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市场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画电影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画电影市场

篇1

动画电影备案数量持续减少

2012年,共有70部动画影片获准备案立项,这是在2010年达到85部的峰值后,连续第二年下降。备案单位数量为73家,参与动画电影制作的单位有所增加。从2011年以来,动画电影联合投资制作的现象与日俱增,合力打造高票房动画电影已经成为动画制作单位的共识。2012年,共有14个省份参与了动画电影制作备案,其中北京备案20部、广东备案13部、上海备案9部、江苏备案5部,广东备案数量大幅增加。

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

2012年,全国动画电影票房收入总计14.4亿元,与2011年16.9亿元的峰值相比,下降了14.8%。这主要是2011年《功夫熊猫2》《蓝精灵》等高票房影片贡献所致,在历年票房排行榜前十强中有5部2011年上映的影片;2012年相对高票房影片较少,只有《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马达加斯加3》《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三部影片进入到票房榜前十强。

根据影片类别,2012年18部国产动画电影合计票房收入为4.2亿元,占总体的29.2%;3部合拍影片合计票房0.5亿元,占总体的3.7%;12部进口影片合计票房9.6亿元,占总体的67.2%。国产动画电影无论是在总体票房收入、市场份额还是单片票房收入方面,都与进口影片差距较大,历年票房排行榜前十强中仅有2部国产电影。与2011年相比,国产动画电影与进口动画电影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喜剧风格动画电影备受市场青睐

从影片票房收入排行来看,2012年票房收入较高的进口动画电影前三强分别是:《冰川时代4:大陆漂移》4.58亿元,《马达加斯加3》2.15亿元,《无敌破坏王》6362万元;票房收入较高的国产动画电影前三强分别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1.63亿元,《我爱灰太狼》7300万元,《大闹天宫3D》4950万元。总体而言,中国动画电影消费市场比较受欢迎的是诸如《功夫熊猫》《冰川时代》《马达加斯加》《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约大冒险》这样的喜剧风格片。

暑期档已成为动画电影首选档期

从上映日期来看,全部大部分影片集中在暑期档,6月份上映9部,7月份上映5部,8月份上映6部,占全年的60%;第二和第三季度共上映动画电影26部,占全年的79%。除此之外,寒假档已经成为第二大档期,五一档、六一档、国庆档也成为一些动画电影的候选档期。

篇2

[关键词]国际市场 中国 动画电影 困境 出路

中国动画在历史上曾取得过骄人的成就,拥有过一个辉煌的过去。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天然的内在实力,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艺术发展规律以及与生俱来的鲜活生命力,但在世界动画历史演绎轴线上,中国动画创作相对于世界先进动画的发展似乎总是跟不上节奏,踏不上快车轨道。如果用“轻舞飞扬”比喻艺术精湛技术娴熟的美日动画片的话,那么国内的动画片无异于“带着枷锁跳舞”,在传统的束缚和外来艺术的冲击中进行着艰难的自我蜕变、自我定位和自我超越:中国动画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当21世纪初中国政府看到动画业的巨大市场,开始大力扶持时,才发现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它的中坚力量和原创力。何时新一代的“原创中国”动画风才能出现?既不好莱坞,也非日式风,而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这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本文拟就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问题作一探讨。

一、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现状:美日争霸,韩国跟进

和好莱坞真人电影以及日剧、韩剧一样,动画片作为一种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同样承载着文化传播之职。国际和国内市场中动画传播的严重不平等也就带来了在动漫文化传播中的极度不均衡。而动漫文化也和其他方面的文化一样。他的发展深植于社会土壤的大环境之中,所以就其根本而言,其发展不可能脱离整体地缘文化的影响而独立于社会现实之外。每个国家在制作自己的动画片时都是基于自己本身的文化传统及文化习性。这就是说,在国外动画汹涌来袭的同时。潜藏在这种喜闻乐见形式背后的动漫文化也随之传入到我国。

(一)美国:高票房带来的世界关注

动画片国际市场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在日本和美国之间展开。美国的动画魅力是不言而喻的。从早期的迪斯尼到后来发展出来的众多的动画公司,美国长期霸占着世界的动画市场。2003年1月福布斯公布了“全球十大虚拟人物财富榜”,米老鼠与哈利波特、皮卡丘等10个虚拟人物登上了荣誉榜并名列榜首。当今世界凡是媒体可触及的地方,80%以上的少年儿童,都知道米老鼠、唐老鸭和著名的“迪斯尼乐园”。除此之外,《怪物史莱克》的票房冲破两亿大关,《海底总动员》为美国带来超过三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狮子王》夺取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多项学院大奖等等。美国动画长片在主题选材和迎合观众口味方面不断作出努力,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的动画技术的诞生和风格不同的制作理念使得美国的动画电影市场更加显得异彩纷呈。伴随电脑全三维动画电影的诞生和发展。美国的动画电影总能高居年度票房榜前列,世界各国的大人同孩子一样,都被美国动画这种色彩多样、自由的电影形式所吸引。

(二)日本:将动画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

日本电影虽然在好莱坞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但其动画片却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2001年,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创下300亿日元的票房新高,令暗淡的日本电影经济呈现一丝曙光。不仅如此,日本动画片还借着美国公司的力量冲击美国本土市场:日本动画片《口袋怪物电影版》借助华纳公司获得巨大收益;大获瞩目的《千与千寻之失踪》一举获得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及2003年奥斯卡动画片奖,在国际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日本动画片的热潮。这股热潮甚至波及到了美国,2002年推销到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收入达到43.5911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日本贸易振兴会甚至预测,到2010年,日本影像制品的对外出口额将会占总出口额的十分之一,那时动画片将真正成为日本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

(三)韩国:开辟动画文化输出的新领域

韩国的动漫市场虽然在一定时间内还不能与美日相比,但是近几年来文化出口的大获成功也使韩国开始密切关注动漫产业,2004年由韩国文化观光部、文化产业振兴院举办的“2004汉城卡通形象展”就提出来要通过开发卡通形象的商业价值使之成为文化产业中的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使韩国最终成为亚洲卡通形象产品市场中最大的卡通形象输出国。

二、中国动画电影发展面临的困境:创新力弱,政策不够

面对汹涌来袭的美国、日本、韩国动画和他们所带来的动画文化传播时,我国动画市场却处于疲软状态,市场经济体制仍未完善,整个市场的运作环节中存在许多不规范、不成熟的地方。因此,中国动画电影发展仍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原创动画开发能力薄弱

对于这几年的中国动画全都是取自中国古代神话。而且居然一点改动都没有,观众在看影片之前,对于剧情已是十分清楚,没有太大吸引力,没有创新,就好像一个人失去了内心,空有一具躯壳。尽管外表再漂亮,却没有内容,观众看完影片后,什么也没得到,心灵是空虚的。再看日本动画,虽然没有像迪士尼一样的动画效果,但是我们看了会感到心里非常充实,可以为它哭,为它笑,可以有思想。但是看完国产动画后却是失望,气愤。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动画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国外动画片代为加工国外看中的是国内廉价的劳动力。之后在上海、苏州、深圳等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几百家动画制作公司。据统计,到2003年仅深圳动画加工出口就超过了5000万元。由于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很高,间接地提升了国内加工动画产品的技术水平,很多动画制作、加工的技术人员被逐渐培养成熟,国际动画的生产工序和技术要求也随着定单一起被国内动画制作公司所接受和熟悉。截至到2005年12月,全国的动画(包括游戏)生产加工制作企业约在500家左右,年制作和加工影视动画作品43000分钟。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外业务逐渐转移到朝鲜等劳动力更加低廉的国家,国内的一些动画公司便逐渐失去了生存来源,支撑不下去的个别公司倒闭了。但在新出台的各种政策的支持下,在动画产业高风险、高附加值回报的吸引下,来自不同渠道更多的资金启动了更多的动画公司。而现有的这些动画公司,原创作品仍然不能养活公司,只能靠原创作品为公司打品牌。公司收益更多的还得依靠为别的单位代为加工,也正因为要忙于制作加工,也没有足够精力开发原创动画,而动画的主心在 原创,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原创技术人员。

