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发展目标
到2022年,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管理制度更趋完善,产业布局更趋完善,引领产业发展、经营管理、带农增收能力明显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产业带动、物业经济、光伏发电、入股分红的发展格局稳步形成。年度目标是:2020年,6个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39.35万元。
二、发展方式与实施计划
(一)发展农业主导产业。
1.投资县种羊公司1000万元,投入县扶贫开发公司与种羊繁育基地合作发展羊产业,扶持乡绿洲小城镇发展村集体经济,每年按照投入资金的8%,向村集体经济返回投资收益,获得投资收益80万元;
2.创办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投资1900万元,获得投资收益95万元,具体如下:维修改造县乡绿洲小区原有16栋养殖牛棚作为养羊场,改造原有16座日光温室作为养鸡场,购买种羊1000只,育肥羊6000只。5个新村共投入资金1700万修建羊场及附属设施,羊场及附属设施固定资产产权归5个新村所有,每个行政村占比20%。新村投入资金200万元修建鸡场及其附属设施,鸡场及其附属固定资产产权归新村所有。这两个项目建成运行后,预计年收入资金200万元,两个项目建成后按不低于5%收益。
(二)发展壮大物业经济。
1.出租绿洲小城镇商铺12间获得租金收入24万元;
2.出租果蔬保鲜、冷藏车获得租金收入12.1万元。
(三)运营光伏扶贫电站。
县城建公司运营光伏扶贫电站,按光伏扶贫电站资产确权比例分配发电收益,乡绿洲小城镇收益资金294.9万元。
(四)入股经营主体分红。
1.入股县扶贫公司32万元发展鸡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27.65万元;
2.入股生态牧业有限公司55万元发展羊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5.5万元;
3.入股农牧有限公司2万元发展牛产业,每年按10%分红收益0.2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能力建设。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经营管理意识,积极领办创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探索依靠自身力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路子,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严格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管理制度,落实重大经营事项报告制度,村“两委”班子要亲力亲为抓好经营管理,切实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二)盘活用好资金。用活用好村集体闲散资金,让闲钱散钱聚起来活起来,实现滚动发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半以上要用于经营性投入,持续扩大再生产,不断拓宽收入来源。鼓励村集体通过跨村、跨乡镇联合方式,聚拢盘活村集体闲散资金,形成规模效应,用于发展增收产业和物业经济。
篇2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必要性;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043-1
1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必要性
1.1 在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时,一家一户的农户经营机制越来越缺乏竞争力,需要由集体经济来组织、协调与牵头,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一方面增强竞争力,一方面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社会化组织程度也应不断提高,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有效的将农民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1.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挖掘自身优势,强化管理,盘活自身资产,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要立足优势,选准路子,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引导村干部发展资源性和资产性集体经济。
1.4 推行“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模式,搭建 “双赢平台”。由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村委会成员)领办合作社,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和农民通过资本联合、劳动联合和产品联合等形式,采用领办、入股、出租等方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租、出让土地等措施,把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各自优势融为一体,公私结合,统分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一个新途径,在引导农民致富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5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当前农村主要工作,乡镇(街道)政府的任务主要是引导、信息服务、宏观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以村集体为主,并投入少量的资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以投入的启动资金、场地、房屋等参股。引导农民在经济实体内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农民专业社的当年利润和有偿服务来获得收入。
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专业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指导农民自愿组建有现实需要、有生存条件、有发展空间的或大、或小、或综合、或专一的专业合作社,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下。
2.2 坚持“不求数量多,但求有生命力;不求参加人员多,但求职工真认可;不求规模大,但求效益高;不求起步猛,但求逐步强”的推进思路。坚持由小到大,发展专业合作社。
2.3 坚持由易到难,先由志同道合的少数人先组织起来,保证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组织能力、管理经验、市场拓展等相关要素的协调匹配,以后再逐步扩大发展专业合作社。
2.4 提高合作社信息化水平,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增强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合作社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合作社的信息化水平必须跟上时展的要求。
3 对如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3.1 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管部门,便于及时指导、协调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各相关部门依法行政,相互配合,根据各自特点和技术装备优势,共同搭建全社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向组织制度规范化、服务领域扩大化、自身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产业化发展。
3.2 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对那些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服务设施全、带动农户多、社会效果好、产权关系明、分配机制好的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给予财政奖励,从而激发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
3.3 加强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的规范化指导工作,完善并严格执行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并按照章程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盈余返还、公开、奖惩等制度。
3.4 大部分合作社缺乏管理人才和技术专业人才,合作社成员虽然都是多年的种植户,养殖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新科技知识,还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探索专业合作社新形式,鼓励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任职,解决人才缺乏问题。鼓励农民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
篇3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农业旅游 经济发展 存在问题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是作为农业大省的第一产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又是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黑龙江省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从而又会促进第二产业良性发展的国民经济发展大计。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将会促进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并将会对黑龙江省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积极的效应。针对黑龙江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国内外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达到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的农业旅游经济,以此引领中国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带动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要着重研究作为农业大省、工业老基地的黑龙江省其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阻碍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达到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经济的真发展、好发展、大发展。
1. 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工业化问题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的发展首先应该是工业化的发展过程。经分析旅游业发达的国家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过程,而黑龙江却没有完成工业化,所以黑龙江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是工业化的发展,根据黑龙江省工业化的基本现状其农业旅游经济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旅游需求不足。农业旅游的旅游者主要是城镇居民,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主要是随着城镇居民的旅游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而黑龙江省工业化落后,城镇居民存在很大的贫富差距,出现富者的远距离豪华旅游和贫穷者的无距离零旅游。导致黑龙江的旅游出现农业旅游这种短距离的旅游项目需求的真空区域。这种真空区域的局面是要靠提高穷者的工业化参与程度来改善的。
第二,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旅游主体弱势。旅游主体是农业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中国的就业形势紧张,黑龙江省的就业形势更为严重,存在着严重的失业率;而农业旅游经济的实现是以充分的旅游主体存在为前提的,工业化薄弱的一个旅游市场是无法实现充分的旅游主体的,只有增加工业化从业者的人员绝对数量才能增加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旅游主体数量。
第三,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闲暇时间较少。工业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工业化过程,但根据黑龙江省工业化过程所处的阶段,黑龙江省的工业化过程还处在初级阶段,极不发达的工业化阶段。工业化进程中的从业者还处于一种甘愿受剥削的困苦时期,从业者们还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旅游的闲暇时间。
第四,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工资薄弱。劳动力过剩问题仍旧是黑龙江省面临中的问题,激烈的劳动力就业群体的竞争也因此降低了单位的用人成本,从而黑龙江省的工业化出现了劳动力工资薄弱的局面;工人的工资问题,是工人成为旅游者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
2. 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农业产业化问题
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农民的,农民是农业的从事者,也是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地接人员的主要构成群体。而农民的解放投身于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行业发展中去,这要依靠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这样才能解放更多的农村从业劳动力,更好更快的发展农业,发展经济。
第一,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旅游供给不够。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的科技含量还是比较落后的,经调查研究黑龙江仍然存在着木犁耕地等落后生产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忙于作物的耕作,农民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并参与到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农业旅游资源的供给中去。农业旅游资源的供给发展处于一种盲目的开发、发展阶段。
第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旅游时间错位。黑龙江省的农业耕作具有黑龙江的本地特色,黑龙江农作物种植是一年一熟制,存在春耕、夏休、秋收、冬闲的特点。往往“五一”、 “十一”这些传统的大节日,也就是旅游主体最多的时间内,旅游客体却存在着无法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的时间错位现象。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则会大大改良这种时间错位现象。
