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7-20 16:3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63
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教学重视。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主要由政治教师根据课本教材的编写进行课时安排。学生们对政治内容的学习主要是依靠政治教师的课堂讲解和相关的课后练习。而综合高中生的政治学习表现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碎和混乱的,他们对政治知识的运用也主要是集中在部分常见的政治原理中,而缺乏对整个政治理论的系统分析和运用。
因此,为了扩展高中生的政治学习视野,提升他们对政治和社会事件的分析评论的水平,建立他们对整个政治学系统的理性认识,对高中生开展系统性的课堂教学是极为必要的。笔者根据课堂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储备,认为对高中生进行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一、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
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学生政治学习的整体观念以及之后政治思维的建立。因此,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编排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教学内容,建立每个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关系,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系统性。
针对高中政治内容的特点和性质的不同,政治教师可以采取系统分类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政治课堂的教学。根据新课标人教版的教材编排,主要分为必修和选修的课程。一般情况下,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主要是从必修教材内容中得来。而必修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针对每个阶段的教材内容合理进行政治内容系统性的分配和整理,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前面主要提到政治教师需要根据每个教材的内容不同进行具体的系统性教学安排。所以,接下来主要就是讨论教师如何进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分配和整理。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授《经济生活》的内容时,一方面要根据课本教材的章节分配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要注意每个经济理论之间运用的衔接,保证经济理论教学的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经济理论与日常生活的链接,帮助学生在学习经济政治的过程中树立全面系统的经济观念,提高对经济生活的正确辨析和评价。
诸如《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课本教学,主要也是依据《经济生活》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安排。而对《生活与哲学》政治内容的课堂教学,政治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集中为学生们提供系统连接的哲学体系知识,以便学生在学习哲学原理时,能够灵活运用,并能够在全面系统掌握哲学原理之后,进行深入分析前面所学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生活中的案例,从而建立完整系统的政治学观念。
二、教师指导课堂互动的系统性
高中政治教师在合理安排系统的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学生课堂互动的系统指导,尽量利用先进多样的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高中生的政治活动的能力。
首先,高中生在经过教师对政治理论的深刻剖析之后,往往会对对系统的政治原理有个基本的认知,并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逐步掌握系统全面的政治学原理。因此,为了巩固他们对这些相关政治原理的理解和认识,政治教师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样的课堂互动。继而鼓励学生全体投入到相关的政治话题的讨论和辨析,最后根据大家的多种讨论结果,集中做出适当的评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学的思维进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提高他们的政治思考能力。
其次,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系统互动的教学安排和指导时,往往需要注意几个方面。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调动政治课堂的氛围,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课堂参与的自觉性。
一般情况下,政治教师对课堂互动系统性的把握主要是通过互动话题的宏观指导、课堂互动氛围的及时调节以及学生互动参与全体的积极鼓励、课堂互动结果的客观评价的方式来实现。高中生在经过一定程度的课堂互动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政治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也能够在活动中了解自己的知识盲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对他人的学习和借鉴,提高对系统政治理论的掌握能力。
三、教师教学考查的系统性
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和完成相关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政治考查。在教学考查的过程中督促高中生对政治原理的认知,进而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在考查中不断提高对系统政治原理的把握和政治原理应用能力的提高锻炼。
首先,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学考查,一方面表现为前文提到的课堂互动,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所学的政治原理知识进行随堂提问,从而督促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放弃对固有知识的温故。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查,可以督促学生将所学的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及时的串接编排,从而进一步丰富对系统政治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政治学习的效率。
篇2
【关键词】互动教学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72-01
一、当前高中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
1.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师生互动的开展
