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7-21 17:4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安全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城市问题;城市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51-02
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指出:“一个城市必须在保证自由、安全的条件下,为每个人提供最好的发展机会,这是人类城市的一个目标。”[1]确保城市公共安全,必须控制住城市中潜在的风险,加强和改进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秩序。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城市公共安全可以说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积极开展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为我国城市良性运行献计献策,进而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对于实现我国现代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与风险管理
(一)城市存在的风险
城市面临很多风险,这些风险存在于生活、生产、生态等方面,仅2011年查处的药品安全问题达9 096起;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重庆市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存量为11 456条;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农作物污染等问题相当严重。
(二)我国进入“风险社会”
我国城市面临很多风险,加上经济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各种重大事故屡屡发生: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990年至2002年,我国安全事故总量年均增长6.28%,最高时增长达22%;2010年的旱灾,2011年的洪涝、地震,2012年的干旱、风雹;此外,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国内犯罪正逐渐向动态化、职业化的趋势发展,尖端科技的发展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现代化的作案手段。
(三)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1.稳定的环境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城市公共安全属于公共物品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范畴,覆盖面广,危害性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给整个城市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确保城市公共安全是维护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的必要条件。
2.城市的责任和义务
维护好城市的安全是一个城市的基本职能,因此,城市有必要做好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然而在信息化时代,任何一个城市的安全问题都可能波及更广的范围,维护好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是每个城市的责任和义务。
二、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内,生产力水平较低,公共安全保障基础较薄弱,与高速发展的经济的矛盾越显突出,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协调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各种影响公共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2003年的SARS事件,2008年的自然灾害,2012年的食品、药品问题:肯德基45天“速成鸡”、麦当劳过期产品加工出售、伊利奶粉“含汞门”、地沟油事件等等。这些安全问题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三、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正在不断走向成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我国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在公共安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法律出台较少,虽颁布一些法律法规,但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发展。公共安全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缺乏一部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法律法规,以紧急条款为核心的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尚未建立。二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立法的可操作性不强,法律条文规定得过于笼统,专门立法太少,难以操作。三是我国对违反公共安全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例如,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对违法企业只能是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或者处以额度不高的罚款(一般都是在3万元以下),只有“情节严重”才会被“吊销卫生许可证”。
(二)缺乏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应急机制体系
虽然我国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在不断健全,但由于我国风险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人员不到位的问题、管理技术落后的问题。例如,郑州市政府所属市县职能部门均设有应急管理办公室,其中拥有专职人员的机构有16个,而还有28个部门还没有专职人员队伍[2]。这充分暴露了我们城市危机管理观念不到位的问题。此外,应对措施仅局限于部门或地区性、行业性,部门之间、县(市、区)之间、条块之间,预防与处置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处理不够及时,信息、人员、物资等资源的快速集成能力不足,有效配合缺乏。
(三)安全意识薄弱,缺乏防灾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安全文化的基础。如果缺乏这种意识,再好的危机处理机制都是无济于事。
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中接受过危机应对和生存救济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训的不到10%,其中小城镇较好,接受相关培训的人数超过10%。调查对象普遍缺乏危机的预防意识,不懂得未雨绸缪。许多被调查者知道利用灭火器、打求助电话、准备常用的应急药品和手电筒来应付突发事件;但绝大部分的调查对象没有采取火灾报警器、煤气泄漏报警器、准备防燃物品等措施来预防危机的发生。
(四)缺乏制度化的教育与训练机制
公众需要认识到风险的存在,风险管理不仅在于建立防范机制与现代化的技术系统。还有赖于公众危机意识、知识教育以及基本技能的提高。由专门的机构进行专业有效的演练与培训可以培养公众的风险意识与应急能力。但政府在行政工作中,没有把对危机事件的预防纳入到国家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风险与危机的观念,例如,公众对于危机征兆的反应不敏锐,感受力比较薄弱,公众身边普遍缺乏应急设备;公众普遍缺乏应对危机的常识与技能,对于火灾中的求生方法知之甚少。因此,要在认识到风险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建立起制度化的教育与专业的训练机构。
四、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法制对策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管理能力。重点建立基本法律法规,增加公共安全管理有序性和有效性,确立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合法性。其次明确提出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严格安全生产执法,强化制度约束,把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依法、规范、有序、高效开展的轨道,真正做到依法准入、依法生产、依法监管。同时将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提高依法依规安全生产能力列为重点任务。再次,建立相关法律规定,追究决策、监管等部门的责任,有效地从源头引发重视。将城市规划的公共安全设计要求、培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在安全管理中的行为规范等纳入城市公共安全立法之中。
(二)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程技术对策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程技术对策就是事故前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对人或物的破坏;事后迅速控制局面,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在具体的事故与预防的安全技术对策中,一般要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强化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科学预防的实效。完善市、区县通达的监测、预警和决策响应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平台,全方位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媒体导控体系。第二,消除潜在的危险。在本质上消除事故隐患是最理想的、最积极的、最进步的事故预防措施。其基本的做法是以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和工艺代替旧的不安全的系统和工艺,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三,实施避难与援救。事故发生后应该努力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当事态已经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时,所有人员(包括消防及抢修、抢险人员)应迅速选择避难,撤离危险区,以减少人员伤亡。
(三)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系统
危机预警机制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这也正是风险管理的目的,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是通过预测危机,然后向政府、公众信息。如《东方网报》报道:上海世博会期间,天气情况极端恶劣,上海预警检测部门及时雷电预警,采取措施,疏散游客,进行防雷避险,后来完美谢幕。
建立健全公共危机应急机制系统,健全预测、预报、预警的危机系统,建设专业救灾队伍,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做好培训和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四)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教育对策
大力宣传安全理念,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安全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条件具备的地区、行业、部门、单位,要积极举办以安全和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论坛、演讲会;结合实际,强化安全生产法治宣传教育,做好以《安全生产法》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和宣传活动。坚持法律宣传与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相结合,在执法行动和治理行动中坚持宣传先行、教育推动,强化执法,严格监督,达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目的;加强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和知识普及,编印安全文化理论与实践读本,在安全类报刊、政府网站开设安全文化专栏,推动安全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同步发展。
五、总结
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必须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得到法律的保护;其次,做好防范措施,在危机未发生之际将其处理掉,将危机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再次,把风险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保持危机意识,做好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演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应急机制体系,形成一套成熟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将我国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水平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董晓峰.城市公共安全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7,(11).
