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篇1

当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快,而农产品市场供应全面丰富与农民不增收或增收少的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农民工成为城市打工族,使农村产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分配直接的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更重要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也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农副产品的深加工跟不上、农产品流通不畅快,制约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上大多还停留在卖原材料阶段,精加工产品不多。而且,由于经费较少的,进行农业生产的科技人员也就相对减少,致使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难,整体发展难。传统农业的生产特征有以下特点:规模较小、科技含量少、效率较低、商品率低。它的基本特征是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

现代农业投入资本高,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有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的农业形态,如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耕作技术等方面都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手段。农村进入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市场调节的作用大了,农民自也大了,客观形势要求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生产。农民所用的生产原料上涨,在生产成本上也有也所上升,导致粮食及经济作物、工副业和其他产业等的比价差距也不断拉大。农民从市多搞工副业和其他产业,这很自然,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跟不上,经济收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要想加速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中,这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搞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基础。因此,农业基础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认真做好规划工作。农业基础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这个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着眼产业布局,着眼经济发展。即接轨县域经济、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培育本地的特色、发展农村第三产业进入推动农村市场。以此为目标,提供就业岗位为农民服务,这样劳动会就不会出现流失,同时还增加了农民非农收入。规划要全方位考虑,在规划农民的住房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敬老院、学校、乡村医院及各项文体设施等,使农民逐步达到城市生活质量水平。

要想保证农业基础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证,就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特色,弘扬个性。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指导下,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特别要注意地区水系、水源和水面的保护。注意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尊重民风习俗。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农民对村庄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在积极引导农民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情况下,尊重地方风俗及生活习惯,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篇2

1.1环境日益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环境是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目前,我国依旧是农业大国,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断改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环境,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成长的沃土,是目前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

1.2方式变得多元化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是影响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单一、传统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与乡镇农业有关的行业也越来越多,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变得多元化,增加了乡镇农业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是目前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改革的重要方面[1]。

1.3结构越来越合理

乡镇农业经济结构是乡镇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乡镇农业经济改革的深入,其经济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合理,各项经济增长点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2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劣势

2.1农民主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尤其在教育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其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在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也易出现农民对政策不理解、不支持,采取恶意手段阻碍推行地方政策等情况。目前,农民主体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民主体的推动力不强,某些地区因为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使乡镇农业经济呈现零发展态势或逆发展态势,这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2.2乡镇农业基础建设不足

农业基础建设不足一直是制约乡镇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虽然在乡镇农业基础建设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与外国农业发展相比,在技术、人员素质、机械设备上都仍有很大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种植技术落后导致种植率低、人员素质较低导致农业管理水平不高、机械设备落后导致生产率低。此外,由于乡镇规划建设进度较慢,使得乱占耕地、违章建设等情况频频发生,一部分的土地资源在无形中被浪费,严重拉低了地区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

2.3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管理制度对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变得合理且有序。如今,由于中国各乡镇发展状况不一、农业基础不同,所以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仍面临着不少困难,既要考虑到平衡地区经济,又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分配和管理[2]。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也一定会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进一步完善。

3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

3.1以人为本,提升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提升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作为优化乡镇经济发展的第一策略。首先,要加大宣传,有关部门负责人要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农村开展各项宣传活动,让老百姓明白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对他们的好处。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知识教育,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接触各类教育知识,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最后,乡镇农业引入新科技、新设备时,要派专人深入农村进行指导。

3.2加强乡镇农业基础建设

首先,国家要加大乡镇农业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基础建设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其次,相关部门应落实好相关的农业基础建设工作,杜绝形式主义和。再次,积极招商引资,广泛调动社会各类资源,共同推动农业基础建设。最后,要在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采纳合理的建议,做到全民参与。

3.3完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不断完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管理制度,发挥管理制度的指导和监管作用,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优化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时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确保管理制度的顺利落实,真正做到为党和政府分忧、为百姓谋福利。

3.4加快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只有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多元化,才能产生多股推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农业经济发展才能更具有活力和创新力。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经济发展方式层出不穷,有些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完全适应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如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管理,加快乡镇的企业机构调整等方式。

4结语

目前我国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具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这取决于国家政府和各乡镇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策略,同时还需要各地方农民的通力配合。

作者:张颖 单位: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公路交通运输是连接各个城市的中介,也是各个城市的发展的基础,其具有灵活、便捷和通达性好的特点,是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有赖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的通达性展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给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就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提出在新时期如何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改进,促进其持续发展。

