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政治哲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哲学与政治的概念
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哲学与政治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并在自己的领域内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殊的规定性。哲学具有间接地、超验的、反思的特点,并诉诸于一般事务。政治是指个人、团体、政党、政府在内政、国际关系方面的移动。从广义上来说,政治主要包括政治活动、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思想等等。其中,政治活动、政治法律制度、是最集中、最直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反映统治阶级的地位和意志,维护统治阶级意志的政治。
1.2哲学与政治之间的联系
1.2.1哲学依赖于政治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LouisPierreAlthusser)对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作了较好的解释,他说:“哲学是政治在一定领域、面向一定现实、以一定方式的继续。哲学在理论领域,或者确切地说,同科学一起展现政治,反过来,哲学在政治领域,同从事阶级斗争的阶级一起展现科学性。”一方面:哲学作为观念上的上层建筑,他总是与民族、国家当时的政治、经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基础。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哲学的社会功能或者说哲学的现实服务方式是通过不断的反驳或批判人类已有的既定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但是,这种反驳和批判他人的方式只有通过政治才能够成为现实,如果没有政治的实现,哲学就变成了一纸空文。这就是哲学依赖于政治的表现。
1.2.2政治依赖哲学
政治依赖于哲学,它需要哲学对其进行理性和德性的引导。对政治来说,哲学就是它的理性和良心。政治依赖于哲学对其“理性”和“德性”的引导。政治因哲学的“理性”引导,而立法,政治价值的坐标就是“正义”和“善”,缺少“理性”的政治是难以想象的,它会成为一个没有头脑的政治,而缺少“德性”的政治就是没有良心的政治,与缺少“理性”的政治相比,缺少“德性”的政治简直就是糟糕透了。政治与哲学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一定不能将哲学完全与政治等同化,这两方面是独立的,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如果把二者进行同化是对精神实质和理论旨趣的背离,是对哲学独立性的否定,也是对哲学真理性的遮蔽。
1.2.3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冲突
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即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也是一种相互冲突的关系,这种即依赖又冲突的关系是哲学与政治之间关系复杂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哲学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政治性,与哲学思想相关的高贵、美、崇高等势必会与社会的宗教意见、道德习俗相冲突。由于政治总是指当下的利益、存在,所以政治总是希望哲学能够为其提供论证其合理性的工具。而哲学其本身就是以一种否定一切现存的、既有的政治。另一方面,在城邦中,如果想要哲学发生作用,势必会导致哲学与政治之间以不同的形式发生冲突。综上所述,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哲学与政治,既要服务于当前现实的诉求意见,还要不断的追求真理的理论旨趣。一方面不断的进行否定、进行批判,一方面又要不断的肯定与维护,对于这种冲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其解释为“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冲突。对于柏拉图的这种比喻,阿伦特认为其蕴含了哲学与政治之间冲突的政治根源,栖息于城邦中的肉体,和有别于人类事务的灵魂,为了能够使自己的灵魂从肉体中脱离和解放出来,哲学家往往会向统治奴隶那样对自己的肉体进行统治。由此可见,哲学家虽然对人类之外的事务进行感知,但是其归根结底还是人,因此,哲学与政治这个人类事务之间的冲突最终还是哲学家自身的冲突。想要解决这种冲突,哲学家和哲学应当时刻保持自身的自由心灵和独立立场,但是,哲学家在面对社会压力的面前,往往不得不在现实和信念中做出妥协和让步。为了更好地行使哲学家为哲学辩护的权利,在有的时候哲学家也不得不向政治妥协。
2.我国历史上的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历史上,我国曾经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有着相当悠久的意识形态、政治合一的传统。一方面,政治统治需要学说和思想理论作为其提供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举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维护“君权”是中国古代儒家早期思想的本质,虽然后期几经转变,但是都在或多或少的维护“君权”,汉代的儒学,更是将这种维护发挥到了极致,它在吸收了道家与法家的有关思想基础上,结合阴阳五行学说,制造了“君权神授”儒家思想正是通过长期对统治阶层的维护,从而一步成为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政治精神的支柱。另一方面,政治统治又为意识形态提供了支持和庇护,如果没有政治统治为儒家思想的官方意识形态及其独尊地位提供支持,那么儒家思想就不可能成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在我国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统治之中蕴含了哲学,哲学的意识形态遮蔽和吞并了哲学的学术性。
3.我国当代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当代中国的哲学具有双重取向,这双重取向是兼有学术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取向,一方面,当代中国的肩负了重要的意识形态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服务当下的政治需要;另一方面,中国的还肩负如何更好地遵循学术活动内在规律的任务,朝着真正学术性学科演进的压力。令人感到十分遗憾的是,虽然这两个方面的取向受到我国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这两个方面的取向研究日益呈两极分化的趋势,要么是哲学日益中性化、学术化,要么就是一味的辩护和注解现实政治形态,总之,结果并不理想。
4.针对哲学与政治之间错位的措施
哲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的关联和冲突,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一定要保持哲学与政治之间必要的间距和张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促进政治发展的同时,推进哲学的发展。否则,就可能会导致政治对哲学权利的僭越,从而泯灭了哲学的功能和本性,丧失了政治的自我批判和自我理解。
4.1哲学是爱智之学,应当摒弃对哲学的功利化认识,力求做到反省一切知识和意见,反省政治、人生的一切现象。
4.2要做到科学的、正确的看待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4.3哲学家应当秉承批判的精神,负有担当的意识。
4.4保持哲学意识形态取向与学术取向的相对分离。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教学;诗词渗透
政治哲学是非常深奥的学问,同时也是让人增加智商的学科,哲学有助于学生对人生和科学以及世界有良好的认识,但是在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不能够很好的了解这些深奥的哲学知识,而高中教师也没有很好的教育方法让这些哲学知识很好的让学生接受,通过不断的实践,高中政治老师,在传授政治哲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使用诗词,从而让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氛围更加的良好,通过在教学中的诗词渗透,使高中生在政治哲学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投入,也能通过政治哲学学习更好的熟悉自己。
一、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整个学生生涯对于思想和思维发展最好的阶段,而通过高中政治哲学
的学习,可以让高中学生更好的学习到思想和思维的方式,对学生以后的大学和社会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现阶段高中政治哲学的教学中,高中学生不能够很透彻的了解和获取哲学讲述的深层内涵,而哲学又是很深奥的一门学问,是在思想上和思维上的一种知识,这种不是具体的能够了解的知识是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高中学生在不能获取知识,感到枯燥乏味时,就不会对这种政治哲学知识感兴趣,不能更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让高中教师的教学出现问题。
二、教学中灵活运用诗词的几点建议
政治哲学知识是高中学生的今后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的一门学科,对高中生的思想和思
维上都有很大改善作用。因此高中教学时,高中政治哲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要进行一定的认真研究,才会使深奥难懂的高中政治哲学课堂变得更加的容易让高中生接受,从而使高中政治哲学教学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运用诗词来营造气氛
高中政治哲学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高中课程来说是十分深奥难懂的,也是单调抽象
的,由于这种高中课程的情况,高中政治哲学老师的教学就要好好的去运用诗词来营造学习氛围。由于政治哲学这门课程是非常锻炼思维的,然而在之前的陈旧的教学中,政治哲学教师都是生搬硬套政治哲学的书本上的知识来教育学生,在政治哲学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去让学生主动参与政治哲学学习中。而现在我们运用引入诗词,通过诗词的意境以及讲解诗词的意境来营造整体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学习氛围,通过诗词的讲解,通过诗词营造出来的气氛,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哲学方面的学习,如果高中政治哲学老师能够很好的将诗词的意境营造出课堂上的一种学习意境,很容易就将哲学的知识引入到学生的思维中,这样就更加好的让学生对学习政治学习有更好的兴趣,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政治哲学的知识。
(二)完善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
通过完善高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在政治哲学课堂上能够
自主的去学习政治哲学知识,在学习到政治哲学知识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想和思维,主动的去了解哲学知识,更好的接受知识。通过诗词在高中政治哲学的课堂上运用,使高中生在政治哲学的课堂中获取更好的哲学知识,通过高中教师运用诗词来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运用诗词的意境和含义,来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和思维,让学生在兴趣中去学习原本枯燥的哲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来更好的了解如何能够更好去理解之前不能够了解的深奥的哲学知识,通过这些诗词的运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能力,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涵养。
(三)改善教学方面的方法
