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1

【关键词】肺结核 健康教育 意义

肺结核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病率高、传染性强,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如何做好肺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已成为当今我们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健康教育作为现代肺结核病控制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使人们拥有正确的观念和足够的知识,从而能选择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有:

1 健康教育有利于肺结核病的控制管理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二位。2001~2010年,我国肺结核报告发病人数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前列[1]。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排菌病人。肺结核病人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目前仍有相当多的肺结核病人不了解咳嗽、打喷嚏、随地吐痰对健康人造成的危害,也不了解隔离的意义,从而不能克制自己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医务人员在结核病预防和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该人群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知识,增强病人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克服不良行为,对降低发病率,控制结核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健康教育有利于肺结核病的治疗

肺结核病人一经确诊,往往因家庭、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思想负担加重。又加上缺乏正确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致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合理化疗是迅速消除传染性、阻断传播、治愈病人的首要措施。所有活动期结核病患者在全程治疗中都应该接受规范化管理。但许多患者对结核病治疗原则缺乏了解,病情一有好转,或出现药物副反应就自行中断治疗;老年患者认为自己老了,对治疗缺乏信心,轻视治疗难于合作,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还有的患者听信传闻、看广告用药、迷信江湖医生等治疗,其结果非但病未治愈,反而增加了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这些未治愈的病人将作为复治、难治、耐药结核病的主要来源。多发耐药结核病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让他们了解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和不规范治疗的危害性,积极主动地配合规范治疗,定期复诊、复查痰菌,真正做到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管理一例,治愈一例。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已经发现大部分肺结核治疗失败都是因为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不到位造成的[3]。加强健康教育是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手段,经过健康教育后病人对肺结核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显著提升,这样能够使病人正确认识肺结核病,减轻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让病人明白了定期复诊,坚持全程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加快了病人的康复。

3 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预防结核病的意识

结核病是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大力宣传结核病的社会危害性,普及防治知识、国家政策,对于提升全民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工作的局面,从而有效预防控制结核病传播流行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

篇2

1、在孕妇来我院住院分娩期间,由产科医护人员告知产妇及其家人新生儿疫苗接种知识,并为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将新生儿基本信息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放预防接种证,告知其它疫苗接种的时间、机构和相关手续。计免人员及时对新生儿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健康宣教,发放《家长需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等宣传资料,宣教新生儿易得传染病的危害、预防知识,需要接种的疫苗和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注意事项,使家长认识儿童接种疫苗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在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助下,我院所辖社区常住儿童的建卡、建证率达到了100%。

2、新生儿满月后家长带孩子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第一次预防接种,我们对家长热情接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进一步完善孩子预防接种相关信息的同时及时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工作中。告知家长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预防接种受法律的保护,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等内容。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积极配合,并按照预约时间,在孩子健康的情况下带孩子接种疫苗,接种前要给孩子洗澡更衣,以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应让孩子吃饱,不宜在饥饿的状态下接种疫苗,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等。并主动告知我们的联系方式,邀请家长加入我们专门为家长建立的“预防接种QQ群”以便随时进行交流指导,提醒家长要妥善保管儿童预防接种证,今后将凭证接种。

3、每次接种前后我们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结合健康教育内容,对家长履行告知职责,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途径。主要内容包括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体检、有无过敏史、此次接种的疫苗名称、预防的疾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禁忌证、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并让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开展预防接种前儿童健康状况询问和有关情况告知工作,让家长了解《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规定: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乙脑、流脑、甲肝、麻风腮等一类疫苗纳入规划免疫之内,儿童应按免疫程序免费接种;而水痘、流感、肺炎等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让家长了解到疫苗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但绝大多数只是一般反应,这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如果出现以上情况,也不必紧张,可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1~2 天即可恢复。如发热体温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并做好解释工作,可以打消家长的顾虑,并放心地让孩子接种疫苗。

