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效果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效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的效果

篇1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健康教育;治疗效果

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诱发的致命性传染疾病[1],产生的危害极大。艾滋病毒会攻击机体的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导致细胞丧失正常的免疫能力。而人体丧失免疫力之后就会非常容易感染其他的疾病,进而诱发各种恶性疾病。艾滋病的在人体中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在病毒潜伏期中,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异常症状。待病毒爆发之后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患者抵抗力下降之后容易发生肺结核感染、带状疱疹感染以及口腔霉菌感染等,还可能由于特殊病原微生物引发肠炎、肺炎、脑炎等[2]。严重的情况下会诱发恶性肿瘤,患者全身衰竭导致死亡。就当前的医疗技术而言,没有能够根治艾滋病的方式和药物,也没有用于预防的特效疫苗。本文探讨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配合健康教育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南昌市第三医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4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查出-HIV阳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下降,小于200个/mm3,患者中男31例,女15例,其中有24例患者因为不洁感染,有偿供血患者11例,7例吸毒患者,2例被动受血患者,2例感染途径不详患者。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厌食以及盗汗,出现轻微的感冒,患者的体重明显下降有18例患者的颈部和腋下淋巴结有肿大的表现,11例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和尿痛的临床症状,1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皮肤疱疹以及口腔黏膜白斑,9例患者出现右上腹部疼痛。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在治疗之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只有满足标准才能够给药,用药之前签订同意书,主要进行抗病毒药物结合的治疗,使用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替诺福伟、依非韦伦以及去羟肌苷等,使用不同的药物组成不同的配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症状针对性的治疗。当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炎的情况下,司他夫定使用齐多夫定取代,而患者出现贫血症状时,则使用司他夫定取代齐多夫定。1.2.2健康教育首先,通过黑板报、宣传栏等专题方式向患者宣传艾滋病,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传播方式。同时医院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到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中,增强艾滋病患者协同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确诊为艾滋病的患者,医生和护理人员要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怀与帮助,通过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面对现实,积极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解,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有报复社会的行为[3]。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息,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实施生活健康教育,要注意日常的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定期进行体检。第三是危害性教育,嘱咐患者尽量减少性生活,且必须使用安全套。向患者强调抗病毒的药物不具有防止病毒感染的作用,务必避免交叉感染;开展法治教育,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4]当中的相关条例,艾滋病患者通过任何方式有意识的传播艾滋病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药物依从性教育,向患者说明高于95%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抗病毒的重要意义,漏药、停药、或者换药都是不允许的,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应当长期根据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物。告知患者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出现不适要立刻来院就诊。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录入到SPSS16.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T淋巴自保和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持续3年的治疗,全部46例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均出现上升,由治疗初期检验的(108.46±81.52)个/mm3,增加至(540.15±224.67)个/mm3,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0,P<0.05);患者的病毒载量由治疗初期的(4.66±1.48)lg,减少为(2.61±0.76)l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7,P<0.05)。

2.2患者对于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组中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都没有收到专业的心理教育,基于疾病的认知程度不高,预防和传播途径也不了解,治疗期间对于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也不高,患者还存在或多或少的营养不良的现象。而接受健康教育之后,大多数患者得到心理教育,掌握基础的艾滋病的预防和传播知识、机会性感染知识等,患者自行岁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依从性也提高。在接受健康教育之前,很多患者由于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导致对生活失去信心,而健康教育之后这一部分患者的心态逐渐好转,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前后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艾滋病的发病人群以18~45岁的青壮年最为常见,其中性生活活跃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5-8]。感染艾滋病之后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容易出现真菌感染的现象。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为降低病毒的载量,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死亡率。在本文中,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配合健康教育的工作,前者能够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患者如果发生恶性肿瘤,能够抵制恶性瘤发生扩散,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的护理,均衡营养、改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率。对艾滋病患者展现人道主义关怀,激励其正确的面对疾病和人生,防止产生轻生和报复社会的念头,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秦红英,赵清霞,何云,等.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J].护理杂志,2012,29(11):22-23,26.