政治哲学这门课程,很多知识是非常抽象的,不能够具体的去讲解,这是很大的难点
和问题,但是这些抽象的知识却又是重点主要的知识,而高中政治哲学教师要通过改善教学的方法来使高中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学习政治哲学的这些难点和重点,才能够使高中学生更好的去获取哲学知识,能够锻炼出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思维,这对于以后的人生规划有很大的重要意义。因此高中政治哲学教师应该以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和激励高中学生去学习政治哲学知识,通过诗词的灵活运用,熟练的融入政治哲学课堂上,使高中政治哲学课堂变得更加的有氛围,有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到政治哲学的知识,同时通过诗词的运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意境,进而让高中学生学习哲学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大,从而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政治哲学,主动参与到高中政治哲学教师的课堂授课中来,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通过学习政治哲学,来开发高中生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思想觉悟,让高中学生更好的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细想基础。
结论
政治哲学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哲学知识让高中学生学会去思考,学会用思想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而让高中学生的更好的为今后的人生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政治哲学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去引导高中学生去建立更好的人生目标,指导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而教学过程中,通过诗词的运用,让高中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政治哲学学习中来,使高中学生更好的理解深奥的政治哲学知识,更好的去锻炼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也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记忆,理解哲学知识中所要表现的事情,帮助高中学生理解今后的人生道路。此外,高中政治教师要注重诗词的适当使用,要运用的恰到好处,否则一定会适得其反,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意义。因此,高中政治哲学教师一定要注重不要过于依赖诗词的渗透,要结合实际哲学知识来正确引导高中学生来学习政治哲学知识,进而达到让高中学生有兴趣自觉的去学习高中政治哲学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的诗词渗透,刘娜,科学大众,2016-07-20
篇3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10-02 中图分类号:R 78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53
错(牙合)畸形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牙弓、颌骨和颅颌面的畸形[1]。错(牙合)畸形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容貌外观,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因此,口腔科正畸医生不仅要使患者牙齿、牙弓、颌骨和颅颌面关系协调一致,口颌系统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还要了解正畸患者的心理特点,注重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近年来对正畸矫治患者的心理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该问题综述如下。
口腔正畸心理和矫治动机
由于患者口腔正畸知识的限制,正畸治疗前总存在很多疑惑和担忧。田炎章[3]对96例正畸患者就诊前的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担心治疗效果的患者占78%,怕痛的患者占74%,怕拔牙的患者占56%,担心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的患者占78%,怕别人嘲笑的患者占35%,希望疗程尽可能短的患者占100%,担心复发的患者占100%。其还对成人和青少年正畸治疗前的心理特点作了比较,认为成人对矫正后复发的担心高于青少年(青少年担心复发比例为84%),青少年担忧安装固定矫形器对进食及口腔卫生的影响比例(92%)较成人高。
因此,治疗前针对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指导,对正畸治疗的依从性很有帮助。矫治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4]。相关研究表明,矫治是口腔正畸患者最主要的矫治动机,目的在于改善容貌和外观。Laskin[5]通过临床调查发现患者矫治动机有改善口腔功能、改善外观和社会原因等三个方面。改善口腔的功能在于提高其咀嚼功效、改善上下牙齿的咬(牙合)和防治颏下颌关节疾病。在改善外观上主要是改善牙外观、改善容貌。社会原因方面主要是改善患者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表现;改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改善患者的自我感觉。Riedmann等[6]在Laskin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其调查了59名患者对正畸治疗的看法,发现75%的患者是出于牙齿不美观而求治的。国内的相关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黄晓峰[7]选择了北京地区正畸治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正畸治疗调查组患者以“牙齿不齐和面部形态改变”为治疗目的合计占97.63%。有正畸治疗史的患者在初次就诊和再次就诊中以“牙齿不齐和面部形态改变”为治疗目的合计分别达80.46%和83.58%。其对正畸治疗的社会性目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成人以“工作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的分别占32.24%和41.12%。可见,正畸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牙齿外观和面部形态,以利于正常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需要。
不同患者正畸治疗的期望
期望值是指一个人对某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8]。性别、年龄和经济文化地位都会对患者的正畸治疗期望值产生影响。赵琳洁[9]随机抽取正畸治疗患者162例和患者家长38人,根据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分组,采用正畸期望值量表调查,经t检验结果分析,不同性别正畸患者总体期望值女性期望值高于男性;不同年龄正畸患者总体期望值成年人期望值高于未成年人;不同婚姻状况正畸患者总体期望值已婚者期望值高于未婚者。经方差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的正畸患者总体期望值也不同,经SNKq法进行两两比较,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治疗者期望值明显高于其它组,高中或中专、大专及本科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研究也表明,性别、年龄的不同,对社会交往、口腔功能、总体健康和自我形象的期望也有所不同,男女对上述4个方面的期望值由高到低排序为:“自我形象”、“口腔功能”、“总体健康”、“社会交往”。“社会交往”和“总体健康”有显著性差异,“社会交往”男性高于女性(P=0.012);“总体健康”女性高于男性(P=0. 002 ) ,而对于“口腔功能”、“自我形象”的期望值,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未成年人与父母总期望值采用各主成分平均得分比较,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t=1.146,P=0.254)。可见未成年人正畸的期望值受父母期望值的影响。
正畸医生和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之间的期望值有的时候也存在显著性差异。林珊等[9]统计了106例成年正畸患者和正畸医生对正畸患者牙齿美观,按不需要、轻度需要、需要和极度需要评分,结果表明医生和患者的评分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
患者依从性的高低关系到患者是否真正接受医生的治疗,关系到医生的治疗措施是否真正落到实处。正畸治疗中医生采取的各种治疗措施又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刘学[10]采用精神心理量表SCI90对成人正畸治疗6个月以上的51例患者和50例非正畸治疗患者的心理精神疾患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畸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焦虑、精神病因子、偏执和抑郁上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正畸治疗效果满意度的评价
对正畸治疗效果的评价,有学者认为不同个性的人接受相同强度的刺激会有不同的反应,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也会不同[13]。一些研究观点也认为,正畸治疗的满意度与患者的个性明显相关,指出治疗前了解患者个性,有助于预测治疗效果。Mckiernan[14]最早根据成人正畸患者的行为特点评价,认为能正确面对错(牙合) 畸形的现实,能积极配合医生的理智型,其矫治效果良好;对牙(牙合) 外观和功能恢复要求过高的精确型,其矫治效果一般;癔病型存在牙科恐惧症,情绪不稳定,其矫治效果不佳;冷漠型对治疗和结果漠不关心,其矫治效果最差。张怡[15]选择在医院就诊的成人正畸患者42例,采用调查表问卷的方式对人格特征和治疗后满意度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正畸患者的16PFA(乐群性),16PFC因素(稳定性)、16PFXz(内向与外向)次级因素与其术后满意度呈正相关(P
表明合适的医疗行为与良好的医患关系和治疗满意度也有密切关系。魏谋达[16]运用医生行为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调查了口腔正畸科复诊患者400例,结果正畸医生的24种医疗行为均会影响患者满意度及医患关系,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目前对正畸患者的心理学特点研究的比较广泛,涉及到正畸治疗的各个阶段,涵盖了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正畸患者;在研究手段上,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利用心理学量表定量统计分析,取得了一大批对临床有参考、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防范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的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有限,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专业合作进行的研究尚少,期待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傅民魁,林久祥.口腔正畸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
[2]林 珠,段银钟.口腔正畸治疗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3-4.
[3]田炎章.不同年龄患者的口腔正畸心理[J].口腔医学,2002,22(3):148-149.
