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特色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管理特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管理特色

篇1

1.专业定位不明确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联系较为紧密,其专业定位在实践中存在两种明显的倾向,一种是偏重于会计学的会计处理能力培养;另一种则是偏重于金融学投融资能力的培养。两种定位都严重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也失去了财务管理作为一个独立专业设置的意义。专业定位不明,专业的特色教育就无从谈起,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将成为无本之木。

2.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由于专业定位不明确,目前许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是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取舍。形成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大致上有三大块:会计学方面核心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加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加管理会计);财务学方面核心课程: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加财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金融学方面核心课程: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投资学等。显然,这种课程结构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但并未突出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特色。

3.人才实践和后续教育不健全

我国目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执业资格教育还未形成一个独立的认证体系。与专业定位偏重会计学或金融学相对应,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要么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师资格,或者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获取注册会计师资格;要么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相应获取一级和二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财务分析师和财务规划师在实践中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也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企业长期来形成的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传统思维一直得以延续。这些都极大地妨碍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长远发展。

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有扎实的财务专业基础、熟悉财务理论和实务,能在工商、金融、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单位从事财务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和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系统掌握金融理论和金融知识,具备金融实务专业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三个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筹资、投资、资本营运决策与管理等方面的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学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金融学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课程设置

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核心课程上,专业核心课程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们体现了各专业的教学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等;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经济法律概论、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管理学原理、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金融中介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学、国际金融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中央银行学等。显然,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这反映了三个专业之间的确有较为紧密的联系,但从这三个专业核心课程总体设置上看,恰恰能够体现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

从各校实际看,尽管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环节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专业实验两大部分,但在具体内容和方式上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两大部分,财务管理模拟实验一般侧重于案例分析,逐渐成熟起来的ERP沙盘仿真实验可使学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通过ERP管理软件在仿真环境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和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则以会计核算业务为主,会计模拟实验一般包括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操作两个部分。而金融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模拟操作主要针对证券投资和银行业务两大领域。三个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通常都根据毕业生未来工作去向,采用顶岗实习的做法。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对口实习岗位比较容易安排,而财务管理专业因可能涉及到的企业商业机密问题,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校内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

三、建设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明晰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水平的根本性要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与模式。赵德武教授认为,社会需求是财务管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因此,应把新时期理财环境下社会对财务人员技能结构的需求和期望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方式获取的结果显示,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技能需求主要反映在综合管理型、决策型以及创新型三个方面(如下图)。因此,我们认为,我国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当体现这一人才能力的要求。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在本科财务管理教材和教学中,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通常是按照财务管理的知识层次来设置,分初级、中级、高级财务管理。其优点是知识层次性强,便于财务人员自学提高水平;缺点是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之间的划分比较困难,使得各高校在初级、中级、高级财务管理不同层次的内容在衔接上显得比较混乱。如何形成一个体系完整、层次分明、内容科学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是科学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应着力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国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按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培养对象分层次设置,教材编写非常注重案例与实证分析,目前国内不少高校都在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来设置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并直接引进原版教材用于课堂教学。显然,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设置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各高校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深入探讨,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规律,以便形成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中仍然还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研究导向与重学术、轻社会服务的不良倾向。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实践能力,关键是加强校企合作。具体途径主要有:一是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合作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考察与实践学习;二是教授以企业顾问身份,定期到合作企业进行财务专题调研和讲学;三是聘请企业财务负责人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讲课或举办专题讲座。

(四)创新教学方法

篇2

关键词:一汽―大众;企业采购;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14-02

对企业而言,采购环节是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而就我国目前的企业采购管理过程来说,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病与纰漏。这些弊病和纰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这些弊病和纰漏的产生,会逐渐地蚕食企业,进而令企业走向下坡路,甚至是面临倒闭。对于这种状况我国已经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找到了其中所存在的一部分问题并进行了解决。本文在这些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与论述,加入了个人的观点,并通过具体实例展开验证与阐述,以期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简介

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是我国一家实力比较强的汽车生产公司,其属于汽车生产制造企业,该公司在1991年2月6日创建,是由多家国内国外企业共同创立而成,在我国是首家根据经济规模进行创建的汽车生产企业。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近些年的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拥有的生产基地由原来的一家转变为三家,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达到了1万人以上,已形成规模化和批量化生产模式,每年生产的汽车类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巨大效益,公司的整个生产和制作工艺优良,产品的种类相当丰富,而且企业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制和开发的能力;产品被销售到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产品出口国外,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已经达到国内国际标准。因而该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先进企业”“国家突出贡献奖企业”等殊荣。公司秉承的宗旨是质量兴业和顾客至上,进而企业营造“忠诚、严格、不断学习”的企业导向和文化,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因此这就使得该企业在社会和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不仅如此,公司注重产品的研发,在其创业历程的二十四年里,公司先后推出了多款具有本公司特色的汽车产品,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也因此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采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一汽―大众汽车生产有限公司的逐渐发展,其在管理方面也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处理,其中就包括一汽大众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采购管理环节。但是,尽管在优化处理过后,该公司的采购环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却依旧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采购管理相关制度不明确

通过在各种网站及相关文件中研究发现,在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中,管理人员在企业的管理方面仅仅关注于汽车的生产制造,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忽略了在汽车生产过程当中比较重要的采购管理环节,因此没有制定相应的采购管理改革理念,这就导致企业在采购管理制度方面缺少革新,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正是这种不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导致一些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在一汽汽车企业曾出现的采购部部长杨宏伟案件,尽管其被当地检察院带走,但是其做法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本上的增加以及经济上的损失。甚至更有一些其他采购人员为了贪图便宜,采购一些质量稍次的材料或者是设备,进而影响了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产品的质量,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采购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历程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时间尚短,起步较晚,这就导致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理念及经验,没有国外其他汽车企业的理念及经验丰富。而对于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而言,其是由多家国内外相关汽车生产有限公司相互联合投资进行生产的,但是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却是由国人占主导,例如一汽企业采用的是国产化工作为导向的采购管理模式,但是这样的模式造成了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采购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失,这样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在企业采购的过程当中没有办法进行合理的管理与科学的监控,增加了企业对采购管理的管理难度,进而影响了企业采购的最终质量与成效。

