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运动会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08:4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运动会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校秋季田径运动会正式开幕了。我穿着黑白相间的校服,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拿着小号,精神抖擞地来到了操场。
3、校长宣布“秋季田径运动会正式开幕”时,我和其他小号手一起齐刷刷地举起亮锃锃的小号,响亮地吹起了《运动员进行曲》,那振奋人心的乐曲,让我越吹越起劲,越吹越自豪!迈着矫健的步伐,踏着凉爽的秋风,我们吹着小号,齐刷刷地经过了主席台。我看到主席台上的领导在向我们招手,还看到教导主任为我们拍照。我们吹得更起劲了!我鼓起腮子,集中气息,吹得满身大汗。旁边的号手脸蛋都红红的。
4、绕着操场吹了一圈,鼓乐队便随着旗手,踏着整齐的步伐,进场了。鲜花队和彩旗队站在主席台正前方,迎接运动员的到来。当我们班的运动员入场时,我激动万分,使出了全身力气,吹着吹着……希望我们班的运动员们都能听到我的号声,听到我在为他们加油的声音……
5、开幕式结束后,老师表扬了我,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同学们拍手纷纷称赞我。
6、回忆运动会前,我也经历了不少困难。经过层层选拔,我终于被老师选中,分配到小号组当吹鼓手,别提有多高兴了。钢琴我已考到8级,吹小号应该是很简单的事。但我虽能吹出音调,高音却吹不上去,有些音还不够准。老师指导我:“要把嘴唇闭紧了,才能吹准音。吹高音时,要控制好气息,气息要急,多加练习,一定能吹好的。”我按老师的要求,在家反复练习。运动会上的表现,老师和同学的掌声,是对我付出最好的回报。
篇2
隆志远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终于开始了,运动会进行得非常激烈!晓龙、晓刚和晓洁要参加运动会。
只听“砰!”的一声,运动员开始跑了。大家都给晓龙鼓掌,有的跑着鼓掌,说:“晓龙,加油,晓龙,加油……”
一开始,晓刚跑在最前面,但他非常骄傲。然后,只听晓龙“呼——”的一声,跑到了终点。
篇3
学校秋季运动会作文1
星期五下午,一首令人沸腾的音乐伴随运动会的开始,我们纷纷在操场上坐下,等待着比赛的开始。忽然,音乐声中响起一阵阵响彻云霄的声音:第八届秋季运动会现在开始。
第一天,参加200米赛跑的我已经站在了起跑线上,我看看另外的5位参赛选手,我提了提神,深深地吸了口气,又呼出一口气。手握成了拳头,做好了准备,发令枪“呯”的一声响,我不由自主地漫开了脚步,身在第三道的我,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在直线时,一名又一名的选手超越我而去,一阵阵秋风呼啸而来,徐涣为我大声加油,我立刻使用吃奶的力气跑得更快了。弯道了,我猛然加速,像是被老虎追着一样,我眯起了眼,挺起胸膛,仰着头,脚丫子撒得更欢了,徐涣的加油声继续为我点燃了剩下的力气,我冲向了终点。呀!我得了第四名。
第三天,女生4×200米令人大为振奋。第一棒是朱端仪,只见她双手握拳,身体向前倾着,右手拿着接力棒。发令枪一响,跑道上的4名选手冲了出去。朱端仪立刻超越了三名选手,一路遥遥领先,随后的选手也不甘落后,奋力追赶,但还是被朱端仪远远甩在后面。第二棒是方佳仪,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把其他选手抛在后面一大段。第三棒的吴乃嘉也发挥得不错。最后一棒是我们班的“飞毛腿”缪可妍,她像一阵风冲了出去,漫开两条长腿,让对手的距离相差了半圈。缪可妍拿着接力棒冲破了终点。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我们班的上空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应杰真不愧是我们班的长跑健将。1500米的长跑,应杰一口气跑完了;冯开源的跳高一点儿也不赖,拿下了一块银牌;方佳怡的800米,为我们班争得了一块来之不易的金牌;陈奕霄的垒球让我们传出了一阵阵惊叹;陈杨熙举起千金实心球,投出了地五名的好成绩;王张睿为我们班争光受了伤。
欢呼声一声比一声响,同学们跳得一个比一个高,一枚枚金牌,银牌,铜牌向大家说:“我们的运动员是最棒的!”