第三,农业产业化中的旅游客体不完善。旅游客体的发展是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依托,其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一切的解放、发展、和实现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黑龙江省的农业滞留劳动力过多、劳动力没有完善的流动方向、其解决农业产业化问题不是单一的农业产业化问题;需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才能更加完善黑龙江农业旅游经济的旅游客体资源的开发、建设。
3. 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经济一体化问题
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实现过程,其中间环节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影响其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黑龙江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也是黑龙江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经济一体化关联度越高其农业旅游经济发展得越好。
第一,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旅游资源保障不到位。农业旅游经济也是包括吃、住、、行、游、娱、购的一种综合性的旅游经济。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是需要整体行业的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运行体。经济一体化过程就是旅游资源保障到位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保障不到位,都会导致农业旅游经济的下滑式发展。
第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旅游服务偏差。旅游按其本质来说是为了达到一种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其旅游服务可以说是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命脉,关乎到农业旅游经济是否能够健康持久良性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会导致各地方旅游服务的偏差过大,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应加强信息的公开化、减少旅游服务低差的劣质偏差。
4. 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政府引导化问题
政府的引导化对黑龙江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兴衰的重要作用。政府在农业旅游经济活动中具有监督、宣传、掌控、保障其健康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政府引导化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小。农业旅游发展的县域经济体的政策支持导向会决定一个地方的招商引资、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旅游软件以及旅游硬件的开发、建设和完善。
第二,政府引导化过程中闲暇时间掌控执行力差。旅游的闲暇时间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严格的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严格执行力才得以实现的。政府的执行力的强化是旅游闲暇时间的有力保障。政府的执行部门的执行力的有效实施才会有黑龙江农业旅游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三,政府引导化过程中宣传造势意识淡化。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政府应领军建设合理有序的网络宣传造势平台,让潜在的旅游者通过官方可靠的信息化平台了解更多、更好的农业旅游资源地的宣传造势活动。加强在政府引导下的农业旅游资源的系统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
结语
黑龙江省农业旅游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农业旅游经济在工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经济一体化、政府引导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会随着“四化”的发展而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会在“四化”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解决和完善。我们要不断在“四化”的过程中,加快黑龙江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达到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平衡,发展旅游经济,带动黑龙江省的整体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恩富:《程恩富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篇4
关键词:衡阳;县域经济;主要问题;集群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031-02
一、衡阳县域经济集群化发展的条件
(一)人力资源方面
衡阳市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011年、2012年、2013年衡阳市农村劳动力总数分别为351.85万人、325.78万人、400.19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分别为156.26万人、129.67万人,164.68万人、139.89万人,168.08万人、140.94万人[1]。同时期,衡阳市又是湖南省第二高校聚集区,现有南华大学、衡阳市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4所本科院校和衡阳市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15万余人,每年可以为企业输入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力。
(二)特殊的自然资源和原料方面
1.衡阳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衡山是衡阳市旅游资源的高度集中之地,这里集中分布有衡山祝融峰、磨镜台、忠烈祠、藏经殿、水帘洞、方广寺、南岳古镇等8大景区,常宁市天堂湖――印山3A景区、衡东县的“水――四方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耒阳市蔡伦竹海4A景、衡阳市古城、耒阳古城都是旅游资源的相对集中之地[2]。
2.矿产资源丰富。衡阳市境内已发现有铁、煤、铅、钨、锌、铜、锡、锰、萤石、高岭土、硼、重晶石、盐、石膏、大理石和钠长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中的铅、锌、铜均居全省前茅,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非金属中的纳长石位居全国第一;硼的储量仅次于辽宁省,属江南唯一的矿产地;化工原料中的岩盐和钙芒硝储量位居全省第一,有“非金属之乡”之称[3]。
3.衡阳市溪河纵横,水能丰富。境内河1.1km2以上的江河溪流393条,总境长达8355km,河网密度为0.55km/km2。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87.61万kw,可供开发量64.17万kw[4]。
4.森林资源丰富。已知衡阳市有兽类和鸟类200余种,其中,兽类30种,鸟类17目40科170种以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云豹、白鹳、河鹿(车獐)、中华秋沙鸭。全市有木本植物99科、342属、1047种。国家一级保护珍惜树种有银杏、金钱树、摇钱树、水松伯乐树(钟萼本)、绒毛皂荚、香果树等[5]。
(三)衡阳市工业园发展的优势
目前,已经编制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实施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全市11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两年内新建300万m2以上标准厂房,引进500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其中,白沙洲工业园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初见成效;水口山经开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全面铺开,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界牌陶瓷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都扎实推进。2014年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0%以上[6]。
二、当前衡阳市县域经济集群化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
2014年,衡阳市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5.2∶46.8∶38。第一产业高于全国和全省5个以上百分点,而第二产业低于全国、全省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略高于全国和低于全省1个以上点,产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从综合实力和人均GDP看,衡阳市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地区。2000年衡阳市工业化程度系数达到1,与1997年进入工业化社会的速度相比,衡阳市进入工业化发展时间晚了三年多。
(二)城市化水平低,制约了区域集成经济的形成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体。衡阳市城市化水平较低,2014年城市化水平为42.15%,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77%的10.6个百分点。衡阳市城市化水平偏低不仅仅导致二、三产业发展不足,而且还使城市下岗、半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多,从而影响农民增收,并带来城乡差别扩大的不良后果[7]。
(三)“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阻碍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
虽然衡阳城市内拥有数量众多、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从世界经验来看,衡阳城市群应该具备极其强劲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有利于高新产业集群的形成,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在于高等院校与高新园区内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一些高新园内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的科研院所少有联系,主要依靠自行研制,缺乏后劲;而研发能力强的高等院校科研所又未能成为科技园区内企业创新的技术源泉[8],缺乏合作互动性,从而阻碍了衡阳企业创新能力的发挥。
(四)产业布局较散,园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全市14个工业园区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产业链分别向上下游延伸,推动配套企业、关联产业加速发展,但产业布局分散,致使各园区发展不平衡[9]。
三、衡阳县域经济集群化的对策措施
(一)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主导产业战略
加快各县市产业兴城、产业融城步伐,严格按照全市产业规划布局,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优先”的原则,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主导产业,做活、做通、做透产业链条,实现差异发展。加强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制订完善“飞地招商”的具体措施和税收分成办法,实现市直园区与各县市产业共建,各县市之间项目互补[6]。
(二)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精心编制乡镇总规和村庄布局规划
切实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集镇的控规和专项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中心镇、中心村建设。加大集镇土地开发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力度,加快集镇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照2020年底全市集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达到“10+2”的目标,每年重点抓好20个左右的小城镇示范点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农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创业。积极引导老乡回乡创业。保护特色古村落,强化产业引导和支撑,各县市每年重点选择一两个乡镇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6]。
(三)强化承载功能配套
不断加强县域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融合,打开县城进出口门户,加快衡云、衡西干线和各县城通往集镇的主次干道建设。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5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全市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道路通畅,加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保工程”建设。积极参照市本级做法,完善城镇道路、公共交通、“两供两治”、配电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设施建设,确保县以上城镇公共供水厂水质达标,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0%、95%以上[6]。
(四)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加快关联产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以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扶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六大新兴产业,通过实施白沙电子信息产业园、特高压输变电基地、衡阳核电工业园、松木盐卤化工产业园衡、衡阳生物产业园、云集电子信息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集聚工程,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和新兴产业园区。
参考文献:
[1] 衡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与思考[EB/OL].衡阳政府官网,2004-12-11.
