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统计学现象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中的统计学现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熟悉统计学的含义
正常情况来看,统计学是对各种统计对象的数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和分析,以表现其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的学科。 统计学的分析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据资料,它主要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研究和分析等统计本领。学生要通过对所分析对象的总体数量关系和数据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找出分析对象的特征、变化趋势和规律等。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统计学实际上便是统计学课程,它是本文由收集整理根据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现象,联系学生实际,并让学生收集、整理和研究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二、统计学与初中数学的关系
1. 数学是统计学的基础
数学是统计学的形成基础,统计学中诸多的基本理论都是以数学的演绎推理为支撑,而统计学又是数学书本知识在生活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延伸。
2. 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数学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个分支学科的大家族,统计学就是其中一个分支。这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统计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密切,统计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统计知识教学中,要经过分析大量的案例,使学生体会统计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技领域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增强统计意识。因此,在授教课程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研究的整个过程,掌握统计的一般方法,建立统计的思想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研究难题、解决难题的本领。
三、初中统计教学应突出的重点
1. 带领学生摆脱经验的束缚,树立统计观念
在统计的入门教学中,通过简单的实例体会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经历方差、研究数据、描述信息、进行判断的整个过程,树立统计观念,使学生获得一种新的解决难题的本领和方法,即把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一种解决实际难题的本领。
2. 强化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主要是分析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研究某些规律和特征,并以此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难题。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统计中常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出样本,经过研究样本数据来估计和推测总体的情况。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统计这种归纳的数学思想,并针对不一样的抽样大概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即对结论的“不确定性”有所感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知识是联系实际的枢纽。
3. 重视实际难题随机抽样
统计学主要有关两大类难题:首先是怎么样抽取样本,其次是怎么样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整理、研究,从而对总体情况作出判断。 而样本的抽取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度。
篇2
1 统计在经济方面的应用
统计思想远古即存,发展至今,对统计学的理解、研究和实际应用已经扩展到整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经济、艺术和文学领域。毫不夸张地说:统计学已经成为探求各门科学真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利用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各种决策,或制定将来的计划,或决定购买股票和股份来做出明智的投资等。为了能对所有有效信息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并提防那些能将人引入歧途的宣传广告,人们有必要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在当今由科学和技术控制的时代里,对统计基本素养的需要就如威尔斯(H.GWenS)所预见的那样,就像读和写的能力一样,将来有一天统计的思维方法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有人说,越繁荣的国家,统计越完备。其实这句话把因果关系给弄颠倒了,通过行政渠道,特殊的抽样调查及发展着的统计方法,我们能够收集到大量的社会经济数据和人口数据,制定公共政策不再是一种带有不可预测成功概率的赌博或者是碰运气的事情。在当今科学技术领域内,基于有效的信息,我们能制定出最佳决策,而且由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可继续监视所做出的决策。从数学角度来讲,统计是寻求不规则数字变化中的规律学科,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工具。基于统计的这样的数学地位,其可以称得上是数学界的支柱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发达,数字化更加普及的今天,统计在如今的信息社会至关重要。对于经济来讲,统计关乎利润效益、风险评估、决策举措等各个方面,也只有统计才能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从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方面分析统计在其中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在经营上,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会采用各式各样的可以提升利润的手段,比如低价策略、饥饿营销等。这样表面上的打折亏钱,实际上依旧是自己提升利润的手段。而进行打折的时机,往往依靠统计来进行数据支持。因为影响利润的因素有很多,各种看似杂乱的变量,依赖统计往往能够得到规律性的表达,这也就给商家带来营销机会,借助内在规律,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再比如保险行业。大千世界千变万化,人们的生活也遍布不确定的因素。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等均可能威胁影响人们的生活,因而保险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受人们追捧的对象。同样,也正是因为这些随机变量的出现,给统计施展功能的机会,催生了保险行业的萌芽到现在的兴盛。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个变量都能够准确地预测,那么还会有人愿意开展保险业务吗?所以,正是这种不确定给我们的经济方面带来很多契机。不过,尽管这些不确定随机发生,但是从宏观角度,它们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所以,影响保险业务的关键,就是保险公司对这种规律现象的掌握及了解程度。一般的保险公司中,都会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专门处理这些看似无规律的不定数据,从收集到整理,努力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些顾问为保险项目出谋划策,提供大数据基础,让一个保单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2 统计在生活方面的应用
