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德育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有目的的接受教育者品德熏陶与培养的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帮助受教育者化解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压力,让受教育者能够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生活的重要教学活动。两者之间既存在区别,又有联系,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正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将两者融合在一起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到一起进行了探析。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的区别:第一,理论基础有所不同,分属于不同的教学领域。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为基础,而德育教育则是以理论为基础。第二,对学生的评判标准也有所不同,德育教育注重以社会形成的共同品德及行为目标方式为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对学生个体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第三,教育方法不同,德育教育是教授、感知,而心理健康教育是诱导、宣泄。
两者的联系:第一,教育群体是高中学生。第二,两者之间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高全面发展型人才。第三,两者都需要遵循共同的教育规律,都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个人诉求的表达。
二、将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两者融合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目前最受社会欢迎的无疑是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在选择员工时,不仅要工作技能过关,还要心理素质过硬。只有将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由于两者在教育方法上面存在相应的区别,德育教育更加注重的是教授,这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需要运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引导。两者相融合既弥补了德育教育的不足,也为德育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渠道。
三、如何将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1.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责任。因此,高中学校首先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从而打造一支工作作风优良、教育高效的师资队伍。教师自身也要重视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平时教学中的表现来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学生在学生其他科目时,也要加强对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才能根据自身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找到战胜逆境与困境的方法,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不断提升。
2.在开设校园辅导站的同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学生的高中阶段正属于生理发育期,是心理状态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学校在逐渐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根据各个在校生的心理特点及思维方式开展个性化辅导模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疏导,但在疏导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学校在缩小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界限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教师做家访、电话互访、开家长会的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进而全面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法。
高中是学生树立三观及远大理想目标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诉求,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只有将高中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两者之间才能达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才能使教师科学合理地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健.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2):37-39.
[2]潘慧荣.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学教育(中),2013(11):140.
篇2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石化企业作为国家的能源企业,担负着国家的油气开发和油气生产任务,特别是石油销售企业面对易燃、易爆物品和繁重的生产任务,干部职工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适时适当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缓解和消除职工心理压力,对于企业更好地完成石油销售任务具有积极意义。如何发挥心理工作的优势,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有益补充,是我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的崭新课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提出一些见解。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
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对人们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职工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和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是通过一定方法,开展一定活动,教育和影响职工,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为企业建设和各项工作完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职工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咨询与辅导,提高职工的心理素质,维护职工健康,减少和预防心理疾病,达到心理和生理的内部平衡,增强适应能力,促进职工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
两者的相同处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 注重从“人心” 的层面解决问题,相较规范性强的业务工作,在操作和把握上更具灵活性。此外,二者的相同之处还有: (一)教育目的大体一致。教育目的都是要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充分挖掘其潜能,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为顺利完成企业各项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和心理保障。 (二)教育过程大体一致。都要经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情、意、行四个阶段,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都围绕理想、意志、品德、信念展开教育活动,因为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优良的品德、坚定的信念不仅能使人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还能使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三)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证,离开了思想的指引,心理健康教育就失去了方向,难以奏效;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个性意志和健康情感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对职工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思想品德和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
两者的不同处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相近甚至相同的方面,但并不意味二者可以划等号,它们的区别也是相当明显的:(一)内涵上的区别。思想政治工作强调针对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苦乐观等展开教育,是为了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政治认识和政治立场,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针对个人的认识、情感、意志、个性、人格、气质等进行教育,使职工具有健全的人格特征,良好的个性心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形成优良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内容远比心理健康教育宽泛得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有教育引导的作用,还兼具鼓动、警示、宣传等诸多功能。 (二)方式方法的区别。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多采用灌输、组织活动、开展讨论和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直接的方法措施,以较为完整和稳定的理论体系为蓝本,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某一理论体系,掌握政治方向,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有高度的一致性;心理健康教育多采用交往互动、启发引导、体验感悟、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间接的方法措施,更遵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重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的方式主要为启发和疏导,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愿性、能动性和选择性。(三)适用范围的区别。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是所有人,要求高度的一致性,针对所有人的思想共性,激发所有人思想的共同特质,形成高度统一的思想共识。而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相对较窄,只针对个人或部分人群,解决的往往是具体问题。
