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流程范文

时间:2023-07-20 16:3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流程

篇1

[关键词] 指尖血糖检测;血糖监测;糖尿病;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2(b)-0153-02

近几年,临床上常规应用便携式血糖仪对患者进行指尖血糖监测,由于指尖神经末梢分布较为密集,常规采血穿刺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感[1-2],如何最大程度上减少采血时患者的疼痛感以及提高依从性,对临床测量血糖有着极大意义[3],该研究通过优化指尖血糖检测流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之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0例,其中男197例,女203例,年龄44~66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0例,男性101例,女性99例,平均年龄(55.34±11.73)岁,指尖血糖每日测量(4.75±1.26)次;对照组200例,男性96例,女性104例,平均年龄(54.92±12.748)岁,指尖血糖每日测量(4.68±1.41)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每日血糖测量次数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该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指尖血糖检测,医护人员在准确核对患者的信息后,随机选择患者手指使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指尖清毒,然后选取一次性采血针实施90°穿刺,在远端轻压指尖,带血液自然流出后,排除第一滴血,将第二滴血液收入测试垫内,应用干棉签压迫指尖进行止血,最后读取检测数值[4]。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指尖血糖监测的流程优化:①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学习相关指尖血糖监测疼痛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疼痛原因以及疼痛后果,增加医护人员对指尖血糖监测的疼痛认识,增强减轻患者疼痛的意识;②医护人员需评估患者指尖的皮肤厚度,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进针力度和角度,常规进针角度选择60°~80°之间;③优先选取患者的无名指指侧进行穿刺、采血;④护理人员要制定检测手指轮换表,记录每名患者的每个手指的轮转记录,将手指的尺侧和桡侧均作为采血、穿刺点,采血后需在手指轮换表中打对勾,做到采血部位依次有序;⑤采血针要选市场上最小直径和长度的,型号为28G×1.8 mm;⑥在采血时,可以按压指关节的方法暂时阻断神经的疼痛传导;⑦医护人员需要正确的指引患者的按压方法,轻按局部,不可以揉搓。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使患者在自己的疼痛感在标有疼痛程度的线上标记点,对应的点则为最终的疼痛分得分。分数值的范围在0~10分之间,患者得分在1~3分之间,判定为轻度疼痛;得分在4~6分之间,判定为中度疼痛;得分在7~10分之间,判定为重度疼痛。满意度:采用该科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采手指的选择、血时疼痛、采血力度、健康教育、穿刺角度、护理人员的沟通等等,满分为100分[5]。依从性评价[6]: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主要包括患者自我测量血压、保持心情愉快、遵从医嘱、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健康合理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酒、采血时积极配合等。上述项目均完成,临床判定完全依从;上述指标达到3~7项时,临床判定为部分依从;上述指标不足3项,则判定为不依从。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者的满意度得分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依从性等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用[n(%)]表示,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的对比情况

如表1所示:实验组轻度疼痛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χ2=9.241,P=0.001),而中度以及重度疼痛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χ2=9.862、7.263,P=0.001、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检测血糖的依从性对比

如表2所示:实验组完全依从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患者(χ2=11.263,P=0.000),实验组部分依牡幕颊咭约安灰来拥幕颊呦灾少于对照组(χ2=12.052、12.514,P=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对采血检测流程的满意程度对比情况

如表3所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流程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90±5.047)分,99.38±1.93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16.94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研究针对指尖血糖检测的流程进行了诸多方面的优化,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让其了解指尖血糖检测引起疼痛感的原因和结果,需要掌握减轻患者疼痛感的技能,如:在采血前需要使患者进行温水泡手,保持手部清洁,指尖循环良好,保证采血时血量充足,确保一次采集成;在常规消毒后,需要等到乙醇溶液干后,否则剩余的乙醇溶液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制定不同角度的进针,常规采用60°~80°采血角度,可以保证采血的成功率[8],也可以降低了穿刺的深度;采血时揉搓指间关节的方法,可以暂时阻断神经传导,减轻疼痛感;在采集血时需要依次轮换手指,依次有序的进行采集,若是频繁的在同一手指反复采血,会造成局部皮肤瘀血,血液循环不佳,增加疼痛感,影响血糖水平。

结果表1显示了两组糖尿病患者经过不同指尖血糖检测方式后的疼痛程度具有显著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指尖血糖检测流程优化针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了血糖监测的依从性和对流程优化的满意程度,同时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人为关怀,是实现优质护理工作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刘璐,金晓燕,王群.糖尿病患者血糖仪持有及血糖监测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24(7):20-21.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2010年版)[J].2012,20(1):1-36.

[3] 毛志红.血糖检测中采血针深度与疼痛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2(10):2695-2596.

[4] 刘美华.研究整体护理对改善糖尿病指尖血糖监测患者疼痛的影响[J].临床监护,2015,5(56):236-237.

[5] 孙丽凯,周雁琼,鲁先娥.糖尿病患者指尖血糖检测流程的优化[J].护理杂志,2014,5(31):60-61.

[6] 洪珍珍,吴捷娣,刘海辉.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血管多普勒检查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 23(30):195-196.

[7] 曹瑛,薛耀明,沈洁,等.糖尿病痛性神经病患者疼痛程度与血糖波动的相关性[J].2013,29(10):2104-2105.

篇2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政策性极强的工作,随着学籍数据的海量递增,学籍管理系统是高校校园数字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学籍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为研究内容,构建系统的功能机构和逻辑结构,并对系统业务流程以及系统安全机制和安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学籍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一、引言

当今社会,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新发展的阶段,高校扩招使得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传统的手工记录查询信息的方式很难满足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需求。学生学籍信息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数据资源,对管理部门来说,怎样提高学籍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处理成倍增长的学籍信息数据,己成为高校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积极推进校园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学生学籍信息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学籍管理系统的使用进一步推进学籍管理的资源共享,实现无纸化办公,提升高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高校的社会竞争力。学籍系统设计总体包括需求的分析、功能模块的确定及系统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分析等。本系统依托真实的客户的需求总结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以及将来拓展需求完成的功能,然后根据设计好的功能划分出系统的功能模块,最后设计出系统流程。

二、系统的功能

为了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实现管理,推动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经过充分调查的之后,通过对比和分析,学籍管理系统计划在初步实现现有资源及各平台为基础,实现以师生及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信息沟通。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繁琐、复杂而有规律可循的工作,主要涉及高校内学工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各系部等多个管理部门,从新生的录取到毕业生离校,涵盖了一系列的业务工作。在业务操作层面学籍管理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1)学籍注册:

