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教育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健康教育方案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口腔科的92例进行口腔检查儿童。纳入标准:年龄3~10岁;首次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既往无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史。排除标准:存在牙齿缺损;合并全身系统疾病;合并精神疾病;存在认知障碍。儿童及其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5.17±1.28)岁。干预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4±1.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常规健康教育,调查儿童口腔清洁及牙齿保健情况、指导儿童正确刷牙、指导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与生活习惯等,每2个月进行1次。干预组儿童给予口腔保健的综合健康教育,采用健康教育手册、多媒体视频与图片、宣传讲座进行健康宣教,向儿童发放以生动趣味图画为主的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合理刷牙次数、正确刷牙姿势、不良口腔习惯及其危害等内容,向家长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手册,纠正家长如龋齿无需治疗的错误的口腔保健观念,指导家长正确刷牙方式、日常口腔护理内容、限制儿童吃糖果及其他零食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片向儿童及家长宣传局部用氟的好处、沟窝封闭的重要性,鼓励儿童积极提问,耐心、详细地解答儿童与家长的疑问;介绍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良口腔习惯,增强儿童与家长建立防龋齿意识,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监督;介绍儿童常见不良饮食习惯,强调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向儿童与家长推荐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叮嘱家长严格控制儿童饮食,避免进食过多甜食、酸性食物;强调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重要性,叮嘱家长定期带儿童来院检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习惯;健康教育每2个月进行1次,每次教育2h以上,针对个别儿童与家长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刷牙情况(正确刷牙姿势、刷牙时间、每日刷牙次数≥2次)、不良口腔行为(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刷牙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保持正确刷牙姿势比例73.91%、每日刷牙次数≥2次比例69.57%均高于对照组的43.48%、39.13%,刷牙时间(2.96±0.42)min长于对照组的(1.78±0.3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不良口腔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睡前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率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含奶嘴、咬手指、舔唇、吃东西后不漱口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分别为4.35%、2.17%,均低于干预前的21.74%、13.04%,且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龋齿与牙龈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篇2

关键词口腔保健知识行为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205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对农七师各团场进行口腔健康抽样调查,对农七师各团场35~74岁居民随机选取,纳入标准为奎屯垦区常住人口(在当地居住达到6个月以上的人)。问卷为多项选择,现场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3份,有效率为93.30%。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内容[1],结合本地实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不解释题意,由参加者独立完成。答完问卷后逐个进行宣教。其内容包括:是否刷牙;刷牙的次数、时间、方式;选用何种牙刷;对牙刷的好处的认识;对龋齿和刷牙出血采取的态度;就医方式等。自我口腔保健行为、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

统计方法:采用PES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

结果

调查者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口腔保健行为情况,见表1、表2。

讨论

在本次调查的中老年人群中,对口腔保健知识判断正确、全面的人数很低,如什么是保健牙刷?判断正确人数28.40%;每年至少做1次口腔健康检查和全口清洁,回答正确人数仅31.10%、22.86%。说明中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很差;认为人老掉牙并不是必然现象的仅占27.90%,说明传统观念是形成群体健康心理过程中较难突破关口,自我口腔保健在居民中不被重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调查人群中每天早晚刷牙2次的、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不少于2~3分钟的仅占19.90%、17.40%、11.80%。口腔中有烂牙、缺牙及时就诊、修复仅占23.60%、21.30%。说明正确口腔保健行为人数很低,还存在着有知识、无行为的现象。口腔保健知识是否能转化为行为是关键。口腔保健意识差,必须强化宣传牙病的危害,及时治疗的意义等知识,促进及早治疗的行为[2]。提示口腔健康教育不但要长期地、不断重复,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要在分析影响到人们保健行为的原因的前提下,运用健康信念模式、价值期望理论、行为矫正等现代口腔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帮助人们树立信念,转变态度,促使其自觉采纳口腔保健行为[3]。

