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防治法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污染防治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污染防治法

篇1

关键词:环境污染防治法,环境污染,环境

 

一、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现状

我国现代意义环境法的产生, 一般以20世纪70年代为起点, 以环境污染防治法的诞生为标志。环境污染防治法是指国家为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对产生或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活动所实施的管理,以达到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进而达到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目的而制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1]。毕业论文,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防治法是传统环境法的基本内容, 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核心部门。污染防治法的立法体系不仅包括大量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还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和经济法等其他法律部门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规范。其中, 各专门的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主要部门。已颁布的污染防治单行法中, 最重要的是防治环境四大公害的污染防治法律。它们分别是:1987 年制定, 1995 年、2000 年两次修正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1984 年制定, 1996 年、2008 年两次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 1995 年颁布, 2004 年底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1996 年颁布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目前我国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令人遗憾的是, 几乎所有的污染防治法都停留在以单个环境因子为调整客体的单项法状态。

二、我国现行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缺陷分析

1. 环境污染防治缺乏综合性

首先表现在污染防治法律体系结构上的缺陷, 没有一部综合性的污染防治法典。我国虽已制定六部防治环境污染的专项法律和众多的法规、规章、标准, 但立法只是针对单项污染控制进行的,缺乏对污染源的全面控制和人类环境的整体保护。实践中导致环境单行法之间相互重叠、交叉和矛盾, 而个别领域却出现法律空白, 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有法难依和无法可依的尴尬被动局面[2]。

2. 可操作性差

由于我国现有的许多环境污染防治法立法过粗, 导致执法过程中有法难依。如对拒报或者谎报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 《噪声法》虽规定可警告或处以罚款,但未规定处罚金额标准, 给执法带来困难。即使已有的法律,也相对过于原则, 缺乏可操作性。而现行的个别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项法律却只要求超标排污者缴纳排污费即可, 这直接违反了《标准化法》的规定,造成法律体系内部的不协调[4]。

3. 法律调控机制中的公众参与不足

依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环境法发展的新阶段, 也是我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法律没有赋予公众明确的环境权和具体环境救济方法, 公众实际上被排斥在环境保护的大门之外。公民作为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 却不能对环境监督管理机关做出的行政决定进行监督和救济,显然是不合理的。在没有明确公民环境权利的前提下, 高唱公民对环境的义务, 既不符合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法律原则, 也调动不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6]。

三、完善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构想

1. 制定环境污染防治法典

我国今后环境污染防治立法的方向应该是重视和体现全过程污染控制, 首先制定尚缺漏的环境污染防治法, 以完善现有的制度规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整合各单项法为“环境污染防治法典”[8]。即对所有现有的环境污染防治单项法所进行的法律整合, 使这些同门类的单项法法群走向法典化, 从而形成“环境污染防治法典”。未来的综合性污染防治法典应反映整体环境观, 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法典的立法统帅思想。

2. 重视地方环境污染防治立法

地方环境立法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延伸和补充, 是各地贯彻国家环境法律法规, 因地制宜地管理本地环保事务的保证措施。我国地域辽阔, 不同地区环境问题各有侧重点, 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差异较大, 因而结合地方实际情况, 进行地方环境污染防治立法,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引进市场经济原理,发挥经济手段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强调“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这种行政主导的体制具有较高效率的优势。但它也具有局限性。面临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环境保护中必须充分重视经济手段的调节作用。毕业论文,环境污染。。

第一,改革环境税费,建立合理的绿色税收制度。目前我国环境税费制度主要依靠两种手段来实现,一是征收排污费;二是污染税费、资源税费或生态补偿税费,其中包括资源收费、生态补偿费、生态恢复保证金、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税,等等,另外,有关环境关税也出台了一些调整制度。

第二,改革贷款制度,未通过环评审批不得给予贷款支持。鉴于一些地区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环境违法比较突出的现象,因污染企业关、停带来的信贷风险加大,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同时也给我国环境带来严重的负担,造成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应当通过立法的形式对贷款制度进行改革,明确规定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项目,不得给予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对限制和淘汰类新建项目,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毕业论文,环境污染。。规定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并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联系,及时将相关情况通报给他们,实现信息共享。

第三,增设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毕业论文,环境污染。。确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后,由市场确定排污权的价格,市场发现价格的过程就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只要超标准排污的企业所付代价大于治理费,就会激励企业治污,一旦排放量达到排放标准以下,企业就有了可以用来出售的排污权,而不能达标的企业就成为排污权的需求者。毕业论文,环境污染。。这样就形成了排污权交易市场,通过供求双方相互作用形成排污权的均衡价格。毕业论文,环境污染。。这种制度安排可以提高企业治污的积极性,使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得到实现。

4. 扩大环境民主, 落实公众参与机制

2002 年《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通过, 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 目前我国环境法律、法规对于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程序、参与效力等保障手段规定得不太具体, 影响到公众对环境污染监督的积极性。因此, 应进一步扩大、细化公众参与机制, 保障公众的环境民主权利。

参考文献:

[1]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27.

[2]谢校初,龚文启.完善中国环境法体系之我见[J].吉首大学学报,2001.(9).

[3]邓波.略论我国污染防治法的缺陷及完善[J].长白学刊,2004.(4).

[4]杜群.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创新—环境法律体系的重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5).

[5]张善信.中国环境保护法理若干问题[J].中国软科学,1999.(2).

[6]徐祥民,陈书全等.中国环境资源法的产生与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7.(65).

[7]陈靖.对完善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的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2005.(7).

篇2

关键词:燃煤发电厂;贮灰场;环境污染与防治

0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区都盛产煤矿,所以很多发电企业都会选择燃煤发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发电量每年以7.5%的速度增长。随着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很多贮灰场投运时间很长,建设时环境保护要求标准较低,加上多年的运行管理工作不到位,致使部分贮灰场景观不佳,污染很大,严重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与城市发展极不相符,部分贮灰场缺乏林草树木的庇护,易受到风沙等不良气候的侵袭,不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在粉煤灰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防治技术、防治成本、煤渣处理等,很多燃煤发电企业每年仅防治贮灰场环境污染就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由于燃煤发电厂投运时间过长、粉煤灰贮存量的增大以及环境保护政策的严格要求,很多火电厂急需对贮灰场进行环境防护治理,并按照最新的环境保护要求设计实施新的贮灰场。

1燃煤发电厂贮灰场

燃煤发电厂贮存粉煤灰的场地称作贮灰场。每个贮灰场的地理位置都不尽相同,根据贮灰场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原灰场、滩涂灰场和山谷灰场等。根据输灰和布灰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干贮灰场和湿式贮灰场[1]。采用干贮灰场的条件如下:与湿式贮灰场相比更具经济性时;对灰场安全有特殊要求时;环保和节水有特殊要求时等。根据贮灰时限不同,可以分为临时事故灰场和永久灰场。临时事故灰场是指受到季节和时段的影响,粉煤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用来暂时贮存粉煤灰的场地,临时事故灰场大约只能贮存1年的粉煤灰量。永久灰场是指粉煤灰综合利用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是永久堆放粉煤灰的场地,通常情况下燃煤电厂永久性灰场大约能贮存20年的粉煤灰量。

