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产业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 农村文化;文化发展;引导;支持

[中图分类号] G12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1-067-3

一、农村经济机制影响着农村文化

(一)我国农村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滞后于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步伐

究其原因,虽有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原因。它包括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用于文化发展的资金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农村经济机制问题,经济机制的运行会影响上层建筑的文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经济体制模式上来看,经历了天然经济、自然经济、集体经济(计划经济)等阶段。我国农村自实行承包制改革以来,经济模式逐渐转向商品经济,但是不完全,因为从农田、农业经营里的收获大都是自给自足的。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农村经济没有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农村家庭既是社会机体中的一个元素,又是一个生产单位经营实体,在外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农村却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从事经济生活。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力集团,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人财物得到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模式。

(二)农村经济机制制约着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的劳作方式、休闲方式、居住环境与城市相比有很大区别

农民的文化生态跟农耕习惯密切相联,市场经济往往会打破传统农耕习惯,这样就会给农民在节庆、祭祀、休闲期间的文化活动造成影响;市场经济带来的新文化意识也和农民传统的文化意识发生碰撞,比如竞争意识、个性意识、利益意识等都会给传统的乡风民俗造成影响。

二、发展农村文化产业需要政府引导、扶助和支持

(一)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引导、扶助和支持

引导、扶助、支持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文化意识上,“文化下乡”送去作品,活动和服务是必需的,但文化意识是直接送给农民的“造血”功能。如果兴办文化产业振兴农村文化发展的意识深入到农民的心坎里,必然会爆发出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除了文化意识之外,文化部门的引导、扶助、支持最好的途径是典型示范。农民是讲实惠的,同时农民最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当农民群众目睹到文化产业既能带来经济实惠,又能使人们享受到愉悦的文化生活,就会迸发出高涨的热情,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创办。在信息、人才、物力方面,文化部门应该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帮助选项目,立项目,想方设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文化产业的起步、举办过程中,文化站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站是国家最基层的文化机构,最了解本乡本土的文化资源,熟悉乡情民俗,掌握文化人才的状况,能够代表政府规划具体目标和事项。在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选准优势产业项目,协调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等具体事项中尽职尽责。

(二)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最需要政府给予政策的宽松环境

农村文化建设本来就是政府的应有之责,它无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突出成效的举措。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农村文化产业。政府的支持从很大程度讲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农民企业家和城里的企业家在农村广阔天地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农民群众自己筹资举办文化产业,同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规模小的产业、个体户减免等优惠。基层政府还应在资金、土地、房屋建筑使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切实帮助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

(三)农村社会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才标志着我们党提出的宏伟目标真正实现

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之一是文化,农村文化建设得怎么样,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农村社会不仅源源不断地为工业为城市提供着生活资料,还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精神文化生活养料。街头巷尾的腰鼓、秧歌、舞龙,节庆、婚庆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场面和仪式,从其本源看,都是来自农村广阔土地滋生出来的文化。我国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许多镜头是中国的群众文化场面,其中不少是乡间民俗文化的聚焦。因此,农村搞文化产业前景大有前途。

三、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文化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在坚持公益性事业的前提下,努力尝试文化产业途径

农村文化产业化,既是适应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状况,又是适应农村经济历史发展状况的一种正确的选择。农村文化产业化建设,不同于一般定义上的文化产业化。它是以产业为手段,适应目前的农村经济状态和今后发展趋势,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目的,焕发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鉴于此,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孕育着机遇,也开辟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我们可以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看到农村文化蓬勃开展的景象,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延续发展,还不断增添新的文化活动项目,诸如乡间舞会、趣味竞技、产品演示、农艺赛事等。那里的农民不仅有着文化生活的欢悦,还吸引着城里人感受乡村文化的乐趣。事实证明,是市场经济把农村经济引入了产业化、规模化,并从文化观念到文化活动运行模式都适合了农村经济体制。而我国农村经济同全社会的市场经济相比,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从农村经济的模式程度看,还没有达到产业化、规模化。但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文化要发展,我们应该把眼光既放在农村经济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模式相互衔接融合的背景和条件下,也要放在农村经济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看农村文化如何发展。

(三)以产业运作方式,挖掘、搜集、整理、再现民俗民间文化的作品和活动

事实上,我国的民俗民间文化通过产业的方式展开已有了许多成功的先例,比如剪纸、年画、各类民俗文化艺术节等,都是通过产业的方式保持了民俗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的产品和活动,如果将这些产品和活动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起来,不仅会给农村的文化经济带来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民俗民间文化的瑰宝得到保存和发扬广大。如果我们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许多民间艺人和精熟的制作者,必然焕发出他们的艺术热情,从而带动了一个村落一个乡镇的文化生活活跃和兴旺。民俗民间文化作品和活动非常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的潜力,我们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住机遇,以产业的方式使我们的民俗民间文化得到弘扬。

(四)旅游文化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增长点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把农村文化活动与当地旅游文化结合进来,这不仅有利于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也能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的要求。在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对城里人来说,了解农村只不过是沿途的乡村风光或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乡村景象,其实秀山秀水田园风光都在乡间的深处,“白云深处有人家”,恰切地反映了真正的农家秀美风光其实在那僻远的深山幽谷、村寨田间。农村的旅游文化前景广阔,农家游的庭院民宅风土人情,生态游的山水林木景深曲径,美食游的大铁锅煮出的饭、炒出的菜,风俗游的民风香淳奇妙天然等等。旅游是人们的天性所致,是人在工作繁忙中放松自己,去领略风光世界,去感悟大自然,与多姿多彩的世界交汇是非常恰切的文化形式。我们的农村文化为什么不充分发挥旅游文化形式,使农民的文化生活有新的亮点和突破呢!

