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产品;连锁经营;措施;发展策略
1.农产品连锁经营的发展前景
2011年农业部已经确定了40家农产品连锁经营工作联系点和80家农资连锁经营重点企业,准备通过加强联系、指导和支持的方式推动这一新模式的健康发展。并指出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领域引入连锁经营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规模经营,还有利于规范流通秩序,保证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为了积极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农业部向各地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意见》,同年又与国家工商总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提出要把引导、扶持农产品连锁经营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1.1形势喜人亦逼人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大、品种多。2003年,粮食产量43067万吨,糖料9670万吨,棉花487万吨,油料2805万吨,蔬菜53960万吨,烤烟201万吨,茶叶78万吨,水果14470万吨,肉类总产量6920万吨,水产品4690万吨。这些商品除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都成为商品需要物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都是世界罕见,形成了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可见,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大背景下,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加入。而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和启动点,首先不是“产”,而是“销”,不是看你种什么,养什么,能不能把东西生产出来,而是看你能不能销得出去、赢得市场,使农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取得合理的收益。当今市场流通产业已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决定性环节。可以说,各级政府对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从事农产品市场流通的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形势。
1.2把握机遇,发挥优势
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是要抓准我国市场流通行业大发展、大调整、大推进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根本上改变设施简陋、管理粗放、交易方式落后和“脏乱差”的形象,采取综合措施,加快与批发市场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货源集中、充足,品种齐全;二是靠“买全国、卖全国”,货源稳定不断档,这是靠建立一个或若干个生产供货基地无法以做到的办法,其成本和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事实上,许多批发市场早就给大专院校、机关团体和宾馆酒楼等大单位按需按时配送农产品。不过这类配送的动作比较初级、简单。现在已涌现了象深圳布吉、天津金钟、无锡朝阳等批发市场在发展配送和连锁经营领域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的典型,它们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2.农产品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目前已具备发展连锁经营的条件。首先,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提高,大生产必然要求大流通,传统的分散经营的方式必将改变。其次,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为农产品规模化流通和销售奠定基础。再次,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进步。对安全消费,健康消费和文明消费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在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共享优势差
生产连锁经营的优势就是在与连锁企业共享品牌和信誉,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而我国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加工和无标流通,假冒伪劣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许多连锁企业甚至不能提供相同的产品、服务和价格,所谓的品牌共享效应也就不能有效发挥。在构建农产品标准体系、农业标准化和流通领域标准化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一些非规范认证机构和乱认证行为的出现,不断扰乱农产品标准化工作的正常进行。
2.2农产品深加工水平较低,产业链较短
产业链是产业层次、产业关联程度、深加工程度和产品满足消费程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可加工程度就越深。农产品产业链包括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市场销售过程中的所有相关产业。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大部分农产品都是未加工或者是简单初加工,深加工程度低,竞争能力低,产品销售渠道狭窄,产业链短已经成为限制农产品连锁经营的桎梏。
2.3供应链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连锁企业质次价高
供应链上各个企业是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战略合作关系,追求的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每个企业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只专注经营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这样既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又可使辅业务高效率、低成本地运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农产品产销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供应链过长,相关企业合作关系不紧密的问题。农产品经过反复倒手,质量下降,价格提高,使消费者转向农贸市场。
2.4缺乏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配送落后
我国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农产品和农资专业物流企业比较缺乏,现有的国有农业流通企业,例如粮站、种子站、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而且现有流通企业缺乏相应的保鲜、冷冻设施,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配送落后导致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流通半径小,流通环节多。据统计,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成本的30%~40%,而生鲜农产品甚至在6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控制在10%以内。
篇2
【关键词】农产品 跨境电商 现状
一、湖北省农产品跨境贸易发展现状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湖北省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出口大省,近几年来农产品出口值增长势头良好。统计数据显示,我省2014年省农产品出口额和增长率均高于周边农业大省,居中部第一。我省主要出口农产品有淡水产品、蔬菜、鸡蛋、生猪、罐头、茶叶。据海关统计,1-11月份湖北省淡水产品出口量2.74万吨、同比增长11.48%,创汇3.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2%,水产品出口是全省农产品出口第二位。出人意料的是茶叶则成为2014年农产品出口黑马,同比增幅达到15.8%,而其中我省水产品出口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36%。明显我省农产品跨境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二、湖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发展的特点
