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效果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效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效果

篇1

【关键词】 健康教育;能力;效果

专业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 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在工作中护士知识缺乏, 对健康教育认识不够, 教育内容简单, 形式单一, 支持系统不完善, 缺少明确的质控方法等都会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 是护理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 护士方面

1. 1 加强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2]。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与护理技能, 来改变患者生活和行为方式, 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 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 预防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既可提高护理质量, 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 2 加强自我学习能力, 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及水平。健康教育涉及多学科知识, 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 还要具备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知识。因此要鼓励护士积极参加护理大专及本科的自修学习, 多看书, 看好书,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教育能力, 以适应健康教育的要求。

1. 3 注重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

1. 3. 1 评估:收集患者自身的基本信息, 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心理状态等资料, 确定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确认所关心的问题, 持续、动态地进行评估, 以制定不同阶段健康教育的内容。

1. 3. 2 计划: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 如图片指导、示范训练等, 可采取一对一、小组式等形式, 以达到预期目标。

1. 3. 3 实施:按照计划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 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 做到少而精且分次、有序[3]。

1. 3. 4 评价:从患者的言语及行为表现中判断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被接受和掌握, 由此来衡量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1. 4 注重语言与非语言交流。在健康教育中护士要注意仪表端庄, 举止优雅, 面带微笑以及关注的目光, 适时地使用触摸, 会使患者产生温暖、亲切的感觉, 增加对护士的信任。与患者沟通时, 要注意倾听, 使用文明用语, 语气、语调恰当, 语言通俗易懂。同时要注意使用安慰性、鼓励性和劝慰性语言, 并给予积极的暗示, 消除悲观恐惧心理, 增强遵医行为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进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1. 5 选择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护士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疾病阶段、不同心理状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如口头宣教、图文宣传、幻灯、示范训练、发放健康资料等形式, 体现个体化, 差异化, 根据情况不断改进, 注重教育效果。

1. 6 护士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例如护士在为糖尿病患者测血糖后告知血糖数值, 同时讲解血糖值正常范围, 使用降糖药的注意事项, 低血糖反应的预防等, 并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发放健康画册、健康资料, 在为患者输液后对患者进行药物指导等。既可节约时间, 又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 管理层方面

2. 1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 增强法律意识, 避免在健康教育中出现与医生不同的解释或承诺性语言。定期组织护士参加业务查房、院内讲座、院外参观学习、短期培训班等, 不断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

2. 2 完善支持系统。实行药品、卫材下送, 各种报表电子化, 使用气动物流设备等, 减少护士用于其它工作时间;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实行弹性排班, 护理病历表格化, 缩减护士记录时间, 真正做到护士有充足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 3 健全质控管理。护理部制定健康教育质控标准, 以便护理部、科室护士长进行检查监督, 并与绩效挂钩。通过信息反馈掌握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 及时进行调整,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 小结

重视健康教育, 科学地运用护理程序, 不断提高护士教育能力和技巧能够使患者信任, 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 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提高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英妮.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现状及培养.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12):1331.

[2] 王立.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98.

篇2

关键词:骨折;健康教育;处方;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92-02 骨折患者由于康复期较长,且术中所采用的多种固定方法,容易给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本研究将对56例应用健康教育处方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骨折患者112例,按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26,年龄20-70岁,平均(35.28±10.22)岁;研究组男女比例28:28,年龄22-77岁,平均(39.58±11.74)岁;骨折因素:交通事故41例,高处摔伤21例,重物砸伤30例,其他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因素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对照组患者包括出入院健康宣教,指导正确规范的饮食、运动及休息计划;对患者说明各项标本采集方法及检测目的,解除患者心理疑虑,并耐心讲解专科疾病知识及骨折围术期指导等常规教育[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健康教育处方:护士将每位患者不同骨折类型对应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独立处方,并分阶段循序渐进的使用。同时根据患者体征、病程等情况予及时更换合理的健康教育处方,待患者出院时,以书面形式将健康教育处方给患者及家属阅读,进而加深印象。

