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政治哲学矛盾知识点

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政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政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政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作者:宝力高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满顿.政治哲学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8:46-47.

[2]郭强.以哲学思想引领高中政治体验式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5-8.

篇2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高中政治哲学答题注意事项

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1、是什么:

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

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

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4、谈认识、谈看法(辨析题):①下判断(正确、错误和不科学);

②正确的部分要论证(运用正确的哲学道理);③错误的部分要纠正(a、摆出正确的道理内容;b、指出错误的实质及危害);④总结一个正确的结论。

政治哲学的答题技巧总结明晰设问,不仅有利于考生明确试题立意与正确理解情境,也有助于考生正确把握主旨,有的放矢地答题。考生可以利用“三定法”即“定知识”“定题型”“定材料”来研读设问,把握设问主旨,清晰试题“用什么材料来考”“考什么知识”“出什么题型”等指向性。

政治哲学主观题的材料往往是对来自生活的时鲜素材的凝练,具有内在的逻辑层次,通常用叙事方式进行描述。考生可通过“句读+分层+关键词”研读材料的句读,把握材料的逻辑层次及其关系,通过抓“关键词”等方法明确“用什么(哪些)材料来考”,从材料中筛选、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提升材料阅读能力。

知识犹如粮食需要颗粒归仓、仓储到位,不能散乱一地、混杂一堆。考生可从宏观上照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目标题的“目录体系法”进行纲举目张式的知识建模,明确知识条目所在的目录层级,把握内在关联,准确定位知识,灵活调取知识。从微观上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W追问法”精读框(目)题及相应考点,精细仓储知识,这才能更大的解答出政治哲学的原理。

虽然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设问方式多样,总体可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常见题型。考生在遵循政治主观题的“有理有据、理据对应、分点作答”答题普适套路的同时,还要注重图表题、措施类、关系类、认识类、原因依据类等题型的一般思路的归纳与梳理。

高中政治哲学具体的答题方法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丶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抓住这几点,高中政治轻松学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课本中的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4.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

篇3

关键词:心理疏导;生活与哲学;社会阅历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其实质在于尊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一味的、高高在上的训诫式的工作方法,通过贴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实际,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心理诉求,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高中思想教育工作中,就是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了解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引导他们摆正认知,实现良好情绪管理和自我调适机制,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充分挖掘生活与哲学教学资源,渗透心理疏导,引导高中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找准群体共性,将心理疏导目标融入教学目标

心理疏导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需要明确目标。教师只有找准学生群体的共性需求,将这种需求融入教学目标,才能让心理疏导真正发挥作用。生活与哲学面对的是高二学生群体。没有高一的新鲜也没有高三的紧迫,他们能够较好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节奏,不会因为成绩引起情绪的剧烈波动。但也正因如此,学校、家长给予的关注也相对较少;加之高二文理科分班,让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容易出现莫名焦虑和孤独感,分班带来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困扰着他们。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视自己,挖掘心理冲突的根源,学会管理情绪,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二、巧设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我心理调适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与挖掘冲突根源,实现情绪宣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授课过程中,这一知识点也最为抽象,难理解。在处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笔者在课堂做了一个互动环节――我和我的对话。用PPT投影“过去的一年,我 ,因为 ;现在,我 ,因为 ”。请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横线上相应地填入表达情感的形容词和原因,并请大家写好后客观真诚地向一位同学(可自选)倾诉。最后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写一封信给进入高三的自己。

很明显,在这里的情感表达是意识的表现,而且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则是客观的物质表现,物质决定了意识。这个互动环节的设计,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挖掘无故低落、烦躁背后的真实因素,正视心理冲突的根源。在与人倾诉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情绪的宣泄,减轻心理压力也能拉近双方关系,加深进一步的了解。最后的课后作业,更是启发了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鼓励进入高三之后的自己,实现自我状态的调整。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与换位思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这一课的处理上,借助社会上热议的青年与老年人让座之争的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后,启发学生:校园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矛盾是哲学矛盾的具体体现,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必然的,在我们体验到矛盾斗争性带来的困扰时,也要提醒自己矛盾具有同一性。何不创造条件,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呢?

