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7-20 16:3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023-1
1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梨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和畜牧业大县,2011年全县粮食产量再创历新高,超过50亿斤,全县29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超过60万。2011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257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18万元,占总收入的5%;发包及上交收入为175万元,占总收入的7%;补收入为1962万元,占总收入的76%;其他收入为318万元,占总收入的12%。集体经济总支出2249万元,其中:干部报酬支出为1045万元,占总支出的46%,(占补收入的53%);他各项支出为1204万元,占总支出的54%。无经营收入的村为244个,占总村数的83%。
2.1 村级经济组织的收入来源渠道狭窄
从当前我们统计掌握的情况看,村级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财政转移支付的补助收入,只有极少数的村有一点发包收入和资产处置收入,靠近102线和四梨线,梨十线周边的村因为征占地有一部分土地补偿费收入,绝大部分的村也将集体的预留地随着二轮土地发包一次性包发到底,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支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
2.2 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支出不断上升
近三年来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由过去的3.8万元,增加到6.8万元,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绝大部分增加到村干部报酬中去了,只有少量的资金用于弥补村级办公经费的不足。特别是近几年的村村通工程,需要村级配套的资金,基本上是空头,极个别通过处置预留地和林地等资产弥补一部分,大部分是空缺,形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的债务,扩大了村支出的范围和数额,直接影响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
2.3 村级集体资产难以盘活,债权不能得到有效清收
村级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很大,但多数是有账无物或账面价值大,实际价值小,更多的是闲置无用的废旧资产。目前全县各项收款(即欠村级组织的债权)在全社会的大背景下,没有有效的政策和法规进行约束,特别是税改前尾欠的税费额度很大,很多农民认为听话的吃亏,挑皮捣蛋的占便宜,也是近年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难操作,议不成的主要原因。
2.4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沉重
由于历史遗留和现实原因,多年来村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村两委换届、村村通工程、一事一议和新农村建设等超越自身实际能力的支出,产生大量的新生债务,债务的本金又在继续衍生新的利息债务,结果是事干了,欠了一大堆无力偿还的债务,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干部造成的困惑和烦恼是不言而喻的。
3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途径和保障措施
曾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农村集体经济,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开始走到今天,走过了一条由强变弱,由弱变无,从辉煌走向低谷。原因是多方面,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各级政府十分关切的事情,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短时期内很难找到能使村级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的捷径和行之有效的办法,要改变目前的状况,我们认为,应从抓基础,抓本质,抓长远上做起,不能急躁,不能脱离农村的现实去研究和解决集体经济如何走出低谷,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起。
3.1 着力提高村级两委班子的建设水平
说到底大到一个区域,小到一个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组织队伍建设和人才建设。村级两委班子的组织建设化程度和抓经济建设的能力,直接考验着一个村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建议,一是适当延长两委班子的换届间隔时间,保持两委班子的相对稳定;二是尽快推进和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把大学生选派到两委班子中担任实职;三是有计划分阶段的实施村级主要领导实行财政供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抓组织建设。
3.2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到今年为止,全省利用3年时间已经把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3万元。大的村已达到6.8万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方面的支出成本都在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中,干部报酬一项就占去60至70%,各项办公成本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目前转移支付资金虽然较过去有大幅度的增加,但原有的基础低,增加后的转移支付补贴仍然是低水平的,没有更多的可用资金投入到发展集体经济上面,所以,适当逐年的增加转移支付资金是十分必要和客观的。
3.3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支出
我们目前建设的标准化“三资”服务中心,无论是从制度保障,还是从业务管理上,已从根本上解决了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但是在资金使用上,还没有从实质上解决量入为出,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少事的问题,有很多超越自身能力和实际的建设工程,形象工程,减少公益事业建设要求村级配套的比例和额度。
3.4 加大对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减少村级债务的刚性利息支出
目前,村级债务严重困扰着各级干部,建议上级部门加快推进化解村级债务的进程和化解力度,使各级干部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抓经济建设。
3.5 积极探索发展村级经济的各种途径
篇2
论文摘要 分析了江苏中部沿海的环本农场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促进环本农场农业经济的发展。
环本农场地处苏中通州市与如东县交界的黄海之滨,土地面积480hm2,其中耕地347hm2,农业职工330多人,其中管理人员16名,分东、西场成立了2个农业职工大队。种植业以粮食作物大麦、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大豆、棉花、油菜为主。长期以来,农业在农场经济总量中比重较小,农业种植效益不高,农工收入整体偏低。笔者通过对该场农业经济的深入调研,提出该场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土地资源不足,农业亏损严重
由于承担了农业职工社会保险支出,集体收入仅靠承包费收入维持,带来农业严重亏损。近年来,农业分场每年承担的人员性支出都在300万元以上,农业土地发包价格仅6 225元/hm2,养殖水面仅4 500元/hm2,靠土地发包,农业增效空间非常有限,农业分场年亏损额都在50万元以上。
1.2产投矛盾加剧,农业基础脆弱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排灌水系不分,全场480hm2耕地,有灌溉能力的只有39%,抽水泵站设置不合理,水路不畅,取水困难,水泵不能正常发挥效用,遇到夏季少雨干旱,无法灌溉。全场80%的条沟亟需疏浚,排水功能受到制约,下游还有咸水倒灌现象,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二是农业机械作业能力不足。农业机械私有化以后,仅有普通收割机2台、大型拖拉机6台、小型播种机2台等机械和农具,作业质量、作业速度都难以达到标准,特别是秋收秋种不能适应季节要求,造成迟耕晚种,严重影响机械作业质量和作物产量。三是仓储容量严重不足,仓库只有1 500 m2,且库房结构老化,水泥场地不足1.2hm2,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1.3产业发展缓慢,规模效益不佳
农业产业化的集约化要求与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零星、分散矛盾尤为突出,造成产业化发展缓慢,不能取得起码的规模效益。
1.4局限传统农业,结构调整不快
受传统农业思想的局限,造成结构调整不快,农业产出不高。从农场农业结构现状来看,大麦、小麦年种植面积300 hm2,小麦产量仅5 250kg/hm2,产值仅7 350元/hm2;水稻年栽插面积133hm2,产量仅7 125kg/hm2,产值仅1.35万元/hm2;瓜类80hm2,产值2.25万元/hm2;特色蔬菜10hm2,产值2.85万元/hm2;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67hm2。总的来说,农业单位产出不高,效益仍然偏低。
2对策
2.1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
环本农场农业人多地少,建设现代农业是唯一的战略选择。因此,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选择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在南通当地连片的优势,逐步向特种农业、特种养殖业以及生态农业、园艺农业方向发展。东场与如东县经济开发区、通州滨海工业园区相邻,有条件时可以发展为农业开发生态园区,发展以特种蔬菜为主的集种植、养殖、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西场面积小,淡水资源丰富,灌排条件好,条田方整,交通便捷,农田小气候和土壤条件相对较好,可以逐步发展园艺、苗木和果蔬类特色经济作物。
2.2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保障能力