从录取数据到取得学籍,包括有关学籍管理的文件规定。本功能模块负责进行新生的注册管理、新生数据转在校生库管理,以及在校生的注册管理。

(2)学籍查询与统计:

专业、班级的添加、删除、修改及班级资料的查询,打印。

(3)学籍异动:

(包括退学、转专业、转班、开除等等)等内容,要做到有据可查,学生异动报告、批文登记、异动信息查询等,主要涉及在校学生的升、留、降、转、开除等的所有异动处理,同时,允许需要时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对“异动结果”、“异动原因”等字段的帮助库信息进行维护。

(4)学籍注销:

毕业审核、档案的办理发放,毕业证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等信息的记录及查询。

三、系统的性能要求

(1)实用与科学友好的性。

系统整体技术基于用户的需求,选择实用的、科学的技术来实现。系统的设计应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保证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正常操作,数据检索方面支持多种检索方式,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完整,同时还要数据库维护。

(2)开放与可扩展性。

为满足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阶段及未来的实践需求,系统从设计到的每个步骤的实现必须要采用开放性的技术和设备,制作合理的近期与远期规划,通过简便方法可扩充系统规模,提高系统可扩展性。

(3)稳定与可靠性。

设计完成的系统,要进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测试,要求能够在实际环境中能抗干扰数据容错、抗故障,安全防止病毒和黑客的侵袭,确保数据操作可靠等。另外,作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系统的各子系统模块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运行,子系统既互相联系又相互独立,所有的子系统都采用统一的接口标准与管理系统相连,这种模式既便于各子系统的开发,对于后期系统的升级和维护也是大有益处的。

四、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学籍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中存储和使用的数据信息涉及到全院师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就比较高,本系统的设计不仅结合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此外还需采取了专门措施有针对性的提高系统的安全,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性。具体提供了如下六种方法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1)通过角色权限控制技术阻止非法入侵者进入系统。

学籍管理系统通过设定不同的角色,给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权限属性,过角色控制来控制用户的权限,完成权限控制。

(2)密码管理。

为了增强密码的安全性学籍管理统采用MD5加密技术,同时在后台有数据库系统的支持,输入密码后,能够快速、安全的对用户登录权限进行检验,对不合法的密码和数据不匹配的密码限制其后续操作。

(3)数据库系统加密。

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加强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安全功能,为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库加密平台,对数据库存储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有效保护。

(4)网络安全管理。

在网络环境保障方面学籍管理系统主要架设了网络防火墙,在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网关,保护内部局域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

(5)额日志管理。

操作日志根据账户访问情况按账户查询,按模块菜单查询,按日期查询等功能部分组成,提供对用户重要操作的记录。这一模块是系统管理人员查看用户的关键操作,能及时发现用户的不合理操作,从而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通过上述几种技术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保证了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可靠性及不可否认性的要求,提升了学籍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除了上述方法外,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数据库备份功能有计划的对数据进行备份。这样当系统数据出现丢失或者错误时,系统管理员通过还原备份的数据进行系统数据的恢复,确保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五、小结

学籍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校园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研究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籍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方面的研究。并对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完整介绍了高校学籍系统的设计思路,在准确掌握用户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对系统结构、数据流程、操作界面、业务模型、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体设计及步骤。实践证明学籍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大大提高了高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摘要: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而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新和实践需求的变化,学籍系统今后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加强。

作者:姜彩云 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爱

“幸福的家庭个个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不好,可是很少关注孩子为什么学习不好。有的学生之所以会表现不够好,通常是有很多原因的。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心理成长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这样的趋势日益增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问题也越发的明显,我们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必须要更加关注。

我们学校地处郊区,所以外出务工的人比较多,时间长了就无人看管孩子,有的是留给爷爷奶奶看,有的就是单亲家庭。这些孩子引起了我的关注。

一、自我封闭,交往能力差

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上课听讲很认真,课堂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也很有礼貌,对班级的事情很热心,就是不善于与人沟通,作业一次都不写。问他什么原因他总是不吭声,一次两次我都让他在我办公室补上了,可时间长了我就有点疑惑了,所以就去了他家家访。这才知道这孩子为什么不与人说话,也不写作业,问也不回答。原来他的父母亲都在外地,一年都回来不了几回,只留下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他,爷爷奶奶只管孩子吃饱穿暖,从不管孩子学习,也不与孩子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意与别人沟通了,在家里作业不会做也不问。因此孩子就越来越孤僻了。要想去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单方面的,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和周围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共同努力才行。(1)从教师先做起,唤醒他的自信。(2)家长的配合,我在交谈时把他的情况详细地分析给他们听,家长听后很激动,也很自责,他说保证以后配合老师,让孩子自信起来,同时,我也帮他的父母想了很多在家的教育方法,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家长可以为他创造一个机会,让他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他与客人玩一会儿,多和客人交流,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或者讲讲故事等,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及时地发现他的亮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听,同时也把在学校得到的一些表扬告诉父母等。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他的自信。一个孩子如有了自信那他身边的朋友、同学也会不知不觉地多起来,大家也都会喜欢和他交流沟通。通过家庭和学校的携手努力,这个学生变得越来越活泼了,家庭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二、缺乏母爱

1.有一个学生是在一年级的时候转到我们班的。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刚生下他不久就离开了,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是他的姑姑、姑父带着他到这边就读的。这个孩子严重地缺乏母爱。上课以故意捣乱不听讲来引起你的注意。我给他一个人辅导作业,他写得非常好。要是我给别的学生辅导作业他就在教室大吵大闹。下课的时候抱着我的腿不让我走。刚开始我不知道还觉着这个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教,后来我了解了他的家庭环境之后,才知道他做出这一系列的举动就是因为想要得到爱,想让别人多关注他一点。从那以后,我对他就向对待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给他辅导作业,跟他玩,给他做好吃的,经常给他爱的拥抱。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不再闹了,上课也认真听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2.一年级的时候班里还有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总爱做小动作,作业经常不交,问他总说没带。还在家里偷钱分给其他班的同学。他的爷爷告诉我,这个孩子自小父母离异,母亲再嫁,父亲外出务工,孩子一直跟着他生活。有一次孩子不听话,他打了孩子,孩子哭着对他说:“妈妈不要我,爸爸打我,你也打我。”听了孩子的话,爷爷落泪了。从那以后他对孩子的管教就松懈了。时间长了,孩子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孩子需要用爱心去呵护、去教育。我找他谈话,问了他一些问题,给他树立较强的是非观念,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并告诉他其实老师和家长都是很关心你的,如果你有什么需要,和我们说,我们大家都会帮助你的。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我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你觉得我这么想对吗?……这个学生听了之后低下了头,从那以后偷钱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篇4

