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教育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健康教育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健康教育内容

篇1

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重要内容,是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和依赖性不断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如何开展和搞好社区健康教育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健康教育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1 社区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

1.1 什么是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1.2 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和干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居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强大支持;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卫生服务形象。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

2.1 社区组织与动员 社区健康教育决策机构应由社区政府承担,这是社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健康教育的社区组织与动员工作中首先要开发领导,实现行政干预;其次要注意动员社会力量,联合社区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统筹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要发挥家庭作用,广泛动员群众,促使人人参与,实施健康教育。

2.2 制定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规划 是科学管理、规划是行动指南、规划是行动纲领、规划是评价尺度。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明确目标,合理科学的安排工作程序,做到有的放矢,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既要讲究科学,又要结合实际。应根据当地的健康影响因素、需求、资源、卫生服务的利用、社区力量、群众参与的可能性等来分析考虑。

2.3 采取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健康教育活动过程,达到改善、维护、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健康状况和文明建设。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树立多部门协作的大卫生观,采取多层次干预和多种干预方法选择并用的综合策略和方法。要尽可能多的部门和单位参与;要根据目标人群、工作内容等特点,综合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干预方法,从而最有效的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效果。

2.4 监测与评价 为保证社区健康教育规划的实施和落实,评价规划的目标是否达到,建立经常性的监测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监测评价工作有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以改进当前规划的不足之处,并可成为今后决策的依据。因此无论是业务部门还是行政部门都应十分重视监测评价工作,把评价结果与制定政策结合起来。

3 健康教育机构的工作任务

篇2

(一)研究的缘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了详细的阐述:“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国家已经意识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根据我们对幼儿园幼儿的调查显示(请参看附件1),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还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阴影,从目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简述

学者李槐青在文章《幼儿心理探究途径探讨》中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应加强家庭、社区、幼儿园相结合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但是缺乏实践研究的支撑,也缺乏操作性。学者姚本先和邓明在文章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中也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社区、家庭合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目前国内的研究者把幼儿园、家庭、社区联成一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学者们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的研究和应用,也缺乏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与社区进行一个整合的深层次和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够深入挖掘幼儿心理状况,提出解决策略。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俊利认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应该以训练为主,幼儿是用他的感觉器官来感受身边的世界,他们通过触摸、感觉、行走来使自己获得各种能力和技巧。她认为感官训练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她的教学方法重在培养个体,缺乏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著名教育家加德纳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初步获得这些发展并不需正规教育,这些能力的获得大多是通过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变对儿童的潜能发展至关重要。意大利人洛利斯・马拉齐利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创办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注重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学校注重民主管理与合作,课程灵活多变教学注重研究、强调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国外的研究注重幼儿个体的智力及能力的培养开发,对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培养不够。

二、研究主要内容和目的

1.通过研究大沥镇各片区幼儿园中幼儿的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操作策略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更为完善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2.在大量个案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形成有效、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3.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幼儿园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4.尝试通过实践研究社区委员会、社区医院精神科医生、学校三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探索一种“四位一体”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1.文献法:查阅幼儿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本园实际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2.问卷调查法:在本课题的前期、中期等时间段,下发一些教师、家长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家长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等,可先进行问卷内容的征集,再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书面调查。使课题研究尽可能的真实、可信、有效。

3.个案观察法:有针对性地对观察幼儿某一情境下或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行动研究法:在教育实践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有效性,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调整课题实施方案,使课题研究凸显实效性。

四、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启动学习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包括参加相关培训讲座,召开启动会议,对全镇下辖的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成立研究核心小组并分工布置任务。培训师资,开展园本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第二阶段:初级研究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交流学习,提高认识,园园联合,形成片区幼儿园心理健康探究共同体,定期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支持,课题组定期交流、小结、检查工作,撰写初级阶段研究总结等。

3.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深入研究。(2011年2月―2012年2月)。扩大研究“统一战线”,探索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和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四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包括对上一阶段的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包括收集教师有关教案、经验总结、心得、随笔等工作资料,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思考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五、创新表现――构建了“四位一体”的研究方式及策略

本课题首次开展四位一体的研究即把幼儿园、家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联系成一个整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还有大沥镇各片区的幼儿园一起进行研究。这样为研究增加了联系为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这些条件都为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素材,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分两大部分,四位一体的功能简述和四位一体怎样合作的。

