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②通过搜集信息,了解各种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的对策,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分组制订研究计划,通过上网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形成自己的报告。②全班交流研究结果,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的活动有关。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交流活动,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②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的点滴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指导学生通过网上搜集信息的方式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并付诸行动。
难点:将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用幻灯片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交流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课开始,请同学们看两组图片。(播放一组黄山、黛西湖环境优美的图片,一组环境污染的图片)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感受和感想。
师:由于人类的某些破坏性的活动,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日益恶化。目前,地球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面对众多的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环境问题与我们的行动。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垃圾和水污染两大环境问题,除此之外,你知道人类还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学生说,教师补充。)
师:科学家把近十几年来的环境问题归纳为十大环境问题。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这三个环境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方式比较特殊,借助网络自主研究学习三个环境问题,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讨论研究方案,自主探究环境问题。
汇报研究情况。
三、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写出自己的行动
师: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各种环境问题的形成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也能改善环境。面对这么严重的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自救措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特地确定了几个特殊的日子,作为保护环境的活动日,以唤醒全人类的环保意识。
课件出示:6月5日――世界环境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你知道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吗?
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积极地应对环境问题,作为小学生,我们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呢?说说我们的环保行动。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如今的我们就是明天的主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下课前送给同学们几句话。(课件出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网络,使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有效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研究计划,根据计划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这些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更好地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的学习主要以教师的指导为主线,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主题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学为主、以用为主、以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应用所学的技术和知识,把计算机和互联网作为学习的工具,有机地结合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提高学习水平,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2
尽管中国尤其是北京的雾霾问题为各界所诟病,但是印度的空气污染状况要远远比中国严重。除了空气污染问题,印度的整体环境条件也比较恶劣。在印度,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这个国家人民的健康状况。全球疾病负担组织(GBD)2013年报告指出,户外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印度的第五大杀手。在印度,大约有3000万人患有哮喘,而数十万的过早死亡案例的主要原因也是空气污染。
燃煤所产生的污染物和机动车尾气是雾霾的两大主因
在印度,主要的污染物排放源就是煤炭。作为全球第二人口大国以及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印度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严重依赖于煤炭,其能源需求一半以上都要依靠煤炭,尤其是电力供应。印度可探明煤炭储量为2087.5亿吨,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煤炭生产国,而且燃煤产量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印度最大的国企――印度煤炭有限公司(CIL)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其产量占到印度全国总产量的90%,又因煤炭价格低廉,因此成为整个印度工业发展的主要能源来源。尤其是在电力供应方面,印度60%以上的电力供应都来自煤炭。由于印度境内存在大范围的电力短缺问题,低廉的煤电显得尤其珍贵,不仅保障了部分电力供应,而且价格低廉,印度农村电力供应问题得到缓解。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替代燃料较少,燃煤就成为印度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其所产生的污染物经过各种化学反应形成细微颗粒物,成为印度雾霾的罪魁祸首。
机动车尾气是印度雾霾的另一大主因。在印度,政府每年对柴油的补贴高达150亿美元,因此柴油价格低廉,成为许多小汽车和卡车的主要燃料。根据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ICCT)的报告,2013年印度以柴油为动力的客运车辆的销量占到所有车辆销售额的50%,而且由于柴油的价格只是汽油的24%,因此柴油汽车的市场份额还在继续扩大,预计到2030年会达到60%。而且由于燃料成本较低,许多人更加倾向于选择驾车出行而非公共交通工具,现在每年的汽车登记率正以10%的速度增长,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率为全球第二,目前平均每56.3个印度人就有一辆汽车。相较于汽油,以柴油为动力的汽车排放的尾气所产生的致癌物质是前者的10倍。随着印度机动车尤其是以柴油为动力的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加上许多汽车排放不达标并且燃油质量低,以及燃油经济标准的不规范等,印度雾霾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除了以上两种污染源,在印度广大农村地区焚烧生物质燃料,如粪饼、木柴、秸秆和垃圾等来取暖和做饭,其造成的污染是其他污染源的数倍。
印度环境治理措施虽有发展,但环境问题从来都不是印度政府的优先事项,民生和发展问题才是其重中之重
1984年12月3日发生的惨绝人寰的中央邦鲍帕尔联合炭化物厂毒气泄漏事件,当场杀死了3000多人,并造成无数人终生残废。这一事件唤醒了印度公众的环境意识,促使政府进一步改善环保立法的行政管理工作。1985年,印度联邦政府成立了环境和森林部,大多数邦政府成立了环保和相关机构。1986年11月,印度政府在颁布《环境保护法》后,随即开始执行一项保护环境的五点方案,其主要内容为:调查环境现状;评估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影响;控制污染和弥补环境所遭到的损害;在若干个大学内设置有关环保问题的研究机构;动员千万民众参与《1986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此后,印度政府开始采取立法手段控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公布了《水(预防和控制污染)法》和《大气(预防和控制污染)法》。据《印度环境保护法》规定,对于违反该法有关规定的人员,可处以5年以下的监禁和10万卢比的罚款;对于继续违反有关规定者,其增加的罚款每天可达5000卢比;在判决后一年继续违反有关规定者,其监禁期限可延长至7年。