著名的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两个因素,它所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也强调师生之间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教与学的最优结合,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1]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政治课的“填鸭式教学”依然存在,最主要体现就是教师在“唱独角戏”,针对某些知识点,教师只是一概的划重点,解释概念,要求学生做笔记,记住“考试点”忽略了对学生思维乃至于价值观导向的培养。许多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中政治课老师垄断化的教学非常明显。不少教师认为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会考、高考,只要能讲清楚教材内容就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在课堂中就习惯了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教师没有提问,学生也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教与学的活动是单一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教师上课很累,同时学生的个性也被压抑。很显然这样的做法也不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的开展。
2.师生互动不平等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个性鲜明、独一无二的个体,新课改强调师生之间要有互动,这些互动包括交流、对话以及合作。但是在调查后却发现实际的课堂实践中却往往很难做到。首先是班级的规模很大,师生的互动无法面对全体学生;其次,教师往往会比较倾向于与接受能力强或者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互动,这就导致了在互动对象上的差异化。很多教师为了确保课堂互动顺利进行,往往喜欢选择活跃、表达能力好的学生作为互动对象,这些学生得到的问答机会较多,他们就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反之,得到互动机会较少的学生则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对政治课堂的学习兴趣也就慢慢的淡化。除此之外,教室之中学生的座位分布也导致了师生互动的不平等,往往坐在角落里的学生得到的互动机会就很少。
3.课堂师生互动过于形式主义化
课堂上任何的师生互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如果师生互动的目标不明确,那么课堂互动就会陷入流于形式的局面。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中就存在着教师为了互动而互动的现象。比如笔者在一节公开课中就发现这样的问题。该老师在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课时反复提问“是不是啊”、“对不对啊”学生答“是”!“对”,教师还表扬学生“回答得好”!整节课看似热热闹闹,学生也很积极,但是,很显然这样的反复互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不仅是浪费时间,也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反倒是另外一个老师在上到这节课时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该老师在课堂中播放了《甄传》和《大长今》的几分钟片段,让学生交流讨论找出剧中中韩文化的不同,包括服装、饮食、医疗等等,并且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这样的交流活动中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肯定。这样的互动效果就好得多。
二、提高政治课堂师生互动效果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师生互动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多的是创造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有效的互动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互动教学
高中政治新课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就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该理论认为教师只对学生建构有帮助以及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教学《美好生活的向导》一课时,笔者就一改过去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始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互动教学,采用案例引导及小组合作探究的互动学习方式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是展示了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案例,然后让学生分析案例之中蕴含的哲学道理:质与量的统一,自然界不仅有量变还有质变,化学元素也会转化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并及时总结学生问答的结果;在案例分析之后,让学生分小组举例出一个蕴含有哲学原理,哲学服务生活的例子。然后让大家一起讨论,小组出示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要求,都含有哪些哲学知识点?这样的互动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知识的兴趣。
2.平等对待学生,推进师生互动的良好发展
过去的师生关系一直处于不平等状态,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利用政治成绩的好坏来评定学生,选定互动的对象,造成师生互动的不平等。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也包括师生之间平等对待,相互尊重和理解。美国的教育家罗伯特・潘塔在对于关于师生有效互动的综合概括中提出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括师生互动的双向性,教育性。而实现这些的基础就是尊重和平等。例如在讲《影响价格的因素》时,笔者首先提问“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于是笔者让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XX回答,他根据课文的内容很快就做出了回答,笔者也及时给予了肯定。笔者又提问“短期内菠菜的价格突然比平时上升了2倍,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决定的?”由于有一定难度,笔者就让学习较好的学生XX进行了回答,也给予及时的肯定。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笔者并没有依据学生成绩的好坏选择互动的对象,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提问,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信心,使师生关系更融合,实现了师生互动的双向性,教育性。也进一步推进师生互动的良好发展。
3.强化教师的职业技能,提高互动效果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技能两方面,高中政治课堂的互动效果与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具有较高职业技能的教师,在教学中才会有高效的师生互动的效果。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强化自己的职业能力善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是提高课堂互动效果的关键。例如在教学《我们的中华文化》这一课时,笔者根据高中生好奇心、探究心强的特点,在上课时播放了介绍中华文化的相关课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笔者提问学生“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纷纷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整节课的互动气氛很好。由此说明,强化政治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欣.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启示[J].课程教学.2012年第9期
[2]宋青青.开展师生互动教学,优化高中政治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3年02期
[3]胡容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师生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4月