[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68-220.
[5] Laskin D.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 potential communication gap[J].J Oral Surg 1979,37(11):786.
[6]Riedmann RS,Kierl MJ.Prediction of cooperation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92,102(1):15-21.
[7]黄晓峰,张 丁,王左敏. 北京地区正畸患者就诊要求和原因的调查分析[J].口腔正畸学,2002,9(3):121-123.
[8]赵琳洁.正畸患者治疗前期望值和治疗后满意度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9.
[9]林 珊,陈倩倩,陈 江. 就诊成年人对错(牙合)正畸需求的调查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4):36-39.
[10]刘 学.口腔正畸治疗对成人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969-970.
[11]郑衍亮.固定正畸治疗时患者牙周疼痛影响因素的观察[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25.
[12]李 燕.成人正畸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J].口腔医学,2004,24(2):98-99.
[13]钱 明,刘 畅,崔光成.医学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96.
[14]mckiernan e x,mckiernan f,jones ml.Psychological profiles and motives ofseekingorthodontic treatment[J].Int J Adult Orthodon Orthognath Surg,1992,7(3):187-198.
[15]张 怡.正畸患者人格特征与其治疗后满意度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38.
篇4
【关键词】 血脂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与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相互关系,对血脂正常的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137例、无斑块组100例,检测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对比分析。结果 AS斑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异常者占61.31%(84/137),正常者占38.69%(53/137);血脂正常的AS斑块组与血脂正常的无斑块组比较,LDL-C、载脂蛋白B(apoB)含量和TC/HDL-C、LDL-C/HDL-C、LDL-C/载脂蛋白A(apoA)比值升高,apoA含量和TC/apoB、apoA/apoB比值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斑块组TC(5.34±0.91)mmol/L,LDL-C(3.21±0.75)mmol/L,其中LDL-C<3.37mmoI/L(130mg/dl)和<2.59mmol/L(100mg/dl)占59.12%(81/137),说明多数患者TC和LDL-C含量正常或仅仅轻度升高。部分患者检测了血流变指标,仅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5)。结论 LDL-C、apoB、LDL-C/HDL-C、LDL-C/apoA升高,TC/HDL-C、apoA/apoB降低为颈动脉AS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血脂正常的AS患者LDL-C水平正常甚至降低,而apoB已相对较高;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诊断评估亚临床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指导调脂治疗,特别是血脂正常AS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血脂 脂蛋白 多普勒超声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ood lipid,lipoprotein,apolipoprote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s of serum lipid,lipoprotein and apolipoprotein i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atients and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atients with normal serum lipid level.Methods Acuson Sequoia-c256the color Doppler ultrsonography,used a high-frequency transducer(7.5MHz).The patient’s head was placed on a pillow and turned slightly away from the side being scanned.After applying ultrasound get along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border on the neck,the transˉducer was placed above the clavicle.Both sides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and the origi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nd the external carotid arterywas evaluated by grayscale imaging,to determine the intima-media thickness for vessel wall,the smooth or irregular,the atherosclerotic plaque,and obtained Doppler information.The thickness of projecting≥1.3mm was divided into the group with plaques and the thickness≤1.0mmwere divided into the group without plaqu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The patients with plaques137,men72and women65,age40to89years,mean age70.34±8.33;the patients without plaques100,men46and women54,age51to88years,mean age67.52±7.54.All the patients were measured serum lipid,lipoprotein and apolipoproˉtein levels and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levels of 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ˉterol(LDL-C),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triglyceride(TG)showed a abnormal in the group with plaques only of61.31%(84/137)and showed a normal in the group without plaques of38.67%(53/137).The LDL-C,apolipoprotein A(apoA)&B,TC/HDL-C,LDL-C/HDL-C,TC/apoB,LDL-C/apoA,apoA/apoB in the plaque patients with normal blood lipid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group without plaques(P<0.001).The group with plaques were TC(5.34±0.91)mmol/L and LDL-C(3.21±0.75)mmol/L remarkably,38.7%had LDL-C<3.37mmol/L and20.4%had LDL-C<2.59mmol/L,in total59.1%(81/137).Although they noted plaques between both normal TC,LDL-C levels and decreasing TC,LDL-C levels.Conclusion Both increased LDL-C,apoB,LDL-C/HDL-C,LDL-C/apoA and decreased TC/HDL-C,apoA/apoB are important factor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formation.Remarkably,atherosclerotic patients with LDL-C normal level achieve the same event reduction as those with apoB higher levels;plaque burden,rather than plasma lipid values,should be the target of therapy.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is considered the first step in the diagnostic work-up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and its potential for evaluating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Key word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lood lipid lipoprotein Doppler sonography
近十年来采用影像技术检出和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己被积极地推广为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检查手段,特别是血脂正常的冠心病(CHD)患者和AS患者 [1]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137例颈动脉AS斑块患者,并作血脂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7例均为2003年3月~2004年2月我院住院或门诊患者,采用成组设计,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全部病例均检测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斑块组137例,男72例,女65例,年龄40~89岁,平均(70.34±8.33)岁;高血压(HPT)45例,糖尿病(DM)11例,HPT合并冠心病(CHD)12例,HPT合并DM25例,头昏27例,慢性支气管炎13例。无斑块组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51~88岁,平均(67.52±7.54)岁;近期发生高血压30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头昏待诊31例,体检21例。
1.2 方法
1.2.1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采用美国Acuson Sequioa-c256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MHz,由专人操作。
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头略偏向对侧,探头沿胸锁 乳突肌外缘纵横切,扫查观察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起始段(分叉后30cm内)内膜-中层是否光滑,厚度≥1.3mm并突向管腔内视为AS斑块形成 [2] ;内膜-中层厚度≤1.0mm视为无斑块。
1.2.2 血清测定 所有受试者均于清晨7:30~8:30空腹取肘静脉血,采用比色测定酶学方法(澳斯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测定血清TG、TC、LDL-C、HDL-C、apoA、apoB。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LDL-C不同水平含量比较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TG、TC、LDL-C、HDL-C单项或多项异常的比较 斑块组异常者占61.31%(84/137),正常者占38.69%(53/137)。
2.2 两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含量及其相互比值的比较 斑块组TC、LDL-C、apoB、LDL-C/HDL-C、LDL-C/apoA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apoA,apoA/apoB低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见表1、表2。
表1 两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含量比较 (略)
表2 两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相互比值比较 (略)
2.3 斑块组LDL-C不同水平含量比较 LDL-C<3.37mmol/L和<2.59mmol/L占59.12%(81/137),见表3。