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
(一)要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澄清模糊认识,准确定位,消除“标新立异没必要搞、不懂专业没办法搞、工作繁忙不愿意搞”的认识偏差,引导职工弄清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认清心理教育疏导既是适应时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助手段,更是提升企业生产力的有效举措,从而增强做好心理工作的责任感自觉性。必须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做好制度规划、骨干培训和指导落实。通过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在全企业形成了心理工作人人有责、职责清晰、大家来做的良好局面。 (二)要联系实际,搞好结合。要切实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要与两个经常工作结合起来,注重从职工心理特点规律出发抓好管理教育,分析思想形势,辩证看待职工个性特征和心理变化。针对当前年轻职工结构复杂的特点,着重做好独生子女职工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做好评先受奖等时期的职工心理工作。要与实际相结合,上岗初期,搞好思想发动和精神激励,帮助职工克服紧张畏惧心理;工作中,引导职工保持昂扬热情,克服枯燥厌烦、怕苦怕累心理;开展心理自控力训练,克服自满松劲情绪;考核时,加强心理调适,让职工正确对待成绩和问题。依据工作大纲,着力开展高空、高温等危险条件下的心理训练,强化职工心理素质,为工作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三)要丰富形式,突出成效。要设立心理工作经费,积极建立集心理咨询室、测评室、治疗室于一体的心理服务站,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疏导室,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丰富心理咨询网页。可开展“打造和谐企业”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减少职工因实际困难引发的心理问题,组织群众性谈心交心,拉近相互感情,宣泄心中抑郁。加强文体建设,使职工在娱悦身心中缓解压力、保持健康心理。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以专门的方法和理论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影响的教育,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心理冲突,使受教育者得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人格的成熟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何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它们更好的为教育服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是教育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现总结如下。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1、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首先,两者的理论基础不一样,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术领域,路论基础也有所不一样,心理教育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而德育工作则是以理论为基础,其次,两者的评价标准和目的不同,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以社会共同的品德、行为标准为参照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则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心理状况是否健康、是否积极来作为参考标准,再次,两者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同,心理教育强调宣泄与疏导,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德育工作则强调教育和灌输,注重说服与言传身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些强制性,最后,两者的工作人员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要求更加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并取得一定的资格方能胜任。
2、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
两者虽然有一些区别,但是有具有一定的联系,矛盾统一,相辅相成,首先,两者都要面对学生这一受教育的群体,其次,两者都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即培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教育者都是朝着这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最后,两者遵循共同的规律,如由浅入深、先易后难,重视学生自我意见的表达,尊重人格,维护人权等。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然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能力强,素质高的新型人才,更需要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只有内心够强大的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内心懦弱的人是注定要失败的,只有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德育教育的现状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由于两者的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同,德育教育强调教育和灌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讨厌这种教育方式,使得教育效果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但是心理教育更注重学生个体的价值体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弥补了德育教育的不足,扩宽了德育教育的工作渠道,也是德育教育发展现状的需要。
三、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
1、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担负着教育学生、培养全面人才的责任,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工作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教学水平突出的教师队伍,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并对教师队伍进行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言行举止方面做学生的表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2、加强学生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各种文化课的同时,也应该适当的开设一些心理学的课程,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面对困难和逆境时的应对方法等,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3、建立高中生心理档案
高中生正处于心智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应该建立高中生心理档案,对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一个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展普遍存在于高中生中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效率。
4、建立心理辅导站,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在开设校医室的同时开设心理辅导站,由专业心理辅导员针对在校高中生各个时期的思想特点、生理特点 和心理特点,为学生们提供个别辅导,进行心理疏导,但是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鉴于有部分学生对心理问题会比较害羞,学校也可以开设咨询专线或心理咨询信箱,由心理辅导员耐心解答,帮助高中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5、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家访、电话互访、年级的家长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并就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家长进行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动向进行全面的掌握,也使家长了解孩子的行为动向,教师和家长积极配合进行各种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只有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够使两者优势互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教育关心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3(5):65.
