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出路选择
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17-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必须优化环境以及要纵观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关心,同时也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努力,齐抓共管。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帮助以及扶持的力度。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优化环境
(一)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
还有就是在创业扶持上来说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创设一个专项的基金,从而来鼓励以及支持创收性的项目工程,尤其是对那些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又缺乏资金的那些项目一定要给予支持。在创业之初,要降低门槛,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也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创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便利的环境。
(二)优待贫困村的专款专项扶贫基金
作为一个公共的财政村级集体经济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其宏观的调控能力,以达到区域平衡的能力。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经济实力进行评估,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进行不同的帮困扶持。特别是要加大力度那些投资建设的创收的项目,从而来对那些政策避免执行了无差别的辅助,以防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状况。
(三)利用当地闲置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对于有些部门来说在政策的实施上面应当进行放水养鱼的构想,政府部门应当尽最大可能在各个方面,对那些村级集体的经济发展上面加入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要合理组织,合理利用当地闲置资源进行发展集体经济。
总的来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合理的一个优惠的政策,以及相关的配套的措施,共同创造一个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利的大好环境。根据各村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村级集体在经费上的矛盾,就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所以说应当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因村制宜,选准路子,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一)加强村级招商引资,通过借助外力以求得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们想做大做强村级经济,如果单纯地依靠现有的老企业是不行的,发展的实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也有的政府想靠自身经验的积累去发展村级经济,但是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那自然发展的速度又显得太慢了。因此,相比较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招商引资。通过招商的形势,达到借力使力,以求得更好地发展,这也是实现村级经济发展的最好的办法。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村干部的意识观念,妥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强发展的意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为了实施激励性的机制,也可以实行村级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融入到农村干部的考核中,在年度工作进行实绩考核时,直接与干部的报酬相互挂钩。切实做到把发展成为政府干部的首要任务,并且要付诸于现实,在工作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同时,对于干部的招商方法要加强引导,适时举办培训班,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招商引资的规律,掌握招商的技巧。这样,在外出招商时也就不会太盲目了,也会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了人才的引进,特别是本村流落在外地的人才,想办法把那些创业能手、企业老板、经营大户请回来,共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
(二)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
在大力村级集体经济时,要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以实现村级集体的更大收入。
三、盘活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认真开展清查工作,盘活资源
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地、机动地、水塘等资源来水塔、库房、闲置空房及砖厂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依法清收拖欠的村集体承包款项,清理无效合同,通过采公开招标、拍卖、租赁、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达到资产值、增值目的。
(二)实行承包论证、合同管理等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清查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手续不全的进行完善,不合法的予以废除,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村集体不再直接经营的土地、果园、农机具、水施等,要先行论证,后按合同严格管理,合理确定村集体,北高镇 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三)加强完善各项制度
大力推行村财政委托制度,强化财务公开;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发展公益事业;落实集体财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严控基建工开支和非生产性开支。
(四)改革农村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了财务“双代管”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结算资金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加强了对集体资的管理,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2006,(12).
[2]董亚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8,(6).
篇2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经济发展;促进
1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一方面在宣传、贯彻落实农村政策,履行行政管理以及监督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向上级反映农村居民需求,传达农村居民意愿方面同样起到了桥梁作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集体土地的承包管理,管理安排劳动力,以及对农村集体资产和技术指导的管理,从多个方面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受落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制约的主要表现
2.1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不完善
许多农村对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阶段农村普遍为家庭生产制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忽视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导致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不完善,在部分地区,甚至缺乏经营管理机构,经营管理工作不到位,桥梁作用得不到发挥,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2.2农村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
大部分农村因其自身特点,对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致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实施。在宣传政策的方式方法上,较为粗暴,没有更好的向上级部门反映农民心声,在指导农民对新型生产方式以及设备的学习方面,较为欠缺,农业生产科学化受到了巨大影响,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生产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经济的科学有序发展。
2.3农民经营管理观念的缺乏,农业产业化不足
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的经济收入,与现阶段社会生活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大,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的不足,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土地承包工作,养殖畜牧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无法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的收入维持在低水平,致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外出打工,人才流失严重。
3提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策略
3.1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在对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其性质,明确其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发挥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针政策方面的作用。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合理设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注重组织筹集农业救助资金的方式方法,合理开展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水利灌溉工程、供电设备以及输电线路、交通道路等。
3.2提升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工作水平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实施,因为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农村自身条件的因素,导致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为匮乏。因此,政府应当加强选取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人才,针对现有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工作,全方面提升农村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人员层面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3发挥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观念以及方式的转变,需要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加强对投资者的引导,促进农村农业发展产业化的建设,利用土地承包等形式,拓宽农业经济发展形式,形成畜牧业、渔业、林业等综合性立体经济发展方式。针对现阶段农村人员大量外流现象,农业产业化建设可以增加工作岗位,农村居民收入也可以得到一定提升。避免无人进行农业劳作、农村土地荒废、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发生。通过农业产业化建设,从发展形式层面,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结束语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党和政府以及农村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讨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时,需要正确认识现阶段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不足,从完善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等方面,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党明.浅谈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05:39+42.
