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21 17:3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措施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基础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而小学语文教学一向提倡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操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下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做出如下探究。

一、良好的前期准备――备课

备课不仅仅是将上课内容撰写出来,不仅仅是写教案,备课应该是全面的,教案仅仅是表面上的教学备课准备,而应该包括教师为备案所做的前期准备,包括查阅的资料以及自身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单方面地进行教案准备,往往是有的教师因为不想花费过多的时间,应付学校的检查而进行的敷衍的备课准备。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尤其是朗读准备,教师在备课室应当注重朗读的准备,力求在课堂上能富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良好的朗读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文章环境中,而且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良好的课堂进行时――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合作学习的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往往是极为热闹的,但是却没有良好的成效,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而,教师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应当注意如下几点:

1.问题务必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当注意所提的问题是否具有讨论的价值,是否能达到良好的进行小组讨论的效果。

2.问题提出的时间是否恰当。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当注重提问的时机,当谈论到学生都感兴趣的时候提问,在同学对问题最有争议时提问是最好的时机,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时应当注重备课以及小组讨论的组织,这两种是相对较为基础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上[J].课程・教材・教法,2012(03).

[2]莫雷.“德性内生”是德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李季教授《德性内生:论儿童品德的自我建构》点评[J].中小学德育,2012(01).

篇2

(一)教学观念落后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对教学观念的创新,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不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落后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采用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以讲解课文为例,分为学习生字、解释词义、段落划分、总结主题思想等几个环节,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单方面地讲解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使学生沦为了教学过程中的看客和听客,从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影响学习效果。

(三)师生间缺乏交流与沟通

在新时代,教师工作不再只有简单的课堂教学,还有准备新课、批改作业等,此外还要完成学校安排的其他日常工作。繁重的工作使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致使教师不能全面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使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方案,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体制改革,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备。但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对教育的投资力度还远远不够,不能按照要求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致使一些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配套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落后,使学生没有机会认识新鲜事物。

(五)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有些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由于教学观念落后,他们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新知识,也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等,导致他们的教学水平日益下降,加上在实际教学中对重难点内容理解得不深、把握得不准,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在不断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展的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逐渐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教学大纲,需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加入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同时加大信息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针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灌输式讲解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因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树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积极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关爱和关注。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观点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充满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优化措施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找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确立好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改革方向,是小学语文得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有效途径。

一、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分析

1.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把握不清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队伍中,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到位,这些导致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无法让学生完全理解,语文教学重难点不明确或者重难点混淆等情况发生,阻碍了小学生语文知识结构的正确建立。

2.小学语文课堂形式单一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语文课本进行讲述,这也一度让语文成为最枯燥的一门课,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并不活跃。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生成长的环境与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小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学习方式其实也越来越多,单一的课堂形式中文化知识展示的方式较为单调,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面对新媒体、高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单一的课堂形式显得有些落后,教学效果也往往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保障,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于高效课堂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眼界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

3.小学生课业压力较大

现代小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课业压力较大,个头不大的小学生,书包却十分沉重,课本、试卷、习题册、练习本、辅导书等学习资料一样不少,作业除了课文背诵、诗词朗读等之外,也不乏段落、汉字等方面的机械抄写内容,学习占用了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然而学习的效果却未必能与学习的时间成正比,爱玩的天性和活跃的思维在这一阶段极易受到打压,导致现代小学生背负的课业压力增大。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乐趣,机械的知识填充使得小学语文的学习事倍功半,这对于处于学习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正确思维方式的建立。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措施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了解学生心理,采取鼓励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信息更新频率越发快速的当今时代,教师也应及时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更新,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及时适应新技术、新设备辅助教学,探讨多维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形式,培养孩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

2.丰富课堂形式,拓展多维课堂

单一课堂形式的局限性使得现代化的教学需要拓展课堂形式,在科技较为发达的现代社会,多媒体逐渐得到推广并普及,如投影仪、家用电脑、学习机等多种多样的仪器设备,多媒体设备对语文知识的展示角度更为全面,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能够更为轻松、形象地表达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的重难点,以更符合儿童心理的方式传授知识,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教学中也省去了板书、备课的烦琐步骤,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家用电脑等辅助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对电脑等设备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感知语文,拉近课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文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其爱思考的学习习惯等。拓展丰富多彩的多维课堂,对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3.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构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面临较大的课业压力将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如身体发育方面的驼背、近视的低龄化趋势等,素质品质方面的学习热情减退、情绪焦躁等。这些负面情绪在教学中应当避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是小学语文的一大教学重点。优化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构,改变以往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探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家-校合作、小组竞争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拓展教学内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着重教学。开发小学生的记忆力以及思维想象能力,较之于传统的机械重复学习方式来说更为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快乐与学习并行,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建立完善的语文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代代的学生成长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各行各业都不断改革以求发展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也应跟上时代的脚步。针对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确定教学重难点及攻克方法,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课堂内外衔接和年级间知识结构的衔接工作,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4