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统计的影子,通过统计这种计算方式而产生的各种社会活动充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丰富。这些密切的联系可以涉及以下方面,比如抽奖活动、生活游戏等。其实这些看似好玩有趣的推销方式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蕴含统计学知识。然而正是一些消费者并不能够将这些营销手段与统计学原理相互联系,从而导致了很多不理性的购买记录。其实,生活中的营销方式都是商家借助统计学知识,以大数据为施展基础,利用消费者的侥幸心理,从消费者身上套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从生活中发现统计的影子,分析统计的根本,认识统计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更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仍以保险行业为例。一个保险公司接受人身意外险,在保险额上限为2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中,当事人需要向保险公司交付1200元基本保险费用。那么,从现在开始如果出现人身意外,保险公司是要赔付的。但是,这能说明保险公司一定赔钱吗?当然不是,如果我们加以统计的话,如果有1000个当事人购买这种人身意外险,那么我们可以用统计方式计算保险公司能够盈利40万的概率有多大。我们先稍微假设一个数字,每一次出事故后,保险公司赔偿金额平均为5万元。那么这就意味着不能超过16个人出意外。而借助统计学知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正常情况下,当事人出意外的概率在5/1000以下,所以盈利40万的概率几乎是100%。所以,你是否从中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借助统计学知识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看似亏钱的生意,其实都有着极大的数据依据,而保险公司亏本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了商家,还有企业也是离不开统计这个学科的。如今的媒体发展迅速,从报刊到网站,再到电视节目,各式各样的媒体端口轻而易举进入我们的生活。所以作为拥有如此多受众的媒体,统计在其中发挥拳脚的机会也便是更大。比如电视广播,想知道究竟哪一个电视节目深受观众喜爱,那么就可以采用统计的手段进行受众人数的统计。通常的数据收集方式可以有以下种类,比如分发调查问卷、网页填表等。在进行数据收集时一定要保证具有绝对的随机性,保证受众的随机性,这样才能真正表达群众的真实意愿。
再如我们在路边及商场遇到的抽奖活动。一个箱子里有很多奖券,抽到什么就送什么。那么我们假设商家在箱子里放置了1000张奖券,其中有30张是有奖的奖券,其他都是空白奖券。假设有1000个人去抽奖,那抽奖的结果跟抽奖顺序有没有关系呢?知晓统计学的人都知道,这是没有关系的,抽奖的结果跟抽奖的顺序没有丝毫关系,而每一个人能够得奖的概率只有3%。比如,小明从水果批发市场购买香蕉。当然在购买之前,小明向卖香蕉的老板询问香蕉的质量。卖香蕉的老板对小明说,我这里一箱香蕉有100只,最多只有三四个坏的。于是小明心想,如果自己打开10个,其中不超2个坏的就交易。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小明打开10个却发现有3个坏的,于是小明便向老板指责道,你这一箱至少有5个坏的。那么,小明说的对吗?那我们便用统计的方法进行简单 计量经济学论文。每箱香蕉有100只,其中5个是坏的。抽取的10个中坏香蕉为3的概率为p(X=3)=0.00625,同理,p(X=4)=0.00038,p(X=5)=0.000003,根据古典概率的定义,10个苹果中坏苹果大于2的概率p(X>2)=p(X=3)+p(X=4)+p(X=5)=0.006633,这个概率是很小的,几乎不可能发生,因而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十分有依据的。
我们看电视台的预报天气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主持人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0.2”,那么,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是说明天会下雨的机会,就像是我们普通所说的一个抽球试验(就是在该试验中有10个球而白球有2个),那么我们抽出其中白球的机会是相同的。其实,我们日常的经济生活处处都能看到概率的影子,小到天气预报,大到火箭上天,这些都离不开概率论。而那些保险业、金融业的一些风险预测更是和概率论有很大的相关性。通过计算体育彩票或是福利彩票中奖的概率的大小都可以发现: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会中奖,因此购买者要怀有平常之心,既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投资,更不应把它当成赌博行为。利用概率可以解释街头上的一些常见的赌博游戏中主持者在每局中一般都会赢。总之,概率的应用可以使我们生活和投资得更理智。
3 结语
总而言之,统计在我国社会生活及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也是很多企业公司进行决策的重要的手段。从自我角度来看,统计是我们进行理性消费,做出决策的重要数据处理方式。随着当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进一步进步,经济全球化催生现在的经济大繁荣,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变得无处不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相信随着我们对统计的进一步理解认识,统计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未来生活定会因为统计的加入而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 郭林涛.概率统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3,(9).
篇3
关键词 统计学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 过程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Teaching Reform of "Statistics"
——Based on Application Ability Perspective
ZHANG Yu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60)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e paper discussed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of "Statistics" curriculum, expect students to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raining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al thinking and statistical capabilities.