篇3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条件。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力争经过几年努力,使农村生产条件、基础设施有明显的改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在投入、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等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
二、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发展农村经济,当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要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农民学习法律法规。二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要充分发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各乡镇事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三是要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引导农民舍得投入,购置必备的通讯和网络设备,善于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媒体捕捉市场信息。四是要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最后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四、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机制,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不断促进各项工作的法制化。农经部门要重视法制建设工作,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要使已有的法律成为相应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使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经法规制度体系,逐步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农经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工作发展。
五、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首先必须盘活土地资源。要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尤其是后备资源的有序流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开发效益。盘活土地资源,一是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是盘活的前提,只有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才能尽可能地调动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消除短期行为和掠夺性经营现象。二是要建立合理的流转机制。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人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六、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连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即便是形成了规模生产,也会因为分散销售抢市场而出现互相压价、相互残杀的现象,加大了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要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突破性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靠龙头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篇4
【关键词】 市场经济;市场竞争;工资分配
一、人工成本的基本内容
(1)员工工资总额;(2)社会保险费用,其中包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女工生育保险基金、医疗保险费;(3)员工福利费;(4)员工教育经费;(5)员工住房费用;(6)劳动保护费用;(7)其它人工成本,包括其它从业人员的报酬、工会经费、企业因招聘员工而实际花费的招工、招聘费用,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与人工成本有关的税金、员工制服补贴等。
二、工资分配的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为:企业内部各类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具体表现为工资总额,包括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特殊条件下的工资等。这一制度包括年薪制、基本工资制度、工资形式和工资支付办法等。
三、工资分配与人工成本的关系
(1)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企业成本费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活劳动的投入,然而工资总额在人工成本费用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并且在人工成本中,除工资总额以外的其它项目,如社会保险费、员工福利费、教育经费等都是以工资总额作为基数,并按国家制定的政策和规定的比例计提。(2)人工成本直接涉及到员工个人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人工成本是企业使用劳动力的主要投入,是激励员工的物质基础。
四、控制人工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人工成本的主要因素
(1)从人工成本构成的内涵分析,人工成本主要由工资总额及相关费用组成,工资以外的其它相关费用又是依据工资总额计提,工资总额的多少是影响人工成本的主要因素。(2)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既员工人数的多少)也是影响人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人工成本的支付,都有一个最高限度,企业处于盈亏平衡状态时,其销售收入或总产值与总成本相等,企业既没有盈利也没有亏损,此时人工成本的增加将导致企业亏损,反之,企业则会盈利。
(二)搞好企业工资分配是控制人工成本的有效途径
1.提高对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认识
(1)企业为获得更多的利润,不能简单的控制人工成本总量或者控制工资总额,这种认识和观念在传统的经济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并发挥作用,随着市场机制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种认识和思维方式未免偏颇,是思想观念僵化的一种表现,这种思想观念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单纯从利润目标出发,看待人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二是把人工成本指标与利润指标对立起来,视为产生相反作用的支付项目,基于这种认识,往往是一提到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就必须从少发工资、奖金、严格控制员工收入水平或减人增效,提出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处理好利润和员工收入关系是控制人工成本的有效措施。
(2)原有工资分配方式掩盖了人工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工成本来源于企业的增加值,它的主体或者说主要构成项目是工资总额。从人工成本是企业增加值的观点出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工成本与利润是来自同一源泉并能够保持同一方向变化的支付项目,它们之间并非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而是统一的。一味的追求员工工资收入,就会加大工资总额的支付,增加人工成本和企业总成本,使企业失去市场竞争能力,反过来,一味限制工资总额发放,单纯从利润目标出发,控制人工成本或者说不惜牺牲员工利益来换取人工成本的降低,不仅不能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还会使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和挫伤。
以上两项内容是搞好企业内部分配,合理控制人工成本首先应该明确的思想认识问题。
2.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1)劳动定额为基础搞好企业内部分配,合理控制人工成本。劳动定额是企业劳资工作的基础,是生产活动中劳动投入的量化标准和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劳动定额可以解决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劳动量与工资收入的分配关系,使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在企业内部得以实现,用劳动定额进行企业生产能力的测定,可以控制劳动力投入,有效的控制人工成本。以劳动定额为基础,搞好企业内部分配,主要是以劳动量作为工资分配依据,体现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具体模式有代表产品工资含量、小时工资含量等,这些分配形式对于生产单位和劳动者在搞活企业内部分配上起着重要作用,员工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投入计算出应获取的报酬,使其尽可能的为社会多创造产品,促进人工成本与企业经济效益共同增长。