篇3

一、让学生感到“好玩”,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体育与玩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如果把体育课和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和健康的体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从学生“玩”入手,教学生怎么玩得开心,怎么玩得有趣,怎么玩得有益。教给学生在各种条件下玩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增长体育知识,在玩中体验体育的价值,在玩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通过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如果只重视对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过程,就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对体育失去信心。所以体育教学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热爱体育、关心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三、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上好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上课时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教学内容,多层次地组织教学,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张弛得当、神形兼备。创造性地把趣味性与娱乐性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娱乐中对体育产生热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四、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除了正常的体育课锻炼外,学校、教研组、体育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营造体育锻炼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与各科学习的关系,使学生懂得锻炼不是浪费时间,锻炼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只有做到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懂得健康离不开体育,体育是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方法。

篇4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科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腰椎功能以及术后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腰椎功能及术后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合作模式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依从性,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促进医护合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医护合作模式;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教育;生存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25

作者单位:100700北京市总医院总医院脊柱外科

刘秀梅: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医护合作是指医师和护士一起工作, 分担为患者解决问题的责任, 共同决定和施行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1]。良好的医护合作是提高医疗、护理水平,消除疾患,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2]。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功能的扩大,健康教育已成为医院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也已得到广泛应用。基于上述先进理念,我科开展了医护合作模式,每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均由固定的医师和护士共同实施个性化、全程、整体治疗及护理。在这种工作模式

下,科室制定相应健康教育制度,其健康教育工作由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完成,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入住我科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0例,女30例。年龄41~69岁。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讲普通话,意识清楚,能正常沟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出院后同意按时复查并接受本研究相关调查。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严重的身体残疾。(2)生活无法自理者,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无法完成康复训练的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完成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手术前后及出院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按医护合作单元实施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医护合作单元科室医护人员根据职称、年资及工作能力组成医护合作单元,每位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固定配合,负责同一组患者的全部治疗及护理。根据护士分层使用原则,责任护士每周5天白班,每组均配有轮班护士,负责患者夜间治疗护理。

1.2.2制定健康教育制度(1)每位患者的健康教育由其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按照入院术前评估、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共同负责[4]。(2)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患者的健康教育诊疗标准,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同阶段需完成的健康教育内容。(3)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入院教育、疾病临床表现及相关知识、危险因素、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健康饮食知识、检查化验的结果及意义、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心理护理、安全教育、自理技能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等相关项目的详细内容。(4)制定健康教育评价标准,每项健康教育规定各条目具体分值,方便对患者掌握情况进行具体评分。

1.2.3实施健康教育按制定好的医护合作诊疗标准进行健康教育。诊疗标准分为医师部分和护理部分,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使健康教育循序渐进。(1)入院时。首诊护士通过一对一的专人指导及阅读入院介绍手册,向患者或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作息、安全、探视制度、消毒隔离方法等,建立朋友式人际关系,消除患者紧张陌生心理。(2)入院后。24 h内,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必须分别向患者及家属自我介绍,责任护士跟随主管医师查房,使护士进一步明确诊疗措施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同时,医护共同与患者及家属探讨有关治疗方案、护理计划等,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护理。(3)入院后 2~5 d内,由主管医师对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护士做术前心理指导、术前练习及腰围正确佩戴方法,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4)术后。责任护士每天2次跟随主管医师查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疼痛的评估,功能锻炼的指导,腰围的正确佩戴及下床活动等健康知识的宣教及指导。(5)出院时。在主管医师做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由护士发放医患联系卡,在卡上注明复查时间,同时发放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处方并给予针对性指导。(6)出院后3个月内。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并对患者的术后功能锻炼给予指导,对患者的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1.2.4效果评价患者于术后1,3,6,12个月到骨科门诊进行复查,同时对患者进行评价。以术后6个月数据进行比较。

