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措施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内容,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关键性措施。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对农业经济管理方式进行了完善和创新,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在社会中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如今,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人均的耕地面积也越来越少。在对农业经济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我国与其他国家比较,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低,农业就业人口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的发展情况,积极转变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在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主要避免社会经济形势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在对我国整体农村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人均耕地面积不仅在下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降低,这些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会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1]。

二、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了秩序发展

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内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它涉及到了多个方面,要想加强对这些内容的有效管理,要完善制度,加强基础保障和人力保障的力度。农业经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在加强对资源和人力进行有效应用的同时,还在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在维持农业生产秩序的基础上,对以前的农村经济内容进行了整合。在以前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和养殖业为主,农民只能获得较少的经济效益,其市场经济也不够活跃。但是,在农村产业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农村市场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特征,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要采用有效和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加强对农村市场发展秩序的管理,不断规范农业生产活动,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进而有效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二)提供了发展条件

目前,我国的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发展程度还是滞后于城市。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之一,是因为我国早期重点发展城市经济,将资源和政策等应用在了城市发展中,还有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经济本身条件不好,在实际的发展中缺乏资源,其基础设备等也较为薄弱[2]。然而,农业经济管理在此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发展提供了条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弥补了先天不足等问题。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还要有效应用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加强对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持续发展。

(三)提高了农村整体经济水平

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对农村生产和资源等内容进行管理,保证资源的有效应用和配置,提高生产的质量。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在其中的有效应用,还能在提高经济指数的同时,体现在农村发展的实力,让市场秩序得到改善,对经济资源内容进行优化,完善产业链,增加农业收入,避免农村经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在对我国基层农业经济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的管理措施内容丰富,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信息资源等新型管理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完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

三、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一)没有完善的监理体制

虽然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管理模式进行应用的过程,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监理工作不够重视,这将导致农业经济管理行为不够规范。尤其是在农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村生产中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监理部门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如果管理人员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善监理机制,可能会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出现各种问题。在此过程中,一些部门还不清楚农业经济管理的作用,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信息技术也没在其中得到有效应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质量。由于没有完善的监理机制,工作人员还不能及时发现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经常出现分配和下放时不公平等现象,对资金和资源不能进行有效管理,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二)地域资源之间的差距

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中,它主要依赖于经济资源、政策扶持以及法律支持等,所以在对其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还要认识到地域资源之间的差异性,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由于目前城市经济发展资源比较集中,没有在农村发展中得到有效应用,这将导致城乡地域之间的差距不断增大,农村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缺乏资源,这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主要难题之一[3]。

(三)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在开展生产活动前要有土地和耕种技术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由于资金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内容都受到了限制。随着农村耕地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大部分的耕地性质发生了改变,农民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会将其转卖给工厂和房地产商,这会导致农业土地资源受到压缩,土地的使用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就是耕种技术的限制,虽然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技术在实际的生产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部分农民由于自身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对新品种种植方法进行有效应用,再加上专业知识的匮乏,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新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应用,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农产品供销渠道也受到了限制。在对农产品销售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它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主要是由收购方决定产品销售的价格,这将严重影响农民在生产销售中的经济效益,限制了我国农业经济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

四、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应用的措施

(一)转变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机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农业经济要想在此背景下更加快速的发展,就要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丰富管理方式,主要结合宏观经济市场内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模式进行积极调整,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增长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投入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大工作力度,主要加强农业经济与实际情况的结合,还要根据出台各种相关政策和给予的资金,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定,开展生产活动中,不断引入新的种植技术。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化的手段,积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主要在过去的人为劳动模式转变为自动生产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当地政府部门还要对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方向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主要结合农业经济效益,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转变,实现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其中的有效应用。此外,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生态功能的发展,主要发挥出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保护的功能,这样才能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4]。

(二)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容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就难以促进农村经济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的内容,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进各项资源,为农业活动的顺利就进行提供基础。招商是引进资源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竞标方式招商,让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岗位,或者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在此过程中当地的政府部门还要提供政策支持,加强对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电商合作也可以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农产品资源,但是在此过程中要不断丰富销售渠道,这样才能保证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可以与天猫和京东等电商平台合作,进而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同时,经济支持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措施,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银行为农民提供一些小额贷款,进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5]。为了加强农民对技术资源的有效应用,地方政府还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主要加强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有效应用,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向他们讲解最新的农业技术,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从而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三)融入生态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主要以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这种模式虽然投入的成本低,但是经济效益并不高,在实际的农业经济中还会出现能源浪费等多种问题,严重情况下还会毁坏农业发展的根基。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质量,要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生态农村经济发展理念,主要为农民讲解生态政策等内容,强化他们的生态发展意识,在其中不断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加强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发展生态产业,如观光旅游和采摘园等,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违规的农业生产活动,要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进而保证经济管理措施的有效性[6]。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有效转型,要通过融入发展理念和完善经济管理机制等措施,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合理应用,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明.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8(10):148-149.