(2)工效挂钩分配,控制人工成本。就目前工资与效益挂钩分配的形式看主要是工资与销售收入挂钩,这种分配形式的弊端在于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与活劳动的投入不成比例,会导致企业追求成本扩张,以获取活劳动以外的工资额度,不利于对人工成本的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将企业的工资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分配,就是工资与单位实现毛利润挂钩分配,这种办法是将单位的利润指标核定后,将员工的工资与计提上缴的费用和利润指标结合起来,将上缴费用和利润作为挂钩计提工资的前提,即单位实现销售收入扣除不含工资及以工资为基数计提的各种费用的成本作为单位实现的毛利润,单位在上缴费用和利润后方可支付工资。目的就是将人工成本指标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得以体现,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工成本在效益中所占比例,以便更好控制单位用工的投入,鼓励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上,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对降低人工成本支出来实现工资收入的增长。
(3)要建立灵活的人工成本管理机制。将人工成本投入与企业当前经济效益指标挂钩,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成本、人力投入与产值均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进而形成企业用人能多能少、岗位能上能下、员工收入能增能减的良性循环,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与市场适应能力。
(4)做好人工成本指标分析。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人工成本主要指标是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指标。计算公式为:
劳动分配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企业增加值总额×100%
人事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产值)总额×100%
劳动分配率用以说明一定时期内企业创造的增加值(活劳动创造价值)中人工成本所占比例;人事费用率用以说明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收入中人工成本所占比例。这两项指标将企业人工成本与自身生产经营成果联系起来,表明了相对状态下企业人工成本的高低。适用于企业自身年度间的比较和同行业企业间的相互比较。
除上述指标外还可以计算人均人工成本指标
篇5
关键词:村级经济;三农问题;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018-1
村级经济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而且随着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村级经济的发展面对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对于如何发展与壮大村级经济,理论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1 特征解读
现阶段的村级经济是建立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并且实行的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制度。也就是说,现阶段的村级经济是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为根本特征。
汪水波在其主编的《村级经济建设与管理》[1]中详细描述了村级经济的特征,他认为,村级经济属于农村经济范围,是农村经济的一个基本层次。村级经济既包括村级集体经济,又包括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村级合作经济。贾明臣的《关于稳定和完善农村经营制度的思考》[2]、王勇的《农民合作社在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建设中的效能分析》[3]和李新城的《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思考》[4]着重对村级经济的双层经营特征进行了分析。
2 关于发展村级经济的核心问题研究
2.1 农村集体经济研究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由农村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和共同受益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
我国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冯道杰《在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分析》[5]一文中认为发展的本身就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我国的“共同富裕原则”,罗艳在《重新认识农村集体经济》[6]中指出,重视集体经济建设,也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巩固和发展农村体制改革成果的不能回避的任务。
对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马晓红在《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7]中称,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营机制,建立与农民紧贴的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制组织。
2.2 村级合作经济研究
村级合作经济,既是双层经营中一个层次的经济,也是农村社会化服务的经济。
童浩在《对村级合作经济的探讨》[8]中认为发展村级合作经济,是巩固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需要,是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需要。
对于措施方面,胡年幼在《对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的看法》[9]认为可以以村为单位组织联合社,广泛深入宣传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张劲枫在《谈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10]中认为,分期分批扩大村级经济,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制定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的章程,妥善处理好一切经济问题。
吴道建的《市场经济下完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11]、安兆平的《完善村级合作经济、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察右前旗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积累机制》[12]和倪国平的《发挥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13]总体来说对村级合作组织的概念特征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对措施方面也提了不少建议,尤其是能够结合实际。
3 村级经济发展研究的展望
一是研究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从农民收入水平上看,随着农业效益的下降,风险成本的增加和农民工在外工作的艰难,造成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整体下降。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农民致富途径的研究,以期能帮助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二是研究如何解决我国现存的制度化障碍。虽然我国农业已进入“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以提高品质、优化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注重传统投入与资本集约和技术集约相结合的优化发展阶段”,但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制约农民改善生活条件的体制仍然存在。
三是研究如何协调城乡矛盾。由于人们拥有的自然资源、资本资源、社会资源不同,以及他们的择业观念、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的差异出现了贫富差异,利益分配格局的失衡将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城乡一体化进程任务较重,农村仍然是国家经济投入政策与关注的薄弱点。
参考文献
[1] 汪水波.村级经济建设与管理[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0.
