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情境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案也出现了变化,经过教育专家的研究,研究出了更多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是教师为高中生创设一个虚拟的具体场景,激发高中生内在情感,以达到其学习能力与语文知识互相融合的效果,进而使高中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里面的知识内容。情境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高中生语文成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
一、高中情境教学现状分析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了解不够深刻,认为情境教学就是为高中生创设一个虚拟情境,并不是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服务教学目标为目的。导致情境创设比较随意,高中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有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喜欢通过多媒体等课件为学生展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并且还认为这就是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最终只会导致教学目标出现偏离。因为创设这类情境教学,很容易分散高中生的注意力,并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例如,在高中第五册语文教材中,李密《陈情表》的课堂教学中,有一位高中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后,向教师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作者不能将自己的祖母带去上任或者是请求在自己家乡做官呢?”而教师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直接在多媒体上进行搜索,并要求高中生门一起讨论,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并没有任何的实质性。而这种对话也是直接远离了情境教学,远离了本节课的课堂主题,讨论的问题成了没有目标的闲聊,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二、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1.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所以教师想要达到教学目标,提升高中生语文成绩,首先应当在课堂中,通过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如何提高高中生自己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教师引导高中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倡高中生是学习的主体,情境是用来帮助高中生理解知识与服务的,这有助于高中生创造力的施展,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高中语文教材中,第二册课本《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高中生进行自由分组,然后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各色人物,进行即兴表演,通过收音机或者是其他多媒体,配上相应的音乐,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到高中生们的注意,还可以在他们即兴表演的时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更多的知识内容,继而让高中生愿意自己主动去学习这篇文章,在这种情境中,高中生的学习效率会更加高效。
2.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让高中生在乐趣中感知教学内容,实际上还是非常注重对高中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为了更好地鼓励高中生,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先通过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悬念,引发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进而引导他们学会更多知识。高中生在小学与初中时期已经有了很多学习方法与知识的积累,因此,当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他们就会在脑海中搜索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应当打破这种思索方式,引导高中生面对新问题,可以在原来的思维中跳出来,对新问题进行多项思考,找到正确的结果。例如,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当中,在进行《荷塘夜色》这篇文章的讲授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时教师不能直接引导高中生将其概括为干瘪的深层含义,也就是直接把“弥望”理解为“满眼看到”,这句话主要就是讲了荷叶、荷花以及荷香等等,这样虽然是给高中生创设了情境教学,但是因为讲解的太快、过于直白,导致高中时对其直接失去了兴趣,各方面的能力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与培养,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还需要引导高中生自己去思考,比如给高中生设置一些问题:“这句话描绘了怎样一幅美景?用了几个叠词?叶子为什么要用‘田田’来修饰?”等等,让高中生通过自己的脑海去构想这幅美景,进一步体会作者写下这句话时的心情,了解叠词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进而让高中生可以体会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了解作者笔下的荷花是怎样的美。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情境教学是专家学者在新课改不断深化之后,研究分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部分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模式不是特别了解,导致情境创设目的出现偏离现象等。但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高中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效率,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成绩,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结合课堂上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切不可随意创设情境。
参考文献:
篇2
一、情境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不能为了情境而情境。脱离了内容的情境就如无根的花朵,马上就凋谢,失去了价值。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语文课――《我的四季》,执教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鲜花盛开的春季、骄阳似火的夏季、硕果累累的秋季、雪花飞舞的冬季的图片。这四幅图片视觉效果很好,但是这些图片与文本内容脱离,执教者并没有深刻地把握文本内容,只是依据题目字面含义选择了自然的四季图,这样的情境创设无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反而让精美的图片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不能进行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这样的情境设置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具体教学时,特别是在创设情境前,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确定好教学的目标。目标确立后,有的放矢地设置情境。如笔者在教《老王》一文时,反复揣摩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抓住老王这一底层车夫形象,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感悟底层人物身上绽放的光芒”。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笔者有了情境设置的方案:①通过网络找到一张人力车夫图片,图片中的车夫:年纪较大,身材干瘦,与文中的老王神似;车夫正在烈日下看着前方,似乎想招揽活儿,又似乎希望天气凉快点,用手上的毛巾擦着汗珠……②在图片旁边配上了《三轮车夫》这首诗歌:“每天穿梭在这个城市,大街小巷都了如指掌,夏天酷暑难当的时候,汗如无数个泉眼从身体中冒出,无休无止地淌。冰天雪地北风呼呼叫,脸上如刀子在来回地刮削。寒气把心都浓缩在一起,守株待兔眼睛还要四处不住地寻觅……”③配上低沉的背景音乐。伴随这样的音乐和诗句,学生就很好地进入到感受人物悲苦命运的意境中去了,并且因为对人力车夫这样的形象,现今的学生没有直观的感觉,所以图片能帮助他们把握这类人的形象特征。果然,在接下来的文本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能准确把握到文章的主旨与意蕴。
