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

篇1

1概述

1.1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分类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中,需要按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使城市的所有人员,都自觉的把各级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按照规定分类放置,如可以按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除尘脱硫、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除外)和不同的生活垃圾等不同的类别[2],进行分类处理,这样就可以使在城市生产生活中的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治理上发挥作用。使它们不能成为污染源,而成为城市的资源。

1.2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由于中国的环保工作起步较晚,环境污染问题还是近30年的重要工作,虽然也投入了很大力量,有了一些管理模式,但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发展还不成熟,尤其是中国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在一些高新技术和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发展优势。对于这些都是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中心任务。例如,在城市污水治理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些城市污水处理中,大多采取的模式是集污水处理工艺为一体,然后再选择利用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这些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就可以使这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种设备可以在城市环境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于污水量较大的需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和小区建筑物,非常实用的利用这种设备,来解决污水的处理问题;还有一些城市有一些分散的人群聚居地,在这些城市的居民聚居区,他们也会产生污水,也需要处理污水。虽然在工业废水处理上,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城市环境的污水处理产品的质量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这些成果的来源主要是中国的废水处理工艺得到发展,这使中国的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经常使用工艺新型的各种设备,尤其是这些设备在中国已经都能生产。这使中国在建污水处理厂,几乎可以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这对于污水处理具有很大优势[3]。在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方面,在中国的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手段,关于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方式,一般都采取卫生填埋法、焚烧法等不同的方式,也有将这些废弃物堆置于郊区,然后在上面覆土,再利用土地进行绿化,这样不仅可以处理废弃物,而且可以增置城市新的景点。但对于这些生活垃圾来讲,中国处理方式仍存在许多不足,在目前,仍然是利用填埋、堆肥与焚烧三种方式来处理固体污染物[4]。

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现状

2.1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模式就全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而言,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模式,基本上还没有走出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其中一种,是城市污染企业需要建设污染防治措施,这种措施是一种可以处理污染物处理设备,它可以来处置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产生的污染物,也有些单位运行本单位的环境治理设施,这样也可以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也就是企业自己负责城市环境的运营管理;另一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模式,是利用公共性的措施来治理污染的防治措施[5],这是一种需要依靠政府筹资,来建设城市环境管理系统,用这种方法来统筹解决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关于将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实施进入市场化模式,就是要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实施专业的、具备污染治理运营资质的企业,就需要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能够更好的实现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也能够更好的使污染物达标排放,提升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力度,并且有利于培育社会化,时至今日,这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模式,已经在中国的广州、深圳、东莞等经济较发达的地区[6]得到较好的发展,其他的一些城市中,这种模式只是在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较多的地区有较好的实施,显然,对中国来讲,要实施这种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模式,还需要做较大的努力。

2.2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认定情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认定有了较大发展,从1999年计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到2004年,中国施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这些政策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已经建立起一大部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运营机构。目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在中国有效期内的持证单位约2100家。几年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营在中国,尤其是江苏、上海、山东、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主要表现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稳定性有了大幅提高,大大提高了达标排放率;加快了工业污染集中处理(解决了中小企业的污染治理问题)、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等集中处理工程领域设施运营的市场化步伐;充分发挥集约化优势,规模化运营,降低了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培育了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运营人员水平。

2.3现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从中国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的发展情况看,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专业运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7],在这些城市中也得到较好的应用,但在中国还有许多地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还比较薄弱,亟待快步赶上去,才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2.3.1传统的“两种模式”的问题在中国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过程中,长期应用“两种模式”,来实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模式,都会在资金的使用上带来困难,对于这些困难,无论是排污单位建设污染防治措施,还是利用公共性措施来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都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因此,对于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的费用是较大的,这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政府来讲,压力都是很大的;同时还有在技术上、管理人员急需的困难,目前,在一些城市,环境管理工作人员不是专业性的工作人员,就容易出现他们的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很难使他们在工作中,达到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再加上中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长期以来,沿袭使用的“两种模式”,这些问题都使城市的污染防治运行难以与企业运行模式统一起来,这里主要存在着效益问题,对这种设施运行管理的单位或个人来说,如果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不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就会使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有些还可能出现亏损,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就很难见到实效,必须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才能保障城市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

2.3.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薄弱问题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以南京的环境污染治理为例,2012年南京在继续推进“雨污分流”、“一河一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一河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城市部分黑臭河道开展新技术治理。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集成的治理技术,启动实施内秦淮河北段、十字河等13条黑臭河道的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要把黑臭河道彻底治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请,因此,南京市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中已经得到发展,但在具备运营资质的单位中,还没有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的证书和经验,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企业在运营类别上只是临时资质证书,显然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能力薄弱问题不容忽视。

2.3.3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亟待提高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化起步较晚,在众多排污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把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交给专业公司运营的企业。例如,2012年南京太湖流域的高淳、漂水两县全年关停污染企业41家,完成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3家。但从全市来看,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亟待提高。

3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就可以解决“两种模式”弊端,在一些企业中,在观念上还没有认可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意义,这就使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进程缓慢,就难以形成城市环境治污的优势,这就不利于城市环境治污与社会管理的发展。

3.1环境污染治理要加强法制建设目前,中国开展了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工作,这种工作的开展,可以引导和推进环保服务的市场化,也可以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起到促进作用,在城市环境治污中,对运营单位实行城市环境治理与社会治理污染问题,这样就会对排污企业的环保工作产生动力,就会鼓励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发展。因此,在城市环境治污中,就需要加强法律层面的作用,尤其应加强对城市环境治污的立法调研,才能在城市环境的污染中,尽快建立具体和专门的法律制度,才能够利用法制的优势,来严格制定城市环保污染治理与社会的管理,才能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市场化提供法律保障。

3.2环境污染治理要建立激励政策在现行的政策体系中,扶持和鼓励环保与社会管理发展的政策还不完善,因此,应该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上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的治污能力,就会提高城市环境治污企业的积极性,就会使城市环境污染与社会管理服务尽快实现市场化。就可以使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得到良好的发挥,可以在经济上发挥规范城市环境污染的治污市场,才会使政府和治污行业制定合理的运营服务费用,通过治污企业形成竞争性的定价机制;才能使治污企业在税收上得到优势,就会有利于使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单位获得减免税制度。