参考文献

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

篇3

【关键词】 学生;健康教育;窝沟封闭;牙周病;龋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arrying out oral cavity health study,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defending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dental caries in schools. Methods 390 six-year teeth’s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students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comparison group and two experiment group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78 students who lack systemat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oral cavity and whose parents don’t agree to make six-year teeth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operations will be the comparison group. The rest of 312 students will be automatic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are the students who have systemat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meanwhile have an operation of six-year teeth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The second group were students who just need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and can’t get systematical oral cavity health education. After half a year of one year, all the students’ oral cavity health knowledge, health behaviors, periodontal and dental caries’s condition will be check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st experiment group have improved more than the first experiment group in the oral cavity health knowledge, behaviors and dental caries’s condition(P

【Key words】 Students; Health education; Pit and fissure sealant; Periodontal disease; Dental caries

口腔卫生保健是“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牙病列为仅次于心血管和癌症的非传染性疾病。据文献报道, 农村小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很低, 小学生又是开展牙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牙周病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 引起口腔内牙菌斑积聚, 导致了牙周病的发生发展[1]。研究表明, 不断、有效地清除牙菌斑是保持牙周健康的有效方法[2]。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有效地保存第一、二恒磨牙避免龋病的发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第一恒磨牙龋的预防[3]。窝沟封闭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保护新生恒牙的方法, 也是我国卫生部门向全国各地的幼儿园、中小学生推荐保护牙齿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牙防组也向全国儿童推荐这种保护牙齿的方法[4]。为了解广州农村小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及六龄齿窝沟封闭术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的效果, 特此展开相关调查。

1 研究目标

通过与学校密切配合, 对学生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咨询、讲座、与学生及家长互动等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取正确口腔保健知识, 了解六龄齿窝沟封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意识,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促进健康教育及窝沟封闭项目在学校推广应用。为口腔健康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内容

2. 1 研究对象 通过普查九佛辖区内四所小学6~9岁的全部学生, 确定应实施窝沟封闭的3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2. 2 研究方法 将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分组, 一组对照组及两组实验组。由于各种原因家长不同意实施六龄齿窝沟封闭术, 也无系统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的78名学生对照组。把余下的312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实验组一为系统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及行六龄齿窝沟封闭术的学生。实验组二是只对学生及家长宣教六龄齿行窝沟封闭的重要性, 单纯行六龄齿窝沟封闭术而无系统的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的学生。

3 效果评价

3. 1 由口腔科与预防保健科共同设计调查问卷及制定口腔健康教育方案, 调查问卷以《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为基础, 并根据实际情况及口腔临床医师意见, 部分内容适当修改。

3. 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及窝沟封闭术。

3. 3 干预后半年、一年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及行为形成、预防龋齿效果、牙周健康状况的变化三组对比, 进行效果评价。

6 讨论

调查发现, 教育后, 即使实验组一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大有提升, 但有些健康知识掌握仍然较低, 如龋齿是由什么引起的知晓率为53.21%;关于牙菌斑的概念57.1%;预防牙周病的有效方法59.6%;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发现, 学生关于什么是牙线, 怎么使用, 使用牙线的作用普遍认知较低。说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全面不足。因此, 口腔健康教育还需进一步努力, 今后的教育工作应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推广, 持之以恒。

通过健康教育, 实验组一健康行为改善较其余两组更为显著, 但有些方面如牙龈出血的正确处理干预后仅34.0%;含氟牙膏的使用率47.4%;正确刷牙方法55.8%;定期口腔检查率58.3%。可能与缺少家长监督, 以及家长文化水平低, 对相关知识认知不足, 不正确指导有关。而且, 从表1和表2对比发现, 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行为改善率提高更明显。因此, 未来医务工作者应多与家长、学校形成互动, 把家长、学生、医护人员与老师很好的联动起来, 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从中探索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机制。

口腔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改善口腔卫生。对英国不同人群实行口腔保健工作的综合分析表明, 口腔保健教育能够在短期内降低菌斑数量和有效地控制牙龈炎[5]。本次实验牙周健康人数教育后半年与一年比较, 一年后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看出口腔健康行为的逐步提高才能促使健康人数的不断增多。因此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口腔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循证研究结果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口腔卫生状况有积极作用, 但对龋病的减少没有明显效果[6]。实施窝沟封闭术后, 实验组一、二均无龋齿, 而对照组患龋率逐步提升, 由此说明窝沟封闭防龋的重要性。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龋病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危害我国居民口腔健康的两种最常见的疾病。从上述研究表明, 采取口腔健康教育的同时实施六龄齿窝沟封闭一级预防措施, 可以有效的预防牙周疾病和龋病, 对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促进人类的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怀周.西安城中村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05):363.