一、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同地区的交通运输情况不同,但是其共同作用便是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公路运输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纵观全国各地的发展,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多数是一些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而对于一些沿海地带或者国家的中心城市来讲,其公路四通八达,为当地带来众多的效益。国家对任何一个地方的开发,都要先保证其交通便利,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公路运输作为各种运输方法中的一种,是最为普遍,而又常用的一种交通方法,具有灵活、便利等特点。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公路运输网得到了完善,其地位越来越重要,是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2、公路运输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很多城乡、偏远地区,“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随处可见,这是发达国家和我国国内各个发达城市的历史所验证的。公路交通运输是否便利、完善直接影响着本地区与外交流的程度,影响着本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很多时候,公路的建设只是为了目的地的资源开发,但是我们却发现公路的建设带动着各个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公路运输的超前建设,将会加强沿线地区对外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一个封闭的地区,就算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没有便利的交通,依然继续落后,即落后的公路建设,将会严重的阻碍本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一个地区的公路运输状况良好,就会吸引跟多的外来投资者,从而带动本地区周边地区的发展,加强各个地区的之间的联系,促进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

3、公路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基础作用的公共交通基础建设,也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公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其宗旨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以促进建立一个和谐的公路交通体系。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公路运输作为各个地区发展的基础,必然要进行一些改革,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一是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必然要求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而公路运输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部分,必然存在着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是公路运输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公路运输市场是进行道路运输商品交换的场所及交换双方经济关系的总和。只有建立健全的运输市场机制,才能够促进市场中的经营机制的转换。

三是现代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必须要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几点改革措施

1、加强和改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良好的管理体制是保证公路运输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的保证,当前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变化对以往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当尽快的制定综合性运输政策与体制,以保证公路运输业地协调发展,推进公路和地区经济的双重发展。

2、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实行全面预算。要实现公路运输成本的管理,就必须做好工程的全面预算,将施工成本降至最低,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持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是发达国家在多年的经济管理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其作为一个预算体系,是综合考虑了各个责任单位的责任、利益和职能,通过监督、激励和分配等手段,解决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工程的预算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水平。因此,做好公路运输成本的管理,就是要充分的做好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比选择较好的材料供应商,制定好项目的成本计划,为工程的顺利完成奠定全面基础。

篇4

1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1基础设施薄弱

落后的农业基础设备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很多设备已经老化不能运行,再加上单一的生产模式,给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生产设施上的投入并不算少,甚至是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却仍受到阻碍,解决不了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1.2技术水平低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国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就现在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来看,现阶段的农业科学技术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水平的推广不受重视、科技培训网偏瘫、新的科技成果到不了农民的手中、知识老旧等等都是农业科学技术落后的表现。

1.3农民素质相对较低

农民是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农民大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知识能力有限,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自身的知识能力有限,而且还不愿接受新的科技知识,他们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素质无疑成为科学技术推广发展的阻碍。

1.4现行土地制度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自1978年推行以来,逐渐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主角。,调动了农民们的积极性,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土地分散在农民手中,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就无法满足,农产品的结构面临相对单一的局面,同时也使得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难以流转,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2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些建议

2.1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过分分散,政府应该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财务支出的主要项目。除了改善农业生产发展的条件,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外,政府还应该优化调整财务支出的结构,使得财务支出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用。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科学技术的开发、使用和推广等方面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起一个支持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的支持体系。

2.2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

将科学技术放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首要地位,提高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平。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经济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大财政在科学技术推广这一方面的支出,同时要将研究的重点转向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在开展科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深入田间了解具体的农产品品种以及它的生长条件。实现新的科学研究以后,应该让科研人员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帮助农民了解新的科研成果,并在联系和交流中实现科学技术在农业经济中的推广。其次,要重视科研体制的改革,转变传统的以简单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模式,将深加工产品作为农产品加工的重点,将科研的重点转向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科学发展。最后,农技所的科研投入也应该有所加大,培养一些技术水平过硬的科研人员,深入到田地中去指导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2.3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我国发展农业经济需要积极的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把自然环境与农业经济有效结合的措施,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科学转型的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因此发展农业经济,就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农业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来抓,要坚持集约开发,资源保护,污染防治以及循环利用的原则,同时需要投入减量以及生产清洁并举,加快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大力的推动农村清洁工程的示范建设工作,进而推进农村环境的治理,最终改善农村人的居住环境。探讨生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体系的建设与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机制体系等问题,需要不断的开展与实现循环农业经济模式的交流与创新。