3.3环境污染治理要采取双赢机制环境污染治理要采取双赢机制,应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投入,才能提高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的能力。使城市环境治污的市场空间得到扩展,才能使城市环境治理采用双赢机制,使其得到健康发展,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平衡双方的利益,才能使城市环境治污企业在优化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空间,既有利于用户,又发展了自己。才会使城市环境治污企业的运营市场,得到认可,才可以实现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排污企业的双赢局面。

4结语

篇2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为了保护环境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自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而形成了不同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中国的城市环境治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组织和市民的作用,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切实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从而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环境 治理 模式 启示

2013年1月份以来,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国际的热烈关注。城市雾霾污染的大面积出现要求中国的城市发展警惕“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弊端。本文分析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历史背景和不同治理模式,并提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建议,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背景

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一方面,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工业急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另一方面,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在20世纪上半叶,英国、美国和德国等国的城市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当时,英国的首都伦敦和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芝加哥的煤烟污染比较严重。同时,公害事故日益增多,公害病患者和死亡人数扩大。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城市环境污染还处于初发阶段,污染源相对较少,集中在煤炭、石油和化工,污染范围不是非常广泛,污染局限在部分城市和地区,这一时期的城市环境治理还未普遍受到重视(梅雪芹,2000)。

“伦敦烟雾事件”的爆发说明城市环境治理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程度。当时,伦敦工厂产生的废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伦敦一年中雾霾天气平均多达几十天,长期的城市环境污染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由于多年的工业污染,又由于伦敦居民在冬季使用燃煤采暖,导致大量粉尘、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在城市上空飘浮,能见度极低,伦敦市民呼吸困难、眼睛酸痛,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高发,从12月5日到8日,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多人。支气管炎、结核病、流行性感冒等与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并引发大量居民死亡。“伦敦烟雾事件”使英国意识到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城市环境治理。经过多年来的努力,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加强城市环境治理,积累了很多有效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环境治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及内容

发达国家的城市环境治理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方位的影响。基于不同国家和不同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各自的传统,发达国家的城市环境治理形成了三种模式。

(一)政府主导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模式重视传统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各级政府及其职能机构通过制定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采取一定的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方式,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该模式中政府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行动主体,模式运作的方式是由上至下,具有行政集权和政府主导的特色。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模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政府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强势影响力,并具有主导地位。与环境治理有关的市场主体的生产运作、农民的生产活动、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相关活动都受到政府的管理和监督,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政府不仅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者、动员者、促进者,还是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者、主要监督者和仲裁者。这种具有垄断性和一方独大的角色使得政府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权限很大,很多不该管的事务也一并管理。第三,治理工具上以行政手段为主,以经济手段为辅。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垂直性,政府制定城市环境治理的法律、法令、条例、决议、命令、规章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相关部门进行环境的检测、检查和监督工作。

(二)市场主导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市场主导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重视发挥经济手段和市场主体的作用,通过市场化机制来筹集城市环境治理所需的资金,引导和激励企业、社会个体参与城市环境治理。一方面,市场可以弥补城市环境治理所需的资金不足问题,有利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加大处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力度;另一方面,市场机制可以利用其对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等信息的快速反应和灵活处理的优势进行城市环境的资本投入、运营和效益管理。城市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机制的措施包括:收取产品税、资源税、污染税、原料税、排污费、使用费、补偿费等;提供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环境基金,建立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实行押金—退款制度;污染许可证和资源配额的交易等(陈海秋,2010)。从形式上来分析,市场化治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建设—运营—移交、政企合资、合同委托、社区自助、TOT等多种形式。这些不同形式中,市场主体都有不同程度的资本融入或管理参与,重在发挥私营部门的优势,减少政府的微观管理,避免政府失灵的出现,同时又可以保证企业的利润,分担风险,减轻政府负担和社会负担,从而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多方共赢。以建设—运营—转让的形式为例,政府通过合同授予私营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以私人资本参与城市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通过向使用者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回收资本投入赚取利润;待特许权期限结束时,城市的基础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其运作过程包括建设(Build)、经营(Operate)、转让(Transfer)三个环节。

(三)多元主体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

相对于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该模式中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存在多个机制,致力于建立多主体投入、多形式经营的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发挥着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种治理主体依据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调控城市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们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行为,以维护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邓集文,2012)。多元主体的城市环境治理模式中,政府充当其“元治理”的角色,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令、条例、决议、规章制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相关的职能部门承担环境的检测、检查和监督职能,维护良好的政策环境,投资成本较大的与环境治理有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因经济外部效应产生的环境污染而受害的群体利益,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补偿。企业协会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通过和政府、社会的互动,及时就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沟通,积极寻求降低和遏制城市环境污染的对策。第三部门由于其成员遍布各个领域,且深入基层,获取信息快捷、全面、真实,发挥着政府和企业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西方模式对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启示

(一)完善法治和政府战略引导

完善法治对于中国城市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包括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两个层面,二者不可或缺。一方面,在城市环境治理上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法律、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形成一套完备的系统。环境保护的法律要增加专项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事务性、针对性。另一方面,城市环境治理需要培养市民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外在的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要内化为政府官员和市民个体“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观、行为原则和社会精神意识,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经济增长不能以环境恶化为代价的理念。

政府战略引导主要体现在城市环境的治理要加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市民追求的生活是精神、物质、文化的全方位、有品味的生活,而非仅仅是物质的生活。生态效益是形成经济效益的客观自然条件,经济效益是形成生态效益的物质基础。经济效益是市场机制的目标导向,服从于经济人假设,是经济主体追求个人利益的理性选择,但是也具有负面的经济外部性。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创造持久的经济效益。

(二)完善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指标设置要涵盖多个方面,既要科学,又要合理、可行,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化的操作,要兼顾环境质量、污染防治和城市建设三个方面。完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政府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促进城市环境治理层次的提升。

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的设计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顶层设计和实践的操作性紧密结合。指标体系的顶层设计需要规划城市环境治理的长期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同时,城市环境治理的具体政策设计应以战略目标为指导,具有操作性,保证相关的政策在基层得到顺利执行。第二,系统性和协作性紧密结合。城市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设计要使得各部分的指标相互联系,互相配合,发挥整体。指标设计遵循协作性原则,有利于使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更加规范,有助于城市环境治理的开展。第三,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同时,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要植根于中国现有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瓶颈问题所在,针对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四,正强化和负强化紧密结合。正强化是指对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环境污染的行为实行奖励,激发优化城市环境治理的行为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实现城市环境治理的正面效果和良性循环。负强化是指对与城市环境治理目标相违背的短期行为、污染环境和破坏自然生态的实行罚款、停止营业、法律追究等手段。