2贮灰场环境防治必要性

2.1环保政策要求

我国不可再生能源具有“缺油、少气、多煤”的特点,使得燃煤发电厂众多,到2016年中旬,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为106576×104kW,其中燃煤发电装机的容量约为7863×104kW,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73.8%。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燃烧和运输中产生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气体,不但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同时煤炭燃烧后的副产物粉煤灰同样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GB16297—20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需要对燃煤发电厂贮灰场进行环境防护治理。贮灰场对周围环境影响必须符合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有关要求,特别对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必须有防治措施,并应满足当地环保要求[2]。国家电监会《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电监安全【2013】3号),其第十九条规定:“发电企业应对运行及闭库后的贮灰场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评估,并将安全评估报告报所在地电力监管机构。不具备安全评估能力的发电企业,可委托相应能力的单位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安全评估原则上每3年进行一次”[3]。

2.2粉煤灰利用情况要求

燃煤的副产物粉煤灰是很好的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经常被用来生产粉煤灰水泥、制作轻型砌块、改善路基和建筑工程地基的强度等,除此之外,粉煤灰还能用来改良土地等。但是粉煤灰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区差异、季节波动等,使得燃煤发电企业需要把粉煤灰贮存起来。根据我国污染源普查相关资料文献显示,电力和热力企业生产的工业源固体的企业有7435家,每年产生的粉煤灰量达3.4亿t,电力和热力企业燃煤产生粉煤灰大约为2.9亿t,占总粉煤灰产量的85%,而每年被综合利用的粉煤灰大约为65%,仍然有1.1亿t的粉煤灰需要贮存起来。近年来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下降很大,导致粉煤灰已经成为生产量非常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源,需要对燃煤发电厂贮灰场环境污染进行防护治理。

2.3典型项目现状要求

项目1:湿式贮灰场,占地面积约149hm2。一期2×300MW机组,二期1×600MW超临界机组,近年来由于煤质较差,每年灰渣总量100×104m3左右。目前贮灰高度即将超出设计贮灰年限。目前,距主堤50m以内灰面多处已达到堤顶,超过贮灰限制标高,无法满足电厂持续的灰渣排放需求。在干旱多风气候条件下,灰场的二次扬尘问题比较严重,对周围的环境和农作物造成污染。需要对老贮灰场进行环境防护治理,并按照最新的环保要求设计实施新的贮灰场。项目2:干贮灰场,占地面积373hm2,8机8炉机组,灰场分为3格设计使用,周围是均质土堤。由于地处北方干旱地区,干灰面的大面积,每到冬春季节,贮灰场及周边地带漫天灰尘,极大影响当地村民正常生活,同时给灰场职工带来健康危害,从灰场实地看,对周围的灰污染确实相当严重,贮灰场的环保治理刻不容缓。项目3:干贮灰场,占地面积53hm2,2×300MW热电工程,干灰场经过进七、八年的运行,第一、二堆灰区和石膏堆放区已经堆满,粉煤灰污染周边环境。贮灰场已经处于城区发展规划区域内,目前景观不佳,严重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与城市发展极不相符。地处北方干旱地区,贮灰场缺乏林草树木的庇护,易受到风沙等不良气候的侵袭,不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贮灰场环境防护治理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对环境、对社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贮灰场环境防护治理

3.1贮灰场满库后污染问题

贮灰场满库后存在的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空气污染,如果贮灰场满库以后不进行覆盖,在空气中的粉煤灰在风力的作用下就会飘散到空气中,从而对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粉煤灰属于灰质的固体,且质量比较轻,在风力达到4级时就能被吹散到空气中,随风散落后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同时为了降低粉煤灰被吹散程度,需要定期对满库的粉煤灰进行洒水,这些被污染的水也会顺着地表进入地下水,从而对周围地下水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某燃煤发电厂贮灰场通过化验检测以后,发现贮灰场的周围地下水的水质被污染比较严重,部分污染物远远超出生活饮水标准,比如:硼、钼严重超出了饮用水的标准。目前我国大部分燃煤发电厂仍然采用洒水的方式保证粉煤灰的稳定性,通过洒水避免粉煤灰被吹散到空气中,减小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实际运行中,当粉煤灰被运输到贮灰场以后,通过洒水使得粉煤灰发生固结,但是一般都没有做到及时碾压,使得粉煤灰的含水量大大增加,而在老的湿式贮灰场初建时一般也没有考虑严格的防渗措施,从而使得粉煤灰中污染水进入临近的地下水。

3.2满库后环境防护治理方案

贮灰场的外边坡和顶面为永久暴露面,贮灰场满库后的顶面环保治理方案有以下几种:1)方案一:顶面进行覆土。用于普通的治理扬尘覆土,覆土厚度为300mm,并对覆盖土进行碾压,覆盖土层可以达到防治粉煤灰扬尘的目的。取土土源可以为征地范围内的二期贮灰场,同时可达到增加二期贮灰场库容以及平整场地的目的。在灰面覆盖层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一定的坡度比和排水系统,尽量减少表面积水现象的发生。如果条件允许在表面种植绿化层,一般选择根系比较浅的草本植物进行种植,防止植被根系增长对粉煤灰层造成破坏。2)方案二:用于农业的土地复垦,覆土厚度为500mm[4],并对覆盖土进行碾压,覆土面积内可以进行种植作业,种植后可以达到防治粉煤灰扬尘的目的。3)方案三:采用种植草、苜蓿和芦苇,进行绿化处理。进行绿化处理可以增加地区绿化覆盖率,能够稳定陆面、美化环境、保护陆面、减少各种自然灾害侵蚀,保障环境安全优美。绿化树木可以发挥绿色屏障作用,吸收空气中有害物质,释放出氧气,净化空气,有效地防止沙尘暴等生态作用。4)方案四:生态治理为城市公园。伴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已经处于城市范围内,生态治理为城市公园,减少了燃煤企业治理贮灰场环境污染成本的投入。除此之外,对贮灰场进行覆盖、种草种树,形成绿化带可以吸收和隔离噪声,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树木庞大的叶面积可以遮阳,能有效地反射太阳辐射,大大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可以调节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气候条件[5]。5)方案五:综合利用为光伏发电场地。由于贮灰场一般占地面积很大,很适合光伏发电场地的要求。闭库后的场地如能为光伏发电企业所采用,一是节省大量的绿化、环保治理费用,二是解决了光伏发电企业的用地需求,对燃煤发电厂、光伏发电企业、当地政府具有很大的好处。贮灰场满库后的外边坡环保治理方案一般为:下游永久坡面防护形式为预制砌块边坡,具体操作如下:预制砌块由运行单位在灰场现场制作,其材料为现场的粉煤灰、水泥、粗砂。将三种材料按一定的配合比加水拌和均匀,灌入特制的模具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养护制作而成。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可参照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方法确定,保证预制块的强度不低于C20混凝土的强度。预制块的一个面为1∶4的斜坡面,与灰场的永久边坡坡度相同;堆灰前先在灰场的外侧铺放2~3层预制砌块,其高度与每层铺灰厚度相同,再在砌块内侧进行干灰的摊铺碾压。砌块的底部及中间的孔洞中应铺填一层腐殖土,在孔中植草绿化。上游永久坡面防护采用土工格室覆土植草保护,具体操作如下:随着灰的堆贮,在贮灰场的外侧逐渐形成暴露面,当外露面达一定高度时(一般3~4m),在其外侧铺设土工格室,覆土后铺设绿化植生带。