2.4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推广的一个很大的阻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对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该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农民展开科学技术的培训,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种方式的农民技能培训系统。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加大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和新技能推广,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力度。

2.5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土地的资源利用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具有重大影响,土地使用权的利用对于升值土地资源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加大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土地的流转可以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保持原有的的基础上实行土地的出租、转让和转包,实现土地的流转、优化配置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法律政策,让土地的流转有律可循,规范土地流转的程序和手续,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从整体格局来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依旧受到农业基础设施、科学技术水平、农民的素质以及现有土地制度的限制,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余丽萍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三溪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姜岩.中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之研究[J].大众文艺,2011(13).

[2]郝鹏飞,刘冬蕾.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建议[J].经济导刊,2011(07).

篇5

【关键词】要素投入;林业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一、前言

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致力于大力发展经济,建造经济友好型社会。林业经济作为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国家也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其增长。多种要素的投入,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的重要性。

二、现阶段林业经济发展的情况

森林存在于世界上的各个地方,位于陆地上的各个地带,构成各个森林植物群落,为生态圈的一部分,有着绿色宝库的美誉,起着水文湍流和空气循环的重要作用。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我国近年来日益重视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林业经济,大力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森林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人们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开始疯狂砍伐树木,破坏森林,这种情况严重的阻挠了林业经济发展。各个国家目前都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为顺应局势,我国也应该加入其中。

三、各个要素在林业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

1、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投资,对于各个行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资金投入,就无法建设和采购相关设备,相关行业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投资是林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2、人力资源

林业经济增长离不开劳动力。而林区人才不足,是林业经济增长受阻的一个主要因素。造成林区劳动力不足有两个因素,其一,林区占地面积与管理人员数比例失调;其二,林区绝大多数位于偏远的地方,有许多的不方便导致人才不愿意在林区工作。

3、土地资源

要想要林业经济发展更加深入,更加长足,就应该扩增林地资源,通过改造林地,退耕还林来扩大林地面积使林业经济发展更加深入。土地资源也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4、国家扶持

国家的扶持对林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只要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就会非常迅猛的加速发展。要增加林业经济的发展力量,国家就要多多培养林业人才,并且在林业发展的各个方面给予扶持,加大对林业的扶持力度。

四、根据现状促进林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1、加大投资力度

投资在促进林业发展方面是最基本的要素,只有投入大量资本才能实现林业经济的增长。为获得足够的资本发展林业,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国家对林业发展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方面,建立林业建设贷款绿色通道,可是林业经济发展快速的获得基础资金支持;第三方面,拓宽融资渠道,这样能保证资金通畅,避免林业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

2、积极采取措施吸引人才

林业经济发展又一重要因素是劳动力,优秀人才来林区工作对林业经济发展有很多好处,包括为林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想吸引有志青年来到林区工作,要提供优厚的薪酬,完善的后勤保障,给予更多的福利。当今社会工作竞争大,压力大,而且人才选择工作的眼光也高,只有建立一个良好人才机制,林业经济的发展才会更加迅速和完善。

3、将林业经济和科技发展有机结合

将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例如通过电脑监控森林面积,利用直升机防疫森林病虫害。将科技融入到林业经济发展中会有很多益处,第一,这样会大大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效率;第二,减少了林业资源的浪费;第三,是整个行业的未来趋势,时代的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才能立足于未来经济发展大潮。

4、对森林旅游业进行大力发展

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大势所趋,新兴力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景;是低耗能绿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如果森林旅游业长足发展,既能带动其他服务业发展,促进当地人员就业又能转变高耗能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

五、为发展森林旅游业应采取的措施

1、林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建设

对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是发展森林旅游业的首要前提。我国森林大多位于偏远地区,所以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所以要通过一些方法增加资金投入。这些方法有当地政府出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交通,水电,通讯畅通提供便利的基础生活;解放思想,拓宽投资渠道,灵活招商引资,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并且尽力吸引外资。

2、对林区开发制度的建立及健全

发展森林旅游业要有度,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基础。所以在资源开发中要注重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证这几点,第一点,划出旅游区和非开放区,并且对不开放的林区进行保护并排人员看护避免发生意外;第二点,加强旅游人员对林区的保护意识,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避免污染环境;第三点,限制人流,保护生态环境。

