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创业意识不强。受以往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双重影响,一些民营企业主思想观念保守,小农经济思想严重,冒险精神不够,创业动力不足,小富即安,不求进取。
(二)发展环境不优,支持力度不够。一是落实政策难度大;二是政策稳定性不够;三是政策及制度的透明度不够;四是政策与市外其他地区比较没有特色,导致某些政策执行起来变形或走样;五是某些政策客观上对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考虑较少,甚至还存在某种歧视,没有给予与本地民营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造成“外地来的是爷、本地的是孙子”的状况。本地民营企业希望在税收等优惠政策方面与外地投资商在本市所办的民营企业有一样的平等待遇,创造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三)起点较低,人员素质不高。民营企业鉴于自身特点,大多数具有先天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起步水平较低,原始积累不足,低水平重复投资较为普遍;二是投资盲目性较大、追求目标短期化;三是发展缺乏长期战略和长远眼光,企业往往呈现快速膨胀和快速衰退的现象;四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储备上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存在“三缺”,即“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
(四)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严重。民营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优质企业偏少。对于管理不规范、风险不确定、经营状况一般的民营企业,金融部门无法从容放贷,由此形成了企业“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境地。大部分民营企业的信息披露、统计、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尽管自身盈利水平可能较高,但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企业统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时效性无法保证,给银行贷款带来了难度和潜在风险。
(五)科技含量不高,特色产品偏少。民营经济选择的多为技术门槛和管理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除少数企业外,多选择技术要求不高且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样,一方面,本地民营经济的技术水平总体上低于发达地区经济水平,另一方面,企业缺乏长期固定的具有高新技术能力的人才,导致民营经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资源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粗放型产品多。民营企业同行业之间为抢夺市场,往往展开恶性竞争,导致特色产业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品牌不响。
(六)管理方式落后,做大做强困难。私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以业主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家族式管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具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种模式在创业初期也许是可行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已走出原始创业阶段,这种家族式的管理已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
(七)企业设立不规范,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国有企业改制不彻底,产权不清,出资不到位,造成“先天不足”,致使民营企业发展不起来。二是虚假注册,虚假出资,造成股东之间分红不均,矛盾重重。如原赤峰市基建物资总公司,由七个自然人出资530万元购买全部净资产后,设立了赤峰市盛成物资有限公司,而公司在注册时,却注册了80万元、4个股东。因此,股东之间发生股权纠纷,案件诉至内蒙高院,在诉讼期间,一股东被凶手连刺五刀,至今没有破案。目前,原效益非常好的这一民营企业举步为艰,很难继续经营下去。
(八)民营企业信用缺失,阻碍发展。一方面,有的民营企业有约不履、拖欠贷款、逃废债务、偷漏税收;有的民营企业造假仿冒、产品质量低下;有的民营企业只顾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造成重大事故;有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违法违规,严重影响了其他民营企业信用形象。另一面,一些地方信用环境差,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民营企业信用监管,对诚实守信经营的民营企业保护不力,助长了部分民营企业的失信行为,造成了部分民营企业不依法经营的侥幸心理,不仅损害了地方投资环境,而且也影响了整个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建议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绝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应该把产品上档次作为不懈的追求目标。要在重视创新和质量、重视服务和信誉的市场观念引导下,力推名牌,力创精品。自始至终注重培育特色产品、形成特色产业、构筑特色群体。一是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转换为支柱的特色民营企业,要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和引进新的民营骨干企业。二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特色民营企业。赤峰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资金及交通方面的制约,许多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大胆的步伐,大量吸引民间资金,以各种方式投入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来。三是利用本市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矿产开发和深加工等民营企业。
(二)要对民营企业主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使广大民营企业家诚实守信、明理懂法、经营有方、致富有道。要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科技水平和员工素质,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进行联合,一方面加大对员工的业务素质培训,另一方面大力促进技术引进,加强联合攻关,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产品的技术含量,走“科技兴企”之路。
(三)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全面实施企业分类监管,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行重点巡查和监管,尤其是对虚报注册资本、制假售假、有约不履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坚持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处、有处必果,从根本上提高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地位,坚决把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声誉的“害群之马”清除出民营企业队伍。
(四)畅通融资渠道,多方面弥补民营企业资金不足问题。一是通过银行贷款、企业相互拆借、吸收民间资本等多种方式,补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促其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二是将企业融资与信用建设结合起来,对信用好的企业,主动为其提供资金,扶持其发展状大;对信用差的企业,加以限制,促其诚实守信,规范发展。
篇2
关键词:宁夏;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政商关系
近年来,民营经济占据了宁夏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不可否认民营企业对于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贡献。但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宁夏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趋突出,其中既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外部体制机制环境方面问题,更有部分政府官员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如何准确把握并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关系宁夏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宁夏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特征
民营经济支撑作用明显。2015年,宁夏注册登记非公企业7.16万户,注册资本总额3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298亿元,占宁夏经济总量的47%,经济增长贡献率近50%,民间投资占宁夏固定资产投资的55%。民营企业创造了宁夏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就业岗位,贡献了70%以上的创业创新成果,8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转型升级优势突出、“走出去”步伐快。宁夏认定的5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45家;67个国家级、自治区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中,民营企业55个。宁夏共登记企业科技成果149件,其中民营企业就有110项。截至2016年4月,宁夏境外投资企业达95家,95%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完成额达5.66亿美元,比“十二五”初增长18倍,增速较为显著。[1]民营企业家信心不断增强。2016年3月4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用“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与“获得感”三个关键词,给民营企业送来新春大礼包,吃下“发展”定心丸。特别是总书记讲话中有关“亲”、“清”政商关系的阐述,廓清了多年来企业家的思想困惑,坚定了民营企业家一心一意办好企业的信心与使命责任感。