(三)部分采购管理人员专业性有待提高

就目前来说,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规模逐渐增大,人员逐渐增多,对于其人员的管理方面,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相关部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与挑战。在人员的招募上,往往会存在着招募人员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对采购人员的招募并不合理与科学,一些专业性不强的采购管理人员,被吸纳到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采购管理部门,甚至有一些采购管理人员其本身专业性并不达标,但却通过一定的“关系”和“手段”,也同样进入到一汽―大众生产有限公司,这样的采购管理人员,由于自身专业性的限制,导致其在采购管理过程当中无法进行更为细致的管理与监控,甚至一些管理人员在企业的采购管理过程当中会出现“吃回扣”等现象,给企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解决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采购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采购管理相关制度

所谓的健全采购管理相关制度实际上指的是对现有的采购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在实际的采购环节运行基础上,对所有的采购管理相关制度,展开进一步的验证与探讨(支撑性理论解释),并且相应地提高管理人员对于采购管理的重视;通过一汽―大众生产有限公司的企业管理人员在实际的采购管理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弊端,对现存的采购管理相关制度进行专题会议讨论,例如在会议上,将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来,并且对会议上的人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进行记录,会议过后对这些建议进行筛选,并加以实行;还可以建立制度监测中心,即对采购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状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将制度程序进行明确,同时控制采购各个操作步骤的关键点,将采购制度明确到各个具体的岗位权限与责任上。此外,还可以建立一定的制度执行奖赏,对于制度执行能力较佳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升职或者是加薪,而对于制度执行能力较差的员予以批评。进而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达到完善采购管理相关管理制度的目的(具体建议)。

(二)完善采购管理体系

上文提到,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采购管理体系不健全主要是由于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发展历程较晚及管理理念和经验不足,所以针对于该问题所采取的具体解决办法是“学习经验,总结教训”。这里讲到“学习经验”实际上指的是,对于国外汽车生产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进行吸取,找到其在采购管理方面的成功之处,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找到其成功的原因,并加以借鉴。而所谓的“总结教训”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本企业的采购管理方面的不足及缺陷进行总结,找到存在于本公司的实际毛病并加以整改。同时,管理系统的管理理念要与国际的采购管理系统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升级。

(三)对采购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审核与培训

由于采购人员专业性不强,会给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带来一定程度的隐患,甚至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对采购人员进行审核时,需要保证审核的严格与公正,这就需要在审核的过程当中审核人员能够坚持本心,并且需要有一定的监管部门对审核部分进行严格的监控,进而保证的现象不会再发生,同时也在某些程度上对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考核,当考核通过的采购管理人员进入到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内部的采购管理部门时,还需要对这些采购管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主要是由于这些采购管理人员对于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实际了解还不够,所以要将企业的文化内涵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告知,同时要将采购管理相关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灌输,进而保证采购管理人员,对于采购管理方面能够提高相应的重视,并且增强其自身对于采购管理方面的专业性,如此一来,就大大提升了采购管理的管理质量。并且,优质的采购管理能够使得人员在采购过程当中降低相应的成本,为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节约了经济上的开支。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采购管理系统能够在采购过程当中起到一定的监管与管控作用,进而保证采购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实行这样完善的采购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一汽―大众汽车生产有限公司在未来的企业竞争当中增添了相当的优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的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管理项目的逐渐增多,在生产方面对于材料的应用和相关设备的采购也变得越来越烦琐,这就需要一个强大完整并且坚实可靠的采购管理系统对其进行支持。在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一汽―大众汽车生产制造有限公司在采购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后,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逐一解决。然而提供的这些解决措施,仍需要具体落实在实际的生产运行过程当中,并且对采购管理系统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面改革,才能实现对一汽―大众汽车企业采购管理方面的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在市场经济上或者是在企业发展前景上都有着良好的动向。

参考文献:

[1] 文庭孝,王尧,刘璇.基于网络链接分析的企业网站关联图绘制实证研究――以汽车企业网站为例[J].情报科学,2013,(4):63-68.

篇3

关键词:高职;采购与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31-03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生产和销售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直接推动了采购和供应链的全球化,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采购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在采购与供应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约了采购与供应管理战略地位的提升。因此,探索满足市场需求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贸易日益活跃,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国际供应链系统的重要环节,成为许多跨国企业的全球采购基地。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政府采购这三大需求,已经促使采购管理队伍的迅速壮大,并由原来的区域性向全球性扩展。一方面,大批外资、合资企业涌入,他们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行业经验的采购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众多国内企业逐步认识到采购成本节约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价值,必须迅速提高自身采购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同时,采购与供应管理岗位涉及面广,无论何种性质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都有采购行为,都需要采购与供应管理方面的人才。

随着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政府机构加强了对采购行为的规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自实施以来得到快速推广,在节约财政资金、加强廉政建设方面成效显著。通过规范的符合国际市场运行准则的采购行为增加营销价值、获取政府订单、进入国际市场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价值的有效手段。改革及有序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对加速培养专业化和复合型政府采购人才、加强政府采购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采购职业人员需求巨大,高级采购职业人员短缺尤为严重。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尤其是采购计划、采购项目管理、招标投标、谈判签约、物料监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专业采购人员是非常稀缺的。

高校毕业生是采购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但我国高校的采购专业建设已经严重滞后于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列入采购专业,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在财经大类里也没有列入采购专业。虽然一些高校尝试在其他专业下开设采购管理方向,或者被批准为目录外新专业,但数量不多,其所培养的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全国自学考试涉及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但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力比较有限;职业培训主要以职业资格认证为主,而职业资格证书种类较多,认证费用高昂,良莠不齐。上述因素交汇在一起,影响了采购人才市场的规模和质量,制约了我国采购职业的发展和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采购人才需求的猛增,另一方面,教育滞后导致的人才供给不足以及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不足,由此产生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院校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专业人才与团队的开发是采购与供应管理发展的基础。转型期的采购与供应管理,其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增加对人才素质的开创性、主动性和应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采购方面的人才总体素质普遍很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知识覆盖面和专业能力比较欠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009年《中国采购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采购管理的总体水平仍不高,表现为一些采购绩效指标不高;采购绩效与公司目标设计的结合不够紧密;采购部门在组织中的战略作用并未充分显现;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程度不高等等。成本控制是采购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贡献,商品质量、原材料市场和人才问题则是采购管理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