篇4
一、中学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日,笔者走访了新疆石河子市教育局有关人员及一些教师、学生,了解到本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并通过问卷对该市的7所中学进行调查,其中重点中学4所,普通中学3所。调查表明,我市中学心理咨询工作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1.对心理问题及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
很多心理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功能和心理问题认识不足,将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非常普遍,存在着将心理问题“思想化”的倾向,没有完全弄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部分心理咨询人员对心理咨询的目标认识和过程存在偏差,存在急切心理,一有学生来咨询便迫不及待地给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甚至代替学生处理问题,而且自认为一旦这样做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过后既没时间,也没精力,更没机会询问该生是否己解决了问题。这样做造成的后果是,来访学生见没什么效果便不再回访,其他的学生见没什么作用也不去咨询了。
2.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一些错误趋向与不足
一是将使用测量工具作为心理咨询的标志。在心理咨询室中,为了迎合求助者的心理,咨询员往往会故弄玄虚地摆弄一番测量工具,以示咨询的规范、专业。或者认为有了测量工具才能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否则就不能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诚然,有关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咨询人员比较客观地评估和诊断求助者的有关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但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咨询都需要利用测量工具。
二是心理咨询流于形式,学生主动求询少,导致心理咨询效果不显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引起了全国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仅是形式而已,应试教育才是根本。因此,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和研究,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了心理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是由于忽视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最终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咨询室往往被闲置,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或者是为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而开展一些名不符实,甚至虚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在理论知识掌握及研究上存在不足
心理咨询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是石河子市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缺陷之一。就目前石河子市各中学的心理咨询人员来看,很少有人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专门训练和实践,心理学理论素养和心理咨询的实践能力十分欠缺,绝大部分处在不合格或有待提高的水平上。
此外,心理咨询人员的理论研究薄弱。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认识不一,也未作深入的研究。
二、对加强中学心理咨询工作的几点思考
1.构建发展性咨询与障碍性咨询相
互结合的学校心理咨询模式
心理咨询通常有两种模式,即障碍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模式。当然,二者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存在着联系,即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是预防心理障碍的最好办法,而心理障碍问题的顺利解决也有助于促进心理发展课题的完成。比较而言,发展性咨询是基础性工作,障碍性咨询是补救性工作,两者都是心理咨询内容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保证。
2.通过各种渠道,培养高素质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
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是阻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搞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对学校来说最紧迫的任务便是培养高素质的心理咨询人员。
3.促使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学校是学生大部分时间所在地,家庭是孩子们成长的港湾,家庭教育对孩子早期的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社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舞台,学生的心理不可能不受其影响。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应共同关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篇5
1、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向人们提供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的知识、服务和技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然后在生活中采取一些科学的行为方式,从而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因此,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知、信、行的统一,最终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通过人们调查研究,健康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其中与治疗相比,健康教育的投入成本较大,而且收入也较高。因此,从调查表上边可以看出,很多患有慢性病的患者经过健康教育过后,都有明显的改变,因为居民这种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和渴望健康的愿望,提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这种渠道,从而普及并开展活动,从而促使人们采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很多居民愿意参与健康教育活动,这一现象就表明,很多居民都很关心自己的身体,因此重视健康教育已经达到了自觉的程度,因此发展居民健康志愿者队伍便成为我们开展社区活动的一个有利的发展方向。
2、实施健康教育活动还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健康教育活动内容的要求高但是不一致,每一个居民的年龄、性别、职业等条件的区别,因此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就不相同。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卫生服务的人们应该对居民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充分的调查,充分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让居民们增加了多种了解健康知识的渠道,人们对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增加。在一些调查中显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其中20岁年龄段的居民主要是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相关内容为主,21—40岁的便是家庭的健康管理知识的需求为主,41岁的则是一些慢性病的防治知识的需求为主,因此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对健康知识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3、对实施单位和宣教人员的评价不可忽视。目前健康教育的做法所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其中也暴露出了很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查研究中,社区居民对已经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较为满意的占78.67%。说明随着人们对现代各类知识的了解越来越多,然而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组织开展活动的基础前,便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二、加强社区健康教育的实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投入,并发展社区居民参与
国家行政机关应该加大对健康教育的投入,其中主要是社区服务中心应该加强在健康教育的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从而让健康教育能够充分的在疾病、保健、治疗方面显示它的重要作用。另外还针对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不充足的情况,通过发展社区志愿者便成为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的一项重要的措施。通过增加社区健康教育的志愿者,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投入,而且主客体之间条件的相似度也更容易接近、而且方便沟通。让志愿者们在开展活动中起到主要的作用,这样便能够让活动办得更加出色、而且更容易让教育者接受。