主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我省农产品的出口量巨大,可是不难看出现我省出口的大多是初级农产品。比如说水果蔬菜等,甚至一些水产品都是未加工直接出口的,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多少,大多是农户自己直接处理。2015年1月达到9月湖北省进出口总值为1145.1亿元,而这9个月里湖北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865.9亿元,增长17.5%;同期,湖北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279.2亿元,下降3.7%。发展成版块化不统一比如说以湖北潜江小龙虾为例就是跨境贸易与电子商务的不合作。潜江2014年的小龙虾产量达到4.2万吨,同比增长31.2%;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小龙虾出口创汇1.5亿美元。但是去年全国小龙虾线上销售突破百万笔,销售金额近亿元,而潜江小龙虾去年在线上总共才卖出了800万元。
三、湖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困难
(一)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湖北省对于冷链物流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它是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命门,没有它,我们完不成这样一个复杂的流程,虽然我省大力的发展冷链物流,政府也扶持了很多但是我省冷链物流发展远远不能够与我省农产品庞大的出口量成正比。基础设施不完善,制冷技术不过关。造成了大量的物资损耗在运输途中,是很大的一笔损失,而且在一些地方冷链物流并没有建设到位,特别是一些山区,压根没有冷链物流,这些地方的农产品根本无法出口,只能自产自销。物流信息化落后,上下游资源缺乏整合;湖北省在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一定的进步但远远不够。而且其流通信息体系没有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信息资源较为分散,其流通的信息资源也利用不足。
(二)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缺乏
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一直到现在人民币稳定升值。而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人民币报价的商品在美元市场上的价格持续上升,直接影响到我省出口企业的销售数量和利润水平,而我省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打价格战,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竞争力下降。国内外贸易政策因素。会因为一些政策的改变从而被影响。比如绿色贸易壁垒。以质量安全问题制约农产品出口。近年来湖北省出口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最出名的就是湖北红心咸鸭蛋含苏丹红这样事件,钻国内政策空子,这限制了我省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出口市场集中单一。如果这些市场的进口政策或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这样会极大程度的影响会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稳定性。我省农产品的出口集中于美日俄这些发达国家。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没有龙头企业的带领,现阶段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大多是中小型公司杂且乱。缺少品牌农产品。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农产品占大多数,加工农产品比重偏低。没有竞争优势。
(三)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我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有一些进步,但是我省大多企业品牌推广效果不佳。多数企业品牌知名度水平处于中下,没有什么名气,急需品牌推广将产品推出。只有极少品牌知名度较高市场反应良好,比如潜江虾皇、清江野鱼。湖北省大部分农产品品牌多、杂、乱、小,牌子太小太杂冲淡了品牌效应,难以形成区域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部分经营业主只注重眼前利益,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区域品牌的形成。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湖北东部地区的农村网络设备比较完善,但是湖北省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很少有上网条件,即便有网络设施,设备也比较落后,并不完善这直接导致农产品网络销售发展不起来。湖北省大多乡镇网络平台没有建立好,大多数农村没有网络沟通手段,使其信息传输有了断层。湖北省农业信息市场还不健全,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配制度,基层农村缺失信息流通、搜集、处理的一些基础的设施。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电商人才短缺,湖北省大多公司的公司员工主要是本地区人;没有受过相关的教育和经验;员工流失率高;企业培养计划滞后,未能适应电商发展的需要;员工未能及时适应形势变化,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鹏程.潜江小龙虾遭遇电商困局 缺配套多个环节跟不上[N].楚天金报.2015年4.18
篇3
一、农村经济所出现的问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的环境发生了极大地变化,资源保护受到了约束,农产品呈现出了供求平衡的趋势,但部分资源仍会出现多种多样的问题,导致整个经济发展变得不平衡、不稳定。从农产品的供应上来看,耕地面积逐渐减小,但村民对于粮食的需求量在加大,所以,粮食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
(一)农村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难度加大
在强农惠农政策的提出后,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持续近5年的稳定收入和增长,增幅也超过了6%,即便是金融危机以及其他各大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国农村的经济也依然能稳定持续的发展。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眼前的发展,而应该关乎于更长远的发展,在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强农惠农政策逐渐减弱,农业不会永远按照前期的方式持续稳定的发展,尤其是在前期高水平的基础上稳定、持续发展的难度会加大。
(二)宏观经济的运行不稳定
从目前中国整体的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去分析,中国还面临着两种情况。第一是:我国的经济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经济困难期没有过去,产能过剩,通缩的压力也呈现出递增发展的趋势,农产品的需求量供不应求,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将会成为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他们的生活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第二是:由于工业生产的速度加快,呈现出快速循环流通的?势,投资者的信心剧增,经济呈现出过热发展的动态,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极大,在治理通货膨胀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农业生产发展不稳定,食品占CPI总数过高等,都会阻碍农民的收入和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
(三)国际农业环境形势紧张