篇3
【关键词】案例 生活与哲学 课堂教学 作用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5-02
《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课程的一个重要模块,在历年高考中都占25%左右的比重。但由于《生活与哲学》本身概念多、原理较难懂,再加上学生社会阅历有限,所以很多学生“谈哲色变”,更谈不上乐学哲学、学好哲学。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巧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这一“他山石”,来妙攻课堂教学这一“心中玉”。通过典型案例将深奥难懂的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实践相结合,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深奥的哲学理论,使哲学理论的学习从抽象向具体、形象、生动转变,促使学生形成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一、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1.时效性原则
高中政治紧贴时事政治,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生活与哲学》这一模块也不例外。因此,运用的案例不应该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紧跟热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新鲜感,而且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开阔学生视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点时,笔者根据2013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房地产调控政策。选择“调控房价保民生”的案例,国家先后出台了“五项措施”、“国八条”、“国十条”、“限购令”、“国五条”等措施,运用多种手段调控房价。设问:国家为什么在不同阶段,出台不同的政策来调控房价?学生很容易得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启示。
2.真实性原则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本课程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具体的,而不是随意杜撰的。案例选择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一方面,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且能够运用于实践,从而产生对哲学探究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如在讲“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时,笔者选择真实的《吸毛器的发明》案例。主要讲日本一位家庭妇女,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发明了连科技人员大感棘手的难题――吸毛器,并获得专利和高达1.5亿日元专利费。真实的案例不仅能让学生明白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哲学原理,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趣味性原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使用案例应当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如笔者在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时,涉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名词,学生容易困惑。笔者选择《三个和尚挑水新解》的案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三个和尚中谁代表制度创新?谁代表科技创新?他们哪个更重要?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明白,如果没有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就不能开花结果,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就没有动力,因此,制度创新是根本。通过导入这种案例,高深的道理就变得浅显了。再如“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而存在”这一知识点很抽象、很难理解,笔者上这一知识点时,突然提问:“老师长的高吗?”学生面面相觑,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笔者接着说:“跟姚明比是矮,跟潘长江比还算高吧!”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没有高作为参照物就没有所谓的矮,高与矮互为存在的前提。这样通过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案例,使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4.启发性原则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却想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种思想符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在案例的选择上也要遵循启发性的原则。如在讲“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引用了犹太人的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即:豆子卖不出,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以后就可以买豆芽;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成豆苗卖豆苗;豆苗卖不动,可以移入盆中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可以移入土壤中,几个月后就可以结出许多新豆子了。这句名言对你们有何启示呢?同学们通过讨论后,不约而同的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无须长篇大论,水到渠成。
二、正确处理案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典型的案例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难懂的哲学原理服务的,也是为更好地实现预设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只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而滥用案例,认为案例多多益善。这样,往往一堂课下来,学生只记住了一些有趣的故事,而不知道课上所讲的哲学原理。案例宜精不宜多,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目的地、合理地、科学地使用案例。因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设置案例是关键。
1.巧用案例,导入新课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通过巧用案例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来,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为课堂教学赢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如:讲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一框时,笔者选择“古希腊欧布利德的借钱却赖帐狡辩”的案例。学生笑过后,引导学生思考:欧布利德所犯的是什么错误?在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学,教学效果很明显。
2.巧选案例,突出重点