公众环境参与一直是印度环境和空气治理的一个部分,环境的利害关系也一直是印度传统思想中的组成部分,佛经和《奥义书》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印度国民,而且印度政府也一直强调公众参与对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印度现有一万多个涉及可持续发展的非政府组织(NGO),这些组织的范围涉及生态发展推广、废物管理、森林保护、生物多样化、扶贫脱困、卫生教育等诸多领域。
然而,印度的环境治理措施带有很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例如措施简单,制度设计不够严谨和周密,有令不行的现象也较普遍。印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印度市民和民间组织的广泛重视,官方机构也下了决心,要解决印度环境污染问题。但印度环境保护的主要困难在于城市人口密度太大,人口素质参差不齐,公众的环境意识薄弱,政府的措施执行力度不强,而且印度大量的贫民窟以及贫民窟人数的不断增长都增加了印度环保工作的难度。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 环境教育 渗透
环境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普及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以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通过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了解破坏自然环境对人类自身的危害。二是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为治理环境污染、整顿环境提供服务。在高中地理教育中涵盖着许多环境内容,通过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更好地将环境保护的观念传递下去。
一、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渗透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渗透
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育理念中的渗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活动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地理教学中新增加了人文环境这节内容,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人文环境和大自然的关系。人文环境的发展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在古代人们收到洪水的威胁后创造了水利工程。同样,现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会有相应的活动与之相适应,如人受到沙尘暴的侵袭后意识到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人类的活动永远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同样人的活动会反影响到大自然。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永久地生存下去就要和大自然和平相处,要去适应大自然,努力保护大自然,不能企图去改造大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惩罚。二是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当今社会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水资源污染等,在地理教学中逐渐渗透环境教育,就是让人们明白人类活动对大自然造成的破坏有多严重,这些破坏最终会反作用于人类自身,通过渗透环境教育让人们逐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资料的渗透
新课改以后,在原来的高中地理的教科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文和环境保护这册教科书,这本教科书就是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资料渗透。这本教科书主要是向学生指出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还有国家以及国际上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最后环境污染给人来带来的警示以及人类的发展方向。通过以教科书的形式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明白我们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多么严峻,深刻反省人类的所作所为,让学生更加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来自己,引导学生按照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方法去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每一种教学方法中都可以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将现环境污染的场面直接明了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明白了人类的哪些行为做成了环境的破坏,使学生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积极性,自发地投身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利用野外观察法,带领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到野外观察那些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现状,滥排污水、向河水中倾倒垃圾、冒着黑烟的烟囱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在地理课堂上真正地接受环境教育,从而改变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将环境教育的渗透落到实处。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影响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可以在环境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得到丰富。新课改以后,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新增加了环境问题这一重要内容,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地理教学中新增的内容对现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将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到高中地理中不仅可以起到宣传保护环境的作用,学生还能通过地理的学习将保护环境的方法付诸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环境教育本身就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通过高中地理教育渗透环境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环境教育的目标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向人们传授保护环境所需的技能,规范人们的行为,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实现,而利用高中地理教学渗透拓宽了环境教育的传授途径。
学生利用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式可以将环境教育的的学习途径从三个方面增加。一是通过将环境教育的内容分割成许多小部分,然后将这些小部分进行归纳分类,根据各部分特点将其融入不同的学科之中,使学生在学习各科时对环境教育的内容都能得到相应的知识点,同时对于一个环境问题可以调用各个学科的内容进行解决。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清醒的意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和紧迫性,舍主要是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三是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在环境教育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成系统地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和分类,根据它们的特点,对其中重要的难解决的问题进行着重研究。
环境的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学中逐渐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同时环境污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从各个方面也逐渐渗透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渗透是全方位地渗透,包括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高中的学生在地理学习之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解决的地理能源、重要施工项目、可持续发展项目等方面的问题时都有深远的影响,这很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治理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李青.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D].辽宁师范大学,2008.
