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作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活动作业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活动作业设计

篇1

原来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临时工(合同工,下同),在转入国营企业或者公私合营企业以后,未经上级批准转为长期工的,仍然为临时工,他们的劳动保险待遇,可以按照所在企业单位的临时工的有关规定办理;经过上级批准转为长期工的,他们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后一次作临时工的期间,可以作为本企业的工龄,并且与所在企业单位的长期工,享受同样的劳动保险待遇。

原来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职员,可以分别不同情况仿照对工人的办法办理。

二、原来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作,并且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集股社员,在转入国营企业或者公私合营企业以后,可以作为企业的长期工或职员,他们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作期间的工龄,可以作为本企业的工龄……。

篇2

运动常识,使体育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延伸的作用。同时也是指导学生进行自觉锻

炼的有效形式,更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自觉参与的重要途径。

一、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要有目的性

1.根据教材教学的进度,给低年级学生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体育家庭作

体育课堂时间短、容量小,很难使学生正确掌握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技术技能。因

此,体育教师可根据低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结合教学重点,有计划、有步

骤地设计体育家庭作业。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单人单跳跳绳时,体育教师

可以在课后小结的时候及时布置当天或当阶段的体育家庭作业。可以给学生这样

的提示:练习形式可以采取自己单独练,也可以和相邻的小伙伴一起合作练。这

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合作精

神的培养等。

2.根据学校的体育特色,给低年级学生布置一些简单易行的体育家庭作业

我校申报的体育特色是武术,更是江苏省南拳武术特色学校。因此,可以结合我

校的这一特色,按照我校校本教材的要求给低年级学生布置一些武术套路中的基

本手型、步型的练习,可以要求学生练习两到三遍。当然,也可以布置学生把我

校的武术操进行练习或布置全国推广的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进行练习,甚至

可以结伴练习、自己练习,要求做到动作规范、连贯。

二、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要多样化

1.布置学生多看看电视的体育家庭作业

可以布置低年级学生有选择地看一些适合他们动画片、体育比赛节目,或者收听

体育新闻等。还可以实地现场观看一些比赛,使活动内容尽量做到全面,从而让

学生了解一些与体育相关的信息和简单易懂的知识。教师可在第二天上课之前花

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收获,也能促使他们完

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2.布置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体育家庭作业

如在双休日、节假日,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跑步、爬楼梯等。对于有条件的家庭

,父母可以带孩子去健身馆打打羽毛球、乒乓球,到拳馆学习跆拳道等,也可以

到公园放放风筝,到野外爬爬山。这样的体育家庭作业既有趣,又能锻炼身体,

同时又能融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间的感情,有利于促进家长与孩

子的沟通,创建融洽、和睦的家庭。

3.布置学生完成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体育家庭作业

如跳房子、打陀螺、跳竹竿、跳皮筋等这些民间体育游戏,以它浓郁的地方色彩

和强烈的趣味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也吸引着当代的小学生。在高科技

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这些民间体育游戏有助于学生从网络上、电视中、电脑游

戏中走出来,让它们“动”起来。当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要采

用让家长和教师教学生做民间体育游戏的玩具、学民间体育游戏的玩法,再回家

练习这些游戏的玩法。这样,既让学生锻炼了身体,感受了运动的快乐,又深深

地接受了地方文化的熏陶,培育了学生美好的人文情怀。对于这项作业,体育教

师可以让学生不定时间、不定场地,自由地选择。

三、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体育家庭作业要避免造成伤害。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项目都是存在一定的危险

性的。因此,不管是一些简单易行的还是一些民间的体育游戏,教师既要教育学

生按照体育活动的规律,教给学生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又要教给学生必

要的防范知识等。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必

须要在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此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体

育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会选择安全体育活动的场合或器材,学会一些简单的处理

运动损伤的本领,切实提升体育家庭作业的安全性。

四、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后,体育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课后辅导和反馈

心理学家盖兹指出:“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

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教师漂亮的作业设计,学生认真地完成作

业,如果没有一个及时的反馈,那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想真正发挥体育家庭作

业的效用,就应该要对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体育教师

可以根据布置的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特点,定期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中进行检

查、评比,并且根据反馈情况不断加以改进。当然,也可以在体育课堂的游戏比

赛中进行评价和检查。

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为的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简单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式

方法和体育运动的常识,使体育课堂教学得到一定的延伸。它是指导学生进行自

觉锻炼的有效形式,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自觉参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师生