基于采购与供应对企业成本的节约效用,高层领导应更加重视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战略性特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加快培养和储备具有战略思考能力的采购与供应专业人才,构筑更具全球性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为解决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必须通过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多途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采购与供应管理向供应链和价值链升级的需要。

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及培养方向,依据职业能力和素质构建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弥补高等教育对采购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推动高职院校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需求驱动的高职院校采购与

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定位和建设理念 (1)专业定位。以供应链中的采购与供应活动为工作内容,以完成采购与物资供应为任务,为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外资企业培养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以提高采购与供应效率,发挥采购利润杠杆效应,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2)建设理念。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资格为导向,以典型采购与供应流程(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设计理念,设计7个任务模块,并提炼每个模块对应的职业能力,构建融理论知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于一体的“工作任务驱动教学与实践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掌握现代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技术,熟悉采购相关业务环境及采购与供应业务运作流程,具有供应商开发、采购与供应、库存控制等核心职业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英语应用能力,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

职业范围和职业发展 在工商企业、政府机构和跨国企业从事需求分析、采购计划、采购谈判与招标、供应商管理、库存管理、物料供应等工作,起步岗位是从事基层操作的采购员、采购助理。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按照采购职业的职业发展规划向管理级和规划级岗位晋升,具体如表1所示。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具体如表2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典型的采购与供应流程为主线,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设计理念,对7个流程环节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提炼,确定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设计了相匹配的12个任务模块与课程以及相对应的实训、实践课程。为了加强对采购与供应基础理论的理解,还设置了4门基础课程。由于政府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国际采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应根据不同采购类型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具体如图1所示。

引入职业资格认证 为加快采购人才的技能培训,规范采购行为,统一操作标准,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素质,必须对从事采购行业的人员实行资格化管理。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利于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同时应按照采购职业资格标准整顿现有的采购队伍,进一步规范采购管理,使采购人员的操作技术与技能更加趋于正规化、规范化。为了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采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要做好采购职业资格的认证和对接,鼓励学生获取采购职业资格,将有助于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为进入采购职业奠定基础;高校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对接,可使毕业生能顺利地向采购职业人员转变,而采购职业资格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构建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目前采购职业资格认证有三种国外证书和三种国内证书,国外证书包括: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的CIPS认证;美国采购供应协会的 CPM(注册采购经理)认证;国际贸易中心(ITC)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资格认证。国内证书包括: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采购师职业认证;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的CPS证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采购师认证。这些证书各具特色和适合范围,有的还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学历方面的要求,对在校学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资源和特色选择符合条件的证书,并实现证书与教学的对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采购知识和能力,为将来的认证奠定基础。

纵观采购与供应的战略作用和发展趋势,国际采购、工商企业采购和政府采购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内涵,要分别研究其运作流程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因此,做好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的统一协调,构建多层次、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体系非常重要,这也是未来采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黎明.应对采购与物流管理的未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62-65.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09)[R].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3-18.

[3]倪东生.构建我国国际化采购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5(10):32-35.

[4]宋玉卿.采购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0(9):146-147.

[5]倪东生.政府采购领域专业教育的作为与突破[J].中国流通经济,2011(8):79-83.

[6]冯华,宋玉卿,郭红莲.建设“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必要性研究[J].经济师,2005(5):119.

[7]况敏.对职业导向的高职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18):49-51.

[8]王焕琦,杜培革,张丽华,安丽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12-14.

[9]魏银霞,郭庆.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等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20):38-39.

[10]刘东波.论高职院校“职业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27):28-29.

篇4

一、 企业物资采购综合管理平台的实施背景:

二、 企业物资采购综合管理平台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三、 企业物资采购综合管理平台的做法:

四、 企业物资采购综合管理平台的实施效果:

一、企业物资采购综合管理平台的实施背景:

(一)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的需要

1.企业内部招标管理制度不规范

材料采购招标流程不完善、无约束。前期工作不主动,计划不周密,往往以时间紧、任务重,或以应急工程为由,随意简化程序和变更招标方式。使得企业的招标不透明、不公开、不公正,难以找到最适合、最优秀的供应商。

2.采购权分散,不利于成本控制

物资采购归口管理不严,采购权分散,造成采购成本加大。目前有70%以上的建筑企业采用材料分散自购的管理模式,它虽然减少了采购环节,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二)满足外部环境的需要

1.集中采购是行业趋势

大中型建筑企业施工规模大、工程项目多、施工地域广,一般具有较强的材料采购、仓储、运输和管理能力,而且资金雄厚、机构健全、人才众多,这为材料集中采购模式的推行提供了广宽的市场平台和坚实的管理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材料集中采购符合市场专业化发展的趋势,符合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形势,符合管理规范化发展的要求。

二、企业物资采购综合管理平台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基于上述背景,企业为了创新采购管理手段,节省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使采购过程更加公平、公开、公正。提出实施电子采购平台的规划和设想。

物资招投标采购电子平台总体架构为统一管理,多级应用,实现了企业范围内物资采购业务的“全覆盖”,包括区域公司和各级单位的物资采购。该电子平台具有即时化、灵活性、透明性、保密性、模板化、简单化六大特点,电子采购平台由采购管理系统、采购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管理三部分组成。具备计划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客商管理、在线询价、在线竞价、在线招标七大功能。招标信息在网站公示,开标结果通过短信和邮件在线通知,采购合同自动生成,实现招标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三、企业物资采购综合管理平台的做法:

电子采购平台的上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电子采购平台,建立企业级物资编码库。

物资编码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是物资生产领用和物资验收入账的依据,为保证物资编码工作的连续性,确保物资编码的唯一性和统一性,有利于快推进物流信息化进程,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二)启用分级式供应商管理模式

在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供应商队伍,确保物资采购的持续、稳定。要求供需双方建立起长期的、互利的、信息共享的合作关系,而物资电子采购平台的模式可以使参与采购的供需双方进入供应链,从以往的“输赢关系”变为“双赢关系”。

(三)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实现了询价书管理、报价管理、竞价采购和采购结果四大部分。

1.询价书管理:

询价一般是定向招标,对所招标的对象有一定的品牌限制及要求。

它是按照上报的二级采购计划编制的询价书,询价书主要内容有:询价书概要,主要用于确定最终的采购方式(公开询价、定向询价、竞价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单一来源采购、商场采购等)和报价方式(网上报价或线下操作);另外,如果是非公开询价,可以维护所选择的供应商信息;最后可以维护待办的二级采购计划的物资信息。流程如下(图8:询价书审批流程)