[2]戴芬,梁雪梅,敖小敏,等.护理关怀对提高老年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13):77-79.

[3]杨显琴.抗病毒治疗配合健康教育对艾滋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14):7-8,10.

[4]邓梅花,覃少洲,周少云,等.老年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依从性的护理关怀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32):70-71.

[5]汪润笙.辽宁省丹东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34-235.

[6]陈霞.影响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4):203-204.

[7]郑连雪,陈秀敏,丁红云,等.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052-4054.

篇2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2-0060-03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stroke patients

WANG Liqun, LIU Zhangyin, PAN Gongyi, ZHANG Zhongying

(Jiangp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arrying on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long with regula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Methods: Sixty-three strok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 observational group (32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was given with multiple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uga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he Barthel index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of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t 3 stages (on admission, 4 and 8 weeks after admission). Results: The scores of FMA, ADL and NIH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

KEY WORDS cerebral stroke; multiple forms; health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

?X卒中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70%~80%的幸存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1]。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3]。如何使用有效的健康教育配合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率、降低致残率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多形式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5年1至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入院的脑卒中患者63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4],经颅脑CT或MRI确诊。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1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72.03±8.94)岁;脑出血1例,脑梗死30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7例。观察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72.60±10.93)岁;全部为脑梗死病例;左侧偏瘫14例,右侧偏瘫18例。两组病程、病变部位、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康复评定为Brunnstrom I~II期,1个月内未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排除(1)纳入标准年龄段外的患者及妊娠、哺乳期的女性患者;(2)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不能按期随诊或因其他原因不能与研究者配合者;(4)意识不清、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异常、以及认知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两组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

(1)常规治疗方法:脑梗塞患者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5]、脑出血患者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6]给予基础治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凝集,调节血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改善循环和脑代谢,以及营养神经等。

(2)康复训练方法包:良姿位的摆放和牵张训练;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以及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以不出现疼痛为原则;床边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及电动直立床站立训练。康复训练每日训练一次,每次20~30 min,10天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

1.2.2 两组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告知脑卒中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饮食及预防措施。观察组则(1)普及式健康教育:在病房中设立健康教育栏目、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召开“公休座谈会”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2)针对式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情况单独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焦虑情绪患者可给予加强心理疏导、对卧床患者则可进一步普及有关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等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内容。(3)互动式健康教育: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情况与患者同时进行挤牙膏、穿衣服、床椅间的移动等日常生活动作,并让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强化健康教育内容。(4)扩展式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同时告知家属日常的预防措施、康复锻炼要点以及饮食用药指导。(5)讨论式健康教育:每月二次由责任护士、床位医生以及康复医师共同组成的健康教育团队,回答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内容涉及治疗、护理、康复、预防保健知识,共同探讨患者康复治疗情况。(6)回访式健康教育:出院后一个月内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生活习惯以及家庭康复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观察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8],神经功能缺损(NIHSS)[9]的差异,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入院4周、入院8周进行评估。

1.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2.1 Barthel指数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提高(F=834.134,P

2.2 FMA评分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均比入院时有明显提高(F=811.424,P

2.3 NIHSS评分

治疗4周和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减低(F=1183.011,P

3 讨论

3.1 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在康复训练中的作用与意义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及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疾病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系统教育活动[10]。如何使用有效的健康教育同步康复训练来降低致残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我们护理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的健康教育多以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进行口头宣教为主,而老年患者因年龄大记忆力差,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度较弱,从而导致较差的依从性,影响了肢体康复的效果。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是在入院宣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同情况,采用系统化、个性化、团队化、专业化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所致功能障碍及康复基础知识的知晓度和接受度。通过健康教育团队以及家属的参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能积极配合主动肢体康复和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回访,继续了解患者的身心?羁黾敖】敌形?执行情况,使健康教育从病房延续至家庭,提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3.2 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篇3