4运行贮灰场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4.1环境影响分析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贮灰场主要空气污染物来自于大风天气的二次扬尘,贮灰场采取洒水碾压等措施后,对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灰场废水主要来自于输灰管道排放的灰浆以及大雨季节与灰体接触的下渗雨水,贮灰场内采取防渗措施,防渗后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灰场废水下渗,最大限度预防渗滤液对地下水产生影响。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贮灰场内固体废物包括灰、渣及脱硫石膏。应该积极开拓灰渣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渠道,减小工业固体废物影响。4)声环境影响分析。贮灰场平时基本无作业噪声,灰渣外销时车辆及推土机均避免夜间操作,一般贮灰场周围无常住居民,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4.2环境保护防治措施

贮灰场二次扬尘污染防治措施:1)电厂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尽量减少贮灰场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量。2)粉煤灰外销时,运灰汽车应采用密闭性能较好的汽车,汽车上路前外表要用水冲洗干净,运灰道路及时清扫、洒水。3)脱硫石膏脱水后仍含水10%左右且具有黏性,较稳定不分解,在贮灰场堆放时不会产生二次扬尘问题。4)灰场分格使用,贮灰时一直保持灰面有300~500mm的水深,防止干灰扩散。5)灰坝周边干燥区域也应及时洒水,并根据当地的气象预报,在大风天气到来之前及时洒水,避免大风时汽车外送运灰。灰场喷洒用水采用回水站回收废水[6]。6)贮灰场设置有灰场管理站,灰场配置人员及相关设备负责灰场碾压、洒水,按GB15562.2—1995《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做好灰场的绿化工作及水土保持工作,确保灰场运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灰场水污染防治: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审查意见“新建坑子灰场,灰场的建设和使用应符合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防止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严格要求,应采取灰场水污染防治措施。1)一般贮灰场设计了土工膜防渗层等措施。灰场底部敷设的土工膜防渗层采用土工膜,满足规范的具体要求。灰场周围至少设3眼监测井,上游1口,下游2口,以监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情况,防止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灰场加强日常管理,随时保持灰面平整、密实,防止集中于低洼处、形成集中下渗。3)贮灰场内采取防渗措施,防渗后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满足污染控制标准的具体要求,可以有效防止灰场废水下渗。灰场管护措施:建立检查维护制度,定期检查维护初期坝、防渗工程等设施,对污染物进行监测,按照GB15562.2—1995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变废为宝,减少电厂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有效途径,根据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如果粉煤灰中三氧化硫含量大于3%,将不适合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综合利用,但是可用于其他综合利用渠道。水土保持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预防保护和监督检查工作,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1)施工中应采取挖填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实际情况,比如:根据现场坡度的具体要求,采用填挖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贮灰场对环境的污染。2)在临时贮灰场要通过科学合理维护和覆盖等措施,减少风对粉煤灰的吹散,进一步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要在现场增设排水沟、沉砂池等防护措施,逐步完善对贮灰场的保护,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3)在运输粉煤灰的道路上要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面积的扰动,通过种植植物的方式是防止贮灰场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4)根据贮灰场具体的高度要求设计合理标高,同时对贮灰场进行覆盖,并在表面种植相应的根系比较浅的植物,通过采取水土防治措施,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贮灰场水土发生流失现象,同时燃煤发电厂要定期的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对水土防治措施进行维护和检测,减少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5结束语

我国对燃煤电厂的灰渣分类严于德国和欧共体,且灰渣贮存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在场址的地质结构、防洪、天然基础层、防渗层等方面均严于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要求,也严于欧洲对类似固体废物填埋场的要求。在卫生防护距离方面,亦严于或等同于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要求,严于欧共体和德国的标准[7]。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电力的支持,燃煤发电厂在满足人们用电的同时,贮灰场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贮灰场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燃煤发电厂贮灰场进行环境防护治理,对改善项目区域及整个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地遏制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稳定陆面、保护陆面,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可以美化当地沿途的景观,给民众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电厂安全生产,民众安居乐业。燃煤发电厂贮灰场治理项目的实施必将提升项目区及整个城市的形象,从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对于进一步深化城市文明建设,推进城市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于燃煤发电厂贮灰场环境防护治理,可以采取覆土填埋、种草、种树、绿化、美化等措施,全面加强贮灰场填埋覆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因地制宜的选取更加适合条件的贮灰场环保治理措施,可以减小工作量,节约工期和费用,起到节约耕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期待更多的燃煤发电厂及相关人员了解并掌握贮灰场环保治理相关知识,做好贮灰场环保治理的同时还祖国更多的蓝天白云。

参考文献

[1]费全昌.火力发电厂灰场闭库方案讨论[J].电力勘测设计,2012,10(5):45.

[2]DLT5339—2006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燃煤发电厂贮灰场安全监督管理规定[S].国家电监会(电监安全[2013]3号).

[4]土地复垦技术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土资源令第56号.

[5]李一卓,王阔然.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1(11):295.

[6]刘新军,白杰.论国电宁夏英力特宁东热电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前景[C]∥青年人才与石化产业创新发展———第七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2011:414.