[2]刘娜娜.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整合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4
关键词:中学地理 环境教育 教学渗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也正以疯狂的速度掠夺自然,目前,出现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退化等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都是人类掠夺自然产生的代价。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对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把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堂内容,通过对正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的目的
通过对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环境教育,是我国提高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加强思想道理观念的必要手段。(1)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我国的地理地貌、能源供应、资源分布、人口发展等情况,了解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资源等制约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以及人口、社会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土地污染与退化、白色垃圾等相关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了解与思考,会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断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与自然是互相制约、互相发展的关系,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与意义。(2)对于中学生来讲,此时期正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重要阶段,通过地理环境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危机,能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观念与环保意识,在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中,形成健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有价值、有志向的人生目标。
2、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渗透的途径
2.1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图标等形式呈现地理教学问题
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对具体的地理教学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形式表达,直观呈现相应地理问题,使学生理解更深刻、明晰。如,在讲到地球上的水资源时,可以使用图或表的形式把地球上的各类水资源进行分类呈现,由于水资源可以进行循环,很多学生认为水是可再生资源,不应当节约用水,通过图表的呈现,我们就可以看到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量是非常少的,通过地理地质的学习,就知道淡水资源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的地方会极度缺水,而且人类对水资源的随意浪费与污染,会导致地区、国家甚至全球都会发生水危机,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引起学生对用水的关注,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节约水资源,组织学生讨论缺水的真正原因,这样学生在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中,就能够不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使用多媒体进行渗透教学,利于增强学生地理环境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具体的地理现象只靠讲述并不能使学生产生直观想象,也就很难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的关注程度也相应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播放地理视频或者模拟图像,这样更形象化的描述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例如,在讲述自然灾害的巨大威力时,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典型的自然灾害视频进行播放,比如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洪涝灾害等现象,只有让学生看到真实的视频信息后,才有亲身经历的感觉,能够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巨大破坏力。此时,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灾害形成的直接、根本原因是什么?人类的发展对环境是否造成了破坏?以及是否会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这样的问题会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明白了灾害发生的原因后,能够自觉形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家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开始,不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行为。
2.3组织课后交流互动,鼓励学生收集地理环保信息
在地理教学环境教育中,教师只能依据课本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教学,很多地理现象和知识可能由于时间的原因涉及不到,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学习或者查阅、收集相应的地理资料。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收集资料的来源方式也很多,可以通过上网查询,也可以选择翻阅地理杂志、课外书等,这样的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环境教育的渗透中,不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如在讲到黄河时,涉及到近几年黄河频频发生断流的情况,可以在课堂结束时鼓励学生对黄河断流的原因进行分析,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描述黄河流水环境、断流次数、时间、间隔、原因等一系列情况的数据,就会发现现阶段黄河断流次数增加是与沿河地区人类过度用水、对环境的过度使用与破坏密切相关,这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实现地理环境教学的目的。
3、结语
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环境教育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渗透地理环境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了解并掌握地理环境知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格与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和环保习惯,成为新一代社会接班人.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环境污染;和谐发展;科学素养;责任;使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83-01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我们的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
二、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三、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四、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教育环节,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讨论,激发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就某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
五、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调查、资料收集方面的作业。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篇6
关键词:城市河流、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可持续发展
1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现状
近年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工业化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给我国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废水和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水污染,给我国工业、农业发展和人群健康等带来了不利影响。2003年6月,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经济顾问、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沃尔夫把水污染列为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以1998年为例,我国由于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高达2475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3.1%。水污染问题已到了十分严重、迫在眉睫的地步。