简述“四位一体”各自的功能

1.家庭教养环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有研究表明0到6岁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幼儿长大成人之后的心理健康,换句话说,成人的心理问题以及引发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0到6岁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初始环境,儿童最初形成的人格特征,同家庭的初始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儿童教育工作者们有一个相当确定的观念,那就是任何形式的儿童心理问题,除非是源自于明确的身体疾病,否则,只有一个原因,即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影响所致。可见,幼儿的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持久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不具有的,因此联合家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家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

2.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把握不够,可能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此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主要的一方就是幼儿园,显而易见教师们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方面需要加强,这需要一些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弥补其理论不足的一面。因此,邀请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资询师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幼儿心理学方面的讲座,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疾病预防方式受到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过简易而有效的计划免疫使发病率急剧下降。其他的儿童常见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下降。另外,医学模式也在改变,由原先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被目前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所替代,引起疾病的原因除了生物因素外,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在某种程度上后两者的影响正在逐渐扩大。因此,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科的医生长期与患心理问题的儿童接触,对那些身患心理问题的幼儿的心理行为变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这是家庭、幼儿园、社区家长心理健康中心不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邀请社区医院心理健康科医生对教师和家长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对于整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篇3

关键词:健康教育;转变观念;贴近生活;以生为本;拓展空间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是以课程为载体,在小学阶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教学活动,使青少年与儿童获得一系列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健康教育课程存在课程内容不全面,课时设置不合理,缺乏专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不充实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探究。

1转变观念,对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准确定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健康教育就是学生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在这样错误观念的误导下,教师没有给予健康教育课足够的重视,往往不能按课时来完成教学计划。健康教育不仅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它是一门以所有人为对象,进行生理、心理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教育,是改变不良行为,建立科学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学科。目前,小学阶段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搞好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养,就必须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健康教育学科。因此,作为新时代肩负学生发展与成长重任的教师,需要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小学健康教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改变照本宣科,机械讲授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实用性不强,学生感觉不到与自身关联性,往往会认为学了也没有用,而且还枯燥单调,学生不感兴趣,教学自然不会成功。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要善于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来入手进行教学,这样大大增强了教学的亲切性与可信度。学生会感受到健康教育课程与生活的关系,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会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

3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具有的供教师展示和操作,有的供学生操作,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学生能够实际操作的教具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学习效果也较好,这是由生本理念决定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当他们想去探寻一个问题时,如果老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源供他们自主探究实践,学生的学习动力会增强,学习的程度会大大加深,课堂的氛围也会更热烈。例如,在使用平衡膳食金字塔演示模型时,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在讨论研究,当上台演示的同学操作时,学生都认真地在比对自己的想法,最后再由老师在黑板贴图指导。我想,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一定是扎实的。

4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既要有相应的内容传授,又要有适当的课堂讨论,更要有课外延伸。学校应充分利用广播、班会、宣传栏、校报、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学生宣传不同内容的健康保健知识,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校内教育,还需要校外、社区、家庭的支持,通过邀请校外医疗机构开展知识讲座,召开家长会等,形成良好的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保健习惯,最终达到“教育一个孩子,转变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功能,形成全社会都关心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大健康教育”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进行健康教育,是促使中学生掌握健康保健知识,形成健康行为的有利措施。我们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健康保健宣传活动,举办卫生救护演习、健康保健知识图片展、健康保健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受到深刻的健康保健与安全自救教育,取得一定成效。

5健康知识教授要与学校的常见病防治相结合

在当前的学校健康教育中,很多学校都秉承着对疾病采取预防为主的态度,对于常见的可以通过学生日常行为加以预防的疾病,学校都积极开展相应的预防活动,主要集中在视力保护、龋齿防治等几种疾病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视力保护不注意,就极容易造成近视的后果,因此学校对近视眼的预防格外重视,为此教师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活动,监督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并定期对学生的视力进行检查,从而促进学生眼保健操效果的提高。鉴于写字姿势不正确也会影响视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授课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使学生的视力得到全方位的保护。小学生的生活习惯不好,例如吃糖过多或者刷牙不及时都会引发龋齿问题,为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早晚刷牙、控制食糖量的习惯,并定期对牙齿情况进行检查,防止龋齿的严重性加大。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相结合起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教育平台,使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宽广,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模式互相促进,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避免学生在学校学的是一套,到了家中与社会上又是一套的现象发生。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家访,尤其是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孩子,要及时与他们家长沟通,互相了解情况,使家长掌握更多的教育技巧。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学阶段的健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意识与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夏明娟.构筑小学健康教育的理想课堂[J].小学教学研究,2013,(26).