篇3

关键词:阳光体育;实践;探究

一、完善阳光体育活动方案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时间的重要措施,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现人人享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使我校阳光体育运动具有特色,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地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总务处、校团委,学生会及全体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组成体育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小组阅读阳光体育运动的文章,观看优秀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光盘,亲自听专家对阳光体育运动专题的讲座,共同制订符合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方案。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是我校大课间活动的目标,秉承这一目标,我校对过去的大课间活动进行了全面改革和深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姿多彩。首先是坚毅阳刚的武术操,夹江县是全国首批“武术之乡”,武术在我县有着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武术操带给我们的是阳刚和坚毅。弓步马步歇步,直拳勾拳摆拳,一招一式整齐划一,一静一动气贯长虹均洋溢出中华武术的自信与坚强。学生的柔韧与协调得到提高,传统武术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其次,激情时尚的《小苹果》。一套武术操完毕,当下激情时尚的《小苹果》韵律操开始了,该韵律操依据《小苹果》音乐节拍,分别编入曲体、转体、平衡、跳跃等各种动作而成的一套趣味韵律操。7分钟的有氧运动提高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再次,百花齐放的分组活动。根据我校学生年龄特点,我们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跳绳、踢毽子活动,八年级组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活动,九年级组织开展篮球、排球活动。

二、加强阳光体育活动实施过程管理

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学校专门召开了全体师生阳光体育动员大会;在校园内张贴“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标语;通过校园网向学生和家长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校内以图片展板的形式展示活动情况,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各项竞赛评比表彰制度。为了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我们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在时间、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的保障体制。对学生参与情况做详细记录,实行学校奖惩。

我校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时,切实做到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上午第二节课大课间30分钟和下午5:00~5:35的35分钟,都作为学生的集体活动时间。每个班划定活动区域,规定活动项目,积极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此,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配合开展工作,下课不留学生在教室,减少学生的作业量,鼓励学生参与锻炼。在蹦蹦跳跳开心玩时,学生没有压抑,无拘无束,非常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教师在这方面应给学生强调科学探索技能的活动,如观察搜索,设计简易活动工具,记录所发现的结果或自创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开展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积累,这点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我校老师不仅有效组织好本班的活动,而且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有年近60的老教师,也有刚刚跨出校园的年轻教师,他们的参与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阳光体育”活动已经成为我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的大课间活动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充分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对学生的纪律、集体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我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参与锻炼意识不够,阳光体育活动宣传和氛围的营造还需要加强;二是教师配备不足,很多学校的学生人数多,专职体育教师少,且多数兼职教师的专业知识、运动技能不高;三是器材不足,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了学校教学器材的配备,但要完全满足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还有一定差距;四是各种制度和保障措施还没有真正落实。主要对策:一是加强宣传,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学生真正树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思想;二是加强专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无论是专业知识培养还是教学技能的提高,都要立足于开展学校阳光体育的需要;三是千方百计加大体育硬件投入,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立足学校实际,鼓励教师自制体育器材;四是加强各种要素的保障,力求确保制度保障,阳光体育运动要纳入学校总课表,要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得到保障:时间保障,每日的有效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不得以任何借口占用活动时间;负荷保障,要根据学生特点安排相应的适当负荷的体育运动项目;兴趣保障,活动方案中要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变化,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最好能体现出学校的体育特色;氛围保障,在注意运动场安全清洁的同时应该以校园文化相融合运动图案和运动标语;安全保障,方案中一定要考虑安全责任的落实;全员保障,大课间活动是一项全员性的参与活动,不仅学生要参加,我们的老师、行政也要带头参与,起到示范作用;评价保障,阳光体育活动是一个平台,要将这项活动持久地开展下去,学校一定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每天的评比。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重在参与,贵在坚持。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学校体育工作,让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学生走向了操场、走进了大自然、走到了阳光下,尽情享受阳光体育带来的无限欢乐,使学校体育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丰富和深化。

篇4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体育感兴趣了,才能更加喜欢体育。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教学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风趣活泼的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中。例如,耐久跑一直是学生讨厌并很难完成的教材内容,看着学生无奈的表情,改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方式,创设新颖的教材内容。于是我设计了“8字跑”、“蛇形跑”、“小小马拉松”、“校园定向跑”等游戏,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进入学生的眼帘,从此他们的兴趣来了,在愉悦锻炼的同时,更好地体验了生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较好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体操练习时,为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及动作完美所引起审美的情绪,我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表演,艺术体操、健美比赛、开幕式、闭幕式等。同时,体育老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利用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美学的兴趣爱好。

另外,安排教材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每节课都要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提供必要的设备,方便学生锻炼,使其在体育课之外也有活动的机会,从而在直接进行的运动中培养对运动的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二、以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活动中,有兴趣与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学生可以持久和集中注意。学习时主动积极,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努力去克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没有兴趣,会使学生情绪低落,感到厌倦。