1.3 观察指标: 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及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3]。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 两组患者出院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均优于入院时,组内比较差异明显(P

表1 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n(%)]

项目对照组(n=56)研究组(n=56)入院时出院时入院时出院时疾病预防知识22(39.29)41(73.21)25(44.64)53(96.64)相应治疗方案11(19.64)43(76.78)11(19.64)54(96.43)饮食运动方案19(33.93)40(71.43)18(32.14)52(92.86)药物知识9(16.07)37(66.07)9(16.07)48(85.71)检查时注意事项10(17.86)31(55.36)12(21.43)42(75.00)围术期注意事项7(12.50)39(69.64)9(16.07)50(89.29)出院后注意事项15(26.79)41(73.21)14(25.00)53(96.64)预后术后并发症17(30.36)38(67.86)19(33.93)49(87.50)2.2 两组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发生常见并发症有便秘、疮、关节脱位、术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其中研究组发生常见并发症3(5.36%)例与对照组的12(21.43%)例比较,差异明显(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患者出院时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提高,说明予骨折患者合理的教育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从而增强治疗依从性,以达到理想治疗目的。其中研究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处方较常规教育的应用效果更佳,其通过针对性分阶段的为每位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处方,利于患者身体在合理、科学的情境下行有效康复。同时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5.36%较对照组的21.43%有显著差别。说明健康教育处方不仅应用效果较佳,而且在临床应用中可有效减少骨折患者因手术治疗而引发的多种并发症(便秘、疮、手术感染、关节脱位等),安全性较高。健康教育处方是根据患者实际骨折情况,予适当改变添加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应用灵活性较高。另外,待患者即将出院时,护士将书面记录的健康教育处方给患者及家属阅读,以便加深对健康教育处方的印象,利于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的有效实施。关于骨折患者由于年龄的差别对健康教育处方的实施效果有一定影响,该问题本研究尚未对此进行详细调查分析,有待进一步实验探索。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处方在骨折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较佳,且可有效减少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莉.骨科手术前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111.

篇3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重症监护室; 应用

ICU患者由于病情较重,病情变化较快,患者和家属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对于神志不清患者,其家属承受着比患者更强大的心理压力[1]。如果患者及家属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缓解,容易导致医疗纠纷。为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得到来自家庭的良好支持,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连续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入住重症监护室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入住重症监护室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23例,女 13例,年龄32~68岁,平均(42.6±7.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中专)18例,大专及以上14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30~65岁,平均(40.1±5.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中专)19例,大专及以上1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由专门的责任组成员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动态的、连续的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作息指导、健康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等。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及睡眠卫生宣教。常规开展入院介绍,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掌握80%以上内容为优秀,60%~80%为良好,60%以下为差[2]。(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疾病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疾病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疾病掌握情况比较 例(%)

组别 优秀 良好 差

观察组(n=36) 20(55.6) 13(36.1) 3(8.3)

对照组(n=32) 8(25.0) 13(40.6) 11(34.4)

F值 12.66

P值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例(%)

组别 误吸 便秘 皮肤压疮 感染

观察组(n=36) 1(2.8) 2(5.6) 0 2(5.6)

对照组(n=32) 4(12.5) 6(18.8) 5(15.6) 7(21.9)

P值

2.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36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者35例,满意度为97.2%;对照组患者32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者27例,满意度为84.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心理指导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可以促使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和习惯,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其首要任务是协助患者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促使患者克服消极情绪的影响,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从而更主动地配合医护治疗和护理。ICU是救治危重患者的科室,一般患者病情都比较危急,且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亲人陪护,患者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恐惧的感觉,再加上ICU特殊的环境,室内监护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更增添了患者的烦躁。护士应该换位思考,体贴、关心患者,为其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宽探视制度[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调动患者积极性,增强患者自信,使其尽早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回归社会。

3.2 饮食和作息指导 对患者给予饮食和作息生活指导,针对不同疾病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急性期无法进食者禁食,可以进食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软食、普食,嘱患者营养搭配,合理均衡。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因人而异,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活动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使患者保证足够的睡眠,劳逸结合,使患者理解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康复的理念[5]。