学校秋季运动会作文2
秋季来了,运动会也来了。今天,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今天是秋季阳光运动会。
八点,我们带着板凳来到操场。一开始是入场式。看!军乐队正向我们走来。他们中有的举着迎风飘扬的彩旗,有的打着整齐又洪亮的鼓声。他们后面是每个班的运动员。入场完毕后,就是伟大而神圣的时刻了,那就是升国旗。国歌响起时,国旗缓缓上升,当国歌戛然而止时,国旗也升到了顶峰。
终于,校长郑重的宣布:“运动会现在开始!”
开始比赛了,这是400米。“各就各位,预备”。“砰”一声,发号枪响了。运动员们飞驰在橡胶红跑道上。我们拼命为自己的运动员加油。一开始,我们班的运动员在先。但在冲刺的时候,敌人用尽全力,超了我们班的运动员一小步,取得了胜利。我们安慰输了的运动员说:“没关系,胜不骄,败不馁才是大将风范。
最激动人心的是1500米跑,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我们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了,生怕这两位运动员体力不支。最后,是我们赢得了这场比赛。
最精彩的当然要数4×100接力了。我们的第一棒接的十分漂亮,再是第二棒,第三棒。最后一棒是我们班的飞毛腿。只见,他带着接力棒飞奔终点,谁也没追上他。他过红线了。“耶”。我们为我们的胜利欢呼。
运动会结束了。运动使我们健康,运动使我们健壮,运动有许许多多的好处,我期待着下一次运动会。
学校秋季运动会作文3
在这个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果实成熟的时节,我们学校全体师生迎来了这个盛大的活动——秋季运动会。
早晨,同学们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一到教室就抓紧时间练习自己的比赛项目,有的练4×100米接力,还有的在练跑步。
出发了,经过30分钟左右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下城区体育馆。同学们走向自己的座位,放下书包,等待老师们的命令。出操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自己班级的位置,笔挺挺地站在原地。楼校长一声令下宣布“运动会开幕”,我们就立刻转到后面,看着国旗敬礼,直到国歌结束才放下手。紧接着,做操的音乐响起了,全校同学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个动作,生怕自己给全班拖后腿。
篇4
学校秋季运动会作文1
秋天的运动会,是凉爽的、是欢乐的、更是活泼的。
秋风送爽,尽管烈日当头,但确十分的凉爽,运动员们在操场上练习着,为运动会做准备着,于是,操场上:跑步的,跳绳的,跳远的,操场上充满了活泼的同学,其中有一位同学呆呆地望着树上黄黄的叶子,跳着跑开了。
运动会才正式开始,两边观众席就爆发出一阵欢呼声,运动员们在场外跃跃欲试,一阵秋风吹过,树上黄黄的叶了沙沙作响。
一声枪响,一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放开步子,如同没有高墙阻挡的强风,又如没有弓牵制的箭,不顾一切地向前飞去,观众席爆发出一种强烈的欢呼声,震得大地发抖,震得白云停止流动,也震得黄叶摇摇欲坠。
一百米赛场上,一位同学以一秒钟六米的速度成功的超越了同伴,经过观众台,观众只觉得一阵风扑面而来,再看面前,只留下一道残影,观众一见,呆了两秒,随后“哇——”得一声,现场融着观众的掌声与“啧啧”的声音,黄色的叶子仿佛也要落下。
又随着一声枪响,接力赛也向同学们走来,我们班的一号运动员举着红白接力棒向二号运动员飞去,尽管她有脚伤,但却没有阻挡她风一样的自由,一下子就把对手抛在了脑后,立刻传给了二号运动员,二号运动员真的是跑得很快呀!继一号运动员,二号就像是一只猎豹,可以说是比风还要快了,人群再次爆发出感叹声,将树上的黄叶震落了下来。
随着同学们的加油声与老师的哨声,这次秋季运动会也接近尾声了,同学们、老师们都回到了教室,只留下一片片的黄叶。
学校秋季运动会作文2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运动会,同学们兴奋地尖叫起来,蹦蹦跳跳地来到操场上,来迎接这一年一度、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运动会。
开幕式和奥运会差不多,不是各国代表队而是各班代表队出场;大家穿着整齐的校服,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面带微笑,是开幕式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鲜花队、彩旗队、气球队、花环队……都已经在操场中央站好,为各个班送去甜美的祝福:祝他们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
来看看男子和女子的800米赛跑吧!