(五)让民间艺人成为农村文化产业运作的团队

在农村有许多节庆、民间庆典仪式和民间文化仪式,这些活动大都由一些老艺人、匠人来主持,许多群众都愿意参加这类活动。如果将农村中的文化人才资源聚集起来,形成产业运作的团队,这既能使农村文化有经常性的活动组织,又方便和促进农民文化生活和谐健康的发展。农民的节令庆典,农村政府及各部门举办各种主题的庆典活动和宣传活动,农户的婚娶、生日庆典,农村企业、个体户的开业庆典等,这都需要文化团队以文艺的形式张扬声势渲染气氛。在农民群众中有不少会吹拉弹唱,能歌善舞的人,有不少善于组织、主持能写会说的人,他们热衷于文化活动,他们希望能组织、协调起来。如果把农村的文化艺人巧匠组织起来,以产业经济的方式运行,不但保证了这些人的经济收入来源,文化团队的稳定和文化活动的连续持久,还能使民间文化活动的规模扩大,农民群众自然会得到文化生活的充实。

(六)开辟文化产业项目要适应科技进步的步伐

运用科技进步是开辟农村文化产业领域的一大成功经验。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发展较快,也尝到了实惠。近几年,许多青年农民群众用数码摄像机为当地政府举办的各种主题庆典活动、文化部门举办的民间艺术活动、农户婚娶、生日庆典等。拍摄MTV、DVD、VCD片,不但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而且也赚了不少钱。在拍摄秧歌、腰鼓、春节社火、地方小戏中,农民群众不请自来,义务当演员,场面十分热闹。为购置拍摄设备,许多农民还自愿捐款捐器材。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得到启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青年一代新的文化时尚,会给农村文化带来新的视野,同时也为农村文化产业开辟了新途径。科技带给农村的不仅是经济的进步,同样也给农村文化注入了新的发展生机。

另外,如工艺美术厂,电影流动放映服务,文化艺术培训班或学校等,都是很好的文化产业模式。通过以上几种模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村文化产业是可行的、有效的,只要重视是容易兴办发展起来的。农村文化产业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够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巩固和壮大农村社会主义阵地起到促进作用。农村文化产业必然会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历史性创举,我们应该从现在起精心培养,呵护支持,使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备内容。农村文化产业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能够使我国的农村文化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成绩。随着农村文化产业向农村大地兴起、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必将充满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刘吉发.文化产业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7).

[2]邹广文,徐庆文.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8).

篇2

>> 宣城市宣州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蓟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研究 毕节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探讨 中部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蓝田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培育路径 礼泉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水县苗木花卉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呼图壁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彭泽县苗木花卉种植产业化发展道路初探 郯城县苗木花卉业发展优势及对策 农村苗木花卉业发展优势及对策 山东省苗木花卉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 苗木花卉矮化注意六点 苍南花卉苗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长春市新立城绿鑫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 农安县福学苗木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 等 2015年上半年济宁市苗木花卉情分析报告 2007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圆满闭幕 2008第六届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举行 南召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

[3]安源区花卉苗木科技特派团.安源区花卉苗木产业调研报告[R].萍乡:安源区花卉苗木科技特派团,2015.

[4]易金生,陈劲松,罗帮宏,等.常德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12,39(6):88~90.

篇3

关键词 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限制因素;对策;吉林榆树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057-01

玉米是榆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连续9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但与世界玉米高产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其玉米单产还是比较低的。为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对榆树市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制约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

1 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1.1 玉米生产概况

榆树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之一,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平均海拔为157~220 m,年均温度5.6 ℃,无霜期135 d左右,年均降水量500~700 mm,年均日照时数2 654.2 h,≥10 ℃有效积温2 860 ℃,是春播玉米的主产区。榆树市28个乡镇街道,有耕地35万hm2,常年种植玉米30万hm2以上,2012年全市玉米总产量达239.285 1万t。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有先玉335、郑单958、良玉99、利民33等,杂交玉米良种普及率达到100%。

1.2 玉米用途及供求情况

一是玉米加工业。以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吉粮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荷兰帝斯曼公司为依托,使玉米产业基地生产的玉米进行初加工成淀粉、化工醇、L-乳酸、聚乳酸等产品,再深加工成医药、食品添加剂等高端产品。年消化玉米200万t。二是过腹转化。以四海食品有限公司、长春汉德食品有限公司、长春隆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年可实现屠宰加工生猪150万头,肉牛10万头。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玉米过腹转化的大量增加。2009年榆树市生猪发展到320万头,牛发展到117万头,家禽发展到4 500万只,年转化玉米55万t,转化秸秆120万t,推进玉米产业发展。三是青穗销售。小部分农户与榆树市粘玉米加工企业签订合同,种植糯玉米,由其以0.4元/穗左右的价格收购,纯收入10 000元/hm2以上。四是口粮消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作为口粮的消耗量逐年减少。

2 玉米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2.1 品种杂乱

目前,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已经认识到选择优良种子是实现增收的关键和前提[1]。因其对高产优质良种认识增强,造成种子经营企业多方引种,使品种出现多乱杂的现象。目前市场在售的玉米品种多达上百种,品种出现多乱杂的现象,农技指导困难,无法实现良种良法,制约玉米产量的提高。

2.2 干旱少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榆树市处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雨量500~700 mm,分布不均,春、夏伏旱经常连续发生。同时,榆树市大部分玉米种植区均无灌溉设施,属于传统的“雨养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

2.3 玉米连作,水土透支

土地承包到户以来,玉米作为榆树市的主要种植作物,多是单一连作,虽说玉米较耐连作,但持续性连作,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水土流失严重,保肥保水能力弱,肥力下降;加上农民施肥技术水平低,致使土壤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玉米生长条件恶化,极大地限制了玉米产量的快速提高[2]。

2.4 农技服务力量薄弱

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从事生产的多为老、弱、病、残者,其文化程度一般较低,虽说能够认识到先进实用技术带来的效果,但在应用中经常是对技术掌握不到位;而农技部门力量有限,不能做到跟踪服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5 产业链条短

玉米属于多功能的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都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和很长的产业链[3]。在榆树市的玉米加工业中,虽然以中粮为代表的深加工企业在玉米深加工产品开发方面处于世界前沿水平,但在整个玉米加工业中为数不多,多数加工企业还处于初加工阶段,在玉米加工产品的结构中,淀粉仍占很大比例,这就意味着玉米加工业中初级产品仍然占据主体地位[4]。

3 发展对策

3.1 稳定玉米种植面积,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目前,在玉米超高产品种及栽培技术还有待突破的情况下,保证玉米种植面积是促进玉米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同时,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力量,把先进实用的种植技术送到田间地头[5]。

3.2 健全玉米产供销信息网络

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最新手段获取玉米生产、经营的信息,有利于及时与相关专家进行科技咨询和技术交流等;把技术推广、科技研发依托给农业科研院所,将科研、技术、品种、示范、推广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3.3 用地养地结合,重视培肥地力

玉米平均单产水平偏低可能不仅仅是品种问题,高产也来自于较好的土壤条件。要提高玉米产量,就应该重视土壤培肥。以秸秆还田为突破口,用地养地相结合,实施沃土工程,建立持续的用养地观念,才能提高榆树市玉米单产水平。

3.4 筛选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

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剧、土地流转等集约化现象的日益突出,筛选抗病、耐密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品种已是大势所趋。榆树市农技服务部门应做好试验示范,引进适合该市的良种良法,实现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简化栽培,保证榆树市玉米产业的发展[6]。

4 参考文献

[1]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等.公主岭市玉米产业发展现状[J].现代化农业,2011(5):17-19.