要在认真搞好调研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结合农场布局调整,合理确定农业发展方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着重抓好3个方面:一是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统筹兼顾,加强洪、涝、渍、旱治理,使农业灌溉、排涝能力显著加强,基本实现日降雨200mm排出不成涝;二是加强仓储晒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产品周转迅速、保存安全、销售高价;三是加强对农业机械和特色农业的投入,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3实施多元发展,实现多元创新
一是实现经营方式多元化。突破传统经营思想,跳出土地搞经营,在确保土地租金收缴的基础上,探索高效农业、订单农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二是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引进农业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纳入地方城镇建设用地整体规划,成为地方政府县域经济的一部分,争取优惠的投资政策,使土地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利用,解决职工就业再就业,减轻农业负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篇3
农村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农业科学技术。只能以传统的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植一些玉米、高粱等普通粮食作物。而稍有文化的农民和农民子弟宁可远走他乡去外面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乡过耕种的生活。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种子、化肥、灌溉用水、耕种等基本生产费用不断增长,导致农民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尽管国家每年都有少许补贴,但由于玉米、高粱等粮食收购价格较低,因此农民年收入较少。仅以紧靠哈尔滨地区的呼兰周边农村为例。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4000元,在呼兰白奎县城中一平米房子都买不到,仅相当于一些乡镇干部的一顿饭钱而已。
二、投资诱力弱、工业化水平低是黑龙江农村经济客观现实
黑龙江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进度相对缓慢,现代企业制度更没有建立,支撑县域和乡镇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支柱产业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由于黑龙江农村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以简单的生产加工来带动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是滞后很多,甚至有些农村地区工业指数为零,一直以来根本就没有过工业生产项目。较低的投资诱力和工业化水平及不良的投资环境导致黑龙江农村地区的经济越来越落后。即使条件相对好的一些地区不惜花血本架桥修路建立和引进一些企业,然而缺乏整体规划,盲目发展。不仅影响和破坏了周边环境,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更伤害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实体,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三、通货膨胀推高物价,降低了农民消费水平
近年来。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城区改造和市场炒作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快速飚升,同时住房也成为个人资产保值增值的最好投资产品。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消费物价指数的节节盘升,从而引发了物价的全面上升。尤其是今年以来。食品价格不断出现大幅上涨。通胀问题尤为突出,CPI继10月份达到4.4%之后,11月份同比上涨5.1%,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高。通货膨胀下,最受伤害的是百姓。尤其是农村百姓。根据最近调查显示,农村物价远远超越县城甚至市区,同样的新鲜蔬菜,农村价格要比县城或市区高出1元以上甚至更多,较高的物价严重制约了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尤其是冬天,大部分农家只能依靠自己种植和储存的土豆和大白菜过冬,当然这和区位条件以及交通运输成本也有一定的关系。尽管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就提出拉动内需,但是十几年来,我国黑龙江农村消费比重小仅没有增加,反而每年都有所降低,出现如此状况。只能说明黑龙江农村广大百姓的消费能力确实有限。因此加大黑龙江农村投资建设力度,增加农民补贴和社会保障,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抑制通货膨胀,成为拉动黑龙江农村消费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资源丰富,但未能惠及于民
篇4
一、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21世纪的今天,人们会亲切的称森林为大自然的肺,由此可见森林覆盖率以及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森林具有极强的空气净化功能,它不仅可以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还能释放出更多的氧气,进而抑制各种自然灾害比如洪水、泥石流等的发生,一言以蔽之,当灾害发生的时候,树木等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拦截作用。此外,森林除了有上述作用之外,还与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密切相关,能为人们提供充分的木材资源。
二、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伐毫无节制
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化环境,这种美化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消除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最终改善居住环境。然而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加节制的砍伐原本就稀缺的林业资源,这就使得我国的采伐与森林培育比例严重失调,不仅会使得后备的可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永续利用森林资源也变得难上加难。近年来,我国不断的将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作为林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但随着林业资源的不断减少,这些目标的实现都只能是成为泡影,如若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的出现,还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在我国,常常会出现诸如树木成活率低、混交林以及阔叶林少等一系列问题,此外,林木幼苗也十分的单一,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造林技术方面还不够科学,既没有讲究植树造林的技巧性,也没有植树中的苗木假植以及精品地块不浇水等问题,在一些地区,即使有使用新兴技术,也会因为高新技术引进以及应用技术滞后等原因而是原先取得的成效成为空谈。与此同时,因为林业发展中存在的注入产品附加值低、加工粗放以及加工技术水平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林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林业管理工作者要能够在技术上做出巨大的变革以及创新,从不根本上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
三、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林业经济的发展技术与水平管理
就林业经济的发展而言,大多是以市场为导向,林业企业要想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自身的发展实力,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引进国外的管理理念,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设备也不能仅仅是国外落后的设备,相反的,可以采取大企业、大公司联合的方式,从企业自身创新以及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水平,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不断的提高设备的能力,最终提高我国的生产工艺。就林业经济发展中的管理而言,必须采用政企分开的方式进行,只有将企业、政府的管理分开来,才能实现企业的自主管理,进而高效率的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二)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最为推崇的就是新型经济林建设,这种新型经济要求相关林业部门要能够以市场为出发点,不断的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在大力发展林业特色经济的痛死,为国家培育出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最终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林业特产,这些林业特产经过当地人的分类、整理以及加工,会变成众多的绿色食品,比如林区里面的药材资源可以用于发展医药制造业、竹笋能够加工成绿色食品等。同时,林业部门要不断的调整生产力布局以培育新兴产业,在推动产业重组的同时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新形势下,林业经济要想取得实质上的发展,还需要政府政策上的有力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表现在资金方面,还应体现在制度方面,那么,政府应从哪些角度支持林业产业的发展呢?首先,政府必须认识到资金保障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针对林业发展以及建设中的项目,要尽可能的去争取,同时,林业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的经费,政府也要给以最大程度的帮助,可以建立林业奖励资金制度;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等来保障林业经济的发展,比如政府可以实行宽松政策,允许投资者和经营者运用现代化的经营手段以及经营方式促进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加快转变林业经济发展的步伐,还能很好的提高森林的数量,保证林业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四、结语