[2]刘丽灯.浅谈中小学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师道•教研,2013,(8).

篇4

【摘要】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方法 随机选择5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多种方式健康教育,统计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结果与结论 健康教育能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应对能力及照料水平,有助于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 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反复发作,且有慢性和严重致残倾向的精神疾病。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数临床痊愈出院后,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的治疗和支持,而绝大多数与家人在一起生活,同时维持康复的任务落在家属身上,家属对医嘱遵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及转归[1]。擅自减药、停药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初发变为复发甚至转变为慢性状态而致精神残疾。因此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2]。作者通过对51例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我院康复病区2005年1月-12月期间,5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照料者,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父母,同意参加健康教育。病人均符合CCMD-3-R诊断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未婚,患者年龄16-27岁,平均(23.1±6.27)岁,病程3个月-2年。51例母亲35例,父16例,年龄41-56岁,平均(43.6±6.17)岁。

1.2 方法

1.2.1 培训医护人员:培训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最新观念与方法,二部分是关于精神科各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三部分是要求护士必须和患者家属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

1.2.2 教育方式与方法? 采取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讲座、讨论、个别指导,发健康教育册子、书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利用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集体讲座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利用陪伴家属与每周集体探视时间进行健康教育讲座。为保证授课质量,对听课者进行登记,缺课时另有 时间补课,课后组织家属进行讨论,针对个性化实际问题具体指导,并随时做好个别咨询。

1.2.3 统计健康教育知晓率

2 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家属对教育内容知晓情况

实施健康教育前 仅有7位家属知晓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21位大概了解,23位完全不知道

实施健康教育后 51位家属完全知晓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 讨论

早在1993年,张明园教授就提出了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重要作用[3]。作者在本文的观察中,也深刻体会到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3.1 知识及有关教育改变了家属的认识:通过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发现首次住院的病人家属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大部分家属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初发病的患者家属,他们无法面对突然而来的一切,表现紧张、焦虑或压抑、痛苦,甚至不敢面对社会,面对多次发病的患者,但通过健康教育后,大部分家属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减轻了心理压力,改善了对病人的态度,改变了不合理的期望,对治疗依从性的改善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提高了家属的照料水平:为家属提供了相关的应对知识和技能,使家属对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学会了一些识辩精神症状的本领,从而提高了照料水平,能及时发现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早做好处置,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家属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即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明白了家庭支持与教育是一种治疗手段,建立了―患者―家庭“二帮一”的治疗关系,极大的调动了家属参与病人康复的积极性。

使其真正理解患者在入院、检查治疗、出院后定期复查、督导病人服药、指导病人开展社会功能锻炼全方位指导的重要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对促进疗效,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3.3 探视有利于促进病人的心理健康:探视是一种有利于促进病人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能增强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感情交流。在医院内病人能经常见到家人,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减少了对医院的恐惧感。从而缩短了对环境的适应期。

通过交流,一方面病人有机会倾吐衷肠,另一方面强化了病人的心理活动,同时,由于家属接受了 健康教育后掌握了相关知识,对病人流露出来的不健康心理活动能给予正确疏导,对其异常行为也能有所识辩,能为医生诊治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病人的康复。

本文结果表明,随着医学的发展,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将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精神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不仅能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应对能力及照料水平,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疗效,降低复发率,有助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马爱荣,李书光.家庭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疾病复发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18(7):538.

[2] 曹新妹,张松兰.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66.