教学重点的突出,对于有效处理教学中的矛盾,促使学生扎实把握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能预防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状况发生。如:讲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这一重点时,笔者选择《赌饼破家》的案例。学生在笑声理解了什么是主要矛盾(盗贼进宅),什么是次要矛盾(夫妻赌饼);以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轻而易举地掌握重点知识。
3.巧析案例,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的突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如:讲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这一难点时,笔者选择分析“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案例。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掌握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第二步:空间实验阶段,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建成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进而设问:中国航天工程三步走,这三步是什么关系?学生脱口而出:第一步和第二步是量的积累,第三步是质的飞跃。教师总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实现了难点的突破。
4.巧设案例,巩固知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设置值得回味思考的案例来巩固知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如:在总结“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时,笔者设问:王安石把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改成“一鸟不鸣山更幽”,是点石成金还是点金成铁呢?为什么?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运用所学的原理来分析,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陈文东,许琼华.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师教育中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3]孙洪波,薛凡.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1年第8期
[4]李学敏.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N].考试周刊,2009年第13期
篇4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高中政治 ;教学气氛
一、教师要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
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上的知识(概念、观点和原理)往往来说比较抽象、深奥;课本中列举的材料也容易陈旧、过时,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误区。而实际上作为政治课来讲,教学信息量是比较大,时政性也是很强的,很多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是很密切的,而且现在的高考题也是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千变万化,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教学观念来传授抽象的理论知识,以“不变”来揣测“万变”的高考,那么不但会与时代脱节,也将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误导作用。特别是在网络信息资源大爆发的今天,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下,一不留神就会被层出不穷的知识海洋所淹没。为此,老师们一定要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认识到当前信息资源的纷繁复杂与更替速度,从政治教材出发,结合课堂实际,围绕相关知识点来不断融入新的知识,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时,在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甄别和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知行合一。
二、营造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政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多媒体操作能力
广大教师要立足于现代教育,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主动地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软环境,将政治专业知识融入到信息整合的课堂结构中去。为此要求教师学习好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知识,逐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水平、软件的应用水平、课件的制作水平等多媒体教学所必须的各项技能。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及时通过课堂反思或学生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避免因夸大学生“兴趣”而导致与政治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
三、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积极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放开”并不等于“放纵”,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体现在对课堂精心设计和构思上,对多媒体教学的课堂组织上,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对本次课堂所需要展开的论述材料进行全面的融合和总结,最终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并深刻理解本节课堂教学的意义。
四、注意多媒体教学易存在的问题
1.容易忽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我们知道,要上好一节课,必须在课前充分地专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状况、本节课内容的性质来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安排安知识点的讲授时间。而多数年轻教师和实习生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搜集精美的图片、新颖的资料、有趣的视频来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认真专研教材,了解学生,重难点知识不突出。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按着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课件讲授,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观看有趣的图片和视频上,对重难点知识的讲解较少,整节课看起来内容充实,气氛活跃,实际上是降低了教学效果。尤其对于《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来说,相关的哲学观点与方法论更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理,如果忽视了讲解部分,学生则很难明白其中的哲学原理。
2.忽视了学生的主题地位