关键词:统计教育;统计课程设置;教育发展;世界一流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10-02

统计作为一门学科,无论是在其基础理论还是在应用技术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诸如生物统计、金融统计、社会统计等的形成与发展,便是一个有力的明证。另一方面,社会对于统计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统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统计及相关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了解统计教育的动向和特点,寻找对我国统计教育发展有益的启示。根据2011~2012年QS世界大学排名(统计专业),位居前列的高校分别是: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哈佛(Harvard University)、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剑桥(University of Cambridge)、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牛津(University of Oxford)、新加坡国立(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多伦多(University of Toronto)、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普林斯顿(Princeton University)。这些院校涉及了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这些院校的官方网站的访问来了解各校开设的统计及相关课程的情况,获得了有意义的结论。

一、统计课程的分类呈现多样化

长期以来,统计课程大多被分成数理统计和应用统计两类,前者着重介绍统计理论,后者介绍统计应用方法。目前查阅到的资料显示,统计类课程正呈多样化趋势。这些院校所设统计课程除一部分是为统计专业学生开设的外,另有很大一部分是为其它专业学生开设的,且涉及面非常广泛,传统的分类已不能准确描述。为此,笔者将其分为四类,并将各院校的课程分别归入各个类别(从中亦可观察到目前统计课程涵盖面之广)。

1.基础理论类。这类课程介绍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主要面向统计专业的学生。典型课程有: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统计理论、统计推断、随机矩阵理论、空间统计、系统辨识、推断算法、非线性模型、广义回归模型、广义线性统计模型、概率和测度、统计原理等。

2.应用统计类。这类课程主要介绍应用统计方法。典型课程有:应用统计、回归模型、非参数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风险管理及监督、贝叶斯统计、统计建模、无监督学习方法、蒙特卡洛方法、需求建模、随机控制、数据模型和决策、马尔科夫过程、应用定量分析、抽样调查、试验设计与分析、分类数据分析、纵向数据分析、非参和稳健方法、统计计算、随机网络模型、随机模拟、统计质量控制等。

3.统计应用类。这类课程的特点是统计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反映了统计学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典型课程有:生物统计、运动统计、代码破译、工程和物理中的统计、金融统计、遗传学中的统计算法、统计咨询、公众的风险―效益分析、物流与运输规划方法、资产定价:定价模型和衍生品、高级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模型、信息系统中的随机过程、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社会统计、公共政策中的高级定量分析、基因调控、流行病原理、生存分析、商业统计、统计基因组学、人文社会科学定量方法导论、心理学的定量方法和行为科学、华尔街上的应用计量财务、医药统计、人口统计方法、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分析、财务统计方法、统计和诉讼、提高质量和生产力的统计等。

4.普及教育类。这类课程是讲授统计基本思想的,通常是作为统计启蒙教育的。涉及的课程有:统计方法介绍:预处理、了解统计模型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概率:有关机遇的10个伟大的想法、统计思想和数据分析、统计实践导论、统计概念、数据分析的方法、统计基础、统计的历史、了解不确定性和统计的思想等。从上面不完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基础理论类课程变化不大,但统计应用的课程拓展了很多。特别是原属于应用统计类的课程,逐渐分化为研究统计应用方法的应用统计类和介绍统计与其它学科交叉应用的统计应用类,凸现了统计强大和蓬勃的生命力。

二、统计教育更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这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中,明确显示出了以下几个特点:①应用统计和统计应用类课程占了很大的比重。例如在斯坦福大学,占到了78.8%;麻省理工学院为71%;普林斯顿大学为86%,其它院校情况也类似。这充分说明了在当今统计教育中,越来越强调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反映出了当今对统计应用人才的需求。②课程及时反映了统计在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基因是分子生物学中的研究前沿,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基因代码信息,及时反映在课程“代码破译”中(Breaking the Code,斯坦福大学)。又如,海量数据的分析又是一个研究热点,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就设有“数据挖掘”课程。③全面反映统计与其它学科的融合。各个院校开设了大量这样的课程。有生物统计、金融统计、商务统计、工程统计、物理统计、社会统计、心理统计、财务统计、医学统计,连公共事务和诉讼都有涉及。④强调依据实际问题建模和分析。各个院校都有统计建模的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统计建模导论”(斯坦福),“统计咨询”,“需求建模”和“高级需求建模”(麻省理工),“随机建模”(普林斯顿),“统计实践”(多伦多)等。课程具体内容设计也十分注重实践环节。比如《统计咨询》课程,要求学生用6~8周时间深入实际,了解用户需求,构建模型,进而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形成分析报告交给用户。⑤推广和普及统计思想。与确定性数学不同,统计主要解决的是不确定的问题,有着其特有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学生初次接触时,一般较难理解和接受,讲授统计课程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为了普及相关的教育,各校都开设了介绍统计知识的普及课程。如“了解统计模型和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斯坦福),“了解不确定性和统计的思想”(新加坡国立),“统计思想导引”(普林斯顿)等。学生通过这些课程,不仅能增进对统计思想的了解,亦为今后可能的统计应用打下基础。

三、建议

基于上述对部分世界一流大学所设统计课程情况所作的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统计教育正越来越向应用方向发展。为此,笔者对我国统计专业及相关课程建设提出两点建议:①积极鼓励统计专业教师做跨学科的研究,开设交叉的统计应用类课程,充分发挥统计的分析决策作用,使统计真正成为一门强有力的支撑学科;②强化对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开设类似于“统计咨询”这样的课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实际,了解用户的需求,上升为统计模型。学会判断,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来加以解决。一旦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能力,就能与今后的实际工作无缝对接。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教师本身的统计应用能力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录像,设计,制作,交流,沟通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课程。[1]课堂教学录像的优势在于它能形象地、直观地呈现教学活动的全部,能真实再现主讲教师的授课风格及教学效果。《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中明确提出,为评价主讲教师个人的授课效果,需在网上提供不少于50 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可见为了实现精品课程“共享教学资源”的目标,作为精品课程网上评审的重要环节之一,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作用不可忽视。制作出在教学、科学、艺术等各方面都具备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是教师、制作人员、学生的共同目标。而因为制作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专业性强、技术性高,使得制作中三者之间充分地交流和沟通,对这一目标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制作中对交流的沟通不重视或者说不到位,影响了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降低了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的工作效率。如何加强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各方的交流和沟通,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一、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的交流与沟通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板书、提问、回答等是上课时教师与学生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教学录像需要放在网上以视频为媒介供受众观摩,它的教学又产生了一些要强调的交流渠道和沟通方法,它们包括多媒体教学、教师形体语言等,属于非语言交流。同时传统教学交流手段在电视屏幕上将被强调,放大,任何瑕疵都会让受众一览无遗。所以,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中,传统的交流与沟通手段还要再细化,新的交流与沟通手段要引起足够重视。