城市是人口经济的相对积聚地,而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从生态环境来看,城市水环境是受破坏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城市河流与景观水体面临着严峻挑战,众多城市在不同程度出现水环境污染、景观水体功能下降、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甚至在一些城市还出现了黑臭河流。
2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成因
(1)污水排放量猛增。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扩大、社会经济人口猛增导致污水排放量猛增,污水排放量远远超过自然水体的净化能力是导致我国目前城市水环境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受时代的局限,不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力、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财富的的指导思想所导致的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环境管理不严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恶化程度。目前,在我国城市水体污染中,由于国家政策法令的不断落实,工业废水排放比重日益下降;而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这一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体治理的难度。
(2)河流自净能力减弱。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减少降低了对地下水的补给能力以及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城市河流截弯取直、河岸固化严重破坏了城市自然景观,河流中的生态系统也随之消失。河流中缺少了生物群落,降低甚至丧失了对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城市建设还直接侵占大量水域和湿地,也是自然净化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城市湖泊湿地的减少不仅降低了洪水调蓄能力,而且还降低了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3)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基础设施相对其城市功能和定位而言差距较大。缺乏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造成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河流普遍受到污染。
(4)生态建设和环保资金缺口大,筹措渠道不畅。“十一五”期间我国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仅占同期GDP的1.35%左右.“十二五”期间,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增大,以及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环保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体制,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出资,势必使政府陷入大量财政投入进行环境建设的困境中,影响政府其他职能的发挥。因此,千方百计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切实解决生态环境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环保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城市水环境治理实践
3.1国外水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
泰晤士河和莱茵河的整治都是以流域为单位,从宏观的科学管理入手,大胆尝试体制改革,实现了工程技术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才使河流起死回生,创造了奇迹。
泰晤士河水环境的恶化主要是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内;此外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在潮汐上涨期间迫使废水急剧的倒灌而造成臭水满街。英国政府从60年代开始治理该河,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制定相关的防治河流污染的法令法规,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建设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处理污水,降低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质;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研究河流污染机理等。经过将近20多年的不懈努力,泰晤士河的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水质明显改善,泰晤士河终于获得新生。泰晤士河的治理成功,关键在于开展了大胆的体制改革和科学的宏观管理,被欧洲称为“水工业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英国政府对河段实施了综合统一管理,成立了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在水处理技术上运用传统的截流排污,生物氧化、曝气充氧及微生物活性污泥等常规措施。集中统一管理,改变了以往水管理上各环节之间相互牵制和重复劳动的局面,建成了相互协作的统一整体,建立了完整的水工体系,从水厂、废水处理、水域生态保护等均得到合理配合,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3.2国内水环境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早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河水就开始由清变污。到了六十年代,苏州河出现严重黑臭现象。到了改革开放,苏州河市区河段更是终年黑臭,水面垃圾大量飘浮,水中的溶解氧几乎为零,鱼虾绝迹,河水呈现沥青色,成了一条“臭”名远扬的“死”河。苏州河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沿河经济人口的迅速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苏州河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水质严重污染。此外,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加剧了苏州河的水质恶化。为了实现上海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上海市制定了详细的苏州河综合整治规划。苏州河污染整治的的主要方针是以治水为中心,标本兼治,远近目标相结合,突出重点。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制定了详细的1996-2000年近期目标和2010年远期目标。一期工程包括曝气复氧、底泥疏浚、污水截流、污水处理厂建设、水域保洁等工程措施。调活水体和污染治理是苏州河整治的根本性措施。2000年苏州河干流已经基本消除黑臭,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府南河是成都市的两条主要河流府河和南河的总称,具有灌溉、航运、泄洪、水产、娱乐、防御等功能,是成都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载体。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府南河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自然因素而言,府南河属于平原河道,纵坡小,随上游来的水量日趋下降,泥沙淤积严重,流水断面缩小,老河堤日久风化,河岸跨塌;就人为因素而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过度增长,用水量急剧增加,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府南河中,严重污染了河水,造成枯水季节河水污浊,沿河水质恶化,暴雨季节,河道泄洪能力小,水患频频。针对这种情况,成都市政府于1993年开始全面实施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并在1997年完成了成都市府南河中心段的综合整治工作。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以治理河流为龙头,带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小区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性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对河道整治、污水治理、道路建设、管网建设、安居工程、滨河绿化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整治,不仅解决了城市防洪、水污染、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两岸3万户居民的安居问题,而且对于扼制岷江流域、长江上游的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避免城市环境恶化,促进城市人口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历时五年时间,完成了包括安居工程、防洪工程、绿化工程等六大工程项目,作为城市段河流治理的典范,在1998年获联合国人居奖、环境地域设计奖。
3.3小结
综观国内外城市河流水环境整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以控制工业污染为主要特征的水环境治理阶段。这个阶段由于人类对水环境问题认识的有限性,尚未搞清楚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和机理,只是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限制污染物的的排放。