(二)不断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形式,适应各种需要
在实施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不断变化的原则。因为健康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组织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采取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施教。纠正居民把健康教育当作负担,然后被动的执行,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可以通过利用服务站的健康板报,刊登一些较为常见的病、多发病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再运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图片广泛宣传,定期进行更新。以此来增加人们对健康教育的记忆。
2、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将一些防病治病的宣传口号贴在街道居委会、小区内的宣传栏中,在潜移默化之下,便可以让人们将这些警句深入人心,从而达到社区人们防病治病的效果。
3、在社区内还可以配备电视、录像机等影像器材,通过组织居民观看,便可以将健康教育更加形象化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篇6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两门学科有机结合,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解决其在整合过程中将出现的种种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促进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促使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有机结合;必要性;途径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把德育和心理健康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贯穿到学校教育当中,发挥最大效用,实现共同育人的目标。
一、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二者关系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二者皆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从素质教育的层面来看,它们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一种“交集”的关系。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也应该是双向互动的结合,双向互动结合才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最终的“归宿”。
二、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结合的必要性
(一)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重点是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德育内容偏重于认识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只注意满足社会需要,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需求。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逐渐对传统道德教育产生厌倦甚至是难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符合中职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关注个人心理平衡,而且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社会生活环境,提升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因此,学校可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再结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道德规范教育约束学生行为,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转变师生的观念认识德育工作者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再局限于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体地位,少点说教和灌输,多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移植一些方法到德育工作中去,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比如,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为学生创建心理健康档案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德育教师要适时地进行“一对一”地沟通交流。
(三)二者结合有利于改进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接触到有关心理的知识,会感到新鲜有趣,特别是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的谈心,心理咨询与心理反馈等活动,贴近学生心灵。教师与学生多进行适时的思想沟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可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学做心理健康操,多举行一些分角色的模拟活动,适当地让学生进行心理宣泄。这样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从多方面弥补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和弊端,提高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
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促进学生成才,首要的因素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学校教育除了发挥主导作用之外,还要密切与家庭联系、社会配合,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一)学校环境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在中职学校中不只存在于学习中,还包含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因而教师就成为中职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载体,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品德修养。因此,学校就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深化二者的理论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识别学生情绪情感上的变化、对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和有效的心理辅导等。2.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对学校的主体文化进行的反应,学校的教育氛围离不开校园文化。这就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来营造校园文化,例如,设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图书室以及报刊专栏,发挥学生会、班级团干部优势开展活动等,通过社团、广播、讲座、阅读、图片展览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帮助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对人一生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电话互访、家访、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创造了和谐的施教氛围,加强师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掌握学生校内外的表现和思想动态,以此做到双向沟通与配合,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为他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三)社会资源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应该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本身就是一部的“活”教材,无时不刻地起着教育的作用,周围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以及各种社会机构都是对学生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比如环境保护、希望工程、抗震救灾、杜绝、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的教育内容,使社会环境成为教育的课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为德育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中职学校把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但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实现了共同“育人”的目标,为世纪所需人才奠定了生存适应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位俊芹.在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5.
[2]叶水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1).