Key words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case teaching; process assessment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通过现象的数量表现来揭示现象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以后深入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技能,能灵活运用所学统计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类问题。
然而,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结合应用实践;部分内容与其它课程内容重复;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期末一张试卷的考试成绩起决定性作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减弱了统计学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学完统计学课程后,仍然不能将相关统计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结合教学实践,该文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和统计思维能力,期望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精简与相关课程重复内容,强化专题应用教学,优化统计学课程体系
一般来讲,不同的统计学教材在内容安排方面有所差异,但基本可以分为如下的4部分:(1)绪论。讲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基本概念、数据来源途径等内容。(2)描述统计。涉及到如何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以及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各类指标,其中集中量指标和差异量指标是重要内容。(3)推断统计的基本理论。在概率论学习的基础上讲解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主要有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内容。(4)具体专题。主要有统计指数、时间序列分析、抽样调查等内容,各个专题内容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常在学习“统计学”课程之前,前面两部分的内容在已往的课程学习中并未深入涉及,所以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需要细致讲解。一些专业已经为学生开设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所以第3部分内容中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在此可以不讲或略微回顾。 “回归分析”内容的讲解不仅要考虑到先修课程的学习,也要考虑到同期课程或后续课程的学习情况,若将会开设“计量经济学”或“回归分析”等课程,在此可以简略介绍。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第4部分内容应为教学过程中的强化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以提升学生的统计学实际应用能力。总之,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侧重点是和课程培养目标、相关课程的学习分不开的。
1.2 适当设置实验课时,讲授统计软件操作,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实际中问题所涉及到的数据都比较繁多复杂,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必须要借助于统计软件。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统计学教材涉及到统计软件的操作部分内容。常用的专业统计软件是SPSS,其特点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对话框能够展示出各种功能选择项,而且输出结果美观漂亮,相比于其它统计软件更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Excel 虽然不是专业统计软件,但也具备功能较强的数据分析模块,而且Excel具有表现简单、可操作性强、与其它软件兼容性较好等优势,也应在实验教学中有所展示。其它的统计软件如STATA、SAS、R等也可以作为教学指定软件,但是在一门课程中只需强调一种软件即可。
除了教材学习内容的第1部分不需要安排实验课时之外,其它部分均应安排一定的实验课时。实验课程的安排应放在理论学习之后,可以采用实验课结束后提交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片面强调统计软件的重要性。统计软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对它的熟练应用给统计分析带来了便利,但学习的重点还是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如果片面重视软件操作,有可能会导致下面的情况出现——学生只会软件操作而对软件输出结果无法解释说明,这样就丧失了学习统计软件的意义。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创设问题研究的具体环境,运用实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生活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而统计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这种紧密联系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于一些经济社会实例来进行引入。由实例引入新知识,不仅消除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突兀感,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新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描述统计”部分时,任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如何比较不同班级成绩的好坏差异?在学习“抽样调查”时,可以以此问题进行引入:需要了解某大学学生网络购物情况,如何进行调查?任课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为每一部分内容逐步筛选出合适的案例,根据这些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或者以一个案例贯穿整个章节内容,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强化学生运用统计资料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到了知识,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学效果将会大大改善。
2.2 强调前后章节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整体框架,了解统计工作的整个流程
在教学中,有些同学反映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比较繁多、涉及面较广,学起来感觉千头万绪,尤其是在加入实验课程之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统计学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需要介绍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以使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学生能初步具备统计分析能力,可以采用恰当统计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教学内容的相对繁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着统计工作——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而进行的,所以任课教师要向学生指出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某一块内容,强调每个章节与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阐述该章节在教学内容体系中的位置、在统计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等,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整套教学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利于学生的学习。
比如,在描述统计部分,虽然涉及到许多指标,包括平均指标、差异量指标、分布形态指标等,但这些指标无非是从各个不同角度描述了数据的特征,使我们对数据有了初步认识,它们是统计整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统计分析的重要保证。另外,“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指数”这两个专题部分都是对某些问题的动态变化研究,都涉及到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任课教师可以借助于具体的实际问题,阐述统计工作的整个流程。
3 考核机制的改革
3.1 采用过程性考核机制,督促激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
统计学的课程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用途、使用条件等,更需要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研究,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培养自己处理实际数据的能力,以及解释和表达研究结果的能力。所以,学生只有认真踏实、勤于探索才能学好这门课程。为了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督促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开展以过程性考核为基础的学生考评机制,避免期末考试一张试卷的答题情况决定学生的考核结果,避免学生只在最后临近期末考试阶段才进行突击学习。平时成绩的评定可以有多种考核形式,包括:一般作业、综合性大作业(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专题学术论文等)、课堂展示、课堂讨论、阶段性单元测验、考勤等;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有个人作业和团队作业两种提交形式。
3.2 建立完善的课堂展示(presentation)制度,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堂展示是指课堂上学生个人或小组向全班同学报告某一专题问题研究和分析的教学实践活动,由于受课时和选课人数的限制,通常是分小组进行的。这种教学手段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对研究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能够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它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以及表达沟通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统计学教学内容中,笔者觉得可以在以下的教学内容中实施课堂展示:描述统计——就搜集到的某些具体资料进行描述统计;统计指数——介绍分析经济生活中的某种指数;时间序列分析——对某种经济或社会现象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抽样调查——就关心的某些话题进行抽样调查;或者将相关内容(比如抽样调查和描述统计等)放置在一起进行综合考察。课堂展示的实施次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次数不宜过多,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实施效果。任课教师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课堂展示之前进行激励、课堂展示之中进行交流、课堂展示之后进行反馈,全面发挥课堂展示教学手段的作用和效果。
总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任课老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机制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改革,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会用统计思维去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具备统计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五一,肖红叶,庞 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
[2] 欧阳培峰.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统计学“相对指标”课堂教学设计[J].今日科苑,2009(14).
[3] 程士富,毛志勇,王志刚.对本科各专业《统计学》课程分类教学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6).
[4] 赵,颜蔚兰.国贸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设想[J].商业经济,2011(3).