很明显,宿舍、班级人际关系冲突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借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解决冲突的时候可以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对立面的观点去看问题,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模式,和谐人际关系。

三、丰富社会阅历,优化语言艺术性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用语言的艺术、语速的节奏、语气的轻重缓急表达不同的情感,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坦诚地剖析自己的内心需求,挖掘冲突根源,实现自我心理调适。所以,教师应当尽量优化语言表达,丰富社会阅历,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调整语言表达,语音、语调和语速。只有建立了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才能真正地敞开心扉开展互动,心理疏导作用才能得以实现。

心理疏导是我国明确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尽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得很多,但是以它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并不算多。心理疏导对于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充分挖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渗透心理疏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

篇4

很多从教者都感叹高中政治课不好教、难度大,学生也感叹高中政治课不好学、不想学。面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教学难、学习难的问题也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将要谈谈政治主题歌曲在课堂中发挥的效果。

纵观当前很多人的做法,几乎都是借助背景音乐辅助课堂教学,起到激发兴趣、美化意境、渲染氛围、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升华课堂、创设情景等等作用,但是这种效果再好,也还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不能把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入到音乐中去,让音乐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笔者的做法是,在教学中把我们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重要的知识点、考点、难点编成歌词,选用适当的歌曲旋律来演唱,如在上“商品”的相关知识时,编成政治主题歌曲《商品属性》,借用《爱的供养》的旋律来演唱: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属性,使用价值是实现价值的前提,价值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交换要实行等价交换;在上“事物发展的原因”时,编成政治主题歌曲《事物发展的原因》,借用《我只在乎你》的旋律演唱:事物发展的原因,相互结合内外因;内部矛盾是内因,外部矛盾是外因,内因是发展源泉,根本原因和根据;外因是必要条件,加速或减缓发展,矛盾是发展动力,对立又统一;内因外因关系辩证统一,同时存在不能缺少其一,但是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我来编辑,演绎哲学原理,欢迎你和我一起唱政治主题曲;同样在上“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时,编成政治主题歌曲《矛盾特殊性之歌》,借用《爱情买卖》的旋律演唱:世上的事物会千差万别,这是因为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和每个侧面,各有特点这就叫做矛盾特殊性,矛盾特殊性表现在共三个方面,不同事物的矛盾有不同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以及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把教学内容编成政治主题歌曲融入课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尔说:“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使学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现在很多学生都有喜欢唱歌、听歌的习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和爱好,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开拓创造性思维,把我们政治课堂上所学的重点知识编成他们熟悉的歌曲,这样一改以往机械记忆,被动记忆,枯燥记忆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他们表现很活跃,往往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编成歌曲,然后我们再借助多媒体展示歌词,并播放相应的伴奏音乐,要么让学生领唱,要么全班同学跟唱、合唱,让学生通过听、唱、看、想,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进而点拨学生兴奋之点,燃起思维火花,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二、增强记忆,服务教学

高中学生都反映政治课没有初中那么好学了,知识容量比较大,一些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难记忆,如果靠单纯的记忆、机械的记忆,记了又容易忘。我们知道,歌曲是加强记忆的一种便捷方式,因为其朗朗上口,又有优美的旋律,歌词比较押韵,所以人们喜欢歌唱,好的歌曲让人们记忆犹新,广为传唱。就是利用歌曲这一特点,我让学生把政治课教学内容编成朗朗上口、学生熟悉的主题歌曲,学生唱得高兴,记忆方便,借用音乐服务教学,达到了更好地教学目的。

三、活跃课堂,体验快乐

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感觉不到快乐,他们形容上课就如坐牢,如坐针毡,很痛苦,很难熬。自从我把政治主题曲融入课堂,学生享受的是自己创作歌曲的快乐,创作中印象比较深刻,记忆比较牢固,如果歌曲唱熟悉了,还可以获取持久的记忆,同时在创作中他们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动手、动脑,还学会了与同学的合作与分享,而且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要比我们老师一味的去逼、去压学生被动的学要好得多,在这样良性互动课堂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篇5