制作人员的工作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呈现在屏幕上设计,主讲教师与制作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对很好地表现这一活动,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非常关键。这种交流与沟通主要是教师要让制作人员明白其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了解教师的讲课内容及流程,从而让制作人员把握好摄像机镜头的景别转换和机位的调度等。而制作人员要向教师和学生介绍制作中一些要求,诸如语言的要求、多媒体教学的技术要求、制作环境中机位的摆放等。使得教师和学生对整个制作过程及表现手法有一个大概了解,在制作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表现。有了充分的交流,才能有良好的配合,才能完成一部教学效果理想、视觉制作精良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杂志铺。

二、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交流与沟通的缺失

1.上课的节奏

这里我们首先要提出一个上课节奏的问题,教师授课时如果语言速度过快,学生听课时容易有疲劳感,跟不上教师的节拍,对教学内容吃不透。根据制作人员的以往经验,在制作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时,由于不仅要面对现场学生们的眼睛,还要面对数台摄像机镜头这样特殊的“眼睛”,90%左右的授课教师语速会比平时上课要快,而且会越讲越快,往往课程结束时,比计划用时要少很多,这样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打乱了教学计划,影响了教学和制作工作。这种情况是由于教师紧张引起的。由于紧张,课堂内教师与学生语言上的交流几乎消失,教师只顾自己讲课而不顾学生反应,甚至还会有埋头读稿,语气不连贯,口头禅泛滥等问题,课堂内那个平日里学生眼中潇洒自如,侃侃而谈的老师消失了,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显得生硬又不自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形体语言的表达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曾经对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 7% 的词语+38% 的声音+ 55% 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2]公式中的人体动作、面部表情即属于形体语言。作为一种无声的交流,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应该都具备了相当强的语言表答能力,但在镜头前的形体语言表达不尽人意。这表现在教师在镜头前表情呆板,动作僵硬,眼神飘忽,着装随意等,不能满足电视屏幕的要求。

3.课前准备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前,主讲教师与制作人员沟通不畅,设计不周到,会使得制作人员不了解教师授课的重点、难点,仅从影视艺术的角度去构思画面,结果授课中应该强调的地方忽略了设计,画面景别的选择不到位,应该在屏幕上展示的过程没抓拍到。同时,由于主讲教师和学生不了解拍摄的具体方法和表现手段,会导致师生与摄像机配合不好的情况发生。

4.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给学生带来了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多元化信息,以此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在精品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增强。[3]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中用多媒体信息与学生交流有别于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其艺术性要求更高。以多媒体教学中广泛使用的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为例,众多教师在使用时,对色彩把握不好,版面设计凌乱,单幅画面信息容量太大,视频成像效果不理想。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中不明显,但对于要放到网上的精品课程教学录像来说,将会严重影响收视效果。这时制作人员从自身专业出发,往往可以给出教师一些合理的建议。

三、促进交流与沟通 达成共识

1.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环节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主讲教师多半都没有受过出镜的专业培训,也没有在镜头前表现的经历,所以不能按照主持人对语言的驾御能力来要求他们。他们在传统教学中得心应手,在镜头前未必能完全发挥常规课的教学水平及达到常规课的教学效果。[4]为了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控制好上课节奏,要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环节。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展开,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气氛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学生们的情绪又反馈给讲课教师,使得教师在讲课时忘记了紧张,可以有条不紊地讲下去,从而发挥出真实的教学水平。由于摆脱了紧张情绪,上课的节奏控制住了,面部表情更加自然,语言表述更加流畅,脱稿讲课成为可能。

2.教师形体语言塑造

教师形体语言塑造主要关注的是主讲教师的仪态、着装。端庄稳重的仪态,得体的着装,可以增强电视画面的视觉感染力,提升视觉效果。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自己的仪态。1)发型合适,不要留头发遮住脸部的发型;2)精神饱满,站姿挺拔,避免佝胸、伸头等不雅形体动作;3)允许略施淡妆,但不宜佩戴饰物。教师的着装必须整洁,大方。并要注意服装的色彩要与个人肤色相协调,还要与授课环境和课程内容相协调。以视频成像技术角度来讲,服装忌黑白色,以浅灰,藏蓝,咖啡色或暖色(女教师)为佳设计,衣服颜色还要和背景颜色相协调。外套装与内衬衣的颜色须有反差,不要穿细条、细格或细碎花的衣服。

3.课前设计与策划

我们要着重强调教师与制作人员在课前的交流与沟通,做好课前的设计与策划。这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制作人员对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没有教师那样透彻;对教师所授课程的专业不熟悉,对所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了解,这样容易导致制作时教学情境表现不足。二是授课教师对整个拍摄过程不了解,以为我只要上好了课,就能帮我拍好。殊不知制作过程是一个繁杂的技术工作,要靠团队的合作,更需要教师的配合杂志铺。所以,为了让制作人员尽快熟悉授课内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和他们交流:1)告知整体设计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流程;2)明确使用了哪些教学形式和方法;3)多媒体教学如何展示。同时,为了让教师和学生尽快进入角色、适应教学录像节目制作的要求,制作人员可以在制作前先做以下的工作:1)可以先让主讲教师看一些其他教师的视频教材,这些视频教材包括正面和反面的例子,让主讲教师对各类讲课状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对自己的讲课方式有所定位。还可将主讲教师自己讲课内容先拍摄片段(试拍),然后回放给他们看,从片中找出不足,帮助他们找到镜头前的感觉(镜头感);2)把制作流程介绍给教师,诸如现场准备用几台机拍摄,分别如何使用,后期的编辑如何处理等等;3)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比如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尽量避免口头禅;4)对教师的仪表和着装提一些建议;5)对多媒体的表现方式提出视频制作技术上的要求;6)对教学现场的学生提一些要求,比如注意力集中,站起发言时要站稳定再讲,发言时声音宏亮等。相信通过课前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和制作人员可以尽快地进入各自的工作状态,并且配合默契,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教学录像的质量。