(三)积极发挥第三部门组织和社会公众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第三部门组织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发挥着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政府由过去的全能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转变,公民社会也在发育过程之中,大量的第三部门组织得以产生和发展,积极关注城市治理生态危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为了发挥第三部门组织和社会公众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政府要创造有利于环境保护组织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为环保组织提供政策支持,积极采取其提出的合理建议,配合其保护城市的行动,为其提供一定的基金支持,使其成为连接政府、企业与社会间的桥梁与纽带,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其次,环境保护组织要加强自身的建设,要处理好和政府的合作关系,规范自身的管理和组织活动,提高组织人员的素质,严格进行组织的财务管理,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社会的环保参与,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改进市民的环保行为,开展环境维权和法律援助,参与政府环保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再次,第三部门组织要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当前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污染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环保组织要面对新形势与时俱进,探索第三部门组织、政府、市场、社会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多方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世界历史,2000(6)

2.陈海秋.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创新研究.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2)

3.邓集文.试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兴起.东南学术,2012(3)

篇3

[关键词]城市 环境管理 浅析

中图分类号:P2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16-01

城市是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产物,近代的城市才具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城市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对城市的环境进行合理的管理和保护。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极为突出、城市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群众对于环境改善极为迫切。在2013年初,席卷大半个中国东部的雾霾让人们感觉到城市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它的迫切性。所以,面对当前城市环境的局势,我们要找到其原因的所在,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找到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是我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1 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

首先是建设目标有疏忽,管理制度不合理。当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进入行政决策层面时,因为政治上的因素的影响,所以缺乏整体规划。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环境管理机关众多,各部门种类繁杂,相互重叠,又相互之间牵扯,缺乏统一的团队指挥。其次是资源运用扭曲与投入不足,行政协调困难与展望不足。主要表现在城市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的处理这个方面上,它是需要大量的行政资源投入及高品质的环保行政人员参与。然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公共事务经费中用于环境保护的费用少之又少。这样就造成了城市环境管理很难细致的展开,缺少长远的计划。最后是环境意识与法律观念淡薄。在目前的中国,法律观念在环境领域还没有彻底的普及,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少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统筹考虑、综合决策,急功近利等思想意识还较为普遍。

2 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2.1 城市经济发展不以破坏城市生态平衡为代价

城市是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各成份联系密切并相互影响,任一生态因子的破坏或消失将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所以,城市经济发展作为其内在的一分子,相应地也将遵循生态系统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具体措施有:实现从经济理性到生态理性的发展理念转变;大力发展城市循环经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倡导绿色GDP。

2.2 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中最为明显的部分,通过各类有形建筑、设施、结构布局等可直接看见的外在安排展现城市发展的历程。在某种程度上,城市建设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幸福指数,现代的、时尚的、先进的城市建设预示着该城市有着强劲的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景。但是,城市建设如城市经济发展投入一样需要一个度,盲目过度的发展城市建设必然牵制该城市的长远发展,犹如拔苗助长,最终损害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地方政府在进行大范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必须兼顾城市经济投资力度和环境的承受能力。一方面,应当确保城市建设投资在城市投资中的一定比例,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保证城市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必须合理配置城市建设投资的比重,不仅使城市产业投资跟上城市建设投资的步伐,为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而且确保各项建设投资在城市自然环境可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如确保城市公共投资的适度、合理;积极合理地引导城市商业建设。

3 加强城市环境管理的措施

3.1 从环保宣传方面入手,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

第一个方面就是从学生入手,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从课堂抓起。第二点是充分利用媒体,加强环保宣传。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便捷传播途径和广泛影响力,在电视、广播、网络等的广告中增加环保公益广告,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第三个方面是举行各式各样的的环保教育活动,可以对社会的环保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使得环保教育深入人心,促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局面。

3.2 对于培养良好公共道德的探讨

良好的社会道德是环保教育、实施的基础。所以要积极的推动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一切要从公众的利益出发,关心城市的建设发展,热爱城市中动物植物。要崇尚“绿色世界”,积极投身城市环境保护活动。要积极参加城市“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要模范遵守市民道德规范,要“与人为善,与邻位善”,要积极搞好城市的卫生,从小处入手,维护市容市貌,要严格遵守《环保法》,同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3.3 对于发展环境保护学术队伍,推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探讨

如何能保护好环境,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靠政府,二靠科学。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但是也与控制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科学技术落后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建设一支由环境保护专家、学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学术队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有重点地开展城市环境管理科学研究工作。

3.4 对于健全法制,依法管理,环境执法力度的探讨

推行环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治理为主的环境政策,针对业己存在的环境污染进行单项治理;其次是“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最后是迫求环境舒适性,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协调统一的环境政策。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及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要积极的发展居民在环境保护这方面的作用,鼓励他们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违法现象的监督,鼓励他们与此行为作坚决斗争。

3.5 对于加大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探讨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距离目标仍然有着一定得距离,因此必须本着“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投入占本地区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相应的融资政策和考核检查制度。

3.6 对于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的探讨

环境监测是控制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效的对环境污染破坏做出预警,所以我们要建立和改进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监测中心和环境监测机构,形成统一的环境监测网络,全面监测水质、大气、土地等等方面,如水质监测站、汽车废气测定站。

4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城市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广泛的来讲,城市也是属于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环境的好坏、保护程度和管理方式都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管理需要公众参与的呼声日益增高。因此,只有确实发挥公众参与的功能与效益,才能提高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管理的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声环境 城市规划 法规 交通主干道

我国的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指引下不断取得日益辉煌的成就,城市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建设发展的阶段,城市中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立交桥、高架路、轻轨四通八达、各类商品住宅楼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但是各类汽车拥挤的城市道路交通,不断膨涨的城市人口,建设工地四处开花的背后带来了更多更大范围的噪声污染。城市的声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1.我国城市声环境污染的现状

1.1噪声源的构成

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声源结构为交通噪声占23.5%;工业噪声占10.7%;施工噪声占3.5%;社会生活噪声占51.6%;其它噪声占10.7%。社会生活噪声所占比例最大,是影响范围最广的噪声源,其次是交通噪声。