[2] 贾明臣.关于稳定和完善农村经营制度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2010(8).
[3] 王勇.农民合作社在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建设中的效能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0(8).
[4] 李新城.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0(12).
[5] 冯道杰.在当前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分析[J].山东经济,
2010,26(5).
[6] 罗艳.重新认识农村集体经济[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
[7] 马晓红.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J].科学与财富,2010(6).
[8] 童浩.对村级合作经济的探讨[J].鄂西大学学报,1988(3).
[9] 胡年幼.对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的看法[J].农村经济,1987(12).
[10] 张劲枫.谈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财务规范化管理[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S1).
[11] 吴道建.市场经济下完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J].经济问题1993(2).
[12] 安兆平.完善村级合作经济、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察右前旗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积累机制[J].内蒙古财会,1992(2).
篇6
关键词:债务;清理;化解;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38-03
村级债务是各村级组织在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中产生和形成的,这些举债在当时对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客观上起了一定作用。但目前,村级债务沉重,不少村为债所累,无力继续发展经济和公益事业,有的村甚至运转困难,影响了农村综合改革成果,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已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在三农工作中必须直面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科学清理村级债务,妥善化解村级债务,遏止新债再生,创优农村发展环境,已迫在眉睫。
一、如何开展村级债务审计
村级债务审计清理工作,政策性强,清理对象多、形成时间长,规模大,涉及面广,年度跨度大,人员变动快,债务构成错综复杂,加之村与村合并或分设,有的当事人已经更迭离岗,有的账、表、凭证、合同和相关手续等资料不全或丢失,账务处理不规范,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债权债务关系不明等等,都给村级债务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审计任务非常艰巨。在此情况下,如何开展村级债务审计清理,并取得事办功倍之效,笔者谈谈如下看法。
(一)统一清理口径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清理核实方法,必须有统一标准,口径必须一致,具体说来有如下核实方法:
1.对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形成的债务,必须提供正规借款合同及资金到账凭证,应重点审核借款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真实、合法,了解用途是否明确,是否确实为村集体所用。
2.对向单位、企业、个人借款,各类筹资形成的债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以村集体名义出具的借据或真实、合法、有效的原始证明材料;二是必须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直接偿还人或最终偿还人;三是必须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所直接使用的、直接受益的。
3.对拖欠工程款形成的债务,必须提供村与施工单位或个人签订的合同、竣工验收资料及其他结算手续。在此基础上审核相关资料真实性,必要时进行实地查看,从中判断债务的真实性。
4.对利息问题,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核实。一是已经在账内核算的,对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借款,审计对债务利息的认定,应采取在认定本金的基础上,一律按照借款期限,以金融机构贷款法定基准利率为准分段计息;对向社会和个人借款的利息计算应实事求是予以认定,原则上超过法定界限的高息部分应予以核减。二是对账外债务,只核实本金,对账下计息和口头约定不予核定。
5.应付款审计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暂未结算应付款,应重点查明是否有资金来源,债务是否应归属村集体组织承担还是归属村民个人承担,如应归属村集体承担且无资金来源的,债务应予以确认,否则应予以核减;二是账面挂应付款而实际已支付或已抵扣的款项,应予以核减;三是暂存应付款中无具体支付对象的债务,应作为不需偿还债务予以核减。
6.对于大的建设性债务,包括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兴办企业,文化、通讯、卫生、教育等村集体公益设施等建设所形成的债务,应到财政、发改、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了解情况,要重点查阅项目的立项审批文件、资金筹集计划,查明上级主管部门资金拨付情况,审查村与施工单位或个人签订的合同、竣工验收资料及其他结算手续,经审计核实该工程确已完工、上述资料齐全的,作为审计核实债务;对确有资金来源的,或对于虚假合同和资料、资料不全、不能相互印证的,作为无效债务核减。
7.账外债务的核实方法。未交乡镇农经站核算、保留在当事人手中的债务凭据,必须有明确的欠款人和事由,开具有正式借据或与该债务形成相关的原始证明材料,经过核实和分析确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债务的,作为审计核实债务。
(二)科学组织实施
审计组负责人,首先应组织审计人员学习、研究、讨论,吃透审计方案、政策,掌握审计核实基本方法,统一口径,力求参审人员心中有数,达成共识;其次应组织各乡镇财经所会计人员,一对一交流,面对面解答疑难,让他们彻底弄清村级债务的范围和内容,逐项明确自查表的填报要求和口径,扎实做好自查基础工作;再次就是审计组内,扬长避短,合理安排,有机配合。
具体说来,在组织实施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进点时应根据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好债务自查表,其内容包括账面数、账外数、自查数、差异数及其原因,同时包括债务总额、构成、用途及偿债情况等,被审计单位要填写好自查表,此项工作要异常地认真、细致和扎实,因为此表的正确填报可以节省大量的审计工作时间,从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二是必须要求配备得力的协审人员,明确要求县乡分管领导及财经所人员具体的工作配合。三是针对村账所管的具体情况,审计应采取就地审计方式,审计地点应设在乡财经所,以方便资料的调阅和有关情况的了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对账外债务的控制,要采取封账查库、登记造册、追根溯源等措施注意防止突击作假情况的发生等。只有吃透审计方案,娴熟审计方法,明确审计目的,科学组织实施,才能在具体的审计实务中有条不紊,以不变应万变,以简单应复杂,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二、如何妥善化解村级债务
村级债务覆盖面广,形成时间长,成因复杂,要想有效化解村级债务,必须首先弄清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
(一)村级债务的成因
村级债务的形成有中国现行制度、体制等宏观方面的因素,也有村级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举债办事等微观方面的原因。村级债务问题虽然各地债务形成有差异,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点:
1.举债垫付税费。在2005年前,农特两税和“三提五统”尚未取消,此外还有医疗保险、报刊杂志订阅、各种达标升级活动等。每年县乡限定了任务和完成时间,而部分农户无力上缴或欠缴应承担的合理税费,村干部迫于目标考核,不得不靠借贷款完成上级下达的刚性任务,如此年复一年,雪球越滚越大。
2.投资形成负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潮中,一些村出于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初衷,举债办企业,盲目上项目,或搞多种经营,最终由于决策失误,生产技术起点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质量差,产品不适销对路,抗风险能力差、财务管理混乱等原因导致投资失败,经营难以为继,大批村级企业停产倒闭,投资无法收回,债务无力偿还,从而背上沉重的债务。
3.举债维持机构运转。随着双层经营体制中的集体经济因土地、山林经营权的出让,村级收入路子越来越窄,收入来源几近为零。转移支付前微薄的收入不足以维持村组干部工资,日常支出无可靠保障,造成支出大于收入,只有依靠借款来维持收支平衡,从而造成负债。
4.公益性、建设性负债大。长期以来,各村致富心切,为了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财力物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举债兴办一些急待要办的公益事业,向上争取资金又比较困难,且向农民集资也只能筹措到一小部分资金,大部分资金缺口只有通过借款来解决。村级公益事业包括通村道路、农电改造、水利设施、医疗卫生、文化广播、村级建设等,这些公益建设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国家只给少量的补贴和扶持,缺口极大。
5.民间高息借贷。据调查,乡村债务由乡村干部经手在民间高息借贷的十分普遍,借款年利率一般是 10%~15%不等,高的甚至达到 20%左右,且每年换据结息,息转本,本生息,利滚利,不断驴打滚式地增加,基本上是几年后本金要翻一番。沉重的利息负担,使乡村债务陷入了恶性循环。
6.部分村干部责任心不强。由于村委会换届原因,不少新任村干部,对老债务以自己没经手为由,采取消极回避态度,即使接了旧账也是无力偿还,导致干部换一任,债务多一茬,造成债务越累越多。
(二)村债化解思路与对策
根据审计调查情况及目前村级债务状况,为创优农村发展环境,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党委政府要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化解村级债务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从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讲政治、讲科学发展的高度责任感,把化解债务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依据政策法规、依靠人民群众、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多渠道、分类别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寻求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1.清收债权还债。根据目前农村对单位和个人拖欠乡村集体的款项,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清收。对农民欠交的税费尾欠,要分门别类,妥善处理。属于违反政策规定的集资、摊派和违规超收的税费尾欠,应予以核销;对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尾欠,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清收;对符合减免规定的税费尾欠,要给予减免;不符合减免条件的,要依法逐步清收;对各类企业承包款,应按合同、协议据实清收。
2.结对冲抵三角债。村级组织既是债务人,也是债权人,村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客观上就是一个链锁的债务大连环。对村与农户以及个人之间形成的三角债进行清理核实后,在协商自愿、各方到场、完善手续的前提下,实行债权债务对口划转,相互冲转抵账,把多头债变成几头清。
3.盘活资产还债。村集体现有的资源诸如荒山、荒地、荒滩、鱼塘、林地、果园、茶园、药园及闲置房产、设备等一切可利用资源,可采取拍卖、承包、承租、入股、招商引资等一切形式,整合盘活存量资产,综合开发利用,将所得收益用于偿还债务。
4.核销债权减债。对债权单位确已撤销或债权人已放弃债权的债务,历史遗留的可作呆账、坏账处理的陈欠债务,以及民间高息借贷不合规利息,可按相关政策、程序核销减债。例如,对村集体所欠的民间高息借款,在清理核实的基础上,双方协商,从锁定债务之日起,对不正常的高息要按照国家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利率重新计算债务利息。
5.争取资金化债。对于兴办村教育,兴办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形成的债务,各级财政、教育、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应加大力度,充分把握新农村建设及国家拉动内需等等千载难逢的机遇,全方位向上争取国家化解村级债务方面的优惠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用于村级建设性、发展性债务的化解。
6.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化债。县财政应建立化解村级债务专项资金。由于村级债务数额较大,在目前村级财源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尚未发展壮大的情况下,除乡村自身努力外,县财政每年应预算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化解村级组织因农村基础设施及公益性建设形成的债务。
篇7
一、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现实意义同时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不愿搞。“这一届干满,下一届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的心理包袱在大多数村干部心中普遍存在,再加上当前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困难,很多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放开手脚工作,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无力搞。各村村干部平均职数为5-7名,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上级层层安排的事务性工作上,对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三是没法搞。部分村干部眼界不够开阔,对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思路,没有点子,没有办法,不知何从入手。
2.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3.村干部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还理解的不够透彻,对市场经济知识、现代农业知识还学习的不够深入,对本村的优势还把握的不够全面,无法根据本村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发展集体经济对策;二是视野不开阔。 “等、靠、要、熬”思想严重,没有真正立足本村实际从内部挖潜,带动群众闯市场的意识不强,在把农业产品转化为商品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方面,用心不够,用力不多;三是私心较重。少数村干部考虑自身利益的多,考虑集体利益的少,四是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个别村干部目光短浅,为了自身政绩,为了享一时之乐,将集体资产一包几年,形成了“前人花钱、后人还帐”的恶性循环。