[2] 郭庆海.吉林省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玉米科学,2011, 19(5):128-133.

[3] 王永宏.美国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25-29.

[4] 张世煌,李少昆.国内外玉米产业技术发展报告(2009年)[R].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篇4

园林花卉

(1)攀西地区荚蓬属植物资源 潘天春 李佩华 梁剑 罗强

信息荟萃

(5)重庆市财政突出“五大重点”耕作美丽乡村 无

园林花卉

(6)自贡彩灯公园规划设计探析 张军昌 张建林

信息荟萃

(12)重庆市农产品将建“户口档案” 无

园林花卉

(13)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邹敏 刘奕清 先旭东

信息荟萃

(16)重庆市南川区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无

园林花卉

(17)升钟水利工程废碴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罗建碧 邱建华

(21)华北地区盐碱地白玉兰栽培技术 桂炳中 徐现杰 马晓辉 黄韬 及瑞芬

信息荟萃

(23)重庆市永川区扎实推进六大农业产业发展 无

园林花卉

(24)影响市街桂花开花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马跃 刘华敏

栽培与植保

(26)乌皮樱桃大棚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唐元华 张敬

(29)浅谈全膜玉米在榆林市榆阳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飞宇

(31)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效果初报 张亚东 胡成香 周远秀 袁文斌 谭监润 冉峰

(32)“水稻-大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许洪富 杨秀洪 郭忠印

(35)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郑良永 郑龙

(38)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淑兰

(41)云阳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李大成 黄丙春

产业发展

(42)重庆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唐双福 史思茹 黄永东 唐维超

(46)柳江县青花梨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梁志全 喻忠刚 韦初举 韦启光 梁丽梅

(50)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产业化发展思考 彭南飞

信息荟萃

(52)重庆市农委五项措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稳 无

产业发展

(53)梁平县黑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方绪彪 刘兆俊

农业经济

(56)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 黄晓容 周杨 王金涛 张东 黄静

(61)试论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 程勇

(65)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 樊兴丽 布海东

(68)酉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修文 冉强

&nbs

p; (71)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城乡统筹

(74)巫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思考 王继平

品种推介

(77)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 邓武明 周燕 文凤君 黄华磊 唐尚同

信息荟萃

(78)第三届重庆采茶节开幕 无

品种推介

(79)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栽培技术 谷九益 胡道荣 陈兴瑜

农事月历

(81)重庆市3月农事建议 无

(84)陕西扶风县瑞欣果树苗木专业合作社 无

编委/专家风采

(85)编委风采 无

(85)专家风采 无

篇5

>> 四川藏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四川藏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四川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初探 四川发展文化产业大有作为 手机动漫是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四川文化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基于突变级数的四川省革命老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静态评价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四川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论四川藏区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困境 四川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强化四川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升级的途径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四川古建筑现状初探 四川省甘孜藏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决策 四川甘孜藏区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四川藏区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透析 四川藏区扶贫项目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 四川藏区稻城县水利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四川新闻网,2012-8-1

{3}实施“155”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EB/OL],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14-06-17.

{4}{8}戴维・思罗斯比(David Throsby)著.王志标 张峥嵘译.王志标校.经济学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6}大卫・赫斯蒙德本(David Hesmondhalgh)著.张菲娜译.文化产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米尔恰・伊利亚德.晏可佳,姚蓓琴译.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郑长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2013)[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41)

篇6

关键词 蚕桑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四川宜宾

中图分类号 S88-9;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03-02

蚕桑产业是宜宾市“十二五”规划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是丘陵山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业产业。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战略推动下,宜宾市蚕桑基地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养蚕科技水平大幅提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初见成效,产业化经营体系基本形成。经过近几年发展,宜宾市已成为四川省三大优势蚕区之一[1-2]。

1 宜宾市蚕桑产业生产概况

2012年,全市蚕桑面积2.70万hm2,全市蚕桑发种量37.76万张、总产茧量13 443 t(表1)。桑园规模、发种量、产茧量全省排名第2,全市蚕桑综合产值10.7亿元(含桑园综合开发),促进农民人均增收25元。蚕区主要集中在高县、珙县、兴文县和宜宾县4个“万担茧县”,占全市蚕茧总量的95%,其中,高县和珙县分别产茧5 500、5 000 t,分别位居全省基地县第2、3位。全市有养蚕乡镇100个,其中产茧50 t以上的乡镇37个,发种量、产茧量分别占全市的91%和91.7%;有养蚕村687个,其中产值上100万元的村147个;有养蚕农户6.3万户,其中年收入5 000元以上户2.85万户。

2 宜宾市蚕桑生产优势

2.1 适宜的自然社会环境

宜宾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湿度大、日照少、风力弱等特点。全市年均气温15.0~18.3 ℃,无霜期335~355 d,年降雨量850~1 500 mm,年日照950~1 180 h。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的气温分布十分符合蚕儿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有利于多季节、多批次养蚕。宜宾的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其中丘陵、中低山分别占全市面积的45.3%、46.6%,平坝占8.1%。因受地势、地貌,特别是垂直高差的影响,立体气候和区域小气候明显,十分利于桑树生长。同时,丘陵山区的石漠化区域及“馒头山”区域,亦为蚕桑产业发挥其生态效益提供了地理条件,兴文县已成为全省5个首批进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范畴的县市之一。宜桑宜蚕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宜宾市具有悠久蚕桑产业历史,如今其茧丝产量与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