篇5
关键字:农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
一、农业与农业经济
传统农业是指通过培养生产植物和养殖动物而获得食物和工业原料的产业,其对象是植物或者动物,人们通过发现和利用动植物生长的规律,经过人工培养获取人们所需的物质。
农业经济是关系国民生计的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是大势所趋,现代化农业和农业经济跟以往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但是农业和农业经济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的发展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全世界关心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何况,农民数量仍占我国总人口数量的大多数,就更显示了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怎样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经济遇到的瓶颈发展农业经济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遇到的问题
(一)农业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我国农业地区较分散,很多农业产区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有很多农业基础设施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根本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针对农业投入的体系。农业投入一般有三个主要方式:农民自己投资、市场投资以及国家投资。农民投资能力严重有限;市场投资的企业少、规模小,不能为农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帮助;国家财政投资因各地财政状况不同,可以投资的农业基层项目少且质量低。
(二)农民专业知识欠缺,市场信息闭塞
我国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低,真正懂农业科学生产的农民少之又少。加上现在气候变化多端,对农业种植要求提高,仅靠过去的种植方法无法应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其次,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数量要求也大大提高,农民不懂科学的种植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上很难做到平衡。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自给自足,要想提高农业发展就必须发展农业经济,市场决定生产,农产品生产也要靠市场决定,农民种什么,不能仅靠自我意愿或者是政府鼓励,要多关心市场动向。但是我国目前的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严重缺乏,加上现在市场瞬息万变,农村市场信息又严重闭塞,农业发展不能很快适应市场。此外,一些地方在进行结构调整时,没有透彻研究市场规律,导致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能力大起大落,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势不可挡。长久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方式导致农业生产习惯难以改变,生产技术难以提高。我国城市工业产业化近年来发展飞快,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已经严重落后于工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主要表现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少,进行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多、深加工企业少、农产品增值率低,龙头企业少、标准化生产依旧停留在初级阶段。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进行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直接面对市场,抗风险能力低,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农民损失惨重。
(四)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
我国农民数量多,但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城乡二元制使得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价格差距过大导致农民经济收入少但生活负担重,很多农民为了养家不得不进城打工,有关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中的农村流动人口年轻化程度高,大多为80、90后,这些流动人口大多处于结婚生子的年龄阶段,生活压力大。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居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民工外出务工大多带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对劳动保护和合约签订懂的少,因此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工资拖欠、工伤处理、工作时间不合理等等问题不知道怎样解决。
(五)农业科技推广难
农业科技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地区分散,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资金欠缺等原因,使得农业科技在农村推广困难。当然,农业科技的推广过程是需要循序渐进的,由于我国目前缺乏相应的体制管理,导致农业科技的推广进程缓慢。很多农民不懂得合理使用农药、种子和施肥,缺乏正确指导,结果花费很大力气却成效甚微,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三、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首先政府要提高重视,通过引导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市场资金投入、引入工商业部门的管理和市场机制,建立社会化农业服务体系,把农业发展逐渐引入到“工业化农业、科学化农业、集约化农业、市场化农业、社会化农业”的道路上。巩固农业经济的基础地位。在农村加大灌溉工程、植保工程、种子工程、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业信息网络等工程的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此外,加大对农业相关政策补贴,提高农业服务水平,推进农业示范点、示范区建设,摸索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发展也要紧跟时代,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设置农业经济发展机构,聘用专业知识过硬有服务农业经济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运行新机制;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并鼓励企业建立科研中心,加大研发力度,创新农业产品品种和生产;建立农作物以及畜禽优良品种的繁殖和疾病防御推广体系,帮助农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建立科学技术进入农户工程,利用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帮助农民,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推进高科技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量,释放多余劳动力,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循环经济发展一直被人们关注,农业的生态循环发展也正在被重视和推广。如何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把农业经济和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推动农业经济向科学转型,以生态循环理念为基础,坚持资源合理利用、采取集约开发和及时保护,做到环境污染及时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成本投入、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围绕“三农”,做到农民素质提高、农村村容清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加强交流学习,不断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服务。
(四)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产业二字,要做成产业,就需要鼓励扶持农业经济龙头产业,通过龙头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要做好原料基地的建设,随时保证农产品加工原料需求,推动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朝优势地区集中,减少运输成本,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政府引导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和推广,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农业生产辐射面,增强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经济的带动,将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推向有组织、有规模的市场经济中。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要以龙头产业为中心,推进龙头产业的集中化,形成规模,让这些龙头产业发展成为设施配套、上下承接的产业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此发挥其规模效应。同时,要强化这些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质量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大国,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伴随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的发展也应该紧跟步伐,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虽然现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遇到瓶颈,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抓住科技快速发展的机遇,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巩固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促进我国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小翠.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7).