篇3

【关键词】室内环境;装修;危害;防治

1 室内环境污染的原因

目前我国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筑物自身的污染,建筑施工中加入了化学物质,冬季施工加入的防冻剂,工程施工过程及交工后,防冻剂中释放出的有毒气一直释放,尤其温度升高后,氨的释放量会更大。另一种是由地下土壤和建筑物中石材、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形成的氡,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放射性气体,

1.2 土壤和建筑物中石材、地砖、瓷砖中含有放射性物质(钍、镭、氡等),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射线有三种,它们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1.3 室内装饰材料污染,如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壁纸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等有毒化合物。

1.4 办公家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如劣质的沙发、书柜、床、地板、地毯等挥发出大量有毒易挥发的有机物。

1.5 建筑物处于环境污染地段,如大型化工厂、炼钢厂排放出气体。

2 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

对于室内环境问题,我们往往忽视其重要性。如今,各种疾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再一次提醒我们,改善室内环境,杜绝和防止室内污染,不仅是为了提高我没的生活质量,而且,它也关系到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室内环境污染物主要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气、氡、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等。

2.1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其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经消化道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甲醛来源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家具等材料中含有甲醛。甲醛对人体伤害主要诱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炎,特别是能够诱导哮喘,严重可以至人死亡;引起眼部和气道刺激,导致直接的病变或降低这些部位的防病能力;导致氧化损伤,主要表现在肝脏、心肌、肺和肾脏神经毒性;导致人失眠、精神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反常、食欲不振。生殖毒性、导致流产、不孕等。

2.2 氨是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冬季施工中惨有防冻剂中。主要危害是氨以气体形式吸入肺泡,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使组织蛋白变性,使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长期接触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并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2.3 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是空气中三种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和醛类化合物)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voc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危害主要是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

2.4 氡气无色无味易被脂肪、橡胶、硅胶、活性炭吸附。常温下氡及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当氡气或微粒被吸入肺部,部分会积聚并继续散发幅射,令吸入人士患肺癌的机会较高。

3 室内环境污染预防方法

3.1 在装修前做好了解一下室内装修材料,是否有国家承认检测机构出具的污染检测合格证书,选择家具时最好选择口碑好、信用高的商家。

3.2 装修完工后加强通风。这是一种普通方法。但甲醛、苯等有害物质藏匿在家具、墙体材料深处,释放期3-15年,无法在短期内清除,一旦遇到使用暖气或空调等不宜开窗的情况,室内有害气体浓度会迅速上升,对家庭成员的健 康造成长期危害。

3.3 室内的氡含量无论高低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只要注意降低住房里的氡含量就可以减少这种危害。主要预防方法是建房地基的选择,在建房前进行地基选择时,有条件的可先请有关部门做氡的测试,然后采取降氡措施,个人购买住房时,应考虑这个因素;建筑材料的选择,在建筑施工和居室装饰装修时,尽量按照国家标准选用低放射性的建筑和装饰材料。房地产开发商应特别注意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及时委托辐射防护安全机构进行检测。居民在进行家庭装修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写字楼和家庭室内装饰中,要注意填平、密封地板和墙上的所有裂缝,地下室和一楼以及室内氡含量比较高的房间更要注意,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减少氡的析出;做好室内的通风换气,这是降低室内氡浓度的有效方法,

4 室内环境污染处理方法

室内环境污染物处理方法主要电渗析、反渗透和冷凝法。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甲醛的处理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生物吸收、过滤、分离、吸附等。目前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采用较多的是光催化氧化法和吸附法。化学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和吸附质分子间的化学键力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转化为非挥发性物质。吸附法分物理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是可逆过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再生得到浓度后,若不进一步处理,就只好排放到室外大气,最终转移污染;通常情况下,吸附剂的吸附量受温度、空气湿度、吸附质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优于非芳香族化合物,对带支键烃类的吸附优于直键烃类化合物的吸附。光催化氧化法是让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一种新型复合纳米材料,从而激发出一种对人体无害的高能粒子,将空气中的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氧化还原成二氧化碳、水等无毒无味的物质。常见的光催化剂多为金属氧化物或硫化物,如氧化锌、三氧化钨等,其中,二氧化钛是采用最广泛的一种光催化剂。在光化学反应中,二氧化钛催化剂在光的照射下将有机物最终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虽然处理有机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很多,但并非每种方法都适用于处理室内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收法、冷凝法等通常处理浓度下限为数百毫克/升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膜分离法包括电渗析、反渗透等方法在水处理中有良好的应用;生物过滤法最初用来处理有气味的废气,

5 结语:

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室内装修造成的,一旦产生污染不易处理、造成的危害大、时间久、不易察觉。对于室内环境污染防治主要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方法,才能尽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减少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宋广生,王雨群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篇4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分析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经济建设有了十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在农村工业、养殖业等的发展进程中,不断产生了许多的垃圾废物,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农村水资源的污染,一方面会影响农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另一方面又会对农村的经济生产带来制约[1]。如何缓解现阶段农村水环境污染局面,实在是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作了简要分析,随之也提出了几点关于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方法。

1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分析

1.1生活垃圾排放严重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十分之多,每年排放的生活垃圾数量不计其数,特别是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背景之下,生活垃圾的类别和数量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趋势。此外,由于大多数农村居民的生活使用水来源于地下水,因此对周边河流水的环境保护意识很弱,造成生活垃圾大多数直接往河流中排放。在没有合理的污水管理条件下,农村水资源污染严重。

1.2生产垃圾排放严重

农村现代化的农业、养殖业等方面的生产,在发展进程中也不断制造出了大量的垃圾排放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化肥、农药被不合理使用,最终往往又会被直接流入河水中。此外,随着近些年来,很多人开始往养殖业发展,而其分布的不均衡以及养殖户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淡薄,致使养殖生产制造的污水和垃圾物质对周边水资源污染严重。

1.3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染严重

一般来说,乡镇企业有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技术低下等特点,每年在生产中产生的垃圾物会很多,且由于没有资金和先进技术的支持,使得在处理污水和垃圾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由于城市对污染排放的严格控制,使得少数污染严重的企业选择在农村发展,使得生产中的污水对农村的地表水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破坏。

2几点关于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方法

2.1对污染源头的控制

对农村水资源污染源头的控制,在治理污水排放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在一些农业、工业生产密集的地区设置相应的污水收集管道,使污水可以被集中地进行处理,而不是直接排放至周边河流中;也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垃圾收集体系,督促周边居民将生活垃圾统一放置和处理;还可以对养殖户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监督其对养殖中产生的粪便等垃圾和污水进行合理处理,禁止直接排放等等。

2.2提高对污水治理的技术

缺乏先进的污水治理技术,是困扰农村水资源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对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鼓励其开发一些经济、环保且易于管理的技术,比如人工湿地治理技术,且在对污水的处理上推行以集中和分散交叉的方式[3];对于一些水资源破坏程度相对较轻的地区来说,可以利用生态处理以及厌氧处理技术;而对于一些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地区来说,可以使用一些集中式的污水处理方法,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2.3增强居民环保意识

一直以来,农村居民对水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加剧水污染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很有必要:政府一方面定期为居民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让居民认识到水资源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为农村居民推广一些科学种植、养殖的知识和技术,尤其是要在对化肥、农药等应用上加强教育,使居民提高对使用农作物药物的科学意识,减少对河流的污染和破坏。

2.4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需要有政府的引导。不断的为农村处理污水引入技术性人才,并在各个污水管理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运行管理机制,防止管理设施的浪费投入,并将统一管理和分户管理相结合起来;此外,建立一个以政府管理为中心,各个村落和企业为网络的农村污水管理系统,有效将污水管理的效率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农村经济水平不断在进步,农村居民的物质消费日益丰富,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断在增加;现代化的农业、养殖业等方面在发展进程中,为周边河流环境制造了大量直接性排放的污水和垃圾物;此外,由于部分乡镇企业在处理污水上没有得到科学的技术支持而导致的肆意排放等等,这些因素是现阶段农村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原因所在。对农村水资源污染源头进行控制、开发和利用经济环保且易于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建立一个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是应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的方法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凡.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分析[J].现代园艺,2016(03):170.