1.3评价标准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患者满意度,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术后功能情况,并使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进行比较。(1)我院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的调查,即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评价和对医疗护理工作的具体感受。共30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种结果。调查过程采用不记名形式,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进行作答。(2)ODI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评定腰痛的功能量表,包括疼痛、单项功能和个人综合功能3大领域的评定共9个条目,每个条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5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将9个条目的答案相应得分累加后,计算其占9条目最高分合计(45分)的百分比,即为ODI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功能障碍越严重。(3)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 在1988年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而来。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8个维度。各维度最高分100分,最低分为0分。各维度分值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3.1医护合作模式能满足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及依从性本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廖明辉、罗彬[5-6]的调查显示,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很高,且骨科患者对手术尤其是有关功能锻炼方法、活动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的需求最高。医护合作模式健康教育可以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依从性。此外,多项调查显示,患者对医师的信任程度和依从性有远远大于对护士的信任程度和依从性,而在术前、术后,随着护士参与程度的加大,患者选择护士的比率才有所增加[5-8]。医护合作模式中医师对健康教育的参与度增加,增强了患者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了患者依从性,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且在各个环节中医护各自发挥特长与优势,使患者及家属从不同方面获得一致的健康帮助,打消了患者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许多顾虑,增强其信心[9],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提高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

3.2医护合作模式能协助提高护士的专业性及权威性临床工作中,医师较忙碌,疏于对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管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依赖于临床护士。然而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中,医师具有传统上的权威地位,护理教育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护士经常由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或其他原因,对自身不够自信,同时由于患者对护士教育角色也认识不足,以及我国的医院模式等,导致患者对护士的依从性远低于医师。医护合作模式下,责任护士跟随主治医师查房,可以随时向医师沟通学习,从医师的理论讲解和病例分析中学习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增强了护士的专业性。通过医护合作模式,护士比以前受到更好的教育, 也表现得更果断、更能干。随着专业性的提升,医护合作模式也使患者及家属心目中护士形象转变,把专科护士及专科治疗过程中护士的指导及意见,当成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意见。

3.3医护合作模式能够促进医护合作有研究显示,对医护合作的态度,护士得分高于医师,护士比医师的合作态度更积极[9]。这可能与客观上护士与医师之间社会地位的不对等,护士更倾向于医护合作,以便获得更多的资讯,从而更有利于护理工作本身有关。而在医师方面,认为护士工作重要的医师对于医护合作所持的态度更加积极。通过医护合作,可以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使双方获得共同提高,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随着医疗形势的改变,医护关系由以往的主导-从属型逐步转向融合-互补型关系,多数护士和医师认为通过开放性的讨论、医护之间足够的时间和信息交流以及能力提高等都有助于促进医护更好的合作。

3.4医护合作模式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首先,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类型及心理状态的不同,不同的疾病阶段有相应的健康教育需求,并对健康教育的施教者也有一定的期望。医护合作模式,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不同阶段及健康教育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疾病康复过程,提高对疾病认识程度,使其更好地配合医疗护理工作,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治疗费用。其次,医护合作模式可以增强患者的信任度,医护患的关系更加融洽,使其遵医行为及依从性提高,患者能更好的贯彻健康宣教内容,并坚持功能锻炼,达到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生理功能和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苏靖,刘仁莲,林惠青.开展医护成组责任制管理病人模式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96-97.

[2]曹淑涛,夏秀娥.通过促进医护合作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38.

[3]赵玉嫦.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144-145.

[4]刘继红,魏淑霞,白万霞,等.“合作单元”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 (28):3420-3422.

[5]廖明辉.骨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调查[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5):627-628.

[6]罗彬.骨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495-1496.

[7]侯玉清,刚海菊,黄莉,等.58名骨科护士康复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4):9-11.

[8]谭峰,曹允芳,曹丹凤,等.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4-55.

[9]赵莉,赵金彩,安永慧,等.医护合作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J].河北医药,2010,32(12):1659-1660.