3.3 专科指导 包括用药指导,健康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勿擅自随意调整药物种类、数量,同时告知患者药物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护士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向患者介绍操作的要领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进行专项护理的必要性,使患者了解疾病的预防、急救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提高患者抵抗能力。

患者在ICU期间由专门的责任组成员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动态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度过危险期转至普通病房后仍应提供连续性的健康教育[6]。指导患者坚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嘱患者继续坚持功能锻炼,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和功能锻炼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另外,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不轻易动怒、生气,避免大喜大悲,使患者能够信任并且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从而最快的度过危险期,争取早日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玲,钟萧.ICU患者健康教育路径[J].吉林医学,2011,32(7):1439-1440.

[2] Chiu Y L,Chien W T,Lam L W.Effectiveness oft needs-based education uprogramme for families with a critically ill relative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J Clin Nurs,2004,13(5):655-656.

[3] 陈靖,陈玉琴,何捷,等.对危重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6):577-579.

[4] 刘国英.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3):231.

[5] 韩文军,胡敏,郭成莉.ICU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6,21(12):78-80.

篇4

【关键词】初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

艾滋病是全球共同关注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在我国,青少年学生病例报告的比例呈上升趋势[1-3]。青少年容易受网络等外界的影响,性观念较以往更加开放,更早,若缺乏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则易成为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但青少年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强,如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学艾滋病健康教育,可减少高危行为,从而更好的防治艾滋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区选取4所初中学校的所有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4个班,867名学生,男生427名,女生440人,平均年龄(14.66±0.67)岁。1.2方法根据以往类似文献,自制调查问卷,经预调查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明确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后进行调查。现场调查时统一指导语,说明问卷填写方法后由学生自行填写问卷,调查完毕当场收回并核查,如问卷出现缺项、漏项,发回补填,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评估指标》[4]中艾滋病基本知识的8条核心指标及其态度、行为等。1.3干预措施采取知识讲座、观看视频、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预防艾滋病综合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是由社区医院资深医生受培训后在学校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专题讲座,每个学校1场;观看视频是利用各班内的多媒体教育设备,在班会时播放;宣传栏是在教室内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版面展示,展示时间为1周;发放宣传资料是向学生发放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小册子。在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干预前后均发放调查问卷867份,收回有效问卷86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2.2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8条核心指标知晓率比较对于艾滋病8条核心指标,总体知晓率干预前88.35%,干预后97.9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入艾滋病患者的血液能感染艾滋病”在干预前已较高,达到99.19%,干预后99.88%,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7条核心指标,干预前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干预后可达到90%以上,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学生干预前后对艾滋病态度比较学生对艾滋病态度方面,干预后正向持有率均有提高,“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握手”由57.21%提高到79.35%,“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一同进餐”由48.79%提高到65.63%,“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由49.13%提高到7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行为比较学生艾滋病行为方面,干预后正向持有率均有提高,特别是“关爱和帮助艾滋病朋友”提高明显,由60.21%上升到88.12%,“应该给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份保密”由82.23%提高到94.12%,“积极学习并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由88.70%提高到9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广州市初中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艾滋病8条核心指标知晓率及总体知晓率,干预前已达到88.35%,比同类研究结果要高[5,6],说明大部分初中生已通过其他渠道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认识。干预后知晓率在90%以上,已达到国务院《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目标规定要求“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青少年达到90%以上”的目标[7],比重庆市的研究要高[5],但与高中生的相关研究相似[8,9]。表明广州市的中学生在学校进行统一规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的相关信息和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较全面,也说明开展学校学生艾滋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提高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是有成效的。学生对艾滋病态度方面,干预前,学生普遍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握手、进餐或与其在一个教室里学习。虽然干预后正向持有率均有提高,学生们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有一定改变,但一涉及到切身健康,比较注重自我保护,仍然存在疑虑和戒心,即学生更担忧感染艾滋病,特别是“愿意和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一同进餐”的人数只有65.63%,说明大家对艾滋病患者仍存在一定的歧视和恐惧。学生艾滋病行为方面,干预后正向持有率明显比态度提高,特别是“关爱和帮助艾滋病朋友”提高明显,由60.21%上升到88.12%,而“应该给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份保密”及“积极学习并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分别提高到94.12%及96.08%,说明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愿意为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提供帮助,营造全社会关爱艾滋病患者的和谐氛围。综上所述,采取知识讲座、观看视频、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预防艾滋病的综合健康教育,能提高初中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行为的正向持有率。学校应根据学生对艾滋病信息获取途径和心理需求,组织开展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从而取得最佳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更好的预防艾滋病。