做为体育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都是如此,教学时为学生开展游戏竞赛活动,他们的情绪会特别高涨,竞争也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即使活动结束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又有间接兴趣。认真对待每堂课,想方设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法手段,比如对比法、比赛、游戏法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情绪。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课中出现新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恰当利用青少年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兴趣。

三、通过开展“体育活动课”,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体育活动课”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项目和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体操、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博的精神。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手段和方法,激发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篇5

关键词:幼儿体育 探究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国际竞争焦点是科学技术,最激烈的应是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态势要求教育必须及时跟进与调整,以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方面有着其特有的优势,正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推广应用。同时,时代的发展和当前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偏颇和不足呼唤幼儿体育改革,而幼儿体育教学形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它的健康、科学发展将对幼儿体育教育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在幼儿园中进行探究教学对幼儿园体育改革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1]。

1、探究教学在幼儿体育教学的优势

探究的体育课堂总是引进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和情境,激发和强化幼儿的情感世界。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一般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简言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反映的喜、怒、哀、乐、惧、憎、欲的心理活动。幼儿时期情感取向和道德观念等情感因素尚处于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阶段。成人以何种方式来诱导,幼儿就可能向什么方向发展。幼儿体育探究教学,为幼儿创造了一种集体、合作、团结、友爱的良好气氛,使他们愿意活动、热爱体育健康课、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情感,从而培养了孩子良好的社会情感,良好的习惯和控制调节情感的能力。同时,幼儿体育活动所具有的表现性和艺术性,又可使孩子激情饱满、自信大方,这是一种美的情感表达。总之,幼儿体育活动的训练可以促进儿童以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探究的体育课堂总是引进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和情境,幼儿有好奇、好动、模仿性强的特点,而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要求准确完成预先规定的运动动作,它有规定的作业程序,这种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为了达到动作的自觉性和完美性,通常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比如拉韧带,是对幼儿柔韧性的挑战。要求孩子必须具备不怕疼痛、不怕吃苦、坚持锻炼的坚强意志;另外,通过幼儿体育的训练,使幼儿的竞争意识、赶超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敢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也大大提高了。可以说,幼儿体育训练是锻炼幼儿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2]。

对兴趣的影响。体育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体育项目,集艺术、技巧于一体,探究体育课即使小朋友学会了一些动作,同时不断变化的姿态和动作,激发幼儿美的需要,唤起幼儿参与动机,进而启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幼儿不但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各种爱好兴趣,并能积极的投入,努力去追求。有利于他们长大后的全面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探究教学的教学策略

2.1目标指引,创设情境

所谓目标指引指对整门课程、各教学单元及每节课进行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学目标分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迷失方向,这样的教和学的效益就低。创设情境,即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学生欲知、欲究、欲得、欲进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经验一时无法解决,从而产生一种努力探究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

2.2多媒体化,提高效率

在体育课堂中,对于那些情境的假设现象、立体空间图像、动态变化的图像等应用各种多媒体进行声像质料进行引导,可起到传统教学媒体不易起到的作用。

2.3独立探究,合作学习

独立探究就是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力争自己独立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学习式是指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协商,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一进一步补充、修正和深化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而合作学习的环境影视民主的、和谐的。

2.4变式练习,归纳整理

变式练习,归纳整理是指在学生获得了初步概念技能,做一些基本题和规范题的基础上,给出一些变式问题让儿童练习,再适时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出新方法和新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并整理成体育知识体系,变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前面所建构起来的新知识,并通过对新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儿童的运动能力,使儿童掌握体育活动思想的方法。实施变式练习的手段有: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物征,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创设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等,使问题呈现新面貌,而保持要领或实质不变,从而引发学生的新兴趣、新联想进而灵活解题。

2.5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体育具有较强的生活衍生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体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动,在活动中体验现实生活。这样,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并可通过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间的渗透与综合,培养学生创造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

3、结论

总之,探究教学在幼儿体育活动课中的应用确实可以影响幼儿的综合体质,具体表现在对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同时提示,幼儿早期进行诱导锻炼有助于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的优先发育,如果在其自然生长的同时仍能不间断地进行科学干预,有望使这种优势保持终身。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人文体育;大课间小活动;职教体育特色;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为开展人文体育教育提供了契机和依据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于2006年12月23日在京举行。这次全国“阳光体育运动”明确提出三句话:“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还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包括大课间活动)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并且要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减、挤占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是我们实施人文体育的动力

随着“人文奥运”的提出,体育的人文价值趋向已清晰展露,体育背后显现着强大的“人文魅力”。因此,学校体育教育的责任应着眼于营造学生生命自由舒展的环境,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实现学生个体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充分的发展。但近年来的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学生耐力素质、肺活量指标持续下降,肥胖学生的比例明显增多,近视眼发病率居高不下。校园缺乏人文体育活动氛围,此外,不少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挫折能力差,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三)我校学生在人文素质与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本研究的直接动因