[2]赵长勇.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微[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9):177.

[3]徐翔.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消费导刊,2019(45):122.

[4]王爱刚.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市场,2020(13):45-46.

[5]牟艳红.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文渊,2019(6):430.

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农村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中,农业经济管理是核心与关键,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1]。在实际工作中,要着眼农村经济实践,强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创造性解决“三农”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1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农业经济管理直接关系到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高质量的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业发展决策和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撑,是农业经济科学、高效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

1.1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撑

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通过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可以因地制宜,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2]。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可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规范性,避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盲目性,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提高农民经济发展积极性,消除农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

1.2提供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兴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高效的手段,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法律关系和经济发展方向上,对农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1信息化水平落后

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实践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社会经济管理体系中,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经济管理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与城市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3]。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和决策程序上,由于信息的闭塞,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是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2.2没有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来看,制度的缺位也是制约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原因,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了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低下,很多好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策略得不到制度保障,无法充分落实并发挥作用,导致了农村发展经济活力的不足。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滋生了很多经济纠纷,由于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农民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顾虑,都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发挥农村经济管理作用的策略

3.1完善制度体系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要从体系建设入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发挥经济管理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不规范的作用。因此,强化体系建设,要从操作制度、权益保障等方面入手[4]。在农村经济资源权属问题上,要进一步明确,通过明确责任人和受益人,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农民的发展活力,为农村经济“注血”。同时,在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操作不规范问题,要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明确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可以减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将农村经济管理放到制度体系的“笼子”当中,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构建多元立体管理模式

开展农村经济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通过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现有经济体系下,发展农村经济,要聚合社会发展力量,通过对资金、人才、资源的整合,发挥经济发展平台效应,通过引入发展基金、吸引社会投资、争取政策资金等方式,为经济管理做好资金准备,与此同时,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引入高水平管理人才,并通过制度和生活上的保障,留住人才,提升管理效能和管理质量。此外,强化农业经济管理,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要注意科技的运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农村工作实践当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性,是推动我国“三农”建设的核心。因此,理论研究者和农村经济管理者要着眼“三农”现实问题,强化宏观把控和微观操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农村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利霞.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5,35(8):228-229.

[2]薛贤明.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4):12.