(二)动画电影产业链极不完善

几十年来,中国动画人设计创造了“葫芦娃、孙悟空、哪吒、威威猫、喜羊羊、小蛾蚂、山猫”等成百上千个国产动漫形象,却难在市面上见到由此衍生出来的动漫产品。这与绝大多数的动画公司在项目立项之初,对动画生产的前、中、后期的资金使用分配比例有关。国内往往在制作环节花费60%以上的资金,真正留给后期开发衍生产品的不到10%,有的甚至几乎没有规划和安排后期所需要的市场运作资金,这也是导致动漫产品难产难销、在超市商场难觅其踪影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国外动画企业对三个时期的分配比例基本上是30%、30%和4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目标动漫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消费能力等的准确分析与判断,以此来规划设计动漫产品的定价、产品上市的周期、产品销售的通路与渠道、宣传推广的策略等。目前,国内动画界只有拥有相对充裕资金的宏梦、三辰、火车头设计等为数不多动画制作企业,经过细致的受众分析和市场研究后,在动画片播出同时就已经构建好动漫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整条产品产业链格局。但即便是这样,国内衍生产品也无法与米老鼠、小熊维尼等迪斯尼产品竞争,如何能够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还需要我们从产品形式、产品质量、促销方法等方面继续寻找突破口。

(三)政府对动画产业的扶植力度不够

政府作为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规范的社会管理者,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具体地说就是担负着依据法律、条例、标准等成文条款进行工商行政、技术监督、公共安全、国家税收等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责。虽然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动画产业的重要性和动画产业可能创造的巨额经济效益,从中央到主管部门,再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不少鼓励政策、税收政策、保护政策等,这些政策不同程度地扶植了中国动画产业。例如湖南省、苏州市、杭州市等地方政府,想以动画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出台了大量的鼓励型政策,吸引动画投资、减免税收、设立奖励基金等。但由于市场不成熟、竞争过于激烈、政策实施时间不长等原因,还未见到明显成效。但是目前,中国动画产业的资金市场还不够活跃,这与国家政策限制国外资金进入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法律不健全、市场不完善、产业不完整,国家为了保护民族产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放宽资金市场。

三、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出路:更新观念,积极创新

中国的动画片曾有着光荣的过去。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发扬我们自己的长处,再创中国动画的辉煌呢?我们应该更新创作观念。对动画片这一艺术形式重新认识,突破以往创作同市场脱节的习惯性思路,从传统的把动画片艺术风格放在第一位的艺术短片观念中解脱出来。学习国际上尤其是日本的经验,把动画明确地看做是电影和电视节目的一个种类。在重视美术工艺风格的同时,更要重视电影电视的镜头语言。创作题材上立足不断创新。我们面对国外动画的发展,应该打破原有观念,动画艺术形式适宜于任何年龄层,它面对着青少年儿童观众,但并不局限在这一点上。尤其是电影动画片,不仅仅是为孩子而作,也面向成人。它把成人的题材通过青少年儿童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日本动画能够形成整体的影响,在于有一个不间断的不同年龄层的创作队伍。且在不同年龄层所创作的节目有着明显的创新,使日本动画呈现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而我国动画创作专业人员缺乏不同年龄段的这种连续性。所以,更要求今后努力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创作队伍。动画生产符合产业经营要求。单一的影视动画片生产已经不能够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大发展,国外动画的发展无一不是靠产业化所支持的。动画片是一种通俗艺术,是一种大众文化,不受民族、国家和语言的限制。美国动画片很能个体价值、表现人问亲情、重视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等,但在最广泛的程度上又能得到世界观众的承认。美国动画片的教育作用是通过融在其中的文化精神起作用,而我国不少动画,包括万氏兄弟的影片《铁扇公主》:在国际上得奖的《小蝌蚪找妈妈》等都用字幕或旁白直接说出教化主题,深度的思想内容在相当程度上并不是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画面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在美国迫斯尼动画片席卷全世界之时,日本动画片以其强烈的民族特点,让全世界的人们认识到,它在动画片领域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我们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日本动画片成功之处进行借鉴,同时也要避免简单的模仿。我们要努力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对观众心理的研究,争取创作出新的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中国动画片,促进中国动画事业的重新腾飞。

篇3

【关键词】:交际能力 创新实践 激发 拓展 体验

英语会话活动,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英语对话练习,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表达的能力。在学生已经掌握交际的内容和方法的情况下,适当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实践,不仅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拓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之获得新成果,体验到新成功的喜悦。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呢?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目标英语(Go for it!)教材中编排有大量的对话练习。我们在进行对话练习时发现,这些对话材料内容较少,学生在学会单一一个对话内容后,很快就对它失去兴趣,这些会话材料在他们面前便成了白开水一杯。不管你用两人小组练习(Pair work)还是大组练习(Group work)等都无法提起学生们的活动积极性。我们知道,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作一次大胆的尝试:我把学习成绩层次不同的学生按好、中、差进行搭配,分成几个小组,在进行对话练习之前,先给他们规定任务,要求他们在练习完该节课所学的对话材料后,把前面学习到的语句也融合到该对话中来,看看哪一组更具有创新能力。在分配任务之前,老师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所加内容必须是已经学习过的或者自己曾经学习到的;

(2)所增加的东西必须紧紧围绕本节课的会话内容,或者接近本节课的 会话内容;

(3)在进行会话之前每个小组自己进行讨论和分工,要求必须是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4)要求所增加的东西要新颖有趣,有助于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成绩。

没想到,这一小小的改革立马获得学生们的支持和积极的配合。大家都抱着跃跃欲试的心情参与到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中去,短短几分钟后,精彩而激烈的对话PK大赛场面就出现在眼前。一改过去干瘪沉闷的课堂景况。成功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

二、运用形成性评价手段促进学生不断创新和提高会话质量。

每当进行完一次“创新”会话后,老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其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针对学生在会话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我们采取小组自评、小组互评、老师点评等方式对本次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既要肯定成绩和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存在的不足,这会有助于鼓励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在评价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标准:

(1)语音语调是否准确;

(2)吐字是否清晰;

(3)表演会话时表情是否丰富,动作是否大方得体;

(4)会话活动中每个人的参与积极性如何;

(5)活动准备是否充分,材料是否新颖、恰当和围绕中心;

(6)是否有助于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三、适当调整会话活动时间和会话材料难度,以期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在遇见因特殊情况而不能进行会话活动的准备或者进行时,可以适当调整活动时间,如果本节课的会话材料较难,我们也可以适当推延活动时间或者降低材料难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可以避免因为时间怆促而降低会话质量。而减低会话材料的难度并非降低了会话的要求和质量。相反,只有在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才能避免活动的失败;降低难度,使学生驾轻就熟,而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过多的失败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忽视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不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都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英语会话渠道。

篇4

关键词:无功补偿;电气;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D611+.2 文献标识码:A

1分析电气化铁路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情况综述

从实际运用的角度而言,国内电气自动化技术及其设备的运用程度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其运用的广度也较大,譬如,高速电气化铁路的牵引系统以及供电变电所等。当然,从电气设施中的单相电力牵引负荷的角度而言,如若其变化的程度过大,就会出现负面影响的后果。由于本身具有非凡的复杂程度以及非线性的因素,这也会造成无功功率的递增以及电力系统的负序强化以及加大谐波含量的后果,同时,涉及的范围内容也因此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并会对电力设施的安全性能产生一定的威胁。因此,电气自动化在整个电气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地得出关于电气化技术及其设备设施特征及其相关负荷的结论,得出关于无功、负序以及谐波等特点的综合性补偿结论。就铁路单相交直体系来看,无功、负序以及谐波等是其中最为棘手的问题。若再从全球的发展趋势看去,一些国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诸如IEEEStd519、英国的ERG513和ERG弘等。再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电气自动化的程度也呈现出强化的趋势,同时,变电所的容量也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大。当然,措施本身所包孕的运用价值较大,但非线性因素的干扰介入,也暗示着不能成功的最后结局,当然,也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国内的电气自动化铁道变电所也越来越重视无功补偿技术以及谐波综合治理方案,其中也包含了大部分的关于基波环境下的补偿牵引负荷的感性无功功率,因此,这可以有效地强化电气的功率因数、降低负荷和相关的滤波通路、滤除、抵消指定谐波等内容。