二、宁夏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政府失灵”①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是行政干预与审批过多。作为“看得见的手”,政府的职能在于做好政府该做的事,即只做市场做不好或无法做的事,一旦热衷于干预市场,往往变成“闲不住的手”。一些好的项目和产品急需发展,但申请用地审批难,办理周期长。一些部门和干部对非公经济认识有偏差,对民营企业关注度低,工作缺乏积极性,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少,企业好时关注多,企业困难时关注少。个别部门会议上表态好,行动上反应慢。还有的部门缺乏诚信,政策执行缺乏连续性,新官不理旧账,对于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后续服务不能跟进。二是职能部门间协调不佳。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部门较多,政策也多,相互缺乏协同整合。大部分优惠政策仅适用于规模以上企业,中小企业无法享受。不少地区和部门依然存在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隐性壁垒,导致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打不通。
(二)融资贷款难,金融环境不佳
一是各商业银行对企业放贷日趋谨慎。许多企业明显感受到了融资市场的恶化,集中体现在贷款门槛愈设愈高,贷款环节愈设愈多,贷款条件愈来愈严。二是金融支持“三农”力度不足。特别是银行认为农民合作社不是经济实体,不给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制约了宁夏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牧企业多为租赁或依靠土地流转经营,无资产用于抵押,贷款难度相当大。三是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由于经济下滑,中小微企业经营出现困难,银行抽贷、断贷时有发生。有些企业为筹措资金还贷,迫不得已向民间借高利贷。四是各类担保机构担保条件过高。过去企业贷款,只需有抵押担保即可,现在还要有政府担保机构担保,增加了贷款门槛,抬高了融资成本。
(三)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高
一是税费负担过重。有的企业承担的各种税费已占利润的三到四成,五险一金缴费比例高,企业人力成本逐年增加高。尽管中央、自治区先后出台了“三免两减半”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但大部分优惠政策仅适用于规模以上的大型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普遍反映税负偏高。二是物流、电费、天然气的价格居高不下。宁夏电价平均0.5元/度,比内蒙古的0.38元、青海的0.36元分别高0.12元、0.14元。民营企业天然气使用价格平均在2.83元/立方米左右(含增值税),也比甘肃2.13元(含增值税)、青海1.97元、新疆1.85元分别高0.7元、0.86元、0.98元。
(四)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宁夏百户企业拥有的服务机构不到发达省区的十分之一,特别是针对中小的企业服务机构发育缓慢、服务内容单一、范围狭窄。缺乏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渠道不畅,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在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方面的需求。二是创业孵化和辅导体系还不够完善。孵化基地功能不够健全,智能化程度低,孵化速度慢,为创客提供支持的众创空间数量非常少。
(五)思想意识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思想上存在畏惧与迷茫。一些企业畏惧风险,不愿意打破现有的产业格局,不愿意舍弃眼前既得利益,对财富从投资赚钱转向财产保值;一些企业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持“观望”态度,对处于十字路口的企业没有把握,对转型升级的新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缺乏信心;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有较强的转型升级愿望,但发展方向不明确,缺资金、缺项目、缺技术,不知道“该怎么转”。二是管理水平低,人力资源状况不佳。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是靠创始者的自我判断和经验参与市场,企业家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院校教育,很难跟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以及服务业企业大多以私营企业为主,尚未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很多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在人事、财务等关键环节运作方式上滞后,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状况不佳。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转变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全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内在组成部分,不应一味充当经济活动的“主宰者”,而要努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帮手”。为此,必须要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入手,减少政府对市场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把服务挺在前面,定期有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市场需求和经济运行的预测和预警信号,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尽快加强监管与纠错机制。为加强对政府调控行为的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要进一步细化政府有关部门行政权力,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照“一事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人”原则,明确主要负责人和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加大问责惩处力度。改变考核方式,采取“月点评、季测评、年总评”模式,引入第三方参与考核评价,变一方考核为多方参与,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年终考核为全程考核,切实解决部分干部不作为问题。
(二)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民营经济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非公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动产抵押登记、存货产品抵押以及企业家信用担保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适当延长企业贷款期限。加强金融支持“三农”力度,除了要有各种财税政策优惠外,必须出台限制农村资金回流城市、鼓励城市资金流回农村的明确政策。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经营,要真正尊重农民意愿,支持农民创造的各种经营方式,杜绝一切不应有的行政干扰。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按普惠原则,对于一切从事中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支持的各类机构,给予同样的政策优惠,以更广泛的动员区内各种金融资源。严格设定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和经营区域。落实好自治区已有支持企业上市、新三板、宁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自治区财政采取差别化奖补政策,激励民营企业挂牌、龙头企业上市,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优化担保体系。改进宁夏担保集团及市县政府出资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运作方式,坚持微利原则,简化担保程序,降低企业贷款担保门槛。加强对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担保费收取的规范化管理,使担保费用保持在合理区间。
(三)进一步正税清费,尽快降低企业成本
减轻税费负担,清理不合理收费。认真执行新办大中型非公有制企业免征地方分享部分所得税5年优惠政策,并适当免征地方分享增值税部分。将新办小微企业,享受与其缴纳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等额财政补贴的期限由3年适当延长。对小微企业设定“一缆子”综合税率,简化优惠政策申请程序,缩短减免税收申请时间。对缴税确有困难的小微企业,设置缓交期,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落实精简归并“五险一金”政策,合理下调“五险一金”缴存比例。逐步扩大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范围并实行常态化公示。参照有关省市做法,在“十三五”期间内,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降低企业建设过程中安评、环评、消防等审批收费标准,杜绝重复性评估验收。重点推动电力、天然气等能源垄断行业改革。打破电力、天然气等行业施工垄断性收费。针对生产领域电力、天然气价格偏高的问题,应积极协调中央部委以及有关部门,进一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改革环保电价补贴方式,完善可再生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补贴办法,在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进一步推行基于单位能耗的差别电价政策,落实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政策。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以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为目标,把价格改革向纵深推进,把价格监管和服务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加快推进价格信息化建设,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形势分析研判,提高价格公共服务水平。
(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自治区“168”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建设。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加大完善创业孵化和辅导体系,在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信息咨询、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加快推进“智慧宁夏”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探索实施商务信息化平台,切实解决企业市场信息不灵、低水平重复建设、低层次恶性竞争等问题。积极鼓励并扶持地方民营企业“走出去”。要大力宣传本地非公有制企业的作用和贡献,培育树立一批本地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典型。完善非公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要把非公企业纳入宁夏统一信息数据库,实现金融、工商、税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公开,依法依规解决问题与矛盾。