【关键词】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15-02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1、4]。骨质疏松增多会导致患者骨组织减少,从而引起骨质疏松[2、5]。骨质疏松患者常表现为程度不同的驼背、腰背疼痛、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和身长缩短等,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和气短等症状。现搜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骨质疏松117例患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接收的骨质疏松117例患者。11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58±1.62)岁,最大77岁,最小62岁,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为58例、59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117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117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如下:(1)由于老年人是该病主要的发病人群,老年人对疾病基础知识了解甚少。必须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疾病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详细的向患者介绍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有效预防和危害性等,增强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对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3、6]。(2)大多数疾病患者由于疼痛、骨折等对身体和正常生活造成的不便和影响,易产生过于担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疾病控制。必须对患者不同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加强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使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对疾病控制的危害性,提高患者对疾病控制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依从性,使患者能够长期、坚持接受治疗。(3)指导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提倡患者多食富含钙的食物。65岁以上的患者每日摄入钙量以1500mg为宜。饮食以低盐、低糖、低动物蛋白为主,禁忌吸烟、喝酒等。提倡患者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户外运动进行身体锻炼。多晒太阳,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摔跤。(4)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药物分为两类,即促进骨性成药和抑制骨吸收药。促进骨性成药如异黄酮、合成类固醇等,抑制骨吸收药如雌激素、钙剂和二磷酸盐等。必须反复叮嘱患者严格按照药物用法用量服用,告知患者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4、7]。鼓励患者长期坚持治疗。

治疗半年后,对患者的骨密度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9个月后,对患者的疾病基础知识知晓度进行调查,调查形式选择问卷表,调查内容包括对疾病病因、治疗方式、并发症、预防手段、危害性等。

1.3 疗效标准 满分为40分。差:36分。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半年后,117例患者的骨密度平均T值为-1.26,趋于正常。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117例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为97.44%,其中3例差,占2.56%;34例良,占29.06%;80例优,占68.38%。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健康教育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按照不同的发病原因可以将骨质疏松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5、8]。目前,医学上尚未发现明确的该疾病治疗方法,治疗时仍以早发现、早诊治、早预防为主。由于该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度,促使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对控制疾病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9]。在本文研究中,对117例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包括知识普及、心理疏导、生活方式和均衡饮食、药物治疗等,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达97.44%,表明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知晓度,效果较好,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亮,马远征,刘海容,白颖,李大伟,杨帆.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新模式探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7(14):47-48.

[2]刘建芳,廖筱妹,孙晓芬,俞黎,张东红.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学报.2013,16(19):42-43.

[3]郭公慧,王茂桂,陈常云.健康教育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和骨折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1(21):75-76.

[4]张洁,孙敏.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1:144-145.

[5]杨秀琳. 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中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

[6]陈立英,史丽丽. 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8:1784-1785.

[7]夏凌霞,范井月. 临床护理路径在骨质疏松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05:19-20.

篇4

关键词:前置胎盘;孕妇;健康教育

前置胎盘属于妇产科常见并发症,胎盘附着位置异常,如子宫下段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比胎儿的先露部低,主要表现为妊娠晚期或在临床时发生阴道流血,给临床护理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健康教育,使前置胎盘孕妇能够了解相关知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有显著意义。本科室根据前置胎盘病人的具体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 年1月妇产科接治的50名前置胎盘孕妇,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5人,年龄范围22—38岁,平均年龄( 26. 82±8. 74) 岁,初产妇17人,经产妇8人,前置胎盘类型:完全性4 例、部分性16 人、低置或边缘性5人,文化水平:小学3人,初中2人,高中9人,大专及以上11人;观察组25人,年龄范围21—40岁,平均年龄( 27.12±8. 21) 岁,初产妇19人,经产妇6人,前置胎盘类型:完全性5 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5人、低置或边缘性5人,文化水平:小学2人,初中4人,高中7人,大专及以上12人。两组孕妇在年龄、前置胎盘类型、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方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2 方法