[2] 黄华中.衡阳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09,(6).
[3] 张国华.衡阳市农民收入状况、问题及对策[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
[4] 衡阳市[EB/OL].中文百科在线,2010-04-14.
[5] 衡阳简介[EB/OL].湖南论坛.
[6] 邓润青,李生成.蓝图已绘就 奋进正当时[N].衡阳日报,2015-02-05.
[7] 肖黎,冯志坚,谷敏.衡阳产业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5).
[8] 戴双兴,李建建.企业集群与科技园区发展的战略选择[J].科技与经济,2003,(12).
[9] 盛荣华.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又好又快发展[N].人民日报,2009-02-20.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gyang County
LI Chuang 1,CHEN Xiao-liang 1,YANG Qin 2
(1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unan industry college,Hunan 421008;
2 business college,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China)
篇5
煤炭物流是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主要包括煤炭的开采、洗选加工、储运和综合利用4个环节。在上述各环节中,应自始至终贯穿绿色运作的理念,煤炭物流的良好运作离不开高效节能和安全优质。煤炭企业只有对煤炭资源进行合理管理,并在物流过程中做到环境保护,同时将煤炭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才能保证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世界煤炭资源大国,根据2016 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查明资源储量15 663. 1 亿t,与十一五相比增长16. 8%。但我国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外现代物流起步早、发展快,国外学者对煤炭资源绿色化发展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RommertDekker等人基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问题研究了绿色物流运筹学的贡献和挑战;Harilaos N. Psaraftis研究了以环境为重点的绿色海运物流,提出实现海运物流双赢的解决方案。可见,国外对绿色物流的研究比较先进,对我国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有很多的启发之处。
首先,煤炭物流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不断提高。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体,虽然在煤炭资源总量上十分可观,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巨大的差异。我国接近80%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而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煤炭资源需求更大,因此形成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煤炭物流格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20112015年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呈逐年平稳上升趋势,煤炭资源储量的增长必然增加对煤炭物流的需求;而从2013年后煤炭储量增长率大幅下降,说明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增速减缓,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煤炭行业相关企业需加快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提高煤炭资源保护意识和利用效率。
其次,煤炭运输网络不断完善,铁路运输地位愈加凸显。我国煤炭物流体系中铁路运输占据主导地位,以水运和公路运输为辅。现有北路、中路和南路3个重要煤炭运输通道,运输体系以晋陕蒙(西)宁甘地区的煤炭外运为主。同时,由于煤炭资源分布和消费格局的不平衡,煤炭运输大通道和港口布局需不断调整,以满足煤炭物流发展的需求。
最后,煤炭物流企业要加快发展步伐,向专业化、信息化和高度社会化的综合物流企业迈进。根据2014 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煤炭物流发展规划》,提出要培育10个年综合物流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的企业,以带动一批大型现代煤炭物流企业出现。为实现此规划目标,煤炭物流企业必然要在压力下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的运作水平。而我国物流起步晚,煤炭物流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物流供应链,煤炭物流企业的先进化水平直接影响着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程度。
2 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现代煤炭物流管理理念
现代煤炭物流管理需顺应整个世界煤炭物流发展的趋势,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煤炭物流的发展要高度专业化和信息化。我国煤炭企业大多采用传统煤炭物流管理,管理方式粗放,服务功能单一,导致经济效益低,缺乏竞争力,服务效率和工作水平很难适应客户的需求;当前我国呈现煤炭生产企业、煤炭消费企业和第三方运输企业三方独立的局面,联系不紧密,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2.2 运输通道建设滞后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由于东部沿海地区需求量更大,运输通道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铁路运输无法满足煤炭物流的需求,僵化的铁路管理体制等问题导致铁路运力严重不足,部分运输成本不得不转由公路承担,这不但浪费了能源,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运输通道建设滞后,严重影响我国煤炭物流向绿色化发展转型。
2.3 煤炭物流绿色技术手段落后
我国煤炭物流绿色技术和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需求不匹配,绿色技术实施的效果不尽人意。首先,煤炭物流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从而导致物流综合利用效率低且社会能耗高等问题;煤炭物流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技术不健全,如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煤炭储运和搬卸过程中的扬尘等均未得到科学地处理,不仅浪费了煤炭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2.4 政府政策驱动力不足
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政策驱动力严重不足。煤炭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低价格、低投资等问题。行业目前的竞争力在我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煤炭产业本身的力量是推动煤炭产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动力,同时政府和相关支持部门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大量有关资源保护的政策,但还没有制定出完全适合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激励和引导政策。随着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煤炭企业对利益的强烈追求,若没有政府的有效调控,很难实现由传统物流模式向煤炭绿色物流的转变。
2.5 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意识薄弱
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意愿和积极性偏低,煤炭物流企业良莠不齐,呈现松散、小、弱等特点,尚未意识到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对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
2.6 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
从煤炭供应物流到煤炭废弃物流,从煤炭开采到煤炭利用,整个过程的各环节中均包含着一系列非绿色因素,对环境和资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煤炭挖掘和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资源回采利用率低问题,煤炭加工和运输过程会破坏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大气环境,以及煤炭废弃物的重复利用度不足而导致的资源浪费等。
3 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模式探析
3.1 绿色物流供应链建设
煤炭企业需强化供应链管理,根据生态设计出一条绿色物流供应链,将绿色物流意识渗透到煤炭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中,实现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等,有效整合全球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提升流通加工能力。煤炭物流企业应加快发展步伐,向高度社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具备多式联运能力的综合物流企业迈进。同时,绿色物流供应链建设离不开政府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建立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相关标准,鼓励支持企业加入到绿色物流供应链建设中。
3.2 物流增值服务
(1)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煤炭企业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是高效率、低成本运作方式的
重要保障。我国大多企业采用自营物流,要充分发挥优势,就必须建立庞大的物流网络,但他们并不具备这一实力。因此,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流模式。
(2)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监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服务,在物流流程控制和优化方面能带来显著的效果,提高物流效率,保证物流运作信息准确和有序高速运转。煤炭物流信息平台是建设现代化、一体化和综合化煤炭物流企业的必然要求,是煤炭物流企业实现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的重要基础。
3.3 技术绿色化
技术绿色化包括煤炭开采技术绿色化、运输技术绿色化、加工包装技术绿色化等。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大力推进煤炭绿色开采,鼓励煤炭企业以最小的生态环境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效益。使用先进的防尘抑尘技术,以及运输工具低碳化等。同时,要想开发绿色技术就需要培养大量人才。煤炭企业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研发人才,还需要重点培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管理以及物流信息开发维护等多方面的综合人才。
3.4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全面筹划和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设施与业务的现代化水平。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储配基地、物流园区、交易市场、铁路运煤通道等。增设煤炭储备基地,扩大物流园区规模,增加煤炭交易市场和提高铁路通道煤运能力,打造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才能以更优越的条件满足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的需求,保证煤炭市场高效有序健康运作。同时,还要配合相关管理体制的改革,如铁路部门改善僵化的铁路管理体制,增强为煤炭物流绿色化发展服务的意识。