3、实现林区产业化发展

发展森林旅游业时,要做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建造有特色的林区景点吸引游客前来游玩,促进林区经济发展。采取林区产业化发展,才能使林区旅游业更长久更加繁荣。

六、结束语

由上可知,要想让林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必须要考虑资金,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国家扶持这几个方面,并从这几个要素下手,促进林业发展。并且积极打造环境友好型林业经济形态,将林区发展成为人才济济,资金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国家大力支持的经济产业。

参考文献

[1]王云兰.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整合模式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年8期

[2]苏岩;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研究[D];林业经济;2012年6期;

[3]吴洁;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投融资及重点工程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年10期

篇6

关键词:体育经济;基本条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032-02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1.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相比于人对衣食住行的刚性需求,体育经济的发展则是在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后的必然结果。在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体育消费需求必然会让步于必要的物质消费,而经济基础的改善必然会带动公众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体育经济就应运而生,成为人们娱乐、休闲、健身的绝佳选择。在我国社会生产力突飞猛进、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的新时代,体育消费已经成为公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力发展体育经济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公众文化生活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

2.是民众消费观念转型的直观显现。民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一直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作为一项生活非必需品,以体育商品、体育设施、体育服务等项目经营为核心的体育经济随着民众消费观念的转型而不断爆发出全新的消费需求点。从借助生活用品、基础设施进行的个体体育锻炼到自发组织的集体性体育活动,再到不断趋于多元化、专业性的现代化体育产业,公众对体育的需求已经由最初的强身健体逐步发展至休闲娱乐、减压派遣,用于体育项目的产品和设施逐步实现了产业化、专业化生产与经营,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出民众消费观念的转型与升级。

3.是推行全民健身战略的内在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战略背景下,推行全面健身战略,提高国民素质是改善民众生活状态、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体育经济,为公众提供多样化的体育产业服务,广泛宣传大众体育的重要价值是推行全面健身战略实施的内在动力。体育经济的发展在顺应民众体育消费需求升级的同时,也对引导民众正确认识体育锻炼必要性、创造新的体育消费点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体育经济俨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能够满足各级消费民众的需求,从大众级别的游泳、登山、羽毛球运动到消费层次较高的高尔夫运动、赛车运动、射击运动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原则空间,这对加快全面健身步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1.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状况。体育经济发展可满足专业体育竞技需求,体育项目科研创新需求以及大众强身健体需求,@些多样化的体育运动与科研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体育活动拓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一定的场所和运动器械,这也是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具有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使得大众化的体育运动得以广泛普及。国家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并不受到市场经济的调节,而是具有显著的行政调控特点。在我国体育经济的逐渐兴起与发展当中,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与优化,特别是近年来在全民建设口号的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加快了农村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激发农村地区体育经济增长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2.体育商业化运作的外部拉力。随着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及体育消费的大众化发展趋势,以经济利润为目的的体育商品生产逐渐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运作。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商业化运作瞄准公众对体育消费的现实需求,在消费模式的不断升级与转型中为公众提供了更为优质化的体育服务。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经济格局已经成型,体育商业化运作更具市场导向性。以社会盈利性投资为主的体育商业化运作与以国家公益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互补的姿态全面拉动了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体育商业化运作在提供优质服务和商品的同时也加快了社会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资源的运转与转化,这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体育经济与国际接轨具有积极作用。

3.大众体育消费的内在需求。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体育经济发展势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大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则成为左右市场需求的根本性因素。一方面,大众体育消费观念转型主要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在温饱问题和基本物质消费得以满足后,根据经济水平不同可呈现出差异化的大众体育消费层次,因此大众对体育消费的支付能力才是影响市场需求的根本因素。另一方面,大众的文化程度、健身意识也是影响市场需求的关键。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派遣压力的项目,能否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并使其愿为体育运动支付是至为重要的。因此,国家对体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普及教育也成为影响大众消费观念的重要原因。

4.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体育需求虽然一直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对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项目通常只发生于人们的空暇时间。因此,社会生活方式的类型、大众在工作之余用以体育运动的时间长短成为影响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社会生产不断趋于自动化、信息化、机械化的现代社会形势下,大量的人力资本得以节省,在人们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时间空闲出来,这为体育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纯以劳动力创造社会财富的时代已然过去,当下人们正在不断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提供时间保障。在此背景下,体育经济的发展必将迈入全盛时期。