摘要:随着国家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同样,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探究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新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提出新的教学措施和建议,希望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措施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但不能一味的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要求,还应该遵循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注重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取长补短,既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改变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能力和注意力较差,所以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教师应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填鸭式教学[1]。例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有趣的话语,不要一味的讲解课文的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应该从课文的内容中引申出来一些让学生可以联系到自己的知识,从而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为了教师和家长,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教师也要根据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进行重难点的区分,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时间久了,学生会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2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是学生在文字、语言和沟通等方面的重要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简单的说,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通过学习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的内容,还要结合实际的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根据学生的喜好,让他们自觉的去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哪怕是漫画,让他们从阅读中寻找快乐,教师应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联系实际,并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累积。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应该联系实际的生活,让学生对语文有一个新的认识,从语文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凸显学生的学习优势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较差,不可能会在一整天的学习中都保持着饱满的精神,所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他们的学习方式合理的安排整节课的内容和时间。根据有关实验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时间会逐渐增长,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再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结构的时候考虑学生什么时间接受知识最好,把握知识之间的过渡,把重点的知识放在学生积极性较高的时间段内进行讲解,让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优势,有效的利用他们的优势进行教学,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要求,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教师占据主导的地位,但教师不要一味的讲解,让学生觉得整个课堂特别的枯燥、乏味,教师应该运用巧妙的语言或是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可以轻松快乐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听讲,造成他们听觉性疲劳[2]。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补充课本中没有显示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切身的感受和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应该把握整节课的时间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和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逐渐的提升。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和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的好坏不仅仅影响的是一门学科,也会对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曜文.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4,(14):170.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令农村小学教育获得了显著的发展,通过逐渐改变教学理念,不断探寻新教改及新策略。新教改对教学和学习给予了新的标准,需要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为核心,大多数教师均融会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可是在此过程里,我们应当通过理性的观点,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激情。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本身的问题。因为被诸多因素所影响,令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综合素养方面较低,如此则影响到教师团队的总体素养。有些老师仅仅是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因此并未受到过严格的专业教育。以知识层面而言,因为被本身因素所影响,吸收先进知识较慢,且无法紧随时代脚步,从而不能达到令教材改革的目的,也无法令时展。即便已经对教育给予了创新和改革,可是T多老师并不能真正掌控教学改革大纲对小学语文的标准,从而无法把新课改带入教学当中。

(二)教学理念落后。新课改虽然已经执行了十多年,可是在教学理念方面依旧未获得改变,被传统思想以及应试教育所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理念方面依旧较为传统,教学方式未真正改变。在新课改的执行下,小学语文教材也在持续转变及更新,可是因为农村老师无法得到应有的培训,令其无法真正了解新课改的内涵,无法从整体上意识到新课改的精神领域。老师的教学理念及知识无法及时更新,依旧将课本以及辅导教学工具当作主要方面,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十分乏味,令教学目的较难完成新课改的要求。

(三)教学设施较差。因为农村经济环境较差,特别在近些年,农村小学在生源方面愈发捉襟见肘,村集体不想将资金过多投入到小学当中,并且,政府也降低了对农村小学的投入,所以相较于城市,农村教学设备与资源过于落后及陈旧,并且欠缺教学用具与设施。虽然近些年国家已经逐步提升了对农村教育方面的注重,可是农村小学的师资团队依旧较弱。并且,农村学校在老师配备方面通常不够完善,不仅教师数量欠缺,被农村环境所影响,有的老师无法长期呆在农村,有机会则会随时调走,而新老师又无法及时填补,所以会令老师数量不足。其次,一些学科教师不足,有些教师学习的专业与教授的课程不同。以上状况在农村学校极为普遍,时常更换老师会让学生在学习系统性以及连贯性方面备受影响,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完善师资力量则会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1]。

