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言文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新、奇、疑”的教学情景,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兴趣,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一个便于探讨的环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例如教“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剪刀、尺子、长方体纸盒各一个,在课堂中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做你手中这样的长方体至少要用多少硬纸板?如果想知道,我们一起沿着棱剪开,再展开,看一看展开后的纸盒是什么形状。”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然后再提出问题:“在长方体中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讨论解决的办法。这一系列的提问,对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能让学生在思考、推理中主动探究,得出结论。这样的情景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有典型意义的生活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到学习中。例如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用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端午节快到了,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分给哥哥这个西瓜的1/3,分给姐姐这个西瓜的2/6,分给弟弟这个西瓜的3/9,问:哥哥、姐姐、弟弟三个人他们谁吃的西瓜多呢?上完这节课会得到准确的答案。”这样,使学生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另外就是质疑,提出问题。在理解了什么是“平均分”后,便问:“老师这里有三个苹果,想把它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不知道该怎样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快来帮帮老师”。同学们情绪很高,思维活跃,纷纷发表意见,虽然方法各异,但说的都有道理。可见,凡是能撞击学生火花的地方,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三、互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操作中配合、作业中互助”,通过设置情景、讨论交流、相互学习,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逐步形成动手、动脑、动口的技能。例如教“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不同的解法,并比较哪种思路比较简便。这样,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中来,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在这样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后进生,也会消除自卑感和紧张感。
四、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兴趣;语言;主体;多媒体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石。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笔者认为活跃的课堂教学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创设:
1.情感交流活跃法
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知识铺垫;也可以和学生对话, “你喜欢什么课?” “为什么喜欢?”“你是怎样学习?”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能在较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为活跃课堂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2.动手操作活跃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能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是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是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形象化。例如: 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可以开辟第二课堂,课外可以进行搜集,整理知识活动,把读到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古诗词、谚语、歇后语、优秀习作等摘抄或裁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并配上彩图,自制成漂亮的知识积累本,教师每月利用一节语文课堂给予学生展示评比空间,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对较好的给予鼓励,对差点的给与帮助指导,这样既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记忆,又活跃了学习氛围,把语文学习变成了一种有情趣的活动。
3.趣味游戏活跃法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创设选择游戏,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低年级学生教学常采用以下几种游戏:
3.1找朋友
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近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声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个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你是我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
3.2买东西
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商店找,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3猜猜看
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这样教师把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学生对有趣的语文知识就会倍感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趣味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4.多媒体活跃法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草原的美景和浓郁的风俗民情。我寻找了一些草原和浓郁的风俗民情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草原的美和浓郁的风俗民情;教学《詹天佑》一课,为指导学生弄明白“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我先利用CAI课件演示居庸关、八达岭的山势特点,接着动画演示铁路工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让抽象变为具体,突破难点。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达到优化教学效果。
5.教师情态活跃法
制约课堂气氛的因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关键的还是教师的心态、情态,机智。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
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用心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学环节设计要胸有成竹,做到教学过程清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
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语文教学情趣。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应对课堂中的偶发事件。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使活跃的课堂教学得以调控。
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学习,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运用教学技巧,成功使用课堂教学活跃法,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2]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校外教育,2009.
[3]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六年级(上)人教版.