然而,若从无功补偿技术的实现途径上而言,又有不同的特征。

2真空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现状分析

该设施具有简易、投资数额不大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譬如,最为明显的特点之一便是在合闸之际,电容器上会出现极强的过电压,从而对相关的设施产生一定的干扰影响。出于开关寿命时限的考虑,不能过度地进行投切的过程,进而保障动态性的补偿。

3 固定滤波器

3.1固定滤波器以及晶闸管调节电抗器。

对反并联晶闸管以及电抗器做好串联的工作,从而有效地消除滤波器中多余的容性无功补偿电流部分,使其达到平衡的状态,从而与功率因数达成内在的一致性。

从特征而言,固定滤波器的使用期限较长,但所需的晶闸管数量并不多,响应的速度也达到一定的标准。当然,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即会出现谐波的现象。

3.2固定滤波器以及晶闸管调节变压器分析。

从实际的运用情况来看,这两种器材所运用的程度并不广泛。从内在的原因来看,由于所采用的主要是高漏抗变压器来展开工序的,因此,消耗的功率也比较大。

3.3固定滤波器、可控饱和电抗器。

从工作的方式来看,对饱和电抗器的磁饱和程度大小的调节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其目的在于改变流入回路的感性电流变量,从而消除由于感性电流和滤波器并联之后所产生的无用功率,让二者达成内在的动态平衡。

就特征而言,其特点在于由于固定滤波器的并联滤波效应,从而达到长期投入的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谐波现象也会同步地出现,因此,也会对设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在工作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噪音现象。

4 有源滤波器

4.1有源滤波器。

从工作效率的角度来看,有源滤波器根据的是将电力电子装置所产生的负荷谐波电流与负序中的谐波电流加以中和,从而达到总谐波以及无功电流和谐的要求。

从具体实施的方案特征而言,整个补偿过程显得比较灵便。同时,就调节的速度而言,也显得比较迅速,并不会出现谐振的现象。若说不足的话,那就是电力电子设施的价格并不便宜。

4.2固定滤波器、电容器以及电抗器的调压过程。

该过程的展开,主要是借助于调节降压变压器的低压侧母线电压,同时也需要将低压母线上的滤波器或者电抗器电压加以连接,其目的在于改变无功出力的现状。同时,在整个调节的流程中,借助于品闸管通断以及分接开关的无载调整,进而达到非受限制性的效果。

当然,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切实地通过加载的方式来达到稳定无功率及其滤波的效果。

4.3有源滤波器以及无源滤波器区别。

就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角度来说,仍旧处于启蒙时期。在消除有源滤波器以及负荷中谐波电流谐波电流矛盾的前提下,达到满足总谐波电流的要求。就特征的角度而言,达到无源补偿大容量以及有源补偿的灵便性、可控性的目的。

就国内发展的现状而言,虽然已经有很多无功补偿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国内相关专业却出现了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包括单相电力牵引负荷的不断复杂化、非线性因素的强化。

5 从已获得成果经验的归纳总结

上述的理论分析对电气化铁路相关的无功补偿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一些关于无功补偿电气自动化应用的相关结论:

首先,无功补偿技术的出现及其成熟并不是单一性的,而是与电气自动化中相关的设施密切相关的,包括单相电力牵引负荷的改变日趋多元化,同时,非线性的因素也在逐渐地强化。这些都是今后研究的主题。

其次,相关主题的研究也已经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为了达到强化电气功率因数、降低负序的目的,同时,为了达到有效的滤波通路的目的,抑或是滤除、抵消指定谐波的目的,一些电气化的铁道变电站也积极地设计一些相关的运用规划。

最后,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可以采纳谐波注入式并联混合有源滤波器的无功补偿等技术,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的目的。其优点主要有2个:无源补偿大容量、有源补偿灵活性以及可控性。

参考文献

[1]王超.电气自动化中的无功补偿技术分析[J].广西轻工业,2008(5).

[2]张秀丽.关于水电站电气自动化应用问题的探讨[J].大家,2010(10).

篇5

关键词: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概念

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指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遥控技术等构成的现代化电力生产管理体系。微机保护技术作为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关键,它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厂综合保护测量控制装置得到有效的改进,逐渐实现了电力监控目标的采样、测量、控制,而且方便了现场总线、工业以及电缆技术网络的应用,并且实现了集成化、全面化和一体化控制,为电厂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方便。

二、电厂自动控制技术分析

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测试、通信、监控等技术进行整合运用来对电气设备进行控制检查及智能信息化管理。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技术、无线电技术以及工业以太网技术。

2.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集散控制系统技术应用分析

可编程控制器是在分析和整合电厂生产工艺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对这些过程控制进行数据模拟并设计成具有自动操作功能的数字化装置,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可编程控制器,负责执行顺序运算、逻辑运算等操作指令,并且通过模拟数据输入输出的形式对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进行逻辑控制,简称PLC控制系统。在电厂生产中,就是利用的这种控制方式对水处理、输煤、输灰及煤泥控制等系统进行控制的。集散控制系统主要是集合通信技术、CRT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各类数据信息,从而达到对现场工业设备进行控制的目的,简称DCS控制系统。这种控制系统使用起来,它的规律性容易掌握、性能可靠、控制能力强、系统的开发比较简便、人在控制的时候也比较便捷,可以取代人工操作并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出错率和减少劳动强度。缺点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集散控制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的相互独立的产品,两者各自为了争夺自己市场资源而相互进行技术封锁,对二者的融合使用造成障碍,阻断了系统资源的共享,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电厂信息化的建设,再加上现场检测因技术问题经常导致出现信号堵塞,从而影响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2.2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是为解决在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集散控制系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技术。在应用集散控制系统的时候信号的传输过程是一对一的,信号的模拟精度比较低,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以其模拟信号精度高、而且稳定可靠的特点,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与合适的设备进行互联。但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也是有存在一些缺陷的,比如通信协议不统一、通信速度比较慢、配套设备少且价格较贵。虽然使用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但是局限性比较大,对实现电厂整体的效益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对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应用要以实际使用需求为准,并结合其他管理系统以实现管理和控制的一体化。

2.3工业以太网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工业以太网起源于以太网,但又有别于以太网,它是为适应工业环境的使用需求对通信的实时性和传输的确定性进行改进,并增加控制功能,从而发展成为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工业以太网主要集合了流量控制技术、信息优先级技术、交换技术和改进容错技术,对一些确定性的问题直接进行处理,对一些实时性问题则通过软件协议与提高通行速率的方式给予处理,对网络供电问题则通过改进结构工艺和升级元器件的方式进行处理。总的来说,工业以太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它的结构相对简单、安装工序也比较简便、成本比较低、传输速度较快、冗余能力比较强。正是工业以太网的这些优势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集散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所不具备的,所以才使得工业以太网被广泛使用到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中。