篇3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入2017年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5月份,农产品加工增值同比增加7.1%,主营业务收入提高9.4%,利润同比增幅9.1%。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农村网商已超过800多万家,网络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类农业合作社、新型农场数量超过29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人数已有1400万余人,是供给侧改革下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农业投资继续增长,1-5月农业投资达5938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种植业投资同比增增幅21.4%。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来看,农民自主创业热度不减,主要创业人员集中在农民工、退役人员、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总体人数达到700多万人。6月份以前我国农村GDP同比增幅为7.4%,高于国家GDP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形式良好,动力较为充足。(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农村经济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政府工作中对农村经济发展尤其重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都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就需要政府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制定更科学的发展措施。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对于提高广大农民收入、创新农业发展机制有着重要影响,农业历来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形式之一,但是由于农业经济发展滞后,造成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与发达国家。这就需要在政府在农业生产结构方面进行大力调整,改变传统低效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创造力,促进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农业生产及加工销售等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当前农产品总量成效持续增长趋势,但是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而且由于农业生产干扰因素较多,一些农产品产量、质量都会因为气候、病虫害、自然灾害、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等因素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农民增产增收。尤其是自然灾害、气候灾害属于人力不可控因素,因此农业经济受到的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而且农产品本身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一旦农产品产量增加,则有可能出现价格下降,进而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由于国家政策影响,不少农产品种类尚未设置最低保护价,这就使农产品价格难以得到保证。这些问题都暴露出当前农业经济与市场需求、政策调控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而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分析,则能够看到其中主要因素在于生产力过低、农业技术优势不够明显。由于农业生产力落后,造成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难以得到稳定保护,而一旦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又会由于市场控制不得力而造成恶意竞争,进而使农业经济陷入整体发展怪圈。进而造成生产成本控制不力,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成本过高造成农民综合效益相对低下。(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有效劳动力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当前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虽然我国土地资源较多,但是与人口比例相比人均占有量先对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地少人多现象并不少见,进而造成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而且从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人均耕地资源占比来说,由于两者比例不均衡,进而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居高不下。而且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这一趋势势必会造成农业生产中劳动力需求量大幅下降,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但影响农民经济收入,而且还对产生更多社会问题。(三)农民贫富差距较大。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过多年实践,而且不少农民已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成为农民当中的先富人群。尤其是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加,进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虽然国家政策鼓励一部人先富起来,但是严重的贫富差距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体因素。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短期内农村贫富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落差的不断增加,会使农业经济成果聚集在少部分人当中,而多数农民依然在经济发展中举步维艰,发展进程缓慢。(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不少农村水电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尤其是水利、电力供应稳定性不足。而是农村道路交通设施楼后,不少农村公路里程不达标,道路通达度、承载力等难以保障,而且交通管理混乱,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来看,由于市场作用不完善,生产技术落后,造成农业生产结构过于单一,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为主,农业一体化发展能效不足,种植品种尤其是经济型农作物品种较少。在农产品交易中制度不够健全,无论的交易规模还是交易质量都有待提高,这些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五)资源利用率较低。在不少农村地区,由于本土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利用价值尚未充分发挥,因此造成资源开发利用能效不明显。不少农村资源浪费或闲置,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也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同时,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迟缓,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难以体现出科技价值,这些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对策

(一)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三要素的作用。新时期农村建设需要有技术、资金与信息的协同支持,这三个因素又被称为“农村经济三要素”,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充分发掘三要素的整合和促进作用,才能助力农村经济获得实质性发展。一是资金要素,资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要素,如果资金投入不到位,农村经济将难以启动,可以说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充足的资金保障则是保障农村经济高速运转的基础。二是技术要素,技术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推助剂,随着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收益的提高需要面临更大的成本挑战,而通过技术促进农产品增长增收则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型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应用效率。在丰富农业经济品类的同时加强技术操作,而农业技术的掌握和推广需要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农村技术型人才缺失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积极引入人才才能弥补这一缺口,实现向技术要效益的崭新发展格局。三是信息要素,信息是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无形纽带,只有提高信息时效性才能保证农村经济与市场需求建立密切联系,才能提高农业经济的有效价值。三要素的有机整合已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三者共同影响、共同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二)加强农村城镇化发展力度。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不少农村经济深层问题得以解决,进而为新农村建设增加了活力。城镇化建设能够实现“生态难民”的有效转移,通过统一规划形成新的城镇主体,小城镇所具备的经济辐射作用又能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将城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综合发展体系内,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其次,在城镇化发展中需要具备正确理念,找准方向、突出特色,推动广大农民走向更广阔的经济发展天地。此外,还需要准确把握经济重点,通过规划区域核心城镇强化其经济带动和辐射作用,进而形成共赢、多赢的良好格局。(三)加强农业科技发展。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就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强化技术资本投入,在财政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技术的资金支持,多方吸引上资本注入农业科研领域,建立更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科研机构。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科技创新能够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同时还需要在科技体制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使之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匹配。需要重点强调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亟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只有体系化服务才能使更多先进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中,引导农民主动接受并实践新科技,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首先要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达标,保障农民自来水供应,为农田抗旱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农村电网建设,适当控制农民用电价格,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二是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提高道理建设质量,拓宽道理,提高农村公路里程和使用效率,加强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农村道路使用年限,构建起畅通高效的农村道路网络。三是注重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提高农民素质,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需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下功夫,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村资源的高效配置,加速农业结构更新,使更多有效资源得以充足,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通过产业结构的持续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市场发展方向,通过资源优势对比拓展新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并实现靶向供应,通过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扩大提高自身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在农业生产组织制度方面进行有效更新,体现农村经济的规模优势,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控制其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农村经济转向良性发展轨道。(五)建设并完善农村技术市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技术仍是一项薄弱环节,农业技术相对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基于此,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农业科技的建设和推广为切入点,加强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与农业和经济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科技促发展的崭新经济发展形势。在软件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造步伐,建立完善的技术资金支持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构建起网络技术支持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崭新格局。