篇5

1.1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宣教。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为产妇制订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线,实施整体系统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路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组长成立教育小组,将术后重点时段和重点护理内容相结合,共同制订符合临床路径要求和具有专科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实施有计划、连续、动态的健康教育,并采取以产妇和家庭健康指导为主的健康教育方式。科主任和护士长按照计划的时间进行检查,了解计划的实施情况和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未完成的计划进行及时督促和补充。

1.2观察指标

(1)观察产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导尿管后自主排尿及术后4d内胀痛情况。(2)新生儿喂养从是否母乳喂养、喂养有效性及是否按需哺乳3方面评价;新生儿生活照料从更换尿不湿、脐部护理知识了解、穿衣照护、对二便的观察和判断4个方面对两组产妇进行评价。(3)出院前进行综合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我院制订的“产妇满意度调查表”,问卷成绩≥90分为满意。

1.3统计学

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表1 2.2两组产妇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术后4d胀痛情况的比较,表2

2.3两组产妇及家属在术后2d内新生儿喂养及生活照料掌握情况的比较,表3

2.4两组产妇、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的较对照组65例,满意57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87.7%;观察组52例,满意51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讨论

家庭式产房是将待产室、产房和休养室合为一体的一种新的产科模式。家庭式产房的出现为孕产妇提供了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既保证了医疗质量,又融汇了全新的人文关怀理念。我院VIP产科,一位产妇入住一套产房,在医院享受家庭式的生活,方便家人照护的同时,通过家人,尤其是丈夫参与生育及新生儿照护过程,既给予产妇最大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又给丈夫带来极大的心理震撼,让他深刻体会到母爱的来之不易,不仅可以提高对妻子的关爱,也可促进其责任心和责任感,是一种非常好的生育模式。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分娩及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小儿照护知识不断发展和更新,产妇及家属更加需要专业而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在VIP产科,由于是家庭式产房,家属有时会因观念和知识的陈旧,成员之间在接受健康教育知识程度上有所不同,常会发生观念的冲突,甚至争吵。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需要家庭支持、经常的指导,以及适宜的环境和心态。

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源于家庭成员的不支持。健康教育路径以术后重点时段和重点护理内容相结合,既循序渐进,又不断强化,增加了可信性、有效性和执行性,并以产妇和家庭成员为宣教单位,化解家庭成员间因对产妇和婴儿的照护所产生的矛盾,有效改善产妇对喂养知识及操作技巧的掌握,促进家庭和谐,建立良好的产后康复及小儿养育习惯,也促进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健康教育路径既规范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又提高了健康教育成效。剖宫产及产后康复、婴儿喂养,不仅是产妇个人的事情,更涉及到整个家庭。健康教育路径更能适合家庭病房的需要,更有针对性、时效性、连续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强,避免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所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及重复性的弊端,同时避免了护士因工作忙、年资短、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及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

篇6

多种迅速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有同有异,受体制和从业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一)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化

综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实际工作的描述,如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学校可以开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等方面的工作。许多研究者把开展工作的一些手段称为模式,混淆了模式与手段的概念,未能区分出模式是一种成熟化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而手段是实现某一目标的方法。

(二)封闭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只是围绕学校、系、班级及宿舍展开,从学校开始在学校结束,呈现出封闭式的特点,现有模式忽略了心理影响因素的开放性和心理问题来源的时间持续性与复杂性,致使心理健康教育脱离于家庭、社区、医院、专业心理教育机构之外。

(三)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现阶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上遵循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咨询的线路上,一方面,缺乏理论模式指导下有效评价教育效果的体系,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仍停留在事后补救阶段,重视诊断治疗、事后干预和单个咨询,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教育。

二、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纵观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区别在于出发点和侧重点的不同,都只是截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史中一个阶段来应对现实状况。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由个体到全体、由个别到一般、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主要出现了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及“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的整合模式[10]。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及心理学模式都注重部分有心理问题人群的测量、矫正、治疗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教育学模式则针对全体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模式既重视解决学生的个体问题,又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一模式重视学校氛围、学校政策制定、教师对学生援助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四个内容间互为补充,共同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体系,由关注个体发展到学生群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上述各种模式从微观层面建构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未涉及宏观层面的资源利用和整合方面。从宏观的资源利用方面来看,出现过学校家庭合作模式、学校社会合作模式和学校—家庭—社会整合模式[11],学校家庭合作模式的侧重点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社会合作模式的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家庭—社会整合模式集家庭、社会、学校的力量为一体,成为了世界范围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也应成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模式,该整合模式纳入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全部因素,在动态化的过程中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发挥心理潜能与学校、心理机构、家庭及人际关系结合起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国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某些方面已经具备了上述两个模式中的某些特征,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结合微观和宏观模式,走出整合“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模式和“学校-家庭-社会”模式的道路。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本土性