4.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1.选好村级领导班子。一是通过普选的原则,选出大家认可的,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三是开展物业租赁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按照科学利用的原则,发展物业管理等有偿服务业。针对那些集体闲置的土地、渔塘、房产等实行租赁经营,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各类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体经济原来比较薄弱的村,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一定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闲置的房屋、地皮,以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通过租赁、改造等形式,实行业主经营,集体一次性或分年度收取土地租金,找几个好项目,用土地或房屋进行入股,既盘活资产,提高利用率,又增加了集体收入。
2.积极探索发展村级经济的各种途径
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发展集体经济的途径很多,关键是要拓宽发展思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走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充分利用税费改革中国家赋予农村的有利政策,突出各自的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带领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就村级而言,一是远离城镇的村,可发展农业产生资料服务组织,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等。二是沿交通要道及近城、近镇的村,可发展餐馆娱乐,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等服务实体。三是农业有特色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村,可围绕特色产品,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实行“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把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四是鼓励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开阔眼界,学习技术,增长知识,增加收入,动员引导这些农民回村发展,利用其所学的技术、管理经济和所获的资金来为集体经济发展作贡献。如创办或承包集体企业,承包荒山、荒地、林地、水面等。五是充分利用现有的闲置资产,采取出售、租赁、承包、开发等多种形式,使闲置资产变活产生效益。
3.要加强村级资金管理,着力完善资产保障制度
篇8
一、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村级历史遗留沉重。税费改革前,农户欠收提留、统筹款,原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负债情况比较严重。有的村集体自然条件较差、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为“空壳”村。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文化、年龄结构欠佳。虽然经过国家化解村集体债务,但由于历史遗留沉重,加上新产生的债务使沉重的村级债务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农村干部观念陈旧,束缚发展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一是村干部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思想不够解放、发展集体经济意识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二是畏惧发展的思想。认为现在村集体已举步维艰,更何况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怕担风险,怕失败,不敢发展;一些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但对集体经济发展感到一筹莫展。三是依赖的思想。一些村干部认为每届任期只有三年,“当天和尚撞天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想发展。
(三)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集体的山林、“四荒”等资产、资源,无疑是杀鸡取卵。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租赁承包管理,是目前对村级资产、资源现状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是,对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不健全,一些资产价值缩水严重。另外,短期行为的存在或者是迫于化解村级债务的压力,一些村级优质资产相继被拍卖,致使村级集体资产越来越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无后续力量。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强化发展意识。虽然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长,但公共财政还不可能对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大包大揽,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工作上精心组织,加强培训将懂经营、会管理、有能力的人留住人才、在村里干事,改变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状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制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是在开发利用村集体资源中促进增收。做好村集体增收工作,应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村集体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各村应对可供开发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二是在服务农民增收中促进增收。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同步实现村集体自身的增收。三是在创新优化经营机制中促进增收。要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鼓励集体和农户以资源、土地、资金等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多法并举,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四是鼓励各个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他们的发展提供 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此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
(三)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村级财务“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加强相关部门对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和挪用;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健全定期审计制度,确保村集体账目清晰。二是加强村务民主管理。继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将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交由村民自己决定。三是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要结合村务民主管理,健全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要加大对村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处置资产时实行公开拍卖;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管理水平。四是创新村级重点项目支出管理,必须公开、公正。“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要协助村级建立村级化债资金和兴办公益事业资金专用帐户,将村级取得的集体经济收入,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用效益。