参考文献

[1]杨晴,罗雅凌,廖清华.江西省2011—2015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监测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7):1079-1081.

[2]李一,惠珊,于兰,等.黑龙江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趋势与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5):562-564.

[3]徐园园,朱正平,吴苏姝,等.南京市2002—2014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特征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10):893-894.

[4]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艾滋病防治督导与评估框架(试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

[5]朱俊,唐小清,沈静,等.初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近期效果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5):491-494.

[6]乔敏,梁利花,周艳.郑州市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12):1490-1492.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2-01-13)[2015-05-15].

[8]李建梅,贾学军.新疆伊犁垦区高中生艾滋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2):1119-1122.

篇5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自2008年起开展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效果研究,旨在探寻社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社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参与健康教育的原发高血压患者547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6~84岁,平均54.86岁 ;文化程度大学专科及以上112例,高中167例,初中202例,小学及以下66例。根据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的类型,分为主动干预组182例、被动干预组197和联合干预组168例。

1.2 健康教育内容

1.2.1 调节心理状态 以培养和提高患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为目标,采用聊天、倾听、转移注意力等方法,逐渐解除紧张、易怒、情绪不稳等不良情绪,遏制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2.2 干预生活习惯 包括戒烟限酒,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含量维生素饮食;适当的有氧运动和体力劳动;保持规律的饮食起居,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等。

1.2.3 指导合理用药 包括用药目的,服药方法、药物副作用。督促患者坚持服药,按时服药,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时应经医生同意。

1.2.4 血压监测 向家属普及血压测量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每周测晨起餐前血压1次,记录测量值。

1.3 健康教育方法

1.3.1 主动干预组 患者利用热线电话、社区医疗点等形式主动提出有关高血压防治的问题。

1.3.2 被动干预组 患者被动参与社区举办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辅导,学习社区发放的高血压宣传单、板报、贴图等。

1.3.3 联合干预组 利用上述两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法获得高血压防治知识,参与高血压防治活动。

1.4 效果判定

1.4.1 依从性判定 优:能够按照健康教育中高血压防治知识控制不良情绪,合理饮食、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中:间断性执行康复计划;差:未按康复计划进行心理调节、合理饮食或未能坚持服药。

1.4.2 效果评估 优:血压稳定在正常值内;中:血压偶尔高于正常,经自我调节可恢复正常值内;差:血压经常高于正常,须住院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

1.5 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健康教育依从性和效果。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主动干预组与联合干预组依从性和效果评估方面无显著性差(P>0.05),联合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和效果评估均显著优于被动干预组(P

表1

不同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和效果评估情况比较

例数

依从性(%)效果评估

优中差优中差

主动干预组18253.2934.6212.0982 6634

被动干预组19732.4947.7219.7955 68 74

联合干预组16860.7130.368.93964131

注:与联合组比较,:P

3 结论

高血压病临床呈隐匿性进展,主要累及心、脑血管和肾脏。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发病的最危险因素,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已公认[1],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未来控制高血压病的最终发展趋势,必然是以健康教育为主要途径,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手段,以社区居民自觉参与为目标的社区防治。

目前我国健康教育仍是医疗机构位于主导地位,而患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健康教育的方式多数是单一的科普讲座,内容泛泛,缺乏针对性[2]。本研究中,被动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和健康教育效果明显较联合干预组差(P

同时应该看到,主动干预组仍有12.09%的患者不能按高血压康复知识调节情绪、干预生活习惯、合理应用降压药物等,究其原因,应该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所致。因此,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工作应以患者为中心,尽量采用联合干预手段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充分调动患者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热情,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0.