2.1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则根据孕妇自身情况定制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其具体流程如下:(1)给每一位孕妇建立档案,登记其各项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孕期、联系电话、家庭住址以及身体状况等。(2)选择健康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因其职业、背景、文化水平以及沟通理解能力因人而异,且各自对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不一,故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有文化、易沟通、善理解的病人,主要集中于口头讲解,尽可能地拓宽讲述内容的知识面,提高其深度,使孕妇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文化低、沟通表达能力差、理解与接受能力弱的病人,则适当予以示范,选择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同时根据孕妇病情以及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适时调整讲解内容和重点。(3)建立专门的小组,成员需包括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定期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以培养其自我护理能力,医生应注意病房巡查,保持与护理人员的良好沟通,及时了解病人临床症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处理。(4)给每位孕妇经发放一本日记本,里面写有各科室的联系电话、各项指导、复查时间和注意事项。指导内容包括指导、用药指导、睡眠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观察指导、活动指导以及自数胎动指导等,并嘱咐其每天根据日记本中各项内容做自我监督与观察并填写情况。(5)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随访教育。若孕妇无需住院治疗,则定期进行电话或见面随访,保证2个星期随访一次;若病人断断续续地住院,待其病情稳定后,每个星期进行一次电话随访,直到孕妇出院;若病人需要一直接受住院治疗,在其入院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案,按流程发放健康教育相关资料并予以个性化教育,直至出院,并定期予以回访。

2.2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孕妇产后出血情况以及其婴儿窒息、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以及Apgar评分情况。同时在随访过程中,根据拟定好的自理能力测试问卷表,对该50名前置胎盘孕妇做调查,比较各组病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从医性与自理能力。

3 结果

3.1两组孕妇知识掌握度、从医性与自理能力对比

观察组:了解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及其注意事项者22人,占88%,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者18人,占72%,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者17人,占68%,懂得如何自我观察判定阴道有无出血者23人,占92%,自数胎动者19人,占76%;

对照组:了解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及其注意事项者10人,占40%,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者11人,占44%,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者12人,占48%,懂得如何自我观察判定阴道有无出血者9人,占36%,自数胎动者8人,占32%。

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及其从医性与自理能力都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孕妇平均产后出血量为(499.78±92.69)mL;对照组孕妇平均产后出血量为(713.25±124.17)mL,两组病人产后出血量具统计学差异(P

3.3 两组孕妇婴儿围生期状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窒息者3人,占12%,出现RDS者1人,占4%,死亡者0人(0%),Apgar评分平均(9.5±0.6)分;

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窒息者6人,占24%,出现RDS者5人,占8%,死亡者2人(8%),Apgar评分平均(8.1±0.9)分。

对比结果,观察组婴儿围生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窒息率、RDS患病率、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Apgar评分对对照组高,P

4 讨论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常见并发症,患有此病的孕妇易发生阴道流血,使胎儿发育受阻,引发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等[2]。目前常用期待疗法予以治疗,以减少新生死亡率[3,4]。对前置胎盘孕妇积极采取健康教育,不仅可加强其对期待疗法的了解,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从医性,还能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随着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不断加深,其自我保护意识愈加强烈,从医性与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能缓解病人情绪,还有利于使医患关系更融洽,故而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母婴健康[5]。本研究结果显示:(1)观察组孕妇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度及其从医性与自理能力都明显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前置胎盘孕妇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可增加孕妇疾病认知度,提高其自我检测与护理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期待疗法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秀. 对前置胎盘孕妇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13) .

[2]徐中菊, 曾邦兰, 徐梅. 健康教育在中期妊娠合并前置胎盘中的运用[ J]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 ( 11 ) : 1100—1101.

[3]温素兰. 护理干预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的应用评价[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22) .