二、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农村小学语文师资团队的职业素养。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对于展现老师教书育人的美德尤为有利,能够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需持续提升自身专业修养。因为被地理位置与交通环境所影响,农村教师较少能够参加各类教学研究,并且由于欠缺资金的支持,会影响到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解决困难,通过当前资源,在工作外通过网络及继续教育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持续提升自身的知识修养。

(二)加强语文课堂中的人文品质培养。对于小学语文学习而言,需创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语文学习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修养,把文化学习以及语文知识学习相融合,透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水准。老师在教学中,需挑选优秀的课文当作课外学习材料,有效展现出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将其逐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让学生真正了解文章的精髓。

(三)创新教学理念,给予教学创新。有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时常会埋怨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积极性,视线范围不宽,知识面较窄。虽然这些均为现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师应当创新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兴趣。农村小学语文应当认真分析新课改的具体标准,了解教学内容,把新课改精神及所需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所以,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应改变教学理念,由生活为出发点创新教学。并且需改革教学方式,打造自由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自由想象提供空间与时间,学生的语文素养则能够获得显著的发展,提升教学成效[2]。

(四)加大农村教学的投放力度。如果想要具备良好的基础教育,各级政府则需提高在农村小学中的投放力度,不但要完善办学条件及师资力量,还需在学校中投入良好的设备及资源,组建教师进行培训,以便有利于教师执行新课改的标准,提升农村小学在语文教学方面的质量及效果。并且,老师还需持续提高本身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多媒体,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总结,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具有诸多问题,只有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 能力 措施

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正不断发现并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学习探索精神,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逐渐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强化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 营造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受个人经验及学习能力影响,一些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语文学习习惯与阅读技巧。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帮助他们养成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自觉主动地进行文章阅读分析。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空间,这种空间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内涵,能帮助学生静下心来,让他们在知识的熏陶中逐渐领悟阅读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逐渐转化为习惯,从而营造出更适合自己的阅读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阅读环境的选择与搭建需要语文教师的引导及帮助。在阅读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与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或影像资料,帮助他们从多角度对文字内容进行理解,让他们带着想象和思考进行阅读。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阅读前就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阅读,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题思维来细化他们的阅读活动,让阅读的质量更高。需要注意的是,阅读之前的提问必须是具有一定逻辑和引导性的,通过逐渐加深问题难度,细化问题答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步阅读之后解决一些相对复杂的语文题目,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举例来说,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小马面对的场景以及小马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分析小马在过河的时候究竟想了什么,随后再深入研究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内涵给予学生的启示。

二、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教学方式上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分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打好学生的字词基础,让他们在死记硬背之后逐步理解课本内容中蕴含的思想。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应试成绩,但无法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也不能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带着兴趣与思考进行阅读,不仅能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也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实现个人知识文化底蕴的加深。在字词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语句的含义,让他们理解动词连用、名词重叠等用法的特殊用途,并对重点字词进行替换比较,加深他们对词语所蕴含情感的理解。在古诗文阅读环节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词语的古今异义,让他们在分析古诗的同时能够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进而从文化角度去分析诗人的思想心态,准确把握文章内涵。

在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多媒体及情景教学引入课堂,逐步转变传统阅读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单调的现状,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够调动自身的视听感受,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多媒体教学能借助互联网获取更多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资源,帮助教师获取阅读题材,实现课本内容以外的阅读拓展,而多媒体平台上所展示的一些图片、声音及影像资料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让他们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解,加深阅读体验。

从文章思想上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相关知识,并在反复阅读及复习环节中逐渐理解文章思想内涵,站在作者角度思考能让文章脉络更清晰,也能让学生更快找出阅读重点。以《飞夺泸定桥》一文为例,学生可以围绕“飞”字进行思考,了解事情经过,并将这一动作细化为不同阶段,通过独立自主思考来推动阅读并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作用。

三、 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帮助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能让他们在读书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理解分析能力的整体提升。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鼓励他们静下心来阅读,将出声阅读与无声阅读结合起来,在反复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及班级互动的方式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课内阅读同时,教师还应鼓励那些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探索语文课本后提及的名家篇目,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阅读量与知识储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掘自身兴趣爱好,实现逻辑分析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同步提升。另外,学生还可以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动笔记录一些好词好句,或将自身的阅读感悟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将阅读与写作放在一起,实现这两种语文能力的同步提升。

