员便于理解报告的中心结构。

2.2接下来就是正文了,首先是建设工程的各项指标数据,包括,工程生产特点、生产排放污染物数量、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和程序。

2.3污染物的处理标准:一般建设工程都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的,所填写的内容都大致相同,包含了国家各方面的环境质量标准。

2.4主要的验收内容:检测工程是对哪一个生态层面进行污染的,对具体的污染方向以示意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全面细致的指出监测因子的状态、分布情况。

2.5具体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提出安全注意事项。

2.6检测的标准以及环保管理的手段。验收监测人员一定要本着公正、负责的态度,对检查情况进行如实的反应,一旦发现有的建设项目在环保问题上存在处理不当的现象,一定要及时的指出来,并提出合理、专业的指导意见,严格按照国家的环保标准来进行检测。

3、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及应注意的问题

3.1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实时的对现场情况进行环境数据的采样工作,这时候就要注意,采样工作是否会对工况产生影响,工况是否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3.2虽然环境监测验收是国家规定必须完成的,但是在有些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常常会触及相关机构的敏感点,如果态度过于强硬,很容易造成监测部门与被检测单位的不和谐,影响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温和的策略。

3.3在监测过程中,发下异常并不是一定要进行上报后才能够解决,监测可是也可以马上进行合理意见的提出。

3.4在编写报告时,要注意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在进行解决措施的提出时,要分析关键的内容,所指出的不合理现象,也要从工程对污染物的处理方面、各项指标的达标情况、处理措施的工序方面、敏感目标的保护方面、绿化情况、国家规定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有关环境管理部门规定或核定的总量等可能对生态结构造成破坏的方面入手,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思想随意指点。

4、结语

总之,随着环境管理的深化和加强,我们还会遇到新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技术,需要不断完善有关标准和管理规定。但总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客观公正的反映企业环境污染状况,有利于“三同时”制度执行,有利于控制污染,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确保新建项目不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康登科,王福忠,张洪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