[2]陈艳.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

篇5

(盐山县环境保护局,盐山061300)

摘要: 本文具体针对农村环境污染发生的分散性、广域性和随机性等特征,采取了清单分析法,并且集体核算了农村环境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量及其排放速度。并以农村环境污染敏感性和污染类型的划分作为研究基础来探讨农村环境污染控制区划。对不同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分类控制和分区管理,为农村环境污染控制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 污染类型;农户类型划分;污染识别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283-02

作者简介:张慧(1976-),女,河北沧州人,任盐山县环境保护局污控股股长,环境工程工程师,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

0 引言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复杂,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导致农村环境的污染一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控制区划,实行分类控制和分级管理,其目的是对农村环境污染有个更加细致的了解,并对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1 农村环境污染控制区划方法

1.1 农户类型的划分

为了有效的区划农村环境污染的整体状况,以农户为核心,将他们的地理位置、经济活动类型作为研究的基础,可以分为典型养殖户、典型种植户、城郊农户、种养结合户4大类。

1.2 不同类型农户的污染区划

1.2.1 典型养殖户 该类型农户污染研究主要是指对其生活、畜禽养殖等所产生污染的研究。

①污染源区分:家禽养殖产生的污染有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不同的畜禽是不同的一种产物单元;水产养殖的污染还包括肥料、药剂、饲料等,不同养殖品种又是不同的产物单元。

②污染强度的划分:畜禽粪便的施用强度=畜禽粪便量/耕地面孔;

畜禽粪便的排放强度=每户禽类便尿阶段清运量/每户禽数/清运时间间隔;

饲料施用强度=饲料年用量/饲养水域的面积。

1.2.2 典型种植户 这种类型农户污染划分是对农户养殖污染、生活污染的类型进行划分。

①污染源区分:农户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染源有生活污水、人类便尿等,因此,每个农村居民都是一个产污单元。此类产污单元为农村的长期居住人口。种植污染一般是由不合理使用农膜、农药、化肥以及乱置作物秸秆或焚烧等因素造成的。即最基本的污染源是农膜、农药、化肥、农作物秸秆。

②污染强度的划分:在区分出各类污染源的基本产污单元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划分污染的强度。

生活污水排放强度=每户生活污水/每户居住人口;

化肥施用强度=年化肥施用折纯量/化肥使用面积;

农膜残留率=(农作物收获后农膜残留量-铺装农膜前地里农膜的残存量)/每年农膜使用总量。

1.2.3 城郊农户 此种类型的农户主要是对其生活、农业种植、畜禽养殖、乡村旅游进行污染区分。

①污染源区分:农家乐是目前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其污染源包括污水、人类尿便等,乡村旅游污染和旅游人数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这一类污染的产污单元可以看做是每一位乡村游客。

②污染强度的划分:生活污水(包括垃圾、人类尿)排放强度=每户游客污水日排放量/每户游客数。

1.2.4 种养结合户 此种类型农户的污染源划分主要是根据农户种植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户生活污染等进行划分。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源的划分同典型养殖户;农户生活、农户农业种植污染源识别同典型种植户。

2 农村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核算

2.1 农村环境污染物具体排放量的计算

研究得知,各污染源污染实物的排放量多少是和流失系数、产污系数等密切相关的。而农村环境污染具有极其明显的地域性,所以我们计算中需要的参数值必须通过对某一地区内各种相关联的因素进行测定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目前,得出这些参数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特定地区的污染发生学实验研究来得出,二是通过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调研。

2.2 农村环境污染敏感性的调研

这里提到的敏感性主要是指调研区域地表水环境对农村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可以反映产生地表水水体富营养化的概率的大小,敏感性分为5级,即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极敏感。根据相关的调查,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敏感性评价可以采用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浓度结合水质评价模型进行评定。具体可有以下3种方法。

①单向水质指数法。在确定各基本单元的基本指数后,用污染物(COD、TN、TP)的水质指数作为变量,进行全面的聚类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划分敏感级别。

②加权指数法。运用加权指数法可以反映出污染物(COD、TN、TP)在不同地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首先要确定影响农村环境污染敏感性发热污染物(COD、TN、TP)的排放浓度,然后再依据加权指数法计算出各基本敏感单元的敏感性数值,其计算公式可以参照下面的公式(1)

式(1)中,SSj为j空间单元农村污染敏感性指数;Ci中的i因素为敏感性等级值,而Wi则是影响农村污染敏感性的感性因子的权重。

表1则为农村环境污染敏感性等级划分的具体表格。

③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如果单项水质指数的数值变化很大,为了更加有效的突出各个高值的影响,就可以采用内梅罗平均值法。该方法的公式如下:

(2)

同样,在确定了各基本单元的内梅罗指数后,以其指数为变量。进行综合的聚类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划分敏感性等级。

3 污染程度的区分

首先确定环境污染中的主要污染物、总污染负荷,然后与区域相结合确定重点污染区域,进而确定其污染程度。

3.1 水质系数和排放浓度

要想全面的反映出区域污染的状况,要从排污总量和排污浓度两方面上来进行考虑,水质系数反映评价标准和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中:污染物水质指数=该污染物排放浓度/该地环境质量标准

3.2 聚类分析

进行聚类分析要运用spss软件,采用Q型聚类,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源等标污染的负荷率进行综合的聚类分析,然后来区分不同区域的主要污染类型,比如种植污染型、养殖污染型、综合污染型、生活污染型等。

4 结语

本文提供的区划结果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分级管理和分类管理很有参考的价值,希望这些研究可以大大提高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的治理成效,为我国农村污染的治理作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I.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中国农业科学.

篇6

在我国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中,不论是作为“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还是其他单行的法律,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都明确作出了规定:排放污染的单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这些规定既是对排污者的一种惩戒,同时也充分体现法律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保护。

根据这个规定,受污染损害的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向排污者索取相应的赔偿,他们既可以请求环保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协调处理,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要求赔偿.