四、结语

农村经济是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众共同富裕。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到问题根源,通过有效干预和完善,促进农村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支持,加大农业实施建设力度,以此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连贵.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营管理.2015(04)

[2]夏敬源.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技推广.2014(01)

[3]许洁,秦海田.“城市村庄”——城乡空间协同发展模式[J].重庆建筑.2016(10)

[4]周新德.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J].经济地理.2015(07)

篇4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引导农民更好地走向致富之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本文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管理;举措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就必须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将农村经济引入正轨,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

2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一股新农村建设热潮也随之拉开。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然而就目前来看,相关部门还没有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性,片面的将目光放在如何提高农村经济上,忽略了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受经济、科技、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而农村经济工作关系着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另外,我国农村经济有着许多优势,如地方特色资源,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盲目的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恶劣,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更好地规范农村经济发展行为,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

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就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相关部门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得片面性,一味的搞经济建设,认为扩大农村建设规模,让农民有新房子住就是推行新农村建设,忽略了“三农”问题,以至于农村经济得不到快速发展。

3.2农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

就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来看,从业生产依然是粗放型的经济生产方式,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对市场动态的把握不够,大多是以零散的种养为主,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同时,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缺少项目资金扶持,许多优势的产业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许多农民依然从事传统农业生产,农民收入渠道较少。

3.3生态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农村一些优势产业、资源逐渐被开发利用,如农家乐。然而在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使得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出,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4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就目前来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一方面,由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日常管理不到位,使得基础设施难以发挥正常的作用。例如,道路,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农村道路破坏较严重,经久不修,由于道路不顺畅,制约了农村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发展。

4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新举措

4.1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经济的管理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相关部门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认识,要全面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要坚决落实和贯彻党的政策,尤其是党对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要将农村政策全面落实下去,并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管,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实处,从而为农民谋福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4.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也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相关部门就必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大宣传,将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宣传出去,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投资,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的机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的升级,从而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另外,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优惠政策,一方面要鼓励外资进入到农村进行投资,从而活跃农村经济;另一方面要鼓励那些有能力、有才干的人才进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去,推动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

4.3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新农村建设中,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势必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此,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向乡镇企业、外来企业、农民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同时,政府必须乡镇企业的监管,要成立专业的小组,对农村经济发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从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4.4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相关部门要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来制定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要严格按照依法治国的方针来督促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农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土地承包法》等行政规章与法律法规,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要建立执法责任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从而使各部门人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外,相关部门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全面的了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给予解决,避免问题的遗留。

4.5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基础设施管理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只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基础设施日常管理与维护,农村经济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如道路、网络等,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道路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要定期对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加强日常管理,避免人为的破坏,从而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功能的发挥。另外,要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农村防涝防旱工作,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4.6加大农村资源的开发

在我国农村,有着许多特色资源,许多资源还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而这些资源都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故此,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农村的特点,合理开发农村的特色产业、特色资源。同时要加大宣传,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将农村特色产业、资源进行对外宣传,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商进行投资,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4.7加强农民的教育

在新农村建设中,“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而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要想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就必须重视农民的教育,培养一直有管理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一方面政府必须强化农民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加强各方面技能的培训,可在农村中举办成年班,对农村进行专业文化知识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5结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对农村经济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农村经济工作关系着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对于农村的稳定与改革有着重大作用。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相关部门就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立足农村建设,全面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管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不断挖掘农村优势资源,做好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从而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詹保林.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J].吉林农业,2012(04).

[2]冯立艳.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

[3]寸永洪.探究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农村经济; 转型; 创新

一、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较为薄弱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农村发展方面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调动了许多的资金来帮助其发展。但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复杂,地区差异较大,由于对农村经济缺乏长远认识,相应的领导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不强,认识不到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常常会导致政策和措施实施不到位、资金使用不当等一系列问题。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涉及到许多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方面,每个农民拥有相应面积的土地,但他们的拥有权是有一定年限的,这些内容都需要体现在土地承包的合同当中。而签订一个完整的土地承包合同,不仅需要相关的财政审计和监督管理,更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撑。但就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法治环境不完善,相应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相应的国家政策也无法施之有道,在出现问题时无法适当地解决,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三)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应体系不完善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相应挑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农民的收入不再只依赖于土地,而是朝着收入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经济收入体系的变化,使得原来单一的利益结构逐渐变得复杂,这就需要相应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利益的协调和维护,调节利益纠纷等。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问题产生时相应的措施不能行之有效,进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缺失