随着一声枪响,第一组参赛男生争先恐后奋力跑着,里面正好有我们班的`运动健将杨浩。我们班的女生们站在最前头,举着五个大字:‘六七班加油’高喊:“杨浩,加油!杨浩,加油!……”杨浩终于从后面冲了上来,第一个跃过了终点线!“耶!”我们如此兴奋、如此激动,何不为这个好消息而感到高兴呢?第二组里的邓硕伟也不甘示弱,和着我们的喝彩声,努力拼搏,第四个冲破了终点线!不管他有没有得名次,但在我们心目中,他就是最棒的!
女子800米赛跑中,我是第一组参赛队员。只听“啪”的一声,我自信满满地向前跑,可我没有预料到其他运动员有多么强悍!速度飞快无比,不一会儿就将我甩到了最后。大约跑了两圈,我因体力不支,开始减速,赛跑变成了我独自慢跑,脚趾也在和我最对,变得疼起来。“林曦,加油!坚持就是胜利啊!”杨雨欣在一旁对我说。我好像又来了一股劲,去她个不行吧!我最后一个跑过了终点线。
发令又响了,哦,原来是女子800米第二组要开始PK了;我们班的王婷同学,一鼓作气地向前冲,一下子甩开了其他运动员,跑到了前面。到了最后,她因体力不支,在加上脚持续抽筋,开始减速,慢了、又慢了,同学们紧悬的心,和着她的每一步跳起来;她最后一个跑了过去!
虽然王婷没有获得名次,但她那种奋力拼搏的精神非常可贵;她明知自己的脚抽筋了,还坚持比赛,这说明她热爱集体、热爱班级!虽然她只跑了最后一名,但她得的这个最后,比第一名更好!更有意义!杨浩同学也是,虽然参加了好多项,但他并没有抱怨,奋力去拼,为班争光,这部也是具有很强的集体观念吗?
之后,我们班又和其他班上的同学竞争了投篮、VS了30米迎面接力……我们在团体总分上,取得了第五名。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不会忘记同学们曾经在一起读书和玩耍,更不会忘记大家在这次运动会上奋力拼搏、为班争光的好精神!
学校秋季运动会作文3
今天,让我们期盼已久的运动会终于开幕了!
我们迫不及待的来到学校,我是花束队的队员,我一来到山师大附中操场,就和其他花束队队员一起拿着花束跑花束的方队里去了,花束队是由三年级每个班挑选5名、由60名女同学组成的,代表三年级参加学校的入场仪式。
入场仪式结束回到座位上,妈妈们给我们每人都发了一把彩带和一个啪啪掌,还有两个同学拿着两面旗帜,上面写着“3.1必胜”的标语,还有一条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3.1加油!我运动我快乐”的标语,我们都兴高采烈的等待着比赛的到来。
这时,秦老师把我们参加比赛的选手都叫到旁边,让我们做做赛前活动,我们活动手腕和脚腕,再小跑一会。60米跑步就开始了。当运动员一跑过来,我们就把拍拍掌打起来、把彩带摇起来,并且高呼:加油!!!加油!!!接下来就是100米了,我就是参加100米女子跑步的。我是在第6组,还没轮到我时,我就非常紧张,我一紧张就爱抓衣服,所以我的衣服都快被我抓破了。枪声响了,我拼命地向前跑,终于进了决赛。在决赛中,我获得了女子100米第八名。
下午,我参加了抱球跑比赛,我们班获得了第五名,在运动会的闭幕式上,我们班获得了团体总分的第六名。
篇5
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也会成为干扰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或是写作这方面的作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固然能让学生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它所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运思动笔的时间。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学生抱怨“课堂上轰轰烈烈,课后却空空洞洞”的,常常就是这样一些课。
为什么学生课堂上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所写的作文也并不见好,不少学生甚至于还是写不下去呢?