二、情境要针对教学重点创设
情境设置要针对教学重点创设,如果将教学情境创设在教学非重点内容或者简单层次的内容上,那么不但不能锦上添花,甚至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施。一些教师津津乐道于文字表面的情境设置,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教学重点、难点,却选择生硬地讲解、灌输。这其实有违于情境教学的初衷,有点本末倒置了。比如,某教师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对荔枝的大小、形态的图片收集很多,做成课件,播放起来,确实是爽心悦目,图片上的荔枝看起来令人垂涎欲滴。虽然学生对荔枝有了直观的感受,但此文章的教学重点绝不是对荔枝形态本身的掌握,而是学习说明的方法与说明顺序。其实,情境教学本身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容易接受那些不易懂、难懂的教学内容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教学重点、难点合拍,从而让情境设置为教学内容服务。如笔者在教授《秋声赋》这篇比较难的文言文时,学生普遍对文中“风”这一意象从文字到画面到内涵的感受不深刻,难以达到作者要体现的那种震撼。而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感受“秋风”的意象特征和内涵。笔者为了体现本文重点,就收集了各种各样风的声音录音和不同风之下景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风的特征,学生有了直观形象,很好地完成了对“秋风”这一意象特征的感悟。
三、情境要结合教学手段创设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境教学 情境创设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思想活跃、有见识、自主能力强且有独特个性的一代新人,为此教师的教学必须诱发学生的情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方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这就须教师创新教学,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和事情“搬进”课堂,使学生达到“似曾相识”、又能“激发兴趣”的境界。下面结合教学就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谈一下情境教学法。
一、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情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某些电子产品逐渐走进校园,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多媒体就是近年来能使课堂由单一的以听为主的方式变为以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能够吸收更多的信息,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吻合教材文本的画面,展示一个清华荷塘朦胧状态下“静美”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最大限度的使学生了解文章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魅力。
二、课堂教学创设“角色”情境
我们知道文言文教学是“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辛苦”。但是教师教法得当,学生学得热情就能把文言文教“活”。在教学《鸿门宴》这节课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笔者别出心裁的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以此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事后看这样上课效果很好。
三、课堂教学创设“故事”情境
前面我没说过这代学生思维活跃、超前,只要引导得当能够举一反三。所以教师要在课前“举一”讲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借以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反三”作用。在教学《孔雀东南飞》这首古诗词时,为了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突出将要上课的内容、主题,笔者在课之初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并在“优美凄婉”的乐曲声中讲述这首歌曲的出处和原型。然后引入《孔雀东南飞》的教学。由于有课前的故事的铺垫,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同情心”和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听得认真学得主动,对主题的理解也很透彻。
四、课堂教学巧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就是说在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往往由疑问引起,学生智慧“火花”,往往是在“思和疑”的矛盾中迸发出来。课堂教学巧设问题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应该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体系,充分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教材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恰当“问点”,教师要在解决“问”的有效性、目的性、启发性、激趣性、有效性等方面做文章。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放飞思维。在教学《项脊轩志》这节课时,笔者设计就文章的深入理解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本文是如何选择题材的?二是《项脊轩志》文中那件事最让你感动?三是谈一下在家庭生活中有对你触动、感受最深的小事。“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问题的设定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对那些平常不被自己重视的、认为很小的不以为意的,或者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一旦在课堂上说出,就不再是小事了,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由于这节课问题设定的的较为合理,且让学生自己谈一下感受最深的“小事”,不论在课堂的设计,还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方面,都得到了学生的“呼应”,这说明这节课上是成功的。
篇4
一、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设计存在缺陷