但在规定这些赔偿责任的同时,有关环保的法律同时还作出了补充规定,如《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五十六条分别规定:“水污染损失由第三者故意或过失引起的,第三者应当承担责任;完全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依然不能避免造成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而作出相同或类似规定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这些补充的规定,更加明确、细化了损害赔偿责任问题,但同时也引发了其他一些问题:一是第三者故意或过失造成的污染损害由第三者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污染损害的第三者有时在确定和寻找上存在困难,这样就会对污染损害赔偿的解决造成障碍;二是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污染损害免于承担责任,由于没有任何一方承担责任,使污染受害者未能取得任何赔偿,这对于事实上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来说有不公之处。针对引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探索加以解决。解决的方法就是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中引人投保机制,通过保险机制的市场调节,使污染损害赔偿问题能得到更科学合理的解决。

首先是要求存在隐患的单位(例如污染特征较突出的行业或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在认真积极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向保险公司投保,主要投保项目一方面是由第三者故意或过失造成的污染损害赔偿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污染损害的赔偿问题,做好投保工作后,凡发生污染损害的,就可根据不同情况区分赔偿责任,进行赔偿。第一种情况是污染损害由排污者故意或过失造成,或者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排污者没有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而造成污染损害的,那么污染损害的赔偿应全部由排污者承担,与保险公司没有任何关系;第二种情况是污染损害由第三者故意或过失造成的,那么排污者不承担责任,赔偿责任由保险公司承担,保险公司在向受害者赔偿的同时,可依法追究污染损害第三者的责任;第三种情况是污染损害是由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的,那么赔偿的责任应由保险公司负责,但在这种情况的污染损害赔偿中,要考虑由于损害是由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因此在赔偿的幅度上可以考虑适当减少。

笔者认为在污染损害赔偿中引入市场化的投保机制是对“三同时”保证金制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通过投保机制的引人,将能更好地体现法律公平公正的原则,能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更能有利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妥善解决。

篇7

[关键词] 雾霾;PM2.5;法律规制;预防;治理;救济

【中图分类号】 F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131-1

2013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相继出现了长时间和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整个华北黄淮甚至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客观上的自然因素,也有人为的主观原因。雾霾的复杂成因决定了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综合治理的手段,其中,系统而有效的法律应对机制是雾霾防治工作的根本保障。本文拟从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度运行的视角来分析现有雾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寻问题应对之方,希望能够为我国大气环境的改善有所裨益。

一、雾霾防治相关的法律制度现状

当前,在和雾霾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形成了以《环境保护基本法》为指导,《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项治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辅助实施的框架结构。除此之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固体废物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中也包含有防控大气污染的规定。总的来说,具体的防治制度包括从源头控制角度来看,有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制度、产业政策目录制度、排污申报许可制度。从事中控制的角度来看、有排污收费费制度、总量控制制度、环境监测制度、大气污染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环境目标考核责任制等。从事后救济制度来看,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中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救济制度。除此之外,协同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配套制度还有清洁生产制度,循环经济制度,经济激励措施等。

二、雾霾相关防治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层面法治运行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理念滞后。《大气污染防治法》在立法目的上持“目的二元论”,即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范畴中,既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还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并行不悖,并无主次之分。然而在现实的法律运行过程中,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很难协调一致,往往是牺牲环境利益保障经济利益,从而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加大了环境治理的成本,这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甚至是我国当前整体的环境保护法律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根本原因。

2.政府环境责任缺失。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中同样存在上述症结。政府部门在战略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的制定,比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项目的审批、具体监管执法等领域。受地方利益和个人政治前途因素及信息不足、认识能力有限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利益,政府执政思路的迷失对雾霾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

3.公众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雾霾的频发不仅是“天灾”更多的源于“人祸”,公众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亦是导致环境生态恶化的主要诱因,民众的范围不仅包括对环境污染负有直接责任的中小企业,还包括现实生活中以邻为壑的环境污染者个人。

(二)微观层面具体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PM2.5法律规制出现空白。PM2.5作为雾霾天气的主要诱因,亟需法律加以规制。然而,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没有针对PM2.5的具体规制措施,这与当前的雾霾治理要求严重脱节。

2.总量控制的范围和标准有待提高,雾霾产生的实质根源在于人类的排放行为超出了大气容量极限。即违背了环境科学上的《负载定额律》,因此。实施总量控制是应对大气污染尤其是雾霾天气的基本手段。

3.区域联动治理机制缺失,雾霾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特点。但是。现有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并没有建立区域联合治理的管理模式,以京津冀鲁地区为例。北京以南的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几个省份都是大气排放较高的区域。地理相连)大气相通。如果没有区域联动的预警机制和合作治理。则很难对雾霾问题予以根治。

三、雾霾防治的具体对策

从雾霾的发生机制来看,治理雾霾是一项复杂工程。离不开多种手段的全力配合。在预防、监管以及问责机制的每一个环节中,法律及相应的配套制度都不能出现软肋。本文结合新近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以及雾霾的发生机制。从防、治和问责三个微观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之策。

(一)完善总量控制制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总量控制制度仅适用于环境质量未达标区域,国务院批准的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下一步针对防治PM2.5污染的现实需求。应把氮氧化物纳入总量控制中来。其次。在严格保证总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加大减排的力度,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各类污染物的减排力度应逐步加大。

(二)建立雾霾区域联防机制。雾霾的治理离不开政府间的合作,应尽快建立地方政府间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可以考虑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设立由环保部和发改委共同牵头的区域雾霾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统一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区域内各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共同推进雾霾的防治工作。此外,还应借《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之际。在法律中明确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将这一管理机制法定化。

(三)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雾霾的治理,必须加大对被环保部门列为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其中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是有效预防企业超标排放的重要手段。

(四)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境责任。企业环境责任和公众环境责任二者在责任的落实程度和要求上应有所不同。除了加强对企业强制性规范遵守的监管之外,还应注意经济手段的调控作用。比如酝酿开征碳税。征税对象范围主要针对那些导致雾霾频发的高能耗排放企业,比如钢铁、石化、电力等企业。

参考文献:

[1]吴兑.霾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J].环境化学,2008,(5).

[2]综合.北京雾霾检出危险有机化合物[N].北京青年报,2013-02-17(3).

篇8

关键词:污染防治设施 监督管理 完善制度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86-01

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指环境保护部门在国家的授权下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并且查处有关的违法行为,确保排污单位的污染防治设施都是在合理的使用状态下的,避免出现污染防治设施被拆除或是出于闲置的状态,从而有效的加工处理污染源所排放出的各类污染物。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制度是为工业污染源设立的,同时其也是建设工程项目“三同时”制度向合法污染源的过渡和延伸,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 排污单位的法定义务

(1)排污单位可以正常的使用污染防治设施。在我国环境保护部门所颁布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水污染防治法》等文件中都是有着相关的规定的,并且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12月7号所的第十三号文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条款中对“正常使用”也是有着明确的说明的,具体来说就是“只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并且熟练掌握相应的岗位规范制度和操作流程的操作人员,在动力以及原来等都得到充分落实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的交付使用污染防治设施”。

(2)严禁排污单位擅自拆除并且闲置污染防治设施。在我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第十五条,《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第十二条第二款,《环境保护法》的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第二十条和第四十条中,对排污单位都有着这样的要求,排污单位是不可以擅自拆除、闲置污染防治设施的。