4.多媒体教学中增强审美意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主讲教师无一例外地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多媒体软件,就其科学性、实用性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作为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中的视觉呈现,它的艺术性表现不够,缺乏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如果它在讲究科学性的同时还能追求视频中的美学效果,就可以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接受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因此我们提出在教师制作多媒体软件时,要增强审美意识。这里我们以教师们非常熟悉的多媒体作品创作工具Powerpoint为例,对色彩的理解展开讨论。色彩是视觉感官所能感知的空间性的美,它之所以具有审美特性,是他能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不同的门类和学科对色彩的感觉和倾向各有不同。画面中色块的大小、颜色的深浅,也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感受。教师对色彩的把握,带给学生的绝不是单一的颜色设计,其中还涉及到人的心理、情绪,甚至某种象征意义。Powerpoint的色彩设计要有整体的色调,背景模板与字的颜色要有反差对比,要注意色彩的冷暖搭配。对于不同的专业和授课内容,要有不同的色彩处理方式,比如文科类的课程,可以用橙、黄等暖色,来表现它的热烈、感性,对于理工科类的资源,可以用蓝、绿等冷色来表现它的冷静、理性。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可能不会顾及到色彩的诸多用途,但在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中,它是一个很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和制作人员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将多媒体软件的色彩处理恰当,给人以视觉享受。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的制作是一项繁杂的技术工作,为了达到其“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增加可信度”的目的,除了重视制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还要特别强调制作中教师、学生、制作人员三方的配合,重视拍摄中三方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让身处两个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制作人员发挥出各自的专业水准,制作出能够充分展示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的教学录像精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

[2]刘运阁.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孟华,方翔.从精品课程录制谈PowerPoint 的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1.

[4]王念春.电视动态视觉艺术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8.

篇6

:微型级应用。留守儿童。教学效果。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出现在农村地区。因此,留守儿童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全面发展一直困扰着通安小学一线教师。在过去的一年里,经过两次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小组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各种有效的研究,最终形成了应用微格班提高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调查报告。

1号。监护人知识文化水平调查,统计数据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第一次调查分别为75%、19%、5%和1%,第二次调查分别为75.5%、18.5%、5%和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无法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

2号。关于课后是否复习知识及其原因的调查,统计数据为:定期复习,少复习,没有时间偶尔复习,如果记不住就少复习。第一次调查分别为15%、29%、25%和31%。第二次调查分别为45%、18%、25%和12%。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内,近一半的留守儿童会在课后复习自己的知识,并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对于如何解决家庭作业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的调查,统计数据是:咨询祖父母或监护人,打电话给老师或同学,忽视或不加区别地做,以及观看相关主题的微型课程。第一次调查分别为6%、7%、87%和0%。第二次调查分别为5%、6%、25%和64%。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一段时间内,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会通过观看相关主题的微课视频主动学习。

4号。各科目得分调查统计数据为:90分以上、80-90分、70-80分、70分以下。第一次调查分别为6%、13%、26%和55%。第二次调查分别为10%、21%、45%和24%。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留守儿童的成绩取得了显著进步。

5号。从调查中获得的关于成绩是否有进步的统计数据及其原因是:我在课堂上不能理解,在微格课上及时教我所有的科目,课后没有人指导我,并且努力学习。第一次调查分别为26%、0%、57%和17%。第二次调查分别为15%、64%、16%和5%。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微格班学习和应用,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取得了进步,积极自主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

通安小学的留守儿童通常处于“三缺”状态:生活中缺乏关怀,行为上缺乏指导,学校里缺乏帮助。微型班从学科知识、生活引导、精神交流等方面滋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缩短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距离,使他们成为好老师、好朋友。

(二)微班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知识盲点

:通安小学的许多留守儿童害怕咨询老师和同学,因为他们缺乏自信。他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最终成为所谓的“后进生”。微类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果您不懂知识,可以及时在线观看相关微课视频,让留守儿童当天学到的知识得以清除,当天遇到的问题得以解决,真正实现高效学习。

(III)微型班让留守儿童学习自我咨询。

通安小学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使他们在早期教育中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位置,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对儿童的生活习惯、思想交流、,社会交往是学术咨询的正确指导。微课程使留守儿童学会能够从学科知识、生活指导和精神交流等方面提供自我指导和自我调节,使留守儿童对学习更感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生动的微型课程,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微课程的制作和使用水平。

(II)对留守儿童使用微班

1的一些要求。硬件要求。微课程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适合于移动学习。然而,农村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没有普遍配备高性能手机或宽带电脑,这使得家庭硬件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学科、大规模微课教学的学习需求。

2。对留守儿童本身的要求。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纪律和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他们经常使用手机或电脑玩游戏。这就要求对留守儿童微格班的使用频率有一定的奖励制度,以促使他们学习微格班。

简言之,微格课堂不仅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还可以通过网络搭建教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学习桥梁,使留守儿童能够及时掌握知识,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引用

篇7

关键词:P2P;流媒体;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399-02

The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P2P and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PAN Hui-ping

(zhaoqing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aoqing 526060, China)

Abstract: P2P streaming technology is based on the P2P network structure, application of 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to take the download while playing side, point-to-point play audio and video network video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advantages of P2P streaming and distance learning system, based P2P streaming media technology, the use of remote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solutions.

Key words: P2P;streaming media;distance learning system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生活以及个人学习中,对网络技术的使用越来越依赖,更多的人已经习惯通过网络去学习、去工作和娱乐。但是,由于JSP的不同,网络的带宽不同,网络连接设备的不同,一般的多媒体文件,文件比较大,在网络带宽不够的情况下,肯定会造成文件的传输速度缓慢,从而影响传输效果。流媒体技术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现状而产生的,网民可以通过这种技术在网络上快速欣赏到自己喜欢歌曲和视频。在网络教学中流媒体技术也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各行业都在充分利用便利的网络进行各种教学活动、职员培训等工作。尤其是在高等学校中,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利用网络技术的优点来实现远程教学,也是当前学校努力实现的项目,所以网路传输速度和传输质量就显得很重要。因为流媒体采用的传输是“边下载、边输出”的数据流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对系统缓存的需求降低,还大幅缩短启动延时,还可以进行控制、标识、同步等。流媒体技术所具有这些优点今天被广泛应用,例如在网络多媒体音乐播放、视频播放、视频会议、网络在线教育、电视网络直播等各方面。

远程网络教学系统,是一种有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能够再现课堂真实场景的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教学授课功能部分。现在,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教师的影响、声音和电子教案给学生,同时回送学生的反馈给教师,来完成教学双方的互动,从而得到授课效果。