[2]李素玲.郑州市公共危机管理应急机制建设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2.
[3]王亚,朱献洲.刍议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面临的威胁因素及应对策略[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5).
[4]何春艳,刘伟.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2,(3).
篇2
【关键词】公路;交通安全;安全保障工程
新疆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既有山区国防公路和国道公路,又有沙漠公路。公路线长且等级不高,道路周围环境复杂,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十分重要,公路设施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载体,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涉及人、车、路、环境、管理等诸多因素,其中驾驶员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差、安全意识不强等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因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而未能有效阻止群死群伤事故的事件时有发生。交通部从2002年起加大了对县乡公路和西部公路交通的政策倾斜和投入,已显著改善了我国乡村公路的交通条件。但广大乡村地区,恰恰是我国公路交通安全状况最不如人意的地区。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与安全意识落后、技术手段及设施缺乏的巨大反差,将导致我国乡村地区更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我区十分重视安保措施,但是也存在安保设施不均匀,城市完善,县乡薄弱。
1 道路安全保障措施现状
安保工程是指采用交通工程措施,对已有山岭重丘地区二级以下(含二级)技术等级的公路及其沿线设施中存在的影响行车安全的明显隐患进行整治,以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的工程。其主要对全国山岭重丘区二级以下(含二级)技术等级公路中的急弯、陡坡、傍涧(河、湖、沟)路段,增设安全防护设施,完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改善全国公路的交通安全条件。主要工作目标是使全区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险要路段的安全防护设施基本健全,交通标志、标线合理、完善。与公路设施不完善相关的公路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公路交通环境更为安全、高效。交通部组织制订了《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依据技术指南针对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整治的路段,重点收集事故线形以及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的资料,确定沿线交通事故分布情况,按死亡人数或事故发生次数将黑点排序。从有效使用工程投资的角度考虑,选择发生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数多、事故损失大、事故次数多的段点(黑点)作为工程实施路段。对确定实施安全保障工程的路段结合路线情况分析,针对不同的安全缺陷类别,以综合运用交通工程技术为主要的处治措施,其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增设钢波形梁或混泥土防撞护栏,加设反光镜,增设标志牌,划设反光标线、设置公路线形诱导标志等,或者综合运用以上技术措施。这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环保因素。实施安保工程的路段,一般都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采用交通工程措施对环境的影响要远远小于土木工程手段;二是国情因素,采用交通工程手段,可以较快解决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矛盾,具有工期短、投资少的特点,符合我国国情。
2 解决措施
安保工程对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提高公路服务水平起到了显著作用,达到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路安全保障工程采取的措施:一是通过完善标志、标线,整治视距不良路段等手段,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二是通过增设防撞护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减少了车辆坠崖等特大恶通事故的发生;三是通过设置避险车道及提高路面抗滑性,减少了因刹车失控、雨雪路滑引起的交通事故;四是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完善标志标线、改善隐患路段(如急弯、平面交叉路口、视距不良等)、在中央分隔带设置护栏(含双向双车道公路)、设置视频监视和超速监视等,这些硬措施对有效缓解和减轻交通安全事故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功不可没。现发达国家仍不断采取ITS、GIS、信息化等现代技术加强提升公路网的管理养护水平,从国家层次制订交通安全治理策略,把交通安全技术的投入和研究放在第一位,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施的应用,使交通事故高发的态势得以有效控制。通过实施安保工程,提升了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养护管理工作理念,切实把“让群众出行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成为公路行业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得到了公路沿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民众的普遍赞誉,被广泛誉为“救命工程”、“为民工程”;五,安保工程实施过程中,公安交警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路段事故资料,交通部门也主动听取公安交警部门的意见,通过安保工程的实施,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交通公路部门与安全监督、公安交警部门联动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安保工程不仅针对山区公路隐患路段,而是融安全、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全面提高全国国省道干线公路管理养护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安全保障工程实施近两年来,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当前应注意的技术问题主要是:
2.1 理念和方法不要一味模仿。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一条公路都具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不同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审美观等等,都要求安全保障工程应追求安全、环保与投资、功能的平衡,应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创造性,有针对性地搞好安全保障工程。而绝不是追求全线统一,全省统一甚至全国统一,而要有针对性和创造性,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2.2 安保工程倡导主动引导、预防事故发生,综合处治、努力降低事故伤害程度到被动防护的三步曲,因而实际工作中应拓展思路,不能仅想到防护工程,而应从全面提升国省道干线公路保通、保畅、安全、舒适水平的角度出发,拟订中长期计划,逐步改善国省道干线公路的交通安全状况。
主动引导,努力保证车辆安全行驶,预防事故的发生。标志、标线、视线诱导标、轮廓标、薄层铺装、太阳能主动发光装置、减速设施、图形化标志等交通工程措施综合协调使用,使道路使用者对道路了解更全面、更细致,其心里预期与实际相符,达到人、车、路的和谐相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适度防护,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这是公路防护的重点。应考虑公路的功能、主流车型与交通量大小,根据以往事故的主要类型与特征,进行适度的防护。防护设施应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协调,从结构、色彩、与人与自然的亲和性、安装使用的成本、维护的工作量等重要因素考虑,设置不同的防护设施。
主动引导、适度防护都体现着宽容性设计的思想。公路是人们生活出行的载体,公路应该是安全的、通畅的、高效的。公路的宽容性体现在:首先,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其次,即使发生交通事故,尽可能减少硬性碰撞以减轻交通事故的伤害程度;第三,在环境条件不能满足前二种情况下,使用护栏进行保护,避免产生更大的事故或伤害。
2.3 平原地区安全保障工程要针对公路等级高、线形好、路面宽、交通量大、车速快,及平交路口多、混合交通严重、公路两侧村镇密集、交通秩序混乱等特点有针对性采取综合措施。
提高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是一项紧迫和任重道远的艰巨工程,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融入到公路建设中,与养护管理充分配合结合,我国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无疑将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