篇5

【关键词】 “四体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康复训练

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损伤,病情往往较为严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本病的治疗除了有效的外科治疗外,正确而及时地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功能恢复一样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康复训练尚未纳入到医生工作中[1],基本上由护士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督促患者完成,但是护士因专业知识有限,难以对患者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康复指导,若盲目地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加上患者及家属也是被动接受,不仅会因锻炼方法不当而造成严重并发症,后遗症以致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为使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我院自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了“四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71例,其中男53例,女18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8.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39例,高处坠落23例,重物砸伤9例;手术治疗52例,保守治疗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外伤所致胸腰段椎体骨折;②患者生命体征稳定;③均经CT确诊;④无神经症状;⑤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严重内科疾患。将符合条件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对照组由医生、护士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无系统计划、无训练要求,家属一般不参加,患者也只是被动接受,康复训练教育不系统不全面。实验组方法:⑴患者入院后,医生和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训练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的目的及意义,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⑵责任护士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个性、习惯、文化背景等,然后将收集到资料与患者、家属及经治医师核实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评估患者的认知和需求状况,确定患者现有的或潜在的康复训练问题,全面评估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制订具体的康复训练计划,计划由医生、护士、患者各执1份。⑶进行康复训练时先由医生在病床边亲自为患者示范康复训练的项目,并对护士、患者、家属讲解目的、注意事项。如在指导患者执行垫枕练功自身复位法时,医生一定要讲明垫枕复位的原理,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把枕头垫在伤椎后凸畸形的部位,高度宜逐日增高,由开始时的5-8cm,适应后1周内达到15-20cm并保持,以避免因垫枕位置不当或高度不够而影响椎体的完全复位[2]。在患者接受指导后,医生和护士要耐心聆听患者的感受及家属的建议,对每一个问题找到最适当的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的解决方法。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责任护士要经常检查患者执行情况,对训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和针对性指导,并定期与患者、家属沟通,进行效果评价。⑷医生、护士根据患者所处疾病的不同阶段,不断修订、充实、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在伤后早期,指导患者卧硬板床;伤后第二天,只要患者伤情允许,即可指导患者开始腰背伸肌功能锻炼以促进腰椎骨折的复位;8周后,经X线检查骨折复位满意者,可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性的站立、步行训练;出院时应告知患者仍需康复训练的项目及注意事项。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⑴功能恢复的情况。伤后3-6个月进行评估,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腰部活动不受限,恢复工作,能坐2h以上无明显腰背部疼痛无脊柱畸形;良:腰部活动轻度受限,可从事轻体力劳动,坐卧2h以上腰背部疼痛明显、脊柱轻度畸形(后突角小于10°);差:腰部活动严重受限,生活可以自理,腰背部经常疼痛、脊柱明显畸形(后突角大于10°)。⑵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坠积性肺炎、压疮、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腹胀及便秘、泌尿系感染等。⑶康复训练掌握情况。将康复训练内容接受情况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优:患者能复述85%以上的康复训练内容,并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良:患者能复述50%-85%的内容,能较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差:患者能复述内容不足50%,不能准确地执行所教授的方法。

1.2.3 数据处理。数据经过归纳整理后,采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8 51.43 13 37.14 4 11.43

实验组 36 29 80.55 6 16.67 1 2.78

注:2组比较,P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有 无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4 11.43 31 88.57

实验组 36 0 0 36 100

注:2组比较,P

表3 2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掌握情况比较

优 良 差

组 别 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对照组 35 19 54.3 11 31.4 5 14.3