目前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主要有基于C/S结构、基于B/S结构和基于P2P结构三类。每一类结构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对系统进行选择。

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实现资源共享,因此远程网络教学系统更偏向于P2P结构,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优势如下:

1)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数据流由集中传输转向分散传输,信息内容由集中提供转向自行搜索,合理使用网络中工作站的资源。

2)教学内容不受用户数量和播放内容的限制,真正做到了教学互动及视频点播功能,资源共享效率高。

3)用较小的软硬件资源投入得到海量教学资源的共享,并且易于管理和控制。

本文主要是运用P2P技术来设计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学生互动系统,可以在减轻服务器负担的前提下,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有效的避免系统瓶颈问题,网络的性能得到增强。

1拓扑结构

采用混合式P2P对等网络结构,因为混合式P2P容易管理,可扩展性好,搜索性能较高,节点无需维持P2P网络的结构状态,节点进出P2P网络时,不会有大冲击,P2P网络的容错能力和稳定性得到增强。大大提高了节点性能和效率。

因为系统是P2P结构,所以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是分散的服务器群组,使每个服务器都成为一个节点。而在网络中,节点的进出随机性较大,P2P结构会选择网络中运算性能和带宽较好的节点作为超级节点。但这些超级节点在得到资源后,随时可能退出,而不再为系统提供服务。因此需要采用稳定性好的节点作为超级节点。

使用这种结构,多个超级节点还可以分担中央索引服务器的压力,减少客户响应时间,避免单点失效,提高节点的性能。假如网络中有一个节点失效,这个节点下的普通节点可以连接到其他节点上去,而不影响系统的使用。

2体系结构

系统的每个节点上,分为网络层、媒体传输层、媒体播放层。

网络层的功能:采用HTTP协议进行信息交换。负责建立和维护节点树,负责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确定媒体传输层接收数据的上级节点及数据将要转发的下级节点。

媒体传输层的功能:负责接收和发送流数据。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缓存,并将流数据发送到媒体播放层及下级节点。媒体传输层的上级节点的网络地址由网络层提供,对于媒体传输层来说,整个节点树是透明的,媒体传输层接收数据,并采用RTSP协议建立并控制一个或几个时间同步的连续流媒体,实现实时数据的受控、按需传送,因为RTSP客户端可打开或关闭多个对服务器的可靠传输连接以发出RTSP请求。所以加入流媒体教学系统的节点可以接受不同上级节点的数据,这样的策略可在节点的某个上级节点退出时不会带来延时,媒体传输层采用RTP/TCP协议传输流数据。

采用数据驱动设计媒体传输层,将节点组织成一个“无向图”结构,每个节点不依赖数据驱动的P2P媒体传输有如下优点:

1)每个节点都接收和提供数据,即数据的双向传输。

2)通过缓存交换机制,不产生垃圾数据。

3)任意节点的退出对网络不产生较大的影响。

4)使用半同步机制,不产生数据传输延迟。

媒体播放层的功能:负责对收到的流媒体数据进行播放。它并不关心流媒体数据的来源,因此可采用支持该数据播放的媒体播放器。

3节点之间的通信策略

1)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式

节点间的关系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各种用户之间的自发交流,这种交流模式下登录到系统的所有用户都可以任意使用,不受限制;第二种是课堂上的交流。由此可以看出,存在着“一对一”和“一对多”两种通信模式。

2)节点的加入和管理

系统中的节点的标识都是唯一的,像节点的IP地址,面且还有用来存储网络中一部分活跃成员的标识符的一个缓存mCache,新加入的节点通过节点添加算法,先联系源节点,然后源节点随机地挑选出一个节点从自己的mCache中,同时,新加入的节点重定向到这个节点上,从而获得一个可以视为候选伙伴的成员列表,然后与这些候选伙伴建立连接,确定了在网络中该节点的伙伴关系。流数据在传送时源节点都是持续的,并且知道它的IP地址,因此,节点的加入一般都是可行的,只要传送方向重新改编,就有新节点可以选择加入,确立新的伙伴关系,减轻源节点的负载。

为了适应具有动态性的网络,一个关键问题在系统中就是如何更新和创建节点的mCache,定义节点的消息由4部分组成,每个节点为了宣告自己的存在,周期性地发送一个消息。其中Time_To_Live是该消息剩余的生存时间,Num_Partner是节点的当前伙伴数量,id是节点的标识,Seq_Num是消息的序列号。

接收节点判断是否为新消息是根据接收到的Seq_Num,如果是,则更新该节点mCache的Id值,如果没有该Id号在mCache中,就新建,新建消息由 5部分组成。最后一项表示最后一次更新的时间,前四项与节点消息中的数据相同。

除此之外,(1)节点作为节点被包含在伙伴列表中;(2)节点消息通过Gossip转发给其它节点。这两个事件也将触发更新mCache。但不管是哪一个事件,节点的生存时间=当前时间一最后一次更新的时间(即time_to_live=current_local_time_last_up? date_time)。当该值小于或等于0时,将删除该节点,并不再转发消息,否则,num_partner加1。

3)P2P的通信和定位过程

在IP协议中,一台计算机要和另一台计算机通信时,要通过TCP或UDP,指定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号。每台计算机都有已分配好的一个固定的IP地址。

P2P网络上的节点之间也必须知道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才能建立通信链路,因为它们仍然是在Internet上的网络通信。那么它们可以完成整个的能信过程,在索引服务器的帮助下。

假设有两个点Peer1和Peer2,他们建立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Peer1准备接受别的Peer的连接请求,在端口Port1的监听下;

②Peer1连接到索引服务器;

③Peer1报告监听端口Port1给服务器;

④服务器记录Peer1的监听端口Port1和地址IP1在列表中;

⑤Peer2要查询Peer1的IP地址和端口,得通过服务器;

⑥服务器告知Peer2列表中Peer1的信息;

⑦Peer2直接向Peer1发出连接请求,在获得Peer1的IP地址和端口之后;

⑧Peer1接受Peer2的连接。

至此,Peer1和Peer2可以抛开索引服务器进行P2P通信了,因为他们的通信链路已建立成功。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网络在线教学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在传统服务模式下,有限的网络带宽和服务器资源,制约了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中声音、视频等资源的传输,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影响了网络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网络教学系统中,随着P2P技术的使用,能减轻服务器端的负荷并支持较大规模的流媒体,解决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动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结束语

本文在对流媒体和P2P技术进行研究,对流媒体传输的基本原理、P2P的研究现状以及P2P流媒体模型进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对实际教学需求的分析,设计了一个基于P2P和流媒体技术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融合了P2P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优点,具有易于管理、控制和扩展性好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方炜,吴明晖,应晶,等.基于P2P的流媒体应用及其关键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6).