2.4无线电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无线电控制技术是指无线设备发射的频率,将过程量通过无线装置将电子信号转换成为无线电波发送出去,同时,分散控制系统会接收并转化这种电波,从而实现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当前用于电厂自动化控制的无线电技术有以下几种。(1)自组织网络。在自组织网络中,处于相邻位置的网络路由器,如果当其中有一台发生故障没办法和网关取得联系进行通讯时,它的信号将会通过其他的开放通道进行传输。这种自组织网络的作用在于提供多个通信渠道给系统,在网络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这些网络设备可以自动协调,保证数据安全,同时降低功耗,从而增强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蜂巢网络。在这种网络结构模式中,信号是从一个信号发射塔发射到另外个发射塔,从而实现信号的移动通讯。在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这种技术的应用中,主要是为实现信号发射能够覆盖更广泛的范围,以便与位于不同位置的发电管理站进行数据交换。(3)微波存取互通技术。这种技术主要应用在电厂的过程控制中,且非常适用于长距离无线网络的主干数据访问,其优点是用于传输的频率比较低,受物理障碍的影响比较小,能够覆盖的范围比较广。

2.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控制技术应用分析

在FCS系统中,信号传输的方式是一对多的双向传输,所采用的数字信号具有较高的精度、较强的可靠性,相应的设备处于运程监控以及可控状态,对于用户而言,可以自由选择设备进行互联。智能仪表的功能包括:实现通信、控制以及运算等。当前的FCS存在的缺陷有:没有统一的通讯协议,另外,当前的现场总线通讯速度较低,所连接的设备也较少,无法支持非智能仪表。因此,工厂需要花较大资金进行非智能仪表的更换。

三、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电厂中自动化控制技术将监控、测量以及保护等融为一体,最终实现了现场总线技术的一体化。在监控系统时采用分层分布的方式,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水平。在未来,应该加强系统的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监控运行一体化。不断发挥出机组的内在潜力,最大程度的优化系统的控制功能。就自动化技术而言,通过计算机系统,它可以实现实时的保护以及调整。机组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最终服务于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在当前的电厂自动化系统中,全通信电气控制要求还无法得到完全满足,自动化系统之间还要通过硬接线进行连接,对此,要对联锁热工工艺进行研究和发展,才能有效提高自动化系统后台应用的水平。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发电厂运行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此,要对电厂自动化系统实施有效控制以及可靠保护,提高自动控制系统对电厂运行设备等的保护能力。

在报警以及联锁系统保护方面,要对其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如: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保证报警系统的及时和有效。最后,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对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尽可能的减少设备的损坏以及尽量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在指导发电厂自动化研究以及发展方向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预警理念,促进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不只是靠单一的对某一种技术进行应用,它既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种工艺技术,也要结合实际的生产过程,最终组成最合适的控制系统。电厂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将会朝着融监控、测量及保护为一体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强化技术的创新力度,挖掘各项技术的应用潜力,从而实现最大化的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改编类动画电影异军突起――国内外市场的新支点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国产动画电影的档期较为集中,市场指向更加明确;影片风格各异、题材多样。其中既有轻松幽默风格的3D电影《兔侠传奇》,又有注重人文精神的《魁拔》、《藏獒多吉》。既有原创题材故事又有诸如《赛尔号》、《摩尔庄园》这样的依据网络游戏改编的动画电影。不难看出,创作来源多样、题材多样、技术手段丰富成为今年暑期五部动画电影的特点。

1.暑期五部国产动画电影投资与票房情况比较

很显然,出于影片投资方等诸多原因,电影院线方将欧美动画大片不同程度地安排出了暑期档,尤其是7月这个黄金档期。这就为国产动画电影提供了肥沃的市场土壤,同时也给了这五部影片同场竞技的舞台。

据8月末的票房数据显示:投资数额较大的原创题材影片如《兔侠传奇》(投资1.2亿)、《魁拔》(投资5500万)、《藏獒多吉》(投资6000万)三部影片票房均不理想,分别为2000万、350万、135万,投资与回报率比值极低。反观依据网络游戏改编的影片《赛尔号》、《摩尔庄园》的票房均过千万,其中《赛尔号》的票房达到了井喷的4200万,而其制作成本仅为1000余万。这让许多以高投入、大制作见长的制作出品公司汗颜。小题材小制作的影片独领,让人不可小觑。这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以前期市场培育为特点的创作营销模式极大地表现了其市场优势,令人深省。

2.动画电影《赛尔号》、《摩尔庄园》成功的主要原因

影片《赛尔号》、《摩尔庄园》均改编自同名儿童网络社区游戏,其商业运作模式引来业界的广泛讨论,剖析其市场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获取了前期培育的市场、二是准确的受众定位。

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最大化地发现市场、最大化地满足市场”。而这两部作品恰恰很好地满足了这两点。制作方在策划初期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广泛地搜集市场信息,将已培育成熟的网络游戏市场资源直接利用,游戏用户直接就变成了潜在的观影群体,这样就做到了最大化地发现市场;在影片受众定位上并不追求全年龄层的“普及”,而是明确针对7-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一群体,并且将游戏中“健康、快乐、探索、创造”的主题直接转化为同名影片的主题,使游戏与影片的主题内容具有连通性,从而在将影片推向市场时迅速获得较高的关注度,抢占有利时机。同时,正是由于这种连通性,使故事内容能够引起观者的强烈共鸣,可谓最大化地满足了市场。

3.国外改编类动画电影大放异彩,前期市场培育模式已孕育成熟

国外动画产业发达的国家早已注意到前期市场培育这一创作营销模式所带来的市场利润,市场资源整合进一步突出,改编的影片题材包括漫画、电视动画、游戏在内的不同市场领域。近年来日本及欧美国家制作的改编类动画电影已占据了整个动画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变形金刚》系列、《蓝精灵》、《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已得到市场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成为动画电影市场的一个新的支点。

二、前期市场培育营销模式的优势及其原因

《赛尔号》、《摩尔庄园》的成功让我们深切认识到前期市场培育这一新的创作营销模式的优势以及它所带来的巨额市场盈利空间,而归结其优势及原因可以从影片投资、制作和受众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探讨。

1.市场成熟,投资风险降低

对于影片投资方来讲,最关注的自然是影片最终的票房收入和市场美誉度,这关系到投入成本的回收、利润的产生乃至品牌的长期打造。而一个影片的题材、内容以及它所带来的市场前景成为前期投资立项时的一个必要的调研评估环节。经过前期培育且成熟的市场自然让这一风险降到了最低。近年来网络游戏市场的繁荣和长盛不衰使得其周边市场空间日益膨胀,商家及用户不再满足于游戏本身,相关配套的衍生产品、动画产品丰富了市场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这样的产业结构给动画电影带来无限的潜在市场空间,市场资源的跨界整合也成为了必然趋势。当这种市场资源整合的时候,原先市场的忠实客户直接变成了另一个市场的潜在客户,这种市场资源的移植是规模巨大的但同时也是轻而易举的,可谓四两拨千斤,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2.创作模式有章可循

动画电影的策划制作环节关系到最终作品的成败,即使在立项前期对影片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和数据评估也无法完全保证影片将来制作完成直至投入院线播映后能得到良好的市场预期和理想的票房。但前期市场培育这一营销模式几乎可以避免这一风险。原先市场的客户群就是影片的受众群,原先市场的卖点就成为了影片的卖点,如法炮制,影片的定位和策划不再盲目和冒险。与此同时,影片的人物设定、场景设定、风格定位等等因素有章可循,节约制作成本的同时又保持了与原先作品一脉相承的关系,这种“拿来主义”成为节约制作成本并实现理想市场回报的关键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与原先作品在风格、故事内容和人文精神上要有较高的契合度,不仅在形式上更要在内容上与原作保持传承关系,否则,市场营销的结果将会前功尽弃。

3.作品内容易被大众迅速认知和理解

作为走进影院的观众,面对所有同一档期上映的影片,在不熟悉影片故事情节的情况下最吸引观众注意的是他们熟悉的某部影片的某种元素。这种元素可能是观者熟悉的演员,可能是观者熟悉的影片类型,也可能是影片背后被改编的熟悉的原作。然而最后一种情形是最容易架起影片与观者之间产生共鸣的桥梁,这种市场竞争中的先天优势显而易见。这一部分观众自然成为了该片忠实的追随者。同时,由于观者对原作的熟悉更能加深对改编影片内容和情节的理解,这对影片获得更多的美誉度提供了保证,从而使得影片获得高票房、高市场回报率也不足为奇。