[2]张万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10).
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问题及对策
0引言
各项经济活动正常开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作为支撑,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极大便利了人们日常出行。国家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不断增大,有效拉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以2016年交通经济运行状况为例,其发展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交通方面的固定资产投入也处于高位运行,完成额度为2.85万亿元,不断提升交通运输民生服务能力,完成民生实事13件。虽然交通运输供给量逐渐提升,但是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结构性矛盾,必须对客观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并分析具体原因,采取相应解决对策。
1发展交通运输经济重要性分析
1.1社会作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
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仅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水平,同时建设材料的投入也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出现突发事件或者特殊时期,如发生自然灾害时,通过多种类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及时实现救灾物资的运送,转移受灾人员。交通运输行业属于战略产业,应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优势,以完善的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生产力布局及资源配置的优化。
1.2经济作用完善的交通运输条件
能够保证经济活动正常展开,加快生产要素及人力资源的流动,促进经济空间形态的形成及演变。近年来交通运输网络初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输成本,加强区域间联系。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于交通运输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同时也提供了必要资金支持。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有效拉动沿线经济发展,形成空间发展轴。交通运输规模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协调一致,既满足社会客货运量的需求,又要不断调整实际运输量,创造更大经济价值。
2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交通运输发展相对滞后
虽然我国交通运输规模逐渐扩大,但仍旧存在不同程度滞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交通运输供给量不足,尤其是在贫困地区以及山区地带,由于资金、地势条件等因素限制,交通基础设施覆盖程度较低,加剧了当地贫困程度。其次,交通运输网络不合理,城市交通拥堵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导致物流运输降低,影响人们正常出行。再次,城乡交通建设不均衡,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差距,不利于城乡之间互联互通。根据《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统计的数据,以公路运输为例,截至2016年我国公里总里程已经达到了469.63km,每百万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为48.92km,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我国人口密度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仍旧面临较大的交通压力。
2.2交通运输资金保障问题
资金问题是制约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完善的交通运输作为依托,要求其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而基础设施属于准公共物品范畴,若单由政府部门投入资金,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也无法满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利于交通运输经济持续发展。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劳动力、原材料等各项成本也不断提升,导致建设造价随之上升,更加剧了资金短缺问题。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制约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2.3交通运输安全问题
在现阶段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较为突出,2016年仅货车事故就发生5.04万起,造成死亡人数为2.5万。同时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渐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了2.9亿辆,对于交通运输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增加客货运空间位移范围时,也应不断加强安全保障措施。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将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归纳为以下两点:其一,安全管理意识不足,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安全制度,无法真正保证安全行驶。其二,驾驶人员操作不规范,超载超速、违章操作等问题仍旧存在,潜在安全问题突出,导致事故发生机率不断提升。
2.4交通运输管理制度不健全
交通运输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应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不能完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交通基础设施需求量增加,出现过剩运输量;而经济发展低迷阶段,交通基础设施闲置,导致获利下降。因此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3促进交通运输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3.1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对于交通运输需求量呈快速攀升状态,因此必须逐渐拓展资金筹措渠道,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通常情况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相对较大,需要大量劳动力、原材料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而由于交通基础设施自身属性,资金回收速度相对较慢,导致资金筹措存在一定难度。政府作为交通运输规划引导主体,在给予相应财政投入的同时,可在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中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多渠道吸纳资金投入。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也应加强造价管理与控制,形成资金联动管理机制,引入动态管理理念,科学编制资金预算,尽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水平。
3.2明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目标
交通运输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及先导性产业,为各项经济活动正常展开提供保障。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制定科学战略计划,明确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积极作用。交通运输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确保其供给量能够满足经济活动需求,避免存在供给量不足的情况,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过度超前也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因此,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要求以及当前交通运输状况,从全局角度出发形成科学发展模式,促进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完善。
3.3加强交通运输综合管理