[5] 李洁明,祁新娥.统计学原理(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6] 贾俊平.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篇4
【摘 要】统计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它跟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分析,作出简单判断、预测及学会合理决策的环节,使学生获得统计活动的亲身体验,逐步形成用数据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提高。
关键词 生活实际;分析数据;判断;预测;决策;统计观念
统计”是小学数学四大领域内容之一。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着老师们的授课,重视传授知识,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忽视统计学知识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统计学在生活中预测、决策等功能,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数学源自于生活,小学统计教学内容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只有统计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才有可能组织好统计教学。
如:我在听教学人教版四下的“折线统计图”一课时,老师把学生非常熟悉的测试口算成绩设计成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比眼力”的游戏,快速出示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找出最高分与最低分。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游戏的公平性,凸显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很快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接着老师在教学新课时从条形统计图入手,出示小娟同学口算测试成绩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并提问:“观察我们时一个直条一个直条来看,如果整体地看,你对小娟的成绩还有什么感觉”,生获得有点乱,高高低低;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从统计图的顶端观察——从顶端引出横线——引出点——再连接起来。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条形统计图向折线统计图转变形成的过程,体验到折线统计图是在生活中为了了解一件事情到总体变化情况而产生的,比条形统计图更简洁明了,它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最难能可贵的是,老师在这节课快结束时提出问题:“折线统计图这么好用,为什么还要学习条形统计图?”学生通过辩论后得出:“各有各的好!”接着老师出示两幅统计图,让学生根据表的内容适合选择运用哪种统计图,体现了学以致用。
这节课老师处处独具匠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学习情境中通过对比感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验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理解面对不同的分析对象需要选择不同的统计方式,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统计观念。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观念
《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据分析观念”,它是由《标准(实验稿)》的统计观念转变而来的,点明了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体会数据中蕴涵的信息,借助统计知识这一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
如:在听人教版四下教学“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老师出示两幅的折线统计图:
问:“你更欣赏哪个同学的口算测试成绩呢?”学生抢着回答:“我喜欢小娟,她的成绩更好,有三次考90多分,最低考72分。”“我更喜欢小军,他的成绩虽然不如小娟,起点低,但他很努力,每次考试都有进步”通过不同的回答,学生之间互相促进,知道读懂条形统计图,不但要看到每个数据,还要看懂数据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如果老师能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不断提高分析数据的能力。
统计学的研究依赖于对数的感悟,甚至是对一堆杂乱无章的数的感悟(当然这些数都是有实际背景的)。通过对数据的归纳整理和判断分析,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读懂统计图,学会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尤其重要。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判断、预测、决策的观念
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我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鉴定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同时指出虽然数据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要求分析的结论清晰,那个更好地反映实际背景(参见例38和例40)。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据进行推断,做出合理的预测。
如:人教版五下“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老师教学新课提出问题:“根据统计图,简单分析两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表现。”
生1:“中国队的表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2;“韩国队的表现也总体呈上升趋势。”生3:“中国队的整体实力比韩国队强。”面对直观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们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老师接着问:“你能预测一下在15届、16届中国队的表现吗?”生激动地预测:160枚、170枚……这时老师出示图2中中国队的金牌情况,学生欢呼雀跃,为自己猜测正确而激动。老师问:“你们根据什么预测的呢?”学生:“根据中国队的总体表现呗。”认为老师的问题实在太弱智了。接着老师又让学生继续预测韩国队的表现,这时学生的兴趣少了,估了几个比96更多,比中国队更少的数据,当老师揭示答案时,全班都傻眼了:“为什么?”有个体育爱好者回答:“我猜第14届亚运会韩国应该是东道主。”“哦!第中国队第10届得94枚金牌第11届得183枚,第11届应该东道主是我们中国。”师:“如果知道14届韩国是东道主你会怎么预测?”生:“比65枚略多一些,虽然答案不够准确,但不会相差太多。”师:“通过刚才的预测,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纷纷表示不能只看数据,还必须联系生活实际。这时有个学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站起来举例:“我妈妈最近炒股,发现一只股票一直呈上升趋势时,她买了。”“赚了?”“亏了,我爸说这只股票升了那么久已经到峰顶了,才买,太迟了。”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在预测与事实互证的过程中学会根据数据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要使预测更准确必须联系实际。对于图中比较反常的数据如第11届中国队的183枚、第14届韩国队的96枚会接受实际背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这个载体包括数,也包括言语、信号、图像,反思能够承载上事物信息的东西都构成数据,而统计学就是通过这些载体来提前信息进行分析的科学和艺术。”统计具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它跟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分析,作出简单判断、预测及学会合理决策的环节,使学生获得统计活动的亲身体验,逐步形成用数据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在解释现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即大的数据集,它不像我们过去那些数值型数据那么简单,但至今它也尚无确切、统一的定义。通过参照多方对大数据概念的理解,作者认为大数据的概念是指在对海量数据进行传输、采集、储存、处理、分析和挖掘的基础上,获得凭直觉难以发现的有用信息,从而揭示数据隐藏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所用,它是科技,是讯号,是机会。