1.2环境噪声声源强度

各类噪声源的平均等效A声级为:交通噪声57.9dB(A);工业噪声55.3 dB(A);施工噪声55.6 dB(A);社会生活噪声53.5dB(A);其他噪声53.0 dB(A)。这说明我国声环境受道路交通影响最大。[1]图1为 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各级别所占比例

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超标情况

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城市车流量的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日趋严重。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统计的资料表明,在很多城市中的区域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的标准很多;特殊住宅区超标为56.2%~100%,居民文教区超标为16.6%~100%,交通干线两侧标为7.5%~75%。道路交通噪声由于强度高,影响范围广已成为干扰人居环境的一大公害。[2]

图2为不同交通工具的噪声强度和某城市某一天24小时交通噪声的变化情况

2 城市居民对环境噪声污染的反映

环境噪声的污染是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投诉的主要热点,从北京、福州、深圳等城市住宅小区居民环境污染投诉量中噪声污染投诉占环境污染总投诉量的50%以上,北京、福州都已将噪声污染投诉列为当地市人大会议的提案来讨论解决。

在北京,认为自己受到噪声干扰的市民不在少数。据北京市环保局初步调查,目前北京市有超过100百万市民在日夜忍受着交通方面带来的噪声污染。市民对噪声投诉增多表明我国的城市居民已经摆脱了对声污染习焉不察的状况,越来越不愿意容忍身边的各种噪声。北京市的居民有的干脆在修建环路边上打出“要休息、要安静”的大幅标语。安静,开始成为城市居民的一个幸福指数。反噪声,是北京市提升现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3]。

3 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不重视城市的环境保护只重视城市的经济建设。在城市建设项目上往往只重视对大气、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而对噪声污染治理不重视。资金安排上准备不足,欠账较多。比如我国许多城市中的铁路进站道、立交桥、高架路、轻轨和城市交通主干道两侧周围的市民居住楼、医院、学校、幼儿园沿线没有建声屏障墙,更谈不上给这些饱受噪声危害的居民楼安装隔声窗、隔声门。对航空噪声的污染问题更是束手无策。

3.2噪声治理措施单一,技术含量较低。由于在建设立项、环境评价时资金严重不足,没有应对环境噪声的防护治理措施。有的只是简单的防护治理根本不起作用。

3.3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严,宣传的广度、深度、范围不够,处罚力度不重。造成噪声污染问题欲演欲烈,屡禁不止。老百姓反映强烈,投诉量剧增。

3.4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上没有与城市声环境保护规划同步进行。城市建设规划部门不重视声环境保护,普遍存在先建设后治理。比如城市交通主干道的两侧不适合建居民住宅楼,高架路、轻轨交通不能横穿城市中心地带而事实上许多城市依然按老一套建设,缺乏有效的防护控制措施。

3.5居住小区低频噪声污染严重。由于居民小区内的水泵、变压器、中央空调、电梯、大楼地下室的进、排风机产生的低频噪声和振动对居民的睡眠、身体健康危害较大。而国家技术监督局目前没有针对低频噪声制定环境噪声标准和测量方法,环保部门、建筑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商也没有相应的治理防护措施,居民普遍反映强烈。

3.6对城市环境噪声预测工作开展研究甚少,没有掌握城市环境噪声的变化规律。

4 对城市声环境保护的建议

4.1应限制发展城市私人小汽车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交通安宁最有效的措施是:市中心区限制停车,欧洲国家甚至改变建筑法规对停车空间以取消或设上限的方式处理;车行区间限制,限制住宅区与商业区的道路交通行驶速度,以避免不必要或不需要的车辆进入该地区;公共交通优先,如欧洲许多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重新设计与安排,优先考虑公交道路、自行车道、人行空间,如中心城市或商业区,在某些时段或一般时间只准行人和公交进入等。而我国很多城市正在大规模地增设停车库,为汽车畅通无阻增设立交桥、高架路,这样加大了噪声污染,浪费了土地资源[3]。

4.2市中心区应少建或不建高架路桥

建高架路是我国大中城市交通规划落后的最典型的现象。居民称高架桥是“噪声桥”,高架路是“噪声路”。许多大中城市的高架路桥离居民的住宅不足10米,就是安了隔声屏也达不到区域环境噪声的标准限值。高架路桥只能解决部分车辆的交通畅通问题,它与城市的环境空间不协调。特别是对一些有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的城市是个破坏,容易导致城市功能退化。高架路桥只对汽车通行有利对行人和公共交通不便。巴黎是世界名都,但市中心区内没有一座立交桥,更没有高架桥;柏林是欧洲交通枢纽之一也没有一座高架桥[4]。同性质的居民团体工作区与生活区分离也是城市交通规划落后的一种表现。比如各大中城市正在互相攀比的大学城规划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居住地与新校区地距离,造成许多城市的大学教师每天乘汽车长距离的来回奔波增加了交通成本,浪费了时间增加了噪声污染。

4.3要控制大中城市建筑规划的密度

合理的城市建设与规划,对未来的城市噪声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建设规划可以从城市人口控制、土地合理使用、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域的划分以及建筑物布局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而声环境的规划侧重于:功能区划分明确、布局合理,交通干线的分布和功能区与此相适应[5]。而我国城市建筑规划的误区就是在大中城市过度发展高层建筑,特别突出的反映在高层建筑的规划布局方面,密度大又分布在交通主干道两侧。事实证明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由于建了高层建筑,交通噪声不能很快扩散反而在高楼之间不断的反射回荡声级更高。因此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环境噪声都大大的超过国家颁布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昼间LAeq限值≤70dB、夜间LAeq限值≤55dB的要求。随着机动车辆的剧增,交通噪声超标将日趋严重。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噪声超标会影响所在区域的功能区的噪声超标。

4.4应大力发展公共绿色交通,发展地下铁路交通

国外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在法律制度上规定优先保证公共交通,政府给予大量的财政补贴。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的车辆应保持低噪声,尾气低排放或零排放。但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公交车辆车况较差,噪声、尾气排放非但不达标反而污染严重。往往是承保给私人运营,公交车辆保养差,超期服役所造成的,福州市部分公交车辆的状况就是一个较典型的例子。此外应严格规定时段限制私人小汽车进入城市繁华地段。城市交通主干道上要划出公共交通专用道,保障公交优先。发展地下铁路交通,城市地铁由于在地下行驶,大部分噪声不会传到地面上,这样就保证了大片居住区居民生活休息的声环境质量。