篇9
关键词 农村财务审计;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6;F23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350-02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村级经济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日渐增多,农村财务审计跟不上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农民因村级财务问题上访甚至集体越级上访时有发生,因此,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工作,对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1]。
1 农村财务审计现状
1.1 农经机构
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农经站34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10个,乡镇机构23个。共有农村经营管理干部320人,其中乡镇站工作人员28人。有中专以上学历195人,中级职称195人,高级职称28人。
1.2 财务审计主要模式
近年来,周口市组织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村级财务清理整顿、村级财务年度审计、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较大规模的清财整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财务管理。但农村财务仍然是“边清边乱”,管理混乱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周口市各级农经部门作为农村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一直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的规范管理工作,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行专题调研,在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农村财务监督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近年来逐步推行了“村账乡(镇)管”、“会计委派”、“会计”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取得一定的成效[2-3]。目前农村财务审计主要对乡镇农村财务核算中心进行审计,必要时再进入村进行财务审计。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财务审计队伍力量薄弱
一是农村财务审计人员数量不足,机构不健全。乡级基本无专职的审计人员,全市有4 882个村,203个乡镇街道,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一级只有太康县保留有乡级农经站,农经人员是太康县农业局编制,其他乡镇没有农经机构。有些乡镇虽成立了农业服务中心,在岗人员只有3人左右,肩负着涉农的所有工作,尽管农村财务审计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但因目前农村经济呈多元化发展的势头迅猛,涉农工作任务繁重,使农村审计工作仅仅是有重点的对部分村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无法开展常规性农村财务收支审计。二是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有规范的操作程序,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悉审计专业知识,以前农经工作人员对村级财务监督偏重于财务检查和清理,现在要进行财务审计,业务知识存在一定差距[4]。
2.2 审计主体职能偏差
周口市、县的农经机构较分散,农经机构分为产业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农经站3套牌子,虽然全市有农经人员320人,分成3个机构以后,各自负责各自的农经业务,从事农村财务审计的人员则少之又少。审计过程中往往只停留于查清事实,对被审单位特别是对非党员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很难进行有效处理。
2.3 村级财务管理较混乱
周口市村级财务虽然已全面实行乡镇委托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一些村级财务仍然存在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财务工作职责不分,有关会计资料分散在村长、书记、会计手里。有的村无出纳日记账,无村集体资产台账、档案,村干部人人都有现金控制权,村集体收入谁收谁支。有的用款单位的支出仅凭自制的领款单作为项目支出,大量的白条使资金真正用于项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有的村受换届选举的影响,使用自己信得过的人管理村级财务,频繁更换村级财务人员,让不懂账的人管账,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
3 农村财务审计的对策
3.1 健全农村审计组织体系
一是完善农村财务审计机构,强化农村审计的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县、乡镇2级村级财务审计组织,明确县级农村审计部门的职责,统一规范其部门归属。各乡镇建立相应的农村财务审计小组,对本乡镇的村级财务开展经常性的3年一轮审。二是要提高农村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人员,逐步提高农村审计队伍的专职化程度,通过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5]。
3.2 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是搞好农村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面的规章,要以国家和各级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修订村级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制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重点项目招投标、村级债权债务、农村财务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
3.3 把握农村财务审计的重点
一是从村级收入来源入手,审查村级各项经济收入是否纳入中心统一核算,有无截留、挪用和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审查各村是否建立健全支出的预算和审批制度,各项支出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支出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6]。二是围绕村干部监督,搞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做到干部离任必审、干部调整必审、任职3年必审、村级换届必审,逐步实现审计的事后监督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立体式监督转变,做到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踪到哪里。三是围绕村集体资产出租和转让、征地补偿金发放、村公益事业兴建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计,客观公正地评价各项事件的执行情况。
3.4 审计与民主监督相结合
要把检查、审计结果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公开,及时帮助被审计单位纠正错账,梳理问题,健全制度,帮助被审计单位搞好民主理财,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的作用,逐步推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4 参考文献
[1] 徐岩松,吴绍华,郭申.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4):398,400.