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均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学校只能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在这种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明显的人文素质缺陷,即缺乏“三心二意”。即没有爱心,没有责任心,没有自信心,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高雅的意境。“如果说中职学生的专业不合格是‘残次品’,那么,人文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很多职校校长表示,进行人文教育首先是学生的需要,其次,人文教育也是企业界的需求。既要求人才在掌握本专业、本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二、我们的理性思考

(一)概念界定:所谓人文体育,是以“以人为本,人本关怀”为体育运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并在此基础上折射出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体现对人的尊重和人人拥有平等的权利,并展现体育的内在本质美和体育的哲学内涵。

(二)研究的目标设想:通过研究,构建“大课间小活动”人文体育的课程内容、组织管理及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锻炼习惯,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掌握多种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健身育人”的理念,积极探索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本校体育工作特色;探索体育与专业结合,人文与技能共融的教育新路子;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教师、家长及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凸显人文体育的价值,促使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为打造职校的特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设想:对当前本校学生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构建以人为本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体系的策略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课程组织管理机制的研究;开发多种有效资源,创设校园人文体育环境的策略研究;改革评价机制,形成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立体化网络,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依据人文体育理论、新课程理念和主体教育理论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三、我们的实践探索

(一)开展调查分析,了解学生体育现状:通过对全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了体育情感和活动方式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目前中职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的双重缺失,无体育的人文内涵,也没有职教的个性特色。同时也了解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及需求,为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提供了依据。

(二)构建内容体系,挖掘课程资源

1、富有本校文化气息的体育小运动:(1)固定项目:(晴天)广播操、健身操、素质操、黄鹤功;(阴天)健脑操、养身功;(2)创新项目:趣味体育、体育游戏、班级间拔河、三大球、小球、毽球、呼啦圈、艺术体操类、爬杆、过天桥、爬天梯、跳圈等。

2、以人文体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人文奥运”“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讲座,举行演讲比赛、征文竞赛、主题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的乐趣,理解健康的内涵,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3、开创人文体育与专业契合的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征,把专业技能和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专业学习服务。如:对酒店专业开设韵律操和艺术体操项目,以提高学生内在的气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电子商务专业着力于体育游戏的项目,有意和电子网络知识紧密联系;对机械专业,开设发展体力耐力和吃苦耐劳品质的拓展项目;对国际商务专业开设身体姿态和形体练习的活动项目。

(三)设置活动规则,创新活动模式

1、设置活动规则:让学生在活动中都动起来,并且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制定了活动安排表、场地区域划分表等制度和规定,以规范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练习、内容,基本做到了组织严密、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包括划分活动区域、制定活动安排表、统一口令和指挥、制定有关制度;2、创新活动模式:根据活动的内容,我们分别构建了晴天和阴雨天两种情况下的活动模式。

晴天的活动模式:

阴雨天的活动模式:(1)健身健脑操、养身功(坐功);(2)知识讲座、演讲赛等。

(四)探索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1、建立组织机构:课题组通过实践探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网络和机构,现在基本形成分管校长统帅、政教处协调、体育组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主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2、完善制度,强化管理:2年来,我校已建立科学合理的“领导督导制、班主任负责制、体育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纳入学校制度:把开展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同课外活动一起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作息时间表,同时纳入对学校教育整体工作评估,不断加大评估的权重,纳入对班级考核的条件之一,制定评估量化标准,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开展落到了实处;(2)落实管理职责:管理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我校大课间的管理实行三级负责制。a.领导督导制:实行校长责任制、校长挂帅,学校主要领导到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校师生对课间操的重视程度;b.班主任负责制:因为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有极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因此班主任此时的责任是:组织学生按时出操(出勤率高);正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参与大课间)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指导学生大课间活动;摸清学生的体育兴趣、特长及基础,协助体育教师一起制订大课间活动内容,并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c.体育教师指导制: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负责组织大课间的全过程,指挥得当,仪表大方,带操动作规范,并协助班主任组织好所带年级的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会的学生检查评比大课间;3、成立大课间小活动项目开发小组:召集一批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学生与家长组成开发小组,根据学生需求不断开发新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项目;4、设立信息反馈信箱:积极向师生和家求建议,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保证我校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它更具生命的活力。