二、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统计工作者而言,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最大的考验和“本领”就是如何深度开发和利用海量的数据信息,这就要求统计学既从理论上又在方法上必须进行改革。一方面需要统计学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对统计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还要求对统计学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注重培养对象的统计思维的养成。因为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科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具有特色的统计思维,如静态思维、变异思维、动态思维、指数思维、推断思维、相关思维、假设思维等等。而这些统计思维对处理不确定现象、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等都有巨大的影响,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由于数据分析直接针对总体,而且具有复杂性和混杂性,因此,有些统计思维可能用不上,就必须摒弃掉,但也需要统计学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新的统计思维。
三、当前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统计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的统计学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理论的教学模式,虽然也在提倡项目化教学,但是教师主要依托教材,对与统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逐一进行介绍,对涉及到的公式和定理进行推导。学生听和记,真正理解的内容并不多,应用则更谈不上。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兴趣不高,而且容易对课程产生抵触心理。
(二)忽略对统计相关软件的教学
统计理论和方法很重要,但要真正用统计作为一个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单凭会动笔计算相关的统计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所接触的统计相关软件从表面上只有WORD和EXCEL,而这两软件往往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介绍的,在统计学课程中几乎不作介绍,导致不少高职院校学生没有意识,更不会使用甚至根本不知道大多数普通函数计算机都具备的求和、平均、方差和标准差、相关系数等统计功能键,这也限制了很多学生不会运用统计学思维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身边遇到的实际问题。目前许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基础差和实训条件不够等的限制,教师在讲授的统计知识内容的时候主要围绕描述统计和简单的推断统计,而对于分析社会问题的多元统计方法在课堂上涉及不多,另外目前高职可用的教材中也缺乏统计软件相关理论知识的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统计软件进行实际问题的操作时增加难度。
(三)缺乏校企合作
在我国目前国情环境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很难找到利益共同点,所以实训条件、实训项目等受到限制,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在安排该课程教学时偏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课时所占课时比重偏低,对开展社会调查的活动仅仅局限于本校学生,并没有跨出校门,更不能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市场调研公司、市场咨询公司以及企业建立协作和参与机制,导致学生在学习统计和运用统计之间不能较好地衔接。
四、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和政府对统计工作者要求较高,不但要求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理论与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能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挖掘,从而为企业、政府的决策使用者提供正确、快速、全面的数据支撑资料。为此,作者结合十多年的统计教学经验,对统计学课程在教学中的改革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着重介绍统计方法的应用
统计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加之统计学课程的课时限制,所以应该着重介绍统计方法的在实践中应用。因此,教学中设计并引入好的统计项目,然后从项目中的数据来源入手,着重介绍现成数据如何收集,若项目中没有现成的数据,则如何采用不同的调查组织方式开展数据的搜集活动?怎样组织学生设计调查方案?怎样开展调查活动?怎么做好调研员等知识内容就被引出来,从而让学生产生对统计课程学习的兴趣;若采用抽样调查,则会涉及到样本单位数的如何确定?抽样框如何取得?如何才能保证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如何减少抽样误差等。当然,对高职院校学生除了介绍传统的统计方法外,还是有必要引入国外比较通行的、实践证明有现实应用价值的一些统计方法,比如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以提高统计方法的可学性和运用性,为高职院校学生踏入社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故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可根据专业的特殊要求、课时的安排情况进行适当的改革,而且重点体现统计方法的有用性和可行性。
2.在教学内容中增加Excel软件的运用能力
目前在实际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把Excel软件作为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而是认为计算机基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然后让学生在课外自行复习和运用,这样效果就大打折扣。作为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将Excel应用软件作为统计学课程的实训内容,增加实训课时,提高学生的Excel基础应用、Excel函数、Excel图表与图形以及Excel数据透视表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统计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应该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兴趣。例如在课程教学中以“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同时挖掘学生学习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团队合作、增强沟通交流,并与就业接轨,全方位、全过程提高学生素质等,打破了僵化死板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开发思维能力、竞争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应用思路,强化了学生的统计思维。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社会经济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其表现的各种数据信息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在实践中去寻找各种异常出现的原因,而且也要求学生能对事物的关联、因果、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数据处理态度,同时增强学生创新统计思维。为此,在开展社会与企业实践活动时,建议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再来选择和确定实践课题,当然,研究课题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如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调查,也可以是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如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统计监测研究。因此,在学院“会-站-室”的整体框架下,在学院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下,在系专业共建委员会的有力支持下,通过加强与当地的统计局、市场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企业等单位之间的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统计实践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美感,感受统计的在生活中的乐趣。