一是虚假情感、保守观念、死板思路出现于情境教学设计中。第一,把自然情感和道德、责任、政治目标等社会价值观念连接在一起,没有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情感。第二,情境设计中的观念保守,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开放、自由、创新的性格。第三,情境教学设计中体系的思路比较死板,仅仅体现出作者或者教师的思路、想法,限制了学生的开阔思维,不符合现代社会追求创新自由的理念。情境教学设计应灵活应变,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并带入思索分析,塑造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是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目前课堂教学中多注重使用多媒体、幻灯等现代科技播放手段,但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虽然好看,却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间,语言区别于图片、视频画面等视觉感官的关键在于,语言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无限的想象空间,通过对语言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去体验、感受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容,应给予学生自主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再辅助图片、视频等加以对比分析。
三是教在情景教学中失去主导、引领作用。高中生接触的信息资料丰富,但是综合整理能力不足,往往以追求新颖、特色为出发点,忽视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理解。
二、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情景教学的方法
1.提高学生情感的表达
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情感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语文的文章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同时通过情景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主动引导学生们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从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出想要的答案。
2.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合理创设情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学习经验,作者表达的思想、课本教材的风格特点等合理创建情境教学设计,不能脱离现实、偏离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综合考虑作者的思路、文风、写作目的等,结合《教学大纲》目标和重点知识分布,把情景教学设计成紧密、层近的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多思索,并掌握、消化课堂内容。全部的情境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出发并为之服务,不能让学生自己带偏课堂方向,应该让情境教学设计作为手段来支持学习目的完成。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曾姆曾说:“高效的教学始于希望达到的目标。如果学生在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学习到这些。”情境教学设计应灵活应变,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考虑到各种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
3.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锻炼学生思维应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5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课文情境; 音乐; 多媒体; 实际生活; 角色扮演
情境教学法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创设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赋予了情景教学极大的生命力。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到的情境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合理利用音乐,渲染课文情境
音乐最能激起人的听觉感受,温婉的音乐使人陶醉、引发无尽的遐想,凄美的音乐令人哀思,澎湃的音乐让人内心激昂、奋发向上。教师通过选择和文章内容情感等相似的音乐,借助音乐创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特定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让学生进入到美的意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文本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并序)》时,我设计了以下的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梁祝》的经典旋律,然后播放包美圣歌曲《孔雀东南飞》。曲调缠绵悱恻,在播放了音乐营造了悲伤气氛的基础上,对课文凄婉的感情基调也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情感较易投入,为这节课走向成功奠定了基础。
又如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五段时。描绘的正是月下荷塘的美态,我播放音乐《荷塘月色》,伴着轻柔的民族音乐和如诗般的文字,使学生仿佛沐浴在优美的荷塘月色之中,那静、那美,默默地在学生心头荡漾。
再如在学习《再别康桥》、《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的教学过程中,或播放钢琴曲,或插入古筝独奏等,虽然在备课中要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却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沉浸于作品当中,真正激发学生的领悟能力,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二、借助多媒体画面,再现课文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完整的图画。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贾府的人物和建筑复杂,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课文叙述每一种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内容,学生若死啃书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设计了两张图片,即“人物关系图”和“贾府建筑图”。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
又如教学《荷塘月色》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吻合文本的画面,展示一个素雅、朦胧、静美的意境,表现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更能感受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艺术魅力。
三、联系实际生活,展现课文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文中反映的生活场景、表达的感情与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思考建立在实际的生活环境之中,让学生对文中的情境产生共鸣。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如在上莫泊桑的《项链》时,可以告诉学生,好的作家,安排情节不仅要“出乎意料之外”,而且要“合乎情理之中”,这篇文章初读时,最吸引人的一定是它的情节,尤其是结尾那“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真的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中,那它是不是“合乎情理”呢?请学生做一回侦探,去文章中找找,前面有没有蛛丝马迹表明这结尾虽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呢?这下子,学生兴趣大增,比生硬地让学生去分析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要事半功倍。
又如寒暑假布置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使人困惑,令人思考的事件、现象。学期开始的时候就主办主题活动课,让同学们谈天说地,结果学生的反响出乎竟料的热情,在争着的发言声中,在热烈的讨论声中,在激烈的辩驳声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社会知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合作讨论能力不也得到了提高吗?