无论在哪一个行业,经济管理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相应的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当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逐渐增多,更加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政策和体制上的创新与改革。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校主要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工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少大学生因为专业不对口而不愿意驻扎在农村。

(五)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管理不规范

资金可以说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命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乎着农村经济体系的运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资金常常由村级领导干部进行保管和发放,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因素,使得资金的流向不透明,农民无法了解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在具体的措施中缺乏资金的支撑,使得农村的经济建设无法进行。

二、如何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加强对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宣传,转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积极的思想对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更会促进行为的发展。根据现今农村经济管理观念较为薄弱的情况,国家可以指派相关人员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对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另外,要加强领导班子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使其在开展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创建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法体系,从而落实国家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在相关问题上做出正确决策。并以此来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更好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

虽然在农村有一系列土地承包合同、财务审计以及监督管理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措施,但始终没有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和解决其在实施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在出现问题时,没有与之相关的追究责任的规定;同样,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鼓励。所以,政府应当积极出台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之形成一个执行有力、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从而实现确农村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

(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养,引进专业人员

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大都是由村级干部进行指导并实施的,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有限,对当前的经济状况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这就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当然,仅仅具备专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管理人员对市场发展要有全面的洞察力,同时也要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要时时关心农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农民的现实需求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加大农村经济管理投入,保证资金公开透明

相关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资金的保障和支撑,农村经济更是如此。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注重招商引资,并不断吸纳社会有用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农村资源,扶持农村多元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资金运行的过程中,还应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资金的流动监管,防止滋生腐败,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利用国家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革新农村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能激发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的热情。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树立相应的经济管理观念,在实施过程中要有法律法规和完整的体系支撑。最重要的是,要有资金的保障和专业人员的参与,还有,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不能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农民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将这些因素适当地予以结合,才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不断稳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景龙.简议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J].网友世界, 2014(14).

[2] 张玲祥.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篇6

[关键词] 农业经济 产业化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40-01

一、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化、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仍旧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顽疾,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通过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S代表组织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代表组织内部的劣势(weakness)、O代表组织外部存在的机会(opportunities)、T代表企业外部存在的威胁(threats),依据我国的国情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积极转化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1]。

二、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发展的构想

农村产业化是以广大农民为基础,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增长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模式。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通过资源的集中整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对于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主要有三种构建模式。

1.企业+农民的模式,农民与企业合作,签订生产合同,企业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农民将生产产品定向卖给企业,企业通过一定标准进行统一收购和加工。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收入得到保障,积极性大幅提高,承受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但是要求农民必须生产出优质合格的产品。

2.企业+工人模式,这个模式是企业通过收购或租赁方式将农民土地统一规划,建立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将农民的身份转化为企业工人。企业的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农村集体组织,这样可以形成共同投资,共享收益的经营模式。

3.农民自主创业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农民自身的市场洞察力,进行市场判断,进行生产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形成的企业经营可以是生产类型,也可以是加工型,多人集体投资是此类模式的常见形式,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增强风险承受力。

三、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耦合模式的分析

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基本上覆盖到所有的行业中去了,农业经济也不例外,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也同样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两者耦合,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专业化农业网站的建立。由于农民的思想相对落后和保守,网络信息难以深入人心,在当前的电子商务中,进行交易过程中,政府引导建设的网络信息平台是最为可信的,所以决定了当前农业网站的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在后期的运营和维护中也要主导,但是为了长远发展,政府可以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扶持企业作为网站的建设者和运营者。

2.创新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村由于相对落后,其网络服务水平也较低,常常会出现互联网到了村口,仍难以介入农村中,也就导致了信息服务无法进入最终段。当前,政府应该为农村企业提供网络服务,实现互联网服务全面覆盖农村经济区域,帮助农民和农村企业实现信息化服务的需求。

3.农业电子商务的实施。农业电子商务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生产物,作为新的商务模式,可以通过网络化途径实现农产品的经营和交易,对于我国农村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体地位的要点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政府作为发展主体必须加大对我国农村经济的投入,只有政府的投入和有效指导,才能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