(2)以工业点源治理为主要特征的水环境治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达国家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但是当时的环境问题只被看成工业污染问题,所以水环境治理就是治理工业污染点源、减少排污量。因此,在法律上,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加强法制管理。在经济措施上,采取给工厂企业补助资金,帮助工厂企业建设处理设施;并通过征收排污费或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解决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问题。在这个阶段,经过大量投资,尽管环境污染有所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所采取的尾部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说是被动的,因而收效并不显著。
(3)以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为特征的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阶段。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污染问题。它冲破了以环境论环境的狭隘观点,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发展等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来看待环境问题。对于水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制度,从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
(4)以遵循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这个阶段贯穿于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保护领域,重视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开展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从宏观系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水环境问题,协调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
4总结
直排污水是我国近年来水环境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提高污水处理率、提高污水处理深度、生态补水等技术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而产业结构、节水政策等非工程措施也必不可少。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城市河流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篇7
关键词: 环境教育 重视程度 专业师资 高考指挥棒
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伴随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发展。通过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的密切合作,在学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无论规模、水平和发展趋势,在全世界都不落后。我国的中小学生环境教育,曾三次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称号。200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大纲》,要求在中小学开设环境教育专题教育课。在当前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中,教育部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各相关学科的设计中渗透了环境教育内容,同时将环境教育作为一个跨学科的主题纳入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研制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现阶段,我国中学环境教育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教育没有制度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专职教师、环境教育资金匮乏、环境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相应的价值观与技能的培养等问题。
一、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程度不协调
目前,教材是环境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依据,环境教育的目标、任务、知识范围、深度和结构都通过它体现。环境教育教材是学生在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环境内容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对学生环境教育内容、学习情况检测的主要依据。现行环境教育没有专门教材,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在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各门学科又以地理、化学、生物、物理、政治为主,各门教材编写都是站在本学科角度分析理解,必然不全面。表1和表2分别是物理和生物学科涉及的环境教育内容:
表1 物理学科:环境教育内容
表2 生物学科:环境教育内容
以下是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大体可用以下图1表示。
图1 高中地理学科结构示意
地理环境在狭义上可称为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为现代社会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很大,人类在利用能源中出现的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所以课本根据大纲的精神,着重突出能源。人类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很广,其中与地理有关的有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贸易、旅游、聚落、城市、人口等。高中地理因课时所限,按照大纲只重点要求讲述农业、工业、人口和城市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没有包括人类在地球表面活动的全部内容。
人类利用资源和能源从事各种活动的结果:一方面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创造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文明。另一方面是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和对环境保护不力,致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口迅速增长,某些资源和能源出现短缺现象。这是目前人们普遍关心和研究的环境问题。从这两方面看,我们在发展生产时,必须注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防止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
从前面学科对比可以看出,地理学科是中学环境教育的主打学科,承载着环境教育的功能,但由于各种原因,地理学科没有受到公正待遇,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环境教育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高中学校缺乏专业师资
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技等多方面,要求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除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环境知识外,还要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环境问题发生的发展背景、产生根源,从社会、经济、法律的众多方面,全面地剖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当前世界环境问题的动向,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教师“登高望远”,全面掌握社会环境教育理论。而现行中学教师,大学学习专业内容宽度不够,文科不懂理科,理科不懂文科,即使理科内部也几乎互不相通,例如物理不懂化学,更谈不上政治、地理,这样的师资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只能从自己本学科的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割裂、片面的分析讲解,不利于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全面把握,不能满足环境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也不能满足环境教育的发展需要。例如光化学烟雾,见图2。
图2 光化学烟雾的成因及危害示意
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它会显著降低大气能见度,刺激人们的眼睛、喉、鼻,使人们头痛呕吐,并使植物体受到损害。世界上第一个受光化学烟雾毒害的城市是美国的洛杉矶,它西临太平洋,其他三面群山环抱,地形条件不利于气体扩散。市内每天有三四百万辆汽车奔驰,将1000吨碳氢化合物、4000多吨氮氧化合物排入大气。1946年,该市发生了光化学烟雾,1955年又发生了一次,当地65岁以上老人死亡近400人。
化学老师主要从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物理老师主要通过燃料利用率分析;地理老师主要从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及治理措施分析;政治老师主要从光化学烟雾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如何制定政治法规角度分析。没有哪一门学科对该污染事件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研究,一定程度上肢解了环境学科内容。因为学科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关于该环境问题的系统教育,自然只能从本学科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获得的光化学烟雾知识,自然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一是设置专门环境学科,二是对现行教师进行环境教育培训。