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一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否则,就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光看不练假把戏。”以学习记叙类的文学作品来说,运用直观手段,就是为了通过“形象”与“抽象”的鲜明对比,促使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词来标志和塑造形象的。通过对比来展示这两种语言的区别,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地以影视语言替代文字语言。
心理学指出,对人来说,表象是和语词联系着的,过去的经验和回忆,也总是凭借表象和语词的形式保持着的。作文的构思和表述的中心任务,就在于不断寻求与表象相应的语言标志。柳布林斯卡娅指出:语言是“标志完整的对象激起形象(对象、画片和现象的名称)的一种手段”,对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的不是形成什么样的形象,而是怎样把直观获得的感性特征跟确切选择了来的那个标志整个对象的词结合起来”。语言文字属于抽象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总是指向或代表某个事物,但是这种指向已经是一种抽象了的概念。任何再“具体”的词语,例如,“馒头”“桃子”“幸福”等,都已经不是具体的客观存在,而只是一种抽象的陈述。因此,只有当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和词语紧密结合起来,表象才可能转化为用词加以描述的具有客观意义的形象,即把形象的直观转化为抽象的词语。
以多媒体作文课来说,倘若忽视了“影视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不同,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学生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和转换,学生就难免会在“眼花缭乱”之后,拿起笔来却依然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这种情况,类似于当了一天运动会的观众,甚至“拉拉队”的成员,然而写《记一次运动会》却依然空洞无物。
无数实践证明,没有词语介入的“观察”,只能是“感”而不“知”,只能是肤浅的、浮光掠影的,甚至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所以,简单的以多媒体直观“视听”取代凭借语言文字(首先是语词化)的“捕捉”“显现”和“定格”,学生的感觉就会仅仅停留于视觉和声音符号的感官接受层面,必然会造成感情浮泛,思维模糊。学会自觉、及时地把画面的视觉、听觉语言,准确熟练地抽象化,并以“第二信号系统”的密码重新编码,使之转换为书面语言,也就是将其语词化,是任何写作活动的观察不可或缺的。可惜,这个重新编码的过程,至今还是属于“灰箱”操作,人类自身对其大脑的动作程序知之甚少。不过,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这一过程颇为艰难,绝非可以一蹴而就。诚然,作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写作必须具有真实情感;但是,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者极少成为作家,具有真实情感也未必就能写出好文章。这中间,能否进行语言造作转化是一个关键性因素。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借助影视画面的阅读课,最多只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极少触及。尤其对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不足。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源”,也就是回归文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者景物的。否则,倒不如把学生带到影剧院上语文课,那里的音响效果不是更好吗?
篇6
关键词:作文 素材 方法技巧 情感
一、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
小学生之所以会觉得作文无话可说,常常咬着笔头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原因有二:第一,生活面太窄。如今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爸妈的心肝宝贝,小孩摔一跤,都会全家跳一跳,所以只要有可能,家长不会让他们有一点点的冒险,接触的生活面当然也就小;学校就更强调安全了,基本上取消了曾经的春游、秋游,即使是学校运动会,没有买人寿保险的学生都不能参加比赛。第二,年纪小,对生活的感悟少。有很多事物,即使看到了,也不知道可以写进作文,没有意识到身边那么多的事物都是作文素材。针对这些情况,解决的办法有:
1.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较感性,对彩色的画面、生动的音乐都很感兴趣,在作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播放漫画、动画片、生活短片、生活知识片等,能够重现生活,使学生展开想象,比相对苍白的口头表述要有更大的吸引力。虽然这个办法有诸多好处,可是它毕竟不是生活本身,所以只能作为补充手段。
2.延伸学生的课堂
仅限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只能是闭门造车。要让学生把离开课堂以后的生活,也纳入作文素材的积累范畴,比如走读生上下学在路上的所见、每天和家人相处的所感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的习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些内容从何而来?不就来自学生的周围吗?