国际贸易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对外出口的次数越多,我国农村才有机会去扩大自己的农产品,从而使得国际市场能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去发展,我国农村的农业发展也会有着显著的提升,国际渠道也会由此打通。在2008年左右,我国的农产品对外出口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外的需求量逐渐减小,这对我国的经济有着严重的损失,给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过分依赖于国际贸易,给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了一些弊病,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的经济复苏还需要一段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快速而又完全的恢复,并且对于国外的农业需求量而言,也在逐渐的减少,所以中国应将农产业投向本国,扩大内需,打开国内市场,提高农村经济。
(四)各个地区发展悬殊
我国的国土面积巨大,有着丰富的资源,但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却十分悬殊,从目前的发展状况上来看,发达地区和陪同地区、平原地区与高原地区以及农业区和牧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很大,但由于西部大开发后,我国的西藏、新疆等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经济水平有着很大的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地区也不断崛起,收入变得越来越高。但一些发展中的地区,在农村建设,资源保护以及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相对困难,任务也是十分艰巨。
二、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刚刚提到了中国农村经济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谈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经济的带动,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农业化已经达到了新的发展水平,城乡相互发展、相互促进,我国的农村经济水平也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打造全新的农产品
农产品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农业产品的大量营销,我国实施了品牌战略,许多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是因为某个品牌,但由于品牌化战略的兴起,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中出现了许多品牌,这需要营销者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才能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打造农产品的品牌化战略,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首先,制定产品的质量标准,只有质量过关,才能留住顾客,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加大营销力度,营销不仅仅是针对于国内人员,同样也可以进行国际贸易,加大农产品的出口量,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最后,政府应给予当地农产品市场资金和宣传上的支持,将农产品市场扩大成一个企业。
(二)开发农村优秀资源
农村在不断的发展,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环境、资源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发展。农村的许多地区已经开发成了旅游基地,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是许多城市人向往的地方。所以,当地农村政府可以有效地利用农村资源、环境,合理的开发,拓宽农村的发展前景,给农村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
篇4
关键词:农业物流;成本过高;现代农业
物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是“十一五”期间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课题。那什么是“三农问题”呢?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第一个内容,所谓的“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产品三个领域的内容,三者之中农业物流的外延最为广泛,可以包括后两个领域,所以通常也把“三农”领域的物流统称为农业物流。所以如何促进农业物流的发展,能够降低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与各类农产品在各级渠道当中的流通成本,进而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其附加值,提高各类农业生产者的收益回报,是解决分散的农业生产和消费的广泛分布矛盾的主要手段。
一、农业物流
1.农业物流的含义
农业物流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农药、农膜、农机具等)供应和各种农产品(粮食、水果、蔬菜等)销售过程中,一切物流活动的总称。农业物流活动按照发生的先后次序可以分为农业供应物流(种子、农药、农膜、农机具等供给)、农业生产物流(农产品的种植、嫁接等)和农业销售物流(粮食、瓜果蔬菜从农业生产者手中转移到需求者手中)。
2.农业物流的特点
农业物流与其他产业物流相比较而言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农业物流主体的特殊性。在我国农业物流参与主体主要农民,其次还包含各类企业,例如运输企业、销售企业以及市场当中各类加工企业。二是农业物流客体(包含各类农业生产资料和各种农产品)与物流工具有多样性。农业物流客体主要涵盖各种各样农产品及各类型加工产品,其中农产品中的水果、蔬菜、鲜奶、禽蛋等产品是典型的易腐食品,在各项物流活动中要求严格保鲜。三是农业物流路径的复杂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农村,而绝大多数农村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外延区域(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农村出产的各类农产品需要运输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需要(农产品消费的普遍性)。
二、农业物流的现状分析
农业物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农业物流环节复杂,各级企业加工能力相对较弱。以陕西省的苹果物流为例,陕西省苹果的大宗物流一般都会经过这样几个主要环节:生产者(各地的果农)产地批发市场(如洛川、白水等苹果产区)运销商(果贩)销地批发市场(例如西安市的华清路,胡家庙等)零售商(例如集贸市场、超市、水果店等)消费者。二是农业物流成本过高。我们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某地农产品积压,烂在地里,农民增产不增收,而另一方面,城里的该种农产品价格又比较高,如图1。2016年陕西“鲜桃滞销愁坏西安果农,低价出售只求不烂在地里”这样的新闻标题屡见不鲜。这是到底怎么一回事?其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畅通:导致市场供给信息无法及时传输,农产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产生大量的腐败变质,果贩们又因为物流成本过高不愿意去收购,从而导致供需不均衡,带来上述现象;流通体系不健全;成本过高(如运输中油价高、储存条件的特殊性引发的成本)等方面都推高了终端售价。三是农业物流观念缺乏,对物流的认识浅薄。除了部分农民外,绝大多数农民采用的是自产自销这种小范围物流环节,导致物流环节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不能平衡供需障碍。
三、农业物流的发展前景分析
从封建社会开始,我国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所以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是当务之急,必须充分重视,这样才能尽快解决我国的问题。其主要构想是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为原则,要求各方积极参与,以市场为导向,以宏观大环境为支撑,行业为主管,企业为运作基础,加速农业物流的迅速发展。如何大力度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是解决现有困境的主要途径,那我们来看看如何走出困境。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对农业物流予以优化管理