篇6

云南省德钦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云南省德钦县 674500

【摘 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5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比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血压及各项功能评分。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的收缩压为(130.05±4.27);舒张压为(73.69±8.18);心理评分为(46.51±2.86)分;社会评分为(60.57±2.83)分;躯体评分为(48.07±3.67)分,以上指标与进行健康教育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于降低患者血压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高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人口老年化趋势的递增,高血压的临床发病率也随之不断上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普遍了解不足,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认识不全面,因此尚未建立起对不良习惯的控制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高血压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建立起一定的健康意识,了解高血压的相关概念及应注意的事项,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情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2]。为对此观点进行论证,我院特选取高血压患者并进行了健康教育,通过对比研究来验证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 年8 月至2013 年8 月为时间范围,选取此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5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中男性45 例,女性40 例;患者年龄在37 岁~ 70 岁之间,平均年龄(58.34±3.71)岁;病程最短为1 年,最长为10 年,平均病程(4.84±1.72)年;原发性高血压为72 例,继发性高血压为13 例。

1.2 方法

(1)心理指导 。

(2)饮食指导 。

(3)用药指导。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理评分、社会评分、躯体评分作为相关指标,并与进行健康教育前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5.0 统计软件为处理所有数据的依据,采用(±s) 表示计量资料,并行t检验,以X2 检验计数资料,同时将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3]。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的收缩压为(152.13±11.24)mmHg; 舒张压为(98.17±8.25)mmHg;进行健康教育后的收缩压为(130.05±4.27)mmHg; 舒张压为(73.69±8.18)mmHg,可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存在显著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P<0.05)。

2.2 对比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各项功能评分

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的各项功能评分与进行健康教育前相比明显较优,差异显著,P<0.05,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详情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且具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类似现象往往是由于患者对高血压缺乏足够的了解所引起,也由此表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本文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取得的研究结果表明, 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后, 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0.05±4.27)mmHg、(73.69±8.18)mmHg;心理评分、社会评分、躯体评分分别为(46.51±2.86)分、(60.57±2.83)分、(48.07±3.67)分,与进行健康教育前相比,进行健康教育后的各项相关指标均明显较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于帮助患者降低血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穆荣红, 李荣, 张会敏.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07):648-650.

篇7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3.092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1]。对传染病专科医院而言,过去单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人对健康教育服务需求,更不能满足广大肺结核患者患病期间所需的更加人性化的健康服务。针对肺结核患者这一特殊的群体,应如何开展健康教育,使其达到满意效果,至今尚无规范的宣教模式。经过调查研究探索,笔者所在医院从2008年起开展以健康教育服务为导向,全面实施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服务,3年来本院对就诊住院的肺结核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09年6月住院患者共300例,其中男200例,女100例,年龄11~60岁。针对以上人群进行肺结核相关知识口头问卷:如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及疗程、主要毒副作用,消毒隔离知识,防护措施等调查。结果基本知识知晓率18%,患者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严重,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口头讲述 应用计划性和随机性、集体讲解和个别交谈等相结合的方式,根据患者需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地讲解有关结核病防治知识,解答提出的问题,解除患者的担心,改变患者认识上的错误和治疗中急于治愈的心理,倡导科学防治。

2.2 开展教育宣传 通过发放健康资料、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弘扬医院文化内涵,丰富职工和患者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天使风采。

2.3 服务咨询 门诊大厅设健康咨询台,专人负责健康咨询知识解答,发放健康宣传资料,让就诊患者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健康教育。

2.4 针对性教育 因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宣讲方式、方法和内容。(1)对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多采取发放宣传单的方法,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应细心讲解,并给与动作示范;(2)对于老年患者,因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降低,要重点加强药物副作用、饮食指导等教育,而年轻患者因好动、自控能力差,应重点开展治疗依从性的教育[2]。