(五)树立现代企业家理念,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解除思想顾虑,增强发展信心。越是面临下行压力,越要保持定力、激发动力。[2]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看清本质,认清形势,正视困难,稳定预期,坚定对国家和企业发展的信心。要推动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定期邀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座谈,听取意见建议,提振发展信心。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现代企业家既要懂得创新的必要性、迫切性,又要从事创新,敢于创新,靠创新立业和靠创新建立新品牌,靠不断创新来扩大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3]要依托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宗旨的技术研究中心。发挥财政资金扶助作用,通过适度贴息、发放创新劵等方式,支持“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指导成立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联盟,整合资源、加强联盟成员间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制约企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内部人力资本的供给。企业能发展多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人才的培养速度,要倡导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培养人才,用好人才。要推动实施“千企百家”培养工程,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创新意识强、决策能力强、战略眼光远的非公企业家队伍。
作者:尚亚龙 单位:宁夏社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宁夏企业境外投资额5年增18倍达5.66亿美元[EB/OL].新华网宁夏频道,
篇3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国有经济 融资渠道
中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制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国民收入、税收、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在,是支撑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个体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其加快发展。”纵观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各省经济发展历程,民营经济是发达省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是不发达省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加快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首先,民营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十分有力。截至2011年,我国个体私营经济主体数量逾40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户数达3406.54万户,资金总额1.27万亿元;私营企业达818.88万户,注册资金总额17.73万亿元。已走过“而立之年”的中国民营经济,现已占到我国GDP的50%以上(狭义的统计),贡献了50%左右的国家税收收入。
其次,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更加凸显,截止2011年底,我国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超过1.8亿,较2010年底增加6000万人,年均增加1200万人,年均增速超过9%。民营经济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和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最后,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其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说国有经济是富国经济的话,那民营经济就是富民经济。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舞台必将更加广阔。尽管受到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影响,2011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35.1%,而民间投资却占到社会总投资的57.7%,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尽管我国民营经济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熟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具有产权明晰、决策自主等优势,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远非完善的背景下,还存在一些阻碍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较为不利。
2. 我国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民营企业经营思想和发展观念相对落后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努力发展,民营企业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曲折道路,谨小慎微的思想导致产生了稳妥发展的思路,因而缺乏开拓精神,“小富即满”现象比较普遍。
2.2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需要改善
民营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模糊,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多数民营企业是由个体经营发展起家的,是以亲情为纽带的家庭型企业组织,企业产权不明,缺乏制度约束,决策管理不够科学。同时,民营企业落后的家族式企业发展观念也使得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严重短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2.3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
相对于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中小民营企业从银行借贷资金困难重重,同时只有少数发展规模宏大的企业能够达到金融证券融资的条件,而绝大多数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的支持上一直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随着温州民间借贷问题的爆发,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的问题再次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因此,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亟待解决
2.4民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人们变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学毕业生及高科技人才很少光顾民营企业导致了民营企业优秀人才缺乏,高科技成果应用不多,科技开发能力弱。影响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据调查,民营科技企业产品的平均知识含量较低,创新能力弱,企业不仅缺乏技术开发人才,而且也缺乏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人才,这些都使民营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3.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民营企业中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方式,克服家族式企业的弊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和执行董事、监事会。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管机制,形成强有力的企业竞争力。
3.2拓宽民营资本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在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领域已经陆续采用了BOT、PPP、ABS等项目融资方式引进民间资本,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间资本已经逐渐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资金。因此,应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交通运输建设、医疗建设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领域中,更加规范并且有效地引进民间融资,完善我国的融资体制。
3.3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目前一些正在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规范和完善,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加大国家和地方财政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民营企业增加研发的投入资金,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大胆进行自主创新投入,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不断被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
3.4提高民营企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服务体系,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水平,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服务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员进入民营企业,参与到民营企业的建设中来,提高民营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营造出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纲.发展民间金融与金触体制改革[J].上海金融,2000(9).
[2] 周叔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新华文摘,2010(21).