利用田园景观,结合农业生产、农村田园文化及农家朴实生活,为人们集休闲旅游、体验和了解农村为一身的综合性场所,是服务城市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农业,也是现代农业物流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图2),例如:花溪草莓园、杨梅园自主采摘、贵阳清镇市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2.政府应当科学引导,统一整体布局与规划
在农业物流发展过程中起导向作用的是国家政府,所以国家应当对农业物流的发展进行统一整体规划。从国家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物流体系的规划:加强相应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及其物流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开发、布局与建设,以全国为着眼点来配置物流资源;而地方政府也加快当地农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与规划,完善相关的农业物流中的运输领域及领域内部配套的港口、场站等基础设施。例如,广东惠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其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它主要交易品种为蔬菜、水果、粮油、冻品、禽蛋及山珍海味等。集农产品现货交易、直销展销、包装加工、连锁配送、运输仓储、电子商务于一体,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加工配送物流基地,辐射到惠州、深圳、江西、福建和港澳等地。
3.优化物流运作模式,大力发展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应用
如何衔接农业生产者与消费需求者,实现无缝对接,减少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失,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和产品附加值,其最关键是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2014年11月17长春市海吉星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平台启动运营,建设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平台,交易品种以粮油为主,以及知名大米、面粉和豆油。
四、结论
农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农业物流的发展,但我国的农业物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起点低,基础薄弱,由于对农业物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相对落后,已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中国,三农问题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和充分重视,农业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农业物流将是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规划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发挥其巨大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能够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统一高效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使农业更加快速、高效、平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宇清.浅谈我国农业物流的发展[J].物流科技,2005,28(8):50-52.
[2]彭小妹.浅谈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
[3]黄体允,李英艳.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2):42-44.
篇5
电子商务背景下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
(一)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共享率低且传递不畅近年来,虽然农业部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全国的大中型商业企业基本上完成了联网或者搭建了企业网站平台,但是经过调查却发现,重复建设、信息分散、信息滞后、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内容质量低下、信息查询及获取不便等问题依旧存在。这就会造成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批发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进而致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只是被动接受市场自发性的调节。
(二)给予农民的信息服务力度不够目前,虽然涉农机构都搭建了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但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这些信息网络平台在乡、村一级出现了断层,加之农村的信息化团队尚未切实建立健全,还不能对农产品市场的交易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统计、综合分析和及时等工作,造成所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严重滞后且质量较低,不能切实有效地起到市场信息应有的指导和服务功能,造成广大农民获得信息的难度和成本升高而实际效果却下降。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掌握信息较少、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常难以很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筛选能力不足。因此,无论是所做的决策还是农产品的流通都有很大的盲从性,盲目跟风的现象还是时常发生。
(三)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不足且农产品流通渠道有限原本应该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民,在现实中却难以切实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是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生产,统一组织程度低,而分散、细小的生产模式也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另外,农民的观念素质、经营理念和经济实力也都远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所需“成熟市场主体”的要求,因此,农民_般很难与产品销售区域构建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进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另外,农民在准确获取市场信息、有效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标准并得到相应指导等方面也都存在一系列的难题,这导致了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信息阻断现象的产生。不成熟的市场主体以及有限的产品销售渠道很难承担和消化无限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就使农产品的销售陷进“因规模小而销售难,因销售难而无法增加规模”的恶性循环中。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分析
(一)电子广告模式电子广告模式是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初级模式,是一种为农产品企业进行网络宣传,强化其广告效应,为农产品实物交易提供服务而不进行实际交易的模式。该模式具有覆盖面广、广告时效性长、实现方式灵活、互动性强、制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点。但这种模式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进行网站的建设和曰常管理、维护,因此,对参与者有很大的限制,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产品企业才能参与,并不适合我国农产品市场参与者的主体普通农户,另外,这种模式受到百度、谷歌等大量搜索引擎的挤压,自身的生存空间已经很小,发展前景很不乐观。