篇3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安全施工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3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4、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二、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1 、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 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 、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 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5 、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 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 )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6 、应急管理措施 虽然我们对施工过程各阶段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具体到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危险因素的状态和产生的作用是有很大不同的,这就决定了施工危险因素的复杂性。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当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是必不可少的。编制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①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常见的六类安全事故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②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③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④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问题与对策
1. 前言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尽管各建筑工程项目在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专项措施费用,但与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安全作业环境相比,各建设工程项目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每年还有相当的施工人员应安全事故而丧生,安全生产的警钟还是需要长鸣不减。
2.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企业的现状与人的因素。
大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项目经理、项目总监和专职安全员只是招标投标与工程备案的成列品。项目现场管理则是老板执行,除国家重大或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外,很少能这些注册使人员对号入座。一般公建项目,只是当有特殊要求时,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专职安全员才会到场应对。这样的后果是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执业人员不能真正对项目实施管理,一些能够预防、可以避免的安全隐患和事故得不到有效及时的预防和发生,给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2.2 专职安全员配备不足、不能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施工现场专职安全员的配置是有规定要求的,大多项目都不能按规定要求在施工现场配置数量足够的安全员;有的专职安全员工资由老板支付,责、权、利不相称,专职安全员不能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加强现场安全事故的检查、预防、整改、纠正。专职安全员成为摆设,工程中缺乏对施工工序过程的有效监管。
2.3 三级安全教育、安全监控网形同虚设。
2.3.1 大多工程项目在资料上都有完善了三级安全教育,并有考试成绩的明细资料供查,而有谁知道这些资料的可信程度。有的项目虽有民工学校,看上去象是正规学校,实际上几乎都没有启用,没有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学习。曾经有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中,一位民工在上班的第一天下午就发生从楼梯平台上连人带车一起摔下身亡的安全事故,在对事故原因分析调查中发现该民工是上午到该工地打工,下就因事故死亡,根本没有上课安全教育课,却在资料中查到他的安全教育考试成绩和签名。
2.3.2 施工措施费不能完全用于施工安全的投入。如某工程的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中,地下室中的坑中坑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加水泥搅拌桩进行围护。施工方为了节约投资,采用松木桩加竹片围护,在施工时多次发生基坑坍塌事件。
措施费是为了保障施工安全由法律设置的专项费用。这一费用的投入可以说不一定能见得着,全部用完也不是百分之百地保证施工安全。但是,措施费的投入肯定能起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的机率,促进工程进度的作用。
2.3.3 对安全隐患、事故人的处罚不力。对安全事故当事人的处罚,其目的是教育本人和更多的人不再发生事故,教育和处罚只是手段,是通过处罚使当事人和其它人加深印象、引以为戒,达到不出或少出事故的目的。如大多施工项目部安全责任书中都有不戴安全帽,发现一次罚款五十到二百元。但当监理人员或业主方现场工程师经制止不理,拍照后让项目管理人员执行处罚时,却几乎没有管理人员去执行这条规定。所以,施工现场仍有许多施工民工经常在不戴安全帽的情况下施工,这给施工人员的人生安全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2.4 现场施工与施工组织设计不符,埋下事故隐患或酿成安全事故。
2.4.1 塔吊是目前建筑工程使用最多的垂直运输机械。塔吊事故频发已是建筑行业所共知。工程中发生塔吊事故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基础承载力不足、超重超距吊、违章操作、机械保养不良、安装验收漏项等,而上述原因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中都对每一项作了详细、明确、仔细的叙述和有数据,可事塔吊事故毕竟还时有发生。
2.4.2 施工外架、支模中偷工减料埋下事故隐患或造成事故。外架、支模都是工程施工的支承结构,其搭设、支撑要求,在施工前都经过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超高外架和重大支模还经过专家论证后才实施。但在施工现场时常见到一些施工根本不按照规范、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和经过专家谁的方案进行搭设。外架和高大支模坍塌造成的施工安全事故在建筑工程中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4.3 建筑施工中用电乱拉、乱设。三级用电、一漏一插、三相五线制、接地保护这些常规操作应该是每位专职电工都所知。可是,建筑工地现场二级及以下电箱不设接地、三级电箱一座多器、用木棒代插头,电线乱拉、电缆随地走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打桩机施工的用电情况更是令人担忧。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对策
正确把握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规律,积极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强化安全生产全过程的控制,是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办法。
3.1 改变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真正实行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是法律赋于的地位,相应地也承担法律上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应该将工程建设中的垫资、下浮等一些不符合法律的支付、计费等现状引导(规范)到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3.2 建立用工合同关系,加强施工现场民工管理。对工程项目人员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三级安全教育应当切实做到做好。这有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保证施工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上的投入;二是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标语标牌、职责、规章等视觉可识别系统的投入;三是安全预防措施上的投入。