作者简介: 陈为涛,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投资学、房地产金融。
篇4
一、锦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一)各行业民营企业齐头并进,上半年继续呈两位数增长势头
工业方面,2007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2亿元,比去年增长13.9%,完成工业增加值10.4亿元,比去年增长10.6%,实现利润总额1.98亿元,比去年增长11.8%;2007年上半年企业科技活动投入4492万元,是上年的2.3倍。全部科技项目93个,比上年增加7个;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3.93亿元,比去年增长12.3%。
房地产方面,2007年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5亿元,比去年增长19.1%,竣工房屋价值8.19亿元,是上年的19.4倍,实现税金总额7374万元,是上年的2.3倍,本年计划总投资9.41亿元,6月末已经完成了85.5%。
建筑业方面,2007年上半年工程结算收入3029万元,是上年的2.4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27.7%。企业签订合同额7143万元,比去年增长了14%,其中:本年新合同6528万元,比去年增长39.4%。
星级住宿和餐饮业方面,2007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5329万元,比去年增长79.7%,其中:客房收入比去年增长67.6%,餐饮收入比去年增长79.8%,其他收入是上年的4.7倍。企业更新改造装饰投入是上年的2.2倍。
(二)民营企业参与科技革新活动趋势增强
在被调查的80户工业企业中,有27户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占工业部分的33.8%。企业技术中心被省级认定有5户,其他认定有12户。
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独立自主研发的有53户,占66.3%,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有19户,占23.8%,与院校、科研等机构联合开发的有18户,占22.5%,接受技术成果转让的有8户,占10%,采用其他方式的有10户,占12.5%,委托开发的有4户,占5%。
调查的民企中,全国名牌产品有6个,省和市名牌产品分别为25个和14个;近三年来有25户企业获得专利申请授权93件,22户企业已经应用专利73件。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使用企业内部积累资金占81.3%,向银行借贷占9.5%,得到政府资助占3.9%,通过民间借贷和其他方式的分别占0.3%和5%。
(三)民营企业信誉度增强,部分企业贷款有所缓解
大多数单位对企业信用评级工作表示理解。在民营企业对信用评级工作了解中,有26.2%的企业完全了解,48.8%的企业基本了解,22.5%的企业了解一些,2.5%的企业不了解。
在工业中,有62户参加过企业资信评估,被评为A级及以上的占87%。民营企业的对外信誉度不断增强,促使民营企业贷款能力不断提高,部分企业贷款得到缓解。在需要贷款的65户民营企业中,能够从银行贷到款的占84.6%,35%的企业银行贷款得到缓解。其中:能够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29.3%,地方商业银行贷款占33.8%,农村信用社贷款占12.8%,城市信用社贷款占12.8%,外资金融机构贷款占5.5%,其他方式贷款占4%,农村合作基金会贷款占1.8%。
由于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扩宽,目前在银行贷款的占30.7%,靠企业或个人积蓄占25.9%,向朋友借占14.3%,其他借贷占9.5%,民间借贷占8.5%,占压其他企业资金占5.3%,财政拨款占3.7%,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占2.1%。
(四)77%的民营企业参加了社会保险
据百户民营企业调查,2006年企业参保人数是10981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2.9%。其中,42户民营企业全部参加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是277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5%,在参保企业中,能够按时、足额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占80.5%。
企业认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增多。有78%的企业认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74%的企业认为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72%的企业认为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69%的企业认为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66%的企业认为有利于企业招聘到需要的员工,60%的企业认为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信任。
(五)农民工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
在民营企业中,67%的企业拥有农民工。近两年,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极大关注和重视,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和合法权益维护有了大幅度提高。86.6%的企业与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100%的企业能够按时兑现农民工工资,88.1%的企业给农民工加班补贴,89.6%的企业做到了农民工上岗前培训,85.1%的企业农民工能够获得工伤补偿,49.3%的企业农民工女性有带薪产假待遇,43.3%的企业农民工可以带薪休假,32.8%的企业农民工有双休日,20.9%的企业暂“不适用”双休日,农民工在企业中待遇明显提高。
民营企业农民工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上占22.4%,600―999元的占58.2%,481―599元的占8.9%,480元及以下占10.5%,农民工收入月总和中,有10.5%的工资低于本地区最低工资水平。
在调查中,有34.3%的民营企业给农民工缴了养老保险,有20.9%的企业缴了医疗保险,有23.9%的企业缴了失业保险,有17.9%的企业上了其他保险,还有4.5%的企业发给农民工住房补贴和缴纳住房公积金。
当农民工发生工伤时,有68.7%的企业可以提供全部医疗费用,有17.9%的企业可以提供大部分费用,有7.5%的企业可以提供小部分费用,有5.9%的企业不提供费用。
(六)民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凸现,三成企业“三废”排放下降
调查中,百分之百的企业能够做到上岗前安全意识培训,并建立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95%的企业每年都做安全生产检查,高危行业和建筑单位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81%的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80%的企业实现了零事故。但近年来仍有8%的民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安全隐患,12%的企业有小问题不断的现象。84%的企业认为不是高危行业,也有安全意识培训和资金投入必要。
在“废水、废气、废物”排放和达标上。9%的企业超额排放增加,32%的企业持平,27%的企业下降。32%的企业还没有实现达标排放。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锦州市民营经济发展尚存不足之处,如:民营企业规模不大,工业总产值不高;产权模式单一,企业活力不足;多数民企的技术层次偏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差;智力资源不足,引进人才阻碍较大;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民营企业难以得到有效的服务;多数民营企业认为经营环境一般和差。
二、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建议
为充分发挥锦州市民营经济在振兴老工业基地、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建设的生力军作用,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整体融入锦州湾开发,在实施锦州振兴方略中大有作为。结合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大力培育和扶持初创型民营企业。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科技人员创办各种类型的科技企业,重点培育和扶持在电子信息、软件、光伏、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高效节能与环保等领域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在发展壮大现有的成长势头良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同时,更要重视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初创民营企业,选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初创企业,集中资源,予以倾斜重点培育和扶持,让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快速成长,成为锦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骨干力量。
二是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切实贯彻落实锦州市现有的各项有助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政策,引导和鼓励科研力量较强的民营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开发;对于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科技人才不足的民营企业,政府部门应积极为之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帮助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种渠道的技术合作关系,联合兴办各类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加快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民营企业重视和加强内部管理,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决策和经营分离,建立科学高效的企业决策、管理、运营体制和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积极培养和聘用专业管理人才,向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过渡,使企业发展建立在准确的市场预测、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的经营管理之上。政府部门应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家的自身素质。
篇5
一、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民间金融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所以民间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重要支持。其二,促进了我国民间资本的再投资。我国民间金融的资金主要来自社会民众的闲散资金,因而促进了民间资本的再投资,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其三,提高了国家资金的使用率。民间金融既为寻求高回报的资金提供了投资渠道,又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其四,民间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进步。民间金融针对中小企业而开展融资服务,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意识增强,既培训员工,又创新金融产品,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民间金融的发展,虽然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具有不良影响。首先,容易引发金融市场风险。随着民间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多,使民间金融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增加其风险。其次,使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民间金融在发展之初,虽然是为了满足金融市场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生,但其根本目的仍然是自身的利益。我国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力度较小,对宏观调控不利。最后,民间金融促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进而阻碍我国经济发展。
二、民间金融的发展相关问题
(一)民间金融的运作机制不够规范
民间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其运作机制不够规范的问题逐渐暴露。首先,缺乏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民间金融机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较,存在着诸多风险漏洞,如借贷程序简单随意化,风险分散意识较弱、内控制度不健全、对高风险借贷缺少抵押程序等,这增加了民间金融发展的风险。其次,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目前,民间金融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和管理手段不够先进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经营管理中,业务操作不规范,仅仅调查融资者的信用记录,缺少综合调查、评价。另一方面,在民间金融机构的管理过于经验化,仅凭借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其管理手段难以与时俱进,对民间金融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民间金融的产权制度不够明晰
民间金融存在着产权制度不明晰的问题,对民间金融发展有着不良影响。尤其表现在合作制集体经济类型的民间金融机构中,产权制度不够明晰,极易造成合作成员间产生不必要的内部矛盾,对民间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不利。
(三)民间金融的监管方式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小,对民间金融的发展影响较大。首先,就法律法规而言,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立法。其次,监管主体不明确。我国关于民间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中,都未曾对民间金融监管主体做出明确规定,致使相互推诿现象严重。我国民间金融机构大多处于自我监管状态,凭借民间金融机构的自律意识而实现监管。再次,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不够健全,容易致使民间金融市场混乱。最后,监管措施比较单一,使民间金融监管存在较多缺陷,增加民间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所以,我国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