2.5 建立护患沟通制 医护人员利用查房和晨晚间护理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需求,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健康指导。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根据病情进行入院介绍,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饮食及休息,医护人员与患者多沟通、彼此尊重和信任,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医患气氛。并向患者介绍主管大夫及护士、就餐制度、物品管理、作息时间、便民措施、消毒隔离知识及防护知识等。

3.2 住院教育 全面开展各项健康教育,介绍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临床表现、转归,用药原则、药物的副作用,告知患者在活动期间不串病房、不对别人咳嗽、打喷嚏,餐具专用,病房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流通[3],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督导化疗,对症护理。对于焦虑、自卑、悲观等心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耐心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同时给予饮食指导及心理护理。

3.3 出院教育 重点强调以下几点: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擅自停药、减药;定期定期门诊复查肝功、肾功、胸片和痰液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戒烟酒,坚持合理化营养;定期消毒餐具,居住环境定时开窗换气;对每一位出院患者建立传染病登记卡,有专业护士统一对患者采取家访或电话健康服务回访,做好健康咨询解答、了解患者病情、健康指导、嘱定期复查、跟踪服务等。

4 结果

300例患者入院后,经过责任护士选择适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方式,多次及出院前进行教育具有显著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再次提出与入院前进行同样内容的书面问卷调查,基本知识知晓率由18%已提高到80%,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社会知名度也随之提升,最终让患者受益,同时也促进了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5 体会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治疗肺结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切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加强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并发挥作用。通过对300例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发现,宣教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患者提供了正确的治疗、饮食、服药、休息、预防并发症等正面指导,满足了患者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对肺结核治疗的信心。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传染性,提高了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对治疗肺结核起到积极的作用,并巩固了疗效,减少了复发,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体现了护士的专业水平与人生价值,并密切了护患关系。同时也使患者都能正视自己的疾病,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但增强了健康意识,也提高了从医行为[5]。通过健康教育,不但能使患者尽快恢复,而且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永峰.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状况[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2):154.

[2] 高云,蒲晓璇.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个性化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21-822.

[3] 林奕.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调查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8,29(4):306-308.

[4] 李王平.初治肺结核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防痨杂志,2008,30(2):156-157.

篇8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护理;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82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 主要是由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 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高血糖、多尿、消瘦、多食等[1]。近年来, 健康教育被引入到了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当中, 疗效显著[2]。本文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5例。排除智障及精神类疾病患者;其中男57例, 女43例;年龄46~68岁, 平均年龄(53.2±4.3)岁;病程1~21年, 平均病程(9.4±2.1)年;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均在11~23 mmol/L。两组患者在住院之后均接受糖尿病的相关检查, 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组研究目的已详细告知所有患者及其家属, 本实验中所有患者皆是自愿参加并且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①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在患者入院之后, 医护人员要为其安排好病床, 并保证患者入住环境的干净整洁以及病房内的空气流通。按时督促患者服药, 帮助患者配合医师治疗。②观察组:除上述必要护理, 医护人员也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方面的健康教育, 可以通过健康讲座的形式让其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治疗糖尿病的基本药物以及治疗方法等。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也要督促患者进行合理运动并注意日常饮食, 同时也要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必要的预防。让患者了解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③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糖检测、肾功能检测, 并利用甘舒霖N、甘舒霖R进行治疗。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①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问卷形式, 问卷共20题, 每题5分, 满分为100分。总分≥60分为了解,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为88.9%, 对照组为57.8%。观察组患者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对糖尿病了解程度的对比[n (%)]

组别 例数 不了解 了解

对照组 45 19(42.2) 26(57.8)

观察组 45 5(11.1) 40(88.9)a

注:与对照组比较, χ2=11.136, aP

2. 2 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率(93.5%)优于对照组(59.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8%明显优于对照组84.4%,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糖尿病症的临床治疗中, 加入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护理举措和其他的治疗方式相辅相成, 不但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也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之前, 一定要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该病症了解程度的评估, 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健康教育计划[3]。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宣讲、调整饮食习惯、科学合理的运动方式以及自我护理等。过去治疗糖尿病的疗法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而糖尿病健康教育属于非药物治疗,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患者血糖、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了糖尿病健康教育之后, 无论是血糖控制率、糖尿病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是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症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资料

[1] 李旭亚, 杨萍, 周丹.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 16(3):578-579.