图8:询价书审批流程

询价书完成审批后,选择询价书编制询价通知,最终确认报价方式、报价开始时间、报价截止时间、报价揭示时间等信息。可以选择以公告形式。

2.报价管理:

报价方式为网上报价的,供应商在规定的报价时间内进行提报,最后统一报价揭示。供应商通过纸质形式线下报价后,企业内部用户将相关报价信息录入系统。

到达揭示时间后,对供应商通过外部平台提交的报价文件进行揭示;查看供应商的报价信息,可以打印比质比价表,显示供应商报价的最低价、最高价、平均价等信息。

3.竞价采购

竞价采购模式一般用于大宗材料,例如钢材等。评标主要以竞价为导向。竞价时,由采购商竞价标书,事先约定竞价条件,并主持整个竞价过程。经过采购商资格预审合格的供应商,都是在匿名条件下与对手竞争,可以在规定的竞价过程中充分进行竞争性报价,争取自己获得有利的排位,符合预设中标条件的供应商最终中标。相比传统的竞争报价方式,网上竞价采购的在保证实时竞争现场的同时又能保证参与各供应商间的背对背,从而有条件创造出一个充分竞争的环境,保证采购企业的利益。

竞价大厅可以查询已结束的竞价。

4.采购结果

询价或竞价结束后,编制采购结果表,确定中标供应商、维护成交价、维护评选文本,记录评选相关内容。采购结果表提交后进行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进行,宣布中标结果。

(四)招标管理

招标管理相比于采购管理中的询价和竞价而言,对招标过程有着更为苛刻的要求。招标过程严格编制招标书,要求参与投标的供应商提供商务标和技术标等文件,并有严格的评标程序。

1.招标通知

公开招标需要招标公告。依据招标编号、招标文件编制招标公告,按设定流程审批通过后,在电子采购平台上招标公告及资质要求供应商获得该信息后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向招标方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资质证明。

2.投标开标

(1)投标

主要完成对投标过程的管理,招标文件明确投标方式为网上投标的,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投标。

(2)开标

过开标时间后,系统统一开标,并记录开标人员、实际开标时间;不符合开标条件的可以流标。

3.在线评标

抽取到的评标委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招标文件中设置好的评分项分别对供应商进行评分,填写“评标意见表”。

4.评标定标

评标结束后,需要进行评标结果公示的,要编制评标结果公告,内容要包括:推荐中标人、不中标理由、评标得分等内容。评标结果公告审批通过后,在物资采购网进行公示。

四、企业物资采购综合管理平台的实施效果:

篇5

一、“互联网+集中采购”模式

云集采平台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采购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采购管理和操作全流程电子化,规范统一的流程和操作模式,提高采购效率、防控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此外,云集采平台可以提供公共采购服务,从常规采购到战略采购,从集中采购到聚合采购,从银行自采到向客户提供采购服务等一系列模式的创新,节约公共资源,创造额外利润,实现价值采购,助力银行主营业务。云集采平台由内网平台(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和门户平台两部分组成。内网平台作为银行内部采购平台,通过解决采购过程中的管理冲突,实现集中采购工作合规高效的目标。同时作为数据源向整个云集采平台共享信息,打破信息孤岛现象。门户平台作为外部网站,在完成电子化采购的同时,兼有B2B/B2C/B2B2C/O2O功能,借助“免费”“专业”的互联网用户思维,充当连接器,整合银行客户资源,通过提供采购服务和金融服务,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内外协同,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生态圈。云集采平台作为公共采购平台,宗旨是向用户提供采购服务,增加用户粘性。与传统网上商城不同的是,平台采用开放设计理念,平台向非银行客户开放,无需登录即可以看到全部的产品和服务,交易环节才需登录认证,有助于形成一个开放式公共采购服务平台。其中,银行的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作为用户能获得更多分等级的增值服务。为确保采购过程中相关指令是平台用户的真实意思表达,云集采平台通过RSA非对称密钥算法,实现用户电子签名和文件加密功能。当上传下载采购相关材料或发生交易时,需要通过USBKEY方式登录进行电子签名、加密或验证。其他行业相比,银行的供应商有显著特点,即半数以上同时又是银行的客户,甚至是优质客户,供应商和客户身份极易转化。以某商业银行总行级供应商为例,截至2016年末,库内56%准入供应商中为对公客户,日均存款超过600亿元,为银行贡献营业净收入达3亿元。银行集中采购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向客户共享采购成果等方式,弥补供应商在间接采购方面的不足,增强银行差异化竞争力。银行作为支付结算的必经渠道,是供应链现金流的重要一环。平台作为企业间的连接器,可将现金流引入银行,并助力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因此,相比非银企业,银行在采购过程中,更有条件通过各种互联网手段获取更多战略合作伙伴,帮助银行进入非金融业务的供应链闭环中,创造价值,实现共赢。云集采平台实现价值采购需要数据积累,可先实施内网平台,再实施门户平台。采购服务采用先对个人再面向企业,先小范围后逐步扩大的方式推广。对个人服务可以从银行的员工开始、关联企业的员工,银行个人客户、到企业客户的员工,最后向所有潜在个人客户推广;面向企业服务从关联企业,供应商,再到银行企业客户,最后向供应链的所有企业推广。