(二)网络直销模式优点是能给买卖的双方都带来较好的收益。卖方的收益主要体现在推销和广告投入的费用下降,在维护好传统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有效打通网上销售渠道,以较低的成本打开新的市场。买方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可以获得详细的商品信息、实惠的价格、便捷的购物、多样的选择等方面。这种模式下也有一些不利因素:一是该模式一般为卖方驱动,对买方来讲,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以及购物过程中产品的可选择性等都是由卖方来控制,这就使得该模式下不能有效代表交易双方的利益;二是宏观的网络环境和网络用户对网购的偏好情况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一流通模式的发展。因此,综上而言,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模式的投入成本较高,对于广大的普通农户来说,一般很难负担的起,另外这一模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进而产生规模效应后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优势,而目前我国分散性大、规模较小的普通农户根本不具备这一条件,只能依靠有规模、有实力的大企业才能很好地推动这一模式的发展。再者,仓储物流、网络支付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也是普通农户无法解决的。因此,这种模式目前并不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不适合广大农户参与。
(三)网络信息平台模式这种模式是指以专业化媒介的身份为平台用户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政策和客户等方面的信息。优点是有效降低了农产品企业捜集相关信息的成本,且因参与用户众多,客观上分担、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模式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中得到了一些市场参与者认可和使用。这种模式只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提供信息服务,并不进行具体的农产品销售,实际的交易都是在线下开展的。但这种模式也有不足,它仅仅实现了信息流的高效传递和畅通,而缺失了与之配套的物流和资金流,未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有效统一起来形成“三流合一”,这使普通农户在使用该平台时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物流和资金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模式的便捷性,发展前景不好。
(四)电子交易市场模式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市场模式是指由农产品中介机构搭建电子交易市场平台,只负责平台的运营管理和曰常维护,并为农产品企业和农户提供各种电子交易或增值服务,而自身却不参与网上交易的模式。这种模式涉及到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交易主体可以是农产品的供应商、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农产品的批发、零售企业,同时也可以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农产品的电子交易市场模式中一个完整的交易流程包括:商流一物流一资金流一物流。该模式是整个价值链优化的内在要求,主要运用网络专业化的分工来得以实现。该模式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行业性,主要体现在作为行业供应系统聚集平台,价值链条上的各方都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易,这不仅能有效拓宽流通渠道,对于价值链条上的所有相关企业而言,也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供货方(或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另外,由于该模式既可是卖方驱动型,也可以是买方拉动型,因此,其服务客户类型的基本不受限制,相关农产品企业可充分利用该模式节省捜索和交易的成本,同时在平台上可接触更多的供应商和采购商;而农产品供应商也能有效降低交易费用,得到更多的客户群,从而拓宽销售渠道。这种模式市场规模很大,发展前景广阔,但进入的门槛却很低,普通的参与者既不用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不需要过多的投入,操作流程和管理维护简洁易懂。综上而言,这种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利于推动中小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积极参与。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建立和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充分发挥其积极导向作用将电子商务环境充分应用于农产品的流通过程,需要依托一定的信息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它也需要诸如信息网络、市场经济和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多种繁杂的社会资源的支持。要做到这些,仅依靠农户和企业的力量明显是不足的,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整体规划和引导全局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要制定并施行利于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搭建和发展的优惠政策,尽量减少甚至消除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障碍、明确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策略和必要的政策支持、提供良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环境。要想让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具有一定的品牌化和标准化特色,只能在政府部门的支持、推动下,大力推进相应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工作进程,进而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电子商务品牌发展和产品营销策略,使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小规模、大群体”是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普遍特征,具体体现为参与主体的种类繁多、分散性强、层级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等。因此,应积极构建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的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的流通网络,通过农村合作组织将原本比较分散的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机连接起来。这些农业合作组织一般都比较了解农村市场和农户的需求,当前应以此为依托,逐渐将其转变为农村最大的农产品流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利用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平台收集和推送各种农产品实时供求信息,并综合运用多种网络资源平台,形成一个由上而下并全面覆盖农村的完善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促进农产品市场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参与者实现广泛的信息交流,最终推动农产品交易流通模式的根本变革。