2.2 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宜宾市具有扎实的蚕桑产业生产历史,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1982年以前,原宜宾地区18个县的蚕茧产量达11 350 t。1982年以来,宜宾市丝绸行业几经市场的起伏和体制的变化。期间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领导下,以协会为纽带、部门协调整合、企业团结合作的产业运作模式,注重生产投入、收购环境和利益调整,坚持价格稳定、蚕农增收、企业增效,确保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没有出现因市场起伏、体制变化而导致的生产滑坡、蚕农利益受损、挖桑毁桑的局面,有效地促进了行业协调发展。经过全市蚕桑产业干部职工及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宜宾市蚕桑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珙县与高县先后被确定为“东桑西移”优质蚕桑基地、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蚕桑基地。

2.3 有利的产业发展政策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战略,“东桑西移”后续工程也将继续实施,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落户四川省宜宾市,同时,蚕桑被四川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为“十二五”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省农业厅千亿增收工程,宜宾把蚕桑列入优势特色产业、丘陵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的骨干产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校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等系列政策措施,将助推宜宾市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4 现代蚕桑建设步伐加快

宜宾市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强县从无到有,逐步扩大。其中,高县已经被四川省政府认定为现代蚕桑产业强县,2013年,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统一安排部署,正在申报高县为第2批四川省现代蚕桑深化提升县。部省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宜宾市已经获得部省认定的蚕桑产业农业标准示范区(种植业)4个。2011年开始启动在高县、珙县等9个乡镇、52个村相对集中连片的“宜宾市丘陵山区6 666.67 hm2循环高效产业带”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万亩亿元”、“银珠新村”、“桑树改造馒头山”、“桑树治理石漠化”等生态高效示范带动模式初步建立。

2.5 产业经营机制不断完善

全市现有11个蚕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2个省级(高县立华蚕茧公司、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4个市级、5个县级。产值过千万6家,过亿2家。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蚕农”、“公司+协会(合作社)+蚕农”等模式带动全市106个乡镇、683个村、6.3万农户栽桑养蚕,确保蚕桑基地巩固和生产发展稳定。高县立华蚕茧公司是集种、桑、蚕、茧、丝、绸“一条龙”的龙头企业,珙县智溢茧丝绸公司是集种、桑、蚕、茧、丝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且2家公司同时具备丝绸后加工能力。宜宾市通过几年的探索与示范,在桑园内套种花生、土豆、红苕、蔬菜、黄豆等作物;同时利用桑枝条生产食用菌;桑叶茶、桑果酒、雄蛾酒、蚕沙复合肥、保健枕头等产品已经开发上市。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的“桑、蚕、粪、沼、菜(经)”等种养加循环蚕业模式,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延伸。

2.6 蚕桑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全市坚持贯彻落实蚕桑标准化生产技术,努力推进桑树建园“一步成园”标准化、小蚕共育化、大蚕室外省力化、上簇方格簇自动化、消毒防病专业化、桑品种优良化的“六化”建设,养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市小蚕共育面达81%,大蚕省力化蚕台推广面80%,方格簇推广面85%,自动化上簇推广面30%。全市平均单产534 kg/hm2,优质茧比例达到75%以上。蚕桑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拓展,2012年种植桑技食用菌逾145万袋,桑园间、套种经济作物逾4 666.67 hm2;桑叶茶、桑果酒、雄蛾酒、蚕沙复合肥、保健枕头等产品的开发上市,使农民增收4.57亿元。蚕桑产业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开始得以体现。

3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方式现代化差距较大

长期以来,蚕桑生产一直还保持着传统的家庭生产方式,以手工操作为主,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现代设施应用少,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得不到提高,相比其他产业运用现代科技水平显得进步缓慢[3-5]。尽管近年来在规模化、机械化、省力化上不断改进创新,但是比较效益不断下降,价格上升空间有限,产业整体呈萎缩趋势。

3.2 科技应用推广进展缓慢

由于基础性、公益性的科研、技术推广、市场研发经费缺失,基层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几乎没有,主要依靠部分龙头企业自身实力进行局部的技术投资、指导和服务。部分地方甚至出现基层技术服务“线断网破”,导致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难以推广,省力高效养蚕成套新技术推广覆盖面不高。技术设备落后导致产业生产方式粗放,产品质量提升受限。

3.3 双重风险阻碍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规模养蚕农户面临养殖和市场双重风险。由于当前大部分养蚕户是中老年,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弱,掌握的养蚕技术很有限,防病意识薄弱,造成养殖风险。丝绸作为高端消费产品,与世界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密,存在极大地市场风险。当前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经济出现疲软现象,丝绸消费增长受抑,部分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给丝绸商品出口带来巨大压力,导致茧丝价格波动频繁,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民和茧丝加工的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风险加大[6]。

3.4 从业人员面临青黄不接

农村青壮年大量从农村流动向城市,并向二、三产业转移,专业学校招生大量减少,农村栽桑养蚕、蚕种良繁、工业缫丝织绸等多个环节新生力量补充明显不足,各级从业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减弱。

4 发展对策

由宜宾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可知,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结以往工作经验,要保持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蚕业,促进产业升级。因此,下一步工作应围绕加大科技推广、加强技术服务、全面提高栽桑养蚕科技水平、促进蚕桑生产提质增效几个方面进行[7-8]。

4.1 提炼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

在省力化技术方面继续寻求突破,重点研究推广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成果,解决养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的技术瓶颈,体现实效。

4.2 培育蚕桑科技示范户

积极培育养蚕大户,将外出打工、闲置、荒芜的桑园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形式将零星分散、弃管弃养桑园向养蚕能手和大户集中,发展一批规模大、质量好、效益高的蚕桑经营大户,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土专家”,实现蚕桑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4.3 广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大力实施蚕桑科技入户工程,把蚕业标准化工作具体落实到桑园管理、小蚕共育、大蚕管理、上蔟和蔟中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示范、培训,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做到措施到田,服务到户,主攻单产,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助农增收。

5 参考文献

[1] 涂建华,曾华明,谢忠良,等.四川蚕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四川蚕业,2007,35(1):1-6.

[2] 杨学东.珙县蚕业产业发展经验浅析[J].四川蚕业,2011,39(1):1-6.