4.5要重视和加强城市环境噪声的预测预报工作

城市环境噪声的预测预报工作是噪声控制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城市多点的大量连续自动监测的噪声数据通过标准的噪声预测模型来评价和预测城市环境噪声的变化趋势。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对城市环境噪声的预测研究工作还是很少很肤浅的,监测的频次低,数据代表性差,城市环境噪声的监测手段和设备与发达国家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国外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从仪器和布点方面而言可以说已经较为成熟,目前的研究热门和发展方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加深入的进行环境噪声预测,为环境噪声管理、治理、控制和规划提供依据;二是加强噪声信息的实验室分析研究,着重进行噪声信息频率成分、时间特性、空间分布、噪声信息的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三是完善噪声的全自动监测,增加监测时段,提高监测数据的时间代表性和空间代表性。[6]

开展环境噪声的预测预报工作首先要在我国各主要城市机场航空噪声、火车站铁路噪声、城市主干道交通噪声和所有国控环境噪声监测网络、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全部实现自动连续监测,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实现自动采样,数据处理实现计算机化。从而逐步发展实现我国城市环境噪声自动采样,城市功能区噪声和城市主要交通噪声的监测全部是自动连续监测,数据处理实现计算机化。有了大量多点位的连续多年的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数据,才能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预报工作,才能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治理、控制和规划提供依据。

4.6加强城市声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

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若没有一个依靠行之有效的整体措施来控制噪声,那噪声问题就会发展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对城市声环境噪声的控制有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行政管理措施;二是控制噪声的防治技术措施。对噪声污染的防治,特别是环境噪声污染源的管理,对防治噪声污染至关重要。行政管理措施主要是依靠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的法令、法规来控制和防治噪声污染。各有关城市政府部门还应针对自己城市环境噪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颁布有关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定。从国外一些治理城市环境噪声的成功经验看,噪声治理最终要靠依法解决。对噪声污染,要在法律上规定严格的控制措施,有关部门要依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惩治;有可能制造噪声污染的单位,更要依法预防和治理。

参考文献

[1]刘砚华,曹 勤,高小晋.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分析.中国环境监测.2005,21(3):6-9

[2].谢 洁,刘晓帆.控制居住区交通噪声的建筑措施.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2):2-5

[3]郭亚飞.北京“安静”程度影响幸福指数.人民日报.2005年2月25日第10版

[4]卓刚.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缺失和补救措施.城市问题.2005,(2):54-56

篇5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human life and economy anised.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planning and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its rapid and sound development is related closely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ity planning a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city plann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123-02

0 引言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它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

近年来,由于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环境和经济并没有向良性方向发展,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1 城市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多,而伴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各城市也在不断的加强建设和升级。

在城市现代化的步伐中,城市环境污染也在不断蔓延,从而产生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同时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但在目前社会发展中,我国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部门在城市建设中对于环境的认识和管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比较欠缺,从而导致在城市建设中对于整体规划的环境保护认识较少,引起了较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导致环境恶化。

2 城市规划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数量急剧上升,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出现后,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中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2.1 环保意识差

在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领导层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经济上,严重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环境日益恶化,不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同时还影响到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未将环境成本考虑在内,致使城市陷入环境危机中。并且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强,在城市中污染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

2.2 水体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没有经过妥善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在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大约有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1]。在我国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对河流的治理和规划措施是当前的主要规划和控制措施。

2.3 大气污染严重

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主要依靠工业,工业的快速发展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城市的空气和水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产生的大量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与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城市居民在家庭生活中产生的能源消耗,使用的喷雾剂等产生的废气,也不同程度的对空气造成污染;在房地产开发、市政工程中,土建工程的施工也产生了大量的尘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4 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产生的污染,这些废弃物大多是由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废弃物造成的。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大多是露天堆积,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之中[2]。如果这些固体废弃物不及时进行收集处理,会引起大气、水体、土壤等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最终对人类身体造成严重的威胁与影响。

2.5 噪声污染普遍存在

噪声污染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已经成为城市主要污染。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日益严重,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噪音污染主要可以分为高强度污染和低强度污染两种。一般来说低强度污染是对人体身心健康不会造成影响,而高强度的噪声污染能够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比如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

3 针对环境问题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开始运用科学的理念指导城市建设。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按照“五个统筹”以及环境保护所采用的“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通过对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研究,我们认为,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应主要采用以下几方面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1 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做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首先要做好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尤其是认真收集详细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它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水文、气象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检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分等。

同时编制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并且在编制城市规划时要注重区域化和整体化,把城市性质、环境、人口、城市规模及布局进行综合协调考虑[3]。

3.2 坚持以人为本,使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要全面体现人民意愿,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比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把最终落脚点放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积极创建宜居的民居环境,注重发展特色的地方文化,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加强基础设施规划,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同时,要致力于生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中要节约保护水资源,提升环保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生态城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

3.3 根据城市性质和发展阶段,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存在一定的压力,不同的产业结构相对应的环境压力也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比较大,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的潜在压力相对较小,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环境保护的难易程度,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势在必行的。

3.4 加强科学管理,及时治理环境污染

在目前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发展趋势,根据气体最大排放限度、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和排放标准,制定相应的排放规划;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加强对污水的治理;扩大城市绿化面积,选择耐污性好的树木品种,有效达到植物净化;对于固体废弃物等城市垃圾,要尽可能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并且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

3.5 提升居民素质

培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普及相关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使人们形成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人人有责的认识,并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

4 结束语

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环境质量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环境质量对一个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会影响该城市招商引资的能力,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以人为本,进行科学管理,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洁等.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科技资讯,2006.

[2]张佳丽.环境容载力分析方法与指标体系应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为例[D].2008,06.

[3]汪亮等.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李有,吴迪.对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的简要论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5]宋云龙.浅析城市环境及生态型园林城市的规划[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

[6]范先明.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

[7]孙亚铃.浅谈如何加强对城市环境及生态园林的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6).