3.3 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论证方案施工。施工措施、作业环境对保障安全生产是必不可少的,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这里面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安全措施费的落实与投入;二是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等的投入;三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四是规范的操作、有力的监控、安全责任心的提高。
3.4 加大对事故隐患的预防、控制,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对、把关不严,对企业信誉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的人决不姑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很多事故往往是对事故隐患不预防、不整改、不处理才酿成重大事故的。所以防患于未然应该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点、着力点。
3.5 安全用电是全人类的追求。电看不见,摸不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安全用电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控制、管理。
4. 结束语
篇5
1、事故:重特大事故率、重伤、轻伤事故指标为“零” 。
2、2019年上半年安全生产管理处共组织职业健康、隐患排查、劳保防护佩戴、应急救护、电气知识案例学习等培训共计13次,参训人数合计289人次:其中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1人次,转岗员工6人次,常规教育培训277人次。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3、对车间设备设施、锅炉运行情况、压力容器、压力表等附件进行检查。结合集团、股份公司关于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战”、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文件要求,组织员工对公司内的杂物、干草进行清理。共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10次,共发现隐患3项,现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达100%。
4、按照《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及《辽宁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今年年初公司安委会成员进行调整,完善了公司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配备了安全专职、兼职管理人员。
5、与公司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各级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并在日常生产中贯彻执行,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6、进一步完善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2019年上半年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4个,并建立危险告知卡,使得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完善。
7、2019年上半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5人参加安监局举办的安全培训班。
8、4月份结合集团、股份公司下发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的要求,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展开讨论,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应急响应程序、应急措施,完善物资储备等工作。确保应急处置方案与公司的实际情况更加契合,在应急处置中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得到较大改善。
9、4月份根据集团和股份公司文件要求,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到金杯车辆公司进行一个月的学习机交流,学习内容: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管理规定、应急处置预案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受物料供应的影响,不能按计划下达的月份执行生产计划,致使生产作业计划频繁调整和结转。
2、试制计划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有效及时的解决,影响试制产品的生产进度。
3、由于装配线人员减少,生产时很多工位都需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人员进行装配,导致员工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不高,影响产品装调质量和生产速度。
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检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城市不断扩展,新型村镇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神州大地不断出现。繁荣的经济带动了建筑行业的红火,同时建筑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高楼大厦的出现给城市的面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在这繁华景象的背后也日益暴露出建筑行业存在的巨大隐患,我们不能一味地抬头看天,也应该低头看地,一步一步地走好,每一步都要迈得踏实。住宅商品化后,大量的房地产公司涌入到市场中,在追求高效益的今天,很多房地产商一味地追求速度,给建筑物的质量带来了隐患,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问题。
1.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1.1现场安全责任生产制不全或未落实到实处,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安全生产,偏重于抓质量和进度,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心存侥幸,视而不见。
1.2建筑施工安全培训教育不够,时间段,成效差,未认真执行三级教育,有的安全教育培训过于形式化,实际指导意义不大。部分工人安全意识不够,实际操作中存在侥幸心理。
1.3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和操作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现场安全技术交底不足或是缺少针对性,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过于形式化,东拼西凑,未以工程实际情况出发。监理未发挥其监督作用,没有认真审核和检查。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认真编制专项方案和组织专家论证。其次,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架子基础未找平、压实、硬化,杆件步距过大,安全网布置不够或是破旧,水平网未按要求设置,连墙件设置方式不正确和步距过大,剪刀撑未按要求布置,扫地杆未按要求设置,卸料平台与主体结构连接不牢,架子拆除顺序不合理,工人进行危险操作。再次,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等机具有的未严格按照要求检测、备案就使用,而且没有完全做到定期检查和定期保养,工人未持证书就上岗。然后,忽视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和三宝的佩戴。施工现场杂乱,四口五临边未按要求全部封闭、围护,或者是围护方法未达到规定要求。为了贪图施工方便或是因为天气闷热,工人未完全佩戴三宝。再次,临时用电不规范。施工现场线路布置杂乱,未按要求架设或埋地,没有设置专用的电杆。三级配电混乱,未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一保护,经常出现一箱多用的现象。然后,模板支架和基坑支护不够。模板支架搭设不符合要求,步距过大,缺少剪刀撑,顶撑使用不规范,整体稳定性差。基坑围护不够,边坡未及时处理,存在安全隐患。最后,场容场貌差。现场材料堆放杂乱,各工种混合作业,未严格划分生活区和生产区,无排水系统,缺少消防设施等等。
2.对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建议
2.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筑企业应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没有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同时,应当加强安全教育,使每一个职工都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确保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2.2制定安全生产责任牌,明确检查的内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列举重点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明确责任人,进行定期检查和巡查,如实记录检查结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指定责任人、整改日期、整改措施、整改验收人,将隐患消除在摇篮中。