三、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不言而喻,其强大的功能无可匹敌。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据统计,每年选考地理人数不到20%,也就是说,绝大多数高中学生不受系统的环境理论教育。有些学校高一就开始分科,连必修教材都没有上完,缺乏基本环境知识。而普通高中有双重任务:为高校培养合格新生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这其中除了少数人会进入高校学习相关环境专业外,大多数人不再接受环境教育,进入社会对将来环境事业必将带来不良后果。自从高二有了学业水平测试测试后,情况有所好转,但仍不尽如人意,直接导致必修教材利用效率下降。
篇8
关键词:“美丽中国”;生态环境;绿色中国;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一、“美丽中国”的重大内涵
十报告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1]这给了中国民众无限遐想,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美好目标。通过建设资源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达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战略目标。
“美丽中国”就是绿色中国。当前我们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极大地束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得不到保障,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为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还子孙后代一片绿水青山,我们必须把绿色中国作为“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绿色中国是中国人民对生态社会的需要,是人民追求良好生活环境、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
“美丽中国”是实现新时代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国人民伟大复兴,就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生态环境优越的社会主义强国。只有实现了“美丽中国”,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国梦。“美丽中国”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绿色、生态的社会,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新时代生活环境的渴望。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战胜困难,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美丽中国”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报告首次提出把“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劫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增强我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使人民生活在和谐、安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当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完成时,环境因素不再威胁到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才能成为“美丽中国”。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之路,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我国的环境状况和困难
三十年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从而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得到提高,用三十年的时间取得了西方国家二百年所取得的成就,但这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样的发展是不均衡的,环境因素成为制约我国进一步的发展瓶颈。只有认清当前我国严峻的环境状况,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环境问题。
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导致中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等发达地区,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常态天气状况。北京地区的PM2.5一度达到1000。[2]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重要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淮河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大城市淡水资源缺乏,不得不从周边地区调水,我国实行的众多调水工程很好的体现了这点。我国海洋污染也很严重,渤海、辽东湾等重要海湾水质极差。中国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重金属污染区不断增加,土壤污染逐渐严重,由城市延伸到农村,形成错综复杂的环境污染形势。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20.36%,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森林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使得我国森林保护十分苦难。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0万平方公里,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在500亿元以上。[3]
我国目前面临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往往只是把能源、资源当作经济发展的手段,未能充分重视资源本身的问题,导致了能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的特点。我国的关于环境资源的法律法规还不甚完善,人们对于环境资源的意识还不是很高,这样就使得资源浪费严重。石油、铁矿石需求量大,不得不依靠外来进口。高耗能企业还大量存在,经济转型还未完成。第二,人民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足。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环境却给人民带来了严峻考验。人民环保意识还相对薄弱,对于环境问题漠不关心。我国环境产权制度不明晰,环境税还未征收,环境利益主体不明,监督监管机制不明确,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严重不足。此外,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中环境指标缺乏,地方政府未能改变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发展观,造成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第三,国土开发格局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较快,我国有限的国土空间面临着严重的考验。在城市建设中,由于规划不合理,绿色空间占地面积较少。农村建设中,农田占有量较大,闲置用地利用率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极度不平衡。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等恶劣环境灾害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造成目前中国环境千疮百孔的局面,面临的环境状况十分严重。
三、“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环境问题的发生,必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因此,解决环境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点,它要求一系列切实可靠的举措。
(一)加快企业升级转型,淘汰落后产能。高耗能的企业负有环境污染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代企业应该放弃走重工业现代化道路,而转向知识经济、技术经济。企业应加强自身环境意识,做到不污染、不破坏。现代企业应意识到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还要实现社会环境效益。国家应引导落后企业升级转型,鼓励创新,加强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环境主体责任,完善环境奖惩制度。
(二)加强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大力推进森林、湖泊、荒漠化的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各地区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恶劣天气、地震、泥石流等预警能力。建设生态资源保护区,推进系统管理和规范管理。
(三)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环境职能。法律制度是环境防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明确环境法律主体责任,将环境治理落实到具体。我们要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创建并加强公众参与制度。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旨在消除污染,主持正义。地方政府应转变经济发展观,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改善干部考核制度,将环境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优化发展理念,提高政府环境治理责任。
(四)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重视环境科学学科的发展,每年有关环境科学的科研经费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上采取因地制宜等多种模式,走出一条环境污染少、科技效益高的再利用资源化道路。