三、体验经济下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战略

当今世界已进入体验经济时代,这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第四个人类经济发展阶段,也可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体验经济现如今已渗透到工业、计算机业、互联网、商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等诸多领域,并呈现多元化趋势。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电影产业更是将体验经济模式诠释得淋漓尽致。整个观影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尤其是在社会大发展、工作压力剧增的现代社会,人们希望在观影的过程中得到难忘的感受和体验以达到舒缓精神、放松心情的目的。这是体验经济在电影产业的价值所在。

作为电影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画电影在人的观影体验中发挥着其他类别电影无法企及的超越现实的想象力、表现力、塑造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无与伦比的精神体验的作用。可以说,动画电影走在了体验经济的最前沿,是最具市场活力的产业。而国产动画电影如何在这体验经济的浪潮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实现在国际市场的突围成为我们最为关心的课题。

1.短期内以市场整合式创作营销模式为先导,拓展和培育中国动画电影市场

中国动画的发展任重道远,动画电影水平的提高更不会一蹴而就。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培育、总结、实践,慢慢找出适合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之路。分步骤、分阶段地发展我国动画电影产业,使之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短期内则需要以培育和拓展动画电影市场为主,使之成为大众观影主要选择的类型片之一。

(1)促进动画电影产业稳步攀升,提供培育温床

中国电影目前正在蓬勃发展,银幕数量已突破6200余块,而回首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的电影院却大都门可罗雀,电影产业严重滞后。然而之后的几年随着几部欧美大片的引进,强烈的感官冲击、跌宕起伏的剧情和丰富绚丽的画面使得观众又重新回到电影院,并为那张价格不菲的电影票买单。随着欧美大片的进入强烈刺激了电影市场,电影产业随之兴盛起来,国产电影在这种浪潮下也探索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展上也屡获大奖。

中国电影市场整体的发展模式非常值得动画电影市场借鉴。应抛弃“一步到位”、“急功近利”的思想,短期内首先做好市场的培育和铺垫。以市场资源整合式的创作营销为先导,通过翻拍和改编已获得市场成功的作品为突破口,聚合人气,慢慢积累动画电影市场,提供培育温床。

(2)聚集社会关注度,吸引投资反哺动画电影产业

以影片《赛尔号》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贺岁片为例,当整合创作营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度和市场参与度,从而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动画电影的投资,这些投资将会反哺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为将来中国动画电影水准的整体提升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长期打造国产原创动画精品的发展之路

短期内以市场资源整合式发展之路可以给国产动画电影带来培育的温床,也发挥了其在产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但从长远角度看,这并不是未来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方向。虽然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在短期内赢得市场的成功但难以培育出优秀的、高品质的动画电影,其动画作品更难以代表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水平。要实现中国动画强国之梦需要走长期循序发展之路,逐步打造国产原创动画精品。而动画影片的具体创作要素应从以下四个环节着手:

(1)确立观者的中心地位

观影人群是一部电影的最终接受人群,是电影产业链的消费终端,同样也是影片品质市场检验的主体,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学艺术领域就曾提出过“接受美学”的理论概念,其核心是强调文艺作品应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注重研究观者的接受过程,确立受众的中心地位。由此可见观众在整个电影产业中起主导作用。动画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有明确的受众群体,并不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的乌托邦,而是需要依据受众口味、满足受众群体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观者的观影目的达到了,票房也自然上去了,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标志着项目运作的成功。

(2)加强人文精神和艺术张力

影片的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需要有一种人文精神,即影视作品的艺术灵魂。这在体验经济潮流下显得尤为重要。观众走进电影院想要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更是需要在接受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感受剧中人物和情节的精神内涵,体验一场难忘的心理过程。这种精神内涵将角色和故事内容串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向观众传达着影片的主旨思想和情感,而正是这种思想和情感吸引着观众,使观众的感情与剧中人物的感情命运产生共鸣。这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更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从而达到对该片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直至成为这部作品的忠实观众,品牌的价值和效应由此显现。这一点在日本和欧美动画电影里得到了深刻地阐释。例如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代表作《千与千寻》中对主人公千寻面对困境、不断发掘内在潜能战胜重重挑战的勇气进行了大量艺术描写和渲染,使整部影片的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感染了观众。

此外,艺术张力也是附着在影片精神内涵上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今国产动画电影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艺术表现力上还尚有欠缺。这种艺术表现力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人物造型、神态、语气、性格的刻画,环境的渲染以及配角的表现等等。缺乏这种艺术张力的作品虽也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艺术感染力不够,不会带给观众一个强烈的观影体验,会让整部作品平淡无奇。以美国为代表的三维动画系列如《里约大冒险》等等影片十分注重艺术张力,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做到性格鲜明,生动且富有人情味,而这些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角色和离奇的故事情节产生的合力使得整部作品给人感情饱满、酣畅淋漓的感受。

(3)不能忽视的娱乐性

体验经济的特点之一便是娱乐性。作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体验经济一直在试图创造一种“难忘的经验”,让人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情感的愉悦是这个“难忘的经验”的重要组成元素。动画电影正是这种体验的很好的载体。据一份权威机构作出的调查问卷中显示,观众喜爱欧美动画电影的原因列前三位的是:“情节轻松,幽默搞笑”(占27.6%)、“技术高超,制作精美”(占22%)、“画面精彩华丽”(占14.2%)。由此可见,具有幽默娱乐风格的影片更受大众欢迎。

影片的娱乐属性不仅仅指幽默诙谐的风格类型,也包括情感体验的风格类型。一部动画影片如果不以轻松诙谐动人,那么它一定要以情感动人,否则,再精美的制作也只能望洋兴叹。其艺术价值和故事情节平淡无奇,这就是某些只重视形式和技术忽视内容和情节的动画电影铩羽而归的原因。

(4)亟须提高影片的制作水准

篇7

美国作为动画电影的缔造者,始终占据全球的霸主地位。1995年,《狮子王》为美国动画电影敲开了新时期中国的大门,并在之后短短的几年内,迅速对中国本土文化和动画电影市场形成强势冲击。这一冲击和变化,也给中国动画电影带来了转型的动力和机遇,中国动画电影走上了在全球化进程中跨文化对话的必由之路。十多年过去了,回望全球化以来中国动画电影的生存状况,我们发现中国动画电影不仅没有被冲垮,反而在挑战中迅速成长,尤其是2006年以后,在产量、质量、产业规模、市场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复兴与繁荣身后,一种被后现代文化学者称为“新混血儿”的现象在中国动画电影中流行,并逐渐呈现出一种以美国动画电影文化为中心,中国动画电影文化日趋边缘化的文化氛围。究其根源即是文化间对话的不平等。在这场文化冲击中该如何应对,保持住自己的文化,融入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中国动画电影面临的现实课题。

文化产品因其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功能,在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动画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必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其“借由声音、影像、图画、文字等元素交织而现的象征符号与意理信念,则与文化领域有着关联,同时这也与主导社会集体价值与国族文化内涵的政治领域形成一种张力”[1]。正因为动画电影具有文化产品的这种特殊功能,美国动画电影在借助政治、经济、文化优势覆盖全球的同时,也把美国式的意识形态价值和文化理念推销给了全世界,并深刻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民众,特别是作为动画电影消费主体的青少年的文化立场、文化认同和文化延续。