四、通过角色扮演,体会课文情境
情境教学中角色表演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根据教材内容中人物的要求扮演相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加强对教材内容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一些适合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自编自演,学生在自编自演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以此来把握人物性格,甚至还可以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最终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例如在讲授《雷雨》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和特长,深入地研读文本,积极地去揣摩人物的神情、动作和心态,再经过同学间亲密的合作,把戏剧中的场景在课堂中呈现。通过角色的扮演,扮演者就有一种和剧中人物相似的感受,而观看者也仿佛如临其境。
又如在教学《鸿门宴》这一课时,让同学们自编自演,把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学生接到任务后积极地在课后写台词,进行角色表演的彩排工作。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后,学生便在课堂中演绎课文的内容。整个课堂气氛很浓厚,学生对课文内容也很熟悉了。
再如在教学《守财奴》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加强对小说人物的印象,让学生在班里挑选出适合的角色表演的同学,可以适当增删课文内容,课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编排成课本剧。经过学生几天认真地写剧本、记台词、排练,课堂上学生展示课本剧中的守财奴的语言俏皮幽默,再加上学生找来一些道具配以夸张的动作表演,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演能力和协作精神。
总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达到陶冶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真正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效!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说教学 情境教学 探究
高中语文是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小说教学是其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围绕一定的故事情节展开叙述,以其内容形象生动的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死板,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带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进行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①。
一、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情景教学的运用
1.情景再现,体会小说人物情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一个具有活力的群体,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体会人物的个人情感,在课堂上分角色进行扮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他们对文章深刻理解,提高教学质量②。例如:在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林冲在山神庙外听到自己被陷害的情景,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林冲、陆谦、富安和差拨,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情景对话,通过对话使情景再现。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小说的故事背景,才能体会小说中林冲的愤怒情绪和陆谦等人的情绪从幸灾乐祸到惊恐的转变过程,体会小说人物情感。
2.多媒体教学,分析情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与其他的教学内容不同,其具有丰富的感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然而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往往不能对小说人物情感进行充分地理解。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这种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对小说情节进行再现,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地分析,使学生能更加理解小说创作背景和小说要表达的感情。
3.适当引入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并不是指所有的内容都进行情景教学,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适当地引入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小说分为开端、发展、、结尾四个部分,在小说的情景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对小说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引出小说的开端和故事的发展,小说的部分也是整个小说情节中最精彩的部分,老师就可以进行情景导入,让学生进行情景再现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情节,渲染感情,使学生充分理解小说内容③。
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情景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说因其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对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文字表述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然而在传统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小说失去其原有的风味,变得枯燥乏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兴趣。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情景教学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学生了解知识点,掌握学习方法,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在对小说情景的模拟中了解小说创作的背景,理解小说想要传递出的情感,并通过对小说情节中的语言表述感受作品中语言风格,学习写作技巧。
3.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适应了时展要求。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情景教学中,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方法对小说内容进行情景再现,不仅能让学生在了解小说创作背景下充分理解小说内容和人物情感,更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在情景教学中得到思维的启发,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说的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但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由于文章篇幅过长,加上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情景再现、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小说的学习中享受乐趣,能更加理解小说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注释】
① 庞丽红.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0):58-58.