篇7
健康教育不仅是护理工作而且是整个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未来医院中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1]。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护士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护患沟通[2],护士与患者形成指导、参与、合作这种新型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监测疾病的变化及提高自我健康水平,达到非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健康教育效果: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抓住健康教育的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优化健康教育方法和技能;补充人员编制,为健康教育提供人力资源。本文探讨临床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临床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健康教育意识不强:由于受传统护理模式的影响,护士对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部分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概念理解不深,把健康教育看作是卫生宣教的延续,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认识不够,仅仅把自已看作是疾病知识的传授者,而不是把自已看作既是知识传授者,又是计划者和评价者。在履行教育职责上缺乏主动性,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
健康教育的时机把握不准:部分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只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或者为了迎接检查而指导宣教,没有随着病情的变化、患者的个体特点、生活习俗等进行健康教育。由于护理人员没有用心去做,因而很难赢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和有效配合,结果收效甚微,甚至使护理人员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和境地。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健康教育内容欠缺深度:护理人员队伍素质、教育背景、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不少护士所讲授的内容还停留在卫生宣教阶段,局限于一些简单的指导,缺乏更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讲解,对一些慢性病、常见病的指导仍处于常规性教育内容上。对不同需求的患者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个性化的需求的内容。护士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相关理论知识缺乏,就不能深入地实施健康教育。
人员编制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时间:护理人员编制根据1978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规定病房床位与护理人员之比不少于1:0.4,而我院病房床位与护理人员之比1:0.2,距卫生部颁发的标准床与护士之比相差较大的距离,护士由于临床工作的繁忙,不是匆忙给患者完成健康教育,就是一边操作一边做,缺乏健康教育时间。
对策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是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社区健康教育所面对的应区每一位成员。由于社会由不同结构的成员组成,所以,我们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既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学习,如家庭护理、婴儿养护、紧急救护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也要开展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如健身操、书法绘画、花卉培植、读书学习等。许多时候,通过学习来获取快乐,也是促使人们愿意进行学习的目的。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意识:护理人员要从狭义的传统的护理中跳出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上来约束,进入全新的具有现代健康观现代医学观、整体观、系统观、社会观、心理观、预防观的“大护理观”现代医学和健康观念的变化 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3],即树立护理服务意识,在医疗护理实践中,护士的任务就是如何提供护理服务的,只有确立了为患者服务的理念,才能在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抓住健康教育的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护士每天约有80%的时间需要与患者交往。在与患者相处中,采用闲时详细介绍,忙时言简意赅的原则,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患者文化水平不一致性,护十应掌握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如专题讲座、时范法、视听教材等方法。护士不拘泥于形式和方法,要独具匠心、敢于创新、采用综合手段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健康教育来满足不同患者的学习需求。
优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适宜采取群组教育、个体教育或两者相结合的教与学方式。还可采取宣传栏教育、编写小册子、示范教育、播放多媒体等方式,强化患者及家属的认识。切不可将正在熟睡中的患者叫醒,也不可在患者将要入睡前进行,更不可在患者疾病发作时。尽可能选择上午、午后30分钟、晚上8:00~9:00时病房安静、患者精神较好的时机进行健康教育[4]。
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现状,补充护理人员编制,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时间,补充护理人员编制,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减少护理人员的非护理时间流逝,使护士有进行健康教育的精力和能力来完成对患者系统性、连续性、长期性的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回珍.浅谈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12):1094.
2方之牲.社区护理与护理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4.
篇8
众所周知,不同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即使同一名称的活动,如果目标定位不同,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也会有差异。这里以笔者和部分幼儿园教师正在研究的健康教育活动为例加以比较、分析。
例1:活动名称:酸甜的水果(小班)
原定目标:
1.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喜欢吃水果。
2.能根据水果的颜色将水果分类。
修改目标:
1.认识常见水果。
2.能够自己剥香蕉和橘子,喜欢吃多种水果。
修改理由:原目标1中“知道名称”这一要求太狭隘,实际上幼儿若能真正说出水果的名称便意味着幼儿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有了整体认知,因此“认识常见水果”比“知道各种水果的名称”要贴切;原目标2的提法司空见惯但不太适宜,因为许多水果的表皮不是单色的,小班幼儿为此常常左右为难,犹豫不决。有时按水果形状(并不标准的几何形状)分类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因为“分类”必须以事物的典型特征为线索。
修改价值: 只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和事物的实际,才能开展有效的教育,牵强附会的“领域整合”不足取。
例2 : 活动名称:禽蛋宝宝的衣服(中班)
原定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禽蛋。
2.喜欢吃各种有营养的蛋,愿意同时吃蛋黄和蛋白。
3.学习用蛋壳拼图。
修改理由:原目标1形同虚设,因为活动中幼儿无法体验吃了禽蛋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剥蛋壳”不仅为活动预设了操作环节,更重要的是这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用蛋壳拼画”则关注到健康教育领域与美术教育领域之间的整合。
修改价值:避免了幼儿无法亲身体验却要幼儿有所感受时常常出现的说教;体现了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倡幼儿从小做力所能及的事;自然地预设了领域整合内容。
二、幼儿健康教育与其他各领域教育关系解析
从以上两个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健康具有自身特定的目标体系。修改后的目标就是较为典型的健康教育目标,这些目标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目标都无法完全替代的。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实践中常常出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定位不当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概念来看,幼儿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幼儿体育包含幼儿身体保育和幼儿身体锻炼,狭义的幼儿体育是指 通过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幼儿体质的身体锻炼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认识,改善健康态度,培养健康行为,保持和促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是广义的“幼儿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形成健康态度、养成健康行为作为主要任务,与狭义的“幼儿体育”共同构成幼儿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即身心保健与身体锻炼。
篇9
1、背景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使孩子很难适应环境,并表现出反应迟钝、孤僻、不善言辞、攻击性强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没办法老师们只能抱以无奈而任其自然。如我园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叫赵杨,一次午睡时他突然捂着肚子叫“爸爸”,老师以为他肚子疼,就帮他揉肚子,可揉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憋不住了)只见他往厕所冲去,老师这时才恍然明白他“爸爸”之意,如果是小便早就解在身上了。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理解和满足的话,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意义