2.3加大检查力度,严格把关。现场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编制和审查施工方案,制定行之有效的组织设计,加大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检查和监督,同时还要注重细部,真正做到全程监管。在施工中,对高空作业、交叉作业、施工用电、机械吊装、洞口临边、临街施工、塔吊等部位应进行重点防护,对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物体打击、坍塌等多发事故,要有预见地进行专项治理。
2.4建立安全应急小组,编制应急处理方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应具有预见性和处理能力,成立应急小组,明确机构人员,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和措施。
2.5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格执法,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树立标化工地,组织企业参观学习,发挥典型带头作用。建立考评制度,奖惩分明,促进良性竞争。严格审查施工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一经发现,严格处罚,绝不留情。接受群众举报,实行社会监督。
3.结语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竞争也愈来愈烈,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应当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抓好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既可以保障职工的安全,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使我们的建筑行业健康、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超.如何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质量[J]. 安全管理,2005,5(9):47.
篇7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电力行业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人身伤害事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这样也就使得电力生产的安全问题逐渐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施工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安全意识并不是很强,所以如果想要保证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水平,就一定要在这一过程中实施一系列相对比较科学的管理手段。
2、配电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2.1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落实不全面
工作内容在执行之前,供电企业在现场勘查工作人员的组织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场摸底并不是十分的全面,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也并不是十分的到位,工作票安全控制工作也不完善。
2.2工作负责人对现场不熟悉
在实施工作之前,对现场没有采取一些有效的安全措施,同时对安全措施的落实也没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控制,在一些比较特别的条件之下,对一些危险点没有全面的分析,在一些比较繁琐的工作中没有指派专门的工程监督人员。
2.3防范措施不落实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地压线路以及广播线等部分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并不是十分的全面,同时对施工中所使用的工具也没有详细的检查,对于那些因为操作失误而应该采取的防范措施也没有及时的执行。
2.4施工中的安全、质量监督不到位
在配网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保证现场监督的质量和水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施工的质量也应该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很多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都没有强化监督管理工作,这对安全生产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2.5安全教育不到位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安全教育,领导干部在实际的工作中比较重视的是经济效益的实现,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也不是十分到位,所以可以说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并没有树立起比较强的安全意识,甚至是对安全不能有一个相对比较系统的认识。
3、电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制度建设,控制违章行为
在电网安全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对其进行全面的控制,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遵守以人为本的观念,切实将安全问题当做一个重点的内容来抓,重视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充分的结合电网工程管理的具体情况对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处理,此外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到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违规规律,制定一个更加全面的惩处制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对违章操作予以控制。
3.2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安全工作违约条款
在实际的工作中,一定要将合同管理当做是重要的切入点,从而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合同和与之相关的一些规定制度和协议是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予以规范和规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施工安全管理当中的责任认定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内容,所以在合同当中,一定要对双方应该旅行的义务、承担的责任以及需要遵守的规则予以明确的规定,此外还可以将安全协议当做是合同的补充。这样也就使得合同更加的全面和完善。
3.3加强施工过程安全控制
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制定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还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全面的补充、规范和贯彻,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预防的目的,所以施工人员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建立起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责无旁贷的意识。同时还要保证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和水平。每个员工和监督管理人员对现场施工的安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此外,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要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生产中的异常现象,从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3.4做好危险点辩识和安全预控工作
首先,工程建设单位要做好对施工单位的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交底工作需包含各施工环节的危险点,如土建基础开挖要想到地下有无电缆、煤气管道等。其次,施工单位要认真编制施工方案,尤其做好多回线路共架施工、带电设备工作、杆塔撤立、架线、10kV电力电缆作业的施工方案编写工作,方案中要详细说明防止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坍塌、倒杆(塔)、车辆伤害等事故多发的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措施,同步开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初步评估施工风险等级。再次要组织工程建设单位及其设备运行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做好施工方案审查工作,会审确定施工方案危险点风险评估和预控措施是否准确完备,本工作可采取照片或录像的形式将安全交底、方案审查与现场对照的办法,使得安全技术交底和方案审查直观易于理解,同时结合已编制的《配电网工程施工现场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和《配电网工程停电施工方案(模版)》等资料,提高审查效率和实施效果。