篇5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护理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代谢综合征之一,其主要是指体循环过程中血压始终处于持续升高的状态[1]。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状态,且年轻化趋势明显[2]。本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病,患者不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血压,还必须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学饮食,适当运动,以免病情反复或导致肾、脑、心等重要器官严重并发症[3]。现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以下总结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实验组(n=56)。对照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32例,患者年龄41~60岁,平均年龄(50.8±1.6)岁;病程4~7年,平均病程(5.2±0.7)年。文化程度:本科5例,大专8例,高中20例,初中23例。实验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31例,患者年龄42~61岁,平均年龄(51.3±1.7)岁;病程4~8年,平均病程(5.3±0.6)年。文化程度:本科6例,大专10例,高中18例,初中22例。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基线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办理完入院手续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其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增加巡房次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时必须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充分了解[4-5]。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首先要准确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对以综合评估结果为依据,对健康教育目标进行制定,制定并完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对各项措施予以明确[6]。建立健康教育小组,要求进入小组的成员必须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指导和学习,并且要对高血压方面的知识和宣教方法进行熟练掌握[7]。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1)相关指标:包括健康行为、服药依从性、日常生活、遵医行为等。(2)血压改善效果:分别在护理前后对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进行测量和比较。1.4统计学评析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血压改善情况、相关指标评分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日常生活、遵医行为、健康行为和服药依从性评分比较。实验组56例,健康行为(8.2±0.5)分,服药依从性(9.4±0.5)分,日常生活(8.5±1.1)分,遵医行为(7.8±0.6)分;对照组56例,健康行为(7.4±0.4)分,服药依从性(7.8±0.6)分,日常生活(7.6±1.0)分,遵医行为(6.7±0.5)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在临床中并不陌生,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前者的发病率高于后者。相关调查资料证实,饮食结构、心理状态、家族遗传等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8-9]。本病属于慢性疾病,若不及时有效控制血压发展,会增加脑出血、心肌梗死、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危急生命健康。鉴于环境因素对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影响,所以高血压护理的同时必须对患者做好针对性健康教育工作。在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其日常生活、遵医行为、健康行为和服药依从性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护理工作中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有效调节血压,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石蕾.临床护理路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3):188-190.

[2]刘宝珍.优质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实施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1):149-150.

[3]陈曦,孙菁.清晨血压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OL].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280.

[4]崔建洁.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包头医学,2017,41(2):118-119.

[5]朱亚平.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13):165-167.

[6]张宏芳.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28,30.

[7]郑春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7(1):1-4.

[8]朱梅,李建英,孟玮.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5-47.

篇6

【关键词】产后访视;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06-01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产后访视已经成为妇幼保健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产后访视进一步掌握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与哺乳存在的问题或疑惑,积极帮助或指导产妇进行自我保健,同时教授关于新生儿的日常保健护理知识,进而为母婴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在本文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所在辖区的654例产妇实施产后访视,主要针对母婴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辖区内2010年4月——2012年2月间分娩的654例产妇,产妇年龄平均为(29.5±3.4)岁;新生儿中早产儿为15例,足月儿为639例;入选产妇均排除以下情况:有脑部疾病、精神病史以及既往死胎史的产妇。本文将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7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访视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与产后访视内容。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访视内容基础上给予产后健康教育与指导。

1.2.1 访视内容

1.2.1.1 产妇一般情况 在访视中常规测量产妇的各种身体指标(如: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观察产妇的精神状况,询问其睡眠质量、饮食、排便以及母乳喂养情况;探查产妇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和腹部伤愈情况,恶露的性状、颜色、气味、量,情况。

1.2.1.2 新生儿一般情况 在访视中首先检查新生儿皮肤是否存在感染、湿疹以及黄痘程度及消显的时间,臂部是否存在红肿或者腐烂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先天性缺陷疾病,脐带是否脱落,脐部是否有感染或者出血现象;常规测量各项身体指标(如:心率、体温、呼吸、头围、胸围、身长、体重等),询问营养状况以及生长发育情况。

1.2.2 健康教育指导

1.2.2.1 环境卫生及个人健康指导 ①环境卫生,由于产妇分娩后身体较为虚弱,因此其需要一个冷暖适宜的室内温度;同时室内需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以此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产妇尽量避免直接吹冷风。②个人健康指导。由于产妇在坐月期间极易出汗,可使用热水擦浴并勤更换衣服,禁止盆浴(主要是避免发生上行感染);保持会位的干燥与清洁,经常更换阴垫,便后最好使用温水冲洗,若产妇会位有伤口,则需每日擦洗2次(可采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1];产妇需观察恶露的色、量、味(1次/d),同时可轻柔或者按摩子宫,这样利于产妇子宫收缩;给予家属传授产妇饮食知识,尽量给予产妇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等为主的汤类食物,这样可利于产乳;给产妇讲解乳量充足的标准,并传授其人工挤奶以及防治皲裂、奶胀的方法。