1.科学编制好农村建设规划。农村产业化的行动指南就是进行科学的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有效利用资源和合理配置资源,坚决杜绝重复性建设,统筹好农村经济的基础建设。

2.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制。金融服务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发展同样需要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在农村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制,对于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作为主体要进行金融体制的建设和完善,通过金融服务的健全来实现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发展。

3.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农村的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政府投资建设相对较为缓慢,操作性较差。政府通过动员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即发挥了其作为主体地位的引导作用,又能通过鼓励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

4.宏观引导、政策驱动、调整产业结构。政府通过自身的特殊地位进行农业经济的引导非常关键,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农业经济的分析,实现在宏观方面进行农业经济的指导,朝着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方向发展,政府还可以通过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从政策层面上加强引导,使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朝着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道路前进。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及补贴等手段鼓励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2]。

5.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5.1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农业机构和农业院校等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发适合本地区农业发展需要。

5.2提高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民的文化素质。当今是知识化发展的时代,农业生产发展也越来越需要知识的支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新时代的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加大在技术经济的投入是一个关键的任务之一。

6.建设高质量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当前的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资源的支持,可以说谁掌握的信息资源,谁就把握了发展的先机,因此,积极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库是一个当务之急。

7.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的法律保障体系。

8.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意义重大,也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经济的竞争力。

五、小结

农业经济发展的路径是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当前随着农业信息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农村经济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政府在农村经济的投入也不断扩大,农业经济发展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7

1农民减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民减负工作从根本上帮助了农民生活和谐美好的继续,农民生活变得轻松更有积极意义,农民生活的负担减小,物质生活条件也跟得上社会最基本的发展步伐,这为农民更努力积极的为农业经济发展做贡献提供了基础。而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农民减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民减负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农民负担减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于农业工作中,少了对生活物资需求的紧张感增加了对美好生活积极向往的感情和动力,农民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等基本生存需求,更多的向精神方面的需求增加。当农民有了目标和愿望,并且有能够身体力行的能力,将会全身心的投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设中,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进步。农民减负是基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民减负工作首先要从政府执行贯彻的政策入手,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一切并非易事,近些年来我国农民总体收入不高,因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增加了农民劳作的成本,但是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却提升不上去,这就导致了农民经济收入低下。因此为了帮助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非常有必要尽快实施农民减负政策。除了我国农民经济收入低下外还有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农业产业链结构并不合理,在实际的农业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尽快对我国的农业产业链结构做出合理的规划和研究,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顺利的实现我国农业产业链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目标。此外我国的政策不合理同样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实现农民减负的措施和方法

2.1国家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准则进行约束

农民减负工作是一项长久工作,需要政府部门长远规划统筹兼顾。比如对各级政府工作者和各级政府部门都要分工明确,尤其在其农村管辖范围内更要担负起支持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责任。这样才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实现了农民和政府部门积极合作共同应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这样从根本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为农民赢得了自由减轻了负担。同时,农民不应该仅仅是工作内容的执行者,更是对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平性的监督者,只有农民切实履行好这一工作内容,才能实现政府工作部门工作内容发透明化,进而实现农民减负的根本目标。农民对政府的监督工作促进了政府各项职能的优化,同时也促进了政府在农村经济房发展和管理中的重要性。当我国政府能够建立起农民对政府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且进一步的管理使它能够长期有效的服务,将会对农民减负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做出非常大的贡献。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民减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还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当下农民生活状态和农业经济发展做出很明确的调查和研究。当政府对各项工作内容了解清楚后才能更好的促进政府工作的进行,这样能够更好的帮助农民减负,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的经济合法权益。

2.2农民减负措施

首先实现免征农业税对农民进行减负,农业税占据农民经济收入的很大比例,当免征农业税后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实现了农民减负任务的完成。然后就是对农民权益进行增加,政府部门积极制定更多的有利于农民减负的制度和规定来对农民权益做好维护保障。比如支持农村劳动力留在农村,增加对农民的支持,比如在土地的利用上要让农民有很大程度上的自,只有充分的发挥农民的自才能更好的维护和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用。

3结语

篇8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区 农村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

环渤海经济区已经成为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但这一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却相对较为缓慢,在国家日益关注三农问题、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如何推动环渤海经济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命题。

一、环渤海经济区的内涵与比较优势

1.环渤海经济区的内涵。自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以来,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区域规划。

环渤海经济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以京津为中心,大连、青岛、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