[2] 黄清娟.如何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0(18):94.
[3] 王艳华.如何搞好农村财务审计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6):86-87.
[4] 田淑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1(S7):119.
篇10
富民强村之路
一条条通向家门口的平整的乡间大道,一个个标准化管抚的茶园,一家家正开足马力生产的茶叶加工企业,一张张写满幸福的笑脸,无不向我们展示着**市**乡**村近年来发生的新变化,依托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个曾经的“空壳村”如今已嬗变成“富裕村”。
(一)
**村位于**西部,处**大峡谷入口,全村1492户5656人,劳动力2808人。20xx年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村级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欠债15.26万元,是一个典型的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时任**村村党支书记张芳华与村委会一班人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村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使村集体的底气足起来。
为此,村两委班子把“积极探索盘活集体资源,大力支持社会能人及民间资本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强村的重要抓手。并按照“资源性资产抓开发、经营性资产抓增值、非经营性资产抓保值、福利性资产抓保护”的基本思路,搞好现有资产的运营,不断提高集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村里走以资源生财之道,立足于本村自然资源优势,将村集体所有的1900亩茶园、4100亩山林、近1000亩高效经济林和炭质页岩资源等分别以租赁形式承包,实行民营化管理。这样以来,一方面使这些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和利用,另一方面也依托这些资源建立起了一批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企业。
依托茶叶基地招商引资在**集镇建成了年产值达600万元的怡茗有机茶叶公司,吸引内资建成的华智茶厂,20xx年年产值也已达450万元,这些承包户每年向村委会交承包费就达10.66万元。
在发展中,村里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引导茶叶企业在茶叶发展上坚持走有机茶品牌建设之路。目前已有怡茗公司400亩茶园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及欧盟有机茶认证,公司投入40余万元开发使用的茶园沼液喷灌技术被州、市茶叶协会在全州(市)推广应用。
如今依托**村茶叶基地发展起来的**市华智茶厂、沙龙茶厂、怡茗有机茶叶公司等均已成长为全乡乃至全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受到省、州、市各级表彰。
(二)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得益于从20xx年以来村支两委班子这班人。”现任村支部书记李学德深知**村从一个“空壳村”发展壮大为富裕村依托的是谁。
从20xx年以来,**村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把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和无私奉献的人选进班子;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村干部对市场经济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使大家解放思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本领,让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农村干部,不抓集体经济发展就是失职,抓不好集体经济发展就是不称职,切实把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落到实处。
村党支部按照“因人而宜、发挥专长”的原则,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把党员放到最适合发挥作用的岗位上,让他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建立了党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行效益工资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资本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充分调动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支部副书记谭忠武在20xx年村集体经济发展年度考核中因任务完成不好要被扣责任款1250元。当时村干部的待遇本就较低,有人质疑考核机制,但经村支两委集体讨论后,坚决执行了该项考核,谭忠武也认可。
在这批党员的带领下,该村两个支柱产业——茶叶、烟叶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几年的发展,**村茶园面积已由1975年的260亩增加到3400亩,并已全部投产,其中村集体所有茶园面积达到1900亩,有茶厂6家,年产茶15万公斤,产值800余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1400元以上;常年种植烟叶1200亩左右,年可实现产值300万元,人均可增收500元以上。
(三)
10万元,对于一个村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如何管好这笔钱、用好这笔钱?**村从一开始严格规定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则,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和“双代管”制度,搞好民主理财,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开支,管好用好集体资金。
“这么多年,我们这笔收入都用到了关乎百姓发展、解决发展难题上,没有乱用一分钱。”村里管财务的文书姚顺绪说。
几年来,村支两委根据村集体经济逐步增长的实际,通过争取项目资金与配套,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先后投入25万元修建和养护了12个村民小组10公里村组道路;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投资50多万元用于村完小改造,解决了教学楼危房及师生无宿舍、无餐厅和如厕难等问题;协调资金15万元解决了1000人的人 畜饮水困难。
20xx年以前,**集镇因几条主要街道下水道不畅,也没有盖沟板,致使整个集镇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居民对此怨声载道。村支两委得知后,在当时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2万元疏通了所有下水道,盖上了盖沟板。
- 上一篇:工程结构优化设计概述
- 下一篇:健康教育传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