3.5实责任人,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比较健全的安全生产组织,同时还要在其运行的过程中落实生产责任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安全为主,重视预防的原则,在安全生产的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对管理上出现的漏洞予以严肃的处理,同时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方法进行仔细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的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4、结语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绩效;管理措施;调试效应;建筑安全事故
1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1.1 建筑安全事故频频滋生
建筑事业内部体系架构繁琐且施工强度大,对应的安全事故滋生频率较高,经常出现重物高空坠落、触电以及坍塌事故,此类事故占据安全问题空间比例几乎达到9成以上,而借助全国安全事故审查机制审视,有关建筑施工期间引发的安全事故仅仅位于矿质开采行业后部位置。
1.2 安全事故调节预防实效不够乐观
尽管近年来,经过既定产业规范体制和人员管理控制,有关建筑施工事故发生频率得以适当降低,但是波动幅度始终不高。这类现象目前已经引起地方政府高度关注并提供相关方针进行干预,其别重大施工发生频率得以抑制,可是宏观角度观察情况始终不容乐观。而透过地区角度分析,尽管大多数区域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数量达到有机改善,但是仍旧存在部分建筑事故发生量难以遏制,同时伴有不断上涨趋势。
2 建筑施工活动中一系列安全事故滋生原委
2.1 政府法律约束与对应监管严格程度不高
在建筑施工领域之中,政府对于内部工序法律规范体系和相关监管模式投入的研究精力不足,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建筑行业管理机制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在此期间,特定法律规范效果产生一定的滞后反应,难以针对我国建筑行业做出强而有力的约束。衍生的技术缺陷和管理思维误差结果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得到积极改进,这与我国政府在建筑领域法律体系建设方面不足迹象有着本质化关联。在此基础上,建筑施工方面隐患觉察度不够深刻,主要透过现场施工秩序监管方式贫乏方面加以表现,加上对于建筑工程技术检验、质量验收等环节管理不够周到,一时间令此类领域内部事故频频不断。
2.2 建筑单位社会责任感规范意识不强
如今建筑行业在我国既定市场范围内竞争效应过于激烈,内部隐藏利润空间无比宽广,这就使得建筑单位全面关注内部成本缩小问题,进一步忽视安全绩效方面的管理和投资。再就是部分建筑单位以及管理人员长期承受利益诱惑,对于特定建筑材料和创新资源采购不能负责,经常衍生挂靠建筑队伍现象,令欠缺施工管制水准和技术灵活应用实力的队伍直接接管施工项目,对于结构部件安全质量造成较大的安全危机隐患。具体来讲,建筑单位内部长期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对于既定安全管理技术经济投入数量不足、忽略安全防护措施等,都将与目前我国安全第一规划方针产生较大偏差效应,这与固定单位社会责任感不足结果相互关联,更是作为负责人缺乏自省自律意识的主要表现状况。
2.3 施工人员技能应用实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普遍较低
建筑施工人员队伍结构编制可说是工程项目安全稳固质量效应延续的保障主题,作为对应施工活动的主流参与个体,会因为一切疏忽行为而令自身深陷危机境遇中。这部分强调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建筑基础技术内容的掌握、现场活动安全警示意识等。而在实际建筑施工活动中,能够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都来源于农村,在自身专业规范程度有限的前提下,更加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任何复杂形态的工程技术问题难以预料后期安全隐患滋生规则以及制备科学抵制方案,经常会在建筑施工流程中遗留重大安全问题,导致后期大规模事故顺势滋生,严重威胁周边人群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建设实效。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创新调试策略
3.1 政府部门须进一步强化贯彻建筑施工法律监管力度
作为新时代地方政府管理人员,须时刻关注建筑施工改革调查信息,依照固定阶段突出表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法律监管方面的适当弥补,确保能够对于内部任何违法行为予以有力抨击和警示处罚,必要时合理强化最新规范性法律文件宣传讲解力度,确保对应建筑施工人员能对安全问题引起重视,令法律法规真正贯彻对应震慑效果。另外,适当加大建筑领域支持资金投入数量,针对特定管理部门结构予以科学整顿,使得相对应的法律规范条款顺利落实。同时建立合理内部奖惩激励机制,对于任何无法合理履行自身职责的部分实施严厉批评教育,完善合理的评价机制,确实地对工程审批、技术检测和质量验收流程予以全面负责控制,真正完善并发挥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积极引导功效。
3.2 强化施工安全教育和施工现场管理
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现场工作中非常重要,因此要求管理人员除了学习安全知识外,还要进行培训、考核,深化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大家的安全技能水平,保证大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创建优质的施工队伍,使建筑企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纪律严明、富有创造力的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设备、材料的管理,严格监控材料使用规范,实行限额领料制度,重视材料的入出库、领取,投料、补料、用料、退料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实行节约有奖、超出受罚的管理制度。
3.3 强化建筑施工活动管理体系
重视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准备、用电安全、机械设备保养维修等多方面的管理,严格贯彻落实现场文明施工。面对工艺复杂、材料繁多的工程项目,员工必须做好技术准备,熟悉施工的要求、图纸,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使用专业人员对用电线路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对于陈旧的机械设备做到及时更换,加强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机械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为防止环境污染、噪声扰民、治理不善,出现脏、乱、差的现象,要实行景观化现场管理,设立标志牌、平面图以及两米高的围栏等多项防护措施。
4 结语
综上所述,有关工程项目管理核心要素需要借助现场安全规范细节作为引导主题,确保阶段化内部无论人员技能应用实力、职业道德素质和结构安全稳定功能都达到合理状态,为企业良好形象树立和品牌实力创造提供坚实支撑动力,进一步强化对应企业在社会市场竞争实力,为后期产业空间系统化绽放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岳.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探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13(7).
篇9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进步,土建工程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不断扩大,土建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是一个危险性很高的行业,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类安全责任事故,因此,提高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土建工程是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的总称,是指使用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完成一切和水、土、文化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现在,一般的土建工程项目包括:房屋、道路、水务、渠务、防洪工程及交通等。施工进度管理主要是指施工项目经理部根据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作为管理的目标,对施工的全过程经常进行检查、对照、分析、及时发现实施中的偏差,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建设施工进度计划,排除干扰,保证工期目标实现的全部活动。
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并且对生产要素过程控制,使生产要素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得以减少或消除,达到减少一般事故,杜绝伤亡故的目的,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施工人员安全管理、施工机械及设备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内业四个组成部分。