3.在可能的范围内,扩大学生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面
建议家长在假期的时候,多带孩子“离家出走”,这个“出走”可远可近,可以到森林、大海、草原等去接触自然,也可以到乡村、公园、甚至工地附近,去观察社会。带着小孩出去的时候,千万不要事先布置任务,以免给他带上心理压力而导致厌烦情绪,就只是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蓄积素材。另外,在安全范围之内,还必须让小孩有一定的自由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时间,这时候的他是最自然最放松的,所看到想到的都发自内心,一旦表达出来也是最有灵性的部分。
这几个解决办法都是为作文作材料方面的准备,必须遵循两条原则:愉快原则和吸收原则。只要他愿意去看、去听、去闻、去接触,不要勉强他表达出来,除非他自己想要这么做。
二、要解决的是怎么写的问题
有了足够的作文素材,再学一些作文技巧,基本上就能够毫不困难地写成完整的作文了。在苏教版三年级的作文训练编排中,内容有:写人(介绍自己)、写事(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自己的课余生活、自己学会的本领、父母对自己的爱、编写故事、编写童话故事)、写物(自己选或画的秋天的画)、写景(家乡的景物、家乡的环境)、写地(自己去过的或者想去的地方),另外还有观察日记、我国的传统文化、自己的发明等。范围虽然很广,可是万变不离其宗。不必使用多复杂的方法技巧,就能写好。
面对所有“无话可说”或者“有话不多”的作文问题,总的来说有一个化解办法:细化。细化的意思就是把一个大整体给分裂成无数的小局部:
1.写人写物
只要教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人可以从上到下、写物可以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写具体内容的时候做好两个选择:(1)从所有可写的部分中选择,比如写人可以从头顶的头发,一直写到脚底,不可能什么都写,所以就要选择其中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的部分来写。比如用细长的眼睛表现人物的温柔,扁鼻子表现普通、不出众,粗糙的手表现勤劳等。(2)在第一个选择之上,对所选材料安排一下详略,哪一点给人印象最深、最能表现人物,就写得最多、最长,反之就一笔带过。写物写事与此类似,区别在于写物要注意突出物的特征,写事要注意表现做事人的性格。
2.写景写地写情
写景写地应该在写人写物的方法基础上,带上写景,因为所有的写景、地都不是最终目的,都只是一个手段:通常为了抒情,所以在所有的景物中可以挑出来的景,是为表达一定情感服务的,而三年级的写景作文情感,一般表达的都是喜爱、热爱之情,因此所要写的景物只要是自己喜爱的就行,然后按照最喜爱到一般喜爱,由详到略一路写来,就能娓娓而谈。
三、对作文的情感问题
解决了以上两点,第三点“讨厌写”基本上解决了,这只是基本上。因为还有的小孩有内容、也会方法,就是对作文有抵触,那就要针对具体原因来解决:如果是不喜欢课本的安排,可以放宽松一点,只要写人、写物或写景就行,不必一定要写自己、写熟悉的人的事或是家乡的景。既然作文的目的是喜欢和学会写作,就不必拘泥于现有的教条,教材仅是一个达到目标的载体。
小学生作文教学努力的结果,就是想让孩子们喜欢写作、学会写作,能够写出好文章。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小学生的心理,顺着这一条心灵之路,想要达到目标终点,可以使用的方法就很多了,可以步行,可以乘车,可以骑马……笔者只想到其中一点,斗胆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李新农.《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篇7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椰壳效应 素质教育 内容与形式开放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总不愿意好好吃饭,家长很是苦恼。有一天,家长用锯开的椰壳盛饭,孩子居然吃得津津有味。为什么这个小孩能从不愿意吃饭到吃得津津有味呢?主要是盛的器具变成椰壳了。这就是“椰壳”的效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孩子喜欢的事情,孩子才会乐意去做,这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很有启示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以表达为其本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但写作能力的形成却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囿于旧模式,步履维艰,改变作文教学的封闭旧状态,建立开放创新的作文教学系统,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建立开放创新的教学系统,最重要的是使教学和社会生活统一起来。为此,要开辟好从课堂到社会,返社会到课堂的渠道,将作文教学引入社会,让它得到主动活泼的发展。这种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统一,切实有效的措施,是让学生走向沸腾的生活,学习它,认识它,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审题、取材、观察、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干预生活,强化语言训练的实用性,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培养。
最主要的是作文内容与形式要开放。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的现实问题是: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其中最基本的是“写什么”。常言道:工人炼铁需要矿石,农民种田需要种子。学生的习作是以丰富的生活为基础的,他们积极主动地生活实践才会产生感受,才会有一吐为快之感,倾吐的内容才真实。叶圣陶叶老曾经说过:“作文这种事情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并形象地把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比作“源头”与“水流”的关系:“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1]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作资源,即提供可下锅之“米”。只有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才能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