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均来源于西方,因此,杨国枢等许多心理学家主张加强心理学的本土化进程,充分考虑本土的文化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对民众与研究者的影响。所谓本土化就是以本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对西方心理学观点中的合理成分进行改造,使其融入中国文化之中并成为本土心理学一部分的过程[12]。仲穏山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将国外引进的心理健康理论与技术进行必要的转化和替换,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13]。任何心理学理论都应从本土文化圈出发,预测、解释及干预人们的心理生活[14]。教育者要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应从多个方面着手:(1)指导思想的本土化,即充分以理论和党教育方针为指导,实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目标;(2)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理论相结合,贴近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挖掘儒、道等传统文化的优点,并统一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中;(3)注重心理测评工具的本土化,制定出适合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测量工具。

(二)发展性

篇7

一、建立组织机构,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黄静映院长亲自抓,办公室直接管的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我院管理项目工作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以及住院病人、辖区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行为形成率,提高对慢性病、孕产妇、儿童管理率;降低传染病、地方病、慢病发病率为契机,扎实开展健康促进医院工作。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如下:

(一)利用专科专业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要加强公众平台建设,同时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培训,创建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与管理。

1、各科室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如宣传栏、墙报等),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要求每年出刊至少达4期,内容新颖、充实),并留存归档,严格按照健康教育奖惩制度进行考核。

2、对上级下发的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张贴在院内宣传阵地,并及时分发到各科室。

(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对全院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每年2次,以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居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健康意识,使医务人员、广大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5%以上。

(五)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医生根据重要卫生日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教育处方等候诊教育与随诊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做好入院教育与出院教育的同时,重点做好住院期教育:①医生在进行医疗活动时所运用的健康咨询、健康处方等对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可采取疾病小知识口头和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达100%。②健康处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至少一种健康教育处方,有针对性地对每位住院病人或家属开展健康教育1次。③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④每年对病人、群众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六)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结合我院卫生活动安排,对辖区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配合各种宣传日,深入对农村包括预防接种、疾病普查等机会开展预防艾滋病、结核病、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慢性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农业劳动有职业危害知识宣传;开展饮水饮食、家庭急救与护理等家庭健康教育;卫生法规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每年10次或以上。

(七)加强反吸烟宣教活动。

积极在全院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宣传窗、海报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的宣传,广泛宣传戒烟技巧与吸烟害处,利用“世界无烟日”开展相关活动。积极参与创建无烟医院,医院有禁烟制度,医疗场所有禁烟标志,尽量做到无人吸烟。

(八)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

每年定期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完善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记录、资料。通过医务人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住院病人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测试,对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

具体健康教育计划如下:

一月份:教育重点是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二月份:教育重点是节日食品卫生、家庭急救与护理。

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乳腺疾病、结核病防治知识。

四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和全国计划免疫传宣日,肿瘤防治周等重点开展社区卫生公德、卫生五月份:结合国际劳动节和碘缺乏病宣传日、无烟日。重点开展职业卫生、科学使用碘盐、吸烟危害等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环境日、爱眼日、禁毒日。重点宣传儿童保健,近视防治,环境保护,远离等方面的知识。

七月份:深入农村重点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和家庭消毒的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一月份: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结合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篇8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76-02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占重要地位[1],是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的五项核心手段之一,是一切药物治疗的基础,并持续始终。通过向糖尿病患者传播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转变健康观念,纠正不良行为,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内分泌科护士非常重视糖尿病患者教育,并做了大量工作,总结出一些操作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现浅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1 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医院方面

1.1.1 糖尿病专科性不强。糖尿病作为内分泌代谢专业的一个分支,虽然病人数量较大,并不能占用过多的护理资源。没有糖尿病专科护士,没有患教专员,责任护士承担了这一角色,显然不能保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医院没有专门的营养食堂,不能更精确合理的安排营养餐。没有针对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1.2 护士方面