三、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有效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金融的发展速度加快,既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又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消极影响,阻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所以,有必要采取有效对策以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
首先,加强风险监测,更好控制民间金融的风险。一方面,加强民间金融机构内控,如:完善产权制度、调整公司治理结构等;另一方面,加强民间金融外控,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以减少民间金融风险。其次,加强民间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为民间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再次,明确民间金融监管主体,以代替传统民间金融机构的自我监管,使监管更具强制性,各部门各司其责,更好为民间金融的积极发展提供服务。最后,加强新型金融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等组织,扩展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渠道,丰富民间金融服务内容。
由于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消极影响,所以我国有关部门要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引导民间金融机构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不仅有利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制,而且可以实现民间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篇6
为深入了解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破解当前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于5月4日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总体汇报。随即,视察组先后对松原市、辽源市、四平市和白山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围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一主题,许多参加视察的常委会委员提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信心,督促各项政策的落实,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把脉”――找出症结所在
我省的民营经济发展起步较晚。2007年,省政府提出了实施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民营经济开始迅猛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从总体上看,我省民营经济依然处于成长时期,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总量少、企业规模小、质量不高仍将是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视察组了解到,我省的企业从数量看,虽然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但是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单位规模相对偏小,缺少一批能起牵引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尤其缺乏在行业中占有相当份额的龙头企业。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资金短缺问题,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题。”视察中,有的常委会委员直截了当地指出,从体制和政策两个方面看,尽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但省政府和各地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还有待去贯彻落实,个别具体执法部门和具体执法人员在落实政策和具体执法过程中,重处罚,轻管理,对民营企业引导、扶持、教育不够,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还存在隐形费用支出问题。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中,部分企业经营理念还相对落后,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匮乏。”虽然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新上了一批较大项目,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发展,但是大部分民营企业仍然以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比重较小,能够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民营企业仍然沿用家族式经营,作坊化生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不高。
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仍然以当地原有人才构成为主,引进的域外人才很少,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以及专业技术背景和创新意识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市场开拓、资本运营、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了企业发展。
“良机”――政府抓住不放
“虽说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也存在重要的发展机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负责人认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等措施,为“保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会使民营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我省民营经济正处于政策释放期和投资产出释放期,所以,作为政府部门下一步抢抓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显得尤为紧迫。
从年初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腾飞暨全民创业推进大会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围绕目标责任,全面提升了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今后一个时期,作为政府部门要继续在强化千户成长型企业的生产组织、深化银企合作、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上力争取得了明显成效。”
“支招”――破解发展难题
2009年5月25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由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提交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交的《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民营经济实质是民生经济、百姓经济,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民间。”许多常委会委员认为,政府部门要广泛宣传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调动“干部干事业、能人搞实业、百姓创家业”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能创业的浓厚氛围,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的热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要加大信贷支持,建立银企对接的长效机制,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计划,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扶持。
怎样才能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业大规模”的集群优势?审议中,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政府应做好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充分依托工业集中区的载体作用,推动民营企业空间上进一步集中、产业上进一步集聚。”可以选择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管理和服务上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促使骨干企业、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做大、做强、做久,通过培育、支持和引导,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从而加快产业集聚。
“政策是好政策,但落实过程中有时就变了样。”不少民营企业负责人对省人大视察组成员大倒苦水。几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又先后推出了“拉动内需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根据本地实际也制定了相关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的具体配套措施,政策支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要切实抓好已经出台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工作,狠抓政策兑现,集中精力使这些好政策惠及更多的民营企业。”部分常委会委员同时指出,各级政府还应考虑和出台帮助企业吸引人才,鼓励人才进入民营企业的配套政策。
篇7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2013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我们在认真贯彻学习过程中,制定了《关于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对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形成了共识,认为发展农村民营经济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支柱、是推动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服务农业、建设农村、城乡统筹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富民强省,才能推动农村事关全局的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民营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改革开放,抓富民强省,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把突出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全力推动农村民营经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
为了加快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我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提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要求,即按照“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富民强省”,在全省农村全面实施“全民创业、创业辅导、项目对接、银企对接、科企对接、集群发展”等创建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强意识、打基础,着力激发农民创业活力,增强农村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与此同时,我们根据我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认真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目标。通过五年努力
———到2017年,农村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000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
———到2017年,农村民营企业实缴税金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
———到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500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2年翻一番。
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2013年全省农村民营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加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民营企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共安置人员275万人,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劳动者报酬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农民人均收入中预计有38%来自农村二、三产业;实缴税金预计突破150亿元,比上年增长9.8%。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和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二、强化措施,优化环境,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