三、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加强体育扶持政策引导。尽管体育经济以市场调节为核心,但国家对体育产业的宏观政策引导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体育消费需求迅猛发展的市场形势下,我国现有的体育产业政策并不能完全适应体育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因此加强政府体育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建立完善的体育财政支持政策。将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从相对单一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展到体育项目科研、体育商业运作当中,为体育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其次,建立政府调控的体育项目均衡发展政策。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体育经济发展难免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均、体育消费供需失衡等方面的问题。国家要对体育产业相对薄弱的项目和地域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撑和政策支持,特别要刺激农村体育经济的崛起与发展。

2.推动体育产业化运作与经营。体育产业化就是要从对计划经济过度依赖的发展格局中转变过来,重新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体育经济发展模式。体育经济的产业化运作与经营首先要培育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种类齐全的体育市场体系。从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体育经济已经覆盖体育娱乐、体育经济、体育旅游、体育表演、体育商品产销等多个市场领域。体育市场的完善与丰富,一方面要借助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健全各类市场体系,形成规范的市场运行秩序和市场监管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动各体育市场类型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产业互动中创造新的体育市场,引导新的体育消费需求。

3.刺激体育市场多元消费需求。体育运动发展的最初起源在于强身健体、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而随着人们对娱乐休闲、旅游放松等精神生活追求层次的提高,除了以强健体魄为主要功能的体育项目,S多以观赏娱乐为主的竞技类、表演类体育项目也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体育投资、体育商品产销、体育彩票等多样化市场类型相继涌现出来。做好体育产业布局,均衡调节体育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要将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大体育投资创造新的市场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体育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交叉融合。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体育市场基础上不断寻求项目融合与产业联动,刺激新的消费需求。

4.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在全民健身口号的推动下,我国相继建设健全了各级体育基础设施,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这部分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其结果必然是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对此,一方面要重视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共事业服务部门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和人员,负责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保养与升级,从而满足社会民众的体育需求,这对节省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经费具有显著效果。另一方面则要调整当前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的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模式,可以实行以政府为监管以社会为主导的多面管理模式,在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后引入社会资金力量用于设施的维护与升级。在保障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积极性。

四、结语

体育经济既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民众消费需求转型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下带动经济转型、刺激体育市场消费的重要推手。体育经济发展是国家政策、资金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自我调节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发挥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价值,就要结合好政府、市场两方面,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要着手引导消费升级。

参考文献:

[1] 明君.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18).

[2] 马晓云.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对策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5,(10).

[3] 赵向威.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4).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经济发展

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国内外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对比来看,城市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目前以及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复苏与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处理好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科学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解领悟城市经济发展之内涵

所谓“城市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经济运动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规则性,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整个演化过程的体现。”城市经济发展是我国全民经济发展的子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地区发展现状各不相同,直接导致了不同的城市经济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发展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其在发展过程之中呈现出个体差异性与共性的统一。笔者认为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两者之间关系紧密。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才决定了城市规划的地方特征,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空间战略上的必要手段。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则应对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深入研究。查阅相关材料,笔者发现虽然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常用名词,经常出现于学术探讨与新闻探讨之中,但是,却很难找到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标准内涵界定。但是,对相关文献整体发展总结与归纳后,我们可知,城市经济发展实际是整个社会政策调整与经济、政治结构调整的综合产物。

二、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的持续、健康、稳定的运行。从城市规划层面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城市规划为手段,促成城市资本竞争优势的产生。从城市经济整体发展来看,资本直接决定了城市经济长足发展程度。资本对于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持久性影响。从长期的实践经验来看,城市规划对资本获取而言,无疑是一种较好手段。城市经济增长最直接体现即是经济增长率持续不间断提升。其中,资本起着弥足珍贵的作用。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之中,经济增长与资本总量两者之间关系极为紧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经济的快速提升也与资本总量的多寡有着直接关系。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需要高效的资本投入。城市规划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等基本途径,直接为城市资本的竞争优势提升了重要条件保证。城市规划所涉及到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某程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最终产品的提供以及其他外界资本吸引程度。长期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好的城市规划可以直接促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优化。城市基础设计科学化的设置可以对城市之中企业以及周边地区企业发展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在企业发展策划之中往往对地区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的要求,企业决策者往往更倾向于将企业发展定位于良好基础设施的城市或地区。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经济发展资本吸引还有赖于外资的介入。