二、云集采平台的功能

内网平台功能分析。实现采购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减少文件交换环节耗时,实现采购流程环节可跟踪机制,推动采购流程快速流转,提高采购效率。统一采购操作模式,满足各单位需求,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避免重复开发造成的成本浪费。实现供应商的推荐准入,引入供应商评价审核机制,根据供应商履约情况影响其评级,实现供应商优胜劣汰。实现评委管理、电子评审,提高评审的管理水平,实现绿色办公,体现银行的社会责任。通过商品管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预算使用登记等多方面,规范全行的采购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全行采购数据、供应商信息、合同信息、商品信息等实时查询统计,为采购决策、采购流程持续优化、采购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实现与邮件系统、短信平台等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系统留痕,记录采购全部过程,完善工作流、信息化。为了实现银行总分行多层机构采购管理的目标,系统需要设计严谨复杂的控制逻辑。通过以下模式和方法可化解银行集中采购管理过程中合规与高效、供应商多头管理、各单位管理方式差异等多个冲突议题,满足全行用户便捷使用的需求。三段式流程模式。采购项目从立项开始,经历需求审核、方案审核、组织评审、结果报批、合同审核、档案归档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会产生流程回退的可能性。尤其是银行投融资类等涉及第三方的项目变数较多,在结果报批阶段或者合同洽谈阶段时常遇到由于第三方原因造成项目需求变更。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模式。供应商管理实行分级分类准入制,分级代表总行级和分行级,总行级供应商可供全行直接使用;分类代表供应商能够提供的商品需要经过所属行的商品类别准入。供应商的状态分为推荐、准入中、准入完成,不同供应商在不同机构存在不同状态,可产生多种排列组合。角色最小单元法、流程强松耦合结合模式。总分行之间,分行与分行之间人员配置存在差异,管理颗粒度不同。如需求审核阶段,总行部门要求设置三个岗位甚至更多岗位,而大部分分行期望最多设置两个岗位即可;方案和结果报批环节,部分机构只设置一名有权审批人,而部分机构需要根据金额大小设置有权审批人。门户平台具有三大功能:对供应商用户,是一套电子化采购门户,实现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网上竞价等采购电子化管理;实现合同电子化;支持供应商自助注册、审核入库的流程化操作;门户与内网平台对接,甚至与有条件的供应商ERP对接,加大交易数据交互,降低现场沟通成本,节约采购TCO(总拥有成本)。对行内用户,是一套电子化PTP(采购到支付)系统,分期部署办公用品,机票、酒店、打车等商旅服务,进而实现礼品、家具、空调、建材、工会福利等全品类的订单管理。采用互联网化的界面增强用户体验感和认同感,支持对接多家供应商,保证充分竞争,同时保证商品品类和服务区域上的互补。对于外部客户,是一套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提供联合采购、聚合采购和共享采购多种公共采购服务。作为公共采购服务平台,门户平台面向的主要用户是银行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譬如供应商、银行关联企业、城商银行、其他小规模的金融公司。潜在合作伙伴是大型国企的集采中心、专业的招标公司、集成商、物流公司等。平台通过供方支付交易佣金的模式或提供金融服务等价交换的模式,向客户免收服务费。主要特色功能如下:合采购服务;聚合采购服务;共享采购服务;供应商动态评级;分等级的免费增值服务。

篇6

创新体制 完善机制

自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以来,绍兴市一直致力于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最初,绍兴市建立了由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管,市政府采购中心负责操作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但是由于两者均设在财政局,“裁判员”与“运动员”不分,影响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针对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以及《政府采购法》“管采分离”的要求,绍兴市委市政府及时展开调研,结合建设工程、产权交易和土地拍卖等交易活动的现状和特点,作出了包括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在内的一揽子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并于2002年11月份建立了绍兴市招投标中心(现更名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政府采购中心所履行的政府采购操作职能等成建制划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财政部门脱钩。目前,绍兴市形成了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监管,公共资源交易委员会办公室现场专业监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购人依法操作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政府采购的“阳光”操作,高效运行。

绍兴市集中采购机构并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体制变化,引起了业界对政府采购体制的思考。从绍兴市的实践来看,在这种全新的体制中,只要政府采购能够正确定位,就能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功能健全的交易大厅、开标室、评标室、监控室和服务设施的建设,绍兴市不断改善政府采购的操作硬件条件;同时注重加大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采购队伍素质,提升政府采购整体工作质量。截至2008年,绍兴市共组织政府采购活动17490次,完成预算金额123.9亿元,合同金额108.4亿元,节约资金5.55亿元,采购规模年均增长57%,资金节约率达12.55%。利用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不仅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采购成本,而且推动了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绿色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等公共政策功能的进一步落实;优化了公共资源配置,有效提高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益。

绍兴市的体制对于调和目前阶段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的冲突是个突破。通过成立一个涵盖政府采购、建设工程等四大类公共资源的有形平台,将监管权协调于统一的机制之下,使《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两部法律、多个部门的作用形成了合力,较为有效地缓解了两法冲突带来的机制缺陷,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建章立制 规范运作

政府采购是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进行的采购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政府采购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落实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等公共政策功能,卖现政府对经济、社会调控意图的根本保证。绍兴市无论是在改革初期还是在政府采购管理新体制建立和运作过程中,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

为确保政府采购改革工作的有效推进,绍兴市政府于1999年4月了《绍兴市政府采购暂行办法》;《绍兴市政府采购实施细则》、《绍兴市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绍兴市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操作规程》等30余项管理制度也相继制定。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后,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关于明确绍兴市招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职能的通知》、《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招投标中心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2006年初,市政府重新制定并下发了《绍兴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2007年在调研的基础上,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完善绍兴市区政府采购工作的意见》。与此同时,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公管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职责,修订和重新制定了一系列的政府采购管理、操作制度。构建了一个涵盖政府采购管理、操作、监督多环节、多层面的制度体系,有力促进了绍兴市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

统一平台 强化监管

2007年,绍兴市开发建设了“公共资源交易网络监控系统”,把政府采购、建设工程等纳入其中,通过网络的实时监控、在线管理、全程监督,有效防范腐败的发生,促进廉政建设。

根据绍兴市预防腐败网络平台的建设规划,在制定平台建设规范和数据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结构方式,形成“四层体系”结构,实现纵向系统构建、横向系统集成的建设框架。其中公共资源交易网络监控系统包括政府采购、工程建设、土地交易、产权交易四个方面。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交易网络监控系统。该系统从建设工程的招标申请核准开始,到合同备案告知结束,共设置了14个时限监察点;在招标申请条件等6个环节设置了规范监察点;在投标保证金的收缴环节设置了资金监察点。通过预设的监察点对市招管办及市级9个职能招标办的招投标业务流程进行监控,使招投标管理工作在不改变现有体制和运作机制的前提下实现网络化统一办理、统一监控。

解放思想 稳步推进

篇7

[关键词] 高校设备;实验室设备;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55-5200(2014)01-077-03

Doi: 10.11876/mimt201401020

A Discussion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Equipment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ZHANG Yu-bo,ZHANG Yuan. (Office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

[Abstract] From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purchasing management, equipment management, funds management and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exists in the University equip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s,we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deficiency of all kinds of university equipment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s(UEIMS). 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were suggested,that is,the model of which the equipment as the core,departments and users as the involved factors,the equipment life period as the whole process will b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UEIMS.