实验组 36 30 83.3 5 13.9 1 2.8

注:2组比较,P

3 讨论

胸腰段一般指胸10~腰2段脊椎。此段结构有三个特点:①其上为较固定的胸椎,胸腰段成为活动的腰椎与固定的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活动应力易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突,腰椎生理前突,胸腰段为两曲度的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易集中于此;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胸腰段脊柱在结构上的三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3]。因此胸腰段椎体骨折不论是在日常劳动中还是在交通建筑事故中均较为常见,且是一种较严重的创伤,如治疗和护理不当,将遗留棘突后凸畸形和慢性腰痛,甚至不同程度的残废。科学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柔韧性,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使其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接受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健康教育是由责任护士实施,由于受经验、知识水平、责任心的影响,护士不能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个体、职业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传授相关知识给患者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4]。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的健康教育知识专业性较强,护士对该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甚少,因此需要医生的参与,通过医护合作为患者提供正确而详细的康复指导。传统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往往以自己的工作为中心,不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只是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5]。而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患者主动自觉的参与和家属的监督协助。

我院在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康复训练中采取的“四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即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就将医生的正确指导性、护士的监督示范性、家属的协、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个体差异性有效地结合起来,由医生亲自示范康复训练动作弥补了护士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不足,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评价效果;患者由于是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学习热情提高了,对康复训练的内容掌握的更好了。再加上家属的协助与监督,避免了在康复训练中由于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正确性认识不足导致的盲目接受,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及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充分证明了“四位一体”健康模式应用于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俊. 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 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2] 尚天裕. 中国接骨学.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61

[3] 胥少订,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98.

[4] 何力,周正颜.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2(38):126

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  方法  作用

        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在全国展开。整体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护士要做好患者身心的全方位护理,更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护士不仅为病人提供适当的治疗及护理,还要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人群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控行为能力,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书面教育  制订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知识卡、健康教育指导卡,发放至患者手中,让患者有直观的感受。

        1.2 口头教育  由病房护士对所负责的病人,按入院、住院、出院三个阶段进行一般常识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须知,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康复等指导。

        1.3 进行示范性教育  护士亲自向病人或家属演示一些功能锻炼方法,某些器具的使用,各种训练,深呼吸和咳嗽排痰的方法等。因直观易于掌握,从而保证患者准确执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4 因人而异实施健康教育  适当运用方言,对知识缺乏及老年病人进行反复教育。

        1.5 出院教育 作好详细的出院指导,发放健康教育指导卡。详细记录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家庭关系、疾病名称、治疗情况、出院时状况等。对有电话的病人经常保持联系,随时解答病人所提出的问题,对无电话联系的病人,则采取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

        2 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1 满足患者的需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不再被动的接受治疗、护理,而是更多的渴望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让患者掌握健康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持健康,是患者和健康人所期望的生活目标。护理健康教育必须把病人视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必须重视病人的意愿、需要、情感。护士要从整体入手,即要考虑病人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又要考虑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明确病人已掌握的或未掌握的有关疾病的知识,确认病人所关心的问题。护士不仅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应借助各种健康教育方式使病人获取有关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识,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