1.2.1知识结构欠缺 工作性质的原因,糖尿病宣教护士专业知识不够系统,缺乏长期的临床经验做基础,没有掌握饮食运动治疗的精髓,过于死板和僵化,不能融会贯通,不宜操作,不能满足患者个体化的生活方式的需求。且部分护士糖尿病知识老化,患教时照本宣科,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健康教育所需的更深层次的知识,如糖尿病患者健康心理学、健康传播技巧、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等。

1.2.2观念偏差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护士仅满足于做好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认为这才是自己的主业,没有认识到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治疗的重要性,不能将健康教育主动列为为自己的工作内容之一,甚至认为健康教育无用,是工作之外的负担。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忽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个体需要,强制患者死记硬背标准,要求患者执行。或写出书面资料放于床头以求形式上完成,忽略了患者对教育内容的认同和理解,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会有好的实际效果。

1.2.3 缺乏沟通技巧 部分护士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性格内向,或不善言辞,缺乏技巧,不能很好与患者沟交流,不能透彻的讲解所讲内容的道理和实质。只限于发给患者糖尿病知识宣传册,不能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

1.2.4 时间投入不足 以科室为单位经济运营成本核算情况下,护士配备已经不足,一般医院均不会配备专门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而糖尿病健康教育必定占用护士时间,造成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护士已经忙于一些治疗、护理性工作,难以投入更多时间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这样在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时,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就不能很好落实。

1.2.5 缺乏个体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计划 护士不能根据不同糖尿病患者的具体需求为其量身定做出具有个体化的教育计划,或教育计划没有针对性。在健康教育中,收集资料不全面,不能准确归纳不同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问题,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糖尿病患者年龄,知识层次,病程,病例分型千差万别,这就需要护士因人而异,灵活施教,才会有有效,而这方面护士往往做得欠缺。

1.3 患者方面

1.3.1 不重视健康教育 部分患者受某种陈旧观念影响, 寻求灵丹妙药,不相信科学的治疗方法,或因怕疼,不愿监测血糖,或怕麻烦,不能坚持正规治疗。这些多见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自控能力较差的患者。文化程度越低,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兴趣越小,对糖尿病并发症严重性的认识越差。自控能力差的患者往往很清楚疾病可能造成的后果,但自我约束力差,或抱着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心态,不能或不愿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愿花时间接受健康教育。

1.3.2 健康教育接受能力差;部分患者年龄大,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独身,或受并发症的影响,听力差,视力不佳,这些情况都造成健康教育的困难,因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也越低。

1.3.3 经济状况、家庭支持力度影响 患者的经济状况也是糖尿病教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状况越好,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越有兴趣,治疗依从性就越高;反之越差。家庭幸福,家庭支持力度大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接受程度高,饮食和运动控制越好,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做的越好。

1.3.4 患者心态的影响 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心态不同,初诊时往往紧张、恐惧;未出现并发症前,对治疗充满信心,乐于接受健康教育;出现并发症后,会有消极、沮丧心理,对护士的指导往往漠然处之;到了并发症的不可逆阶段,往往表现出悲观、失望、无能为力感,最终病情严重,药物成为维持生命的主要措施。

2 对策

2.1 正确引导、转变观念

让护士认识到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白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教育是糖尿病良好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生活方式的配合,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效果。

2.2 培养糖尿病专科护士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健康教育是实行糖尿病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2], 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已将健康教育纳入到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糖尿病专科护士在糖尿病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糖尿病专科不能缺少的专业力量。医院应在专科护士人才培养、继续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重视糖尿病专科护士队伍的建设。

2.3 加强对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

护理管理人员应利用业务学习、护理查房的机会,组织护士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可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讲评、进行现场健康指导及测试。也可采取经验介绍、演示、现场互评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护士的沟通能力。

2.4 因人而异决定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年龄、个体差异、疾病不同阶段等多种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内容尽量使患者对糖尿病有较全面系统认识;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看图说话、实物模型、文字材料、录像、幻灯等,平时以个别指导、小讲课为主,定期授课,力求效果最大化。

2.5 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糖尿病患者教育 以家庭为单位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家庭成员相互支持,监督,有利于改变糖尿病患者不健康的行为方式,提高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达到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促进健康的目的[4]。通过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患者家属所处的生活环境,可能会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尤其是对家族聚居型糖尿病而言[5],作用可能更加显著。

2.6 强化管理监督 护理部应经常检查、督促、指导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及时解决患者与护士提出的具体问题。根据工作量及时调整人力,保证健康教育工作都落到实处。在评价效果时,要注重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运用,而不是正确回答问不断题,探讨,并制定出一套糖尿病健康教育具体评价细则。

参考文献:

[1] 钱云.积极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M].中国健康教育,2001,6:354-35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6年至2000年国家糖尿病防治划纲要[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3.