为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我们在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地研究了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完善农民创业辅导服务体系。为了引导鼓励农民创业,在今后五年,逐步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农民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建立完善适合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围绕当地产业资源和发展方向,建立一批孵化设施完善、孵化作用突出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等新兴产业。充分利用网络为农民提供创业有关项目及政策信息;在“12316”“12582”等综合服务平台增加民营经济发展专家,专门负责解答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解决民营企业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依托现有的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开展农村小微企业小老板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培训。同时以县、乡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在“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工作中,增加农民创业培训内容,具体进行创业辅导。
二是支持农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农村民营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棚膜建设、农业机械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符合条件的农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对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民营企业,有关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三是强化农村民营经济融资服务。从2013年起,整合各类省级涉农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方式为主重点支持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农民创业就业项目。支持农村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村民营企业自主投资、自主创业、自主创新;支持农村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支持涉农担保公司发展,拓宽应收账款质押等动产担保范围,金融部门和担保机构选择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村民营企业实行差别化贷款服务。
四是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对外交流合作。把农村民营企业纳入全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资源和资本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发展。同时组织农村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参加我省海外农业产业合作区建设。帮助农村民营企业获得国际农产品准入认证,为扩大农村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创造条件。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开展OHSAS18001、ISO9001、ISO14001、ISO22000/HACCP等认证和相关培训。
五是建立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我们成立了发展农村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农村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对落实有关发展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且把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目标纳入农业系统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三、改革创新、克难攻艰,全力推进农村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
针对我省农村民营经济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缺资金少技术的实际情况,我们认真研究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加强农村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各级民营经济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实际,切实加强对农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培训、企业管理培训、产品研发培训、品牌创建培训、投融资培训和政策法规培训等,全面提高农村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和市场驾驭能力。并且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重点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园艺特产业、建筑建材业等行业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农村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树立创业典型,典型示范引领,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二是切实解决农村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我们在解决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资金问题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按照农村小微企业金融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切实增强了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降低企业抵押标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银信部门浮动利率,提高企业授信额度,拓宽农村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小行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支持组建涉农担保机构,有效解决农村民营企业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为农村民营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鉴于我省农业大省的实际情况,省政府要求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发展基金重点向农村民营企业倾斜,扶持农村民营企业快速高效发。
篇8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和动力,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本文在分析民营经济发展优势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路,希望可以对金融对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用借鉴。
关键词: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思路;信贷优惠政策
引言
在我国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实力较弱,小企业经营稳定性差,缺乏抵押物导致违约风险较大。同时,放贷成本相对较高,致使工作量大、操作繁琐,影响了金融机构业务办理效率。这些因素使得当地贷款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这些区域亟需包括农村信用社、民营银行等在内的更多金融主体投入其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结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企业的信贷需求,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开发更加符合需求的金融产品,努力做深、做精、做透当地市场,更好地为当地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一、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
1.有国家政策方针支持的优势
民营经济的发展,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在政策方针层面开始大力支持和引导,从整体的社会政策环境下,是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更是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
2.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从一些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整个经济增长贡献中,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整体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例如在新疆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已经站到了区域GDP的60%左右,在一些领域,民营经济以其经营的灵活性,发展的自主性,在创造GDP和吸纳劳动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欠发达地区的民营经济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现代民营企业家已经学会用知识和科技支撑企业发展,企业家的自身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基础性的软实力在不断改变,为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民营经济发展在金融政策方面遇到的问题
1.融资渠道较窄
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对资本市场利用水平低,民营企业利用债券融资的数量有限,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较低。非公有制企业的新三板业务在欠发达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债券融资受到发行条件的严格限制,大多数民营企业因其观念、管理、规模和业绩等问题,很难挤进证券市场的大门,资本市场筹集困难。
1.1利用金融服务的成本高。不少民营企业在融资时无法享受基准利率等待遇,处于“贷不到、用不起”的两难境地,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达到20%-30%,还要收取管理费、咨询费、风险保证金,指定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或定存银行等行为;资产评估机构、会计事务所等外部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资产评估收费高,小额贷款公司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放款利率为官定利率的4倍,进一步加剧了融资贵的问题。
2.担保困难
不少欠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土地、建筑物、机械设备等可用于担保抵押的固定资产,导致申请贷款抵押物不足。许多民营担保机构无法与商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这些担保机构(主要是民营机构)迟迟不能得到银行准入,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
三、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思路
1.提高对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的重视程度
欠发达地区的关部门、金融机构要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坚决打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场攻坚战、持久战。地方政府要切实履行属地责任,着力改善政银企关系和金融生态,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特别是在保障债权银行合法权益方面、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引导作用方面要有过硬的招数。金融机构要坚持与实体经济同呼吸、共命运,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把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最紧迫的重点任务,着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坚决避免“一刀切、急刹车”等一损俱损行为。
2.营造民间金融投资参与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加快民间投资主体地位,下大力气深入推进“放管服”,进一步规范中介服务,加强涉企收费管理,开展民间投资政策专题宣传;全力为民间投资提供一视同仁的协调服务。建立民营企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建立民间投资项目协调调度和推进机制,引导民间投资加大重点行业投入,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和内生动力。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引导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双创”,不断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着力提升融资能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体系建设;切实加快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落地实施。做好ppp项目前期服务,加强ppp项目政策供给。
3.降低准入门槛,发行企业债券和培育金融租赁市场
要在企业上市方面,制定差异化监管政策,降低西部欠发达地区企业准入门槛,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支持更多企业实现直接融资;放宽发债企业规模限制,鼓励一些信誉度高,有稳定的现金流,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好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集合债券募集资金;要培育融资租赁市场,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十分适合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需求。
4.充分发挥金融机构
“助保金”的作用放大“民营经济+先进制造业+小微金融+创业创新”的独特优势,深耕智能制造,狠抓项目落实,加快动能转换。发挥“助保金”的作用。适当增加“助保金池”的助保额度,政府风险铺底资金要适当增加,加大与银行的合作力度,争取欠发达地区的助保金额度有所放大,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增信。鼓励担保机构扩大担保业务。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探索建立再担保中心,鼓励国有担保机构与民营担保机构加强合作,扩大贷款担保业务规模。
参考文献:
[1]张志.从供给的角度看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4(05).