[2] 范旭.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中学生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评价.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h in J Conserv Dent), 2005, 15(6):337-339.

[3] 洪伟,边立新,郑喜春.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对六龄齿初期龋的治疗.中国妇幼保健, 2002,17(8): 512-512.

[4] 郑伯钧.预防儿童龋齿的良策-窝沟封闭.求医问药, 2006:39.

篇4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抑制期;口腔溃疡;护理干预

本文主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口腔溃疡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予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7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抑制期患者,男女比例38:35;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2.96±8.63)岁;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4.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其中骨髓瘤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2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9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5例;预处理化疗方案均采用国际标准方案,大剂量化疗后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且符合WHO抗癌药物骨髓抑制诊断标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征象符合恶性肿瘤患者;已采用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者;化疗方案中有使用阿糖胞苷、白消安、甲氨蝶呤(MTX)、环磷酰胺等药物者[1]。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口腔疾病者;无法口腔进食者;基础性疾病中有口腔溃疡临床表现者;带状孢疹病毒携带者,有相关药物过敏史者。

1.3方法

1.3.1健康教育 ①疾病知识教育:护理人员告知移植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治疗中将采用的护理方法,减轻对化疗效果的怀疑,避免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后的紧张无措情绪。②饮食教育:告知患者化疗期间避免进食生冷、酸辣、油腻、带骨与坚硬食物,坚持食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原则。③卫生教育:根据患者的理解与接收能力讲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的漱口方法与个人卫生习惯行正确示范与纠正指导。

1.3.2口腔护理 入舱患者给予常规咽拭子培养测量口腔唾液pH值,口腔pH值偏酸性与未发生感染患者给予碳酸氢钠液与氯已定交替漱口;化疗中使用大量MTX药物患者给予含亚叶酸钙与甲硝唑的漱口液交替使用;口腔溃疡、疼痛患者应用用生理盐水500 mL+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庆大霉素16万U含漱;口唇疱疹感染者漱口后局部涂抹维生素E 液。漱口方法为含漱法,行鼓颊和吸允交替动作1~2min后吐出,无菌层流舱期间禁予刷牙,尽量减少对牙龈的刺激或损伤,采取口腔护理方法4次/d,及时评估患者口腔黏膜情况,达到有效预防的作用。

1.4评价标准 采用WHO抗癌药急性与亚急性病毒反应分度标准评估患者口腔溃疡严重程度;观察并统计患者口腔溃疡高发期与持续时间;采用美国肿瘤专科护士设计的口腔评估表(OAG)评估患者治疗护理后口腔溃疡改善情况[2]。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P

2 结果

2.1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口腔溃疡的发生情况 本院7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口腔溃疡例数为39例,占53.42%(39/73),发病时间为化疗后的第3~7d,平均第(4.69±1.36)d,持续时间为4~9d,平均(5.13±0.89)d;其中Ⅰ度口腔溃疡12例,占16.43%(12/73),Ⅱ度19例,占26.03%(19/73),Ⅲ度8例,占10.96%(8/73),未出现Ⅳ度口腔溃疡者。

2.2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护理前、后的OAG评分情况 采用护理干预方案后,本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的OAG评分(8.59±1.73)分明显低于护理前(11.95±2.36)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口腔溃疡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期间大剂量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研究表明可能与以几个方面有关: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杀伤更新较快的粘膜上皮细胞,引发口腔内菌群失调;菌群失调还可由部分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病程长且疗程反复导致患者卫生意识淡漠。依据口腔内细菌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的滋长机制,本院给予患者健康指导联合口腔护理的干预方案,针对口腔溃疡的临床症状给予相应漱口液,减少相关细菌的滋生。