② 缪海燕.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 新课程导学,2014(27):78.
篇7
1.具体的实物演示情景
在具体的实物演示时,可以运用具体的直观实物在学生的面前做出展示,相对来说实验的范围和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小,这是因为课堂教学要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实物展示都是相对于实验中范围比较小的,但是老师在一边讲解的过程中,一边做出演示,让我们明白这个化学变化的原理和过程。比如说老师在讲石蕊如何判断液体的酸碱度时,可以将液体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如果试液显红色,则说明液体显酸性;如果试液显蓝色,则说明液体显碱性;如果显紫色,则是中性。通过这样的具体实物的运用来让学生辨别酸碱度,同时体会和理解不同液体在石蕊中颜色变化的神奇,增加了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同时在学生的面前对基本的化学实验过程做出了基本的展示和模拟,这样以具体的实物演示情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同时为以后在化学实验室里真正做实验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2.深刻的实践体会情景
情景教学中的表演主要是让学生进入角色,加深自己实践的体会,无论老师讲了多少回或者学生背了多少会的化学公式都不如学生做一次实验来的生动具体,我们常说,无论别人说的故事多么动听,当我们自己亲身经历一次时,那么所有的酸甜苦辣都会有深刻的体会,这也是为什么高中化学要求教学中有那么多实验课的原因,因为实验出真理。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情景教学的主要应用就是学生亲身的实践——做实验,这样才能深刻的体会情景,明白化学变化的具体情况,对公式中出现的化学因素有了很亲切很熟悉的感觉,因为这些化学物品都是学生自己亲手放进化学器皿里的,所产生的新的化学物质也是自己亲手提炼出来的,自然加深了内心的体现和兴奋,同时学生对于这门课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认为这门课可以亲身实践,自己也可以创造出书本中文章所描绘的实物,这样的成就感对于一个已经有独立意识的高中生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将枯燥难记的化学公式变得有理有据,生动具体,这样学习也就更有动力了。
二、情景教学对高中化学的作用
1.理解教学内容
化学的书本知识是很枯燥的,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针对这个问题主要的解决就是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清晰明白的理解知识点,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学的环境设置中,让学生整个人已经处于一种思维慢慢凝聚的状态,这是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实物做演示,学生的眼睛和思维就会随着实物的演示而发生改变,这时感官与思考都被调动了起来,学生整个人都随着演示的进程而变化,这样整节课才算成功的,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都跑到老师的讲解之中,也减少了学生思维跑路的问题,同时学生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这样在后来的思考中才会有自己的问题与见解,因为认认真真听讲了思考了,那么这节课的内容也就全面的学会了。
2.培养创造性思维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景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具有怎样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又将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呢?这些都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内涵意义
情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心理体验,它通过表情、行为、语肓等形式有效地表达出来。一般来说,情感包括对他人的依赖、喜爱、关心等积极的心理体验,还包括厌烦、讨厌、孤独等一些消极的心理体验。在情感教育的领域中,它主要是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人生观等,是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理情感的重要教育活动情感教育作为一种以对认知、理智、科学等知识的获得与智力的训练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尊重和培养学生对情感的控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心学生对学习环境与生活的感知情况。所以说,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的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思想较为活跃、情感较为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希望得到师长、朋友的关心与爱护,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那么,学生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或者发生情感淡漠、人际关系处理不良、面对挫折时退缩等消极的情况,这些都是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所以,应该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压力与消极情绪的疏导,使他们走出情感困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教学目标就包括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此可知,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手段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认识语文知识结构、正确地对待语文学习,也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充分融人真情实感,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情感教育还顺应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文化品质的要求,使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在高中语文中进行情景教学的方法
(一)优化课堂导入,创设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很多,而设计精妙的导语是最常见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导语往往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愉快地融入课堂学习。比如:笔者在讲授韩少功的《我心归去》这一课时,设置了这样的导语:思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道是“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人亲”,思乡之情一直在人们心胸回荡,马致远的一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写出了漂泊他乡的游子们的无尽乡愁,响彻古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抒写出了游离于祖国怀抱的海峡彼岸的人们的心声。乡愁就像一首饱含深情的老歌,愈唱愈难忘,那旋律一直在人们脑际盘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韩少功的《我心归去》,让我们认真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浓郁的思乡之情。这样的导入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课文的学习中,融入了浓郁的思乡情中。