(五)创设人文环境,营造活动氛围

1、加强校园体育物质环境的建设:精心筹划并合理安排学校体育教育的各种资源,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活动场所,改造学校闲置场地,以满足学生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的需要。增加经费投入,补充、完善相应体育活动器材,结合学校的传统项目设置一些辅助器材,保证列入计划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2、开展校园体育精神环境的建设:校园体育意识文化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体育精神、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中,通过对校园路名的征集,对校园环境的进一步改造,特别是通过创立学校的历届冠军榜,凸现我校的体育文化,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进行氛围渲染。

(六)改革评价机制,形成评价体系

1、评价对象:(1)对学生和班级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活动期间的表现,主要抓两头,即抓好的典型和差的典型,或表扬或批评,定期通报,并作为学生平时体育成绩、个人评三好和操行评定的一部分;根据考核的内容,纳入四项红旗评比,对班级进行评价,作为评选优秀班级、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2)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标准,对班主任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评选个人先进和优秀班级的指标之一;(3)对体育教师进行评价。学校领导检查体育教师在活动期间的指导、带操、管理情况,并作为评价体育教师工作的一个内容。

2、评价内容:(1)查出操人数;(2)查进退场秩序。是否整齐、是否有说笑、混乱现象;(3)查出操速度。按时出操,3分钟内在指定位置站好;(4)查出操质量,是否整齐、是否到位,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有闲谈、静坐、静站现象,整体效果如何;(5)查器材管理情况。所用器材是否满按时归还整理好;(6)查体育委员是否负责;(7)查班主任是否跟操。(因公除外);(8)查体育教师的指导、带操、管理情况。

3、评价方法:(1)领导抽查。学校领导随时对活动情况进行抽查,主要检查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到位情况、指导情况等;(2)体育教师检查。主要检查班主任到位情况和学生的活动情况;(3)值日生检查。主要检查班级和学生的活动情况,包括出勤、出操速度、活动质量和整体效果等,并认真做好详细的记录,活动后将记录情况报政教处。

(七)建立立体网络,促进全民健身

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创设,学校体育是主体,社会是外部环境,家庭是基础。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而校园体育活动氛围的形成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一是家校交流,定期组织家长观看学校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向家长介绍一些锻炼的方法,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行的体育节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为学校深入开展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出谋划策;二是社区联动,即积极与社区联系,利用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建立“学生体育活动区”,给学生在节假日创设一块体育活动的天地,使体育文化氛围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三是档案跟踪,布置形式多样的体育家庭作业,为学生建立家庭体育活动档案。举行学校体育节、大课间活动月赛、大型健身操表演等系列活动,促使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四、我们的收获

(一)培育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1、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关心人、关心集体、社会、关心自然的精神,正是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在活动内容的价值取向引导下,我们的学生受到了艺术文化的熏陶,形成了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2、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2009年12月市教育系统的体育专家、教师慕名来我校观看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并获得较高的评价;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风。两年的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观,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说,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真正达到了以体促质、以体育美、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娱乐的目的;4、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组织能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而且使学生掌握了锻炼的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体育课的不足;5、发扬了学校的校本精神。学生们在欢快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在快乐体育中陶冶情操,充实了精神生活,促进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校园风气的形成,发扬了学校“自强不息、和谐奋进”的校本精神,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基本经验和建议

要开展好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必须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管理;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与“健康第一”的关系;要把握职业学校的特点,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要体现艺术性和创新性的统一;要具有阶段性、群体性和安全性。

六、基本结论及思考

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人文体育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包括体育素养在内的各方面的发展,而且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终身体育、文化体育、生活体育新观念形成的今天,从文化的、生活的、课程的、专业特点的视野建构人文体育活动,丰富课间体育活动的内涵和外延,形成科学、专业、体育与艺术整合育人的新格局,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将对推动学校体育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开放而灵活的大课间对组织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怎样做到既管理有序又灵活多变,使学生既能充分自主自创,又能自律自控,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如何科学地安排内容,更好地与专业契合,如何在集体活动中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掌握适宜的运动量等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篇7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职高体育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当前的职高体育教学现状,提高职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质量 主体作用 合作交流

新课改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造就“四肢发达,头脑同样发达”的新型人才。下面就新课程下如何提高职高体育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认识。