[3] 谭鸿,黄朝举.攀枝花市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四川蚕业,2012,40(2):9-11.

[4] 祁广军,陆瑞好,韦伟,等.浙江、江苏两省蚕业发展考察报告[J].广西蚕业,2008,45(3):71-75.

[5] 杜英武.重庆市蚕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08,27(2):75-78.

[6] 罗坤,夏培康,李宏,等.中国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变”[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80-84.

篇7

银行卡产业作为现代金融业一个重要产业平台,是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银行卡的快速发展,银行卡业务已成为金融业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消费增长,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商业银行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实现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银行卡业务以其巨大的市场空间、诱人的利润空间和对分支机构依赖程度低等特性势必使银行卡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银行卡产业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为全面了解永善县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着力解决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有效提升银行卡产业竞争力,推动银行卡产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现就我县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浅谈几点看法。    

一、 Xx县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

xx县位于乌蒙山脉西北面的金沙江南岸,总面积xxx平方千米,海拔xxx米,距xx市xxx公里。距昆明(省会)xxx公里。全县辖十五个乡(镇)、xxx个行政村、xxx个村民小组。常年居住汉、回、彝、苗等xx个民族。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xxxx人,其中农业人口xxxx人,农村实有劳动力xxx万人。目前有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第二大,世界第三大水电站,距离县城三公里。

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辖内营业网点xx个,遍布城乡。截至2011年末,各项存款余额xxx亿元,各项贷款余额xxx亿元,实现营业收入xxx亿元。累计发卡xxx张,累计新开卡xxx张。安装ATM机xxx台,发展POS特约商户xxx户,安装 POS机xxx台。我社营业网点点多面广,并随着近年来深化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不断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及监督体系,金融电子化迅速发展,资金运行平稳,资产质量逐年提高,为开展银行卡营销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发展银行卡的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xx县城有工行、建行、农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信用社五家金融机构,竞争激烈。从目前xx县农村信用社银行卡市场发展的现状看,产业化程度低、用卡率低、受理市场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瓶颈,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xx农村信用社目前发展金碧卡,主要是通过工资、农民工外出打工开户,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惠农卡)等方式发出,绝大多数人仅将银行卡作为收发工资和取款的工具。加之刷卡消费宣传力度不够及县级乡镇刷卡受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卡人的积极性,发卡率不高。同时,也有的网点只是为了完成发卡任务,没有认真挖掘市场潜力,银行卡宣传力度不到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卡量不大,用卡率低,持卡消费不积极。xx县农村信用社所发出金碧卡近半数以上的持卡人处于被动用卡状态,绝大多数人仅将银行卡作为收发工资和取款的工具,特别是乡镇一级信用社,有的为完成发卡任务,对农户大量发行金碧卡,农户觉得记密码麻烦,不如用存折直观,因此“睡眠卡、半睡眠卡”大量存在。

2、受理市场发展缓慢,特约商户数量少且发展的商户大多为个体工商户,持卡人用卡消费意识不强。据调查有80%的消费者愿意使用现金消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持卡人的用卡率。 

3、受理环境建设滞后。受经济条件影响ATM机数量较少,乡镇镇信用社还没有被覆盖,多数客户的银行卡在外出时才使用。

4、银行卡功能单一。银行卡多以存取款作为业务重点,结果是银行卡仅仅是作为一张“电子存折”在使用,卡的内涵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只是一行一卡,一张卡不能处理所有的缴费业务,给客户带来诸多不便。

5、特约商户手续费较高,使商户望而却步。目前商业流通领域已进入微利时代,商户要按交易金额交手续费,安装POS积极性不高。一些特约商户虽然安装了POS机具,但却将其放在不起眼处,且收银员嫌操作手续麻烦,除顾客要求刷卡外,一般收银员不愿主动提醒顾客刷卡消费,特约商户积极性不高。

6、银行卡知识宣传不到位。首先是客户对如何正确使用银行卡知道不多,有些持卡人认为银行卡只能到ATM机取款,却不知道还可以刷卡消费等等。其次,许多商户不清楚如何申请安装POS机具及安装费用,主动申请安装的少。加之县域小,大型点的商户都已安装POS机。

7、银行卡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银行卡业务自身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银行卡业务人员既要懂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又要掌握高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信用社银行卡专业人员明显不足,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一些业务员甚至不知道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如何分配。

8、银行卡犯罪层出不穷,持卡人的用卡安全感有待提高。

四、加快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建议。

 1、积极开展银行卡知识宣传。要大力宣传银行卡联网通用的作用,要采取挂图、张贴画、板报、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教育,特别是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提高银行卡的社会影响力,在特约商户的受理点要张贴醒目的标志和公开投诉电话,以利于及时处理交易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宣传鼓励刷卡消费的措施,明确并宣传刷卡消费不收费。此外,还要广泛宣传安全用卡知识,提高持卡人对银行卡犯罪的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篇8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辽宁瓦房店

辽东半岛中部西侧的瓦房店市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县级市,此地依山傍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气候优势,比较适合种植蔬菜。近年来,蔬菜产业迅速发展,设施蔬菜面积大幅度增加,蔬菜的产量逐年增长,带来的市场经济效益也在逐年稳步增长中,蔬菜产业正在向着优质尧高效尧安全的方向发展。

1瓦房店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20年,瓦房店市露地蔬菜田逐年减少,设施蔬菜面积增加,菜田面积稳定在1万hm2左右,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1颐4。截至2015年,建设省级育苗中心建设项目2个,分别为三台满族乡大连伊甸生态农业科技博览有限公司和九龙街道大连飞凡农业有限公司花卉育苗中心。

1.1蔬菜播种面积大

蔬菜种植业的播种面积基本呈现上涨趋势,覆盖的区域乡镇也在逐渐增广加大之中。各年份蔬菜种植面积如下院1997年6974hm2尧1998年6943hm2尧1999年6749hm2尧2000年7377hm2尧2001年9094hm2尧2002年7997hm2尧2003年7983hm2尧2004年6801hm2尧2005年7758hm2尧2006年8070hm2尧2007年9804hm2尧2008年8842hm2尧2009年8979hm2尧2010年9456hm2尧2011年9611hm2尧2012年9782hm2尧2013年10500hm2尧2014年9100hm2。由此可以看出,蔬菜播种面积除个别年份出现下降的情况,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