(四)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方法
篇6
关键词:统计理论研究 社会现状 注意要点
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立足点是什么?笔者个人认为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上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经济发展日趋走向全球化。这样广阔的社会大环境,促进了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良性发展。中国
一、 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社会现状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优越性在于既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又能有效地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将二者有机地统一。统计工作,是对经济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为经济的管理提供信息参考,这不仅仅直接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了服务,还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因此,统计理论的研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统计理论的研究方向是科学合理的,依据有以下这样三点:
(一)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僵局已经被打破。现在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我国的统计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以往的那些教条主义、门户之见等等都已经不存在,统计理论的研究环境是好的。
(二)统计理论的研究范畴越来越广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让资源、信息、文化等实现了有效地共享,对统计理论研究是十分有利的。比如,当前国际社会对统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统计研究提供了许多借鉴。
(三)我国统计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我国统计调查模式、统计核算体系、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参与决策能力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我国统计理论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我国统计理论研究处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但其研究工作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理论的不完善、实践的不充分等等。
二、我国统计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统计理论研究存在哪些问题呢?主要是表现为统计理论的不完善、统计信息的失真、统计研究体制的不健全等等,这些具体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与一个因素相关联,就是统计理论脱离统计实践。
首先,必须明确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两者的关系。理论是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服务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的哲学观,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也当如是。
其次,理解当前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的关系。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各个方面都处在发展的初期,统计理论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实践工作的限制,理论的发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都存在局限。
还有,统计理论研究对统计实践的指导作用还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影响。在实际生活中,统计信息能被利用以及利用的程度,统计人员是否被重视以及重视的程度,关键是受社会环境如何变化,而不是统计理论如何高明,而我们经常看到的统计信息失真现象,这根本不是通过统计理论研究能解决的问题,它属于一个社会问题,只能通过严肃的执法来解决。
三、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注意要点
(一)继承和发展我国现有的统计理论。过去对统计理论的轻视导致理论的实践性并不强。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统计理论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比如这些统计理论:
1.数理统计学的研究和应用,包含自然技术领域里的应用和社会经济领域里的应用。
2.核算统计研究,运用了一些概率统计方法,还运用了大量的非概率核算方法。这些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地运用,比如一些有关普查、全面调查活动,平衡表和经济账户的处理等等。
统计理论的发展和备受重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数理统计学术组织的权威性。当前统计理论在方法上日益丰富,对宏观调控、企业管理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也日趋突出,但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统计学会,却是一个数理统计学术组织,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数理学派观点在统计学界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提醒我们,国际统计学会是一个倾向性极强的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它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也就是说,中国统计理论研究和核算统计工作的方法是先进的,有许多经验具有在国际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二)重视借鉴他国理论与创新本国理论。我国经济发展走过了艰难的摸索时期,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也包括借鉴他国文明成果。统计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研究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如地域政治、文化传统、经济结构的深刻影响。另外,还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在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还要大胆地引进与借鉴外国经验。我国统计理论现有的成果,是离不开对他国优秀理论的吸收。以后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对他国的借鉴。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独立性、平等性的特征是共通的。这就决定了对他国优秀成果的利用是可行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懈动力,也是统计理论研究发展的动力。在统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里的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在本国原有理论基础上创新;二,借鉴他国理论进行创新;三,将本国理论与他国理论相结合进行创新。总之,一切有利于统计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着运用的。创新,这是理论研究要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
统计理论研究离不开理论基础,更离不开实践活动,在对我国统计理论进行研究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对统计理论进行创新性研究。