1.2.2.2 新生儿健康指导 ①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最佳的食品是母乳,其不仅方便、卫生、经济、温度适宜,同时还利于吸收,再加之母乳中富含免疫抗体,因而可有效起到预防新生儿感染的作用,另外还可增加母子之间的感情;哺乳指导,根据新生儿实际需要给予哺乳;在哺乳时可采取舒适(如卧位、坐位);在哺乳时可先喂空一侧再喂另一侧;新生儿在吸允时尽量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口中,这样可预防出现毅裂。②新生儿日常护理指导。妇幼保健人员指导产妇每日给新生儿进行沐浴,在沐浴前观察其皮肤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干燥、红润、皮疹以及黄疽是否消退等)[2];沐浴时室温尽量控制在18-27℃左右为宜,水温控制在42-46℃左右为宜;沐浴后需使用浓度为56%的酒精对脐带消毒,并给予新生儿适量的抚触,这样利于其生长发育以及免疫能力,同时还利于加深母子之间的情感。③疫苗接种。妇幼保健人员需给产妇讲解关于新生儿预防接种的目的、时间,同时告知产妇要定期带新生儿到医院进行疫苗接种。

2 结 果

2.1 产妇健康情况 两组产妇的健康情况,其中在伤口愈合差、精神异常、母乳量少、皲裂等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新生儿情况 两组研究对象中的新生儿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情况,在黄疽、红臀、消化不良、体重不增加等方面,实验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 论

在产科临床中,产后访视并实施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中的延伸。为了实现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我们需要将护理工作深入产妇生活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同时帮助产妇及家属积极参与到健康教育活动中来,进而使得产妇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从而解决在日常生活及护理中的困惑[3]。而对于妇幼保健人员而言,实施有效的产后访视还需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基本素质以及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进而保障产后访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鲍爱玲,等.健康教育在产后访视中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38-1539.

篇7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妇产后抑郁症干预中的效果。方法:将3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参加健康宣教,使用HAMD产后抑郁量表,在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以及严重程度方面对产后12周的两组产妇进行比较。结果:产后抑郁发生率及抑郁程度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产后抑郁症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首次以情感心境持续低落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思维、行为改变及一些躯体症状的一组精神障碍性疾病.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2):80.

篇8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肛肠疾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肛肠科住院的手术患者66例,,依住院时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入院给予一般管理;试验组给予健康指导,观察两组临床效果、遵医行为、治疗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的肛肠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好、住院时间、治疗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肛肠疾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肛肠疾病是世界上最多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发病率达59.1%,在外科位列病第一[1]。本文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对肛肠疾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肛肠手术患者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19~75岁,平均(57.36-13.35)岁。其中为肛周脓肿的12例,混合痔的21例,肛瘘的13例,肛裂外痔的12例,内痔肛肥大的5例,直肠脱垂的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给予一般管理;试验组给予健康指导。健康指导措施(1)在肛肠疾病病人中举办一次肛肠疾病健康知识讲座,由医生等专业人员讲授肛肠疾病防治知识,重点强调肛肠疾病的危险因素,规范用药和监测的重要性等。(2)设立肛肠疾病健康宣传栏,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合理膳食、适量锻炼、控制体重、心理平衡及戒烟知识。(3)给每位肛肠疾病患者提供饮食和戒烟戒酒等适宜技术。(4)开展肛肠疾病病人管理及药物治疗 对每名肛肠疾病患者及时建立《肛肠疾病患者管理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对肛肠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认真填写《肛肠疾病患者随访卡》并随时记录和更新病人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肛肠疾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1.3 观察指标 肛肠疾病知识情况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

2 结果

试验组的肛肠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好、住院时间、治疗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篇9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输液科 效果 体会