篇7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健康教育;医学教育模式

妊娠期高血压是临床上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偏大、伴有不良心理、体重偏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经产妇[1]。由于机体细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直接造成孕妇血液循环障碍,且不利于胎盘血运障碍影响胎儿营养供给,导致剖宫产、早产儿、胎儿畸形、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大大增高[2]。除药物治疗外,提高孕妇自我管理能力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将医学教育模式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孕妇14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孕20~28周,临床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病[3];③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认知、行为正常。排除标准: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②听力、视力功能存在异常;③依从性较低的患者。按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年龄24~46岁,平均(29.15±6.32)岁,初产妇43例,经产妇30例;对照组:年龄23~45岁,平均(29.63±4.72)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32例。两组患者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产妇均建档,每月产检一次,记录孕周、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宫高、腹围、胎心等。对照组患者由专职护士进行传统模式高血压健康教育,包括:妊娠高血压发病机制、危害、药物、饮食、运动治疗重要性和血压检测的方法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医学教育模式,包括:1.2.1强化孕妇自我护理理念向孕妇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及疾病自我护理的重要性,使其顺利的从被照顾者角色向疾病管理者角色转变,指导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在能力范围内自我护理,病情变化时,及时寻求医疗帮助。1.2.2建立良好的医学观念在“一对一”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微信平台、宣传视频、手册等多元化模式,对产妇进行科学用药、合理饮食、运动干预的指导。1.2.3消除不良心理定期评估产妇心理状态,了解产妇出现不良心理的原因,尽早消除其不良心理;定期开展孕妇讲座,解答孕妇内心疑惑,稳定产妇情绪,增强其分娩信心。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剖宫产、早产儿、胎儿畸形、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使用自我护理能测量量表(ESCA)从健康知识、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自护技能4个维度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羊水过多、早产儿、胎儿畸形、胎膜早破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学教育模式是通过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帮助患者建立严格的用药、饮食、运动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最简易、高效的手段。结果显示,单一的药物治疗无法达到血压控制最佳水平,但通过传统模式常常采用“填鸭式”的健康教育,很难给孕妇感官认识,更不能满足孕妇在实践中的复杂需要。因此,我们在传统饮食教育的基础上,将医学教育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患者中,提高患者自身主观能动性,使健康教育更加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中药物、饮食、运动管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羊水过多、早产儿、胎儿畸形、胎膜早破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医学教育模式对妊娠高血压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孕妇自我护理能力,对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丽媛,芦文丽,孙忠.我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13(3):225-227.

[2]姚烨,洪金玲,陈琪,等.妊娠期高血压对新生儿脑损伤及脑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4):306-311.

篇8

关键词:糖尿病;跑步机;血糖

据2007~2008年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目前全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9.7%,糖尿病患者人数达9240万人[1]。2型糖尿病是一种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运动治疗是2型糖尿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患者往往对运动治疗缺乏足够的重视,规则运动的依从性差[2]。本研究旨在观察跑步机运动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影响,以提高住院患者对运动治疗的依从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36.21±8.0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5±4.32)年,其中有36例为胰岛素治疗,45例为口服药物治疗,6例为胰岛素加口服药治疗,3例为规律饮食及运动控制。90例患者均自愿参加跑步机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及不合作者、有运动禁忌证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运动前血糖大于16.7mmol/L或小于5.6mmol/l等患者不列入研究范围[3]。

1.2方法

1.2.1全部病例均在专职健康教育者根据患者体质指数、日常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要的热量,对饮食的种类、热量按糖尿病饮食治疗常规模式进行三餐分配,并由营养科统一配餐。

1.2.2跑步机运动方法 患者在住院期间约14d,在专职健康教育者指导下进行跑步机跑步运动。①每天上午8时在健康教育室由一名健康教育者负责运动指导。②运动前与运动后休息10min监测血糖数值。运动前后血糖均以美国产强生稳豪型便携式血糖测量仪进行测定。

1.2.3跑步机运动的方法与步骤 对参加监测有对象,以自身为观察及对照,于运动前和运动后进行血糖监测。血糖监测分为:运动前,即患者没有参加任何运动的餐后1h血糖;运动后血糖监测是以患者运动后的血糖。健康教育者根据每一位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制定不同的运动强度的跑步机个体化运动处方:①在开始运动疗法之前,先由健康教育者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②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宽松的服装、合适的运动鞋。③运动的强度,以运动中感觉全身发热,适度出汗,肌肉有微酸胀的感觉,运动的脉搏(次/分)=(170-年龄)为宜。④运动治疗方案应包括三个部分:热身活动、运动锻炼及放松运动,运动前应该有5~10min的热身运动,速度由慢到快,运动时间随患者的个人情况及运动的适应逐渐增加至30~40min/次,运动结束时先将速度逐惭减慢再停止,运动后应该有5~10min的慢步行走直至心率降至运动前水平,以使运动缓慢结束,一般不超过1h。⑤餐后1h开始运动,尤其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包SPSS16.0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法进行分析,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运动前后血糖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跑步机运动前的血糖与运动后血糖有显著差异,可见合理的运动不但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有利于增强自身的体质,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还可以降低血糖,提高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经常进行运动可增加肌细胞的胰岛素受体功能,改善组织与胰岛素的结合力。既能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又能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病因防治的重要意义[4]。合理运动还可改善血糖利用,改善糖的分解利用过程。而且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自身的体质,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结合跑步机运动观察结果,可见运动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重要意义。