首先体现在安全管理层面,相关部门应加强违章行为打击力度,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规范性。同时不断完善车辆市场准入制度,严格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等的规定,禁止质量不合格的机动车投入运营。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与水平,进而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减少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提高驾驶人员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其次,推进交通运输网络化管理,充分利用电子监控仪器、测速设备等,实现对交通运输动态监管,及时处理交通事故,尽量减少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3.4优化交通运输管理机制
应根据实际运行状况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机制的完善,使交通运输结构得以优化,综合利用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满足客货运需求。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也应加大科技投入,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掌握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交通运输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提高运输网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高效处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不断加强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做好交通运营单位的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形成科学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提高交通运输稳定性。
4结语
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外界多种因素限制,还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诸如建设资金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制约了交通运输经济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重视此类问题,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及交通运输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战略规划,加强综合管理,适当引入信息技术,进而提高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农村经济;问题;对策;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319-01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ji County
YANG Jun-rui
(Xiji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Xiji Ningxia 756299)
Abstract Existing problem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Xiji County were analyzed,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ji County.
Key words rural economic;problems;countermeasures;Xiji Ningxia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全区人口第一大县、少数民族聚居县和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属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自然灾害频繁,十年九旱,水资源贫乏,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西吉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农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形成了马铃薯、草畜、特色蔬菜、小杂粮等优势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 658元。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笔者通过深入基层,开展了调查研究,现就西吉县“十二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策探讨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发展方式落后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西吉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缺水将成为今后制约西吉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季节性的干旱、冰冻、雹灾等灾害时常发生,再加上劳务输出使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步扩大,使得留在农村务农的人员大部分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整体素质下降,对新的科学技术接受速度慢,自主创新能力差,严重影响西吉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近年来,西吉县的马铃薯、小秋杂粮、芹菜等特色蔬菜的产量在不断增加,增产空间不大;此外,受国内农产品市场和国际农产品贸易形势变化的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上升空间有限[1-3]。
1.3 城镇化带动农村作用不明显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全国的重点贫困县之一,基础薄弱,城镇化发展滞后,属于刚起步阶段,城镇化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2 发展对策
2.1 发展农业机械化
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通过组建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和农机合作社,实行集中连片的机械化耕作,开展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西吉县农业可持续发展。
2.2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西吉县属干旱地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较小,仅为20%,旱地面积占耕地的80%以上。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强旱作节水农业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科学进行肥水管理,引导农民采用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动西吉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应用先进农业技术,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马铃薯、芹菜、胡萝卜等优良品种培育,并进行示范推广,以农业科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做好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向农民推广专业科学技术,使各种社会力量都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中来,推动西吉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4 调整农业结构
一是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根据西吉县实际,加大对马铃薯、草畜产业、特色冷凉蔬菜、小杂粮等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区域的扶持力度,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引导生产、加工、流通、储运等设施向优势产区集聚,加快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带。二是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对于马铃薯、小杂粮,要推进高产创建,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对于西吉芹菜、胡萝卜、番茄等特色冷凉蔬菜,要推进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提高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对于肉牛、肉羊等养殖业,要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4-7]。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对农业特色产业,要严格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加快良种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品质率,增加农产品的收入。
3 参考文献
[1] 郭剑平.“十二五” 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9):9.
[2] 万俊毅,陈浩.广州北部山区发展特色都市农业的思考与建议[J].南方农村,2012( 1):12.
[3] 赵丽佳.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湖北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2):241-245.
[4] 徐勇,许炯心,房金福.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中尺度)农村经济特征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4-21.
[5] 周桂华,周建农,许才明,等.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4(1):5-9.