本研究资料显示,本院7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口腔溃疡例数为39例,占53.42%(39/73),较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严腔溃疡发生率75.00%有明显下降,初步分析可能与本院化疗患者仅有10例采用大剂量化疗方案有关[3]。同时通过统计并处理本院血液肿瘤患者骨髓抑制期发生口腔溃疡发病时间与持续时间,发现平均发病时间为化疗后第(4.69±1.36)d,平均持续时间(5.13±0.89)d,提示护理人员在血液肿瘤化疗的第3~10d应加强口腔护理的相关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指导价值。通过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OAG评分,发现护理后的OAG评分(8.59±1.73)分显著低于护理前(11.95±2.36)分,表明本院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口腔溃疡级别,相应降低口腔溃疡并发症的发生,达到预防与控制口腔溃疡发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血液肿瘤患者骨髓抑制期给予护理干预,能够相应降低患者口腔溃疡的严重程度与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叶顶琼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系统护理[J]. 哈尔滨医药,2013:164-165.

篇5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从身心健康出发,向患者宣讲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并能很好地减轻社会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1 制定脑血管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计划

1.1 评估并确定患者的教育需求: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获得资料,如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患者对脑血管的病因、诱因是否了解,有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通过对获得的资料的分析来确定患者的健康教育的需求[1]。

1.2 确定健康教育目标:护士首先制定初步方案,主动引导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根据患者疾病存在的问题制定与疾病相符的健康教育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帮助患者了解脑血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诱因、常规检查和治疗目的等。远期目标是促进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1.3 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1.3.1 语言教育方法: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特点或关心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口头信息交流,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适用广泛。

1.3.2 文字教育方法:通过文字材料来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我科在每个病室设有健康教育手册,病区的宣传窗内张贴脑梗死的血管病变图片,充分发挥近距离的宣传所特有的形象生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的特点。

1.3.3 示范性教育:护士通过实际操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患者或家属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如向患者示范有效咳嗽,雾化吸入的正确方法,叩背排痰的方法。

1.3.4 随机性教育:护士利用执行操作或巡视病房时,在护理过程中如发现患者有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或疑问时,随时纠正不良行为或提供健康教育咨询的需求,这种方式大大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机会,且患者易于接受,记忆牢固,效果好。

2 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施

2.1 疾病知识教育

2.1.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血管病的原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转归过程,各项化验检查的目的,治疗方案和用药目的,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通过提问来确定患者对这些知识是否了解,并且指导患者将知识用于防治疾病。讲解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快速静滴的原因,以免患者或家属擅自调节输液速度而影响药效。

2.1.2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从而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因此持续低流量吸氧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向患者讲解这些知识,从而消除其认为自己不缺氧,不必吸氧的错误理论。

2.2 心理指导:多数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能力下降,头痛等不适均可使患者产生焦虑,易怒,消极,悲观等情绪,因此护士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上安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士要以良好的语言、满腔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细致严密地观察病情,耐心地多做解释工作,去影响、引导和帮助患者,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并逐渐掌握生活护理和肢体锻练的技巧,消除对疾病不利的紧张情绪,使患者能振作起来,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尽快康复。

2.3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吃低盐膳食,少吃动物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患者需留置胃管,鼻饲饮食应新鲜配制,温度38~40 ℃,进食前抬高床头30度,进食速度均匀,每次进食前要抽取胃液,观察胃液的颜色是否正常及胃排空情况。

2.4 预防并发症的指导

2.4.1 预防褥疮:卧床的患者,护士指导家属掌握翻身的技巧,2小时翻身1次,按摩受压皮肤及骨突处,勤擦身,使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骨隆突处垫小软枕,或用气垫床等预防褥疮发生。

2.4.2 预防便秘:如果患者发生便秘,用力排便时使腹压增加,反射性引起颅内压增高,诱发脑疝,因此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及练习床上排便,每日饮水2000 ml以上,多吃粗纤维的蔬菜,饮淡蜂蜜水,空腹时做腹部按摩,必要时用缓泻剂。

2.4.3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由于患者肢体肌肉瘫痪收缩无力,静脉失去血液回流的主要动力,加之脑出血应用脱水药物,造成血液粘滞性增高,易形成血栓[2]。因此,护士早期为长期卧床的患者做患肢的被动活动,并指导教会家属以便于为患者做功能锻炼,切忌不可揉腿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静脉穿刺时选择健侧肢体,注意观察穿刺部位血管有无条索状发红、皮肤温度高等静脉炎的表现。