(三)加大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力度农户的积极参与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平台能够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但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其受教育程度一般较低,难以很好地运用电子商务流通平台开展营销活动。因此,我国当前应当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方案,积极培养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掌握必须的理论技术知识、熟悉网络营销策略的新型农民。经过培养的新型农民应能够深入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电子商务理论和网络信息技术,熟悉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操作使用,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各类信息资源,并能在相关的农产品网络流通平台上进行相应的农产品交易。政府部门应积极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制定并施行相关的优惠政策,并大力引导大学生下乡,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示范和推广活动,进而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篇6
会议当天来自北京、山东、河南、广东、湖北等十二个省市的18家企业带来了“秸秆提取纤维素、半纤维素综合利用模式”、“秸秆生产本色纸和黄腐酸综合利用模式”、“秸秆生产CO2肥料和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模式”、“猪粪便生产有机肥综合利用模式”、“米糠生产米糠油、油酸综合利用模式”等18项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模式。据悉,18项典型模式经企业、地方申报、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环节从100余项申报模式中脱颖而出。研讨会现场,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对18项典型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评价,他们认为研讨会上推介的典型模式对于引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诠释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解决方案,尤其对于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农业部相关部门表示,18项典型模式将在全国进行推广普及。
研讨会期间,会与人员还参观考察了位于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的北京梦狐宇通竹纤维研发中心。作为18项典型模式之一,北京梦狐宇通竹纤维研发中心推出的“秸秆提取纤维素、半纤维素综合利用模式”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据北京梦狐宇通竹纤维研发中心董事长张士军介绍,梦狐宇通作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多年来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自主研发的“绿能生物质有机组分分离提取技术(三素分离技术)”是一项零污染、零排放、绿能生物质100%综合利用的清洁生产新技术。整个反应过程中不用水,而是采用了一种环保的混合催化溶剂,可对光合作用下形成的所有绿色植物进行有效的分离,从而提取出高度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含有的各种有机成分,产品应用广泛,涉及纺织、造纸、生物制药、能源化工,以及航空航天、军工、微电子等诸多领域。
张士军表示:“三素分离技术的成功突破,彻底攻克了国内外一百多年来一直沿用的传统‘酸碱法’制浆技术瓶颈,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政府付出极大代价治理的制浆造纸业‘黑液排放’重污染问题。”据悉,目前国内外的制浆造纸业还普遍采用着强酸强碱传统工艺,不仅能耗高、污染大、重排放,而且提取率低,仅仅利用了生物质纤维素(纸浆粕),导致资源严重浪费。与传统制浆造纸业相比,三素分离技术因无需庞大的碱回收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而且原来重大污染源木质素、半纤维素没有被破坏,全部成功提取。三素分离技术减少了60%以上的设备投资,增加了一倍产品的产出,使原来高耗能重污染的传统制浆造纸业转型升级为低能耗、高经济效益的清洁生产行业。这项技术可以促进各地充分利用地方生物质资源优势,以产业致富、产业扶贫,以产业源头治理污染,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此项发明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给相关传统产业带来了转型升级、提高效益的发展前景,一定会为“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产生快速的推动作用,也势必引发相关领域产生一次划时代的重大科技变革,使我国在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领域走在世界前沿。
篇7
1.大安市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大安市的绿色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有白鹅、白芝麻两个A级绿色食品,同时带动了名、优、特产业的发展,拥有各级各类名牌近70个,现已初步形成名、特、优、绿及无公害农产品同步发展的格局。
大安白鹅、西大洼白芝麻都已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并在北京、广州、吉林等农博会上多次获得名牌农产品称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月亮湖大米、坨坨寺小米、彭泽鲫、河蟹、宝达牌系列罐头、嫩江龙酒等几种农产品或加工制品也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名牌称号,绿色食品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另外,大安市已被我省列入“全省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县市,在大赉乡、安广镇、四棵树乡共培育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20万亩,以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菜、安全菜。
2.大安市在发展绿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地方群众对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工作认识不足,品牌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层面上,没有实现数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重视程度不够,抓的不紧,工作进度慢。企业受发展规模的限制,很难打开销售市场,即使获得名牌、绿色食品标识,短期内也不能发挥作用。
2.2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 绿色食品开发工作是绿色农业的核心。大安市由于龙头企业少,现在仅有近10家,除白鹅公司外,其他大部分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牵动绿色食品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绿色食品开发工作进程,阻碍了绿色农业的发展。
2.3缺少绿色食品开发资金 开发一个绿色食品,包括基地环境检测费、商标注册费、质检费、标志使用费和管理费等需5万多元,政府拔款只能解决一小部分,申报企业存在等靠心理,加之经济困难,资金有限。由于缺少开发资金,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的进展。
3.大安市绿色农业发展前景
大安市是国家级农业生态示范县,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有109万亩水域面积、354万亩的天然草场和132万亩的肥沃耕地,具有开发晚、污染小的良好生态基础,为大安市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业的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能满足人们更多的绿色消费。大安市现已建立白鹅、芝麻、月亮湖系列杂粮、杂豆、蔬菜等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15个,面积达20万亩,绿色农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大安市绿色农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为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对绿色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宣传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宣传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宣传外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靠利益驱动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绿色农业的积极性。