[3] 王志红.浅析护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9):52.

篇9

【关键词】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广泛的、复杂的,其效益相对而言有缓慢性、长期性的特点,但影响是巨大的。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要深入基层,要结合本社区人群的特点及健康状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多的健康需求,探讨适合自己社区的健康教育模式。现就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有效方式、技术与手段以及实际情况等介绍如下。

1 社区健康教育的目标

1.1 增加个体、家庭和团体的抗病能力。每一个人、家庭、团体或社区,其健康需要和问题不尽相同,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其问题,然后再研究,解决其问题。如缺乏养育经验的孕妇,必须让其尽快了解有关养育知识。

1.2 发掘和评估健康问题。社区护士不仅要发现及评估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卫生问题,而且还要让社区所有居民都认识到此问题的存在及其构成的危害性,并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如不少人对癌症认识不清,对待癌症患者就像对待传染病患者一样,采取远离的态度,由于这种错误的认识,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康复。

1.3 协助家庭成员了解卫生知识。社区护士应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安全工作,去除威胁健康的因素,如意外事件,传染病疫源,药物成瘾,水源污染,噪音、空气及土壤污染,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1.4 协助居民早期发现健康问题,早期治疗。社区护士通过借助各种健康筛检和对居民的健康评估,早期发现个体疾病,早期治疗,并劝导每一个人戒除不良卫生习惯。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疾病护理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理、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如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及其对人体的危害,以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2.2 营养护理健康教育,包括正常人群的营养护理教育。如正常人体的营养需求和能量供给,营养缺乏及过剩预防;社区患者的营养健康教育,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求,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要求等;特殊人群的营养健康教育,如婴幼儿、孕妇和老年人等的营养需求。

2.3 生理健康教育。结合各个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健康教育。如学龄期健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老年期健康教育等。

2.4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治疗、心理护理、各种疾病的心理变化、心理护理,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等。

3 社区健康教育的技术与手段

3.1 应用护理程序开展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有别于以往的卫生知识宣教,从而使健康教育不仅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而且也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手段。与应用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一样,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包括了以下 5个基本步骤:①评估:系统地收集受教育者学习需求的资料和信息;②诊断:对患者及家属所需健康知识和帮助的判断;③计划:对将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做出安排;④实施:将计划中的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的过程;⑤评价:对教育效果做出判断,必要时进行重新评估。

3.2 护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方向[1] 我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在进行健康教育实践过程中,必须注意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并及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以加快我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进展。关于当前社区健康教育的选题方向,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①对教育需求的研究通过大样本调查,客观系统地了解我国社区人员的健康观和健康教育需求特点,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②对教育内容的研究根据我国社区人口多,教育人员相对不足的具体情况,研究社区开展的教育内容;③对教育形式的研究通过教育实践,研究建立适应不同患者的教育方法,并从中筛选最佳教育形式20余种,适合社区教育,诊断和处理方法和手段的;④对教育方法的研究健康教育方法有很多,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传单法、展览法、标语法、墙报法、美术摄影法、广播录音法、幻灯投影法、影视法等。究竟哪些适合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问题,对没有接受能力的患者应采用什么方法达到教育目标等;⑤对护士作用的研究护士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具有哪些权力,承担什么责任,与医生应有哪些分工和协作,如何提高护士的教育能力;⑥对教育效果的研究在社区健康教育的管理上应建立哪些评价指标,怎样实现健康教育与护理工作一体化的管理模式;⑦对教育体制的研究社区是否应建立专门的健康教育机构,在行政、管理、资金上对健康教育的实施应给予哪些必要的保证等。