[8]王剑男.浅谈如何加强对城市环境及生态园林的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

篇6

关键词:环境噪声;声环境;降噪设计;交通设施;控制策略;城市环境评价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3-0094-0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车流量在城镇主要交通路线明显增加,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同时居住区噪声污染问题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城市噪声主要表现在交通噪声、建筑噪声、工厂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噪声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城市环境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历来非常重视环境的污染治理问题,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部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的污染问题,于2010年了《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加快城市设施合理规划,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 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的,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目前,中国主要城市声环境设计中,对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的依据主要为《声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规定:凡是在人们学习工作以及休息时“不需要的不受欢迎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噪声是我国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之一,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

1.1 道路交通噪声

城市环境噪声的30%以上来自道路交通噪声。它是指机动车辆如飞机、火车、汽车在市内交通干线上飞行和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这些噪声源影响面非常广泛,噪声的等效A声级可达65~75dB,在汽车较多的地方可达80dB以上。随着城市交通干线的发展以及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汽车噪声的主要来源是排气和进气系统、冷却风扇、发动机等运转时所产生的噪声和刹车及车轮滚动时所形成的噪声。飞机噪声的主要来源是起飞和降落时的噪声,而火车噪声的主要来源是鸣笛或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其主要发生在城市铁路沿线周围,对铁路两侧居民的干扰较为严重,尤其在夜间使人难以睡眠和休息。交通与生活噪声干扰面较广,并具有流动性,随着时间的起伏发生变化,瞬间就会提升,瞬间也可能消失。

1.2 工业生产噪声

工业生产噪声来自生产和施工过程由于撞击摩擦、机械振动和搬运等产生的声音。工业噪声在25~120dB之间,且波动幅度较大,如:锅炉排气放空时的噪声,发电厂、钢铁厂等大型工厂的排气放空噪声,约占我国城市噪声源的27%。工业生产噪声持续时间较长,噪声类型复杂,直接影响到工厂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1.3 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主要在城市内建筑施工现场如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运料车等在施工生产时所产生的噪声。有些施工现场紧邻居民小区,因为建筑施工多为露天作业,噪声传播范围广,干扰了居民的正常学习生活。建筑施工虽然是暂时性的,一两年即可完工,但对于整个城市环境的污染是经常性的。

1.4 生活噪声

生活噪声主要产生在繁华的人口密度高的城区,包括家用电器使用、文娱宣传活动、鞭炮鸣放等所产生的噪声。虽然噪声产生的声级不高,但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一些文体宣传、商业推广、酒店开业等活动使用的扩声设备,随着活动的

产生变化,对城市居民造成的环境污染就更为严重。

2 城市环境噪声的特点和对居民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一种物理性污染,其特点为具有突发性和即时性。当声源停止振动时,噪声不会在环境中造成污染的积累,而是立即消失,不利于掌握其噪声发生的规律;噪声污染对人生理、心理上的影响虽然是缓慢的、间接的、非致命的,但其长久的危害不可低估;噪声污染具有多发性和局部性,在环境中,因噪声声源分布广泛多变,集中治理有一定难度。

噪声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及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会使人出现记忆力下降、浑身无力、头痛头晕、失眠、耳聋、精神压抑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心脏病、高血压、内分泌紊乱等。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的调查报告,北京市区的平均噪声达到75dB,道路两旁的居民区、学校、办公楼因噪声干扰而难以工作和休息。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噪声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因此声环境污染的治理是急迫而必要的。

3 城市环境噪声的治理及控制对策

3.1 通过合理设置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加强交通管理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合理设置城市交通设备、道路设施,尤其是交通主干线上通过合理设置和完善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隔离设施,减少机非混行,从而减少由于车辆频繁停车、加速、制动等所产生的噪声。另外,可以实行最佳通过时间的交通信号控制,尽量减少平面交叉路口,减少机动车的起动加速频率,以保证车辆尽量匀速行驶,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通过采取限行措施,控制城市交通干线车流密度或在大中城市通过建设立交桥等城市环线道路,对居民区、学校、医院附近一些大中型载重车辆进行分时段限行驶,疏通车流密度,减少穿越市中心的车辆数量,来减轻交通噪声对居住区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加快环城公路以及立交桥的建设,合理规划道路交通设施。还可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工具,提倡以骑自行车或步行代替汽车,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绿色环保意识,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3.2 通过合理的降噪设计,尽量减少噪声源

城市交通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公共汽车及载重汽车等重型车辆,因此对重型车辆进行低噪声设计是有效降低噪声强度的方法之一。在对重型车辆进行低噪声设计时,应考虑排气消声器、发动机隔声器、传动件、冷却风扇和轮胎噪声等的控制措施,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阻尼隔震、消声等噪声控制技术,使整车噪声降低。另外还应设计和开发如磁浮式、电动式等各类型低噪声车辆。

3.3 控制城市噪声的传播途径

3.3.1 通过种植绿化带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在居住区周围或道路两侧种植树木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而且还有利于降低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据有关研究,当绿化带宽度大于10m时,可以有效降低交通噪声4~5dB。

3.3.2 在城市建筑声屏障。为了避免和减少噪声的传播和干扰,可以通过设置声屏障建筑物或利用沿街的建筑物作为声屏障,达到降噪的效果。也可在噪声较大的一侧采取声屏障建筑物“堵”的措施,在噪声传播途径中进行噪声隔离。

3.4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控制新的污染源出现

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城市建设合理布局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建设和规划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评估,是实现预防为主,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对城市建设工程进行优化的选择,可以控制新的污染源

出现。

4 结语

宁静舒适、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是我们追求的美好境界。居住区声环境的好坏与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紧密相关,而居住区声环境质量的评价除了应用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外,还要考虑居民的主观感受,进行全方位的环境评估,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1993)[S].

[2] 李耀中.噪声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会.http://.cn.2011-08-03.