关键词:高二哲学;新课标;激活思维;课堂有效性

《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可见,针对学生思维性的训练,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日常教学开展中的重要内容,结合高二政治哲学中的内容,笔者认为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教材,并且对于学生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

意义。

一、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所谓疑能得益,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善于设疑,引导学生形成分析思维能力,传统的政治课堂之所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陈述知识点和内容,没有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很多时候一堂课下来,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疑问是学习的心脏,更是学习的核心,如果学生一问三不知,或者学习过程中毫无疑问可言,那么很显然学生肯定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

比如,结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这个哲学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到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所以我们在生活、学习中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由此,我联想到学生平日的学习,我提问学生:“某个学生学习非常用功,她用功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别人都在睡觉她还在被窝里看书,看到凌晨,第二天跟别人一样早起,上课也很认真,尽管她这么用功,可是成绩并不理想,因为她总是记不住课堂上的知识点。请问她这么做合理吗?”学生摇摇头,很快联想到我们的学习中,要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学好知识点。结合这样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我引导学生要意识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我们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二、回归生活,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哲学内容过于深刻,无法理解,其实哲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哲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善于思考生活,将哲学的理念运用于生活中,以此活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碰到难度比较大的哲学理念、原理的时候,会先从生活的一些事件出发,在讲解方法论的时候,也会带领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以此来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通过认知哲学原理,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生活。比如,学习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学生就学会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我在进一步的讲解中跟学生提到:“现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过不必自卑,更不要妄自菲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要相信自己的以后,对自己今后充满信心,不过眼下要付诸努力,才能真正产生发展;同样的,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也不必骄傲自满,今天的成绩不代表明天的辉煌,要想继续保持好的成绩,时刻都不能松懈自己。”通过将哲学原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问题驱动,力促学生实践性思维能力

问题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种驱动力的能量是强大的,遗憾的是,很多教师没有体会到这一点,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来自于学生的记忆能力,不可否认,记忆在学习中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思维才是学习的主干,更是决定学生是否学好、学活知识点的核心要素。在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问题情境、问题驱动等模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哲学内容呈现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要带领学生认识世界,那么学生对于哲学知识点的运用则是要完成改造世界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最终为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为社会中参与实践的个体,最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提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的问题时,我就提到了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往往不会写到经济基础的问题,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里面的男女主角也是突破了现实的阻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考虑经济基础,那么是不是说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时候没有联系,是可以相互分离的呢?伴随着我的问题驱动,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结合实践,他们了解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同一的、不可分割的,我国的近代史“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那些灰姑娘的故事里,一般都是嫁给了王子,王子都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如果没有,他们也可以一起创造经济基础。而对于眼下的高中学生来说,我们的经济基础来源于父母,所以要好好学习才能回报

父母。

四、巧妙引导,提升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哲学知识点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疑惑,疑惑的原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点无法全面理解、消化吸收。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善于巧妙引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体现为学生对一些“矛盾”“问题”的看法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解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之所以收效、成效不高,是因为没有让学生辩证掌握,很多教师一味强调了知识点和原理,有的教师仅仅讲述了一个层面、一个方向的知识点,没有让学生掌握整个知识点的维度。笔者认为,知识点真正掌握,是一个立体维度的层面,如果仅仅了解某个面,那么在辩证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很可能出现偏差和错误。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引导,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真正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的引导中,笔者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否值得提倡”,面对这样的一个辩题,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不可提倡,过于愚钝,有的认为可以提倡,因为哲学上说量变会引起质变的。在最后的讨论中,我跟学生讨论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愚公移山的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因为这种行为本身缺乏巧妙的方法。

总之,在教与学双边关系中,教师作为双边关系中的引导者,学生作为双边关系中的主体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通过教师的鼓励、引导、鞭策等方式,提升、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所以教师应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是给学生加大、加重课业负担。以上是笔者关于高中政治教学中思维提升的几点方法和尝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学习方法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教学理念,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精英,注重“优等生”的教育,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理论知识积累,这在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也造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单向发展,很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从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出发,承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分析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活动组织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必须大胆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政治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学是一项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得以巩固。教师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师教学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既有学生理解的差异,也有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造成的差异。《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加深他们的学习感知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的利用教学的知识,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与学习知识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开发探索思维,进一步的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探索性学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那么干瘪苍白,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比如《哲学与生活》教材13页王守仁和弟子的对话,问题是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很少听说“灵明”一词,何从谈起它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再如:《哲学与生活》教材35页问“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对于这种问题我认为假如不看教材现成答案,是讨论不出什么东西的,只有具备相当深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人才有可能做出正确回答。所以我会把每框的探究题进行筛选,把那些真正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探究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他们进行有效的探究。