2.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较优势:一是地理区位十分优越,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二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也是重要农业基地;三是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四是人力资源实力雄厚、人才优势突出;五是形成了以京津为中心的骨干城市群,对其他城市和农村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在国际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环渤海经济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地区的农村经济不仅在经济总量、发展水平方面落后,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也存在着差距。

1.城乡差距过大。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农村的发展却较为缓慢,相对江浙闽粤等地区来说,环渤海经济区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更大,尤其在交通、电力、卫生、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如此。

2.在体制和商业意识方面,环渤海经济区内行政干预的力量比较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弱,致使在体制创新上环渤海与珠三角、长三角有一定差距,而且长三角人们的文化内涵里注重商业,而环渤海人们的文化中政治因素较重,商业意识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

3.就经济发展的细胞――企业而言,环渤海地区大型企业比重偏高,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相对较少,缺乏活力,且以重工业为主的企业构成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不如轻工业,而多年来传统农业相对发达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4.环渤海经济区由于行政区域利益主体地方意识较强,条块分割严重,导致地区间经济协调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也不够畅通,区域集聚优势发挥得不够。

三、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农村经济的措施建议

1.经济圈内各省市加强协调,合理分工,协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北京、天津利用直辖市优势起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用;河北环抱京津,需要在产业对接、生态保护、共建基础设施等方面与京津更密切合作;山西可以为环渤海经济圈提供能源支持,形成区域内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的新格局;山东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可以在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科技合作等方面提供便利的对外合作通道;辽宁可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调整改造,带动周围农村产业发展;内蒙古不仅是环渤海经济圈向北开放的大通道,也是这一区域的重要生态屏障,需要在发展生态农业、牧养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环渤海地区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当中,应当体现整体优势,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建立起密切协作的经济结构,共同调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重,协调发展农村的一二三产业。

2.科学谋划,选择各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以城带乡。县域经济已不再是单纯的“农业经济”,而是“复合经济”,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推动各产业协调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发挥县城、重点乡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县域经济的规律性是“特色性”、“区域化”,要走出“县级政府经济圈”的误区,不能搞成“大而全”式的“经济大拼盘”。在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上,坚持特色型原则,“扬长避短”,在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经济”,通过极化效应促使形成集聚经济。

为了以城带乡,统一制定区域一体规划,统筹城乡交通、电力、卫生、通讯、环保、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共享“公共财政阳光”。

3.解放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贫困的影响,环渤海农村地区的很多干部群众信息闭塞,缺乏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必须把解放思想放在先导位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新思想、新观念,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支持。例如可以组织乡镇企业负责人和村支书到江浙等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分批安排优秀干部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

4.进一步推进地方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改革,发掘和培养农村经济带头人。目前环渤海地区由于受到地域文化、行政体制等影响,乡镇和村干部的选举、委派在经济带头作用方面考虑的还不够,亟需加强。亿万富翁、北京雅宝路裘皮协会会长王文忠回到自己的家乡――河北枣强县芍药村做村支书,努力带动贫困村发展,这一事例很有启发意义。

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要走出“干部经济”的误区,把握农村经济的“民主性”,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让大家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形成“老百姓经济”。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发展;问题;对策

1.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1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要想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首要的就是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然而在现在的情况之下,许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依旧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一些基础性设施比如道路交通、供水等条件还比较差。这会导致很多不良的结果,比如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成为沟渠和排水设施失修、抗旱、老化、农业抗灾能力较弱的地区。这些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综合生产力的不足等等的问题,都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

1.2现行的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问题机制不健全,流通行为管理不规范等等原因,造成了很多的不良后果。这其中主要有农产品的价格比较低,土地附加值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些问题导致了土地的流转十分困难,从而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此外,整个土地承包的关系要想稳定下来是困难的,因此在土地流转的方面便存在了诸多障碍。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生产的短期合同,从而造成土地的经营十分不合理,甚至呈现出掠夺性经营的情况,因而导致的后果就是土地的质量被不断降低。土地流转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这对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造成的阻碍是很大的,并且还会影响土地的利用效率。