篇3
关键词:高效课堂;习题课;精选精练
语文难教,高效语文课堂更难构建,而这只有语文人自己心里明白。因为,毕竟语文更重积累、视野和能力。现在我们的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虽然练习了,但练习后的效果不佳。因此,我们要打造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就必须重视语文练习课的教学,语文练习课只有让学生真正练起来,才能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使语文习题课更高效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摒弃传统观念,树立语文要训练的意识
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特点,强调语感和积累,强调阅读能力。但是,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水平高的学生语文成绩并不好,甚至语文感觉好的学生语文分数也不高。那是他们对语文的认识有误区,以为语文可以不要练习,只要多看书就可以了。其实,你有好的语文感觉,这只是做好语文题的一个优势,真正要提高语文成绩还是要练习实践。没有练习实践,感觉永远是感觉,成不了能力。所以很多学生觉得语文不用做练习,听老师讲就可以了。所以出现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只带着眼睛和耳朵,没有大脑。这样学生只有肤浅印象,没有真正领会,等到考场上真刀实枪,却没了横扫千军的气概,尽管那些题可能老师全讲过,学生们也觉得似曾相识,但分数往往不高。缺乏动手练习,没有深刻印象。因此,在教学练习课时,老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摒弃传统教法,让学生树立语文是要像数理化一样进行练习才能获得高分的理念,树立动手意识。
二、精确课堂目标,精选有效例题
一堂课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习题课更要明确,甚至精确。随随便便拿些习题丢给学生,没有目标,很难有效果。习题课的明确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通过这些习题达到怎样的训练目的,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做得多不是不好,如果只是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好了。因此,明确课堂目标,或是让学生在某一节课记忆多少个成语,或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解题方法,或是训练一种思维等等都可。为了达到明确教学目标的目的,选择典型例题是使练习课省时高效的重要环节。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要想让习题课省时高效,教师必须在课前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难度合适的例题,可以分门别类,专题训练,集中训练,各个突破。比如,对文学类阅读中的散文复习,可以分为托物言志类、文化哲学类、记人叙事类等来训练,其中又可针对具体的考点来逐个复习。
三、精心设计学案,精讲精练提升
挑那些能训练思维的题,反复让学生练。让学生不再有“碰运气”之感。也尝到做数学题的成就感,让学生有征服习题的欲望和渴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练习时,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要对学案进行增减。引导学生分组练习,在小组间交流、讨论,这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当学生在练习之后有了新的收获和体会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平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生展示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统一讲解。讲解时要抓住重点,言简意赅,让学生听懂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教师在讲解时要考虑对内容的取舍,只有极少数学生不会的可以不讲,讲了之后估计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懂的可以不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高效,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不同的收获。
四、外化思维过程,强化思维训练
外化思维过程就是把对问题的分析思考、总结归纳以及具体解答的推导过程用书面文字(或准确的口头语言表达)反映出来的训练办法,促使教师和学生都关注自己的思维过程,使教师熟知思维质量,真正落实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之更具科学性和严密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只有教授学生方法,进行学法指导,才能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同化,才能学以致用,才能达到不“教”的目的。比如,诗歌类题,读懂诗歌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读懂诗歌呢?比如,《暑旱苦热》一诗中的首句“清风无力屠得热”,出了一个题目让学生鉴赏“屠”字。其实学生早就知道了鉴赏练字类题要阐释字义、手法、感情。但是,这些方法为什么一到考试又忘记了呢?因为没读懂。我是这么去教学生读懂的,主要带学生这样去思维:“屠”的本义是什么?把“屠”的意思代入诗歌读一遍。为什么要让清风杀掉热?清风能杀掉热吗?为什么?结果怎么样?人的心情怎样?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屠”字的妙处,“屠”即“杀”。天气酷热,作者多么希望有阵阵清风驱走这炎热,但清风是那么无力,酷热依旧。可见,作者是多么憎恶这炎热的天气。因此,在教学中反复强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会让学生迅速解答一类型的题目。
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提问艺术 了解学生 综合素质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提问的问题做更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对提高提问艺术途径的研究就非常必要。
一、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内容,提高提问艺术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教师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与广度,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
1.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提出有深度和针对性的问题,所以语文教师要深读课文,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和感悟,让学生领会到比教材上更多的内容,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和谬误。如课文《像山那样思考》,如果教师没有读懂文章背后深刻的含义,贸然地向学生发问: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感受是什么?学生会不知道教师具体是指哪一方面,而且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文章做更深的思考,所以只能回答:“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是深刻的、客观的、长久的。”很显然师生都没有真正理解作者意图表达的思想。作者是想从自然平衡的角度看待自然中的每一种生物,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破坏它。因此,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答案都没有揭示文章真正的含义。
2.教师要细读课文,抓住文章的独具匠心之处。语文教师要有把握文章关键点和知识点的能力,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美感。教师对课文要细读,从而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目的明确,让学生有找到问题答案的思路。教师要避免大而化之的问题,如你觉得文章好在哪里、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等,这些问题笼统而模糊,虽然学生可以有很多的回答,但是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没有太大的帮助。此外,教师细读课文,发现作者在文章的细节之处的独具匠心,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课文。如《鸿门宴》中刘邦的一句话:“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此处的“然”字用得就极妙,既说出刘邦先入关的事实,又将先入关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使项羽欲杀刘邦失去了理由。教师如果读得细致,就可以发现作者用词的精准之处,对教师理解文章内容大有帮助,从而对学生的提问更有深度。
3.教师要类读课文,拓展文章的广度。语文知识不是单独存在,彼此之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拓展知识的广度,使学生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而且可以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将语文知识串联在一起,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完整化。
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到提问有的放矢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内容,提出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问题,这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水平,并针对学生的水平设置问题。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每个学生的理解都不同,教师在面向所有学生提问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整体水平,照顾大多数学生,选用难度适中的题目,使课堂教学活动既能顺利进行,又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乐趣,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喜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人施教。因此,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了解是必要的,这对教师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问题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才能使提问更有针对性。