[Key words] University equipment;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目前,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方式多种多样,为提升管理水平,保证设备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运转,各高校开发设计出适合自身特色的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目前,虽各高校设备管理系统内容不尽相同,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向应该是“以设备为核心,涉及多用户,多部门,按设备生命周期全流程[1]模式管理”。

1 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依照目前各高校设备管理部门的职责,以及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现状,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4个方面:

1.1 设备采购管理

围绕设备采购的各环节、涉及到的用户,多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被开发应用。比如合同、档案、论证、招标以及设备采购管理系统等[2-6],高校设备管理部门可以依托这些管理系统快速高效的完成设备采购任务。

1.2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7-10]是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性任务之一,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教学科研的投入的增加,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在高校的保有量持续增加,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与开放共享、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平台的建设[11]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和标志。

1.3 实验室管理

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作为衡量高校教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的信息化是[12-16]大势所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实验教学、实现资源共享等方面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同样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也是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

1.4 经费管理

单独的经费管理信息化系统应该属于高校财务部门的任务,作为高校设备管理部门在实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同时,必然要考虑到设备采购、仪器维护、运行经费的管理及信息化,高校设备管理部门必然要在设备采购以及后续管理系统中要涉及到经费管理的

信息化[17-18]。

上述4个方面的工作相互关联,涵盖了高校设备管理部门的全部任务。设备采购完成后自然转入设备的管理流程,至最终报废,同时,仪器设备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提高采购经费的投资效益,落实采购经费的执行也是高校设备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之一。

2 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目前的不足

设备管理系统所包含的4个方面主要涉及8个主要部门和用户(图1:设备管理系统框架图)。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向,用户的含义和实际意义是不同的。在设备采购管理方面,用户是购买者,需要系统提供购买设备的相关信息;在设备管理方面,用户是设备使用者,需要提供设备使用相关信息,包括与设备相关的成果信息以及教学科研情况;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用户是实验室管理者,需要提供实验室仪器设备装备情况和使用情况;经费管理方面:用户是设备经费拥有者,需要提供经费使用情况。

同样,在不同的管理方面,设备包含的信息也有所不同。对于采购管理来说,它包含的信息是具体的数据,比如品牌,名称,型号,价格等;对于设备管理来说,它包含的信息是价格,机时数,产出的科研论文数;对于实验室管理来说,它包含的信息是数量,是完好率,是对教学科研的价值;对于经费管理来说,它包含的是价值、维修维护折旧费用、运行费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某种程度上,高校设备管理就是“管理设备,管理用户”,不同设备,不同用户在不同管理方面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提供不同的信息数据,承担不同的管理任务,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的任务就是要在不同的管理方面,在不同的角色中准确把握自身在其中的作用,完成不同的管理任务。

目前,每一个具体的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都有比较强的针对性,虽然确实解决了很多高校设备管理上的不足,提高了采购及管理的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仅仅是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的信息化系统[20-21],是多个独立功能的分散的信息系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包含所有部门和用户的管理系统,从设备管理信息化全局的观点来看,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数据的唯一性及真实性方面: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就需要保证数据进入系统通道是唯一的,独立分散的管理系统,往往存在两条以上的通道,那么数据的唯一性就会遭到破坏,唯一性导致的可能结果往往是矛盾或者是不真实的数据,就会为我们的管理提供错误的结论和指导。

2)数据的完整性方面:设备在不同的管理方面具有不同的表征,也就是说它们有着不同的数据信息,这样就需要各个部门和用户来根据各自的性质来完成相对应的数据,不完备的信息化系统对于数据的完整性也必然是片面的。

3)数据的时效性方面:信息是动态的、实时变化的,当信息有了变动时,需要户将改变的信息数据及时的补充入系统中,过时的数据对决策者与管理者都是误导。

3 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及目标

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应该是“以设备为核心,涉及多用户,多部门,按设备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以设备为核心,是高校设备管理部门的本质属性和使命,所有的信息化工作都是围绕着设备这个核心要素来开展的,偏离这个核心就是偏离我们的工作中心。

信息化系统应该是全面完整的设备管理系统:它首先是设备数据的全面,其次是设备具体的使用人的全面覆盖,最后,它还应包括高校的设备管理部门,以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各级财务部门,审计监督和纪委部门等,以及高校决策层。目前,高校设备管理中已经有众多的部门参与进来,但是却疏忽了校外的因素,比如厂家和外贸的参与,这一方面也是以后信息化工作中应当加以重视的一个方面。

最后,信息化系统应该是“设备生命周期全流程”的一个面向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22]。同时,高校设备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也应该我们的目标之一,高素质的高校设备管理人才是关键因素,业务过硬,具有现念的优秀人才加入高校设备管理工作,是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的智力保证。

4 总结

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有了理论上对设备管理的深刻认识、科技的大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才有了今天的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的众多模式。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的探索还将继续下去,但必不可少的因素是管理模式转变与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及科技进步,只有构建高校设备管理的理想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能提高我们高校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创建一流的高校设备管理信息化模式。

参 考 文 献

[1] 陈敬德,于海燕,刘小芳,等.基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多部门协同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90-193.

[2] 落巨福,张纪莹,张向东,等.高校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科学,2008,(2):98-100.

[3] 王健,谭锦才.高校设备购置论证与购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68-371+374.

[4] 刘洋,李青,马晓亮.高校设备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研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5)18-20.

[5] 宋菲,吴兵,黄松等.充分利用物资采购管理软件提高设备采购执行效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2):96-97.

[6] 殷元元,赵丽清.高校设备供应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009(7):61-63.

[7] 卞晶,周勇义,邢承杰.基于三级管理模式的设备建账系统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277-279.

[8] 侯艳君,马子领.基于Ajax的高校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83-186.

[9] 赵昕,崔静.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高校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7):165-167+175.

[10] 徐远卫,左楠,陈然.完善高校设备管理的构思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7):160-162.

[11] 石彦杰,刘运臣,高玉平.高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网络共享平台的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3):712-714.

[12] 盛苏,英堵俊,吴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2):184-187.

[13] 侯亚彬,徐建斌.高校重点实验室信息化统计系统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15(2):126-127.

[14] 海涛,王钧,廖炜斌,等.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技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166-169.

[15] 蔡海燕,刘昭.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73-375.