[2]张景春,廖绍雯,顾雅枫.基于P2P的一种远程教育系统模型[J].微计算机信息,2008(36):129-131.

篇8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它是在学完《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课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教学的特色课程。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模拟练习、实训操作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批发、零售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具备一定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操作水平。

一、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具有着较强的实践操作性,然而大多数教师还是按照自已所接受的学科式教育模式来进行课程的教学,导致在课堂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明显。而且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教学过程中不能将专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中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实践课时所占教学比例较低,考核方法不合理。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在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课程的理论教学所占比例达总学时的2/3以上,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较低。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操作课时的比重偏少,是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内容主要是对书本知识的考试,试卷的形成主观性太强,起不到考试的客观检验效果。这种考核方法,没有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专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是大学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走进课堂,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在教学岗位上,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有的教师一周要完成20节左右的教学任务,教师平常工作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时间表,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在理论层面。因而在模拟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践课程指导,学生也只有把实践课当成一次作业来完成。

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1、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设计应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学。专业课程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要抛开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要以教师榻萄е鞯迹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学习理念,以课程教学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社会能力、专业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理解、掌握重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巧,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技巧能力有一个大的发展空间。

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应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进行考核时,要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理论知识方面学生直接在试卷上考试,而实践操作方面则需要学生在实训室填制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采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引导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路,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只有正确认识当前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探索,创新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学生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站住脚跟。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两个重要支柱,因此,在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理论联糸实际,进一步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构建与协调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1、要进一步提升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要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方面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教学中即要做好理论教学,又要加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要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好的途径是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和锻练,让学生参与从做账到报税一整套完整的会计工作程序。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是强化实践操作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通过会计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巩固了课程的理论知识,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又极大地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自已的工作岗位,从岗位培养目标来说,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培养有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总之,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教好该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

[2]赵同剪,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篇9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术;血栓形成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发生率约39.8%[1]。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院成功实施断流术87例,发生PVT 9例(10.3%),无严重并发症,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男62例,女25例;年龄26~68岁,平均(41.5±3.2)岁;肝炎性肝硬化81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特发性肝硬化1例;至少有1次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史,胃镜或钡餐证实食管静脉重度曲张;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 73例,B级14例。行原位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传统断流术)18例,原位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9例。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门静脉系统无血栓。

1.2 手术方法 脾切除:保持脾脏位置,结扎脾动脉后处理脾周韧带,分束处理二级脾蒂血管(避免大块结扎脾蒂和胰尾),切除脾脏。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胃后静脉、左膈下静脉、冠状静脉的胃支,保留冠状静脉的食管支(食管旁静脉),离断食管旁静脉进入食管的穿支血管,若食管旁静脉主干直接进入食管壁或食管贲门区,曲张血管形成静脉团难以辨认时,则在胃冠状静脉的起始部离断食管旁静脉,游离食管下段6~10 cm,食管下段、胃大弯、胃小弯侧浆膜化。术毕彻底止血,置管引流。

1.3 术后治疗 除常规治疗外,应用止血药1~2天。第3天起复查血常规(每2天1次),监测血小板(BPC)的变化。BPC≥300×109/L时,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BPC≥350×109/L,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香丹;BPC≥500×109/L,口服羟基脲抑制血小板生成。术后4~5天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每周1~2次,有异常临床表现时随时复查。合并PVT者加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溶栓。出院后口服阿司匹林2~3个月,定期复查血常规(每周1次×12次)和彩色多普勒超声(2周1次×6次)。

2 结 果

血小板于术后3~4天迅速升高,2周左右达到高峰,最高者达876×109/L,随后逐渐下降。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9例(10.3%),传统断流术后3例(16.7%),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6例(8.7%);其中脾静脉6例(66.7%),门静脉主干2例(22.2%),脾静脉、门静脉主干同时发生1例(11.1%)。血栓形成时间:最早术后第7天,最晚术后第21天,平均14.2天。经治疗后8例血栓完全消失,1例基本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新鲜血栓形成。

3 讨 论

3.1 断流术后PVT形成的原因 断流术后血小板升高、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是PVT形成的主要因素[2-3]。脾肿大时脾内血小板滞留,脾产生抑制血小板生成的循环因子,血小板生成减少且破坏增加,脾切除后上述因素消失,血小板生成增加而破坏减少,短期内迅速升高,这是PVT形成的高危因素。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属支末端形成盲袋,血流减缓,淤滞加重,同时血管内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胶原纤维暴露,易于血栓形成。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能力下降,抗凝血酶合成减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低血容量、大量使用止血药物、腹腔感染也与PVT有关。

3.2 PVT的临床表现 PVT早期多呈隐匿状态,可表现为发热、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腹腔积液增加等,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漏诊率较高。严重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肠绞窄坏死等[4]。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监测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流,发现门静脉或属支腔内出现血栓回声、门静脉海绵样变对诊断PVT有重要价值。增强CT及核磁共振门静脉三维成像对诊断PVT有参考价值。血管造影可显示PVT的部位、范围,还可同时给予溶栓治疗[5]。

3.3 PVT的预防和治疗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效果确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在我国广泛开展。近几年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杨镇等对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了改良,提出了选择性断流的手术方式[6]。该术式在离断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的同时,保留食管旁静脉的自发性门腔分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分流和断流互补的目的,可降低术后再出血和PVT的发生。本组行该术式69例,PVT的发生率(8.7%)低于传统断流术后的发生率(16.7%)。

原位脾切除采取分束处理二级脾蒂血管的方法,避免了大块结扎脾蒂和胰尾,从而减少对脾静脉和胰尾的损伤,最大程度地保留脾静脉和腹膜后静脉的分流途径,有利于降低脾静脉血栓的发生率[7]。

脾切除术后短期内血小板数量迅速增多是PVT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的变化十分重要。根据血小板数量的变化,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香丹等行活血、化瘀、祛聚治疗,血小板明显升高时应用羟基脲抑制其生成。注意临床表现的变化,必要时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于血栓形成的早期及时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溶栓治疗。通过以上预防和治疗措施,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美海,邓鹏,林楠,等.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调查[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7,22(8):616-618.

[2] 张丹,张学文,赵吉生,等.肝硬变门脉高压症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机制及防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7(2):170-172.