2.4 血脂正常的53例斑块组和72例无斑块组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含量及其相互比值的比较 斑块组LDL-C, apoB,TC/HDL-C,LDL-C/apoA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apoA/apoB低于无斑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见表4、表5。
表3 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同水平含量比较 (略)
表4 血脂正常的两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含量比较 (略)
表5 血脂正常的两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相互比值比较 (略)
2.5 两组血流变指标及血糖比较 部分患者检测了血流变指标和血糖,两组相比,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 05),血流变指标中仅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和P<0.05),见表6。
表6 两组血流变指标及血糖比较 (略)
3 讨论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ATPⅢ指南提出:10年内患CHD的危险在10%~20%者,LDL-C水平应<130mg/dl;10年内患CHD的危险>20%或患有糖尿病者,LDL-C水平应<100mg/dl [1] 。本组结果显示:斑块组TC(5.34±0.91)mmol/L,LDL-C(3.21±0.75)mmol/L,说明多数患者TC和LDL-C含量正常或仅仅轻度升高;其中有38.7%LDL-C<3.37mmol/L(130mg/dl),有20.4%LDL-C<2.59mmol/L(100mg/dl),合计占59.1%(81/137),说明LDL-C浓度可相对正常甚至降低,而apoB已相对较高(TC/apoB、apoA/apoB降低)。提示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仅凭血清血脂检测结果可能会给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调脂治疗,以及患者的配合造成?定程度的误导。
许多研究发现颈动脉AS与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相关性,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疾病是CHD和AS(外周动脉和颈动脉) [1~3] 。本组结果显示:斑块组TC、LDL-C、apoB升高,HDL-C、apoA降低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和P<0.01);尤其是血脂正常(占38.69%)的斑块组LDL-C、apoB、TC/HDL-C、LDL-C/apoA升高(P<0.001),apoA/apoB、TC/apoB降低,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和P<0.02)。进一步说明了apoB及含apoB的LDL-C水平升高与AS发生的关系,血浆apoB是形成早发性AS的主要危险因素 [
4] 。
斑块组中有HPT患者82例,占59.85%(82/137),在 HPT条件下,血流剪切应力和环形张力均异常升高,使弹性大动脉的弹力层发生结构重排,动脉中层退行性变,血管扩张;通过血流机械力和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的直接作用,引起动脉内膜病变,促进AS斑块的发生和发展 [5] 。
AS斑块的形成机制较复杂,有多种因素参与。血流变指标中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和P<0.05),血液粘度增高、血流速减慢、血管壁的切变应力增高,致血管弯曲及分叉处更容易形成斑块 [6] 。血糖水平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近的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常发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呈致动脉硬化脂蛋白表型:LDL-C/HDL-C比率的增高和同时伴有TC升高 [7] ,斑块组2型糖尿病患者37例,占27.18%(37/137),多数糖尿病患者并无显著的LDL-C增高,
但其水平足以引起AS。
近年来国外学者利用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tomograˉphy)诊断冠状动脉钙化与血脂的对照研究,并指导临床调脂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Hecht HS等用电子束CT检出的822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中,LDL-C<130mg/dl(3.37mmol/L)232例,<100mg/dl(2.59mmol/L)82例,共占38.2%(314/822) [8] ,认为影像学有助于无症状AS斑块的早期诊断,作为治疗指征比血脂更有价值 [9,10] 。Vit A等报道经手术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扫描颈动脉AS斑块检出率相等,估计血管腔狭窄程度阳性率92.3%,阴性率95.0%,略低于CT;认为颈动脉AS斑块的诊断彩超应作为首选,对指导外科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11] 。斑块形成是AS的明显特征,它可以反映AS的程度。颈动脉解剖位置表浅易于显示,是反应全身血管病变的良好窗口。颈动脉彩超检查不仅可为诊断评估亚临床AS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调脂治疗提供依据,还可提供诸如斑块的大小、性质及血管腔狭窄程度等的详尽资料,见图1、图2。临床脑缺血症状的发生,既可由纤维钙化的稳定性硬斑逐渐增大阻塞管腔所致,也可由富含脂质的易损性软斑或混合斑破裂引起。
LDL-C、apoB、LDL-C/HDL-C、LDL-C/apoA升高,TC/HDL-C、apoA/apoB降低为颈动脉AS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血脂正常的AS患者LDL-C水平正常甚至降低,而apoB已相对较高。临床医生应该充分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诊断评估亚临床AS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指导调脂治疗,特别是血脂正常AS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本文图片略)
参考文献
1 ScottM,Grundy.Atherosclerosis imaging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ˉeases,2003,46(2):115-121.
2 黄静,龚兰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35-37.
3 季建中,李华,侯惠鸣,等.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 血脂变化的研究.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8:1147-1148.
4 向伟.小儿血脂异常-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27.
5 杨娴.综述血流机械力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学进展,2000,21:240-242.
6 孟立辉,蒋忠武,柳金明,等.脑血管性疾病血流变指标及血脂谱的测定分析.中国血流变学杂志,2000,10:178-181.
7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5-996.
8 Hecht HS,Superko HR,Smith CK,et al.Rel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identified by electron bean tomography.Am J cardiol,2001,87:406-412.
9 Harvey S,Hecht.Translating tomographic plaque imaging into treatment:iterventional lipidology.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03,46:149-170.
篇5
【关键词】动机研究 探索性因子分析 二分类logistic模型
一、引言
近几十年,中国的志愿者活动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成都市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却显现出下降的趋势。为了更好地推动成都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了解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真实想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成都市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的动机调查分析以及他们参与志愿活动广度与深度的研究就有其现实意义。
二、调查方案概述
(一)调查设计
1、调查问卷
问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中的动机调查量表。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设计了总共27个动机调查问题,这有助于数据分析时根据量化的数字之间的关系,得出哪些问题反映同一类的志愿者动机现象,综合统计出不同因素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动机的影响程度。同时我们进行了包括样本容量确定和参数确定的问卷结构分析。
2、访谈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影响他们参与志愿者活动不同动机和心态的因素。我们采用个案访谈方法调查了包括志愿者本人、志愿服务组织、四川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其他一些同学。
(二)调查问卷结构分析
本次调研的问卷调查样本涵盖了来自成都市5个区的5所典型高校,涉及各校各不同专业。共发放问卷558份,但由于问卷的发放范围较大和部分问卷有缺失值,在最后对于问卷的审核后回收有效问卷499份。学校的选取涉及各个专业,调查范围广泛。
三、问卷的基本统计量
学校分布情况合理。我们根据各学校的本科在校生总人数以及男女比例分别确定每个学校的派发问卷数量,确保了问卷调查样本的随机性、合理性。
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情况:本题以多项选择的形式汇总了志愿者活动进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大多数受访志愿者认为志愿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志愿者组织准备不充足和志愿者管理指挥混乱两个方面。被分到不喜欢的工作中的情况占到26,59%,自己不会处理突况个人能力不足也是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与此相对,受访志愿者们提出的主要改善意见有加强组织管理、进行志愿者培训、做好充分准备、实行志愿者激励政策和提高个人能力等几个方面,与志愿者们反映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相符,所以可以得出他们反映的问题是客观真实的。
四、模型分析
(一)问卷的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求出问卷各选项的“决断值”( criticalratio 简称 CR 值)。CR值又称临界比,代表不同受试者的对本题项的鉴别程度。经项目分析发现,每题得分与高低分组全部达到显著性水平。
(二) 探索性因子分析
1、量表的取样适当度检验
首先对样本进行检验。在检验中KMO值为0.927,根据标准, KMO 取值大于0.6,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 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 05, 因此数据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
2、总样本的方差解释和量表的第二次因子分析
在量表的因子分析过程中,首要需要解决的就是因素的选取问题。本研究参考以下标准对问卷中项目进行筛选:(1)共同度小于0.5;(2)题项在多个维度上有高负荷;基于此,初始问卷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删除3个题项,问卷剩余22个题项。在对量表题项进行筛选之后,对剩下的题项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选择提取4个公因子非常适合,提取的4个因子概括了原变量的61.26%的信息。
4、维度命名
对SAS给出的初始因子载荷阵施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旋转后的正交因子载荷阵进行分析可以对量表的四个维度分别命名为:第一维度压力或功利动机、第二维度学习动机、第三维度成就动机、第四维度自我认识。由此可以写出因子得分函数:
我们将问卷观测值代入以上因子得分函数,既得各观测值得因子得分,由factor过程给出计算结果。
(三)二分类 Logistic 模型的构建
为了考察成都市大学生重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经常用来测量人们重复某项活动意向的两个问题,即“我会再次继续参加这项活动(参与深度)”和“我会将这项活动推荐给我的同学(参与广度)”来反映重复参加意愿。将前者和后者得分为4和5赋值为“1”,其他为“0”。以因子得分做自变量分别对以上两者做回归,构造2个Logistic模型。将利用SAS得到的因子得分和响应变量数据导入SPSS中,分别对2个模型的参数和显著性进行估计.