[16] 佟颖,白海会,吴晓荣.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08,(2):101-104.

[17] 卞晶.基于经费控制的设备采购管理系统实现[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S1):204-206.

[18] 李小寒,权利宁.大型仪器开放测试基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07-111.

[19] 朱建峰.关于高校教学仪器设备过程管理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200-201.

[20] 张黎伟.北京大学实验室与设备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1):224-228.

篇8

关键词:工程施工;物资供应;物资管理

物资供应在工程施工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物资供应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里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良好的物资供应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对于工程了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就必须得严格认真、规范地管理。只有严格规范的物资供应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里施工过程中有良好的物资来源,良好的材料来源和良好的物资供应,严格规范的物资管理还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工程了施工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保障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的工程建设和我国的其他行业的发展。

1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各种工程中,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由于对物资供应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供应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2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如何规范管理

2.1 规范物资供应的科学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要进行科学的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它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2.2 规范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工作是以整个工程施工的计划为依据的,工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物资供应起着决定性影响。当前,工程里的计划管理工作问题较多,造成物资供应工作常常很被动。物资计划是工程施工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工程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各单位在编制计划时要有依据,有核算,并根据物资需求量和自有储备量进行编制,力求准确。

2.3 规范物资供应的采购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必须规范物资的采购管理,采购是工程里用资金向市场购买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它涉及物资进价采购费用等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尤其是进价,占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大,能导致采购成本的升降。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降低进价是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任何可以降低进价的手段都是采购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至于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

篇9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Through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wo class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enterprise's employing feedback, confirmed that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in the 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reform is effectiv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ituation; teaching reform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和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由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原因和当前高职教育迅猛发展的态势,加之高职教育本身性质、特点及条件要求,不免出现难以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相融合的窘境。一方面学生在校学习失去主动性和兴趣性,另一方面毕业生很难尽快与工作岗位融合接轨,这些现状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阻碍了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情绪心理学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设计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要求再现或塑造的教学情境,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喜闻乐见、愿意主动思考、乐于接受,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及专业技能的练习。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将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岗位、工作过程中各个具体工作环节的真实情境再现或塑造于教学课堂中。通过学生参与真实或类似真实的工作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能。

1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采用情境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产品等原材料流通量和产品流通量陡增,物流管理人才成为推动和促进商品流通的紧缺型人才。通过调查和统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根据自己所处的区域及行业特色有着鲜明的办学特点,如侧重于农产品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特殊商品物流、国际货运、物流市场开发等,但无一例外地开设了诸如《采购管理》、《采购管理实务》或《采购与供应管理》等相关课程。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一般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接触较早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对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对该专业、行业、企业或某个具体工作岗位缺乏感性认知。即便有的学校开设了物流企业认知等课程,但也很难在学生脑海中镌刻对该工作流程的烙印,从而影响学生对采购及供应管理课程的学习。第一,采购及采购管理能力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同时该课程也是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等后续专业课学习的基础。第二,不能忽视当前高职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的被动性。斯滕伯格认为:实践性智力是能使一个人产生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高职学生更喜欢实践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抽象的学习方式。斯帝特?高德斯采用“坎菲尔德学习风格量表”对商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发现商业学校学生更喜欢“直接经验”这种学习方式,而不喜欢听讲、阅读等其他学习方式。第三,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还存在着相当的困难,很难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尤其是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表现的更为突出,使得学生所学和企业所需出现严重的脱节。

根据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特点,结合学生初学专业课程存在感性认识困难的现状,尝试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开展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有利于满足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需求,有利于培养同学们掌握采购及采购管理的专业核心技能,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强化专业意识。

2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情境化教学设计实例

采购与供应管理是一门工作流程清晰、工作逻辑性强、工作环节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专业实操性极强的课程。依据职业能力目标,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按采购作业流程和采购管理模块进行如下情境化教学设计。

2.1 基于角色扮演的“采购流程”情境设计

各个企业的采购流程会因为企业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岗位职责不同而不完全一致,但其基本流程大致为:需求确认、需求说明、供应商预选、价格洽谈、下订单、订单跟催、交货验收、退货处理、结案和存档及维护等10个环节。该情境设计先将全班同学按10名同学一组进行分组,剩余同学可以当选为评委;再将采购流程中的10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分别写在10块纸板上,但不能出现采购流程环节名称。活动开始,每位同学抽出一张纸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抽出纸片上描述的工作内容说出环节名称以及本环节的前一环节下一环节名称;再要求该组10名同学按照自己所抽出的环节内容依据采购流程程序排队;评委评分(主要评分点为各组排序所用时间和排序的正确性及个人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最后由老师对情景活动进行点评。

2.2 基于招标采购的“采购方式”情境设计

采购方式的种类很多,其中招标采购方式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比较广泛,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招标采购模拟情境的设计,帮助学生对招标采购方法、步骤和关键点注意事项等有深刻的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投标采购流程如图1所示。

首先布置好工作情境能满足实现招投标、开标、唱标、评标、决标和谈判、信息公布等基本要求,然后根据招标采购工作流程需要将全班同学分好组,其中投标人不得少于3人,评标人员要具备技术、工程、经济、法律、商务等方面的知识,且由不得少于5人以上的单数人员组成。根据实际情况,假设各投标单位都通过资格预审,直接进入投标阶段。

投标人在课前根据招标要求做好投标书,上课后待活动宣布开始时即提交经封装签章好的投标书。唱标人公开投标人标底,评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比较并综合评审,唱标人根据评标人评标情况公布评标结果,公示中标单位并简单接受未中标单位的提问和解答,组织中标单位进行采购合同的签订。

2.3 基于采购谈判的“模拟谈判”情境设计

采购谈判是在确定供应商之后企业就商品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包装、价格、交货日期、运输方式、付款条件及方式、售后服务等具体事项与供应商进行反复洽谈,最终达成合作协议的过程。采购谈判是采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决定着采购物品的质量及质量保证、成交价格、交货日期、交货方式、付款方式等重要内容。通过模拟谈判,培养学生具备采购谈判方案的制定、谈判目标的确定、谈判资料的准备、谈判策略的运用、谈判过程中突况所需紧急预案的制定及应用等专业技能。