高中政治课中多为抽象、复杂的理论性知识,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改变传统政治课堂中“知识灌输”的模式,用生动、形象的材料代替枯燥的知识理论,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成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一些年轻教师和实习生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无法灵活调控讲解与多媒体展示的时间,使得一节课中大部分时间在展示课件,多媒体成为了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主角,教师和学生成为了配合多媒体的助理。还有一些年轻教师唯恐不能把知识全面的教授给学生,设计的课件数量太多,混淆了主次,这样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整节课忙于播放课件资料,这些资料还没有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就立刻换成了下一张,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分组谈论的时间很少,学生基本没有时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惑,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选取教学资料;重要作用;获取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0-01
一、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中政治课教学在现实中往往给学生这样一种印象:高中学生对高中政治这一学科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学习方法单一呆板,感觉学习高中政治这一学科的实践性不强,理论又过于枯燥,觉得这一学科离生活太远。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在学生心目中沦落到了“不受欢迎”的地步。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注重思想政治教学资料选取,通过典型教学资料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好奇感和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被动接受为主动、自主学习,使教学过程由被动接受的过程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激活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来解决学习者的情感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目标是:以加强高中学生德育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单靠简单地说教显然是不行的,一定要“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高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以教学资料为载体,发挥教学资料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学科难点,实现学科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选用丰富的教学资料,解释、说明、印证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课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强迫学生接受课程观点非但不能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反而只能会降低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围绕教学主题,来选取典型的、幽默的、现实的教学资料,可以弥补无数说教空洞的言语的不足,能让学生在亲身的活动和体验中,在积极的情绪中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达到“情”与“思”的完美结合,从而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资料的重要作用及其获取手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教学资料是指“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结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以此而论,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料就是能够用来解释、说明、印证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各类原始材料。因具体学科特征,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料不只是“未经总结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热点问题,科研动态,经典名言,诗词俗语,各科知识,广告用语,网络新词,课外阅读,只要留心,都能够发现并积累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料。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有心人,身体力行,并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不同渠道搜集积累教学资料,让政治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凸显其时代性。
1.多动脑筋思考,生成教学资料。
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想交锋的过程,质疑与应对,往往会生成一些“经典”教学资料。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智慧展示,会使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教育生活的趣味。其中,北师大实验中学梁侠老师在讲“主观与客观”关系时,一学生端起水杯,喝了一口,说:“老师,我要喝水,这如何解释?”梁老师应道:“你为什么要喝水?”学生一笑:“我明白了。”话语不多,问题迎刃而解。
2.多多留心生活,扑捉教学资料。
生活即教育。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生活技能,习得人生智慧。政治课老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从生活体验学科知识所揭示的道理,并把所学知识自觉自如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多多关注媒体,更新教学资料。
现代传媒如:微信等每天都在传播海量信息。关注媒体信息,聆聽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不仅能够开阔视野,而且能够不断收集更多更新的教学资料,使思想政治课学习紧随时代步伐,凸显时效性。“资源有限,需要无限”,媒体报道的西南大旱,贵州一个偏远乡村每天居民仅供电6小时,严重时每天供电2小时,成为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的必要性深刻的现实资料;曾经的“‘猪坚强’‘油他去’推动CPI”,记者对生猪市场的调查资料成为学生领会市场机制和市场缺陷的生动情景。随时留意媒体信息,不断积累,随时更新,能让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料库保持开放性,时代感。
4.多多知识融合,借用教学资料。
学生所学各个学科本身有所交叉,加之思想政治课属先头学科,其他学科知识为思想政治课潜藏了丰富的教学资料,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在课程教育中,语文学习中古今诗歌散文,乃至阅读训练中的各类文章,都可以借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所用;高中历史课各模块能够从不同侧面解释、说明、印证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学习内容;各自然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学科史或能够阐释某一哲学原理,或鉴证人类认识的特征。从其他学科借用政治教学中的教学资料,让学生体会各学科间的相关性,从自己已有知识出发衍生新知识,既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5.多多广泛阅读,丰富教学资料。
课外阅读是在无压力的情景下获取知识,能够丰富精神,慰藉心灵。在阅读过程中,不经意间,我们常常会从中发现思想政治课教学资料。除以上几方面外,影视作品,流行歌曲,广告用语,名人名言,日常俗语,乡土风俗都可收集来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料。