2.4.4 预防坠积性肺炎的指导: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卧床后痰液易积聚,支气管纤毛运动减慢,痰液不易咳出,而出现坠积性肺炎[3]。因此护士为患者翻身叩击背部并指导家属做正确的叩背方法,鼓励患者咳嗽,指导患者正确的雾化吸入,促使痰液排出。

2.4.5 预防感染的指导:发热的患者易发生口腔炎症,每日为患者做口腔护理2~3次。对于口腔有异味,口腔黏膜糜烂者采用益口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此溶液对金黄色葡萄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而且安全无毒无刺激性,效果较好。留置导尿管者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冲洗尿路,每日用0.05%醋酸洗必泰溶液棉球做尿道口护理,倒尿液时尿袋不可过高,防止尿液倒流造成逆行感染。对于尿液浑浊者宜用0.02%呋喃西林溶液250 ml膀胱冲洗,每日2次,防止尿结石阻塞尿管,也可预防泌尿系感染。

2.5 肢体功能锻练的指导:与患者沟通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充足的信心配合锻炼。先以小关节,如手指、腕开始让患者做手的屈曲,伸展动作,如轻轻伸手,轻轻握拳,对于手指发生挛缩的使以柔和的外力,充分牵拉关节使功能恢复。指导患者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如双手指交叉上举运动。瘫痪的下肢由护士和家属为患者做屈伸运动,肌张力高者不可强行运动防止关节骨折。肌力恢复至4级时可下床锻炼。

2.6 语言训练的指导:(1)护士指导失语的患者,学习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对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的患者,可配以手势或实物,通过身体语言,训练患者理解语言的能力。(2)刺激患者唇、舌及其他肌肉协调运动,如反复练习卷舌及舌左右运动,辅以面部针灸、理疗等,以促进肌肉收缩。(3)校正发音口形。给予示范并指导患者照镜子,用视觉矫正发音器官的错误。(4)口语训练,从数字、单词开始进行复述,并练习简单的看图说话。(5)反复听力训练,听录音机并跟读。(6)强化读写训练,个体训练与集体训练相结合,每隔2~3天检查训练效果,记录语言功能恢复的情况[4]。

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生活规律、饮食合理、戒烟酒,劳逸结合,适当体育锻练增强体质,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监测血压、血糖,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坚持偏瘫肢体的功能锻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 体会

健康教育不是单纯在入院时或出院时进行,而是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的一个系统的过程。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保健知识及简单的功能锻练技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增强信心,患者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关心与支持。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既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也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薛亚玲.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2):890.

[2] 陈 雁.脑卒中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4,19(23):26.

[3] 许玉华,侯细臻.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

篇6

1.1照射宣教:①照射前:放疗前做口腔检查及时修补龋齿,拔出断牙、残根,保持口腔清洁,每天饮水要在3000ml以上,照射前应排空大小便减少膀胱直肠反应,照射前要摘除身上佩带的金属物质。②照射野皮肤保护指导: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软毛巾沾温水轻轻擦拭照射区皮肤,禁用碱性肥皂搓洗,不涂抹有刺激性药物和化妆品,禁止在照射皮肤上贴胶布,做冷热敷、穿刺等。穿全棉、宽大、柔软及吸湿性好的内衣,外出时要防止风吹雨淋,日光曝晒,皮肤瘙痒时不能用手抓挠,要保持照射野皮肤的完整。③口腔卫生知识指导:放疔期间患者保持口腔清洁,每天要用软毛牙刷刷牙,要选用含氟牙膏,禁烟酒、禁强冷强热及辛辣食物对口腔黏膜的刺激,餐后睡前漱口,清除食物残渣,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④不同照射部位指导:头颈部照射的患者,指导患者做张口功能锻炼,预防放射后颞关节纤维化,防止放射性张口困难,通过指导患者做张口,支撑,搓齿,咬合等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和咀嚼肌,防止颞颌关节强直和咀嚼肌萎缩[5]。鼻腔照射后患者可能会出现鼻腔出血或流鼻涕、鼻血等症状,给予局部冷敷,如仍不能缓解,尽快通知医生,平时应经常使用剂保持鼻腔湿润,且勿用力打喷嚏。胸部照射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干咳、进食困难等症状,症状轻微的患者一般无需治疗,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腹部照射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腹泻、尿急尿频等症状,嘱患者进易消化的食物,且要注意多饮水,保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防止体内电解质发生紊乱[6]。⑤全身反应指导:告知患者放疗期间可能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乏力、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轻者可不予处理,严重时应及时和医生联系进行对症处理。