1.新课程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行为,做到着装整洁、得体,自觉遵守体育课常规,言行、举止要文明,手势、表情要恰当,作风要端正,爱岗、敬业。一方面,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不断地给自己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进取、小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跟E现代化教育步伐,才能做一个与时代并进的学校体育工作者。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爱好和需求.内容的安排应尽量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服务。教学别是集体性、游戏性的活动,教师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引导和协作,能使课堂气氛变的得更加活跃和融洽,能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变的更加显著。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该严肃时一定要板着脸,决不含糊。但是,该愉悦时一定要融入其中与“民”同乐,与学生共享体育活动带给我们的快乐,这种“阴”“晴”转变的“变脸”只要恰当、得体,就能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有序,就能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这样不但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但大多数教师比较重视教法、学法的改革,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足十分可喜的。但是,对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往往还停留在表面,认识不深。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能考虑到,但是学生这一块还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还没有把“健康第一”的理念牢固树立到学生的心目中,并化为他们的行动。因此,加强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一切教学活动,包括教材的选择、课的设计、组织、实施都要以“健康第一”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对健康产生的影响,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运动成绩或技能的掌握。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例如:在冬天或夏天上课,教师就应充分考虑到气温对学生生理的影响而严格区别对待,不能贪图一时的省力。在耐久跑教学时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而区别对待。问样的运动量对某一学生来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对另一学生来说可能是个伤害。动作技术的掌握也是如此,新课程并不足说不要体育的竞技性及动作技术的要求,而足要在“健康第一”前提下的竞技性和动作技术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的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健康教育的过程。把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整合起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体特点,分层或分小组开展教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让学生学会健体,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及树立终身体育观都大有裨益。健康行为和卫生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它的养成需要自身及外界的共同作用。体育教学应结合自身特点加以督促和培养。例如:结合游戏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走、坐、跑等姿势,让学生互相监督、纠错,把不正确的找出来。培养学生每天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分小组或个人竞赛,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每周进行统计和评比,并与学生的体育成绩挂钩。争取在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的不断努力下逐步养成显好的健康行为和卫生习惯。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课堂的组织形式要依据教学内容,积极地尝试“引探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即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只有要让学生主动进入课堂的学习状态,主动吸收体育的理论知识,主动思考,主动地用心训练,才会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作用,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学习效果。要让学生体能够会到学习的快乐和喜悦,即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构建知识和技能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寓教于乐,化解教学难点,以提高教学效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练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相互指导、共问提高,以便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它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地投入练习,不仅要练习还要指导,扮演着练习者与指导者的双重角色。职高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表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不足,经常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让他们通过体育活动和游戏来逐渐熟悉游戏规则,逐渐理解并服从有关的行为规范,是体育课程的独特功能。在体育课上,学生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时反应不一样。教师应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再加以肩发点拨,让学生进入尝试阶段,然后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练内容的不同、学练目标的需要及学生的条件来选择。教师将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将乐于请教、积极思考、表现出更多的主动参与性。

篇8

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国民体质的改善和增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然而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青少年,他们的体质却持续下降,原因何在?“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口号还响在耳畔,那么如果少年不强呢?从1985年起,我国共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和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却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1/4;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了2/3,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在2005年高校招生中,有85%的考生报考专业受限;在近两年的征兵工作中,有63.7%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被淘汰[1]。学生体质下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学生体质下降不容小觑。

1.体质概念

体质,是指人的质量,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特征[2]。影响人体质的因素有很多,如遗传、环境、营养、教育、生活习惯、锻炼习惯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重要作用。

2.青少年体质下降原因

2.1现代教育制度

现阶段我国实行的仍是应试教育,分数成为评定学生能力的重要凭证,它过多的偏重于智育,而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学校为提高知名度,不断采用“题海战术”给学生施压;家长为了让学生有个好出路,为高考“保驾护航”并切实履行“监督”;学生也为了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整日争分夺秒,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这也导致学校不断给体育课“瘦身”;家长只关心学生文化成绩,不督促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害怕他们因为“玩”而影响成绩;学生不懂劳逸结合,只知埋头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质自然而然地急剧下降。

2.2资金投入欠缺

近些年,很多人已经意识到青少年体质下降这一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也极力推行素质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推广的过程中,又存在众多的难题。我国是人口第二大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相对落后,人均教育资源更是相对匮乏。学校接收到的拨款有限,学校体育工作步履维艰。

2.2.1场地小,器材少。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基础。据调查,很多城市学校的场地内坑坑洼洼,根本无法进行体育活动。有的学校为了防止学生打球受伤,居然将篮球场改造成教师“停车场”。在器材方面,城乡差异很大,城市学校相对较好,但使用率却不高。有些学校怕学生受伤,很多器材不准学生使用,比如铅球、标枪、实心球、室外云梯等。农村器材拥有量小且种类少,很难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有的学校仅有几个球而已。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学校连一块像样的运动场地都没有,学生只能在校外的空地上或道路上上体育课。体育器材也都是教师们自己编织的,这不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学生也学不到技能,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2.2体育教师紧缺。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承担很大的教学使命,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且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由于体育健康课程设计的运动项目较多,且专业性较强,所以体育教师必须由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承担。然而,很多学校,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校,安排正规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执教其他科目的教学,体育课则由年龄稍长或随便找代课老师进行教授,他们对动作的讲解与示范能力较差,学生很难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长此以往,学生的运动兴趣得不到提高,很难形成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2.3家长、学校影响