门诊输液操作因受患者病情、护患双方情绪、就医环境等影响和门诊治疗特有的临时性、随机性、应急性等不确定因素,发生纠纷的机会较多[1]。针对此情况,输液科从2008年2月~2009年12月尝试将健康教育贯穿输液全过程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为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将护士分为配药组、穿刺组及巡视组,由巡视组护士(下称责任护士)重点负责患者输液前、中、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儿童输液区每名责任护士负责10~15名患儿的健康教育,成人输液区每名责任护士负责15~20名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门诊输液的特点三组护士每周轮班1次。

输液前健康教育: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儿童在我院门诊输液患者中占较大比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对新生儿及婴幼儿,我们重点教育对象是患儿的陪护者即家长。我们对成年患者重点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周围环境、输液流程、责任护士姓名等;对患儿家长除上述内容外,还要向其讲解配合护士成功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对学龄儿童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的方法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对行药物过敏实验的患者,向其讲解皮试结果的判定方法及过敏症状,嘱其不得离开输液室等。此阶段教育方式以口头教育为主,辅以简单的示范操作。

输液中健康教育:静脉穿刺成功后,及时向患儿家长或患者指导如何保护静脉通路畅通,防止渗漏;输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如不得自行调节滴速、传呼器的使用等。指导发热患者如何采取简单的降温措施;腹泻患者如何进行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的注意事项等,针对不同疾病患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此阶段教育方式采用口头教育、播放影像资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输液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2]。为巩固治疗效果,输液完毕后,我们再次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如合理饮食(婴幼儿合理喂养)、适当锻炼、按时服药等,并发放医患联系卡,提供科室医护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供患者或家属随时电话咨询,科室人员也可借助此机会督促患者或家属执行健康教育措施。此阶段教育方式主要是采用宣传栏及书面指导形式。

结 果

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见表1。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投诉情况,见表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考核情况,见表3。

表2 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投诉情况

讨 论

明确患者及患儿家长的需求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提供适合病人需求的服务,满足不同病人的护理需求,真正做到“因需施护、因人施护、因病施护”,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惟一途径,是保持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3]。在工作中,我们要求每位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在患者输液前认真了解其文化程度、智力水平、情绪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明确其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确保健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此举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重视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者在培训护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护士心理学、伦理学、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等多元化知识的培训,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供多形式的教育方式是健康教育有效性的保证: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最终落实在患者对健康教育措施的执行上。为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输液治疗及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我们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到输液治疗的全过程,采取口头教育、书面指导、现场示范、播放影像资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加深患者及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印象,使其对健康教育措施的执行率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薛素贞,陈喜芳.门诊输液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J].现代医院,2007:7.

2 马璐璐,刘毅,王刚.健康宣教对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59.

3 王建宁,梁涛.病人护理需求与护理供给的研究现状[J].临床护理杂志,2004:2.

篇10

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能提高其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有效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我们对105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别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自2007年3月~2008年3月我科收治的105例糖尿病患者,男58例,女47例。年龄32~84岁,平均58岁。高中以上学历48例,初中以下学历50例,文盲7例。城市人口75例,农村人口30例。

2 健康教育方法

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24小时评估目前生活方式及糖尿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状态。根据收集的信息和患者的学习能力,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出具体的符合患者需要的教育计划,采用单独指导,具体操作演示,回答提问,推荐和鼓励学习相关书籍的方法。糖尿病教育要伴随于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视情况随时调整。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教育计划,以适应患者不同阶段的教育需求。

3 实施健康教育干预

本组105例患者均知道自己有糖尿病,但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我们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把教育内容分解为几种不同的形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治疗目的、并发症的危害及预防护理重要性,降糖药的分类及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把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护理工作和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并随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对一些具体操作如血糖仪的使用,胰岛素的储存及注射部位、时间、方法、剂量、注意事项要多次讲解演示。尤其对老年患者要耐心细致反复宣教,直至患者和家属熟练掌握。责任护士每日对教育内容进行评价,对欠缺部分和患者掌握不牢的地方及时补充,强化教育效果。