4 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4.1 赠送《健康教育处方》 给社区赠送 《健康教育处方》,通过阅读,患者可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自我调护知识等。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慢性患者,他们久病后积累了不少医学知识,对健康教育的期望值也较高。

4.2 组织专题讲座 在发病相对集中的社区,组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专题知识讲座,讲解有关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4.3 个别指导 针对社区人群知识层次、掌握疾病知识及信息程度不同,对其进行一对一指导,耐心、准确地回答并解释他们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对文盲、年老体弱、理解力差的患者,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个别指导是所有教育方法中最有针对性、最受患者欢迎的方法。

4.4 健康教育宣传栏 利用各种宣传栏,定期宣传不同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知识,以强化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理解健康的意义。

篇10

[关键词] 患者需求;健康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50-02

健康教育是一种增进健康的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我院是妇产科专科医院,产科面对的患者群是孕产妇,现今的国情,使妇女怀孕及分娩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重视。本文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以便真正了解患者需求,形成适合我院的完善、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6年1~12月产科母婴同室住院孕产妇600例,进行抽样调查。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分别选择工人100名,干部100名,其他400名。主要根据设定内容,了解产科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2 结果

2.1 从表中对健康教育咨询需求比较。无论工人、干部和其他职业均对非专人咨询需求大,占咨询需求的59.3%。

2.2 对健康教育讲座需求比较。集中讲座需求占42.8%,非集中讲座需求占57.2%。而干部对非集中讲座需求为79%,差异明显。

2.3 对母婴护理技能需求比较。希望掌握母婴护理技能的占88.1%,为整个健康教育需求之首。

2.4 对健康教育时间需求比较。产后健康教育需求72%,但其中干部对产前健康教育需求45%、产后健康教育需求55%,差异不明显;工人对产后健康教育需求79%,其他人员产后健康教育需求74.5%,差异明显。

2.5 对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需求比较。希望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需求占72.5%。其中干部希望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需求为62%,其他人员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需求为78.8%。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是护士的职责

每个护士都应该依据护理对象的不同特点进行健康教育[2],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既是组织者,又是具体实施者。我院在母婴同室病房,实行护士健康教育“首接”负责制。患者入院时,接诊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第一责任人实施入院宣教,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作为主要责任人负责健康教育,在产后根据我院妇产科专科特点,又配备了母乳喂养护士,进行母婴健康教育的指导。

3.2 根据健康教育对象选择方式

在表1中看出,受教育者因职业不同而需求不同。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了解健康教育对象的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职业、文化背景、所处环境、经济条件、心理因素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教育。

3.3 护理技能指导培训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受教育者对护理技能需求占88.1%,为整个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之首。这主要与孕产妇年轻、没有分娩经历、缺乏自我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关。同时,大部分的年轻夫妇以独立的家庭形式生活,新生儿的一切对她们都十分陌生,急需学会和掌握护理技能。因此,我院在每个母婴同室病房配备一名高年资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护理、新生儿护理及早期教育等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在新生儿晨检室通过通透的大玻璃窗,产妇和家属均能看到新生儿沐浴、抚触及护理操作,在护士的指导下,学会和掌握婴儿的护理技能,操作手法,使护理技能这种共性需求通过集中示范教会孕产妇及家属。而新生儿早期教育,则进行逐一指导,使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各具特色。

3.4 把握时机事半功倍

在表中从时间上看,产后需求占74.5%,应引起重视。提醒我们在做计划和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把时间和精力多放在产后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上,避免盲目,无侧重点。把握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时间段,使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3.5 提褥期心理调适指导和支持

产后,产妇需要从妊娠期和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及新家庭,这一过程称为心理调适[3]。此时期产妇的心理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状态,很多需要必须通过家属来满足。表中调查显示希望家属参与的需求为72.5%,正是表明了产妇在产后对家属的依赖和参与的渴求。因此,不能忽略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鼓励家属参与护理活动。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缺少分娩经历、自我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的经验。此时,家属的情感关怀、生活起居的悉心照顾、正确的护理方法等都会给产妇带来支持,有助于产妇的心理适应,更能胜任新生儿的照顾工作,平稳应对产后压抑状态。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了解和掌握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患者需求,开展健康教育,操作性强,简单明确,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0.

[2]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