三、教师要勤于思考,乐于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要勤于思考,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经常反思。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思考,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对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认真了解,娴熟应用;对每一种教学工具都要物尽其用,发挥最大优势。只有如此,教师才可以让教学成为一种艺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教师不仅要思考课堂问题,还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行为的典范和学生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教师要乐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知识在变化,观念在更新,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广泛阅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富有个人魅力,从而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同时,教师不断地接触新理念,也可以帮助自己了解教学改革的动态,明白新理念对自身和学生的要求。另外,教师还要结合自身实践,总结提问方式和技巧,切实提高自身的提问水平和教学水平。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而且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对学生有包容之心和爱护之情。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益友,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教会学生做人。
总之,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渊博的知识,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对学生的爱护宽容之心使学生乐于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所以,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根本是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立群.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篇5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1]而联系师生思维活动和开启学生智慧的关键便是课堂提问。问题是点燃知识的火把。新课程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师地位和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在科学课堂上活跃起来,课堂提问是否具备科学性、艺术性就将直接影响着一堂科学课的效率。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面临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开端。有了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思维活跃了,探究问题的热情才会爆发出来。问题是思维的核心,一切探究和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小学科学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与初步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现。而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提问技巧能力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缺乏课堂提问艺术,收不到预期教育效果,甚至产生负效应。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科学课堂的教?W质量和效率。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的课堂往往波澜起伏、令原本在学生眼里枯燥乏味的科学课堂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究其原因,精彩迭出的课堂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师的提问艺术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小学科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科学提问能优化环境,增强自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课堂教学气氛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对于创设良好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合理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敞开心灵,调动思维,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科学提问还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某学校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盐类的性质”教学时,先在讲台上准备了一杯没有贴标签的溶液、一个小铜片、一根细铁丝。然后教师指着手中的铜片说:“同学们,你们中有哪位能在铜片上面画出一只小企鹅呢?”台下的学生面面相觑:“怎么可能?又不是一张白纸,除非用刀子在上面雕刻。”见学生不语,教师笑了笑,说:“大家看我的。”说着,教师用一根细铁丝在杯子中的溶液里搅拌了一下让铁丝上沾满了溶液,然后在铜片上勾勾划划,几分钟后,一只憨态可掬的小企鹅就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了。学生非常好奇:“哇,真像我QQ聊天时的那只企鹅!”“老师,这是什么魔水?”教师看着台下七嘴八舌的学生说道:“大家安静了,想知道我用了什么魔水吗?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盐类的性质,开始去寻找魔水,刚才用的魔水就是一种盐......”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的提问方式,创设了思维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抱着想探其究竟,好奇的态度随教师一同进入新课的学习。
2、研究的意义
课堂提问是小学科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教学技能,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展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背景下对科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科学教师教学课堂的管理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小学课堂提问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活动要围绕学生进行,关注的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性及社会性。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坏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
2、“课堂提问”的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任何活动要达到一定的目标,必须不断地获取运动过程的信息反馈,调控活动的方式和方向,最终达到目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促使他们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教师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对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篇6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数学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提示学生学习重点,给予教师反馈信息,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联络新旧教材等功能。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问题的有效性差,问题的水平偏低,部分教师缺乏教学提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特点
(1)整体性和综合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构成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要素,这些要素综合地、密不可分地共同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构建必须针对具体的教学需求和条件,对构成教学策略的几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组成切合实际的最佳的实施教学的方案。
(2)层次性。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心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是一致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层次性的。相应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也要体现出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教学策略应有的效果。