(3)当环境保护部门对排污单位的生产作业现象进行定期的检查工作时,排污单位必须真实的反映情况,并且向环保部门提供必要的资料。

2 环境保护部门的职权和职责

(1)在环境保护部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排污单位存在着擅自拆除、闲置污染防治设施或是不正常使用污染防治设施的违法行为,那么环境保护部门就有调查取证、立案并且制定出发决定的法定职权。具体来说,在《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行政处罚法》以及环境保护法律相关的法律责任中都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

(2)环境保护部门对排污单位具有现场检查的法定职权。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定期的或是不定期的对排污单位的生产作业现场进行检查。

(3)环境保护部门有责任向排污单位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政策规范中的与污染防治设施有关的规定,同时还应定期的提供给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的最新的科技信息。另外,对于排污单位的污染防治设施实时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环境保护部门也应进行跟踪和反馈,在此过程中找到污染防治设施所存在的问题,并勒令排污单位进行及时的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3 排污单位的法律责任

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法律有有效的规定了排污单位的各类行为模式,也就是说当排污单位的生产作业过程中违法了这些行为模式并超出了一定的额度时,那么排污单位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应法律法规对固体废物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者四大类污染防治设施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也都有着明确的说明。

(1)不同法律规定的受处罚行为是有所差异的。对于“不正常使用”这个概念,在《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中都将其列为应受处罚的行为,而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却并未将其列为应受处罚的行为。那么怎样才算“不正常使用”的范围呢?以水污染防治设施为例,所谓的“不正常使用”就是对排污单位违反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规范而继续使用水污染处理设施的情况,环境保护部门认为这就是“不正常使用”的处理设施。而以下几种情况,同样也属于水污染处理设施的“不正常使用”状态:①将全部的处理设施或是部分的处理设施停止运行;②在不经过处理设施的情况下,将全部污水或是部分污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③使用处理设施时,并未遵照相应的规范流程使用、检查和维修;④使用污染处理设施时,从中间的某一工序将污水排放到环境中。

(2)不同法律规定的处罚幅度是有所区别的。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其处罚的幅度依据规定应为“5万元以下”,而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其处罚的幅度依据规定为“10万元以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其处罚的幅度依据规定也是“5万元以下”,在我国不同区域对环境噪声污染处罚幅度也是有所区别的。当然,同类违法行为处罚上限有如此大的差异显然还是不够合理的,广东省对于环境噪音的处罚的上限显然太低,应尽快修改并适当提高。

(3)不同法律所规定的处罚种类也是有一定差异的。在我国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以及《水污染防治法》中,其规定的处罚种类只有“罚款”这一项,而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处罚的种类有“罚款”和“警告”两类,也就是说处罚时在这两者之中可以任选其一。另外,在这四项法律中,不但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同时也都规定了相应的改正责任,《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为限期重新安装使用或是责令恢复正常使用,而其他三项法律则为责令改正,由于其范围太广,具体的改正方法还应由当地的环境保护部门酌情而定。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排污单位的法定义务、环境保护部门的职权和职责以及排污单位的法律责任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制度是专门为工业污染源而设立的,在其实行的过程中,我们应明确的掌握上述三大项内容,确保所有的污染防治设施都可以正常的投入使用,有效的保护资源和能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维持生态平衡,从而也保证了人体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环境执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N945.11 文献标识码:A

环境保护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即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很多环境法律法规及制定了相关的环境政策,确立了不以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目标,但环境立法相对完善了,环境执法力度以及全社会将环境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的决心还不到位。那么,即使我国环境法律法规再完善,环境执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所谓的法律法规也将成为一纸空文。如果说环境立法是环境保护的基础,那么环境执法是落实环境立法的根本途径,是环境保护的桥梁。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求突破环境保护困境的对策,对落实环境立法、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层面。

30多年来,尽管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近30部环境、资源、能源、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促进方面的法律以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以及各类环境标准,但“环境状况局部好转、整体还在继续恶化”的趋势并没有根本改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体现在三个方面:

1、我国的环境立法起步较晚,发展滞后。

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生产时代具有起步晚、发展势头迅猛的特点,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必定造成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于经济发展,当环境立法还作出未明显的反映,经济发展给环境及生态带来的损害已摆在公众面前,使得立法机关措手不及。而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经历了工业革命及长期的工业化生产,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循序渐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让这些国家的立法机关注意到衍生出的环境问题,从而能够及时做出反应。虽然很多发达国家也经历过环境恶化带来的灾难,但是由于环境立法方面相对完善,无论是实体方面还是程序方面已将环境问题法律化。

2、我国的环境法律内容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

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还处于以政策、原则等抽象概念为指导的层面,很多环境法律法规缺乏具体操作性,只是泛泛而谈。这就直接导致地方立法的标准不一,甚至出现矛盾的现象。有关法律条款规定的过于原则、抽象,不具有操作性甚至相互矛盾,埋下了难以实施的隐患。如关于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有行为模式但无法律后果;再如有些法律条文甚至违反立法目的,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补办报告书规定、排污费制度的超标收费规定等。

3、环境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环境立法、守法、执法的成本高,缺乏完备的环境责任追究体系,现有的责任体系强调污染后造成实际损害,而轻视了在事前预防环境污染以及事中控制环境污染的责任。《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责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环境法律法规大多是从行政责任的角度对环境损害行为进行规制,而上升到刑事责任层面,我国《刑法》虽然设立专章专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但仅以造成实际的财产或人身损害为前提,但实际上很多环境损害行为在短期之内未并显现出损害,而是具有现实的危险性。因此,我国的环境刑罚力度显然不足。除此之外,在民事责任方面,我国相关法律对环境侵权的规定也较少。

(二)行政层面。

1、环境执法中政府的权力与义务配置失衡。

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监管作用,拥有强有力的监管职责,但在环境执法中,政府部门往往更加突显的是“职”,而非“责”。自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进一步完善,该解释首次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认定进行细化,明确了“有毒物质”认定标准,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是环境污染行为是否达到认定标准,而非此前的依据――环境污染造成的结果。这标志着环境追责的标准从具有实际危害结果向具有现实危险性的转变。但这也仅仅是对环境污染者的追责,不难看出目前强调对污染企业的制裁,一旦发生环境污染鲜有对政府部门追责的机制,降低了政府进行环境执法的积极性。实际上政府部门及主要负责人具有环境监管的权力,却很少承担环境污染的法律后果,造成权力与义务的失衡。

2、环境执法权的配置不合理。

我国实行的是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的多部门、分层次的环境执法体制。在众多的环境执法主体中,环保部门在整个环境执法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其他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环境执法居于次要地位。在实际的环境执法工作中,多头执法的弊端非常突出:由于权、责不清,政出多头,环境重复执法、执法“盲区”、互相推委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地制约了环境执法效益的提升,阻碍了环境法实施。多部门多头执法的方式,从表面上看分散权力,相互监督,实际上造成了“人人都有权,人人不想管”的局面,严重降低了环境执法效率。