1.2四季均衡生产,蔬菜商品率高

随着设施农业面积的增长,种植蔬菜不再严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限制,瓦房店基本实现四季蔬菜均衡供应,全年产量逐步增高。各年份蔬菜产量如下院1997年26.5万t尧1998年32.4万t尧1999年34.4万t尧2000年37.9万t尧2001年40万t尧2002年42.0万t尧2003年47.2万t尧2004年51.9万t尧2005年51.9万t;2006年60.1万t尧2007年65.0万t尧2008年65.3万t尧2009年66.5万t尧2010年68.2万t尧2011年68.8万t尧2012年70.1万t尧2013年72.5万t尧2014年69.6万t。由此表明,瓦房店市蔬菜产量近20年基本是升高的走势,从1997年到2007年,蔬菜产量实现翻一番,之后蔬菜产量呈现一个平稳缓速的增长趋势,实现蔬菜自给自足,在市场上占有有力的竞争位置。

1.3蔬菜品种繁多

境内蔬菜沿袭栽培品种分23类,品种数量无考;发展到1985年已经有36类,138个品种。至2005年,新增蔬菜品种80余个,目前,品种数量仍在大量增加。

1.4部分区域由产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化

本地供应蔬菜数量完全可以达到本地人们的需求,还可以供应大连等地区的需求,随着供需矛盾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蔬菜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与市场效益等关系更加密切,优质的蔬菜产品有更好的市场和发展前景,从而导致有些区域蔬菜生产从产量主导型向着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化,发展更广阔更高品质的市场。

1.5蔬菜生产科技含量有较大提高

随着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新型技术在生产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瓦房店近些年来,坚持进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从农民的意识与认识抓起,每一年坚持搞科普大集,开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发放各类科普资料。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诸多乡镇购买农业监测仪等先进的设备及仪器。开展科技培训尧科技下乡活动,把先进的实用的科学技术传递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

2存在的问题

2.1各乡镇蔬菜生产发展不平衡

一是瓦房店市内蔬菜发展存在区域性,蔬菜生产主要靠元台镇尧老虎屯尧太阳办尧三台乡尧谢屯镇尧祝华办尧泡崖乡尧九龙办尧杨家乡尧瓦窝镇等乡镇,得利寺尧松树镇尧驼山乡等乡镇蔬菜数量甚少。二是生产作物和品种比较单一。目前,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黄瓜尧番茄尧辣椒尧茄子尧芸豆等几大作物和品种上,造成市场种类单一,致使蔬菜生产在生产规模尧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上远不如发达城市。

2.2基础建设比较落后

由于瓦房店市保护地发展比较早,早期建造的温室存在结构尧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造成保温性能差尧采光性能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冬季温室蔬菜的栽培管理,从而使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品质下降,产值降低,削弱了广大菜农的种菜积极性。

2.3蔬菜质量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蔬菜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食品安全在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蔬菜生产过程中农民滥用农药尧化肥以促进生长,促进产量增长,造成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合理施用农药尧化肥,以生态环保的方式促进蔬菜生长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2.4蔬菜产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瓦房店蔬菜产尧加尧销等网络信息建设比较滞后,农民了解供求信息尧市场信息等渠道不畅通,农民合作组织构建与蔬菜生产发展不匹配,造成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难尧掌握国家惠农政策难尧了解市场需求难,已经严重影响瓦房店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

3对策

3.1做好蔬菜产业规划,调整品种结构

结合瓦房店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按照产业化的要求,满足市场的需求,合理统筹规划,把蔬菜种植重点从生产效益转向产业化效益,推动结构升级尧产业升级,搞好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扩大大棚生产规模,加大有机蔬菜发展力度,加强创建自主地区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2严把质量关,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制定严格的蔬菜质量生产标准,教育农民把生产高质量蔬菜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收购尧加工企业把好质量关,形成农民尧协会尧企业诚信经营,树立质量尧品牌意识,生产高质量高标准的蔬菜产品,严格把好市场大关,促使瓦房店蔬菜产业进入大流通尧大市场销售。

3.3改善蔬菜基地建设

加大老旧蔬菜基地的棚室改造和道路建设,使棚室建设更具科学性尧合理性,为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4实施科教兴农,加大科技投入

加快引进和推广新兴技术尧优质品种等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自主开发推广因地制宜的优质高效益型生产技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4]。积极引进新尧特尧优蔬菜品种,加速蔬菜品种更新换代,进而提高良种利用率,提高瓦房店地区良种覆盖率。加快设施栽培尧无公害栽培尧秋延后春提早栽培尧有机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大标准化程度的培训力度,推广应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及有机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尧化肥等,进而保证食品安全。

3.5培养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开发力

积极培养尧引进尧扶持尧发展蔬菜储运营销和加工企业,培养龙头企业带动全是市蔬菜产业平稳全面的发展,建立农户尧企业尧市场蔬菜规模化生产营销运作模式,逐渐使农户尧企业尧服务组织之间成为一个相互依存尧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4参考文献

[1]柳代善.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J].农技服务,2016,33(1)院23-24.

[2]王春明.辽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经济,2006(9)院32-33.

[3]李月.对鞍山市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建议[J].农业经济,2006(2)院28.

篇9

关键词:广东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近30年来,我国蔬菜产业迅猛发展,在蔬菜供应方面表现为从淡季蔬菜供应不能保证转变为新鲜蔬菜一年四季正常供应。广东省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化生产,打造具有全国竞争优势的现代化蔬菜产业。但在广东蔬菜产业发展迅猛的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研究分析了广东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今后蔬菜产业的发展建议,对促进广东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概况

生产水平和规模稳步增长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简单反映蔬菜产业的扩张路径。目前,我国国内蔬菜市场已经处于数量型饱和状态,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蔬菜产业,应实施出口带动战略,对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就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广东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2.1 自然资源优势包括气候优势和蔬菜品种资源优势

广东省地处热带北缘,有光能充足、雨量充沛的优势,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2.2 地理优势