三、营造丰富的课堂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上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能引发不同观点或引发更深次思考的话题。在开展话题时,常用的方法是讨论、启发、引导。形式可以是同桌、小组讨论,男女生轮流发言等。面对全体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鼓励学的主动发言,努力探究,积极参与。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彻底转变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生硬、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语言,要用彩色的语言、动感的语言融合积极愉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机。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中对于政治课程有不同的学习体验,丰富他们的学习感知,提升教学效率。

四、注重学科的知识整合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问的知识整合,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色,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关注对一个知识点的解析和诠释,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全面拓展个人的各方面学识修养,同时要把学生视为接受完整教育的个体,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经济生活》这一册的时候,关于课本中的“神奇的货币”,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历史知识进行回顾,哪些朝代使用的是什么形式的货币?再联系语文知识中的一些小说场景,场景中的人物是怎么购买东西的?再联系数学知识思考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与社会商品价值总额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这样以来,就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整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立体化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科目知识枯燥无味,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就是在教学中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知道促使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看问题才能更准、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看来,确实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同时也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比如在教学《投资理财的选择》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现在我有10万块钱要进行投资,大家说说我该用来投资哪方面呢?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提升他们对于理财方式的认知,通过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7

中职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职业性人才培养的责任与义务,为了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除了职业技能与专业技术之外,开展政治教学变得愈发重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端正中职生的态度,规范中职生的政治思想,是就业的一笔重要财富。为了提高中职政治教学质量,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此项问题,就中职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分析。

【关键词】

中职政;治激发;兴趣

政治是中职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运用更具趣味性的方式来参与教学,以此来增强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原有的政治教学,长篇大论,采用纯理论灌输的方式,学生背诵或记忆起来难度大,甚至逐渐会产生厌烦感,为改变当前情况,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多媒体、情境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等应用其中。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驱使人开展一系列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先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提高政治教学质量,引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1]。在中职政治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选择更具个性化、创新性的元素融入其中,能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可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政治课堂的过程中吸收更多的知识点,通过耳濡目染即可汲取重要的政治理论,最终会大大提高中职政治教学质量。

二、中职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

1.融入信息化元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中职政治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应将信息化元素融入到中职政治教学之中,以实现政治教学的信息化与创新性,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符合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投其所好,将其融入到政治教学之中,利于营造更为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在政治课堂中,为了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可将小品、电视剧情节或电影片段等播放给学生观看,通过观看短片,学生定会全神贯注,在关注与学习的过程中定会吸收大量的政治观点,相比书本上的政治知识根据说服力。例如,在学习中职政治中《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的相关知识点时,针对“矛盾”、“对立”、“统一”的相关内涵与思想进行分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哲学教学,列举出“猫和老鼠、足球的防守与进攻、成功与失败”等相互对立又统一的观点,并对几种案例通过多媒体来设计,选择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具体的把握与了解诸多的政治观点与哲学思想。通过趣味性的视频播放,学生能进行自我感悟,从中逐渐理清几种概念间的关系与联系。

2.提倡生活化教学,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知识点,为了让学生掌握足够的政治观点,应提倡生活化教学,以更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政治知识点与自身生活的关系与亲密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因此,在中职政治教学中应融入足够的生活元素,提倡生活化教学,将政治观点映射到的生活案例之中,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简单,化理论为简单,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例如,近两年新出现的词汇叫“网络霸凌”,网络在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很多恶意分子利用网络的影响力谣言或诋毁相关的人员,此类现象在名人中较为常见,进而是导致舆论导向发生偏移,是政治素质缺失的重要表现。教师可以以该内容作为课堂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选择一名学生扮演名人的角色,其他的学生扮演媒体、记者的角色,还有幕后的键盘手,以营造一个弥漫着黑色气息的氛围,以此来讽刺现代网络的操盘手,利于规范学生的政治态度与心理健康度,利于学生从中吸收足够的政治观点。