篇7

一、设问式教学,开启思维的钥匙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反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面明镜。经过多次的提问,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思维走向。在提问时教师应注意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备点明知识重点的特征。比如,在讲《失物招领》一课时,我先请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①“失物”是什么?②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这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③看到塑料袋里的东西,有几位同学为什么脸红了?④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主动改正错误的学生的行为的等,让学生在阶段性的问题中逐步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和深层次含义,这样学生思维的走向就会跟随教师的引导逐渐走向高层次和高难度,思维水平也会因此而得到提升。另外,提问环节必须是一个双向沟通过程,在“传递”与“反馈”之间搭建桥梁,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看他们是否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进度。

二、合作性教学,思维火花的碰撞

合作学习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充当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设置讨论时间和讨论内容,完成讨论后由小组代表阐述小组综合意见,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做出评价和补充。比如,在讲《要下雨了》这节课时,我先在黑板上写出了本课生字:兔、高、往、直、翅、膀等,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查字典,查出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接着请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多媒体展示问题:通过课文的阅读,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板书:低飞、游到水面、搬家),让小组展开讨论,通过课文查找或者生活积累总结出问题的答案,由我做最后的点评。这个过程其实是全班思维互动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还吸收了自己思考不全面的内容,实现了思维上的碰撞,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

三、多媒体教学,立体知识的体验

篇8

【关键词】课堂效率;兴趣;教学方式

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基本课程结构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据着强有力的主导地位。对于简单的课堂实践教学,教师一定要着重关注学习乐趣培养的方面,这样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语文这一传统基本学科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就要注意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教学前的预备工作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方面,同时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否顺利,所以老师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与老师上课前准备工作的完备缜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仔细研究教学基本的要点和学生的课本内容,明确教学的最终目标与各个段落的不同知识点,详细剖析课本的基本段落组成、文章中的每一个易难点,把握课本中的构成方式,在脑中形成一个完整顺畅的教学过程,考虑如何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牢、学得快、学得高兴,还要注重对知识点的创新与延伸。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每位教师认真仔细的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在40分钟的课堂上,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所以,教师应特别把握好这20分钟的宝贵时间,使其有效利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长时间的讲解,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岂不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吗?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预案,真正地把握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段,把重点环节安排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小学生长时间地学习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对此,教师还应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或动手操作的环节,以缓解学生的厌烦情绪,同时也能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目的。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采用低沉、悲哀的语气向学生讲解,并配上哀乐。学生伴随着我的讲解渐入情入境,课堂气氛显得庄严、肃穆。我又采用悲哀、缓慢的语气描绘当时的情景,再加上对一系列问题的讲解,有很多学生黯然泪下。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人们对亲人的爱戴、崇敬和留恋之情。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放开手脚让他们大胆地去探究、去合作、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成功之处要给予肯定,并及时表扬。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方式多样化“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如: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的时候,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方法:为什么说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中心,购物的好去处?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从文章中勾画出相关的内容,再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然后启发并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剩下的几个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一节课,当学生学累了或神游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练习,使开小差的学生收一收神,同时也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例如:在教学《北京》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些描写景物的填空,让学生自己填写。多读,多写,让全班动起来,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游戏”是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的。因此,用游戏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在一次教学“读读背背”的过程中,由于本课时的内容比较少,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词语接龙的游戏。同学们一听有游戏玩,全班安安静静。但是我明确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能在20分钟内把“读读背背”默写下来。由于之前没有搞过这样的游戏,同学们可兴奋了。每一个同学都乖乖地背诵,默写,半节课就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搞了词语接龙,同学们那么地高兴。最后发现,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还是比较牢固的。

篇9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拔高要求,教学繁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教材处理要简约而不简单。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其次,教师如果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教学繁杂”的问题。

2.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

有些教师认为,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因此,从字词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题让学生回答,把学生当作规范答题的机器,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权威”,而是搭建一个创造性劳动的“平台”。新课程倡导开发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做教材的主人,成为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3.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

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如重音、停顿、节奏等,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如“读得美一些”、 “读出作者……的感情”等。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从重点的词句入手,从学生的情感体验着眼,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启发,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学生的读才有根。在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做法。

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创作的相关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借助媒体手段和教师语言等创设情境甚至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让学生换位体验。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总之,只有用心灵引导心灵诵读心灵,才能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4.教师教学过分依赖教材和备课资料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材,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材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方法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没有消化,还是人家的,肯定不会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5.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

仔细分析一些课例,许多课的问题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有文意把握不准、教材理解有误、切入点找的不好,缺乏整体把握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6.追求形式,浮华空泛