1.3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农产品供求关系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市场需求朝着多样化、高质量方向发展。而从整体农村的经济结构来看,整个农业产业相对来说比较的单一,导致整体农业结构的不合理,经济效益因此低下,成了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2.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1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对于投资力度的加大层面,各级政府要学会把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从而将整体支出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一来便可以把更多的一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起来,利用这些投资的重点来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电力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这些方面进行作用。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当学会要加强对这些设施的相关后续的管理工作,对于这些每一项设施的投资,我们都应该进行一定的可行性研究,并且还要做好相关的调查设计工作,并且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资金安排,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2实施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土地的使用权如果能够被我们很好地利用起来,那么农村土地,以及除了土地以外的一些其他的资源才能实现增值。同时,我们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之中,只有做好了土地流转这方面的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的发展,推进农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经营,从而能够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此外,我们还应该做到积极地去对于土地流转机制的一些新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探索,采取一些以前没有尝试过的,相关的土地管理的新形式,这样我们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挖掘土地的资源潜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增加农民和集体的收入。这样便可以实现土地承包稳定的流转,并且还能够实现其有序的结合;最后,作为政府的相关部门,还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规范,对土地流转的程序进行管理和规范。我们为了实现农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还应该结合农村城镇化的内容,鼓励农民对土地管理看得越来越轻然后逐步放弃,从而使他们从农村转移到小城镇上,使得整个土地的流转步伐加快。

2.3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实际上是整个产业优劣的调整,具体而言是发展优势的产业,调整劣势的产业。我们根据市场经济的相关要求,对整个农业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的质量提升,还可以实现农产品多样化,除此以外,还能够做到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一些优势,并且在此基础上培育一些新型的支柱产业,以促进整个农业经济在全方位得到提高。农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就要致力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而农业的产业化,其关键则在于对于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只有通过这样的措施来使得整个农业得到一些转变,才能使得整个农业生产的单位成本得到降低,同时使得农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的提高,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以此使产品的总体附加值得到提高,进而可以实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小结

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就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科教兴农的投资力度。对于这一点,我们要从两方面入手,既要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同时又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研推广,特别是一些农业产业化的企业,我们要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投资力度,从而促进自主的创新。并且提高农业的技术研究以及推广人员的相关待遇。第二,要求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立起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相关农业科技体制,并且建立起新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最后,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篇10

国外学者在金融支持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研究起源于金融发展理论,主要存在四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处于一种“需求跟随”地位。如罗伯特•卢卡斯(Lucas,1984)认为,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不是金融。卢卡斯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形成。第二种观点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转型发展有“供给主导”作用,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力。如熊彼特(Shumpeter,1911)、史密斯(Gole--smith,1969)等人认为,金融的发展对经济转型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强调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他指出,为了试用新技术,企业家需要信贷,企业家只有先成为债务人,才能成为企业家。众多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都支持金融的发展对经济转型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第三种观点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上,金融发展和经济转型发展具有不同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供给引导型的金融发展处于主导地位,在经济转型发展的成熟阶段需求遵从型的金融发展将成为主流。第四种观点认为,金融发展和经济转型增长互为因果。主要以格林伍德(Greenwood)为代表。其后,国外对金融支持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系研究延伸到了产业层次(希克斯,1987);世界银行的综合研究报告中将农村金融的目标定位在两个方面,即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雅荣、本杰明、皮普雷克,2002)。研究农村金融问题的学者(Roninson,1995;Yaron,1998;Yaron,2002)把研究领域从强调金融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减少贫困的重要性转移到如何为解决该问题建立一个有效的农村金融制度框架。王永龙(2004)对中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进行了机制分析。

他认为农业金融支持对改善我国农业弱质性肩负着无可替代的重任,应成为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机制和基本途径。同时,也有一些学者以省为单位,在这一领域展开研究。王宜峰(2008)以山东肥城市为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对资金需求呈现新特点形势下,当地农村金融生态体系功能不健全、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境及成因,从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三农”水平,建立农村资金反哺回流机制等几个方面就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议;聂洪顺(2008)对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他建立了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经济增长率为因变量,引入农村FIR、实际利率和政策变量等三个解释变量,实证分析表明了在黑龙江新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是高度正相关的,同时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综合以上研究,大部分均只研究了中国整体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视角,探索农村金融发展支持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却并不多见。即使是关于农村金融发展支持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研究,也只是从我国的整体情况出发来研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关系,考虑到我国地区间发展的显著不平衡性,各省经济差距很大,农村金融发展也有很大差异,因此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家或个别区域层面,还必须深入到各省各地区层面。

二、国内外金融支持现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研究趋势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