通过拟合优度检验(总的判定正确率为75.6%和77.2% )以及回归系数检验,发现该模型选择进入两个方程的变量都是统计显著的。从而,可以得到最终的回归模型:
(四)模型的分析及结论
检验的显著性是非常明显的,这就说明学习兴趣的动机和参与的深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参加志愿活动时,同学们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学习型动机(提高综合素质)和成就动机(发挥自己的技能、优势,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我们知道了在志愿活动中同学们如果感觉到自己素质有所提高,那么这样的行为被介绍给身边人的概率会增加,再次参加的意愿会加强,从而扩大了志愿活动的广度与深度。而且在参与过程中应该注重发挥参与者的技能优势,多多的给予鼓励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是有利于活动的持续长久的。
五、调查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分为压力或功利型动机,学习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和自我认识动机4种。根据本次调查的问卷显示结果和采访志愿者组织和个人的结果,我们得出,志愿者们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是志愿工作组织准备不足,志愿工作管理指挥混乱,感到个人能力不足以及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肯定等几个方面。
同时根据志愿者们提出的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我们总结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和研究。(1)创新指导管理体系(2)事前组织培训(3)志愿者的激励机制(4)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降钙素原;宿主反应;细菌培养;真菌;脓毒症;预后;Spearman相关分析;ROC曲线
The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procalcitonin concentration and microbi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SUN Sheng-nan, LV Jing-jun, WEI Jie.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6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V Jing-jun, Emai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and predict vaIue of procalcitonin (PCT) in ICU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CT concentration and positiv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Methods A total of 278 patients with sepsis were admitted into emergency ICU, general ICU and respiratory ICU from October 2011 to September 2012. Of them, 193 patients had definite microbial infection evidence. Serum PCT levels among groups of different pathogens were compared. The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CT concentration of the first assay was got after admission and short-term prognosis was evalu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CT level and positive results of bacterial culture was also evaluated.Results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rum PCT levels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bacteri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P =0.001).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CT concentration of the first specimen after admission and 7- day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due to bacterial infections (r = 0.277, P =0.004). The patients with PCT levels greater than 2 ng/ml had high vulnerability to bacterial infection Conclusions The PCT concentration of the first assay after admiss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7- day mortality in ICU patients with sepsis due to bacterial infections. The serum PCT concentration indicated the severity of host response to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etiological evidence directly showed pathogenic factors. Both of PCT and etiological evidence related to bacterial infection, reflected different aspect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Key words】Procalcitonin; Host reaction; Bacterial culture; Fungi; Sepsis; Prognosis;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 ROC curve
脓毒症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变化迅速,目前病死率在30%~50%,是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001年“国际脓毒症专题讨论会”上提出了PIRO分级系统,建议从患者的易感性、感染状况、宿主反应、器官功能障碍四个方面对脓毒症患者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同时增加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和生物学标记物,使脓毒症的诊断更加敏感与客观[2]。在这样的临床背景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脓毒症相关蛋白被人们逐步认识[3],经过近12年的研究和实践,PCT广泛推荐用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
面对脓毒症,急诊科作为首诊科室,快速诊断,评估风险,第一时间留取病原学标本,明确病原学种类,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关乎全局的成败。可疑感染部位(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和血清学检查可以提供病原学证据,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存在阳性率低,等待结果时间长达3~5 d,部分医院不能够在急诊时间检测,标本易污染,抗生素的使用影响结果等客观问题。相对而言,降钙素原检测方法简单,容易开展,等待时间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动态检测。但是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质量浓度与病原学感染证据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明确。本研究就此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入住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呼吸科、重症科监护病房的脓毒症患者,参照2001年美国胸病医师学会和美国危重病学会的华盛顿会议(ACCP/SCCM)提出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共有278例患者符合标准。其中男148例,女130例,年龄(52.4±18.5)岁。按照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分组。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3组:评分
排除标准:①年龄85岁,妊娠。②慢性疾病终末期,临终状态,估计短期预后极差的患者。③24 h内出入院的患者。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髓样细胞癌,甲状腺滤泡癌。
1.2 入组患者分组以及分组标准
按照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感染诊断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及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标准[4],真菌感染需符合临床或确诊标准[5]。根据是否获得病原学证据分为微生物学证实的感染(microbiologically defined infection,MDI)和临床诊断的感染(clinically defined infection,CDI)。非感染指病原检测阴性且临床最终不认为存在感染,治疗反应与之相符。
1.3 实验室检测指标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原发疾病、APACHEⅡ评分等一般资料,记录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动脉血气分析、血乳酸、凝血功能等,记录患者7 d预后、28 d预后、住院天数、转归等。
所有拟诊脓毒症的患者入院24 h内留取可疑感染部位标本,包括痰培养、中段尿培养、胸腔或腹腔引流液、血培养。血清学检查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副流感病毒抗体、腺病毒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巨细胞病毒抗体、风疹病毒抗体、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抗体,以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抗体测定;轮状病毒抗原定性,腺病毒抗原定性,肺炎支原体血清学实验,立克次体血清学试验;1,3-β-D葡聚糖(G试验)。
所有拟诊脓毒症患者均在入院6 h内采集静脉血,送检PCT,PCT质量浓度≥0.5 ng/ml,为脓毒症的诊断标准之一[6]。若首次PCT20 ng/ml为阳性。以上实验室检查均由检验科专业医生操作。
所有拟诊脓毒症的患者病原学培养送检时间和PCT送检时间相差不超过12 h。若同一患者1周内有2次及以上送检,只记录统计第1次的血培养及PCT检测结果;若同一患者送检间隔超过l周,则每次血培养及PCT检测结果均入选统计记录。
1.4 临床干预
第一时间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根据临床反应、病原和PCT结果进行药物调整。器官功能支持结合指南推荐。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25百分位数-75百分位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CT质量浓度与患者入院7 d预后,病原学感染证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指标预测脓毒症患者7 d死亡的效能。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以P
2 结果
2.1 脓毒症患者病原学资料
入组278例脓毒症患者全部完善病原学检测,其中193例患者病原学结果阳性,首次阳性时间4.3(2~10)d。单纯细菌感染122例,单纯真菌感染40例,细菌合并真菌混合感染10例,单纯病毒感染7例,其他非典型致病菌感染14例。
①单纯细菌感染组: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83例)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表面葡萄球菌2株、肺炎链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5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鲍曼不动杆菌31株、大肠埃希菌9株、奇异变形杆菌1株、阴沟肠杆菌1株、产气肠杆菌1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株。
中段尿标本分离出(9例)大肠埃希菌1株、孟德肠球菌1株、粪肠球菌1株、尿肠球菌3株、病臭肠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2株。
胸腔引流液分离出(3例)草绿色链球菌1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酮丛毛单胞菌1株。
腹腔引流液分离出(7例)尿肠球菌1株、大肠埃希菌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
脑脊液分离出肺炎链球菌1株。
血液标本(19例)分离出大肠埃希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3株、孟德肠球菌2株、尿肠球菌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2株、葡萄球菌头状亚种1株、流感嗜血杆菌1株。
②单纯真菌感染组: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24例)曲霉菌7株(5例G实验阳性);念珠菌6株(白念珠菌5株、热带念珠菌1株,4例G试验阳性);假丝酵母菌1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7株,滑假丝酵母菌2株,热带假丝酵母菌2株,7例G试验阳性)。
中段尿标本分离出(10例)白念珠菌3株,热带念珠菌3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滑假丝酵母菌3株。
血液标本分离出(6例)白念珠菌3株,热带念珠菌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曲霉菌1株。
③混合感染组: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7例)鲍曼不动杆菌合并曲霉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合并热带假丝酵母菌2例、阴沟肠杆菌合并曲霉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合并滑假丝酵母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合并白色念珠菌1例。
中段尿标本分离出(3例)孟德肠球菌合并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病臭肠球菌合并热带念珠菌1例、屎肠球菌合并滑假丝酵母菌1例。
④单纯病毒感染组:单纯疱疹病毒伴皮肤疱疹2例,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例、流感病毒4例。
⑤其他非典型致病菌:支原体6例,衣原体5例,军团菌3例。
2.2 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PCT质量浓度比较