阅读教学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教师神采飞扬、学生积极踊跃、教学进程顺利,课后反馈却很不理想。为什么?环节设计似乎没什么疏漏,学生的发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手段本身无错,关键在于教师运用是否妥当。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形式,使语文课堂呈现浮躁之气,其间欠缺了思考――冷静的、有深度的思考。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充足“读”(尤其是默读)的时间,发言顺应老师思路,而非自我生成。更直白些讲,过分形式化的课堂,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受到冲击,容易产生思维疲惫。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根据老师的暗示,猜测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不是考虑自己收获了什么。没有思考, 何来感悟?浮华之下,自然只剩了空泛。

二、改进措施

(1)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

(2)巧设问题,启发讨论。如《六个小矮人》一文,这六个小矮人以什么来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思考,大胆展开想象,作出判断,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得到启发:懂得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的道理。

(3)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播放音乐、扮演角色、语言描绘等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4)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篇10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当前,教育部门十分重视小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小学课堂的教学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收效却甚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缺失,抑制了教学功能的实现,影响了语文教学和祖国未来人才的质量,所以关注小学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1.教师对新课标把握不透彻

面对新课标的改革,部分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不能有效结合语文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全面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忽视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在需要师生互动的课堂环节上,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问几个简单的问题,没有真正将问题融入课堂,学生无话可谈,使得合作学习中的互动环节流于形式;还有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用机械取代手工,忽视了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2.教师对语文文本解读有偏差

语文课实际上是教师文学修养的展现,同时是师生对文本共同的理解和感悟,这需要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剖析。但一些教师自身对文本理解产生了偏差,缺乏对文本内容与形式的关照,没有深度发掘作者的价值意图取向,没有属于自身的心理阅读体验,这就会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能更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内涵。

3.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与问题。部分教师往往忽视这一点,对学生各个学段的特点了解得并不十分清楚,认为小学语文只要注重基础学习就可以了,不必浪费精力去阅读与分析文本,这将会造成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偏差。此外,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少数教师没有关注全体学生,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极少部分学生或自己身上,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发展教育。

4.教师的课堂评价不到位

大多数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单调缺乏变化,仅仅用“好的”“不错”“这不对”等语句来评价学生,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的教师评语一味迎合学生,不符实际,言过其实;还有的教师的评语没有相应的依据,没有发挥指导作用,这就使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学习热情不足。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提升措施

1.重建新型师生关系

要提升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成为课堂这个大舞台的主演,而教师则退居幕后进行引导,形成学生自我组织和学习的能力,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例如,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教师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分别代入苗苗与季羡林的角色,将文本转化成现实的采访对话,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形成自我组织和学习的能力。

2.教师应带动学生积极参与

只有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尽量从学生的思维的宽度、长度、速度、广度和效率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对学生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授《新型玻璃》一文时,可以摒弃传统说明文的教学方式,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同学们,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一个小偷潜入了博物馆,就在他准备划破玻璃偷字画的时候,就响起了警报声,警察立刻赶到将他捉住,是谁报的警?为什么这种玻璃会响呢?”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就能将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有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3.教师要创造有效的课堂情境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是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感悟,因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一方面,将问题与情境结合起来,调动学生联系生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积极探讨解决办法;另一方面,要将语文的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枯燥的文本知识变得趣味化,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中“跳鱼儿”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在生活中看到“鱼”跳跃时的姿势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主探讨,既可以展示学生的知识积累,增强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还能加强学生对语文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4.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

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对疑点、难点提出质疑。在语文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插嘴”现象,这往往是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表现,在课堂上,学生只有认真听讲了才会有疑问,才会提出疑问,这时候教师要视具体情况处理,不能一味批评或制止,而应对学生的提问和质疑给以肯定和鼓励,并作出回应。例如,在教师讲授《画风》一课时,有一个学生故意问“教师,风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怎么能画出来呢?课文不会是错的吧?”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对这位同学给以鼓励,并引导其他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看见风?那你们怎么判断有风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既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又能打开学生思考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5.教师应增强课堂评价的艺术性

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句自以为无意的评价,可能会左右学生的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特别是对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意识的小学生。针对这一点,教师要提高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为主,巧妙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时,大多数教师往往以“错了”“不对,下一位同学来回答”等话语来否定学生,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而不是一味否定。如有一教师让学生用“姆”字组词时,一同学说:“养母”,学生哗然,这时,教师示意其他学生安静下来,对该同学进行引导,最后学生真正领悟此“姆”非“母”,造出了正确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