广东省与港澳和东南亚相接,周边贸易方便,市场空间大,多年来承办了出口商品交易会,为蔬菜品牌作出了巨大的宣传效应。

2.3 设施栽培、工厂化生产有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引进先进的温室技术,结合广东省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经过消化、改造,初步摸索了适合华南地区设施栽培的设计及技术方案,有了一定的示范面积,包括现代化的温室、滴灌和喷灌系统等。

3 广东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蔬菜的生产成本低

价格上具有绝对优势,国际菜价是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3~4倍,甚至更多。短期保鲜蔬菜、脱水蔬菜和冷冻蔬菜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常年高于0.9,表明这些蔬菜产品一直具有很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2 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广东蔬菜质量标准体系与全国相关制度或法规的差距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部分标准的技术指标与检验方法不配套,导致标准执行过程中弹性过大,检验结果的真实性难以把握。

3.3 加工总量和加工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蔬菜产品的简单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蔬菜的加工增值比重很低,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之比仅为0.38:1。

4 广东省蔬菜标准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宣传

目前推动蔬菜标准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了解、认识、掌握标准化的氛围。要让菜农知道,生产讲标准,产品讲品牌,实施标准化是提高收入的前提。

4.2 加大蔬菜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力度

抓好蔬菜标准化的推广实施要加大建设蔬菜标准化示范区的工作力度,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扶持重点蔬菜企业,形成一批以示范区为依托的蔬菜产品龙头企业。

4.3 强化质量认证体系

蔬菜的质量管理涉及生产的全过程,要加强对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贯彻执行标准的监管,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对产地环境、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的监测工作。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规范性、经常性检测,确保蔬菜质量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山丽杰.我国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机遇[M].安徽农业科学,2008

2 扈立家.我国蔬菜产业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2006

篇10

【关键词】邮乐购;农村电商;物流;研究

“邮乐购”是邮政部门为了贯彻国家富民政策,依靠邮政专业网点优势,凭借邮政部门社会影响力及服务性,打造的服务于人民的公共服务平台。“邮乐购”在最初阶段需要凭借政府提供的大力支持,全面发挥邮政优势为电商发展提供设施支持,同时与各大线上网购平台及线下零售市场相结合,推动“邮乐购”通过农村电商网络平台获得发展;期间,邮乐购为了能够提升农产品营销效率,促进自身现代化发展,利用农村邮政网络优势、农产品经营产业及销售渠道,与农产品领军企业及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树立领军企业及营销渠道协同发展的市场局面。2016年,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竞争激烈,“邮乐购”在竞争大军中独树一帜,走在全省电商前沿。在“互联网+”的社会环境下,加强优化物流设施建设,强化农村企业合作力度,形成大众配送规模,是当前电商及农村电商物流发展需要快速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针对贵港市电商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农村电商物流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因素,基于贵港市自身特点提出优化策略。

1贵港市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现状

1.1农村发展现状

1.1.1农村基本发展情况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贵港市常住人口大约为431.6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大约为215.8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大约为215.82万人。近年,乡村户数、乡村总人口及从业人数逐渐呈现上升趋势。1.1.2乡村经济发展现状“十三五”以来,贵港市关键性经济作物产值始终保持增长态势,推动农产品经济不断发展。2020年贵港市粮食产量高达146.8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大约为311.4万亩,水稻产量高达122万吨,全市粮食产值超过47亿元;全年水果产量高达50.56万吨,年末果园种植面积超过103万亩,水果及果园种植面积同比增长分别为15.8%、3.3%。近五年,贵港市农林牧渔等产业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值超过4%。综合来讲,贵港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使农村电商业发展具备一定自然优势。

1.2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1.2.1电商综合发展状况2019年,贵港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全面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全市电商成交额超过13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1%。电商产业快速壮大。2019年,贵港市简易家具、电子信息、运动服饰以及生鲜水果、旅游等产业电销成交额均高达亿元以上。全市通过第三方平台创建的跨境网络营销商户超过80家,跨境电商境外成交额超过2亿元,其中,简单的木制品及工艺品的销售总额分别超过2000万元、1600万元不等。电商扶贫获得明显效果。全市商务机构联合企业设立“京东———贵港馆”以及“贵港扶贫市场”等平台,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富硒农产品,开拓农产品营销途径,主打百香果、红薯以及白玉甘蔗和沃柑等“网红”农产品,仅这四种农产品全年网络营销额度超过8000万元。以上情况均体现了贵港市电商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逐步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是促进广西消费增长、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产业的重要动力。1.2.2农村物流发展状况当前,贵港市农村物流产业逐渐从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物流模式过渡。首先,主流产业多样化发展。主流产业由快递、仓储、邮政以及运输等方面向加工、生产及流通方面拓展,特别是向农产品深加工至营销方面扩张。从当前阶段贵港市农村物流发展现状来讲,农民及农业生产机构是主要生产力,乡村供应及营销物流规模较大,比如农产品批发、经销合作产业等。其次,政府持续向乡村物流提供支持。中国快递行业规模始终排在世界首位,广泛覆盖全国各个村镇。贵港市与其他地区制定战略合作目标,希望通过互相扶持、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等方式,促进在网络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和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管理及电商等范围内的合作,协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最后,物流产业与农村经济现状之间出现冲突[1]。社会现代化发展及服务通过物流产业得到体现,贵港市乡村经济呈现出自产自销的态势,不符合农村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一则自产自销的发展定势造成贵港市无法实现规模化发展目标,服务性能有待提升;再则,农产品加工无法形成一定特点,不能有效促进乡村物流产业市场开发。

2贵港市农村电商物流遭遇的瓶颈问题

2.1乡村群众参与电商观念有待加强

乡村群众人员结构存在一定复杂性,受教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农村地区很多居民是留守儿童及老人,虽然部分地区有青年人群居住,不过很多人的文化水平处于初高中阶段。尽管网络宽带已经广泛普及,但是基本用于看电视及玩游戏,网络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发挥经济效用的机会渺茫。农村群众受自身观念及受教育程度影响,对于网络交易、电商等概念缺乏认识,对于信息科技及网络了解不够深刻,通过电子商务完成购物的观念及操作能力有待提升,无法充分认识电商对于农产品外销及工艺品下乡等网络平台的作用,潜意识只认可传统的实物交易模式,对于新兴的网络交易较为陌生,致使乡村群众参与电商的观念有待加强,使乡村地区的电商物流受到很大影响。