1.2出院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多注意休息,加强锻炼,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情绪;定时复查血常规,根据治疗方案定期放疗。

1.3观察指标:放射治疗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放射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1.4统计学处理:SPSS13.0软件进分析,相关指标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85.45%、放射治疗依从90.91%、患者及家属对护理98.18%高于对照组的54.55%、72.73%、89.09%(P<0.05),见表1。

3讨论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市三乡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

1.2 方法

在自然光线下由一人使用平面口镜和5号探针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和登记,龋病诊断标准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最后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本次调查儿童491人,患病率80.24%,龋均4.40,充填率几乎为0,刷牙及漱口习惯不良。主要情况见下表

表 1   患龋率和充填率

表 2   刷牙和漱口习惯

3 讨论

3.1 从结果分析看,我市农村学龄前儿童龋病普遍,远高于农村乳牙58.48%的患病率[1],与5-6岁儿童90%无龋的目标差距很大 [2],且患龋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5-6岁的儿童明显高于3-4岁的儿童,与李向东[3]等人的调查分析结果一致,符合儿童牙病发展规律。

3.2  农村儿童龋病高发及治疗率低的主要原因

3.2.1  龋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通常乳牙患龋率高于恒牙[4],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以后患病率逐渐增高,在三岁后患病率上升较快,至5-6岁乳牙患病率达到高峰;乳牙较恒牙易患龋与乳牙的解剖形态、组织结构、矿化程度极其环境等因素有关[5]。

3.2.2 有研究表明, 糖的摄入量、摄入频率与龋病密切相关【6】,所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精细、松软、甘甜的食物及各种含糖饮料成了家庭和孩子们唾手可得的食物,此类食物易导致儿童偏食,进食蔬菜等含纤维素类的食物减少,牙齿的自洁作用降低,加上儿童家长没有很好的帮助和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及漱口的习惯,尤其没有晚上刷牙的习惯,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3.2.3  由于龋齿病程进展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不宜引起人们的重视,加上幼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比较忽视,保健意识不强,认为乳牙坏了不要紧,它迟早要换,没有必要充填,再加上由于龋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一旦一颗牙齿龋患又不及时充填就会对口内其它牙齿造成危害,致使农村儿童牙病举高不下。

3.2.4  儿童年龄小对家长依赖性强,治疗中易产生紧张和恐惧,不接受治疗或拒绝治疗、治疗次数多、家长对治疗费用的承受力低等都对农村儿童龋病治疗率底有很大的影响。

篇8

关键词 生活卫生习惯 龋病 保健措施

对象和方法

2007年7月对定西市口镇212例儿童患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选择定西市口镇中心小学三、四年级各2个班学生共212例,其中男生118例,女生94例。年龄9~12岁。

方法:在自然光下,用口腔科常规检查器械(口镜、探针、镊子),由专业医师负责检查。龋病诊断标准按照卫生监督局制定的方案中有关规定实施。

标准:①生活习惯:是否吃零食(每周7次为“吃”,每周3次及3次以下为“不吃”),是否吃甜食(每周5~7次为“经常”,每周3次以下为“不吃”)。②卫生习惯:是否刷牙(每周4次为“刷”,每周4次以下为“不刷”),进食后漱口(每日达3次为“漱”;每日3次以下为“不漱”)。

结 果

212例9~12岁儿童中,患龋人数153例,龋齿数382.5颗,龋均2.5,卫生、生活习惯达标者仅71例,其中患龋人数

24例,占患龋人数15.69%,龋齿数40颗,龋均1.7。未达标者141例,患龋人数129例,占患龋人数84.31%,龋齿数342.5颗,龋均2.7。经调查还发现乳牙龋补牙率1.01%,第一恒磨牙患龋率6.1%,检查后预约复诊率23%。以上结果证明,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其患龋率明显低于不能坚持刷牙、漱口,经常吃零食、甜食的儿童。