根据采购谈判要求的基本原则,将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5~7名学生,其余的学生为观摩团成员(将在采购谈判结束后对谈判过程和结果进行评析)。4个小组中,其中1组为采购方,另外3组为确定邀请参加采购谈判的供应商,所有参加采购模拟谈判的学生要按事先分工准备好模拟技术、工程、商务、法律、财务、书记员、谈判首席代表等角色。首先,谈判小组事先制定好谈判方案,方案中要明确采购谈判的程序、内容、合同草案条款等。然后谈判双方就满足标的物的技术要求、质量指标、商定合同条款、采购价格、付款方式、交货方式等具体内容进行谈判。最后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的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供应商。

3 情境化教学改革实效

依据情境化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方法,还可以将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中的采购需求确定、采购计划编制、(上接第138页)采购合同签订、供应商选择及考核、采购绩效评估等采购流程或管理模块进行情境化设计,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当中。

笔者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级物流管理专业4个班级的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了情境化方式教学,虽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但还是收到了较大的实效。

3.1 教学相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过去纯粹的“理论+实践”教学靠老师语言讲解、设计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知识点和技能点传授给学生或指导学生练习、提高专业技能。长此以往,使教师停留在一本教案讲几年,一个案例重复用的应付式教学的层面上,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基于情境化教学的方式,督促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了解并掌握各企业、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再此基础上设置模拟的工作情境,才能更接近真实的工作岗位要求,进而有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3.2 情境模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将学生引入到模拟成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去学习,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去主动学习。通过情境的模拟,一个个真实的工作岗位角色让学生充当,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掌握知识点和技能点。一改过去脱离实际的纯理论宣讲、陈旧实训项目训练的状况,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

关键词:课程改革;采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Purchasing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curriculum of purchasing managem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current disciplinary system in this curriculum, according to teaching plan and task, reform stimulated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learn by readjusting the course content and ameliorating teaching methhods. Practice shows that, effective reform can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strengthen students' purchasing technical ability, improve their quality and cultivate their vocational abilities.

Key words: curriculum reform; purchas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采购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首先,该课程为系列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通过采购与供应管理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坚实的物流岗位群职业通用能力,其次作为物流岗位重要的节点技能课程,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重要职业岗位技能。

采购管理与物料管理作为帮助企业提高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管理策略,在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采购和物料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具体业务操作时的必要技能,因此可以说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并重的课程。基于以上要求,笔者对本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选取

1.1 教学内容设计的改革思路

采购管理的原有学科体系如图1:

但是这种学科体系将采购流程中的各环节割裂开来:如将供应商管理单独作为一部分,但在实际采购工作之中,采购前期要进行供应商调研、选择等工作,采购中要进行供应商开发、关系管理等工作,采购后期涉及评价、激励等工作内容。原有的学科体系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也不符合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流程。

本课程的改革将以采购与供应管理业务流程为主线,从采购物料、供应市场环境的不同类型出发,从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着手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整合,确定课序,安排进度,规定课时。

1.2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

教学中以采购管理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每一个采购环节设置必须的采购任务,以此任务系列推动教学任务的展开。全部课程内容分为七个教学单元,即采购流程制定、采购计划的编制、供应商的选择、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订单安排、货物的验收入库、供应商的评价。着重培养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锻炼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既掌握了采购业务的常用技能,而且更深刻地体会了采购与物料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和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形成互动和串联,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物流理论知识背景。

2 教学思路

2.1 教师的教授思路

教师的教授思路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师课前(大概提前5天)布置采购工作的相关任务,并给予参考资料让学生课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展开教学,将技能点与知识点穿插在对学生任务的分析中。如图2:

2.2 学生的学习思路

学生的学习思路为:接受任务——自学参考资料,完成任务得到自己的认识——通过课堂学习提升自己的技能——回到实践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图3: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3.1.1 任务驱动

课前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从老师前期的指导和资料查阅入手,首先自主完成采购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代表性问题制作PPT,教学更加有的放矢。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传授采购工作的技能和知识,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和针对性。

3.1.2 案例教学

授课教师利用企业的相关采购与供应现象和采购与供应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强化学生对相关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教师侧重于对采购与供应理论和采购与供应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分析,对学生的指导重在引导和督促。

3.1.3 启发式教学

采购与我们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授课教师在遇到重点难点时,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采购经验联想企业采购情景,让学生在各种模拟情境下完成各种采购与供应的分析、研究及决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感知更加具体。

3.2 教学手段

3.2.1 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

课堂上老师可通过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完善任务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传授采购工作的技能和知识。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与采购系统操作实验教学相结合,教师在认真备课基础上精心准备图文并茂的PPT和大量企业实战案例,尽可能增大课堂信息量,使授课内容生动、丰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本课程可建立课程网站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不但可从网络课堂上下载任务,还可以下载习题、测试题、课件等教学资料,便于学生复习、强化与提高。

3.2.2 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物流采购是个复杂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仍需提供一些较为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教师创设情境,模拟现实工作环境,让学生通过采购物流软件的操作系统,解决包括企业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料管理、采购计划等关键模块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整个业务流程的仿真操作。 (下转第38页)

(上接第34页)

4 课程改革特色

本课程的改革依据采购业务流程及任务进行模块设计,采用“任务驱动、案例结合”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各项任务,全面训练学生的采购业务技能。实践证明,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仅能够牢固掌握采购岗位必备技能,更能建立职业道德、强化职业意识、构建职业能力。

4.1 基于采购流程,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的设计本着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以对采购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分析结果为依据来设置教学内容。以企业采购工作真实流程为主线安排教学环节,为了增强授课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综合运用了案例分析、引导式教学、实践训练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保证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课程内容在满足采购工作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的需要,融合了采购岗位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

4.2 结合实践任务,锻炼实用技能

本课程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每个教学模块的组织以采购任务和工作流程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以任务为中心整合知识、技能和素养,实现学做练一体化。每个任务的组织以“任务引入——任务认知——相关分析——任务解决——实践联系——拓展学习”为线索,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求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业务技能与素质。

4.3 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物流人才

本课程需注意根据社会、行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技能、理念和方法,让外聘业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接受最新的采购工作理念,实现与行业实践的零距离。在具体授课时,通过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仪态仪表等方面的能力;通过讲练结合、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和动手能力;通过任务解决、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说,该课程的改革强化了采购管理课程与后续专业岗位技能实践课程的连贯性与互补性,锻炼了物流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管平,胡家秀. 高职院校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高等教育研究,2013(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