在家长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很多家长在很大程度上“掌控”着学生思想和生活,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限制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很多家长怕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受伤,影响学习,不让学生进行剧烈活动。很多学生就养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习惯,整天宅在家中,不是学习就是在补习。即使到了假期,家长们也不让孩子们放松休息,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的体育活动,缓解一个学期下来的压力,而是,把孩子们送到不一样的补习班或是特长班。

2.3.1重成绩,轻体育。很多体育老师在安排见习生时常常听到这样的理由:老师,我感冒了,我妈妈不让我上体育课;老师,我妈妈怕我出汗多着凉,不让我体育课上跑。很多家长认为,体育课就是老师带着学生玩玩,放松一下,缓解下学习压力就行了,不能因为上体育课而耽误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学生放学后,家长又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各种特长学习课,学生整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根本没有体育活动的时间。学校方面也是这样,体育课被占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领导为提高升学率,置学生体质于不顾。少数领导认为,体育课上不上无所谓,但是文化成绩必须提高,并给文化课老师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奖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文化课教师抢占体育课的不良风气。

2.3.2怕学生受伤。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其身体参与的直接性。体育课上,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场地,持不同器材或在各种器械上完成各种动作,有些动作还具有一定强度的对抗性。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有肢体接触,并造成运动损伤。家长习惯性的把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为学校,要求学校进行各种赔偿。学校和家长为了减少“麻烦”,共同限制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一方面,家长不允许学生参加对抗性体育项目。另一方面,学校适当删减体育教学内容,将一些具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尽量减少,甚至直接删掉。空置部分场地、器材,不允许学生使用。例如,田径项目中的标枪,由于器械的特殊,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学生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很容易将标枪投掷在人群中。学校为了避免伤害的产生,直接将标枪技术的学习删掉。

2.4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是指人们对食品和饮品的偏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民富裕起来了,餐桌上的花样也多了。家长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整天大量补充营养,加之运动不足,使得摄入能量大大超过消耗能量。我国7-17岁学生的肥胖率、超重率在城市分别为9.6%和16.7%,这些人群中的绝大多数将成为肥胖成人,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的后备军。许多中小学生在饮食中偏好口感较好的“垃圾食品”,长此以往,造成体重超标甚至肥胖。

2.5生活习惯

2.5.1睡眠不足。由于课业负担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学生不得不争分夺秒的学习,晚睡早起似乎成了家常便饭。学生作业繁重,经常到10点多才能睡觉,每天早上困倦,不想起床。白天上课没精打采,瞌睡绵绵。殊不知,长期以往的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思维,使得学习效率下降,影响学生正常身体发育,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各种疾病。

2.5.2接触电子设备时间长,运动时间短。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手机、电脑等信息化工具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7月底,我国手机拥有量达到1.206亿户,超过美国最新统计的1.201亿户,位居世界第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学生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自然就会增多。再加上现在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巨大,学生自制能力也差,更没有时间去运动了。有一部分学生整日整夜沉迷在“电子鸦片”―‘魔兽’‘传奇’‘CS’之类的电子游戏和网络中无法自拔,这些行为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缺乏锻炼时间。

总之,学生体质问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大环境的影响下,青少年的体质日渐下降。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将会成为我们社会发展的潜在危机,如何提升青少年体质,迫在眉睫,成为全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单位:沿河县官舟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体育;课堂;效率;提高;课改

体育教师或许有一种同感:一节课下来教师喉咙痛、嗓子哑,可学生却像一群鸭子满操场乱串,在上体育课时如何使教师上得轻松而学生又能受益匪浅呢?当务之急是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明确每节课要干什么,要教会学生什么,不能心里没有一本帐,不能想到上什么就上什么,要求体育课真正成为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过程。

一、课前充分预设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如果调节不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导致整节课的失败,那么如何调节课堂突发事件,由被动为主动,由不利为有利呢?实践证明,用弹性预设促进生成是解决上述疑难的好办法。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余地。弹性预设指明教学达成的大方向,又显示高度的灵活性。我们预设教学目标,但只是基本的目标,预设目标可以在教学中修正。我们预设教学重点,但只是基本重点,预设重点可以在生成中调整。我们预设教学流程,但也只是基本流程,预设流程可以在实施中变化。可以修正、调整、变化的预设是弹性的预设,也只有这种弹性的预设才能促进生成,也只有这种生成才是朴素的、真实的、生动的,因而也才是有效的生成。例如,教学“蹲踞式跳远”,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半同学没有做到单脚起跳双脚落地。正当我一筹莫展时看见场地上有几个小水塘,一个灵感在我脑海里出现:何不尝试让他们用蹲踞式跳远的方法跳过水塘?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望,又能在无意识中把动作掌握牢固。这一环节是我备课过程中完全没有想到的,但是在课上却由于种种原因“生成”了。