(1)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幼儿园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全面实施新纲要精神的需要
新《纲要》第一部分的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首先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外来孩子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就不能因为棘手就舍弃对他们的教育;另外它还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真正做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同时在纲要的第二部分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了“高度”两个字来强调它的重要。为了使新《纲要》精神落到实处,在我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3)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这个口号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农村孩子的出生数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家长择校心理强烈,使区域内的学校生存面临危机。但一支强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使我们幼儿园的入园率大幅度增长,随即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等等,适应过程比较长,这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困难,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带来了困绕,不能安心工作。所以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园全体幼儿生动活泼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园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探寻在我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园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外来孩子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本地孩子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外来孩子和本地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地幼儿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御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活泼健康地与本地幼儿同成长。
4、各班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
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
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
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指定体现纲要和幼儿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四)预期突破的难题
对区域内不同地域、不同族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建模,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的探寻。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方法
(1)调查法
课题研究将通过有关量表测查,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幼儿心理档案,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个案法
建立成长档案,对孩子进行三年的跟踪研究,观察外来孩子通过三年的培养,与本地孩子的差异程度。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幼儿的特殊心理表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2.途径
(1)全面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各项活动、家长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健康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一般在咨询时要由家长带着)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周期:三年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
2.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 2003年11月—2004年1月 制订方案,组织宣传。2004年1月申请立项。
(2) 2004年2月-2004年7月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②做好宣传,落实分工;
③选取小班和中班各班进行研究,列出各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存好资料;
(3)2004年8月-2006年8月
①新小班加入研究,其它各班继续做好个案跟踪研究。
②全园开展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联合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研究情况。
③召开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4)2006年7月-2006年12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借鉴研究成果,进行第二轮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进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幼儿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一般性能力包括: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力的能力,培养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能力;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孩子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特殊性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科学能力、艺术能力、体育能力等。
篇10
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阶段尤为重要,一方面是高校学生已经成为成年人,需要以成年人的心理需求来对待;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能够使高校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和思想困惑,能够自觉的调整心态,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有着健康的心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上就要充分运用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来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从而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所不可或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所明确的,是培养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和道德标准的教育,就能够使高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思想认识上能够指导自己的行为活动,而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知识技能以及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各项教育的基础教育,与心理教育一样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的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之间虽然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有效的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稳步实施,从而使高校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得到发展。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一致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保证高校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从高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教育出发,通过心理和生理知识的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辅导和良好的行为训练等等,最终达到高校学生身心健康,能够有着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人,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社会意识形态,信仰以及政治立场等方面的教育来使高校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始终保持积极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不断对高校学生得主观世界进行改造,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高校学生能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因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虽然采用的教育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服务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个高校学生如果心理不健康那势必影响到其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性,高校学生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生理作为学习的条件,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不然就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高校学生增强自身适应能力,而且能够面对困难和挫折激发内在潜力,能够始终做到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高校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能够事半功倍,对高校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