3.5 多产业联动发展
加快煤炭物流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多产业联动发展,发挥煤炭物流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首先,加快煤炭企业的升级,以现有的大型煤炭企业为中心,整合其他小型煤炭企业,建立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实现更大规模上的资源整合和物流服务一体化;其次,推动煤炭产业与铁路部门、制造业、金融业以及其他耗煤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快各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市场发展注入新活力。
3.6 煤炭逆向回收物流模式
我国制定了《循环经济法》和《环境保护法》,鼓励发展逆向回收物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发展煤炭回收物流可以最大效益利用煤炭资源,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煤炭回收物流,可以采用内部回购制,即物资市场在实行内部市场化的前提下,成立专门的回收中心。这主要包括2 方面的工作:①对已产生的废弃物流进行处理利用,变废为宝。②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废弃物流的发生量。同时,煤炭企业应与逆向物流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就环保问题进行常规性的沟通与交流,这种环保性的交流有利于信息的流动和共享,进而促进煤炭逆向回收物流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意识不断增强,逆向回收物流是企业构造其循环经济、实现绿色环保的重要一环。
篇6
我委高度重视“双联双促”工作,年初通过召开党组会议,专门成立了以主持工作的副书记为组长、办公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后因人动,我委及时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由团县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办公室人员成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我们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多次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积极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深系村开展扶贫工作,帮助基层群众脱贫致富。
二、扎实落实工作任务
1、加强联系指导,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引路人”。我委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村,一是与党委班子进行座谈,召开了党组扩大支部会议,了解村级两委班子情况,并提出班子建设情况指导建议。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帮助该村理清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此外,我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都到村办公和指导扶贫工作,指导和督促落实“双联双促、结对共建”活动,帮扶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开展结对帮扶,当好扶贫帮困的“好心人”。我们动员全体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了结对帮扶台帐,实现每名党员干部职工帮扶一名困难群众和一名困难党员,目前我委已帮助困难户4户,帮扶困难党员2人。
3、加强资金扶持,当好排忧解难的“热心人”。10月,团县委书记带领机关党员干部深入村,走访慰问了困难群众和党员,在了解了贫困党员的生活状况后,我委还为困难家庭户提供大米和食用油等物资,切实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活难题。
篇7
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五、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北联浦东,南拓临港”的发展方针,充分依托“两港”优势,以增强区域综合实力为主线,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保持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势头,总体完成区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预期目标,为“”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各郊区县首位。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0.2亿元,增长26.8%,增幅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完成106.9亿元,增长28.1%,其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5亿元,增长28.9%;引进合同外资(新口径)5.5亿美元,增长59.3%,其实际到位外资3.6亿美元,增长30.8%;出口创汇完成18.8亿美元,增长51.7%。
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全区固定资产投资393.5亿元,增长23.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8.9个百分点。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9亿元,增长36.7%,增幅比上半年回落38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完成104亿元,增长8.5%,增幅比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作用更加明显。二、三产业占全区经济总量比例分别为54.5%和4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38%和60.2%。
二产方面,主导产业拉动作用加大,汽车、医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等行业分别增长41.7%、41.9%和155%;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11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8.7%。
三产方面,港口拉动效应显著增强,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323万标箱,带动交通运输业完成增加值26.5亿元,拉动全区经济增长近10个百分点;商品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亿元,增长22.9%。
(三)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重大工程项目方面。东大公路、宣黄公路、沪南公路绿化景观、天然气压管网、大芦线航道北岸整治等工程提前竣工;周祝公路、横新公路、沪南公路东延伸段等项目推进顺利;区行政心完成预定的节点任务,现已结构封顶;变电站工程、机场高速污水管道和南芦公路污水管道完成年度计划。
重点产业项目方面。昌硕科技一期竣工投产,二期开工建设;杰西博工程机械、神火铝箔等一批大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西门子医疗器械已启动建设,年可正式投产;国电信信息园区建设顺利推进;慧成显示、爱尔爱斯发动机等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成。
(四)临港新城开发成效显著
临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3.4亿元,增长17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7亿元。
基建项目快速推进。临港大道主城区段、世纪塘加高加固、口岸查验区、芦潮港西侧滩涂圈围一期工程竣工;深水港芦潮辅助区、南滩产业码头完成节点目标;两港大道二期工程、大芦线航道整治工程、芦潮港车客渡码头积极推进。主城区展示服务心、临港产业区管理心等首批标志建筑投入使用;嘴主题公园建成开园;海事大学一期基本建成;国航海博物馆进入结构施工。
产业集聚高地雏形显现。一批事关临港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入高峰期,完成重点产业项目投资29.7亿元。大型船用曲轴、电气技改、沪东重机、苏尔寿机械等项目厂房基本竣工;集制造、瓦锡兰、卡尔玛正式开业;临港普洛斯一期、卡特彼勒顺利运营;船三井、德国伦茨、浙江开山、马士基等项目成功落户。
(五)社会事业发展创造和谐局面
科教文卫体全面推进。康桥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孵化基地、临港新城科技应用示范基地、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等科技创新高地相继启动;与华师大合作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周浦学、闸北八协议托管三灶学工作启动;加快推进4个镇社区文化心建设,全面建成18个居委社区心,网络电视用户超过原计划的一倍,康桥镇汤巷村成为首个交互式网络电视村;区医疗卫生心主体建筑即将结构封顶,区卫生局与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周浦医院;成功举办“临港新城环湖健康跑”活动,全民健身体育运动蓬勃兴起。
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职工人均年平均工资27834元、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8546元、增长9.9%;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新增就业岗位3.9万个,完成全年目标的150%;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年末,有24.8万农民纳入镇保、新增7.6万人,农保13.9万人,外来从业人员参加综合保险12.3万人;清洁家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区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善。
二、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根据区委对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建议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其: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降低10%;
——财政收入增长18%,其: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
——工业总产值增长20%,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长;
——合同外资增长20%,其:实际到位外资增长20%;
——出口创汇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
——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10%;
——新增就业岗位2.6万个。
上述预期目标的安排与确定,注重与全区“”规划目标相衔接,综合分析宏观形势与我区经济发展现状和走势,体现了挑战性和操作性的统一。现对有关主要预期目标作重点说明: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20%。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充分体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区实际,预期今年增长目标时,要在近年来全区经济取得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资源节约利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好求快、优求进”。
第二,预期目标兼顾实现的可能性。年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四个心”建设的关键之年,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地区,经济社会处在一个开发建设规模空前的特定时期,“两港一城”效应将推动全区的经济增长。