3.创设趣味性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元素,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实现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利于政治观点的有效灌输,提高教学质量乃是势在必行。为此,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实际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将政治观点应用到情境之中,让学生参与到情境演绎之中,在参与中会让学生感同身受,利于政治教学的开展。例如,以“扶不扶”为主题,是近两年的人们话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为参考,设置该小品,让学生自行发挥,让学生深刻体会是否应该“扶”。

三、结束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若想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与道德品质,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诸多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打造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政治教学的开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作者:王乃娟 单位:沈阳市辽中区职业教育中心

篇8

因此,政治教师上课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把繁琐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掌握的脉络体系,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学问,从容应用,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三观”的浸润。

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课堂也要追求简约朴实的艺术境界。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所以,课堂上一定要以最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掌握最宝贵的知识。

以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为例,每一单元可以用如下的“一句话”来概括。

第一单元:文化的内涵和作用,这个作用一方面是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一方面是文化对人的作用。

第二单元:横纵两条线,文化的多样性,需要文化传播,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但是无论是传播还是发展都不是照搬照抄,其实质是文化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因为她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因此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我们的文化生活有喜有忧,因此,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可以用每个单元的关键词串联起来,就更简单一些了。

如《政治生活》可以串联为:国家公民与政府,人大党与民族宗教,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

《生活与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串联为:物质意识和规律,实践认识和真理,联系发展矛盾和创新,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与主体,价值、价值观、判断选择与实现。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勾勒出基本的框架体系,便于及时回顾与复习。

高中政治课中有很多枯燥的理论,如果仔细揣摩研究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可以用很通俗的语言来表述,便于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很多繁杂的体系,总结为一句话、一首小诗,有时尽管语言并不是那么的优美,但是学生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过目不忘,可以极大地减轻背诵的负担,赢得学生的喜爱。

以《经济生活》为例,我把前三个单元的知识概括总结为首尾相连的这样一首小诗:“商品货币为消费,消费不能没生产,生产需要人和厂,厂里分配要公平,公平分配靠财政,财政收入靠税收。”

然后稍作解释,指出“人”是代指劳动者,“厂”代指企业,再分配需国家参与,而资金需财政解决,这样一解释,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而且很难忘记。

在指导学生掌握考试答题技巧时,我曾经根据自己的经验,编写了两首打油小诗,很受学生喜欢。一首是针对选择题的,诗曰:“三分靠技巧,七分靠知识。平时多背书,考试多排除。抓住关键词,排除干扰项。涂卡慢慢来,千万别慌张。”

另一首诗是主观题的答题技巧,诗曰:“原理写在前,材料紧跟后。原理靠背书,材料试卷中。抓住关键词,千万别写偏。”

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处处注意课堂语言的精炼。特别是政治教师,我觉得语言更应该简单、易懂、富有亲和力。

同样,教师的语言总结也要学会有选择性地放弃,自己实在是表述不清楚的,总结不完整的,不必勉强,讲清楚每一句能够讲清楚的话,讲不清楚的宁可不讲,可以适当留白。

篇9

摘要: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思路;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45-02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其目的就是要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最终到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四有”新人的目的。

那么,如何打造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必须实现“五个转变”。

一、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什么,学了有何作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要去某一个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去的时候觉得路好远好远,心里老是在嘀咕怎么还没有到呢?但是当我们回来时我们却觉得其实也不是很远。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回来时我们目标明确了,知道怎么走了,所以就感觉近了。思想政治课长久以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既枯燥乏味,又学而无用。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产生厌倦情绪,学习的效果很差。因此,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目标明确了,学习就变得容易了,兴趣也就来了。

思想政治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通过经济生活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生活,正确地认识与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政治生活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通过文化生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感知世界先进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通过哲学生活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有利于学生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正确应对各种困难,乐观积极地面对未来。譬如:通过对价值规律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贱买贵卖”,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经济生活;通过矛盾分析法的学习,可以教会学生一分为二地去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以及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