面对美国动画电影对其他国家文化认同的威胁,全球掀起了此起彼伏的对抗之声。欧盟建立了“媒介计划”以构筑欧洲动画片制作的工业机制,从而与非欧洲的动画产品相抗衡。中国也从2002年开始,在进口配额、特许经营、放映时限等方面实行政策性保护,一方面为了保护中国动画电影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对美国动画电影大举进入带来的美国文化全球化进行对抗。理论上看,对抗是十分必要并且有其存在空间的,只有通过这种国家文化意志的强硬化,才能建立根本性的文化保护方针,确保本土文化特征不被美国文化潮流所吞没。但现实表明,对抗并没有使中国动画电影发生根本性转变,视野中还是美国动画电影占据优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现实,对抗已无法阻挡中国动画电影加入全球化进程。在文化全球化中,中国动画电影要保持自己的文化,就必须适应国际竞争,这就意味着中国动画电影不可能通过对抗来获得国际地位和影响,欧洲也不例外。要获取文化竞争中的制胜之道,就必须分析和学习美国动画电影,通过文化对话的方式来参与全球化的文化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混血儿”现象在中国动画电影中应运而生,并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新混血儿”现象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全球化中由对抗走向了对话,这既是中美动画电影文化对话的产物,也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生存与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混血儿”现象主要是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者在受到美国动画电影冲击后,在心理反应、文化观念等各方面都发生变化、渗透甚至扭曲的情况下,对中国传统动画电影进行反思和改造的产物。改造的大致方向是以机械模仿美国动画电影来代替程式化的中国传统动画电影形式。这种变化虽然是对中国动画电影的重新探索和重新组合,但却是一个不够成熟的民族文化主体意识,带有一个很大问号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剧情设置的嫁接或移植。为了改变中国传统动画电影情节简单的弊病,《宝莲灯》(1999)嫁接了一段《狮子王》中辛巴与娜娜的爱情,遗憾的是这段半遮半掩、夹杂着友情与爱情的苍白情感没有能感动观众。为了贴近国际化风格,创作过《第五元素》、《深渊》、《异形》的法国剧作家让・纪劳为中国动画电影《魔比斯环》(2006)打造了一个完全美国式的科幻故事;《阿童木》(2009)直接移植自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再由美国编剧和导演进行好莱坞式的叙事改造;《超蛙战士》(2010)则更像是《星球大战》与《阿凡达》的合体。

第二,视觉表现的混搭风格。中国传统动画电影基本上追求一种与作品内部及主题相和谐的外在风格。而在全球化时代,由于文化的碰撞,各种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相互拼贴,风格的统一性、主体性被忽略。《宝莲灯》(1999)中既有日式动画形象的少年沉香、美国迪斯尼主人公“爱人”形象的嘎妹、又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京剧花脸式的孙悟空、水墨山水特色的天宫场景;《宝葫芦的秘密》(2007)中典型迪斯尼风格的青蛙配角;《动物狂欢节》(2009)的动物形象始终难以脱离《冰河世纪》、《马达加斯加》的影子;《飞吧,霹雳》(2009)中的角色造型索性变成美国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的飞机版;《阿童木》(2009)为了强调其中国身份,为日本动画形象阿童木穿上了蓝色外衣,为歌娜的母亲加上了一个中国式的发髻,为机器狗的原型垃圾桶贴上了中国造的标签。

第三,制作方式的跨国化。在跨文化对话中,动画电影作为一种跨国流通的文化产品地位被明确。美国迪斯尼公司与英国Pixar动画工作室联合开发制作的成功模式,和2003年颁布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2]中对中国主创人员比例要求的放开,为中国动画电影的跨国化制作提供了参照。一批国籍不明、身份复杂的“新混血儿”式中国动画电影粉墨登场。《魔比斯环》(2006)聘请法国剧作家让・纪劳和美国导演格兰・卡、编剧琼・吉劳德操刀制作;《银发的阿基德》(2006)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与日本GDH株式会社联合出品;《宝葫芦的秘密》(2007)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先涛电影娱乐与美国迪斯尼公司联合制作;《麋鹿王》(2009)由中国科学院与《功夫熊猫》的制作班底联手打造;《阿童木》(2009)更是打出了中、美、日联合牌,由曾担任美国梦工厂艺术总监的华裔动画人张汉宁率领香港意马动画工作室制作;尚在制作中的《欧亚风云》(2010)则由中国欧亚世纪公司、法国Art’mell公司、美国网巨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新混血儿”现象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正面对待文化全球化的积极态度;但另一方面,业界的质疑、观众的非议、本土与国际市场的双重失利又都表明“新混血儿”式的中国动画电影严重水土不服。因此,透过“新混血儿”现象,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对美国文化的迎合和妥协是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对话中的自我转型,但更是不平等对话带来的直接影响。

第一,美国动画电影带来的启蒙。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动画电影风靡全球。1995年《狮子王》在中国获得4130万元票房的同时,极大地挑战了中国传统动画电影。当时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金国平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就极其震惊于该片的制作水准。美国动画电影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在其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所形成的成熟产业机制、国际化运作模式、大众文化的传统,使美国动画电影在全球无可置疑地占据了霸主地位。当然,美国动画电影在冲击中国动画电影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参照。

第二,中国文化消费的美国趣味。全球化时代,动画电影传播载体的跨文化特性使其特别易受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动画电影的消费群体也随之进入一场全球化的文化消费运动中。中国的消费市场历来都受到美国的高度重视,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文化产业化,为美国动画电影打开了中国主流娱乐市场。一直以来,美国通过强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力量扩大其动画电影在中国的生存空间的同时,通过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先涛电影娱乐与美国迪斯尼公司联合打造《宝葫芦的秘密》此类的合作经营和投资,建立中国的动画消费市场,辅以《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融合东方文化元素的动画电影来适应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再利用数字技术与网络的发展传播美国文化来培养中国观众的美式趣味,从而孕育出了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动画电影消费群体。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自觉地接受和迎合被美国流行文化同质化了的全球文化消费市场,而出现“新混血儿”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理论上看,全球化交流中,跨文化的对话应该建立在相互理解和接受的平等意义上。但在现实中,美国文化的强势认同规则必然会影响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不仅中国动画电影在全球化中缺乏强势的支撑,而且得不到对强势文化认同的观众的关注。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动画电影在向市场妥协、向制作技术妥协、向观众的喜好妥协后,出现适应甚至是迎合美国文化的“新混血儿”现象,成为了全球化进程的必然产物。

“新混血儿”现象的出现,确实给夹缝中的中国动画电影带来了短时期内的生存空间,也取得过一定的成功。但在现实中,比比皆是的失败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现象。《魔比斯环》、《阿童木》被评论界称为好莱坞式的中国动画电影,当是“新混血儿”的典型。在美国化的故事中加入中国化的元素,再以多国联合制作打造,不仅全球市场惨败,连本土市场也表现平平。耗资1.3亿元的《魔比斯环》票房仅获340万元,耗资高达8.2亿元的《阿童木》更是惨败到使曾成功制作美国动画电影《忍者神龟》的香港意马动画工作室清盘。中国动画电影希望通过“新混血儿”的方式获得本土市场和全球观众的认同,但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相反美国动画电影《阿拉丁》、《狮子王》、《花木兰》却利用与他国文化的互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通过比较,或许可以这样定义,“新混血儿”式的中国动画电影是贴着中国文化“视觉标签”的美国式动画电影,而美国动画电影则是以美国面貌打造全球文化的美国动画电影。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动画电影“新混血儿”现象在文化全球化中出现的不可避免性,是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力量还比较薄弱的时候与强势文化对话的必由之路,但绝对不是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全球化中发展的最终目标。在文化对话中应采取怎样的立场和方式,是中国动画电影在文化全球化中需要理性思考的问题。

第一,对话不是迎合和妥协。“新混血儿”式的中国动画电影已经清醒地告诉我们,在与强势文化的对话中,一味地迎合是无法增强中国动画电影的市场竞争力的,在失去市场的同时也失去了文化的主体性。《宝莲灯》对美国动画电影的爱情情节的机械模仿,只留下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浪漫、没有火花的半遮半掩的情感谜语,《动物狂欢节》、《飞吧,霹雳》对美国动画电影角色的生硬移植完全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同。对话应是文化间的交织渗透和互为作用,融合他国文化打造中国式的动画电影才是跨文化对话的真正意义。