篇7

农业生产及畜牧业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过度使用农药:目前,我国还是世界上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据统计全国农药年用量为80万至100万t。大量使用农药对土壤、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过度而不科学的使用化学肥料会带来土地的盐碱化加重:二是劳动力转移使部分土地荒废,降低了土壤的生产能力、耕地数量减少、水土流失等:三是畜牧业大量使用有机产品造成污染,如家禽饲养不卫生而产生的空气污染、圈养牧业粪便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渔业饲料使用不当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等。

近年来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重视程度高、易人为的改善和治理、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发展。但农村环境却每况愈下,因为农村范围广,不宜集中管理和监督,部分工业生产转移到农村,造成污染物排放不规范、污染治理不重视、地方政府重拉动经济轻环境保护。城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农村环境却遭受着更大的威胁。这种工业的污染对于农村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对比城市污染虽然受害人群减少,但长期以往对于中国的整体生态环境必然造成重大的灾难。

二、法律保护之不足

(一)《环境保护法》滞后

《环境保护法》仍然是1989年颁布实施的,距今己经有二十余年,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环境保护法》与现代社会脱节,限制和阻碍农村环境的保护。如第七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由此造成了直接负责农村事物的乡镇基层组织没有环境保护工作的主体资格,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名无实《环境保护法》的以经济发展为主,兼顾环境保护的立法目的也存在滞后性。

(二)执法困难

实际工作中,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困难重重。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1、农村环境污染地域广、污染后难以发现长期积累,县级环保部门人员设备落后,人员不足。2、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分别负责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和农村村镇环境保护工作。但实践履行监管治理职权困难重重。3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有乡镇政府保护环境的义务,没有监督和处罚的职权,不利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实施。

(三)救济途径不畅

目前农村法律救济的阻碍主要表现在:1、环境法律责任不明确,法律救济途径不畅通。2、守法、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3、环境纠纷解决法制和法律责任的规定少。4、公益诉讼实际案例少,提起主体不主动。面对当前农村环境纠纷日益复杂,环境矛盾情况逐渐严重的情况,显然法律救济途径是缓解争议、解决纠纷的重要疏通途径。

三、农村环保之建议

(一)立法的修改与完善

鉴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各个区域情况各异,为保证环境立法能够得到有效的实行,首先,应根据不同地域的环境状况和地理情况广泛调查听证,增加公众的参与程度。其次,应规定地方乡镇政府机关环境监督和管理的职权,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整体工作,提高积极性,防止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和破环。同时,应给予农民更广泛的知情权,加强宣传、学习,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内容。

(二)加强法律的执行

执法中建议1、乡镇组织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原则。2、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加大的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3、加强环境部门强制执行权,增加环境法制的权威性。授权乡镇组织监督和检查农村环境问题,跟踪和处理简单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权利,同时保留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的裁决、批准权:建立财政奖励机制,增加乡镇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篇8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064(2015)06-004-02

作者简介:洪瑛(1978~),女,广东潮州人,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环境保护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保护信息系统。从事工作:信息技术、科研、环境影响评价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改革迫在眉睫。目前,比较简单的城市环境保护模式已经无法解决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需要组建包含智能工作系统、信息管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以及环境检测系统的城市环境保护体系,以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政府也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实施有效措施,为城市环境保护提供法律法规、财政投入以及专业环保人员等保障。同时根据具体的情况,注重与人民群众的交流,满足人们对环境清洁的需求,保障城市环境保护的工作顺利完成。

1系统构建要件

城市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是根据环境的具体情况,设立以网络为依托、收集信息为方法、找出解决方案为目的的科学系统。系统构建要件包括智能工作系统、信息管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以及环境检测系统等。

(1)智能工作系统。智能工作系统的组成包括信息系统、通信系统以及工作系统等,其应用目的在于提高环保单位工作效率。其内容为:①可以使环保单位的日常工作有序化,把所有的事情进行科学的安排。例如可以提示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等;②把工作使用的档案进行科学的归类。工作档案的书写、核实、统计以及收集都可以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运作,方便工作人员使用档案,使档案的作用发挥到最佳;③合理安排行政工作具体事项。向上级提供有效建议,对下级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行为进行处理,保证行政工作的合理化;④科学安排工作人员的常规事情。工作人员的请假、因公出差、上级的到访、实地考察、举行会议以及开展活动等,都可以详细记录,并进行科学的安排;⑤协助管理资料的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例如资料的检查、组合、分装、收集、出借以及保护等。有效管理资料,提高资料的安全度;⑥帮助工作人员完成各种信息传播事项。如使用网络进行重大消息的公布、发表各部门的考核消息、环保方面的消息以及目前国内外的重要消息等等,实现工作的智能化。

(2)信息管控系统。信息管控系统是工作人员在环保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基础系统,信息管控系统可以对所有的商品生产、道路修理、粮食种撞、市场交易、医疗活动、义务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假期出行等与环境有关的事项进行科学的监督控制[1]。其主要内容为:①根据环保项目的运行步骤,对所有影响城市卫生的事情进行严格的控制,促进环保项目顺利进行;②按照对城市基本情况的调查,对整个城市的地区划分、可用土地范围、可容纳人数、居民住房数量、城市绿化面积、居民用电量、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以及工厂废弃物的排放量进行控制;③根据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对城市实行的保护环境的措施进行分析,找出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治理的方法;④对城市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控,同时也要对导致环境污染的企业行为、人类活动进行控制。⑤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环境污染的数据,同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进行准确的分析,将分析结果上报上级,找出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

(3)网络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是以网络为基础,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的信息,提高人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2]。其构成包括:①及时政府出台的有关城市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让人民知晓如何维护环境,制止损害环境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保护环境的观念,促进环保项目顺利实施;②及时公布最新环保项目的进展,推行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或者推荐人们使用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生活用品,让人们携手将环境保护的措施落到实处;③公布环境调查的内容和结果,让人们了解城市环境的现状,认识城市环境的具体情况,知道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停止损害环境的行为,同时也可以让有关部门在环保方面进行改革,共同促进环境保护项目的顺利进行;④建立网上建议平台,提供人们关注环保的渠道。人们可以在平台上自由发言,提出对环保工作的建议、创造性的想法,进行环保举报,环保单位可以根据有关建议对环保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根据群众的举报,经查实,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进行处理,保持环保工作的规范性,完善环境保护工作。