[2]卢燕.社会安全理论视域下新疆城镇化建设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1-5.
篇9
关键词:民营经济;SWOT分析;徐州市
中图分类号: F121.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徐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3035.93亿元,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61.2%;上缴税收285.83亿元,在全市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达41.8%。目前,徐州市中小微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全市50%以上的税收由中小微企业提供,民营经济在徐州市经济总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市场竞争力下降、企业盈利空间降低以及发展受限等诸多难题,急需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破解,从而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不断增强徐州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动力。
一、徐州市民营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完善的政策。为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有效化解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徐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通过打造优质的融资环境、构建良好的融资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方式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从源头上解决了徐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
2.开放便利的平台。徐州市政府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突出强化服务,创新载体,着力打造四大平台,助推全市中小企业和谐发展,增强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搭建融资平台,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瓶颈;充分发挥云服务平台的作用,服务中小微企业。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平台,构建信用评价体系,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大数据平台,利用企业云计算大数据的优势,充分挖掘企业实用信息,提高企业应对市场的能力。
(二)劣势
1.民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徐州地处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苏南地区有很大差距,民营企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企业规模较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优势。规模的限制导致很多企业可担保抵押的资产很少,难以从金融机构取得所需资金,更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去筹集资金,从而导致很多企业发展中遇到资金短缺问题,限制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2.民营企业管理混乱、发展方向不明确。民营企业起步较晚且多为家族式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维系企业团结、提高凝聚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升级,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因此,将民营企业逐步改造为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显得尤为迫切。
(三)机遇
1.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为徐州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徐州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徐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提升徐州民营企业参与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便于徐州企业深度开展国际合作,拓展企业发展所需的材料采购和资金筹集的渠道,产品销售市场更加广阔,从而为做大做强徐州民营经济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进入高铁时代带来的机遇。随着2011年京沪高速铁路全面开通,以及徐兰、徐连客运专线的加快建设,徐州已经率先进入高铁时代。徐州到北京、上海仅需两个多小时,进入长三角、环渤海重要城市两小时经济圈,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会加速向徐州集聚,一大批新兴产业将会伴随高铁时代而兴起,为徐州带来众多的发展商机,也将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的物流成本,不断提升徐州市民营企业的盈利空间。
(四)挑战
1.民营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消费者行为偏好的不断变化,很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投入少等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积极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产品及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加大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将企业做大做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民营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末端。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许多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企业开始实施全产业链战略,使得企业有可能从事并不熟悉的种植、加工等产业而影响了企业原有的利润实现模式。因此,处于产业链末端的民营企业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将末端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提高末端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加快发展徐州市民营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落实国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各项配套措施,发展和壮大中小企业专业化融资平台,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合作,搭建银企对接桥梁,从而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难题。其次,加快出台政府采购扶持民营企业政策,提高政府采购民营企业提供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比例;进一步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减少和合并行政审批事项。第三,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更新观念,积极谋划民营经济发展。第四,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民企集群集聚发展。
(二)民营企业应注重内涵发展,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过渡,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次,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创新发展是民营企业的动力和源泉,民营企业要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力度,坚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民营经济只有依靠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加强民营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构建良好的信贷环境。民营企业必须立足企业长远利益,恪守信用关系,树立信用观,按期偿还到期的各种贷款,促进偿贷业务的良性发展,不断加强诚信教育,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第四,加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应变风险的能力。民营企业要建立健全组织结构,不断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财务管理,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逐步提高理财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促进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
民营企业由于在徐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推动徐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推动科技进步以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全社会要关心爱护民营企业,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环境,要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指标体系,加强考核监督。切实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透明度,增强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参与民营经济发展的共识,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方面满足民营企业需求的社会中介组织,不断加强中介民营企业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第三,通过立法规范相关中介机构的日常行为,使其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服务,发挥其在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徐州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民营经济行政障碍管理论文
【摘要】民营经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其面临的行政障碍问题的妥善解决,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民营经济;行政障碍;发展保障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民营经济也已进入到深入发展阶段,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民营经济面临着诸多行政障碍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将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行政障碍问题