中国-
参考文献:
[1]周志眉.数据挖掘与统计理论[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篇7
关键词:数理统计;西方统计思想史;数量经济学;贝叶斯
一、古典统计学时期
古典统计时期统计学同时存在不同的两大学派,在这种情况下,争议是必然的,但他们之间的争议并未在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之间爆发,而是通过内部纷争表现的。随着政治算术学派的发展,其计量思想冲击使得国势派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哥根廷大学教授为代表的正统派,他们坚持统计研究要以文字记述为主,另一个是以克罗姆为代表的图表派,主张在文字记述的基础上,接受政治算术学派所提倡的计量方法的思想。图表派和正统派的矛盾在十九世纪初期终于爆发了,正统派指责图表派的表式统计是没有方法的大杂烩,没有形式,只能沉迷于表现;而图表派则坚持认为,正统派只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能真正意识到能真正反映客观事实的图表和数字的重要性。克尼斯指出,虽然统计学的命名最早是由国势学派提出的,但国势学派没有统计学之实,它仅仅是关于用文字记述国家事项的“国家记述学”,并且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目的与历史学相一致,所以应该把它被归为历史学,而政治算术学派属于以新任务、新方法的方式提出的新的观点,因而政治算术学派才是真正的统计学。克尼斯的论证宣告了政治算术学派在此次思想交锋中取得胜利,结束了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长期以来的争论,同时也为统计学界指出了未来统计学的发展方向。
二、近代统计学时期
到了近代统计学时期,比利时统计学家凯特勒同时融合了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的思想,并在计量思想的基础上引进概率论的方法,将统计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近代统计学发展的起源思想,开辟了统计学的新时代。
十八世纪中后期,起源于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将其研究中心转移到了欧洲,政治算术学派在保留自身研究方法和内容的同时,吸收了国势学派的研究目的形成新的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的开创之作就是克尼斯在在解决政治算术学派和国势学派争端时发表的《作为独立科学的统计学》,在这篇著作中克尼斯确立了统计学作为独立社会科学的地位,随后恩格尔支持并发展了他的统计理论。恩格尔认为统计学是根据合理的观察,从而描述一定时期人类社会的组织和状态以及这些组织、状态的变化的一门科学。在克尼斯和恩格尔的统计思想基础之上,德国统计学家梅尔总结了当时统计学界在各个方面取得的学术成果,建立和完善了社会统计学派的理论体系,由此社会统计学派又被人们称为梅尔学派,该学派认为统计学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揭示社会现象发生变动的原因和规律,基于此,该学派将统计学定义为研究规律性的独立实质性社会科学。并且他们提出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分为自然和社会,将其从存在形式分为总体与个体。
在社会统计学派发展的同时,留在英国本土的政治算术学派开始朝着数学方面发展,形成了旧数理统计学派。作为旧数理统计学派代表性人物的高尔顿比较擅长用统计方法研究生物进化(这主要受其热衷于科学研究和统计调查的父亲以及研究生物的表哥达尔文的影响),他在其创办的杂志中首次提出生物研究中所使用的统计方法论为生物统计学,并在生物实验中建立了若干新的数理统计概念和方法,诸如“相关”“回归”“中位数”等。旧数理统计学派在方法上主要使用数学、概率论的方法,在搜集样本资料时,更倾向于使用大样本观察,这与他们的生物统计研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该学派的出现实现了统计学从实质性到方法性的转变。
三、现代统计思想
到了现代,戈塞的出现为旧数理统计学派走向新数理统计学派提供了基础,其实相比于他的原名,他的笔名“student”更为人所熟知。在戈塞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统计认识思想的核心是大量观察法,依靠大样本统计来研究问题,然而他提出大样本统计方法并不是适合于所有的情况,有时候受客观原因的限制,有的实验很难进行多次,所以人们只能从少量的观察得出结论,这一思想构成了后来形成的小样本理论的基础。该统计思想的出现也拉开了新数理统计时代的大幕,实现了数理统计学从描述性统计学向推断性统计学的划时代的转变。
贝叶斯学派的思想源于1764年贝叶斯发表在伦敦皇家学会的遗作《An Essay Solving a Problem in the Doctrine of Chance》,在这篇著作中,贝叶斯提出了贝叶斯假设、贝叶斯公式以及参数的后验分布密度等,从思想的呈现到贝叶斯得到广泛的认可,期间经历了近200年的历史,原因就在于贝叶斯统计思想与经典统计思想之间存在很多分歧。他们之间的分歧基础就在于统计学中对“概率”的理解,即“概率”的定义是客观意义下还是主观意义下。概率的存在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某系统的内在特性,该特性不依赖于人们对系统的认识,即属于客观意义下;第二是对某一说法的相信程度的度量,这是在主观意义下的解释。经典统计学坚持认为概率是客观意义下的,而贝叶斯统计在经典统计中概率意义基础上,扩展了意义的外延,即在包括第一种意义的同时加入了第二种意义。基于统计学中“概率”定义的不同理解,引发了这两大学派在统计推断以及推断逻辑方面的更大分歧。
贝叶斯统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主观”的导向问题,受到了经典统计的批判,但实践领域的成功应用证明了贝叶斯统计对统计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贝叶斯统计的发展扩宽了统计学所研究问题的客体,使得统计学的应用范围扩大到很多不能大量重复实验的领域。同时贝叶斯统计不仅开创了新的统计推断形式,而且解决了经典统计中的“两难推断问题”。
四、小结
在21世纪的今天,统计专家有各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哪一种统计思想在解决问题中占有支配地位,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统计学一定会在解决问题中更加趋于完善,在解决问题中留下更适合的。(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
参考文献:
[1]窦雪霞.统计思想演化的哲学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
[2]郭海明.浅谈几种常见的统计思想[J].中国统计,2015(6)
[3]姚波,张凌翔.数学给了统计学什么[J].中国统计,2005(1)
[4]窦雪霞.历史视野下的统计学内涵思想分歧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5)
篇8
【关键词】孕期营养指导; 围产期孕产妇保健;应用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49-02
孕产妇在怀孕期间的营养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大多数孕产妇在妊娠到分娩期间,均比较重视对营养元素的摄入。但是,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孕产妇虽然知晓营养摄入的重要性,却不知如何才能合理、科学地保证营养的均衡。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饮食不科学、不合理、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充分的现象。因此,临床对孕产妇围产期的保健工作中,加强对孕期的营养指导工作也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3年6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待产的孕产妇126例,年龄在21―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4.38)岁;孕周在28―35周之间,平均孕周(32±1.16)周;其中,初产妇114例,经产妇12例。
将126例孕产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3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孕次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63例孕产妇于围产期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导孕产妇及其家属对饮食、生活、活动等方面的相关事项进行注意,以规避突发状况。而研究组63例孕产妇在围产期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再给予孕期营养指导:首先,以我国2007年所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作为参考依据,结合每位孕产妇饮食习惯、及饮食禁忌、体质重、胎儿生长情况等方面的不同,制定出个性化、针对性的营养饮食方案。其次,在饮食方案制定之后,指导并电话追踪每位孕产妇的执行情况,并强调其对鱼、禽、虾、肉类食品、含钙食品、高纤维食品、黄绿色蔬菜、含碘食品的摄入,并减少孕产妇地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以保证营养吸收的科学、合理、均衡。再次,在定期对孕产妇进行围产期检查时,询问孕产妇及其家属对营养饮食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针对不合理的饮食现象进行纠正与指导,并定期调整三大热能及各种营养的比例供给,促进营养指导工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其营养指导与监测直至到孕产妇分娩结束为止[1-2]。