1.为学生提供自然资源
作文教学立足于向自然界开放,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学生有机会走向大自然,并在感受、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谋求人对自然的责任、保护和关爱。如:《校园一角》《寻找春天》《家乡的一天》《美丽的××》《××游记》《××活动侧记》《街头(或社区)掠影》等等作文的设计,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走向大自然进行习作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与关注社会的能力。
2.为学生提供社会资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曾主张“应把世界当作一本大书,把现实事物当作教材……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教材,到处都有课堂。”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展现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情境。作文教学立足于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使社会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源泉。教师要为学生的作文开辟多种生活渠道:如个人写请假条,为班级发通知写表扬稿,向校长写建议书,为学校的艺术节设计广告词,为元旦联欢会节目设计串联词,为学校运动会写新闻报道,站在烈士陵墓前和先烈对话,为新开业的超市写贺词,为邻居借条,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写建议书,撰写调查报告,写倡议书等等。通过灵活多样的实用性习作训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社会,而且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也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舞台和空间,使他们学会从小关注社会生活。
3.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资源
作文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活动体验,每个学期,学校都会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参观、访问、节日文艺演出、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消防演习以及歌咏、演讲、广播操、朗诵等各种竞赛活动等,而各班自主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则更是丰富多彩,这些活动都是学生进行习作的好素材。例如,去年中秋佳节前夕,我们便指导八年级学生结合七八年级语文教材中关于月亮的作品(如王建《十五夜望月》、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贾平凹《月迹》、朱自清《荷塘月色》等),开展了一次“月亮文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中,依照自主原则,教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前两周指导学生分成如下几个小组:①精美语段诵读小组②神话传说小组③诗词文赏析小组④月球奥秘探索小组等。每小组选取组长一名,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收集所需资料并进行整理。结果,中秋夜的综合活动课上,各小组各抒己见的汇报本组的成果,气氛热烈。事后同学们都说“今年的中秋最难忘”,几乎每个学生写日记或作文都写到了这件事,而且都写得很好。
4.挖掘家长资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同样是作文教学的研究范畴。①角色模拟。让学生体验一些大人的角色,可以有很多新鲜的感受。如布置孩子们观察记录父母一天的工作,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开展“当家一日”的活动,体验当家的不易;还有一些家长别出心裁,让孩子和自己互换角色(星期天),体会父母的“难为”。在家庭体验的基础上,由家长带领去进行其他多种职业的尝试活动,如:有的家长把孩子带到自己上班的地方让孩子与自己一起劳动工作,有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农村和自己一起干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拓展空间。节假日,布置家长带领孩子们去大自然采风以开阔视野,去养殖基地参观劳动以增强体验,去图书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场所积累感悟。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打破时空限制,将写作内容形象、生动、具体、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有序的观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这真切的情境中边说边写,降低了作文的难度,丰富了写作的内容,使写作活动充满情趣和乐趣。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76-01
在一次学校田径运动会上,我担任宣传组长,给当时任教班级的学生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为运动会投稿。纷至沓来的稿件不仅语言流畅,立意较高,而且描写生动,极富感召力。这让我大吃一惊,为什么许多学生平时作文显得文思枯竭、内容干瘪,而这次投稿却笔墨酣畅、文思敏捷呢?