3、环境执法不到位。

目前,我国地方在环境执法中存在执法不到位、不作为,甚至失职、渎职的现象。一些地方的环境执法人员对群众反映的环境污染问题不重视,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心态,缺少执法者应有的责任感,“被动执法”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就放任,需要多部门协调执法的能推就推,没有人举报的能忽略就忽略。这些消极怠工的工作习惯使得政府在环境执法方面一直比较低效。

(三)社会层面。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的薄弱成为了环境执法过程中重要的阻碍之一。企业运作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得利润,但利润的获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特别是很多企业将环境成本肆意转嫁给政府和公众,让立法、执法、守法的群体承担环境污染的损失,这实际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例如,近年来的渤海蓬莱油田溢油事故、哈药总厂污染事件、云南曲靖铬渣污染事件、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等,为全社会敲响了警钟。这些环境污染的企业中不乏一些大型企业,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甚微。一些民众对环境污染问题亦是冷眼看待,环境保护民间团体的力量薄弱,无法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完善我国环境执法的对策

(一)逐步健全环境法律法规。

1、弥补环境立法空白,增强环境立法的可操作性。

我国从1979年制定出第一部环境法以后,相继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律体系,但是污染防治立法仍有缺失。接下来我国应逐步制定《电磁污染防治法》、《震动污染防治法》和《能量污染防治法》等专项污染防治立法。除此之外,我国环境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借鉴国外立法以及实际操作层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客观国情,突出环境立法的实际效用,将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

2、建立完备的环境责任追究体系。

环境责任追究所遇到的重重阻力是环境执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建立包括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三位一体的环境责任追究体系,从各个法律层面对环境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规制,形成一个完备的环境责任追究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误区。

3、深化污染者付费原则。

我国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政策,表现为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确立了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是指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和标准缴纳一定的费用,以使其污染行为造成的外部费用内部化,促使污染者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深化落实污染者付费原则能够迫使企业考虑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改变企业决策,将企业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为生产成本,从而通过付费的方式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行为。

(二)转变环境执法方式,规范行政执法。

1、建立环境执法责任制,进行量化考核。

政府是国家的管理者,监管环境保护工作即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又是义务,在环保部门内实行环境保护量化考核和问责制,是行使权力与承担责任的统一体现,约束政府依法履行环保职责。建立环保问责制,对因决策失误、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事故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不得姑息纵容。对政府官员的环境追责并非没有先例,但行政执法责任体系的形成仍有待推进。《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企业污染的标准,那么对相关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过程中的行为也要进行量化管理,明确环保目标,进行科学考核,细化任务、目标、标准、责任等各项要求,建立一套对环保部门工作的独立考核机制。

2、统一环境执法机构,提高环境执法效率。

为明确责任,避免“有好处就一拥而上,有责任就一哄而散”的局面,应绝对明确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中的绝对主体地位,其他部门在必要时进行沟通与协调,分工协作,明确职责,杜绝相互推诿。强化执法不是独立执法、僵硬执法、机械执法,环境管理者要有协调能力,在对上协调、对部门协调、对企业协调、对群众协调中,综合体现政策水平、法律知识、证据掌握、现实可能、情感考虑,高超的执法艺术才能够既能执法到位,又能够使政府满意、上级满意、群众满意、企业心服口服。

3、加强环境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及硬件建设。

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政治、法律、业务等多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觉悟、法治意识及业务水平,建设一支从上至下的高水平、高素质执法队伍,从而贯彻执行环境保护任务。此外,要加大硬件设施及资金的投入,达到或基本达到现代先进环保设备的要求。

(三)建立环境执法社会监督机制。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环保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环境执法的一面“透视镜”,是提高环境执法效率及透明度的重要保障。因此,政府在环境执法中必须接受全社会的广泛监督,包括政府内部的相互监督。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建立强有力的执法监督约束机制,是确保依法行政的最直接举措。而企业及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是根本途径,应全面保障企业与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多元一体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约束政府的行为,督促政府积极进行环境执法。同时企业与公众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行驶环境权利、履行环保义务。

(作者单位:浙江中辛律师事务所)

注释:

汪劲,中国环境执法的制约性因素及对策.环境保护管理 .2010(2)

张丽利,浅议我国目前的环境执法现状及对策.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08)

孙佑海,提高环境立法质量对策研究.法制与管理.2004(08)

黄锡生、王 江,中国环境执法的障碍与破解.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刘璐,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探究[硕士学位论文].2011.河南:郑州大学

王灿发,环境恢复与再生时代需要新型的环境立法.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篇10

 

关键词:环境侵权 民事责任 制度完善

        1 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现状

        在我国,有关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制度主要分散于《民法通则》、环境基本法与单行法之中,此外,民事程序法中亦有规定。

        1986年的《民法通则》对各种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作了原则规定,其中第124条、第107条、第134条、第123条、第130条、第83条等都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有关。

        在环境法中,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相当丰富,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42条之规定:1982年通过,1999年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第92条,此外,1984年通过、1996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1987年通过、1995年、2000年两次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1995年通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1996年通过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也基本上作了与《环境保护法》相似的规定。在自然资源保护法方面,《森林法》、《草原法》、《土地保护法》中也有相关规定。在民事程序法方面的主要规定有: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54、55条规定了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同样适用于环境侵权的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3项之规定。

        2 对现有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评价

        2.1 可取之处

        第一,民事基本法、环境基本法、环境单行法和民事程序法等有关法律对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作了不同层次的规定,可以说,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已经比较严密了,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

        第二,无过错责任原则规定的比较彻底,不论是作为民事基本法的《民法通则》,还是作为环境基本法的《环境保护法》,抑或各环境单行法,都贯彻了无过错责任的立法原则。

        第三,鉴于环境侵权的复杂性,环境基本法对环境污染侵权的诉讼时效作了有别于普通诉讼时效的特别规定,其诉讼时效比普通诉讼时效长1年。

        第四,对环境污染侵权的责任方式,不仅规定了事后补救性质的损害赔偿,也规定了事前预防性质的侵害排除,且两者可以合并适用,避免了德国、日本等国家对损害赔偿与侵害排除割裂开来。

        2.2 缺陷与不足

        第一,关于环境侵权的构成,《民法通则》的规定与《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不协调,根据《民法通则》第124条的规定,环境污染侵权须以“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为前提,而《环境保护法》及各单行法的规定并无此要求。

        第二,关于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规则,立法上没有做出规定。

        第三,关于损害赔偿范围与责任承担的方式方面,立法上对环境污染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未作规定,实践中对因环境污染侵权造成的精神损害,法院一般也不认定,这与国际人权保护运动,环境保护潮流不相符合,对受害人来说也不公平。

        最后,关于受害人救济的途径和保障也存在明显不足。

        3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

        3.1 环境侵权的构成要件方面

        3.1.1 删除环境侵权以“违法性”为前提之规定”我国《民法通则》在规定环境污染侵权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同时,又明文规定以“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作为加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为此,在今后制定民法典时应当删除《民法通则》第124条关于“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这一前提和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