第二,本土文化不可替代。理想中的动画电影文化环境,应该是在富于本土特色的动画电影文化为主导的前提下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文化氛围。中国动画电影15年面对文化全球化冲击的生存经验告诉我们,美国动画电影文化是无法替代中国人对本土文化情感释放的。票房胜过《千与千寻》的《麦兜故事》、低成本传统动画《黑猫警长》和《葫芦兄弟》电影版、票房3500万元的本土化典型案例《风云决》都证明,即使是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那些体现本土体验和审美经验的中国动画电影仍然可以在全球化冲击下获得中国观众的文化认同感。没有本土化,全球化也就失去了其重要的基准。

第三,本土文化需要现代化改造。面对文化全球化和美国动画电影的强势夹击,中国动画电影在形式和内容上,机械模仿或生硬移植不是出路,因循守旧更不应提倡。文化是一个多变的自我改造过程,与其说是过去的遗产,不如说是一项未来工程。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当今世界,文化的可塑性在不断提高。或许我们不应只把美国动画电影看成是文化的“入侵者”,而是动画电影文化全球化的“先驱者”, 从美国动画电影霸权形成的原因,分析本土动画电影发展的内在不足,学习优势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吸收、更新、转化为自身文化。全球化时代,本土文化必须融入现代化、国际化的潮流,对本土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通过文化对话,“打破强势文化的单音,实现全球化和本土化对立统一的双声语境” [3]。

注释:

[1]李天铎:《重绘媒介地平线――当代国际传播全球与本土趋向的思辨》,台湾亚太图书出版社2000年,第35页。

[2]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2003年。

篇8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动化;电气

电气自动化是研究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等领域的一门学科。由于电气设备从设计、生产到运行、控制,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统的方法有时很难适应。国内外的电气科技工作者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经广泛应用电力领域中。

一、人工智能理论分析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编程是简单的模仿人脑的收集、分析、交换、处理、回馈,所以模仿模拟人脑的机能将是实现自动化的主要途径。电气自动化控制是增强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关键一环。实现自动化,就等于减少了人力资本投入,并提高了运作的效率。

二、人工智能控制器的优势

不同的人工智能控制通常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讨论。但AI控制器例如:神经、模糊、模糊神经以及遗传算法都可看成一类非线性函数近似器。这些AI函数近似器比常规的函数估计器具有更多的优势:

(1)它们的设计不需要控制对象的模型(在很多场合,很难得到实际控制对象的精确动态方程,实际控制对象的模型在控制器设计时往往存在不确实性因素)。

(2)通过适当调整(根据响应时间、下降时间、鲁棒性能等)它们能提高性能。

(3)它们比古典控制器的调节容易。

(4)在没有必须专家知识时,通过响应数据也能设计它们。

(5)运用语言和响应信息可能设计它们。

(6)它们有相当好的一致性(当使用一些新的未知输入数据就能得到好的计),与驱动器的特性无关。

三、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相关科研人员就人工智能在电气设备的应用方面展开了研究工作,如将人工智能用于电气产品优化设计、故障预测及诊断、控制与保护等领域。

(1)优化设计

电气设备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不仅要应用电路、电磁场、电机电器等学科的知识,还要大量运用设计中的经验性知识。电气产品人工智能优化设计大部分采用遗传算法或其改进方法。

(2)故障诊断

电气设备的故障与其征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具有不确定性及非线性,用人工智能方法恰好能发挥其优势。目前对变压器进行故障诊断最常用的方法是对变压器油中分解的气体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变压器的故障程度。人工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在发电机及电动机方面的研究工作也较为活跃。

(3)智能控制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在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广泛展开,但在电气设备控制领域运用不多。可用于控制的人工智能方法主要有3种: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

四、人工智能调节器在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改造中的应用

(1)整体概况

假设安装5台发电机,其中#1、2、3、5 机为12MW机组,#4机容量为15MW。有六台主变压器和一台高压备用变压器,其出线电压有三种电压等级:10kV母线东西两段、35kV母线南北两段和110kV母线一段,均可通过联络变压器和母联开关互联。发电机出线电压为6kV,高压厂用电经电抗器取自发电机端,5台机电气部分在主控制室控制,各台机分设汽机和锅炉控制室,通过指挥信号及电话联络。

#1机组设备现状:

#1发电机出线经王1断路器同期并入6kVI段,可选择两种运行方式接入系统:经#5主变接入10kV母线,或经#1主变接入35kV系统。发电机励磁系统采用直流励磁机加磁场变阻器的他励励磁方式,手动调节,继电强励,设计有KFD-3型自动励磁调节器,长期不用。同期并网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有ZZQ-5自动准同期装置。发变组保护采用电磁型保护继电器。

(2)系统解决方案

整个系统终期规模包括电厂全厂电气系统:添加AI―808人工智能调节器,110kV、35kV、10kV 线路;5套发电机变压器组,以及与各发变组单元配套的6kV厂用电系统、励磁系统等。整个系统间隔层装置超过120个,本期工程包括1#发电机;1B、5B(联络变)两台主变压器,1#机厂用电系统,间隔层共计30个装置,通过光纤自愈环网联网实现人工智能化的管理。

本次#1机电气自动化系统改造涉及的电气设备:

主变#5B高低压侧断路器王105、王605及隔离开关王105东、王605甲、王605母。

主变#1B高低压侧断路器王351、王601及隔离开关王351北、王351南、王601甲、王601母。

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王 1,及隔离开关王 1 甲、王 1 母。

厂用电抗器高低压侧断路器厂 611、厂612 及隔离开关厂611母、厂611甲。

发电机端 PT王1,王1。

6kV I段 PT王600表及隔离开关王600

6kV厂用工作段备用进线开关厂610及母线PT。

低压工作变41B、45B及40B的进线开关厂61、厂65、厂60。

低压380V工作四段工作进线开关厂411、厂451,备用进线开关厂410、厂405以及母线PT。

6kV 厂用电的备自投和380V厂用电的备自投。

厂用高压辅机#1排粉、#1给粉、#1磨煤和#2给水。

10kV 线路王11、王13、王14、王17、王18 间隔所有开关及隔离开关。

10kV母线PT、母联开关王502及隔离开关。

(3)改造后实现的功能

数据采集与处理:对所有开关量、模拟量的实时采集,并能按要求处理或存贮。

画面显示:模拟画面真实显示一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可实时显示电流、电压等所有模拟量、计算量、隔离开关、断路器等实际开关状态及挂牌检修功能,能生成历史趋势图。

运行监视:具有对各主要设备的模拟量数值、开关量状态的实时智能监视,有事故报警、越限和状态变化事件报警,事件顺序记录、声光、语音、电话图象报警。

操作控制:通过键盘或鼠标实现对断路器及电动隔离开关的控制,励磁电流的调整。按顺控程序进行同期并网带负荷或停机操作。系统对运行人员的操作权限加以限制,以适应各级运行值班管理。

故障录波:模拟量故障录波,波形捕捉,开关量变位,顺序记录等(包括主要辅机)。

在线分析:不对称运行分析、负序量计算等。

篇9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美学;发展

中国动画电影从1922年诞生至今已走过94个年头,从走向国际的黄金时期到一蹶不振的低潮时期,再到如今中国动画电影的重振崛起,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方向、创作方式与美学特征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中国动画电影与真人版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相似性和独立性。相似性是指二者的创作发展都与时展显示出极度的贴合性,尤其是每个阶段的中国电影所表现的美学价值都有着时展的印记;而独立性是指,中国动画电影有着独立的发展路线,并没有如真人版中国电影那般经历着常规的逐渐加速的发展路线,而是在诞生之初就逐步进入了黄金时期,将中国动画电影的艺术成就推向了巅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审视和分析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特征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研究。本文通过审视与梳理当代中国动画电影美学的发展过程,总结分析不同阶段的中国动画所呈现出的美学特征与创作倾向,在当下中国动画电影生发出的新的美学特征面前,进一步展望未来的发展之路。