篇8
[关键词]大学城;商业圈;区域发展;区域规划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25
大学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20世纪80年代,烟台莱山区几所高校相邻而建,其周围所发展的商圈也是以大学城为中心而建成,最典型则属万象城商圈,本文就以围绕万象城商圈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1大学城商圈的形成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实行第二次高等院校调整,扩大独立大学的规模、建设发展多校区大学、大学及校园在空间上集中,高等院校城市化、区域化等。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逐渐成熟化,城市化发展也在加快,教育和科研发展迅速并且逐渐强大,政府、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等作用,促使大学城在中国的迅速发展。
大学城形成时,其附近的小商户也会逐渐增多,最后形成一个较为规范的商业圈。万象城投资建于2008年,结合住宅地块和商业地块构建而成,承袭了原有的埠岚商圈的根基,直接接收其已覆盖的大学生和教职工及周围常住民等消费群体,成为烟台重要的区域性商圈。
2大学城带动的经济
大学本身就是一所营利性机构。在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经济收入就已占到城市总收入的40%,在德国海德堡市其大学经济收入已占到城市总收入的65%以上。[1]各地的大学城不断兴起,形成过程中也不断带动大学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学城的建设可以大大促进新区的城市化进程,尤其对于人口的拉动作用更强,在空间上大学城建设可直接带来高校学生、教职员工、家属的空间聚集,并将进一步带动房地产、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逐步扩张的态势。[2]
在大学搬迁与扩大校区之初,大都选址在郊区:一是郊区面积大,新建教学楼及规划等相对城区改造很容易。二是郊区相对城区较偏远,对大学的管理较为简单容易。大学生虽固定居住在学校宿舍,但每月出行次数不少,尤其每逢节假日学生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急剧增长。万象城邻近城市主干道,紧邻区内各中小学及大学,节假日出行人流量较大。
大学城的出现,带动了学校周围房地产事业发展。万象城建设规划时,将商业地块和住房地块结合,住宅区紧邻商圈。自2005年以来,烟台市莱山区住宅价格以每年1000~1500元/平方米的增幅递增,由于大势及政策影响,万象城住宅房屋变得炙手可热。一些学校也会在校内或者学校周围建立居民楼,为学校教职工提供住宅等。
房地产事业驻进大学城时,会建立相对规模的商场。在商场周围,也会建立商业步行街来吸引大学城内的大学生并成为主力消费,周围的居民也会选择其进行日常消费。万象城商圈完备了必要的场所,建设了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场。据调查,大学城平均常住人口在20万人左右,中国大学生人均消费支出接近5000元/学期,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城市的发展。[3]万象城商圈的建立是在原有的埠岚商圈的基础上,覆盖周围各大学的学生及教职工十万余人及周边数十万居民的消费群体。
3大学城商圈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多属中低端消费者,消费习惯则是次数多购买量少。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用于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比例在不断下降,用于文化、通信、娱乐、交际的支出比例在不断上升。随着大学城的日益健全,入校学生、入住居民、入驻企业和商家的迅速发展,对服务业的需求成为迫切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4]
大学生消费期在每学期刚开学阶段,学生对于逛街购物的欲望高涨以及生活所需品也相应较缺乏。但相对应地,在学生寒暑假离校之前,各商户会准备各式活动在低迷时期前吸引一些学生来消费,为之后的一至两个月做好保本的准备。万象城商圈中的步行街就是典型例子。在寒暑假期间,步行街中的商户光临的客人寥寥可数,整条街的商户都难逃寒暑假“空巢”的厄运。
万象城住宅区紧邻商业街,甚至是商业街与居民楼一体而建,而居民常被商业街各种音源干扰。商家所摆出的海报及展示柜或营业柜,在人流高峰期也成为道路障碍。商户晚上关门结束营业时会将部分垃圾留置在门外而不进行处理。第二天保洁人员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常常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清理。对于一些流动尤其是烧烤摊位则会大面积污染道路,空气也遭到严重污染。
化妆品行业的暴利众所周知,各种化妆品在商业圈随处可见。消费者多是没有足够鉴别能力的学生,因此当有伪劣产品掺杂其中时,学生根本感觉不到商家的欺骗行为,也因此产生与产品价值不对等的消费。万象城商圈中,商户在节假日时会派出更多的导购,在消费者进店挑选商品时便跟在顾客身边不停推销。由于有限的鉴别能力,学生们易盲目听从导购推荐而消费。等使用产品时才发现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其质量及产品功效并不可观。
路边摊这类商贩一般出现在人潮高峰期,多是路边现做。在万象城商圈中这类商户很难管理,所制造的环境问题也极其严重。小吃街的卫生管理不善导致时常有腐臭气味,商户的脏水及垃圾无法及时处理形成堆放,造成小吃街内卫生条件恶劣。小吃街也是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其中的食品卫生多数不达标,食材的新鲜度不够,厨房器械也不卫生等。在绝大多数的商圈,一些餐厅会有不道德行为,比如偷工减料或使用更廉价的次级食材。许多不良商贩会在同等定价的基础上,私下减少食材的使用量或者使用更为便宜的食材来称秤,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4关于大学城商圈的管理及规划
万象城商圈的商业街紧邻居民区,商业街的噪声及卫生条件问题比较严重,周围紧邻步行街的居民一整天都会受到各种声音的干扰。对于商业圈的管理,尤其是环境卫生,应该要加强物业方面。对公放音乐、广告宣传的行为应严加制止,并设立惩罚制度,以约束各个商户的行为。环境卫生做好区域的划分,垃圾等废旧物品搁置应分区放置;骑电动车、自行车的商户等进入商业街,应规划出指定区域停放代步工具及交通工具等。商户的宣传海报最好是以粘贴在门店为主,不放置人行道成为路障;展示柜及营业柜也应放置在不阻碍人行的区域。路边流动摊位应规划合理区域,使环境更加整洁,管理更加规范等。
商户的管理需要加强,在保证其正常经营盈利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不良动机及行为。工商管理局应加强监测力度,增加检视频率,做到随机抽查而不是定期检查,以防止商户临时应对,里表不一;在商业圈内应设立消费者维权快速通道,加强对消费者权利的维护。食品安全检测一定要加强,使得不良商贩无法欺骗消费者以及给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及后果。化妆品行业应做到规范管理,明确商家的供货渠道,以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损失;美容美发行业,也要严格管理。一些商家利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后,在其消费基础上附加不透明的高价服务而使得消费者被迫高消费,对于此类行为一定要严厉打压,明确规定其行业价格透明等。
房地产投资商的进驻对于大学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无论从带动经济或是提高地区建设水平都有着显著影响。在大学所在区域的区域规划应以大学为中心,建立相应的设施,做到娱乐设施与教育设施区域划分明确,改善教育设施提高学生生活学习水平。居民区及商业区应分开,原有的居民区也应保留其相应的区域,在投资建设时考虑其周围影响,改善和提高总体的利益。对于临时搭建的区域做好相规划。
关于大学城商圈难逃大学寒暑假“空巢期”的厄运,商户和房地产投资商也应有默契配合。商户的客户群应在短时间内由学生群体转变为附近居民。学生消费是次多量少,而当地人则刚好相反。在节假日时,附近居民出门消费的概率较大,商户可以把握机会,在此前进行好广告宣传及活动准备等。房地产商可在商圈附近投资建设中高档小区以吸引更多人选此定居等。在选择地段的同时,考虑好其交通设施的状况以及未来规划的目标、城市商业区的发展等。
参考文献:
[1]Courtney RonanMadison: College Town Ranks Among Americas [J].Best Cities’,2012(3)
[2]陆青大学城与城市新区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5)
篇9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针对这些挑战,如何进行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改革创新,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方向。
1我国农业经济的地位
农业经济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能否稳定持续进行的重要因素。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不管是工业还是服务行业都离不开农业原材料的支撑。因此,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
2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