篇8
日前,商务部指出,我国将全力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为了尽快建立起农产品流通体系,在批发领域,政府将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检验检测系统以及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拍卖、经纪人、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然而当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物流情况并不容乐观。
信息化手段缺乏目前,由于信息化手段的缺乏以及电子商务模式尚未形成,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仍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从田间收割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不少环节牞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满意,生产者嫌收购价太低,消费者嫌零售价太高,而农产品大宗流通环节利润空间很大。有关专家认为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中的销售比重不断提高,使之形成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贸易形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把农业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必须有信息化理念,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建立流通平台,为农产品物流注入发展的新鲜动力。
虽然已有不少农产品流通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重要性,而且也有不少企业建了信息平台,但就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即使在一些比较有规模的农产品市场,其市场环境也往往是杂乱无章,卫生条件不好,各式运菜的货车在市场中停留,商贩们在用现场谈价格、现场交易这种很原始的交易方式商谈着买卖。市场里的信息化平台也大都被忽略了。
目前农贸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从农民手中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环节太多,价格也因此翻了两三番,在流通的环节中逐步转手逐步抬高;对于一级商贩而言,风险很大。在一级市场,现场和买主谈交易,由于信息流通慢,不能及时了解信息,经常出现双方交易不甚满意的情况。更有甚者,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大车拉着蔬菜停留在市场几天,产品变质,损失会更大。二是市场管理运作没有实现现代化。在车辆进场管理以及农产品质检等方面都还很落后,人工操作,效率低。三是受条件的限制人们观念落后。限于市场的整体状况条件环境不好,经营者做交易很辛苦。同样,经营者自己也没有电子交易或是信息化流通的概念。四是支付方式落后。即使是买卖做得比较大,自身资金充足的商贩,仍然无改进。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没有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据调查,几乎国内比较大型的批发市场都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是,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电子商务势在必行中国的农产品不能只着眼国内,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要走向世界。入世后,中国的农产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再加上信息化手段落后以及与国际接轨困难重重。中国的农产品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上巩固地位,运用电子商务是必要手段。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的领先者,已认识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前景必将是电子化、网络化。但是,一些实际运作中的电子商务网站,更多的还是信息,展示企业形象,没有起到真正的交易作用。主要问题是农产品大户的文化水平不高,对网络交易兴致不大。为解决这个问题,使农产品大户们能更加轻松地参与农产品的电子化交易,有必要建设一个类似于股票交易所大户室的“农产品大户室”,使大户们不需要很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上网技能,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每笔农产品交易。大户室的用户为农产品经营大户和农产品二级分销商服务,目的在于使农产品经销商可以在不熟悉电脑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农产品交易。农产品经营大户在大户室里确认对农产品的采购交易,并立刻通过分销网络系统确定下一级的需求商,剩下的就只是完成整个交易流程的物理流通。这样,在农产品大户去采购农产品时,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目标货源和客户。同时,还能有效解决农产品交易的实效问题,使农产品批发市场内不再被等待买主的运菜车所拥挤,也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交通压力。
篇9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切实加强农业生产水平,汪清县深入研究,科学谋划,统筹安排,采取以下四项举措为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稳定全县粮食生产。结合春耕生产重要季节,组织各乡镇抓好种植面积落实工作,2017年,全县计划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6.38万公顷,力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3万吨。认真做好备耕生产调度工作,及时掌握各乡镇备春耕生产进度,确保全县春耕生产资金和生产资料储备充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以玉米改种大豆为主,兼顾“一主四辅”种植品种地块,全县计划实施轮作面积20万亩,同时按照每(667平方米)补贴150元标准,计划发放补贴3000万元。加快推进绿色有机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为主的优质粮食种植,大力推广大豆绿色高产创建、测土配方等先进技术,提升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县粮食持续增产。
切实提升农民科技水平。深入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重点培育农民科技示范户600名,建设试验示范基地3个,开办农民田间学校4所,培训农技人员180人次。围绕优质粮食、食用菌、中药材、畜牧等四大产业,以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为重点,全年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0人。
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继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建设项目落实,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检测中心基础设施,全力做好检测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和检测人员培训工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各大农产品市场和生产基地,全年开展农产品抽检化验12批次以上,确保全县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强化农特产品牌建设。利用“汪清黑木耳地理标志”品牌和“乡镇企业暨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优势,遴选出一批企业规模大、发展前景好、产品质量优的加工企业,引导其进一步提升黑木耳产品质量和档次,在产品包装、宣传、销售时统一使用“汪清黑木耳地理标志”,打响汪清黑木耳品牌,提升黑木耳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健全《汪清县地理标志使用和管理办法》,加大全县黑木耳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在保证全县黑木耳质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一批有助于汪清县的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深加工、精加工企业,借助外来企业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扩大汪清黑木耳在国内、乃至国外市场的影响力和占有率,拉动汪清县黑木耳产业纵深发展。