一、民族文化的单一性提取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可以看作是一条“逆生长”之路。在万氏兄弟和特伟等第一批中国动画人的积极推动下,中国动画从1922年诞生到1949年的蓄势待发,从1950年正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直到1976年,中国动画不仅俘获了国内观众,同时也将传播和发展的触角伸向了国外,这段时期的中国动画呈现出旺盛的创作激情、生命力和影响力。

碍于当时文化传播障碍重重,传播速度和信息获取速度也远不及现在,在1922年那样一个年代,万氏兄弟能够创作出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甚至可以视作一个奇迹。也以此为标志,中国动画电影正式诞生,相较于美国迪士尼动画的诞生更是早了整整六年。可以说,中国动画的后期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诞生基础,这一切都源自中国动画人的艺术觉悟与创作意识的觉醒。

回顾中国动画电影的发端,从故事基础到创作素材和美学思想,无一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发展初期的中国动画电影真正体现了动画艺术的本质――综合艺术,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文化精华创作,艺术创作扎根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20世纪20年代,鉴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传播环境,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电影技术与艺术文化的获取途径并不顺畅,因而当时的中国动画唯有从民族文化与民间艺术中借鉴经验、提取创作灵感和素材,方可将动画这门综合性的艺术发展开来。

因此,无论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首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还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至1964年制作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影片故事基础都是源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国古典文学成为万氏兄弟动画创作的灵感来源和素材基础;1939年,中国首部木偶片《上前线》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拓宽了创作类型,木偶片成为其重要的类型分支,这种将民问艺术与动画艺术融合的创作方式,也成为日后中国动画的重要发展方向。此后,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皇帝梦》以及1953年上映的中国首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等,开启了中国木偶片发展的新时代。1958年诞生的中国首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诞生的中国首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中国动画电影的重要类型片分支,都是根植于民族艺术与民族文化的整合式创作,闪烁着创新且独特的艺术光晕。

同时,在中国动画电影对于民族文化进行单一性提取的这个阶段,其呈现出的美学特征也极具中国特色,表现出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思想的深刻理解和二次创作。从画面色彩到画面构图,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都鲜少出现色彩明亮的画面,多数色调都是调和过的暖色调,且明度偏低,整体呈现出中国文化含蓄内敛的特质。无论是1950年至1976年的黄金时代,还是1977年至1985年的白银时代,中国动画人都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与动画电影创作的融合,早期的中国动画表现出内蕴深厚的民族美学特征。

二、多元文化的伸展与整合

大多数观众和学者都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8年出品的水墨动画《山水情》,看作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拐点作品,这部作品为中国动画带来了最后的荣誉,精工细作的“中国学派”精品动画电影彻底成为历史,中国动画不可逆转地走向下坡路。

跨入发展低潮时期的中国动画电影,从题材内容到美学风格都发生了转折性的改变。对于产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的结果。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的影响下,众多国外动画影视作品低价流入我国,彻底改变了我国动画电影市场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动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精神世界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国外的文化思想的大范围传播,加上题材新颖的国外动画作品的流入,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审美取向,求新、求异、求变成为观众的新需求。

因而,当我们反观20世纪末的中国动画,毫无疑问,粗制滥造和照搬模仿成为其重要的风格标签。中国动画人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茫然无措,曾经相对封闭的动画电影市场环境,在被国外动画迅速击破的同时,中国动画人并没有一个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积极乐观的应对态度。因此,照抄和模仿,粗制和滥造,都是中国动画电影迅速商品化的标志,中国动画的精品艺术属性被彻底抹去。在此期间,199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动画电影《宝莲灯》,被视作民族创作和精品艺术的回归之作,但是该片在故事结构、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上的缺陷无法回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宝莲灯》仍旧是对好莱坞动画的一次模仿,美学特征的模糊造成了美学价值的缺失,使该片迅速被观众遗忘。

直到21世纪初,中国动画虽不可避免地依旧受到国外优秀动画的影响,从故事结构到角色造型、场景塑造等美术设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模仿的痕迹。但是,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动画人所做出的多元化创作上的努力。从21世纪至今,题材内容、美术设计、审美倾向等,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究竟何种美学风格的中国动画电影能够符合观众的期待和市场的需求,中国动画人在反复的比对和实验中探索前进。因此,新世纪开始至今的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可谓异彩纷呈,在“回归民族化创作”的口号愈演愈烈之时,中国动画已经不可避免地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前进,并不能对这一处于加速发展期的中国动画有一个泛指性概括,对多元文化的铺展、吸收和整合,让中国动画产生一种多元文化融合式的美学特征。

如今,中国动画也在尝试以故事内容和美学风格,将受众群体做出细致的划分,无论是《喜羊羊与灰太狼》针对低龄幼儿群体的可爱和幼稚;还是《秦时明月》针对青少年的受众群体所做出的融入日本动漫美学特征;抑或是《龙之谷:破晓奇兵》和《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好莱坞动画做出的整体模仿,企图复制一个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票房神话,涵盖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在泛娱乐化的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千差万别,多元化的创作发展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必经之路,上述提到的中国动画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攫取了巨大的商业利润,虽然美学价值的缺失造成大多数的中国动画无法谈及艺术性,但是中国动画在分析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完成了多元化创作发展的蜕变。

三、展望:关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之路

2015年,由田晓鹏执导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打破了沉寂已久的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该片从题材内容上再一次回归文学经典《西游记》,主题内容上并没有融入西方文化思想,而是深入思辨并展现了儒家思想,最重要的是,该片在美学风格上终于符合了观众所期待的民族化。可以说,电影《大圣归来》的诞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和社会的产物,中国动画沉寂多年,回归民族化创作的呼声愈演愈烈,如何能够既做到回归“中国学派”的民族化创作,同时又融入与当前文化相吻合的美学思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符合了观众期盼多年的审美预期,该片甚至在上映之初就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肩负着破解中国动画发展多年不得志的困局、重振新世纪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历史使命。从《大圣归来》我们看到,剧本故事是对于经典文学《西游记》的二次改写,甚至存在后现代主义的意味,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场景环境的设计都脱离了日本动漫和好莱坞动画的影响,真正实现了原创。但是,该片成功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在于艺术价值的提升和审美价值的回归。《大圣归来》创造了一种属于新时代的美学风格,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如色彩、文化图腾、服装、建筑等,同时也兼容并包地有着现代美学元素融入其中,从人物造型和色彩上都能管窥一二。而这也正是众人所期待的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方向――扎根民族文化,以兼容并包的融合法,生成符合观众审美视角和审美方式变化的美学价值。

篇10

在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电影市场整体提升的前提下,国产动画影片的创作也急起直追。2010年,内地上映的国产动画影片只有10部,票房1.7亿元人民币;2011年为15部,累计票房3.2亿;2012年,内地产生的170亿元总票房中有86亿元来自国产影片,其中动画影片贡献了4.7亿;2013年截止6月底,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已接近去年的总额。这组急速增长的数据充分显示了国产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产业版图中的迅速崛起,预示着自主国产动画电影品牌的飞跃性发展已经来临。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管理局副局长喇培康在致辞中表示,对于国产动画电影来讲,现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虽然国产动画电影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创作、生产、营销模式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要提高国产动画电影的质量,提高编剧水平讲好故事是关键,内容为王是本质,希望电影展现更为浓厚的人文情怀,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钱建平

的发言主题是“中国学派的国际视野”。他认为,现在的很多动画电影迷失在技术的误区,但技术又未必精湛,故事和人物的创作新意欠奉,价值观迷失,导致国产动画佳作凤毛麟角。而其实动画电影的“中国学派”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比如很多国外同仁就对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孙悟空情有独钟,认为其具备被打造成世界级超级英雄的潜质。所以,他认为,现阶段“中国学派”的思路应该是克服浮躁心态,激活经典形象,在影片的人物、故事、叙述上下功夫,重视技术但并不迷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