在运动前后分别进行血糖监测,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运动对血糖控制带来的益处,由被动运动转为主动接受,运动的自觉性带动起来,运动辅助降糖的效果明显表现出来。跑步机运动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和治疗的依从性,而且增加了患者战胜糖尿病的信心。

跑步机运动能使身体各部分的关节、肌肉、韧带都得到锻炼,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最经济、安全的方法之一,不受场地及天气的限制,强度不大,适合中年人,便于实施,动作简单易学、并配合柔和的音乐可舒缓患者的心情,安定情绪,消除疲劳,增加患者运动兴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恢复,消除心理压力,是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良好办法,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减少致死、致残率有重要意义[5],深受患者的欢迎。

本组研究中应用个体化运动处方。注意事项:①以4~6km/h速度持续15min;②运动时突然感觉心慌、手抖、出虚汗应停止运动,立即监测血糖,进食含15g的碳水化合物,按照低血糖处理流程进行处理;③运动后出汗应及时更换衣服,切忌立即冲凉水澡;④根据跑步机自动计算消耗热卡。

参考文献:

[1]Yang SH,Dou KF,Song WJ.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 J Med,2010,362(25):2425-2426.

[2]陈亚梅,黄金.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20-24.

[3]郭晓蕙.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M].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护理及糖尿病教育学组编写,82.

篇9

关键词:高血压 健康教育 需求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242-01

高血压是以体循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高血压可影响心、脑、肾和视网膜等主要器官,甚至造成其功能衰竭。本病需要长期而积极的治疗。目的是使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老年人),防止和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及致残率。系统地、有计划地教育能教会病人有关知识,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使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本文对我院60例住院病人健康需求作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2年元月-4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60例高血压病人,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30-70岁。学历:大专以上8例,高中25例,初中级以下27例,职业:干部10例,工人20例,农民25例,自由职业者5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依据整体护理倡导的标准健康教育内容自制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人对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后健康教育内容、方式的需求。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用“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回答。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用“最愿意”、“愿意”、“无所谓”回答。

1.2.2 调查方式。自行设计问卷,由作者本人发放,说明填写要求,病人逐一填写,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遂条讲解,核实病人意见后代为填写。发放问卷60例,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高血压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调查显示:病人入院时对了解疾病知识、辅助检查措施及熟悉病区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需求强烈;住院期间对基础护理、饮食、药物知识、作息时间、功能锻炼等方面需求强烈。

高血压病人对入院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调查显示:病人愿意接受的方式依次为个别指导,图文宣传,视听材料,健康教育手册,集体指导。

高血压病人对出院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病人对出院后饮食、活动、服药及监测血压的方法需求强烈。

高血压病人对出院后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受病人欢迎的教育方式为专人访视,图文宣传,电话随访。

3 讨论与分析

3.1 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强烈。调查结果显示:病人迫切需要了解高血压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特别是对饮食知识、运动量、并发症的预防、血压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知识极为关注。因此调动患者和家属的积极性,控制血压在理想水平,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对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存质量极为重要。

3.2 分阶段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病人入院时对了解疾病知识、辅助检查措施及熟悉环境、医院规章制度、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方面需求强烈;住院期间对饮食、药物知识、运动等方面需求强烈。分析原因认为:在患病的初期病人持否认和怀疑态度,急于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及转归,反映了病人急于确认和熟悉环境,以满足安全感的需求。住院2-3天后病人对疾病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接受患病的现实后积极与医护配合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出院后病人对持续服药、运动、自测血压的知识需求强烈。