2.我国土建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由于土建工程施工具有高处作业多、露天作业多、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手工劳动多的特点,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失误操作过多,容易发生事故。此外,土建项目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差而艰苦、立体交叉作业较多,其施工过程中的相互结构也较为复杂,碰到进度安排不合理的时候还会有工期紧而要求加班完成,所以以上的各种程序都需要多单位各部门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和协商及相互配合,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好,防护不严,衔接不当,容易导致互相伤害。最后,土建项目工程施工中临时员工较多,而且流动性比较大,其中,农民工约占总数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有的工地甚至高达百分之九十五,造成了工作主体的不稳定性。以上这些特点说明了土建项目工程施工其操作过程中危险性大,劳动力强,突发性强,发生伤亡的频率较高。因此,施工现场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安全技术,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
3.土建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在建筑土建工程施工现场,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中缺乏合作精神,自我约束能力较低,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有擅自离岗的情况,加上安全管理人员没有采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丛生。此外,施工单位缺乏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员工不带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每一个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3.2施工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及地理位置复杂,施工现场机具设备多,作业量较大,工期时间较长,露天作业多,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生命危险问题比较严重,施工过程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很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所以,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全方位到位。
3.3施工安全管理力度不足
一些项目建设过程中一部分的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安全责任的认识不到位,不够重视。管理过程中,也会存在没有将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没有真正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大责任。于是,出现了安全管理力度不足,责任制度不健全的现象。相当一部分施工单位仅仅将安全施工制度写在纸上,不仅没有落实到施工当中,而且没有与员工签订安全保证责任书。在部门设置上,甚至有些施工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安全员,安全施工监督十分薄弱。
4.加强土建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4.1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土建工程施工中现场的财、物、人、工程质量、安全等都需要相应的管理,土建工程施工的复杂性要求在工程施工中有高水平的管理团队,所以在土建工程施工中要有严密的组织机构进行现场管理。就要求在施工中从负责人到工程项目经理再到各施工小组都需要加入到现场管理中,构建自上而下的现场管理网络,明确主要的管理机构,配置合适的人员,使所有管理者明确自己在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责任,形成各层级都有人负责,各层级都有人管理的体系,对土建工程的施现场形成全方位的管理。
4.2建立完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
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监督检查能够即时发现并消除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对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能够很好的落实规章制度和即时纠正违章施工、违章指挥的行为,不断寻找改进施工安全环境的措施并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对现场的施工进行监督管理,开展定期安全检查,还能够促进标准化施工作业,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只有实时监督管理才能即时的发现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行为,并即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
4.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没有对新招进来的临时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工作,教育工作应该包含安全知识和劳动技能和相关劳动法的普及,教育之后还得进行一些考核才能到工地上工作,没有足够的安全教育工作容易导致施工工人缺乏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水平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高。 因此,在土建工程施工中企业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相应的安全知识,在施工中可以按照安全施工规范进行,提高安全操作水平,避免违规操作。对新招进来的要有严格的考核,对老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安全意识的强化,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个区域每个部门以及每一位施工人员。以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4.4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
员工的施工技能掌握的情况, 直接影响着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所以,土建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增强每位员工的施工技能知识,并且增强企业教育,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内心里,不走过场、不搞形式,让员工在心里认可企业。 因此 ,土建企业应该进一步完成施工员工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就施工技术方面以及施工的安全自我防范方面进行重点的培训,通过进行培训,让施工人员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施工水平,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施工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施工的安全度,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
5.结语
我国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也存在很多问题,出现了很多安全责任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建单位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来加强土建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优化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孟锐,浅谈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J],河南科技,2013.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基础设施;安全问题;效率;防范措施
0 引言
2015年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开端年,国家大力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这样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利益,这使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带来了安全生产隐患,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无疑给当前的安全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鉴于此,本文从建筑施工的安全角度,对施工现场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1 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安全常见问题