第三,我区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洋山港对我区经济总体拉动效应不稳固,且尚未系统展开增值率较高的深加工结转、集装箱拆拼箱等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面临增幅下降的趋势,预计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所降低;受能源紧张、出口退税率调整、汇率持续走强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二)关于节能降耗的预期目标
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4%。其: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降低10%。
这一指标体现了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节能管理的成效,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期间各区县和开发区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市经委、发改委、国资委、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下达市“”工业节能降耗指标的通知》明确要求,区“”期间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下降率必须达到40%。
(三)关于财政收入的预期目标
年财政收入预期增长18%。其:地方财政收入预期增长18%。
财政收入增长,主要考虑了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总体形势以及税收收入的增长情况。
(四)关于工业总产值的预期目标
年工业总产值预期增长20%。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期增长25%。
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有加大趋势,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预计今年全国工业增长将继续呈小幅调整态势。从我区情况看,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主导产业发展情况、重点企业增长预期以及自然增长因素。
(五)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预期目标
年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6%。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有所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预测:从全国看,由于投资惯性和货币宽松条件的影响,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20%左右。从我区情况看,主要从五方面考虑:重点工程和实事项目投资安排、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临港投资以及社会投资。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宏观调控紧缩“地根”、“银根”,客观上使我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更加突显,预计今年新开工项目在数量和投入上有所下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六)关于合同外资的预期目标
合同外资作为一项衡量外向型经济发展工作成果的指标,对经济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考虑到我区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招商引资保持适度增长对提升项目质量、优化全区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年完成合同外资增长20%,其实际到位外资增长20%。
¬(七)关于农村居民收入的预期目标
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预期增长10%。
近年来我区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两港一城”的开发建设为我区进一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做好“三农”工作带来重大机遇,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将发挥积极效应,预期今年农村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三、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决贯彻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对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全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一要大力发展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和物流、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二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将招商引资与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我区。三要把握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机遇,充分发挥洋山深水港和保税港优势,加紧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等项目的储备和建设。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把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支撑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二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重点抓好72家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确保经济发展与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三要加快品牌建设,依托康桥工业区、工业园区、国际医学园等重点园区,积极扶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企业发展,培育更多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二)聚焦临港,全力推动临港新城整体功能开发
加快推进临港开发建设。继续按照“两个100”的工作目标,以构建城市整体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实现“主城区出形象、产业区出规模”。继续加快道路、水系、供电、天然气、电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区行政心等功能性项目;加快大型船用曲轴、电气技改、沪东重机等项目的建设与投产,加快远、海、马士基等物流项目建设,加快电气起重机、风力发电、超高压变压器等重大项目落地;加快发展海洋产业,深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区开发方案,明确首期开发区域的控详规划、产业布局、开发主体,争取年内正式启动建设。
着力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有序推进区政府搬迁到临港新城的各项工作,为海事大学和水产大学的搬迁做好服务,进一步强化“举全区之力建设临港新城”的效应。开展城市综合管理,维护和利用好已建成的各项公共设施,构建高效的公共事务管理体系;做好动拆迁、新社区建设、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等工作,确保重大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实现临港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加快农业先行区建设。坚持科技兴农,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推进新场、六灶、老港、大团等镇的现代农业先行区试点,启动书院先行区二期建设;新建3-5个为农综合服务站和1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育2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2-3个“一区一社一品”项目。
实施强村富民工程,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探索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开展征地留用地试点,通过引导和鼓励农民入股投资标准厂房、商铺等不动产项目获取长期稳定收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对村级组织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区财政拨出的1亿元专项资金,增强村级经济实力,提高村级组织管理水平。
推进心村试点工作,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整体改造、传统保护、宅基地置换试点等途径,以工程带动型、生态保留型、宅基地置换型等形式,稳步推进书院、新场、航头三镇的3个心村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人人动手、清洁家园”活动,年内全区50%的村民小组环境卫生达到样板村创建标准。
(四)构建“和谐”,努力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大力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完善城乡教育合作帮扶三项制度,优化教育人力资源配置;实施素质教育实验校、实验性示范性高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完善基本医疗为重点,社区卫生服务实现村、居委全覆盖;农村合作医疗平均报销比例提高至54%,区一级大病统筹结算点下调至3000元;基本建成区医疗卫生心,正式启动周浦医院建设,推进迁建临港医院相关工作。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8个镇社区文化活动心建设,其建成开放4个;完成8个居委社区心的建设。
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发挥就业援助、劳动用工监督和就业信息三支队伍作用,统筹被征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和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工作,着力帮助“双困”人员就业;积极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新项目”等各类培训,认真实施《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完成7000名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以征用地人员为重点,逐步推进镇保;稳步提高农民保障水平,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每人每月从100元提高至120元;扩大综合保险覆盖面,维护外来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五)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实现体制机制创新
篇8
一、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现状分析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4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此规定明确界定了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实质上是村民自治权与乡镇行政权关系在法律上的定位,他们应是“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关系”。但对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现状而言,现实中的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常常与法律法规存在着种种偏离,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频繁干预与过度控制,将村民委员会当作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进行行政领导,布置各项任务并下达行政指令,从而转嫁乡镇行政权应承担的责任和费用于村民自治组织和村民,造成国家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的空挡与错位。一般表现为以下四种方式:
第一,乡镇行政对村民自治组织的人事控制。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对村民会议负责,乡镇政府无权任免,但实际操作中乡镇政府通过在村干部中培植自己的人实行对村的间接控制。例如在选举中对村民委员会成员资格进行限制,使他们认为“听话的”、“有能力”的人当选。将村民自治组织的“当家人”转变成乡镇政府的“人”,造成村民自治组织角色错位。虽然便利了乡镇政府对村的管制和所属行政责任的完成,但往往造成村民心目中精英人物落选,压制了村民民利实现的构想与向往,实质上是对村民自治权的一种剥夺。
第二,在日常事务中进行行政干预。在现行压力型体制下有时乡镇政府为了实现其行政管理职能,不仅是对村委会进行“指导”,它还直接“领导”村委会;要村民完成乡镇政府布置的各项任务,村委会仅仅协助是不行的,必须由村委会“负责”完成。所以实践中村委会承担着诸多乡镇政府应该履行的职能,使村委会成为“准政府”,这样以来村民自治组织便陷入忙于繁多的政务而无暇顾及村务的局面当中,以至于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功能日益萎缩,村民自治原则也被消解于无形之中。
第三,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财政监控。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着集体经济薄弱,财政基础有限的现象,而乡镇政府往往凭借自己的财政监控职能对村级财务进行管理,进而影响整个村的管理形式,缺乏经济基础的村委会也只能听任乡镇政府控制。
第四,乡镇政府对村委会进行价值控制。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缓慢,需要国家提供各种贷款救济及其它资源供给,使得乡镇政府可凭自己手中掌握的这些社会价值分配权对村委会进行调控。
二是村民自治的偏斜运行,导致村民自治功能萎缩。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环节。但贫困地区在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只注重强调民主选举,认为“对大多数村民而言,自治权利不过就是在三年中参加一次投票而已”。村委会也片面重视村级换届选举而忽视其它环节运行;自治组织结构中除村民自治中的执行环节存在村民委员会这个“实在”机构之外,民主决策环节及相关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环节都是“虚位”的,因此,在自治实际运作中出现失衡现象,造成村民自治呈偏斜状态运行,使村务管理实践中出现大量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和损害村民利益的现象,降低了村民自治的实效。
三、实现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良性发展的思路
通过上述对西部贫困地区乡镇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关系现状的分析,为保证村民自治的健康运行和乡镇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立足贫困地区现实,从改善乡镇治理和提高村民自治两方面出发,努力寻求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
(一)依法改善乡镇治理体制和方式,界定村务与政务,增设派出机构,为村民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
首先,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乡镇政府管理范围,实行依法行政。《村民委员组织法》只是笼统的、原则性规定,缺乏明确性和具体操作,使乡镇干部很难把握。所以可在总结村民自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组织法实施细则》,从实际工作考虑,对乡镇政府行为进行明确规范,明晰那些是属于正常政府行为,那些是属于不合理的干预。
其次,合理划分二者权限,界定村务和政务。所谓政务是政府管理的事务,它具有国家意志性,是需要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事务。村务,是在一村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它涉及的是一村范围内村民的共同利益,是由一村之内的村民共同管理的事务,具有群众自治性,体现的是一村范围内村民的公共意志,由村民共同决策、共同遵守。所以,乡镇政府要区别二者的范围,凡是政府的职权,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不属于政府的职权。因此,凡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属于政府办理的事情,如果是村的共同事务,就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事项;如果不是村的共同事务,就属于村民个人事务。对自治领域的事务要给于指导和支持,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不加干预;对非自治领域的事务要通过引导和监督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保证国家任务的完成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其三,转变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首先,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明确乡村关系实质,将上下级隶属、指令性执行观念转变为平等互助、民主协商观念。其次,乡镇政府布置任务,要根据村民委员会职权和各村实际情况,与村委会协商,再由村委会组织村民或村民代表讨论决定,改变过去指令性工作模式。再次,乡镇政府改进工作方法,学会指导村委会依法换届选举,尊重村民民主意愿,不委派干部,广泛开展村民自治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形成健康、有序的村民自治氛围,帮助贫困地区农村进行村民自治。
其四,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公共产品供给越来越多、扶贫力度越来越大,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需要向村级渗透。鉴于此,对于西部特别贫困的地区国家可适当加大基层管理成本的投入,增设乡镇政府对村的派出机构和工作人员。以减轻困扰在村民自治组织头上的现实行政压力,从而使村民自治组织轻装上阵,投入主要精力搞好村务。真正实现给村民自治组织“减负”。
(二)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四个以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治活动中,民主选举是基础、民主决策是关键、民主管理是方式、民主监督是保障,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针对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的偏斜运行方式,应该落实村民自治各个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村民自治结构,平衡和规范自治权力内部关系,努力提高村民自治能力:
一是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科学构建村民自治结构,成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进行会议的有效召集,并代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监督村民委员会,切实发挥村民议事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一般情况下,西部贫困地区村民比较分散,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授权,常设机构一方面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村民意见并向村民委员会提出村经济发展计划和项目的建议;另一方面,对村委会提出的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咨询论证,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策。这样既有利于村民的利益诉求和意愿得到有效充分表达,也对村经济建设项目起着科学参谋和严格把关作用。
二是定期组织进行村干部述职和民主评议,加强监督考核,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可根据不同村的不同情况,村委会一季度或半年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报告村民会议决定事项的完成情况、报告村经济发展和财务收支情况,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其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听取意见后积极答复。由此可形成对村委会较强的约束和激励,促使村干部积极工作,管好村务,避免出现过分关注选举阶段而选上后无所作为的现象。
三是对外积极寻求人才和智力支持。西部贫困地区村民自治严重的人才匮乏和知识供给不足,成为制约村民自治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所以,村民自治“知识引援”迫在眉睫。目前可实现的途径有:联系志愿服务西部组织,求助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戈0,持续引进热爱农村的知识青年深入基层,安排他们进入村民自治组织挂职锻炼。同时积极与周边高等院校合作,邀请大学生来村实践活动,以各种形式参与村民自治活动。
篇9
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项目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州项目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年全县项目工作,深入分析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09年全县项目工作。会上,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县长也要就做好项目工作提要求,希望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创新思路,锐意进取,20*年项目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20*年,全县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项目兴县战略,创新思路,克难奋进,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的新突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76.2%,完成州下达计划目标10.57亿元的149.48%,完成全县计划目标10.9亿元的144.9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4亿元,同比增长88.73%;工业投资完成7.9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15.8亿元的50.44%。实施重点项目56个,完成投资11.52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10.21亿元的112.83%。6个州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2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63.85%。20*年,我县投资增幅再次位居全州第一,全县从发展计划口共争取无偿项目资金10929.8万元,位居全州八县市第二。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千方百计保增幅。20*年,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建政办发[20*]48号文件中确定的目标任务,密切配合,互通信息,及时调度,克服了冰冻灾害、人手紧张、经费不足、融资艰难、物价上涨的巨大压力,千方百计扩大投资量,竭尽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52亿元,超计划目标1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3%,其中,当年完成投资在4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有6个,完成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3个,有力拉动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立足发展调结构。我县在坚持争取多上项目和上大项目的同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等社会事业,促使全县项目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方向更趋合理。一是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3.22:56.58:40.2,第二产业投资比重凸现,其中工业投资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5.36%,达到了州政府要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一半以上的考核目标。二是大项目所占投资绝对额较大。20*年,全县确定重点项目62个,实施56个,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有29个,当年计划投资9.15亿元,占全县重点项目投资计划10.21亿元的89.62%,占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7.9%。重点、重大项目投资中又以生产性项目居多,充分说明我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从统计上来看,城镇以上投资绝对额较大,比重高。20*年城镇以上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14%,同比增长88.73%,全县农村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3.78%。同周边县市相比,我县农村一块投资统计比例控制得非常低,说明我县投资统计实,质量高,结构优。