二、课上注重方法

1.抓好纪律:儿童最大的特点是好动。因此,抓好课堂纪律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要想把体育课纪律维持好,就应该对平时好动的同学多加关注,可以把几个调皮的学生放在最前排,在老师的眼皮下他们会乖一点。一次体育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复习广播操,只有小A一个人晃来晃去,一会儿碰碰这个同学,一会儿打打那个同学,我随即制止他,并严厉批评他,可效果甚微。他甚至还带动边上几个同学和他一起捣乱。后来我想既然不能改变你,我就改变其他几个,找他们一一谈话。后来的几次课上,他想和其他几个讲话却无人问津,他也就作罢。

2.增强趣味:如果教师一味按常规来上课,没有一点新意,最终会使学生没有了“胃口”。 如教投掷小沙包一课时,可以在小沙包上缝上彩带,让学生在投掷小沙包时感觉到空中出现了道道彩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可激发学生的投掷兴趣。又如,教加速跑时,可以在胸前放一张报纸,让学生在跑时尽量不让报纸落地,这样可以使学生无形中加快跑的速度,又增加了趣味性。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不仅不觉得疲劳,而且还满足了低年级儿童不服输的心理特点。

3.创设语境:例如,在一次教研课上,我将篮球场比喻成山坡,告诉学生我们的土地正在沙漠化,教育学生每人在山坡上种一棵树,我们就为保护环境出了一份力,成为环保小卫士,这下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就高了。同时身体也得到了锻炼。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片里的人物、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黑猫警长抓小偷,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我是超人等。

4.教师参与:很多时候学生会说:“老师,我想和你比跑步,我想和你比跳远……”看得出来,学生喜欢老师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所以教师参与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具有诱惑力、感染力的次次演练,将给学生以情感的调动,培养学生想学、想练的意识,进而启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如果师生都进入角色,那么课堂效率不可能不高。

5.改变方式: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灌输、接受方式转变为多样化方式,广泛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创造和体验;重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后优化作业

1.课后作业的布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生动活泼的活动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情绪的作业,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满足。

篇10

    1.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1)具有广泛性。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之间的各种比赛对于学校及家庭附近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比赛,许多初中生也很感兴趣,表现为NBA、湖人、小牛,老虎伍兹……学生都是头头是道。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去。

    (2)具有更大的选择性。

    初中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球类、跳绳及某些田径项目等。

    (3)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初中生逐渐对一些动作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而是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知其所以然,从而学习体育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2.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根深蒂固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体育兴趣了。

    (2)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

    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而且男女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往往受情绪影响而对参加体育运动没有兴趣。再加上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想玩不会玩,可以说学生本身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想法。

    (3)教师因素。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于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就这样被泯灭了,师生公开对抗的情况屡见不鲜。

    3.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服从。

    (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气质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反而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早就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起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如果教师再适时地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就会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备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营造快乐氛围的前奏,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4)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在体操练习时,使学生建立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及动作完美所引起审美的情绪。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如各种球赛、艺术体操、健美比赛、开幕式、闭幕式等。同时,体育老师还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美学的兴趣爱好,从而既发挥教育功能,又发挥审美作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注意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要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允许学生个性发展和爱好的选择。凡是优秀的体育教师都善于利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和各种教法手段(对比法、比赛、游戏法等)来调节学生学习的情绪。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竞赛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提高学习热情,还是营造快乐氛围,竞赛性方式总是最有效的。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体育兴趣。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十字接力跑比赛、追逐跑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只要课中出现新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这种心理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兴趣。

    有比赛,有游戏就会有胜利和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6)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兴趣。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又有间接兴趣。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安排教材内容,让学生经过努力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广阔兴趣,克服片面发展的弊端。随着年级升高或对某些专项感兴趣,再逐渐引导学生培养对一定项目的中心兴趣。此外,提供必要的设备,方便学生锻炼,使其在体育课之外也有活动的机会,从而在直接进行的运动中培养对运动的浓厚而稳定的兴趣。要加强体育活动的安全保护,特别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尽量避免伤害事故。因为学生一旦对运动产生恐惧心理,就很难再培养出运动兴趣来了。

    (7)营造民主学习环境,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力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超越自我,超越某个群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8)运用榜样激励法来培养兴趣。

    利用本校及周围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而青少年又富有模仿性,爱效仿父母、师长,爱学习有威望的同学,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物,所以体育教师应善于发现、培养和宣传体育先进个人与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