(五)完善城乡规划能力,合理规划国土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开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构建合理的城乡规划格局和生态保护格局。不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重视社会环境利益的实现。
“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所向往的新生活,我们要团结一心,为建设生态文明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注释:
[1]十报告【R】.北京:2012-11-8
篇9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环境问题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TE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094-02
1 天然气水合物
1.1 天然气水合物概述
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指在特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呈固态的结晶化合物。又名冰冻甲烷,甲烷水合物。有时乙烷、丙烷、异丁烷、二氧化碳及硫化氢也可与甲烷一起形成固态混合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晶格架主要由水分子构成,在不同的低温高压条件下,水分子结晶形成不同类型多面体的笼形结构。其最基本的特点是空的水合物晶格的独特晶体结构和空间构架决定了它特有的高浓集气体的能力,即1m3的天然气水合物可在常温常压下释放164m3的天然气及0.8m3的淡水。
天然气水合物按其晶格结构可分为Ⅰ型、Ⅱ型和H型。Ⅰ型笼架晶格以各自的笼架体心堆砌排列,笼架晶格空间足以包容甲烷、乙烷以及与之相似的其他气体分子(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为立方晶体结构。Ⅱ型笼架晶格较大,不仅能包容甲烷和乙烷等气体分子,而且也能包容丙烷、异丁烷等尺寸较大的气体分子,为菱型晶体结构。H型为六方晶体结构。Ⅰ型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分布最广,而Ⅱ及H型水合物更为稳定。
1.2 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
天然气水合物是20世纪才发现并被重视的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矿产资源,据估算其资源量是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两倍,是目前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未知能源库。
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史如下。
1810年,首次在实验室发现天然气水合物。
1960年代初期,前苏联学者通过地震地球物理方法,在西伯利亚永冻层中发现了天然产出的天然气水合物,但并未引起人们重视。
1964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梅索雅卡气田钻井过程中,首次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其作为重要的能源类型得到了全世界广泛关注和研究。
20世纪70年代,大洋钻探计划和深海钻探计划的实施,加快了天然气水合物发现的进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和普查勘探工作开始全面发展。大规模的国际合作成果卓著,在多处海底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
2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
随着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耗尽,各国的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寻找新的接替能源。同时,随着冻土带和海洋中天然气水合物发现量的不断增大,其潜在的战略意义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引起许多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资,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开发研究,使其成为21世纪潜在新能源研究的新热点。
至今在世界海域内已有60处直接或间接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其中在18处钻探岩心中见到天然气水合物,42处见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标志BSR。
目前,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的测定与评估,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前景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天然气水合物储运与利用技术等。
2.1 国际天然气水合物研究
2.1.1 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
全球已在40多个海域发现有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初步估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蕴藏资源量:甲烷气1×1015~1×1017m3(平均21×1015m3),甲烷碳约为10000Gt。世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中若只有1%~2%是经济可采储量,也是一种巨大的能源来源。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分布情况如下:从北阿拉斯加、白令海、加利福尼亚近海、中美洲海沟、巴拿马盆地、哥伦比亚盆地、墨西哥湾、布莱克一巴哈马海岭、巴尔的摩峡谷,至东加拿大近海估算的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可逾(760~2915)×1012ft3。
2.1.2 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
目前国际上已投入开采的天然气水合物矿床分别是西伯利亚西部的Messoyakh气田和加拿大波弗特海Mackenzie三角洲边缘的冻土带。采用的开采方式有热力增产法、减压法、混合开采及注入抑制剂等。
2.1.3 相关环境问题
随着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其引发的相关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等也需要重视。
陆地及滨海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所封存的甲烷量可能是大气中甲烷量的3000倍,上述地区释放出大量的甲烷对大气成分和大气的热辐射性能将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在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过程中,如果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甲烷气体,这必然会进一步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此外,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也极有可能引发崩塌。连续的沉积导致天然气水合物埋藏较深,最终天然气水合物埋藏深度足以使稳定带底部的温度达到使天然气水合物不再稳定的状态,因此,天然气水合物带的底部固结程度降低,并且由于气体释放形成超压,由于重力负载或地震扰动触发引起脆弱带(或低的剪切强度带)的崩塌以及海底滑坡。
2.2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关注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1999年,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西沙海槽区进行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前期调查工作,拉开了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大调查工作的序幕。
近年来,我国领导和国土资源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等部委领导非常重视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与研究。
在863计划、国家基金委支持的个别项目中开展了如采集技术、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技术、地震识别技术等研究,对我国一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进行了初步预测。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等单位也开展了相关的地质、地球化学以及模拟实验研究。
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开发研究院等单位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室模拟技术和管道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探测和清除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02年至2003年间委托中国有色金属甘肃地质勘查院承担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查预研究”项目。
2005年,勘探所承担了“青藏铁路沿线天然气水合物遥感识别标志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也设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探讨”的项目,由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承担。
3 结语
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目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寻找最具效益的生产方法;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对气候的影响;钻井问题;天然气水合物的能源地位。
此外,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何获得有用的信息(如测井、岩心和钻井记录)、改进地质模型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提高生产技术上。
参考文献
[1]刘士鑫,郭平,杜建芬.天然气水合物气田开发技术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5(3).