不同病原学感染组之间的PCT质量浓度见表1。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细菌感染组与细菌合并真菌感染组之间PCT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单纯细菌感染,细菌合并真菌感染组的PCT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单纯真菌、病毒或者其他非典型致病菌组的PCT质量浓度(P
2.3 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首次PCT质量浓度与入院7 d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分别以年龄、性别、首次PCT质量浓度、细菌学培养阳性与否为自变量,脓毒症患者入院7 d死亡与否为因变量做Spearman相关分析,在置信度(双测)P≤0.01 时,表明显著相关。结果显示,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PCT质量浓度与入院7 d预后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r=0.277,P=0.004);非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首次PCT质量浓度与入院7 d预后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095,P=0.415)。患者细菌学培养阳性与入院7 d病死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128,P=0.177)。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脓毒症患者入院7天死亡的预测效能,见表2,表3,图1。
2.4 首次PCT质量浓度与细菌学培养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将研究中确诊单纯细菌感染的122例脓毒症患者首次PCT质量浓度分为≥0.5 ng/ml,0.5~2 ng/ml,2~10 ng/ml,≥10 ng/ml。以不同水平的PCT质量浓度为自变量,患者细菌学培养结果阳性为因变量做Spearman相关分析,在置信度(双测)P≤0.01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表4)。结果显示,不同水平的PCT质量浓度与细菌学培养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不同。PCT
3 讨论
在健康人或不存在细菌感染时,PCT合成主要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即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和肺神经内分泌细胞表达的降钙素I调控,此途径产生的PCT含量甚微(
与病原学的直接证据(例如细菌学培养,致病微生物DNA分析,抗原抗体滴定等)比较,PCT反应的是宿主对细菌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而病原学证据更多地揭示致病因素,不能全面体现宿主的全身反应,也不能体现疾病的严重程度。那么,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质量浓度与病原学感染证据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呢?本研究结果提示:(1)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但是这种差别有时会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掩盖。例如,侵袭性真菌感染时,PCT水平可以很高[12]。但是,局灶性的真菌感染PCT很少升高。(2)PCT质量浓度有助于鉴别诊断引发脓毒症的病原体是细菌抑或非细菌性感染,从而使初始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PCT本身并不能准确说明脓毒症患者的致病源。(3)首次PCT值质量浓度是预测细菌感染的脓毒症患者入院7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细菌学培养结果与患者预后不存在相关性。(4)不同水平的PCT质量浓度与细菌学培养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本研究表明PCT水平较高的脓毒症患者(≥2 ng/ml)更易获得病原学阳性结果。王凯飞等[12] 分析了总医院1066例同时送检血液培养和PCT定量检测的患者,结果显示血培养阴性患者PCT为0.37(0.11~1.67) ng/ml。血培养阳性患者PCT水平为2.24(0.57~11.59)。革兰阴性菌感染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
这是否说明PCT质量浓度高低与细菌学培养结果阳性与否存在相关性呢?本研究结果并未提示上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分析原因:部分患者微生物学培养阳性与呼吸道、泌尿系统等部位细菌定植有关[13]。PCT作为机体的免疫调节蛋白,能实时反映细菌感染导致的全身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14-15]。微生物学培养提供病原学证据。两者反应了细菌感染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但不可相互替代。PCT质量浓度的变化结合细菌学培养结果有可能为临床医师区分单纯的细菌定植,或细菌感染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
参考文献
[1]Angus DC, Linde-Zwirble WT, Lidicker J, et al. Epidemiology of severe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lysis of incidence, outcome, and associated costs of care [J]. Crit Care Med, 2001,29 (7):1303-1310.
[2] Levy MM, Fink MP, Marshall JC, et al. SCCM/ESICM/ACCP/ATS/SIS: 2001 SCCM/ ESICM/ ACCP/ ATS/S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 [J]. Crit Care Med, 2003, 31(4):1250-1256.
[3]方强,吴晓梁,苏群,等. 血清前降钙素及内毒素水平与脓毒症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12):843-845.
[4] Garner JS,Jarvis WR,Emori TG, et al.CDC definitions for nosoeomial infections[J]. Am J Infect Control,1988,16(1):128-140.
[5]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
[6] 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 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9):944-948.
[7] 石岩,刘大为.降钙素原在全身性感染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5):444-446.
[8] Soong J, Soni N. Sepsis: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J]. Clin Med, 2012, 12(3): 276-280.
[9] Bouadma L, Luyt CE, Tubach F, et al.Use of procalcitonin to reduce patients exposure to antibiotic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PRORATA trial):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J].Lancet, 2010, 375 (9713):463-474.
[10]Kopterides P, Siempos II, Tsangaris I, et al .Procalcitonin-guided algorithms of antibiotic therap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Crit Care Med, 2010, 38 (11): 2229-2241.
[11] Schuetz P, Christ-Crain M, Thomann R, et al. Effect of procalcitonin-based guidelines vs standard guidelines on antibiotic us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the ProHOS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JAMA, 2009,302(10): 1059-1066.
[12]王凯飞,沈定霞,刘朝军,等. 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3):243-246.
[13] 蒋旭宏,王原,华军益,等.急诊科C、D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6):626-629.
[14] Hochreiter M, Khler T, Schweiger AM et al. Procalcitonin to guide duration of antibiotic therapy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controlled trial [J]. Critical Care, 2009, 13(3):R83.
[15] Lee CC, Chen SY, Tsai CL,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 score, procalciton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at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Shock, 2008,29(3):322-327.
(收稿日期:2013-05-1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10.0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020);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项目(QJX 2012-11)
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篇7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高血脂,老年患者
高脂血症是公认的引起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内科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随着患者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糖代谢障碍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以下分析我院5年内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对血糖及尿酸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4年6月在新疆巴州人民医院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患者71例,入组患者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3.3±2.1)岁,男39例,女32例,糖尿病史7个月~37年,平均(1.0.5±8.1)年,少数民族34例,汉族37例。同时选取非高尿酸血症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民族等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检测期间糖尿病患者低盐、低脂、低糖、低嘌呤饮食,所有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抗痛风治疗。
1.2.2检验方法 糖尿病患者住院第3d~1w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收集24h尿液,检测血清尿酸、血清肌酐(SCr)、尿尿酸、尿肌酐;记录尿量,计算24h尿尿酸排泄总量,尿酸清除率(UCr)、尿尿酸/尿肌酐、肌酐清除率(CCr)、尿酸清除分数等,检测期间未使用、别嘌呤醇、秋水仙碱、噻嗪类利尿剂、苯溴马龙、碳酸氢钠等药物。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所有数据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F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率分别为(7.2±2.1)、(7.6±2.4)高血脂合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效果明显差于对照组,高脂血脂患者肾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抗痛风治疗效果,好转率分别为73%(52/71)、43%(31/71)。抗痛风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2.2抗痛风治疗组为观察组,未接受抗痛风治疗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通过降血脂、抗痛风治疗后血脂水平仍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以下两组患者抗痛风治疗1w后复查血脂的情况。见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2,3],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呈逐年升高之势,已发展成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痛风等,尿酸是二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尿酸可以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脂血症等因素相协同,促进心血管疾病[4]。本组研究中发现,合并高血脂的患者中尿酸表达了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抗痛风治疗后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这个结果提示我们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患者积极抗痛风治疗有助于控制血糖,从而减少高血脂引起的胰岛素抵抗的出现风险[5]。我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升高,肾功能的降低,老年患者中尿酸的出现风险逐渐加重,抗痛风治疗效果逐渐降低。
高血糖毒性可诱导血管内皮还原型辅酶I、Ⅱ聚集,二或三磷酸腺苷之间的转化与降解,而辅酶Ⅱ氧化型与还原转化则增加,均可为尿酸的合成提供嘌呤[7]。可见,控制血糖有利于痛风的控制,抗痛风治疗同样对血糖的控制作用很大,本组研究结果完全符合国内外研究结果[6]。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出现风险远高于单纯高血糖组患者,积极降脂治疗有助于控制血糖及尿酸的升高。抗痛风治疗有助于血糖的控制,早期、对症治疗是老年患者控制血糖的关键。
参考文献:
[1]NishimotoY,Miyazaki Y,Toki Y.et al.Enhanced secretetion of insulin plays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0f atherosclerosis and restenosis of coronary arteries elective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in patients with effort angina[J].J Am Coll cardiol,1998,
32:1624-1629.