结果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巧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创设情景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比如:在讲授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时,在上课结束之前,先播放了王杰的《回家》这首歌,这首歌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我心归去》一文讲述了家是我们的港湾,无论家是怎样的贫瘠、落后,我们依然会对家充满深情,感情真挚,耐人寻味,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回家》这首歌正是表达这种感情,于是学生对课文主旨有了更好的了解,教学效果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巧设问题,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这一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被广泛采用,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来”,这对新课程的实施是大有用处的。实践证明,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巧设问题情景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不言而喻,设置得巧妙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强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读中就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箭双雕, 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单单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与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而且要渗透情感教育。高中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情感的洗礼,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慢慢养成体会真善美,表达各种美好感情的个性,使他们在拥有丰富情感的同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J].职教通讯,2009.3.
篇9
关键词:教学情景 师生互动 学习氛围
过于紧张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更不会生出高效,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愉快轻松地接受一切。而课堂的这种课堂气氛要靠教师的烘托,只有教师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景,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形成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才能发生实质性的提高。语文教学亦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用饱含情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再现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创造出其乐融融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呼吸”。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浅述几点体会。
一、课堂的起始和结束环节教学情景的创设
无精打彩的教师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一堂课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前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在课的起始便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初中教材中《乡愁》描写的是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大陆深切的思念之情。这对从未远离故乡的初一年级学生来说难以体验和理解这种感情。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这篇课文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情景:在引出课题之前,先播放了一手首学生熟悉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在师生同唱“洋装虽然穿在身,我的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同学们对歌词里流露出的对祖国故土深切的怀念之情深有感触,沉浸在充满浓浓的怀念之情的氛围之中,在学生们正热情高涨的时刻引入了对诗人于光中所作的《乡愁》的学习。接着这位教师又播放起了一段“二泉韵乐”,在幽雅音乐旋律的伴奏下,教师开始了饱含激情的范读,再现了诗人的感情。这位教师用幽雅的旋律和适宜悦耳的音质创设出与作品内容相宜的教学情景,用优美的音色渲染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们在轻轻松松的学习气氛中很容易就抓住了本课的学习重点:表达了海外游子对故乡、对祖国大陆的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台湾回归祖国大陆的期盼之情。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一堂课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悬念情景,有意留给让学生自己回味思考的内容,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如一位教师再讲完《孔乙己》时,向学生提出“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的“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思维和继续学习的动力。
一节成功的语文教学课,不仅要有能吸引人的开头,而且也要有回味无穷的结尾,要让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的想继续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富有感染性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当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情感,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情景,留给学生学习活动较大的自由空间,教师要通过不断的设疑激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主动的选择,从而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情感调动是形成良好教学情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之源。如教《背影》一课时,教师要抓住课题及时设悬提问题。谁的背影?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背影?文中对背影的描述是一次大特写,还是几组背影?孰详孰略?这些问题是学生们最想了解的,于是学生在听到教师提出的这些问题之后,很快就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
悬念情景的创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对问题急于追问下去的心理,刺激学生去积极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形象、逻辑、创造等方面的思维提供契机。