其次,拓展城市规划视野,注重改革创新。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城市规划工作不仅仅要注重对传统城市规划工作过程之中优势总结与继承,对传统城市规划工作过程之中的弊病也要积极反思,积极拓展现代城市规划视野,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注重改革创新。众所周知,调整经济结构主要内容之一即是实现城乡经济信息的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城市发展逐渐呈现扩张趋势,这直接导致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呈现现代特征。城镇化发展要求我国城市规划工作拓展视野,能够将城市规划之中调控机制、引导机制逐渐由城市扩展到城市外部地域范围。以全局化思维进行现代城市规划工作,注重改革创新。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城乡和谐发展体系的构建。同时,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大量中小城市在现代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受益。小城镇发展呈现繁荣局面。这使得我国城乡经济发展逐渐呈现一体化趋势。同时,需要注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可以实现市场资源更为高效配置。

第三,注重现代高科技产业开发区规划与建设。通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可以发现,生产力的快速提升与科学技术进步两者之间密切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城市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随着技术进步而变化的趋势明显加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地方城市经济发展也直接与科学技术产品的生产与应用直接相关。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应当能够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注重将科学技术、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进行必要规划。例如,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之中,不乏引入新兴产业进入城市而使城市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例子。城市规划应当以城市经济发展导向为基础,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应当注重对城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必要研究。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之中,要能够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以本地特色引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兴产业为规划工作重点,通过不断的加强对地方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更好的促成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有庆.城市化与空间的生产——列斐伏尔哲学思想“空间转向”探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1(05)

篇8

关键词:公路交通;经济;优势;发展目标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中,公路交通是最普遍,应用最广泛的交通方式,因其具有快捷、便利、灵活的特点,成为现代交通的最主要的方式。公路交通可以实现“门对门”的运输,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强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建设,以满足现代经济循环增长的需要。

一、公路交通的优势体现

公路交通的优势,包括它的潜在优势,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它在国防、开发边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公路属于公共、半公共产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公路使用者获取的经济利益,是优良资产,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经济有重要影响, 是社会长远发展的物质基础,甚至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没有这种物质基础就会增加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国际经济发展表明,经济、便捷、快速的公路交通和尽可能完备和应用基础设施,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决定了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目标

公路交通的规划首先从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在服务功能上的要求角度出发,进行综合研究构成区域公路交通体系的各种公路交通方式所形成的整体功能,对公路交通整体发展和结构调整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决策,使区域的公路交通系统在功能上和能力上得到有效的协调,使公路交通建设控制性与合理性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整体规模。

1、促进地区比较优势的发挥

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的首要选择,而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则是比较优势的发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生产要素空间配置的角度来说,为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带来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而获得利益,各个地区应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形成比较优势以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合理转变。要带动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公路交通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带动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公路交通为平台,以提高区域发展的竞争能力,在更为广阔的市场里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体系,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2、加强区域间的协作

区域间的协作能够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有助于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畅通。地区间的协作应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畅通的生产要素流动渠道实现共同发展。公路交通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到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建设区域经济圈, 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带动经济落后地区,资源优势地区带动资源匾乏地区,相互促进和推动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互补,提高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和效率,以逐渐缩短区域经济发展的距离。

3、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把促进国家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全体人民生活福利的提高、缩短地区发展差距和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从而为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能源和工业产品的自由流通做出积极贡献。公路交通应对这一战略要有支撑保障和服务的功能。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保持区域间协调、公平发展,保持区域经济和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实行掠夺性的开发,不破坏生态环境。首先公路交通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在规划交通线路、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时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重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所以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类社会长远发展来换取眼前的短暂发展。

三、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公用基础产业具有投入大,回收期长,受益广泛等特点,属于公共品、半公共品,对经济有较强拉动作用,其发展关系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同时,基础设施具有资产的特性。公路交通是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公路运输和其他运输方式一样,是属于基础产业和生产力范畴的物质生产部门。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公路建设投资相对较少、建设周期相对较短的特点,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物质交流等大量客货运输任务、甚至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等建设工程,也往往需要先修通公路而后才能开工建设。至于在国防、军事方面,汽车运输具有机动灵活、迅速方便,公路交通更是国防现代化和部队机械化、快速化的重要条件。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越来越明显,人们已经清楚的看到它在国防、开发边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公益性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设施,能为使用者获取的经济利益,即创造的社会效益。同时公路属于公共、半公共产品,是社会长远发展的基础,对未来经济有重要影响,是优良资产。国际经济发展表明,决定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尽可能完备和应用基础设施。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拥有这种物质基础就会减少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经济、便捷、快速的公路交通,已经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