[2] 俞燕.浅谈糖尿病健康教育课堂的实施与管理.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1):110.

[3] 马静.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3):2169-2171.

篇9

[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56-01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分布广泛的慢性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目前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存在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三低现象[1]。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社会、文化、习俗、心理、饮食、生活及行为等诸多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发展除使用药物外,还需靠社会医学、心理医学和行为医学[2]。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现今社会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通过住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05年1月~12月住我科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符合我国新的高血压分类和诊断标准(即1999年WHO/ISO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随机抽54例入院后健康教育前的患者作对照组,年龄32~76岁,男24例,女30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36例,初中以上18例。随机抽取63例健康教育后的患者作观察组,年龄33~78岁,男25例,女38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39例,初中以上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对两组高血压患者,了解年龄、体重、生命体征、文化程度、职业、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社会状况、性格等项目。

1.2.2 对观察组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内容是让患者了解血压正常值范围、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诱发因素、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自我保健知识、目前高血压防治误区、坚持用药的意义及用药注意事项等,对现存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的疏导。

1.2.3 评价标准测试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即填写“患者健康知识问卷”。用“是”、“否”回答,问卷回收率100%。数据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结果见表1。

3 讨论

从表1可以得出,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比较,P

3.1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知识水平的影响

通过健康教育,既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压病是终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促进高血压的有效控制。

3.2 健康教育对生活方式改善依从性的影响

通过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患者在饮食、精神紧张、缺乏锻炼等诸多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3 健康教育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由于高血压病的治疗是长期的、终身的过程。大多数患者居住在乡镇及农村,一是因患者对高血压病危害性认识不足;二是因患者经济困难,致使高血压病患者不能按医嘱按时服药或用药剂量不准确,甚至自行停药。通过健康教育增加和强化患者对疾病诊断、治疗的理解、认识程度及规律药物治疗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拓宽医患沟通渠道,加深了医患之间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100.

[2]刘继英.国外心血管护理的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9):402.

(收稿日期:2007-07-29)

篇10

关键词:尘肺患者;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0-0043-03

尘肺又称肺粉尘沉着症,为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矽尘和石棉等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进行性、弥漫性纤维组织及增生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矽肺、石棉肺、煤工尘肺多见。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过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2009年7-12月我们对82例住院尘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5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72岁。均符合下列条件:(1)已诊断的尘肺患者;(2)本地区煤矿工人,生活和经济水平相当;(3)I一Ⅱ尘肺并伴肺功能轻或中度损伤。根据床号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7例,观察组82例,2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77例患者实行传统护理模式,进行一般的卫生宣教。观察组的82例患者按照健康教育内容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每周固定时间进行健康教育,一般为每周2次;每次宣教时间以30~40 min为宜,时间太长、内容太多,效果反而不好,所以健康教育内容要简短、精炼、具体、到位;教育方式以语言介绍及书面健康教育、示范的方式指导为主。宣教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情况调查,内容为:疾病相关知识、常用药物及副作用、休息及锻炼、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自我保健的重要性、预防感冒的重要性。出院前一日进行信息问卷调查总结健康教育结果,内容为:是否能有效咳嗽、排痰、是否能掌握提高肺功能的方法、已戒烟或正戒烟、是否能较好的预防感冒及实际住院天数。

1.3

内容

1.3.1人院介绍 帮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介绍人院须知,卫生制度,探视制度及作息时间,物品管理,同病室病友等。使患者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住院生活,进入患者角色,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

1.3.2相关疾病知识宣教 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提供致病的有关信息、症状、体征及并发症等信息,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系统、全面的认识,了解其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使患者认识到尘肺病本身虽然是不可逆转的但却是可防可治的,经过积极治疗特别是自身抵抗力的提高,本病的长期存活率还是很高的。