三、课堂训练过程中教学情景的创设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生字词,如何读懂课文,如何赏析优美句段,如何作文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少不了对学生训练的环节。当课堂气氛浓烈,学生情绪高涨时,教师应适时的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训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如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或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或以小品、哑剧、音乐剧、舞蹈等各种文艺形式来表现。让学生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现课文的内容和精神,此时的教师应充分地融入到学生的中间,激励学生想读就读,将读书的兴致及时转化为自我体验;激励学生想说就说,将心中所感所思及时表达;激励学生求异思维,异想天开。这样学生的灵活性才得以激活,求知欲、表现欲才得以满足。
“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在宽松愉悦的情景下展开的课堂训练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总之,一节有意义的语文教学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多让学生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变教为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学习的乐趣,做到师生互动,“宾主尽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创设情境―问题
一、“情境―问题”教法概述
情境-问题是指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的分析,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问题背景。情境-问题教学思想主要是指某种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情绪为手段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好办法。情境-问题帮助学生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知识的构建过程,克服了中职英语课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枯燥、难懂等问题。情境-问题的创设是指以激发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问题的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减少学生利用母语进行心译的过程,加快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的连接,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问题”进行中职英语语法教学
1.合作情境-问题的创设
合作情境-问题的创设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能有情感体验上的和谐,这种和谐可以使得教学顺利进行,并会让学生与教师都能得到满足。这种满足的心理是师生、生生亲密合作的基础。要想达到这种状态,我们必须主动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们要热爱学生,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创设合作情境问题,可以改变传统学术式的演讲教学,创设出学生们喜欢的、贴近他们心灵的、生活化的、趣味化的教学。
2.直观情境-问题的创设
直观情境就是指教师用实物、用多媒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来进行教学。直观情境可以给学生们感性的、具体的知识,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少语法知识的枯燥感。在我们使用直观的教学情境时,可以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这样就有助于学生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语法知识的内部构成以及如何使用。在语法教学中,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是最抽象的,如果我们借用直观情境,可以把这些概念和规则变得具体形象。
3.造句情景-问题创设,操练语法句型
有的语法项目能够通过采用“句型”套用的方法降低难度。
例如:在强调结构的讲解中,It is /was + (强调部分) + that/who +句子剩余部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创设情境进行造句。学生大多都能结合实际进行活动,如“我们班是我(不是别人)参加了校运会的3000米赛跑”、“在柑桔生虫事件中,柑农遭受了重大损失”。学生通过大量套用该句型进行情境造句,就可以容易理解并牢牢掌握这个句型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句式的变换,由原句型可以推出:It must be +强调部分+ that / who +句子剩余部分、It may /might be +强调部分+ that / who +句子剩余部分、Can it be +强调部分+ that / who +句子剩余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提供的句子进行变形,进一步理解强调句的用法,体现了情景-问题语法教学法的生动性、完整性。
4.活动情境-问题的创设
活动是需要学生们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它可以给予学生们动手、动口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语法知识。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们的大脑时刻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消除语法学习的枯燥感。在活动中,学生们的思维是最为活跃的,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此时也会达到最佳的状态。因此,可以说,活动情境的创设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当然,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活动情境的创设就是要让学生们尽可能多的参与交际活动,让他们在交际中掌握语法规律,在交际中学会运用语法知识。
三、情境-问题实践后的思考
当然,情境-问题的创设在中职英语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所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问题进行英语教学时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教师的品格修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优秀品格能影响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束定芳、庄智象,1996)。为了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言传而且要身教,用自己优秀的品格来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使学生把对教师的尊敬与热爱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把自己的学习潜力发挥到极致。
2.提高情境教学法课堂实用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每节课都临时展示目标,即使课堂创设的情境要与学习内容密切关联,但因为学生专业和英语水平的限制,又因为学生没有充分的准备时间,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情境教学法的实用性,教师应在本次课上明确下一次的上课目标,并针对下次课的内容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有清楚的目标计划。书面作业不要留得太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手段搜集相关资料,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针对部分学生对课前所学内容看得不够认真或者不知道如何预习的问题,教师应对学生预习方式进行适时的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不能仅仅靠教师传授。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何克抗,1998)。
- 上一篇:经济责任审计典型案例
- 下一篇:采购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