2、公路交通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按照经济活动分类可以公路交通行业划分为公路建设和客货运输。公路建设属于建筑业,提供的是有形的产品,客货运输属于运输业,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从国民经济行业看,二者在提供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的同时,本身也都创造了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生产净税额等组成的增加值,对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做出了贡献。

3、公路交通行业创造就业机会

公路交通行业的建筑和运输活动,因消费增加而扩大生产的经济活动、中间投入的产品的生产活动等,都必须有人力的参与。因此,在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的工程中大量就业机会被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从而使公路交通行业成为接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部门。

4、公路交通对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

交通运输为经济活动提供空间联系的环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之中,它是经济空间形态形成和演变的主要条件之一。自然意义上交通所需时间和费用,会因为交通距离的改善而缩短和减少。从经济内涵上衡量距离的尺度不能只用表面上的长度单位去衡量距离,而是是时间和费用。人类从事交通运输、克服空间距离阻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演变,它是一项无时不在、无地不在的任务,而表现出不同的运送手段和对象、空间范围和运输的规模及强度。全面认识交通运输在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能说明经济地理系统空间结构关系改善的条件,从对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从时间、空间和结构几个角度更好地解释。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依赖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对其他产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事业的不断推进,运管部门和运输企业仍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只有建立了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连新泽,姚智礼.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35)

[2]陈荔,马荣国,张著.基于SWOT的区域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篇9

关键词:公路运输;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措施

公路运输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对于公路运输来说,如何正确的处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公路运输不仅适应当地的发展情况,而且推动当地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路运输是各区域之间沟通的桥梁,公路运输最为最常用的运输方式,为各区域人们的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区域共同进步和发展。首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公路基础设施有非常大的关系。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公路运输和经济发展的效率及总量。公路基础设施越完善,运输量越大,相应的经济发展速度也越快。反之,经由当地的车辆越少,经济发展也会相应变缓慢。其次,公路运输的效率高、运输成本低,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可以节省运输费用。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再次,交通运输是各区域沟通的桥梁,公路运输拉近了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公路运输在加快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最后,公路运输还可以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由于公路运输灵活性强、运输频繁,中间不需要倒运,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这一途径,优化服务,调整产业结构。如果对公路运输管理不当则会影响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公路设施的建立要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如果本区域地处交通要塞,但是基础设施不到位,很难承载过多的运输量,造成交通瘫痪,阻碍本区域经济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公路设施闲置的现象。其次公路运输量过大会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果本区域经济发展非常快,公路运输的总量将不断的飙升,就会出现公路运输系统瘫痪的局面,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在发展公路运输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发展其他运输方式,最后,公路运输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将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进度。公路运输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缺少了物流运输的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就会受限,经济发展速度自然缓慢。

二、目前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

(一)公路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也在随时变化,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因此,交通运输网络也应该不断的更新变化。但是在我国,目前仍有很多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比较落后,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经济日益增长的要求,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城市快速交通公路严重不足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步,对公路运输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交通虽然给大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以让人们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但同时也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为了保证蔬菜、水果的新鲜,就需要每天进行蔬菜、水果的运输,但在快速运输时,势必会造成一定的运输压力,堵车等现象时有发生。当然这也存在道路不够宽、道路年久失修、甚至道路坍塌等问题,影响交通运输。

三、加强公路运输,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公路运输不仅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我们日常的生活也息息相关。但是公路运输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下面主要针对当前公路运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相应的措施,改善公路运输的缺陷,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合理规划公路运输网络布局

从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区域的公路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当地区域公路运输的要求,进而阻碍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这些区域的交通网络运输布局不合理,多数路段缺少公路的基础设施,公路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是能够承载大量运输量的公路数量非常少,远远达不到目前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不仅不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还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公路运输的针对性,必须对公路运输网路进行合理布局。

(二)提高公路运输现代信息的能力

除了公路运输网络布局不合理之外,现代信息能力的缺失也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公路运输也越来越现代化。现代信息化更快捷、准确,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运输的针对性,加快运输效率。通过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所以说,对公路运输实行现代信息管理,可以快速提高公路运输效率。但是对于当前的公路运输来说,很多地区公路运输设施落后,缺乏现代信息化的能力。只有提高公路运输现代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快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开放公路交通资金投资市场