自20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与世界经济同步接轨,我国的农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做出改革创新,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步发展的阶段。同时伴随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许多过去没有的农业新问题也渐渐进入的人们的视线[1]。
3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农村基层设施体系
在我国,农村基础生产设施都不够完善,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设施的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老路上。同时,运输方面交通不畅,缺少完整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交通设施的立体化网络。水利设备陈旧老化,对于农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灾害抵抗能力较差。
3.2农业科技含量低
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上,科技含量较低,资源消耗大,农业产品产出率不高。同时相较于大型的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我国在农业科技的投入也比较不足,造成农业方面的顶尖科技型人才的流失。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难以形成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原因。
3.3农业生产模式单一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生产模式仍在走过去的老路,采用“刀耕火种”这种粗放型生产方式。农产品的结构也过于简单,大多数农民的受到思想上的约束,将可种植的农产品仅仅放在基础的粮食作物上,对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等经济作物视而不见。而由于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农业的经营模式也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农业原材料直接出售上。
3.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相对我国的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设,在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待于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财力上的支持,就无法进行真正的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建设。同时也无法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了我国农业企业的竞争力,使得农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4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方式
4.1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
相对于同地域的城市而言,农村的物质文化发展都相对落后,与农业相关的周边产业发展不足,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所以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腾飞,就要从最基础的地方着手。没有一个良好的生产设施基础,就无法建立起长远的经济发展道路。相关的政府机关部门要紧抓农村基层的生产设施的建设问题,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相对陈旧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设施;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抗旱抗涝等自然灾害抵抗能力;铺设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减少农业经济发展中对运输成本的消耗。
4.2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从世界宏观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运用的科技力量相对于发达国家尚且有欠缺。缺少科学技术的注入,就无法完成农业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地广人稠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基本国情下,实现农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学生产能力已经刻不容缓。从与农业相关的各级政府机关再到农民自身都应该重视起对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世界各国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科学改良农产品品种,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国家也要大力的培养与农业相关的一流科技人才团队,大力扶持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技术,切实做到依靠科技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
4.3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就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过去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创新已经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创新农业的经营模式,一定要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一方面,扩展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生产优质、优良、品种齐全的农副产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作物特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需求。另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农产品出售模式,将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统筹到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农业经济产业链。
4.4加大农业产业投资力度
相较于工业与第三产业,我国的农业资金比较匮乏。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就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企业给予相对便利的政策发展环境。同时,改善我国农业的投资环境,积极主动的吸引外资投入。
5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新的挑战等待我们去面对与解决。发展农业经济是一个漫长的经济工程。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农村的生产设施;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对农业的扶持程度。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韩永香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天池店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篇10
农村经济发展较慢和农业结构矛盾突出一直是现阶段农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农村经济出现的又一矛盾就是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机械化不高,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农民的思想比较落后,观念跟时展不相符,农民自身素质直接导致农民无法适应现代化经济的要求。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直接制约农民进入市场。农民趋向于保守,总是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补助,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其次表现在农产品结构单一,缺乏优质产品,产品和生产技术缺少科技水平,同时在科技方面的支持力度也较小,使得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比较低,没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性不强,导致市场的竞争力不够,农民利润薄弱。而且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单一,林业和牧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更低,其发展速度较慢,没有发挥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优势,没有形成范围经济和集聚效应,因此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不高。