[3] Fujita F, Lyass S, Otsuka K, et al. Portal vein thrombosis following splenectomy :indentification of risk factors [J].AM Surg,2003,69(11):951-956.

篇10

关键词: 激光散斑; 血流成像; 时空联合; 衬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O 436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5.02.004

A measurement system to study the technique of

laser speckle flowgraphy

SONG Leilei1, KONG Ping2, YU Xiaoqiang1, LI Ran1, YANG Hui1

(1.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2.Foundation Department, Shanghai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College,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Laser speckle flowgraphy (LSFG) technique, also known as laser speckle contrast analysis (LSCA), is a full field optical imaging method without scanning, which can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change of blood flow. LSCA method is commonly used in space, time and the ratio of contrast lining spatialtemporal speckle contrast analysis method. We analyze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in which the analysis methods lack of three different contrast factors. Through the use of TiO2 containing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he fluid through a hose simulated biological changes in the blood flow, we introduce the principle of LSFG technique, and compare the methods of space, time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rast analysis. We implement the various different speeds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various contrast analysis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temporal contrast analysis method compared to the simple spatial contrast or the simple time contrast test range can guarantee the time resolution and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reduce the computation of data processing,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speckle contrast.

Keywords: laser speckle; flowgraphy; spatialtemporal; contrast analysis

引言如何进行血流监测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研究一种能对区域性血流速度进行实时监测的技术是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现有的血流监测手段,如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受限于较低的时间分辨率(秒量级)和空间分辨率(毫米量级),并且设备价格昂贵。X射线血管造影和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均需向被测者体内注射造影剂,不利于其推广。目前应用相对广泛的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技术属单点测量,若要进一步实现二维血流成像则需要结合机械扫描装置,这会降低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1]。相比传统的血流监测技术,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对区域性血流速度分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几十毫秒)和空间分辨率(数微米)的特点,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2]。光学仪器第37卷

第2期宋磊磊,等:一种用于研究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方法的测试系统

1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基本原理激光散斑血流成像(laser speckle flowgraphy,LSFG)技术也称激光散斑衬比分析(laser speckle contrast analysis,LSCA)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血管中红细胞运动产生的后向动态散斑对比度值来获取血流速度信息。通过散斑成像的方式就可获得全场的二维血流分布图像,可进行长时间连续的血流监测,真正实现了实时高分辨率血流成像。在1960年早期,伴随激光器的发明和使用,人们发现,当激光照射在粗糙物体表面时,在接收面会观察到光强随机分布的高对比度颗粒状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散斑”。散射粒子的运动会引起散斑图案的模糊,并且随着散射粒子运动速率的增大,模糊程度越显著。为描述散斑图像的统计特性和模糊程度,Goodman利用散斑强度的一阶统计特性引入“衬比”[4]的概念,其定义为散斑图像灰度变化的标准偏差与其均值之比K=σII―(1)式中:K为散斑衬比;σI为散斑图像灰度变化的标准偏差;I―为其灰度均值。根据Fercher等的工作,散斑衬比与散射粒子运动速率之间的关系[5]为K=e-2x-1+2x2x2(2)式中x为散射粒子运动速率,x=T/τc,其中T为CCD相机的曝光时间,τc为电场去相关时间。τc反映了电场强度波动的快慢,而散射粒子的运动速度决定了电场的波动。综上可知,通过计算散斑图像的衬比可以得到散射粒子的运动信息。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是利用激光散斑图像提取被观测物体的二维流速分布信息。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现有散斑图像的衬比计算方法主要有空间衬比分析(laser speckle spatial contrast analysis,LSSCA)方法、时间衬比分析(laser speckle temporal contrast analysis,LSTCA)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时空联合衬比分析(laser speckle spatialtemporal contrast analysis,LSSTCA)方法。如图1(a)所示,LSSCA方法是通过计算Ns×Ns(其中Ns为空间滑动窗口的像素数)大小的空间滑动窗内的像素衬比,将其作为中心像素衬比,利用此方法绘制整幅图像的空间衬比图。图中R、C为CCD接收面长宽方向上的像素数。如图1(b)所示,LSTCA方法是通过连续采集多帧图像,计算它们相同位置处像素灰度的衬比并将其赋值给相应位置,得到整幅图像的时间衬比图。两种衬比计算方法各有优劣:LSSCA方法对单帧散斑图像进行计算,保留了原始图像的时间分辨率,但由于采用Ns×Ns空间滑动窗,因此导致空间分辨率下降;而LSTCA方法未使用空间滑动窗,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但由于需要采集多帧图像,因此导致时间分辨率下降。如图1(c)所示,LSSTCA方法是利用计算Ns×Ns×Nt(其中Nt为时间滑动窗口的图像帧数)的时空窗内像素灰度的衬比,绘制整幅图像的时空衬比图。由于LSSTCA方法所用的滑动窗维数小于单纯空间域上分析的LSSCA方法,时间轴上的帧数小于单纯时间域上LSTCA方法,所以具有较好的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3]。

图1激光散斑血流成像衬比分析方法

Fig.1Laser speckle flowgraphy contrast analysis

本实验针对3种不同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采用含有TiO2的悬浮颗粒的液体流经软管实验模型模拟生物体血液流动的变化。通过观察实验模型中不同流速处的衬比结果之间的关系,验证激光散斑血流成像3种不同衬比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及处理结果的准确性。虽然Fercher等通过推导建立了散斑衬比与散射粒子运动速率之间的联系,但是在生物样品中,我们无法准确判断血流的速率,因此,我们无法利用生物样品进行判断散斑衬比与散射粒子运动速率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测试含有TiO2悬浮颗粒的溶液在不同速率下流动的实验来模拟生物血流的变化,验证散斑衬比与散射粒子运动速率之间的关系[6]。2实验装置及方法

2.1实验装置典型的激光散斑衬比成像系统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激光光源模块、成像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3个组成部分。本实验系统采用含有TiO2悬浮颗粒的液体流经透明软管搭建的实验模型,测试装置3D模型图如图3所示,其中a、b两处软管分叉部分表示软管由一支管分成两个大小、直径均相同的分支,目的是使流经几处软管的颗粒数量相同,保证图中C1与C2以及C2与C3之间的颗粒速度为倍数关系。通过监测不同区域血流的变化,并重点对图中选取的成倍速率C1、C2及C3处的衬比值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不同激光散斑衬比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曝光时间固定为10 ms,通过采集不同速度区域内的图像进行衬比计算,判断激光散斑衬比计算方法与流速的关系。

图2系统组成结构图

Fig.2The system structure diagram