2.2乡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国内乡村电商起步较晚,物流产业严重缺乏基础设施,特别是乡村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运保管、道路运输等设备均无法使电商物流需求得到满足。此外,乡村各个村落较为分散,特别是新疆、以及青海等牧区,有些地方甚至没有公路通达,更遑论建设乡村物流快递站点[2]。很多电商及快递企业在此类偏远山区成立的快递站点通常只能到达县、乡、镇一级,很难实现“村村通”的服务目标。与城市成熟的物流产业相比,乡村电商物流当前需要完善道路、储运、保管、通讯及网络等基础设施,即使实现邮政通讯的行政村,其他自然村仍需要自行寄取货物,使乡村电商物流的长远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3乡村电商物流成本要求过高

国内农村地区电商物流兴起时间不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严重匮乏,很多电商及物流产业服务站点通常只在县及乡镇或者经济发达的乡村出现。再有,农村地区村落及人口过于分散,快递收寄站点存在一定距离,同时交通不够便利,使农产品网络交易受到很大限制,从而造成物流配送时间及成本消耗过高。很多快递公司对于农村订单缺乏接收意愿,并且乡村物流发展速度较为迟缓,使农产品竞争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导致乡村地区的电商推广受到很大限制,成为当前乡村电商物流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与国际物流成本进行比较,国内农产品物流环节消耗量已经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近28个百分点,物流消耗成本占农产品总成本的30%左右,而其他发达国家的物流损耗仅占总成本的3%,由于差距过于庞大,使得国内农产品市场近95%的电商处于亏损状态[3]。

2.4农村网络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

随着国内宽带战略的逐渐强化,网络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不过乡村地区互联网覆盖面积仍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地区不同,发展状况也存在差距。相较于城市互联网信息化发展程度,乡村网络速度、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安装、运维等环节均有较大差别。当前,乡村推广电商物流需要网络信息化技术给予支持,由于受地理环境、运输条件、网络科技及专业人才等因素制约,电商运营网络产生意外状况时,无法及时得到维修,使得网络交易无法正常进行,特别是具有较高时效性要求的生鲜农产品交易。再有,很多乡村群众严重缺乏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技能,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基本需要利用移动通讯或社交传播等途径知晓市场信息,网络交易量较为零散。乡村现阶段缺乏专业的物流信息平台,无法为交易双方提供有效的主体信息或者存在信息不对等现象,极易错失农产品最佳交易时间,使得物流配送及储运等相关资源遭到严重浪费。

3破解贵港市农村电商物流瓶颈的有效路径

3.1在农村范围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产业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无法充分了解乡村电商产业,对于电商的参与意识有待加强,传统实体交易理念根深蒂固,参与电商网络交易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过渡。因此,政府应该大力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加大乡村电子商务传播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乡村标语/标牌、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大力提倡电商经济发展优势,强化乡村群众参与电商模式观念。首先,利用新媒体进行专题报道,邀约各大新闻媒体、报社等具有权威的机构,针对乡村电商发展优势进行专题报道。其次,张贴标语标识,充分利用条幅、LED显示屏以及移动广告车等宣传途径,广泛传播电商知识,为乡村群众打造电商服务环境。最后,发放宣传资料,在乡村、集市等人口密集的地区,安排宣传咨询窗口,为乡村群众提供电商知识专业咨询服务。

3.2快速优化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

农村地区受通讯、运输等基础设施环境影响,农产品加工、质量检验、储运、保鲜及包装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使得乡村电商、物流发展及服务质量均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所以要求工信、交通、农业以及邮政等政府机构和电商及物流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乡村电商物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乡村电商物流服务体制,推动乡村电商及物流产业健全发展。首先,快速建设乡村通讯基础设施,加快光纤网络普及范围,推动通讯网络提速降费,快速扩大农村公共服务网点免费网络覆盖面积。其次,应该提升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发展速度,政府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质检、冷链、储运以及包装等环节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再次,邮政机构及其他民营物流企业应该强化服务设施及系统共享力度,迅速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基站建设,加设农村快递网络站点,缩减物流成本。最后,交通运输方面,政府应该加强输运硬件设施维护力度,优化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环境,提高农产品运输质量。

3.3建设县乡村三级乡村电商物流服务系统

发展乡村电商物流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是农村综合业务量及消费群体不够集中,物流企业通常仅在县或者乡镇地区布置网点,顶多在行政村设置便民服务网点,很难使大部分自然村的物流需求得到满足[4]。为了能够有效降低乡村电商物流网点的建设成本,需要交通、物流产业、网络营销及邮政部门相结合,构建乡村电商物流产业服务系统,发挥县级区域优势,展示“多站合一、服务通网、网络共享”的强大优势,协同建设网络营销、专业培训及服务的综合渠道,探索符合乡村电商物流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农产品储运、生产、包装以及营销过程中提供助力,促进乡村电商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推动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具备综合性能的乡村电商物流服务机制,降低农村消费群体收集营销信息、储运损耗、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成本压力,避免中间环节成本损耗过高,压缩物流运输周期,确保农产品营销渠道通畅,保障农产品新鲜度。

3.4提高乡村电商物流信息化水平

农村信息网络化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市场信息传播速度也较慢,基本需要依靠移动通讯及人际关系获取市场信息,使得农村电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受到严重干扰。首先,需要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关联机构融合、对接,利用“互联网+农业”为农村电商物流产业提供支持,推进农产品物流产业实现统一管理。其次,基于农村电商物流建设需求创办专业网络平台,用信息流引领资金、人才、产品及技术等重要因素,突破乡村物流信息迟滞性缺陷,发挥“互联网+物流”在市场信息收集过程中的优势,通过物流信息数据库,及时公布及接收农产品营销、储运及物流等相关信息,追踪产品信息,提高物流产业服务水准及储运效率,最大程度保证物流速度及农产品新鲜度。

4结语

2020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提到,“坚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开拓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同时促进农业供给侧创新,培养乡村新动力的主要动能。为促进乡村电商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政府陆续推出和电商物流有关的发展策略,并提供破解途径,为推动乡村电商物流产业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廖瑜婷.漳州出台推进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四条措施[N].闽南日报,2021-12-08(002).

[2]岳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六曲河镇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06):93-94+104.

[3]孙艳.基于合作博弈的西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