1.3评定标准
采取相应的仪器设备,对两组孕产妇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的摄入量进行检测,并对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身体状况等指标进行统计与对照。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在P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孕中期营养元素的摄入量对照
研究组蛋白擀、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脂肪摄入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体的营养元素摄入均比对照组更加科学、合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身体状况对照
而研究组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身体状况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组 63 1(1.59) 3785±272.63 48±1.32 7.48±0.06
3讨论
妊娠属于一个漫长且比较复杂的过程,孕产妇不仅要保证的自身所需营养的摄入量,还需保证给体内胎儿能够供给充足、合理的营养,因此,保证孕产妇孕期营养的均衡十分重要。但是通过对实际的现象分析,我们也可发现,很多孕产妇虽然也注意到了孕期营养的重要性,但对其详细的营养知识比较缺乏,未能进行深入了解,且部分孕产妇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有偏食、挑食、饮食不合理、营养补充过剩一系列不科学的饮食现象。这种情况下,不仅会对孕产妇本身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到胎儿的身体健康,并容易导致诸多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基于此种现象,在围产期加强对孕产妇的营养指导工作也十分重要,相关的医护人员需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并将其落实到位,督促孕产妇营养摄入的均衡、合理,才能真正地保证母婴的安全与健康[3]。
综上所述,在围产期孕产妇保健工作中,除了要重视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以外,还需给予孕产妇合理、科学的孕期营养指导,才能有效保证孕产妇营养摄入的合理性,以及孕产妇自身健康与新生儿发育的良好性。
参考文献
[1]胡伟.孕产妇围产期的营养注意和身体调节[J].当代医学,2013,19(24):38.
篇9
例如:在《统计》这一章的章首语是这样的“灯泡厂要了解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需要将所有灯泡逐一测试吗?保险公司为对人寿保险制订适当的赔偿标准,需要了解人口的平均寿命,怎样获得相关数据?国际奥委会2003年6月29日决定,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日期将比原定日期推迟两周,改在8月8日至8月24日举行。原因是7月末8月初北京地区的气温高于8月中下旬。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呢?现实生活中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国家经济运行状况、人口普查、市场调查及天气预报等。如何科学、合理地收集数据?怎样分析和研究数据,对一般情况作出估计?”这告诉我们这一章学习的重要性,也告诉我们这一章将教我们如何用部分来估计整体的,用一段时间内以前发生过的现象来估计这段时间内即将有可能发生的现象。因此,只有科学、合理地收集数据,才能对一般情况作出估计。
一、章首语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无疑地,数学课堂教学应积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深奥,每堂数学课都对学生具有新鲜感,如能在引入新课时,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二、章首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章首语的运用使学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本章产生好奇,这一章讲得是什么知识?教给我们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产生想要学习这一章、学好这一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数学作为中学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章首语的运用自然是学习方式的一块主阵地。
篇10
一、突出统计学的思维
统计学涵盖范围很广,其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可以通过对整体中部分数据的分析,发现整体数据的性质。由于数据的统计结果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因此,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这也是它不同于定性思维的主要表现。但统计思维与定性思维作为人类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对人类进行数据分析与整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人类应对大自然事物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与存在性。统计学作为概率统计中随机变化的重要描述,对人类进行数据分析及结果统计中规避失误风险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使学生明确及了解统计知识的特点及作用是现代统计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重要统计数据的合理分析,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知识的作用,帮助学生明确统计学思维与定性思维的不同。如教师在进行“运用样本数据对整体进行估计”的教学时,可通过引入具体数据,使学生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明确样本数据的随机性与关联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抽样方法的合理性对总体概率具有一定影响,也就是说,选用的抽样方法较合理,那么,样本数据的信息就能够充分反映总体变化趋势与性质,对人们解决概率性事件具有很大帮助。
二、教学具体生活案例的引入
为了帮助学生对不确定事件发生概率进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实际的生活经历来实现。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数据处理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概率学知识的基本思想,使“概率与统计”知识在生活中具有更强的广泛应用性。如教师在进行“最小二乘法”的课堂教学时,通常会采用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最小二乘法”进行基本的介绍及解释。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实质的不理解,还不利于学生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可通过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举例,让学生对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散点图的整理与分析,从而发现不同的数据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变量关系,这时教师再引入“最小二乘法”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线性回归方程,完成“最小二乘法”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对教材及概率事件进行案例收集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数学学科,还应加强对其他学科中有关概率事件案例的收集,同时强化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引用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率与统计”知识。
三、注重对随机概率现象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