针对目前教学的实际,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应该粗略介绍高中思想政治课各个模块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并把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实际作用告诉学生。学生知道了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目标明确了就会对思想政治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明确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当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一个人在学校靠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大部分知识的获得,要在步入社会后,在工作实践中依靠自主学习而获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不管老师多么无私地倾囊相授,如果授的仅仅是“鱼”,而不是“渔”,那么这种教学效率也是低下的。所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授之以渔”道理很简单,老师们也都懂这个道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往往还是遵循着“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老师“满堂灌”,授的还是“鱼”,学生被动学,效率还是极其低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有三:其一,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只看分数。学生看的是分数,家长看的是分数,领导看的是分数,社会看的是分数。老师被各种“学生的考试”、“教师的考评”所困。老师为了学生能考出好分数,为了自己考评能合格,不得已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内容,而不容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容学生创新;其二,老师们对学生的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其三,老师缺少一些淡泊名利的勇气,太在意眼前的评价。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其实“授之以渔”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矛盾,只是需要我们调整一下整体的教学思路:在低年级的时候多花功夫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逐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重点答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管理部门逐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也需要老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心,还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勇气淡泊名利,不要太在意各种眼前的考试考评。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下,高中教师的压力大,高中学生的压力更大。以高三文科为例,很多学生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好,但同时又有这样的困惑:老师讲课我认真听了,布置的作业我也认真做了,要求记的知识点我也记了,可是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还是不好呢?特别是进入了高三,原来有的科目是自己的优势科目,学得比较好的,现在也不行了,后退了,这是为什么呢?而且现在还感觉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很多知识点记了又忘了;很多知识点记了,可是问答题还是做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要解决以上问题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怎样才能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呢?

首先,学校要取消“限时训练”。所谓“限时训练”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作业。在一味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限时训练”被很多学校当成了制胜的法宝。诚然“限时训练”在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限时训练”一般都是挤占的学生的课余时间,这就使得学生完全没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当然也不可能落实自主学习计划。所以“限时训练”是弊大于利,必须取消。

其次,学生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主动地找准自己的问题;二是“对症下药”,制定计划;三是持之以恒。学生要想制定目标、计划,就得认识自己,分析自己,找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学生首先应该了解在所学的各门学科中,哪一门或哪几门是自己的优势,哪一门或哪几门是自己的劣势。对于优势科目要一如既往地学习,继续保持这种优势,而对于劣势科目则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措施去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坚持。不要指望自己复习一两个星期成绩马上就有提高,那是不可能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坚持到最后,才会有收获。

当然,每一门课有每一门课的特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所以,没有一种学习方法是万能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要“主动”。只有“主动”才不会“被动”。

四、转变学校管理模式――“封闭式管理”与开放式教育的矛盾

“封闭式管理”是当前很多学校所推崇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得到推崇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可以让学生在封闭的环境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今社会复杂,封闭式管理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防止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减轻学校的管理压力;封闭式管理还能让学校内部的一些经营形成垄断,让相关部门和人获益。

封闭式管理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当今是“知识爆炸”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开放式的,应该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封闭式管理在学生和世界之间筑起了一堵高墙,让学生与世界隔绝,阻断了从社会获得知识的途径。人应该是社会中的人。学生首先是人。教育首先也是要让学生成人,然后才是成才。封闭式管理培养出来的是一件件标准化的“产品”,而不是社会化的人,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是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封闭式管理模式下,很多学校要求学生趴在桌子上睡午觉,导致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就患上了腰椎颈椎疾病,不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同时,在封闭的环境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久而久之容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

可见封闭式管理是弊大于利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应该尽快改变这样的管理模式。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多渠道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判断、观念,并运用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转变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

一直以来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好的,应试教育就是不好的。这种评价太过简单,太过草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两种教育模式。但二者并非绝对对立的,只是各有侧重。素质教育侧重于教育目标,侧重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侧重于教育评价,侧重于用考试的方式来评价教育效果。素质教育是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教育发展的方向。但应试教育短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考试制度是到目前为止最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手段。只要不取消高考制度,就一定会存在应试教育。