[2]王广字,朱旅云,张屯,等.石家庄市部分职业人群54115例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532-3534,3538.
[3]李风华,张丽萍,姚倩东.体检者血尿酸检测10 502例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5,20(4):261-263.
[4]Chu NF,Wang DJ,Lion SH,et a1.Relationship between hyperuricemia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mongmales in Taiwan[J].Eur J Epidemiol,2000,16(1):13.
[5]Ishizaka N,Ishizaka Y'Toda E,et a1.Association betweell serum uric acid,metabolic syndrome,and carotid athmosclerosis in Japanese individuals[J].Arteriosclar Thromb Vasc Biol,2005,25:1038-44.
篇8
【关键词】抑郁症;白细胞介素 1β;白细胞介素 66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着多种假说,但目前研究结果尚不一致。近十几年来,抑郁症患者的免疫异常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抑郁症患者病因的研究中,对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调节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IL 1β和IL 6在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启动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炎症反应系统被激活的直接标志, 与抑郁症发病有关。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介导免疫功能异常,提示细胞因子在抑郁症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旨在探讨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为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本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并知情同意。
1.1.2 入组标准 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 10)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 3)单项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②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版本)≥20分;③近1年内未用过免疫调节剂、各类抗抑郁剂和情绪稳定剂,未接受过电抽搐治疗;④近2周内无感冒、发烧等感染性疾病史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史;⑤无内分泌疾病;⑥无心、肝、肾疾病及其他严重躯体疾病,无酒精和药物滥用史;⑦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和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无异常;⑧排除怀孕、哺乳期及月经期妇女。共选入48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17~56岁,平均(37.45±10.6)岁。
1.1.3 对照组 与抑郁症组同期选择36名心身健康的正常人,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18~52岁,平均(33.60±10.84)岁。在年龄与性别上与抑郁症组匹配,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均要求无精神病家族史,近2周内无感冒、发烧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史。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评定
入组时、治疗干预后4周末, 分别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一次Hamition抑郁量表评分, 以第1次Hamition抑郁量表评分作为抑郁症严重程度指标, 以Hamition抑郁量表减分率来评定治疗后疗效。
1.2.2 治疗 所有患者均选用5 HT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单一抗抑郁治疗。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同时合并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时间为4周。
1.2.3 标本采集和处理
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1天、治疗4周末和对照组均在上午6:00~8:00采集5 ml肘静脉血,EDTA抗凝。在自然状态下放置半小时后离心10 min,分离出血清,置于 700C冰箱保存,待样本收集好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一次性检测IL 1β、IL 6。对照组仅采血一次。试剂盒由北京环亚泰克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2.4 统计方法
检验结果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各定量数据均采用均值和标准差(x±s)表示,方差分析及t检验,用于组与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抑郁症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清IL 1β、IL 6 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抑郁症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中IL 2、IL 6水平的比较(x±s)
组别例数
IL 1β(pg/ml)IL 6(pg/ml)
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前治疗后差值
对照组365.39±2.735.39±2.7332.48±18.7832.48±18.78
患者组4811.48±5.326.36±4.725.12±5.4047.26±22.8736.56±21.8310.70±18.85
t2.980.573.242.230.720.62
p<0.01>0.05<0.01<0.05>0.05<0.05
抑郁症患者组治疗前血清IL 1β(11.48±5.32)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5.39±2.73)pg/ml(P
作者单位:132011吉林市精神病医院
2.2 抑郁症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血清IL 1β、IL 6 水平比较 见表1。
抑郁症患者组治疗后血清IL 1β(6.36±4.72)pg/ml较对照组(5.39±2.73)pg/ml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 6(36.56±21.83)pg/ml略高于对照组(32.48±18.78)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抑郁症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IL 1β、IL 6 水平比较 见附表。
抑郁症患者组治疗后血清IL 1β(6.36±4.72)pg/ml较治疗前血清IL 1β(11.48±5.32)pg/ml显著降低(P
2.4 抑郁症患者血清IL 1β、IL 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 以抑郁症患者治疗前HAMD总分来评定病情严重程度, 经相关分析, IL 1β、IL 6与HAMD总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072,0.125, P 值分别为0.572, 0.487, 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理状态或综合征。它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并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而抑郁症导致的自杀发生率越来越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已证实精神状态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即精神活动能调节免疫功能,而免疫系统的紊乱不仅能导致机体疾病,也与心理、精神、行为、性格和衰老的变化有关。
IL 1β和IL 6属于前炎症细胞因子,又是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中的重要递质。研究表明,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IL 1β、IL 6高于正常对照组[2], 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IL 1β、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说明抑郁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支持Maes 等[3]提出的抑郁症免疫反应假说。国内杨权[4]等的研究结果不支持此观点, 他们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清IL 1β、IL 6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 不支持抑郁症患者存在广泛的免疫激活。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研究的方法或样本有关。本研究还发现,抑郁症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随病情明显改善, 血清IL 1β、IL 6水平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提示血清IL 1β、IL 6水平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状态指标。Levine 等[5]报道抑郁症可能伴有免疫系统激活和炎性反应, 且认为血清IL 1β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本研究通过治疗前HAMD评分与血清IL 1β、IL 6水平的相关分析, 未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说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尚不能仅用免疫系统激活来解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近年来,精神神经免疫学为揭示精神疾病的生物学发病机制开辟了新领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构成了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网络, 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调节人体功能,三者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抑郁症的免疫学研究,尤其是对IL与抑郁症的关系的研究,虽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结果颇不一致,但是,多数结果表明,IL与抑郁症的发病及临床表现有关。一些学者提出的抑郁症发病的免疫学假说尚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1] MaesM. Evidence for an imm une response in major depress ion:are view and hypothesis. Prog N europsychoph arm acol B iol Psychiatry,1995, 19:11 38.
[2] 范长河, 谢光荣, 周亮,等. 抑郁症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和急性期反应蛋白水平及其意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0, 26(5):272.
[3] MaesM, Vandolaeghe E, Ranjan R, et al. Increased serum in in tertlekin 1 recep tor antagonist concentrations in major depression. A ffect D iserd, 1995, 36(1):29 31.