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设施投入的资金量更多,并且回报的周期也很长。对于公路运输来说,要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除了政府部门出资建设以外,还可以拓宽渠道,通过吸引民间资本进行投资。如此一来,既避免了国有资本的流失,还引发市场决定了公路运输的发展方向。在公路运输的投资市场更为广阔的同时,使公路运输更贴近市场,更有利于公路运输的发展。

四、结束语

公路运输灵活性强、覆盖范围广、运输效率高,对于推动区经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但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互的,公路运输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公路运输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郭耀光.浅谈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下旬),2013,(6):35-36

[2]宋琪.论区域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的重要作用[J].中国市场,2015,(45):23-24

篇10

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从现实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渐提升农民的收入,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效果。文章主要是从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入手,针对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

新形势;发展;农业经济;方法;途径

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发展手段和措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能够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处在新形势的社会背景下,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具有较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集中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量是衡量农业经济发展效果的重要指标。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农业生产的规模还都较小,并且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还都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农业生产实践设施通常还处在较为落后的水平之中,很难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并且很多农业基础设施不能够正常投入到日常生产应用中,很多都出现了年久失修的问题。

(二)农业生产方式还较为落后

农业生产方式,是影响到农业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在大多数的农村区域,农业经济生产方式还较为落后,主要是体现在:第一,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措施水平不高,很难有效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工作,机械化大生产还没有广泛普及到农村的各个地方。在当前的很多农村地区之中,大多还是依靠劳动力开展农业生产工作,不仅效率低下,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第二,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链条。农业的生产无法和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等多方面进行有效联结,市场竞争力较低。

(三)农业资源的分布态势不够良好

农业资源的分布不够良好,是制约农业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平原山地的分布本就是不均匀的,与此同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致。农业经济长久秉持“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农业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同时这种情况的出现,还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

(四)农业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还不够高

针对于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需要有充分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作为保障,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经济虽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中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资金、技术投入力度的不够大,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增强农业发展基础

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是制约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因而需要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增强农业发展的整体基础。首先,需要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当地基础设施的配备工作,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项机器和设备,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定期的维修和养护工作;其次,需要积极推进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这主要是针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规模采用相应措施。积极倡导当地企业投入到农业经济建设工作之中,促进企业和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再者,政府可以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引导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到合作之中,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效益,促进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

(二)积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转变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经济朝着集约型的方向发展。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需要从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出发,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减少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失误问题的出现,减少资金和资源浪费,保证和提升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效果。在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农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竞争力,需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农业经济的多方面发展效果,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其能朝着多种经济增长方向发展;第二,需要积极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取得良好的统一,从而促进农业经济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第三,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功能,促进其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取得良好的成果,形成更加健康、优质、具有竞争力的新农业经济。

(三)积极有效地改善农业资源的紧张态势

农业资源发展的进展态势,是影响到农业经济良好增长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发展策略,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资源的可持续应用,作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针对农业资源的紧张态势进行有效改善。首先,需要充分应用现有的各项农业资源,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效果;其次,需要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性的划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促进农业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充分的应用;最后,还需要将农业资源进行调配发展,使其朝着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缓解当前农业资源紧缺的社会现实。

(四)加强农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和技术和投入力度

针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为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首先需要完善农业经济发展体制,有效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各项惠农和利农政策有效实施;其次,还需要积极开发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给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再者,积极开展多方筹资工作,促进农业生产过程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这些资金主要是用于培养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最后,针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各项资金和技术投入工作,需要采用相应的监督工作,保证其能够落到实处,发挥积极作用。

三、结语

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还较为落后、农业资源的分布态势不够良好以及农业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还不够高。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应对。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增强农业发展基础,积极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有效的改善农业资源的紧张态势,加强农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和技术和投入力度,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促进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刘鹏 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

[1]王俊凤,邹绅,刘松洁.完善黑龙江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要素投入机制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08).

[2]王文刚,吕晓军.传统文化视域下农业经济发展途径探析———对绥化市异地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26).

[3]杨桦,汪迪.务实创新强基础锐意进取求突破———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大力提升信息科技工作整体水平[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4(02).

[4]刘道兴,牛苏林,李怀玉,等.2015年河南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本刊评论员.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系列谈(四)为农民增收注入新动力———论全面提升农业经营效益水平[J].农村工作通讯,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