(3)针对性。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并参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组合起来,保证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以便实现特定的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当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发生变化时,教学策略也要随之而改变。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1.提出的问题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课堂提问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因此提问的目的要明确,应尽量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口提问。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如:在讲工程问题时,经常将工程总量看成一个整体“1”,根据“总工程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列式计算,这就是教材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使学生透彻理解,就要根据练习题中的变换、转化设计问题。例:碳厂存有石炭90吨,用甲拖拉机单独运需20小时运完,用乙拖拉机单独运需30小时运完,问两拖拉机同时运,需多少小时运完?同学看完这道题后就会很快列出:这时老师可以继续设问:这样解对吗?为什么?正确的解法究竟怎样列?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就可以加深同学对工程单位“1”的认识,同时也可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熟悉学生的认知结构,调节提问的范围
提问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接受能力,要注意生动形象,要注意提问不能太难或太易;要把握教材的内容,举出学生较为熟悉的实例,便于学生较为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
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了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3.提问也要紧扣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很紧密,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旧知识为学好新知识起着桥梁作用。因此,以知识的联系设计好一些问题,能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请学生画一个长方形,所画长方形有几个角?每个角是多少度?再请同学在长方形内画一条线段,能使长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这时两个三角形的总内角和是多少度?那么每个三角型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再用正方形换长方形做一次。学生通过旧知识边回忆边思维边动手操作,再通过比较,能直观地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这样做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牢固掌握,一旦忘记可回忆当初的操作过程,从而自主推出定理。
4.教授提问方法,使其善于提问
由于不同情况下问题的内容、性质各有特点,因而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也应各有特色,只有恰到好处地提问,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反而易使人感到乏味和厌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5.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创设数学情境就是教师用辅助教具或工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使学生积极性提高,刺激他们的感官,提高兴趣和热情,启迪思维,激发其好奇心和发现欲,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从数学内部创设数学情境。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所谓的数学层级方法的运用,针对本课时或本单元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巩固刚学的知识内容。
(2)从数学外部创设数学情境。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创设数学情境。二是可以在其他的学科中建立一些数学知识的维度,这些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种整体构建,比如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去领会一些数学概念,也是有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的。
三、结束语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基于“课堂提问”在数学领域的重要性以及数学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本论文首先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特点,进而提出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逐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都发生了变化,小学语文也不例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替换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看似活跃、热闹了,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课堂教学效率并没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方面:一是部分语文教师错误理解新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在课堂上为所欲为,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不等于随意畅谈,这种错误理解只会扰乱课堂纪律,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二是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表面看来是使用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则为了确保教学顺利运用的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是生硬地插入了一些提问、讨论,并未对整体教学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长期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以传授学生语言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很多知识学习起来都比较枯燥乏味,更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导入这一环节中应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创设悬念,抓住学生心弦,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价值,产生学习的愿望,还可以利用故事、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甘服输,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激起他们比、追、赶、超的欲望,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创造成功机会,激发学生兴趣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时机,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抓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更愿意、更努力去学习。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合理选用,就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动力量,调整、改造自身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但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要么过度给予学生自由,要么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主演变为课堂导演,由课堂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如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只是由课堂控制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要起到点拨、启发、引导、监督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多媒体因具有直观性强、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它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但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罔顾新课程改革,完全将多媒体弃之不用,仍以自己讲授为主;二是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满堂灌;三是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过于华丽,有喧宾夺主之嫌。那么,如何才能将多媒体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把握好文字、图片、视频的比例,避免学生眼花缭乱,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视频本身,忽略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应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整堂课都不使用,应在学生兴趣减小、思维受阻时及时切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有的只需要教师讲解即可,这样教学的效果可能更好。总而言之,教师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基础课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高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汪凯明.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
[2]赵利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2012(3).
[3]王海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6).
[4]吴延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3).