3.3 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告知病人: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声、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让患者学会自我心理平衡调整,保持乐观情绪,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持血压在理想水平,预防并发证。

3.4 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根据病人及家属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及知识水平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集体讲解、个别指导、图文宣传、视听材料等。

3.5 重视出院教育。病人在住院期间对出院指导方面表现需求强烈。因此,从病人出院前2天开始,就对出院后饮食、运动、服药、复诊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出院时再次教育评价效果。出院后应有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糖尿病 健康教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197-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又是终身性疾病。胰岛功能低下引起机体糖代谢絮乱而产生血糖、尿糖增高,可伴发心、脑、肾和神经等多种并发症。其致残率,致死率已跃居世界第三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此病的有效方法,给糖尿病患者及家人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有重要意义。

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辅助的治疗方法,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把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护理问题实施教育与评估,对患者健康问题进行指导。使之了解糖尿病的自我护理方法,懂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危害性,加强病人与医护配合。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入院后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入院后随着病情的变化,病人可产生自卑感、焦虑、恐惧、失望等不同心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应密切护患关系,增进感情交流,沟通护患心理,争取患者的信任,解释说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稳定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并作以教育指导和关心。使患者知道此病为慢性病,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会和正常一样,同时向病人说明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 饮食疗法与护理:饮食治疗的宗旨是控制血糖,维持正常体重,开展糖尿病教育是治疗基本措施。根据糖尿病的类型、病情轻重,应用哪一种类药物治疗,均应通过饮食减轻胰岛素负担,降低过高的血糖,以改善症状。鼓励患者及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限制钠盐摄入,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饮食三餐要定时限量。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让患者在同类食物间灵活选择,增加食物花样,合理调配,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要指导病人懂得控制饮食的自觉性,使其合作达到治疗的目的。

2.3 运动治疗与护理:有关资料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分解,改善血糖血液循环,保持肌肉弹性,同时减轻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减少副作用发生,达到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状态。安排运动要根据体质使用能力,循序渐进,注意运动前的准备及运动前后要注意足部护理,防止撞倒扭伤。外出活动是告诉他人或身边携带联系卡和通讯工具,以防发生意外。对患有严重心肾合并症高血压,活动性结核,酮病酸中毒,心脑血管病等不适宜运动疗法。

2.4 药物疗法与护理:应用胰岛素治疗,要准确执行注射时间,剂量全部位,严格要求患者按时就餐,密切观察有无低血糖表现,如果出现饥饿、心悸、头晕、出汗、无力等应立即让病人口服含糖食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并及时报告医生。对口服磺脲类药物,它的副作用胃肠道症状如烧心、胃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可以通过进食时服用药物来减轻症状。胰岛素注射部位应以多部位轮流注射。注射呈分散、注意皮下注射深浅度,并且亲自传授病人胰岛素注射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有人利用于病人出院后的康复。

2.5 文字图片宣传:利用宣传单,病区走廊两侧彩色图画,使病人及家人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要求,指导病人积极预防危险因素,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饮酒,少吃盐,合理膳食,适当锻炼。

2.6 预防感染:预防呼吸道感染,防止受凉,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泌尿系感染。

3 体会

3.1 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糖尿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专科医生及护士的健康说教,糖尿病人对合理饮食,正确用药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开展多渠道广泛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帮助糖尿病患者走出饮食、治疗误区,对防治糖尿病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品种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也很大,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心理沟通,使糖尿病人能掌握一些卫生健康知识,主动配合积极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3.2 年龄文化程度是影响糖尿病健康效果的主要因素。年龄偏大文化低接受能力差的糖尿病患者是健康教育的难题,重点对象需加强个别辅导,反复宣传,提高糖尿病健康效果。要注意改进教育方式,根据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