讨 论

龋病的防治工作应从儿童抓起[1,2]。在农村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应消除“乳牙是迟早要换掉的,治不治无关紧要”的错误思想,使群众对乳牙患龋的治疗有正确认识。事实证明,从整体上提高群众的口腔保健知识,应首先从儿童做起,使其从小受到良好的口腔健康教育则会终身受益,在儿童龋病预防中,应从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四个阶段进行防治。这不仅是每个口腔医务人员的职责,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和执行,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建立一支学校健康教育专业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定期开展口腔卫生宣教工作,让学生掌握口腔卫生知识。刷牙是清除菌斑,预防龋病、牙周病发生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尤其牙龈或牙周疾病的人应强调早晚刷牙,午饭后也要增加1次,做到每个公民每年不少于1次的牙科常规检查。

在儿童龋病的预防中,通过口腔保健知识普及教育,保健牙刷、含氟牙膏的广泛使用,大多数儿童都能自觉接受,并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了六龄牙的窝沟封闭工作,早期有效地预防了窝沟龋。

目前我市经济比较落后,特别是农村预防保健工作不容乐观,口腔医务工作者严重不足,口腔健康教育也未得到足够重视,群众口腔保健知识贫乏,错误观念比较顽固。在调查中发现儿童乳牙龋补牙率仅为1.01%,复诊率23%,多数儿童的龋牙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这与家长口腔保健知识的缺乏有很大的关系。

调查结果提示: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要通过全体口腔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儿童抓起,从乳牙抓起,相信农村的龋病防治工作肯定会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体检;健康状况;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1-01

为更好地了解新入学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现将我校2007-2012年14521名大学生,进行入学体检的健康状况,以及几年来的体检资料进行如下整理分析。

1 对象来源及方法和项目

1.1 对象来源

近6年(2007-2012年)每年新入学注册报到的新生,总共14521人,全部来自全国二十多个不同省(市、区)的学生,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0.1±1.5)岁,其中,男生5661人,女生8860人。

1.2 方法和项目

每年新生入学注册报到后,学校根据新生入学工作方案,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对所有入学的新生进行体检复查,体检项目有:①普通健康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内科(心脏、肝脏、肺脏和腹部)、外科(皮肤、颈部、淋巴结、脊柱四肢和疝)、五官科(眼、耳、鼻、咽喉和口腔等)和胸部X光透视。②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③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④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还做了乙肝检查,也就是检查乙肝表面抗原,如果表面抗原阳性,就加做乙肝全套检查,如果表面抗原阴性,体检过后另找时间联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知学生按时到疾控中心打乙肝预防针。2010年后,国家文件规定,为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保护个人隐私,不得再开展乙肝表面抗原项目检查,需要评价肝功能的可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转氨酶指标超过参考值两倍以上者加做肝脏B超检查。体检过程中如发现有异常情况,比如,五脏六腑、血液化验等有异常的,再通知到上一级医院进一步加做心电图、胸部拍片,B超和血液化验检查等等。

2 检查结果

6年来总检人数为14521人,完全健康人数(各体检项目全部正常的人数)为2322人,占总体检人数15.99%,其中,男生完全健康人数为1114人,占男生总体检人数19.69%,女生完全健康人数为1208人,占女生总体检人数13.63%,女生完全健康人数明显低于男生。影响完全健康的因素主要有视力、龋齿,其次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炎、砂眼和色盲等等。其中体检结果统计如下表可见:

3 分析讨论

从体检结果中可以看出进入高校的新生近视发生率是导致影响学生完全健康的首要因素。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女生龋齿的发生明显高于男生,这与女生平时比较爱吃零食、甜食等有关。学校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指导学生养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尽量降低因不良卫生习惯对牙齿造成的危害。对于已经发生的龋齿,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治疗,防止龋齿进一步受蚀损坏,龋洞变深变大。再次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肝炎、辩色力异常和砂眼。因此,我校目前仍然有必要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乙肝等各种传染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广泛开展乙肝等疫苗的预防接种,让学生主动重视疾病的预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患龋率;龋齿总数;患龋者龋均;吃甜食率;吃糖率