四、关于教学资料的运用,个人认为要注意一下几点:
1.选择合理表现方式,服务于我们教育教学。
2.设置恰当的情景探究问题,让教学资料为我们所用。
3.让教学资料的价值尽可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篇6
一、理直气壮地强调记忆和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我们反复强调背诵记忆环节的重要性,不仅要求学生背诵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论,而且要求学生对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均能历历在目,了如指掌,能够构建“知识树”,把课本学透、学薄,并时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多动脑、动口、动笔,特别强化了学生记忆典型例题的答题方法和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提升效率。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确教学中的记忆目标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不能分割开来。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所以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中认真指导学生从前言、标题、摘要到正文认真熟记教材,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多动脑筋,真正弄清每个知识点。重视记忆背诵环节,明确背诵的内容。比如应该记住一些哲学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记忆要准确,有些关键词要与教材完全吻合,不能随意搞错,如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就不能说成是“客观存在”。又如规律不能说成规则,意识反作用不能说成反映。这些基础知识就如同我们房子的地基,一定要打牢打稳,只有这样才能无坚不摧。
三、运用科学的方法――“典型”记忆法
1.比较记忆法
易混比较法,就是把一些看似相似,其实有着本质区别的概念,比如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规律与规则、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等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弄清这些概念的真正区别和联系。对照比较法,就是把要比较的几个对象在同一时间出现,使学生直接在感知过程中进行辨别分析,如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等概念,从内涵上进行比较,比较它们所反映的思维过程的不同层次水平,所反映的范围、程度。意识,属于唯物论范畴的概念,而认识、理论、科学理论、真理则属于认识论范畴,它们的个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水平的反映。
2.关键词法
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要注意发现、归纳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关键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比如,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可以分别概括为:“调节”、“刺激”、“促进”或者“棒子作用”、“鞭子作用”和“筛子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的三点可以概括为“对内”和”对外”两个大的方面。企业的兼并就是“大鱼吃小鱼”,企业的破产可以理解为企业按法定程序“安乐死”,等等。关键词的概括和总结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上课听老师总结。
3.系统记忆法
化繁就简,使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整个哲学划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又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部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明确知识范围,从宏观上把握知识。如我用六个字概括辩证法的内容,即联系发展和矛盾,要求学生一提到辩证法就想起这六个字来,就从这六个字里面找知识点、找范围。
4.趣味记忆法
哲学的一些原理枯燥、抽象,记起来比较困难,我就把他们编成顺口溜,比如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教学中,我就用了“任何事物分两点,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并非不转变,亦可转为非重点”来概括,这样,学生就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另外,我还采用缩句法等,如:规律就是联系,什么样的联系呢?是本质的必然的固有的联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等。
5.公式记忆法
我们把哲学的主观题归结为体现型,即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运用公式“观点+材料”;说明型即什么样的哲学道理说明材料里的现象;原理+方法论+做法(哲学侧重方法论)做法型,即用有关哲学原理说明应该怎么去做。
6.事例法
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比较难懂的),一定要找到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辅助理解,做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比如: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就可以对应到课本上的图画“一哄而下”;理解商品的概念就联系“自己用的书”不是商品,而“书店出售的书”才是商品;“社会主义国家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可以联系“神六的成功发射”、“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的建设”,等等。事例的寻找可上课从老师那里找,也可以自己总结,事例应该是材料、图表、漫画、数字等直观形象的东西。
7.动笔记忆法
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遭,不如手过一遭,教师应要求学生动笔整理、积累、作答。
8.反复记忆法
好多学生都会说其实这些题,我们都做过,当时也明白了,就是没记住,考试时就是不会做,所以教师应注意旧题的重复和再现,好题不怕重复,重点不怕重复,重复到学生一看类似的题目,答案就能呼之欲出。
9.对比联系法
对于相近的、相反的概念和原理,把他们放到一起加以对比和联系,这比单纯一个个理解和记忆更容易。比如,学习“价值”,要对比联系“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等概念;学习“价值规律的作用”,要对比联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学习“企业”,要对比联系“市场主体”、“公司”、“企业法人”等概念。每学完一节尤其是一课的内容后,都要做这一项工作。另外,要注意老师上课在这方面的总结和参考书上面的总结。
四、多种形式检查,加强记忆效果
篇7
关键词:激发兴趣;关注时事热点;探究式学习;爱上政治课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如何在吸收传统政治课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教室中心”的弊端中走出来,突破“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桎梏,改变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被动局面,探索一些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这些问题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面前。