篇8
【关键词】设计问题;策略;难易度;思考性;人文化
教师把课堂提问变成了 “花架子”“巧摆设”,只注重提问的外在形式,而忽视提问的实质,从而导致课堂提问的低效和无效。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课堂提问的实施,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了新课改实施的效果。因此,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让课堂提问走上归真之路是我们应有的行动回应,还课堂提问真实面目。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课堂提问实效的策略呢?笔者以为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注意问题的难易度,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1.在学情分析中把握。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因此,教师应重视探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状况,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每一节课上课前,教师必须问问自己:关于这个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想方设法去了解,如:对学生课前访谈、调查测试了解学生的起点。同时,还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把握学生整体上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其相应的认知特点,从而设计问题。
2.在教材解读中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因而教材便自然成为教师探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实际参照点。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不仅要根据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活动所必须达到的基本发展要求,更要透过教材自觉地追问:学生是否存在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这个发展空间有多大?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具体把握后设计问题。
二、注意问题的思考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问题是放飞思维和想像的钥匙。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因而设计中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要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总喜欢把问题掰开揉碎,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听明白,这实际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整体把握,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1.多设计一些能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周玉仁教授曾指出:数学习问题来自两个方面,有来自数学外部的(即现实的生活实际),也有来自数学内部。无论来自外部或内部,只要能造成学生的认知矛盾,都能引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就会出现发展,都是具有价值的。教学时,设计的问题要激起学生与已有经验或新旧知识之间矛盾,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内在驱动力。
2.多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索类问题。从问题涉及到的内容看,我们把问题类型分为四类:①是判别类问题――对事物加以判定,代表词是“是不是”、“对不对”;②是描述类问题――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代表词是“是什么”、“怎么样”;③是探索类问题――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代表词是“为什么”,“你从中能发现什么”;④发散类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事物,代表词是“除此外,还有哪些方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探索类、发散类问题具有较大的难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探索的空间,需要学生经历认真思考,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才能寻求到结果。
三、注意问题的人文化,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意义的,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独特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在以往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指向更多的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忽视了学生个人的感受。
【案例】解决问题(巩固阶段)
下表中是小明、小红和小强在三次考试中的数学成绩,请判断三个同学中哪一个人的成绩比较好?
问题一提出,各小组立刻展开热烈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争先发言。
生1:我认为小明好,因为小明两次得了第一。
生2:小红成绩好,成绩比较平稳。
生3:我认为小强比较好,因为他的平均分最高。
生4:小明好,他的成绩越来越好,而且第三次成绩最高。
生5:小强好,第一次96分,是所有分数中最高的。
师:刚才大家讲出了这么多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这说明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师:通过这个例子,你们有什么总结的话要说吗?学生略一思考,又纷纷举手。
生1:考虑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
生2:考虑问题不能光看表面,要综合起来分析。
生3:我认为面对问题,我们要开拓自己的思维,就能想出各种方法。
生4:数学的答案也有许多种。
师:刚才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进行了总结。那做人方面有哪些收获?
生1: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的优点。
生2:做事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
生3:解决问题要多用自己的方法。
……
教学中,教师先抛出一个问题:三个同学中哪一个人的成绩比较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组展开激烈的讨论,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发表看法得到不同的答案。至此,教师话锋一转又抛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总结的话要说?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说,考虑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有的学生说,考虑问题不能光看表面,要综合起来分析……随后教师又一问:刚才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进行了总结。那做人方面有哪些收获?学生又结合自己的认识谈各自的感受。上述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的,使师生两种生命体在感情、兴趣、个人思维、人格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互动,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成长过程中生机勃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同步发展。
总之,高品质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中遨游;高品质的问题,需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设计问题时,注意问题的难易度,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注意问题的思考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注意问题的人文化,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精彩无限、活力无限!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吴立岗、夏惠贤《现代教学论基础》广西教育出版社
3.郑毓信、梁贯成《认识科学、建构主义和数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4.王丽杰、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
关键词: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学习习惯;表达能力;课堂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5.6;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67-01
理想的数学课堂,充盈着生命活力,师生积极互动,促进师生双方发展,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智慧生成。文章着重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积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观念守旧。有些学校还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把整体知识框架分解成小区域的内容,像喂孩子吃饭一样,一块一块地喂给学生,讲解得十分细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精神。(2)流于形式。有些教师对互动教学的实质和精髓理解不清,对互动目的、展开方式方法不得要领,互动过程马马虎虎,流于形式。(3)目标不明。课堂中的互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但有的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没有进行相关的引导,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找不到目标,结果适得其反,反而让学生不认同这样的教学形式。(4)形式单调。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小组之间的,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应用的形式大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师与小组之间的,而学生之间的、小组之间的互动明显缺乏。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并不是很明显,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要逐步改善这样的情况。(5)只重数量。有的教师对课堂互动形成了错误观念,认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越多越好,夸大了师生之间互动的作用,扰乱了原有的课堂秩序,使得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师生互动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模式,要应用得当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发挥其长处,使学生受益。