(4)环境检测系统。环境检测系统融合了信息技术、地质学科以及测量技术等方面知识。其可以应用于地质勘探、水产、粮食、森林、道路、河流、通信以及边防等方面,使用范围十分宽广。可以有效地收集信息,并检测出环境存在的问题,帮助人们针对环境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促进环境保护项目的发展[3]。其主要内容为:①对环境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建立信息库进行管理、保存,同时也可以让需要的人进行阅读,为后期信息的使用提供便利,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②系统拥有完整的信息表述能力,表现为可以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视频、声音的等资料展现环境的情况,为找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素材,可以为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提供帮助;③系统可以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按照关键词或者时间进行快速查询想要的环境信息,同时也可以对信息进行合理归类,不仅方便人们对信息的快速查找,也可以将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促进环境环保的项目的顺利进行;④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得出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其方法是把所有的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集中,并录入计算机里。通过Excel、Word或者ppt的形式表现出来,方便人们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从而调整措施,促进保护环境工作的开展;⑤系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收集的信息。由于信息主要是关于地质、水源以及人口等方面的内容,因此需要系统对信息进行解读,然后以简单的文档、视频或者声音表现出现,使人们可以合理的使用信息,并将其融入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当中,使项目内容更加丰满;⑥系统可以将信息转换成地图,并在地图中输入大量的地理位置的信息,通过专业的地图指导,人们可以找到相应的内容,同时在查看地图时,也可以了解关于地质、水源以及人口等方面的现状,从而警醒人们要重视环境保护,使被污染的环境恢复回来;⑦系统具有专业的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对区域、人口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警醒分析,从而得出详细的分析结果,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网络模拟,帮助人们了解环境的具体情况,并找到环境保护的方法;⑧系统具有选择最优方案的作用,由于系统可以收集、统计、分析以及总结信息,因此也可以从得到的信息中生成关于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案,或者根据所得的信息,去判断所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给于有效的建议,找出最佳的方法。

2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举措,可以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自然环境的稳定程度。为了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水平,建议构建城市环保信息系统,激发全民投入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环境保护工作要按照具体情况和群众的要求来实施,并决定工作的方法和内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点在于提高人民对环保的关注程度,提高环保单位的工作效率,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环圭.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即将召开.环境科学动态,2015(09)

2刘建忠,张军,蔡中祥,等.城市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结构框架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

篇9

关键词:道路交通 环境保护 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蓬勃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业突破进展,道路交通的发展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比如噪声、震动、尾气等污染,土地、能源、水等资源的消耗,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道路交通和城市环境的相关概念入手,从大气、噪声和水等角度分析了道路交通对环境影响,并提出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1、道路交通和城市环境

道路交通一般指人或车辆沿着道路的移动,它由行人(含乘车人和驾驶人员)、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路(包括公路和城镇街道)三要素构成。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失望的对立面而存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城市环境的组成可分为自然环境成分和社会环境成分。城市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环境的形成在许多方面都必然受到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2、道路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交通系统对于维持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保证人民生活质量以及合理控制生态环境污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城市环境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主要制约因素是城市交通的发展前提。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交通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体现和保障,作为城市机能的重要构件,是体现城市活力的重要方面,城市交通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活动效率的高低。总之,道路交通的发展除了对城市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以外,还对城市环境具有消极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道路交通对城市大气的污染

道路交通对大气的污染是指交通运输中,车辆排出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都超过大气的自然净化能力和允许标准,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过程中所排放的NO、CO等都是污染的主要成分。道路大气污染具有广泛性、流动性和危害性特征。具体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含物(HC)、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硫、颗粒物、含铅化合物、CO2等等成份的危害。

2.2道路交通的噪声污染

除大气污染外,道路交通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对人也会产生很大危害。交通噪声与车流量、车型、车速、路况等有密切关系,它对人们的影响程度不仅与声强、频率有关,并且与其持续的时间和变化幅度有关。交通噪声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干扰居民、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常的环境声音是40dB,一般把40dB作为噪声的卫生标准。当声强超过此界限时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噪声的危害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损伤听力;②干扰睡眠;③干扰交谈、工作和思考。噪声还对人的心理和儿童的智力发育会产生不良生理影响。噪声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令人烦恼、易激动、甚至失去理智。交通噪声还会对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2.3道路交通对水和土壤资源的污染

施工污水一般来源于生石灰消解、机具洗涮、水泥混凝土构件养护等。同时,大量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作业机械机油的漏滴均可能对附近环境造成污染。此外,施工中浮泥及路面污染物因雨水冲入附近河流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汽车发动机排放的无机化合物(铝化合物)的细小颗粒,可以直接进入土壤,并通过道路附近的植物进入到食物链中。同时,路面上的有害物质可能从道路排水系统流入到地表、河流等,污染了地表和地下水,造成道路两旁饮用水的污染,影响了沿线人们生活和野生植物的数量变化。

3、促进道路交通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3.1严格控制道路交通大气污染

由于交通需求的激增,单纯从技术上很难根本解决道路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因此,应采取技术、政策法规和经济措施等多方面策略。首先要采用现代化交通管理技术。使用先进的交通控制手段和信息技术,行车线路引导,停车管理和信息,车流量管制,公共交通自动调控等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其次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限制汽车的无节制发展。采取行动鼓励共同乘用汽车,提供足够的私人小汽车的代用交通工具,大力扶植公共交通企业并加强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促使私人汽车交通转向公共交通系统。再次要控制机动车尾气。要改善燃油品质,采用清洁燃料,从源头上控制道路交通大气污染,采用先进的尾气排放标准,开发高效尾气净化催化剂,制造新型清洁汽车。最后要运用环境经济思想,利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保护。采用价格机制,税收政策可以在很多方面引导有益于社会的个人行为,合理征收汽车费、噪声污染费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从环境经济责任和经济措施入手,才能削减城市交通污染物的排放量,削减城市污染负荷。

3.2严格控制噪声源

首先要努力降低汽车自身噪声,对汽车噪声影响较大的行驶参数主要有发动机转速、变速器所处档位汽车行驶速度和负载等。其次要严格控制大中性载重货车进人城区主干道的时间和路线,合理地控制交通流量和机动车行驶速度,能有效降低交通噪声;改善路面状况,提高路面平整度,修筑降噪路面对于控制交通噪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最后要制定相关的控制法规及实行禁止在中心区鸣喇叭等措施,强制减少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此外,还要合理规划,优化道路系统,设置交通信号系统和导向标志有效引导机动车行驶,疏通交通流以控制传播途径噪声。

篇10

其实,在地球上没有绝对的废弃物。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循环利用。但是人类的介入,使这个循环出现了偏差,出现了不能循环的东西。比如早些年的发泡饭盒。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这样地球的资源就会被消耗完。那么,地球就危险了。保护的措施应该是尽量的接近地球的自我循环。预防应该是多做些“远视”,不要老是盯在经济目标上。应该从人文和自然的角度出发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