3.1 戒烟禁酒教育:105例患者中有63人吸烟,占60%,烟酒可引起大动脉病变,加速动脉硬化,被列为高血压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和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因此对于长期形成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要让他们懂得戒烟酒及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性,烟瘾较大患者,要在短期内戒除比较困难,可以劝其减少每日吸烟数量,直至戒除。这个过程需要有恒心和毅力,同时应取得家人之间配合,经常督导和鼓励患者。

3.2 饮食指导: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均缺乏规范科学的指导,认为只要按时按量服药,饮食上可以放松,有的老人甚至认为自己年岁己高,控制饮食治疗意义不大。因此,要充分了解这些对饮食治疗不正确的态度,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同患者一起制订食谱,介绍一些低糖无糖食物,讲解平衡膳食方法,进食与血糖的关系,要积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尽快转变对饮食治疗的态度,同时取得营养师、配餐员工配合,家属的支持,共同达到饮食治疗控制血糖的目的。

3.3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的一项治疗,肌肉运动可促使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1]。科学的运动还能够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紧张情绪,调节机体免疫力。在教育过程是要让患者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论采取何种运动,都应持之以恒。运动要以自己感觉无不适、疲劳为宜,运动量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同时,在运动期间应严密监测血糖,根据血糖随时调整运动处方。

3.4 规律生活的养成: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105例患者中有41例作息时间不规律,在职的患者工作紧张、压力大,部分退休老人因无事可做,打牌、打麻将消磨时间,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通宵,我们针对这些情况,耐心向他们讲解休息对糖尿病的重要性,住院期间注意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出院后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休息。

3.5 心理疏导: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终身治疗的认识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异常心态:(1)焦虑和恐惧,部分患者由于病情长及病情持续进展所引起的并发症所致。表现为对病情及治疗过分关切敏感,继而导致高度紧张引起失眠。(2)轻视和无所谓心理,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尚年轻体质好,不愿接受糖尿病患者的角色,对治疗不注重,仍照常工作生活,参加各种应酬,无所顾忌。部分高龄患者认为自己高龄,有生之年也不长了,对治疗满不在乎。(3)消极悲观情绪,糖尿病一经确诊,需终身治疗并难以治愈,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感到前途无望,对治疗采取消极态度。针对以上不良心态,我们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与之进行心理沟通,掌握其心态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患者的需求,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尊重、理解、鼓励患者,使之能够正视自己病情,正确对待工作、生活和疾病的关系,始终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4 效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分分析。首先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生活习惯,糖尿病有关知识,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建议,附最近一次空腹血糖检查结果。要求填表者直接回答每一个问题。听课后1周内再填写同样一份调查表,1个月后测空腹血糖1次。

健康教育前后105例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如对所患糖尿病类型、饮食治疗与血糖控制的关系、饮食治疗的内容、运动与心理因素与血糖的关系、理想的体重范围、口服降糖药的使用与注意事项、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并发症的类型与观察等掌握的程度:健康教育前≥60分的30例,

5 讨论

5.1 健康教育对空腹血糖值的干预: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值的比较,可见1个月后的空腹血糖正常者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增加,虽然这与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关系,但患者获得了糖尿病有关知识后,对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等方面进行主动地自我调节,对不良生活习惯、行为等干预也起到了调控作用。达到了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

5.2 在患者中开展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指导患者的行为改变,而正确的行为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并控制体重,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行为改变在糖尿病代谢控制中日益受到重视,是衡量糖尿病教育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志。护士在教育前应对患者的各项与血糖控制相关的行为进行评估,制定教育计划应以改变患者行为为目标,开展糖尿病教育后要定期随访,以了解并督促患者的行为改变,如多久测1次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运动,饮食情况并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

5.3 调查中绝大部分患者体会到本次健康教育对自己帮助很大,对饮食调节、适宜的运动量、服药注意事项、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方法、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发生等有了系统的认识,解除了部分心理压力,对今后治疗疾病有了信心。患者认为健康教育是他们治疗预防疾病及解决健康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懂得了自己应该怎样保健,何时应该求助于医护帮助。90%的患者要求今后多组织此类宣教,及时通知本人及其家属参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