1.3.3尘肺患者的治疗 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调整机体功能,增强自身机体抵抗力。采用高效、低毒、作用持久的药物治疗可以很好的延缓病情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以及在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对药物治疗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更好的配合治疗。并告知当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1.3.4心理护理宣教 患者应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具体为:(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创造优美的修养环境,调节患者的心情,增强其对生活的追求;(3)促进病友间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4)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治疗效果;(5)尊重患者的人格,尽力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6)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适当的娱乐和放松是缓冲压力增进健康的有效手段;(7)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单位协商,依法解决患者的经济负担。积极维护和增进患者的心理健康,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1.3.5疾病预防 呼吸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尘肺患者的症状,使呼吸功能更趋减损。因此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及下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可采取两种措施:(1)耐寒锻炼。可在入冬前起坚持冷水洗鼻,每天2~3次,每次2~3min;还可用冷水洗脸,在每年5-9月的缓解期进行;自我按摩鼻部、迎香穴、揉风池穴等对预防感冒也很有效。(2)提高呼吸道免疫功能,核酪每周皮下或肌内注射2次,每次2~4ml,在发病季节前用2~3个月,可减少感冒。

1.3.6休息与活动度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不做剧烈地运动和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运动锻炼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进行,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避免过度劳累而引起呼吸困难,以运动后出现轻度呼吸短促,停止运动后10 rain呼吸可恢复至运动前水平为宜。

1.3.7有效咳嗽、排痰的指导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通过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可及时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指导患者每2~4h定时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在吸气终了屏气片刻然后爆发性咳嗽,促进分泌物从远端气道随气流移向大气道。胸部叩击排痰:通过叩击震动背部间接地使附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方法为五指并拢,自掌心微弯曲,呈空心掌,腕部放松,迅速而有规律地叩击胸部痰液聚集肺叶。从肺底到肺尖,从肺外侧到内侧,每一肺叶叩击1~3min。叩击同时鼓励患者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叩击时间15~20min为宜,每日2~3次,餐前进行。还可结合引流及雾化吸入排出痰液。

1.3.8自我保健指导要告知患者生活有规律,增加营养,增强体力,预防感冒,戒烟限酒,加强自我保健,提高生命质量。对于尘肺患者来讲,住院前为煤矿工人,这一职业要比一般人群的吸烟率高。而吸烟又会促进尘肺病的发生及病情的持续进展,可见戒烟教育的重要性。要向患者讲解吸烟的危害性,介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及含量并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患者了解到戒烟的好处,戒烟后会迅速改善呼吸道症状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能阻止退行性病变的发展,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对于肺功能的提高可以采取缩唇呼气及腹式呼吸锻炼来调动通气的潜力。具体方法:教会患者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嘴唇缩成吹笛状,气体经缩窄的嘴唇缓慢呼出。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或1:3,指导患者作深而慢的腹式呼吸,使呼吸阻力减低,潮气量增大,死腔通气量比例降低,气体分布均匀,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改善,通过腹肌主动的舒张与收缩可加强膈肌运动,提高通气量,减少氧耗量,从而提高活动耐力。患者取立位或坐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胸部,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每分钟吸呼7~8次,每次10~20 min,每日锻炼2次。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肺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1.3.9饮食指导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

素的摄入,应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及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

1.3.10出院指导 (1)离开粉尘作业的场所;(2)坚持用药;(3)预防感冒;(4)出现病情加重时及时复诊;(5)与家属的配合与支持,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2 结果

2.1健康教育情况调查见表1。

3 讨论

3.1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的结果评价应体现提高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评价重点:应为患者是否受益,注重实效。引进竞争机制,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督促护士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避免以往随意性强、针对性差、效率性低的缺点,探索新的适合患者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转变护理理念。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为患者提高服务的同时,也为患者传授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缩短了护患距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3.2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

观察组经过全面、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指导,除受到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外,还学到了疾病的预防保健、自我护理等知识,形成了良好的、规律性的生活方式,并加强了自我保健,从而延缓了病情发展,有效控制了合并症,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本次调查显示:在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中,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