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发现教学中的读写训练与当代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时差”,学生的读写训练囿于课堂、困于题海,与生活联系不大。而校运会时学生的投稿热情高涨,是因为该写作任务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其实,语文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过程。要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复归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语文教学,实现语文教学的“五个转变”。
一、参与生活,变被动型为主动型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目前,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仅限于课堂上被动地借鉴和模仿。在传统教育观念束缚下成长的学生,无法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为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生活、感受生活、解读生活的热情,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天地里采珠拾贝。比如,办校刊,让学生担任小编辑、小记者,捕捉校园内的鲜活素材,抒写见闻感受;围绕某主题制作手抄报,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取舍材料,撰写文章;元旦春节,师生写祝贺词,互发短信,还可以写对联……通过这些活动,把读写活动生活化,让学生充分汲取现代生活中充满活力的语言,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大语言环境中去锻炼读写能力。
二、回归自然,变小课堂为大课堂
“大自然蕴藏了比人类的教育所能产生的更大影响力。”(伏尔泰语)世界上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广阔的天地就是学生最好的课堂。大自然中的云霞风雨、江河湖海、山林原野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的最生动、丰富的教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可利用课余或节假日,有目的、有组织地带领学生到风光秀丽、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去,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千姿百态,解读大自然的奇妙变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或读或写,抒写真情实感。
三、走向社会,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在当今知识更新频繁的信息时代,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好教材中的“课文”,更要指导学生学好社会中的“时文”。例如,指导学生为当地电台写新闻报道,为厂家某一产品写推销广告,给某商场写宣传海报……评议时事风云,描述世相百态,搜集民间故事,编写时兴笑话等。这样,学生在经历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丰富经验,训练创新思维,读写训练就有了时代气息,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增加阅读,变狭隘型为丰富型
韩愈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杜甫也曾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书读得多,自然见多识广,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语文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单纯依赖课堂和教材远远不够,必须有广泛的、持久的课外阅读做补充。比如,鼓励学生订阅《语文报》《中学生博览》《青年文摘》《读者》等报刊,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阅读指定的优秀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热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到阅览室、图书室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下去,汲取知识的营养。
五、营造氛围,变单一型为多样型
美的环境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与学校的文化艺术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能够开阔视野,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发现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举办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新闻会、诗词朗诵、成语接龙、猜字画谜、自编自演课本剧等活动,把单一的囿于课堂的语文学习变为多样的读写训练,能较好地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然,实现语文教学的“五个转变”是一个整体观念,彼此是互相沟通、密切相连的。“五个转变”并不是否认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也不是忽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是把各种语文活动以及在自然、社会环境中的读写训练看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只要我们坚持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就一定能使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增效于课外”。
篇9
一 、作文训练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从不制定作文教学的计划,也不去思考每次作文训练的目的。或跟着课本走,或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作文题目。甚至有的教师随意提高写作难度,出现了七年级学生就训练中考作文题目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出现了畏难情绪,丧失了作文写作的兴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制定完善、科学的训练计划,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存在问题,有的放矢,才能避免作文训练的盲目性;使训练符合学生写作规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才能避免作文训练的随意性,才能使学生作文水平逐步提高。每学期作文训练计划应包括:对本班学生写作水平的基本分析和认识;本学期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本学期作文的次数,题材范围,体裁样式及具体要求;每次写作时间的安排;本学期单项作文训练(片段练习)的内容和数量;本学期课外练笔的重点和数量等。另外,每次作文也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内容包括:作文训练的题目、范围、文体要求;训练目的、训练程序、训练方式方法;作文训练的理论知识、例文、教法等。作文训练有计划有目的,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少走弯路,更符合写作规律,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才能让学生有章可循,有目标可见,更有理性的进行作文训练,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二、作文内容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时代性”就是指具有时代色彩。“话题从哪来?从现实生活中来。”我们的作文训练要重视增强写作的现实意识。要体现时代意识,像创新意识,个性特征等等,都是时代色彩的体现。但是我们也不要盲目追逐热点,这样容易助长结构套写之风,反而与我们提倡的求实创新意识背道而驰。“钓鱼不能奔水花”我们应该通过训练增强学生写作中的现实意识,写出具有时代精神,关注现实问题的好文章。“创新”(1)思维新,要提倡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表达,打破清规戒律的束缚;(2)表达新,不受题材,体裁的限制,用充满个性的语言,自由的倾诉表达,写出真实的自我。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作文训练。要引导学生在构思,选材等方面推陈出新,摆脱思维定势,打破常规思维。