篇10
关键词 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注意事项;用户需求
中图分类号 F304.3;F7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348-0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方式,越来越受到商家的关注。当前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竞争非常激烈,同质化严重。面对当前的互联网发展现状,如何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值得思考。现对互联网销售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以为农产品互联网销售提供参考,增加农民收入。
1 互联网产品销售从“产品思维”向“用户需求思维”转变
以制作和销售一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平台为例,准备制作的平台会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用户需求,然后向品牌商提供用户分类数据,帮他们向用户精准推送品牌广告,而开发商则从品牌商处收取费用。对这款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预测应该考虑到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能够实现这种精准分析和精准推送的产品很多(如微信等),准备销售的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优势是什么。如何在自己的平台上积累用户资源也需要考虑。二是要对自己的目标客户进行调查,明确其需求。三是对用户的需求大小进行分析。用户的需求大小直接关系到其对产品的使用时间。用户的需求较小,使用网络平台的时间就较短,忠诚度不高;反之,用户就会花费较多时间在这款网络平台上。因此,进行互联网商品销售时,要避免以下几个问题:一是 “我认为产品好,就想当然认为一定能大卖”的想法,至少做互联网产品不能依赖。这种想法是典型的“产品思维”,没有考虑用户到底需不需要,为什么需要。这种思维是站在“产品”角度考虑的,比如,只想着如何做出各种强大的功能,却没考虑这些功能为什么一定能吸引用户过来。自认为产品好,就觉得一定会很有市场。技术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早已导致各种产品极大丰富,且同质化严重,竞争前所未有。这也就让垂直领域和细分领域产品更加的细分化[1]。其实,细分就意味着把原来某个大群体“看似”共同的需求切割成不同小群体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今天的互联网产品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生存的。因此,互联网产品只能更加艰难地挖掘小群体用户的需求,甚至又把需求打散分成好几类,然后抢占其中的某一小类需求市场。如今做互联网产品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困难的竞争和挑战。过去那种“一款产品通吃天下”“一个广告招揽所有人”的“大产品”和“大广告”的美好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也有人说“定位理论”已经失效,未必见得。只不过,如今的“定位”已经不再站在产品的角度去定位,而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定位。二是“用户需求思维”应该主导今天的互联网产品[2]。尤其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用户对其看重的更多是“能否满足我的某种需求”,而对其“品牌”的重视要小于对传统行业中的品牌重视。这与传统行业有较大不同。在传统行业,一个新产品如果要脱颖而出,难度非常大,因为它面对的是与大品牌的竞争,并且在几乎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需要大量广告投入才可能让消费者了解到它,经过反复广告后,消费者形成印象,从而可能去尝试这个品牌。此时,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路线是认知―情感―行动。人们更愿意相信“品牌”的价值。而互联网产品似乎是相反的路子,只要产品满足了用户的某个需求,那么,用户便会使用,使用后感觉好,便会在社交平台上告知分享给朋友,朋友体验好,又会告知分享给其他人,如此形成了口碑传播链条。此时,用户的行为和心理路线是:行动―认知―情感―分享传播。人们更愿意相信“满足我体验/需求”的价值[3-4]。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互联网上销售农产品时,也要遵循“顾客思维“进行销售,而不能与传统销售过程相似,仅仅只是强调农产品的质量。要进行换位思考,在充分分析目标用户的基础上,找出其最大的需求,进而通过适当的营销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
2 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
用户本质需求是社会发展的 “拉力”。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时,对用户的需求进行了解是取得良好销售业绩的前提和基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销售。不同需要对用户的重要程度不同(触及人的痛点的程度不同),根据需要把用户的需求归为3个层次:第1个层次是本质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通讯、社交、生理、本能的渴望或欲望等。第2个层次是附属性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价值观、意识形态、某种心理需求等。这个层次的需求并非人的必需品,但却依附在人身上,受到人所在的特定环境或社会境况的影响。附属性需求所触及的痛点程度要小于本质需求。第3个层次是边缘性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兴趣、爱好等。之所以称为边缘性需求,并非说这些需求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些需求虽然更多涉及精神层面,但在触及痛点的程度上相对要低于本质需求和附属性需求。在这3个层次中,本质需求是最核心、最根本性的需求。
农产品销售是满足人们本质需求过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5-8]。在销售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开展营销活动。
3 结语
总之,互联网的发展既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机遇,又使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面临着挑战。要做好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工作,既要懂得网络销售的知识,又要熟悉农产品行业。只有把握机遇,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较高的利润,促进农业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綦卫平,王新艳.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10):130-132.
[2] 王宇,于文静,管建涛.结缘互联网农产品“触电生利”[J].安徽农学通报,2015(15):135-136.
[3] 郭登安.舒城县“互联网+农产品流通”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15):135-136.
[4] 刘助忠,龚荷英.“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供应链演化新趋势:基于“云”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新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9):91-97.
[5] 马莉.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农产品流通途径改善研究:以秦皇岛为例[J].农业经济,2015(3):122-124.
[6] 段美英,鲁绍坤,许亮,等.利用互联网促进云南农产品的销售[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增刊1):347-350.
- 上一篇:高中健康教育教案
- 下一篇: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