(二)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由于交通不便,互联网普及力度不够,信息传播速度较慢,而且专业化生产不足和科技手段在农业中的应用程度较低,不利于农村的标准化生产,因此农民生产的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农村经济的防疫检测系统不够完善,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力度不够,使得农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农民的收成,而且农民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没有摆脱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给农村经济带来的损害。
(三)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有限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对农村经济的带动能力较弱,辐射作用不强,没有为农村经济起到带动作用。而且现在农村中的龙头企业的产品较为单一,产业链不长,缺乏深加工,处于初级加工状态,这些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竞争能力低下,综合实力不强。而且企业与农民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无法带动农民富裕起来。农村产业基地的建设和规划不合理,规范性不强,农村经济没有实现规模化经营,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四)农产品过剩,降低农民收入
农村经济中的农产品生产由产品稀缺变成了生产过剩,供给大于需求,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使得农村受到价格竞争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生产效率相对提高,使得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但是高质量产品增幅缓慢,使得在市场的作用下,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市场供求信息也不够完善,市场调节滞后,农产品的品种供应起伏较大,使得大量没有规避市场风险的农民受到了大量损失。
(五)二元社会结构出现
农村现在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严重滞后,阻碍着现代化进程。从农村的经济结构方面来说,我国现在仍然是农业大国,但是从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又属于工业化国家。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有着诸多危害,最重要的就是严重阻碍着各种生产要素,使得市场经济的需求无法在农村和城市之间进行分配和流动,对资源的配置失效,生产的产品和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发展,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和剩余价值。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土地流转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中,国家政府提出了“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因此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土地流转市场。与此同时,当地可以做好与土地流转机制相关的宣传工作,对流转行为做好规范性要求。想要引导土地流转真正提上各地工作日程,就必须督促好乡镇落实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从而使得农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各地的乡村和集体都要鼓励农村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为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规模化和现代化而努力。
(二)农村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惠农政策。
首先,农民要坚持并实施与农业发展相关的优惠政策,要根据农村当地的发展状况来发展多样化的产业结构。其次,继续保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态度,粮食生产是农业中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好种粮直补等惠农措施,保证粮食产量及耕地面积。最后,农民生产要注重时节,抓住时节进行生产。保证不同时节期间生产信息的准确与畅通,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和现金科学技术的支持。
(三)拓宽增收空间,优化就业结构
在保证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条件下,增加二、三产业就业率。现阶段种养业还处于初级生产阶段,向深层次开发是当务之急。只有产品进行深加工才能更加有效的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同时,也要鼓励农民在农畜产品上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创造收入。农村还要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保证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积极支持符合市场要求的具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对口培训机构。最重要的是完善市场人才供求信息,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有效的引导。
(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农村应该积极建立标准较高,环境较好的新型农村,要将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要鼓励农民积极向城市看齐,要摒弃阻碍农村向大中小城市看齐的保守观念,激发农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并且采取积极开放的政策。大中小城市应该积极实施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帮助农村走向富裕的道路。争取让小城镇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五)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
我国大部分农村大量过剩人口和过剩劳动力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是农村展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但是并不是盲目的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在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同时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农民依靠第一产业致富难度极大。因此,庞大的剩余劳动力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土地的规模经营也得不到落实。这些都严重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阻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视角应该放宽到国家经济的层面上,农村经济要跳出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体措施就是城市放宽大门,降低门槛,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使其成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人员。
(六)调整农村的政权结构
使得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强化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农村政权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和束缚。现在农村的管理机构重叠,村干部人员众多,权利界定较为模糊,这些因素直接导致社会问题和干群关系比较紧张。我国政权的设置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虽然农村政权改革的内容较为繁杂,但是现有的政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就是农民无法承担现有的农村政权机构,同时现有的政权机构庞大而复杂。其次,为了在农村实现更广泛的民主,应当遵守现代社会的要求和尊重农民权益。最后,应当同步进行改革现在农村经济体制中的机构存在的不良制度和建立新的政权体系。只有两者相互协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为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这一最终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