[2]武凯.未来新能源:可燃冰[J].北方经贸,2008(11).
[3]袁咏梅.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和研究现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4).
[4]宋岩,柳少波.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分布[J].当代石油石化,2006,14(10):17-20.
[5]黄国成.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流程和评价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8.
[6]潘克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9.
[7]龙学渊,袁宗明,倪杰.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及我国的对策建议[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
篇10
(一)知识与能力
1.借助身边事例,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思想。
2.通过知识竞赛、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环保资料,培养学生搜阅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了解、参与世界的活动能力和观察、探究世界的创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竞赛、讨论,营造平等研习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参与、创新、合作、探究的精神。
2.教育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掌握环保知识,明白环保道理,树立环保责任感思想。
二、班会活动重点
借助搜集资料,完成环保知识竞赛题,树立环保意识。
三、班会活动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班会活动。
四、班会活动准备
指导学生搜集环保知识的资料,并成立知识竞赛小组。
五、班会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依赖它、探索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栖息地!可是许多人置它的安危于不顾,肆无忌惮地破坏它。看看身边:学校雪白的墙面现在变得破烂不堪,还被人在上面乱涂乱画。教室桌椅也损坏严重,有的被修正液涂得乱七八糟,有的被扒掉了好几层木板。虽然老师三令五申,还是有同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唉!我经常看见厕所水龙头大开着,关上后,下一次来又是流水哗哗。还有,学校的下水道老堵,有时候污水都溢到楼道了!上午才打扫过的操场地面,白色垃圾又风起云涌了……我不禁想起学生写的一首诗:
我想,/假如中国所有的人,/每人用一只塑料袋,/那么,中国13亿人口,/要有多少白色污染?/我想,假如中国所有的人,/每人用一双一次性筷子,/那么,中国13亿人口,/要浪费多少木材?/我想,假如中国所有的人,/每人寄一张贺卡,/那么,中国13亿人口,/要耗费多大的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一起关注环保,/一起了解环保,/一起为保护绿色世界而努力!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环保更加了解的心情走进班会的下一个环节——环保知识竞赛吧!
(二)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依次通过多媒体显示;各小组抢答。):
1.中国环境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2.人类目前面临着哪些环境灾难?
3.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难题是什么?
4.什么样的洗衣粉能减少水污染?
5.怎样节约用水?
6.什么是白色污染?怎样消除白色污染?
7.列举现代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
参考答案:
1.中国环境标志的中心结构是青山、绿水、太阳,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十个环表示公众共同参与保护环境。全图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2.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等。
3.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4.无磷洗衣粉。
5.随时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保护水源等。
6.白色污染即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如: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农用地膜等。每个公民应从“提起布袋子、限用塑料袋”等方面消除白色污染。
7.一次性饭盒、桌布、尿布、牙刷等。
(三)自由讨论(讨论问题多媒体显示)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森林面积不断缩小外,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来说说看还有哪些?(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3.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同学们,着眼我们学校的环境破坏现象,假如你要做一个新世纪具有环保意识的文明公民,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身边的不环保境现象呢?(小组讨论,征集环保金点子,并把它制定为全班同学今后必须自觉遵守的纪律制度。)
(四)总结反思
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工业的高速发展在加快地球资源的耗竭,给地球带来了灾难。我们不能用向后代透支的资源,来营造自己一时的方便。21世纪呼唤环保意识,还青山一片绿色,还秀水一片清澈,还蓝天一片纯净……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主动关紧水龙头,在教室光线明亮时,主动关掉电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