第三,明确重点抓调度。在项目工作上,我们对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实行双目标(计划目标和工作目标)管理,实行一月一统计,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每次调度,我们要求未开工的项目,要说明原因,限期开工;开工项目要加快进度,限时竣工;竣工项目要尽快投产;投产项目要尽快发挥效益。全县年初确定的62个重点项目,开工56个,开工率90.32%,有29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第四,强化监管促规范。20*年,各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管理制度,按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建设,没有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第五、节能减排增效益。我县积极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把节约能源和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当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手段来抓。去年,万元GDP能耗在上年基础上继续下降,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为78%,同比上升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其中二氧化硫(SO2)同比下降0.5%,化学需氧量(COD)同比下降0.5%。
总体上讲,我县20*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较上年又有新的进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项目工作也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建设的力度不平衡。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推进无力,少数项目单位对项目情况不清、底细不明,论证不够细、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工作力度还不够大、调度还不够及时。二是民间投资启动较难。在全县确定的62个重点建设项目中,绝大多数项目投资来源于国家投资、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国有企业投资,民间投资所占份额极小,从而导致少数项目因为业主资金困难而无法开工。三是项目关联度不高,对带动地方财源和产业发展的能力有限,发挥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能力不强。比如,从三次产业比来看,我县为39.5:23.7:36.8,而全国为11.3:48.6:40.1,全省为15.7∶43.8∶40.5,全州为35.9:25.9:38.2,这说明我县工业经济还很不发达,项目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还十分有限。从城市化率的水平来看,我县城市化率只有23.43%,而全国为44.9%,全省为43.7%,全州为25.58%,我县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全省甚至全州水平,这反映出我县整体经济发展相对不快,城市规模拓展较为缓慢,二三产业集聚的人口有限,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远远不够。四是“挖潜”不够,项目建设个数和投资总量仍显不足,造成资源未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增幅较大,但仍是低基数上的增长,投资过亿元的项目不多,投资总额不大,远远低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增长的平均水平。如在用电率上,全国年人均用电量为2500度,全省为1744度,全州为500度,而我县只有447度,这折射出我县项目少、投资小、经济发展滞后。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做好项目工作,力争新的一年创造新的成绩。
二、客观分析,准确判断,积极应对项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30年,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但从全省来讲,我县仍是欠发达地区,投资不够,消费不足,外需乏力,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有限。
2009年,我县发展县域经济,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为扩大内需出台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给我县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将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省委、省政府也将配套投入1500亿元用于扩大内需,这对我们进一步争取重大项目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二是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我县的野三河景区开发、代陈沟景区建设等旅游项目都纳入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范畴,为我县打造旅游精品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将有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的茁壮成长。三是我县作为国家“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有利于发展农村产业项目,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四是随着“两路”即将全线贯通,交通区位优势逐渐显现,为我县开发资源性项目提供了交通上的便捷。五是承接产业转移迈出了坚实步伐,为扩大招商引资成果、推进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营造了氛围。
当然,我们面临的不利因素也很明显: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受此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企业遭遇很大压力,产业转移步伐放缓。同时,一大批农民工返乡,给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三是部分工业企业受到对外贸易出口下降和汇率变动的影响,订单大幅下滑,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四是后续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不够。随着“两路”和“两河项目”(野三河电站和广润河开发)的扫尾,新的过亿元项目不多,全县重大项目后续乏力。同时由于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基数相对较大,要保持较高基数的增长压力非常大。缺少过亿的重大项目支撑,不仅会影响2009固定资产投资,还会影响全县的财政收入。五是由于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对申报2009年和2010年中央投资项目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们对当前形势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清醒的判断,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研究部署得更具体一些,把措施办法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三、明确目标,迎难而上,齐心协力谋求项目工作取得新突破
2009年,州政府下达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19亿元,增幅20.13%,工作目标20亿元,增幅23.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力争达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确定重点建设项目81个(新建项目56个,续建项目25个),当年计划投资14.47亿元,其中州级重点项目12个,当年计划投资4.85亿元。要完成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实现“三大突破”:
第一,要围绕中央确定重点投资领域,实现项目争取的新突破。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坚持扩内需、保增长的政府工作原则,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年中央投资总额9*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府投资将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要把握中央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更多中央投资项目落户我县。一是要吃透上情,摸清县情,准确捕捉中央投资信息。2009年中央投资方向明确、具体,中央第一期投资已分配到湖北相关领域,共38亿元,与我们联系紧密的有基本建设支出12亿元、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对省投资公司注资1亿元、鄂西生态旅游圈投资公司资本金3亿元、旅游发展资金44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000万元、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3000万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出1亿元、重大科技专项资金1亿元、促进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500万元、支持烟叶基地补助12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3000万元、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农村沼气推广和改厕1.5亿元、优势农产品板块1.3亿元、农田水利设施建设5亿元、村卫生室建设1700万元、乡镇文化站建设1600万元、新农村村庄整治2亿元、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维修2500万元、农村校舍维修资金1.377亿元、百乡千村建设资金(扶贫)1500万元、低产林改造资金1亿元、兴林灭螺及林业产业化建设资金2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2亿元、农村重点贫困村补助5000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1亿元。中央第二期分配到湖北大约58亿元,其具体投向领域近期可能下达。希望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形势,积极主动争取国家投资。