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得贴近学生生活,将思想政治课真正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到文化与经济、思想政治的关系时,我选择了多数学生们看过的美国拍摄的电影《阿凡达》,票房三天破亿元,在中国内地市场创造了新的记录。我让学生讨论在热闹背后是否藏有忧虑?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同学们讲到了中国文化贸易的逆差;民族性和价值观的冲击等,看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又如,针对目前珠海市房地产价格攀升的现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①你认为目前我市的房地产价格是否正常?②你认为造成目前珠海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③如果要你选择你购买房子的时候主要会考虑哪几个因素?④你认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今后几年的市内房价会有什么变化?⑤你认为如何才能控制珠海市的房价?针对这几个问题同学们作了精彩的讨论,并不时出现争论,虽然争论没有结果,但从中我也发现了同学们在争论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知识。运用已学经济原理进行分析现实生活实例,这个过程有学生想法的阐述,学生之间的争论,也有老师的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体现自主,在交流中得到能力的提高。运用贴近生活鲜活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喜欢这样的思想政治课。
二、关注时事热点
思想政治课结合时政教育,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
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以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的开场白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瘦肉精”事件,因为学生住宿。没有接触新闻媒体的机会。所以,当我向学生介绍前因后果时,学生非常关注,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这时我马上话音一转,运用我们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你是经营者你怎么经营企业?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回答得很有道理,不仅起到了复习的作用,提高了综合分析的能力,而且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思想政治课在生活中起的作用。
当日本福岛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的第二天我就给学生在电脑上看了该视频,当时学生很震惊。看完后,我让学生自主发挥看后的感想,有学生说日本是地震多发国,海啸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让人很伤心,感觉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渺小和无能为力,更加感觉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有学生说日本人在大地震来临时的淡定让我震撼了,如此巨大的灾难面前做到临危不乱,大和民族的不一般再次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就是靠不停地吸取全球各民族的优点并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而闻名于世,所以这次我们也应当学习到不少东西。还有学生说我们应该以此为借鉴,警惕、预防等等。学生多视角地分析了日本福岛发生地震引发海啸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思考。由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从哲学角度分析,日本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海啸?(2)与日本国民在地震之后的冷静与坚毅相比,我国国民“抢盐风波”的表现值得反思。谈谈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与“抢盐风波”类似事件的发生?(3)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日本地震带来的“经济冲击波”为什么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4)日本大地震发生以后,许多在日本的华侨与留学生的安危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关切,从《思想政治生活》的角度说明了什么?针对这几个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运用已学经济、思想政治、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利用身边的时政热点,将其带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有切身的感受,就是我们可以把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分析国家国际大事。所以,学习思想政治是有用的,不是空洞的。甚至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做时事评论家了。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学生怎么能不爱上呢?
三、探究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方法,体验情感。因此,一堂思想政治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合理有效地开展了探究活动。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观,自主、合作、探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讲《国家利益》这一课时,我在讲课前让学生收集利比亚战乱局势的资料。分小组收集资料,分别探究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俄罗斯各国攻打利比亚的目的有何不同,他们合作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中国在利比亚撤离华侨的行动说明了什么?探究的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思考、策划、找资料、理论探讨、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归纳总结、自制幻灯片。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多视角、多方位概括出了各个国家攻打利比亚的各自国家利益。这个探究过程。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国家利益的深刻理解和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决定作用,而且更加生动地展现了我国政府在利比亚撤离华侨的行动中维护本国利益,认为中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
如,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教学实践中我贯穿了五个合作活动:“分享我们的校园生活”“探究网络的利弊”“探讨‘流行文化进驻校园’”“以‘珠海旅游节’为话题”。通过让学生收集、分析、处理学生身处的校园生活的素材,体验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与特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网络的利弊,突出重点“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把探究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选择任何形式表达皆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关注生活、探讨分析问题、携手解决问题,让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功感,获得知识的重构和能力的发展。
- 上一篇:国内地摊经济发展现状
- 下一篇: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