1.1 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问题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陈旧的政府监管方式无法适应现代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由政府监管部门为主导的管理方式不能全部管理到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全部的能产生安全隐患的问题,这样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地的就会出现各种措手不及的事故,导致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1.2 国家相关法律问题
众所周知,法律是保护我们每个人的人身安全的最后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法律法规总是滞后于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各种法律保护,这样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生安全得不到法律的最后保障。随着这几年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于在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的工作环境和身体健康,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非常关注的问题。
1.3 建筑单位自身的安全管理问题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筑的大力投入,国家对建筑行业准入的标准的重大调整,导致这几年的建筑施工,设计,监理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多了起来,企业的数量多了起来,施工队伍的数量比以前多了不少,这样对整个建筑行业的格局产生的重大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在施工过程中,作为企业本身,在整个建筑工程中的监管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的时间里,从很多的报道中可以知道,建筑企业的安全组织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对在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明显地滞后,对新的生产方法的工艺过程的不了解,致使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还有对新的市场行为的规范不熟悉,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1.4 施工人员的安全观念意识淡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年龄偏大,致使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动作不是很敏捷,会时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还有会严重影响工期,这会对企业的效益大打折扣。(2)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下降,施工人员整体的学历不高,对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而且有些安全问题不会辨别,比如施工过程中的专业设备的使用,还有施工现场需要使用的工具,各种材料,还有其他辅助用品等。很多施工人员对这些方面的安全使用不是很熟悉。可想而知对于对安全要求很严格的施工现场来说无疑是个很重大的安全隐患。
1.5 安全教育不完善
从目前的建筑行业来说,安全教育属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管理区域。现场施工人员的整体的职业素质不高,其中有一部分是今天在这个工地,明天在那个工地,还有的就是今天在家务农,明天就在工地上从事施工,这样对于安全教育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还有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对自身安全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这样会使在施工过程中对需要非常注意的安全问题麻痹大意,这样很容易在现场施工中酿成大祸,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是企业最不想看到的情况。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政府加大建筑市场的安全生产秩序
作为建筑行业监管的主体部门,必须建立施工企业安全施工的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工程投标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严格执行,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对于那些违反招标的规定严格处罚。普及开展群众性的安全管理活动,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减少安全事故。同时对施工,监理等这些单位的负责安全监督的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政府还可以适当增加安全监管经费,做到经费用到实地,这样对于安全监管人员来说可以实现更好的监管。与此同时,还可以与时俱进,根据现场的安全问题,改进现有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方法。可以采用实时动态的方法监管,这样使安全问题时时得到监控;还可以采用“一人一地”的负责制度,使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得到明确地分工,避免的监管盲区,这样也能提高监管效率。
2.2 企业树立“安全施工,以人为本”的安全施工理念
作为企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安全管理:(1)企业的法定法人对本企业由绝对的话语权,那么就得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加大自己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问题都要有深刻的认识,还有就是要学习与之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在关键时候能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安全生产问题。(2)企业实行与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加大对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处罚力度,对没有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提高奖赏额度,这样会对现场的安全监管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所有相关人员都有“安全第一,安全生产”的理念,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就会时时刻刻注意到安全生产问题。
2.3 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
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1)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各项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这样可以加大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2)每过一段时间组织施工人员观看有关安全施工的视频,目的是为了使人工人员对安全施工有更深刻地认识,对那些因不遵守安全施工而导致事故有更直观地认识。这样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会时刻提醒自己,要遵守安全施工的方方面面。(3)不定期地组织安全生产讨论会,每个施工人员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自己所接触到安全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每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起到各抒起见的作用,这样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发现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这样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好的发展趋势,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施工效率。(4)要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素质,新工人和转岗工人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3 结束语
建设工程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长期努力,不紧是对建筑施工单位提出了安全要求,还需要政府、施工人员等的共同努力。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长期发展过程中稳定,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来对待安全问题,为建筑施工创造和谐的环境,确保企业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石油化工市场研究
- 下一篇:全球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