二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做好项目的筛选、储备等前期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国家的投资力度、产业政策,从全局的角度,从未来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谋划、筛选、储备和包装项目,一旦确定,就要及时做好项目本子的编报工作,以高质量的前期工作,保证项目争取的成功率。三是要把握工作节奏,灵活出击,做好项目的衔接、申报工作。2010年以前,国家投资4万亿元强力拉动内需,省里配套1500亿元用于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各部门要抓紧项目上报,并根据州里上报的情况,跟踪到省再汇报,再争取,确保中央投资看得准、抓得住、出成效。四是要完善工作机制,搞好服务。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凡申报项目需要的有关文件、手续,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打破常规,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办妥。各部门要统筹日常工作和项目争取工作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第二,围绕项目建设的重点,实现投资结构优化的新突破。一是以企业提档升级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是抓好全县31家煤矿项目技改扩能,促进已整合煤矿的升级达标,技改投入要达到1.5亿元;全力支持“双50万吨”提铁降磷工业化试验,力争当年投资完成1.5亿元;加速推进野三河电站和广润河电站建设进程,确保今年开始发电。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按照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进度,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企业、项目、资金、技术的聚集地,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二是以旅游业开发为重点,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建设。以“鄂西生态旅游圈”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打造以“建始直立人遗址”为主的野三河景区开发项目,加快已签约项目云雾观景区的开发,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紧紧抓住我县作为国家“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县的机遇,搞好农村安全饮水、沼气池、农业灌溉工程和乡村公路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实施扶贫搬迁工作,实现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四是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城镇承载能力。重点搞好城镇路网、管网改造和污水治理工程,搞好老、旧、危房区的改造开发,加快城镇廉租房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品位,增强城镇承载能力。五是以路网改造升级为重点,努力实施交通建设项目。全力支持境内318国道改造、迅速启动209国道绕城线工程,完成通达和通畅工程建设任务,搞好建(始)磺(厂)公路改扩建,加强列养公路建设维护,实现路网全面换代升级。另外,投资2亿多元的宜万铁路高坪配套输变电站项目即将开工,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协调配合,全力支持,确保今年内完成1.5亿元以上的投资任务,确保能及时为宜万铁路通车供电。
第三,围绕项目实施的难点,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资金缺乏是项目实施中的难点。在解决项目资金难题上,一是全力争取中央投资。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争取中央、省投资仍是我县项目资金来源重点,是项目建设资金的源泉,我们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国家政策鼓励的项目,特别是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预算内资金,确保国家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更大的比例。二是要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努力争取银行的支持。要按照州政府召开的银企对接洽谈会有关精神,各项目单位、各企业业主要主动和相关银行搞好洽谈,争取融资。各银行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向上争取贷款规模和政策,积极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项目建设。同时要抢抓湖北省农行服务“三农”楚天行活动机遇,积极争取银行贷款。此次活动分配给我州的信用额度为100亿,其中到各县市的有60个亿。目前,我们已经摸排了27个争取银行贷款的项目,各相关单位要积极主动与银行对接,确保银行贷款争取到位。三是千方百计启动民间资本,促进固定资产投资良性循环。今年国家将研究出台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支持社会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20*年,我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7.67亿元,位居全州前列,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把民间资金的启动融通作为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的重要途径,千方百计挖掘民间资本潜力,鼓励全民创业,引导民间资本投到项目建设上来,使项目建设保持永久活力。
四、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努力开创项目工作新局面
今年的项目工作,责任大,任务重,既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也面临很多机遇和有利条件。要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必须“强化六项措施”。
第一,强化目标管理,严格项目绩效考评。继续推进项目法人负责实施、项目主管部门协调管理、县级领导挂帅联系的“三位一体”重点项目责任制度。今年出台的《建始县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及重点项目建设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将项目工作纳入了全县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任务具体,责任明确,是贯穿全年投资和项目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按照今年的考核方案,县委、县政府年终将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考核,兑现责任目标,严格奖惩。各项目责任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要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学习,落实领导,落实专班专人,落实责任考核,落实奖惩办法,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效果上明显,确保圆满完成责任目标任务。
第二,强化项目谋划、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积极对接中央投资项目。深入研究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有关政策措施,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笼子,按照与国家产业政策对接、与投资重点对接、与实际需求对接的原则,搞好项目的谋划、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各部门要充分吃透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有针对性的编制一批有利于争取国家投入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有带动性、延伸性、前瞻性、关联性的大项目。发改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挖掘项目源,搞好项目论证,优化项目选择,努力增加项目储备数量,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为多上快上、上好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2009年,全县要着力抓好红二公路改扩建、建碚公路(奇羊坝至天珠坝)、野三河旅游公路、年产1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60万KW煤矸石火力发电建设、业州城区供水管网改造、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硫铁和钒矿等矿产资源开发、马蹄塘抽水畜能发电等重大项目的争取工作,力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继续推进“616”工程,加强与省直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省直部门对建始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支持。
第三,强化对外开放,做大招商引资总量。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招商引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要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坚持不懈地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我们要调整工作思路,改善招商方式,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也要真正从我们的资源优势出发,从我们的主导产业基础出发,从我们的区位优势、后发优势出发,寻找关联地区、关联产业、关联企业,建立联系,开展洽谈,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要坚持量质并举,在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投资项目上下功夫,在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上有所突破,兼顾我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嫁接,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杜绝引进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和“空壳项目”。要切实改变重协议、轻落地,重招商、轻推进,重引进、轻服务的观念,严格时限要求,做到洽淡项目尽早落户,落户项目尽早动工,动工项目尽早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见效。同时,要抢抓“光彩事业走进恩施州”活动机遇,大力招商,努力完成州委、州政府下达给我县25亿元的签约任务。
第四,强化跟踪协调,做好调度工作。按照策划项目抓前期、前期工作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思路,建立项目协调机制,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共同解决,积极有效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特别是20*年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必须按要求及时开工,2009年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要保证在3月底以前开工。
第五,强化项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四制管理”制度,加大项目建设稽察。对干扰、破坏项目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予以打击,要加强对重点项目、热点问题的跟踪督查,对重点项目推进过程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剖析,对症下药,争取主动。要继续实行项目建设质量安全隐患和项目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确保建设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第六,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