篇9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8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2-0066-02
近些年来,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开始更多地应用到临床上,因为颈动脉的位置比较浅,所以这种成像技术在成像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成像效果[1-3]。在本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为了研究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也为了寻找出一种更好的诊断该种疾病的诊断手段,特对2012年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已经确诊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二次诊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进行二次诊断,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这98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46~78岁,平均(62.1±2.4)岁。所有患者一次诊断均确诊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诊断符合WHO/ISH制定的关于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诊断标准。在所有患者当中,具有高血脂病史的患者42例,具有脑中风病史的患者39例,具有糖尿病病史患者17例,其余患者无其他的病史。病程4~63个月,平均(21.4±1.5)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详细操作如下。
1.2.1 对照组 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治的时候,需要患者仰卧,并在其颈后部位垫一个枕头,使其头向后仰去,便于将颈前部充分暴露出来,使患者向检查侧的对侧偏过。先用二维超声,然后加用彩色多普勒显像,观察多普勒的频谱。将探头置于患者的颈根部位,沿着胸锁肌的前缘依次向上,对颈总动脉的分叉部位、颅外段颈内动脉以及颅外段颈外动脉进行观察,并且要对于颈部的最高点做出必要检查。
1.2.2 观察组 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依然取患者的仰卧位,利用64排螺旋CT成像仪从患者的主动脉弓层面一直扫描到患者的头顶层面。为所有患者在扫描之前都要进行test blot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碘海醇,剂量取0.3~0.5 g为准,然后启动CT扫描,以便于获取颈总动脉层面的时间/密度曲线,随后再对患者的头部进行CTA扫描,然后通过最大密度的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多种技术对图像进行重组。然后对患者动脉的狭窄率进行测算,对患者颈动脉的斑块类型和斑块的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二次诊断效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的二次诊断所得到的图像的病灶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二次诊断,观察组诊断出49例患者,所有患者的图像成像清晰,确诊率为100%,对照组诊断出38例患者,因为病灶模糊等原因未能得到识别患者11例,二次诊断的确诊率为77.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诊断效果比较 例(%)
组别 确诊 未确诊 满意
观察组(n=49) 49(100) 0 47(95.92)
对照组(n=49) 38(77.55) 11(22.45) 34(69.39)
表2 两组诊断出的颈动脉狭窄分布情况比较 例
组别 确诊数 轻度狭窄 中度狭窄 重度狭窄 闭塞
观察组(n=49) 49 24 13 8 4
对照组(n=49) 38 18 11 6 3
3 讨论
颈动脉是大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最为常见的发病部位,同时,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闭塞也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发病原因之一[4]。近些年来,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卒中发病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颈动脉血管内膜的脂质沉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造成血管狭窄或者严重地闭塞,这是这种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而这也是诱发脑血管等疾病的一大重要原因[5-7]。由此可见,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进行全面而又准确的诊断是十分必要的,在临床上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之下,动脉壁特别是内中膜出现血液成分的灶状沉积以及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脂质,导致胶原纤维增多,平滑肌细胞增生,与此同时还伴随着坏死、钙化等一系列的病理改变,进而就会出现症状性的动脉狭窄。颈动脉主要为颅内供血,更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容易发病的部位,而无可否认的是,这种疾病最能够引起动脉闭塞以及动脉狭窄等情况的发生,是造成脑血管疾病发病最为重要的因素,进而会并发更多的严重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
在本研究当中,有20%左右的患者都是因为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而形成的动脉管腔狭窄,造成这一部位血流的速度明显加快,对患者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有效的诊疗方式来应对这种疾病。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从图像上清楚地将异常的形态识别出来。相对于对照组的彩色多普勒显像频谱所呈现的图像,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不单单能够更加清晰地识别出患者颈动脉的狭窄情况,而且还更能够将个别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清楚地显示出来。除此之外,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还能够提供相应血流的动力学情况,以方便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诊断方法。此外,颈动脉粥样硬化非常容易引发颈动脉血管狭窄和颈动脉血管闭塞的情况产生,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血管疾病,一经发病,就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8-10]。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患者的颈动脉做出检查,就能够及早的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可方便对患者病变的程度做出分析与评价。而且这种技术还方便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做出定期的观察,这也方便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必要的判断。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对患者进行二次诊断的时候,完全诊断出所有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确诊率能够达到100%,而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则稍稍不如观察组确诊率高,通过两者的比较也可以体现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表1当中还能够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更能够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而从表2当中也可以得出,64排螺旋CT的分辨率和成像效果更好,经过分析可以得出,该技术可以认清患者的病灶位置极其周边环境,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在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具有更加优秀的临床价值,相比于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具有更加准确的确诊率和更加清晰的成像效果。而且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在临床应用中享有较好的口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书剑.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1,3(12):154-155.
[2]兰永树.内动脉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及价值[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2,4(14):3251-3252.
[3]周雁玲.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部动脉疾病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20(10):5130-5131.
[4]江金带.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2(15):6187-6188.
[5]朱新进.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2(28):4219-4220.
[6]张兆琪.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的新纪元[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8(31):546-547.
[7]陈平.64层螺旋CT在头颈部联合CTA扫描方案中的优化设计[J].安徽医学,2011,4(18):3613-3614.
[8]杨成明.冠脉病变的CT检查变迁及64排CT的实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2,6(24):36-37.
[9]张洪英.外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MRA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4(18):68-69.
篇10
高磷血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和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控制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可防止肾性骨营养不良和转移性钙化等并发症[1]。据报道肾性骨病在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56%~61%,随着腹膜透析时间的延长,发病率也随之升高[2]。由于肾性骨病可严重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应引起临床重视。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但是即使是最严格的限磷饮食,每天仍可摄入19mmol(600mg)的磷[3]。目前常用的磷结合剂(碳酸钙和醋酸钙),虽可有效地降低血磷,但价格较昂,长期使用在降低血磷的同时增加血钙
(Ca),易引起高血钙、转移性钙化的发生。作者通过本研究探讨中药降磷散粉(海螵蛸)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更好的使用磷结合剂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3月腹膜透析患者108例中男46例,女62例;透析时间均>3个月,血清磷浓度>1.60mmol/L。原发病为慢性肾炎94例、糖尿病肾病4例、高血压肾病3例、IgA肾病2例、其他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各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BMI、透析龄、透析剂量、KTV、血肌酐(Scr)、Hb情况见表1。两组间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略)
1.2 方法
(1)将患者随机分治疗组(A组)73例和对照组(B组)35例,A组接受严格饮食控制,磷摄入量的目标定为800~1000mg/d,B组在接受严格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同时实施降磷散粉(医院自制,为粉末状)1.0g 3次/d,餐中口服治疗,待血清磷浓度降至正常时停药。(2)治疗前测血P、血Ca、钙磷乘积、血甲状旁腺素(PTH)、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KTV。3、6个月时各测血P、血Ca、钙磷乘积及血PTH。采血时间均为晨起空腹。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过程应用JMP 5.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运算。
2 结果
两组患者3、6个月时血P、钙磷乘积、血PTH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Ca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见表2。表2 两组血P、血Ca、钙磷乘积、血PTH的变化(略)
两组3、6个月的血P下降的百分比、钙磷乘积下降的百分比、血PTH水平下降的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1、P<0.001、P<0.01),对血Ca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降磷散粉具有显著的降血P、降钙磷乘积、降血PTH的作用,而对血Ca的影响不明显。A组有4例出现恶心、呕吐情况,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影响继续用药,治疗结束停药后症状消失。表3 两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血PTH变化的比较(略)
转贴于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钙磷代谢失调主要表现为血磷升高,血钙降低,并通过刺激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PTH)增多,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的发生[4]。因此控制高磷血症改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E)是治疗肾性骨病的主要措施。降低血磷的方法有低磷饮食,透析治疗及磷结合剂的使用。控制饮食可减少磷摄入,一般<800~1000mg/d[5],但在腹膜透析患者,蛋白摄入应至少达1.0g/(kg·d),相应磷的摄入已达32mmol/d[6]。要使磷摄入<800mg/d,势必要减少蛋白的摄入,不利于维持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易发生营养不良,另外长期低磷饮食,患者较难接受,顺从性差,因此临床上采用饮食控制很难将患者
血磷控制在正常范围,多数要加用磷结合剂[4]。该结论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腹膜透析每日清除的磷很有限,Delmez[7]测定了一组透析前平均血磷浓度为1.7mmol/L的腹透患者,经标准CAPD透析清除磷约(9.9±0.7)mmol/d。可见腹透每日清除的磷量只达摄入量的1/3左右。因此磷结合剂的使用,是降低血磷行之有效的方法。
降磷散粉(海螵蛸)作为磷结合剂,能有效的降低血P 、钙磷乘积、血PTH水平,同时对血Ca的影响不明显。且降磷散粉来源丰富、价格便宜能被更多的患者接受。
【参考文献】
1 Llach F , Massry SG. On the mechanism of 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 in moderate renal insufficiency.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5,61 :601.
2 Hercz G,Pei Y,Greenwood C,et al.Saiphoo C,Goodman WG,Segre GV,Fenton S.Sherrard DJ:Aplastic osteodystrophy without aluminum:The role of “suppressed”parathyroid function.Kidney Int,1993,44:860~866.
3 Hercz G,Coburn JW. Prevention of phosphate retention and hyperphosphatemia in ruemia. Kidney Int ,1987,32 (Suppl 22) :215.
4 叶任高,沈清瑞.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38~540.
5 罗群.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高磷血症治疗进展,现代实用医学.2004,12(16):697~698.
- 上一篇:管道安装施工技术要求
- 下一篇:农村产业发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