(一)政府管理职能不完善,有关政府部门缺乏协调和配合,管理混乱、失调、低效,政府对企业的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从目前的现状看:政府各职能部门大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对民营企业的日常业务指导工作不足,在资金融通、解决场地、水电路提供、市场开发、人员培训、信息服务、税费征收等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条件方面缺乏支持,在企业经营项目选择、产业方向发展、消费分配、依法经营等方面缺乏引导,在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缺乏事前监督,事后处罚也大多严于国有企业,部门制约、部门限制现象严重,政府所应具有的宏观调控功能即规划、领导、组织、引导、协调、督促、规范、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由于重视程度的差异,存在一定的政策缺陷,政策环境不公平的
各地区长期存在“重公轻私”、“重大轻小”现象,由于重视程度的差异,占多数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不公平的政策环境,这其中既有存在于不同所有制之间,也有存在于同一所有制内部由于性质或规模大小不同所带来的不公平政策环境。其中,较为突出的政策缺陷有:税费政策上针对性差、随意性强、标准高;贷款(金融)政策上始终游离于融资计划之外,获取成本也要高于国有企业;用地用房政策上尚未将其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实行合理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产业指导、技术指导政策上存在明显欠缺,政策的导向与调整作用不甚明显;在法律保护政策上也较为缺乏,与现实也有一定程度的脱节。
3.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针对性差,不适应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民营经济方面也制定了一些法律,这些立法为民营企业的广泛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但是民营企业立法远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现行诸多法规大多法律效力较低且不系统,各种经济成分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上的规定不平衡,有些法律、法规现实操作性差,不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麻烦,缺少相应的法律保护;此外,地方性法律、法规也较匮乏。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所存行政障碍问题的成因剖析
(一)行政软件上的原因(行政观念、行政道德、行政心理等行政因素)
1.对民营经济发展认识不一,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识滞后,导致行动迟缓。目前,仍有一部分行政部门、行政人员用过去的一些旧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来看待民营经济,成为束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虽然各级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已有所感知,但思想解放还不到位,认识还不够深刻,还缺乏从战略高度对于发展民营经济重要性的认识,这种长期的错误思想影响,使不少部门和人员对民营经济有偏见,这也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发展意识,更缺乏相应的公平待遇意识。
2.政府部门利益驱动导致其行为普遍商业化,即重收费、轻管理、轻服务。由于政府机构、职能改革迟滞,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必然转变为一种垄断性的利益资源,各类行政主管机关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导致行政行为市场化、商业化,某些行政机关为了获取利益,故意封锁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并制造信息传输失真,使决策实施变形。例如:一些部门或地区统计上弄虚作假,会计中的两账并存,情况汇报中的扩张或化小,建议中某些追求私利的导向,使行政运行过程发生或明或暗的紊乱;还有的部门对法律法规、中央政策(例如禁止乱收费、乱摊派等),不仅不做积极的宣传,贯彻执行,反而拦截封锁,拖延抵制,为自己违法乱纪提供方便。
3.现行政府机构冗员,行政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现阶段行政所需要的精神追求和行政知识,难以掌握行政规律及抵挡利益的诱惑。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人员过多、素质较低现象仍较突出,加之现实中又存在社会强烈的功利氛围的冲击,催生了一些行政人员较强的利益追求及非正当谋利的欲望,行政人员的精神追求失去合理的依托,就易于将自己同化于社会功利个体,为以权谋利提供了动力。因此,这些缺乏规范行政所需要的精神追求和行政知识的行政人员难以掌握行政规律及抵挡利益的诱惑,为谋求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而任意妄为,使办事结果与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相悖。
(二)行政硬件上的原因(体制性因素)
1.政府行政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政府机构改革严重滞后。应该承认,政治体制改革较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性是行政行为障碍现象放任和蔓延的深层原因,现阶段我国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政府在双轨运行状态中行使应由市场主体拥有的权力,由于改革措施的不到位,致使管理界限不清晰,市场机制不完备,法制建设不完善,为行政行为障碍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加上民营经济在某些方面还需要政府服务的支持,更为诱发行政行为障碍提供了体制上的便利条件和繁衍土壤。
2.行政权利结构不合理,各个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没有理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职责交叉现象仍严重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据调查显示:政府职能部门存在办事环节繁多,相互推脱,办事效率较低等突出问题。从这些反映可以看出,现阶段行政权力结构还不尽合理,政府内部各个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没有理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职责交叉、多头负责的现象仍严重影响着行政效率的提高;由于沟通不良、协调不够,有些应由政府管理的社会领域,却无人管理,出现“管理真空地带”,有些社会领域各行业管理部门争着管,出现多头管理,重点管理,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扯皮,互相拆台。
3.政府行为规范不健全,行政责任机制不完善、不配套,加之监督不力,极大地削弱了对不规范政府行为的制约力。政府缺陷的诸多表现显然都同行政人员的非规范运作相关,由于受行政职能不确定、立法机制不完善、执法主体不明等因素的制约,完整的行政人员行为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行政行为规范很不健全。而且,由于社会转型时期行政活动的复杂性、行政职能的不确定性及行政改革的不深入和不配套,使行政责任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政责任机制很不完善,同时,现阶段对政府的监督,无论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都存在监督不力的状况,极大地削弱了对不规范政府行为及相关行政人员的制约力。
三、消除行政障碍、为民营经济提供发展保障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升认识,从战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要彻底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摒弃掉旧的思维定式和办事方式,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和专门的行业管理之中,要做到同其它企业一样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把发展民营经济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认真推行目标管理。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到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数量、规模、产值等指标作具体量化,形成层层有任务、人人有压力、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的发展局面,二是定期考核,严格目标督查管理,并把结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政绩的主要内容,奖优罚劣,加压驱动,鞭策促进,整体推进。
(二)加强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完善政府职能
,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其发展的政府环境
首先,要逐步完善相关机构建设,进一步协调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政策、法律、管理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指导、服务和协调等工作,统筹安排本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作。其次,要合理配置决策、执行、监督机构的人员及相应的责、权、利,坚决克服人浮于事及人员力量不足的两极化现象,同时应进一步修订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行为程序,并加强监督力度,有力促进秉公执政,保证执政的公正有效性。第三,应尽快修改原有限制甚至歧视其发展的不合理政策,一些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要及时消除,尽快做到平等对待及落实到位,加大政策的促动作用。第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把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体现到具体行动上来。
(三)健全法制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健全的法制环境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完善并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律规范和保障。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地区应加快立法步伐,研究、制订、完善一些地方性的配套法规,把民营经济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其次,要健全行政立法机制,加强行政立法,规范行政行为,使政府行为与民营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和彼此配套,政府行政立法要避免空洞无力,要尽可能的明确、具体,并要有相应的制裁强制措施,相应监督主体也要制订法规明确行为,确保给予有效的监督制约。再次,要尽快制定强有力的统一的收费政策,坚决制止“四乱”,对屡禁不止的“四乱”行为,严肃查处。同时,企业也要敢于举报,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玉仁.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前景[J].当代经济论坛,2007,(1).
[2]李连进,王强.政府行为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N].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3).
[3]李守身,黄永强.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及扶持建议[J].体制改革,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