[中图分类号] R788+.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0(c)-143-02

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脱矿和有机质分解,随病程发展而从色泽改变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或加重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炎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儿童龋齿不仅引起疼痛,还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导致恒牙的排列紊乱,引起牙颌畸形,给儿童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龋齿是如此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口腔疾病[1]。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龋齿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后的全世界重点防治的第三种疾病。为了解本市幼儿2009年与2010年患龋齿情况,探索龋齿患病的主要原因,为防止患龋齿病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5月与2010年5月对延吉市爱心幼儿园,2年共1 195名幼儿进行了龋齿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7岁儿童为对象,延吉市爱心幼儿园2~7岁2年共1 195名幼儿进行了龋齿检查。

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国家教委关于健康监测试行方案的规定,凡龋、失、补牙均作为龋齿标准,本院专职儿科医师负责,在自然光线下,采用视诊和探诊两种方法进行检查。

2 结果

2.1 1 195名幼儿中儿童患病情况

1 195名幼儿中儿童数2009年为589名、2010年为606名。2009年589例幼儿中患龋齿296例,患病率为50.25%,龋齿总数为1 673颗,最高14颗,最低1颗,患龋者人均5.65颗;2010年606例幼儿中患龋齿280例,患病率为46.2%,龋齿总数为837颗,最高12颗,最低1颗,患龋者人均2.99颗。

2.2 2009年与2010年各年龄组患龋率与龋均数

2009年与2010年各年龄组患龋率与龋均数见表1、2。

2.3 幼儿刷牙及吃甜食情况

这次调查幼儿中询问家长幼儿刷牙和吃甜食情况1 020例,2009年为500例、2010年为520例。2009年500例幼儿中每天坚持刷牙418例,刷牙率为83.6%;爱吃甜食者431例,吃甜食率为86.2%、爱吃糖类442例,吃糖率为88.4%。2010年520例幼儿中每天坚持刷牙463例,刷牙率为89.03%;爱吃甜食者373例,吃甜食率为71.73%,爱吃糖类的390例,吃糖率为75%。

3 体会

3.1 幼儿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幼儿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是2010年比2009年患龋率,各年龄组均有所下降,龋齿总数下降近50%,患龋者龋均也明显下降。这说明本院在幼儿园儿童中开展“氟离子渗透,龋齿预防”口腔保健工作中起了肯定的作用,也与儿童家长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提高分不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特别重视,2010年比2009年刷牙率上升,爱吃甜食率明显下降。这说明幼儿家长与老师在龋齿预防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 营养因素影响龋齿患病率

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

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 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造成龋齿发病的条件。牙齿的形态、结构和龋齿发病也有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菌和食物残屑,而且不宜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矿化不足,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容易患龋齿。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微小,但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牙齿中含适量氟就不易发生龋齿。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龋率高。所以,从胎儿期开始关注营养一直到儿童生长发育时期是必不可少的。

3.3 幼儿患龋率与幼儿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有关

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患龋率与幼儿家长口腔卫生知识,提供平衡膳食和幼儿园口腔卫生教育密切相关,应严格限制食物糖分,因为糖会供给乳链球菌足够的营养,并使它分泌出有害牙齿健康的菌葡萄糖引起龋齿。提倡“人人刷牙、早晚刷牙、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儿童患龋率虽然不断下降,但龋齿患病率仍然高达50%左右,仍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并采取更加有力的牙齿保健措施,继续开展“氟离子渗透龋齿预防”等口腔保健工作同时严格控制孩子饮食中甜食不要过多,少吃甜食,而且改变幼儿晚上吃甜食物,且不漱口,不刷牙即睡觉的不良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使孩子有一副健康的牙齿。

[参考文献]

[1]叶尔肯,王风秦.博乐市幼儿园儿童患龋齿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3,18(12):41.

[2]武剑,阮世红,彭绩,等.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效果分

析[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7,23(8):604-605.

[3]冯奕文.健康教育对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其知识、行为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杂志,2008,15(5):1621-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