(6)深度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讲台上连续提问,台下的学生或是随声附和,或是沉默以对,这样的场面要么看似热闹,要么尴尬无比,实际效果并不好。(7)作用失衡。教学中强调师生之间的角色要发生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给出方向之后学生才是进行研究和讨论的实行者。在这期间,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在学生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时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并不是向导,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终点。(8)内容偏颇。有的教师对师生互动的了解很浅显,在课堂进行的互动大多是认知互动,较少有行为互动,情意互动则基本没有涉猎,对认知互动其实也是知之甚少。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解决方法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师生有效互动的前提,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环境。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课堂的管理者、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1)营造积极、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营造积极、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只有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才敢于同教师讨论,进行验证。同时,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解习题,但是不会语言表述,回答问题时即使知道答案也讲不清楚。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教师通过课堂把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素养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情感阅历尤为重要,教师的魅力值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对课堂的掌握力也就越游刃有余。(3)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很关键,问题设计得过于细致,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变小了,设计的问题太大,学生又没有可追寻的线索和思路,难以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这就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教师要严格把握问题的提出方式和问题的可解决性,既不会太简单也不会太难,让学生有思路可寻。(4)精心设计活动。学生互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性格相近的学生易进行互动,性别相同的学生也较易进行互动,找到相应的规律后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就容易得多。(5)精心设计环境。在新型课堂中,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交流的话题,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学习思路打开得更快、更宽,学生间的思想、学术交流更充分,更多的智慧火花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碰撞出来。学生因此收获的不仅是学术上的小成功,还有情感上的大满足。
三、结束语
理想中的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良好,学生积极思考。针对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营造积极、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精心设计问题、设计活动、设计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11-01
课堂提问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节课堂氛围,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高中化学教学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深入理解化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化学能力。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课堂提问的正确方式,利用正确的提问方式,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下获得成长。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提出几点意见,希望能够对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有所帮助。
1.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问题
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制定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同时,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是学生成长道路中的指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也要做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否则就会大大降低提问的有效性。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课前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过于随意,问题的质量有待提高,大大降低了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因此,要想真正发挥问题在课堂上的作用,教师就必须要认真对待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精心设计问题,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新知识,又能够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
2.合理设计的问题数量,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的方式教学时,教师也要关注问题的数量,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问题数量,才能保证问题教学的有效性。从当前的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问题教学时在问题数量上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要么整节课基本上不提问,要么就会出现"满堂问",这两种提问的方式都是不科学的。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提问环节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对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找出认为学生容易出错的点,并且设计相应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教师不应设计过多的问题,过多的问题会给学生带来听课压力,具体的问题数量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质量以及教学内容来确定,同时要减少无效提问。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带有"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无效提问,教师应该减少这类型的问题,针对相关的具体内容设计问题,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能力。
3.丰富提问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考虑时间
从当前的教学来看,较常用的课堂提问方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提问方式。但是有些教师在采用这种提问方式时会出现自问自答的情况,这样就起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此外,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的考虑时间不足,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使得问题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考虑时间。同时,要丰富提问的方式,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还可以转换师生角色,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要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必然要有自己的思考,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并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4.及时反馈学生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在利用问题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找到自身努力的方向。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客观的评价学生,给予学生明确的评价,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模糊,会让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同时,教师还要全面的评价学生,对于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表示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能够正确的回答问题更要给予学生鼓励,但是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也不要责备学生,应该抱着一种"闻过而喜"的态度,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让学生获得成长。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树立一种不害怕出错的心态,让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错误,这样学生才能明确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
5.扩大问题涉及的对象,注重学生间的差异
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设计问题时要进行有层次的设计,这样才能兼顾到班级上所有的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力上存在的差异性很小,但是在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上有着快慢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化学水平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充分实现因材施教,践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理念。
6.明确提问目的,科学使用提问
- 上一篇:事业单位公共管理基础知识
- 下一篇:口腔健康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