篇10

关键词:幽默教学法;高中政治课堂;独特魅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107-01

一、幽默可以增进师生交流

初次印象很重要,甚至很难再改变。一个人如果给别人留下的初次印象不好,那么这个人几乎不会再在别人心里占据什么重要分量了。反之,如果一个人在别人的心目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那么这个人将有可能获得别人自始至终的认可,即便是中途犯了错误,也更加容易得到别人的宽容与谅解。在师生之间,这样的规律同样适用。实验研究表明,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初次印象来自于他们为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一个幽默风趣的教师会运用其独特的幽默感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这样的幽默可以是机智诙谐的自我介绍,也可以是笑声不断的课堂教学。幽默感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许多教师的幽默感来源于他们的自我修养,在此之前,他们正不断努力着使自己成为一个足够乐观、足够能正确影响别人的人。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繁重,不仅学生倍感压力,老师也会偶尔吃不消。因此,我这个打不倒的“小强”老师就时不时地帮他们代课。有时我也会遇到比较难搞的班级,或许正是因为我的乐观积极,我经常主动融入学生中间,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性格,不时地爆出一两个笑话,既活跃了气氛,也消除了彼此的隔阂。后来,几乎每一个我代过课的班级学生都和我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哥们儿”关系。

二、化突发状况于无形幽默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一个庄严的地方,也是一个容易出现突发状况的地方。突发状况发生时,教师们该如何控制局面,不影响教学进度呢?有些老师往往自乱阵脚,但若运用幽默教学法,这些问题就都成了“小意思”。比如,我在讲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时说到“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喊“憋不住了”,便快速奔向厕所。大家的目光顿时齐刷刷地盯着这个同学看,课堂中断。我缓缓走下讲台,义正词严地说:“这位同学通过刚才的一系列举动向我们宣示了他解决尿急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看来他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今天的内容!”此时,全体同学笑声一片,刚才的尴尬也随之化解。在教育犯错的学生时,教师往往一脸严肃、言辞激烈,这样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如果运用幽默教育法,收到的却又是另一种效果。课堂之上,教师更不能激烈地批评某个学生而不顾他们的自尊心。此时,教师如果用几句简单幽默的话指出学生的错误,不仅能使紧张的课堂气氛瞬间缓和,还给了学生一个“台阶”,使他们愿意面对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利用幽默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幽默教学法旨在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在舒适的环境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具备幽默感的教师往往比较受欢迎,他们机智诙谐的教学风格常常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久而久之,这类教师身上因为幽默感而表现出来的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背诵是文科学习中避免不了的关卡,高中政治尤其如此。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学生还要保持充足的精力去跨越这道关卡,其中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在背诵过程中难免会犯困、打瞌睡,此时,老师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一顿批,势必会显得不太善解人意而引来学生的不满。聪明的老师往往以幽默的方式来化解这种尴尬,既保全了学生的面子,也起到了委婉批评的作用,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自然心悦诚服。高考的压力使得高中政治学科的考试颇受同学们的重视。高中政治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几大模块,内容繁多,理论庞杂。学生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背诵方法势必会倍感吃力。此时,具备幽默感的老师可帮了学生的大忙了,他们往往会为学生设计出各种令人捧腹又易于记忆的背诵方法来。学生运用这些记忆方法背诵知识点时也不会觉得吃力了,而且背着背着还会控制不住笑出声来。以这样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学生即使面对再多的难题也不会恐惧和抵制了。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确实,幽默有助于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级,因而幽默也能激励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幽默还是我们进行自我放松、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面对生活压力日重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缺失了幽默的能力,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教师要承担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成为名符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与学生成为一体,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从而帮助他们真正地成长、进步。中外教育的调查显示,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能使教学产生快乐情趣的方法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数幽默。

总之,在教学中,幽默教学法旨在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在舒适的环境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具备幽默感的教师往往比较受欢迎,他们机智诙谐的教学风格常常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久而久之,这类教师身上因为幽默感而表现出来的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仇雪峰.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

[2]游庆红.新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

[3]王丙刚.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