三、作文训练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多样性”可以体现在训练体裁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的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写作兴趣是优化课堂作文教学,提高作文实效的必由之路。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写作的思路,积极促进作文训练内容的落实。作文训练的方式有:⑴看图作文。如看七年级语文课本封面的两匹马。想象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练习想象力和对话。⑵手抄报。每周找三名学生完成一期手抄报,要求设计版面,有图文有摘抄,有班内投稿,有本周国内外重大事件。锻炼学生设计,画图,书写,信息整理的能力,开拓知识面,提高写作水平。⑶创设情境作文训练。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⑷诗歌创作。诗歌是学生最喜欢的文体,它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创作能力,审美能力,能更好地让学生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诗歌写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练兵场。它是作文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⑸日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作文训练的方式。⑹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的训练。这些训练可以穿插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机动灵活,尤其对一些名家名作经典段落的仿写训练格外要注重。这些形式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⑺作文还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道等。这些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四、作文训练的灵活性和随机性
篇10
关键词 作文 愉快教学 原则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心情愉快时,做起事来不仅效率高,而且表现出色;当心情不好时,再容易的事情有时也会完成不好。之所以会有这样大的区别,关键是人的情绪情感在作怪。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作用很大。它可以调节人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行为表现。当然,不同的情绪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积极的情绪可以起到协调、促进的作用,而消极的情绪则会起到破坏、阻碍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愉快的事情印象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记忆深刻,难以忘记。既然情绪对人的影响这样大,我们是否可以借助它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呢?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确是一种适宜学生需要的好方法。
一、积极的诱导可以引起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后,语文教学的重心不再只是积累字词、正确书写和理解词句意思这些简单的内容了,教学中开始出现一些写话的练习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学会很多正确的用词或是造句的技巧,就要完成一定字数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练习"--作文,这实在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究竟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度过艰难的起始阶段,让他们乐于写作,并从每一次的写作过程中获得趣味呢?关键还是积极引发他们乐于写作的兴趣。
在学生刚刚接触写作练习时,这时如果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一段话,而且还要文通字顺、内容生动,这显然有些强人所难。修订后的语文大纲降低了学生写作的要求,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其实做到这点并不是什么难事,要求教师在刚刚开始进行写作训练时帮助学生打消思想顾虑,告诉他们学习写话(作文)很容易,就是要学会用笔来说话,平时自己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可以怎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单幅或多幅画面来说一说自己看到、想到的有趣情节;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一天中看到、听到、感到最有意思的事情,并说清为什么有意思。学生们一一说过后,教师指导他们将自己所说的内容正确记录在一个专门的本上,并明确告诉他们通过手中的笔把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记录在本上的过程就是写作,本上的内容就是作文。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感到写作很容易,于是不知不觉地产生写作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完成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用提问法进行。如在写看图写话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串的问题"图上都有什么?它们长的什么样?(是什么颜色?)在干什么?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组织学生一个一个回答这些问题。在学生汇报自己的答案时,教师应做到尽量让发言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比较他人与自己说话内容的不同。当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让他们将自己想好的几句话合并成一段别人能看懂的话说一说,再写下来。当然,在组织学生观察画面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在学生不会说或想不到的时候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或启发,这样就容易引发他们继续完成写作练习的兴趣。
二、愉悦的心情可以促使学生细心观察。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主要来自生活实践。生活越充实,感受越深刻,作文的基础也就越扎实。不少小学生怕写作文,问他为什么,最普遍的回答是没有内容可写,也没有作文的愿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还不够充实丰富有关,更主要的是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大动脑筋去想,许多值得写的内容从眼皮底下滑了过去。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内容想写,教师就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还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从而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也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教师在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小学生进行观察。
1、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全面仔细地观察。这就要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和认识事物。如观察一株花,就要用眼仔细察看它的花、叶、枝、茎,对各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作全面的了解,还要用鼻子去闻一闻花散发出的香味。如果不知其花名,不了解它的生长特点,还要翻查资料或请教他人。假如只是让学生粗枝大叶地看看,就不会留下鲜明、具体的形象。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依据事物存在的状态,观察事物有两种基本的顺序。一种是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静态观察。如观察一处景物,可指导学生由近及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去观察,或者根据学生的立足点和习惯自行确定观察的顺序。如果是观察人物、动物或植物的外形特征,就要指导学生从整体观察入手,然后一部分一部分依照一定方位顺序去观察。另一种是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观察,多适用于动态观察。如观察日出、小实验、运动会等,就要指导学生按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先后,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观察。根据不同对象,依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不仅能使学生观察得全面细致,而且有助于抓住观察的重点,否则东看看,西看看,学生只能得到杂乱无章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